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十篇

时间:2023-03-29 20:22:46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1

写作一(满分15分)

请结合材料,按要求用英文写作。

A mother said,"My son is always on the phone, sleeping,out with his friends,or in his room He never has time to talk to me."

要求:(1)就此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2)紧扣材料,有明确的观点;

(3)词数不少于60;

(4)在答题卡上作答。

写作二(满分20分)

调查显示,中国长江江豚(finless porpoise)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濒临灭绝,目前总数不足1000只。假设你是李华,现请用英文给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组织)写一封信,请他们关注这一状况并提供帮助。内容应包括:

1.说明写信的目的

2.简述江豚现状

3.希望WWF如何帮助(比如:资助江豚保护项目等)

4.表示感谢并期待回复

注意:

(1)词数不少于80

(2)在答题卡上作答;

(3)书信格式及开头均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您可以点击收藏此页,及时了解2013高考作文信息。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

推荐:2013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根据大豆写作文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2

【导语】全国高考日到了,愿你执才高八斗生辉笔,饮才思万千智慧水,带气定神闲满面笑,拥胸中成竹满怀志,定折取桂冠来题名!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高考后相关信息,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3

【关键词】广播问政 创新 运行机制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的普及和电视民生监督类节目的出现,对广播电台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广播媒体根据自身特点和属性,将舆论监督与广播结合起来,开办了舆论监督类的政风行风广播热线节目,有效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广播问政类节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重庆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虽起步较晚,但节目热度一直不减,深得全市上下的普遍好评,被誉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起到了“倾听市民呼声、架设沟通桥梁、展示执政风采、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阳光重庆》政风行风广播热线节目由重庆市纪委、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政府纠风办联合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主办,于2007年4月在重庆之声开播,至今运行了9年,多次获得重庆市十佳新闻栏目荣誉称号,已成为重庆广播的一档品牌节目。尽管近年来广播等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较大,但《阳光重庆》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得益于对《阳光重庆》热线节目运行机制和内容的不断创新。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日常与不少同行交流得知,一些广播电台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运行两三年后,便会出现上线单位参与热情下降的情况,比如一些上线单位只注重策划和播出环节,忽视播出后的问题处理和反馈,由此导致问题解决率下降,群众满意率下滑,随之而来的便是节目影响力减弱,有些节目甚至面临停播的尴尬境地。为避免出现以上这些问题,《阳光重庆》自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这是保证政风行风热线节目运行的关键。

首先,成立组织机构。《阳光重庆》节目成立了《阳光重庆》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分别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市广电集团(总台)几家主办单位的相关领导组成。该机构负责节目的定位统筹、宏观指导、单位之间的联系协调、各单位上线情况的考核讲评,及时分析节目运行形势,研究和解决热线节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其次,制定相关工作制度。《阳光重庆》办公室对主办方、承办方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定出台了《政风行风节目运行实施细则》,包括“一把手”上线、节目后会商、问题受理和查处、限时办结、跟踪督办、结果反馈、整改落实、责任追究、考核评价等,形成了阳光重庆政风行风热线工作长效机制,对热线节目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阳光重庆》开办9年来,市政府纠风办坚持将其与纠风专项治理、民主评议等工作相结合,将工作情况纳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考核和纠风工作考核。以上举措,加强了组织保障,使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保障了热线节目的正常运行。

二、规范节目运行程序,提高热线节目质量

广播问政类节目是否有生命力,能否长时间办下去,除了强化组织领导、调动各上线单位的积极性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参与,这需要不断提高热线节目的质量。质量如何提升?以当下“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来看,那就是要说听众能听懂的话、做听众喜欢听的节目。为此,《阳光重庆》加强了选题的策划。每年年底,在各主办单位、《阳光重庆》热线节目组、上线单位等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拟定下一年度上线单位名单,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同时,对各上线单位拟定的节目主}进行磋商,对偏门、冷门话题进行调整,确保选题具有原则性和代表性,且一定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2015年4月,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拟定的上线主题是“大力促进重庆会展业加快发展”,该问题并非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节目组及时与对方沟通,将话题更换为“菜市场建设与管理”。

确定了选题,《阳光重庆》热线节目组还要定期对上线单位进行培训,为保质量,就节目播出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沟通,其中包括:少讲工作报告、部门成绩,用听众听得懂的话,关注听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回答解决,如遇节目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应承诺节目后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

