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分类十篇

时间:2023-03-21 10:50:00

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篇1

一、对领导干部实行分类监督的想法的提出

近几年来,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合力有所增强,社会监督渠道不断拓宽,干部监督制度逐渐完善,对纯洁干部队伍,遏制腐败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干部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地说,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

1、重监督形式,轻监督实效。我们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可以说内容比较全面,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在具体执行上,却显得收效不大,成效不明显,这里除了监督执行部门自身因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监督制度不够具体,监督责任不够明确,监督标准不够明朗。比如有的制度规定的细则较多,罚则较少,只是规定了应该怎样做,却没有规定违反了之后怎样处理,还要追究哪些人的责任,究竟要对哪类干部执行哪些制度达到哪一个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2、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在干审工作以干部审查为主向干部监督为主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由于受过去的思想和体制的影响,往往是在干部出现问题之后,对惩治性的事后查处比较重视,而在问题发生之前,防范性的思想诫勉和行为早期纠正却做得不够,这种监督方式使我们的干部管理工作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于救火、被动应付。

3、重任内监督,轻任前把关。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现在大多只是重视任期,而对任前监督则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废,往往对一些干部任前把关不严,带病提拨,甚至存在着这边组织提拨,那边执法执纪部门查处的现象。

4、重泛泛监督,轻点上突破。在对领导干部监督上,由于岗位众多、层次复杂、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现在实施监督的情况上看,还存在着四面出击,从面上泛泛监督的多,而抓住薄弱环节,从点上突破的少的现象,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掌管人财物部门的干部、行政执法机关干部等薄弱环节,监督针对性还不强,监督措施还不到位,监督还没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探索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渠道,依照突出重点、事前防范、关口前移、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对领导干部分类监督的想法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干部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施分类监督的内容和主要措施

所谓的分类监督,就是根据干部的岗位性质和腐败风险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局乡级领导干部、局乡级后备干部划分为党政正职类、党务人事类、行政执法类、涉经财务类、后备干部类。对每个类别分别确定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防范措施,做到突出重点,预先防范.

1、以规范党政“一把手”用权行为为重点,加强对党政正职类干部的监督。各党委、各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党政正职类,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监督正职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民主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一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防止正职领导干部盲目决策、轻率决策。对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依据问题性质,划分集体与个人责任,分清主观和客观原因,根据造成损失的轻重给予正职领导干部党纪、政纪处分。对问题性质严重,个人责任重大的,予以必要的组织调整直至降免职。二是实行组织部派人参加局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听取掌握班子成员对正职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评价和反映。组织上根据了解的情况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督。三是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上报制度,规范正职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要求正职领导干部只负责抓全面工作,不分管某项具体工作,具体工作由各副职分管。班子成员分工发生变动时必须上报组织部。四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和廉政考评制度。对正职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经济责任审计,即对拟提拨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审计,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有计划的任期审计,对免职离退的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重点审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的决策经营情况、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正职领导干部定期向群众述职,接受群众评议。

2、以健全选人用人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党务人事类干部的监督。负责分管党务、人事工作的领导干部为党务人事类,重点监督领导干部是否按原则、标准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是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补充情况说明制度和上报备案制度。对拟调整变动干部,必须在党委会、班子会上进行说明并讨论,防止临时动议、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现象。同时,将干部任免方案报组织部备案。对不够资格和条件,材料不齐全或有其他问题的,组织部提出暂缓讨论或任命的建议。二是建立选人用人推荐失察失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推荐干部时要填写推荐表,陈述推荐理由,署名后备案,以备后查。对属推荐失误造成用人错误,追究推荐人的责任。对属考察失实造成用人错误,追究考察人的责任。三是建立讨论干部无记名投票制度,按照票数多少决定任免干部。防止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四是严格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扩大公示范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凡提拔任用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实行公示。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查核,严把领导干部“入口关”。

3、以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类干部的监督。执法执纪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其它部门在班子中分管行政工作的领导干部为行政执法类,主要监督领导干部能否按政策法规履行岗位职责,公正执法,防止偏亲向友、、假公济私等行为。一是推进政务公开。依据有关规定明确政务公开的范围、方式,特别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对涉农经费、行政审批、政府采购、项目建设等内容的公开,增加群众对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认真执行干部谈话诫勉制度。班子主要领导定期同副职谈话,及时发现和解决副职思想、工作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不足。对问题反映较大的,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进行谈话诫勉。三是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每星期固定一天为领导干部接待日,负责答复和解释基层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四是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认真的调查处理。

4、以监控领导干部经济活动为重点,加强对涉经财务类干部的监督。经济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在班子中负责分管财务的领导干部为涉经财务类,重点监督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和执行财经纪律方面,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有无贪占挪用公款公物行为。一是实行经济活动通报制度。对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领导干部,事后要把参与的过程和结果向班子集体作出报告,增加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对重大经济活动要通报组织部。二是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年审计一次(特殊情况除外)。如果干部职位或分工发生变动,一律实行离任审计。对拟提拔为涉经类干部的,在公示期间进行任前审计。

5、以严把任前关口为重点,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监督。对局乡级后备干部,主要监督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以及自身建设等。一是公示监督。对确定的局乡级后备干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期一周。凡公示期间反映后备干部的有关问题,要认真进行查核,问题属实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二是考核监督。结合局乡班子年度考核,对后备干部进行考察,了解掌握后备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自身建设情况。三是使用监督。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提拔使用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三、增强整体合力,为抓好分类监督提供保障

对领导干部实施分类监督,这只是一个监督途径,要把监督工作抓出实效,并不单纯是组织部门一家的事情,必须由组织部门牵头汇总,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由组织部门负责对分类监督工作的组织实施,其他有干部监督工作职责的执法执纪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的监督机制。

1、强化组织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重要的一个主体就是组织组织监督,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组织部门要做好整个监督工作的综合协调、分析汇总工作,同时,实行组织部全员抓监督,对组织部门的每个科室、每名组工干部都负予一定的干部监督权力与责任,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分析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2、发挥执法执纪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纪检监察、公检法司、、审计等执法执纪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在具体的监督实践中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干部监督职责,加强与组织部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参加组织部门牵头召开的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研究对策,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整体合力。

3、拓宽监督层面,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采取设立接待日、举报电话的方式,扩大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检举权。按照干部腐败风险程度确定干部监督的重点时期比如干部岗位变动;家中有婚丧嫁娶或乔迁新居;逢年过节;干部生病住院等时期。重点岗位,比如部门一把手,管人管钱管理国有资产等重点岗位;重点场所,比如哪些干部经常光顾宾馆酒店洗头房等重点场所;重点年龄段,比如将要提拨还没提拨的年龄段、将要离退提拨无望的年龄段、在同一个职级任职时间较长的年龄段等,对以上重点强化考核监督,采取与有关“知情人”谈话、搜集“街谈巷议”信息、定期“明查暗访”等办法,了解掌握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或进行诫勉谈话,严格约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

监督分类篇2

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其生产品种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第六条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除符合规定外,用语应当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七条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

第八条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第九条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第十一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非处方药,并须按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使用。

第十二条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监督分类篇3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信息熵;半监督学习;去噪;欧氏距离

中图分类号 TP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705-0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的数据呈几何指数增长,而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未标记的。已标记数据非常有限,如网络上存在的新闻报道,面对海量的新闻种类,获取有标记样本十分困难,未标记数据不能为学习算法提供有效帮助。其他如图像处理,文本分类,语音识别等领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监督学习利用一组足够多的已标记的样本来发现属性和类别之间的联系,使其可以达到理想的关联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来观测未知数据的类别属性,但是大量的有标记样本是非常难获得的。无监督学习事先没有明确的关联模式,而是通过某种算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内在结构,典型的算法有聚类。半监督[1]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问题,结合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优点,适合已标记样本小,具有大量未标记样本的分类问题,它讨论如何将庞大的未标记样本和少量的已标记样本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器的泛化能力[2]。

现有的分类算法主要有支持向量机[3]、决策树[4]、贝叶斯[5]、最近邻[6]、神经网络[7]和基于关联规则[8]的分类等。支持向量机是Vapnik提出的一种新学习方法,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以最大化分类间隔构造最优分类超平面,非常好的解决了数据中存在的非线性、高维性、局部极小点等问题。

