国际服务贸易十篇

时间:2023-04-09 10:14:23

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篇1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是一种缺乏直观的、具体的存在形态的商品,而大多数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又是同时进行的,只有在服务生产与消费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确定服务的质量和所能带来的效用(而且,有些服务所能带来的效用必须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知道,例如:国际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这就使国际服务贸易所需的交易费用受到影响。

1、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价费用比较高。市场交易的定价依据一般是:交易可能带来的效用及交易标的物的市场需求状况——这两者都与交易标的物的质量有关。这样,在服务的质量评价困难的情况下,服务的进口方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必须在定价前对服务的特点、服务出口方生产服务商品的技术条件和人力条件、服务出口方生产服务商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信誉状况等等信息进行收集。而且,这些信息的收集又会因服务的无形性而非常困难。这就产生了国际服务贸易中比较高的定价费用。

2、国际服务贸易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比较高。这是由服务的进口方与出口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在任何一项交易中,都可能存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服务的无形性使国际服务贸易中的进口方更加难于了解出口方所拥有的关于特定服务的知识,从而加剧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易引起机会主义行为(如:欺蒙拐骗等)。这就使服务进口方(信息少的一方)不信任服务出口方(拥有隐秘信息的一方)。为了能最终订立合约,服务的进、出口双方需要进行艰苦的谈判,以确保自己的利益没有因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受到损害,谈判的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因此而加大。更糟的情况是:如果服务进口方认为服务出口方“欺骗”的可能性很大,并坚持按该服务的市场平均生产效率来估算“公平”的交易条件,而服务出口方的实际生产效率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则原本可以互利的交易就会由于欺骗的可能性和缺乏相互信任而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国际服务贸易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是无穷大的(这种情况又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

3、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比较高。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包括不适应成本、再次讨价还价成本、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等。有些服务贸易的不适应成本是比较高的,例如:国际海运服务的误期会极大影响季节性商品的销售;市场研究及公共观点调查服务的不全面可能导致公司决策的失败等等——而服务的无形性、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似乎是倾向于加大这种不适应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再次讨价还价的成本与前述的谈判情形类似。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则同样要受服务特征的影响。因为在惩罚违约行为之前首先要判断“违约”的发生与否。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判断“违约”是否发生的难度一般比在货物贸易中要来得大。原因是:在货物贸易中,进口方可以要求出口方邮寄样本或对货物的各项指标做出详细的描述,以作为交易后检验出口方是否严格履行合约的凭证,并使出现贸易纠纷时的申诉比较容易进行。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对“违约”的判断缺乏直接的依据,对“违约”是否发生、“违约”的程度如何等问题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方的主观判断,这就给纠纷的申诉、举证和裁决带来了困难,从而使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相应提高。

(二)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一国政府除了直接限制某些服务产品或服务生产者的进入外,还经常使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定来间接限制服务的进口。直接或间接的壁垒形式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都会产生影响。

1、垄断下非人格市价的影响。直接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造成本国企业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垄断,即某些服务的出口业务只能由国内特定企业来完成(例如,要求国外的厂商在向本国出口某些特定产品时必须向本国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或必须通过指定银行进行结算)。而垄断易导致服务贸易的非人格市价。所谓非人格市价,是指在市场上对任何人都一样的价格。当一国内某项服务被垄断之后,国外的服务需求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可能,因此,当他需要该项服务时,无论其实际议价能力如何,都只能按该国垄断者的统一定价来进口服务。这对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将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就只能将价格视为参数,因而不必再在争夺贸易利益上打主意,服务贸易中发现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都能够大大减少(但这种交易费用减少的利益几乎完全为服务出口方所独占);另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不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则交易就会因毫无回旋余地而无法进行下去,这时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趋于无穷大的。

2、歧视性规定的影响。歧视性规定包括:要求外国的服务出口方获得规定的专业证书,或规定其提供服务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型号、尺寸等指标的要求等。这些规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外国企业若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向本国出口服务的资格,其服务的质量一般会较为良好和稳定。根据这一信息,本国企业在向其进口服务时就可以节省下考察服务质量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外国的服务出口方在寻找交易对象时却必须收集交易对象所在国有关技术限制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此外,这些技术标准也加大了服务出口方的生产费用,服务出口方有提高服务价格的需要——而这是与服务进口方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贸易双方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可能因此而提高。

三、关于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思考

由于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成负相关关系,且有各种因素使这些交易费用比较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这些交易费用。下面的分析将说明减少这些交易费用的可能性。

(一)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主要是由进、出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造成的。如果服务出口方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服务进口方愿意信任其传递的信息(即认为出口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进口方贸易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则上述的大部分交易费用就可能得到节约。而良好的企业形象除了可以通过长期优质、稳定地提供服务来加以培育外,还应该利用博弈中“分离均衡”的原理,积极地向服务消费者发送“好企业”的信号。例如,通过现代国际营销手段,采取适当的广告及人员推销策略;采取“先提供服务,后收钱”的做法等。由于只有经营实力强、服务提供可靠的企业才有能力采取上述做法,因此这些做法就有可能形成消费者借以判断“好企业”、“坏企业”的甄别信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因此而更快地树立,并更好地发挥其减少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跨国服务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说明:这些跨国服务企业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时往往能够获胜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其较好的服务质量,还应在于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服务技术改进与创新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为服务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创造条件;而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服务质量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并且,当这些更先进的技术被普遍使用时,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服务产品由不同的人来生产或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时的质量差别)将可能得到限制,服务产品有可能趋于标准化,服务的质量就可能更容易测量。这样,原本因质量评价问题而额外产生的定价费用、谈判费用、惩罚违约行为的费用等都可能大大减少,并最终减少服务贸易中的总交易费用。

