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十篇

时间:2023-03-16 07:23:28

金融专业

金融专业篇1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8岁(1978年10月15日)

居住地:廊坊

电 话:18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4年8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金融

职 位:项目部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中央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精通财务金融方面的知识。二年大型国有银行及五年投资公司工作经验。熟悉投融/!/资分析、风险评估和各种投融资流程,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分析经济形势,投资项目的市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可行性分析。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项目部经理

工作经验

2002 /8—2007/4:XX公司[4年8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项目部经理

1.接受投资咨询业务任务,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研究项目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收集、整理选取基础资料,确定合理作业计划和方案

2.组织安排项目实地调研;组织小组成员依据相关业务办法、规定和程序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等各类工程咨询报告。

3.负责对主持的业务报告进行一级审核,负责对排版后的报告最终校对工作。

2000 /7—2002 /7:XX公司[2年]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 项目副经理

1.进驻现场前期对全行现状的调查评估,并出具体系评估报告。

2.对董事长、行长、分管行长、总行各部室负责人,营业部/支行行长、信贷主管、会计主管、委派风险经理等管理人员的调研访谈,并共同提交调研访谈报告;

3.针对银行原有组织架构及关键业务流程提出合理化设计建议;

4.梳理全行原有规章制度与流程、各部室及岗位工作职责,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育经历

1996/9—2000 /6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本科

证 书

1997/12 大学英语四级

金融专业篇2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是以课时量为标准,专业职称也是从科研成果和课题层次与数量来考评,对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没有什么要求,造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相应的制度,也缺少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院校,仍在沿用传统的基于职业技术示范学院的培训模式和以普通院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待遇好、业余时间不多,一般都不愿意到高职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老师,从而导致金融专业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行业和企业工作经历;也很少有专业技能证书,有的有专业技能证书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导致现在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二)不合理的传统课程体系。传统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方面对计算机、数学、外语、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缺乏考虑。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来看,也只是简单的把课程习题变成虚拟业务题,实训仿真不够,跟不上金融行业和具体工作岗位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不合理的传统课程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滞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两种传统教学模式:一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记笔记的“一言堂”式的“一讲多记”的教学模式;二是老师在对教材进行简单的讲解的“翻译”式的教学模式。滞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了学生个性化、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这两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了,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四)单一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在一个学期期末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测试,就是很简单的把卷面成绩与平时形考成绩相加,形成一种过于单一的学期教学成果考核成绩。这种简单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不能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它的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建立完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首要条件,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把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比如,职业院校要制订制度,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待遇方面适当向对“双师型”教师倾斜,给专业老师向“双师型”转变提供强大的支持;选派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或者行业工作一线体验、观摩学习,丰富其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吸纳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实质性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做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专业课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一线的优秀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夯实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全面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成教学和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二)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一般都是很有个性,高职院校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组织实施教学。“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老师只是引导,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专业老师和学生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比如,老师要充分的利用“作业—答题”的形式来增进师生沟通,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学习的辛苦,也要学生尝试上讲台试试,也要他们体验出专业老师教学的辛苦。做到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体验交流,端正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落实,同时也潜意识的构建好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加快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互联网+”的时代,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要结合互联网金融模式要求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布局,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倡导专业教师开发合适高效的课程,比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的考虑计算机、数学、外语、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好学生实习基地,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要求来对现开设专业课程进行构建;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努力构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础,最终构建成互联网模式下合理、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前提是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大多以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合理的推进“导学式、探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模拟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金融服务礼仪”和“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时,模拟创设情景同银行服务引导、大堂咨询、客户接待、柜台工作人员业务操作相结合;在讲解“金融营销服务”课程时把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写报告和营销方案,然后组织大家根据评分准则进行打分,通过打分成绩来判断学生金融营销服务的能力。要通过“提问—计分”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案例教学、相互讨论、模拟实操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金融行业一些工作的业务流程,并达到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好基础。

金融专业篇3

(一)调查目的

根据东莞地区金融业发展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专业发展的需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于2013—2014学年新开设了金融专业,旨在培养优质的创新型金融专业人才,为东莞市金融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推动力量。面对众多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发展建设的竞争优势,和金融专业人才就业总体形势的不利情况下,笔者所在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新增的金融专业是否拥有建设发展的条件和空间,我们这些只具备专科水平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根据金融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我们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进行了东莞地区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浅层次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适应市场金融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好实践基础,并把相关调查分析结论反映给财经系金融教研室,为金融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训、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改革的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内容

