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育才学院十篇

时间:2023-03-26 01:08:27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1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使得重庆一跃成为战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女师学院”)的建立和发展也得益于重庆城市地位的提高。有学者指出:“中国近代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随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1)那么,抗战时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命运”与重庆的城市地位变迁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了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0年,国民政府在江津建立了战时女子最高学府――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随之,国民政府下令解散女师学院,之后又迁校九龙坡。女师学院的命运始终跟重庆在战时的城市地位息息相关。本文欲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试探究。

一、创建前的“孕育”关系(1937―1940)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一跃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地位得到提高。随着重庆城市地位的提高,为1940年女师学院的孕育及发展提供了很多优势条件。

第一、政策制度保障。我国的女子学校起源于清末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通商口岸创办的教会女子学校。女子高等教育诞生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妇女解放,也有力地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女子高等教育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1917年,中国自办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高等部成立(1919年4月正式改组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2)1931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被并入北平师范大学后,全国就没有国立女子高等教育机构。

迁都重庆之后,国民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筹划“孕育”一所女子师范高等教育学校,以继承北京女师大之续。1938年3月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要求“对师资之训练,应特别重视,而亟谋实施”。(3)1938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规程》,其中对于女子教育的特别规定:“师范学院单独设立,或于大学中设置之,得分男女两部,并得筹设女子师范学院”(4)1939年3月,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要当平时看”的办学方针作为抗战时期各级教育的方针,随后,按照此项办学方针,对抗战前的制度做了一些补充规定。其中,在《各级教育实施方案》中指出:“建议中等学校师资之训练,应视全国各省市之需要,于全国划分若干区,设立师范学院。”(5)作为国民政府的新都,以重庆为代表的大后方亟需建立一所高等女子师范学校。

第二、高校内迁,广聚人才和生源。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了战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纷纷受到战火波及,损失惨重,(6)故大批内迁至战时陪都――重庆,内迁至此的高校有32所之多,加上战时新建的,共有39所(7),重庆成为了战时全国的教育中心。随着高校内迁,大批科研人才及学生随校迁渝,出现了内迁的“教师流”和“学生流”。国民政府为了稳定迁都后的社会秩序,解决内迁人口的工作、升学及生活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第三、经费保障。1891年重庆开埠与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两大事件,促使了重庆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重庆经济中心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协调发展的过程,即商业――金融――交通――工业。(8)重庆的经济中心的发展,加速了城市近代化的进程,带动了重庆交通设施、教育环境、民众素养等发展和改善,为战时后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重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国民政府兴办女师学院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发展中的“反哺”关系(1940―1946)

1940年4月,教育部令谢循初、陶玄、齐国梁为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筹备委员,并以谢循初为筹备主任,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9月,教育部下令宣布女师学院正式成立;11月,女师学院正式开学。女师学院的诞生及发展为重庆陪都地位的巩固提供了智力支持,缓解和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解决了战时沦陷区及大后方的升学问题。女师学院自成立之初,生源比较广,包含黑龙江、辽宁、河南、江西、海南、云南、贵州、、新疆、港澳台等全国各地。随着战火的蔓延,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停办或内迁,但内迁的高校较多,中学较少。许多适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升学问题。女师学院的成立,吸收了大量战区生源。

其次,广纳贤才,聚力陪都教育建设。重庆陪都地位的确立,吸引着大批优秀人才内迁,这些使得女师学院的教职员队伍逐年壮大,建院初的1940年有教员27人,其中第一学期教授11人,第二学期15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5人,职员36人。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总数10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8人,讲师23人,助教19人,特聘教员1人(特聘教员系部聘教授又称讲座教授)。(9)其中比较著名的教授有:台静农、管公度、孙逢祯、黄敬思、李儒勉、朱亦松、缪镇南、胡光炜、程乃颐、吴中俊、黄淑范、钱用和、陆尔昭、罗、吴伯超、谢澄平、曹简禹、李霁野、许澄远、张安国、张维华、赵维藩、张东晓、肖文灿、袁炳南、何鲁、郑兰华、商承祚、钟稚琚、赖以庄、穆济波、王克仁、路春芳、华方雪、周雪孙、张志超、郑旺华、刘锦毅、段人、蒋祥鹏、许可经、王怀瑾等。(10)此外,还聘请洋教授。民国三十五年一月,谢循初聘请加拿大籍Miss Goan Conlett为英语学系教授,每月供给薪俸国币440元整。(11)这些来院工作的专家学者,在学术上有极高的造诣。比如,于1940年曾任中文系主任的胡小石先生,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二批部聘教授;1944年任女师学院国文专修科教授兼主任的台静农先生,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书法家。等等。