(三)制度安排的作用。制度安排是指遵循着同一规则的交易活动的集合。它是“利益互相抗衡的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收敛,是交易活动这种博弈的集体稳定对策”(盛洪,1992)。通过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目前,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制度安排有:欧盟资本、人员、服务和商品统一市场的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而范围更广泛的国际间制度安排的实践当为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GATS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GATS主张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并规定各成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履行其承诺的市场准入表;对于可能“抑制竞争从而限制服务贸易”的商业惯例,“应任何其他成员的请求,应就取消上述的商业惯例与其进行磋商”(GATS第九条)。同时,GATS还规定:服务贸易理事会应通过其建立的适当机构,制定任何必要的纪律,以“确保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度、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的措施不至于构成不必要的服务贸易壁垒”(GATS第四条)。GATS的这些规定对于保障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竞争的充分程度和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相关的。竞争的充分程度越大,交易费用越低。充分竞争使得服务贸易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使进、出口双方都节约了大量有关价格形成、避免欺诈、讨价还价以及保证信用等的费用。

2、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中法律信息的公开化。GATS规定各成员有遵守透明度原则的义务,即:应公布“所有普遍适用的有关或影响本协定实施的措施”及“一成员为签字方的涉及或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定”,并且“应立即或至少每年一次向服务贸易理事会通报其显著影响本协定下已作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的新的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或对现行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的任何修改”(GATS第三条)。GATS还规定“成员在实施其对服务提供者的批准、许可或证明的标准时,其给予承认的方式不得成为国家间实行歧视的手段,或对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GATS第七条)。GATS的规定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对可能影响其贸易的措施、对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程度等信息拥有比较充分的知情权。这样,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就可以提高其收集相关法律信息的效率,节约其因此而花费的交易费用。

国际服务贸易篇2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服务产品市场日益完善,国际服务产品市场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分工格局、以及贸易参加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等产生重要影响。从整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发展水平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按照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服务贸易各领域将逐步对外资开放。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入,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表现为:

(一)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的服务业不断涌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力的输入输出为主要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以旅游、运输、银行、建筑和承包市场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渐次走向国际市场。

(二)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决定优势。发达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国际服务贸易呈现以欧美为主的格局,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最大比重。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对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呈整体上升趋势,尽管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成员发展状况不平衡,但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贸易结构使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在新兴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最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壁垒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有所降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许多项目中都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为了扫清存在于服务贸易的壁垒,便利其打开世界服务市场,它们率先削减了本国服务贸易壁垒。

(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服务贸易也得到发展。

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值的比重增加。在服务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发展中国家在普通劳动力输出、建筑工程承包、部分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占有较大的优势,然而,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规模仍较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业不发达,尤其是现代服务项目不具有竞争优势。

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要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相应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契机,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引进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品,促进服务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

(二)在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业,为今后服务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的服务业内部都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以生产业和专业业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已成为未来服务业产业属性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方向。中国也必须在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三)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以适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中国的某些服务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等)垄断性很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利效率的低下。为了提高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入手,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通过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来刺激这些行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制定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到位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家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外国高水平、强势头服务业的冲击,我们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在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自由、半自由、全自由三类不同地政策:

1、凡是涉及国家、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相关联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政策,不开放,决不允许外资进入;

国际服务贸易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服务贸易对策

一、国际贸易摩擦背景

我国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2008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而反补贴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最大的新特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年全球反补贴案件数量总体在减少,而我国与这种趋势相反,我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我国对美出口呈全面萎缩状态,预计全年增长幅度很可能还要低于上半年的8.9%。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相关产业受到影响。如:从2000年至今,我国生产的柠檬酸先后遭遇了美国、泰国、乌克兰、南非等诸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一国在服务业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决定这两种能力的因素将直接决定着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

1.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现状。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低。在全球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中,中国是进入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出口增势更是迅猛。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份额仍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匹配。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保持顺差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小。2006年,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113.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8%。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5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45.2亿美元,占比39.7%,同比下降8.5%;批发和零售业11.1亿美元,占比9.8%,同比下降50.7%;住宿和餐饮业0.03亿美元,占比甚微,降幅达66.9%;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几大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8.4亿美元,占比7.4%,但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57.7%。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

1.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我国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规划,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通过借鉴美国经验,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一是要建立咨询、决策与协调体系;二是建立横向服务体系,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部分组成;三是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即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系。

2.优化服务业要素,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未来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较量实际就是人力资本优势的竞争。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3.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整合相关服务业产业价值链。生产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我国应积极培育生产市场与所需要的专门服务人才,使生产企业服务内在化不断外在化,向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我国应该整合相关产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相关环节寻求价值增值。充分发展各种业态与模式,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金融业、通讯业等服务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竞争力的提高。

4.构建企业硬件与软件要素。硬件包括:结构,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战略规划及变革能力。战略,构建战略意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制度,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拥有关于其运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以判断形势的严重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成为必不可少。软件:风格,服务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与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不能盲目发展。人员,指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员工评审、培训、工资体系的构以及诸如动机、士气、态度等无形精神因素。

5.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要靠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及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的同时避免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企业一旦涉案,要积极应诉,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应诉,政府和企业才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其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常国平刘文明:浅析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5)

国际服务贸易篇4

服务贸易是将服务或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随着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早已突破一国范围,成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而国际服务贸易也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即服务提供者在本国境内向他国境内消费者提供服务,或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商业存在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概括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点: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交易过程与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贸易保护更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服务贸易管理更具复杂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各国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量达到了3645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1712亿美元,进口量为1933亿美元。①201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为2005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904亿美元,进口量为1101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同比增速达到20.28%,出口量和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和23%。②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居世界第四位,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

作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排头兵,上海的服务贸易总额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增长率超过了全国服务贸易的增长率。即使在金融危机弥漫全球的2008年,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达到了7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009年至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46.7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8%;服务贸易进口640.3亿美元,同比增长42.9%,服务出口额和服务进口额均位居全国首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2.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1.2%,服务贸易对上海经济贸易的贡献程度进一步加强。

(二)上海服务贸易商业存在迅速发展

上海服务贸易商业存在体现为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商业存在和上海企业在境外的商业存在两个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进入成熟期,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2/3,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据WTO秘书处测算,通过商业存在进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左右,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通过项目外包、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上海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吸引外国资金与项目进入服务业。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论是签订合同项目数,还是合同金额或实际吸收外资金额,都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563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615.64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海服务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本地企业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到2009年底,上海已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总数达到1329个。①。表2反映了主要年份上海对外经济合作的情况。

