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4 16:12:03

初三化学概念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1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2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3

一、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4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5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6

我委教研室还及时主动与省市教研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系,在寻求指导、帮助的同时,也把教学第一线老师的意见、建议反映上去,使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及时得到来自实践中的信息反馈,使上情下达,下情上通。

我们深深感到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是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思想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是多么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教育者应当有要求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让学生胸有大志,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教师们的切身感受。

义务教育正是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国策,它的性质是公民素质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下称义务大纲)”是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的。化学义务大纲一开始就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指导思想,切实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如上所述,我们体会到:学好政策,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使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和关键。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义务教育不是只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注意培养“两才”(学习人才、普通劳动者型的建设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忽视中差生的弊端。

我们的目标既然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围绕新教材所进行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然就是在努力完成提高国民素质这一艰巨而宏伟任务。立足点正确了,思想基础建立了,具体的落实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认真学纲,深入领会大纲,使新教材的实施得到保证

新大纲制定得十分切合实际,内容具体而翔实,便于教师实施。每个初三化学老师对新大纲的学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不仅要通读、细读,更要结合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去学,才能把握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对于新旧大纲中有所改动的地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常常是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认真领会,要充分理解义务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是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最终要求,教师若按照大纲,结合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思想,制定每章每节的目标,并达到各项目标,最终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并不难。这里要强调一点,学纲,研究大纲是每个教师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不学纲、不钻研大纲是不可能用好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的。新大纲对每部分知识点都点明了教学要求,这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试和评估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将必然成为今后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考试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从这点上讲,不重视大纲的学习是万万不行的。

在这里我们一再强调对大纲的学习,正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老师对此不甚重视而大声疾呼的。

我们也感到在学纲、钻研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绪言部分,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初步概括地告诉学生化学学的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应当怎样学,介绍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基本的概念,教师一方面要领学生跨进化学的门槛,另一方面要为以后的学习铺路、搭架子,其结构是从学生常见的物质世界引入门,进而说明物质世界的宏观存在,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世界永恒的变化,新教材中常用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给教师和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座互相沟通的桥梁。绪言部分的实验比统编教材多,现象更明显,更具有直观性、代表性,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验一步引出了物质性质、物质变化等概念后又进一步归纳出有关物质组成等多方面的结论。这一编排非常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这部分对概念、对知识的论述,大多是宏观的,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一步步完善、深化,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达到教学要求,这方面我们的老师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提前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联系实际让学生尽快掌握化学用语等。

二、研究大纲,钻研教材,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使用新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大纲为纲,结合学生实际,以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定教学进度。

由于各校生源不尽相同,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进度,最终达到大纲对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要求,这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到每个学生也还有因材施教的问题,这在后面还要论及。

2.把思想素质教育贯穿在初中化学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这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般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大讲化学事业在解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甘肃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和发达的冶炼工业,兰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城市,自然有不少可讲的实例、可参观的场所,教师在讲课中常联系,合成橡胶、化肥、炼铝冶铁等工业生产实际,内容更生动、形象,学生们也爱听并容易接受。

(2)注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环保问题自然要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尤其在兰州这样一座发达的化工城市,有着结合实际进行环境意识教学的良好基础,能较好地让学生把社会环境、社会需求、社会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让学生不妨算算国家的人均资源帐,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有点危机感还是有好处的,他们长大承担国家建设重任时会更加爱惜资源,爱护环境。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要注意从化学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的结合点,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之中,切忌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使二者成为两张皮。

3.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诸多方面,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有: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大纲所要求的初中化学知识的思维能力(这里也包括了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能用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和处理有关涉及化学信息的问题的能力)。

还应注重培养初三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个个动脑想办法去完成实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老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素质教育的观念尚未牢固地树立起来,部分老教师留恋旧教材,还是觉得统编教材更系统,讲得更透彻一些,使用了多年的统编教材更顺手一些,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地又按统编教材的系统上课。

2.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制,担心考试试卷会出现自己没有讲到的已删减了的内容或选学内容,因此,该舍的不敢舍,该略的不敢略,把大量的时间挤到总复习中去,影响了对主体教材的讲授,也不敢大胆创新使用新教材,课时自然感到紧张。

