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题十篇

时间:2023-03-16 00:27:26

初三化学实验题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1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课程改革;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是初中化学课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弱化了实验课在初三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后,初三化学的实验课重新被重视起来,如何提高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效率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把实验课和理论课一样对待。在他们看来,实验课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而教师只需随便地关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致使教师在上课先不会好好地备课,因而在实验室中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指导,这致使实验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材和评价模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教材中没有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做一个很好的区分,这就致使常常在教师手里可以非常顺利做好的实验在学生手中就非常难以有效顺利地完成。此外,在实验教学的成果鉴定和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常见的就是写一份书面实验报告。这造成了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在实验的评价和鉴定中得不到反映,造成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合理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三化学的实验课会接触到诸如氧气、硫酸等一系列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材料,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做到规范条例,按照实验顺序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学生平时在试卷上写实验方法和程序都是井井有条的,可是一到实验课就慌乱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中强调试验规范是必要的。

2.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初三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其许多实验的选编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比如各种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爆炸以及提纯等许多方法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总之,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慢慢积累,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志伟.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识[J].化学教学,2002(2):10-12.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2

为了探究“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农业化学科技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可行性,我们在1999年3月至6月在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初级中学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并对教学实验目标结果依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单元为阶段进行差异检验分析。现将该次教学实验过程中,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社)第七章《溶液》教学单元协同实施农业化学科技教育教学实验结果分析介绍如下:

1教学实验方案设计要求与实施

将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或相近的化学科学技术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课时教案。农业化学科技知识选材原则;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关或相近;化学科技知识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深广度超过《化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农业化学科技知识,应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前提,以免增加学生课务负担。

会同初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教学成绩在宁都县处中上水准,中考升学率近50%。在1999年上半年共有6个初三年级教学班,其中,初三(5)班和初三(6)班化学成绩一贯相近,且由一位化学教师任教,可控因素较多,因此,选定该两班参与本次教学实验。初三(5)班为实验班,该班人数66人;初三(6)班为对照班,人数64人。

98年度下学期两班化学期末成绩如下:由期末化学考试成绩算出,初三(5)班平均成绩为75.23分,标准差为7.62分;初三(6)班平均成绩为72.85分,标准差9.02分。对两班成绩进行u检验:教学实验前,对两班关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农业化学科技教育”是否必要的认识进行“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两班学生教学实验前对进行“农业化学科技”的教改认识无差异。所以对照班和实验班的选择符合教学改革实验要求。

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及“溶液”一章教学内容相关的农业化学科技知识与相应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利用课外活动给实验班学生系统讲解以下农业化学科技:(1)果蔬催熟剂)))乙烯利和植物生长促进剂使用方法;(2)农作物冻害防止剂,土壤消毒剂使用;(3)鱼类摄饵促进剂,水产动物生长促进剂。

2教学实验目标差异检验

课堂教学内容两班于同一教学周完成,教学实验结束。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班进行了第七章化学“双基”与配合教改实验附加题的教学实验形成性考卷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2.1第七章:“溶液双基”知识测试成绩统计:

利用前面的方法可得P>0.05,两班化学成绩相同。说明:初三(5)班化学教学中实施农业化学科技知识教学不会影响学生正常课堂教学内容“双基”知识的掌握。

2.2对两班学生关于“化学教学中实施农业化学科技教育”认识活动的差异检验。两班对该教学实验改革活动已存在认识上的显著差异。

2.3溶液“双基”知识测试中的农业化学科技知识附加题成绩统计:

