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师的诗句十篇

时间:2023-04-03 03:32:58

描写老师的诗句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1

【关键词】诵读 情感 描绘 写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诗歌,其内在的文学性、艺术性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更现光芒。如何向初中学生展现诗歌的文学魅力和艺术魅力,教研室蔡明老师在2014张家港市教研员展示活动上的一节示范课《天净沙・秋思》,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打开了一扇美轮美奂的赏读之门。

蔡老师的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诗歌画面的细笔描绘,教会学生写意读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特别是寓情于景)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轻吟浅唱、悟情会意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赵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往往是诗人们借助生活中的人、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意象为表,情感为内。学生欲究其纹理,则需通过反复咏唱,沉入到诗歌中出现的人、景、物的背后,在轻吟浅唱中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体会诗歌内在的意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蔡明老师带领学生赏读《天净沙・秋思》的过程中,采用了反复诵读这种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多种诵读活动的开展,及时点拨、沟通,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诗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意。

【教学片断1】

师:请同学将这首小令朗诵一遍。

(生1诵读诗歌,此为一读)

师:同学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认为读得怎么样?请简要进行点评。

生2:我认为他的朗诵缺乏感情。

师:那你认为这首小令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2:我认为这首小令的感情基调很凄凉。

师:凄凉的感情,我们朗诵时的语速语调应该如何把握?

生2:应停顿有度。

师:在这首小令中,同学们认为感情是凄凉的,为了把这种凄凉表现出来,我们在诵读过程中应做到停顿有度。现在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这首《天净沙・秋思》,请你们对该同学的朗诵点评。

(生3诵读诗歌,此为二读)

生4:语速还是太快。

师:看来,对于诗歌的诵读,除了做到停顿有度外,对于诗歌中用来彰显诗人内心情感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语速要适当放慢。这首词体现的是凄凉悲哀之情,要将这种情感在朗诵时体现。请刚才的同学再将这首小令朗读一下,注意语速要放慢。

(生3诵读诗歌,此为三读)

师:这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将“断肠人/在/天涯”进行停顿,同时语速放缓,将“断肠人”内心的悲凉表现了出来。但是,整首诗都是笼罩在这一片凄凉之中吗?这首诗的感情有没有变化的过程?

生5:这首小令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句,我认为应该是一种轻快的语调来读,与“枯藤”句不一样,“枯藤”句是缓慢的。

生6:“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西下”都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沉重,但是“夕阳西下”比前面一句更加沉重。

师:这两位同学真不错。“小桥流水人家”这句可能是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可能是纯朴恬静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向往,所以这一句的诵读和其他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轻快的语调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尝试着朗读一下。

(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诗歌,此为四读)

师:我们发现,诗歌的诵读,要做到“轻重缓急”的区别,请你(指生3)将这首小令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生3诵读诗歌,此为五读)

(全班同学情不自禁的为该同学精彩的诵读鼓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推崇诵读的佳话。蔡明老师通过五次诵读,从学生最初的裸读、停顿有度、语速放慢引导到诵读过程的有快有慢,注意轻重缓急,有层次、有侧重的对学生加以指导、点拨,让学生在诵读中随着诗人内心的波动,转变诵读时的语音、语调、语速,情随意动,剥开文字的外衣,诗人复杂的情感波澜在诵读中一一外现,蜻蜓掠翅之时,水到渠成。

二、细笔描绘、写意读诗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短短29个字,却出现了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等意象,与绘画中的细笔写意手法相通,人、景、物一一细细勾画,笔中有墨、墨中有情,既细致地描摹出一幅秋风萧瑟断肠人的画面,又泼墨写意地点染出苍凉凄苦的意境。情寓于景、景融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发展提升学生能力的一项资源。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地借助了《天净沙・秋思》高超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嫁接课堂,由浅入深,雕词琢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画绘诗,写意读诗。

【教学片断2】

投影:

以“枯藤老树昏鸦”为例,进行景物描摹。

1.衰败的藤蔓、几根枯萎的藤蔓;凋谢了叶子或年轮很高或将要枯死的大树;黄昏时的几只归鸦。

2.黄昏时分。几根枯萎的藤蔓,缠绕着一棵凋谢了叶子的老树;一群晚归的乌鸦,盘旋在老树的上空,将要回巢栖息……

3.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发抖,黄昏里,归鸦在巢边声声鸣叫……

蔡老师出示的三段景物描写,第一段是对“枯藤老树昏鸦”画面的直接再现,这是景物描写的第一层次。第二段在描绘景物时,将有特定情境的画面前移,营造日薄西山的氛围,通过“缠绕”、“盘旋”等动词的运用,使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这是景物描写的第二层次。第三段描写,在画面的描绘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移情入景,加入读者主观的情感和感受,“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发抖”,人随景动、意随情抒,寥寥数语,灵动而有情韵,这是景物描写的第三层次。这三个段描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丰富画面的内涵,拓展画面的层次,增添画面的意蕴。

(学生当堂训练:模仿“枯藤老树昏鸦”句的第2、第3句写法,选择“古道西风瘦马”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学生当堂展示并互相点评。)

生1:能够将诗歌中的画面呈现出来,语言生动形象。

生2:发挥了联想和想象,并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思绪进行描写。

生3:在描写的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适当添加些自己的想法。

师:自己的想法如何添加?

生3:可以联系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诗人当时内心的想法。

师: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要合情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对吗?