与此同时,针对听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上线单位不重视、推诿拖延等情况,节目组还安排记者进行跟踪调查采访,并在“阳光关注”栏目进行公开报道,以媒体监督的形式促使上线单位认真对待听众的问题和诉求。《阳光重庆》开办以来,报道各类民生事件570多起,极大提高了热线节目的影响力。

那么,如何调动各参与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呢?前面谈到的加强组织保障,其实就是动用行政力量。实践证明:单靠动用行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得让各职能部门有兴趣、自愿参与进来。实践中,《阳光重庆》热线节目摸索出两条调动职能部门积极性的路径。

一是向各职能部门报送社情民意。《阳光重庆》一直坚持服务党委政府,不定期对热线节目的总体情况、听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及时报送各级党委政府,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共报送各类民情信息简报500余篇,得到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近100篇。此举一方面满足了政府部门收集了解社情民意的刚需;另一方面也促使政府部门进一步重视《阳光重庆》平台。

二是组织评选活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比如公开举办的2012年度阳光重庆热线节目“十佳上线单位”评选活动,设置了一把手上线率、听众满意率、问题解决率等近10项评选指标,同时综合听众的线上投票,最终产生“十佳上线单位”,由《阳光重庆》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全社会倡导了“为民办事最光荣”的正能量。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节目内容

2007年至今,为丰富节目内容,《阳光重庆》多次开展大型户外直播活动。先后成功举行了“农民工日特别节目”“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市交巡警、高速公路执法总队政风行风热线评议”等户外大型直播节目,并多次在涪陵、璧山、綦江、北碚、沙坪坝等区县开展户外直播节目,邀请各个区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作客户外直播间,面对面接受市民的咨询、建议和投诉,深受群众好评。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作为依托广播开办的一档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的品质。2011年,依托《阳光重庆》这个民生品牌,开办了阳光重庆网。

阳光重庆网站的上线,突破了广播热线节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可以24小时接受听众诉求,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听众反映诉求的渠道,由以往单一的热线电话,拓展到网站、手机、微博微信等。而网络平台收到的各种数据,同时又反哺到热线节目上,比如通过网络上线预告、征集话题线索、开展同步图文音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运行,进一步丰富了热线节目的内容。如果说《阳光重庆》政风行风热线开播之初掀起了一轮高潮的话,阳光重庆网站开通后,为当时已进入平稳期的热线节目掀起了第二轮高潮。

不仅如此,《阳光重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也提前做了布局,2014年初便开通了“阳光重庆”微信公众号,把微信作为敲开移动互联的主要方式。比如通过在地铁站、重要商圈等地开展扫码活动,以及不定期走进村社、广场开展线下活动时,通过微信征集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办结后又通过微信进行反馈。目前,《阳光重庆》微信粉丝近10万,日活跃粉丝占80%以上。

正是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2011年以来《阳光重庆》推出了多场特别直播活动,广播、网站、微博等齐上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比如:每年重庆及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两会对话”特别节目,每期节目平均收到市民意见建议300多条(件)。2015年,围绕纪检监察相关问题,《阳光重庆》邀请区县纪委书记、区县基层干部作客阳光重庆电台直播间,《阳光重庆》广播、网站、微博同步直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接受《阳光重庆》访谈的内容,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及重庆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均进行了报道。

《阳光重庆》触网后,影响力越来越大,上线单位的数量也在发生变化,从以下几个主要时间节点采集的数据可以看出端倪:

年度 频次 市级部门 区县 行业单位

2007年 每周2期直播 48 0 7

2010年 每周5期直播 48 3 7

2012年 每周5期直播 48 9 7

2015年 每周5期直播 48 21 7

2017年 每周5期直播 39 40 11

(注:2017年数据为节目已规划确定的播出单位数量)

目前,上线单位的不断增多,在原有播出时段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每年临时新增的直播达到20多场。这些上线单位把节目作为贴近群众,改善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方式。

《阳光重庆》秉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宗旨,9年多已播出节目2300余期,为听众解决各类问题5万多件,问题解决率达95%以上,听众满意率达98%以上,听众投诉反馈率达10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媒体均对《阳光重庆》进行了报道。作为一档舆论监督类的《阳光重庆》政风行风广播热线节目,起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作用,同时也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座“桥梁”。实践证明,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节目运行机制和内容,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就一定能常办常新。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4

