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专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02:55:14

畜牧专业论文

畜牧专业论文篇1

(一)课程体系组成

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改变了原有课程体系的设置,坚持“就业导向”,根据企业、产业、社会的需求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相关课程,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开设,并把相互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个体系。比如,把专业英语课融合到各门学科中进行,不再单独开课;把生理生化等课程的内容渗入到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使课程体系精简化、专业化,更贴近企业对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覆盖知识面广泛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缺点。为此,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教改方案,在教师实施授课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一贯式教学模式,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把每一门课相关的授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教学,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又把各位教师的特长融合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深入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改革

(一)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核心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攻坚任务,涉及到整个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所有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内涵建设都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以课程大纲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其决定因素是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核心是“课程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性”,关键要引入社会评价,从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方案、教学实施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

(二)改变授课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项目化教学,该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它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老师以课堂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发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有养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七门课程进行了教改立项,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进行试验。在试运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外时间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查阅资料不够广泛等问题,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基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七门教改立项课程已有四门正在实施改革,已经完成项目任务书,教改教案,教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正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教材的编写。

(三)确定合理的核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原来的课程评价方式均是以老师评价为主,考试方式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技能,容易培养出背书的“机器”、考试的“高材生”,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是高分低能,走上社会以后,还会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实行新的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以老师考核为主了,考核要转向对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测试;课程的评价标准要转向以社会评价为主,如,社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的考核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让用人单位参与考评,同时,学生自评也变成主要的考核方式。

三、教材建设改革

(一)教材的选用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教材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后备畜牧兽医人才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大部分是本科教材,教材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偏重理论,部分知识已经老化。高职高专在教学过程中课时量明显少于本科院校,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尽可能使用“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课程教材”,淘汰质量较差或出版时代过早的教材,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教材要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用已经成熟的教改项目化教学教材。

(二)教材的编写

畜牧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现状与发展;专业人才

当前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有的农民存在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的问题,各地方畜牧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科技人才相对紧缺,也构成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也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中等畜牧专业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僵化的办学模式,落后的管理体制尤显突出,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需要。只有大胆尝试、进行改革,才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国务院在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强劲的势头逐渐崛起。但是,仍然客观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专业依旧面临着学生生源少、升学难、就业难的困境。而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解决学生基础知识差、改善实验条件、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改进教学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等问题入手。

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起步比较早。职教中心1993年建校,是首批部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为137.72亩,现有教职工301人,在籍生6000余人,开设14个专业,建有47个实习实训室,仪器设备总价值1594万元。为了更好地为我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9年,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无疑给我省的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畜牧业、养殖业等传统的农民致富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我校畜牧专业每年招生7~8个班级,2009年以来,累计为我县培养了近两千名畜牧专业人才,弥补了我县农村养殖方面技术短缺不足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在我县的蓬勃发展。但是,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专业人才,使畜牧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亟待深思与解决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生源严重不足。由于近些年来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中等职业学校也存在着明显的就业形势严峻、自身软硬件严重不足等诸方面问题,职业学校不能给予学生及家长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愿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从事畜牧养殖可以说是个又脏又累的职业,而畜牧专业工作场地主要是在农村。大多数家长也都希望通过考学的途径,让自己的孩子跳出“农业”圈子。因此,这也是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迫不得已降低门槛,实行春季招生政策,学生免试入学,这样就使得一些学习难度大、文化基础较差的初中生,甚至没有毕业就被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这样的生源质量学习效果差,掌握专业技能也不扎实,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双师型”师资队伍严重不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畜牧专业课程教师大多毕业时间早,虽然是来自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但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已经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畜牧专业不相适应。尤其是毕业后从事专业实践的少,大多一直从事畜牧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教学上很难保证学生能否扎实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既要掌握原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更加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专业理论知识及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中大力倡导的“双师型”教师。

(3)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经费投入不足,实习条件差。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实际操作、标本模型、直观教学教具都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实习设备短缺、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实习场地也不能保证,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有时不能如愿完成,这也是制约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学方式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轻实践重理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文化课都应该有个科学比例,应把专业课程教学作为重点。而当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往往将专业课与文化课进行半对半的课程安排,有的甚至专业课课时少于文化课。在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学校仍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填鸭式”落后的教学模式。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1)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单纯依靠专业教材是不能很好地掌握畜牧专业技能知识的,必须配备完善的实训场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配备疫病诊疗室、解剖室、标本室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学校可以加强校企结合,或组建实习基地,为师生搭建大显身手的实践场所。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技能。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这就需要学校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老师到对口院校进行培训深造,也可以到现代化的养殖场或兽医站进行实践学习,不断加强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