分类后样本可能含有噪声数据,把这些数据加入有标识样本重新训练,一是会加大训练时间,二是噪声样本会影响分类精度,在半监督分类模式下,循环加入有噪声样本会加剧降低预测准确率。

本文采用半监督支持向量机算法来训练分类器,在已标记样本少的情况下,用大量的未标记样本提高分类器性能,并对分类后的数据提出了加权去噪的方法,建立了最优分类器。

1 支持向量机的构建

支持向量机通过确定最优分类面实现数据分类,可分别对线性和非线性数据进行分类,对于非线性的数据,需要通过核函数把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让数据在高维空间线性可分,从而实现对数据进行类别预测,实现分类。

以两个类别的训练样本数据为例,设给定的样本数据集D为[(X1,Y1),(X2,Y2),…,(XD,YD)],其中[Xi]是训练元组,[yi]是相关联的类标号,[yi∈{+1,-1},i=1,2,...,n]代表样本类别,[K(?)]为核函数。

2 噪声过滤机制

2.1 噪声数据的影响

由于受到噪声的干扰,影响支持向量机的性能。为获得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必须减少噪声干扰,提高训练样本正确率,消除噪声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预测好的样本去噪的方法,减少数据中存在的噪声样本数量,避免对重新生成的分类器有较大影响,提高分类准确率。

在所有算法中,新产生的已标识数据直接加入到已标识样本集合中,会加入正确的数据,同样也会给训练集带来噪声数据,随着循环次数不断增加,积累的噪声数据会影响更新后的分类器的性能[9]。在已标识样本少的情况下,分类器不是最优的,机器自动分类时,可能会错分未标记样本,把分类后的样本直接加入到训练集重新训练,会使分类器精度下降。引入噪声过滤机制,提高分类精度。

2.2 基于信息熵权值的确定

2.4 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去噪方法

每个类为一个簇,分类后结果簇内的相似度高,而簇间的相似度低。基本思想是:选择[k]个对象为初始点,每个初始对象代表一个簇的中心或平均值,对于剩余的对象,用加权欧氏距离计算每个对象到簇中心的距离,最小的属于该簇则分类正确,如果距离大于到其他簇中心的距离,则该对象不属于该簇即分类错误,是噪声数据。

传统的方法中,没有考虑对象中每个属性所体现的不同作用,而是将它们等同看待,用欧氏距离只能计算数据间相隔的远近,不能准确地表示簇间相似度,因为相似不仅依赖样本间的相近程度,而且还依赖于样本间的内在性质[10]。

3 实验结果

实验所用数据从UCI标准数据集中选取,选用四个数据集来进行实验,为了避免不平衡数据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在每个数据集的类别中选取两类样本数据,样本数目平衡且比较多,对构造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训练和测试。所用实验详细数据集如表1所示:

分别选取每个数据集中大致选取80%的样本作为训练集,剩余20%数据作为测试集。用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器,做测试时,把每个数据集分为N等份。在80%的训练集中首先选取20%作为初始已标识样本用来训练分类器,剩余60%数据分为6等分。把类标号去掉,作为训练时的未标识样本。数据集Abalone有1323个数据,选取324个数据作为初始训练集,把其中800个数据分为4分作为训练分类器时所用数据,留取200个数据作为测试集。在数据集bank有1042个数据,选取242个作为已标识样本训练分类器,在训练过程中,每次对100个数据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数据进行加权去噪后加入训练集,直到未标识样本分类完成。对20%的数据测试后加入人工反馈的方法,把分类错误的样本数据人为的加入正确的类别。表2给出了支持向量法算法在加权去噪前后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用加权去噪的半监督支持向量机训练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优于只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初始已标记样本少的情况下,在训练分类器过程中用去噪的半监督思想多次加入未标识样本来扩大训练集,优化分类器性能,提高分类精度。

4 结论

该文提出一种信息熵加权去噪的方法,删除分类有误的数据,现实数据中,存在大量的未标识数据,而已标识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不利于对数据进行分类,该文用半监督思想,先用已标识样本训练分类器,然后用大量的未标识样本来提高分类器性能,由于分类后的样本中可能存在噪声数据,用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算法对样本进行去噪,选取置信度较高的样本加入训练集重新训练。在四个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 David R Anderson,Dennis J Sweeney.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0:327-330.

[2] 门昌骞,王文剑.一种基于多学习器标记的半监督SVM学习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26(1).

[3] Zhang Xuewen,Li Yangjun. Self-adjust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economic load dispatch of power syste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8):8-13.

[4] Bissantz N,Hagedorn J.Data mining [J].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09(1):118-122.

[5] Jing Y,Pavlovic V,Rehg J.Boosted Bayesian network classifiers[J].Machine Learning,2008,73(1):155-184.

[6] 陈黎飞,郭躬德.最近邻分类的多代表点学习算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1,24(6).

[7] Janssens D,Wets G,Brijs T,et al.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multi-agent rule-based model for activity pattern decisions using Bayesian networks[J].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04,1894(1):75-83.

[8] 张扬,周子勇.基于关联规则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影像分类[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27(3).

监督分类篇4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图像分类; mean shift; 锚点

中图分类号: TN957.52?34; TP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22?0092?0

0 引 言

遥感图像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在航天、地质勘探、农业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图像分类在遥感图像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遥感图像分类也面临以下难题:其一是如果采用传统的非监督方法对遥感图像直接分类,因遥感图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很难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二采用监督方法,需要运用大量的训练样本才能获取较好的分类结果,而标记样本的获取代价高昂,也容易出现分类器过拟合与训练样本的问题。

半监督学习[1]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大量的廉价的无标记样本也包含样本特征信息,其次遥感图像中标记样本的获取十分昂贵。半监督学习可以利用少量的已标记样本,结合大量的无标记样本建立分类器完成学习任务。基于图的半监督图像分类在近年来图像研究领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此方法结合图理论,能够充分利用图像中的无标记样本信息,分类性能较好,且目标函数优化简单,因此更加高效,目前也有许多基于图的半监督分类方法[2?6]。

基于图的半监督图像分类方法是建立在图理论的基础上,但算法计算速度依赖于所构建图的规模大小,当数据规模过大时,如果还是每一个图节点代表一个样本点,图规模就会很庞大,计算的时间复杂度会很高,例如线性近邻传递算法(Linear Neighborhood Propagation)、局部与全局一致性算法(Local and Global Consistency),其计算复杂度为[O(n3)],[n]为样本个数。为了降低算法的复杂度,Blum 和Chawla提出了图的最小割(Mincut)算法,并将其时间复杂度降低到了[O(cn2)],这里[c]为类别数。但最小割算法可能存在多个解,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2010年Liu等提出基于锚点建图的半监督分类方法[7](Anchor Graph Regularization,AGR)。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聚类,将聚类中心作为锚点得到锚点集,其次利用锚点与已标记样本建图,缩小了图规模,时间复杂度降为[Om2n,m?n],[n]为样本总数,[m]为聚类个数。但K?means聚类算法消耗时间过长,且遥感图像混合像元问题使部分像元很难进行非此即彼的划分,部分区域地物类别边界是过渡性的,没有明显边界划分,因此K?means不适宜对遥感图像聚类。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mean shift聚类算法代替K?means算法对遥感图像聚类,缩短了聚类时间,mean shift算法对噪声也有一定的鲁棒性,可以解决噪声点带来的干扰,提高聚类的有效性。其次在每个聚类中随机选取一个点作为锚点,得到锚点集,并与标记样本集建立图。该方法不仅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可以处理大规模图像分类问题,同时在遥感图像分类中具有较好的分类结果。

1 AGR图像分类方法

设样本数据集为[x=xini=l?Rd],共有[n]个样本,[l]个是已标记样本,剩余的为未标记样本。为了解决大规模数据问题,将标记预测函数定义为一个对锚点的加权平均函数,当得到锚点的类别信息后,就可以通过映射关系得到与锚点密切相关的无标记样本的类别信息。将锚点加权平均函数表示为:[UA=ukmk=1?Rd],其中[uk]代表锚点,标记预测函数为:

[f(xi)=k=1mZikf(uk)] (1)

在这里定义两个向量[f=[f(x1),f(x2),…,f(xn)]T]和[a=[f(u1),f(u2),…,f(um)]T];[a]为锚点的软标签预测矩阵;[m]为锚点个数。式(1)可以写成:

[f=Za, Z∈Rn×m, m?n] (2)

其中Z是一个权值矩阵,表示了锚点与所有样本点的线性关系:

