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9:44:48

大学生诚信论文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1

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要弘扬民族精神,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办诚信事,把诚信贯彻到各个方面。

大学生要对党和国家忠诚热爱。作为新时代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诚信不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且表现在理想、信念层面的坚定。“诚”不仅意味着诚实,更代表着忠诚;“信”也不仅是守信,而且包含着对自身信仰的承诺和实践。大学生要建立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热爱党、热爱国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坚定的科学信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信心,并拥用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

大学生要求知求真求实。学习求知是学生的天职,也是大学生生活的重心。学习中的诚信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诚信要求青年大学生在求知学习中要勇于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要求青年大学生能不懈地追求真理;要求青年大学生能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地用实践检验理论;要求青年大学生不盲从权威,用批判的态度审视一切;要求青年大学生认真对待作业、考试,实实在在求学。

大学生要建立真诚和谐的关系。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习考试,而且要自己独立生活,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诚信状况体现的重要阵地。诚信在人际关系中集中地体现与人交往的真诚、平等、信用以及责任意识,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恋爱问题、网络人际关系等方面。同学朋友关系上,诚信要求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交友观念,抱着一颗真诚之心,以兴趣、爱好、性格等标准选择朋友,同学之间关系真诚和谐。师生关系上,诚信要求青年大学生尊敬教师,同时又不盲从,敢于对教师的权威挑战,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恋爱关系上,诚信要求大学生具有端正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恳切地追求纯真的感情,在恋爱过程中以情感为基础,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在网络人际关系上,诚信要求大学生在网络中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对于网络中人际交往,既要具有自己的认识和诚意原则,又要预防网络陷阱,不要在不了解对方真实情况前,把自己的家庭、经济及个人隐私告诉网友;不轻信网友的自我介绍,不要将网友带入现实生活;不约见网友或赴约。

最后,大学生要树立虔敬务实的工作观念。工作是大学生的终极目标,工作问题是考验大学生诚信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体现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一个重要场所。择业问题上,诚信要求大学生赞成并积极追求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从现实出发,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给自己一个科学正确的定位,而不能不切实际地随大流,片面追求高薪、中心城市等。在择业过程中,诚信要求大学生积极务实,真诚面对用人单位,重信用、讲效率,踏实认真进行选择。

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办诚信事,是一个人基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诚信首先要求大多数对大学生对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各项活动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要塌实认真、虚心求教,注意交流,坚持在其中发展和提高自己,而不是仅仅讲求形式而忽视实效。

中国自古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诸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等,几千年来,有关“一诺千金”的佳话更是不绝于史,广为流传。时代的进步也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社会生活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了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更多的时代内容。“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代表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这一群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下一阶段的成败。笔者就当今大学生诚信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当今大学生诚信的状况

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着很严重的诚信危机,这已经越来越成为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严峻的课题。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据几家商业银行数据统计,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超过了20%,有的高校甚至达30%~40%!有一份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只占0.48%。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迟到旷课、作业 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等不诚信的行为。还有诸如餐厅吃饭或乘公交车时插队,用大量的时间玩游戏或上网,抄别人的作业蒙混过关,论文剽窃、买假证书、虚假简历、大学生中出当“”等这些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现象。凡此种种现象在当今大学生中是确实存在的。 2 诚信危机形成之因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诚信危机并不是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我想应来自以下方面:

2.1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领域的阴暗面、使得高校学生受拜金主义等思想的腐化较为严重,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等都强烈的预示着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这无形的也影响了尚未踏入社会但渴望了解社会的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这个变革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蓬勃生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的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生产力迅速发展,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人民逐步富裕,生活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而另一方面,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商品交换的法则容易侵蚀到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道德失范。虽然做人要讲信用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类的古训也未曾少见。我们的社会在诚信建设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经常发生。从市场反映出的情况来看,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制假售假,合同欺诈,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伪造假账,恶意拖欠,变相传销……这种种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不讲诚信、欺骗欺诈已成为人人痛恨的一大公害。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此为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原因之一。

