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8:58:42

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范文篇1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督工作要到位。

要把强化党内监督工作作为重点来抓。目前,一些领导班子内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空气不浓,自我批评多、批评别人少,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和单位之间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有的批评上级怕给“小鞋”穿,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失去群众基础;有的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发现领导成员顶风违纪、胡作非为、蜕化变质也不揭发不斗争,以致出现了一批大案要案,令人触目惊心。这实质上是一种丧失党性原则的失职渎职行为。出现这类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党内监督工作不到位。各级领导班子都要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大党管干部的力度。对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带头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班子内部存在的各种不正确思想和行为,把党内监督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要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无法深入进行下去的。在强调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组织的严格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基层评议机关等形式,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继续加强和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设立群众意见箱,倾听群众的呼声。对群众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处理。对侵犯举报人权益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新闻媒体要对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进行揭露,鞭挞歪风邪气,逐步形成一个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多渠道、多方面的有效监督体系。

要把建章立制同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监督工作到位并富有成效,关键在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要重点抓好健全和完善工作。党外监督工作要在强调严格执行法纪的前提下,完善已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反对奢侈浪费,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勇于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促使社会正气上扬,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监督工作范文篇2

一、干部监督工作基本情况

几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逐步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力度。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度、党组织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途径,在实现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通过调任审计、诫勉谈话、打招呼提醒、函询等制度的贯彻落实,较好地实施了监督。区镇村党组织在实行目标管理工作中,也普遍把监督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监督意识。

1、抓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对“一把手”监督网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行监督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重点落实好对乡镇和区直部门正职的监督责任制;二是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监督责任制度,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责任落实。班子成员比较清楚彼此情况,从关心、爱护的原则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用民主生活会、个别谈话等方法,在内部及时提醒、告诫、帮助、更正;三是加强群众监督,执法部门聘请执法执纪监督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潜能。一方面疏通监督渠道,引导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和积极监督;另一方面进一步实行干部任用、政务和财务公开等制度,做到用人、办事和收入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以便群众监督。

2、抓方法,进一步提高监督的实效性。重点是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特别是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问题上的监督。一是进一步深化“三讲”和“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防腐拒变能力。坚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进行警世教育,增强群众观念和防腐拒变能力。二是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岗位职责,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决策的盲目性。三是严把干部入口关,抓好五项制度落实。坚持书面推荐和领导签字制度,逐渐规范干部推荐渠道和程序;继续坚持“原汁原味”反馈和考察署名制度,进一步完善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差额考察和考察结果通报制度;坚持任前公示制度,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回避制度,严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荐在其职权管辖范围之内的亲属等,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工作巡察制度,对下级党组织的重大事项,特别是人事会议派人直接参与程序监督,看是否是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有关程序办理的。四是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加强财物监管。重点是做好四个“坚持”。即坚持财务审计制度,确保定期对单位财物进行严格审计,杜绝财务混乱,违法违纪等现象;坚持会计委派轮岗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财会人员,实行持委托书上岗,定期轮换;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防止随意支出;坚持财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积极接受监督。五是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继续落实好离任经济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六是实行家庭责任制,加强家庭成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家庭成员自身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定期组织贤内助座谈会,参加有关廉政教育活动,订阅有关廉政建设和法律法规的杂志,强化家属的遵纪守法观念。七是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进一步完善落实好末位淘汰制度和领导谈话打招呼、函询和诫勉等制度。八是坚持联系会议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与执纪执法机关和信访等部门召开联系会议,互通情况,交流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领导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及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映灵敏的干部监督信息网。

3、抓落实,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监督制度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了切实把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把制定的各项监督制度与有关职能部门结合起来,分工负责,责任到部门、到科室、到人,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监督,事事有人监督,每项制度都落到实处。对于监督不利的,造成本部门或地区发生重大腐败案件以及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的,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不及时调查处理或瞒案不报、执纪不严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的责任,造成较轻影响的也要进行批评教育。同时,我们建立健全各种监督保障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保护监督者的合法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客体从人数上来说失于广泛,从内容上失于宽泛,监督主体力不从心,不能实现有效地监督。现在我们的干部监督工作主要是依靠几个人来搞,但监督的面相对来说太广,监督的内容相对来说又比较多,因此,仅靠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全面地、有效地监督。在具体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各种监督机构者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即:监督违法乱纪的多,出了问题才处理,监督工作平庸的少;事后监督的多,日常渗透的少;具体的事物监督的多,全面的宏观控制少。

2、监督网络渠道掌握的信息太少,无法实现有效地监督。现在的事前监督网络渠道主要来自年度考核掌握情况,人民来信来访等,可以说正当渠道的少,小道消息很多,而小道消息又不好去监督,而且监督网络也不太健全,作用发挥并不十分理想。因为监督的主体受制于监督的客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这就使监督者有后顾之忧,不想、不敢或不能主动监督,监督网络也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由于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监督工作所面临的局势越来越复杂,监督越来越难。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自由、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对干部进行监督越来越困难,最好应突出监督重点,把握好干部的大节。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太快,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机关干部轮岗参与经济发展就给干部监督增加了难度,再是不愿得罪人、老好人现象比较普遍。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实现监督关口前移。要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把好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特别在考察考核过程中,要坚持考察思想与工作相结合,考察八小时以内与八小时以外相结合,征求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建立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注意与纪检、司法部门沟通,定期征求同级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的意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接受群众监督,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2、充分发挥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地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很强,因此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子,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做好规范的文章,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环境,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重点把握好审计结果的运用。