(3)重视技能发展,改革教学手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文化课的安排比例要视具体情况而更改,使之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但总体上来说,仍要以专业课教学为重。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严重不足及师资队伍薄弱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办学困难的核心问题。因此,做好畜牧专业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解决中等职业学校畜牧专业办学困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霍顺校.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畜牧专业论文篇3

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以来,很多国家兴起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潮。生态畜牧业(EcologicalAnimal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物质再生原理,将畜牧业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机结合,以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畜牧业发展方式[1]。生态畜牧业是迄今为止畜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鉴于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态畜牧业展开了相关研究。在国外,Landbau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中动物福利(Animalwelfare)的管理,提出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要提高动物福利,从而实现畜牧产品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2]。Wilhelms详细阐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特点。Schumacher利用BiolandAssociation的有关数据,从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研究了生态畜牧业与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差别[3]。国内学者对生态畜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4-6]。2)各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7-10]。3)生态畜牧业的相关领域研究[11-13]。 综合而言,目前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多见于概念内涵、发展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的定性分析,相关的定量分析较为缺乏,特别是对牧业经营者的认知、态度、动机、行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更为少见。文中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项目为平台,对甘肃省部分农牧区的576个牧户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的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甘肃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分析农牧区牧户(文中的“牧户”指广义的畜牧养殖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理论框架 1.1模型选择 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主导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可将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户主个人特征(A),二是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状况(B),三是外部影响因素(C)。计量分析模型可以表示为:Pj=f(Aj+Bj+Cj)+Εεj(1)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是否认知,f(•)为函数,εj为随机误差项,代表无法观察到的其他影响因素。文中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解释变量也大多为虚拟变量或非连续变量,因此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的形式为:式中:Pj代表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概率,α为常数项,βn为待估计系数,xnj为解释变量。 1.2变量说明及假设 文中基于甘肃省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牧户行为,归纳出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潜在因素[14](表1)。并提出如下假定:1)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户主个体特征影响,如户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讲,年龄较小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户主认知程度更高。2)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家庭畜牧业生产经营情况影响,如饲养规模、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产品商品化比例、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情况。一般来讲,饲养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良种使用率较高、畜产品商品化比例较高、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较高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比较合理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3)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当地生态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和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一般来讲,在政府技术推广越大、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越强、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越大的地区,该区域内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高;当地生态情况对牧户认知的影响方向暂时无法确定。 2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 文中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产业链管理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研究"的部分实地调查资料。生态畜牧业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经济活动,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不同,主要分为牧区生态畜牧业、农区生态畜牧业、城郊生态畜牧业和山区生态畜牧业四种类型[15-16]。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根据生态畜牧业的结构标准,结合甘肃省各地区实地情况,选取了甘肃省安定区、康乐县、宁县、肃南县、永昌县等五个县区为样本点。在调查过程中,共向经营畜牧业的牧户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问卷有效率达96%(表2)。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发现(表3),生态脆弱地区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36.27%的牧户对生态畜牧业有一定认识;被访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8.25岁,且一般从事畜牧业经营的时间较长;大部分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介于小学和初中之间;牧户饲养规模不大,平均为9.35头左右;大部分牧户采用舍饲的方式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牧户能够经常使用优良畜种繁殖;样本牧户的畜牧业产品80%以上都用于销售;样本牧户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左右;大部分牧户的畜禽排泄物经过简单发酵处理,主要用于种植业肥料;大部分样本区域的生态情况较差;大部分基层政府推广技术的频率介于偶尔和经常之间;政府对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较弱;大部分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力度一般。 3模型估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该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观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合理,同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观测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3.1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 在研究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中,首先以户主年龄为因变量,其他11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4)。然后依次以其他11个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多重共线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Tolerance和VIF。一般来说,Tolerance在(0-1)之间取值,Tolerance的值越大,代表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越强;此外,当VIF<10时,便可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综合Tolerance和VIF的指标值,文中认为12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在统计意义上变量的选定比较合理。在牧户认知模型中,Omnibus检验的卡方值为15.367,非常显著;HosmerandLemeshow检验的P值为大于0.05,也通过检验,模型拟合的较好。#p#分页标题#e# 3.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3.2.1估计结果 利用SPSS16.0软件,选择Enter方法对牧户认知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表5列出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包括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Wald值和显著水平。 3.2.2结果分析 表5列出了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其中"专业化程度"、"畜牧良种使用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生态畜牧业宣传情况"和"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牧户的专业化程度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10%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牧户要不断地提高专业化养殖水平,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地学习、积累专业化、科学化养殖相关知识,而生态畜牧业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随着牧户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被更多畜牧业养殖户所认知。 (2)畜牧良种使用情况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生态畜牧业的核心是采用高新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资源循环、高效地转化。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降低能源消耗,加快畜禽生长速度,提高饲料转换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伴随着牧户使用畜牧良种的比例的不断提高,科学生产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其潜移默化的提高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 (3)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认知生态畜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伴随着政策导向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始终稳固其在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并且因其附加值高、相对较短的生产周期、生产灵活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户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随着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的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畜牧生产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户重视。 (4)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的技术推广情况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力度越大,牧户认知生态畜牧业的概率也越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牧户获取生态畜牧业的信息渠道较窄,大部分牧户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但是又对发展生产畜牧业有着强烈的意愿。此时需要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宣传生态畜牧业的相关知识,正确引导牧户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过渡,同时为牧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技术服务,这不但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更能够提高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热情。 (5)政府对疫病与药物残留的监管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政府加强对畜禽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力度,能够增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在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和技术推广方面给予牧户较大的扶持,同时对牧户的生产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更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4结论与讨论 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视角下牧户经济行为现状及影响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提高生态脆弱地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进而将认知转化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行为,需要有关部门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要加强生态畜牧业的宣传,增强广大农牧民生态畜牧业意识。生态畜牧业是从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将生态平衡和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目前。许多农牧民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牧民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优势,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之中,形成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生态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当前,现有的畜牧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具体如: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快完善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体系,推广畜产品安全加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

