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调研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9 15:50:00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 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2

上海市 “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一幢13层楼房倾倒事故发生至今已有2年了。这起事故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议论,专家调查组也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了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的结论意见。然而,这起事故所引发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一、事故概况

笔者未去过现场,也未能获得相关勘察、设计资料。从新闻报道和网络资料得知,倒塌楼房为一13层住宅楼,为“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共11幢高层建筑群的7号楼。从图片及相关报道看,该楼位于莲花河畔(南岸),由于北侧堆土、南侧开挖地下车库基坑,在压力差作用下导致桩基破坏,于2009年6月27日5时30分左右往南整体倾倒。

二、事故原因的专家组调查意见

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 专家组提出的事故原因调查和技术分析的主要意见为:

1、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米左右;与此同时,紧邻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2、原勘察报告,经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桩,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问题的探讨

在7月3日该事故的调查报告出台后,各界人士对报告的质疑也不断。但根据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和上海地区的岩土特征分析,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应当还是专家组提出的由于堆土、挖坑所产生的水平土压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所致。然而,这起房屋倾倒事故中,笔者认为还有些问题应当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供大家探讨。

1、事故外因虽是“施工不当”所致,但PHC管桩、PC管桩、PTC管桩的抗水平力性能差,也是众所周知的。在福州,建筑业内人士谈及管桩时,大多对目前沿海一带厚层软土分布区或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层建筑使用管桩表示当心。倾倒楼房正是使用了这种抗水平力性能差的管桩,笔者认为不能不引起重视。

2、从图片上可清晰地显示,倾倒楼房的基桩断面整齐,如刀所切;而楼房的上部结构却未见严重破坏。这说明了楼房倾倒确是因基桩受过大的水平力作用而被切断所导致的。由于无相关资料,无法知道该楼房是如何进行桩基抗水平力设计。但若勘察、设计时未进行现场水平荷载试验、未根据现场水平荷载试验成果进行桩基抗水平力设计时,那么,专家组提出的“原勘察报告,经现场补充勘察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的结论应当是欠妥的。

3、如果发生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时所产生的水平力,大于事故发生时因堆土、挖坑所产生的水平力,应当说该楼房的设计是不安全的。所以,专家调查组应当在这方面,对勘察、设计文件和所采用的PHC管桩进行认真检查、检验和复核,必要时应在原地补充现场桩基水平荷载试验,并给出相应的调查结果。若桩基水平承载力无法满足抗震要求时,该楼盘的其他建筑物应是“不安全的”。

4、众所周知,PHC管桩、PTC管桩由于竖向承载力高、工程造价低,近几年来被广泛推广使用。但鉴于这些管桩抗水平力性能低下,笔者认为厚层软土分布区或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层建筑应当慎重使用。有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或法规,对这类管桩的使用进行限制。

事故发生后,福建省已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如超高层建筑和厚层软土区的高层建筑、特殊建筑禁用或慎用管桩等。这些措施无疑对今后的建筑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5、目前我国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大多要求进行现场水平荷载试验来确定。但在实际工程中,是很少进行现场水平荷载试验的。如何更便捷地确定桩基水平承载力,应当加以更深入的研究。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应当在有关技术标准中进行更详细、更具体的规定。

6、对于厚层软土分布区或高地震烈度区,若PHC管桩、PC管桩、PTC管桩类的桩基础被大量用于高层建筑,当地建设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力量进行相应的桩基现场水平荷载试验,并对当地已建的、采用上述管桩类桩基础的高层建筑进行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复核。

四、结论与建议

1、楼房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7号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而紧临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开挖深度达4.6米),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

2、PHC管桩、PC管桩、PTC管桩虽然竖向承载力高、工程造价低,但抗水平力性能低下。

3、厚层软土分布区或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层建筑应当慎重使用PHC管桩、PC管桩、PTC管桩类桩基础。

4、应当加大对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建议补充、完善桩基抗侧力设计的规定。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散式、园林式,综合性科研,办公建筑群

Abstract: guangzhou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esign should be along with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change and make innov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pulse of The Times, create more features, more press close to actual needs of users, the mor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design.

Key words: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istributed, garden,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fice 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述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地段,建设基地面积均7.3公顷。整个项目总计建筑面积4008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641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669 平方米,主要由综合办公楼(地下人防兼平时车库)、理化实验楼、生物实验楼、动物实验楼、预防医学门诊、报告厅、附楼及组成。

二总平面设计

该工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科研实验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后勤配套建筑。总体规划以主入口贯穿用地的轴线,在近似于矩形锥体的用地范围内,将数栋建筑组成一个建筑群体,场地东侧从南到北依次布置了综合办公楼、预防医学门诊、报告厅及附楼;临场地西侧60米宽规划道路一侧布置了三栋实验楼及防护绿地,从南至北按照污染性质及污染程度依次布置理化实验楼、生物实验楼及动物实验楼。整个建筑群属于典型的分散式、园林式布局,各实验楼之间的距离均保证了1.2H的建筑间距,各栋建筑物之间用连廊相连。

三单体建筑设计

综合办公楼基本柱网8 x8.4米,8 x 6米,开间合理,标准层采用内廊式布置,并在对应入口门厅上空位置,每隔一层设置一个两层通高的共享空间,将精心布置的小中庭景观延伸.渗透到各层建筑空间,为”绿色”建筑做了铺垫,在首层设有收样大厅及10层设广州市疾病控制应急指挥中心等业务用房,在广州亚运会及亚残会中成功地承担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任务。预防医学门诊楼承担对健康人群的体检及疾病咨询等功能。报告厅为多功能性建筑,单层平坡式设置,座椅采用可叠收式活动座椅,报告厅平时可兼做羽毛球,乒乓球活动场地。理化实验楼设有供应中心、环境卫生检测中心、理化检测中心;生物实验楼设有艾滋病实验室、PCR实验室、肠道致病菌实验室、医院检测实验室、免疫学菌种室、呼吸道细菌室及病毒学检测中心;动物实验楼设有放射卫生检测中心、毒理学检测中心及普通动物饲养室等。三栋实验楼共计百余间实验室,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特点设计,理化实验楼平面布局采取单走廊形式,满足自然通风,采光的需要;生物实验楼及动物实验楼采取大进深的双走廊形式,两边布置实验室,中间部分布置仪器室、危险品试剂室、样品室、 储物间资料室等,可供两边实验同时使用,平面分隔灵活多变,实验路线不交叉,以适应不同安全等级的实验用房布局,有明确的洁污分区,满足二次隔离的要求,采取这样的模块式设计,严格遵循实验室规范要求,并满足了以后的发展,实验与办公各有不同的分区区域,洁梯与污梯分离。实验楼因设备管线较多,为方便维修与使用,设计时层高适当加高考虑了顶部吊装设备的空间,管线便捷,能源节约。