3、加强干部监督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组织监督合力。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检察院、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综合分析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与执纪执法机关和信访等部门互通情况,交流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干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及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反映,对那些有问题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严把干部入口关,在干部考察过程中,涉及干部经济问题的,及时请审计局介入,进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调查核实。

监督工作范文篇3

近几年来,我们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重点,努力探索加强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水平,在推动上海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强化对领导干部决策行为的监督。按照市委的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党政领导班子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在各区县、大口党政领导班子中推行。一是要求各党政领导班子明确重大事项的内容,以及不同会议的决策权限;二是规定重大事项必须以会议表决形式由集体决定,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规定重大事项决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坚持做到不经过调查研究的不决策,不经过专家论证的不决策,不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不决策;四是规定重大事项决策必须形成会议纪要,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接受领导班子成员、干部群众和上级的监督。实践表明,完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对于克服独断专行,防止以权谋私,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确保政令畅通的责任制度,强化执行情况的监督。我们坚持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行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保证把党的重大决策和上级的重要部署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今年初,市委明确提出要建立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并列入市委10项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正在制定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实行贯彻重大决策责任制的规定(试行)》,明确了落实决策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确定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的方式,以保证上级的重大决策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

健全完善谈话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我们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的实施办法》,明确了谈话的主要形式和要求,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监督。

监督工作范文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外部监督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概述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重要职能,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为主,通过监督会计单位经济业务和核算事项,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当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透明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及高效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可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好地实现对事业单位资金流量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有效杜绝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促进事业单位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会计监督观念。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加大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强化会计监督,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合理使用。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业务科室还要给予必要的配合和支持,全面增强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会计监督理念,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需要各方人士的帮助和配合。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也不尽相同。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和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加大对国有资金的使用约束,将权利分化的同时,应注意不同部门之间对资金的相互监督。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行使相应的审批制度,不同的金额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进行审批,杜绝随意开支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注意培养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明确职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方利益,时刻按照会计制度的准则约束自己,将会计监督工作落到实处。3.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强化会计监督过程中,需要与经济监管部门有效沟通和配合,充分借助于外部力量来进一步增强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开展外部监督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循社会和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各种监督方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外部监督的质量。当前,由于会计监督人才缺乏,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可以采用委派分层的监督形式来实行外部监督,即针对事业单位的不同规律,选择不同层级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履行外部监督职能,实现对社会监督资源的合理分配。另外,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还要建立完善的全过程会计统筹监管体系,即细化会计监督工作,由国家及财政监管部门负责事前准备阶段的监督工作,上级财务部门、国家财政、审计及税务部门执行过程管理及事后的监督工作。通过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从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水平。4.建立评价反馈体系。为了更加完善的体现出会计监督工作的劳动成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对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及事后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反馈评价结果。通过评价反馈体系的建立,能够全面掌控会计监督工作的成效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及时纠正,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会计监督评价反馈体系的构建,是会计监督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方案。5.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内部监督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内部监督工作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应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以便提高内部监督工作成效。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素养培训。熟练掌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规范要求,能够及时发现会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职业道德是会计监督人员的基本素养要求,直接关系监督工作的质量。所以,打造一支优秀的内部会计监督人员队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纳税人的利益,维护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语

会计监督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不断提高会计监督工作效率和质量。创新监督理念,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会计监督形式,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全面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刘廷国 单位:黑龙江省畜牧机械化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白云娜.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5).

监督工作范文篇5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加强思想教育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增强全体干部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觉接受监督和开展互相监督的意识为目的,以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为重点,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并作为干部监督工作的一条主线紧抓不放。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一是把干部监督工作列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县乡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或开展中心组学习,都要把干部监督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事先征求全县各级组织的意见、建议。深刻揭摆、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县委组织部、县纪委重点参加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60余次,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作风方面普遍存在的纪律松弛、懒于政事、出勤不出力、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主动介入,或以会代训,或提要求、打招呼,加强教育引导。**年7月,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县委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将学习宣传《条例》作为全体党员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进行专题安排,强宏观指导。在总结以往学习贯彻《暂行条例》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制度,强化措施,改进方法,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注重质量效果。举办《条例》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6场(次),参与人数3200多人,教育覆盖面达到85%以上。二是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增强教育效果。不失时机地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三讲”、“学教”、警示教育以及干部思想作风整顿等活动的全过程。掀起了学习郑培民、郭秀明等优秀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高潮,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成克杰、胡长青案件电教专题片。教育干部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是抓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机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项制度,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狠抓了组工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以《、邓小平、论干部监督》一书为基本教材,学习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掌握思想武器、理论武装,为开展有效监督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干部监督工作的各项任务

