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8 17:14:10

高层建筑技术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结构转换层

在城市的生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并且通过实践表明,高层建筑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因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生产关系等都存在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高层建筑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也都会受到影响。强化高层建筑的关键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中钢筋连接技术占主导的作用,研究钢筋连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变形钢筋使用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就严重影响了钢筋接头的数量。在使用钢筋连接技术的时候,使用最广发的则是带肋钢筋套挤压连接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很大的优势。例如,使用这种技术后的施工速度会非常快,并接头性能也很好,其质量也达到标准,具有方便使用的设备等。支护技术因为土地的面积大而被局限,随着我国经济在迅速的发展,在城市中可被利用土地面积明显的减少。并且高层房屋建筑正在不断的发展,并且随着房屋建筑的高度增加,需要更多的人来进行施工,这就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提高并且保护土地的稳定性是当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使用传统的放坡方式,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其已经达不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经济、安全的支护体系。

2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为了强化高层建筑施工质量,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严格学习有关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的知识。在当今发展的形式来看,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2.1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

因为城市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当今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多。在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大约在2000m2左右,建筑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高,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工程量。因为对高层建筑施工要求非常高,现场施工的设备以及材料的用量都非常大的原因,使整个高层建筑项目的工程量变大。

2.2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增大

高层建筑的高空施工的工程非常多,这就加大工程施工的难度。在高空施工的时候,不仅要确保安全还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就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并在高空施工的时候,不能很及时的供应消防措施,有一定的风险存在。

2.3对高层建筑的基础要求变高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随着楼层在上升的同时,对工程基础的基坑挖掘的工作应进行加固处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操作中,不可能对城市高层建筑的基坑无限的挖掘。因此应该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从而达到承重的要求,还要达到相关的位移要求,这些工作就会需要恨到一笔支护费用。

2.4高层建筑施工的周期非常长

针对高层建筑来分析,因为施工的周期非常长,所以大部分施工单位都会在冬季进行施工工作。由于天气的原因就会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的时候,因为温度非常低,就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发生变化。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的周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对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的分析

3.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混凝土,因为混凝土的强度决定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质量,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一定要根据规定进行合理的使用。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考虑施工的环境,达到可以保证质量的效果,并且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的时候,还要考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因为这些都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与研究。

3.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重点,一般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都需要很大的空间。但是对于住宅区或者是写字楼来说,就不需要很大的空间,这样就会存在结构力学相互矛盾的现象。在现代的高层建筑设计中,下部分的承载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上部分的承载力是非常小的,这就要求在结构的设计时需要进行反向思维的研究。

3.3浇带施工技术

(1)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施工都不会分别进行,都是同时进行施工工作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上部分的施工工作顺利的进行。(2)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在基础房梁的施工结束后进行浇带的施工。这样就可以在施工完高层建筑的主楼以后,可以将分散的房梁利用混凝土浇筑后,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主楼的沉降,当沉降量非常小的时候,因为缝隙行成的承载力的问题就能够合理的被解决。在施工以后的浇收缩带,最好是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收缩量。

4提高高层建筑工程关键技术的措施

4.1培养技术性的人才

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就要寻找并且培养相关的技术性人才。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研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先进技术,就必须合理的利用人才,并且还要有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力度。要想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4.2不断的推广、应用新型技术

推广新型技术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必须吸取国内先进的施工技术,并且要加以利用,推广并且引入新技术是当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关键技术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同时还要在成功案例的引导下,与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完善施工技术理论的目的。

5结束语

当今,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是施工技术仍然与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不相符合。因此在施工中要运用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提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都必须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作者:王广垠 单位:郯城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消防;关键技术

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城市建筑的突飞猛进发展相伴随,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已逐渐成长并壮大为我国规模极大的一个产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然而,通过观察高层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可知,现如今我国高层建筑同样有较多情况发生,特别是设计人员在开展建筑物的设计工作之时,有时无法做到对建筑各个空间结构的科学规划,致使建筑结构在整体布置上欠缺合理性,严重的会引起火灾发生。文章从给排水消防设计方面展开研究,以期通过对相关要求以及关键技术等的把握,提高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的有效性,为高层建筑提供安全保障。

1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的具体要求

1.1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在有火灾情况发生之时,高效的消防给水系统能起到对火灾进行控制并将大火扑灭的重要作用,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该系统的功能就在于为火灾的应对提供充足的水源。根据消防给水压力的不同,可以将消防给水系统分为高压与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2种类型,前者指管网内始终对灭火所需水量、水压力予以保持,无需将升压设备启动便可直接通过对灭火设备的使用达到救火目的;后者是管网内平时不能满足灭火设施的压力及流量要求,平时由稳压泵或是气压给水设备等为其提供保证,泵房内进行消防水泵的设置,当有火灾发生时,需要将消防泵启动,以此达到管网压力符合消防水压要求的目的,实施救火任务。设计人员在以高层建筑为对象,执行对其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任务之时,必须从综合层面作出充分、细致与准确的考虑,明确高层建筑的具体结构,加强对以下内容的关注与设计:其一,将更多的精力放于自救方式的设计之上。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建筑而言,高层建筑在出现火灾之后往往会更加难以救援,为了达到将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降低到最低水平这一目的,同时,帮助所有人员尽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撤离火灾现场。其二,有效发挥出其他灭火工具的作用,同各类工具相互配合。给水系统的设计还要求设计人员从综合层面上考虑火种的不同类型,针对各类不同的火种,配合使用可发挥最大效力的灭火工具,最大限度地将灭火效率提高;其三,对消防设置进行科学与有效配置。相较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在空间上会更加紧张,给水系统的设计应对高层建筑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结合人们的实际居住需求,为消防设施的合理设计提供保证,将它们的灭火性能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1.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在开展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应将以下要求明确:其一,设计过程中需要将雨水管道作为排水管道设计的重要内容,把溢流设施设计工作做到位,将建筑屋面积水深度控制在允许负荷水深以下;其二,为了确保消防排水泵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对排水泵的位置及线路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特别是要严格把控排水泵线路,避免电气线路短路。除此之外,上层水的排放同样是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专业技术的支持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尽可能地避免由于排水情况不理想而影响高层建筑主体安全性这一问题的发生。

2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现存问题

2.1设计人员不是特别重视给排水消防系统的设计

相较于一般性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消防系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然而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这些是忽视的,仍然参照一般性建筑给排水消防的设计要点执行设计任务,这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无法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特别是当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设计不合理的消防系统有时会将火势的蔓延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在整个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可或缺,当有火灾情况发生时,灭火系统能够通过对火灾的感应自动启动,可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将建筑内部的火灾扑灭,或者达到对火情的抑制目的,减少财产等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图1所示为一种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是否合理与科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给排水消防系统的性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尚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不少高层当前并未做到对有吊顶和无吊顶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明确区分。当建筑物发生火灾之时,如果灾情地点离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淋头距离比较远,灭火系统便无法做到对火情的及时与高效感应,导致火灾救援的不及时,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火情蔓延,火灾的损害性也会由此而扩大。图1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作原理图