畜牧专业论文篇4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畜牧兽医专业,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通过国外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阶段。本文就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提供可行性建议,提高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

国外;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

随着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的职业教育各专业都受到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只有加强引导,从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够使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简述国外现代学徒制度

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交流桥梁和有效机制的教育模式,能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之前进行就业实习,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就业机会,推动职业院校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学生就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在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过程中,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目的。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在国外畜牧兽医专业中取得成果,我国职业院校借鉴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对教学安排事项进行有效安排,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从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角度,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帮助。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

国外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国外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训,结合企业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引导,使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接下来就对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培养模式灵活多样。

世界上职业制教育制度最完善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在职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制定主要是以通过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职业技能在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不同,英国也在不断开发新的职业技能岗位,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这些职业技能技术岗位的开发,是为了职业院校具体的技术专业制定的,从初级到高级,实现职业技术一体化,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创造了条件,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有效掌握,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关于职业技术岗位开发方面,还设立了高级管理岗位,这样将职业技术岗位的所有层级都涵盖进去,从初级技术工人到高级技术工人,再到高级管理人员,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岗位模式下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比如,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度采取的是灵活教育和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对应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技术培训,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对技术的等级进行选择,职业学校会配备不同的教师对其进行技术培训。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传统的学徒制只注重技术的培养,对专业理论知识不做讲解,认为只要培养成熟的技术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只有技术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方式。在专业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对专业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发掘人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技能实践经验。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过学习就可以直接就业,不会出现对专业技能操作程序不清、专业技术出现问题、实践经验缺乏的现象。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国外现代学徒制,能够对其专业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实践,专业技能得到加强。通过引进国外学徒制,可以了解到,只培养技术工人的传统已经被摒弃,现在的学徒制不但重视技术,还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完善教育制度,改善教育体系,走符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之路,才能够从根本上对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共赢。国外现代学徒制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制度建设。

加快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制度建设,就是要对专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高效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证畜牧兽医专业运行现代学徒制,比如,澳大利亚的《职教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结合,因此,我国可以进行立法,把国外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有力地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通过法律合同的规定,使学生、企业、学校三者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立法的规定和实施,为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偏向于技术,对理论教学没有加强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之后,还不懂技术操作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只是机械性地对技术操作方式进行运用,因此,立法也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规定,使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学习也能够得到教授,实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目的。

2.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

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通过职业考试的人员,才能够就职。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不能只涉及笔试,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顺利就业。建立全国统一的畜牧兽医专业职业考试,是对现代学徒制在牧兽医专业方面培训质量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职业资格认证,就会使牧兽医专业的就业体系混乱,学校的专业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技能进行技术认证,保证牧兽医专业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行业规范。要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手抓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实践:第一,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着手,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开发,从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方面入手,对人才技能进行培训,配备相应的技术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连接,不但能够极大促进就业率,还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二,对技能培训时间进行确定。对于技能的培训时间,根据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确定,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招生也要根据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如果招生太多,就会产生就业岗位缺失,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浪费技术人才。