3.部分实验还是没有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对“练习”、“初步学会”的层次把握不准。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入学纲(对附录也应重视),切实领会大纲精神。因义务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没有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和顺序编排,而是按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四大块编排的,因此,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在教材和教案中相应章节的位置注明大纲的要求层次,并由此而定教学目标。

2.对照大纲,充分领会编写者对全书、各章、各节的编写意图,掌握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教学中方能高屋建瓴。

3.继续改善设备,强化实验,强化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真正做到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即使学生做错实验或做得不成功,也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写出报告,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最好再重做一次,鼓励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4.我委所属各中学的初三学生大多数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教师们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受学生接受能力、时间的限制不能展开,那么对准备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可结合新教材中的常识性知识、选学内容适当拓宽、加深一些,但一定要把握好量和度,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志趣,在活动中发现化学“小苗子”,可适当给点“偏食”,以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可放松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可恰当运用掌握教学法或成功教学法教学,使他们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这样也就可望实现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7

为推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化学学科教学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根据我县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一、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我县中学化学一线教师共99人,初中教师48人,其中非专业教师占44%。高中教师51人,其中本科学历老师占85%,高级教师约占16%,35岁以下教师约占66%,工作5年以下教师约占3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化学教师队伍年轻,高级教师较少,学历层次较高,初中非专业教师比例较高。

2.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对延庆县30所中学学校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了多次视导,通过视导我们感觉到化学教师中有约25%的优秀教师;约50%的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对教材理解和把握的较好,能够驾驭课堂教学;约20%基本胜任。还有约5%的非专业教师很难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教学能力较高,多数教师都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少数教师基本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3.学生学业水平现状分析:

我县学生化学学科学业质量各校参差不齐。重点和非重点,城川和山区学生学业质量不平衡,差距很大。这和师资、生源、学校条件都有关。

从上表可以看出化学学科2003—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各校及格率为93%——9%不等,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不多,全县各年级优秀率在15%左右。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基本概念不清;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差,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得分率很低;学生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进行表达;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差,对实验的现象、原理、过程的分析能力缺乏,也不会从实验现象推倒出实验结论。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知识抽象,内容零碎没有成套的公式和规律可循,特殊现象很多,不容易记忆,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尤其非专业教师教的学生,课上时间也没有认真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是积极性不高。

从全市来看,我县初、高中毕业年级整体水平居于较低水平,但四中和一中的学生水平在全市居于较高水平。

二、值得肯定的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从我县化学教学现状看出多数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观念,体现在不只是重教师的“教”,还重视了学生的“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化学骨干教师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可见提高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到今年为止我县已有16名化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化学骨干教师3人。市级化学学科带头人1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在不断成长。这些骨干教师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中起着带头和骨干的作用,带动了大批青年教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很多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和学校业务骨干。

初中分片教研、高中校本教研工作蓬勃开展

近几年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我县初中学校多,每所学校的化学教师少,多数只有1~2名化学教师。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初中30所学校分成3片,进行分片教研,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教研,进行作课、化学专题研讨等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专业教师受益匪浅。

我县高中学校教研组工作整体情况良好。各校教研组以年级为基本备课组,积极开展活动,同时各校教研组还主动与县化学教研组联合起来,在县级教研员的引领下共同开展教师备课、讲课、评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了高中教师的整体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存在误区

自从我县实施新教材以来(初三化学2005年9月开始、高一化学2002年9月开始),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新教材,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但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实施,如何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师还有误区,实施方法、尺度的把握都不太明确。

备课过程考虑不全面。教师在备课中只重视备知识,不注意备学生,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实际水平,不注重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讲课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

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机会较少

中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较少。尤其是初中,一年下来有的学校也就做过1~2次实验,这里有老师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学生实验不好管理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川、山区学校实验设备或药品不全,以及部分教师的实验技术不够规范等问题。

化学科的校本教研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县各校都有教研组,但有许多学校的化学教研组活动效率不高,尤其是初中,学校化学教师较少,一些具体的教学实际问题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校本教研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导致教师成长较慢。