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财经毕业生金融行业就业概况;二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在校生专业学习诉求调查;三是金融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调查。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

二、调查的初步结论

(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2011级学生在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财经类专业和金融市场人才的潜在需求,才于2013年9月开始在财经系增设了金融专业,目前尚未有金融专业毕业生走上金融工作岗位。但是,财经系开设的会计专业,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与中国银行东莞分行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合作,开设了会计专业中国银行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11级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实习班的学生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中国银行东莞的各个镇区支行进行实习,包括以下的镇区:东莞南城、莞城、虎门、长安、大岭山、樟木头、大朗、松山湖、石碣、高埗、东城、厚街、石龙、沙田、万江、中堂、塘厦、常平、黄江、企石、望牛墩、石排、道滘、桥头、茶山、横沥、寮步等二十七个镇区。在学生实习期间,我们对相关学生、用人单位和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1.会计专业中国银行班毕业生对金融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通过调查和了解,中国银行班毕业生在4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认为在校期间所学到的银行相关业务知识是很实用的,但由于学习时间短,实践技能系统性训练不强,在实习工作中还是明显感觉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不够。具体进行了以下调查:

(1)对专业教学建议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5%的中国银行班毕业生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认为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应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平衡教学,32.5%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只有2.5%的毕业生认为理论知识最重要。

(2)专业课程安排中实践课程安排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8%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实践技能知识偏少,应加强实践技能课程的安排。2%的学生认为在校学习的实践技能偏多,这部分学生应该是测试文字编辑方面工作的。

(3)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安排是否有针对性的调查。

(4)影响求职效果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求职过程中,48.15的毕业生认为个人综合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5.75%的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践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2.会计专业中国银行班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建议。

在调查中国银行班毕业生对在校金融专业学生为将来就业需加强哪一方面能力时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最迫切要掌握的能力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89.19%);其次是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87.84%);第三最需要加强的能力是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接下来依次是通过实习兼职或社会工作,具备一定实践操作能力,就业技能与面试技能,组织领导团队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电脑技能等。

3.会计专业中国银行班毕业生对考取专业相关证书的建议。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所有的毕业生都认为在校学习专业期间,考取相关行业上岗证书是必要的和对就业是有利的。特别是以下这些与金融行业就业密切相关的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金融专业在校生专业学习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金融1班和金融2班的等两个班级的学生,参与调查的101名学生中,从性别结构看,女生60人,男生51人;从户籍地看,农村学生30人,城镇学生71人。

1.专业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自己专业的同学占18.67%,比较喜欢自己专业的占50.67%,总体说来,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但仍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加大金融专业的介绍,提高金融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2.专业学习目标明确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专业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的占4.0%,比较明确的占50.67,总体说来,只有一半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的学习目标是明确的。这对于我们金融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整体规划不利。

3.是否制定学习计划的调查。

统计资料显示,有68%的同学制定过学习计划,32.0%的学生在大学中没有制定教学计划,这种现象还是比较严峻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有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使到绝大部分的金融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科学的规划。

4.对在校生专业就业前景心理预期的调查。

填报志愿时对就业的考虑,通过对我院13级金融专业在校生所填报的志愿表统计,结果显示,58.7%的学生认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意向填报金融专业,32%的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9.3%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打算和兴趣爱好。总体上来说,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填报金融专业的志愿时认真考虑将来就业问题的比例高于城镇户籍的学生;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根据兴趣填报金融专业的的比例大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5.对在校生将来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

我院2013级金融专业78.6%学生是东莞市户籍的学生,这些学生都认为适合自己的就业地区是广东省东莞市,15.4%的学生认为适合自己就业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都可以,6%的学生不明确自己将来的就业地区。

6.对在校生就业行业和考取专业证书意向的调查。

(1)对在校生就业行业意向的调查结果。

(2)对在校生考取专业证书意向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超过一半人数的学生(64.36%)想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欲从事银行柜台、大堂经理等银行方面的工作;同时,接近一半人数的学生想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42.57%的学生)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48.51%的学生);令人意外的是有55.45%的金融专业学生想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因是做好在金融行业和会计服务业两种行业中争取最佳就业机会的准备。从相关比例可以看出,银行和证券基金业是学生最想从事的行业,几乎没有同学想从事保险业。

(三)东莞地区金融业用人单位对专科院校金融业人才的意见

对东莞地区金融业用人单位进行了有关专科金融人才培养意见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分行、东莞银行、广发银行东莞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虎门支行、东莞证券、广发证券东莞营业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东莞分公司等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主要采取了采访、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等形式的调查。