(学生齐答:对)

师:由此可见,对于诗歌的画面描写,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忠实于诗歌原作,提倡独到的视角,但是在思路上、感情基调上和风格上要尽可能忠实于诗歌原作;二是要合理联想和想象,凝练处适度稀释、含蓄处巧妙提示、留白处适当推想;三是语言鲜活灵动有韵味,要做到动静有致、物人倒置、画面有意境。

(学生有所顿悟,再次修改)

蔡明老师充分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文本价值,通过这首小令的学习,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体现诗歌画面悠远的意境;知人论世,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移情入景,使“一切景语”转变为“情语”,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感,写意读诗。

在教学过程中,蔡老师巧妙地将阅读和写作融为一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写作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对文本的再次阅读内化。文本不仅仅是授课内容,而且是学生写作的范本,这得益于老师自身渊博的知识框架、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诗歌赏析的深厚造诣。蔡老师对《天净沙・秋思》景物的细笔描绘、情韵的写意赏读,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文本、赏析文本的能力,而且有效训练了学生写作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软肋,开辟了学生自我创作的新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短短一节课,蔡老师活用文本,让学生在诗歌美妙的画面中轻吟浅唱、反复诵读,体悟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工笔细细描绘中,联想想象,写意读诗。蔡老师用一节诗意的语文课诠释了一首诗歌,展示了一个语文人真挚的诗样情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2

诗歌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共性何在呢?这是指导学生按体裁阅读首要解决问题。诗歌的首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当然这不是否认其他文学作品的抒情性特质,只不过诗歌的抒情比较特别也比较典型。诗歌善于借助于“意象”通过各种“意象”来达到间接地抒情的目的。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教会学生抓住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就犹如为学生学习诗词打开了一扇门。

小说的教学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给人以各种启示或是给人以某种生活的智慧。因此,小说尤其重视形象的塑造。作者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立体鲜活的形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会通过由内而外的立体对人物进行描写,常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个性或特点进行传神的描写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另外,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我们也应该加以关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其他体裁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异同。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视角的比较。

散文的教学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3

三维目标:

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

(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

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

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板书诗题)

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

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引:诗歌体裁

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

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

明确:

(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

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

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3)、从内容风格:浪漫主义,通过深神话表现音乐世界,听到音乐就如同恍到仙境,更显音乐之神奇和感染力。

4、难点讨论:“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为什么选取并不漂亮的物来入诗?

明确:老鱼、瘦蛟本已年迈体弱,应在水下静养,可听到乐音,竟跳出水面,翩翩起舞,音乐之感召力更加突出。

三、分析比较

比较本诗和《琵琶行》在表现音乐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后明确:

从描写角度看,《琵琶行》多为对音乐的正面描写,而《李凭箜篌引》多为侧面描写。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4

一、复习内容

四上小语教材中有诗歌七首,分别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元日》《江雪》《风》《老师,您好!》和《秋天》。其中现代诗两首,古诗五首;七首诗中有三首是描写秋天景象,有两首诗描写了月亮。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复习本学期学过的诗歌。回忆一下,这学期学过哪些诗歌呢?

2.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就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来复习。那就让我们进入第一关!

(二)闯关游戏复习诗歌(答对为小组加星)

第一关:知诗人。(出示诗题)这么多诗歌,都是谁的作品呢?猜诗人,说出处,看谁最厉害!

第二关:看图背诗。(1)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来诗画是一家。看图背诗,请看图!(出示《江雪》插图)(2)“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江雪》的时候,还要注意抑扬顿挫,诵出节奏和韵律来,谁来挑战?

第三关:吟诗作对。(1)古人常说,吟诗作对,给你上句,你能对出下一句吗?(2)吟诗吟得好,对也对得妙!光背诗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动动手,写下来。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写,其他同学拿出复习纸写,必答题两句。

第四关:解词句。(1)这些词语的含义你都了解吗?(婵娟、屠苏、桃符、瞳瞳日)(2)还有一些带点字词,对我们理解古诗有着重要的意义,说说带点字词意思,诗句又是什么意思?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③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第五关:用诗句。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这些古诗,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今天,老师也希望你能把所知道的诗句巧妙地引用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①这场大雪过后,一片银松雪柳,真是____。②秋天的夜晚,明月东升,我和爸爸到湖边散步,湖面风平浪静,这美景让人想起:_______。③中秋佳节,我望着明月,思念着远在北京的表弟,心想:______。④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张贴春联,真是:________。

第六关:悟诗情。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每首诗都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你还记得这些诗歌表达的感情吗?请你读一读,连一连。(出示诗题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内容,让学生连线)

第七关:秀积累。(1)今天,我们复习了7首诗歌。在这7首诗中,有3首诗描写了秋天,它们是哪几首呢?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小组可以讨论)(2)还有两首诗描写了月亮,你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

第八关:秀表达。(1)同学们,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们想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也可以写诗,你们也可以做小诗人。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请拿起笔,模仿《秋天》的片段,任意选一个季节,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小诗。(2)生自由作诗,师巡视。(3)学生读诗,展示。没写完的可口头说出来。

(三)总结

看看争星榜,4个小组都有精彩的表现!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用掌声恭喜优胜小组!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7首诗歌,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

三、案例评析

1.有意思。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已得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运用游戏寓教于乐、辅助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常用的手段。可这样的手段在复习课中却很少出现。现今的复习课大多成为枯燥、无趣的代名词,老师在教学中常以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来代替系统的复习和整理,虽然在知识技能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思维上的僵化和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厌”的负效应,因此,复习课中关注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诗歌复习”一课,教者从儿童的视角设计“闯七关”游戏式的复习课,从复习内容的引入到复习内容的展开和拓展运用,既有刺激又有挑战,每个环节都充满着“趣、活、效”,从而达到诗歌复习课的基本目标,即本学期诗歌知识、积累上量的增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还有学习诗歌方法技能上的“熟能生巧”;达到诗歌复习课的发展目标,即情感态度上的“熟能生爱”。