四建筑群立面设计

整个建筑群着重以现代简约的手法及简洁的体块进行处理,给人以干净利落、简洁高效的感觉,以此映衬现代化实验室建筑的精神本质。通过明确的体块划分,重点强调了综合办公楼的建筑形体,使之成为疾控中心建筑群体中的标志性建筑,挺拔的主体直线与柔和的裙房外墙的曲面有序组合,表现出建筑既端庄又不失和蔼的造型特点。飘逸的裙房曲线巧妙地迎合了插入的桥式入口;同曲率强调推出的装饰门架,大气地烘托了主入口空间,给俊朗清秀的主体造型添上了点睛之笔。实验室的造型展示了现代化疾控中心的科技形象,通过对框架,墙面和窗等建筑符号,材料的组合处理,塑造了体块简洁,线条挺拔,虚实对比强烈的科技建筑形象。门诊楼、报告厅和附楼造型简洁,以宜人的尺度衬托用地中心的绿化庭园,建筑选材以强调现代、高科技、简洁为原则,通过对金属、玻璃和石材的搭配使用,形成了明确的体形关系。

五节能设计

通过分析广州地区的气候,从节能角度考虑,结合平面及造型特点,除了保证正常的自然通风和满足采光要求外,分别采用了连廊、挑檐、凸窗台、装饰墙遮光百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在起到遮阳作用的同时又为创造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的地域性建筑做了有特色的标识;建筑屋面采取倒置式隔热,并进行屋面绿化(摆放盆花),既美化环境,又能减少屋顶直射阳光的幅射热,大部分门窗采用LOW-E玻璃。在满足使用和保证电能质量下,采用节电设计方案和新型产品,

提高电气设备使用效率,以节约能源。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压力供水,避免大量生活用水二次加压供水,节约能源;给水管道均采用新型节能型管道及配件。

实验楼采用灵活控制的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办公楼、门诊楼、报告厅采用集中水冷空调系统,水冷系统的COP值较高,有利于节能;所有空间的新风量按有关节能设计标准执行,在满足人员新风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新风量。

六室内装修设计关键词

我们在做本项目时,充分考虑自己国家优秀文化,将传统优秀文化以现在文化手法容入到建筑每个空间与角落。在个性化方面,在做建筑时既探讨与研究每个空间与角落,空间与空间,空间与人的关系:每个功能与功能的关系:空间中的尺度比例关系。视觉,触觉与人的关系,做到最大程度的舒适合理。现在实用是用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以理性的手法做感性的工作。所以将功能与形式美二者巧妙结合。在空间中尽力提炼再提炼,以简练而凝练的手法将文化人性化赋予其中,简洁而不简单。在人性化方面,更好的体现即是采用更多的环保材料。巧妙的设计材料与构造关系以环保节能为己任。让我们以研究者的工作激情,去研究分析空间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即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怎么去平衡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我们以极专业的水平去解读建筑,让空间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创新华南地区综合性科研办公建筑群为最前沿的人性化空间环境。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4

介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某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了综合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动态组网技术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架构、功能和特点。该系统采用900MHz频段的无线通信,提供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现科学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能源管理;无线通信;900MHz频段;数据挖掘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建筑高能耗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已高达27.6%,综合能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1],而且9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2],节能潜力很大。据统计分析,如果对公共建筑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t标准煤[3],以上海为例,仅2000年,上海市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合计达到了1999年上海市总能耗的18.27%[4]。对企业而言,当前能源费用呈上升趋势,能耗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通过技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能源监控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5]。建筑运行能耗数据是开展节能工作重要的基础,建筑节能要以数据为依据。国家相关文件也明确指出,需要加强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力推进高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对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动态监测,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节能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能耗统计、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制度的重要基础性工作。Herzog的研究表明,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在很少投入的基础上节约10%~25%的能耗[6],即通过对建筑用能系统的合理化操作维护可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7]。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综合应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动态自组组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建筑能源监测管理为重点,通过对能源信息与设备信息的采集、基础分析展示与高级应用分析,实现能源信息的可视化监测、能耗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监视,为建筑能源监测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为建筑运行提供能源与运行监视手段,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详细介绍该系统在上海某企业高耗能实验室的应用,并针对系统特点,简单介绍了另外2个应用案例。

1实验室概况

某实验室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某大楼的裙房,上下2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m2,配有28台恒温恒湿箱,用于检验电子产品、电子元件在湿热环境下的性能指标。据实验室管理方透露,该实验室1年的用电量约为550万kWh,属于高耗能实验室,其配电系统的配电结构.实验室管理方具体需求为:监测一/二/三级配电箱开关点位的电流、电压、电量等相关参数,其中PG-M,PG-M1,PG-M23个一级开关点位位于独立配电房中,OR1-OR66个二级开关点位位于实验室一楼,28个三级开关点位中的20个位于一楼,8个位于二楼。

