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4:24:31

监督员

监督员范文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以提高卫生监督员、协管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为内容,以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为目的,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政府、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卫生监督员、协管员队伍,为促进我县卫生监督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培训目标

每名监督员、协管员全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从而进一步优化卫生监督员、协管员的知识结构,使卫生监督员、协管员从传统业务型向法制型、综合型转变,增强卫生监督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卫生监督员整体素质,推进卫生监督综合执法。

三、培训方法

按照“适应实际需要、提高培训质量”的培训原则,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加强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文书写作、专业知识、现场监督等方面的内容,着力提高卫生监督员适应工作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以自学为主,同时采用学术讲座、专题培训、经验交流、讨论会和以会代训的形式,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培训方法,加强全县卫生监督员、协管员的法律法规和卫生监督专业知识的培训。

1、积极参加上级监督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会议,参加人员要及时领会、掌握培训要点与内容,并在培训、会议后一周内负责对全所监督员进行培训。

2、内部不定期培训。根据工作安排,单位不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授课监督员应将培训内容和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相结合,按需施教,讲求实效,认真做好授课的准备工作,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注重自学。各监督员、协管员要有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并重,以着力培养和提高自己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运用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监督员范文篇2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律支撑问题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从《宪法》、《刑诉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都可以找到其本源性的法律依据,很多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证。然而,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明确依据还只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缺少法律的支撑,必然影响到该项制度的实效性。由此,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呼声日渐高涨,有人甚至提出要制定专门的《人民监督员法》。结合各方面情况考虑,我们认为目前制定专门的《人民监督员法》不大可能,比较可行的方法,一是抓住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列入立法计划的契机,积极提出立法建议,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相应条款,二是参照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情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②总之,要尽快使人民监督员制度由制度上升为法律,使之更具合法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人民监督员的遴选问题

人民监督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到该项制度成败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遴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人民监督员,确保具体工作的需要。

关于人民监督员的数量,我们认为“省、市、县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的名额为二十五人、二十人、十五人左右”③这个规定的数字比较适宜,但目前很多地方达不到这个数。人民监督员的数量过少会带来很多弊端,如无法解决人民监督员工作与其本职工作的时间冲突等。不足的地区应当尽快补足数量。

关于人民监督员的条件,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中对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资格略显宽松,没有突出监督所必备的专业性要素,与检察官极高的准入条件相比,门槛显然低了些。理论上监督者应当有比被监督者更高的素质,而资格条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到其对法律的理解和评判,影响监督的实效和力度。有些人过于强调人民监督员的广泛代表性,认为人民监督员是否具有法律知识及从业经验并非极为重要的条件,道德和良知才是人民监督员最需具有的个人品质,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可以平衡利益格局,而且在某些问题上还可以稀释专业性带来的弊端。我们认为仅有道德和良知是远远不够的,人民监督员的担任条件除了要符合《规定》中要求的条件外,具有相关法律知识背景应当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加以考虑。这一条件也是为了人民监督员更加有效开展监督的需要。人民监督员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这也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区别于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重要一点。陪审成员评审案件一般出于公序良俗,很少具有法律知识背景,而我们的人民监督员是要充分参与案件的讨论,听取汇报,然后做出决定,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背景。今年很多地方人民监督员即将换届,我们认为被选者的法律专业水平应当成为选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受过法律教育或者说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及相关经验的人应该在人民监督员中占绝对多数,这样才能保证人民监督员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完成监督的使命。否则会产生“外行监督”现象,使人民监督员制度沦为“花架子”“作秀”。因为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是那些仅仅拥有朴素的正义感而没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们所不能胜任的。

关于人民监督员的连任问题。《湖北省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规程》第十六条规定“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不得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我们认为,应该让那些认真负责、素质较高的人民监督员有连任的机会,最高检的规定显然比较适宜,第九条规定可以修改为:“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连任的人民监督员不得超过总数的一半,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人民监督员中有连任的成员,该项工作的连续性也会强一些。