[Zik=Kh(xi,uk)k'∈Kh(xi,uk'), ?k∈] (3)

这里使用的是高斯核函数[Kh(xi,uk)=][exp-xi-uk22h2]。[?[1:m]]是一个保存[xi]的[s]个最近邻锚点的索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规定每一个样本[xi]只与[s]个[Zik]中值最大的锚点具有连接关系,其他连接均为0。

由Z矩阵可以得到邻接矩阵:

[W=ZΛ-1ZT] (4)

式中,[Λ∈Rm×m]是一个对角矩阵:

[Λkk=i=1nZik] (5)

由[s]的取值可以知道,所有的样本点都只与部分近邻锚点存在连接关系,所以矩阵W是稀疏的。Zhu提出稀疏图对算法的性能的影响优于全连通图[1]。因为全连通图中,每个样本的邻接信息中含有大量重复的、干扰的信息,而稀疏图在连接不同样本时含有较少的错误信息,对算法结果有正确的指导。由式(4)定义的邻接矩阵所构造的图就是Anchor Graph。最后Anchor Graph的图拉普拉斯矩阵为:

[L=D-W=I-ZΛ-1ZT] (6)

式中:D为对角线矩阵,[Dii=j=1nWij]。

2 本文方法流程

假设已标记样本[xi(i=1,2,…,l)],其标记信息为[yi∈{1,2,…,c}],[c]为类别个数。用[Y=[y1,y2,…,yc]∈Rl×c]表示已标记样本的标记信息,如果[yi=j],[Yij=1],否则[Yij=0]。用mean shift聚类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聚类,得到各个类别的聚类中心,把每个聚类中心作为一个锚点,得到AGR方法中的锚点集合。此时就需要求得锚点的标签预测矩阵[A=[a1,a2,…,ac]∈Rm×c]。选择被广泛应用的图拉普拉斯正则化项[ΩG(f)=12fTLf],可得到半监督学习框架 :

[minA=[a1,a2,…,ac]Γ(A)=12j=1cZlaj-yj2+γj=1cΩG(Zaj) =12ZlA-Y2F+γ2tr(ATZTLZA)] (7)

式中:[Zl∈Rl×m]是[Z]矩阵的子矩阵,只包含标记样本;[・F]是Frobenius范数;取[γ>0],为正则化参数。那么缩小后的拉普拉斯矩阵为:

[L=ZTLZ=ZT(I-ZΛ-1ZT)Z =ZTZ-(ZTZ)Λ-1(ZTZ)] (8)

缩小后的拉普拉斯矩阵存储空间更小,易于计算,空间复杂度为[O(m2)],时间复杂度为[O(m3+m2n)]。这时,目标函数[Γ(A)]进一步简化为:

[Γ(A)=12ZlA-Y2F+γ2tr(ATLA)] (9)

最后,就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A*=(ZTlZl+γL)-1ZTlY] (10)

得到了锚点的标记信息,那么未标记样本的标记信息就可以通过下式得到:

[yi=argmaxj∈{1,2,…,c}Ziajλj, i=l+1,l+2,…,l+n] (11)

式中:[Zi∈Rl×m]表示Z矩阵的第i行。[λj=ITZaj]表示归一化因子,作用是平衡倾斜的类分布。

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

输入:已标记样本[xi(i=1,2,…,l)],标记信息[yi∈{1,2,…,c}]

输出:图像分类结果

(1) 用mean shift算法对遥感图像进行聚类,得到m个类,从每一个聚类中选取一个点作为锚点;

(2) 选择合适的[γ];近邻锚点个数s取3;

(3) 计算Z矩阵,根据式(4)计算邻接矩阵W;

(4) 根据式(6)计算图拉普拉斯矩阵L;

(5) 根据式(10)计算锚点标签预测矩阵[A*];

(6) 根据式(11)计算未标记样本的标记。

3 算法复杂度分析

基于图的半监督分类方法,大多数方法中是每个样本作为一个图节点建立图,所以计算复杂度为[O(n3)],其中[n]是样本个数。本文方法中,mean shift的计算复杂度是[O(dn2t)],其中[d]是数据的空间维度,[t]是迭代次数;基于锚点的算法的计算复杂度[7]是[O(m2n)],所以本文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是[O(dn2t)]+[O(m2n)],且m是聚类后得到的聚类中心个数,[m?n],所以本文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是远小于原始基于图的半监督分类方法的计算复杂度[O(n3)]。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在Matlab R2012a下计算机内存为2 GB,CPU为Intel Core i3,频率为2.53 GHz的机器上运行实验。实验采用的遥感图像是IKONOS卫星图像,IKONOS卫星图像包含一个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 m,四个多光谱波段,分辨率为4 m。图像大小为400×400,实验中对四个多光谱波段构成的遥感图像进行分类,3个RGB多光谱波段构成的真彩色图像如图1所示。根据实验区的特点,具体样本分类类别如表1所示。

图1中最左侧两片颜色灰白的区域是水泥建筑场地,右上侧灌木林中间的一个蓝色区域是一个房屋,这两片区域在本文实验中都归为“公路居民区”类别。因此本次实验样本类别个数为:“农田”像元点数32 433,“荒裸地”像元点数41 825,“植被”像元点数67 978,“公路居民区”像元点数17 764。

原文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不适应对遥感图像聚类,所以本文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并未与原文方法进行对比,而与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自带的监督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对比。

本文实验SVM方法参数取值:核类型(Kernel Type)选择Polynomial,核心多项式的次数取4,Classification Probability Threshold取0,其他参数采用默认值。

本文实验中标记样本均为人工选取,实验分四次,四次实验中每类标记样本个数分别为5,20,50,100,每一次实验中所有实验方法均采用相同的标记样本,且每次实验都在上次已有标记样本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标记样本。本文对实验结果的评价采用了Kappa系数和像元分类正确率(Pixel Classification Rate,PCR):

[PCR=正确分类像元数图像总像元数] (12)

图2和图3分别为每类标记样本为50和100时,本文方法和监督SVM方法的实验结果。遥感图像中样本分为四类,红色代表“荒裸地”的样本点,绿色代表“植被”的样本点,蓝色代表“农田”的样本点,黄色代表“公路居民区”的样本点。对比图2和图3,可以发现,本文方法优于监督SVM方法,图4中区域标号图像为1的区域是农田和没有农作物荒裸地区域,没有灌木植被,本文方法明确地分为农田和荒裸地两类,而SVM方法中将一部分样本错分为植被;在标号为2的区域与右上角的空白区域一样均为裸地,本文方法分类效果很好,而SVM方法分类效果显然较差,部分样本错分为农田类别;标号为3的区域中,有一排灌木植被在农田中间,即右侧的很少一部分还属于农田,可以看到还有农作物存在,SVM方法中将此少部分农田错分为裸地,本文方法大部分样本分类正确;在标号4的区域,可以看到是农田和裸地的分界处,而可以明显看到此处属于农田,只不过左侧部分不存在农作物,所以归为裸地类别,在SVM方法分类结果中许多样本点被错分为植被,而本文方法只有极少量样本分错,这是因为半监督学习的流形假设,处于很小局部区域内的样本可能具有相似的标记,此处的样本明显与邻近的农田相似性更大。

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的评价指标是以分类结果的混淆矩阵为基础,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都要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得到,而为了更直观地评价两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和优缺点,本文列出了每类标记样本数为100的分类结果的混淆矩阵:两种方法在每类标记样本为100时的分类结果见表2和表3。

混淆矩阵中每行的总和为每一类样本的真实样本数,每一列的总和为分类结果中每一类的总样本数,括号内的值为混淆矩阵对角线的和,即分类正确的样本总数。漏分误差即每类真实样本中没有被正确识别出来的样本比例;错分误差为分类结果中其他类别样本被错分为此类的样本占总和的比例。