2.3给水网试压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能够正常而又稳定地运行下去,设计与施工人员应严格根据试压标准执行对给水管网的试压任务,让给水管网在一个安全而又稳定的环境下可靠运行。然而实际试验之时,不少设计人员都对这一工作有所忽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火灾状况下给水管网压力不足或渗漏现象的发生,对给水网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延缓灭火速度,将火灾的危险性加大。

3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关键技术与要点

3.1消防水泵房与消防水池设计

消防水泵房与消防水池在给排水消防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在刚刚出现火灾情况时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做到对充足水源的供应,对此,设计人员必须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的选型以及选址工作等严格做好。重点区域,在进行消防水池的设计之时,若其总储量超过500m3,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对使用两格单独的消防水池进行考虑,对于这两格单独的消防水池而言,均需具备独立的出水管,而在两者之间,还要进行连通管的设置,该连通管的设置同样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亦即满足最低的有效水位,管径则需结合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相关要求来确定。除此之外,若总储量超过1000m3,则使用两座消防水池。

3.2消防栓设计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往往将区域式消防供水系统作为设计重点,设计人员还需将高层建筑室外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工作做好,以在消防水池疲于应对之时及时派上用场,将高层建筑火灾扑灭。消火栓一般由管网和加压泵等构成,其设计要点如下:首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都是最佳的,一方面,在对管网进行设计之时,应保证其立面与平面都是布置成环的;另一方面,在阀门的作用下,管网应被划分为数量若干的独立段,设计人员在执行对阀门的布置任务之时应对相应原则予以遵循,也就是确保管道在检修过程中关闭停用的竖管数量最多为1根,正常情况下,如果竖管的数量超过4根,则将位置各不相邻的2根关闭;其次,做好对消火栓的分区工作,保证消火栓口的静水压力不会超过1.00MPa,或消火栓系统的工作压力不会超过2.4MPa,如果大于这两个值中的任意一个,应实施分区给水,主要方式包括分区并列、串联使用一套消火栓加压泵、两个分区共用一套消火栓加压泵等,设计过程中应结合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对分区方式进行有效的选择,其中,两个分区共用一套消火栓加压泵如图2所示。最后,严格执行对消火栓各项参数的设置与监控任务,如果发现消火栓口的出水压力超过了0.5MPa,则进行相关减压设备的设计,另外,充实水柱的设计应始终大于13m。

3.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自救,有效消灭初期火灾,在火灾蔓延之前自动控制火情并实现灭火,对此,应对涉及到的各个设备予以优化。其一,在高层建筑的过道位置进行喷头的设置,同时,建立起与配水管的联系,而为了尽可能地保证高层建筑中电力设备以及暖气管道等设施设备设置的安全性以及自身使用上的便捷性,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应以喷头自身的方便使用为前提,将其设置于与电力设备以及暖气管道等距离比较远的位置,必要时可以设置挡水板;其二,在配水管路口设置减压设备,控制轻、中级危险场所中配水管入口压力不宜大于0.40MPa,一方面,把控高层建筑高度及水力计算环节的损失情况,另一方面,准确计算水泵的扬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做到对配水管口压力的全面与精准把握,进一步将适宜的减压方案设计出来;其三,在建筑物有人值班的地方或者公共通道进行报警阀及水力警铃的设置,发生火灾之时,在第一时间将水力警铃启动,通知内部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自救与互救,以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程度,提供最大的逃生空间。

4结语

将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工作做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扑灭火灾,为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证。目前,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由于一些突发因素和设计者思维的束缚而出现不少隐患与漏洞。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从基础层面加以优化,与高层建筑的整体情况相结合,优化设计消防水泵、消防水池、消防栓以及自动喷水灭火器等,真正实现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安全要求的满足。作者简介:于明正(1987-),男,籍贯:山东潍坊,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参考文献:

[1]岳焕焕.谈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17,73(16):136-137.

[2]宋基元.解析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38):122-123.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THEDEVELOPMENTOFCONSTRUCTINGTECHNOLOGY

OFSUPER-TALLBUILDINGS

自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厦(地上36层,高度147m)建成以来,日本的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了。随着强震记录的收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动力设计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建筑用钢材的发展,日本正迎接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时代的到来。

1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需受到日本建筑高层评委的评审,并通过建设大臣的认定后,方可允许建造。从日本《建筑通讯》上刊载的这些建筑物的有关数据资料,可以看出,除塔状构筑物及烟囱等以外,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日本现在(1998年1月)有1000栋以上,其结构类型:纯钢结构(S结构)为60.6%;下部为钢-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上部为S结构(S+SRC结构)为3.8%;SRC结构为21.3%(如图1),以RC(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为主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且比率达13.9%。高度超过150m以上的建筑物,已有65栋,其中S结构占84.6%;下部为SRC结构、上部为S结构占6.2%;SRC结构占7.7%,从而可以看出超高层建筑以S结构为主的变化状况(如图2)。

图1受高层评委评审的全部建筑物

(1072栋)的结构类型

图2高度为150m以上的建筑

(65栋)的结构类型

把日本的超高层建筑按高度顺序由大到小进行20位的排列(排列表略),第20位的建筑最高高度为200m。如果看一下这些建筑物的结构特性,其主要的结构材料,全部是S结构。并在S结构中,配置了支撑系统及钢板抗震墙、带缝墙等,以减小强震或强风时的侧移变形。此外还增设了抗震装置。

2新材料的利用

在抗震设计中,一直以保证骨架结构的强度为重点。通过分析强震记录,发现强震时,仅是强度抵抗,并没有给予建筑物以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而塑性变形却可以吸收能量,减轻震害,这在抗震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研制和开发出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高性能钢材,同时,还开发出了新的高层结构体系。

2.1高性能钢

80年代后期,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迅速发展,对钢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强度,低屈强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状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2.1.1高张力钢

建筑用钢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3所示。其屈服点在100~780N/mm2的范围,其中屈服点为400N/mm2的钢材,占一半以上。

图3钢材应力-应变曲线

1-780N钢;2-建筑结构用780N钢;

3-建筑结构用高性能590N钢;4-SN490;

5-SS400;6-极低屈服点钢

钢材屈服点的提高,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保证结构的刚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证结构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国,地震时确保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个最大的课题。因此,高张力钢不仅要有很高的屈服点及抗拉强度,还要具备充分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这些观点出发,1988~1992年间,日本开发研制了屈服点为590N/mm2的高张力钢,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近些年来,又开发研制了屈服点为780N/mm2的高张力钢,已开始部分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2.1.2低屈服点钢

