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12-21 17:19:54

习惯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养成;好习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269-01

在校园内外,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课后,他却将水龙头开到最大,让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直下,甚至还会不小心“忘”了关水龙头。课堂上,学生会振振有辞地批评那些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然而一出校门,他却能很自然地将剩下的冷饮纸往地上一扔,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去。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总会不经意地反思起我们的环境教育:轰轰烈烈的倡议与号召,大大小小的实践与活动,林林总总的检查与评比,忙忙碌碌的教师与学生。等到活动结束后,一切又回到从前:课桌里的白纸依然不情愿地成了废纸,厕所里的水龙头仍旧默默地欢唱,白天的教室照样“灯火辉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教师要微笑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2.对孩子的赞赏更多一些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赞扬和感谢他人,而不要轻易批评他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也告诉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责难和赏识,方法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经常鼓励学生,用赏识和赞许的目光关注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 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和学生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并共同成长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4.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习惯的重要性篇2

好的习惯总是让我们可以事半功倍,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爱比克泰德说过:"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由此可见,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要受到习惯的影响,被习惯左右。在学习上要养成好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效率;生活上要养成好习惯,这样的孩子才会让人放心、让人信赖;为人处事中同样要有好习惯,活泼大度的孩子才会被人喜爱、受人欢迎……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重要千倍、万倍。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自己放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习惯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习惯 意识 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

所谓“习惯”,就是由于重复的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个人的和集体生活的安排,不良习惯则起有害的影响。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发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甚至是能避免事故,工作十几年、几十年从没伤过皮毛,成为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而有些人却常常发生事故,甚至是成了“事故大王”,干什么都不利索?除个人的性格、知识和经验之外,与他们的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一、充分意识到心理素质在日常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生产工作中,影响员工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员工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接受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要启动自己的思维运作,联想工作的全过程,考虑较多。如工作如何高效地去完成,达到怎样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能达到保证等。经过较全面的考虑之后,就会形成一整套的工作思路,然后付诸实施。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组织周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就会得到保证。而心理素质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工作考虑不全面,你安排什么就干什么,达到完成任务为目的。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工作必然是被动的,工作准备不充分,甚至工作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最后结果是工作质量没有保证、工作标准低、工作组织混乱、工作安全性差,工作完毕后还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思想素质是员工工作责任心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严格贯彻落实各种规章制度表现在工作中安全习惯的熟练程度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则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财富,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变成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培养安全的习惯。安全的习惯,说到底就是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是认真地,而不是轻率地;是长久地,而不是临时地;是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把遵章守纪化作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项大中小型工程的施工当中,工地上就应悬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施工程序,确保工程安全”、“严格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安全”等的警告牌,这不仅是每个合格职工的必备习惯,也是工作纪律的根本要求。因小的疏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警钟常鸣,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确保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正确的习惯意识

确保安全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依旧是培养安全习惯意识的最终目标。无论是《安全法》、《劳动法》、《建筑法》还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伤保险条例》……这些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所阐述的每一条制度、每一个规定都是尽量使用最严谨的语言、最简洁的表述来告诉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什么需要警惕,做什么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安全的习惯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安全的习惯,是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离开了安全的习惯,所谓的安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有的人,没有一个安全的习惯,不论干什么工作,不是认真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而是目标不明决心大,什么事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就开始下手,最终只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严把操作规程,加大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要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培养安全的习惯,培养安全的习惯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1.培养安全的习惯,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过程

一个人的安全习惯,既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也可在工作和实践中刻意培养。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的习惯,多数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的,而诸如带有职业特点的安全的习惯,则多为人们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你让一位比较优秀的司机用你的车帮你出趟远门,他首先是看一看你车的性能如何。如果你找的是一位驾驶新手,他往往比老手所做的准备更加简单。优秀司机的安全的习惯,就是在长期工作中培养出来的。

2.培养安全的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

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业以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成效。

再者,培养安全的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重要措施。培养安全的习惯,具有其它方法所无法比拟的长效性,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重要措施。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总之,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培养安全的习惯,对于落实规章、预防事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的行业和单位,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氛围,真正把培养安全的习惯当成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习惯的重要性篇4

那么,在优化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宜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当前许多学校存在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重成绩轻能力,学生作业越减越重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深思深省,自觉推行素质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自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初中生自觉养成开展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初中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做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二、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做深入思索。俗语说得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的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这个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辨的本领。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住三方面的工作。

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自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再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的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练就“说话”的本领。

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

培养学生在静态语境中的说话能力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后,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初中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

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让学生寻找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