化学复习课效率不高

化学4个年级分别面临着中考、会考、高考三次大考,除此以外也面临着平时的教学检测,如何搞好复习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很多教师长期以来不知道如何上复习课,自己按自己的思路上,没有一定章法可依,也没有认真研究过,在知识的落实上没有采取更好的办法,使得复习课效率不高。

四、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意见

(一)关于备课:

1.按照化学科初、高中各年级教学目标进行备课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学段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将来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2.注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主导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不能过多过细,但又不能不导,这在备课时应该认真考虑。

建议教师要课前认真备课,掌握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多搜集有关化学的信息,充分利用化学的特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总是学生结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减少厌学现象。另外在课堂上恰当地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关于化学实验教学——要多做实验,多实践

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尤其初中是化学是启蒙教学,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多活动。化学实验是化学中最有魅力的教学内容,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实验技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是实践机会。具体建议是可以开放实验室、可以组织化学实验小组、可以多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等,同时学校要加强实验管理。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达到认识和会使用常见化学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会观察实验现象,具有通过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高中化学要求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能够用实验探究实际问题,同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现象和问题。

(三)关于教学过程

1.突出化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思想,即量变、质变原理、内外因关系等。例如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突出物质的性质,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思想;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思想。这个思想要贯穿中学化学教学始终。

2.加强复习课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中永恒的话题。这需要靠老师个人的努力,但也需要外界的力量。即加强校本教研。目前学校化学教研组活动的效率不高,有的学校教研组形同虚设,应该加强教师群体的研究,发挥骨干教师和教研组的作用,多组织一些听课、评课等活动,共同切磋教学,群策群力,坚持在“实践中学”和在“学中实践”,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认真研究。复习课要分专题研究,如大的专题有元素化合物专题、化学实验专题、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和化学计算专题等,大专题中再分小专题,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在复习课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3.根据化学知识零、碎、散的特点,抓好知识的落实

为让学生掌握所学化学知识,主要在于加强知识落实。教师可以留适量的作业,也可以留实践性的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把化学实验搬入家庭。同时要注重反馈。根据化学知识零、碎、散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多进行检测、评价、小测验等活动,从而促进知识落实。

中学化学组

中学化学学科各年级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对化学学科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除了笔试外,还要加强实验的考查。

初三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章~第九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的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初三毕业考试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第十二章。化学学科毕业考试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为依据,以上述文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不包括选学内容和选做实验)。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的化学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当年的《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一)基础知识

化学学科毕业考试目标(详见当年《中考说明》的“双向细目表”),是通过考试内容、知识点、分项细目和考试水平予以表达的。其中的考试内容是指化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分类要点;知识点是大纲中规定的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点;分项细目是对各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分解;考试水平是对各个知识点分项细目的考试要求层次的概括分类。

化学学科毕业考试水平,可划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并用字母:A、B、C、D分别表示。各层次的具体含义为:

A(常识性介绍):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并能初步辩认。

B(了解):知道“是什么”。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辨认、复述和再现。

C(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的化学问题。

D(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上述四个层次的考试水平,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技能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技能。其考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分别是:

1.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能进行实验操作。

2.初步学会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能力

1.观察能力

能对实验现象、直观形象(如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等)、自然现象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较全面和正确地观察,并能获得应有的感性认识和印象。

实验能力

能按实验技能的要求,安全地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能较准确的表述实验过程和主要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能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恰当的结论;能根椐实验命题的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思维能力

对初中化学应知应会的内容,能融会贯通掌握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能将所给的化学问题分解,找出解决的关键,能准确提取、重组和迁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或创造性的解决)。

自学能力

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试题所给的信息,并能恰当地运用。

初三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监测形式:笔试与实验考查相结合。县统一、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20分钟。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5月份

监测难度:易:中:难=8:1:1(毕业考试)

评价等级: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考查内容及标准如下:

(1)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的实验的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考查项目考查要点与要求成绩评定

赋分得分

1.观察药品的颜色和状态⑴观察药品的颜色和状态①观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颜色和状态0.5分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仪器的连接②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大试管口0.5分