2.有意义。

(1)明确复习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质量标准”。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要依据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从上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上看,教者设计时从看“课”到看“本”,注意全面把握;从看“点”到看“线”,注重内在联系;从看“知”到看“能”,注重能力提高,教学目标非常明确:①通过闯关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诗歌复习的兴趣。②通过“看图背诗”“吟诗作对”等环节的设计,复习、巩固本学期七首诗歌,诵读、积累诗歌。③通过“知诗人、解词句、悟诗情”等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诗歌写作背景及表达的情感,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巩固理解古诗的方法。④内外链接,丰富积累;学用结合,读写实践。

(2)掌握学习有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升,除了要根据智力价值选择知识外,另一个关键是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①教师教有法。如教学设计的第二关:看图背诗,教者选择了闯关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背诵学过的诗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激情;在引导学生背诵时,选择了图文结合,看图背诗,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也与诗歌“诗画不分家”对应;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诗句,是为了让学生能抑扬顿挫背出诗句,诵出节奏和韵律来。在整个“诗歌复习”教学设计中,教者始终注意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枯燥地方有游戏,难点地方有引导,空白地方有拓展,延伸地方有运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积累知识,运用实践。②学生学有法。诗歌的复习,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而是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古诗、理解古诗的方法。如“解词句”部分,教者复习的不仅是对诗句、词语含义的理解记忆,更是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图、抓住一些有特殊含义的词来理解诗句情感的方法。类似于这样设计的,在“诗歌复习”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体现。如看图背诗,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再如用诗句,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的方法,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诗句,增进对诗句的理解。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5

高中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两个比喻说明了学习能使人提高和发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阐明只要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就不会有过失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用“,”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5.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说明为学之人无论条件多么好都不能急躁的句子是“,

”。

6.《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掠夺大量财物而又不知道珍惜,将珍宝视同废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掠夺财物一点都不放过,使用起来却肆意浪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示人们不仅要哀叹前人失败的教训,更要以前人为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歌乐之声的凄冷、幽怨,表达诗人内心的感伤。

1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船只之多、人马之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感叹与茫茫宇宙相比,人是多么渺小。

15.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人们不能有丝毫的贪心,不能觊觎身外之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经?氓》中斥责男子违背誓言、始乱终弃,揭示多情女子负心汉的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18.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坚持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宁愿牺牲生命或流落他乡也不能容忍谄媚之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屈原在《离骚》中借穿戴的服饰来表现自己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句子是“,

”。

21.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也难以越过。

22.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本写地势十分险峻,后来形容一个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23.杜甫在《登高》中用“,”两句描写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以此衬托诗人落寞、悲壮的心情。

2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却表现得更加充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6.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典故写梦迷和冤禽,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李煜在《虞美人》中运用比喻句,形象表现自己的愁思如春水汪洋般恣肆、奔放地倾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写人生恍如一梦,何不以酒祭月,脱却苦闷,获得精神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英雄人物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风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有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悲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教导人们对待“知”和“不知”要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阐述学习和思考要有机结合的辩证关系。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阐释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说明常常招致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左传?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两句表达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奖罚要一视同仁的观点。

10.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规劝圣上以史为鉴,说明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句子是“,

”。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表明自己临危受命,深感任务艰巨而又光荣伟大。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醒圣上要征求、询问治国良计,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的宁静、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说明桃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15.韩愈在《马说》中揭示虽有千里马之志的人却遭受侮辱埋没才能的悲惨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表明自己不在乎房子有多破,只要品德好,精神上感到满足就够了。

1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隐居生活没有繁杂的世俗事务干扰、清净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小石潭溪身曲折蜿蜒、忽隐忽现的特点。

1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两句描写岸边和小洲上的花草,流露出喜悦之情。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古仁人自比,抒发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表现了自己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

2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作者情趣的“,”两句,常被后人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品质表现自己在官场上保持高洁的品格,绝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曹操在《观沧海》中用“,”描写山水美景,表现大海的雄伟辽阔、气势磅礴。

27.陶渊明在《饮酒》中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诗人悠然闲适、超凡脱俗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两句,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30.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描写长江两岸地势的阔大,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3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景抒发人在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思归、盼归的浓浓乡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两句,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3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向远方朋友遥致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主人公内心的苦闷抑郁以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用比兴手法,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

36.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用世,摆脱歧路彷徨的苦闷,高唱充满信心与展望的最强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杜甫的《望岳》中写时已薄暮,诗人望岳不止,蕴藏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杜甫在《望岳》中表现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杜甫在《春望》中以物拟人,睹物伤情,表达亡国之悲、离别之苦,体现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诗人搔首踌躇,表现国破家亡、离乱伤痛、年纪衰老的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眼前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景象美丽而广阔,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为“武判官归京”设置典型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写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和伤感,表现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47.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两句,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和哲思道理。

49.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面,表现其生活的艰难,流露出同情之心。

5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着意描绘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描写早春美景,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给人以清新之感。

5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死伤惨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含蓄地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希望朝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对“商女”的愤慨,间接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醉生梦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图,想象与妻子团圆时的美好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59.李煜在《相见欢》中以麻丝比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将军彻夜未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晏殊在《浣溪沙》中用“,”两句,形象地慨叹岁月匆匆离去,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

6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告诫人们不能只为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6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随从武士个个猎装出发,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展现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以魏尚自喻,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以表达对亲人的祝福,展示自己旷达的处事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6