对个案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的数量,我们认为应定为不少于五人的单数,一是保证监督结论的客观公正,二是防止监督出现“骑墙”结果。④

三、人民监督员的组织管理问题

首先,应当改变人民监督员的组织形式。现行的人民监督员的组织形式并不适宜,被监督的检察机关自行聘任、发聘书的形式是有缺陷的,在这种形式授权下的人民监督员到检察院来履行职责,都是一种客情,按中国人的习俗是客随主便。人民监督员的产生,监督权的授予不应来自于接受监督的检察院。实践证明,让被监督者拥有选择监督者的权力难免会影响到监督者的监督力度,人民监督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能否处于超然的监督位置是存在疑问的。监督者的不独立导致了监督者身份的外部特性被削弱,进而导致外部监督的内部化。监督者对被监督者负责的形式终会授人以柄。我们认为试行阶段采取当前形式是无可厚非的,进一步,较可行的方案是下级的人民监督员改由上级检察机关选任、委派。根据司法实践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过程,我们认为人民监督员也应由同级人大选举、同级人大授权、同级人大委派,只有这样人民监督员到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才名正言顺。“人民监督员制度要上升为法律规范,其选任模型借鉴人民陪审员的推举、审查、提名与权力机关确认委任的创设路径,是具有经济性与可行性的,其‘被监督者选任监督者’的尴尬局面就会迎刃而解。”⑤人民监督员由同级人大授权、选任、委派是最终理想的方式。

其次,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亟需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及相应奖惩措施。人民监督员是人而不是神,也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单凭人民监督员个人的热情和自律很难保证监督的客观公正,而且人民监督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容易被“边缘化”,成为特殊的利益集团。人民监督员在监督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正当行使监督权的行为,这就需要在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保证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的合法性和公信度。

再次,要规范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人员及设施配置,体现了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视程度,有的地方机构没有设置或人员不能到位,有的地方配置的人员素质不高或年龄太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该项制度的发展。应该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进行规范化建设,要充实力量,配齐人员,改善办公条件。切实保证工作有得力人抓,事情有得力人办。

四、人民监督员的有关文书问题

同这项制度一样,人民监督员使用的文书也在不断试行完善中,对于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文书——表决票,我个人认为亟需修改。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看,现有文书中的设计和说明容易产生歧义,现有文书将表决结果设计为同意和不同意两栏,下面加以说明“同意打‘√’不同意打‘×’”,其本意是在同意的栏下打“√”在不同意的栏下打“×”。试想,在不同意的栏下打“×”是不是还有否定之否定的意思?同样,如果打“√”打到不同意栏下也令人费解。个人认为,根椐具体实践,表决票的表决结果栏宜增设“弃权”一项,设为“同意、不同意、弃权”三项,“说明”应修改为“在相应栏下打‘○’或打‘√’,这样才较为合适。

五、经费保障问题

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的来源也是制约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经费保障只靠热情和口号恐怕是很难搞好这项工作的。由此,各级院进行了多方协调,如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与湖北省财政厅于2004年曾联合发文《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检察业务费管理的通知》⑥,规定“所需经费应由各级财政按部门预算要求列入项目支出预算。”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部门落实的问题,有的地方还没有落实,二是落实后专款专用的问题,有的地方有挪作它用的现象。要搞好人民监督员工作,一定要落实经费保障并专款专用。

六、监督范围问题

监督员范文篇3

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五种情形”作为试点工作的新的着力点,人民监督员知情权保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据统计,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每年都有80%以上的试点院“五种情形”的监督为空白。知情权是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必要前提,可以说,人民监督员知情权得不到保障,“三类案件”的监督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而“五种情形”根本就无法监督。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有利于调动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热情,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的案件质量和办案水平。因此,探讨人民监督员知情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就是指人民监督员基于特定的身份和地位,为实现对“三类案件”、“五种情形”的监督职能,所应当享有的了解和掌握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相关情况的权利和自由。