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一是突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二是突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抓、抓重点。强化措施,全面落实干部监督工作的各项任务

1、健全和落实了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工作机制。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就是不称职”的观念。党政主要领导对干部监督工作非常重视。能经常过问、认真听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监督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县上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靠实了责任,落实了各项责任措施。形成了以组织、纪检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2、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防止和克服滥用权力现象。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全县各级班子结合民主集中制的再学习、再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决策议事规则。落实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事项都能按照组织原则由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二是落实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重大家事报告、礼品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开展了科级领导干部述廉、考廉活动。每年年终,由纪检部门牵头,县委组织部等有关职能部门配合,对全县700多名科级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勤政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备案,作为选拔任用、评优、奖励和晋级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了干部日常管理。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跟踪监督和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三位一体”考核工作。健全了组织机构,配备了专职业务人员。研究制定了乡镇和县直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分别和12个乡镇、61个县直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和细化了目标任务以及考核标准,推进了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大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分别对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满5年或在一个单位工作满10年的干部;对所从事工作的业务性质比较单一的干部;对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锻炼的干部分层次、分类型登记备案。有计划地实行交流。同时,针对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谈话、诫勉、降职、免职、辞职等措施。共实行诫勉、谈话56人,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科级干部145人。其中:降职14人,免职72人,撤职2人,转任非领导职务41人。四是落实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县直部门和乡镇共56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共收缴违纪资金20多万元,处罚7.2万元。五是加大了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科级干部29名,其中:县直部门正职3名,乡镇党政正职1名。

3、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按《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办事。制定了**县贯彻执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委《暂行办法》、市委《实施办法(试行)》的实施办法。落实了“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任用、谁负责”的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以及任前公示、试用期、离任审计、组织与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选拔任用干部失察失误追究制等八项监督制度。公开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举报电话、意见箱。2000年以来,经过民主推荐的程序呈报、补充后备干部292名。对486名考察对象全部进行了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对254名拟提拔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占提拔任用干部总数的102%。对198名干部实行了一年试用期。正式任用197名。召开组织和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8次。查处监督举报信件3件。

三、创新方法,拓宽渠道,增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效果

我们在抓好重点工作任务和关键措施落实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工作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措施,形成了以组织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抓干部监督的整体合力。纪委、统战、老干、妇联等部门与组织部积极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检查制度;推行了提任干部任前集体谈话制度;印发了《致**县领导干部妻子的一封信》;开展了**县领导干部妻子话廉政等活动;聘请了干部监督员。共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党外干部座谈会4次,广泛征求全县方方面面对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拓宽了干部监督工作的渠道,增强了监督工作的活力和效果。

四、问题及建议

1、对干部监督工作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不够系统全面,思想教育仍需加强。一些单位和少数领导干部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同志认为**县小日子穷,抓干部监督意义不大;有的认为干部监督是少数几个职能部门的事,只要管好自己就行,而对如何加强对他人的监督缺乏主动介入和防范意识;有的则觉得监督同志伤感情、影响团结,所以就放弃监督,搞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干部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不放松,打好干部监督工作的思想动员战。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良好环境。

监督工作范文篇6

一、突出重点,促进干部监督工作内容的创新

1、强化对干部学习教育的监督。当前对干部学习教育管理还缺少具体的量化标准,不少干部对学习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各级各类干部任职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目标,通过考试、考核等手段使其达到相应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

2、强化对干部工作绩效的监督。当前在对干部绩效的监督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行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具体应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要科学制定考核目标,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的政绩。

3、强化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新形势下,干部出问题不再局限于“八小时以内”,而多出在“八小时以外”。为此,监督工作必须拓宽渠道,扩展空间,从“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在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审计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情况。

二、抓住关键,促进干部监督工作方式的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群众举报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让更多群众真正参与干部监督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为实现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

3、监督渠道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三、强化约束,促进干部监督工作机制的创新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由于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直接承担干部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党委必须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免,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坚持会前过堂、会中参与、会后督查等有效措施,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推行实施普通党员列席旁听党委民主生活会做法,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民主氛围。

3、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形成合力,力求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联合考察干部,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与宣传部门联合,便于实施对干部的舆论监督。与司法、审计等部门联合,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司法监督、审计监督。

四、立足长远,促进干部监督工作制度的创新

1、建立党委议事制度。党委担负着管理干部的重要责任,应定期召开党委会(或常委会),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坚决克服重提拔使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切实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问题。同时,要为那些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事业心强、工作力度大、得罪了不少人的干部撑腰壮胆,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监督工作范文篇7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议程的安排,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报告全市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20*年以来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监狱、看守所等机关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诉讼监督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方面,对于保证执法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依法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主要是防止和纠正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形。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认为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没有立案的,要求其说明不立案理由505件,促使侦查机关主动立案31件34人;认为侦查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通知其立案59件72人。监督立案案件提起公诉后,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丰台院监督立案的张永涛合同诈骗案,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其中监督立案部分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此外,注重在办案中深挖线索,及时纠正侦查机关不恰当运用刑事手段处理经济纠纷的行为。