另一方面,还开发研制了利用钢材的低屈服点和屈服特性的技术,耐震设计中的隔震和抗震构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震对建筑物输入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从而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构件(梁,柱)的破坏和损伤,低屈服点钢主要用于这些特殊部位,作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低屈服点钢,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纯铁。如屈服点为100N/mm2的钢材(为普通钢材屈服点的一半左右),具有很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2.1.3TMCP钢

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钢材高强度化,大断面化,极厚化。以往的冶炼方法,若保证钢材的高强度,就需加入相应的碳元素,钢材含碳量的增加会导致可焊性的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研制了490N/mm2级的建筑结构用TMCP钢。建筑结构用TMCP钢,是通过TMCP(热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已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中,如东京都新(厅)舍大厦(地上48层,檐口高241.9m)中的柱子全部采用此种钢。TMCP钢的特点是:①改善了可焊性,②保证了极厚部位的强度,③降低了屈强比。

2.1.4SN钢

根据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钢材应具有足够的弹塑性性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日本JIS制定了“建筑结构用钢材”(SN钢)标准。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SN钢要求:①保证可焊性,②保证塑性变形能力,③保证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证经济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证与国际规格接轨。SN钢的规格有A、B、C三种,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两个等级。

2.2新RC结构(钢筋混凝土)

在钢结构钢材的强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混凝土强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来,进行了强度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强度为686~1176.7MPa的钢筋的开发,并已用于超高层住宅中,如礼新城北高层住宅(地上45层,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强度为58.8MPa,主筋强度为686MPa,断面加强筋强度为784MPa,是以前高层RC结构所用材料强度的两倍。现在超高层建筑已开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2.3CFT结构(钢管混凝土)

由于高强度钢的使用,可以使构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这必带来局部屈曲和刚度降低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继S结构、SRC结构、RC结构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种结构体系。CFT结构体系,就是用圆形或多边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的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耐久力大,变形能力强,防火性好等方面的优良结构性能。因此,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等开始广泛采用此种结构体系。

CFT柱的优点是,混凝土填充在钢管中,在受压和受弯共同作用下(如图4所示),混凝土向横向扩散,然而却受到钢管的横向约束(称为钢箍效应)。所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钢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图5。这样,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张力钢的强度。随着高强混凝土及其组合的研究不断发展,将来高度为1000m级的超高层建筑的构想实现,期待着CFT柱将起主要作用。

3隔震,抗震结构构造

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以来,隔震结构急剧增加。从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上可知,为了减小建筑物上的地震力,需要延长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使其获得大的衰减。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上,安装夹层橡胶等水平方向柔软的减震支承,使水平变形集中在减震层上,把整体结构的固有周期延长2~3S的同时,再利用某种衰减装置(阻尼器),使作用在建筑物上部的反应加速度、位移得到大幅度衰减的结构体系。有许多种实用的减震支承和衰减装置,现将有代表性的列于表1中。

表1减震装置的性能和种类

装置

分类

性能种类

支承*支承荷载

*延长固有周期

*降低反应加速度

*降低上下水平振动夹层橡胶

高衰减夹层橡胶

铅芯夹层橡胶

滚动支承

水平

衰减

装置*限制水平地震反应位移

*降低水平地震加速度

*限制共振反应弹塑性阻尼器,高粘

性阻尼器,油性阻尼

器,摩擦阻尼器,高

衰减夹层橡胶,铅

芯夹层橡胶,滑动支

这种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常是较刚性的。超高层建筑的固有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它自身已包含了减震效应。但是如果把衰减装置安装其上,则对于抗震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图6蜂窝式阻尼器的循环过程

用于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上的衰减装置,有对应于建筑物上下层的水平位移差(层间位移)而运动的钢制弹塑性阻尼器;高衰减的油性阻尼器;粘性抗震墙;粘弹性阻尼器等。其中,钢制弹塑性阻尼器,是利用钢材塑性荷载-变形关系曲线描述大的循环过程,并把振动能用循环面积消耗掉的一种装置。蜂窝式阻尼器就是一例。它是利用200N/mm2级的低屈服钢,利用它有限的塑性变形特性,提高吸收地震能的能力的装置。图6表示蜂窝式阻尼器的循环过程。

把这些衰减装置设置在超高层建筑上,多数情况下,可使设计地震力减小约30%左右。

4结论

超高层建筑不仅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就是在发展中的中国,它仍然是今后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此,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不断借鉴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必将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高层建筑之路。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城市化建设带动区域化经济发展同时,作为经济中心也引来了更多城市开发者和建设者入驻城市,伴随着城市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不论是自身的外观、内在配置、技术支持都在不断地确立更高的标准,现如今的高层建筑已经集合了高级技术、尖端专业化、严格管理的高新建筑群落,为了完善高层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需要更新高层建筑的技术体系,从而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且工期较长。一般高层建筑的重要设计的内部面积都在1万m2以上,且楼层高度超过30m,工期基本超过一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遇到旱季、雨季以及低温天气,给施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2)高层建筑需要更多的专业作业。不论是接卸设备类的塔吊或者泵送等,还是人工施工,都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电梯安装,日常基本的给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等;另外还需要兼顾防火和防止高空坠物造成不必要的事故。(3)高层建筑自身结构复杂。其中设计工程内容复杂,需要各项专业技术以及机械设备的配合,在工程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注意事项与安全隐患较多[1]。