这些人才的集聚,为陪都的教育贡献了力量。推动重庆科学研究的发展。早在1940年呈送教育部“三十学年度校务行政计划及进度表”中就说:“本学院倡导学术研究,教员课余从事研究或著作者甚多”。12在1942年1月22日呈报教育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要览(民国三十年十二月编)》(13)中,将科学研究情况进行了一次总结,其中六项就是专门叙述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情况,还介绍了建校两年来教师的科研专题及其著作(14)。研究专题涉及课程教学、儿童心理学、高中教育等六大领域,正在编著、待出版、已出版的书籍共计54本(15)。学院成立两年里,便涌现处一大批科研著作:例如,谢循初译著《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派》、《行为心理学大意》;朱亦松著《社会学原理》、《社会政策》、《现代社会主要问题》;黄敬思著《学校调查》、《乡村教学》、《师范教育》;胡光炜著《中国文学史》。

最后,缓解战时“师荒”问题。教育乃国家的根本,战时亦尤其重要。1931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被并入北平师范大学后,全国就没有国立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女子高等教育中断了进程。女师学院的成立,延续了战前女子高等教育的火种。由于战时条件的限制,女师学院从1944年才开始有毕业生,具体毕业人数如下(16):“第一届,1944年7月,共毕业学生71名;第二届,1945年7月,共毕业学生136名。学生毕业后,一般是分回原籍作中学实习教师,要服务一年以后,才能领到正式的毕业证书,当时也属全国分配,所以全国各省市都分配有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学生。”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不足为道,但在当时却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女师学院,陪都重庆的一个名片

女师学院从1940年创建到1946年迁校风波,她的命运跟重庆这座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陪都地位的确立,让“女子高等教育”这一梦想在大后方得以实现;陪都地位的丧失,使得这所大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途径。1946年,在女师学院要求迁校南京未果的情形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其留在四川,后来女师学院迁校九龙坡。1950年,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等改组为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与西南农业大学组建西南大学。

作为陪都重庆的名片,她代表了战时重庆的辉煌;作为陪都重庆的名片,她演绎了大后方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作用。如今,重庆成为直辖市,迈入了发展的新篇章;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蒸蒸日上。

注释:

(1)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页;

(2)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22页;

(3)邓庆伟.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师范教育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23(2).

(4)杜学元著:《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596

(5)熊明安著:《中国高等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459、461页;

(6)教育部编报:抗战以来公私专科以上学校财产损失统计表,《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371

(7)侯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46。

(8)周勇著:《重庆通史》,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第1256页;

(9)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编修组编:《西南师范大学校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54

(10)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编修组编:《西南师范大学校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54

(11)重庆市档案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关于人事任免、聘请等,全宗号0121,目录号0001,案卷号00052,附卷号0001

(12)重庆市档案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关于造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0年度至1943年度校务行政计划及进度表、行政工作报告,全宗号:0121,目录号:0001,案卷号:00027

(13)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编修组编:《西南师范大学校史》.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50

(14)重庆市档案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关于造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0年度至1943年度校务行政计划及进度表、行政工作报告,全宗号:0121,目录号:0001,案卷号:00027

(15)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编修组编:《西南师范大学校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50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2

重庆普通高等学校共有65所, 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院、重庆科技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其中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院校,重庆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学校。重庆大学建筑学院原重庆建筑大学是国内建筑学老八校之一,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学专业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3

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4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5