三、调查研究分析结论

通过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11级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实习学生、2013级金融专业在校学生、东莞地区金融业用人单位调查相关内容、统计的分析,以及结合我院财经系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高职院校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有效措施概括如下:

(一)明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金融行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学生的入学基础、个人综合素质明确我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创新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分两步走:第一步,根据金融行业企业对应岗位需求、学生就业意向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主要以业务操作型为主;第二步,在学生掌握金融专业理论以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尖子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培训,打造一批符合金融业高素质要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明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根据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的调查,初步可以确定的专业培养方向主要包括:银行业方向、证券基金期货方面、投资理财方向、保险业方向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些方向给予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和培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创新型金融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1)金融专业理论素质。创新应用型金融专业学生要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课外知识,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其他关联专业的知识,并且还要具备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金融专业业务素质。创新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应熟练掌握相对应行业的基本技能操作,学会使用相关岗位上常用的业务工具,熟练运用知识为客户理财,同时掌握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技能。

(3)职业道德素质。要熟悉相关财经法规,具备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熟悉相关财经法规,具备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会更高效率地履行工作职责,才是一名合格的金融行业工作人员。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的能力类型。

(四)课程设计和师资培训方面

1.课程设计应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根据对2011级会计专业中国银行班毕业生的调查信息反馈,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应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平衡教学,特别是基本技能的系统性教学。根据金融行业就业硬件要求和金融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课证结合”、“课赛结合”,并引入企业资源,成立金融专业“订单班”。同时,结合金融行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综合素质的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实践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利用企业资源,把金融企业真实的业务引入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切实可用的教学服务。

2.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金融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多深入金融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与金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师资培训基地,定期派送教师前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积极从金融企业聘请专业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四、总结

金融专业篇4

金融业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需求,特别是当经济总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更是如此。东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绩。2007年东莞GDP预计达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东莞市2007年工业总产值6650亿元,增长18.4%,列广东省第四位,成为全国13个GDP超3000亿元的城市之一[1]。随着“十一五”的落实,东莞市的经济将更上一层楼。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对金融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2007年度暑假,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管理系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对东莞市金融投资相关需求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文对有关东莞市金融投资相关需求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东莞市高校金融投资相关专业的建设总结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2.东莞市金融投资相关需求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组织学生向东莞市的金融机构、工业企业的金融投资部门、学生家长、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3份,回收率87%。有效问卷的各种回答情况由人工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项统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2.1东莞企业和家庭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

需求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前提,而金融服务业的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中,金融服务需求主体主要是企业和居民。根据调查情况分析有关的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业需求的情况如下:

2.1.1东莞市企业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东莞的企业快速发展,对金融业产生巨大需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对金融服务业排名前三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占37%)、保险业务(占24%)和股权投资业务(占16%),总计占77%。从企业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情况看,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正常经营中流动资金需求、风险规避需求和企业扩张需求。随着东莞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企业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同时在业务类型上也会继续丰富。在融资渠道选择方面,企业大都选择是金融机构贷款,其次是外商投资和股票市场融资。

2.1.2东莞市居民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

本次调查还专门对东莞市居民财产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居民财产主要形式是存款(38%)、房地产(27%)、现金(26%),此三项合计91%,其它形式,如:股权、证券资产等比较有限。由此发现,东莞居民财产结构不太合理,现金和存款比例太大,其它金融资产太少,如:证券、股权投资等。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居民家庭货币类资产贬值,因此保持科学的资产结构是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手段。我们预计,东莞市居民将来证券投资、股权投资的空间非常巨大,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将来居民理财市场前景广阔。

2.2东莞市金融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

金融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必然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的发展又必须以人才为支撑。为此,本次调查我们还对金融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在公司的发展中人才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问题中,被调查单位中86%的单位选者“否”。求贤若渴之情由此可见。(2)在所缺乏的人才中,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占被调查企业的44%,其次分别是营销和管理人才,各占被调查企业的28%。(3)在需求的人才层次中,本科占76%、专科(高职)占16%、研究生占8%。(4)金融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排名第一的是信托和投资人才(占35%)、排名第二的是证券投资人才(占23%)、排名第二的是银行专业人才(占19%)。

2.3东莞市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对金融服务业求职意向

2.3.1东莞市学生家长对子女从事金融服务业的意向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家长希望毕业后子女能够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占52%),金融投资行业则是家长们的第二选择(占21%)。