二是依法开展侦查活动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是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刑事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中,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程序关,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坚决不捕,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坚决不诉,决定不批准逮捕9627人、不起诉2514人,监督侦查机关撤回提请逮捕11594人、撤回移送起诉2695件4544人。加大对遗漏严重犯罪分子的追加逮捕、追加起诉力度,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决定追捕106人、追诉134人。依法追捕追诉的蔡汉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刘天庆抢劫案等,被告人均被法院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通过认真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深挖案件疑点,还依法追加了一大批遗漏的犯罪事实,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加大对侦查机关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违法取证、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行为的纠正力度,共提出书面纠正意见85件、检察建议571件,有效减少或防止了侦查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三是依法开展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对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以及审判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审查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裁定75724件,对认定事实错误、量刑明显失当的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二审程序抗诉244件。对302件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的刑事申诉进行立案复查,共向人民法院提出审判监督程序抗诉13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对审判活动中违反法定程序、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等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58件次,努力促进刑事审判公正。

四是依法开展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是检察机关依法对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活动是否合法,看守所和监狱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深入监管场所,认真开展刑罚执行活动中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和不按规定交付执行等情形的监督,共进行各项检察监督15万余人次,检察发现不当情形并提出口头建议2949次、书面建议113份,对监管机关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纠正意见27份,保障了刑罚执行活动公平、公正、有序,维护了监管场所安全稳定和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五是依法开展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对法院作出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进行的监督。五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以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共审查人民群众申诉的民事行政案件9369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268件。推行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9件。对法院在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监督意见41件。对不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5285件申诉,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努力维护司法权威。

二、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的主要做法

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增强诉讼监督意识,围绕确保监督到位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丰富和发展有效的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水平,诉讼监督工作不断深入,职能作用切实发挥。

一是不断强化诉讼监督意识。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体检察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能定位,依法履行监督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全市检察机关将诉讼监督纳入综合业务考评和案件质量考核标准中,加大考核力度,促使检察人员在办案的同时重视诉讼监督。定期开展诉讼监督精品案件和精品监督事项评选活动,对诉讼监督的法律效果、社会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检察人员把“依法、坚决、准确、有效”的监督原则自觉融入具体的实践中,有力促进诉讼监督意识在整体上逐步强化和提高。

二是灵活运用多种监督手段。从维护法制统一、司法公正的目标出发,结合诉讼活动的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开展诉讼监督。将纠正违法与检察建议相结合,在严肃纠正侦查、审判机关严重违法行为的同时,积极建议他们整改执法不规范行为,调动他们纠错补漏的积极性;将事中、事后监督与事前预防相结合,通过提前介入公安机关重大案件侦查、引导取证,参与监管机关呈报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审核把关等方式,将监督关口前移,加大了对执法司法过程的监督力度;将个案监督与综合监督相结合,在纠正具体案件审理活动违法的同时,对侦查机关、法院执法不当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向他们提出综合性的监督意见,帮助建立内部防控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侦查、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海淀院针对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前程序违法和案件侦查中证据保管不善造成缺失等现象,汇总情况后集中提出纠正意见,引起市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公安机关专门进行了集中整顿。

三是认真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着眼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了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案监督,重点监督了打击制售假冒中外驰名商标商品、侵犯奥运会专用标志等七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查办工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着眼于依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开展了集中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专项工作,纠正超期羁押。建立羁押期限告知、预警等制度,形成“预防在前、同步监督”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超期羁押这一刑事诉讼中的顽症。着眼于保障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开展了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和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问题等专项监督工作,共进行专项检察750余次,提出纠正意见9件。通过开展专项监督,重点解决了一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增强了服务大局的实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四是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调整内部侦查分工的要求,坚持把诉讼监督与查办职务犯罪有机结合起来。依法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涉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犯罪,惩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公安人员,使惩治司法领域的腐败落到实处,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依法严肃查处司法人员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是改革和完善诉讼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全市检察机关检察改革实施意见,将改革和完善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制度作为检察改革的主要任务。各级院普遍与烟草、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断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拓展了立案监督的视野。推行审查逮捕中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拓宽发现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活动的渠道,建立对不批准逮捕案件的跟踪机制,深化对侦查工作的监督。健全审判监督机制,积极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工作,探索对民事裁判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方式,大力推进检察长、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机制,先后制定了看守所和监狱检察工作规则、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探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检察监督机制,防止对犯罪分子的脱管、漏管和违法管理,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六是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作配合。健全上下级检察机关协作机制,实行下级检察院就重大监督事项、被监督对象逾期不答复监督意见等情形向上级院报告的制度,由上级院向被监督对象的上级机关提出意见,发挥整体监督力量;建立有效的刑事抗诉协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刑事抗诉工作的意见,实行下级院抗诉前向上级院汇报和抗诉后列席上级院检委会制度,统一抗诉标准,加大支持抗诉力度。健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机制,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分别制定了联系制度,规范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办和移送工作,拓宽发现司法不公案件线索的渠道。

