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十篇

时间:2023-03-17 12:38:27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篇1

让我们借助书中介绍的两个案例,来看看习惯和取代、塑造习惯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1987年,时年51岁的保罗・奥尼尔出任美国铝业公司总裁。这位后来在小布什政府中短暂出任财长的企业家一反美国商界企业家履新的表态路数,当着一帮投资人士和美铝管理层干部,宣称要严抓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当时的美铝公司是一个巨型臃肿、危机重重的公司,奥尼尔认识到,无法通过常规的管理或改革来促使美铝及其员工予以改变。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不良习惯,一经形成,高层管理者要想改变的难度,要远比追求一个利润目标要难。奥尼尔希望通过改变融合了不良习惯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引发连锁反应,促使这些不良习惯及其他不良习惯得以改变。

奥尼尔的做法,可能是无意契合(也不排除有意为之)了“习惯学”的定理:人或组织的关键习惯发生改变,需要连续的、正面的“小成功”作为刺激。奥尼尔狠抓美铝公司每一起涉及到安全的个案,甚至是国外分部的一些小事,逐渐促成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上至下各级员工的警觉性和严谨性逐步提升。这番努力的结果是,美铝公司的事故率降到了美国平均水平(这个平均水平在全球已属相当低的水准)的1/20,换句话说,在该公司从事熔融铝金属等危险公司发生事故的几率,比在软件公司、卡通电影工作室、财务公司坐办公室工作的人还要低。非但如此,美铝公司员工在其他业务工作上也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一线员工非常踊跃的向高层领导提供方方面面的改良建议,让公司业绩得以进一步提升。

坏习惯被取代,塑造出新的好习惯,可以为组织及个人带来收益。反之,罔顾坏习惯,就会带来问题,乃至一定几率的重大损失。1987年,英国伦敦地铁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发现,事故发生当晚,本有旅客找到地铁职员报告称电梯底部有燃烧的纸团,但后者只将纸团的火扑灭,就回到了自己的检票口工作岗位;又过了15分钟,另两位旅客告知地铁安检员,电梯台阶下有火光和黑烟,但安检员遵循地铁公司不成文的规定,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得擅自联系消防部门,因而也没有采取行动。接下来,火越烧越大,但事发站点却依然每隔几分钟就到来了一趟列车,不断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这种情况下,伦敦地铁公司的各部门员工仍受制于长期形成的部门分隔,各忙各的,终于拖过了几十分钟,火焰席卷了地铁站台,从天花板烧到楼梯、涂层再到地面,再冲进了售票大厅。在乘客注意到纸团起火的6小时后,火势才被彻底扑灭,有31人死亡。英国政府和媒体就这起事故进行了深刻分析,找出了许多原因,其中一项就是,伦敦地铁此前一直实行的是各岗位、各部门各司其职,严禁擅自越权的潜规则,继而造就了对安全问题熟视无睹的荒诞习惯。

很自然,组织习惯是人参与塑造、延续或改变的,与人的习惯行为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习惯的力量》一书介绍了习惯形成和运作的基本情况。神经学等科学证实,习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目的是让人的正确行为固定下来,便于重复,以节省脑力和体力。问题就在于,人的大脑无从分辨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坏习惯因为更契合人的习惯养成的规律,因而更容易形成,也更难取代。

科学研究证实,习惯回路的形成过程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以吸烟为例,烟民看到香烟就让大脑产生了对尼古丁渴求的冲动,如果没抽到烟,该渴求就会一直增长,促使烟民“下意识”的点燃香烟,如果手头没有烟,就要想尽办法去找。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常见的戒烟方法无法起作用,道理很简单,这不符合吸烟的习惯回路,中断了“惯常行为”跟“奖赏”之间的连结。相对应的,要真正做到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就要设法提供替代“奖赏”。

替代“奖赏”破除坏习惯的法子,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在人遇到巨大压力、挑战的时候,则常常失效。我们经常通过电视电影看到一个人失恋后,会恢复酗酒等恶习,且很难再次戒掉,这样的情节安排会被我们视为真实的生活逻辑。《习惯的力量》书中仍旧是通过案例提出了可供借鉴操作的建议:要促成遭遇巨大压力而恢复恶习的人,对某项事物产生浓厚兴趣乃至信仰。