2.3.2东莞市大学生对金融服务业求职意向

从大学生对金融服务业从业意向情况看,政府以及事业单位是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首选(占36%),金融投资行业也颇受学生的青睐(占23%)。在金融服务业具体单位的选择方面,30%的学生愿意在银行工作,这些同学除了认为银行的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制度比较完善和成熟,最吸引他们选择银行的原因是工资较高而且稳定;另外,接近20%的学生愿意在投资公司工作,表明投资公司的发展前景好以及对个人的发展也较好。

3.调查结论

3.1东莞金融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东莞市的中小型企业众多,在这次的调查当中的50多间企业的注册资金都是在15万~.1000万范围之内。面临企业的规模的扩大,他们对筹资、融资的需求巨大。居民家庭财产存在形式以银行储蓄为主导,房地产为辅。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对金融投资了解的加深,这会为东莞居民理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3.2东莞市金融机构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对金融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然而,东莞本土的人才市场却不能够满足需求,尤其是缺乏信托或投资管理、证券投资等专业人才。在学历层次上对本科生的需求最多,其次分别是专科、研究生。

3.3东莞市居民和大学生都将金融业作为择业的重要选项在就业方面,无论学生和家长都将金融服务业作为仅次于政府机构的第二选择。由此可见金融服务业是非常受欢迎的。

金融专业篇5

法务金融专业是指以金融学知识为基础,以银行法和证券法理论与实务为核心内容兼顾介绍国外与国际法律制度和理论的专业。

法务金融专业主要内容:法律与金融的关系;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和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商业银行一般法律制度、资产负债业务法律制度以及与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有关的贷款担保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新兴的银行卡业务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与法律风险防范问题;证券一级市场与证券二级市场法律知识;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法律监管等。

法务金融专业涉及内容:我国发展中的期货市场法律与政策,如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金融信托与资产证券化、票据及其贴现、项目融资与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市场的法律实务知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专业篇6

1、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二、投资学专业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风险和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1、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 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 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 经济视野,了解中国 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投资咨询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及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

金融专业篇7

关键词:问卷调查;金融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80-02

双语教学由“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

1 我院推行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

根据上述指导性文件,嘉兴学院财经系调整了专业课程设计,从2006届学生开始,实行3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分别是《金融学》,《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

我院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尚短,应该说是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方方面面都还在摸索。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磨合的阶段,问题也暴露得更全面。发现得早,解决得好,将有助于推动我院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推广。因此,笔者,作为我院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一位主讲老师。特意为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希望借此摸索双语教学的发展路径。

2 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这份调查问题涉及的对象是我院金融专业2007级的学生,其中四六级通过率为73.2%。整个问题及调查共发放同卷70,回收问卷65份,有效应簪率为92.86%。整个问题调查设计共有18道题目,16道为单选或多项选择提,2道为开放式。问题设计大致围绕四个方面,课程目的、教材,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

(1)课程目的。

为什么要实施双语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这个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笔者更希望能聆听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双语教学的意义。

根据回收的同卷调查。7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在给定的双语教学的意义多项选择题中,大多数学生的选型也是集中于提高英语水平,更加国际化这两个选型。这说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意义还是持肯定态度。对于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的学生。笔者在设计问卷的时候给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希望他们能简述缘由,答案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不认同主要来自于他们认为外语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教材的选择。

对于教材的选择,有32%的学生选择了原版的英文教材,45%的学生选择了中英文双语教材。对此选型。笔者特地咨询了学生的想法。学生认为理想的中英文教材应该是针对一些专业的术语,理论或推导过程之类的作出中文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否则,即使使用了原版英文教材,学生也会再去买另外一本相对应的中文教材辅助理解。另外少部分学生选择了使用中文教材。

对于所选择教材所应包含的内容,这个是多项选择题,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应该与时俱进,反映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教材还有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用理论来分析实际情况。

(3)授课模式。

笔者在设计授课模式这部分的问卷调查时,涉及了授课语言,授课组织形式这两个方面。

对于授课语言,9%的学生选择了全英文授课,17%的学生选择了部分中文,大部分英文授课。62%的学生选择部分英文,大部分中文授课,其他的选择全中文授课,

而在授课组织形式上,31%的学生选择了教师授课为主。47%的学生选择了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看来在双语课程中,学生希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加大讨论,加强交流的迫切性更甚。

