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十篇

时间:2023-03-30 06:42:13

动物检疫

动物检疫篇1

[关键词] 动物检疫 性质 原则 特点 分类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65-01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动物相关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为了使国的动物产品行业可以得以快速与健康的发展,就要在加强动物疾病的控制与免疫。要想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动物检疫工作与一般的检验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由特定的检验机构,被法律承认的动物检疫人员,正规的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动物检疫标准与手段组成的,专业人员对动物以及动物产品做出的强制性检查,在之后出具一份检疫报告的过程。

一、动物检疫的原则

1.依法执行原则

所有的动物检疫工作都在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进行,做到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不可进行法律规定以外的动物检疫行为。一旦检疫工作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尊重事实原则

检疫过程中,不管是检疫前还是检疫后,结果的处理都应该实事求是,根据真实的检验结果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否则就会违反法律,给经营者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尊重科学原则

科学性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属性,因此,在进行动物检疫工作之时要以科学性为重要原则,依据我国现有的合法的科学技术进行动物防疫工作。如果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撑,动物防疫工作很难进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法规、检疫标准要符合科学原则的各项要求,在科学的指导下,动物检测工作才具有有效性。

4.预防为主的原则

动物检疫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早发现病原,控制传染源、防止其快速扩散传播,因此,预防为主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检疫的作用

1.监督检查工作

动物检疫工作不单单是纯粹的技术检查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还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对被检疫的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比如说在进行产地检疫工作之前,要对被检疫单位的检疫证明与标志进行一一核实。在进行屠宰检疫时,要对产地检疫的证明与运输检疫这些前提性检疫证明进行审查,这些都是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经营者和养殖者的监督检查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可以使动物的养殖者自我开展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提高动物疾病的预防率和免役率,使监督与预防的目的得以实现。

2.及时发现、收集、整理、分析动物疫情

动物防疫能够为动物检疫机构制定相关的疾病预防方案和防御规划贡献关键的科学信息。

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利用动物检疫的各种技术和手段,及时发现疫情,并通过及时的消杀和处理感染病毒的动物,从而使消灭动物疫情与提升动物养殖与营销水平的目的实现。

4.保证流通领域动物制品的质量

实行动物检疫能够保证进入市场的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保障,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疫情突然爆发。

三、动物检疫的种类

1.产地检疫

1.1产地检疫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预防不存在的动物疫情与消灭已存在的动物疫情是动物检疫工作的目的。正如我们所知,疫情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地方,流行性快、爆发突然,这些特征对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其必须在国家相关规定下开展动物检疫工作。如果没有国家正确方针的指导,那么动物检疫工作将失去其秩序性与目的性。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动物进入市场之前的检疫上,也就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养殖户的兽药、饲料的使用环节。

1.2产地检疫的主要方法

首先,对于一般饲养的动物来说,在屠宰前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查,主要观察动物的形态表现,包括站、立、行走、精神、进食、等几方面是否正常,体温、脉搏。呼吸是否达到动物的生理指标等来判断动物的健康情况;其次,对于种、乳、实验、役用动物来说,其检疫的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还需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实验室进行检验,并依据国家相关动物检疫方法与操作流程、规定的检疫方法展开具体的动物检疫工作。

2.运输检疫

所谓的运输检疫,就是指动物各相关的运用产品在离开生产地向经销地运输过程中进行检疫,并出具正规的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报告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动物检疫的方法所出具检疫证明的机构和检疫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检疫员要对证明中所涉及的每一项内逐一详细的填写,且填写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自己清楚,没有明显的涂改。另外,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适用的范围开具相应的检疫证书报告,不能随意开具证明,检疫报告还应盖有检疫机构的统一公章和检疫人员的姓名,大写的汉字是填写检疫动物数量与有效期限的规范,检疫书的颁发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学书写。