3.加强牧兽医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

国外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职业院校的专业和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学校专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现在很多的国家都已经采取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政府对这种教育模式也大力推广,划拨大量的经费给予支持。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直接就业,再入职后还可继续深造,完善技能。对于我国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接洽,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可以灵活处理,方便学生参与,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国外学徒制度和我国畜牧兽医专业的结合,不但对学徒制度的发展有上促进作用,也能够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外现代学徒制度的引入,建立起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专业性、实践性更强,提高了就业机会。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现实技能教育中,学习时间一般定为3年左右,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践行,使学生明白专业技能的操作原理,以及未来就业发展的方向等。职业教学和学徒教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技能人员实现学校与就业的转变,减少了企业进行岗前培训的程序,使学生进岗就可以直接入职,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共赢。

结束语:

国外现代学徒制已经在国外教育中取得了成功,我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并不断改革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畜牧兽医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利刚 段修军 周春宝 周明夏 张力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吴植.国外兽医专业高等教育的特色与借鉴[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03):160-162.

[2]曾妍.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5,(06):161-163.

[3]欧阳琼,丁日佳.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人才,2012,(08):278-279.

畜牧专业论文篇5

关键词:畜牧技术推广

 

我市畜牧推广在“九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也是很突出的,主要表现在:队伍不健全、技术人员少而后继无人,知识水平落后,服务功能不全等。科技论文,畜牧技术推广。。这些问题的出现除畜牧自身存在的问题外,更集中地反映在投入力度不够这个问题上。科技论文,畜牧技术推广。。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问题

这个问题从“九五”期间就表现得日益突出。全徐州市包括县站在内共有市县两级独立畜牧推广站不足10个,拥有正式职工近400人,业务人员约占60%,但真正学科毕业的仅占25%,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主管分配工作的部门不论分配对象是学什么专业的,一律按指标下拨,如转业军人或技校毕业生等,这些人员占畜牧推广总人数的15%左右;二是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造成的,由于大社会承受不了待业者的安置问题,故本系统的子女只有自己安置,这就造成了非专业人员的增加,约占10%;三是关系单位,领导部门等安置的人员,约占5%左右。随着老知识分子的离岗,新的学科人员又分不进来,取而代之的是非专业人员,而这些人员多是社会待业人员,素质较差,许多人不能安心工作,不爱这一行,只是想在“事业单位”混点儿工资,因此,专业人员减少现象日益严重。

另外,畜牧口的干部不流动也是一个因素,畜牧干部在提拨使用上机会相对少一些,很少参与到干部任用“大循环”当中去,当几十年股长、科长、局长的非常普遍,用畜牧干部的话说:“凡是改行的都出息了”。这就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畜牧干部实在感到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奔头,挫伤了积极性,促使一些人改行或不求进取。严重影响了畜牧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事业的发展。

2、国家对畜牧推广投入问题

“九五”期间畜牧技术推广成就显著,这是广大畜牧推广干部在条件差,农民认识差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所得到的。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畜牧推广行业的基础建设、服务功能、人才培训、知识更新四个方面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建设是畜牧推广的根基,由于经费不足,专业人员每年都不能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知识得不到更新,根本适应不了技术服务的需要。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到现场指导就行了,农民感到很满足,而现在不行,电教、形象教学等手段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今后的培训方式,各地经验交流,技术的传递全部靠音像设备来完成,然而我们在这方面很落后。只有认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加快科技兴农的步伐。

(二)解决问题的决策

解决问题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是抓住科技队伍建设这个基础;二是认真研究将有限的资金如何用到点子上,把好投入关。

1、解决科技队伍建设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畜牧系统自身做起,领导者要提高抓好队伍建设的认识,不要被当前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所束缚,要拓宽思路,解放思想,挖掘各方面有利因素,杜绝不利因素,解决好队伍建设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协调好有关部门,阻止非专业人员调入安置,争取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技术队伍;二是加强基础培训,对那些年龄较轻、文化基础好的非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自学或上业大等,开辟学习渠道,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三是加强服务功能建设与广开就业门路,利用有偿服务及开展社会服务等手段安置非专业人员或其他闲散人员,使这些人既不影响专业人员的正常工作,又能劳有所得,这无疑对畜牧推广工作及技术队伍的建设、发展与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国家投入对策