(4)考试形式。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教师用了自省自身教学效果的一个工具。而且,考试形式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指引学生在其学习内容上的安排。对于考试语言,63%的学生选择了英文命题,中文答题,19%的学生选择了英文命题,中文答题。对于考试题目形式。四个选型。加大论述等主观题和论文这两个选择的比例加总和达到67%,这说明了对于双语教学这一新的课程形式。学生也希望接受不同的考核形式。

3 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本次问题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加上笔者这几年在双语教学上的实际探索,笔者想就双语教学的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1)双语教学的目的。

金融专业实行双语教学有着这个专业自身的特点。很多金融的基础经典理论本身就是由国外的经济学家研究探索而来的,而目前欧美国家也主导着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若学生能利用自身的外语能力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金融专业知识的话,这无疑将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学科,把握这个学科的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但是,实际的双语教学中,我们碰到一个尴尬的难题,那就是学生无法理清专业知识和语言载体的关系。笔者曾发现一些学生在课本密密麻麻地对很多单词,词组句子作上注解,但其中很多单词跟专业知识并无太大关系。这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习惯了作英语阅读理解之类的练习,比较注重细节。但是,作为专业教材的书通常都较厚。一个知识点下来阅读量会很大,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快速浏览能力。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任课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专业知识和语言载体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也应避免在语言上作过多的解释,同时,可以通过其他课程的设置来为双语教学的“语育”作铺垫,如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英语课程对相关术语的掌握等,使双语教学能切实得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2)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目前各大高校在选择双语教材的时候似乎都是倾向于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语言地道,实用性强。但是问卷调查中一部分学生对中英文双语教材的偏好却给了笔者一个启发。目前国内已经引进的原版教材往往也都配上了中文翻译版本。虽然中文版本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但却也造成了学生对中文的依赖。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出于对原版教材的畏惧,往往是先看中文教材。再看原版,这就大大削弱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些教材往往定价不菲。反而中英文双语教材由于在关键部分都已经作上中文的注解,反而使得学生有耐心和自信将教材通读。另外,原版教材往往是根据所在国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

(3)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中外语和中文的合理安排运用一直是个难题。不同章节知识点难度不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分配。笔者认为,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言可根据章节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不断进行调整适应。学生容易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少的章节,采用的英文可以多一些,而重点、赡点部分,则可以适当地多用一些中文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了解学生对目前所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

当然,归根到底,双语教学中知识点由于受语言的影响,知识点的辨识度较低,使得传统的“灌输一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譬如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和内容上的丰富多彩以及形式上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缓解学生的语言思维压力。如老师可选定某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这个范围内查找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讲述(presentation),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报告进行评点,并可将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还可以增长其相关专业知识和提高其综合能力,特别是应用专业外语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交传统方法而言。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自然更大。但根据Kra3hen输入习得理论中的i+1输入假设,如果学习者接受的输入材料超出学习者能力但又能让学习者接受和理解,那么这种输入将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考试形式。

从问卷调查学生倾向于选择加大主观题的结果分析,双语教学这样一种新鲜的教学形式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新的考核方式的需求。学生反映,由于考试的引导性,大量的客观题会使得他们比较依赖书本已成型的知识,虽然督促了学生阅读教材,但是这种效果是暂时的,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这种现象在原版教材中过甚。学生甚至完全不理解自己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反,主观题为主的考试能够督促学生在平时就多阅读书本。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考察了学生对外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更能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金融专业篇8

1.1 英国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

1.1.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主张原创,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来扩展知识边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干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的创造性。

1.1.2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以讲座、讨论、辩论和辅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任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观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个性。

1.1.3 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应引导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职业导向性。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追踪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拓宽知识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1.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多样化,通过论文、案例分析、演讲演示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并且,考试方式的设置和答案的标准也比较灵活。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课堂演示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创意。

1.2 美国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

1.2.1 以创新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在本科一、二年级课程中,注重通识知识的积累,学生根据兴趣、专长跨学科选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学分比重高达20%〜30%。例如,麻省理工学院金融专业学生需先修完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核心课程,才继续学习公共核心课程和金融学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关注金融学研究动态、反映金融市场变化、适应金融行业需求特征、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1.2.2 多学科交叉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强调多学科交叉与实践并重,鼓励学生知识的复合性,不局限于本专业学习。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注重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设置“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和“独立活动计划”。让本科生有机会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通过独立活动实践计划进行独立选题,提前进入课题研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髙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1.3.1 以通识教育为抓手的创新素质培养