一、结合总体风格,体悟主旨

宋诗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所谓“生新”,就是刻意求奇;所谓“瘦硬”(瘦劲),就是洗净铅华,刚健有力。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唐诗美在情辞,以韵取胜,浑雅、蕴藉、空灵。读唐诗就像品尝荔枝,一颗入口,甘芳盈颊。宋诗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读宋诗既像欣赏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又像品尝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

如何结合宋诗总体风格,体悟主旨?请看全国卷Ⅰ中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一)

♥潘大临

西山连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潘大临这首诗首联写地势险要,虎踞龙盘:西山重峦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渊,江中巨石嶙峋,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颔联写古贤功绩,波流万世:地势优越壮美,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建立的丰功伟绩,就像滚滚东去的波浪奔流万世。这里写“虎穴”、“龙宫”,刻意求奇――生新;英雄伟绩,流之无穷,写得壮美――瘦劲。 颈联写沙明天阔,宿鹭飞鸿:俯视沙滩,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在那里栖息。仰视天空,开阔无垠,鸿雁高飞云端,似乎不是前移,而是后退。这一联炼字极见功力。“拳”是名词,修饰“宿”,名词状语,表现一种神态,是说“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得像拳头一样――瘦劲。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拳”与对句中的“退”相对,“退”字仅是字面上的借用,事实上飞鸿并没有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阔,鸿雁飞得太高,蓝天背景太大,使人无法觉得它们在移动。以“退”写“进”――生新,生动地表现出飞鸿在天空飞行的状态。“拳”、“退”二字在诗中毫无修饰,洗净铅华――“瘦”。 至此,联系第⑴题中的设问,则不难作出答案。尾联写叹时思隐,垂钓归船:我最羡慕江上的垂钓者,钓罢归来,驾着轻舟在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这一联先“点”后“染”,即先直抒胸臆,表达归隐之志,接着又紧扣隐逸之志,用“垂钓归船”之景渲染。联系全篇,诗人既缅怀、景仰古贤功烈,又向往隐逸生活。看起来,有点矛盾,其实,这是故作平淡之语,在向往隐逸生活背后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不平,诗人又何尝不想有一番作为?这便是“美在气骨,以意取胜,清奇、深隽、透辟”。

全诗情感沉郁,内蕴深刻,深得杜诗五律之妙。潘大临属江西派,这一派奉杜诗为“祖”,诗人当然也不例外。若把握住了宋诗总体风格,从大处着眼,则不难答出上述第⑵题中的问题。

当然,这道试题,也可从常规思维来解答:①透视意象,感悟思想内容;②找出抒情句,分析作者情感;③联系全诗,简要阐释。

第⑴题赏析字句。常规思路是:①辨析词性(动词、形容词居多),选出传神字句;②回归原诗,解释联想描述;③点明作用,烘托何种意境或表达何种感情。

“规范解答”古代诗歌中的风格特征,是赏析中的难点、热点。2008年北京卷12题中的第(3)题,不仅要指出风格特征,还要“简要分析”,2008年重庆卷12题中的第⑵题,要“简要分析”王观词“新丽”的特点。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野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二、紧扣流派特点,解读诗句

解读诗句,有多种渠道,紧扣流派特点进行解读是其中一种方法。

有的流派特点与宋诗总体风格一致,这类作品既可结合宋诗总体风格进行分析,也可结合流派特点进行解读,例如,上述潘大临的《江间作四首》便是。有的流派则适宜从流派自身特点切入赏析,如革新派。

革新派是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宋诗中一个重要流派。如果说宋初白居易体、西昆体、晚唐体基本上还是沿袭唐风的话,如果说欧阳修、梅尧臣等复古派诗人才初步建立了宋诗自己的独特面目的话,那么真正做到“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的便是革新派。

特点:立意构思,一反前人,匠心独运。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苏轼的《南园》。语言特色:散文化、议论化、哲理性。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中“不识……只缘……”、“不畏……自缘……”关联词语提示我们,这就是两个因果复句。阅读时,不必浅句深解。可以说,假如没有苏轼、王安石的力作,所谓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要大为逊色。因此在鉴赏革新派诗歌时,可先从语言角度切入,疏通理解诗歌。请看2008年上海卷中的宋诗及其相关试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很突出。首句“客思似杨柳”,就语法特点而言,是个主谓句;就修辞角度思考,是个比喻句,首联的意思是,客居他乡的愁绪好像飘拂在春风里的千万条杨柳。联系上述15题,不难看出A项“赏析”错误,春风里“千万条”的“杨柳”,是比喻“客思”春愁的,并非实景。如果抓住句式特点,抓住句中主语“客思”,谓语“似”,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颔联“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都是动宾结构,也是散文句式,其中“涨”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动用法,即“寒食泪”使冶城江水上“涨”。从句式特点入手,两个诗句的意思也不难理解:倾泻而出的泪水使冶城江水上涨化为春潮,这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来写哀痛之情,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也不难体会。这样上述15题正确项也不难选出。颈联“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是两个主谓式结构的诗句。意思是头巾下的白发争着生出,镜中青春容颜早已淡去。诗句中的“雪”、“朱”二字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寄托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诗句上承悲凉哀思的生命体验,下启对个人际遇的万千感怀。 尾联是因果复句,直抒胸臆,意思是为官不快,所以,只想退隐山林,捕鱼打柴,终老一生。读懂了这些,由此不难看出,15题C项表述有误:“过早衰老”不是“辞官归隐”的原因。由此,也不难概括出全诗的内容:首联写的是客思之愁,颔联写的是寒食之哀,颈联写的是衰老之叹,尾联写的是为官不快。由此,也不难看出“客思”在诗中仅能统管首联。也不难看出D项说以客思“贯穿全篇”,这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由以上理解为铺垫,再来解答16题,何难之有?