2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1系统架构

实验室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由现场设备层、数据传输层、系统应用层组成,如图1所示。(1)现场设备层:现场9个一、二级配电开关点位装有带RS-485接口的多功能数显表,通过加装MESH采集模块采集并保存对应点位的用能数据;现场28个三级配电开关点位原没有采集计量表计,通过加装导轨表和MESH采集模块,采集并保存各用能设备的用能数据。(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主要是由RS-485总线网络、MESH采集模块、思科柱状路由器、无线通信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数据传输层分为下层传输和上层传输:下层传输即现场采集的用能数据通过MESH采集模块实时传输到柱状路由器,采用900MHz频段无线传输方式;上层传输为柱状路由器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采用光纤有线的传输方式。(3)系统应用层:系统应用层对采集的现场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与处理,依托各种能耗分析模型,对设备的能耗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图形、表格等方式直观展现现场能耗状况,并出具各类能耗统计报表。(4)软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为RedhatLinux企业版;数据库采用Oracle。

2.2系统功能

如图2所示,系统共有5个应用类,其中3个为前台应用类,包括我的空间、能耗管理、运行管理;2个为后台应用类,包括信息维护、系统管理,系统共13个应用功能项。

2.2.1前台功能-我的空间

(1)账户管理:为用户提供账户密码修改,账户信息修改功能。(2)站内消息:为用户提供站内设备告警信息与异常信息的弹出告警。

2.2.2前台功能-能耗管理

(1)能耗监测:实时监测每一级配电开关点位的电压、电流、功率、电量等运行参数。(2)能耗统计:允许有浏览权限的用户对每一级配电设备的能耗数据及总能耗进行展示,包括表格、饼图、折线图、柱状图形式,相应的时间尺度包括:按小时、按天、按月、按年。(3)能耗对比:展示当前每一级配电设备的能耗数据及总能耗数据与去年同期能耗的同比及与上月同期能耗的环比情况。

2.2.3前台功能-运行管理

(1)设备告警管理:系统可对每一级配电设备监测到的各项参数设定阀值,并根据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判定,以声光、短信、邮件、推送站内告警信息等方式进行告警提示,用户对告警信息进行确认、清除或处理,当故障排除或处理后,可消除告警,将告警归入历史库,提供告警信息查询功能。(2)运行日志管理:对数据采集情况和设备告警情况进行记录和展示,用户可查询最近一年的运行日志。(3)运行报表管理:用户可以查看告警、能源消耗等报表并支持导出和打印功能。

2.2.4后台功能-信息维护

(1)设备信息维护:包括配电设备、采集设备、计量设备信息的建档、录入、删除、查询。(2)报表维护:用户在该模块中定义、修改和查看报表模版。2.2.5后台功能-系统管理用户可在该模块对组织机构、人员、角色、权限和系统资源等进行配置。2.3系统特点本项目采用集成思科通信芯片的MESH采集模块(自行研发生产)和思科的柱状路由器,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集中安装,MESH采集模块和思科柱状路由器之间采用900MHz频段无线通信,此通信频段和手机相同,通信距离可达1km,隔墙通信也很稳定,避免了布线带来的破坏装修、人工费用高及通信不稳定等问题。经过经济性分析,此项目采用该形式比常规有线通信形式可节省约30%的经济支出。

3系统其他应用案例

3.1案例1

海宁市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共15层,地下1层,地上14层,总建筑面积为9510m2。在此楼加装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其能耗进行采集、计量、展示、分析,依据业主方需求,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集空间颗粒度需要做到分层,其中12楼要做到分房间,由此带来以下问题:(1)采集终端安装在低压配电室(以下简称低配室),与表计的通信距离远,而且由于低配室在地下室,通信信号较差。(2)各楼层和12楼房间都已装修,安装计量表计及RS-485线需要破坏原有装修。(3)每层的照明插座配电箱和管道井分别位于楼层的两侧,距离较远,RS-485线安装工程量较大。海宁市供电公司大楼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针对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用MESH采集模块采集、无线通信的方式,在低配室布置思科柱状路由器,每层及12楼各个房间的照明插座配电箱安装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MESH采集模块自主组网,与柱状路由器进行无线通信,很好地解决了以上3个问题。大楼其他用电分项的计量直接在低配室的回路上安装计量表计,通过RS-485线与采集终端连接,实现有线通信。自2014年11月系统投入运行以来,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的其他用电分项采集不稳定,有数据中断的现象发生,但采用MESH无线通信方式的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集稳定,未发生任何问题。通过经济性分析,照明插座用电分项采用有线通信的方式比MESH无线采集方式初期多投入3万。通过与大楼前3年的平均能耗对比分析,应用本系统后,该大楼能耗降低了8%。

3.2案例2

海盐县供电公司办公大楼主楼共15层,建筑面积为12217m2,辅楼5层,建筑面积3812m2,有单独的低配室和空调主机房,距离主楼和辅楼约80m。在该楼加装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对70谈宏飞,等: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其能耗进行采集、计量、展示、分析。系统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只需实现低配室分回路计量,二期的采集空间颗粒度要做到分层、分区域,每层2个区域。经过现场调研,发现以下问题:(1)一期只需在低配室安装1个采集终端,所有计量回路的表计采用RS-485线通过管线通道与采集终端连接,实现回路的计量。但二期需要做到分层、分区域,由于主楼和辅楼离低配室距离较远,又要考虑到楼层高度、横向走廊宽度,RS-485线通信距离不能满足现场要求。(2)每层分区域的2个配电箱布置在楼层,直接装在墙上,若要敷设RS-485线,在墙上挖槽或者走PVC管线安装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影响美观。(3)布线安装工程量较大。考虑到以上3个问题以及大楼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一、二期项目的统一性,决定采用MESH无线通信的方式,在低配室取消采集终端的布置,用MESH采集模块和柱状路由器代替,一期所有回路表计通过MESH采集模块采集,二期各楼层区域配电箱安装计量表计和MESH采集模块,MESH采集模块自主组网,与柱状路由器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采集。系统自2015年3月投入运行以来,通信稳定,未出现数据终端问题。通过与大楼前3年的平均能耗对比分析,应用本系统后该大楼的能耗降低了10%。

4结语

基于MESH900MHz无线通信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为科学用能、合理用能、节能管理提供支持平台,为建筑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实现节能工作的科学管理及能源效率的持续改进,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报告2007[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潘文玉,高阳.浅谈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J].建筑安全,2007(7):59-61.