(三)贸易规模全国占比不断提高,与亚洲主要市场的差距逐步缩小

200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1.2%,到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4.2%。上海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连续八年高居内地各省市之首。如今上海服务贸易规模不仅大大领先于内地诸多省市,而且与新加坡等服务贸易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上海市商委国际服务贸易处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2000年,香港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是上海的8.2倍,新加坡是上海的7.2倍,而现今已分别降至1.83倍和2.01倍。②(四)传统服务贸易规模大,新兴服务贸易增长快速《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划分的十二个服务贸易门类,上海都已实现服务进出口实绩。其中,运输、旅游这两项传统服务贸易一直是上海最主要的服务贸易项目,但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这两项服务出口额合计占上海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比2000年下降了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贸易,2008年上海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市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23.9个百分点。

三、发展与开放服务贸易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形成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不仅是货物贸易中心,也应是服务贸易中心。上海要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而要形成这种新型的贸易发展模式,上海自身的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即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事实上,一些世界公认的贸易中心城市,在其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在新加坡,服务业是其经济支柱,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体制的影响,上海选择了重工抑商的发展模式,这虽然使上海成为了我国的工业中心和制造业基地,但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形成了第二产业比重畸高而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后,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偏低。世界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这样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会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并明确提出加快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4月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两个中心”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两个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部署了“两个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2009年5月上海市政府了《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具体和细化了“两个中心”建设的任务和措施。2010年3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上海要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准确把握服务贸易市场,找准发展方向。在服务贸易市场上,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生产性部门,因而生产业将成为未来服务业战略升级的一个重点方向,将出现专业分工精细化、与制造业融合等新趋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已成为上海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上海经济战略大转型的“新引擎”。

(二)有利于上海发挥其在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贸易发展

上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拥有深水海港,可通达世界主要港口。它又位于长江航道的起点,可通达内陆诸多省份,因而上海的命运始终是和水运与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从历史上看,每当“海禁”解除,贸易放开,上海临江滨海的地理优势,就变得得天独厚了。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以后,西方列强和西方文化的登陆,租界的出现,西方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使上海城市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结合原有的江南文化元素,最终成就了后来被称为“海派文化”的独特城市文化。对于海派文化的特征,有人归纳主要有三:第一是开风尚之先,开创新之先,它善于吸纳新事物,变革悠久、凝重的传统东西;第二是灵活、善变,灵活而不呆滞,善变而不拘一格,从戏剧艺术、学林百科到南京路、淮海路的商品橱窗广告,都体现出灵敏、变化新颖的特点,丝毫没有传统文化的矜持;第三是开放性与包容性,近代上海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充满五光十色的商品和西方文化,“海派”正视这个现实,迎上去,接受它,融进自己的变革中,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新陈代谢。①吐故纳新、海纳百川、灵活应对、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质,成就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是远东金融中心。据统计,1935年上海有外资银行28家,总行设在上海的华资银行162家。此外,尚有信托公司11家、汇划钱庄48家、储蓄会3家、邮政储蓄会业局1家。这些金融机构又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数千个通汇点,②不但在全国主要城市有分支行,而且在小城镇也设有办事处和钱庄,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商业是上海最传统、最发达的行业。193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公共租界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中,工业人口占18.28%,商业人口占16.36%,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人口占0.45%。而据1946年对上海290万就业人口的统计,从事商业的人口占19.76%,高达50万。在商业中心的黄浦区,从商人口甚至高达45%。①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上海的城市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开放具有高度的相容性。而闭锁、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只能使上海止步不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被喻为“计划经济的排头兵”,但重工抑商使上海失去了远东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地位。昔日金融、商业、贸易、运输、加工、旅游等诸多功能已为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再一次显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精英人士来到上海,不但为上海带来了资金、技术和高端的人力资源,加强了上海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上海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元素,提升了上海文化中原本就有的开放性特质,更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和提高开放水平创造了机会。

四、发展与开放服务贸易,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探索服务贸易有效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权力分散在政府各部门,例如金融服务由银监局管理、旅游服务由旅游局管理,这种分头管理的模式有利于专业化管理,但不利于各部门统一协调。应探索一种既有利于专业管理,又能协调、统一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和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由市商务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模式,但在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管理权限方面,尚待进一步进行合理的分工。

(二)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在法律制度层面,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诺,开放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也有所加大。自浦东新区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新区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中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上海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某些行业,例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等行业,外资介入依然有一些隐性的壁垒,这些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还不高。可考虑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层次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的原则之一是谨慎渐进,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上海市政府已《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一步主要应研究如何落实《纲要》,出台促进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对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及项目予以支持。政府还应积极开展重点行业服务贸易促进工作,针对金融保险、运输、服务外包、文化教育等需要重点促进的行业,制定促进该行业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进行重点推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很多企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世博园区设立展馆,向世界展示自己,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扩展了思路,那就是企业应主动参加各种展览,而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各种展会,积极在上海举办各类推介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国际服务贸易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壁垒环境服务贸易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b)-069-02

环境服务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对化工原料、能源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的加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经被摒弃的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为了提升经济地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寻求生存之地,不得不继续开展。这也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状况堪忧。当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用最低的成本和手段降低能耗,这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消除和降低环境服务的贸易壁垒,各国还需要为了共同的利益,实现环境服务贸易自由化,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升环境质量,逐渐改善环境问题。

1国际环境服务贸易壁垒概述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服务市场的情况来看,国际环境服务贸易壁垒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包括外商投资限制、企业中母国雇佣该国国民的限制;员工国籍以及居住场所的限制以及环境法规能否健全执行的限制等。为了有效的划分国际贸易壁垒的特点,可以根据其相同点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措施。首先最显著的类别为贸易障碍类,这是由于坏境服务的供应者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设立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其次是政府采购类,政府采购在环境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公共资产的服务市场中无法实现全部的私人企业经营形式,即使当前公共服务已经逐渐形成民营化或者委托私人企业,但是政府部门仍然需要提供采购服务;再次,促进本国出口贸易壁垒,比如政府的出口优惠政策,可能会使环境产品贸易出现扭曲[1]。最后一类是国内法规,当前各国的政策法规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想进入其他国家的环境服务市场存在很大的难度。