《金融e时代》

万建华 著 中信出版社

《金融e时代》一书,从信息业与金融业共同的基因――“数字”这一角度切入,全面呈现了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深刻洞见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公司等多个金融业态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并且对平台经济、账户体系、虚拟货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的金融驱动力做了生动的介绍,为洞察金融未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有价值的思考。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

吴敬琏、郑永年、(美)亨利.基辛格等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谈经济离不开政治,谈中国离不开世界。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路,从“中国轨迹”到“世界上最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中国危机”到“未来”,围绕金融革命、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未来新秩序展开思考,评判中国改革成败,并预言今后中国的新危机与未来世界的新格局。

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预言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满足了社会各界精英对中国梦的期盼与想象,并为新一届政府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

《形色》

大鹏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旅行色彩心理旨在为你的旅行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旅行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缓解压力或放空心灵,可是当背起行囊出发,却发现自己都是跟随着大众行走,所去的地方究竟是否适合自己,无从得知。其实,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区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将各个目的地的性格按照旅行色彩心理分类,你就会找到最适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个地方。

《建筑家弗兰克・盖里》

芭芭拉・伊森伯格 著 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建筑家弗兰克・盖里的访谈传记,盖里在书中坦诚地与读者分享了他八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他少年时代的经历,他成长为建筑师的艰辛道路,他对建筑与创新的思考还有他的人生信念,他每一件作品背后或奇妙或心酸的故事以及那些对他影响至深的人事物……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和建筑师的书,也是一段在积累与沉淀中冲破困境的生命记录。

《为什么是三星?》

高承禧 金圣寿 金新 金荣来 薛凤植 李建 著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历时5年。在韩国享誉经济界的6位教授在对三星集团内外部各种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综合、系统化后,共同撰写完成。这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李健熙执掌三星的管理哲学、实行的新经营战略及其成就,讲述了他如何克服经营危机,走上变革之路。

书中首次披露了关于三星内部管理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剖析了三星高速成长的因果以及隐忧,也表明了三星与韩国,甚至整个亚洲未来10年的产业发展方向。

《淡定才能富足》

习惯的力量篇2

新疆确实很远,再加上中间在西安的停留,最快的交通工具也是用了接近七个小时才在半夜时分把我送到了乌鲁木齐,这是“7.5”事件后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在忐忑不安中简单吃了点儿真正的“晚”餐,赶快习惯性地给家里发了个短信,然后就睡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但还没收到家里回信,就又发了一次。又过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收到回信。长时间没收到回信让我开始有些担心。心里不断地在想着怎么没收到回信呢,手机坏了?有可能没看到?可能手机没电了?可能手机忘带了?再坏的就是……

通话之后才恍然想起,新疆短信不通啊!

但是不能通短信,我是知道的啊,因为这几个月以来和住新疆的同事们都是电话交流。为什么还是发了短信呢?

分析其原因,“知道了”和“做出来”之间差得很远,“知道了” 的事很多,但能“做出来”的很少,真正知道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刻意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做得出来,也就是把“知道了”融化在血液里,用行动证明能“做出来”,不经意间我还是发了短信没有别的理由,只有两个字——习惯!

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即命运”。这都说的是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中,都提到了养成教育,也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可见,教育也是把习惯养成作为培养未来栋梁人才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可是据我观察,好多人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真正养成良好习惯的不是太多。

对个人而言,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潜意识和在这一潜意识引领下的外部反应的综合,也就是不经思考的自然反应。习惯就是潜意识的力量,习惯的作用有多大,潜意识的威力就有多猛烈。正因为养成习惯难,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而又不得不改变时更是难上加难,不是有坚强毅力的人不可能成功。