3江亿.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05,35(5):25-27.

4倪德良.上海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分析[J].能源技术,2002,23(3):14-16.

5田树静.论能源计量在企业节耗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71.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业主的要求比工业建筑的要求更加体现个性化和实用化等。因此,针对民用建筑较高的质量要求,要正确认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遇见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并要根据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还要分别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设计和上部设计上注意相关的问题。

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出现的问题

1.1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不合理

现在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计算简图不合理,举例来说,由于是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独立基础计算是按照中心受压计算的,另外没有考虑有无地下室等。这种按照中心受压计算是不合理的。因为:首先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拉梁不能平衡柱脚的弯矩。根据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地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也就是要求这样的多层框架结构应该按照整体进行计算,要将基础层加入计算,要将荷载一起输入计算。而且当设计拉梁层时,要通过比较得出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拉梁顶面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顶面的截面控制而决定的。因此,如果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不合理,会影响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多层框架柱配筋调整不合理

由于多层框架柱的配筋率普遍较低,并且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可能不按照电算结果来进行构造配筋。如果发生地震时,框架柱受到的扭转剪力会很大,又会受到双向的弯矩作用,会严重的伤害到横梁以及内柱,特别是对质量不均的框架伤害更大。另外,由于配筋调配不合理,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电算过程中,容易忽略掉温度和基础不均匀的沉降等影响。因此,多层框架柱配筋的调整不合理会影响到民用建筑整体框架等。

1.3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

由于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的直径和类型等影响,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钢筋直接相关的,而结构工程设计师往往会忽略框架梁的裂缝宽度。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影响民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对于灾害的抵抗性等。

2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我们在针对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要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来保证这些问题的解决,确保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针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注意事项

2.1.1合理选择截面尺寸和计算简图

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是梁和柱截面尺寸的选择,要满足要求的规范取值,另外还要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比值大于一,保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合理选择梁和柱的截面尺寸。另外框架的计算简图要合理:基础的计算要科学合理,没有地下室的基础要按照层一输入计算;还要考虑地基土的约束能力,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层数输入计算,并要复算,保证计算简图的合理性。

2.1.2调整框架柱的配筋

针对角柱和边柱等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偏心受拉的现象,要保证各种柱中内的纵筋总截面要比计算值增大25%;另外框架柱箍筋的配筋的形式要用井字或者菱形,来增加对混凝土的约束力;对于需要加强的底部和柱的底层,配筋需要进行焊接,来保证底部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温度和基础土层,要因地制宜,当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时,要根据情况放大框架配筋,并根据情况进行加密箍筋配筋。

2.1.3调整框架梁裂缝宽度和斜截面配筋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重视框梁的裂缝宽度,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影响裂缝宽度的两个因素进行增加梁的配筋,和增加梁的横截面尺寸。其次,在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建设模型的数据输入时,一定要把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最后,还要在电算过程中要准确、合理的应用弯矩调幅,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即先将梁端固定弯矩进行调幅之后,然后对力矩进行分配,或者根据力矩分配的方法计算出的梁端弯矩来乘以调幅的系数。这样可以合理准确的运用弯矩的调幅。

2.2多层框架民用建筑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认真阅读地质报告,在认真把握的基础上,要正确的使用地质报告,并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考察和判断,这样可以帮助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其次,在满足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的承载力要求下,应该采用经济性较强的浅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建筑的结构、类型和承载力等来实现经济和稳定的结合。再者,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要采用独立的基础或者条形的基础,这要考虑基础的承载力来确定基础的面积,然后进行设计电算,另外还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构造结构。最后,在处理地基时,要运用合理、科学的地基处理手段,要做到符合力学、物理学等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际的当地工程经验相结合。

2.3多层框架民用建筑上部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注意遵循强柱弱粱、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一项成延性框架。恰当的运用“强柱弱梁”的原则可以节约费用,做到经济实惠;还可以使楼层的净空高度得到加大;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其次,在框架梁的配筋设计上,主要在主梁和次梁之间相交的地方要增加箍筋和吊筋来保证稳定性。比如,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要加大箍筋的最小直径到至少2mm,结构设计师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这也不代表在进行框架计算时荷载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结合各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计算等。最后,在现浇楼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是:由于楼板通常包括单向板和双向板,在普遍情况下,可以运用次梁把楼板变为双向板的结构,保证整体的受力合理,配筋的均匀等,双向板的厚度一般要薄于单向板。

3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要在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面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计算简图不合理、多层框架柱配筋调配不合理以及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等问题。需要结构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进行问题的改进,另外还要从多层框架的基础设计上以及多层框架的上部设计来进行改进,保证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更加安全、稳定和实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原.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常用方法和适用范围[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9,(78):84-86.

[3]张敬书.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构造的若干问题.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001.3.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降缝;原材料

Abstract: The building - like always produce some settlement building on a weak foundation is more prone to uneven settlement. Excessive uneven subsidence prone to cracking of the upper structure and destruction, causing seepage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such as poor sewer blockage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use of the building. So the research produces uneven settlement building foundation and preven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harm to the building, and then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causes of uneven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the final report from the drilling, three aspect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posed measures to combat uneven foundation settlement .