七是与公安、法院协商解决监督难题。充分运用和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加强对侦查机关以罚代刑、漏罪漏犯、另案处理、退回补充侦查后消化处理等案件的监督,解决侦查阶段非法收集证据等问题,帮助侦查人员提高业务能力;与法院协商列席审委会、民行再审检察建议、统一审判标准等事项,以合作促进监督效果。协商制定有关文件,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会同市公安局签发《加强看守所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等项文件,实行监管场所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形成了监所网络化监控和动态监督机制。与市公安局、法院、司法局会签《关于罪犯交付监狱收监执行工作的规定》,从制度上解决罪犯交付执行难的问题。与市高级法院会签《关于借阅诉讼档案的规定》,初步解决了办理民事申诉案件“调卷难”的问题。

八是不断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定期组织全系统的业务比武和技能竞赛,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业务研讨、办案交流和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检察人员善于监督、准确监督的能力。选派检察人员到侦查、审判机关交流锻炼,充分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资源,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探索专人负责诉讼监督的工作机制,大部分检察院设立专人负责立案监督工作,一、二分院、朝阳、海淀、丰台等院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开展公诉环节的诉讼监督,全市民行检察部门探索专业化办案模式,深入推进诉讼监督队伍专业化建设。将监督职权配置、诉讼监督途径和机制建设等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作为全市检察机关重点课题,完成《法律监督原论》、《刑事诉讼监督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论》三本专著,公开发表调研文章120余篇,为诉讼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提升了开展诉讼监督的水平。

三、当前开展诉讼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强化诉讼监督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检察机关加强诉讼监督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诉讼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检察人员包括少数领导同志执法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责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思想顾虑较多,存在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的问题。对监督效果的信心不足,过于强调面临的困难,疏于研究解决的对策。在实际工作中,将诉讼监督视为软任务,往往满足于完成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一般性诉讼活动,而忽视对诉讼活动中的违法情况进行监督。由于对诉讼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有的单位在人员配备、工作安排、精力投入等方面还不完全到位。

二是诉讼监督重点有待进一步突出。实践中较多进行一般性程序违法的纠正,对放纵犯罪、侵犯人权、司法腐败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还需要加大力度。工作中更多注重提出监督意见,对意见的落实情况跟踪督促不够有力,监督的实效不够明显。对民事审判的诉讼监督还不够深入,行政诉讼监督工作尚未有效开展,与新形势下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三是诉讼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机制还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对诉讼监督职能的宣传不够充分,监督线索的来源渠道还不通畅。内部分工和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监督合力。诉讼监督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够成熟,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不尽科学、合理,工作导向不够明显,影响了检察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部分诉讼监督的标准不统一,具体工作规则还不够健全。

四是诉讼监督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检察队伍结构改善的同时,一线业务人员不断年轻化,年轻干警普遍存在执法和监督经验不足的问题。部分检察人员法律功底不扎实,专业化水平不高,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纠正执法活动中的违法问题。提高诉讼监督效果的办法还不多,监督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发现和解决问题,执法效果还不适应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诉讼监督工作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各院开展工作差距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法律对某些方面的诉讼监督规定的较为原则,法定程序不健全,缺乏实践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诉讼监督工作深入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还没有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各政法机关对诉讼监督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有些单位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意见不够重视,不能及时给予回复,使诉讼监督的效果难以保障。

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既需要统一认识,完善立法,优化诉讼监督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检察机关苦练内功,在扎实推进检察改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的主要措施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要求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党中央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殷切期盼,也是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诉讼监督,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等问题,并在更新监督观念、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在下一步诉讼监督工作中,我们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践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正确认识诉讼监督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全体检察人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严肃监督纠正各种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切实承担起宪法赋予的神圣使命,确保执法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执法,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大监督。在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中,既注意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立案后消极侦查和违法撤案等放纵犯罪的问题,又重视监督纠正违法立案、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侵犯人权的问题;在审判监督中,坚决监督纠正裁判不公、罚不当罪、侵犯人民群众正当权益等问题,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民行监督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中,坚决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变相超期羁押、侵犯在押人员权益等问题。深入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树立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权威。

三是推进诉讼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的宣传力度,提高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本领,增强人民群众对诉讼监督的信心。完善外部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信息平台建设,拓宽立案监督的渠道;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机关的沟通与联系,统一执法标准,规范列席法院审委会、民行再审检察建议等工作制度。完善内部整体联动机制,加大对下级院监督工作的支持、指导力度,加强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各项诉讼监督协作机制的牵头部门,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完善诉讼监督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诉讼监督在综合业务考评中的权重,将检察人员开展诉讼监督情况纳入其执法档案,提高检察人员监督的积极性。深化检察改革,不断创新监督方法、形式和机制,确保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院制定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的意见,相关业务部门分别制定或修改各项诉讼监督的工作规则,推动全市诉讼监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是着力提高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诉讼监督工作实际、具有检察机关特色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对检察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精深的法律功底、丰富的监督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切实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专人负责诉讼监督工作的制度,更加重视民行检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充实并稳定民行监督力量。用足用好现有的监督手段,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深入研究诉讼监督工作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切实解决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确保诉讼监督职能不被弱化和边缘化,推动诉讼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五是强化对检察机关自身的监督制约。完善检务公开机制,坚决做好处理涉检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群众意见的办理、督察、查究、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整合各项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推行检务督察制度,保证各项执法活动严格依法、规范进行。认真听取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和律师对检察机关的意见,建立与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全面推广人民监督员制度,重点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主动报告重大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事项,确保法律监督不偏离正确方向。