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导管出气口浸入水里,用手紧握试管一段时间后再放开,观察气泡或水柱1分

3.装入药品、固定装置⑷固体药品的取用④拔开塞子,横放试管,再把盛有混合均匀约3克KClO3和MnO2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1分

⑸试管的

固定⑤塞紧塞子,铁架台的铁夹夹持试管中上部,试管口略向下倾0.5分

4.做好排水法集气准备(6)灌满水⑥给1只集气瓶盛满水,平推玻璃片封住整个瓶口(注意玻璃片下不存气泡),倒立在水槽中0.5分

5.给大试管加热⑺给固体物质加热⑦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0.5分

6.收集氧气

⑻排水取气法⑧待导管口有大量均匀气泡冒出时,迅速把导气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里0.5分

⑨当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口向上放于桌上1分

⑩将导气管移出水面0.5分

⑼向上排空气取气法11将导气管插入另一只集气瓶中,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过一会儿,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1分

12集满后,盖好玻璃片,口向上放于桌上1分

7.停止加热(10)熄灭酒精灯13用灯帽盖灭,熄灭后还要把灯帽再打开一次后再扣上0.5分

8.氧气验证(11)检验制得气体是否是氧气14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1分

说明:本实验共计14个考查点,请教师严格按要求判分。

本实验限20分钟内完成。

附表2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3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考查项目考查要点与要求成绩评定

赋分得分

1.计算氯化钠和水的质量⑴计算溶质、溶剂的质量①计算配制3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准确1分

2.称量氯化钠固体

⑵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②将天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天平达平衡0.5分

③在天平两托盘上各放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片,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1分

④用镊子取放砝码和调游码,再加固体粉末于左盘上,使天平达到平衡1分

⑤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盒,游码调回零1分

⑥将用托盘天平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里0.5分

3.量取

溶剂的体积⑶用量筒量取水⑦根据被测溶剂(水)的量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0.5分

⑧沿量筒内壁缓缓注入水至指定体积1分

⑨观察溶剂(水)的体积时,量筒要平放在实验桌上,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水平,再读出所量溶剂的体积1分

4.配制30

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⑷配制溶液⑩将量取的溶剂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1分

11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玻璃棒不得碰器内壁,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0.5分

12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里,贴好标签1分

说明:本实验共计12个考查点,请教师严格按要求判分。

本实验限15分钟内完成。

初三升学考试:

监测范围: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一~第十二章。化学学科毕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北京市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为依据,以上述文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不包括选学内容和选做实验)。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初三化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及当年的《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和当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监测形式:参加全市闭卷笔试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80分。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6月份

监测难度:易:中:难=5:2:1(升学考试)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高一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一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一章~第四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一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一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监测范围:高一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一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五章~第七章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一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一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末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监测范围:高二化学教材(新人教版第二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第一章~第四章(文、理科进度内容不同)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二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二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笔试县统一、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实验考查由学校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一学期期中由学校命题测试。第一学期末由教科研中心命题测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7:2:1(笔试)(高二文、理科)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第二学期

监测范围:高中化学一、二两册教学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高中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二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第二学期期中由学校命题测试。高中会考模拟练习一次,由教科研中心命题,学校负责监考、阅卷。所有在籍应届高二学生参加。全卷100分,时间90分钟,难度为:6:2:2。最后参加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实验考查由县统一命题,学校组织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会考前5月份监测(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监测难度:易:中:难=6:2:2(笔试)

评价等级:优秀、及格、不及格

高三年级

监测范围:高中化学教材(新人教版一、二、三册,2002年审查通过)中的内容。

监测内容:着重考查初三~高三所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

知识、技能占70%

过程、方法占20%

情感、态度价值观占10%

高三化学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详见当年的《高考说明》中考试内容和《北京市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的考试内容。

监测形式:由教科研中心命题,模拟练习一次,形式待定。县统一笔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负责监考、阅卷。实验考查由学校组织考查、评价。