国外高校在金融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并重,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例如,在美国印弟安那大学凯利商学院把历史、自然、人文和艺术等课程融入金融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培养学生对通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3.2 注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

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根据社会需求的内容和特点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除了掌握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专业外的知识与技术,强调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创新能力,把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同时,注重培养国际化水平。如日本的九州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国际化金融人才,英国高校的金融创新人才培养遵循全球化的人才观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罗德经济管理学院强调与国际金融市场实践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3.3 注重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设置

国外髙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微观金融为主,如投资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证券等。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例如金融管理案例、金融实验课程、风险资本运作课程、投资心理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竞争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和金融状态分析等课程。同时,根据髙校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并随时灵活调整。

1.3.4 注重经济金融方法论的运用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因此在创新人才掌握的知识技能中注重经济金融方法论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熟练使用金融实证方法,用实证模型发现和解决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在了解经济金融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基础上,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模型对经济金融现象更好的解释效果。

1.3.5 注重知识结构的层次化

国外高校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覆盖金融理论的全部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根据课程特点恻重理论深度和实践环节,课程所涉知识点的深度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特点和创新教育发展需要做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

2.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启示

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金融业的发展对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海南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外髙校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2.1 树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放环境和金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人才定位为国际化、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即具有广阔而开放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灵活敏锐的创新思维、坚初不拔的创新意志、宽厚扎实的创新知识、熟练的业务素质以及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具有能发现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富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2.2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适应金融发展的国际化需要,从微观金融角度更新教学内容。改革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模块。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的比重,注重金融学与数学、信息技术、物流。社会学科的交叉。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应用型特色,突出金融学专业在“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等方面的优势。

2.3 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金融创新人才实践训练体系。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和研究兴趣,可以通过实训课程、科研项目、国际交换(国际实验班)、调研实习等方式来构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利用实验教学的网络平台、模拟实验平台,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2.4 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完善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等。通过制订绩效考核办法等方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创新型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建立高校与海南金融机构的人才交流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学习和调研,聘请金融行业的专家能手给学生授课。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技能标准等,规范引导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5 建立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海南金融业“十三五"战略规划发展目标以及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与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创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海南银行业和农村金融改革需求、适应海南保险业和证券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与多元性为原则。根据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反映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内涵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比较、借鉴和吸纳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可参考的适用性指标,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明指标的设立与评价方式能基本衡量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反映创新人才的培养全过程。建立清晰的评价标准,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潜能,以期达到培养目标。

(2)合理性原则。要求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既能反映创新人才培养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能凸显学生的创新潜质,做到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

(3)可行性原则。表示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的方法手段切实可行并具有实际意义。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信息易获得、易收集,并且具体考核指标有弹性、可调整,确保评价效果具有有效性。

(4)多元化原则。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人才具备创新素质的广度,说明评价指标能覆盖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可以用纵向广度和横向广度衡量。纵向广度说明不但在某个阶段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在实务中具备知识更新、持续创新的能力。横向广度说明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的每个对接点都能发挥创新才能,另一方面是人才具备创新素质的深度。根据创新人才的素质特点,评价指标要最大限度体现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反映每个人才创新能力的程度。

3.2 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人才培养效果的发挥。因此,构建海南高校金融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人才培养的管理主体、参与主体和反馈主体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展开分析。

管理主体指标及其内涵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主体,主要对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进行人才培养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1)培养目标界定。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做支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一是体现国际化,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二是注重技能。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讲、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满足海南金融发展的创新需求。四是培育人文素养。具备社会服务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2)人才培养资源管理。一是师资资源管理。包括制定师资资源管理规划、创新型师资的标准、师资队伍构成及配套管理、师资培训制度、绩效考核等。二是产学研资源。加强校企政联合,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是教学科研资源。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实训基地、科研项目库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及成果转化。

金融专业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62-02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资金高效、便捷、安全融通的一种高效率新型金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将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由金融机构专用内联网延伸到社会公用互联网,更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而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不仅包括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还包括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互联网基金、互联网消费金融、股权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倒逼传统金融而形成的产业升级等方面。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相连、应用性极强的社会学科。毕业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必须牢牢把握金融市场变化规律,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的不断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本科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如转变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等,但收效甚微。随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人才缺口的矛盾日趋激化,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应届毕业生在学历和能力上无优势

金融企业一般不重视基础人才培养和储备,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在短时间掌握所有必备技能,带来客户资源,创造岗位价值。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技能掌握及资源方面远低于研究生和已有工作经验的低学历者,就业压力较大。