为了切实做好诉讼监督工作,市院还要及时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诉讼监督范围、手段、程序、机制等规定不完善、不具体的情况,积极提出立法建议,争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大力支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新形势下,全市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诉讼监督能力,加强和改进诉讼监督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名词解释

1.检察工作主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基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工作实践,明确提出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这一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正确处理检察机关各项具体职责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把各项具体职责统一到法律监督这个基本职能之中,体现了检察工作的内在规律和价值追求。

2.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参与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活动,对有关机关和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实行的专门监督。宪法第129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主要包括:批准和决定逮捕,提起公诉,职务犯罪侦查,以及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

3.诉讼监督:检察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即对侦查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审判活动是否合法,以及刑罚执行活动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2)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

5.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是指为了保证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犯罪线索能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建立的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机制,是检察机关开展立案监督工作的一种有效保障措施。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情况和公安机关立案情况进行监督,切实防止“以罚代刑”;对公务人员利用职权阻挠案件移送和刑事追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侦查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等其他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5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主要包括:(1)不批准逮捕,即人民检察院经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认为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而作出的决定。(2)不起诉,即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而依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42条作出的决定。(3)追加逮捕,即人民检察院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并送达公安机关执行。(4)追加起诉,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2项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对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遗漏的涉嫌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可以建议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或者直接决定起诉。(5)纠正违法,即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7.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及所作的裁判是否正确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包括刑事审判监督和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刑事审判监督的手段,一是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二是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刑事抗诉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第二审程序抗诉,即对本级法院第一审未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的抗诉;另一种是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即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提出的抗诉。与刑事审判监督不同,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只能就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8.刑罚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刑罚执行监督的具体职责主要有:(1)刑事判决、裁定交付执行的监督,即监督有关机关是否按规定将罪犯送交监狱等执行机关执行。(2)监管活动的监督,即对看守所、监狱等监管机关的收押、监管、释放罪犯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3)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即对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是否合法进行监督。(4)死刑临场监督。

9.审查逮捕:人民检察院根据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公安、国家安全等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和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移送决定逮捕的案件,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逮捕的决定。

10.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对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核实,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并按照管辖的规定,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

11.查办职务犯罪:主要指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12.抗诉: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应当依法提出抗诉。

13.再审检察建议: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一些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不采取抗诉方式启动再审程序,而是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由人民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进行重新审理。这样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

监督工作范文篇8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干部监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干部监督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还存在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从全市来看,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禁而不止,违纪违法案件之所以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工作的规律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干部监督工作乏力,无疑是一条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也大都与监督不到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2、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缺少了监督检查这个重要环节,干部工作就形不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系统,就会影响干部队伍建设。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涉案人员的职务越来越高,经济数额越来越大,问题性质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堕入犯罪的泥坑,从干部自身原因讲,主要是他们放松学习,忽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同时,也与这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教育不够、要求不严、监督不力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真正把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同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廉政、勤政和优政,是干部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从教育、提醒和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干部以权谋私甚至腐化堕落的危险性空前增大了。特别是那些掌管人、财、物的关键岗位上的干部,更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人重点“公关”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发现干部有缺点毛病,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由小过铸成大错,从而保证干部健康成长。此外,从对干部的动态考核和全面评价的角度来说,干部监督工作还是发现典型、表彰先进的重要一环。通过监督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作为组织部门表彰和提拔使用的依据。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防止和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把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严厉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为2007年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针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1、进一步加大干部监督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近年来,中央先后颁布了《干部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这些法规性文件,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抓好干部监督法规学习宣传是当前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参加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明晰了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而推动了干部监督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2、进一步加大对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的检查工作力度。深刻分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发生的原因,都与没有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对市直各单位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进行检查,前一段时间,对12个市直单位进行了抽查,效果很好,增强了干部任用工作法规意识,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今后,要立足探索建立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把集中检查与个别抽查、上级检查与自我督查、组织检查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监督检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进一步落实市直单位党委(党组)讨论干部任免会议报告制度。去年,我们在全市出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推行了讨论干部任免会议报告制度。两年来,市委组织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召开了由市纪委、市审计局、市信访局等成员单位参加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明确了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这个制度的操作性很强,监督的时效性很好,让组织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市直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强指导,提高了市直单位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从两年来的情况看,还存在宣传不够的问题,有个别单位不知情,报告不及时,影响了监督效果。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真正把好选人用人关口。