3.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指的是,动物在屠宰的前后期,对动物本身与其相关产品进行检疫,按检疫的时间分可以分为屠宰前与屠宰后两种。目前,国家对生猪和禽类实行定点检疫。动物的检疫机构对多设立的屠宰地点进行定期的检疫,在动物被屠宰的前与后实施两次检疫工作。动物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要负责检查和回收产地检疫的各个证明已经对相关的操作工具进行消毒,动物的产地检疫证明和合格证最少要在相关部门保存一年以上。动物检疫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动物的屠宰检疫,只有检疫合格的动物才能进行屠宰,以此来保证动物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动物检疫篇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动物检疫活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物检疫,是指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动物检疫活动。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与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检疫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第五条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报检制度。动物、动物产品在出售或者调出离开产地前,货主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第六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实施动物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有条件的单位聘用专业兽医人员,作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派出动物检疫员,代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规定范围内的检疫任务。动物检疫员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疫规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并对检疫结果负责。第七条动物检疫员按照国家标准和农业部颁布的检疫标准、检疫对象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动物检疫。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盖验讫印章或加封规定的检疫标志。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包括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动物产品,必须按照国际有关规定,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督下由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第八条运载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船舶、机舱以及饲养用具、装载用具、货主或者承运人必须在装货前和卸货后进行清扫、洗刷,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指定单位进行消毒后,凭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装载和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清除的垫料、粪便、污物由货主或者承运人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九条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应当执行动物防疫证章填写及使用规范的规定。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最长为七天;赛马等特殊用途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可延长至十五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最长为三十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有效期与当次运输动物或动物产品的检疫合格证明有效期相同。第二章产地检疫第十条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必须由动物检验员实施产地检疫。第十一条货主按下列时间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三天;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提前十五天;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第十二条动物产地检疫按照国际和行业有关标准实施。符合下列条件的,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一)供屠宰和育肥的动物、达到健康标准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的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免疫在有效期内,并经群体和个体临床健康检查合格;(二)猪、牛、羊必须具备合格的免役标识;(三)未达到健康标准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除符合上述条件外,必须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第十三条动物产品经产地检疫,符合下列条件或者按照以下规定处理后,出具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一)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的原产地无规定疫情,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消毒。炭疽易感动物生皮、原毛、绒等产品炭疽沉淀试验为阴性,或经环氧乙烷消毒;(二)、胚胎、种蛋的供体达到动物健康标准;(三)骨、角等产品的原产地应无规定疫情,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第十四条参展、参赛和演出的动物在启动前,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验。到达参展、参赛、演出地点后,货主凭检疫合格证明到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第十五条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货主必须到捕获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经捕获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疫合格,方可出售和运输;到达接受地后,货主凭检疫合格证明到接受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验。第十六条跨省引进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经输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检疫合格后方可启运;到达输入地后,向输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保检。第三章屠宰检疫第十七条国家对生猪等动物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第十八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依法设立的定点屠宰场(厂、点)派驻或派出动物检疫员。实施屠宰前和屠宰后检疫。第十九条对动物应当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收购、运输和进场(厂、点)待宰。动物检疫员负责查验收缴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产地合格证明和消毒证明至少应当保存十二个月。第二十条动物检疫员按屠宰检疫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屠宰检疫。动物屠宰前应当逐头(只)进行临床检查,健康的动物方可屠宰;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动物屠宰过程实行全流程同步检疫,对头、蹄、胴体、内脏进行统一编号,对照检查。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验讫印章或加封检疫标志,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予以销毁。第二十一条未实行定点屠宰和农民个人自宰自用动物的屠宰检疫,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检疫管理第二十二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情况进行监督。第二十三条对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对尚未出售的动物、动物产品,未经检疫或者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衣依法实施补检;证物不符、检疫合格证明失效的依法实施重检。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补检或者重检,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规定的检疫程序进行。对补检或者重检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不合格或者疑似染疫的,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涂改、伪造、转让检疫合格证明的,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二十四条动物检疫员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并出具相应的检疫证明。对不出具或不使用国家统一规定检疫证明的,或者不按规定程序实施检疫的,或者对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盖验讫印章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记过或者撤消动物检疫员资格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公职处分。第二十五条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对重复检疫、重复收费等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及主管领导,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七条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疫、消毒、按国务院价和财政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收取检疫费和消毒费。

动物检疫篇3

关键词:动物检疫;检疫制度;改善

前言

动物检疫报检是指货主在出售或调运动物、动物产品离开产地之前,按照法律或规章的规定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实施检疫的行为。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是国家为了规范这一行为所设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报检制度。动物、动物产品离开产地前货主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前报检。”

1 设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必要性

设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是动物检疫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了确保动物检疫质量。动物检疫是一项以兽医诊断技术为基础的行政管理工作,其作出最终处理的依据为:受检动物、动物产品的体征或外观是否正常,规定检查项目是否符合健康标准,并由此判断所检动物、动物产品是否有可能携带或染有国家禁止性动物疫病。上述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临床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需要时间来完成,短则数小时,长则需要数天,检查项目愈多时间需要愈长。同时国家对各项动物检疫都规定了明确的检查项目。以《畜禽产地检疫规范》为例,该《规范》中明确规定:临床检查包括畜禽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群体检查又包括静态、动态、食态检查;个体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同时检查体温、脉搏、呼吸次数、渗出物、漏出物、分泌物、病理性产物的颜色、质度、气味等。对于种用、乳用动物不仅需要临床检查,而且对规定的疫病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果货主不执行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提前报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就无时间到场到户完成相关项目的检查。检查项目的缺失直接影响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只有货主提前报检,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检查项目,才能保证动物检疫

质量。

2 设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意义

设立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是行政许可程序完备的基本要求。从动物检疫过程和处理方式来看,动物检疫属于行政许可范畴。所谓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证照的形式准予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具体到动物检疫管理中,法律禁止经营未经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动物、动物产品只有经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采用法定检疫方法,依照法定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进行疫病检查,合格的方可凭借检疫合格证明出售,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就行政许可而言,依法申请是其构成要件之一。《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动物检疫作为一项行政许可,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出台前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依法申请”这项内容。因此,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设立,既完善了动物检疫执法程序、又保证检疫结果的合法性。