2.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严重滞后

本科生教学大纲的修改一般为5年,有的甚至时间更长。对于普通社会学科,这种改革或调整时间能够满足学科发展需要,但对于呈几何级数发展和变化的金融市场,这种调整速度远远滞后。并且普通高校一般教学管理严格,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安排课程,灵活性较低,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变化需要。

3.传统实训教学形式单一僵化

目前,普通高校实训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模拟操作和公司实习。模拟操作是利用软件进行模拟外汇交易、模拟炒股,仅为交易系统简单运用,基本不涉及互联网金融服务内容。而公司实习一般选择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实习内容一般为资料整理、产品面对面推销,很少涉及互联网金融和金融创新的内容。这种实训教学形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要求

由于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环境的差异,本科生毕业时与真正社会需求必然存在一段距离。但毕业生必须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创造价值。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对金融学专业人才而言除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外,还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

1.互联网工具的运用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直接工具包括电脑、移动设备等互联网工具的运用。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包括网上证券交易、网络理财保险业务、网上银行、网络信息沟通等,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相关软件。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编程、投资建模等知识技能。

2.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可以挖掘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各种潜在价值,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为金融行业提供信息基础,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也使得动态的风险评估成为可能。因此,要求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深度数据挖掘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

3.更强的沟通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从业人员与客户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转变为网络平台的间接沟通,沟通形式的根本性转变要求从业者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自我推销能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通过已知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及信用水平的判断力、对客户购买和投资欲望的激发力等等。另外,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打破传统金融思维模式,不仅具备对新事物获取和接受的能力,还需具备自主创新意识。

三、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大环境下,本科院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整合现有资源,体现互联网金融特色。在人才培养中以提高学生互联网金融实践能力为目的,提高教师自主性,将课堂讲授、校内实践、校外拓展相结合,培养学生金融实践综合能力。

1.提高教师自主性

在本科教育的规范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高校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已有教学大纲授课。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变化创新速度较慢的诸如理工科、文学类专业来说能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但对于金融学这类创新发展速度较快的专业来说则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本科院校应该给予金融学专业任课教师较高的教学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为提高本科毕业生互联网金融实践水平,本科院校应不断优化金融学基础课程。金融学基础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两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统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计算机基础与编程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基础课程的实训优化主要体现在对于每一门专业课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方面。比如,在数学和统计学中增加以网络为手段的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的内容,培养学生深度数据挖掘和信息筛选、处理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与编程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网络平台运用、投资建模,以及金融网络平台建设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在管理学中适当增加管理沟通内容,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在金融学中增加虚拟货币发行内容,提高学生对货币管理的认知;在金融市场学中增加金融产品设计、营销方案策划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证券投资和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中增加现有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及风险分析内容,提高学生风险评估能力;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增加典型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案例分析内容,也可由学生设计相应产品,初步培养学生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的营销投资能力。

3.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专业实训课程优化包括校内实践课程优化和校外实习优化。校内实践课程优化可以从手段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从优化课程手段来看,可以从传统的实验室固定场所固定设备教学向实验室外非固定场所固定设备转变,借助手机移动设备终端,提高教学互动性。从优化内容来看,除了传统的模拟股票投资外,还应加入多种教学内容,如投资理财方案的设计。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理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分别从银行、券商、贷款公司角度为个人、家庭、企业等设计投资理财与资金运用方案,强化计算机运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金融大赛,参加国内各类型金融模拟大赛,如模拟炒股、模拟期货、模拟外汇交易大赛,参加银行组织的金融产品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实盘操作及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校外实习优化主要从实习内容入手,学校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尽可能增加与互联网金融相关实习内容,增加学生互联网金融工作体验感。

参考文献:

[1] 王念,王海军,赵立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4).

金融专业篇10

一、金融活动中的伦理冲突

1、金融市场诚信缺失

诚信原则是市场交易的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由金融市场交易特点所决定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市场交易中广泛存在,同时市场效率越低下,信息的不对称就越严重,因此信息的优势者如果为了谋取私利发生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则信息劣势者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而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屡屡发生。例如2011年财政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显示,部分上市公司在2010年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被通报批评。例如湖南天润化工存在会计凭证缺失、账实不符等问题,虚构销售收入8131万元,其下属企业将货款6439万元存入员工个人存折;贵州益佰制药无依据预提产品监测费8481万元,并从中违规列支市场费用等;河南天方药业在无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开具银行承兑汇票9.35亿元;南京栖霞建设募集资金3亿元,实际使用情况和报告披露使用情况存在不一致,也未按规定专户存储;深圳一致药业对关联方交易和余额1.09亿元披露不实,未披露对关联方1.5亿元授信合同担保事项等。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被曝光,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不禁会感叹当前金融市场诚信缺失现象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一个金融市场连基本的诚信都无法做到,处处是欺诈,连那些获利者都无法获取长期利益,那些利益受损者在市场上就更没有生存的空间,这种极不健康的市场状况必定会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2、“三公”原则被肆意践踏