投入是促进畜牧推广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投入不当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笔者就畜牧推广的资金投入问题及其对策谈点看法。

(1)分级分项投入:要想达到准确投入就必须了解市县两级站的工作特点。哪级站应该干些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够做到准确投入。市级畜牧推广站主要是对各县级站起到业务指导、指标任务的下达,技术骨干培训、工作协调、综合服务、技术横向交流、项目引进试验与典型的综合;县级站主要是对各乡镇站点及专业户提供直接的技术与物质服务,农民培训、技术咨询、提供种畜及精液供应、抓典型等项业务。

从市县两级站的工作性质看,市级站的资金投入应抓住四个方面:一是技术骨干的培训,其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县级站技术人员及大型畜牧场、户。二是综合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1)、协调各县站的专业物资供应、印发科技资料等,如液氮供应问题,目前各县站直接到厂家取氮,由于种种原因使供氮常出问题,每年都损失精液4万余粒,价值12万余元,损坏车辆等,每年全市约损失30多万元。如果由市站购一台液氮运送槽车即可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好处一是市站可以把氮直接送到各县站、各站可节省时间与车辆;二是集中统一购氮价格便宜。科技论文,畜牧技术推广。。三是供应及时,减少各县站经济负担,这项工作只有市站能协调办到,放到哪个县站也不行,因为一台槽车总价值约40万元,哪个县也承担不起,另外也用不上。又如统一供罐问题,市站可协调各县站视其任务量及其使用情况综合调整,更有利于发挥国家投入的作用,集中购罐还可节省罐的成本;(2)协调培训业务,如全市购置一套电教设备各县站巡回使用即可达到整体培训的目的。对于没条件购置电教设备的县也不影响培训办班。(3)利于统一印刷科普材料。如市站拥有一台打字机、复印机可解决全市各站的需要,如各县站印发科普资料由于单位面积小,印刷量小成本高发放有困难,无偿发放又解决不了资金问题,如由市站印刷,由于量大成本低就很容易发行。三是设立综合服务基地,主要是为各县级站及大型场、户提供一个试验、示范、学习实践的场所,“农业技术推广法”也明确规定市级农技推广部门应有两公顷以上的试验基地。由市站建一个“服务基地“即可,不必要各县都建,以免浪费资金。四是行政经费投入,这方面除人员工资福利按规定拨给外,着重在业务人员差旅费和专业用车上投入。专业人员下乡服务及外出学习培训较多,专业车辆用途广而费用高都应给予增加投入。

县级站投入除必拨的工资部分外,在三个方面为重,一是抓住基础建设,其主要内容有:1、固定资产建设、包括种畜禽舍、办公室、检验室、试验场地等。2、购置种畜及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等。二是农民培训与技术咨询,三是为开展有偿服务提供资金及物质的支持,如供精供氮及其他物质服务与供应方面应给予无偿及有偿的支持,使其壮大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发挥基层站的作用。

总之,所谓分级分项投入就是根据哪级站,哪个单位的工作职责,所抓项目的多少,工作量等内容决定投入的数量。如一个站一年计划办几个班,抓几个推广项目等情况来考虑资金问题。

畜牧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兽医;技术推广

引言

由于我国传统畜牧兽医技术在牲畜疾病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的效果较差,极大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农村对各种畜牧兽医新技术进行推广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正是实现技术全面推广的重中之重。

1面临阻碍

1.1推广资金比较紧张

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以广大农村养殖户为主要对象,由于目前农村地区从事畜牧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推广工作的资金需求也同样随之迅速增加,因此在一些政府财政相对紧张的地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都出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技术推广效果,同时在资金不足无法及时更新设备、购买新型药品的情况下,一些畜牧养殖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另外,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可支配资金较少,设备普遍比较陈旧,因此在进行牲畜疫情诊断时,其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因设备问题而出现诊断失误,给养殖户造成损失,那么养殖户对新技术的信任度就会极大下降,而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也将变得更为艰难。

1.2专业兽医严重缺失

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需要由大量专业兽医人才来执行,但国内各地区农村畜牧站的专业兽医人才数量显然并不足以满足技术推广工作需求。一方面是由于兽医职业的社会地位在我国一直都比较低,虽然目前兽医职业在工作待遇、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很多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兽医职业比较排斥,也不愿从事兽医工作或是报考兽医专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私人兽医诊所迅速兴起,并为畜牧兽医人才提供了更高的薪资以及更好的工作条件,因此相比于在农村畜牧兽医站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大多数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都更愿意在私人兽医诊所任职。在专业兽医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兽医工作量都非常大,且基本集中在牲畜疫病的诊治上,根本无力对畜牧兽医新技术进行推广。另外,为解决专业兽医不足的问题,很多农村畜牧兽医站只能被迫招收民间兽医,这些兽医大多只经受过短期的简单培训,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保证,自然也很难胜任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1]。