习惯的力量篇3

关键词:习惯;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20-1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必将使其受益一生。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孩子在陌生的学习环境中过多地带有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习惯。例如,自己的书包不会整理,经常放错上课时需要的书本,上课时回答问题不举手,老师布置的作业总得靠父母打电话询问老师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依赖性阻碍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指导家长在家庭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例如,父母指导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文具盒,并根据课程表放置书包里的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品。孩子一旦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一般就不会忘记带或错带书本,文具到学校而影响上课,也不会“漫无目的”地到处寻找急需的书本,文具而耽误时间,延迟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考虑问题周全、处理事情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的习惯。在训练孩子上课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演示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如“书包抽屉藏,书照课表取,左上放书本,右上放文具。”在训练孩子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坐正静悄悄,等待老师到。”训练孩子举手发言时,告诉他们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立正站直,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2.认真听讲的习惯。小学一年级孩子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停留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无法对事物做深刻、精细的分析,也无力关注事物的细节与逻辑关系。因此,经常有孩子张冠李戴,漏笔添画,不是他们不小心,而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其注意的保持时间也只有15分钟左右,并常常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注意分散或转移。因此,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做到“认真听讲”,而一年级孩子基本上不具备自学能力,听老师讲课是他们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灌输给孩子上课要注意听讲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时,我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抱臂坐端正,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张大嘴巴读,开动脑筋想;同座位和你说话,你不要理他并叫他认真听讲;老师提的问题,你一定要听清楚,想明白,再举手发言,如果你不会就说明你没认真听讲。”不能笼统地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认真听讲!”也许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注意力”,怎样做才是“认真”。

3.认真读写的习惯。认真读写不仅能提高孩子阅读能力与做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优良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我强调正确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良好的读写姿势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孩子读书写字20-30分钟应要求孩子休息5-10分钟,闭目远眺或看看绿色植物,做做眼保健操。在学生进行读写活动时,我教育孩子努力做到:看仔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没一句话,反复读,达到通顺有感;认真听老师讲字的笔画、笔顺、布局,认真看老师示范书写,自己写,认真练,达到正确、工整、美观。

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以“游戏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移的过渡期。“半游戏半学习”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生活方式。学校一般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或只留很少量的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就落实在了课堂上。经过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那些作业拖拉的学生都有以下坏习惯:写作业忙着削铅笔;一边写一边东张西望或者一边和同座位讲话;没听明白作业的要求,不停地问同学或坐着发呆无从下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必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我抓住课堂10分钟的作业时间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提醒孩子在课间要检查文具盒,整理好下节课要用的文具、书本;布置作业时要求孩子抱臂坐端正,仔细听清楚;在书写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认真检查,不要和同学说话。为调动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激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我和孩子承诺:认真完成作业后就可以看故事书,做小游戏。兑现“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是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

三、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

习惯的力量篇4

早上好!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通过生物钟,条件反射自动使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如果不是靠习惯,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造成心烦意乱.

2,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孜孜以求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

那么,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对知识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如果象小猫钓鱼那样不专心致志,学习是没有效率的,甚至一无所获.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谁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4.要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

5.要养成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有的同学学习时歪着身体,有的伏在桌面上看书,这些坏习惯既不卫生,又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习惯的力量篇5

【关键词】培养 学习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二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三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二、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

在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己走向学业成功。当然,也还有不少同学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持续认真地对待学习,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有厌学心理。目前,我们学校初一年级全体老师在年级主任王荣良老师的带领下,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整体学习风气很浓。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升入初中后的两个多月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有决定性的作用。初三年级全体老师在宋祖伦校长的领导下,两个多月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初三相当一部学生摆脱了在初二时不良的学习风气。高三年级各班学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倪爱党主任的倡导下,一直注重营造自信的学习氛围,以自信的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并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他几位年级主任范建瑜老师、冯佩超老师、王红光老师也都为抓好本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学校在办学几年来,虽然在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后,我们的教育管理必须致力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每一名学生改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三、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的习惯。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同时,你会感到生活到处都有乐趣。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诸如打游戏机、赌钱、早恋、过多地读课外书籍和过多地看电视等等。二是全神贯注。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3.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并坚持定时定量完成计划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完成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定时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定时学习,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

定量学习是完成学习计划的保证。定量学习,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记忆先行,每天必须完成记忆任务。二是必须完成作业,把所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例题和习题)弄懂弄通。三是复习领悟,使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三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三是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