一、当前在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法律的有效保障。

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还没有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目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明确依据还只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和《规则》),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就在这《规定》和《规则》中,对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也缺乏明确的刚性的规定。

2.缺乏坚实的服务平台。

虽然《规定》明确在各级检察院建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已三年多,但至今有的地方机构仍没有设置或人员不能到位,有的地方配置的人员素质不高或年龄太大,人民监督员缺乏很好的知情服务平台。

3.缺乏具体化的制度。

在《规定》和《规则》中,对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程序作了一些原则规定,但不是很具体,特别是“五种情形”方面,人民监督员制度设计者“考虑到在实践中知情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即使规定得再细,仍然很难一一列举,相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知情权。”①设计者的这种忧虑,直接导致具体化制度的严重缺失,可以说,眼下对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保障迫切需要具体化的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4.部分人民监督员履职意识不强,缺乏知情的动力。

由于检察机关对人民监督员不参加监督活动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这使部分人民监督员,缺乏参加监督活动的原动力和约束力,常因各种原因和借口而不参加监督活动;有些人民监督员只满足当“荣誉监督员”,主动监督意识薄弱;有些人民监督员认为自己身份低,自感“人微言轻”,认为监督的最后结果还是由检察机关决定,说了也等于白说;有些人民监督员认为,自己虽然可以行使职权,但毕竟是由检察机关选任的,主要还是应服从“大局”等等。这些错位的角色观,使得一些人民监督员不愿或不敢履职,在监督过程中,或者一言不发,或者离题万里,无从谈起重视和保障自己的知情权。

5.认识上存在误区。

“五种情形”作为试点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后,人民监督员知情权保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很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监督“五种情形”迫切需要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形成共识,但却有很多人忽视了“三类案件”的监督同样需要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

二、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对策

1.立法保障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经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知政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因此,知情权在我国宪法中是有隐含规定的。建议把“要保障人民监督员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作为原则性的规定写入相关法律,如《刑事诉讼法》等,在立法方面应当明确这一点。

2.机构保障

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人员及设施配置,体现了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视程度,应该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进行规范化建设,要充实力量,配齐人员,改善办公条件。切实保证工作有得力人抓,事情有得力人办。要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熟悉人民监督员制度相关规定和信息灵便的优势,及时地向人民监督员提供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各种信息。

3.制度保障

有权监督并不等于能够有效监督。知情权是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必须以知情权的充分保障为基础。如果知情权仅仅限于对宪法的解释或者是一般性、原则性的法律法规规定,而没有细化为具体化的制度,则仍然是一种抽象性的权利,实践中依然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必须要加快建立相关具体制度,细化各项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并落实。“而人民监督员监督‘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范围的确定是重点解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属于重点监督而非全面监督。”②既然是重点监督,建立相关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具体制度就是可行的。我们认为眼下在全面贯彻落实《规定》和《规则》的同时还亟需建立以下制度:

(一)定期通报制度

检察机关主动进行有关情况的通报,是人民监督员实现知情权的首要途径。考虑到人民监督员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也从节约及保密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书面方式,创办《人民监督员工作简报》,每月送达各位人民监督员。在“三类案件”方面,要通报本月内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无犯罪嫌疑人提出不服从逮捕的、有无拟撤销和拟不起诉案件等,如果有,则要反映相关监督情况。在“五种情形”方面,要通报本月反贪、反渎、控申等部门受案和立案案件的数量情况,对应当立案而检察机关作不立案处理的,要及时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原因;要通报本月职务犯罪嫌疑人在押人员的诉讼阶段、羁押时间和期限等信息;要通报本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搜查、扣押、冻结的时间、原因和过程;要通报本月是否有职务犯罪案件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情况;要通报本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是否有办案人员存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每月底可由一位人民监督员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检察机关相关部门查阅了解职务犯罪案件的相关台帐、档案。