1.3养殖户综合素质不高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养殖户对兽医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牲畜出现疫病时通常不愿向兽医寻求帮助,而是试图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对各种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高,有些养殖户甚至对新技术存在抵触情绪,给技术推广工作带来极大阻碍。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兽医人员在进行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时,养殖户学习、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在兽医人员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推广工作的进展也变得十分缓慢。

1.4推广工作缺乏实效

在面向农村地区的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中,由于地方农业部门对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兽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比较低,无论是推广方式还是推广内容,都很少会进行更新,这不仅严重影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同时也让养殖户对技术推广工作产生了较差的印象。

2有效措施

2.1强化资金投入管理

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必须要以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基础,因此在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地方农业部门还需从资金投入管理方面入手,提高对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地区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建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保证技术推广工作在设备更新、药品采购等方面的基本资金需求能得到满足。另外,由于国家针对基层的畜牧业技术推广给予专项补助资金,因此农业部门还需建立明确、完善的补助资金使用机制,将补助资金切实用于技术骨干人员薪资补贴、重点畜牧养殖户扶持、技术推广活动组织等工作上,使有限的补助资金能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2.2重视兽医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所面临的人才缺失问题,地方农业部门、基层畜牧兽医站还需主动寻求各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帮助,根据目前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完整的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更多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并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前往基层畜牧兽医站实习、实训,以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为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民间兽医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基层畜牧兽医站还可以组织民间兽医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学习畜牧兽医新技术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结束后,可根据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要求对其进行考核,如考核通过,可将其纳入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以实现对专业兽医队伍的扩充[2]。由于目前基层畜牧兽医岗位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都并不理想,因此为吸收并留住更多的高素质兽医人才,提升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2.3转变宣传教育内容

农村地区养殖户之所以会存在“有问题不愿找兽医”的情况,主要还是由于很多养殖户对兽医及畜牧兽医新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意识不到新技术在牲畜疫病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畜牧兽医技术的基层推广人员还需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将技术宣传改为对兽医职业及畜牧兽医新技术作用的宣传,使养殖户能充分了解兽医工作的内容以及畜牧兽医新技术的优越性,在牲畜出现疫病时,自然也就愿意主动向兽医寻求帮助,并学习畜牧兽医新技术。

2.4创新技术推广方法

目前农村地区的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主要以技术演示、指导及相关知识要点的讲解为主,虽然内容比较详细、明确,但由于很多养殖户的文化程度较低,而技术推广内容又比较偏向理论,因此其实际推广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技术推广人员还需转变工作思路,利用建立养殖示范区、组织技术学习竞赛活动等方式对新技术进行全面推广,以实现技术推广效果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养殖户技术学习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可在当地建立专门的养殖示范基地,按照新畜牧兽医技术养殖牲畜,这样即便养殖户无法理解相关技术理论,也可以前往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对基地养殖工作细节的观察来总结经验,逐渐掌握技术[3]。如果养殖户缺乏技术学习积极性,则可以组织技术学习竞赛活动,为最先应用新技术进行养殖并实现增收的养殖户给予奖励,这样养殖户的技术学习积极性就会极大提升,而技术推广效果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畜牧专业论文篇7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先生向协会理事会汇报了2014 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工作。殷成文常务副秘书长还提出了2015 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工作计划。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就协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同时,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作了2014 中国畜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京拍档CEO 王文峰先生作了“传统畜牧企业O2O 案例分享”的报告。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张莹也作了“天农公司实施品牌战略及生鲜电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修改中国畜牧业协会章程议案、三届理事会人员增补及变更事宜、协会理事提案、关于成立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的提案。

同日,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畜牧机械、饲料机械、畜产品加工机械、畜禽舍规划设计、环保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精英以及行业媒体等100 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管理办法(草案),选举产生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85 名、常务理事42 名及理事会领导组成人员。

王祥、刘春来、祁春清、余平、高继伟、赖成幕、曲田桂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王京法、胡天剑、王振华、曾年根、李晓、党跃文、张明耀当选为副会长,殷成文当选为秘书长。祁春清被推选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执行会长。李世盛、吕忠孝、刘永怀等15 位专家、企业家被聘为畜牧工程分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李世盛被聘为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