通过混淆矩阵的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到,本文方法的每一类样本的错分误差都小于SVM方法的错分误差;本文方法对“植被”类别的分类正确率不如SVM方法的分类结果,但本文方法对细节处的分类效果更优于SVM方法,例如在图4中右侧的灌木林,本文方法的分类结果中,琐碎的极少量的裸地都被分出来;“荒裸地”和“农田”类别的样本分类正确率都明显优于SVM方法;而“公路居民”类别正确率低于SVM方法,由混淆矩阵可以看到是错分为“荒裸地”的样本较多,这是因为图4中最左侧的居民区建筑因为曝光太强,错分为“荒裸地”; “公路居民区”类别和“农田”类别样本差别明显,本文方法把“公路居民区”错分为“农田”的样本数为零,而SVM方法的错分数是9,本文方法对类别“公路居民区”和“农田”之间的区分更优;本文方法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也明显高于监督SVM的。具体的分类结果统计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分类结果明显优于监督SVM方法,而监督SVM方法是ENVI软件的监督分类方法中效果最优的方法[8],且监督SVM方法在小样本时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但半监督的学习方法,结合无标记样本,优于监督学习方法,提高了分类性能。如标记样本数较少,为5和20时,无标记样本作用明显,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提高较大。通过观察图像和实验发现,本此实验的遥感图像中样本比较复杂,地物交错比较严重,边界过度不明显,不同于城市居民区边界清晰,这就给分类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分类精度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有效性,相比监督SVM方法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

本文方法在图像聚类选取锚点时采用mean shift聚类算法,聚类样本数160 000,平均用时9.4 s。原文[9]方法采用K?means聚类算法选取锚点,文中给出了两次实验结果中的聚类时间,7 291个样本聚类时间是7.65 s;630 000个样本聚类时间是195.16 s。因此mean shift聚类算法相比K?means算法缩短了聚类时间。

5 结 语

基于图的半监督图像分类方法通常因为数据规模大而导致内存空间不足和分类时间过长,而遥感图像通常规模较大且地物复杂、信息量大,所以影响了其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本文首先采用mean shift算法对遥感图像聚类得到锚点集,利用锚点集和标记样本集建图,缩小了图规模,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其次通过分类方法得到锚点的类别信息,最后映射还原到整个样本集,得到遥感图像分类结果。AGR方法解决了大规模图像分类,本文采用mean shift算法缩短了锚点选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获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验证了其对遥感图像分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HUANG G, SONG S, GUPTA J, et al. A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semi-supervised learning[J]. Pattern recognition, 2013, 46(12): 3548-3558.

[2] XIE W, LU Z, PENG Y, et al. Graph?based multimodal semi?supervi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J]. Neuro computing, 2014, 138: 167?179.

[3] BLUM A, CHAWLA S. Learning from labeled and unlabeled data using graph mincuts [C]//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ACM, 2001: 19?26.

[4] WANG F, ZHANG C. Label propagation through linear neighborhood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2008, 20(1): 55?67.

[5] ZHOU D, BOUSQUET O, LAL T N, et al. Learning with local and global consistency [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04, 16(4): 321?328.

[6] ZHU X J, GHAHARMANI Z, LAFFERTY J.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using Gaussian fields and harmonic functions [C]// Proceedings of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Menlo Park: AAAI, 2003: 912?919.

[7] LIU W, HE J, CHANG S F. Large graph construction for scalable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C]//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Haifa: ACM, 2010: 679?686.

[8] 闫琰,董秀兰,李燕.基于ENVI的遥感图像监督分类方法比较研究[J].北京测绘,2011(3):14?16.

[9] YU G, ZHANG G, DOMENICONI C, et al. 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random subspace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J]. Pattern recognition, 2012, 45(3): 1119?1135.

[10] CHENG Y. Mean shift, mode seeking, and cluster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5, 17(8): 790?799.

监督分类篇5

一、内部监督检查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实践、“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优化财务服务、促进科学理财、提高财务部分履本能机能力、坚持财务部分优越形象为重点,依照依法监督、注重预防和标准治理的准则及反腐倡廉十个全掩盖的要求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局属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恪守国家司法准则、标准内部治理、推进廉政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应财力保证。

二、内部监督检查的首要内容

依据财务部《财务部分内部监督检查方法》规则,我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首要内容分为4类,详细如下:

(一)预算编制、执行及收入治理类

预算编制、执行及收入治理类首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治理状况;国库集中收付、财务和预算单位账户治理、国库现金治理、县政府收购监督治理、国债和当地县政府债券刊行与兑付治理状况等;县政府非税收入治理、财务单子治理状况等。

(二)专项资金治理类

专项资金治理类首要包括:各项财务专项资金(含县政府基金)治理状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财政治理状况;外国县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和赠款治理状况;融通资金治理状况等。

(三)内部治理类

内部治理类首要包括:局属各单位的预算、资产和财政治理状况;局属各单位内部节制准则坚持与执行状况;审计机关、上级财务部分等监督检查的内部监督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状况等。

(四)其他事项

其他事项包括:上级交办的其他监督检查事项和局属各单位其他需求监督检查的事项等。

三、内部监督检查的组织指导

(一)成立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小组

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才气任组长,执行首要指导负责制。分担财务监督工作的副局长杨雄伟任副组长,其他分担指导为成员。

(二)指导小组下设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财务监督检查局,财务监督检查局局长向光照任办公室主任,监督检查局王琴、人教股张玮玲、预算股罗颖莉、局办公室张长信任副主任。

办公室详细负责内部监督检查组织施行、责任追查、规律执行及综合报道等工作。

(三)坚持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专题大会准则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准则

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专题大会由局长或分担监督检查工作的副局长掌管,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与,通报内部监督检查状况,研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等相关问题。

局属各单位该当设立专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协助和共同财务监督机构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专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报监督检查局、人教股、办公室立案。

四、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案施行

(一)内部监督检查方案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纳入局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方案,由局属各单位对其本能机能范围以内的各项财务治理活动施行及时、动态监督,包括事前审核、及时监控、现场核对、跟踪问效及专项检查等。局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方案抄送监督检查局立案。

县财务局内部重点监督检查方案由监督检查局提出,以政策法律执行、财务财政治理为首要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数不低于局属有预算治理本能机能单位的30%,于每年3月底前报经局长同意后组织开展。

(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以局属各单位人员为主。

县财务局内部重点监督检查人员以监督检查局人员为主。需要时,报经局长或分担监督检查工作的副局长同意,可以抽调局属各单位人员参加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在对局属各单位施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时,依据需求,可以聘用专门机构或许具有专门常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能够影响公平检查的人员应予逃避,参与内部重点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必需毋忝厥职、依法监督、清廉自律、保存机密,做到公平、客观、标准、高效。

(三)内部监督检查的施行

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依照内部日常监督检查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并行的方法开展。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以局属各单位为主自行开展,由局属各相关单位负责自我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纳入局属各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申报及述职审核,抄送监督检查局立案。

县财务监督检查局负责执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和上级部分及局指导交办的监督检查事项,实行第三方监督检查职责,向局长提交书面检查申报,构成内部监督检查结论,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监督分类篇6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预算管理监督是财政监督机制建立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建立“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对于保障稳定长效财政监督机制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全口径”,是指将预算监督的口径覆盖包括非税收入在内的全部财政资金的管理过程;“全组织”是指构建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国家监督和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其他党派、社会团体、单位财务会计、社会舆论实施的社会监督相结合,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并举的预算监督网络体系;“全过程”,是指将监督工作寓于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决算等环节。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政府预算科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出,财政部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套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这一改革必将对我国建立全面预算监督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预算监督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一理论:经济学视角

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机构,承担着公共受托的责任,同时,公民需要向政府纳税、缴费,以此来弥补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这样,政府预算就体现为公民、政府和政府内部职能机构就政府活动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委托关系。委托一理论认为,在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此前提下,委托人总要面临“成本”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总体思路有两条:一是设计激励机制,二是建立监督机制。但是由于“所有者缺位”和“激励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激励的内在动力。只有依靠建立和加强监督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公民、政府和政府组织内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政府预算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多层次的委托关系,包括社会公众对立法机构、立法机构对政府、政府对政府职能机构、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各机构对机构工作人员的长长的委托链条。利益冲突和权力不匹配等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预算资金管理的混乱和无效率。而加强预算监督,构建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就成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规高效的必然选择。

(二)分权学说:政治学视角

分权学说,又称为“三权分立”学说,是西方宪制理论的核心,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权利。概括起来,其基本内核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公共权力应当分立;二是公共权力之间应当相互制衡;三是人民享有最高权力,并由代议机构负责具体行使。分权学说的合理成分对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预算管理权力是一个国家经济权利的核心之一,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往往是政府利益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形成各组织共同监督预算的同时还必须使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权力边界要科学明晰。第二,形成相互制衡和协调的机制,这既包括政府预算各体系之间的制衡,也包括各体系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制衡。第三,要充分体现人民对预算监督的最高权力。