名称 报考院校及专业 面试和体能测试时间 面试和体能测试地点 相关要求 司法 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的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和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各专业、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刑事执行方向) 7月2日上午8:30-11:30报到, 报到和面试地点:重庆市司法局办公大楼西楼(渝北区龙塔街道黄龙路4号) ①高考成绩达到市招办确定的面试和体能测试分数线者才能参加面试和体能测试②未婚,年龄不超过22周岁;考生裸眼视力任何一眼应在4.7以上,无色盲色弱;无各种疾病③参加面试和体能测试的考生须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一寸登记照片2张(免冠同底)、运动鞋④考生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市司法局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 7月2日下午13:00-17:00面试, 体能测试地点:重庆市18中体育场(解放军324医院旁) 7月3日8:00-11:00体能测试。   公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7月2日8:00-12:00,下午13:30-17:30面试体检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玉灵洞259号) ①未婚,年龄不超过22周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不招收往届生且考生年龄不得超过20周岁)②无各种疾病。理科类,考生裸眼视力均不低于4.8(含文理科)无色盲、色弱③参加军检、面试、体能测试的考生须带本人身份证、高考准考证、成绩通知单、同底片免冠一寸登记照片2张、运动鞋;报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和公安海警学院的考生,军检当天上午10点须空腹参加肝功能检查④考生的政治审查工作由市公安局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⑤需缴纳面试、体能测试费用75元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公安海警学院 7月3日全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324医院 (江北区建新东路29号)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招收的应用技术本科 7月7日下午(南岸区考生)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玉灵洞259号) 注: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报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本科二批控制分数线;报考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警官职业学院联合招收的应用技术本科 的考生成绩必须达到本科三批控制分数线;报考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和公安海警学院的考生成绩必须达到高职专科一段控制分数线 军事院校 各报名点上报军校考生姓名和报名号,并领取“三表”下发考生 5月25日 考试中心 1.未婚、不超过20周岁应届高中毕业生。2.收费标准:男性200元,女性230元。3.携带准考证和免冠1寸照片2张。3.体检当日须空腹参加体检。 户口不在本区的考生将“三表”交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 6月10日前 考试中心 户口在本区的考生将“三表”交我区教育考试中心 5月30日前 考试中心 体检、面试 6月13日上午7:00体检,下午13:00心理检测 中国人民解放军324医院 (江北区建新东路29号)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6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7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 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 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8

院所占地总面积近20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拥有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先进,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单体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

人才实力 院所形成了院士领衔,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为骨干,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体的人才方阵。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00余名;博士、硕士生导师近2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3名;科技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人;总后“三星人才11人; 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18人。

学科建设 院所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野战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8个部级重点学科;眼科、消化内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有全军战创伤专科中心、全军胸外科专科中心和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高血压代谢病、青光眼病、内耳疾病以及便秘为全军专病中心;妇产科、小儿科、泌尿外科为全军优生优育中心。战创伤医学、胸心外科、眼科学、神经内科、生物医学工程、肿瘤治疗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高血压病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交通医学研究所、创伤愈合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宫颈癌防治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重庆市研究所,皮肤科为重庆市高校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科研 院所所有临床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均为博、硕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大专5个层次13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年培养各类学员1800余名,年招收进修生500余名,已建成临床示教、手术转录及远程教学系统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介入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基地、军队及重庆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院所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实验室―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高血压病实验室、创伤基础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车辆生物安全碰撞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以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级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课题,课题总数660余项。先后获得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50余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4项,军队、省部级二等奖118项。近五年发表SCI、EI期刊高质量论文650余篇;5分以上SCI论文60余篇;入选F1000的高质量论文7篇。2014年发表SCI论文202篇,5分以上20篇、10分以上3篇。成功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尖杂志发表论著。“十二五”获得国家专利400多件,2014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每年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5次,每年接待外国专家来访100余人次,每年100人次专家教授受邀出国交流。

临床技术 以急危重症和介入微创治疗为标志的医疗高新技术国内领先。建成了全国最早的大型集中式重症监护单元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ICU、CCU、NICU、血液净化透析中心等科室构建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国内领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心、肝、肺肾等大器官移植,小儿心脏移植填补了国内空白,肺移植存活时间居国内第二;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子刀治疗宫颈癌、脱钙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游离空肠代食管术等新技术;开展了结肠重建食管术、体内雷管取出术、巨舌症等国内罕见手术;拥有全国第四家规范化的“一站式复合手术”平台,复合手术技术、脑血管病介入、心脏、肺、食管及肝、肠等微创手术、便秘外科治疗以及青光眼、梅尼埃病、代谢综合症的诊治等20余项技术迈入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四大部级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控基地、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

以严重创伤救治为品牌的医疗特色鲜明。我院创伤医学专业获得2项“973”项目的滚动资助,创伤、烧伤及复合伤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出版《实用创伤救治》、《多发伤救治学》、《灾害医学》等多部教材或专著,总结形成的严重战创伤救治理论和技术、批量伤员救治策略和技术享誉国内。创伤专科医院是我国首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的专科医院、全军唯一的医学专科中心,构建了学科团队整体化救治模式,制定了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流程,实现严重创伤一体化、全程紧急救治,总结形成的限制性复苏、紧急救治简明手术等损害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显著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伤后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与重庆市50余家医院建立了创伤救治网络,年手术2000余台,救治严重创伤200余例,成功率达96%,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形成了有效转化。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9