农业化学科技知识附加题:请你举一则你所习得的农业化学科技知识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作用的例子。初三(五)班举例正确的58人,初三(6)班只有4人,不知举例错误的初三(5)班8人,初三(6)班60人,说明两班对所学习的农业化学科技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应用的认识有显著差异。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结构化知识体系;教学优化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必要途径,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授课实践,提升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掌握,促进初中化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首先需要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对化学基本知识进行梳理和掌握。一方面,在初中化学授课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积极思考。对于生活中发现的化学问题要进行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历史上的化学重大发现和进展多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的。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要在授课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基本知识进行梳理以便熟练地掌握,这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进行预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预先进行课本上化学知识的熟悉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在学习时发现问题,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师讲解后要提醒学生做好复习工作,梳理知识脉络,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授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基础知识和老师将要上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和准备,让学生整理好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上课解决问题。比如,学生预习后的疑问主要有: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为什么铜加热后质量会增加?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条件和原因是什么等。然后通过上课解决自己的问题,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并进行梳理和掌握。

二、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行实验,用实践来验证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化学学科的学习。一方面,进行实验前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实验设计,规划好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工具,为实验的进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采取的实验设计步骤一般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教师的引导和书本上的步骤进行,做好实验安全工作。另一方面,实验要灵活变通,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在进行实验前,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制定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遵守实验时的规章制度。实验时让学生整理好天平、烧杯、酒精灯、白磷和硫酸铜溶液等实验器材与物品,让同学们进行两组实验,即白磷燃烧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质量变化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与课本结论进行对比看是否吻合,验证结论。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

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还需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和进行过的实验,联系实际,进行类推,充分拓展理论视野,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另外,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化学学习会更加轻松、有趣和实用。例如,在做完“质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后,可以举一反三,做一下拓展探究实验,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实验,进一步验证结论。另外,得出来的结论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问题中去,比如水和酒精混合,质量是否不变?高锰酸钾加热后质量变化如何……

综上所述,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为例,从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梳理基础理论知识;勇于探究,积极实验,实践验证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归纳总结完善体系等几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优化初中化学课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155-156.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4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95-03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在2001年被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将整合一词明确地提出来了。这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就像粉笔、黑板一样是一种常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适宜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呢?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很有研究价值。

二 概念界定

初中化学中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课题研究不是简单地用一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来替代化学实验教学,而是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设施、资源来辅助实验教学,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是指利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网络资源等手段辅助完成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

三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第一,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本中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分类,借助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二,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合理、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研究内容

化学教学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实验教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化学实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教材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使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表达出来的抽象概念更易于展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试验,缓解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验经费不足、实验条件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矛盾同时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优势,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运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同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量研究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师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实验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及时总结、发现规律。并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科学素养进行个案研究。经过一年的实验及总结再通过一年验证,最后对课题进行总结。

六 研究过程

对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首先,以本镇初中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其所属的信息化环境,适合运用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其次,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哪些实验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研究的实践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理论、实验、小结、验证、总结,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方法和行动,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展开调查、参与互动、收集数据、开展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再对其效果进行新一轮的再实验以进一步检测前期成果,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

准备阶段(2013.5~2013.9):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组建课题组,对课题相关内容进行理论学习,申报课题。

开始阶段(2013.9~2013.11):课题立项后,按照课题组成员分工展开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初步实践阶段(2013.11~2014.1):根据开题方案,完成初期的调查与实验分类工作。(1)对本镇三所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学校具备的信息化环境进行调查。(2)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分类,探讨哪些实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实践阶段(2014.2~2014.6):(1)将初步的实验分类结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检验分类的正确性。(2)完成部分成果的整理。

中期总结阶段(2014.7~2014.9)整理课题资料,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验证完善阶段(2014.9~2015.6):根据开题方案以及前期研究的成果和中期研究报告,对成果进行验证以及完善,形成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2015.7~2015.9):总结课题。(1)整理所有的课题资料,撰写最终成果论文,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七 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较多的资料,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的分类总结

课题组通过对实验的分类,总结出哪些实验利用信息化环境更有利于教学:

第一,化学微观概念和微观结构。如分子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运动的学习,这些都是微观的概念,无法形象化。而计算机模拟能够将微观世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第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或者反应速度较快或较慢的实验。如铁生锈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会很耽误时间,而利用计算机模拟不仅可以将“现象”放大,还可以控制反应速度。