二、我国当前预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建设明显滞后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系统而权威的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第二,我国现有的预算监督方面的规定大多散见于《预算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收征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既不系统,也不权威。第三,现行的部分法律法规由于制定已久,没有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已经不能为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法律支持。

(二)权力边界模糊不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预算监督机构监督职责(权力边界)的规定比较笼统,监督力度强弱不一,影响了整体效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尚不够严格和细致,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的监督相对来说较弱。行政机关的预算监督力度相对较强,但是在行政机关内部,财政、税务、审计、监察、金融等部门的职责分工还不甚明确。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工作信息上不能相互共享,检查结论上不能相互利用,在“多龙治水”式的监督实践中经常发生“撞车事故”。

(三)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预算监督的覆盖范围不够全面。首先,未实施对全口径预算的有效监督。财政预算未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而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属于财政资金的范畴,理应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对其资金实行统筹安排。社会保险基金虽然由各方共同筹资,但因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承担了组织和兜底责任,在预算管理上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预算。其次,未能实现全过程预算监督。目前的预算管理监督主要采取事后的、专项的、突击式的检查方式或者是一般意义上的表面审查,主要停滞在年度结束后的账面核对与事后检查方面,不仅没有体现过程监督的功效,还易引发一系列协调上的问题。

(四)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首先,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人大享有的预算监督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一种虚置的状态。不仅财政年度与立法审批时间不一致,而且人大代表没有比较充分的时间熟悉和审议预算草案,在审查方式上往往采取等待汇报的形式,缺乏主动的检查监督,很难发现实际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其次,审计监督的模式也有待改进。目前采取的预算执行审计方法属于较为简单的合规性审计方法,它注重的是对照审查财政收支执行情况是否违背了年初预算的规定,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问题,与更高层次上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方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再次,预算监督手段落后。有效的预算监督信息支持系统和监督决策辅助系统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构建全面预算监督制度的影响

我国政府自1999年底开始研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

并在2005年初选定了几个中央部门以及河北、天津、湖北、湖南、海南5个省市开始了模拟试点工作,2006年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和《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全面开始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2007年政府预算收支全部按照新的科目进行了编制。2007年财政部颁布的收入支出分类科目是我国政府基于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理论,根据近年来政府职能变化情况制定的,建立了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背景之一就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弱化,虽然财政部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确定暂不改变现有预算管理模式,但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必然有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为构建全面预算监督制度打下了基础。

(一)为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作好铺垫

部门预算改革已经不断推进,部门的各项收入来源以及相关支出均已列入部门预算,但在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前,上报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一般只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和政府性基金收支(部分省市还包括债务收支安排情况),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以及社会保险基金仍未进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视野。新的政府收入分类将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纳入进来,在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中,预算外支出也被涵盖到政府预算体系中,淡出了“预算外资金”概念,硬化了预算约束,使得企图通过预算外资金来进行权力寻租的行为受到限制,有利于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这与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的基础性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也即是为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做好了铺垫。

(二)为建立全组织预算监督制度形成前提保障

我国原有的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所谓的“经费”性质进行分类,把各项支出划分为一般行政费、事业费、专项支出等。这种分类方法以政府机构为中心,容易使各类支出固定化,政府究竟提供了什么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政府预算上看不出来,只能看出各个部门的财政支出数量。很多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如农业、教育、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透明、不清晰,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各组织监督预算的积极性自然受到打击。由于无法确切了解各项支出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状况、种类等,当然也无法对其供给状况进行绩效评价,这种预算划分方式往往最终成为对既得利益的认可,最终也难具有充分依据进行调整。

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则从根本上作了改变,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将政府支出按功能分为十七大类,这实际上也代表了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等。支出功能分类中的类级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项职能,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支出。比如教育是类级科目,普通教育是款级科目,普通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就是项级科目。这样政府各项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

新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如果说功能分类是反映政府支出提供了什么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经济分类则是反映了这种公共服务是怎样提供的,是对功能分类的细化和补充。比如,以小学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为例,政府小学教育支出,究竟是盖了校舍、买了设备,还是发了工资,可通过经济分类来反映。我国2001年以前只设有12个反映支出经济性质、具体用途的支出目级科目。2002年以后有关具体科目虽然细化、扩展到了30多个,但仍存在不够完整、不够明晰的问题,比如,一些资本性支出就无法得到明细反映。新的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款级科目达90多个,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政府支出情况。比如原目级科目中的公务费,在新分类中就被细化成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多个款级科目,老百姓一眼就可看出政府的钱用到哪里去了。这样,不管是对于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还是效益性,人大、审计部门、社会民众的监督都会更加有的放矢。

(三)为建立全过程预算监督管理夯实基础

首先,有利于加强对预算编制方法和事项合理性的监督。我国目前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条目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它的特点是对一个支出部门仔细审查其支出项目的增减,对预算合理性判断侧重于投入一价格一数量关系的有效性。由于缺乏支出经济分类,项目支出预算细化也缺乏统一的资金用途划分体系以及支出标准,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本无从谈起。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为我国预算编制方法向绩效预算编制方法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即是预测和模拟项目信息、描绘项目信息、评价项目信息、优化项目信息,这些都是建立在完善的政府支出分类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应不同的政府功能分类中的公共支出情况,我们可以对公共资金的融通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了解整个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情况。通过公共支出的经济分类,我们可以对于每项公共产品和服务中的具体资源消耗情况、执行绩效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提高某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

其次,有利于加强对预算执行和调整环节的监督。预算执行和调整环节的监督重点是预算支出,其中业务管理机构要审核资金拨付申请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会随之做相应调整,财政资金用款计划、审核、批复、资金支付、会计帐务处理、预算执行报表以及资金支付的监控都要按新的科目进行,而更为科学、规范、明细的收支科目划分必然会对确保资金拨付申请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带来积极的影响。

最后,有利于增强对决算环节的监督效果。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相配合,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既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又反映支出性质、既有总括反映又有明细反映的支出分类框架,将为全方位的政府支出分析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事后的绩效监督,可以全方位地揭示影响收支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的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优化支出结构等提供依据,也有利于向被检查单位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构建我国全面预算监督管理制度的具体建议

在构建“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预算监督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总体上应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全口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应着重加强对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其次,全组织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的监督权力应合理配置、结构平衡、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特别是要强化各级人大

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职责;再次,全过程预算监督制度是由各监督机构分工协作共同进行和完成的,要在完善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绩效预算监督。具体而言,构建全面预算监督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为全面预算监督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监督应发挥更大的职能。而预算监督职能的实现,则需要通过完善的立法来明确预算监督的法律地位,统一和规范预算监督行为,使预算监督有法可依,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阻碍。一方面,要对预算监督的内容、方式、程序、地位和作用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对预算监督的职能与权限以及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关系加以科学界定,对现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形势发展、操作性差的部分加以修改和补充。另一方面,必须严格执法,规范程序,加大执纪执法力度。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中的法律责任,增强各种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各预算监督部门要与纪检监察及司法部门建立起正常的案件移送联系制度,把处理事件与处理相关责任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预算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二)分步骤实现全口径预算监督

尽管在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非税收入已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但鉴于非税收入数额的庞大,而且触及到较为广泛的部门既得利益,故在改革后也是采取过渡性措施,不改变非税收入原有的预算管理方式,可以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这类资金仍然是专款专用。从长远来看,应借鉴国际惯例把所有财政资金统筹安排,真正在实行综合预算的基础上实现全口径的预算监督。

(三)促进全组织预算监督制度的构建

1、科学划定预算监督的权力边界。我国目前应改革这种以行政监督为主的预算监督机制,逐步构建立法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并辅之以社会监督的复合型预算监督体系。特别针对目前财政监察与审计监督冲突不断、内耗严重的突出问题,可以考虑由财政序列的各业务管理机构、国库支付机构和专门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的运行情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日常、动态监督。而将审计机关从行政序列中独立出来,向立法型审计转变,将各级审计机关划入各级人大序列,由人大委托审计机关对公共权力的执行人――政府的经济活动进行外部监督,由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人民履行最高监督职责。同时,由社会舆论实施全面的辅助监督。四个层次的预算监督各有侧重且相互制衡。