2.2 学校教育的弊端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上也存在很多漏洞。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把成绩搞好,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其他一概不论,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了。而且在我国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从而导致诚信教育淡化。另外,科研浮躁,高校老师到处兼职,诚信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诚信教育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信服。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既与诚信教育不够有关,也与法规的滞后、政策的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相连。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种无诚无信行为,有利于诚信美德的巩固和弘扬;比如有的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找到了工作等等,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一个直观的感觉—不诚信反而得到了便宜。在大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这些个例往往直接冲击着他们,令他们心理转变进而效仿。此为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原因之二。

2.3 家庭教育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期处于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不少在娇纵中长大的大学生,这种小太阳似的教育造成的结果就是当今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许多不诚信的做法,他们常常不认为是错误的。“这是独生子女一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通病”,这也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家长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长的做法不尽人意,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少榜样的示范引导。沧州师专大一新生体检时,发现了几例该校招生章程上明确规定不得报考该校的“病号”。细问才知,其实,学生对自己的病情早就完全知道,且一直都在吃药控制。但在整个过程中,家长一直都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演绎着“失信”伎俩—先是借助各种社会关系弄来假冒的身体检查单,然后教唆学生隐瞒病情。从家长在大学生诚信问题上所扮演角色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学生诚信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此为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原因之三。

3 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措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生如果丢掉了诚信的美德将会给我们社会以及我们的事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所以诚信教育势在必行!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学校的诚信教育中倡导的“谁诚信谁光荣”,通过正确的教育导向、舆论导向、制度导向、利益导向的推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时尚。只有建立全社会的诚信风尚,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备的人才平价体系,诚信问题才能真正的得到解决。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诚信宣传教育才能使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呼唤诚信,文明守纪,共建和谐校园”的学生文明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_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意义和重大的诚信教育工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

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2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营造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模式、完善诚信机制和强化诚信践履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看作是“立身之本”、“举政之举”、“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无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如何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理念与准则,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1.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笔者就此在学生中调查,结果发现,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成绩差的为了六十分而作弊,成绩好的则为了评奖学金、评优等而铤而走险,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更有一些人胆大妄为,不惜重金雇用“”替考英语四、六级等重要的国家考试,在补考中请人代考。这些都严重的破坏了考试的公正性。

2.弄虚作假蔚然成风

在学习期间,有的学生为了逃课或躲避集体活动,编出生病、家中有急事等理由,甚至找人冒充家长通过电话请假;有的借东西不还、损坏东西不赔;有的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在就业期间,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等等以致大量的假学历、假档案、假证书、假履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求职市场,诚信求职面临严峻的考验。另外,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毁约不仅使用人单位承担着重新选人用人而增加的工作成本,而且也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社会形象,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这些丑恶现象居然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必须练就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成为未来的成功人士。

3.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严重的是有些在毕业离校后,即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更有甚者不择手段采取改名换姓的方式逃避还贷,从而使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还有个别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其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在该单位服务不久就不辞而别另谋高就,跳槽到其他单位,逃避还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因为高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为了能考试及格,不免有人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高校诚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严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诚信行为的影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对道德问题搞“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口诛笔伐;而与此同时,他们自己却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撒谎骗人。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三、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以育人为本,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改进育人方法,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三是构建全程全员诚信育人体系。要彻底改变目前一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采取形式主义的态度,无论是在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还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强调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以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3.完善诚信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体验自尊、增强诚信意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一方面纪检部门要负责定期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评价情况;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不守诚信的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4.强化诚信践履

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要以实践性体验为诚信教育的载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空间和领域,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培育健康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参考文献:

[1]马雪松.浅谈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了,这是我们国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人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纲要》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富国兴邦的主力军,他们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穿他的整个成长过程,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了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引发的无序竞争条件下,“投机得利,诚信吃亏”的不正常现象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造成无穷贻害,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混乱,行为失范。因此,在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亚需的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诚信,意即言必信,行必果,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度,还考验着人们以经济需要为目的的诚实守信的能力。