2环境服务国际贸易壁垒现象分析

2.1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当前影响环境服务贸易自由的障碍不是关税的问题,而是法规的限制。各国的法规是行业活动规范的制度,所以在服务贸易上会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环境服务国际贸易中的显性壁垒主要是各国政府对环境服务贸易政策的限制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环境服务自身的垄断性,使得各国政府在环境服务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市场准入条件比较高,那么就会导致环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出现缓慢和推迟的现象。在过去的发展中,没有国家愿意让外资参与到国家的环境服务中,但是当前如果不能有效的调整这种垄断市场的结构,那么私有企业会利用其科技和服务优质化的优势打压公共企业的发展[2]。随着环境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本国的工业,国家会采用限制外资的方式降低竞争,或者采用限制高科技出口的方式,实现本土化的保护,而这些政府的规定就是主要的环境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壁垒。

2.2环境服务进出口的限制

从环境服务贸易的具体方式分析,其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商业形式为基础的,所以贸易壁垒也主要针对的是外资企业的机构设置、参股以及控股权利限制,同时各国的移民法中也对环境服务为主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控制,包括资金、人员、信息等对环境服务贸易的障碍。还有一部分环境服务主要采用的是跨国跨境的方式。如果进口国无法对出口国所提供环境服务的商业机密以及知识产权等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出口国必然会采用一定的环境技术或者信息的出口限制政策。

2.3环境服务的自然属性

当前,环境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由于世贸组织中只对少数国家的环境服务做出相应的承诺,所以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规定往往不适合于各国的环境服务贸易,换言之,世贸组织对大部分国家的贸易规则都没有约束能力。特别是环境服务自身的垄断性质本身就会阻碍竞争对手的加入。大部分国家注重对环境服务的发展和推广,但是没有刻意的去躲避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虽然会导致该国的环境服务企业政府补贴违反世贸组织的反补贴规定,但是这个行业却是必须要扶持的,这些政府的行为也会对外来的竞争形成巨大的限制和打击[3]。同时还存在一种不符合服务贸易规定的行为,具体为一个外资企业要想进入到一个国家的市场,必须要先进行经济需求测试,并在测试中满足进口国的相关测试指标,这也为外来企业的入市带来一定的障碍,从而降低了贸易政策的公平性。

3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具体影响

我国的环境服务贸易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但是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产业。国际环境服务贸易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同时提升我国的就业率,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是在实际的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贸易壁垒,进而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3.1自然人流动限制导致我国劳动力优势无法发挥

国际环境服务贸易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服务模式,我国的劳动力众多,虽然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不断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还是偏低的,同时随着我国的教育力度加强,国民的素质也得极大程度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在发展中国家也属于比较高的,整体的服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上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劳动力性价比从国际范围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劳动力进入他国的相关限制条款导致我国的劳动力无法发挥优势性。

3.2贸易限制阻碍服务机构出口贸易的进程

環境服务贸易是以商业形式为其他国家提供贸易服务的,而明显性的贸易限制主要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对其他国家企业在本国设立机构的限制。当前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队列,市场化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即使大部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项目都比较成熟,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大部分的国家的制度限制下,还是无法成功的进入到他国的市场。

3.3各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在技术检测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进而导致很多国家利用我国技术和法律上的漏洞,将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废弃垃圾向我国走私,同时我国的部分商人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惜与外商勾结,故意进口垃圾产品,进而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我国的国内环境服务产业发展举步维艰[4]。国内环境服务中的大量资源被用来处理这些外来的污染因素,分散环境服务的精力和资源,从而为我国的环境服务贸易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3.4国际贸易壁垒应对人才缺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和实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际贸易领域的人才也不断的涌现,但是从我国的国际贸易情况来看,货物贸易仍然占非常大的比重,当前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贸易壁垒应对的人才方面,还是极度缺乏。如何能够有效的避开和打破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更好地投入到国际环境服务贸易市场,还需要我国专业人才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而从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壁垒的应对情况来看,进展的速度缓慢,这也突出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壁垒中应对人才的匮乏。

4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影响的对策

4.1通过国际谈判放宽对我国人才签证的限制

针对我国劳动力无法有效输出的问题,还需要政府能够通过与各国对话谈判的方式,争取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自然人流动的签证有利政策,进而使我国的居民在国外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工作和务工机会,从而促进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和人才的优势作用。

4.2加快市场化进程规范服务型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市场化发展实践中,虽然当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的情况,所以我国还需要能够不断的加快市场化的服务进程,加大对我国企业管理法规的规范和执行力度,用国际化的标准对我国的服务型企业进行规范,进而提升我国服务型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资质,使企业符合国际的相关政策,真正的实现走出去战略。

4.3提升技术检测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检测技术水平和法律中存在的漏洞,导致国外的很多垃圾产业和产品进入到我国,进而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我国环境的保护策略实施。所以我国还需要加大对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从而使国外的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和产品在进入我国时能够“无处遁形”,防止一些垃圾产品进入到我国,占用环境服务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一些不法商人进行严厉的打击,一旦发现故意进口垃圾产品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查处,从而从源头上阻止一些“洋垃圾”的进入,提升我国环境服务的效率。

4.4完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化人才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国际贸易壁垒问题,我国还需要加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完善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体系,可以针对当前的国际贸易壁垒问题设立相应的专业,开展相关的课程。针对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缺乏的情况,还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实践性课程的开展,使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壁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针对这些问题不断的探索,虽然大学阶段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相信从基础抓起,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5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服务国际贸易壁垒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一个经过漫长时间累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已经根深蒂固,同时这种贸易壁垒与企业的服务行业不同,环境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这也导致这种环境服务贸易中的贸易壁垒是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次的。通过对环境贸易自由化的认识和实施能够有效的消除这种贸易壁垒,这不仅有利于对世贸组织贸易规则的遵守,同时还有利于世界环境服务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贸易活动开展。当前这种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环境贸易开展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我国还需要能够在全面认识国家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消除和规避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带来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达利.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服务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9). 

[2] 崔玮.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及战略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6). 

[3] 李春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中旬),2012(6). 