(二)告知制度

把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告知作为办案人员的应尽义务确定下来,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告知,人民监督员有权对“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进行监督,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律师、监所部门等途径,向人民监督员反映情况,要求监督;侦查部门在执行搜查、扣押、冻结款物时,必须及时将人民监督员有权对“五种情形”进行监督告知犯罪嫌疑人家属。要制作职务犯罪嫌疑人告知书存档备查。

(三)旁听列席制度

一是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旁听检察机关有关会议。增加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活动等的人民监督员名额,并使之制度化。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察委员会会议,一方面可以对有关案件进行跟踪监督,另一方面,对人民监督员监督能力的提高也有好处。二是邀请人民监督员旁听办案。凡是检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都可以邀请旁听庭审,让其充分了解案件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等情况,便于提高监督水平。

(四)奖惩激励制度

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一是对长期不参加监督活动、不提建议意见、不为检察机关办实事的人民监督员劝其辞职,逐步建立人民监督员资格自行终止制度。二是要把竞争机制引进人民监督员换届选举中,把好人民监督员选任关,做到优胜劣汰,好中选优,使各方面均较优秀的人选脱颖而出,同时要让那些优秀的人民监督员有连任的机会,激发当选的人民监督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建立人民监督员述职制度。年终应当让每位人民监督员述职,对工作主动、表现突出的人民监督员给予适当奖励,让人民监督员自我总结、相互学习,调动人民监督员知情和履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时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改变人民监督员干不干事一个样的状况。

同时要增强检察人员的民主法制意识,使他们自觉尊重和维护人民监督员的合法权益,主动配合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从制度上强化对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保护,防止向人民监督员提供信息时存在片面性,要对应当让人民监督员知情却有意规避的情形设置预防措施。对侵害人民监督员权益的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对自觉尊重和维护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要鼓励。

(五)学习培训制度

要加强人民监督员的学习培训机制,检察机关可指派具有丰富办案经验、较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业务骨干,向人民监督员具体讲解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介绍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羁押期限等,详细讲解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等等。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行家授课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监督员素质,增强他们角色观念,努力提高他们的履职意识和知情能力。检察机关还可经常邀请人民监督员就执法和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座谈、探讨,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开展视察、评议、执法检查、组织人民监督员到外地检察院参观学习、深入发案单位进行走访调研等,让人民监督员全面地系统地了解检察机关的有关情况,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监督能力,增强人民监督员发挥职能作用的积极性。尽管被监督者培训监督者的说法及做法于情于理上有些说不通,但目前的现状只能如此,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委托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

要制作专门的《人民监督员手册》作为工具书,让人民监督员学习查阅。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写的《人民监督员手册》,对人民监督员来说就是很好的一本工具书。在手册中,要汇编常用的法律法规,要详细介绍了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责、内容、程序等,让人民监督员通过手册学习,能了解常用的法律法规,能了解检察机关各个职能部门性质、作用、办案过程及要求等。当前特别应当注意是在人民监督员换届后,要及时发放《人民监督员手册》,在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后,对《人民监督员手册》要及时修订。要及时为人民监督员订阅《检察日报》、《人民检察》、《人民监督员专刊》等刊物,让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

(六)阅卷制度

应当允许人民监督员查阅相关的案卷材料。列宁说:“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有人用法律法规对律师、法官的阅卷限制来类比否定人民监督员阅卷权利,③我们认为,律师侧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官注重断案的公正性,而人民监督员的身份是监督者,“监督是旁观者的监视和督促”,作为案件最基本的载体----案卷,监督者看不到,是不是也有点幽默?当然,保密也是应当重视的问题,我们要注意协调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间的关系,寻找知情权与保密权最佳结合点,人民监督员保密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法规作出规定。“允许人民监督员查阅相关的案卷材料,是他们获得案件信息最直接、最客观的方式,只有充分保障人民监督员获取信息途径的通畅和获取信息方式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监督员全面地掌握案件客观事实和证据情况,作出公正的评议,以促进监督的有效进行;同时,显示出检察机关真心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避免监督的形式化。”④