一、教育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用观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改革,而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某些方面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暂时出现了与法制建设相背离的东西和盲区。比如,在经济领域人们忘记了商业活动的诚信原则,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撅;在政府机构,有的部门和官员丧失了“公仆”观念,,腐败严重;在教育领域,考试舞弊,学术腐败。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原因和现状引起的,并很容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偏差,很多时候不能用理性的头脑来分析事物,会误导他们从而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了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大学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习)。由中学教育到大学是人生承前启后的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诚信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还没有独立科学的判断决策能力,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为学不诚,考试舞弊;学生欠费和不按时交费;欺骗家长、同学、老师;毕业生违约;甚至有的大学生名利思想严重,为了扬名、捞取实惠,不惜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当前,国家对高校实施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前提,是一种依靠人们的信用作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将成为大学生跨人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而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关键就在于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让银行放心。就我校而言,如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信用度,打消银行的担心、顾虑,保证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措施能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对学校发展以及困难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得不到解决,状况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健康持续贯彻执行。因此,高校理应利用“两课”教育,人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的各个阶段,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二、诚信教育需在多方面持续开展

首先,诚信原则是一个法学范畴。在法律范围内讲信用问题同履行契约、合同是一回事。履行合同诚信至上,诚信原则是民商事法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含义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合同。在我们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向法制化、制度化转变,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合同密切相关,如不讲诚信势必遭到法律的制裁,要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

其次,诚信原则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原则。在当今经济领域的各种活动、合作交流越来越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交易者遵守信用,既是对交易对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今年9月19日举行的“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强烈呼吁”在今天中国诚信传统沦丧,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罚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当行动起来重建信用体系”。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大学生持久地开展信用教育高校责无旁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具有“诚信”这个在规范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使得大学生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再次,诚信原则又是社会学、伦理学的范畴。人总是要过社会生活的,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主要靠他的道德水准,诚实守约能力。个人交往中的不诚实、不守信用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漠。可以说,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我们国家已经加人WTO,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与国际接轨,都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现在的大学生必将是我们国家向国际化迈进的推动者、实践者。如果他们的道德水准低下、信用沦丧、行为失范,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会葬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夙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诚信”的传统美德不断传承光大。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践行,把“诚信”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全面提高道德文化素质。

同时,诚信原则也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在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开始择业、就业,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可是,由于诚实守信观念相对淡漠,并没有把培养’‘诚信”的品德当作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既看重大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但更看重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程度。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讲“诚信”就不是合格的毕业生,更不是合格的社会劳动者,烙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4

论文摘要:在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缺乏统一的诚信管理机构,不挽范的征信果道,诚信信息征集困难,征信机构有待完善,诚信评价机制缺乏,诚信法规体系有待健全等困境。本丈将通过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征信体系,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健康规范的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杜绝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度。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建设滞后。我们要正视建设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所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诚信管理机构不统一,缺乏集中统一的就业诚信管理体制。有些学校和地区虽然建立了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但这并不是专职的诚信管理职能机构,具体的管理分散在多家职能部门,各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诚信管理事务。由此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口径不一、所制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一致、部门之间的摩擦很难协调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后果。学生假文凭、假材料谁来公正,用人单位讲大话、假信息谁来判断。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部门来具体解决。

困境二:征信渠道不规范。这方面的表现是:各部只负责在自己归口的范围内征集诚信信息,致使诚信信息的征集不全,不归这些部门的信息就无人收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需求方很难全面获得这些部门拥有的可公开的信息,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综合利用;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割,导致诚信信息缺乏统一的收集和的渠道,增加了诚信信息的获取难度;由于诚信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封锁,使得有些失信行为不能公诸于众,诚信体系的惩戒和警示作用难以发挥。