国际服务贸易篇6

一、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负相关关系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国际服务贸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交易费用的影响。交易费用,即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资源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的费用;(2)发现交易对象、交易价格及各种市场信息的费用;(3)谈判、起草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4)执行交易的费用;(5)设立与运行规制结构的费用;(6)交易偏离一致性时产生的费用。这些交易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与范围。

一、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负相关关系

国际服务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服务的效率,增加了国际服务产品,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为了“消费多样性”的需要,通过市场与他人进行服务与产品或服务与服务的交换,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就取决于服务产品在分工与专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与其因为交换而产生的交易费用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过有关模型分析,我们知道交易费用越小(即交易效率越高),服务消费者从分工中得到的净好处就越多,其购买服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当交易费用很大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受到约束。交易费用的大小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成负相关关系。

二、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市场交易受交易费用的影响,而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经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及其利益冲突。国际服务贸易亦是如此。但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要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的标的物——服务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一国政府总是倾向于保护本国服务业、限制国外服务提供等等。

(一)服务的特征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与货物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及异质性。这使对服务的质量评价与对货物的质量评价很不相同。在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的质量评价通常有一定的指标,在交易前进口方以掌握货物的形状、重量、规格、性能等较为完整的质量信息,对货物的效用预期一般比较准确。但是,在国际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使对“违约”的判断缺乏直接的依据,对“违约”是否发生、“违约”的程度如何等问题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出口方的主观判断,这就给纠纷的申诉、举证和裁决带来了困难,从而使惩罚违约行为的成本相应提高。

(二)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

服务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一国政府除了直接限制某些服务产品或服务生产者的进入外,还经常使用各种歧视性的规定来间接限制服务的进口。直接或间接的壁垒形式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都会产生影响。

1、垄断下非人格市价的影响。直接的市场准入限制容易造成本国企业对服务贸易领域的垄断,即某些服务的出口业务只能由国内特定企业来完成(例如,要求国外的厂商在向本国出口某些特定产品时必须向本国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或必须通过指定银行进行结算)。而垄断易导致服务贸易的非人格市价。所谓非人格市价,是指在市场上对任何人都一样的价格。当一国内某项服务被垄断之后,国外的服务需求方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可能,因此,当他需要该项服务时,无论其实际议价能力如何,都只能按该国垄断者的统一定价来进口服务。这对服务贸易的交易费用将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就只能将价格视为参数,因而不必再在争夺贸易利益上打主意,服务贸易中发现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和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都能够大大减少(但这种交易费用减少的利益几乎完全为服务出口方所独占);另一方面,服务进口方如果不愿意接受服务出口方的垄断定价,则交易就会因毫无回旋余地而无法进行下去,这时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趋于无穷大的。

2、歧视性规定的影响。歧视性规定包括:要求外国的服务出口方获得规定的专业证书,或规定其提供服务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型号、尺寸等指标的要求等。这些规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影响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外国企业若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并获得了向本国出口服务的资格,其服务的质量一般会较为良好和稳定。根据这一信息,本国企业在向其进口服务时就可以节省下考察服务质量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外国的服务出口方在寻找交易对象时却必须收集交易对象所在国有关技术限制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交易费用。此外,这些技术标准也加大了服务出口方的生产费用,服务出口方有提高服务价格的需要——而这是与服务进口方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贸易双方的谈判费用和订立合约的费用可能因此而提高。

三、关于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交易费用的思考

由于交易费用与国际服务贸易成负相关关系,且有各种因素使这些交易费用比较大,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就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这些交易费用。下面的分析将说明减少这些交易费用的可能性。

(一)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主要是由进、出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造成的。如果服务出口方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服务进口方愿意信任其传递的信息(即认为出口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损害进口方贸易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则上述的大部分交易费用就可能得到节约。而良好的企业形象除了可以通过长期优质、稳定地提供服务来加以培育外,还应该利用博弈中“分离均衡”的原理,积极地向服务消费者发送“好企业”的信号。例如,通过现代国际营销手段,采取适当的广告及人员推销策略;采取“先提供服务,后收钱”的做法等。由于只有经营实力强、服务提供可靠的企业才有能力采取上述做法,因此这些做法就有可能形成消费者借以判断“好企业”、“坏企业”的甄别信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因此而更快地树立,并更好地发挥其减少服务贸易中交易费用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跨国服务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说明:这些跨国服务企业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时往往能够获胜的原因可能不仅是其较好的服务质量,还应在于其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服务技术改进与创新的作用。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将为服务生产的进一步分工创造条件;而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越高,其服务质量的优越性和稳定性就越有保障;并且,当这些更先进的技术被普遍使用时,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服务产品由不同的人来生产或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时的质量差别)将可能得到限制,服务产品有可能趋于标准化,服务的质量就可能更容易测量。这样,原本因质量评价问题而额外产生的定价费用、谈判费用、惩罚违约行为的费用等都可能大大减少,并最终减少服务贸易中的总交易费用。

(三)制度安排的作用。制度安排是指遵循着同一规则的交易活动的集合。它是“利益互相抗衡的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收敛,是交易活动这种博弈的集体稳定对策”(盛洪,1992)。通过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交易费用。目前,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制度安排有:欧盟资本、人员、服务和商品统一市场的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等。而范围更广泛的国际间制度安排的实践当为WTO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即GATS)。GATS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GATS主张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并规定各成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履行其承诺的市场准入表;对于可能“抑制竞争从而限制服务贸易”的商业惯例,“应任何其他成员的请求,应就取消上述的商业惯例与其进行磋商”(GATS第九条)。同时,GATS还规定:服务贸易理事会应通过其建立的适当机构,制定任何必要的纪律,以“确保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度、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的措施不至于构成不必要的服务贸易壁垒”(GATS第四条)。GATS的这些规定对于保障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竞争的充分程度和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相关的。竞争的充分程度越大,交易费用越低。充分竞争使得服务贸易中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使进、出口双方都节约了大量有关价格形成、避免欺诈、讨价还价以及保证信用等的费用。