Keywords: architecture; foundation; uneven settlement; settlement joint; raw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

在实际工程中,天然地基土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地基将产生一定的沉降。一般来说,地基产生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影响不大,可以预留沉降标高加以解决。但是由于地基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土层在水平方向软硬不一建筑物荷载相差较大或基础类型、尺寸的差异等原因,容易使地基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引起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或上部结构附加应力增加,当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承受的限度时,即造成墙体或楼面开裂等事故,甚至使整个结构严重倾斜,影响建筑使用,危及安全。

总体来说,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上部结构产生过大附加应力,二是使建筑物底层层高减小,建筑物总高度减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

地基是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土层结构松散和土面受压增加

沉降主要成因为泥受压增加,如加建建筑物,泥中水分流出,令泥体积减少,引致下陷,主要发生在污泥、粉粒、粘粒的泥层。另一原因为泥层中包含腐植质,当腐植质被分解,令泥体积减少,引致下陷。因土层结构和土面施力情况不同,不同部份的沉降皆不相同,引致不平均沉降。

(二)地质钻探报告缺失真实性

地质钻探报告真实性如何,对多层住宅的沉降量大小关系很大。工程地质报告要正确反映土层性质、地下水和土工试验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对地基作出评价,对设计和施工提出某些建议。如果地质报告不真实,就给设计人员造成分析、判断的错误。以前在地质钻探中有的有孔或深度不到位,有的抄袭相邻的地质报告,个别甚至出具假报告,都曾给建设单位造成过重大经济损失。

(三)设计存在缺陷

在设计方面也有一些原因。多层住宅单体太长的;平面图形复杂,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著不同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不同处或在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未在适应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刚度或整体刚度不足,不均匀沉降量大,造成下层开裂。设计马虎,计算不认真,有的不作计算,照抄别的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设计。

(四)施工技术不达标

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砌砖组砌不当,通缝多,断砖集中使用。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墙体留槎违反规范要求等。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一)确保钻探报告的真实性

地质钻探报告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钻探报告是设计人员的主要设计依据,必须提高地质勘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钻探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建筑设计中的相关措施

建筑物立面的高差不宜悬殊,所受荷载差异不宜太大

在平面上开头应力求简单,尽量避免凹凸转角,同时平面上的转折和弯曲也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其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降低。另外,适当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和从基底算起的高度之比),其越小,整体刚度越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一般控制在2.5~3之间。对于砌体承重结构,为保证其整体刚度,应合理布置纵横墙。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隔墙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宜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

砖石承重的建筑物,当其长度与高度之比较小时,建筑物的刚度好,能有效防止建筑物开裂。根据建筑实践经验,当基础沉降量大于120mm时建筑物的长高比不宜大于2.5;另外合理布置纵横墙是增强建筑物刚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纵横墙布置时砖石承重结构的纵横墙应尽量贯通,横墙间距适当,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妥,纵横墙最好不转折或少转折,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3、设置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作法为: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沉降缝的一般部位和原则:①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②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③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⑤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⑥拟设置伸缩缝出(沉降缝可兼做伸缩缝)。

适当调整建筑物标高

各建筑单元、地下管线、工业设备等原有标高,会随着地基的不断沉降而改变。因此预先可采取一定措施给以提高。如:室内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可根据预估沉降量予以提高。建筑物各部分(或设备之间)有联系时,可将沉降较大者标高提高;建筑物与设备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净空。当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时,应预留足够尺寸的孔洞,或采用柔性管道接头等。

(三)施工中的相关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1)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影响砂浆强度的因素是计量不准,原材料质量主变动;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的稠度不准而影响到渗入量;砂浆试块的制作和养护方法不当。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并对计量工作派专人监控;将石灰膏调成12CM的标准稠度后称量,或测出

其实际稠度后进行换算。

(2)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砌体组砌形式一定要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来确定。一般采用一顺一丁,上下顺砖错缝的砌筑法,以大大提高砌筑墙体的整体性,当利用半砖时,应将半砖分散砌于墙中,同时也要满足搭接1/4砖长的要求。

(3)正确设置拉结筋

砖墙砌筑前,应事先按标准加工好拉结筋,省得工人稳来乱拿钢筋;使用前地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一般拉结筋按三个0.5M,即埋入墙内0.5M,伸出墙外0.5M,上下间距0.5M.抗震构造柱埋人长1M,半砖墙放1根,一砖墙放2根,考虑到水平灰缝为8—12MM,为保证水平灰缝饱满度,拉结筋选用Φ6.5MM。

施工技术要达标

(1)在基础开挖时,不要扰动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mm左右的土。待垫层施工时,再人工挖除。如坑底土被扰动,应挖去,用砂、碎石回填夯实。要注意打桩、井点降水及深基开挖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在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地基上开挖基坑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扰动土的原状结构,通常可在坑底保留200mm左右厚的原土层,待施工垫层时再临时铲除,如发现坑底软土已被扰动,可挖去扰动部分,用砂、碎石等回填处理。

(2)地基处理采用桩基础。将爆扩桩、灌注桩,打入桩穿过软弱土层,将基础支撑在坚硬土(石)层上,使建筑物的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这种方法能同时取代或减少地基处理和开挖基坑的土方工程,可以节约人力和缩短工期。

(3)地基基础加固中,常采用加宽或加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因其施工简单、所需设备少,常用于基础面积太小而产生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事故的处理,以及采用直接法加层时对地基础的补偿加固。

(4)当拟建的相邻建筑物之间轻(低)重(高)悬殊时,一般应按照先重后轻的程序进行施工;有时还需在重建筑物竣工后间歇一段时间,然后再建造轻的邻近建筑物,如果重的主体建筑物与轻的附属部分相连时,也可按上述原则处理,在已建成的轻型建筑周围,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等重物;拟建的密集建筑群内如有采用桩基础的建筑物,桩的设置应首先进行,在进行井点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挖深坑修建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结构)时,应密切注意到对邻近建筑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结语

综上,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易给建筑物带来危害,其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若能在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采取—定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从而加强地基承载力,保证建筑物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明,赵秀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防治[J].建筑与发展,2010.5.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医院改扩建;大型改造工程;项目管理

对于医疗建筑来说,随着使用时间、功能转变、门诊量的增减,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改造工程。医院改造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有专业性、系统性、功能性强、投资额高等特点,还涉及医用中央空调工程、医用气体、污水处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高层建筑供水系统等专项工程。下面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改造情况,对大型改造工程的管理进行相关探索。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也是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阶段(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文件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一)立项阶段在立项阶段