宋诗流派纷呈,不同流派有不同特点,即使同一流派,也不是“千人一面”,如江西诗派,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这就是说,在具体解题赏析时,切不可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答案】

15.B

16.“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其他一些流派及其特点简介,见附录。

三、借助注释提示,巧解试题

试题中的注释就内容而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作者介绍,二是背景提示,三是词语解释。2008年高考古诗词曲鉴赏题,只有天津、重庆、湖南3家对材料没有注释。注释一般都与解题有关,是命题者的一种提示。在解题过程中,抓住注释,往往能触摸到了命题者的脉搏,找到解题的钥匙。请看2008年全国II卷中的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这道鉴赏题两条注释,注释①侧重说的是写作背景,是对理解内容主旨的提示。注释②是词语解释,是对诗句理解的提示。解读这首七绝,如果忽略了注释提示,则很难触摸到作者的脉搏,体味到作者的心声。小诗语言文字不算深奥,不看注释,也能知道个大概:

一、二句写的是春残日暮的景象: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续不断,互相交织,像是张开了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但春天是毕竟网不住的,风雨摧残,落花狼藉,在日暮时分,景象更加凄黯。三、四句写的是闲居生活的冷寂:闲居的地方宾客罕至,门可罗雀,只能在归鸟的鸣叫声中自己关上家门。

如果解读停留在这个层面,对作者情绪的理解,只能是通常说的春光易逝、春愁寂寞之感。而这样理解,就理解的深度而言,是不到位的;就解答试题中第⑵题而言,显然是未挠到“痒处”,未触到“痛处”。那么痒处、痛处在哪里呢?请看评分细则:答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情绪的,给2分,没有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两句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给3分。不难看出,“痒处”、“痛处”就在注释处。聪明的考生会巧借注释,挖掘诗歌的内涵。诗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也曾经宾客盈门,只是“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如今“门可罗雀、十分冷落”,这样的寂寞是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当官时的“热”到被免职时的“冷”。这一热一冷,既然使人感到世态炎凉。联系一、二句描写的景色,也不难理解景中隐含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惆怅。可见,抓住了注释,也便抓住了诗的灵魂,也抓住了解题的钥匙。

同样,上述第⑴题。如果能结合注解分析,“网”字的妙处则不难说出。

【答案】⑴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⑵表现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以看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四、认准题干指向,规范表述

就是弄清楚命题者的提问方式,不漏点、不偏颇、条分缕析地进行简要的表达。这里“不漏点”是指不能漏掉采分点。如2008年高考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第8、9两题的提问方式告诉我们,这两道题鉴赏的重点都是“形象”。这类试题的规范答题模式通常是:①描绘诗中画面:忠实原诗,合理想象,既要想画内,也要想到“画外之画”。②概括意境特点:常用词语有,恬静、安详、优美、孤寂、冷清、清幽、萧瑟凄凉、雄浑壮丽等等。③评析作者思想。

第8题第一问比较简单,先描绘出诗中画面:潺潺小溪从山沟间流出,瑟瑟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林。路上有一个人抱着水瓮,隔着山谷露出寺庙的一角,让人联想到远处有座寺庙。再圈出画中“景物”: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便是采分点。漏“点”便失分。评分细则这样说: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第二问,概括意境特点。根据诗中溪水、秋风、山坞、落叶、寺庙等意象,再结合诗中意境,也不难概括出画面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第9题第一问要说出“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里“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就是通过合理想象,描绘“画外之画”。这“画外之画”要在“描绘诗中画面”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由潺潺溪水从山沟间流出,可联想到画外景趣是水声潺潺的描写;由瑟瑟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林,可想到“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由路上有一个人抱着水瓮,可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由山谷露出寺庙的一角,可联想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这样适当展开想象,使画面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从画内到画外,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丰富了内容。这样先“条分缕析”说出“画外景趣”,再说“好处”,便是“认准题干指向,规范表述”。评分标准这样说: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答案】8.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 ,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⒐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赏析诗法规范答题模式:①说出何种诗法;②结合诗句阐释;③表达怎样情感。如2008年江西卷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

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

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道试题“诗法”已挑明,直接“结合诗句阐释”即可。情感表达,可在阐释过程中表述,也可在阐释后进行表达。

【答案】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结合诗句阐释),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表达怎样情感);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结合诗句阐释),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表达怎样情感)。

赏析炼字炼句规范答题模式:①解释相关字句含义;②结合原诗描述景象;③点明相关字句作用:或扣意境,或扣情感。2008年全国I卷对“拳”“退”的赏析,全国卷Ⅱ对“网”字的赏析便是。

赏析风格规范答题模式:①说出何种风格,②结合诗句阐释。

以上是赏析宋诗的四种思维方式,在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思考。也可以双管齐下,或多管齐下,不必拘泥某一种方式。

以上解题思路同样适用于高考中唐诗、宋词、元曲等古代诗歌的赏析。

【附录】

宋诗流派简介(按时间先后)

⒈白居易体:宋初诗人们主要是学习白居易,形成的诗风称白居易体,简称白体,主要代表作家是李、徐铉、王禹、柳开等。

代表作品如王禹的《乡行》、《泛吴松江》、《寒食》、《春居杂兴》等。

特点: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常常单行素笔,直写胸中所见;就艺术成就而言,白体诗人基本上没有离开白居易诗歌通俗、畅晓、平易、顺熟的特点。

⒉西昆体:是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

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这一派诗人自奉以李商隐为宗主,或咏前代帝王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更多的是咏物。这些诗堆砌典故,讲求声律,辞藻华丽,对仗工稳。