四、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等。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习惯的力量篇6

你们知道科技大学少年班吗?你们知道13岁就进入科大少年班的周峰吗?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小就能成为大学生吗?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的学习自觉性特别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学习时,他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即使稍有走神,也能立即作出调整。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也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那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1.一心向学的习惯: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了他们灵感的火花。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这些故事都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所以,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就应该专心致志。

3.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什么是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呢?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这一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般说来,目标比较容易确定,计划也比较容易制定,难的是定时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但是只要你能根据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并且定时定量地完成计划,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习惯的力量篇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71;71172200);教育部人文社会规划项目(10YJA630072);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107-5X1201)

作者简介:孙永磊(1984-),男,河南封丘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党兴华(1952-),男,陕西蒲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宋 晶(1983-),女,山西洪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管理、供应链管理。

摘要: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网络位置、跨组织学习和惯例搜寻能力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结合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具体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中心性相反,结构洞较为丰富的企业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开发性学习不利于惯例搜寻能力的提升,而开拓性学习则相反;中介变量跨组织学习的两个构成维度有利于强化网络位置对惯例搜寻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位置;跨组织学习;惯例搜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3-0021-05

Impact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Routines Searching Capability

SUN Yong-lei, DANG Xing-hua, SONG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es between the above factors. It uses the actual data of the process of the innovation co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does an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 shows that between the degree of centrality and the network routines searching capability exist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the structural hol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twork routines searching capability. The exploitative learning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etwork routines searching capability, On the contrary the explorative learning get the opposite result.

Key words: network position;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routines searching capability

1 引言

由于企业自身的开放性以及创新的复杂性等特征,基于组织之间创新合作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网络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而作为网络行为的主要构成,网络惯例可以认为是网络形成的前提,也是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1],从维持网络的稳定以及改进联盟的治理方式等方面强调了惯例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2,3]。但是由于惯例所固有的惰性、模式化等特征,会阻碍组织发展,影响组织效能的充分发挥[4]。Feldman等认为惯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是惯例的本质属性[5]。王永伟等指出,惯例的“搜寻”和“选择”能够淘汰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效率低下的惯例,更新环境适配性更高的惯例,可以发挥惯例的积极效能[4]。尽管有学者已经开始关注惯例的搜寻,但是目前有关惯例搜寻、更新的研究仍然相对匮乏,较少学者关注惯例变革属性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惯例搜寻能力的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

网络位置是网络结点之间关系建立的结果,处于相对优势位置的组织对网络的理解程度更高,可以较为容易地建立合作关系和获取网络资源,网络位置属性是影响企业的网络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的网络能力[6]。陈学光等[7]认为,在网络中位置相对稳定的成员合作意愿程度相对较高,成员的交互关系较为稳定,能够促进网络组织惯例的形成和演化。而跨组织学习是获取网络知识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惯例变化的主要因素[3]。网络位置和跨组织学习都是影响惯例搜寻能力、更新的重要变量,但是尚没有研究将这3个变量纳入一个整体研究框架,也缺乏结合我国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数据来检验分析,因此有必要对三者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实践数据,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企业的网络位置、跨组织学习行为对惯例搜寻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有助于指导企业的跨组织学习过程以及合作创新过程,增强企业获取网络资源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

2 文献回顾

2.1 惯例搜寻能力

一般而言,惯例的研究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研究关注于惯例的内在结构、特征等,而动态研究则主要关注于惯例的变革性、稳定性、创新、变异和选择机制[4]。惯例搜寻能力方面的研究则是关注于网络惯例的变革、变异、创新和选择机制,属于惯例的动态研究方面。Peng等[8]认为搜寻惯例是指组织成员在现有惯例上改变或开发出一个新的惯例。Rerup等[9]认为惯例就是“试错”过程,是组织变革和选择机制时的重要影响因素。惯例搜寻能力是一种能打破惯例固有的惰性、模式化等特征,不断更新从而与创新网络环境相互匹配的一种动态能力,有助于避免组织间冲突,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