畜牧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甲骨文;商代;畜牧业

      甲骨文作为商代重要的史料,自从1899年被发现到1928年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发掘,我国的考古学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商代畜牧业有着莫衷一是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商代并不存在畜牧业,因为虽然商代的牲畜数量巨大并种类繁多,但它仅仅只是为统治者服务;有的却认为商代不仅存在畜牧业并且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郭沫若在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论及商代畜牧业时说:“当时畜牧发达的程度真真可以令人惊愕”,[1]卜辞中“六畜均用作牺牲,且一次确实有用到三百四百的时候,这不是牲畜最盛德时代绝难办到”。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商代畜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地从甲骨文中分析商代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一、畜牧业的存在

      商人认为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对众多的现成的甲骨材料加以利用,我们可以尽情地罗致卜辞说明商代祭祀用牲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

      大辛庄考古,“二層台上”殉狗事实的存在表明有专门的人工饲养是存在的。

      商代家畜不仅种类齐备,而且后世所有的马牛羊鸡犬豕六畜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家畜。四十年代,杨钟健、刘东升二位教授将殷墟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和研究,指出:“安阳之哺乳动物,迄今为止,共二十九种”。[2]有家犬、猪、獐、鹿、殷羊、狐、豹、犀牛、象等等。其中马牛羊鸡犬豕六畜在当时已被饲养为家畜,主要用于祭(综类216页)[4] 这样的卜辞成千上万。另外考古学上的发现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殷墟发掘中,发现专门埋牛的祭祀坑,如安阳苗圃北地的一个圆坑,内埋蜷曲伏卧、四肢被捆缚的牛架一具。据初步鉴定为水牛。[5]在殷墟小型墓中,用整羊或羊肢随葬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西区幕M429、M467各用羊一只随葬。[6]

二、畜牧业生产技术

      上古时期,牲畜在野外生存,自由觅食与活动,既无围栏,也无人照管,捕捉时需用狩猎的方法去射杀。商代时期,有较为固定的牧场进行人工放牧,这可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的牧字得到证实:

      (5)甲戌卜,宾贞,在易牧,获羌?(《珠》578)

      (6)中牧于义,攸侯叶鄙?(《合集》32982)

      商人放牧有固定的地区,后世称为牧场,甲骨文中称为牧鄙。商王朝的牧场,王畿内外都有,这保证了商王朝进行祭祀和战争时对大量畜牧产品的需要。牲畜的圈栏饲养,在甲骨文中称为“牢”,在牢中饲养的有牛、羊马等家畜。郭宝钧先生根据甲骨文的记载,认为当时“圈牛于牢,圈羊于宰,[8]说明当时饲养牲畜已有比较完善的措施。

      商民还注意到牲畜的牝牡,甲文有“牡”“牝”,《说文》:“牡,畜父也。”“牝,畜母也。”康殷先生释牡﹑牝分别为“种牛”“母牛”。[9]为了让牲畜生长得更加健壮,对雄性牲畜实施阉割技术。甲骨文有闻一多先生在《释豕》中写道:“腹下一画与腹相连者为豕,则不连者殆即去势之豕,因之,此字当释豕”。去势目的有三:一是育肥,经过阉割过的牲畜,长膘快,多出肉;二是将劣种体弱的牲畜阉割,不让其繁殖后代,从而更好的选择良种,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三是改变牲畜的性格,特别是作为畜力的马。去势技术的采用,使商代畜牧业保持了较高水平。

三、管理体制

      畜牧业是商代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为了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在商王国建立了一套管理体制。羌本是西北一游牧民族,善于畜牧。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因以为号。”商人用羌人之所长,将抓获的羌人为其从事畜牧业劳动生产。商代从事畜牧业的直接劳动者是刍。胡厚宣先生根据《周礼充人》中郑注“养牛羊曰刍”和《孟子梁惠王下》中赵歧注“刍者,取荛薪之贱人也”认为“刍乃是一种刈草饲养牲畜的奴隶” [7]刍多是由被俘的羌族人充任,卜辞中有直接称为羌刍。由于商代牧场遍布,为加强管理,商王朝还设立了专职的官员“刍正”,专司“刍”的管理。如:

       (7)贞,呼刍正?(《合集》141正)

       (8)戊子卜,贞,东克 刍(《合集》21526)

      刍正以及其他兽牲管理官职的设立,不仅表明了商王朝对这一行业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商代畜牧业发展的盛况。