习惯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培养

一、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不定性。对学习感兴趣了,就积极去学习;没兴趣了,就听不进去;课下看动画片、玩耍时,就忘了做作业等情况,让家长和教师都对孩子的学习感到无奈,越是去教育越没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让学生给自己定学习计划, 让他们自己来监督和督促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知道每天要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 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②计划实践安排要合理,搭配得当。学习计划并不是不让学生有娱乐的时间,要做到“张弛有度”。我们不是不让学生玩,而是要把事情放在其他时间去做,学习要摆在第一位,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如周末的上午用于学习,下午可以放松自己,玩电脑、找同学玩。需要注意的是,计划是一种学习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计划,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要不断调整。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小学生养成写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抵触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密切配合学生,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不能虎头蛇尾。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监察和自我反思意识,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实现其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培养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

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有多动脑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思维探究,并形成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给学生提示思维的切入点。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2)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不能教师主宰,要让学生参与;不能让学生被动去听,要给予他们探究知识的时间,如果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没有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也是无效的。

(3)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会思考要如何制作,在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过程中,把数学知识内化、掌握。比如,让学生把一张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认识了什么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三、培养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在课堂45分将教学内容完成,不但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还需要学生积极认真的配合。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 很难保证一节课45 分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讲,往往在中途有疲劳感。比如,教师在上边讲,他们在下面搞小动作、说悄悄话、愣神等。这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提起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预习的习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生提前预习,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前奏,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前预习充分,课堂学习效果就明显。预习是对课上教师要讲的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 为自己做知识和心理准备。让课上的学习不再盲目,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一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要帮助指导学生, 给出特定的预习要求,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时间长了,习惯自然就养成。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1)认真阅读教材,包括概念、定律、公式、例题、插图等,从而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2)把不理解的地方、重点、难点标注出来,画出概念、定律、公式、例题。

(3)独立思考,试图自己弄懂。预习定律、公式时,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先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是否正确;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

(3)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试做基础训练,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画出来。

五、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出错误的,十分常见。这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学习马虎,不愿审题有直接的关系。如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1)做题时,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会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习惯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重要性;途径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啃老族”(也有的说是“傍老族”或“吃老族”),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究其原因,多数还是儿时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所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求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每次考试的分数、名次达到了他们设定的目标,其他方面都统统由父母全权代劳。再纵观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一身的骄纵之气,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习惯差,卫生习惯糟,日常行为不规范,头脑中装的始终是考试、过级、分数、证书、奖金、名次,对于劳作、难保他日不会变成一个个“高分低能”,脱离社会的啃老一族。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现在社会都公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刚进校园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等待着老师用画笔为他们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而这画笔不单单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多的是指老师有计划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起来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正应了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所讲的:“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成倍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与他人的情感发生交融,使获取的知识不断增值,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让自己从中获取更大的成功。反之,坏的学习习惯则是误人一生的毒瘤。要不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会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足见好的学习习惯和坏的学习习惯对人一生影响之大。一好一坏,就能让人置身于天堂和地狱,中间相差又何止千万,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单从数学学科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层面来说,我将从课前、课后、课堂活动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一些浅陋认知。

首先是课前准备。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任何学科的课前准备都是不可或缺的,数学也不例外。就数学这一学科而言,我们不单是要准备好像课本、纸笔、学具等这些外在的、实质性的物品,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内在的、无形的认知,这包括对自己、对即将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的认知,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百战百胜”。然而,要做到“知己知彼”,则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即将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找找它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这又是属于哪一类的题型?从中可以找到哪些规律?有哪些地方是我不理解的?自己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能否举出像例题这样生活中的例子?能举出几个?……如此,学生才能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打气十二分的精神,跟随来时一起去逐一解答心中的谜题。当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则不能再使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而应采用与例题相仿或相近或高于例题的题目(注意:选择题目要从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一概而论)展开质疑和提问,一来可以检验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次是课堂活动,这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经验、技能、方法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之所在。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将课堂还与学生,给足、给够学生时间,鼓动学生全体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如此这般,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这就好比我们吃饭,同样的饭菜,别人做的跟你自己做的比较起来,肯定自己做的饭菜吃起来要香许多,知识和经验就好比这饭菜,只有亲自动手,亲身经历过,我们才会倍加珍惜,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然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得令学生会听、善思、敢讲、勤练。其中,会听主要指会听老师讲、会听同学讲。听老师讲要求、讲方法、讲重点、讲注意事项,听同学讲看法、讲观点;善思则要求我们要善于思考,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同样的一道题,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它和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联系……而敢讲则要求我们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看法,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敢于向他人展示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不解之处,甚至是与他人背道而驰的地方,更应大胆的讲出来,与老师、同学进行探讨,找出正确的思路;然后是勤练,经常练习与例题相似、相关,甚至高于例题的题型,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人的遗忘规律,与知识融为一体,达到巩固的目的。

习惯的重要性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小学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的关注与重视。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这方面,为了能够进行更好的改善以及提升,习惯养成教育得以提出并运用到小学德育的工作中。