挖掘经管学科优势,发挥经济决策咨询“智库”作用

一是依托重庆工商大学教育部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以及重庆市区域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等高层次重点研究基地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以西部大开发一长江上游一重庆市一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一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重点,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2003年,重庆工商大学通过竞争获得建设部中荷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政策研究”,该项目研究持续了近五年,提出了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引入市场机制的阶段性目标、模式、行业比较竞争机制等政策建议,获得建设部科技司领导、国内外专家和大部分示范地官员的赞赏。2004年,重庆工商大学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功能恢复重建关系研究”,该研究项目吸纳了部分市(区、县)移民局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参加,连续两年被市人大移民工委纳入年度调研工作计划。该项目中对三峡库区第三产业与城镇功能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剖析和提出解决库区产业空虚、恢复提升城镇功能的建议引起市人大移民工委及市移民局有关领导的重视。200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总结直辖经验、启动新一轮发展,开展较大规模调研活动,设置了十个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牵头承担了“重庆新兴直辖市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尤其是所提出的在重庆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初,重庆工商大学与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宣传部合作,通过在全国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该项研究将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直接的决策参考。

重庆工商大学还将继续推动与南岸区、万州区、南川区、遵义市、武隆县等为代表的市区县政府的校、市、区、县合作,加快重庆工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各市、区、县科技创新能力。以重庆工商大学与南岸区联合共建的“南岸发展研究中心”为蓝本,与重庆市其他有关区县合作,联合共建区域性发展咨询机构,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为渝东北、渝东南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依托重庆工商大学部级“经管实验教学中心”、市级“企业管理中心”、重庆市唯一管理类工程中心――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正在重点投资建设的“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搭建重庆市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重庆建设成为西部现代物流中心服务。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重庆要形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就必须推动和完善现代物流的发展。重庆目前已经具备成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基础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物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及时、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庆工商大学正加大力度整合现代物流、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工程、网络技术、3S技术平台等多学科优势资源,支持“中心”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清华大学、交通部水科所、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依托“中心”与企业联合共建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实验室,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搭建服务平台。在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成功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融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联合实验室,努力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教学实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平台,推动产学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整合理工学科资源。打造“环保、节能、降耗”集成技术研发基地

工业废油处理技术既是重庆工商大学跟踪研究了近30年的技术领域,也是我们产学研结合最成功的技术领域之一。主打项目TY-Ⅱ型透平油专用滤油机是一项具有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矛盾等多重意义。该项目从1989年开始进行研究,1993年通过技术鉴定,1994年学校大胆选择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兴办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校办企业向社会的大量推广,尤其是向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批量服务于经济建设。于1994年获电力部攻关技术成果金奖,国家经委、计委、科委优秀节能产品,继而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合作形式,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使项目在实施中始终得到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不断发展、活力和成功:1996年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奖、电力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被列为部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9年被列为国家环保总局环保实用技术项目、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通过在国内外的40多个推广网点和60多个电力设计院所的共同推广,使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超过25%,并出口美、日、德等20多个国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类)。目前已在国内外的5000多家企业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一亿元,间接的节能节油价值达数十亿元。

本着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一步重庆工商大学将积极探索“科学研究+园区+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新路子: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工业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中心与长寿化工园区企业合作,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重庆工商大学科研院所提供人才和技术,并吸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共同参与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实验室研究由学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合作平台。

着眼社会需求,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办学之路,为服务西部和重庆地方经济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重庆工商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特色。“十五”期间,重庆工商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为适应市场需求,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澳大利亚职教界开展合作,启动“C-TAFE人才培养模式”。与洲际

集团、重庆商社集团、重啤集团、登康公司等多家重庆企业紧密合作,开展“订单式”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

二是立足国际视野,探索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办学模式,利用境外资源,推动专业的产学研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现有四个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基础上,继续扩大与美国、加拿大、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合作领域,探索国际视野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是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探索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大学依托由多家高校和企业联合组建的“重庆市创意产业战略发展研究所”,并引进澳大利亚MPC公司、西班牙Asian Horizon Ltd、重庆隆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联合共建市场前景好、应用性强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机构。为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有益路子。