4.经费保障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什么都干不成的。要尽可能保障人民监督员的活动经费,推行人民监督员经费的财政预算单列制度,逐步减少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和所在单位的依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放下包袱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5.深化完善检务公开制度

要按照高检院2006年6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精神,在1998年“检务十公开”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好13项内容。除了要采取传统形式,如设置专栏、制作挂图、印发小册子,开展宣传日、宣传周活动,召开新闻会或情况通报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检务公开内容外,还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不断拓宽公开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检务公开”大厅、信息台、咨询台,设置电子显示大屏幕、自动触摸屏,在互联网上开通宣传页、网址等,便于社会各界和公众查询。要按张耕副检察长强调的那样,“对检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要优先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必要时,可以请人民监督员旁听讯问、询问,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和律师的意见,有条件的要利用收听、收看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让人民监督员充分了解案情。”

监督员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各类卫生监督员是指依照上述法律、法规聘任的在法定监督范围内进行卫生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督员、传染病管理监督员、药品监督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化妆品卫生监督员、放射防护监督员、学校卫生监督员等不同类别监督员。

第三条国家实行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在职培训、工作考核和任免制度。县以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卫生监督员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各类卫生监督员由聘任机关发给全国统一的证件、证章。

第二章资格

第五条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合格,方可受聘为卫生监督员。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者方可参加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

(一)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监督管理实践经验:

1.从事卫生防疫或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具有科员以上职务的卫生行政人员;

2.从事卫生防疫或药检工作一年以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或已取得医(技)士以上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经省辖市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合格。

第七条卫生行政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合格证书后,经法律、法规授权机关聘任方可成为相应专业的卫生监督员。

第三章任免

第八条卫生监督员在下列机构中聘任:

(一)县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

(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防治和药检机构,必要时也可从乡镇(街道)一级卫生机构中聘任。

第九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卫生监督任务可从全国聘任国家特派的卫生监督员。

第十条为辅助卫生监督员执行监督职责,可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聘任助理监督员或检查员。

第十一条下列情况之一不得被聘任为卫生监督员:

(一)非在职人员;

(二)专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卫生监督任务的人员;

(四)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宜从事担任卫生监督管理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

药品监督员的聘任,不受本条所列(一)、(二)项所限。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所聘卫生监督员的业务水平、法律知识和执法情况进行考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依法直接撤免或建议原聘任机关撤免:

(一)不符合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聘任的人员;

(二)经资格考试、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人员;

(三)不接受指定的业务培训或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人员;

(四)在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并受过行政处分或刑事处分的人员。

第十三条各类卫生监督员资格考试、在职培训和工作考核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离、退休或调离卫生监督岗位的卫生监督员,由原聘任机关办理解聘手续。

被撤免和解聘的卫生监督员由原聘任机关收回其卫生监督员证件、证章、帽徽、标志等,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职责

第十五条各类卫生监督员在法定范围内,根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行使下列监督职权:

(一)依法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

(二)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单位及经营药品的个体工商户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抽验;

(三)进行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依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

(四)进行现场采样,提出检测项目;

(五)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六)参加对有害人体健康事故、假药案和疫情的调查处理;

(七)宣传卫生法规和业务知识,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卫生和药品知识培训;

(八)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管理机构或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其它监督任务。

第十六条各类卫生监督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各项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等。

第十七条各类卫生监督员必须做到:

(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实事求是;

(二)忠于职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风纪严谨,证件齐全,着装整齐,文明执法,恪守职业道德;

(四)遵守监督执法程序、标准、规范和制度;

(五)取证及时、完善,方法科学、手段合法;

(六)执法文书书写规范,手续完备;

(七)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密义务;

(八)不与被监督者建立经济关系,不担任被监督者的顾问或在被监督单位兼职;

监督员范文篇5

一、效能监督员的职责和任务

(一)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州党委、政府有关机关效能建设的规定和要求;

(二)反映州直机关效能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收集、反馈、监督州直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

(四)应邀参加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各项检查工作。承担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州效能投诉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每半年向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不少于一条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二、效能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对州直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有权就督查中发现的州直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向州效能办提出投诉报告和处理意见;