【关键词】

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德育 重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指出:“对中小学来说,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因为小学阶段还是一个比较基础的教育,而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小学阶段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学习做人,同时还要学习文化知识等等,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任务。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的教育意义的影响非常深远和重大。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在学习期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惯,我们的老师在对学生们进项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加以重视,并且反复强调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起来 。

(一)养成倾听的习惯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技能。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话,并且对每个同学的发言都能够仔细倾听,那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那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变得十分有效率,我们老师在开展课堂活动 的时候也能够顺利、有效率的进行。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起了一个辅助并加以引导的作用。怎么培养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首先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学习期间,学生们总是会碰到自己解答不了的或者是思考无果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对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疑问对这一难题进行大胆的提问。在我们的课堂下,我们的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复习以及 学习的任务,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复习和预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

(三)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书对我们小学生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在人生的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以及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知识的积累在于一个量,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所以要养成学生们乐意阅读书,愿意 和我们的书籍做朋友,这样才能养成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自从小学开始后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比较长了,所以这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不仅仅是要培养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培养其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 言行举止文明的习惯

在小学生活的这个过程中,最基础的就是我们的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文明的习惯。看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从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我们老师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文明习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情入手,比如在见到我们老师,或者是家里来客人了,我们要主动的去问好,并自觉使用“谢谢”“您好”等等礼貌用语。让学生们对文明习惯的行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美好品德。如果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话,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益于帮助学生们树立去节约资源的意识。从细微处说的话,勤俭节约有利于学生们对自己平时的生活费节约意识的形成。比如,我们的老师在可以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学生们爱惜纸张不随意乱图画,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意丢垃圾等等,这些都助于培养学生们养程勤俭将节约的好习惯。

(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实守信”对我们来说 ,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和信念,这同时 还是我们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在学生小学阶段来说的话,诚实守信可能理解不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但是我们老师要告诉我们的学生,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说过的事情一定就要努力去做到;如果已经答应过别人的事情自己确实是难以做到的,应该向对方说明自己不能完成的原因,用 最真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自己深深的歉意,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如果是借了别人的东西答应什么时候还给对方,就要如期的进行归还,说过的话一定要算话。

【结 语】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小学阶段是终身习惯的形成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再加上小学生的内心就像一张没有划过的白纸一样,可塑性非常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学校、教师还有家长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最佳时期。总而言之,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放到我们最重要的教育教W任务中去,这样才能更方便的为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俊.小学德育工作应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2】余明丽.习惯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好家长,2016(52)

【3】张晓玲,刘斌全.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J】.青海教育,1996(03)

【4】郭春草.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5】杨冀红.小学阶段养成教育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2(Z1)

习惯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交通管制;管制习惯;重要性

空中交通管制是指利用GPS、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法,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测以及控制,保证飞机空中飞行的利进行。在飞机航行的过程中,空中管制对于保证飞行安全,减少航空事故发生意义重大,所以空中管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已成为近年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

一、空中管制中管制员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问题概述

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常会出现交通管制员管制不当的情况,无疑给空中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究其原因,可谓林林总总。哪些原因导致管制不力,笔者看来可以概括为三点―“漏、忘、错”。

首先,“漏”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其指在空中管制工作中,空中管制人员遗漏了工作的重要流程或细节。这样会造成流程的缺失,极有可能导致航空事故发生;第二,“忘”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在空中管制工作中,管制人员因忘记具体的事项,工作中记忆力出现短暂性模糊或注意力分散,如没有准确的把控飞机的数量及航道的使用情况等;第三,“错”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在具体工作中,管制人员具体操作中发生失误,会给飞机驾驶员以错误的指令,进而产生安全隐患。“漏、忘、错”的存在可能会使管制员无法有效的对飞行中的飞机发出指令,造成空中交通的混乱,严重者则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二)原因分析

空中管制员工作中“漏、忘、错”问题发生,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而出现的。例如:管制员在飞行操作中失误;又如管制员人流更换情况比较频繁,使新人员难以适应。归根结底总结为三大因素:人、机和环境。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三大因素也可归纳为两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为主观的因素是受空中管制员的状态所影响的,我们在下文中重点分析人的状态对空中管制的影响即管制习惯。

二、管制习惯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首先来分析习惯的养成。所谓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等等,作用不可小视。?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是反复作用而形成的一个人的固有的思维方式,习惯能够让人把这种固有的行为意识映射到实践中去。反观管制习惯,良好的管制习惯是管制员在长期的日常职务的执行中养成的,对于其交通安全意识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管制习惯则会导致空管员行为的失当,若空中管制员的行为不当,极易诱发空中管制的不安全问题。因此,在空中管制中,管制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保证航空工作顺利安全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空中管制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应谨慎小心。虽然,影响空中管制工作不安全因素繁多,空中管制人员的行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空中管制实现的流程涵盖以下方面:首先是在空中管制命令,接着空中管制人员接收命令,并根据空中交通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正常的工作流程为指导,选择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空中交通问题。在处理空中交通冲突过程中,空中管制人员会受到自己的工作习惯、自身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若为良好的工作习惯,能保证管制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若为不良生活习惯,在遭遇紧急情况时,管制人员不能做出明确的决策,甚至可能因为紧张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综上,一个良好的行为方式对于空中管制员来讲十分重要,习惯成.自然,它影响着管制员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够出现纰漏。