北大医院为项目筹建单位,负责编制项目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步说明,论述其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得的可能性,之后办理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手续。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北大医院老门诊楼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近30余年,建筑和设备已相当老旧,布局、结构极不合理,门窗、地面、墙面、吊顶也破损严重,消防、安防设施均不符合新时期的规范要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故障频发,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必要进行改扩建工程。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公开招标可研报告的编制单位,待项目建议书批复后便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评价意见。北大医院在报告编制完成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估、论证。报批项目审批单位进行审批,在报批的同时,需要完成可研报告时的必要工作,如规划指标(市政府)、规划条件的审批,用地审批,细化项目设计招标(方案)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建设项目征询意见函,维稳报告、节能报告、水评价文件、交通影响、供电方案、市政管线综合设计、人防方案、环评报告(涵盖编制单位的公开招标)的编制与审批、拆迁评估报告、可研报告的评估论证报告、资金来源和筹措情况等手续。在可研报告获得批复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8年5月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为了缩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精简审批,取消了施工合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将消防、人防等设计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环境影响、节能等评价不再作为项目审批或核准条件,由政府统一组织区域评估。推行联合勘验、测绘、审图等,规划、国土、市政公用等单位限时联合验收。新政策实行之后会使前期手续的工作压力减小,报批时间减少大大地节约了项目的时间成本。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在可研报告中,根据北大医院门诊量、床位规模和重大医疗设备等需求,依照相关规范,对改扩建规模进行测算,提出改扩建方案和相应的投资估算。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

(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北大医院根据可研报告审批意见委托,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编制项目总概算和项目施工图预算。图纸必须符合急诊楼功能的需求,通过与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充分沟通,明确改扩建后各科室的位置和规模,形成明确的最终改造意见,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后,方可进行项目施工建设准备阶段。

二、项目施工阶段

北大医院报建备案后,通过招标机构,优选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供货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勘察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和设备供货合同。

(一)施工拆除工序

首先,拆除老门诊楼内外墙体、墙内管线、原有门头及后接建的房屋,之后,对暴露出的结构问题进行安全鉴定,并完成结构加固方案的深化设计。根据深化设计的施工方案,拆除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改造的部分楼板,再进行结构加固,完成二级结构砌筑、隔墙龙骨安装、隔墙封板、外墙装饰、室外连廊工程,室内各专业工程等。

(二)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严格执行,保障施工进度。在该项目施工阶段,出现很多原因导致工期推迟,主要是相关手续的办理、科室布局变更导致的多楼层各专业及装修拆改、分包及设备招标控制价的审定时间过长引起的分包及设备推迟等。这就需要各个部门集中参与并且统筹安排,才能在保障正常的医疗秩序的前提下,有序地完成施工。

(三)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首要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医院发生失火、断电等突发状况。重视工程质量,严格检查加固处理的地方是否设置拉结筋、震捣是否均匀等。建立工程日报管理机制,了解工程每项进展情况。医疗设备的保护也需要格外重视,很多医疗设备的价值很高,如果疏于防范,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场检查、验收、存档

作为施工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土建、暖通、给排水、强弱电各专业施工人员负责现场施工进度,并根据国家建筑规范要求检查施工质量,对施工方进场的施工材料进行验收。还要检查施工方的工人在进场之前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和设置警示标志。各专业施工人员应督查按图施工情况,排查违反操作等现象,每天记录工程日志并保留电子版。在施工方提出更改施工方案造成洽商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判断原因,做出更改决策,并做记录移交资料员存档,保留电子档案。在工程竣工时进行分项验收、分部验收、四方验收,在验收单上签字并移交资料员存档。

三、竣工验收阶段

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符合验收标准的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在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之前,施工方需要先进行自检,然后医院基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方的申报组织最后验收,验收后管理人员要对本项目进行一次总结,不断找出自己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结束语

医院改扩建项目较为复杂,建设周期长,医院基建管理人员除了应该按照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做好规划工作、制订建设目标外,还应该熟知公共建筑相关技术、医院相关规范和项目管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常洪哲,高艳珍.老门诊楼改造工程施工管理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4(9):82-83.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8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几年中国大型工程建设企业在国外承包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国外工程建设特别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于没有勘察经验可寻,如何做好国外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树立品牌形象是众多中国地质勘察企业面临的问题。

1 工程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工程建设水平。技术先进和娴熟的工程建设能力是中国进军国外工程建设的基石,在参与国外工程建设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监理等五个方面[1]。

2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查明影响拟建工程建筑物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

2.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对拟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并对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相对准确的岩土工程参数;对拟建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等。

2.2 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

目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等。

2.2.1 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

2.2.2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察目前比较有效、经济而直观的方法就是工程地质勘探;其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1)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

2)钻探和坑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

3)三者的对比。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缺点在于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钻探和坑探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钻探和坑探存在“一孔之见”的局限。

3 石油化工港口码头项目

3.1 工程概况

拟建文莱PMB石油化工港口码头项目场地位于文莱达鲁萨兰王国大摩拉岛(该岛英文简写为PMB,以下简称PMB),其配套港口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西区石化码头

选址于PMB岛西北侧,PMB岛西北侧处于西水道弯曲岸段,规划布置3个5万吨级原油码头,规划泊位总长度840m;码头通过引桥与陆域连接,引桥长约260m。

2)东区码头

东区布置两个3万吨级化工品码头,规划泊位总长度560m,码头通过引桥与陆域连接,引桥长约220m。2千吨级大件码头1个,位于PMB岛东侧。

3)护岸

一期护岸共1620m,位于PMB岛东南侧。

3.2 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本工程勘探点布置图由设计单位提供,由文莱TECA公司施工并提供英标版报告。

1)要求查明岩土层的分布、产状、性质等。

2)对不良地质现象,分析其性质、分布、发育程度、形成原因等,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

3)提供钻孔各土层的一般物理力学指标: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干重度、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

4)码头及航道区域的原装取土孔和鉴别孔,钻探深度不少于65米,并钻入稳定地层。

5)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及变化、腐蚀性、渗透系数。

6)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基土承载力确定等内容。

7)勘察报告中应对各建筑物的持力层选择提供建议及结论。

8)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勘探孔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综合柱状图、静力触探综合成果图表、土工试验成果表等。