⒊晚唐体:王禹之后,白体诗人在诗坛上的影响随之消匿,代之而起的除了西昆体以外,还有晚唐体。代表作家有林逋、魏野。

特点:晚唐体诗人专意摹仿唐人,诗宗晚唐贾岛、姚合,喜欢在构思方面下工夫,所作限于近体而以五律为主,故境界多不阔大。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所见之景,抒清苦琐细之意,是此派诗歌艺术的基本特色。就作家的阵营讲,白体和西昆体均属在朝的高官或词臣,晚唐体诗人则不是在野的隐士,就是出家的和尚,如九僧。

⒋复古派:复古派诗人是以古文运动同样的精神来指导诗歌创作的,作品能反映民间疾苦,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尹洙等。

特点:诗宗韩愈,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重古体而轻近体。在形式上却有意避开构成近体诗特点的基本因素一一对仗。追求散文的笔法,不是让思想倾向从形象的描绘中婉转曲折地流露出来,而是由作者置身其中,直抒胸臆,就是常说的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基本特征。

⒌革新派(见上文)。

⒍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诗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特点:江西诗派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理论上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如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作家。他早年作诗,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后来诗风轻快圆美。例如《春晚郊居》便是。

⒎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这一派诗人的共同特点是早期均学习过江西体,后来都摆脱了它的影响。

特点:思想内容上,有强烈的爱国热忱,深刻揭露了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政策,如实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民族感情。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即事名篇,别具风采。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陆游的《农家叹》、杨万里的《插秧歌》、萧德藻的《樵夫》等。这些诗避开王维、孟浩然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逍遥泉石之趣,继承陶渊明田园诗以劳动为内容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

⒏诚斋体:在中兴四大诗人中,最有个人特色的是创建了“诚斋体”的杨万里。

特点:题材新鲜,用语俚俗,自然风趣。

⒐永嘉四灵:指南宋中叶生长于浙江永嘉的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四个诗人。由于四位作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称为之“四灵”;

特点:主张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在内容上,主要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在艺术上,精于五律,专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触,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多表现隐逸、悠闲的情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刻心苦吟,刻意求工,注重锤炼字句。多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清新流丽。代表作赵师秀《薛氏瓜庐》。

⒑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其成员多是流落江湖的不得志之士。主要代表作家是刘克庄、戴复古、方缶等。

特点:江湖诗人多效仿四灵和晚唐体。追求苦吟,不用典,尽量白描,风格清圆轻灵。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7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 3、屈原《离骚》中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4、《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7、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 9、(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10、《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 1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1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 13、《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16、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1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18、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0、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烘托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22、苏轼《赤壁赋》中的“,”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24、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 25、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圣心备焉”可见。 26、《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 28、《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29、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个句子是,。 30、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31、《琵琶行》中的“,”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 3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纯朴的民风。 33、《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解释的两句是“,”,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善良。 34、《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暗示自己愁思无尽,且对男子忍耐有限,心意已死的句子是,。 35、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6、《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7、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埋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 38、《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9、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作者要为朝廷率师北上,统一南北,以得到功勋美名的两句是“,”。 40、《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4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4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43、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4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并由此过渡到“送别”。 4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46、在《离骚》中,屈原用“,”两句自白心志,表示自己要像古代圣贤所崇尚的那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 47、李白的《蜀道难》中,“,”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48、世事无常,生命如雨如花,生活却时有不如意,每每感伤之余,我们往往会借助《琵琶行》中的“,”两句来抒发自己和他人境遇相似的感慨。 49、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50、《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5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52、《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53、《登高》中寄寓了作者飘零之感和伤逝之情的诗句是:“,。” 54、《论语》中,孔子说:“,。”这两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不可偏废。 55、《过故人庄》中体现老友热情好客准备食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6、《离骚》中可以佐证“既因为屈原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采集白芷而给加上罪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7、《锦瑟》一诗的颈联是:,,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58、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59、《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60、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自己老病缠身的悲情紧密联系,高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名句是“,”。 61、苏轼在《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用小虫、米粒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62、《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6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虞美人》中,也有写出了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 6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 66、哲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的句子是: 68、《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 69、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70、《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 71、《阿房宫赋》一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质问的语气,强烈抨击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两句是“,”。 7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是因为德行高的两句是,” 7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 74、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75、《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76、《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77、李白《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两句诗是:“,。” 78、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79、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的缘故。 80、《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8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 8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83、《荀子·劝学>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84、杜甫在《登高》中高度概括自己晚年悲凉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 8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通过描写邹忌的身高和容貌来表现邹忌美男子特征的两句是“,____。” 8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8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88、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8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90、《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9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 9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由神话传说讲到今日蜀道来历的句子是,。 9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人相处和谐、生活幸福的语句是,。 94、韩愈在《师说》中说的“,”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接近。 95、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的一句是“,”。 96、李煌《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9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江景,表现了诗人壮观、豪迈的气概。 98、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向友人表明属地不可久留,用“,”规劝有人早离是非之地。 99、《赤壁赋》中“,”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笑声表现的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100、《赤壁赋》中“,”两句唱出了诗人在饮酒后思念君主、朝廷,但无奈路途遥远无法顾及自己,自己对国事也无能为力的幽怨与惆帐。 101、《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 参考答案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此句应注意“鹃”字) 1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此句应注意“渺”字) 1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此句应注意“箸”字及“拔”字)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6.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6.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3.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7.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有未悔。 4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5.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56.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9.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6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5.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7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7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8.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7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8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8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 8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8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0海内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9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4.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9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8.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9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00.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8