困境三:诚信信息征集困难。征信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诚信数据,从而难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学生在学校的诚信信息都分散在学校不同的部门,企业的诚信信息大多分散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本来应该公开的信息作为垄断产品,在征信机构搜集信息时索取不合理费用。这就使得征信机构无法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成为无米之炊。此外,征信对象往往以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必要的信息。因此,划清诚信信息可征集和不可征集、可披露和不可披露、可查阅和不可查阅的界限,这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困境四:诚信评价机制缺乏。政府在诚信建设方面,特别是人才市场各方面的诚信评估,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因为诚信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两个个体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需要一个基本的大家都认可的诚信评价标准,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目前,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使一些心存侥幸或贪图眼前利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破坏诚信原则。

困境五:诚信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就业市场的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其他各方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同时,也迫切期望加大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人才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当前诚信方面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大量涉及就业市场诚信管理和征信的工作无法可依,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因此,制定一系列更完善的诚信法规已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建设的对策

首先,我们必须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法律制度体系。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尽可能保护每个人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害。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切商品交换领域引人法律机制,让法律的力量来惩处那些不讲信用、违背商业道德的人,才能真正构筑起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管理最基本的就是离不开有明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才市场需要的一系列制度,硬性规范约束三方的行为。

通过建立诚信法律制度,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诚信机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发生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常发育。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是,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生的违约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不诚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因此,需通过立法明晰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就业协议书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校方仅仅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有责任执行,不能有过多的随意性。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程序,须由一方提出建议,说明理由,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

通过立法为诚信信息的采集、评价以及披露提供法律依据。就业市场的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其他各方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同时,也迫切期望加大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人才市场易成本,提高就业效率,但是,当前诚信方面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大量涉及就业市场诚信管理和征信的工作无法可依,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因此,制定一系列更完善的诚信法规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征信体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就业市场诚信征信体系,必须具有政府设立的专门的管理部门或合法的中介机构,通过这些组织通过合法的征信渠道来征集信息,依据统一的诚信评价机制,建立方便查询的信息库,提供咨询或查询。

(一)建立可行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使一些心存侥幸或贪图眼前利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破坏诚信原则。因此,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建设方面,特别是人才市场各方面的诚信评估,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由政府主导建立人才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发挥政府的评价机能。在这一方面上海市正在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人才诚信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具体措施为:运用国内外先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人才诚信网络评估系统和测评系统;在金融、建筑、医学领域内,组建若干个专家评估队伍;建立规范化的诚信评估流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人才职业诚信评价标准,开展企事业人才人事企业诚信等级评估。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5

关键词:学术诚信;道德;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78-01

大学生学术诚信是大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学术研究领域表现出来的诚实守信行为,是关乎大学生为人、为学的基本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求学生涯,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重大的影响。学术诚信表现在课程论文诚信、学术论文诚信和学位论文诚信三大方面。要求大学生亲自参与或完成论文写作,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论文中数据真实准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在学习活动中诚实、守信、不作伪、不欺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讲学术诚信,与他们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和对学术行为的辨别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讲学术诚信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正确理解程度较低, 对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内容不了解,因此不知道是否应该讲学术诚信,更难以做到自觉的讲学术诚信,因此也就难以正确看待学术诚信的作用,难以从诚信的高度辨别其正与误,难以分清哪些行为是诚实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以考试作弊为例,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是持宽容态度的。据调查“有15.7%的学生认为‘深恶痛绝’,33.8%的学生表示‘无可奈何’,50.1%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对于在实验中随意拼凑数据,极少有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44.1%的学生认为是‘不诚实的行为’,35.3%的学生认为是‘完成作业的捷径’,18.4%的学生认为‘无可厚非的事’。”大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考试作弊、论文、作业抄袭等有悖学术诚信的行为的认识说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表明大学生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比较普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高校不能再对“诚信教育”漠然视之了。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主要表现在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不违规,自己撰写科研论文、不抄袭这两方面。近年来高校内部各种学术失信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论文抄袭、剽窃行为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因此将学术诚信问题的全部责任归咎于学生未免有些不全面。在这方面,教师、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更深的反思。当前大学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模式的弊端是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当前大学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离,标准化、机械化的考试内容迫使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作弊难以根除。由于受到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期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为了奖学金、毕业、就业等眼前利益,不惜考场作弊、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因而敢于置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学校的声誉于不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试能力是引发学风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教育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首要任务似乎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获取文凭。“只要教育机构和教育主管当局垄断了文凭的发放权力,只要教育主管当局把考试当作一个产业抓住不放,我们就不能指望考生放弃通过非法的手段进行博弈。”