金融伦理在强调诚实守信的基本前提下,要求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从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来看,“三公”原则被践踏的事件屡屡发生。例如发生在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虽然在事件之初被指是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但事后经过调查发现,该事件中存在内幕交易,证监会对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四位相关决策责任人徐浩明、杨赤忠、沈诗光、杨剑波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8721万元,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28万元。内幕交易是对公平交易原则的严重践踏,它造成了财富的严重倾斜,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3、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下滑

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操守本来是所有工作共同的要求,只不过金融机构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备受关注,而频频曝光的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侵害客户利益的报道又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例如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客户股票、保证金;或用单位资金炒作股票以及贪污、受贿、参与金融诈骗等;又或是银行从业人员将客户的私人重要信息倒卖,致使客户银行卡里面的资金被盗取而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从本质上来说,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属于金融伦理的范畴,正是这种职业道德意识淡漠,而“谋利”的意识过于强烈,才会使得这些从业人员前赴后继的置党纪国法和他人利益于不顾,铤而走险为谋利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金融市场伦理冲突的三种形式来看,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诚信缺失必然会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种市场竞争环境又给了内幕信息优势者以可乘之机,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披露虚假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交易的不公平。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滑坡必然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不道德的交易活动又对市场交易的不公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金融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金融伦理教育是国家培养合格金融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其中“德”是指道德水平,“才”是指专业素养,从两者的关系来说,“德”与“才”缺一不可,“有德无才”在从事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有才无德”处处以自己谋私利作为行事的出发点,置基本的职业操守于不顾,那么这样的人不但做不好工作而且还可能因为利欲熏心误入歧途;同时“德”优先于“才”,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人,即使专业素养不够高他还可以通过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来不断的积累和提高,而即使具备再高的专业水平,如果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守不住自己的节操,专业水平越高危害性往往越大,这样的人是不能用也不敢用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从大学阶段抓起,因为大学是学生正式进入社会的前哨,是人生观、世界观不断形成和完善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事物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不那么容易受到诱惑;相反,如果这个阶段的教育缺失,则错误的财富观可能会贻害终生。因此,金融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除了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必须强化金融伦理教育。

2、金融伦理教育也是金融业实践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建立,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出现,不论是上市公司的不诚信行为还是证券公司的不公平交易,或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储户利益的侵害,如此种种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学生以理性的眼光审视金融活动,认识到金融丑闻和金融动荡并不单纯是金融领域的纯技术性问题,它们直接涉及金融活动中的伦理因素;如何使学生对于这些金融犯罪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从中吸取一些对于今后工作有益的教训。因此,金融活动中的种种伦理冲突也催生了强化对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金融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3、金融伦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古典经济学家以“利己”作为立论的基础,他们认为人在“利己”本性的驱使下从事经济活动,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事的准则。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错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鼓励人民追求自我的利益,但是问题在于这种追求必须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该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下合情合理的利益追求。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确对违法犯罪行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当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有偏差的认识指引下,在金融这一特殊行业从业时,就很容易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通过在大学阶段对他们进行金融伦理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看待财富,通过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金融伦理教育的方法探讨

1、结合经济金融现象进行金融伦理教育

金融伦理教育并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应该结合现实的经济金融现象来分析,在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金融事件作为案例引入,首先给学生讲案例,让他们认识经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去除他们对金融机构的盲目崇拜,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今后工作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风险;然后让学生参与式讨论,通过发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于积极引导;最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这个环节既是传递专业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过程,金融伦理教育可以在这个环节不断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知识受教育。

2、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不论人们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但是由于行业的差异,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自然有所区别。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职业道德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务优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对学生进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时,应该突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这是金融职业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遵守纪律、严守法律、按章办事,既是金融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保证。同时针对当前金融市场诚信缺失的现状,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金融业是从事货币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其行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诚实服务、取信于民,如果金融业的信用都无法保证,那么金融业就无法正常运作,更谈不上金融职业道德建设。

3、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