四是注重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重庆工商大学创新型产学研人才的培养,今后,重庆工商大学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学校将不断夯实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平台构成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新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使重庆工商大学培养的人才走得出去、用得上来、适应性块、创新性强,让社会和市场来检验重庆工商大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计划建设100个学生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训基地,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例如,鉴于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重庆工商大学积极创办“重庆工商大学创意产业园”。该园区将整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艺术、计算机、策划等多个相关学科专业资源,园区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于一身,是重庆工商大学又一个重要的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

在教学模式促进产学研进程方面,重庆工商大学已经并将继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深度探索。

一是面向社会高层专家开放讲坛。创设“学者型政府官员论坛”、“学者型企业家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进校园、进课堂、进讲坛”,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

二是开展教师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于专业技术性强、应用性广的专业教师,学校将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运作、项目决策和中高层管理服务。教师通过定期的生产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质量教学活动。

三是教学院系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院系直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强强联合,使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以此促进教学活动对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YZHVEC(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实训平台一体化

1 引言

重庆自从1997年恢复为中央直辖市之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贵重药材黄连、五倍子、金银花的产量在全国居首,重庆的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向前推进,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目前,外国驻重庆领事机构已开馆增至10家,位居西部第一,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重庆的高等职业教育顺应时展的要求持续发展,正规的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已经达到38所。其中,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从2006年起开始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总共约20亿的百所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专项支持,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3所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2010年起开始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的专项支持,各所高等院校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一流的实训室和实训场地开始在渝州大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布局。纵观重庆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平台,存在许多重复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为了让重庆的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收获最大的社会效益,我们需要依靠推动创新和加强互联互通,共建面向未来的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推动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

2 建设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

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在渝州大地上,高等教育不断得到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以重庆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为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目前,重庆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包括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还包括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还有近期得到教学资源提升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地区其他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包括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轻工职业学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重庆服装工程职业学院等涉及化工、财经、水利电力、三峡、航空、工贸、传媒、商务、科技、民生、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能源、电讯、机电、房地产、文化艺术、交通、旅游、安全技术、公共运输、轻工、电信、经贸、服装工程等领域的29所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以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实训基地、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先进制造业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和重庆市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的重庆市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成了电子信息工程实训综合实训中心、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电子工程和汽车维修应用技术中心;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拥有电力行业背景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建成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中心、高电压实验实训中心、变电站三维仿真实训中心、发电厂三维仿真实训中心和水电站三维仿真实训中心等电力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开设了口琴演奏与技巧入门、英语过级辅导等高水平多元化课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成了以影视动画和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室为代表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还建有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以及重庆市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人才培养摇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建成了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和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是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高职高专职教师资培训联盟成员。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立足现代城市服务和民政社会工作,积极面向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一线,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庆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具有一批拥有行业特色、发展方向鲜明、实训设施专业化的院校,“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重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加强合作,团结一心,同舟共济,避免实训平台资源布局不合理,实现互联互通,相互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借助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率先牵头之机,成立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YZHVEC),建设渝州高等职业教育伙伴关系,推动重庆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3 推动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

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四所高校(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于1956年订立运动竞赛规则时进而订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同的有关入学、财务、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常青藤学院只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4所大学。4的罗马数字为“Ⅳ”,加上一个词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称为常青藤盟校,后来这4所大学的联合会又扩展到8所,成为如今享有盛誉的常青藤盟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开始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支持。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个好汉三个帮”,重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站在重庆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各个高等职业

教育院校的实训平台进行科学布局,采取惠泽各方的多赢之举来推动西南区域实训平台一体化,为壮大重庆乃至四川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实力而作出具有实效的工作。

4 寄语

目前,重庆地区的3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重庆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3所全国骨干高职院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有力的财政支持,可以先期在这部分高校中进行教育改革探索,为渝州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YZHVEC)的成立作出有效工作,以后逐步增加综合条件较好的联盟单位,在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教委的指导下,推动重庆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楠 陈民铀 孔维政 《配电房温度场分布的模型与规范化优化设计研究》 2010年4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张楠 《从汤逊理论到暗物质的研究――为青年学生打开科学之窗 》2013年5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3]张楠 《安全生产 光照华夏》 2014年9月 2014年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化――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J]

[4]张楠 《电气设备绝缘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中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