2、GATS促进了服务贸易中法律信息的公开化。GATS规定各成员有遵守透明度原则的义务,即:应公布“所有普遍适用的有关或影响本协定实施的措施”及“一成员为签字方的涉及或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协定”,并且“应立即或至少每年一次向服务贸易理事会通报其显著影响本协定下已作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的新的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或对现行法律、规章或行政指示的任何修改”(GATS第三条)。GATS还规定“成员在实施其对服务提供者的批准、许可或证明的标准时,其给予承认的方式不得成为国家间实行歧视的手段,或对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GATS第七条)。GATS的规定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对可能影响其贸易的措施、对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程度等信息拥有比较充分的知情权。这样,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就可以提高其收集相关法律信息的效率,节约其因此而花费的交易费用。

国际服务贸易篇7

关键词:服务贸易 ;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67-04

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1990年全球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60%,到2004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8%。其中,发达国家从65%上升到72%,美国更是高达77%;发展中国家也从45%上升到了52%。服务也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不断提高,标志着世界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伴随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在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为此,如何迎接世界服务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 000 亿美元”的发展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结构是指各类服务行业在总的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包括服务贸易总体结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服务贸易进口结构。

1.1 从服务贸易的总体结构看,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新兴服务行业如金融、通信、计算机和信息等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从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集中体现为旅游、运输和保险三大传统项目,在1997―2003年期间,运输、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超过60%,2003年有所下降,也占到57.6%,2006年,旅游、运输和保险三项收入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60%,较2005年下降1个百分点;支出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67%,较2005年下降2个百分点;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咨询、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发展缓慢。2006年,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广告和宣传三个项目收入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13%,较2005年上升2个百分点;支出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11%,较2005年上升1个百分点。

1.2 从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依靠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其他服务部门的出口增加缓慢。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在2003年以前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一直超过50%,2003年以后,虽然这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业服务除了2003年有所增加外,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23%左右;运输业在服务贸易出口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其他服务部门历年的出口比重均在5%以下,其中,通信服务、电影音像、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变化趋势不明显,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业出口比重在缓慢提高。

1.3 从服务贸易的进口结构看,增长较快的有专利权、咨询、保险等现代服务;传统的运输、旅游项目基本保持平衡,建筑、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呈下降趋势。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中,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占总进口的比重达到80%以上,在进口中增长比较迅速的是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咨询业,建筑服务进口呈下降趋势。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的特点。在出口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出口范围虽然在逐步扩大,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方面顺应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有所发展,但出口较少,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旅游和运输两大传统的服务业;在进口方面,由于金融、电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都是我国在国际上处于劣势的产业,开放程度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在进口中占绝对优势的还是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现代服务进口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现代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的日益突出,我国的服务贸易收支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顺差变成90年代逆差,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竞争力”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比其竞争对手能够提供更价廉物美产品的能力。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公司在服务贸易领域里,在自由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比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提供更价廉物美的服务的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包括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产品竞争力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决定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有: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力资源等。从贸易的角度衡量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市场占有率、净出口、出口所占比例以及劳动生产率四大指标。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2.1 基于服务贸易总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分析

一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状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国服务贸易总量。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和在世界的排序;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

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82年只有44亿美元,到“十五”末期(2005年底),已增长到1 582亿美元,2006年达到1 917.5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005年达到了739亿美元,增长近29倍。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平均水平。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8%,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均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左右;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使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提前。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从我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看,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7%增长到3.1%。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及WTO,《贸易快讯》,2007年4月12日有关数据计算。表6 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前十位排序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WORLD TRADE 2006,PROSPECTS FOR 2007》数据整理计算。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迅速,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稳步上升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虽然位居世界第八,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截至2006年这一比重仅为3.4%,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分别是14.3%、8.2%、6.1%、4.5%,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对内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的特点。

2.2 基于净出口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TC指数分析

TC(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计算公式为:TC= (Xij - M ij) / ( Xij +Mij) ,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TC取值范围为〔- 1, 1 〕,取值Mij接近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取值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表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越接近于- 1,行业竞争力越小。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06年计算整理。

从TC指数分析的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如下特点:一是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从2001―2005年虽然在逐渐提高,但一直处于负数状态,2005年仍为- 0. 059,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处于劣势;从服务贸易各行业看,2001―2005年,TC指数全部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有逐渐提高的势头;一向被视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服务,进入2002年TC指数才大于零,竞争优势也在不断提高;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出现正数状态,主要是依靠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除上述以外,我国服务贸易在保险、金融以及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项目上的TC指数多为负数,说明我国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明显处于劣势;二是与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服务贸易行业TC指数相比,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如优势最突出的我国旅游业,其TC指数也排在法国、意大利、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的TC指数分别位居世界第六和第七。

2.3 基于出口所占比例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分析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显性比较优势。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指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公式为:RCA = ( Xe /X) /(We /W) ,其中X 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 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 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是反映贸易结构与贸易依存状况的指标。一般认为,若RCA ≥2. 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 25 ≤RCA < 2. 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0. 8≤RCA < 1. 25,则具有一般的竞争力;若RCA < 0. 8,则竞争力较弱。

从表9中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从2000―2005年,RCA指数一直大于1. 25,而我国在这期间RCA指数一直小于0. 8,在0.5左右,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通过以上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在虽然已卖入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在结构上有待不断优化,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比较劣势。为此,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继续扩大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在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M].商务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M].商务出版社,2006.

[3] 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09).

[5]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03).

[6]张利平.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7,(04).

[7]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6,(08).

[8]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

[9]袁其刚,时英,张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3).