2.2 网络位置

网络位置是网络成员之间关系建立的结果,优势的网络位置能够辅助组织发现和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更为快捷准确地得到有价值的信息[10]。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可见度和更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增强伙伴间的信任、愿景共享和资源交换[11,12]。Burt[13]在其结构洞理论中指出,网络中富含结构洞的行动者可以接近彼此不相连的合作伙伴,获得异质的信息流。目前得到学界广泛研究并认为是最能反映网络位置本质属性的是中心性和结构洞两个方面[14],本研究通过中心度和结构洞来刻画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网络位置。

2.3 跨组织学习

跨组织学习是当今企业在合作创新网络情境下寻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结合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和本文的研究需要,对于跨组织学习的研究从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两个维度展开[15]。开发性学习是对已有知识、技巧、经验、技术等的提炼和逐步完善;开拓性学习是指组织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技巧等的搜寻和发现开拓过程,其往往伴随着搜寻、变化、承担风险、发现等活动[16]。

3 研究假设

3.1 网络位置与惯例搜寻能力

占据良好网络位置的企业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将更具优势,企业的网络位置属性会影响企业的网络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的网络能力,处于优势网络位置的企业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5]。陈学光等在其所建立的网络组织惯例演化模型中指出,拥有相对稳定网络位置的组织合作意愿相对较高,组织间合作关系较为稳定,拥有固定获取网络资源的渠道,能够促进网络惯例的形成和演化,与伙伴间达成共识[7]。Gulati[17]建立了组织间战略联盟形成的理论框架,认为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关系的建立是为了获取资源和能力以应对外来的约束,他们认为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对于惯例的适应程度有重要影响,不论是网络中心位置还是结构洞丰富的企业,都对推进惯例变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占据优势网络位置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可见度,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方面将具有优势,更容易适应和更新网络惯例,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H1:网络中心性程度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H2:网络结构洞程度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3.2 跨组织学习与惯例搜寻能力

惯例搜寻离不开跨组织学习,因为从本质上说,惯例的更新过程就是组织在网络中的学习过程。王永伟[4]等通过对202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的学习倾向对惯例的更新具有显著的正向积极影响。Li[18]认为学习是影响惯例产生的重要因素,开发性学习会引起个体层面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改变,但是过分强调开发性学习有可能会激发惯例的惰性因子,会阻碍惯例的更新;而开拓性学习会对集体层面的改变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惯例的产生并将其嵌入在组织结构中,有利于惯例发生变革。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H3:开发性学习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H4:开拓性学习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3.3 网络位置与跨组织学习

中心性程度高的企业拥有多重信息渠道与信息源、可以接触到众多的新信息、更容易汇聚不同企业的互补性技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学习和创新的可能性,不论是开发性学习还是开拓性学习,中心性都对其有强化作用[10,14]。在结构洞与跨组织学习方面,Burt[13]指出富含结构洞有利于企业接收和传递信息,以及便于展开组织间学习。Ahuja[19]认为,结构洞有利于培育企业间信任、强化合作惯例并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对于知识的发送、传递和吸收有帮助。总之,处于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在网络中拥有较高的可见度,可以较为便利获取和利用信息,有利于展开跨组织学习活动。因此,提出研究假设:

H5:中心性对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均具有正向影响;

H6:结构洞对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均具有正向影响。

4 研究方法

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以技术创新、知识增值为目标的技术创新网络具有松散耦合、动态开放等特征[1],一般认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等行业较为接近技术创新网络的现实存在,满足技术创新网络创新频繁且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换代快且市场竞争激烈等条件。因此,依赖团队前期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陕西省软件行业协会等管理机构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在企业名录中挑选属于这些行业的企业作为对象,直接到企业中发放问卷。总计收回问卷309份,对其中存在缺失、遗漏等的问卷进行剔除,有效问卷合计251份,占总发放问卷的47.5%。问卷的填答者主要为企业的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包括少量对技术状况比较熟悉的骨干技术人员。

4.2 变量的测度

变量测度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依据本文的研究特点以及结合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设计或修正了本文的测度量表。对变量的测量均采用五级量表,1为非常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