2高层建筑中采用各项技术的施工要点

2.1对主体结构的精确测量。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是整体高层建筑设计合理化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施工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要对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基地结构进行重点测量工作。针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测量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些数据内容都是为后续工程工艺做参考而测量出的成果。结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测量内容和要求,最关键的为三个部分的测量:(1)垂直度的测量。垂直度的测量与整个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建设施工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关系,在进行测量时,应针对施工现场勘测的情况,选取符合实际的边角柱,从而有效提升高层建筑垂直度测量的准确性。(2)标高线的测量。在高层建筑中每一层都需要打四个孔洞,以此来定位标高线,利用方位不同的孔洞进行准确测量,并利用水准仪进行反复多次的校对工作,从而保障标高位置具备较高的准确性。(3)轴线的测量。轴线主要是以经纬仪作为测量的标准,在完成整体检测之后对检测轴线的钢板位置进行标记,从而提升轴线测量的准确性[2]。2.2高层建筑中的模板工程施工。在高层建筑中,模板工程主要是指以混凝土结构为前提,设计出具有相同规格和尺寸的模板单元,以此模板作为基础建造建筑物,每层后的模板内容可重复建造,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模板在制作过程中也有很高的要求,对模板工程的整体形式、安全用材、内部设置等都随建筑本身的要求而变化。在正式开始模板工程施工之前,要针对模板周边进行夯实作业,保障安装完成后自身的稳定性,并且找准中心线的位置和工程标高。在安装过程中,模板工程应当利用重复性的拼装方式,保障模板之间能够严丝合缝,固定模板配件之后要加以检查,防止可能出现的配件脱落情况;在施工之前对埋设的预埋件进行检查,在设计要求中得到精准反馈,合理完成工程内容,基础性质的模板构件一定要保障其在建筑物中的稳定性,同时尽量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有效提升模板中各部分位置的精准程度以及稳定性。模板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队对整个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本身就是建造给人们使用的产品之一,建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居住者或者使用者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在针对高层建筑实施模板工程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安装环节,在安装前后都需要进行仔细的核查,避免由于实物产生的不良状况。主要检查的模板结构是连接各个构件的连接性构件、支持构件是否坚固以及模板轴线位置的稳固性等。模板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就会进行拆除工作,此时的工程也非常关键,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同时交换承重的模板,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受力不均,导致模板整体的坍塌情况;同时注意模板构件之间的连接构件不能和支撑模板的构件一同拆除,需对拆除之后的模板构建分类存放,以便于之后再次使用,从而有效降低模板工程建设成本[3]。2.3掌握钢筋工程的施工要点。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钢筋工程作为基础存在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高层建筑工程中关键的组成部分,钢筋工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自身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中与技术挂钩需要关注的要点有:(1)钢材采购阶段。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材料的采购是关键性的环节,应按照严格的采购标准执行采购工作,采购的钢筋需在符合设计预案标准的同时,提供出厂合格证书、型号分类、入库质量抽检等,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还需要进行检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钢筋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专业的检测人员要针对钢筋的强度、型号、制式标准进行检测,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钢筋材料进行剔除,合格产品才能够真正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2)钢材加工阶段。由于钢筋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环境的实际要求进行绑扎或者截断,因此需要按照施工的实际要求、施工现场的状况,完成钢筋制作。在加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效提升钢筋自身的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兼顾钢筋成本节约,因此在实际的材料应用环节,一般都会采用到跨中上铁、支座下铁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以上两个方面的目的。(3)钢筋材料的安装以及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在进行钢筋材料安装前,应集中钢筋加工、安装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交底过程中强调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培养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钢筋放置杂乱无章,容易造成材料混乱和浪费的情况,针对不同型号的钢筋要进行编号、分类摆放处理,从而有效保障钢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原材料浪费[4]。2.4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注意事项。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是在完成钢筋工程基础之后开始施工的,因此施工要求的技术和工艺要求都较高,施工需求条件也更为复杂,在施工环节中要严格把控水泥材料,从采购水泥、搅拌料,到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搅拌配比控制等都需要严格管控。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作业时,要注意力度大小和频率,避免出现混凝土内部结构离析或者是开裂的情况。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配比是混凝土运用的基础,由于混凝土自身内部锁水性不足,因此搅拌的水分容易蒸发,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后续使用,此时就要注意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进行运输或者实施现场搅拌,保证混凝土自身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混凝土搅拌料的配比也需要按照规划进行,不仅需要充分融合原材料,还需要保障混凝土整体的稳定性。(2)混凝土施工环节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大面积的板子去除搅拌料中多余的浮浆,涂抹混凝土时要注意采取二次涂抹的形式,降低出现裂痕的可能性[5]。(3)混凝土浇筑环节注意事项。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浇筑工程顺序进行,完成后还需要对整体浇筑进行复核检测,从而避免浇筑产生不必要的裂缝。除以上三个环节需要重点注意之外,混凝土工程的后期养护也是保障高层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施工人员要针对工程的混凝土施工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裂缝要及时进行修补。2.5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砌体结构作业。砌筑过程中要保证双面挂线,按照清水墙的标准执行,但与外墙不同,并不需要勾缝。在砌筑前要注意砌筑的各个部位都要保持干净,同时亮出墙体的中心线以及边线,并浇水保证墙体的湿润,之后在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填平,根据窗户的位置、尺寸放线,在每个墙体交汇处确立皮数杆位置,再以皮数杆位置作为准现的依据,拉线之后开始砌筑作业,砌筑的方式要保障墙缝大小,以免后期由于热胀冷缩产生不必要的裂痕或者缝隙,一般要求水平灰缝以及竖向灰缝的宽度约在1cm,不能小于0.8cm,同时不能大于1.2cm,砌筑一般采用挤浆或者加浆的方式进行,需注意严禁采用水冲灌缝的手段进行清理[6]。

3结语

经济发展间接带动高层建筑发展,现代化高层建筑正逐步转型,外形日趋复杂化,从而需具备更多的设计感,使功能更加多样化,同时内置结构也应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的多元化,对施工工艺以及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为了确保在工期内完成施工内容,施工技术需更加专业化;在建筑安全方面要求更加细化、严格,同时引入规范化的招标、合同以及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施工全面性管理,从而更加合理化、全方位地考核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良,张莉莉,张玉品,等.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5,46(4):334-337.

[2]吴玉苹.刍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6):39.

[3]吴佳妮.浅析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5):117.

[4]李聪慧.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浅析[J].四川水泥,2018(6):166.

[5]孟海明.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8(4):122,112.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5