第三,错误的实验操作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氢气的制取与验证是个很危险的实验,如果误将导气管放人集气瓶下面,会导致爆炸。如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让学生看到这种危险的后果,以说明科学操作的严谨性。

第四,严重污染、较危险或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如具有危险性和污染性而且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浓硫酸、氨气等的生产,这些过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进行展示。

例如:微粒的运动──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的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下述实验。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每个同学都看到溶液是无色的。向烧杯B中加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可以发现烧杯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对上述现象提出几种假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假设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B烧杯的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一些微粒进入烧杯A的溶液中,溶液成分发生改变,无色溶液变红。

对此内容的教学,光靠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操作,无法感受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印象还是不很深刻,所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模拟演示分子运动,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构建一整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第一,依托“班班通”、网络互动课堂等基础设施,开展课题研究。我校于2012年开始逐步配备“班班通”设备,2014年所有班级配备“电子白板”。网络互动课堂于2014年7月完成安装调试,预计同年10月交付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此类设施,课题组采取多种形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其熟练操作设施的技能。发挥校外专家、校内骨干、微机教师等作用,不断学习新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再者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完成与课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论文、录像课等。

第二,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整合与。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校园网、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与。

第三,积极引导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类信息化教育评比。为了检验课题组研究成果,课题组积极引导组员将部分研究成果参加各类信息化评比,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课题组研究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课件、论文被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推荐。积极参加本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应用学术作品评比活动,课题组成员均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建立个人空间,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此空间还荣获合肥市个人空间评比三等奖。总之,课题组成员都在不懈的努力,力争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八 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本课题研究借助的教育设施主要是“班班通”、电子白板等,后期又加入了网络互动课题这样的形式,所以课题组要与时俱进,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设施与化学中实验教育的有效整合。但是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题组成员开始研究课题时积极性很高,能按时参加课题的研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开始减弱,有时不能参加课题研讨;(2)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大多数都是毕业班教师,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教师精力有限、课题研究时间紧等问题较为突出。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积极面对,我们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会尽力处理好生活、教学、课题研究的关系,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小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时代(理论),2012(1)

[3]王格梅.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2(5)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5

初三物理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使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要求初三物理教师都要制定并写出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该科教师在学期开学后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也是学校使用范围最广的论文,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首先经过初三物理备课组对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草稿展开讨论,然后再在自己的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要对学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进一步做详细的说明,才算是真正制定好了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初三物理老师要严格按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里的要求和措施去实施,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也可以对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某些内容做适当调整。在平时教研活动时,经过讨论也可对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有所变动,但要以完成学期目标为基本,可以改变教学措施和方法,对教学内容不可随意删减。本空间的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经过老师精心编写而成,但也可能对你不适用,有什么意见请提出。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三物理科已全面进入中考复习工作,面对中考复习,我们是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复习中,强化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加强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工作计划《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考题,能熟练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3、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90分以上,优分率达85%以上,及格率达90%以上,低分率控制在3%以内。

三、教学措施

1、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自制力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2、要重视基础教学: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教学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不做超过课程标准的繁难试题,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4、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5、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四、教学课程和时间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补课2.1-2.8第1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讲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声的利用第3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第4讲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补课2.18-2.27第5讲物态变化第25讲分子热运动内能第26讲比热容热机第27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3.1-3.7第6讲电流和电路第7讲串并联电路第8讲电压电阻第9讲欧姆定律

二3.8-3.14第10讲电功率及其测量第11讲电与热安全用电

三3.15-3.21第12讲磁场电流的磁场第13讲电动机与发电机第14讲信息的传递

四3.22-3.28第15讲宇宙和微观世界第16讲质量和密度第17讲运动的描述时间与长度的测量

五3.29-4.4第18讲力与运动第19讲弹力重力摩擦力第20讲杠杆简单机械第21讲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

六4.5-4.11第22讲浮力及其应用第23讲功功率机械效率第24讲机械能

七4.12-4.18综合一与声音相关的问题综合二与光相关的问题综合三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综合四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问题