(三)效能监督员履行职责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干扰、阻扰效能监督员履行职责;

(四)效能监督员在履行职权时,不得以效能监督员的身份干预、影响机关正常公务活动,或为本人和他人谋取私利;

(五)效能监督员在履行职权时,应遵守工作纪律,清正廉洁,保守秘密,依规监督,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

(六)对打击报复效能监督员或不配合、不支持效能监督员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按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三、效能监督员的聘任

1、效能监督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2)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3)热心参与和支持效能建设,联系群众面广;(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下;

2、聘请效能监督员的程序:由州人大、政协、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有关单位、部门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经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征得本人同意,确定效能监督员人选。由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选任,颁发聘书和《效能监督员证》;

3、效能监督员的任期:一般为二年,可以续任;个别任期内需调整的,由相应部门提出补充人选,由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聘任。

四、效能监督员的工作方式

(一)效能监督员发现州直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可以电话或书面告知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二)效能监督员日常接到的投诉件或投诉电话,可附意见送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属于直查快办的投诉件,由州效能办督查处组织监督员进行调查核实;需转交有关部门查处的,由效能办领导签批后转办;

(三)效能监督员参与明察暗访时,发现机关工作人员有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可建议其现场纠正,并采集有关证据或做好记录,当日报州效能办督查处;

(四)效能监督员认为需要亲自参与调查核实的投诉件,由督查处把关,并报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同意,以效能监督员的名义开展调查核实。

五、效能监督员的组织管理

(一)效能监督员在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活动。州效能办督查处负责对监督员的管理、联络、组织、协调与指导;

(二)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召开效能监督员座谈会、汇报会,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每半年向效能监督员通报一次机关效能工作情况,并听取对机关效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效能监督员进行明查暗访和专项检查工作;

(四)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优秀效能监督员的评选活动,对忠于职守、积极工作,在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按要求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予以解聘,情节严重的,建议有关单位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监督员范文篇6

一、民主性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符合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映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与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也是检察机关组织活动的原则。这种监督的民主性主要表现为:

1、人民监督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虽然人民监督员制度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我国《宪法》就已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第二十七条还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2、在制度的设计上体现了民主性的本质特征。一是以会议的形式对案件进行监督评议;二是实行的是票决制;三是监督评议会记录真实,不同意见都记录在案,且随时可供备查。

3、人民监督员的组成具有广泛性。人民监督员是经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推荐,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身份。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项制度赢得了社会的公信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与人大、政协监督具有差异性。人民监督员的民主监督与人大的监督不同。人大的监督是权力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时,所作出的决议、决定具有刚性,检察机关必须执行。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不具有强制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与政协的监督又有所不同。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指派的监督,其监督的主体是派。而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是指人民群众的监督,监督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二、独立性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现行检察制度基本框架内的一项制度创新,其独立性是该项制度的程序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程序设计独立。它是检察机关办案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环节,既不影响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又不与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或其它监督机制混同,是一种独立的程序性监督。二是监督运行方式独立。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时,案件承办人只介绍案情和适用法律的情况,不参加评议案件;在监督评议阶段,检察机关的其它人员,也不参加旁听;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独立发表意见,不受他人意志所左右。三是地位独立。人民监督员不依附于任何单位或组织,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独立评议案件。四是表决结果独立。表决意见直接送检察长审查或进入检委会,不需其它环节的审批。五是身份独立,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列席检委会或参加有关执法检查。六是监督形式独立。人民监督员是来自检察机关以外的外部监督。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说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独立性,不能以为这种独立性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体现在:第一,他不能脱离检察制度框架而单独存在。第二,监督意见不是一经作出就生效,必须由检察长及检委会的采纳,才产生法律意义上的效力。第三,监督范围主要是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出现的不服逮捕决定、拟撤销案件和拟不起诉等“三类案件”,而不是对检察机关所有案件的监督。第四,行使的监督是程序性的监督,而不是实体监督。第五,检委会可以否决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