根据前文关于技术创新网络中惯例搜寻能力的相关理论分析,参考Zollo等[2]、党兴华等[20]以及王永伟等[4]对惯例搜寻或更新方面测度量表的研究成果,主要使用反馈和变革两个层面来对惯例搜寻能力进行测度。有关跨组织学习的测度,本文主要使用刘兰剑等[16]在Atuahene-Gima和Murray的研究基础上开发的两类学习的测度量表,其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从中心性和结构洞两个方面对网络位置进行测量,在中心性的测量方面,主要参考Zaheer等[6]、钱锡红等[14]的相关量表,使用5个题项来测度企业的网络中心性程度;在Burt[13]的结构洞理论的基础上,参考Koka等[10]对结构洞的测度方法,通过测量企业的非冗余性来衡量结构洞程度。同时选取企业成立年限和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成立年限可以认为是企业的最显著的组织特征,对企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规模代表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富裕程度,使用企业的员工人数进行衡量。

5 实证分析和结果

5.1 信度效度检验

本研究问卷中的每个题项都是以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为理论基础,并由相关专家、学者整理后修正确定为研究量表,在一定程度可以确保本文的数据和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同时,Cronbach’s α、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而且可以利用因子分析将各量表中的项目合并为一个因子进行研究。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变量间相关水平的临界值都在0.7以下,可以认为本研究数据不存在共线性现象。表1 变量均值、标准差与Pearson相关系数

注:表中*、**、***分别代表的显著性水平为P

5.2 数据处理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分析。

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企业成立年限和企业规模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企业成立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惯例搜寻能力也就越强。

表2 实证分析结果

中心性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究其原因为:网络中心性程度较高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获得和使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往往认为维持现状是更好的选择,不愿意承担改变惯例所带来的风险;而结构洞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β=0.212,P

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52和0.423,显著性水平均通过检验。以现有知识的学习为主的开发性学习不利于惯例搜寻能力的提升;开拓性学习更加倾向于追逐新技术、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打破现有的行为逻辑和规范共识,搜寻并构建新的“游戏规则”,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惯例搜寻能力的提升,与王永伟等[4]的研究结论一致。

中心性与开发性学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占据网络较中心位置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加强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来巩固和强化自身网络位置优势,这与Koka和Prescott[10]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心性与开拓性学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中心性强的企业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位置优势,在网络中引领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假设H5通过了验证。

结构洞与开发性学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β=0.115,P

跨组织学习进入模型后,中心性对惯例搜寻能力的正向影响有所变化,变量间显著性水平均通过了检验,这说明跨组织学习在中心性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分别为0.308*0.152/0.107*100%=43.8%和27.3%;在结构洞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开发性学习充当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14.3%。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西安市高新区高技术企业网络为对象,实证检验了网络位置和跨组织学习对惯例搜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心性相反,结构洞较为丰富的企业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开发性学习不利于惯例搜寻能力的提升,而开拓性学习则相反;中介变量跨组织学习的两个构成维度有利于强化网络位置对惯例搜寻能力的影响。研究有助于增强企业对技术创新网络运行规律的理解,指导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增强企业获取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进而能够推动网络整体绩效和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本文的结论能够得到以下管理启示:首先,惯例搜寻能力是能打破惯例固有的惰性、模式化等特征,不断更新从而与网络环境相互匹配,避免组织间冲突的一种动态能力。对惯例搜寻能力的研究,可以增强企业与外部网络环境的适配程度,有助于企业更好融入到技术创新网络中去,获取和利用网络资源。其次,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成员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以及占据更多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充当领导角色,有助于跨组织学习的开展以及惯例搜寻能力的提升。位于网络中心并占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在学习、知识转移和信息交换方面拥有更好的机遇,有助于在网络中更新现有的惯例以及搜寻更适合企业的惯例,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与网络组织环境之间的相互匹配,更有利于发挥惯例的积极效能,减少组织间冲突、协调组织间关系。最后,作为网络位置与惯例搜寻能力之间的重要中介,跨组织学习的两个构成维度有利于强化网络位置对惯例搜寻能力的作用效应。然而,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特征、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能力和组织间关系等因素,平衡开发性学习和开拓性学习。

本研究主要探索网络位置和跨组织学习对惯例搜寻能力的影响,而没有考虑诸如创新方式、战略导向等因素,接下来作者将会从更多的研究视角出发,更为全面地诠释影响惯例搜寻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同时,考虑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样本对变量间关系影响的差异,也将是本团队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永磊,党兴华.基于知识权力的网络惯例形成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9):1372-1380.