八4.19-4.25综合五与密度相关的问题综合六与压强、浮力相关的问题综合七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综合八与做功、机械相关的问题

九4.26-5.2综合九电路的连接和控制综合十欧姆定律电功率综合十一电与磁

十5.3-5.9专题一作图专题二简答

十一5.10-5.16专题三实验5+2

十二5.17-5.23专题四计算题5+2

十三5.24-5.30基础补漏5+2

十四5.31-6.6作图实验5+2

十五6.7-6.13计算创新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6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初三化学教学 实践研究

引言

初中教育注重的是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自然学科的认知和探索能力。而化学学科的引入加强了学生对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对比和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潜能,因为化学是一门充满探索性且很神奇的学科。

一、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初中化学学科的起始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初三化学教学来说可能需要讲究一些教学技巧。初中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以面授讲解为主,相对来说比较被动和死板。单就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话,对这门抽象且涉及领域较广的学科来说,使学生难于理解。我们应该注意到实验给实际生活带来的意义,而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实验的表现结果。

2.教育模式的被动性

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所有学科学习都是为了考试,因而课堂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在化学学科教育中,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一形势,给学生创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体验式教学在化学学科中引入的意义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体验式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通常应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专业教学中,表现方式一般为:实验、课题探究等。一般课外探究较多,如课外调查学习、手工制作等。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帮助面临中考的学生缓解压力,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2.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使用范围广,针对性强。

对于化学这门比较抽象的难于灌输的学科来说,我们可以实践活动、实验方法进行互动学习。初三化学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与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按课本直接讲述学生会觉得枯燥,学习效率很低。如果结合生活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际意义,再做成相关课题完成,则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2)实践性强,便于学生理解。

体验式教学贵在体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诠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简化抽象的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使学习不再枯燥。

三、在探究实践中增强能力

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的大量实验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在组织探究教学时,不必刻意追求一套看似完整的探究步骤,而要关注探究教学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怀疑精神、求证精神。开展探究教学时,要精心筛选探究问题,灵活取舍探究环节,准确把握探究程度。

1.精心筛选探究问题

主动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天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要求的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所有课题(问题)都有探究价值,必须对探究问题精心筛选,教师应根据地域特点、学生基础、教师特长筛选出合适的探究问题,这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哪些问题适合探究教学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值得借鉴:当教材内容是针对形成相应科学领域的概念、规律和理论,而不是提供实践活动材料和培养劳动活动的实验技能、技巧的时候;当教材内容不是崭新的,而是在逻辑上继续充实以前所学知识的时候;当教材内容适合学生做出独立结论,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适合做出概括的时候;当教师训练学生通过开展活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适合采用探究教学法。那些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从问题堆中删除。有的问题虽然有探究的价值,但是受学生知识基础或者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开展探究,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留在课后或者兴趣小组活动时开展探究。

2.灵活取舍探究环节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交流与汇报、反思与评价五个基本程序,但是就某一个具体探究问题而言,不一定每个程序都要平均使用力量,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的问题适合全程探究,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得出结论都值得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探究教学;有的问题只需要重点探究某个环节,其他环节可以提供资料,降低探究难度。例如,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探究教学的重点是猜想、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其他环节不必进行探究。

结语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认知能力之后,通过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更有效地学习。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对于初三化学学科的学习,不应该只从中考应试角度被动进行,不论对于传授者还是学者,都应该明白其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然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探索其产生过程及意义。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0(02).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7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现状与对策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起着促进作用,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初中学习阶段,好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的记忆,并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生动形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因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出发,谈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义务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其基础性和启蒙性,教学工作要以两方面内容为标准展开:一方面,提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并能利用化学知识展开一些基础解答。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在实验活动中认识和研究物质,从而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激发交流协作,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说,实验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教学特点,成为学习化学知识、巩固概念规律、升华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在这个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非常多的,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实验体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享受,开始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化学是有用的、真实的。在实验活动中,学生锻炼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享受到了获取真知的乐趣。学生不仅对化学知识有了更丰富立体的认识,还培养了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要让这一技能性学科失去意义,沦为形式。[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偏重。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存在一个制约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即教师比较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导和传授,固化、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感受就是记住实验药品和实验步骤,但实际上化学实验最重要的是过程的探索问题,学生要形成科学态度、科学品质,并在试验中不断总结方法,丰富学习内容。