      甲骨文中有牧这一官称, 牧是主畜牧官,由他调配劳动人手。“掌养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牧”又称“亚牧”,在一些青铜器铭文中记载有“亚牧”之职,如河北省丰宁县出土的一件商代柱足鼎的鼎口内就铭有“亚牧”[8]二字。此外,商代还设立掌管具体牲畜的官员,如掌管牧马的官叫“马亚”(《合集》26899)、“司羊”(《合集》19863)、“司犬”(《合集》20367)、“彘司”(《合集》19884)等。这些官职的设置说明行业内部已经分工细化,管理职责趋向明确,主管对象非常明晰,这说明了商代畜牧业的管理体制已相当成熟。

      商王朝对畜牧业颇为重视,因为祭祀和战争这种国家大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统治者对牛马很是关心,频频关心他们的吉凶死活。

      (9)贞,我马有虎,隹祸。

      (10)贞,我马有虎,不隹祸。(《丙》201正)

      (11)争贞,我马亡 。(《库》411)

     

      (13)马不死。(《续》6812)

      对牛羊等牲畜的牧养设立严格的管理体制且表现出细微的关切,反映出商人对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重视。畜牧业的地位和发展盛况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这些甲骨文字和卜辞有助于我们了解商代畜牧业发展状况。从有限的甲骨文材料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牲畜种类繁多;商人对牲畜的选种、饲养和去势技术熟练;日理万机的统治者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细微关切而且对牲畜管理设置了系统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后记》

      [2] 杨钟健、刘东升:《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补遗》,《中国考古学报》第四册,1949年。

      [3] 《粹》指《殷契粹编》

      [4] 《综类》指岛邦男编:《阴虚不辞综类》,汲古书院,1977年版。

      [5]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殷墟出土的陶水管和石罄》,《考古》1976年第1期61页。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1期59页。

      [7] 胡厚宣.甲骨文所见殷代奴隶的反压迫斗争.考古学报,1966(1)。

      [8] 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畜牧专业论文篇9

关键词:畜牧兽医语言表达能力现状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58-02

目前,畜牧兽医系毕业生在就业后由于不能适应新型的大型的企业文化,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从事饲养员的工作,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管理部,销售部反而招收外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招生存在萎缩现象。针对此现象,特对湖南天心种猪场各部门人员的专业调查研究,对湘西职院畜牧兽医13级临毕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103份问卷,回收10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5.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湘西职院生物系畜牧兽医13级学生发放《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2数据统计法

把回收好的问卷中各类数据剔除出来,用Excel97-2003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2.1.1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1调查结果表明13级学生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均差。在调查中认为“公众演讲紧张”的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90.7%、94.1%。且在有关能够顺畅地表达某一事物时的选项则男女均没有超过30%。只有在问到“强大的气场控制”时比率更低,男生为10.5%,女生为11.8%,这可能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家庭条件有关。比较而言,学院开设的畜牧兽医专业中专都是免学费的,这就吸引了大批想学又上不起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自身的各种因素往往羞于表达。

2.1.2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从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普通话不标准,带有地方口音”、“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表达无逻辑”“口水话多,不注意使用专业術语”、“思维不流畅,怯场”选项“不可以”和“基本不可以”的比例之和分别为84.4%、73.8%、61.2%、50.4%和46.6%,表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水平存在着严重不足,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2.2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欠缺的原因分析

由表3统计可知“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的比例为72.8、86.4%;均在70%以上畜牧兽医的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对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也有提高作用。现在很多畜牧兽医课堂是教师一直不停的讲,学生听的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语言能力,这是一个软目标,多被当成不必要的,不重要的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理论为主,而学校的选修课程中较少关于语言表达类的课程,并且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教学设备上给予保证,无法做到规范、实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校本地教师多外地老师少”本地教师自身就不重视语言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更有甚者教授语文的教师竟然用方言教学,有的虽然用普通话但不标准。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法提高。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结论与教改研究

3.1结论

一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水平总体上比较差。尤其体现在“公众演讲紧张”,“控制气场”方面。

二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差。尤其以“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重”和“表达结巴,用语跳跃”这两方面比例均超过70%以上,应该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学校的锻炼机会少”和“课堂学生语言表达练习少”是13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因素,达到70%以上。家庭环境影响,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受到家庭的影响,表达不规范及浓重的方言很难改过来。

3.2教改

畜牧专业论文篇10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 重视畜禽品种质量 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 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 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 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 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 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 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 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 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 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 刘春燕,黄国桢,周培. 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