[2]Zollo M, Reuer J, Singh H. Inter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nd Performance in Strategic Alliances[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6):701-713.

[3]党兴华,孙永磊.技术创新网络位置对网络惯例的影响研究——以组织间信任为中介变量[J].科研管理,2013,34(4):1-8.

[4]王永伟,马洁,吴湘繁,等.变革型领导行为、组织学习倾向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2(9):110-119.

[5]Feldman M, Rafaeli A.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as Sources of Connections and Understanding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2,39(3):309-331.

[6]Zaheer A, Bell G. Benefiting from Network Position: Firm Capabilities, Structural Holes, 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9):809-825.

[7]陈学光,徐金发.网络组织及其惯例的形成——基于演化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4):52-58.

[8]Peng D, Schroeder R, Shah R. Linking Routines to Operations Capabilities: A New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26(6):730-748.

[9]Rerup C, Feldman M. Routines as a Source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al Schemata: The Role of Trial-and-error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3):577-610.

[10]Koka B, Prescott J. Designing Alliance Network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osi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6):639-661.

[11]Perry-Smith J. Social Yet Creative: The Rol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Facilitating Individual Crea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1):85-101.

[12]Goodwin V, Bowler W, Whittington J.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on LMX Relationships: Accounting for the Instrumental Value of Leader and Follower Network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35(4):954-980.

[13]Burt R.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Harvard,1992.

[14]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2):78-88.

[15]Johnson D, Grayson K.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Trust in Service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4):500-507.

[16]刘兰剑,司春林.网络嵌入性、跨组织学习与技术创新:几个变量的测度[J].现代管理科学,2011(10):24-27.

[17]Gulati R.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5):397-420.

[18]Li C. 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A Question of Power Relations in Organizational Routines [J]. Management Review,2010,29(1):107-117.

习惯的力量篇8

学习习惯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行为,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即外驱力;第二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它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即内驱力;最高层次是自动,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动作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可以将其慨括为:阅读自学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由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一)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高一的第二学期和高三第二学期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其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

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读书环节。

对于教科书,高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读而读不好”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教难,不会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高考也不考书本,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习惯的力量篇9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非常重要。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养成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认为让学生自由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倡的,致使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比较随便,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听从入耳,漫不经心,作业马虎。这些现象不仅对教师完成低年级各类教学任务带来很大的困难,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是危害极大。

多年教学的经验,我觉得在小学低年级要重视这几方面的习惯培养:①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但这一习惯低年级学生不会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对于刚踏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会听课的。老师在前面讲课,他们则在下面东张西望、搞小动作、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及时指出,将对他今后的学生生活造成严重影响。②书写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③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小猫钓鱼》的故事,还有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都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思考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小学生习惯培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明确要求,勿厌其细

学生习惯的养成是要教师从一点一滴抓起的。教师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明确要求。学生只有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才会坚持好的习惯做法。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明白白,平时也要耐心地提醒学生。

2 严格训练,点滴抓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我平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本子、笔等放在桌子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并告诉学生坐端正了才会精神振作,注意力才能集中。上课时,教师对学生怎样坐,答题时怎样站等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手脚放整齐、挺胸、眼睛要正视黑板或老师,朗读时要双手捧书。思维始终要和老师的上课思路保持一致,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畏惧错误,误以为回答错了会被同学嘲笑,这会导致学习消极被动,回答问题时要大方、声音响亮、要用规范语言完整答题。

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多年来的低年级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使低年级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训练抓起。