(二)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技能训练机会较少。

部分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考试时间,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把实验教学时间压缩,从而把很多应该学生自己做实验,出实验报告的教学内容改成演示实验,草草展示试验流程,重点让学生记住步骤,从而能顺利答出考卷上或是练习中一些数据、操作、现象等内容的标准答案,失去了在实验中获取宝贵观察和技能训练的机会,使学生虽然懂流程但无法熟练操作真实实验。

(三)重视实验结果,忽略交流讨论。

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或是上交的实验报告,而没有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分析学生出现实验错误的具体原因,根据对实验操作的片面描述,无法了解问题出现原因,而且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在实验目的和实验内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彼此间的交流被忽视,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探索性实验为重点,巧妙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2]

(二)增加探究成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增加探究成分是指让学生重视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开展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做好数据记录、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最后展开评估和交流。这样的实验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科学素养,树立创新精神。教师还要重视实验的设计,多为学生创造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并营造学生创新的突破空间。[3]

(三)重视实验报告,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重视实验报告,不是单一地看实验报告,而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之后的实验报告的评阅,从而对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并和实验活动结合,给予学生系统全面的评价。教师评价意见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书写,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展开科学的总结和反思,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做出情感引导,比如说对做事马虎的学生要严肃中肯地建议其认真仔细,对于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鼓励表扬,提升其自信心。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其综合素质,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说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郭广.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9):29.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实施方案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第一,不少教师采用讲学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学生却听得浑浑噩噩。第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仍在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追求教学成绩,对相同的题目反复地训练,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如此以往,给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

2.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化学只有初三一年,学习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学生对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有抵触心理,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不会主动学习化学。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主动吸收学习,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依然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状况对于学生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3.缺少实验课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配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此外,一些教师觉得实验麻烦,就取消了实验课,只是口头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记住结果。殊不知这样让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机会,缺少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长期掌握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做好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策略

1.全面提升初中教师的综合素养,采用多种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言行对中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化学专题教学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结合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克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化学基础知识点和方程式的背诵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学生易记错记乱。我在教学时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打油诗,让学生在押韵的节奏中将化合价记准、记牢。例如: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氮磷。然后再记忆5种常见离子团的化合价,这样学生就觉得非常容易记忆,念几遍朗朗上口就记住了。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根据这种形式自己编了些类似的记忆口诀。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3.增加学生实验次数,改革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巩固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1――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家庭小实验2――用白糖、玻璃杯、水来做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都动手做了实验,而且都很成功。第二天,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讲自己做实验的感受、互相讨论实验现象,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了。之后,每当做实验时,学生都会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巩固作用。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9

化学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它涉及的实验较多,而且化学中的理论、概念、定理、规律和重要的反应现象,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获取重要的结论和数据,所以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以化学实验教学为重点,通过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方式,促进化学学科教学发展的同时,也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子。特别是开展和实施的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既满足了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与教学的需要,又能全面调动学生做好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概念和基本的操作程序,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专业中的其他课程、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与方法、步骤,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化学实验教学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样,单一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是无法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学手段的改革、对现代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方法,赋予新的教学环境,以推动本学科的教学向智能、高效、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2 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是以化学实验室为主体,通过科学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定期、定时地向学生开放,以满足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需要,推进化学实验教学向开放式、立体式方向发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初中学生将来继续深造、走向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化学的应用与研究,提高操作技能和就业打好基础。