1供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留预埋位置问题。要保证建筑物安装工程顺利进行,还需要对其自身涉及的预留预埋问题高度重视,因其属于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施工步骤,其质量与整个建筑施工质量也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供暖安装工程施工时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留预埋施工,并保证预留预埋的位置符合建筑施工的整体要求。另外,在进行施工时,还应保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供暖安装施工的质量有所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无人看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整个建筑施工和供暖安装工程质量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经常使用大锤进行砸孔施工,会导致大量钢筋暴露在外,如果对这种现象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势必会造成钢筋断裂,严重危害整个建筑供暖安装工程的质量。1.2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相对于普通建筑,高层建筑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质量低劣的原材料不能保证供暖施工的质量。如果原材料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比如供暖主管道不按规定采用无缝碳素钢管,而使用了普通碳素钢管,会导致供暖系统出现爆管的质量隐患,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通常较难以维修,不但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也有可能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使用户受到人身伤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原材料质量对于高层建筑供暖工程的质量影响巨大,不可以次充好。1.3水渗漏、管道堵塞。供暖管道或散热器等供暖设施的水渗漏、管道堵塞是常见问题,通常是由于供暖设施接头较多,施工人员操作疏忽同时试水试压实验中未仔细排查所致。施工前对管道及供暖设施的通畅性未仔细检查,内部的杂物或管道两端的封堵物未及时清理疏通,通常是导致管道堵塞问题发生的原因。如果是地暖的安装,通常预埋的管道是塑料材质,如PE-X或PE-RT管,在折弯时操作方法不当容易出现死折,造成管道通水不畅,甚至出现漏水现象。碳钢管道焊接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焊口有夹杂物或有漏点会使焊口不密实导致水渗漏。另外,原材料质量差、抗压能力差,容易出现水渗漏问题。1.4与其他土建装饰工程的配合施工出现问题。供暖系统管道与设施的安装施工如果与土建装饰工程的施工配合不密切,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造成返工、留下质量隐患、破坏美观等不利影响,如供暖管道随意穿过伸缩缝,可能会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导致管道受力损坏。在建筑墙体装饰完毕后安装铺设管道或安装管道支架会造成装饰好的墙体被破坏,影响墙体美观,需要二次返工重新装饰。1.5供暖管道坡度不合理。供暖管道的坡度对于热水的流动影响较大,不合理的坡度施工会使管道内形成气袋,阻止水的流动,造成管道堵塞的假象。如果对供暖管道的坡度问题不引起重视很可能造成散热器散热不良、热力失效、管道振动等问题。通过排气的方法使供暖管道内的空气排出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2高层建筑的供暖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1加强重视与协调配合。(1)施工企业要健全质量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是安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各级领导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落实考评问责制度,把供暖安装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2)加强高层建筑供暖施工组织协调工作。供暖安装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要求各工种、各部门、各环节在统一调配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有效交流、协调配合,互相补充、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或消除因组织不善、统筹不当而造成的误工损失,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2.2加强高层建筑供暖施工的技术管理。(1)做好供暖施工工程图纸的审核工作。图纸是建设施工工程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图纸会审是施工工程师确定展开工程施工的前提。供暖安装工程人员应对工程图纸认真分析,检查图纸设计是否符合施工实际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图纸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人员反馈和相关指标要求,检查和修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要积极沟通,加强联系,确保工程施工方能够准确、全面理解并掌握工程图纸的设计要求。(2)完善施工记录,加强施工工程资料及技术资料的记录与编写,使施工内业资料成为质量追溯的可靠依据。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和归档,实行定期的自检、抽检等监督检查工作,纠正和预防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3)加强学习先进技术,创新实践,提高高层建筑供暖安装工程的管理水平。高层建筑供暖安装工程在我国起步晚,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引导工作人员虚心学习,开拓思路,引进先进国家、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及先进技术,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制度。(4)严把材料质量关。供暖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质量是整个施工工程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施工单位自行购买,还是由出包方提供,技术人员都要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国家质量标准代号、材质、出厂产品检验证明或代号等质量参数进行全面检查,核实材料合格证,保证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要求,对供暖工程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配件等材料进行质量测试,杜绝不合格原材料流入施工现场。(5)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质。高水平的施工管理离不开过硬的管理团队,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可以确保施工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在选择、考察、定岗、调配、考核等环节,应坚持“唯才是用”原则,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使培训制度化、常规化。施工企业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重视系统培训,加强质量意识宣传,明确施工人员岗位职责,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提升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3结论

基于高层建筑供暖安装工程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材料质量等情况,要从根源上确保施工质量,就要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管理切实提高高层建筑供暖安装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安装企业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春林.建筑给排水与供暖管道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46-47.

[2]谭玉滨.谈供暖管道施工注意事项[J].科学技术创新,2019(25):125-126.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6

1施工难点

1.1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的目的是要确保地下结构的施工安全,并为基坑的周边环境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在深基坑的侧壁和周围环境中,通过支档和加固等手段,对其进行保护。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发生事故的频率比较高。由于此施工中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参与,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施工群体伤亡,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砼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其在温度控制方面的难度较大,且防裂问题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难题。大体积砼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不仅结构厚实,且水泥水化热也比较大,在结构物体受到温差变化的影响时,其很容易出现变形。由于大体积砼需要在地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实施现浇工艺,所以其施工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此外,大体积的混凝土对平面尺寸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平面尺寸没有控制好,使得尺寸过大,温度力在约束作用下也会变大。如果不能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当温度引力超出混凝土能承受的拉力范围时,就会出现裂缝。

1.3垂直运输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在对混凝土进行垂直运输时,其难度必然会加大。而高层建筑所使用的混凝土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混凝土对运输高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混凝土的颗粒比较小,其所需的垂直运输高度就比较高;如果混凝土的颗粒比较大,则其对运输高度的要求就更低。

2技术创新

2.1生态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其消耗的能量、排放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应该融入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采用生态化的施工技术,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同时,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对环境加以利用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多采用生态技术,并对其进行创新,以实现高层建筑室内室外的有效衔接。当室外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将变化情况反馈到室内环境中,室内环境则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室内的各项环境指标都符合标准,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有效降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2.2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建立起高层建筑的实际模型和虚拟模型,对高层建筑内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仿真模型的全面分析,能够有效缩短决策的时间,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需要根据离散事件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建筑施工、结构施工、装饰施工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仿真系统能够对其中的土方、初支、大体积施工等进行分析;在结构工程施工中,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施工方案和管理等进行模拟。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仿真模拟时,还能为实际的施工提供理论和力学依据,从而帮助施工单位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3卫星定位技术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开始在相关领域使用,比如,在对土木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时,就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来进行,且在其施工过程中,也可借助卫星定位技术的作用,此项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频率是最高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定位技术不仅在理论上日趋完善,且其需要的设备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将此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将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不仅能减少施工测量的次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还能将测量结果进行精准的传输。同时,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这就能有效避免人工计算中的错误。此外,在高层建筑中设置观测的基准点,目的是要确定具体的起算点和方向。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在对施工楼层的控制网基准点进行选择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对于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日照变形或者振动变形等,卫星定位技术也能进行准确的测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高层建筑工程不断涌现,而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比普通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很多倍,其在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通过生态技术、仿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并提高其施工的安全性,改善施工质量。

作者:谭毅杰 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大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娜,袁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29~36.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安装技术

当前的建筑项目大多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和安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施工内容,施工企业钢筋连接及安装技术水平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而也会对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钢筋连接及安装施工和相关技术给予充分重视,有效提升施工人员钢筋连接及安装水平,并在具体施工中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以便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1高层建筑钢筋连接技术