2、注重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审计监督应逐步把财政收支效益作为检查的重点。我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实际上已经将政府财政收支的效益列为审计监督对象,但是对此没有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为与公共财政的要求相适应,应对现行的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可以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加强运用部门预算、决算审计方法和财政收支效益审计方法。

3、切实加强财政内部监督。财政内部监督,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内设的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派出的检查组或人员,对财政部门内设各职能机构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财政部门对外组织的专项检查,都由财政监督机构牵头,各业务处配合。各业务处既要负责所分管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还负责日常的监督工作。要大幅度降低财政部门内部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加强各专门监督机构对预算支出特别是国债专项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社会保障资金、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等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预算收入征收机关各项收入情况和及时入库、划分、留解、退付等环节的监督。

4、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到预算决策当中。政府预算决策听证制度的关键在于听证陈述人的确定过程要体现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需要做到既保证公众的广泛参与,又防止听证制度成为少数人控制政府预算的工具。其次,以强化透明度为准则,完善预算信息公告制度。在互联网上提供有效的接口,使群众能及时、全面地收集和反馈相关的监督信息。最后,正确分析群众监督信息,正确对待匿名的举报信息,充分披露对群众监督信息的处理结果。

(四)促进全过程预算监督管理制度的构建

1、强化人大对预算全过程的监督制约。在预算编制环节,应加强人大对预算草案的审查,保证预算审查机构提前三个月以上介入预算编制过程。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建立辩论、听证和质询制度,规定初审机构的法定职责和审查程序。推行分项预算审批制度,将预算草案按照部门和资金性质分解为若干个预算议案,分别进行审议,有利于拓展预算审批监督的范围和深度。

在预算执行和调整环节,应逐步建立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借助审计的专业性、技术,调整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资金收支及其效益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督决策。长期以来,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主要是靠财政部门报送的月报表,一般月报表反映的是各项支出的大数,具体支出项目并不清楚。在政府分类科目细化和规范以后,财政部门必须逐步将预算公开,公开到每一个项目。在监督方式上,人大也要从等待汇报向主动检查转变,积极发现实际执行中的问题,对政府经济活动形成真正的监督。

监督分类篇7

[关键词]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 分级量化; 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卫生部明确规定,各地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009年各地要重点在住宿业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至2009年12月底,各省会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50%的住宿业,其他城市要对辖区内不少于40%的住宿业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1公共场所量化分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分级量化档案同人事、财务、病历、其他卫生监督档案一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明确规定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目标及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其档案是顺利开展此项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卫生监督机构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料,有助于实现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动态监管、合理分配监督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

2 公共场所分级量化档案管理

2.1公共场所分级量化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公共场所分级量化档案,按照公共场所行业经营范围不同的特点分类,如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文化娱乐业等,每类应按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分为A、B、C、D四级,每级内应一户一档,具体保存每户的基本信息、卫生许可证信息、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者类型、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卫生监督意见书、公共用品用具检测报告单、卫生监测评价报告等内容。

2.2公共场所分级量化档案的收集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规定,公共场所量化分级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对新申办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在对其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时根据量化评分结果评定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归档。对已经获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卫生信誉度等级评定后按类别等级归案。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发生变化后将原有档案撤除,按新评定等级分类归档。并随时将各类场所监督、监测信息、现场监督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收集、填充到相对应的公共场所业户管理档案中。

3公共场所分级量化档案的利用

档案工作是一项卫生监督的信息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开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公共场所分级量化管理的档案资料是对这一场所比较真实客观的记录,通过查阅公共场所分级量化管理的档案资料,可以及时高效地查询到每户公共场所的基本情况,对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解决了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为实施公共场所动态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手段,推动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迈进。另外,一系列完整、准确、系统和客观及时的档案资料无疑将会为监管提供便利的条件,更好地创造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监督分类篇8

关键词:岭澳二期工程;制造质量监督;趋势分析;偏差分析

1 前言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岭澳二期工程)是中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一期核电站成功建设和运营后,按照国务院“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在广东地区建设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自主化的依托项目。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16万千瓦,主体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开工,一号机组于2010年9月20日正式商业运行,二号机组预计2011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按照国家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目标,岭澳二期工程管理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系统调试与技术服务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对确保设备制造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形成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按项目每季度一次,为设备制造过程中各层次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反馈和决策依据。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每季度编制一次,至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后共编制20期。在这20期质量趋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相关各类报告的汇总、统计和分析,探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对岭澳二期工程及后续核电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意义。

2 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体系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监督员编写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向总部汇报,同时向供应商观察意见单要求其对较为重要的质量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制造厂不符合项报告来正式处理违反了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

核电站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可按核级、非核级来划分设备类型,也可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来划分。为体现核电站设备特点,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过程中,结合核安全性和可用性来划分,将核电站的各类设备划分为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核电站其他设备):

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安注箱、硼注箱、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泵、主管道等重要的核级设备;

常规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汽水分离再热器、除氧器、高加、低加、常规岛主给水泵等重要的非核级设备;

BOP设备,包括环吊、板式热交换器、管道、阀门、泵、小型起吊设备、电气仪控类设备等核电站其他核级、非核级设备。

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每季度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发生数及不符合项报告的发生数。然后,针对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按“人”、“机”、“料”、“法”、“环”和“测”六大要素划分的偏差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设备制造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以偏差的形式进行划分,根据导致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结合“人”、“机”、“料”、“法”、“环”相关要素,划分为六大类偏差,每大类可再细化为若干小类:

“人”类偏差,包括项目管理问题、供应商内部QC不力、人员资质和操作失误;

“法”类偏差,包括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 图纸、程序及报告缺陷;

“机”类偏差,包括机具问题等;

“料”类偏差,材料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尺寸、外观等不满足技术要求;

“环”类偏差,主要是环境条件影响,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造成设备质量不确定,如焊接时穿堂风、雨水、焊材贮存条件不当、探伤条件不具备等;

“测”类偏差,包括检验器具问题等。

3 监督行动报告及其不满意率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编制监督行动报告26061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为551,总体不满意率为2.1%。每季度通过统计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来反应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总体状况,其中季度统计曲线以每季度三个月的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当季度的监督不满意程度;趋势统计曲线以截止本期报告的所有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对整个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不满意程度。

在岭澳二期核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14704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数为217份,总体不满意率为1.5%,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1。

在岭澳二期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3543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76份,总体不满意率为2.1%,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2。

在岭澳二期BOP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7814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258份,总体不满意率为3.3%,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3。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在设备制造初期的一年内(四个季度),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都在高位运行,并由高向底逐步回落,从第五个季度开始,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区域平稳,并保持在一定水平,核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1.4%~1.6%、常规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2.1%~2.2%,BOP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3.3%~3.5%,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在设备制造初期,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出现的质量问题相对固定,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核电站设备中,核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最大,出现的问题相关最少,总体不满意率最低;常规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大,其总体不满意率居中;BOP设备与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相关,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资源相对较少,其总体不满意率最高。

4 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产生观察意见单322份。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一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一次集中发生期,第三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二次集中发生期、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的集中发生期。主要与设备制造高峰期相关:

核岛主设备锻件等原材料的制造活动从2004年开始,先于主体工程开工日期,从2005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产生观察意见单;到2009年第二季度,核岛主设备基本都已发货,不再发生观察意见单;从2006年至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三年内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常规岛主设备制造期间产生的观察意见单数量相对较少,从2007年至2009年,及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二至第四年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常规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主要发生在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其制造高峰期。

5 设备制造不符合项

5.1 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数趋势分布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共产生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866个。

核岛主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293个,其趋势分布详见图7。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2008年至2009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外部不符合项集中发生期,与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期基本吻合,这至少体现了以下两点: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外部不符合项的数量与设备制造活动的数量成正比,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

质量监督人员在实施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观察意见单等形式要求供应商开出外部不符合项来处理质量问题,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5.2 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偏差分析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用于处理违反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每一个外部不符合项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为与“人”、“机”、“料”、“法”、“环”六元要素相关的偏差;而且引起每个不符合项的原因可能是一元要素,也可能是多元要素;这里主要抓住其中最关键的一元要素来统计和分析,具体偏差情况的统计表详见表1。

在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各大要素中,“法”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三,“人”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一,“机”类偏差、“料”类偏差和“测”类偏差合计不到百分之三,而“环”类偏差没有发生。

“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是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主要要素,这是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关注和分析的重点,结合对这两类偏差的定义,进一步细分这两项偏差,详细统计见表2。