这篇关于人教版201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基础知识复习题试卷的文章,是

一﹑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4分)分qí( ) 水波línlín( )( ) tānhuàn( )( )憔悴( )捶( )打 脸颊( ) 树杈( ) nì( )笑 dǎo( )告 菡( )dàn( ) 攲( )斜 榆( )钱 黑zhì( ) tuì( )了色 搓niǎn( ) 花团锦cù( )譬( )如 gāngà( )( )震shè( )须臾( ) 屏( )息 绰( )号 嘈( )杂 yùnniàng( )( ) 抖sǒu( )朗润( )嘹( )亮 婉( )转 黄晕( ) 水藻( ) zhùxù( )( ) 髻( )着( )落 偌( )大quán( )曲 倏( )忽 锥( )形 刹( )那 肥硕( ) 栖( )息 鳊( )鱼 背lǒu( ) liáo( )廓 枯hé( )梦mèi( ) 乌桕( )镰( )刀 清liè( )二﹑默写(56分)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③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⑤ , ,仁在其中矣。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①水何澹澹, 。② ,洪波涌起。 ③本诗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 。 , 。④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②表达乡思之情的句子是: ? 。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①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①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 。②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6《龟虽寿》① ,终为土灰。②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④ ,不但在天; ,可得永年。7《过故人庄》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②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 , 。③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 。④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8《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10《夜雨》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 。②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 。附加题:1、《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①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洪波涌起。②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③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④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表达乡思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①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①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②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1.《龟虽寿》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过故人庄》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题破山寺后禅院》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夜雨寄北》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9

诗歌意象应该包括景物意象、物件意象、人物意象三类。限于篇幅,鉴于景物意象在高考命题中比例较大与解题方法便于迁移的特点,本文所讲意象即指景物意象。这类意象题的解答,与其他阅读题一样,都应该通读全篇,理解大意,仔细审题,弄清指向;注意标题、作者、语境(上下文)、注释等要素。当然,也有其个性特点,下面分四类八方面予以解说。

1. 意象排查与意象筛选

意象排查,要求排查出题目要求的所有意象;意象筛选,则要求在排查出全部意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筛选出特定意象。两种题型的解答,虽然难度不大,但都要认真细心。

夜坐[宋]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排查题。题干要求找出诗中秋天的景致,不妨依次排查。首句写“月明”;次句写夜气因“霜”“先清”,但尚未有霜;最后两句写梧桐“迎风”振叶“尚有声”。答案可为:这首诗写了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等景致。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宋]林 逋

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 ① 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② 底处:何处;③ 枰:棋盘;④ 葑上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不颠覆的架田。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上看,这是一道意象排查题,其实属于意象筛选题。因为题干中“描写”一词表明应排查的意象是有限制的,是需要筛选的,它不包含“描写”以外的意象。标题意思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描写所望见的风景”,首句“凭阑”只是叙述的意象;次句交代观望地点,其中“山”“塔”“阁”不是“描写”的意象。最后两句是想象,其中“庐近”“雪天”也不是“描写”的意象。答案应在中间两联中。“阴沉画轴”“零落棋枰”都是比喻体,分别用来描摹“林间寺”“葑上田”;“秋景”是叙述的意象;“独鸟”“夕阳”“寒烟”是描写的意象。所以,答案为:诗中描写了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等意象。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为人所嫉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乍看是一道意象筛选题,因为题干问“描写了……哪些活动”;其实,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都在“描写”素蝶,最后两句是它的心理活动,所以,这仍是一道意象排查题。尽管全诗只有素蝶一个意象,但是这个意象的活动构成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若根据题干中“活动”一词,抓住“随”“绕”“避”“隐”“映”“争起”“归”“出没”“飞”“幸勿谢”“欲相依”等词语来排查,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诗中所写的素蝶活动: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来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所以期望百花、嘉树不能凋谢,留作自己依靠。

2. 特点细析与特点概括

特点细析,要求详细分析意象的具体特点,比如“竹子”“月亮”“梅花”等意象的一系列特点。特点概括,则要求在详细分析意象具体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意象的本质特点。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特点细析题。题干中“哪些特点”表明特点不止一个,需要详细分析方可得知。首句写海棠在春风中的袅袅动态与在春光中的光彩艳丽,次句写海棠在春风中香气阵阵及其在月色下的朦胧情景。再联想下文,后两句“恐”“花睡去”,用“高烛照红妆”表现惜海棠美貌,可知前两句系颂海棠之美。答案为: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这首诗中,“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道意象特点细析题。题干出示一个句子,竟未需要细析其特点。先弄清此句内容,即春光在一个瞬间涌到屋内来了。联系上句“雨过晓开帘”可知,有人打开了窗帘,为本句“一时放春入”提供了条件;再联系题目“延绿轩”(“延请绿色的屋子”)与开头两句可知,此处系“一时放春入”的环境。再结合题目中“情景”之“情”,应有诗人感情在其中。所以,这句诗的特点有“春光浓郁”“扑面而来”“令人欣喜”,答案只要综合这三点即可。

《汉宫秋》选段[元]马致远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特点概括题。从题干“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可知概括的两个方面。而概括以分析为条件,所以,应该在仔细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向着这两个方面概括。全段中“迥野”“河梁”“穷荒”既表明“情景”是心中“所想”的塞外风光,又显示其旷远悲凉。而草“添黄”,兔“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进一步表明是想象中的深秋塞外风光;“伤心辞汉主”“从入穷荒”点明旷远悲凉。“返咸阳”“过宫墙”则是眼前“所见”的王宫景象,而“月昏黄”“夜生凉”“泣寒蜇”等突出了秋夜王宫的凄清阴冷景象。将这些情景的特点概括起来,答案为: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与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3. 具体描摹与情意揭示