1.1机械连接技术

近年来,机械连接方法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连接方法是在进行粗钢筋连接过程中通过此采用间接传力的方式完成连接的,通过连接2根钢筋套筒,使得力能够通过钢筋进行传递,在传递过程中通过钢筋和套筒的力传递作为基础完成连接目的。机械连接通常有锥螺纹,镦粗直螺纹以及冷挤压等多种方式。这些连接方式依据其不同的优势针对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例如冷挤压连接方法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连接方法,在采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液压设备本身较为笨重,且在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故障。相比较传统的连接数,冷挤压技术并没有成本上的优势,因此随着螺纹连接技术的出现,冷挤压的连接方式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锥螺纹技术的优势在于大大提高了钢筋连接的效率,不但大大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而且综合看来成本优势明显。锥螺纹技术的特性使得钢筋材料的横截面积减少,这种缺点并不符合工程的相关工艺要求,所以锥螺纹技术也遭到了其他技术的替代。随着以管轧制螺纹技术和镦粗直螺纹技术为代表的直螺纹技术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锥螺纹基础造成的钢筋截面面积变小的问题,相应的在增大钢筋截面面积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对人工的劳动强度晾衣机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成本控制直线上升。而滚轧直螺纹技术本身具备以上相关技术的优势,又弥补了以上相关技术的缺陷,随着相关技术服务的出现,受到了相关用户的广泛好评。滚扎螺纹技术的逐渐普及使得镦粗螺纹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下降。滚轧直螺纹技术不仅能够增大钢筋的横截面面积,而且能够对钢筋连接部位的钢筋密度得到有效提升,使得钢筋接头的抗拉强度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该技术在成本投入上也不高,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套筒冷挤压技术进行钢筋连接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几个部分:将需要进行连接的钢筋放入套筒内,对套筒使用挤压机加压数次,使得套筒发生塑性形变,套筒在变形后能够使得套筒内的钢筋完成连接过程。冷挤压模式具备热影响小,性能稳定性好,接头强度较高的优势。通过该方法进行接头检验的方法也比较很直观,只需要观察接头就能判定是否连接成功。该技术能够对钢筋进行全方位的连接,甚至对于无法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的钢筋以及某些特种钢筋都能够进行连接。锥螺纹套筒的与冷挤压连接技术进行比较,冷挤压的缺陷也比较明显,该方法容易对钢筋造成液压油的污染,除此之外进行该工艺时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优点是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连接方式较为稳定,牢固。而锥螺纹方式连接钢筋的主要问题是该工艺能够让钢筋的横截面面积减少,减少的横截面面积会使得钢筋的抗拉能力降低,因此连接不稳定。而且当前我国的锥螺纹技术还存在螺距较为单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直螺纹钢筋连接工艺不仅吸收了大部分连接方式的优点,而且自身也有连接速度快,质量稳定等优势,使得钢筋连接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2绑扎连接技术

钢筋绑扎的原理是,通过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形成的握裹力以实现建筑的力学特性。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通过锚固在混凝土中的2根钢筋,通过将应力从其中一根钢筋传递到混凝土,再传递到另一根混凝土上实现了应力的传递,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钢筋连接时,应当明确需要配箍约束来辅助连接,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横向挤压会使得钢筋受到径向推力,这种推力容易造成钢筋形成分离的或者纵向的裂缝,导致钢筋的分离。我国对于钢筋绑扎技术的相关规范指出钢筋绑扎技术中的钢筋搭接距离应当以钢筋直径的35-45倍作为标准,对于连接钢筋的直径也有相应的要求。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施工工艺不需要依赖机械设备,因此也不会产生其他能源的消耗,进行该技术施工的工人对技术没有较高的要求,且不会受到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缺点是对于较粗的钢筋并不适用使用绑扎连接技术。

1.3焊接连接技术

焊接连接技术的钢筋传力途径是通过焊接将钢筋的连接点进行熔融产生的金属连接方式。钢筋连接的通常采用当前行业中较为常见的焊接方式,如电弧焊,对焊等方式,不同的焊接方式针对不同的连接方式以及不同的钢筋形态。为了使得焊接质量能够符合工程要求,因此进行焊接连接技术的施工人员都需要较为严格的焊接水平,或者说需要施工人员具备国家认证的焊工证书才能开展钢筋焊接岗位上的工作。通过焊接连接的钢筋具备较为可靠的稳定性,通过焊接连接的钢筋无论是在刚度还是在强度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质量。焊接连接技术是一种较为优质的连接方式,但相应的也是受到外界影响最多的一种连接方式,焊接本身需要的电压以及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焊接工人的技术水平都容易对焊接质量产生影响。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焊接还对焊接的钢筋产生一定的力学性能变化影响,当前,仍然没有较为准确的方法对焊接连接后的钢筋质量进行有效地检测手段和解决方法。电弧焊连接钢筋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电力,而且因为需要不断的调整焊接质量,所以耗时较长,这使得电弧焊连接钢筋的效率较为低下。尽管如此,比较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如绑扎等技术进行比较,电弧焊的最终效果和投入的成本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气压焊的焊接过程是通过加热钢筋连接点的截面至发生塑性变化,加压后实现了连接。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钢筋连接方式,其消耗的主要是乙炔气体,之所以采用这种气体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气体不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钢筋连接的适用性较为丰富。影响气压焊连接质量主要是加压加热以及钢筋连接截面以及辅助设备的影响,综合评价这种连接方式稳定性不强。电渣压力焊是通过将等待连接的两根钢筋进行竖面对接,然后通过焊药对焊接连接面进行加热,待连接部位被熔化,然后加压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较为适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竖向钢筋结构,该连接方式因为焊接方式需要瞬间较大的电压,所以对电力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供电能力不足,无法承担瞬时较大电压的施工现场应该避免选择这种方式,以防止造成电力故障。这种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对设备要求不高,且对钢筋连接的质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的施工现场。

2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筋安装技术

2.1钢筋安装顺序

钢筋安装顺序应当依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相关技术指标中的钢筋安装顺序为准。

2.2安装的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钢筋笼制作标准和要求也随着逐渐提升,新的要求和标准已经淘汰了传统上手工制作的钢筋笼,因为当前的钢筋笼的尺寸所采用的钢筋最大已经达到了50mm,这种直径已经无法通过手工进行制作。在进行高层建筑钢筋施工环节,应当首先对施工现场的各类资源以及技术能力进行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以发挥技术优势,以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及安装技术难度和工艺复杂程度都是比较高的工作,根据结构的情况、施工的环境和企业的资源综合确定技术路线和关键工艺,是施工成败之关键。目前我国采用机械接头已经是成熟的做法,机械接头操作方便,不受气候影响,容易保证接头质量。但是,不论哪种连接或者安装技术,都具有自我的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在实际运用当中,要根据施工质量和具体工程要求而定,采用合适的、成熟的技术,从而赢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结语

在建筑项目不断向大规模、超高层发展的情况下,对于钢筋连接及安装的要求标准将会更加严格,为了给广大民众贡献更高质量建筑工程,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起更大责任,施工企业应针对钢筋连接与安装技术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研究分析,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借助自身企业钢筋施工水平的有效提升,助力建筑项目施工建设的高效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秀芳.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及安装技术初探[J].民营科技,2016(11):142..