3 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执行现状及原因分析

动物检疫报检制度执行现状的原因分析。从货主一方来看,一是缺乏提前报检的意识,对提前报检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提前报检确有困难。提前报检的前提条件是货主对所生产的动物、动物产品售出或调运必须有明确计划,即何时出售、何时调运。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动物养殖模式仍以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为主,养殖户一方面缺乏明确的生产销售计划,另一方面动物、动物产品何时售出或外调取决于市场价格和商贩收购的时间。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和商贩收购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了货主不能按规定时间提前报检。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一方来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货主提前报检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须提前到场到户进行检疫。但由于官方兽医到场到户检疫执法成本偏高,加之兽医体制改革未到位,乡镇检疫人员偏少,工作经费缺乏,从而导致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默认了货主装车前或装车后到附近报检点报检的这一做法,助长了货主不按规定提前报检这一违法行为,致使目前提前报检率为零。从法律角度讲,《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均没有明确规定货主违反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法律责任。依据行政处罚法“法无明文规定不罚”的原则,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货主这一违法行为不能给予有效的行政制裁。

4 动物检疫制度改善意见

(1)加强动物检疫报检制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货主执行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自觉性。据笔者调查,大部分货主只懂得检疫的目的和意义,对提前报检的必要性却缺乏认识,多数人认为提前报检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为此只有加强宣传,普及动物检疫知识,让货主明白为什么要提前报检,才能保证动物检疫报检制度的落实。(2)建立农村合作化经济组织和扶持、培育和引进畜牧产业化头企业,为农户提、供、销一体化服务,引导农户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实现订单生产或合同生产,以此改变现阶段动物、动物产品生产者盲目生产局面,促进货主履行提前报检义务,执行动物检疫报检

制度。

动物检疫篇4

一、坚持政治思想学习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和“五.三一”讲话精神, 及时了解国情、国策,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进取之心。充分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认真学习,准备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工作中,自觉服从单位工作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尽职尽责,无旷工、缺席现象。热爱本职工作,能较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以站为家的思想,把站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身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尽心尽责,努力工作

一九九六年七月经组织分配到ⅩⅩ县冷草镇兽医站工作,这期间主要从事冷碛镇各村组的家畜春秋两季预防注射工作,以及冷草镇集贸市场的生猪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和活畜交易市场的检疫工作。工作中,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县局下达的预防注射任务,坚持不懈地搞好冷草地区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为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二年调入州动物检疫站,二年至二一年底主要从事ⅩⅩ城区猪肉市场复检监督工作和康定生猪定点屠宰场宰前、宰后检疫,以及进出州动物及动物产品查证验证,车辆消毒工作,为我州检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00二年至今从事我站办公室工作,负责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件归档以及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完成工作情况

参加工作来,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兽医专业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能较正确的运用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处理违法案件,认真履行了一名检疫执法人员的职责。从事办公室工作以来,加强了写作训练,做到多看、多练、虚心请教,随时了解国家,省、州有关疫病动态和检疫信息,掌握动检行业最新动向,能完成文件、信息、简报等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在正副站长不在时,认真处理站上的日常工作,起好上传下达的作用。认真做好站上微机的日常维护,随时供职工学习操作。对历年档案和照片重新进行整理、登记、归类,使各种文件有序排放,节省查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除完成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州畜牧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贫困地区、受灾群众献爱心,积极捐款捐物,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积极参加州局团总支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带头作用,认真完成团总支交办的各项事务。努力提高业务学习,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举办的函授学习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为检疫事业添砖加瓦。

总之,我在工作岗位上履行了一名检疫执法人员的职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我将迎接新的挑战,珍惜新的机会,扬长避短,做好新的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动物检疫篇5

一、保障经费,改善装备。要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将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由公共财政足额保障其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工作实现从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建议逐步过渡到只检疫不收费的途径上来,使人民群众消除检疫是为了收费的错误认识。解除利益上的困扰,这是做好动物检疫工作首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环节,实现不了这种转变,其余工作就会成为摆设,动物检疫工作的改观就会从根本上成为不可能。要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装备,特别是要装备快速检测设备,发展切实可行的快速检疫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要配备好检疫监督执法中所必需的交通、取证、办案等设备设施,逐步解决办案难的问题。

二、理顺体制,统一管理。《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检疫员,要依此规定,进一步明确在乡(镇、办事处)工作的检疫员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将原乡镇畜牧水产站按放开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和防检分开的原则,进行彻底改革。成立兽医行业协会,搞好诊疗、去势等经营性工作;设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全额拨款的乡镇动物防疫站,做好动物防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具体工作;将所有检疫执法人员人事关系全部调入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再按照便民、集中、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立若干动物检疫派出机构(数个乡镇设立1个检疫分所),承担动物检疫具体工作。要统一动物检疫执法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动物检疫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饲养、运输、动物屠宰和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进出口的动物检疫执法工作;实行垂直管理制度,由农业部动物防疫监督主管部门对地方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实行垂直管理,解决职能分割、部门扯皮和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只能对下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而无更多约束力和监督力的问题。通过明确划分职能,整合、精简现有机构,建立起一支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三、提升素质,严格考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选拔一批德才皆备的优秀专业管理人才担任检疫派出机构负责人,完善编制和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检疫员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人员进入关。依照中长期人才战略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检疫人员文化、专业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抱怨处理等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不断规范检疫、收费和出证行为,提高检疫标识真假鉴别力,加大内部违法违纪行为整治力度。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数年的努力,力争基层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形象得到较大的改观,建成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正派、勤勉务实、保障有力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