具体描摹,是把意象的具体情形描述出来,有点像“唐诗素描”;情意揭示,是把意象寄托的涵义或感情揭示出来。具体描摹是阅读诗歌的起点,因为阅读诗歌先要进入具体的形象世界;情意揭示是阅读诗歌的终点,因为阅读诗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 ① 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 累:无罪被迫而死;③ 杜若:一种芳草。

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具体描摹题。根据题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应该依次“素描”上阕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前四句不是景色,只是叙述“我”的行程,不在“素描”之内。上阕后五句才是景色,把它们改写为散文即可得出答案: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

送人归京师① [南宋]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寓意揭示题。要揭示诗中“子规”的含义有两个渠道,一是联系“子规”的固定寓意,二是结合诗歌的主题。“子规”谐音“子归”,固定意义为盼望儿女归来。全诗主题由结尾的诗眼“愁”字提示,因故园惨遭兵祸有家难回。答案应为:思念故土但有家难归。

4. 作用分析与描写欣赏

作用分析,是分析意象在诗歌中所起的结构作用与表达作用;描写欣赏,是赏析意象及其描写的方法。前者,意象处在主置,即它“做”了些什么事;后者,意象处在客置,即它被其他要素“做”或“表现”得如何。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阅读这首小令,请分析词中“孤灯”这一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作用分析题。单看题干中问“孤灯”的作用,尽可能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考虑。从“孤灯”意象本身看,有“孤独”“孤苦”之意。从它所处的三个句子看,虽“更深人去寂静”,但“孤灯相映”,反衬之中暗示主人夜不能寐,孤单之极。再看后面两句酒醒而“如何消夜”,明确表示一人独处深夜难眠。答案为:“孤灯”象征主人公孤单寂寞,同时也反衬他彻夜难眠的情形。

夜 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夜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意象描写欣赏题。“手法”本来范围较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等。但题干限制在“描写”范围内,答题应从描写角度考虑。那么“夜雪”这一意象是怎么描写的呢?从诗中“讶”“见”“闻”等动词,依次可知是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写“夜雪”的。而这些都不是直接写“夜雪”,即便是“见”,只是见到“窗户明”,所以是侧面描写。答案为:诗歌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描写出夜雪的特点。

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鹧鸪天[南宋]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 玉瀣:美酒;② 黄庭:道家经典;③ 元:同“原”。

1.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

虚 堂 [宋]寇 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3. 本诗前两句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

2. 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描写老师的诗句篇10

一、诗歌的美感教育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有画廊,画廊飞诗。有很多大师是诗画兼修的人。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们大多数只是语言描述,想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去感染学生的思维。事实上错了,其原因是小学生观察力胜过思维能力,形象思维长于抽象的语言思维。小学生直观感觉特强,喜欢通过精美的画面来丰富自己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画面作用,展示与诗歌相关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短短的四句诗,老师仅用语言描述,学生感悟不到那瀑布的壮美;如果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庐山瀑布的壮观画面,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来感悟,一幅精美壮观的画面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认识问题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就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美德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诗中感悟山河美、语言美、韵律美、形式美。

二、诗歌中的德育教育

诗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德育教育素材,德育常常动之有情,富有表达力的语言才能从学生内心感染学生,才能达到起心、动念、立德、笃行的效果。语文教师常常因为追求考试分数,放弃了诗歌教学的德育教育。诗歌是言志抒情的短小文学载体,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容易感怀立德,比生硬的说教的效果好得多,学生更容易明理、动情。例如教学《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平时吃不完的饭菜倒掉,从来不感到可惜,我在教学这课时根据诗歌生动形象描述了粮食的来历,生动地描述了农民劳动的情境,学生深深感到粮食是农民伯伯一滴汗水一粒粮食换来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学生后来吃多少就打多少,再也不浪费了。我后来想:为何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效果差于语文教师的德育教学效果呢?最根本的答案是“诗歌教学最容易感染学生心灵”,这是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诗歌的阅读教学功能

我记得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歌是文学的高山,读懂了诗歌再来阅读散文就如履平地,可见阅读诗歌的难度。诗歌要求读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之语言高度疑练,语言的精度高,人们常说诗是语言中的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诗歌教学引导得法阅读教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深化、强化、活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寒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有山、小路、车、枫林、霜,特别是“白云深处有人家”给人以丰厚的想象力。文字就是窗口,无限风光只有通过文字窗口才能饱览无余,不能让文字的高墙遮挡孩子的视线,更不能让文字的高墙禁锢了孩子的视野,作卧井之蛙。诗歌文字虽少,但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十分辽阔,老师一旦把学生引入到诗歌王国,学生就能扬长语言的魔鞭,旋转宇宙的空间,增强阅读能力。

四、诗歌的写作功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了诗歌,还要与写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诗歌教学的写作功效,通过诗歌的学习,充分吸收了语言营养,丰富想象,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同时诗歌也启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捕捉美、再现美、描述美,丰厚了生活基础和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写作是有感而发、有情可叙、有志可言,感情充沛、真实,很容易摆脱学生腔,文章才显得有生命力。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诗歌讲完后,就诗歌的内容进行丰富,近似于扩写。比如《烟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写道:“日落江面,江雾缭绕,诗人孑然一身,孤独彷徨,随着日落消去,夜幕降临,带给诗人无限惆怅,江水清清,月寒水清,诗人感觉到了远离家乡的寒凉。”一个小学生能够写得这样很不错了,老师还可以将诗歌加以改写,以不同文体出现,不仅加深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诗歌的语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