[2]应丽伟.建筑施工中钢筋连接及安装施工技术相关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23):71-71.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8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快速的发展,致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如鹰般一飞冲天。由于近年来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工作效率越来越被重视,过去的实用性建筑已经逐渐被多元化功能型建筑和外型美观的建筑所代替。而由于地皮缺稀、昂贵,建筑在层数上也是越来越高;而这对高层建筑施工时所要求的预算、结构、承载力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期长、作业范围小就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到来;因此国家对于高层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项目招标制度和工程监督制度。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能否严格的执行,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

2高层建筑施工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1极深的地基

相比中低层的建筑,高层建筑由于楼层过高,稳定性相对就较差,对其承载力的要求也相对提高。而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其承载力,地基的深度就无比增加。一般地基的深度最少要达到高层建筑高度的1/15,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最少建设一层以上的地下室。通过相关计算,一般高层建筑物的地基在深度上通常为5-10米,而由于地基过深,就给施工技术以及过程中带来了非常严峻的问题。

2.2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要求高

一般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极为复杂,相对的施工量也非常大,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期相比一般建筑要长很多,通常都在两年半以上。施工的技术人员应对建筑结构的施工以及后期的装饰施工等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施工方法,并且改进。而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承载力过大,所以对于钢筋混凝土和刚才强度的核算以及电气安装和管道的铺设的技术上都应该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能顺利的进行。

2.3复杂的高层建筑施工环境

通常高层建筑都是林立在闹市区,由于闹市区的建筑相比郊区过于密集,而且道路错综复杂,人员流通极大,折旧使得了施工工地所能占用的空间极为有限,通常都面临着建筑机械如水泥搅拌机,水泥浇注机;和建筑材料,如钢材,管道等,紧凑的排列在建筑工地中。而这样一来就极易发生安全隐患。而在闹市中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注意不要损害道路和电力以及通信设备,不然耽误工期是小,引起民众的激愤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说无论是地基的施工中所出现附近道路的塌陷,还是高层施工时外墙面高空作业者的安全以及高空坠物,都必须进行严谨的控制。

2.4准备工作多

相比中低层建筑,高层建筑拥有体积大以及面积大和承载力大的问题,这一点在上文中有过明确的叙述。而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性,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极其复杂,特别是在采购以及运输上。而施工前所需要的工种也极其繁多,例如普通劳力工种、焊接技术工种、电力修配技术工种以及更为高级的技术研究人员等都是高层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除了各式各样的工种,还有采购来的砂料、碎石和钢材等,而这些必要的材料的采购完成后,不代表准备工作就可以竣工,还有重要的材料运输,雇佣车辆,然后合理摆放,还有安全防范。而相比这些较为普遍的准备工作,还有施工前的各种公关工作,无论是从行政上还是税务上,都极为繁琐。

3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的研究

3.1混凝土施工的技术

上文说过由于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要求过高,而且体积较大,所以在混凝土的需求量上也相应的增加,因为高层建筑的混凝土都是现场灌注,所以混凝土的需求量增加也就等于施工周期的增加,而由于客观的天气环境,例如雨、雪、雾天气,都会导致配比好的混凝土在其强度和离散上有相对应的变化。混凝土的配比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十分重要,不同强度的配比应对着不同建筑。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来讲,严谨的配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监管上,先将配比后的混凝土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测试,根据结果进行配料的增减之后将新配比方法送回;才可以继续施工。混凝土的养护可以说起到了为配比好的混凝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由于施工期较长且混凝土需求量大,导致了在施工时明明有着正确比例的混凝土也会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就是混凝土在养护时不够认真,严谨。而想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就必须针对配比水源,客观天气环境以及最重要的施工进度上进行下手。通过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对配比的适当增加或减少。

3.2高层建筑管道预留和埋放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管道的预留以及埋放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从最初使的施工图纸上,就有着管道的一席之地,而且极为重要。如何使得管道贯穿各个楼层,而又不会过于外露以及埋放的地点都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施工图纸上做好明确的标识不代表,管道的预留和埋放就可以顺利的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的非人为的各种因素,管道在埋放时都会多次进行修改,然而每一次的修改都会拖延整个工期,进而导致工期的延长。而如何使得管道的预留和埋放尽量按照图纸走,最小程度的修改都是高层建筑在施工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3材料摆放以及拿取

在高层间中施工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建筑材料的摆放,通常都由于施工工地范围过小,导致随意摆放,或者没有规律的重叠。这对与高层建筑施工塔吊在拿取材料的时候显得极为麻烦,而且拖延时间。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施工进度来考虑。根本上来讲,可以将施工工程分为几个时间段,将时间段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划分,不将没用的材料堆放在施工工地内,然后将材料进行规范性的划分,使得塔吊拿取或者汽车拿取极为方便。具体的实行例如将整个施工材料堆放在郊区,然后按时间段顺序进行划分,运输,借此来保证施工时在工地内没有无用的施工材料。

4结束语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尤其是在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些施工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建筑结构也从单一结构形式向复杂的结构形式转变。同时,建筑施工也逐渐向安全化、模块化、功能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知道,高层建筑施工同其他建筑结构形式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有关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二是,高层建筑对地基的强度要求高,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的负荷大,如果地基强度及承载力满足不了上部结构负荷,那么上部结构将会失去稳定性,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一般而言,对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都要严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施工:一是,地基尽量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二是,地基要同建筑设计标准和要求保持一致。在工程实践中,建筑施工同地基强度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建筑物层数越高,对地基的强度要求越高。三是,当前的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这类结构在工程实践中安全性高,功能性良好等特征。

2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近些年来取得突破性进步。但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建筑结构的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须要革新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需要。就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我们应根据施工中的技术发展路线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首先,我们应根据高层建筑多层和逐层施工的特征,来提高施工作业时间同施工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高层建筑各个施工工序间的衔接,加强总承包管理,协调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其次,要根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及作业面窄,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提升垂直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最后,应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环节多,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来优化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国建筑领域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给高层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施工技术支持,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逆向施工技术

目前,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并且工程施工效果良好。逆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的专业层面较多,比如向上逐层建筑地上结构、地下连续墙等。在高层建筑工程实践中逆向施工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体征为:一是,采用逆向施工技术逐层浇筑地下室结构内部支撑,可确保地下室结构强度,避免了因地下室基坑变形或者发生不均匀沉降使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二是,逆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保证高层建筑地上不结构和地下结构同时施工,可有效地缩短工期,给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工程效益;三是,高层建筑布置完管线,可依靠地下连续墙时期成为建筑物永久性外墙,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建筑面积,而且也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成本投入。

3.2预制模板技术

从结构上分析,高层建筑具有竖向结构施工和施工重复性特征,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工期,可采用滑模法。该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使用效果良好。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得以广泛的推广及应用。该种施工方法的优势特点表现在结构性能稳定、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相应地机械化程度高,对施工组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当前建筑领域,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一般会配合滑模法使用。

3.3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对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钢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如果高层建筑没有钢结构来支撑,那么高层建筑质量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高结构的类型较多,比如空间钢结构、高层重性钢结构等。钢材具有导热性强等性能,假如建筑物发生火灾,钢结构快速导热会使其周边的易燃材料变形。对高层建筑物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应注意做好钢结构的防火措施。