国际服务贸易篇8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世贸组织2006年4月11日的报告,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的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并且在1982年到2005年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的增速,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学术界也从理论上探讨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我国外贸的整体竞争力。这些都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一段时期更为快速地增长。

但是,在官、产、学各界都大力鼓励发展服务贸易之时,却很少有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做出探讨。笔者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有赖于量的增加,更有赖于质的提高,否则,很可能会发生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悲剧。因此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来比较分析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以期从质上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即是本文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1990年至2005年,运输服务的出口虽然在货物贸易快速增长和运输成本大幅提升的双重推动下有所增长,但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却从28.6%下降到23.3%;受亚洲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旅游服务出口额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旅游服务出口额所占比重也呈下降趋势,从33.9%下降到28.9%。而同期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所占比重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7.8%(王小平,2006)。给出了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各部门金额及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

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国际服务贸易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发生上述变动的原因在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由此带来资金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刘绍坚,2005)。金融、保险、证券、信息、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伴随全球对外投资的扩张而增长,并快速进入全球贸易领域。以新兴服务贸易部门为主的其他服务蓬勃发展,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新兴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同时,与近年来出现的大型呼叫中心、数据库服务、远程财务处理等一样,新的服务贸易业务也将逐渐衍生出来。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在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在其中扮演着“主角”。表2给出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06年运输贸易、旅游贸易以及新型服务贸易(此处新型服务贸易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的进出口额及其占世界的百分比。

由表我们可以看出,所列主要发达国家在2006年的服务贸易中,新型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无论是从绝对金额上看,还是从所占世界的百分比上看,都明显高于传统的运输服务贸易及旅游服务贸易。由此充分说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现在的问题是,在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出现了向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倾斜的显著变化之时,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的“质”的状况如何,其发展趋势是否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即,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是否也开始从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逐渐向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倾斜了呢?

二、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结构及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喜人成就,但却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从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1582亿美元,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仍然是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两大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分别为41.39%和30.28%,合计占我国服务贸易的70%以上。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孙文博等,2003),我国服务贸易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主要是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而大量的诸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等现代新型服务行业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来看,图1给出了199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中旅游、运输以及主要包括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长变动趋势。

由图我们不难发现,从1992年至200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而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旅游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曲线与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长曲线之问的距离越来越大,这表明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型服务贸易的增速差距在逐渐拉大。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从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还是从其增长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其不一致。当然,这也正从另一角度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的确是按照所谓比较优势在世界服务贸易格局中进行分工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应该依然按照现行的比较优势原则,继续发展诸如劳动密集型等资源禀赋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放弃当前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发展,即,放弃实现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机遇?下文将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必要性

服务贸易结构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其结构变动趋势是一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信号,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转变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对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经济转型、提高服务贸易自身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而言之,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面对近年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态势,未来大力提高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贸易政策的主要着眼点。同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承诺得到落实,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水平大幅提高。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接近发达成员水平。这都必将使得我国服务贸易部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确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新型服务贸易倾斜。从长远来看,我国如果不注重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更无从谈起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跨越服务贸易壁垒

尽管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自由化倾向,但是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国纷纷采取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和控制限制以及经营限制等隐蔽的贸易壁垒措施来保护本国的服务业。相对而言,贸易壁垒限制的往往都是进口国国内能够大量生产或者提供的服务,而对其本国需要却又不能够生产和提供的服务,则减少贸易壁垒的限制。出口国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则往往能够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动地位。据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按照现行的比较优势一味地发展资源禀赋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的话,那么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必然会面临着形形的贸易壁垒,增加贸易摩擦,进一步快速增长的机会也因此而受到制约。相反,如果能够逐渐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将现行的比较优势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转变,顺应甚至是引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那么就将有利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增强跨越服务贸易壁垒的能力。

(三)避免出现“悲惨增长”

所谓“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是指一国贸易条件恶化所导致的国民福利的下降将足以抵消从增加供给中所得的收益。有关实证分析表明(林林等,2005),近年来我国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出现了所谓“悲惨增长”的倾向,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来政府以及理论界都呼吁转变外贸结构的主要原因。沿此思路,我们不难想象,如不及时转变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继续按照传统的所谓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如旅游和运输服务贸易,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或许能够以低价销售换取量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很可能会步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后程,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倾向。

另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物贸易结构的逐步转型升级,应该能够成为快速推动服务产业转型和增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物贸易结构逐步转型升级不但没有推进我国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市场机会。如此之好的发展契机,岂能让“肥水”尽流他人之田。

分析至此,我们不难发现,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相比,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有着转变的必要性。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四、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从以下方面来统筹考虑实施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战略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结构转变中的积极作用

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并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分层次地逐步加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引进竞争机制,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充分利用GATS条款中的灵活性,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

(二)在现行比较优势基础上逐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在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转变,不仅不能放弃现行的比较优势,反而应该以此为依托,即继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例如旅游;在搞好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力量,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电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领域的服务贸易,这是提高服务贸易档次和结构效益的根本。

(三)通过开发高级要素逐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结构

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曾指出,基本要素的不足往往成为企业开发高级要素的驱动力,而高级要素的成功开发,则往往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到基本要素所起不到的作用。可见,高级要素的开发及其成功运用,是使得一个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障。因此,加速健全高级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级要素的供给能力,把竞争策略建立在高级要素的优势上,可以使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并更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李双菊、戴翔,2006)。

国际服务贸易篇9

关键词:服务 贸易 国际竞争力 贸易逆差

本文为牡丹江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创新预研项目,项目编号:SY201203

一、中俄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状况比较

(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逐步开放,各国的服务贸易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1337亿美元,到2007年已经增长至2509亿美元,虽然净出口额一直为贸易逆差,但是逆差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出口额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局面。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不平衡,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及其他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其中运输和旅游的进出口总额几乎占中国服务业进出口总额的一半;而建筑、金融、通讯、计算机等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二)俄罗斯服务业的发展近况

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俄罗斯的服务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俄罗斯的服务贸易行业总体规模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004年俄罗斯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539亿美元,到2007年已经增长至985亿美元,虽然净出口额也和中国一样一直为贸易逆差,但是逆差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跟中国服务业一样,俄罗斯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平衡,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四大传统服务业,其进出口总额几乎占俄罗斯服务业进出口总额的90%。

二、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市场及规模比较

(一)中国服务业的进出口市场及规模

中国服务业的进出口贸易区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香港、日本、欧盟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也是中国服务业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对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运输服务业出口份额占了中国运输服务业总市场的33%,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旅游服务业占据了中国旅游服务业总市场的60%,对美国和东盟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据了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出口总额的50%。

(二)俄罗斯服务业的进出口市场及规模

俄罗斯的服务业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非独联体国家。其中俄罗斯服务业的进口来源地主要为土耳其(约占总进口额的30%)、英国(约占总进口额的25%)、德国(约占总进口额的24%)和美国(约占总进口额的20%);其主要出口国为美国(约占总出口额的37%)、德国(约占总出口额的32%)和英国(约占总出口额的30%)。