三、预防性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二)超期羁押的;(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四)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五)办案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其他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情况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接受人民群众对检察人员的投诉,转交检举、控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在各地的人民监督员,可以对本地检察工作实施监督,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其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人民检察院反映情况。”但这种预防功能只是一种制度上的预防,不能简单地作为评价、衡量检察工作好坏的标准。就具体的个案而言,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的意见,仅对案件的处理产生影响,而不是评价检察官能力的依据。因为不同人,不同的法律水准,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案件作出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是正常的,也是工作职责所允许的。

四、直接性

监督手段的直接性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权利特征。所谓直接性,就是指监督手段直接对被所监督的检察机关发生监督作用。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直接参与在办案过程之中,是典型的“事中监督”。监督意见直接启动检委会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审查程序而起作用;人民监督员还可以直接向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了解案情和法律运用的情况,有权了解案件的证据材料;可以直接对案件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甚至否决案件的拟办意见。这种带“刚性”的监督,弥补了民主监督往往是事后监督的不足,使民主监督提前介入到办案过程之中,对案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监督手段的直接性,也使这种外部监督有了“权威性”,有了“权利”的特征。有权利就有压力,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也给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一是时间压力。在刑诉法规定的办案期限内,承办检察官要提前将案件送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二是工作压力。承办检察官要将材料准备更充分,法言法语要更准确。三是思想压力。促使案件承办检察官提高自己的廉洁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接受监督意识。所以,案件承办检察官会更加注重案件质量,公正执法,从而使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检察权的行使起到约束和制约的实效。

五、多样性

监督员范文篇7

一、C类效能监督员的产生范围及办法

(一)C类效能监督员将从州直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产生;

(二)由各企业推荐人选,经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聘请为C类效能监督员。

二、C类效能监督员的条件

(一)推荐的C类效能监督员应为企业管理人员或企业对外联络人员;

(二)有较强的参政能力强、热心于机关效能建设工作。

三、C类效能监督员的推荐方式

各相关单位、企业接通知后于9月25日前将推荐的监督员情况按推荐表格的形式报送州效能办督查处,并交被推荐人员的近期1寸免冠照片两张。

四、联系方式

(一)州效能办地址:(**纪委监察局一楼);

监督员范文篇8

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局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手段,也是卫生工作“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区委、区政府一向重视卫生监督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旧的卫生监督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也很难满足群众对卫生安全水平的要求。为此,我区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是贴近百姓、服务群众的新举措。

一、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市卫生局统一部署和长安区具体情况,我区把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卫生监督分所,将区卫生监督所的卫生监督员全部下派到社区、街道一线,卫生监督工作“关口”前移,实行划片管理、综合执法,从而与“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项工作融合为一个整体,构建成“七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三大任务”整合为“一个板块”。

目前我区已成立了由区卫生监督所统一领导的五个监督分所,第一分所设在区卫生监督所院内,其他四个分所分别设在青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谈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区两级卫生局的努力下,卫生监督分所“名称、设置规划、职责、人员、经费、办公设备、执法装备、形象标示标牌、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考核管理等十统一”工作也落实到位,尤其是近期市卫生局为每个监督分所配备了专用监督检查车辆,有力的提高了监督分所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形象。

二、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自今年四月份开始实行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表明:实行卫生监督进社区有效提高了监督工作效率,节约了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责任卫生监督员们每个月对责任区的重点监管单位监督一次,每季度保证对全部被监管单位巡检一次,监督频次提高了一倍以上,监督周期明显缩短。而且由于责任监督员每天巡视在责任区内,对无证摊贩、黑诊所等无证经营单位和个人的发现和打击力度也随之大大加强,有效地遏制了各种无证经营行为。