动物检疫篇6

今年,全镇的畜牧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和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规模经营、优化产版权所有!业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为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畜牧强镇,使畜牧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圆满完成全年畜牧生产的各项指标。

今年,全镇生猪存栏万头,出栏生猪万头;牛存栏头,出栏牛头;家禽存笼万羽,出笼万羽(其中宁都黄鸡存笼万羽,出笼万羽)。全年累计完成肉类总产吨,禽蛋总产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二、狠抓动物防疫工作,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狠抓强制免疫工作。年初,镇政府与县政府签定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集中开展春秋两季的动物免疫工作。严格按照“一畜一标一证一针一帐”五个一的要求,坚持做到“四不漏”(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全年共免疫注射生猪口蹄疫苗万头份,牛口蹄疫苗万头份,禽流感疫苗万羽份,防疫密度达到100%。同时,注射猪瘟苗万头份,猪链球菌苗头份,鸡新城疫苗万羽份,防疫密度均达98%以上。对规模养殖和农村散养畜禽建立了防疫档案,对免疫情况实行跟踪制度。全镇疫情稳定,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二是狠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年初,,我镇对规模养殖大户和散养畜禽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联系制度和防疫档案。对规模养殖大户的免疫情况实行跟踪服务,督促大户及时采取免疫和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今年入夏以来,随着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和人感染病例及生猪高热病的报道,使得整个防控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和复杂。我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控工作。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应急预备队,出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应急及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干部联系村的督查和宣教活动。严格管理畜禽交易市场,实行查验三证和禁宰令。农村散养畜禽和规模户的畜禽实行100%的免疫,免疫规模养殖户生猪户、黄鸡养殖户户,做到真苗、真打、真见效。广泛宣传防控知识,采取告养殖户通知书、挂图、标语、乡村广播、电台电视以及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同工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管工作;同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做到“三同时”,防止疫情向人传播。向社会公布防疫监督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处置病死畜禽情况,针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病死畜禽报告,严肃对待,及时派出技术人员现场鉴定,及时做无害化处理,尽量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把问题解决。到目前,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三是加强防疫知识培训,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加强规模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举办规模养禽大户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培训班,规模养猪大户防疫技术培训班,传授防疫、消毒、饲养等科学技术,提高大户综合防疫水平,并以此带动全镇的防疫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保证。为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站从狠抓人员素质、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入手。实行动物检疫员学习培训月例会制度,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和市场牛肉、家禽等畜禽版权所有!产品的检疫和执法。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24小时值班,严把宰前、宰后的检疫关,全年累计检疫猪肉头,剔除病害猪肉1364公斤,检出外来染疫生猪53头,全部做扑杀、焚埋处理。加强农贸市场畜产品的检疫和监督,检疫活禽万只、牛肉头,剔除患病家禽只、病害牛肉公斤,全部做销毁处理,有效保证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外地调入畜禽实行报检制度,严格实行家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疫情的传人。

四、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是我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农业总产值的%。近年来,镇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规模化、科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今年全镇规模养猪户户,饲养生猪万头,占养殖总量的%。宁都黄鸡养殖大户户,饲养家禽万只,占养殖总量的%。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提高,在品质也大有提高,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养殖生态小区个。

五、存在问题:

1、畜牧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低,对市场和价格信息变化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防疫压力大。

3、养殖小区管理滞后,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够健全。

4、规模化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

六、下一步工作要点:

1、规范和完善畜牧小区建设,引导畜禽养殖小区朝标准化、生态化方面发展。

2、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力争不出现重大疫情。

3、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动物检疫篇7

关键词: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多元化 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分动物检验检疫和植物检验检疫两大部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法律、法规、生物技术、社会、贸易、植物学、动物学、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各方面相互渗透,交叉,具有综合性强、更新快,学习难度较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学习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 明确教学目标,整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宗旨[1]。《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情况;通过学习,明确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对保障国家农、林、牧、渔业安全生产,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的开设是为了扩展和深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我国动植物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科书本为主体,围绕书本,教师传教,学生被动接受。但现在知识飞速更新,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又是一门前沿的交叉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仅靠书本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高等院校的现代教学中更加注重

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知识的教学,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培养极为重要[2]。美国的一些大学教授提出并实施了“游离教材”的课堂教学( Textbook-free classroom)[3]。“游离教材”教学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教学内容和前沿知识的结合、教学资源的开发,体现出教学为学生能力培养服务,更多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4]。

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律,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设计师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启发、激活学生思维,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不仅仅是要调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不断创新思维,理念的考验。首先,要明确不管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或是说其服务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1.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中难理解的一些名词解释等基础知识,应以教师主讲为主,再配合

相关实例,化繁为简,使死板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易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基础知识点。如在绪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非限定的有害生物、限定的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书本对其解释很拗口难懂。学生往往也对这些有害生物的分类概念模糊不清。教师这时应具体说明,可从有害生物的风险、危险度和处理方式上进行解释:非限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极小,属于低度危险,不要求处理;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较小,属于中度危险,对种植材料要求处理;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较大,属于高度危险,要求检疫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极大;特别危险,要求检疫处理。然后再以引进菊苣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为例,具体举例说明。对实例中同学们不清楚的问题组织随堂讨论,将学生带入模拟实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能动性。