在“法”类偏差中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人”类偏差中主要是“操作失误”,这两类偏差占据了总偏差的百分之九十一。“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过程控制不严或工艺方法不合理造成的,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操作失误”主要是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责任心。

6总结

通过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数和外部不符合项数按季度分布的宏观分析,以及外部不符合项相关偏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在设备制造初期,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也是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和外部不符合项发生的高峰期,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供应商/制造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质量问题;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集中体现在“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失误”,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并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随着核电事业大发展,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供应商/制造厂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通过开展对这些供应商的定期质量趋势分析和总结工作,帮助供应商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结合供应商各自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促进核电站设备供应链的长足发展和设备国产化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成虎,段旭珍.国产化设备制造QC监督管理与实施[A].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自主化与设备监造卷 [C].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监督分类篇9

关键词:EPC模式;核电工程;质保监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各核电工程业主单位、工程公司、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除了按照《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开展质保监查活动外,都大量地开展了核电工程质保监督工作,核电质保监督作为对质保监查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日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质保监督活动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EPC模式下的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质量保证部门的作用,也一直是各单位领导比较关注的问题。

1核电工程质保监督工作综述

1.1质保监督的定义与分类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91)及其导则没有对专用名词“质保监督”给出确切的定义或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也没有相关定义,各核电集团或各核电工程参建单位、一些关于核电厂质量保证方面的书籍对于“质保监督”的定义描述、分类及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如质保监督分类方面,各公司对质保监督的分类不尽相同,有的公司分为“计划监督”与“非计划(随机)监督”两类,有的公司分为“计划监督”、“随机监督”、“专项监督”,还有的公司分为“专题监督”与“例行监督”两类,一些核电质量管理方面的书籍将质保监督分为“专题监督”和“计划监督”。

根据各核电工程主体参建单位的实践,笔者赞同中核集团的《核电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计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关于“质量保证监督”方面的定义和分类。该文件对“质量保证监督”的解释为“质量保证监督是对某个特定领域或正在进行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进行调查、观察和验证,分析相关信息、客观证据和资料,以评价某个方面质量保证工作的运作情况,其目的不是侧重于决定物项的取舍,而是验证在质量的形成过程中质量体系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运作,用以补充验证质量保证大纲执行的有效性,所关注的是管理方面,作为监查的补充”。该文件中将质量保证监督分为“计划监督”、“专项监督”、“随机监督”三个类别。

前述各核电工程参建单位虽在分类方面有区别,但从各类质保监督的具体实施过程来看,实际也分别对应到了“计划监督”、“专项监督”、“随机监督”三个类别中,例如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针对现场的质量状况在年度监督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福清国柱混凝土生产管理”、“压力容器安装”等专项监督,在年中质保监查监督计划调整时将此部分专项监督作为新增内容补充列入计划中,作为“计划监督”的一部分;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规定“例行监督主要针对现场承包商实施,由项目责任工程师按计划组织实施,也可由责任处责任工程师或科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安排,监督人员可由一个或多个质保工程师组成”,其例行监督中既包括了计划性监督,也包括了非计划内的随机监督。

1.2质保监督的对象

EPC模式下业主单位主要质保监督对象是工程公司及其分包商、监理公司,工程公司主要质保监督对象为工程公司的分包商,监理公司主要质保监督对象为核电项监部内部各部门,工程公司分包商主要监督对象为核电项目部内部各部门、施工队/厂、分包商。必要时,业主单位和工程公司的质保监督活动也可将本单位的相应部门一并列入监督对象。

1.3质保监督工作流程

计划监督和专项质保监督流程一般包括成立监督组、监督策划、发出监督通知、监督小组准备会、编制检查单、监督前会议、监督实施、监督后会议、发出监督报告、监督报告验证关闭等环节;随机监督不需要制定监督计划,在监督的时间和主题上有较大的灵活性,一般包括监督准备(确定监督主题,必要时口头或电话通知被监督方)、监督实施、填写监督验证单或记录单(根据监督情况必要时需发出CAR或OBN)等步骤。

1.4质保监督工作模式

核电工程质保监督各实施主体可以独立对其供方或分供方实施监督,也可与其供方联合对分供方实施质保监督,或对供方及其分供方的监督过程进行见证,一般在合同中做出约定。

2EPC模式下影响核电质保监督工作有效性常见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在核电工程施工单位、工程公司、业主公司的质保监督工作经历,对EPC模式影响工程质保监督有效性的常见问题简要分析如下。

2.1业主公司与工程公司联合监督的方式不够完善

EPC模式下,质保监督工作中,作为总承包单位的工程公司应发挥主导作用,业主公司以监督、督促相辅,但有时会出现工程公司主导的监督活动与业主单位的辅助监督活动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到质保监督的有效性。尤其对于一些核安全级别较高、工程公司供货或负有相关责任的活动,业主单位会参加工程公司组织的联合监督,但由于工程公司组织质保监督时一般不将本公司的相关部门列入被监督对象(监督成员中也往往有相关部门的人员),就存在对属于工程公司责任的问题不能充分有效地在监督结论中得以反映的情况,业主公司与工程公司联合监督的方式需要完善。

2.2监督计划制定不合理

工程项目管理中,“计划是龙头”,具体到工程质保监督工作中也不例外,质保监督计划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保监督工作的整体有效性。监督计划制定容易出现与工程进度脱节、没有将重要活动包含其中等问题。在实际中,有的单位的质保监督计划制定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别较大,如某单位年度质保监督计划有4项,但一年下来仅按计划执行了1项,其它3项取消,但额外增加并完成了计划外的3项质保监督活动。在EPC模式下,质保监督实施主体层级多,涉及业主公司、工程公司、监理公司、施工承包商及分包商等,各单位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如何做好协调统一,使有限的质保监督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提高整个核电项目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也应是各单位在制定质保监督计划时应考虑的问题。

2.3质保人员数量和资格不能满足要求

随着近几年国家核电工程规模的快速扩大,一些核电参建单位中有核电经验的人员受到严重稀释,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核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大环境下,有经验的质保人员也显得严重缺乏,尤其是对于PEC模式下的工程公司,监督范围内现场参建单位多、涉及活动多、相关专业多,配置足够数量的合格的质保人员显得尤为迫切。监督组中的技术专家往往缺乏对质保监督的专业培训,对监督活动的要点把握不够,不严格执行提问单,监督实施游离于监督组之外,提出的问题没有依据,参加监督活动变成走过场。有的单位的质保人员的专业与所从事的质保监督工作的专业领域没有关联,或是配置的刚毕业的学生比例过大。监督人员数量不足、资格不满足要求都严重影响到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2.4监督准备工作不充分

监督准备工作充分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督工作的成败,但有的单位或人员紧张的原因,或是工作安排不合理的原因,会出现监督提问单草草编完了事,甚至一份提问单用于多个监督活动,提问单的内容不能有效覆盖监督计划的内容,有漏项,或是对相关信息收集不充分,提问单针对性不强。如某工程公司的一个核电项目只配备了3、4名质保监督监查人员,但某年组织完成质保监督监查活动却在38次以上,考虑到人员休假、对监督报告的后续跟踪验证等因素,明显人力资源数量与实际活动数量不相称,一定程度影响到了质保监督监查工作的有效性。

2.5监督日程安排不合理

监督日程安排不合理也是质保监督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日程安排过紧,表现在监督任务未实施完成或是草草结束监督工作、监督发现问题未与被监督方配合人员充分沟通、证据不充分,经监督小组内部交流就匆忙召开监督末次会议,末次会议时间过短而与被监督方沟通不充分等,这些都影响到监督活动的有效性。

2.6监督纠正行动落实不到位

监督工作实施完成并发出监督报告后,监督方和被监督方往往都会放松对后续的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尤其是对随机监督发现的问题。监督活动实施兴师动众,监督后期跟踪验证不力,结果是虎头蛇尾,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表现为CAR或OBN不能按时关闭,监督纠正行动计划落实不到位、不彻底,或是将监督计划一改再改,降低原来的行动要求,直接影响到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情况,如制定的整改措施不合理、整改措施没有有效落实、完成期限制定不合适、被监督方向监督方报送的关闭材料流转周期较长等,领导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去督促、协调和组织落实应是主要原因。

3EPC模式下提高核电工程质保监督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对于EPC模式下如何提高核电工程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结合EPC模式下的工程管理特点,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3.1建立有效的业主公司与工程公司的联合监督机制