但是随着工作的展开,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体现在:一是卫生监督力量仍相对不足。我区派驻到各个卫生监督分所的一线卫生监督员共计15人,负责全区110平方公里范围内8个办事处和3个镇所辖的58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共计42万人民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监管着约1300家餐饮、公共场所、医院、诊所、学校、托幼机构、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等单位,每个监督分所平均监管近260个单位,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与承担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相比严重不足。二是卫生违法单位的发现和查处不够及时。城乡结合部、乡镇、以及外来人口集中的居民区潜藏着为数众多的“黑诊所、黑摊贩”,但是此类单位往往具有潜藏深、流动性大的特点,依靠监督分所的监督员在日常监督中很难发现和查处。在监督员进社区并向社会公开公布了电子邮箱和举报电话后,卫生违法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已经大大加快,触角已经逐渐深入,也有相当一部分此类单位被打击和取缔,但是形势依旧严峻、问题依旧严重。三是社区居民的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亟待提高。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已经不断提高,从客观上压缩了“黑诊所、黑摊贩”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城乡结合部、乡镇、以及外来人口集中的生活区,此类违法单位依旧有着其生存土壤,必须加强对此类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让居民知道此类单位的危害性,不在此类单位“就医、就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卫生安全的“黑单位”。

三、如何解决监督员进社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监督员范文篇9

为了加强对作风效能建设监督员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方便联系和开展监督工作,经研究,现就监督员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监督员的管理,实行市级管理和委托各县市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市直部分的监督员,由市作风效能办直接管理,对各县市区的监督员,市作风效能办委托各县市区作风效能办管理,以便于开展工作和及时掌握情况,促进作风效能建设监督员管理规范化。

二、强化业务指导,市级和各县市区作风效能办负责业务指导工作,不定期提供学习材料,尽量提供工作便利条件。市级落实专人负责监督员和各县市区作风效能办建立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信息和举报投诉材料能够及时反馈,以便于各级作风效能办情况的掌握和处理。

三、监督员的工作由当地作风效能办组织,工作保障由当地作风效能办安排。各县市区效能办负责监督员集中活动的车辆安排和经费保障,争取监督员能够在1至2个月内开展一次集体监督活动,深入到有关单位和服务窗口了解情况,扩大监督成果。

四、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统一佩戴由市作风效能办发放的监督员工作证。

监督员范文篇10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逐步健全规范效能督查机制,扩大督查面,加大督查力度,根据《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及《效能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州效能办决定从三个方面聘请效能监督员(以下称A类、B类、C类监督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推荐方式

(一)A类效能监督员由州人大办公厅、政协办公厅、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有关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新闻记者、市民代表等组成。

(二)B类效能监督员由州直各单位(部门)、霍尔果斯口岸以及有关单位各推荐1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

(三)C类效能监督员由州推工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经贸委、工商联等部门从州直大中型企业及信誉较好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中各推荐1-2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

二、推荐条件

(一)符合《效能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中效能监督员的条件。

(二)州直单位(部门)推荐的B类效能监督员必须为本单位在职工作人员,且原则上未在本单位从事或负责效能建设工作。

(三)推荐的C类效能监督员,同时做为州效能办实施重点企业联系点制度的首批联络员,及时向州效能办反映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遇到的难题,共同搭建企业在伊犁发展的“绿色通道”和办事“直通车”。

三、推荐程序

聘请的效能监督员必须经单位(部门)或企业推荐,并征得本人同意,经审定后,由州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并颁发聘书,任期一般为二年,可以续任。

四、要求

(一)效能监督员要积极参加州效能办组织的相关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向州效能办督查处请假。

(二)效能监督员必须认真遵守《效能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内容,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行使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要求开展工作。

(三)效能监督员必须切实履行监督义务,及时反映效能建设有关信息,积极参加州效能办召开的座谈会、汇报会,交流情况,沟通信息。

(四)效能监督员的奖惩,按《效能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能胜任工作或滥用监督员职权的A、C类监督员,在解聘的同时通告推荐单位或部门;对不按要求开展工作,不及时报告和反馈问题,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B类效能监督员,州效能办将解聘并在州直范围内通报,同时,其所在单位(部门)要按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上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