2、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rning)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主要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鼓励式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支撑,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索、教师辅助点拨学生的基本模型[5]。PBL教学在本门课程中全部实施还存在一些难度,目前“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教材还不符合PBL教学模式,课时分配,教学条件,学生学习习惯等还需要时间来改进。因此我们只能在部分课程内容中试验PBL教学法。如在肉品检验检疫技术这一章中,我们采用PBL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出具体问题,提前一至两周通知学生,由学生按5-6人自由组合,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有一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带领组员查阅、收集资料,制作PPT,并按各人贡献评分。课堂进行讨论时由每组派一同学主汇报,其他组员做补充。最后由教师根据资料内容、PPT制作、小组讨论、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分。这样既调动了所有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对同学们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

三、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板书、印刷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目前多媒体,视频、网络教学均已应用到教学中。“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用生动的动画,图示表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合以上所述,“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要实现多元化教学,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探索过期。不但要学校重视相关硬件的完善,在教学制度等方面也需要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材内容。同时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也是同等重要,让学生在新的教学平台上主动学习,不断创新思维,与教师互动,才能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冰冰.实现生物学教学多元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8-169.

2. 刘乃国,单长民,马朋等.细胞生物学多元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30-431.

3. Kendall P.Science education: Spare me the lecture[J].Nature,2003,( 425) : 234.

动物检疫篇8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93-03

2012年6月,宁夏农业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畜牧兽医专业成为该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基于企业调研,研讨,确立宁夏及周边地区畜牧兽医专业的五大核心岗位群,即畜禽养殖、疾病防治、检疫检验、畜禽繁育、饲料兽药器械营销。由此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定位为校级精品课,旨在对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学生技能需求,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1 设置背景

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阿论坛永久落户宁夏,自治区35万人民生态移民,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宁夏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正是基于自治区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战略需求,成为宁夏畜牧业良性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动物疫病情也频发(新疫病传入、老疫病再现、人畜共患病增多等),对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从2003 年至2013年,国内外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疯牛病、猪流感等几次重大动物疫情并导致人传染或感染死亡。在中国,每年动物疾病给畜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200亿元。动物疫病的防控问题起了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2 课程目标

基于行业、企业调研,摸清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重新构架课程内容,确定《动物防疫与检疫》。使学生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会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报告;掌握防疫的方针,能够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养殖场制订一个详细的防疫计划;掌握动物环境卫生因素及其对动物疫病的影响,掌握动物防疫技术的具体操作;熟悉免疫接种的目的意义,掌握免疫接种的具体操作,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操作;熟悉药物预防的作用并会操作;熟悉动物检疫的范围、方式和方法;了解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的程序和内容。熟悉动物产品(肉、蛋、奶)的检疫标准。

因此,《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1],是一门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疾病防治专门化方向课程。同时,本课程培养目标与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

3 课程内容改革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本着基础“适度”、“够用”的原则,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主要学习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技术、检疫技术、流通环节的防疫临督以及主要常见疫病的检疫等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必须伴随相应的技能操作训练,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校内奶牛场、校外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引导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劳动者。

3.1 教学内容构建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模块”和“学习情景”,针对动物检验检疫员工种的岗位技能要求,强化学生在消毒、免疫接种、疫病监测、动物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市场检疫监督、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融入课程建设内容中。

重新构建的课程内容由 3个学习模块构成。即养殖领域防疫检疫技术、流通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屠宰加工领域防疫检疫技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与工作同步,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养殖场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社会效果,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一体化(图1)。

3.2 课程重难点设置

根据企业调研,确定动物防疫与检疫员应该掌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重难点,其中基础能力中养殖场档案的建立、养殖场消毒计划的制定为教学重点;消毒、免疫接种、疫病监测、疫病处理、宰前检疫等为教学重点;其他内容如重大疫病处理方案、产地检疫、市场检疫等为教学难点。

3.3 学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程设置“教-学-做”一体化,其中“教-学”为30学时,“学-做”为34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4 教学方法改革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

4.1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

典型项目具体教学实施中,依托实训基地及校外指导老师的优势,运用“教、学、做、评”的教学方式[3],由专业教师或校外指导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依次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再由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4.2 角色体验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校校内牛场,安排学生参与到学校牛场的生产管理当中,并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的原则,使其边学、边做、边提高,学生必须承担某一个技术环节的工作任务,采取“技术承包、循环提高”的方式进行。

4.3 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直观、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4]。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拓展迁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 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团队包含教授、讲师、助讲、企业和行业专家。课程组成员均参加一定教育教学的师资培训,教授、讲师、教学经验丰富,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助讲人员认真好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行业、企业人员技术过硬,能指导学生的技能成长。