9)提供当地地震设防烈度及对应的地震加速度,提供区域场地土类型及地基土相应的液化可能性。

3.3 工程勘察方法

本工程采用了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水土试验等勘察手段。

3.3.1 工程地质调查

本次地质调查的工作主要以收集与本工程场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及已有的相关工程资料等,为本次勘察工作提供有效资源。最终借鉴、引用采纳部分成果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THE GEOLOGY AND HYDROCARBON RESOURCES OF NEGARA BRUNEI DARUSSALAM》

Muzium Brunei 1996 revision

3.3.2 钻探、取样

1)钻孔定位:因为本次作业为海上作业,定位勘探点坐标及高程均为实测值。本次勘察采用的坐标系统为Borneo RSO坐标系统。

2)孔口高程:高程系统采用海图基面(CD)高程系统。

3)钻探工艺:采用钻探能力大于100m、150m的回转钻进工程地质钻机,采用套管护壁和泥浆护壁不取芯工艺。

4)取样: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一般粘性土采用Φ65mm薄壁取土器静力连续压入法采取。

3.3.3 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试验

本工程土工试验有:

物理性试验: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土粒比重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等。

力学性试验:直接剪切试验、三轴试验等。

水质分析试验:在大件码头勘察期间,在场地内选取了10组海水进行水质分析。

3.3.4 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采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为标准贯入试验。

4 勘察报告

4.1 勘察报告的编写程序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测量放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才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如下的程序:(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2]。(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3)划分岩土层。(4)编绘各种图件。(5)编写文字报告。

4.2 文莱石油化工品港口码头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2.1 各层土(岩)工程性质分析评价

拟建场地地层按照地基土的沉积分布特点分为以下三个单元层:第一单元为全新统(Q4)沉积地层,该单元按其岩土性质、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综合划分为10层。第二单元为中更新统(Q2)沉积地层,该单元综合划分为3层。第三单元为下更新统(Q1)沉积地层,该单元综合划分为5层。

本次勘察共采取了246件原状土试样进行了室内土(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各层土(岩)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1-2及桩基参数,见表1。

表1 各层土主要力学参数

根据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结合拟建建(构)筑物特点,对各主要地层土(岩)做出如下评价:

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新近沉积土,承载力低,属于欠固结土。④夹层砂混淤泥:为新近沉积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属于欠固结土。⑤1层粘土:承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属于欠固结土。⑤2层细中砂(Q4m):承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为本场地的地震液化土层。⑤3层 细中砂:承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为本场地的地震液化土层。⑤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属于欠固结土。⑤6层粘土: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埋深较浅,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⑥层粘土:承载力较低,压缩性较高,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⑦层粘土: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中等,分布不均匀,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⑧1层粘土: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中等,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⑧2层细中砂: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中等,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⑧夹层细中砂:承载力中等,压缩性中等,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⑨层细中砂: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厚度大,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⑩层粘土: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中等,在局部分布稳定区域可作为桩端持力层。■层粘土:承载力高,压缩性低,不宜作为桩端持力层。■层细中砂: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厚度大,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夹层粘土: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在局部分布稳定区域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4.2.2 桩基持力层及桩型的选择

本工程的桩基建议采用预制钢管桩或钻孔灌注桩。本场地的⑨层细中砂及■层细中砂具有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的特点,建议选用⑨层细中砂或■层细中砂作为桩端持力层。

4.2.3 结论及建议

1)勘察区位于文莱大摩拉岛,地貌类型为滨海地貌,地震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难于治理的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2)建筑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型为III类,建筑场地地段属抗震不利地段。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地震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45s。

3)拟建化工品码头建议选用⑨层细中砂或■层细中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型建议根据需要选择预制钢管桩或者钻孔灌注桩。

4)水质分析试验表明场区海水及钻孔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

5)桩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附近海域造成污染,所以在施工前应定制相关保护措施,以尽量减小污染程度。

5 结论

(1)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或监测)等。

(2)文莱石油化工品码头项目作为国外港口勘察项目,没有勘察经验可循,场地岩土层复杂,此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为今后海外复杂地层港口岩土勘察提供经验。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9

[关键字] 岩土工程 工程建设 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 U212.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0-1

我国岩石工程勘察体制在80年代初主要是以沿用原苏联的模式进行的。主要从地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仅对工程中的地质条件和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对问题的处理以及解决办法却并没有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工程领域开始运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岩土工程体制,是以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基础工程学为基础的,以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有关土体和岩体的相关技术问题,是将工程和地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综合性的新专业学科。在保证对工程地质、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机械学科相互渗透与土工试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施工、监测、设计、监理等多方面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新型的岩土工程体制模式,对岩土工程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加速建设的同时还能够治理环境、提高效益。

1从理论方面剖析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

(1)在新型的岩土勘察体制下,能够生成更为具有建设性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新型报告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建筑场地中所要拟建建筑的适宜性;

②对建筑场地的岩土进行分析;

③对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沉桩、开挖、降水等工程问题进行预测,并对相应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方法;

④对工程施工场所总岩土工程进行评价,并对岩上基坑支护等加固问题进行方案论证和提出;

⑤对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可能会对建设场地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

⑥通过对已有工程安全性的预测,来对拟建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进行调查分析和依据提供;

(2)在新型岩土勘察体制下所形成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能够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服务,是施工中重要的以技术进行保障的文件。虽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非常的重要,但是自形成到现在却并没有真正得到工程人员的重视,尤其是施工企业的重视。企业不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制的改变不甚了解,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包含数据的重要性不清楚;

②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反映的,施工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岩土问题重视不足,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盲目的施工;

③为了能够让施工企业认识到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就应在施工企业中对工程勘察重要性进行宣传。

(3)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对建设工程的场地进行场地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对工程的难点和特征进行把握;

②能够更有效的确定更为经济的基础施工方法;

③能够在比较中来最终确定最为经济的第几处理方法;