当前个别教师未能承担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神圣使命,也没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言传身教职责,没有考虑到学术生产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律,没能充分考虑到尚处于学术生产“初级阶段”的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了一些过高的要求及不切实际的规定。另外,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剽窃,什么是合理的借鉴,怎样按照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别人的观点,这些学术基本规范教育的缺失,也加剧了大学生论文抄袭的泛滥。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各行各业中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些还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果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社会诚信品质不能在学术起步阶段就树立起来,无疑将会对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便利和通畅,一些人毕业论文写作也已由写论文变成了拼凑论文。第一天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资料,第二天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复制和整理,第三天定稿打印,已成为部分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真实写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松懈是大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学生管理制度对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缺乏约束,不讲学术诚信的学生照样可以参加各类评优、评奖,这种制度上的欠缺无形中助长了学生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此外,教师对抄袭作业的学生无可奈何、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无动于衷,也纵容了学生不讲学术诚信的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对策

“重视学术道德教育,不仅关乎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大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创造新知识、形成新思想的人。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术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会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教师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尽量为大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大对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违反学术道德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从而使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内化为学生根本的学术信念,使学术诚信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术行为和社会行为,真正培育起大学生务实求真的良好学术作风和社会诚信品质。

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首先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端正学习风气。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诚信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案例教学、事迹报告等多种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形式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的培养,不仅从道德认知上教育学生讲究诚信,而且帮助大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培育。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在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数据的获得,每一个资料的引用都做到准确无误,做好示范,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重点突出在学术上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辅导员要做好诚信教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诚信实践活动,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课外活动全过程,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讲诚信者人人赞扬,失信者个个鄙视的校园道德氛围。大学生只有诚实对人、对己,才能诚实对待未知,也才能学到真知。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术诚信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学术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以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学术诚信有制度上的保证。除了加强管理,开展学术自律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讲学术诚信离不开外在的制度约束,但是更要靠大学生的自律。因为只有当学术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稳固的道德信念,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诚信,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再次,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环境。要积极发挥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高校在教师中要大力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之本乃是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绝非只是德育课的内容,教育是个有机的整体,诚信教育必须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教师讲学术诚信、教师带动学生共同讲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未来社会的使命,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貌,更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道德、法律规范要求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不负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永明,李 静.论大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 张文娟.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6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61-03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愈来愈严重,这不仅不利于优良学风氛围的形成,而且也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博弈研究,运用博弈均衡理论,把研究生和学校管理部门作为博弈局中人,分析合作博弈各方的利益函数,建立博弈模型,以此协调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提出了研究生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培养的相应策略。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概述

学风是指学生或学生集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作风,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学风是指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及精神风貌。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学术界所认可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然而当下,一些研究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学习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足,心浮气躁,加上学校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持消极的态度、对学术道德规范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会对未来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是指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博弈论开始于冯・诺依曼(Von Neumann)与摩根斯坦(Morgenstern)在1944年合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书的出版[2]。博弈论首先假定人是理性的(Rational),这里所讲的理性的人是指在进行具体策略选择的时候,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目的,博弈论所要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具体策略的选择,简单说来,就是每个博弈方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从自身的利益和目的出发,同时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最佳策略计划来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博弈方、博弈的规则、策略、收益、结果是描述一个博弈活动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的要素[3]。