6 预期目标

通过课程改革,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法律法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熟练掌握动物防疫检疫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综合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责任感、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等素质能力,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6.1 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新规定,邀请宁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专家及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共同探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重新构建及整合,设计了养殖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流通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屠宰加工领域防疫检疫技术三大学习模块,在每个学习模块中有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6.2 教师业务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到实训基地锻炼、参与学生指导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动手操作技能;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6.3 学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完成了真实工作的全过程,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责任心、不怕脏不怕累等综合素质能力,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职业要求,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前明,李培英,孙 裴.动物检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破立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5-16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动物检疫篇9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督水平;措施

食品安全是我国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随着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也愈发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应当对动物检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是动物养殖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监督监管,才能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的稳定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畜禽类产品是当前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要目标,及时发现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改革策略,是检疫监督部门的职责。由此可见,对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措施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食品安全的市场环境,应当做好动物的检疫工作。我国畜牧养殖业正在逐步发展,如果动物检疫工作做得不到位,则很容易破坏养殖业市场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避免动物疫情扩散,保障养殖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应当采用科学的检验方法对目标对象进行严格规范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管理形式与程序,对各类产品进行强制性的行政措施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加强动物检疫工作,能够将更多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人畜共患病,同时也能规避国外疫病入境的问题,保护好国家的贸易信誉。动物检疫工作主要调查动物体内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在发现疫病时要及时处理,防止大规模的疫病传染,如果疫病一旦大规模传播,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动物检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重视度不足

有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缺少重视,导致检疫工作经常有“轻检疫、重免疫”的现象发生。动物产地检疫作为动物检疫中的基础环节,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的前提条件下,态度比较敷衍,只打完集中强制性疫苗即认为完成检疫,导致许多劣质肉品流入市场。为了进一步保证动物肉类的安全,应当做好检疫工作中的监督工作。除此之外,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如果检疫工作缺乏重视,那么畜产品运输也会缺乏监管,为后续的动物产地检疫流通埋下安全隐患[1]。

(二)检疫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基层地区,开展动物监督监管工作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检疫工作程序的规范性,一些检疫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较差,破坏了检疫监督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较差,检疫监督人员往往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导致他们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整体的专业能力也有所不足。这种专业能力的缺失,导致检疫工作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让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严重下降。

(三)资金不充足

由于某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并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资源并不平均,工作资金有限,检疫工作的投入会相对降低,而检疫工作需要检疫人员长期与动物进行接触,如果缺少相应资金的支持,很容易增加传染病的概率,只有投入更多的资金,让设备更加完善,让更多的检疫人员能够拥有完善的设备去对动物检疫的质量进行监管,才能保证检疫监督工作的效果。资金的不充足,设备的不完善,让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目前许多资金不充足的地区,检疫人员依旧使用体温计、检疫刀等工具进行检疫,这些工具只能检验出常见的传染病,许多新型的疾病很难检测出来,致使肉类安全监管受到影响,也影响了肉类市场的正常供应。

(四)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

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动物检疫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对动物检疫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执法实践中依旧有很多地方存在着漏洞,导致检疫工作难以完成。由于重视度不足,让资源的倾斜更加严重,导致检疫部门很难聘用更加专业的监管人员,很难对于一些违规现象进行及时查处,无法保证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检疫监督工作中的效率降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2]。

(五)屠宰场布局不合理让检疫工作效率降低

在进行动物检疫监督过程中,屠宰场的布局不合理影响整体的检疫流程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需要在屠宰场进行,如果屠宰场的布局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动物进行检验就很难及时进行,也很难对染疫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的生存率,无法对动物的实际状态进行监督,让动物检疫工作的效率严重下降。

(六)养殖户缺少科学养殖观念,盲目用药加大动物检疫难度

由于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不足,也将会导致动物检疫水平下降。很多养殖户在养殖之前并未深入了解科学的养殖观念,这导致他们在养殖过程中无法科学周到地考虑问题。养殖过程中对饲料的质量检验工作至关重要,饲料也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储存,否则饲料容易发生质变,质变后的饲料滋生病菌,影响动物的健康。当动物感染疾病后,一些距离城市较远的养殖户盲目用药,从而让药品在动物体内过度残留,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品质安全,加大了检疫工作的难度。

(七)信息监管不到位,导致动物检疫工作责任划分不清

一些经济并不发达地区的产地检验部门并未对信息进行全面监管,导致很多监管工作难以落实,也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追溯,这样在发现染疫动物时无法明确划分责任,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三、提高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国发(1996)40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猪屠宰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指出了检疫是政府行为。因此为了进一步的落实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动物检疫的水平,应当建立完善整体的监督机制,只有在监督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动物检疫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在监管环节,监督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与《动物检疫法》的要求,在检疫前期进行信息的申报,在申报完成后进行检疫。要发挥自身工作职能,对整体的检疫监督顺序进行管理,并且将流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如果发现动物并未经过检疫,要及时进行上报,不能出具检疫合格证。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畜禽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监管策略,需要对检疫监管的不同环节进行调整。首先是要根据相关法律,做好动物的产地检验工作,对屠宰场进行规划管理,将已经感染疫情的动物进行处理,避免劣质肉品流入市场。尽量让检疫工作集中化进行,保证检疫工作的规范性。除此之外,也要对动物体内的兽药进行检查,如果体内有兽药残留,不能直接下发检疫合格证,要根据畜牧业实际的情况,开发出新型的饲料,保证动物的食用安全,强化养殖人员绿色养殖意识。应当设置专业的动物检疫监督部门,完成各个地区的动物检疫工作,并且可以对该地检疫点进行完善管理,让代表官方的检疫人员对检疫点的实际检疫情况进行监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控,避免在检疫过程中存在漏洞,即使后期面临问题,也能尽早地追溯到问题的源头,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各方的检疫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实现动物检疫监督水平的真正提升[3]。