4、进一步规范程序,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职”。要从全过程监督入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上下功夫,根据《**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实施办法》,结合干部任免工作程序,推动全市干部工作做到“七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任用标准,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必须经过严格细致地考察,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必须坚持干部任职谈话制度,必须坚持干部经常性的考察和日常监督管理,必须严格实行选人用人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带病上岗”、“带病提职”。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干部任用监督的各项工作,把各项任务完成好、落实好,取得新的进步,各单位都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都要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上下功夫,在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单位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干部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到手上。要抓紧建立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和有关部门在干部监督方面的职责,落实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干部监督工作要亲自抓,具体抓,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各单位都要确定一批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基本力量,组织部门要对这些同志具体掌握到人,保持密切联系。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要坚持心想大局,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自觉增强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廉洁勤政、一尘不染。

监督工作范文篇9

一、提高对预算审查监督意义的认识,强化预算监督的重要性。

结合党的报告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领会贯彻,常委会坚持深入学习《监督法》,切实深化了对人大依法履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重要性认识。

(一)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步骤。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开展预算审查监督,督促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和作用,也正是推进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不同于西方议会的监督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督模式。在西方国家,议会制约政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财政预算上设卡。而在我国,人大对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这种监督既是一种制约,更是支持和促进,必须从这个意义上来提升依法监督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二)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

《监督法》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的审查监督单列一章,并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监督作了专门的规定,十分明确地列出了人大常委会必须审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凸现了预算审查监督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学习贯彻《监督法》,就是要抓住这一人大对政府工作监督的“牛鼻子”,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坚持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工作,理直气壮地督促政府有效解决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府的行政行为始终朝着坚持依法、规范、有序的方向前进,维护人大预算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课题。

党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等任务。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有利于推进政府采取措施,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实现科学决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强预算审查监督,也有利于促进财政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和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统筹资金,促进教科文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业和工作的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城区的加快构建。

二、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程序,强化预算监督的规范性。

《监督法》不仅明确列出预算审查的重点内容,同时对有关审查监督的程序也作出了明晰的规定。按照这些要求,我区人大常委会在完善和规范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制度、程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坚持和完善原有的预算审查监督制度。

《监督法》出台之前,区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审查监督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预算法》,但《预算法》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已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因此我区人大常委会较早就先后制定通过了《徐汇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区级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和《关于强化部门预算和重点项目资金审查监督的实施意见》,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对财政预算的监督管理。实践证明,上述两个办法和意见的制定和实施,从制度上拓展了区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覆盖面。《监督法》颁布实施后,经过学习对照,也感到这些制度是与法的精神实质相符合的。一年多来,我们继续在监督工作中加以实施,并根据法定要求和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使之更具操作性。

(二)规范和细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程序。

《监督法》从时间安排和编制执行等方面都对预算审查监督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规定,为人大常委会的具体预算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这些程序,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预算审查监督,努力实现预算的全过程监督。

一是提前介入预算编制。每年在预算草案编制前,常委会相关工委及时深入财税部门,了解预算草案编制的进度、影响本级财政收入的增减因素、财政支出安排的合理要求等有关情况;积极参与由财政部门牵头,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绩效评估工作;并站在较全面客观和冷静超脱的角度,提前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突出重点开展经常性监督。如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和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两个文件规定,每年对区财政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方案进行审议批准,并要求超收收入更多地向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倾斜。又如从去年起,常委会每季度听取区政府领导关于本区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通过了解前一季度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能级提升等相关情况,及时把握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对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并积极建言献策。

三是认真做好跟踪监督。对常委会通过审议形成的审议意见,会后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积极做好跟踪调研和督办。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重点问题,敦促政府及财政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方案,限时改进工作。对一些特定问题,适时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检查,帮助政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规范政府及财政部门预算行为,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水平。同时,按照《监督法》的规定,要求政府按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整改结果。

(三)开拓和创新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举措。

在继承和坚持原有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常委会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预算监督工作的新途径,积极创造预算监督新举措。

首先是明确清晰的预算监督范围和重点。为使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常委会根据区情实际,注重将预算监督的视角转到重点工程项目,重点选择资金需求量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侧重在预算绩效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以点带面,督促区财政和建设部门严格预算管理,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改变多年以来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人大审查批准范围之外的状况,保持预算监督的完整性,这两年,依据《监督法》的要求,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审查监督的范围,逐步加强对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国有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力度,改善了预算内外资金“两本账”、“两张皮”的状况。针对近年来街道财力快速增长,现代化社区建设等支出比重日益加大的特点,常委会及时督促区政府于去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完善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街道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是创新联手互动的监督模式。预算审查监督若只是停留于账面数字,难免流于形式。为改变这一状况,常委会积极探索联手互动的监督模式,通过常委会不同工作委员会之间的联手互动,将预算审查监督从账面延伸到对具体项目的实地踏勘,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聚分散为合力,使预算监督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监督的深度。