化学开放式实验的特点

一是具有灵活性。初中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完成自己对实践化学某一结论的验证,或者对某一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究,不受原有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形式的约束,具有强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某一概念,在学习中如对某一问题产生质疑,或者需要自己对该结论进行实践验证,学生就可以直接到实验室,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实验,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为学习和分析难点提供实践支持。

二是不受现有初中化学学生实验的约束。初中化学教学中,不论是哪个知识点,其实验的教学大都放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主要是为了教学安排方便,或者能够做到有效组织。但这种形式,对于初中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如每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随时动手实验效果好。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从开放的层次,就将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为实现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了方便。

三是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完成的实验,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鼓励,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学习导向作用。

四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中小学生的化学教学,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的化学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中小学生毕业后,还要继续学习化学,虽然动手能力要求不高,但兴趣培养十分重要。开放式的化学实验教学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开放式化学实验的模式

一是小组合作实验模式。一个学习小组在学习化学时,如果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直接参与化学实验,小组参与化学实验,既没有班级化学实验那样喧闹,又灵活、方便。

二是个人实验模式。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通过学习获取的理论知识或者技能,特别是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需要实验验证的问题,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化学实验,这种模式简单、方便,是目前开放式化学实验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

三是研究模式。化学学习小组或者课外活动小组,乃至化学课题研究小组,在学习化学时,需要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实验研究,就需要动手实验。此时,科研小组可以申请到开放化学实验室中进行验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小组科研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目前,开放式化学实验模式,除以上三种外,还积极推广课外自由实验,即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通过家庭已有的药品或者设备,自由进行实验,一方面对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健康发展,推进校园社团活动的有序展开。

3 化学开放式实验的组织开展

化学开放式实验的组织,并不是初中化学指导教师放任自流,也不是实践化学教师对化学学习与实验的权力全部下放,它是一种教学过程,更是教学的延续与改革发展,离不开化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要做好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就必须贯彻教学基本原则,就必须以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统领化学实验教学,赋予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以新的内容。

笔者在初中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强化基本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组合和课外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开放式化学实验的学习活动中去,通过开放式化学实验活动,促进对化学以及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化学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提升自己走向社会,满足从事化学应用的需要。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向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研究化学和应用化学的教育,以此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首先,做好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课堂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实践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化学教师的讲授,有些化学的演示实验虽然简单,但它内在的教育意义深远。为此,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将步骤和方法一一告诉给学生,并做好实验规则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观,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兴趣,为开放式化学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某化学现象的检测和验证,这看起来简单的实验,都认真做好,并且不断向学生介绍其检测的概念和要发现的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其次,做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初中学生加强开放式化学实验意识教育的最好机会。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分散实验活动,并适当将学生的实验划整为零,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随意性和可压缩性,培养学生适应开放化学实验而带来的学习欲望。

初三化学实验题篇10

摘 要: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对于初三化学更是如此。当然,当前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在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基于此,从新课程改革的新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新课改对初三化学教学的新要求

相比其他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得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初三化学来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新课程背景下,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没有彻底的改变

长期以来,受我国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初三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没有彻底的改变。实际表现为,初三化学教师依旧遵循“教师本位”的教学思想,实际的教学方式依旧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为尊”的理念依旧没有改变,即便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学生素养,但依旧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B,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2.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目前初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快,整个社会呈现一种急功近利的氛

围,而在此大背景下,也对初三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很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研究技能来丰富自己,而是愿意通过各种模式、技巧、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不求甚解,整个学习过程也比较机械。

3.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更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材料。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资金的限制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并没有足够和完善的实验设施,一些实验用具和教学器械也不够先进,甚至一些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效果,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能够认真掌握新课改的新要求,并将其落到实处;二是能够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则能够扮演好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探究;三是能够在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对于即将进入高中,接触更多新学生和新老师的初三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四是能够将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并能够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营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

和谐有效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和方法来降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学校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能够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微课、实验、故事、背景介绍等不同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盐酸”一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碟面生烟”的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氢氧化钠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握手成血”试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强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

必要的师资投入力度的加强就是要求学校一方面能够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升级自己的教学软件;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