业主公司、工程公司除了执行既定的质保监督计划外,对于重要的、关键的且涉及工程公司责任的物项或活动的监督,应考虑建立合适的联合监督机制,以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可考虑由工程公司牵头、业主公司参与的方式对其分供方监督,同时由业主公司牵头、工程公司人员参与的方式对工程公司相关责任部门补充监督,业主的监督报告作为工程公司监督报告的附件。或者考虑由业主公司牵头组织业主方工程/设备管理部门、工程公司和监理公司的质保部门联合对工程公司相关责任部门及工程公司分供方实施监督,由业主公司编制并监督报告。联合监督实施前,监督组长应详细安排监督分工,并将当次监督的相关材料、信息、提问单等在业主公司和工程公司监督人员间共享,加强监督组的沟通,提高监督组的团体作战能力,并与被监督方保持一个交流渠道。

3.2合理制定和修订质保监督计划

制定监督计划时应考虑与工程的总体进度计划、与本单位的监查计划、与相关单位的监查监督计划协调一致,尤其在EPC模式下,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分供方等各监督实施主体应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合理安排,并从人力资源上保证监督计划的可实现性,还应考虑对于质量相关的重要活动(特别是重大工程阶段节点实现前各种先决条件的监督检查)、供方在某一过程或领域的质量现状、公司领导指示或买方的要求等因素。制定监督计划的顺序应是按分供方、工程公司(监理公司)、业主公司的顺序依次进行,每年年初由工程公司组织核电项目各相关单位召开质保监督监查计划协调会,统一部署,避免重复,对于一些重大项目排计划时就以业主方和工程公司联合的形式列入,提高有限的核电项目质保监督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监督计划应定期进行修订,以保持其适应性,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调整情况、质保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或管理上的缺陷、重要不符合项处理、质量趋势分析结果等对监督计划进行增减。较好的做法是在年度监督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三个月质保监督滚动计划”,作为对年度监督计划的修正和补充,及时进行适应性复核、调整。

3.3配备足够多的合格的质保监督人员

核电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应配置足够的合格的质保监督人员,尤其是工程公司,由于质保监督工作涉及面广、专业多、工作量大,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的质保监督人员非常有必要。对于核电主体工程施工承包单位也同样需要配备足够多的合格的质保监督人员,加强质保监督工作的队伍建设,守好一级质保工作战线。监督人员应具备监查员的资格,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监督技能和沟通能力。建议可以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养、社会招聘等方式来解决。

3.4保证监督准备工作充分、有效

在监督准备阶段,监督组长应给监督组成员留足准备的时间,监督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分头准备,限期完成提问单的编写;对于业主方和工程公司的联合监督,早做打算,统一策划。每个监督组成员应充分了解被监督组织的基本情况、现阶段工作进展、本次监督的背景、监督的重点、依据的文件、以前监督发现的问题、现阶段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可查看各种会议纪要、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不符合项报告等)、技术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工程来往信函暴露出的问题等,编写的检查单要覆盖到所有需监督的要素、部门或领域,提高提问单的适用性、针对性。

3.5合理安排监督日程

监督日程的安排应充分考虑监督方、被监督方(包括被监督方的不同部门)及联合监督的各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应根据当次监督工作涉及过程或领域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监督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合理安排监督时间,确保每个监督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监督任务。每个监督日结束后应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监督组内部沟通,梳理监督进展情况,并对次日的监督工作进行恰当的安排和调整。监督末次会议前应至少预留半个工作日进行监督情况汇总、监督组内部沟通,提高监督末次会议的效果,减少或避免末次会后与被监督方反复的沟通过程。

3.6有效落实纠正行动要求的建议措施

如何提高质保监督发现问题的有效落实,笔者建议的措施为,首先,对于需要开CAR(Corrective Actions Requirement)的坚决不开OBN(Observation);对于需要开启OBN的,避免以“关注项”或“建议项”替代,否则,会将问题淡化,从制度上不利于跟踪验证。第二,责任单位的领导层需对于质保监督发出的CAR和OBN给以足够重视,积极组织实施整改工作,这也是ISO9000族标准强调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可从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来督促(将CAR和OBN的关闭率列入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第三,责任单位(尤其是被监督方的责任部门)严格按照批准的纠正行动计划实施,提高计划执行的严肃性,纠正行动计划的变更应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并在整改后及时报请监督组验证。第四,监督方和被监督方都应建立CAR/OBN到期预警机制,各责任单位质保部门在行动项到期前提前(两周或一个月)向具体实施整改的部门发出督促提醒通知,避免人因失误(遗忘)。第五,监督方将CAR和OBN的关闭率作为对被监督方的考核指标,列入合同文件,对于长期不能关闭的CAR和OBN,提交到高层级会议解决。

4结束语

核电工程质保监督活动作为核电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情况的一种有效督促、验证手段,各核电工程参建单位不仅要适时开展质保监督活动,更要从领导层给予重视,采取措施保证质保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而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质保监督管理,如何实现业主单位、工程公司及各分包商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能,并实现整个核电项目质保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希望本文能在质保监督有效性提高方面给核电建设的质量管理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电部.关于印发中核集团公司若干核电工程管理程序(试行)的通知.

监督分类篇10

一、强化政府主导的旅游管理体制。

在欧洲许多国家,市场化管理高度成熟,基本上不存在政府、民间机构、企业之间的相互矛盾,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如德国与法国对旅游业的管理方式就不同,德国的旅游业不是很发达,因此也没有国家旅游局;而法国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此法国有国家旅游局。故在旅游发达国家,政府的主导仍然是有效的。英国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以《公共服务协议》形式提供服务,并进行量化管理,使旅游工作更加务实,目标清晰,标志着旅游业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值得借鉴。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发展仍然是有效的,包括制定相关法规、制定行业标准以及实施和监督。

二、在行业内部建立监督检查体系。

许多国家在各级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内单独设监督检查机构,有的虽未单设,但也赋予某些机构以监督检查职能。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民间旅游组织,既担负着大量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又按照协会章程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如埃及旅游部下设旅游监督署,负责监督检查旅游法规、旅游价格、旅游税收等政策的实施;英国旅行人协会,实际上不仅行使官方机构的权力,还对违章经营进行严格的监督,对违法者给予终止和取消会员资格的处罚。

三、建立官方或民间的类似于旅游警察的执法队伍。wWw.133229.CoM

安全的旅游环境是旅游得以发展的最根本前提和保障。每当重要节假日期间,国内一些景区、景点就会出现“秘密监督员”之类的执法人员,对旅游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不过,由于“秘密监督员”没有处理权,要想迅速有效地化解旅游纠纷,还要有一支能够迅速解决投诉的队伍。由旅游部门统一组建一支旅游执法队伍,依法监督管理旅游市场,使之逐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旅游执法队伍在接受游客投诉,及时有效处理旅游纠纷,维持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以及发挥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职能等方面会起到实质的作用。在这方面,国内旅游界可以学习一些国家设立旅游警察的办法,为游客的正当合法权益提供保障,防范外界非安全因素对旅游业所造成的影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设立旅游警察。

阿根廷为争创旅游大国,联邦警察局于2002年11月成立了旅游警察分局。2008年6月,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内务部成立了旅游警察分队。马来西亚于1998年在吉隆坡设立了旅游警察。埃及政府于1997年建立了旅游警察总局,并在主要游览区设有分局,编制属公安部,业务由公安部和旅游部双重领导。希腊早在1975年,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就开始实施旅游警察制度。肯尼亚政府为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在2003年6月组建了旅游警察部队,隶属于肯尼亚旅游部。泰国于1976年建立了旅游巡察小组,1983年正式划归国际警察总署管辖。意大利威尼斯设立有“威尼斯及其历史公民和生态环境价值保护委员会”,下辖“风纪纠察队”,专门针对“没有教养、肮脏及衣冠不整的旅客,使他们严格遵守市容规定”。马尼拉香港人质劫持事件发生后,菲律宾的旅游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2010年10月底,菲律宾首批旅游警察在各主要旅游景点正式投入工作,履行保护游客人身安全、预防各类犯罪活动的职责。设立旅游警察并不是说当地有危险,相反,旅游警察的存在可以让游客意识到自己随时处在保护中,是对游客的友善和礼遇,也是旅游法制健全的表现。

四、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公务员纳入行政监督系统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