④有利于对应急措施的制定

⑤能够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以便确定施工的难度和强度,对人力、机械和材料进行组织和准备;

⑥能够对地基和基础工程中所存在的不可能预见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造价。

2从实践案例中论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以对某文化展示馆的地基和基础施工为例,来谈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进行。

2.1从认真阅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拟建场地进行全面了解

施工人员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研读后,能够更深的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依据和意图,在进行合理施工方法的同时,对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和机械进行全面的准备。如果在拟建场地中在两个粗砂层中存在软弱粘土,当进行桩承台开挖时,就需要在现场做好降水和基坑开挖支护的措施,来防止流沙和管涌将会对承台施工造成的影响。

2.2基础施工工程图的建立

在基础施工工作图中,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中土的物理、地下水、力学性质、地下水等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标注,并要将实际施工过程中,所查明的一些地质情况进行标注。这样做,有利于施工人员时刻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岩层埋深,来估算出所需桩的数量;对岩层走向的参考,对桩长、接桩区域进行规划,从而合理的对桩进行安排;将现场施工情况标注与工作图上,能够让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进行更为准确的掌握。在工作图中描述断桩、压桩和补桩的情况有利于在静压桩施工中,通过降低移机和补桩中所出现的漏桩情况,来减少时间和桩基施工路线中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2.3通过预判地质情况,绘制出场土层分布的三维图

由于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勘察主要是通过对地下基础设计要求和建筑物上部建筑来进行布点钻探来完成,土层情况的反应并不全面,依据此状况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来对土质的结构进行推算,再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土层三维图的绘制。

2.4以实际情况来对勘察数据进行调整

高层建筑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逐渐暴露出用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能够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率,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为此应该严格把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制定出科学具体的措施,保证了高层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完成。

一、深基坑的施工的特点

通常来讲,基坑工程包括维护体系的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个部分。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是否合理将对维护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采用不合理的土方开挖的方式,那么就会导致主体结构产生变形,进行影响高层的质量。当前由于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物呈现出密集的状态,使得深基坑放坡开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建设需要。因此,深基坑的开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通常深基坑工程具有自身的特点:1、由于城市中的建筑物呈现出高层化的发展趋势,基坑呈现出向大深度方向发展。2、基坑开挖的面积逐渐增大,长度和宽度逐步增大,给支撑系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3、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4、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相互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性。

二、高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

(一)房建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挖土方、挡土、防水及其围护周围措施等相关建设设施,一些特别细致的结构施工还是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免出现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或者是给施工带来不良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一般在土挖之前应该对周围的建筑物和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调研,收集施工现场的相关信息和地质水文方面的报告,要针对特殊的地质进行更为严格和深入的施工组织,特别是对软土层的处理,开挖的深度不宜太大,如果开挖的过深或者过快,那么很容易对施工现场造成失衡的状态,降低整个土地的强度,特别容易出现滑移的现象,那么这将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大为不利,同时也会拖延施工的进度,给工程事故带来极大的不利。

(二)深基坑周围的防止水处理

如果要采用深基坑的施工技术,应该注意选对合适的时机,一般都会选在枯水季节或是水量较少的季节进行,水量对工程的施工产生很多的影响,所以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水的问题,对于一般常见的地下水源来说,在工程开始的前期要做好各项调查报告,这些报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一定要实时考虑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防止止水等工作,针对地貌的结构以及设施对地下水的影响做深入贴切的分析和可以实施的可行的处理方案。针对周围有建筑物的深基坑的详细,一般是采用以堵为主的方式,以抽为主的方式进行辅助,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防止基坑周围土地的滑落和流失,同时也能减少上部整体建筑物粗线的不均匀的沉降的现象,减少了施工所消耗的时间,极大的缩短了工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施工处理的难度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对止水帷幕进行止水施工时,如果帷幕的搅拌桩成桩的效果和质量不是很好时,这时深基坑在开挖以后容易出现渗水的现象,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阻碍,同时严重拖延了施工的工期,提高了施工的造价,使得施工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深基坑施工殊性施工与处理

建筑工程通常是投资大、周期长、投入人力资源的工程,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件。对于深基坑的施工而言,应该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突发事件主要有一下这几类,基坑内出现管涌或者是流沙等现象,基坑支护的局部会出现明显的裂缝现象或者是大面积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当出现气候异常的情况是,相邻施工段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地下的障碍物也会影响基坑结构的施工,在类似的事件发生以后,要及时启动预先准备的应急预案,并且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和方案。

三、施工监测

基坑工程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工程,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仅仅依靠理论难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因此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测工作。深基坑施工质量问题实际上就是基坑的刚度和稳定性,如果发生问题要导致工程的失败。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人员对基坑现场和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采用各种手段,保证实行多种监测方案。

四、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对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仔细的勘查研究和分析,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土质的物理性能和地下水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土方开挖以及降水方案。将制定的施工方案,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基坑开挖之前,要通过采用降水的方式降低坑内水体的抗水能力,减少基坑的变形,在施工的过程中降水不应该过快,在降水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周边建筑物和地表沉降的检测。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监控数据接近或者是超过警戒值那么应该立即停止,准确地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的操作步骤,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基坑的变形,确保基坑的安全。为了确保施工中的安全,在施工前应该清楚基坑旁边的负荷量,防止由于负荷过大出现基坑坍塌的现象。基坑开挖应该分层进行,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开挖,严禁出现超挖的现象,同时开挖过程一定要与支撑架同步施工。开挖的程度必须根据基坑的深度和坡度进行合理的确定。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以后,应该立马浇筑垫层混凝土,进一步减少基坑的变形。

结束语

深基坑的施工虽然不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体,但是它能保证施工主体的顺利进行,其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也影响和制约着主体工程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要点的同时,还要认真执行各种制度,做好各工序间合理安排,减少基坑的时间,在基坑开挖以后要尽快进行单位勘查,及早的进行低下结构工程的施工。

参考文献:

[1] 董剑. 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06-15

[2] 刘家成;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研究;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年第18 期.

[3] 王朱康.关于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