三、解决管制员工作中问题的改善措施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积淀。下面我们分析什么是良好的管制习惯。首先,应清楚的知晓所管辖区域的航班及这些航班的航线。第二,要准确的掌握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情况,其中包括天气情况、飞机机体情况、旅客情况等等都需要进行一一的排查。第三、针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协调各方,做好空中管制工作。

(一)对管制人员进行有效监督

管制人员是空中管制的主体,其重要性前文已作阐述,要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过后要给他们一定的适应工作的实习时间,切忌立刻上岗操作。等到管制员工已全面掌握管制基础知识后,要求他们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实施操作,做好管制工作,及时发现管制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管制的岗位上,需要设置专门的监督岗,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保证工作的科学、规范化。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制人员专业水平及心理素质水平

空中管制人员也应不断在工作中摸索,强化自身素质空中管制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专业技能,才能积极应对管制工作中存在的突发问题,减少航空事故发生。同时有必要加强对空中管制人员的普通话以及英语的培训,提高管制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另外,应增强班组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灵活处理的能力。最后,增强其抗压能力,使其能够积极的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这样,可有效减少心理因素对其工作的干扰。

(三)优化班组人员结构

空中管制人员只有紧密合作,配合得当,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空管工作科学。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在团队协作作用下可有效弥补个人工作的失误。优化配置管制班组,可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来配置人员,以防因个人的失误从而带来整个机组的损失。另外,还需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空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习惯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学生

体育课虽然不是初中课程的重点课程,在中考的时候也比较容易通过,但是不能因此就忽略了体育锻炼,很多学生甚至教师也容易在课业压力下忽略这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空谈,所以面对当前的形式,初中体育教师如何教好体育课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现阶段初中生的身体状况和发展情况

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4~16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初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这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第第一生产力,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不单单是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也是搞好学习的动力和有效保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独特的身体素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更好地掌握一些运动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树立锻炼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习惯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青少年 行为习惯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01-01

行为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孩子一旦降临,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必然受到外界环境,他人行为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的形成。

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具备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乐观积极、文明守纪、热心助人、善待弱者、不怕挫折、坚忍不拔、做事专心、诚实守信等良好修养与优秀品质,是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教育的。现论述如下。

1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亲必须为孩子将来走向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具有首当其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1 父母是最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人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从婴儿起就要为孩子创造整洁的生活环境,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自理自立的基础。

1.2 父母是最早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的人

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孩子通过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理性控制而养成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成年人守着一个孩子,如果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欲望,不能对孩子的各种消费要求加以控制,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理性的对待孩子提出的消费要求,避免使孩子养成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家长把自己工作劳累、赚钱辛苦的一面展示给孩子,让孩子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节约,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以后独立面对生活奠定基础。

1.3 父母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有利的人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青少年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科学地分配时间,做事有始有终,积极主动阅读和自学能力等方面。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青少年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影响到青少年潜能的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长时间培养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家庭成为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场所。例如,不能要求孩子专心学习,自己却和朋友玩牌,如果这样,孩子是不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

1.4 父母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最多的人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让鹅卵石臻于完美。”真正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幼儿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比如在农村里,有个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说脏话,自己却常口吐脏字;要求孩子要孝敬老人,自己却经常顶撞老人,这种教育下你让能孩子学乖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和利用自身对子女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模仿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交往榜样,进而取得人生的成功。

2 家庭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原因如下:

2.1 家庭影响具有权威性和深刻性

家庭的存在,确立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和情感关系,父母的教育最容易被孩子接受和服从。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这决非耸人听闻,究其原因,家庭教育始终凝聚着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谁能否认父母对子女成才的殷切期盼?谁又能无视来自父母爱的感召力量呢?难怪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会满含深情地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那天使般的母亲。”只有与之朝夕相处的父母,最能及时给予他们春风化雨的教导,给予他们真善美的标准,给予他们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呀!

2.2 家庭影响最具有主动性和连续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其中家庭被列为首位。这位教育家不正是看到家庭教育的先入为主吗?我们青少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家庭环境,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哪一刻不熏染着我们呢?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始终影响其一生,曾任北大校长的中科院院士陈佳洱多次坦言,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父亲陈伯吹在自己中学时代给予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振聋发聩地告诉世人:“家庭影响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会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永远无法替代的”。

2.3 家庭影响最具针对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