(二)提高检疫监督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进一步保证检疫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应当将检疫监督人员的培训计划列入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日程中,通过严格培训促使检疫监督人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掌握更多的工作经验,让检疫监督工作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检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让他们能够明确自身责任,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通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升整体的监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检疫监督队伍。在工作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监督人员的思想建设,利用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动物检疫监督工作[4]。

(三)提升检疫监督部门的公信力

为了保证监督部门的公信力,应当建立与社会群体沟通的桥梁。如果检疫监督工作脱离实际,会导致检疫监督部门的形象崩塌,让检疫工作无法顺利执行,因此应当积极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让更多群众了解检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整体的社会公信力,打造自身良好的监督形象,让更多社会群体能够信任检疫监督工作。将辖区内的动物集中进行处理,建立多个屠宰点,节省大量动物检疫监督的时间。整体的检疫监督工作要实现公开透明化处理,明确各方责任,让更多人通过信任监督检疫部门而购买肉类产品。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各部门协调。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更多人对检疫监督部门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监督,要让每一个环节都保证公开公正、依法执法,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地位,并且在宣传过程中要推动先进性事迹的宣传,在宣传中传播正能量。检疫工作也需要与群众进行紧密配合才能完成,避免群众对检疫监督部门失去信任,推动检疫事业与养殖业的高效发展,鼓励群众举报违法现象,要让更多群众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流程,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检疫监督部门发挥更大的监督效力,提升检疫监督部门的整体公信力[5]。

(四)严控产品流通环节

在一些城市的畜牧业流通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市场平衡的问题,某些经济不发达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会选择一些尚未进行检疫的动物进行加工销售,不仅为市场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破坏了市场的整体平衡,这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自身监管的职权,也要鼓励群众积极发现问题进行检举,在接到群众的举报后,相关部门应当派出更多的人员加大对畜牧业产品流通环节的监控,并且核对检举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问题确实存在,需要彻查来源,对相关人员作出严重的处罚。要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在畜牧业产品监管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手段对产品进行检验,要根据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对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要保证动物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应当将市场竞争的机制进行公开透明化处理,避免地区信息封锁导致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出现,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于不正当竞争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畜牧产品的质量。在检测过程中不能遗漏动物检验环节,要将每一个检验信息都如实上报,要根据动物疫情的临床表现确定当地动物是否符合检疫标准。只有在产品流通环节做好全面的质量监管,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稳定性,让更多优质的动物产品流入市场,提高检疫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确立动物检疫的范围与对象

由于偏远地区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缺失,动物检疫工作在当地并未引起重视,这导致很多动物检疫的范围与对象并不明确,检疫工作是一项基础的行政工作,如果缺少相关制度严格划分检疫范围,后续的工作将很难开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检疫工作的实际效率,应当对动物检疫的范围进行规范性的划分。很多人认为检疫工作仅仅服务于畜牧业的肉类检验,是与市场进行相通的,但是整体的动物检疫工作范围极大,不仅是对畜牧业中动物的质量进行检测,还要对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的任何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不仅要对动物本身进行检测,也要对动物产品以及运载工具进行检查,要禁止任何疫情传输的风险存在,要将动物检疫的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与此同时各地区的相关部门也要对动物检疫的对象进行了解,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疫病为116种,共分为三个大类。这些疾病通常需要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与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进行检疫。只有确定好检疫的对象,才能让检疫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检测结果要保证公平性,避免给当事人带来损失,要保证每一个检疫环节都能够以行政工作为基础,保证检疫的方法科学性。检疫工作的职能也要明确划分。我国的动物检疫法已经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检疫工作人员不能做红顶商人,否则在执法过程中很难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无法保证检疫工作的真正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检疫工作的手续办理环节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让更多的检疫流程更加简化,让更多检疫工作更加稳定地开展,更加快速地完成检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我国的畜牧业更好地发展,提高我国肉产品的食用安全,应当将动物检疫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养殖业也正在不断的发展,这给我国的市场供应了更多肉类,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也应当重视起来,为了进一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应当做好动物防控疫病工作,对动物检疫进行全面监督,虽然我国的检疫状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用心去探索,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养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振伟,张韬,颜克旭,等.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及检疫监督的作用分析核心探究[J].兽医导刊,2021(12):76.

[2]陈世华,谢晓辉.新时期如何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水平[J].畜牧业环境,2020(13):33-34.

[3]努尔哈米特·巴依霍加.基层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分析[J].兽医导刊,2020(18):21.

[4]赵永波.试论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258.