(二)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

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水平是衡量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在读期间学位论文质量及科研成果进行具体要求时,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就开始了博弈。研究生由于自身内部和外部原因,可能采取一些不诚信的方法,以最低成本达到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的相关要求,以顺利获得学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必须通过相关制度规定引导研究生的行为,鼓励研究生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达到学校管理部门规定的质量要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如下。

把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看成是一次完全信息下的混合策略博弈,在这个博弈中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现在,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为例,假设面对学位论文时,研究生按照某一概率可以随机选择诚信或者不诚信这两种纯策略,学校管理部门也同样按照某一概率可以随机选择检测或者不检测这两种纯策略,假设个人收益没有增减的情况为0,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成本设为C1,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设为A,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发表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设为C2,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设为L,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设为F,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设为H,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设为p,研究生选择诚信的概率设为(1-p),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设为q,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设为(1-q),那么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阵如表1。

通过对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得失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研究生的期望收益函数E1是:

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是:

对于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混合策略 (q,1-q),研究生希望使得期望收益函数E1最大化,因而对上述公式(1)进行求偏导,即E1对p求偏导,然后令所求得的偏导等于0可以求到:

可得

同理,对于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的混合策略(p,1-p),学校管理部门希望使得期望收益函数E2最大化,因而对上述公式(2)进行求偏导,即E2对q求偏导,然后令所求得的偏导等于0可以求到:

可得

由上述求得的值可以知道,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p,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C2成正比,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F、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H之和成反比;学校管理部门选择进行检测的概率q与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A和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的成本C1之差成正比,与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A及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L之和成反比。其中A与L具有一致性,就是说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对学校管理部门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也应该越大,即A或L越大,q 越小。

因此,本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即研究生以 的概率选择不诚信策略,学校管理部门以 的概率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在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p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即q=1的时候,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p,1)为:

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即q=0的时候,学校管理部门的期望收益函数E2(p,0)为:

时,E2(p,1)=E2(p,0),学校管理部门将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选择进行检测或者不检测,当0

研究生选择诚信策略,即p=0的时候,研究生的期望收益函数E1(0,q)为:

根据上述博弈分析,可以总结出:(1)由于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所消耗的成本越高,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概率将会增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研究生的不诚信问题很难彻底解决;(2)在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不高,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将会增大;(3)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越大,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就会相应地降低,同时加大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也可以增强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的治理,在惩罚力度一定的情况下,加大学校管理部门选择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概率也会使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诚信行为;(4)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的成本很小,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研究生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很高的时候,研究生就会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学位论文,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就会变大。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的治理

研究生的策略选择受到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惩罚力度大小的影响,如果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存在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完成论文的行为时,对其行为予以遮掩或并未进行惩罚,那么,学校管理部门检测出研究生不诚信时研究生所承担的后果L就会变得很小,相对而言额外收益A就会变大,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只有在对研究生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发现其不诚信行为后,加重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时所承担的后果,加大对其进行处罚的力度,才能够有效治理研究生的不诚信行为。

(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在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后研究生改正后给学校管理部门所带来的收益不高,或者学校管理部门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出现研究生不诚信时的损失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学校管理部门选择不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那么研究生选择不诚信策略的概率将会增大,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术科研环境,而且也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研究生在评估学术不端现象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风险以及预期收益时,可能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对因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而造成研究生长远利益损害的情况持有一种不清楚、无所谓、不关心的态度[4]。因此,学校管理部门要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三)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

学校管理部门可以为研究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并及时对外公示。除此之外,当前的评价体系是以数量、期刊级别为中心的,然而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不能保证每年都有预期的成果,特别是对于研究生来讲,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既要完成课程的学习,又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以及取得高质量成果,这就对他们造成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他们选择不诚信采取其他手段或是完成学位论文[5]。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从理论素养、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多途径地评价研究生,以更广阔的视角真实地表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研究生能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身于学术科研中去。

通过运用博弈均衡理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博弈研究可知,在研究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中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研究生进行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其收益分析的能力;加重研究生选择不诚信行为时所承担的后果,加大对其进行处罚的力度,有效治理研究生的不诚信行为;要对研究生不诚信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完善研究生评价制度,从理论素养、课程学习、行为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多途径地评价研究生,以更广阔的视角真实地表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利于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

学报:中旬,2013,(12).