监测时间:第二学期高考前3月份监测(笔试);化学实验考查由学校平时教学时检测、评价、记录。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8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矗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初三化学课本里指出:“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是在多种参考书和习题中都用到这样一种说法“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分子量。在旧课本第53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也指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进一步说明元素符号还代表着元素的原子量。在旧课本的例题计算中也使用了这一意义。例如在计算元素百分含量时,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NNH4HCO3×100%。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氢铵的分子量。从这些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号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会”用分子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类型的题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式为H∶O=1∶8(该种写法见旧初三化学课本第88页)。在这里很明显的元素符号“H”不再表示氢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氢原子集团的质量,即组成1个水分子的2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

做完这两种类型的习题后,有的学生开始迷惑。元素符号到底表示什么?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下列问题:①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学生列式为:NNH4NO3×100%,他们从书中“H∶O=1∶8”的式中理解认为元素符号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质量之和,在这里“N”表示组成硝酸铵的氮原子集团的质量,也就是组成1个NH4NO3分子的2个氮原子的质量;②还有些同学认为元素符号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H∶O=1×2∶16=1∶8。但这样又与习惯用法不符了。

综上所述,为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及符号,我认为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讲解中应慎重。如果我们认为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计算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这一类型的题中,就应在表示式中元素符号前加原子的个数,像上面第二种问题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应用新教材中的汉字表示式:氮的质量∶氢的质量∶碳的质量∶氧的质量=……。其实这种说法、写法既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场面,也不影响对“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确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9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矗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初三化学课本里指出:“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是在多种参考书和习题中都用到这样一种说法“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分子量。在旧课本第53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也指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进一步说明元素符号还代表着元素的原子量。在旧课本的例题计算中也使用了这一意义。例如在计算元素百分含量时,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NNH4HCO3×100%。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氢铵的分子量。从这些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号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会”用分子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类型的题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式为H∶O=1∶8(该种写法见旧初三化学课本第88页)。在这里很明显的元素符号“H”不再表示氢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氢原子集团的质量,即组成1个水分子的2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

做完这两种类型的习题后,有的学生开始迷惑。元素符号到底表示什么?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下列问题:①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学生列式为:NNH4NO3×100%,他们从书中“H∶O=1∶8”的式中理解认为元素符号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质量之和,在这里“N”表示组成硝酸铵的氮原子集团的质量,也就是组成1个NH4NO3分子的2个氮原子的质量;②还有些同学认为元素符号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H∶O=1×2∶16=1∶8。但这样又与习惯用法不符了。

综上所述,为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及符号,我认为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讲解中应慎重。如果我们认为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计算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这一类型的题中,就应在表示式中元素符号前加原子的个数,像上面第二种问题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应用新教材中的汉字表示式:氮的质量∶氢的质量∶碳的质量∶氧的质量=……。其实这种说法、写法既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场面,也不影响对“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确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初三化学概念范文篇10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矗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初三化学课本里指出:“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是在多种参考书和习题中都用到这样一种说法“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分子量。在旧课本第53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也指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进一步说明元素符号还代表着元素的原子量。在旧课本的例题计算中也使用了这一意义。例如在计算元素百分含量时,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NNH4HCO3×100%。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氢铵的分子量。从这些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号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会”用分子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类型的题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式为H∶O=1∶8(该种写法见旧初三化学课本第88页)。在这里很明显的元素符号“H”不再表示氢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氢原子集团的质量,即组成1个水分子的2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

做完这两种类型的习题后,有的学生开始迷惑。元素符号到底表示什么?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下列问题:①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学生列式为:NNH4NO3×100%,他们从书中“H∶O=1∶8”的式中理解认为元素符号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质量之和,在这里“N”表示组成硝酸铵的氮原子集团的质量,也就是组成1个NH4NO3分子的2个氮原子的质量;②还有些同学认为元素符号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H∶O=1×2∶16=1∶8。但这样又与习惯用法不符了。

综上所述,为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及符号,我认为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讲解中应慎重。如果我们认为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计算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这一类型的题中,就应在表示式中元素符号前加原子的个数,像上面第二种问题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应用新教材中的汉字表示式:氮的质量∶氢的质量∶碳的质量∶氧的质量=……。其实这种说法、写法既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场面,也不影响对“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确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