动物检疫篇10

关键词:基层动物检疫;问题;改进措施

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首先需要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进行改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是从源头切断问题的关键,工作内容非常重要。同时基层动物检疫工作要和市场经济挂钩,更好地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1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意义

动物产地检疫对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畜禽产品进入市场前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检疫。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主要是由检疫申报、生产档案查询、现场免疫记录、动物临床检查、畜禽标识佩戴及查看等众多环节组成。在各个环节的中,都要一一落实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进而防止染病的畜禽及相关产品流入市场,要把疫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另外,检疫部门还要从源头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对养殖场使用的违禁药物或者有害物质进行及时的发现并制止,且严厉打击那些违法养殖场,促进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进而避免动物强制免疫力疾病的发生。作为基层动物检疫站的工作人员,更要认识到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而提升自身对工作的责任感。

2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动物产地检疫需要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在以往动物检疫工作中,尤其是在还没有颁布《动物防疫法》前,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的专业性没有过多的重视,在检疫人员选拔方面,对于检疫工作的专业要求不高,甚至把动物检疫岗位当成“人情岗”,不用专业考核就能直接上岗。另外,检疫工作站对工作人员缺乏日常系统专业的培训,致使动物检疫人员不具备专业检疫常识,导致动物检疫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2.2部门配合检查力度不够

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范围,在开展工作中,会需要得到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物检疫工作发挥更好的效果。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不是单一的防疫、检查工作,而是需要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系统性工作。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动物检疫法规的不完善,配套设施的落后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经常会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发生,让动物检疫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只能依靠现有的力量开展工作,导致动物检疫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开展。因为农业部门不具备动物检疫工作的专业性,其他部门对动物检疫工作了解不全面,导致检查力度不够。

2.3动物产地检疫到位率低

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源头,从动物产地开展检疫工作,能有效防止动物疫情的传播。动物养殖多种多样,有规模化养殖,也有散落养殖,导致在规模和数量上难以统一。同时,在处理死亡动物方面没有统一的形式,动物养殖和出栏时间也不统一,导致产地检疫的难度加大。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由于饲养面积大、范围广,给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增加工作量。另外,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以报检为主,而大部分养殖户缺乏法律意识,肉食在出售前并没有及时报检。此外,很多商户上门收购,这种私下交易的方式让检疫人员很难掌控,进而影响检疫工作。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产地检疫无法落实到位。

2.4动物检疫设备落后

在部分基层动物检疫站,由于检疫设备欠缺、落后,没有及时更换,进而影响检疫工作的开展。即使屠宰场设置化验室,但仅只是为应对检查,基本不开展化验工作,化验室可以化验的项目也有限,不能完全达到检验的标准。屠宰场的检验工作没有把抗生素、农药、有害添加剂的残留纳入检测项目中,让动物检疫工作存在不足[1]。

2.5认知偏差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由于不专业,进而导致他们在思想认知上有偏差,认为免疫才是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点。相关基层部门也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重防疫、轻检疫上面。特别是在近年,国家加大力度防控动物疫情,导致动物疫情的监督工作松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动物产地防疫工作的效能没有开展全面,让以检促防工作停滞不前。

3改进措施

3.1加强检疫队伍的素质建设

要提高整体动物检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工作流程及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提高检疫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对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对检疫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签订岗位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做到工作守规、纪律严明、奖罚明确。还要适当给工作人员一些思想压力,让他们把压力转变为动力,积极转变工作态度,进而构建一支实干、高效、规范的专业检疫队伍,确保检疫工作能够有序开展[2]。

3.2加强各部门配合工作

检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互相合作、互相监督。要对乡镇检疫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及时解决关键问题。只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公平公正。另外,还要联合公安、工商、定点屠宰场等部门和企业,与这些部门达成配合与支持,形成联合执法的模式,使动物检疫工作越来越规范。

3.3切实抓好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产地检疫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会让疫情大面积爆发,进而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基层监督部门要尽快完善检疫体系,健全报检制度,并且进行存栏等级管理,进而建立科学系统的动物检疫工作网格。从外,还要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对市场加强监督管理,让产地检疫工作成为阻断动物疫情的头道防线。

3.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部门的支持,可设置专项基金,用来购置基层动物检疫站的检测设备,进而扩大动物检疫工作的检测范围,提高检疫能力。同时,对于“瘦肉精”等药物也可以进行检测,让基层动物检疫工作更加专业,更具有权威性。

3.5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是头等大事,监督部门要落实对动物疫情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相关部门及检疫人员要定期对养殖户进行防疫法规的宣传,以发放传单及建立宣传栏的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还可以组织检疫人员走村入户为养殖员进行讲解,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能主动配合检疫工作的开展[3]。

3.6提高监管力度

针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监管部门要分析并且补充,让动物检疫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对于各种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检疫部门自身要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形成联动效应,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需要有关部门进行配合和监督,并且要加强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基层动物检疫设施加大投入及更新。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宣传要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动物检疫工作不是单一的工作模式,它需要建立一套长久有效的动物检疫机制,完善动物检疫工作的各个环节,让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并且为养殖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思含.铜川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调研[J].兽医导刊,2020(8):49.

[2]王子杰.乡镇官方兽医如何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4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