[2]顾越桦.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

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

2011.

[4]陈翠荣.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其治理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1).

[5]马争朝,蔡成蹊.学术不端行为:科学理性与生活理性的

博弈[J].陇东学院学报,2013,(6).

[6]张广兵.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博弈论解读[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2,(1).

[7]刘业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博弈论分析[J].教育教

学论坛,2014,(51).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7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诚信问题,本文从校园氛围、诚信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模式创新、师德建设、诚信档案等方面进行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8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1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5分;收回有效问卷1113份,有效率为95.37%。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二)大学生诚信水平现状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1、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2、经济诚信现状。我校大学生经诚信得分均值为4.01分,在优秀水平以上,总体上经济诚信水平很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得出了关于经济诚信的差异性分析,并对能够反映经济诚信的7个指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学生在经济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3、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6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大学生诚信问题成因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出现各种诚信问题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传统文化具有局限性,传统的信守道德理想化远大于实际,且仅局限于亲人、朋友间而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成员;其次是社会形态失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经济秩序混乱、政治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滋生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再次是学校在信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信用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社会大环境的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3、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4、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5、就业诚信缺失。违约在大学生社会行为中是最容易造成恶劣影响的不诚信行为。调查显示除少数学生因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收集的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3、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当今大学生缺乏诚信很大程度上与其自小生活环境有关大多数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少感恩意识。学校应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9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

[1] [2] 

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赵爽.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大学生诚信论文篇10

一、教师引导,建立诚信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诚信制度,使之对学生形成有效约束,这就要求科任教师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做出诚信的表率。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事务中,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对大家不偏不倚,处理同学间的纠纷能做到公平公正,自身言出必行,势必会对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班级诚信制度的建立,不是单纯的是与非、曲与直的判断,而是约束与激励相结合。如在诚信教育中,不抄袭不应付的诚信作业要求,是硬性的规则,将“诚信”纳入个人考核范围,是弹性的约束,而作班级优秀学生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度的激励。

二、舆论影响,创建诚信文化

针对高中生的思想渐趋成熟、理性、独立的阶段特点,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如果仅凭班主任一己之力,单纯依靠硬性的制度与规则,难免会使班级缺乏人人互助的温暖,失去积极向上的活力,没有青春成长的灵性,从而不利于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这时,就需要舆论的影响与文化的力量,来平衡与调和硬性的制度条文的不足。班级晨会、周会、班级新闻、黑板报等是班级舆论的主阵地,对于班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舆论的力量,并引导正面舆论力量,利用舆论影响,来为自己的班级管理服务,警惕并抵制负能量的舆论在班级内部的传播。班级在开学伊始就布置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将学生最喜爱的诚信格言警句评选出来,制成精美的条幅张贴在班级文化墙上,既美化了教室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在条件,也有利于班级诚信文化的孕育,加深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影响。

三、活动参与,渗透诚信教育

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如春风化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平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主题活动来体现诚信精神。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行“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写你身边的诚信故事,讲你周围的诚信的人或事。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准备、策划、实施、总结,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效地渗透了诚信教育的精神。如在老师面前乖巧懂事而在家里飞扬跋扈的刘佳佳同学,通过“诚信伴我行”的演讲比赛,流着泪坦诚个人在诚信言行方面的不足,并以实际行动切实践行诚信理念与自省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热心于班级事务,为晨会积极准备班级新闻,通过班级新闻的播报,加入到“弘扬诚信精神,传播正能量”的队伍中来。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内心思想的重大转变,必然会影响到行动中来,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优良的班级氛围,用以在学生群体中塑造美好思想,引导文明行动。

四、学生自主,落实诚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