三、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中俄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析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即该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国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用公式表示为: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总额/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由公式可以看出,比重越大,说明服务出口的竞争力越强。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非常低,但是都呈现增长趋势。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增长幅度明显远大于俄罗斯。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服务业的出口能力要明显强于俄罗斯。

(二)中俄服务贸易TC指数比较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是指某一产业净出口额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大于0,意味着一国是某种产品的净出口国或净供应国,表示该国的此种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越接近于1,其竞争优势越强。反之表示一国在该种商品的出口上竞争力较差。

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指数都处于-0.3~0之间,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竞争劣势状态。但近年来,中国的TC指数均处于-0.1~0之间,而且处于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而俄罗斯的TC指数处于-0.3~-0.1之间,其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服务业的TC指数较俄罗斯更接近1,所以中国的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明显高于俄罗斯。

四、 结束语

总体上而言,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近年来都保持逐年递增的势头,但是都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状态,都还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但都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都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及其他商业等传统服务产业,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都不均衡。中国的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要明显强于俄罗斯,俄罗斯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要略强于中国,但是中国的建筑、旅游、广告和宣传、计算机和信息及其他商业服务产业的竞争优势要略强于俄罗斯。中俄的服务贸易出口都同时集中分布在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要远高于比中俄两国的服务贸易。由于中俄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中国的服务贸易还倾向于亚洲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而俄罗斯的服务贸易主要在非独联体国家。

因此,中俄两国都要开放国内服务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以加快步伐提高本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就要改革国内服务业的管理制度,开阔视野,才能提高国际地位。中俄两国要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就要转变传统服务贸易理念,向现代服务贸易看齐,还要改善服务贸易产业和地区结构,使其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甄燕京,曾子娟.《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浅析》[j].经济论坛,2008

国际服务贸易篇10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扶持和相关产业的配合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创汇一直居其他服务贸易之首,同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世界10大旅游贸易国之一。1978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仅排世界第41位,1996年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创汇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世界排位上升到第9位。2006年,_中国旅游出境人数达3452万人次,是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入境人数124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与自身相比,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了便于直观的比较,表1列出了2006年世界主要旅游服务贸易国家的出口以及排名情况。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分析

为评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对外开放度、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和十三个主要旅游国家: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中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希腊、墨西哥,通过这五个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十三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力情况,得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水平和位置。

1.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A)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值越高,说明竞争力越强,占的比例越低,竞争力越弱。本文用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的绝对竞争优势。从表2中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这十三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总和在这段期间平均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45%,其中美国为最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国家,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在13%-21%之间浮动,年平均占有率为17.18%,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与美国强大的贸易地位和较为发达的旅游服务业市场一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美国的旅游服务出口在全球旅游服务出口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它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在5%以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德国、中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处于中等地位,其他国家市场份额较小,国际竞争力一般。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2.84%上升到2006年的4.50%,年平均值为3.70%,排名第7位,属于具有中等竞争力的范围。

2.贸易对外开放度(S)

贸易对外开放度,是用于衡量该国(地区)经济的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是一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一国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越深,出口能力越强。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反映了一国参与世界旅游服务市场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世界旅游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通过表3数据的比较我们可发现希腊、奥地利的旅游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很高,居最高层次,其次是西班牙、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我国的旅游开放度虽然高于美国、日本,但水平很低。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开放度跌到了近几年的最低点,之后有所提高。从这九年的发展来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很不稳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与希腊、奥地利、西班牙的贸易开放度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贸易竞争优势指数(NTB)

竞争优势指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指数,是一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表4中NTB的平均指数看,几个旅游服务出口大国如美国、意大利、法国的竞争力则低于希腊、西班牙,这反映出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不能单纯由其在国际市场的占有量或其出口份额大小来反映,真正准确的评价竞争力还要结合多个指标的综合计算结果来体现。西班牙最强,NTB指数平稳提高,一直高于其他各国,其竞争力水平在逐年提升,希腊次之,接下来是意大利、奥地利、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中国。中国的NTB指数不高,从均值看居第九位,比国际市场率的排名降低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降低趋势,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出境旅游增长迅速不无关系。近几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发展迅速,旅游进口额快速增长,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拿大、英国、德国和日本这四个国家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十三个国家中最弱。

4.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是指一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占该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例之比。通过对十三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标的计算结果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2006年,希腊、西班牙旅游服务贸易平均RCA指数大于2.5,这两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希腊处于领先地位,从1999年以后,每年的RCA指数均在5左右,2002年达到峰值5.38。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意大利、法国的平均TRCA指数在1.25至2.5之间,这说明这五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奥地利处于下降的趋势,意大利基本稳定在1.5左右。英国、墨西哥、中国的平均RCA指数介于0.8至1.25之间,则认为这三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英国的RCA指数比较稳定,墨西哥的RCA指数逐年下降,中国的RCA指数平均值为0.82,在2003年以前基本在0.9以上,2003年因SARS影响下降到0.63,2004年有所回升,这也显示出了国际旅游这个

敏感行业的脆弱性,一旦出现大的政治、经济、自然、军事等突发事件,国际旅游必将受到严重的损害。加拿大、德国、日本的RCA都小于0.8,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的国家。中国在十三个国家中排名第十位,竞争力比较薄弱,与希腊、西班牙、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等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

5.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内进口的比较优势。该指标剔除了产业内贸易或分工的影响,反映了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用该指标判断产业国际竞争力要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更加理想。旅游服务贸易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就是从旅游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其进口的比较优势。如表6用进出口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希腊、西班牙的CA指数一直都大于2,其旅游服务贸易表现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的CA指数在大部分年份里都在0.4左右,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的指数呈负值,主要是因为其旅游服务贸易这期间一直为逆差。中国的CA指数虽为正,但也很小,均值为0.05,说明中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较弱。近年来,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给很多部门和媒体造成一种印象,认为我国旅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很强,但实际上和很多的旅游服务贸易强国相比,我国仅能称得上是大国,还不能算是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