再次是探索和谐顺畅的沟通和监督机制。常委会更多地注重寓监督与支持之中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努力探索与政府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合力,并取得初步成效。《监督法》出台后,区财政局对其中涉及财政的内容逐条进行认真学习和对照,并主动就财政决算、调整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公开等工作提出了调整完善的贯彻意见。又如每年年初,区人大财经工委及时将常委会年度预算监督的重点工作与取审计局沟通,借助审计部门的专业力量来深化预算监督工作。从去年开始,常委会年终都要听取审计部门对由人大任命的国家行政机关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的汇总情况报告,促进这些部门领导不断增强人大意识和依法当家理财、严格部门预算管理的自觉性。

三、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监督的公开性。

公开性原则是《监督法》的显著特点之一。在《监督法》中多次提及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必须向全社会公开,尤其是第二十条中关于“常务委员会听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的规定,把政府编制预算和人大监督预算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不仅增加了政府编制、执行预算的责任感、压力感,也增强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预算的责任感,解决了以往预算编制执行只是少数人知晓的尴尬现象。根据这一规定,我区人大常委在强化预算监督的公开性方面,从以下环节入手,努力增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

(一)监督项目的公开与征询。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在年初常委会工作要点通过之后,常委会办公室将全年度包括财政预算监督审查所有监督工作项目均在区级报刊和人大网站上公开,征询公众意见。今年常委会公开的监督项目包括科技创新资金安排到位及使用效益情况、落实国有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情况、部门预算申报后的评估审议和财政重大项目评估、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等。工作中,常委会还结合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监督项目,如今年新增了国有资产经营预决算等项目,使预算监督更具针对性。

(二)资金总量与来源的及时通报。为保障预算信息的知情权,常委会通过每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通报,在人大和政府之间搭建起公开、透明而且正常运转的定期信息交换平台。在“迎世博”重大工程建设、旧住房综合改造等事关全局和民生工作的通报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也会及时将所需公共资金的预算编制、运行和管理的详情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汇报,让政府的“钱柜子”更透明,使人大能及时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常委会还要求政府财政税务等部门报送相关信息资料,并建立起对口联系单位档案库,定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这些资料到相关代表邮箱中,有效地强化了人大对预算的动态监督,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三)人代会审议的会前沟通。多年来,人代会预算报告看不清、看不懂一直是干扰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使代表们能更全面地了解预算收支情况,更好地监督公共财力的使用,常委会要求政府逐年增强提交人代会审查的报告或附表的透明度。最初向人代会详细报告部门预算的单位只占所有一级预算部门的4%,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去年这个数字已经扩大至50%。今年的人代会上,100%的一级预算单位都提交了部门预算,并在预算报告附表备注栏中详细列出用途说明,便于代表审议。今年人代会前,区人大常委会还组织财政局领导专门向财经工委委员、各代表大组组长介绍了预算草案报告起草和预算编制的有关情况和重点内容,便于他们在本组代表会议审议期间提出异议时及时作出解释说明,有效改观了以往人代会预算报告因看不懂而难以审查的状况。

(四)审议意见与监督效果的社会公布。本着依法、及时的原则,在每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预算报告之后,都注意充分发挥各种公开载体的作用,借助会刊、简报、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区域内的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审议意见和监督结果,并适时向全社会公布,进一步增强了预算审查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五)部门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公开。在自身履行预算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常委会还积极敦促相关部门在网上公开预算编制和执行的信息。如在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十年对区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查的基础上,区教育局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公开性,将系统内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在徐汇政务网站上公开,并将其下属的二级预算单位执行预算信息在徐汇教育网站上,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打造“阳光财政”树立了典范。

四、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监督中的作用,强化预算监督的参与性。

党的提出依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环节上也同样不能忽视公众的话语权。公共财政资金用于提供公共服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出发点必须来自于群众,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必须问计于代表。在学习贯彻《监督法》,加强预算审查监督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注意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那些工作在财政金融系统、具有专业知识、敢于发表意见的代表的优势,为本区的预算执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一)视察调研活动的双向选择。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后,立即将全年工作项目细化列表,征询每位代表的参与意向。特别是针对与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有关的视察调研活动,相关工委在细化年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排出工作重点和具体时间安排表,发放给工委委员和部分来自财经系统的代表,听取意见,让委员和代表对常委会全年工作心中有数,便于早作准备。通过双向选择,将常委会邀请代表参加与代表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起代表参与人大预算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监督工作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重点民生问题,认真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民主监督的各种形式,对被监督单位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方面、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方面、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面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洁从政方面,特别是提案办理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开辟畅通的民主渠道,畅达民意,凝聚人心,实现民主监督工作质的飞跃。

三、具体工作

(一)开展定向选派,实行经常性监督(3-11月)。今年继续选派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政协委员组成监督小组,进驻部分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工作。民主监督员数量设定为98人,分成22个监督小组。

(二)开展提案办理全程跟踪,实行针对性监督(4-8月)。今年选择3件重要提案,通过对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全程监督,对热点、难点提案追踪,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推动提案的有效落实。

(三)开展民主评议,实行重点监督(9-11月)。今年的民主评议工作,除实施《政协区委员会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规定的内容外,专题委员会组成13个评议小组,就13件重要提案办理情况,对承办单位进行民主评议。

(四)举办1次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