4结语

高层建筑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反弧悬挑结构;模板支撑;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湖南怀化某工程总建筑面积25358m2,由两栋对称单体建筑组成,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该项目融商业、住宅和地下停车一体,平面布局别具一格,整个立面阳台均为弧形设计,同时在屋面东西两侧设计了两个反弧装饰结构,左右对称,形成了不凡的立面装饰效果。

2施工难点分析

反弧挑檐位于屋面结构标高56.7m处,曲面半径3.8m,计三跨共24m长,由四根挑梁支撑,结构从主立面向外悬挑3.412m,自重达40.3t,倾覆力矩为705kN/m。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模板支撑设计,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确保经济合理。反弧挑檐设计为清水混凝土,外置涂料,对挑檐底面混凝土成型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严格组织好模板支撑体系的放样、定型及施工测量工作。

弧形曲面混凝土浇筑,应认真解决好混凝土密实度、曲面混凝土浇捣流淌问题。

3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该工程采用型钢悬挑、底部架设钢管斜撑,与挑梁焊接构成悬挑三角架,其上安排型钢排梁,形成模板支撑的空中基础;该方案搭拆方便,场地空间利用率高,组装杆件较少,内力分配明确,且Ⅰ16组杆拆除后,可作为本工程16层铝饰板主钢骨架(设计为Ⅰ16),重复利用。具体做法是:从15层楼面构设120b@2000钢梁,外挑4.0m,内附楼面2.0m,钢排梁采用3排Ⅰ16,用φ16高强螺栓与钢挑梁联结。为减少钢挑梁对楼面负荷,于挑梁下部14层、13层楼面分别挑出钢管斜撑与挑梁焊接,构成三角钢架,上搭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完成挑檐结构施工承力体系(见图1)。

4结构计算

4.1基本假定

4.1.1假定钢挑梁根部锚筋与楼面联结无相对位移,钢挑梁近似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件。

4.1.2假定钢管斜撑集中作用于悬臂钢梁端部,暂不考虑中部顶撑,斜撑简化成悬臂梁端支承。

4.2荷载计算

4.2.1圆弧自重(含挑梁、三角联系梁):

F1=403kN(16.8kN/m)

4.2.2脚手支撑及模板自重力:

F2=250N/m2

4.2.3施工荷载:

F3=2500N/m2

4.2.4框架梁自重:

F4=6.2N/m(考虑框架梁自重一半作用于支撑平台)

4.2.5挑梁自重:

F5=31.05kg/m

4.2.6钢排梁自重折合:

F6=17.23kg/m

则作用于钢挑梁的荷载分配如图2。

5施工方案的实施

5.1搭设步骤

5.1.1根据前述挑架布置方案,于13、14层斜撑位置预埋“”形φ25限位筋。

5.1.2预埋固端锚栓:当结构施工至15层结构平面时,钢挑梁相应位置,预埋M20螺栓,螺栓锚固端与15mm钢板顶焊并与梁主筋焊接。

5.1.3搭设斜撑,固定钢挑梁。

5.1.4搁置型钢挑梁,搭脚手架支撑,并张好安全网。

5.2结构及支撑加固措施

5.2.1在15层结构施工时,于挑梁固端锚栓位置增设一根小梁250×350,上配4φ16,下配3φ16加强(因本工程室内吊井,故增加梁不影响室内效果)。

5.2.2为确保15层楼面安全,将M20螺栓间隔改为φ16拉筋,穿过15层结构预留孔,锚固于14层楼面,将挑梁对15层的拉力传递到14层,减少楼面负载。

5.2.3为缩短斜撑有效长度,于14层框架梁内设置穿梁钢管与斜撑扣接,另之间增设一根通长钢管与室内棒架相联,以增强支撑系整体受力性能。

5.2.4最外侧斜撑杆。采用双肢钢管,旋转扣件扣接。

5.2.5支撑体系中挑架安全储备最低,故于挑梁上部最大应力处焊接鱼尾钢板加劲。

5.3模板设计、安装

圆弧曲面底部成型质量要求,故考虑采用300mm宽十一夹板模组拼,用50mm宽薄胶带贴缝,并均涂隔离剂。圆弧曲面模板支撑龙骨采用φ20弧形@400钢筋骨架,内侧半径为3945mm,拆除后,钢筋调直后可重复利用。

5.4模板放样

模板安装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放,以外挑水平距离为横坐标(Xi),以模板底面标高为纵坐标(Yi),利用既定的每50cm水平距离,求出模板底标高(如图3),测放时,用水准仪测出Yi:500的水平面,并弹出曲面边缘线,然后架设水平钢管,敷设弧形钢筋骨架,并与水平钢管焊接,形成曲面网状承力系,上铺模板。

6混凝土浇捣

曲面混凝土浇捣突出矛盾就是混凝土流淌及混凝土密实度问题,经过多方案比较,采取如下措施:

6.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标号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掺加适量减水剂,并适当提高石子(连续级配)粗粒径含量,以减缓流淌。

6.2掌握二次振捣时间,布料后,先用铁楸拍振出浆,然后过60min后,再用小型高频振动棒振捣(振动棒不可长时间振击模板),木抹搓平(60min指振动界限,由现场根据混凝土参数、气温和浇捣条件等因素实验确定)。

6.3混凝土浇捣时,由下至上进行。布料时,应左右均匀布料,严禁集中下料,以免打弯或踩弯面层钢筋。

6.4振动密实后,用定制的弧形刮尺刮平,并注意经常性检查曲面混凝土厚度及弧度,以确保成形质量。

7模板拆除

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申请拆模。拆模时,首先拆除最上一步支撑,待气割割离钢筋龙骨与钢管的联结(要保留最上一根两者之间的联结,以保证其整体性),并用搭机吊钩勾住钢筋网架,另系一根保险绳进行调节,然后依次退后拆除模板,掉落在满铺50mm厚木板的支撑平台上。型钢挑架的拆除,同样用搭机及气割配合,各组装杆件逆顺序依次拆除。拆模过程中,要认真组织、确保安全。

8实施效果评价

经浇捣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及拆模后实测,曲面上各点弧度一致,沿同一圆弧素线上各点标高最大差值为8mm,曲面底部平滑密实,无明显接缝。

9结语

综上所述,悬挑构件施工,必须认真做好模板支撑设计,通过挑、撑、拉等形式构成荷载传力架,在确保结构自身安全度的前提下,施工方案达到经济、安全、合理。对于大面积反弧挑檐等构件施工,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雨水等尚未预见的荷载,本工程每块挑檐长24m,深0.6m,宽1.5m,在拆模前,雨水管未导通的情况下,存水可达20t之多,这部分不小的荷载在施工前,也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并及时采取了排放措施,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参考文献:

[1]王伟,张金生.结构力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JGJ812-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GB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