3 持之以恒,奖罚分明

习惯的力量篇10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学习习惯

为了能够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更为子女当前及将来的教育积攒费用,越来越多的农村及城市剩余劳动力离开自己的家乡,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由此,也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留守儿童”群体,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跟随父/母到打工地接受教育,而留在了户口所在地。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学习、品行、心理等几个大的方面,对学习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学习信心与学习动力等几个方面,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研究。鉴于学习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从学习习惯这一角度出发,来深入研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长时期里逐渐养成和保持着的一种较为稳固的学习行为倾向。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么,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现状如何?是否会因为家庭结构不健全而受到影响呢?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对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习惯问卷调查,了解目前他们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对“留守儿童”及其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学习习惯的成因,以此为依据,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改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时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选自四川省南充市“留守儿童”较多的三所中学。在所选中学的初一至初三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246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测试。其中既包括“留守儿童”,又包括非“留守儿童”。

当场发放问卷1246份,收回1244份,回收率达99.84%;其中有效问卷1086份,无效158份,有效率为87.3%;样本中“留守儿童”660人,占总数的60.77%。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访谈调查用于了解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成因。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自编初中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该问卷由8个分测验包括57个项目组成,分别测试初中生学习计划、课前准备、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8个方面的习惯,在正式施测前进行了预测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其信度、效度较好。评分方法为:由被试从1-5五点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每题用5点评分,情况从差到好,分别评为0、1、2、3、4分;分数越高表明学习习惯越好。全部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包。

二、调查结果

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表1数据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初中“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良好。说明,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总体状况堪忧。

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异比较与分析

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T检验,看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一步分析学习习惯中八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差异高度显著(P=0.01),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计划性要显著好于“留守儿童”;在复习上得分差异显著,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复习习惯明显好于“留守儿童”。其他六个维度,除作业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虽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但也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均好于“留守儿童”。说明,缺乏父母双方有力的监管,会极大地影响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3.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人的很多活动还属于他律水平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监督与指导功能弱化,一旦缺少了强有力的监管,初中生的自律性又不强,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不良。这是造成了多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外出,由祖辈监护孩子,祖辈责任心虽强,但体力和知识水平不足;由其他亲戚监护孩子,由于这类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施教时大多瞻前顾后,“有所为,有所不为”,遇到阻碍时,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即便是父母单方外出,也会因为余下的一方在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后,再无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这都会导致家庭功能在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的弱化。

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另一原因是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区分好坏学习习惯。如很多学生都认为临考前将试题答案全部列举出来,背诵熟练,以提高答题时的准确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由于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感到身心疲惫,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去指导“留守儿童”区分好坏学习习惯,并且很多教师缺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对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知之甚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因为家务原因及自身受教育水平有限,亦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指导他们区分好坏学习习惯。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初中“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

初中“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还易受一些不良书刊、影视文化及网络游戏的毒害,且“留守儿童”一旦陷入就很难自拔,耗费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使其没有充足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久之,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会受到严重地影响, 如上课精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有些家庭,“留守儿童”放学后,需要协助家人从事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后才有时间去学习。这些儿童由于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也极大地影响到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对改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建议

1.学校要肩负起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的主要责任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如果学校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他们家庭教育上的缺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形成良好行为模式的主动性,而不是任由“留守儿童”通过尝试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行为模式。要应让“留守儿童”明白什么是好的习惯,应该保持;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应该消除。

学校教育如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这还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而且要求学校教育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因此,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还要彻底调查“留守儿童”在校外的学习情况,定期主动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家庭应承担起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责任

首先,监护人不要让“留守儿童”干过多的家务活儿,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应指导“留守儿童”多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刊,观看积极向上的影视文艺节目,用大量健康的、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信息去占领他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监护人不能只关心“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中的某一项习惯的培养,而是要注重他们整体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会使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次,监护人还要选择周围学习习惯不良的反面典型,从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和后果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深刻剖析,教育孩子提高识别和改正不良习惯的能力;

最后,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监护人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借助学校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政府各部门要为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创造必要条件

政府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本地就业岗位,让外出务工人员重回家乡就业,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下大力度整治学校周边文化环境,铲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滋生社会负面影响的土壤,整顿规范文化市场,坚决查禁社会丑恶现象,清除文化垃圾,净化社会风气,为“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