主题公园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主题公园的演化期主题公园的雏形历史上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集市杂耍。采用音乐、魔术、舞蹈等方式营造热闹的氛围来娱乐观众。17世纪初,欧洲兴起以绿地、广场、花园等设施组合,并配以背景音乐和展览等游乐园,主要表现形式是刺激游客的视觉、听觉,氛围以欢快、温和、放松为目的。直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游乐园开始引进大型、惊险的机械游具,从而抛弃了表演和游人自娱自乐的形式,转向了以大型机械游乐器械为特色,追求喧哗刺激的形式。这是创新旅游形式的突破。游乐园成了风靡一时的旅游形式,同时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发展的条件,成为游乐园向现代的主题公园演化的必然趋势。

2.主题公园的萌芽期位于荷兰的小人国马都洛丹是主题公园的萌芽。这是荷兰马都洛夫妇为纪念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孩子,作为送给儿童们的礼物而建造的。那些本来冰冷的卡通人物、风车模型等被赋予声音,变成了向游人倾诉历史、展现对可爱的孩子追忆的情景空间。这一主题公园的诞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追忆,并且能够使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完美结合起来。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因这一创新形式受到启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绘画能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其中包括了奇幻王国、未来世界等六大主题,保存了多达30公顷的沼泽生态地及“未来社区的实验原型”。这一时期的主题园以激光、电子等高科技来创造效果。从视觉、触觉、听觉更重要的是从情感上来吸引游客,使游客进入梦幻的童话世界,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

3.主题公园的发展期美国迪斯尼乐园成功打造了主题公园这一新颖的娱乐形式,使得主题公园在全世界风靡开来,1995年,美国境内拥有大型主题公园已达23座。日本的主题公园要从1965年开辟的“明治村”开始,是以展览为主的一种综合型主题公园[8]。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主题公园。因其旅游业相当发达,各类主题公园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直到目前,各种主题公园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文化娱乐提供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加快了以文化为核心的各种主题公园的普及与发展。我国主题公园起步比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对休闲意义的现代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渴望。随着时展,各种旅游需求得到了迅速拓展。国内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是由浅至深,建造由粗糙至精致[9]。表现功能上由兴建大型游乐机械项目到采用微缩景观的方式再到注重项目的内涵发掘和设计修建[10]。文化内容上由早期将旅游与影视相结合发展到挖掘地方文化,采用高科技手段和文化包装产品,导入大型娱乐节目表演和动态参与项目。运营管理也从低层次的失败到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运营。

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连燕窝岭婚庆公园是大连市第一个婚庆主题公园[11]。公园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30000m2,是大连市风景园林处自筹1000余万元资金建成。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完成了楼燕观海入园广场、4500m2封闭停车场、根雕广场和卫生间等设施建设;第二期工程有秋千园、恋人广场、同心锁、连心亭等主要建设项目,展现新婚喜庆色彩并含有丰富“中国元素”的园林景观;第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有送子观音、欧式木屋、现代特色花坛等。迄今为止,大连燕窝岭婚庆公园是大连市最美景观环境和最具浪漫色彩的婚庆场所。这里观海景色绝佳,大有“把酒临风,则喜洋洋也”之意,是备受许多青年人青睐的婚纱拍照场所。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婚庆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由于受到当地风俗习惯和节假日的影响,婚庆消费带有很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题公园淡季和旺季的业务量反差较大,一旦游客激情退去,公园内这些人造的景观就会导致“人去楼空”的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存在与其他国内主题公园相类似的共性问题。

规划设计理念流俗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设计主要从婚庆主题的传统理念出发,简单地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地形条件、人文要素及中西方婚庆习俗等,没有对未来发展的主题留有空间,当婚庆主题公园类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主题公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设计理念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公园内的宏观规划不全面,缺乏在城市生态一体化原则下的通盘考虑,致使主题公园经济运作重于生态关注,短期收益代替长远利益,个人行为误导整体调控;实际设计规划中道路系统不合理,地面铺装形式不统一,园林和建筑小品表现过于粗俗,缺乏文化品位,摆放秩序混乱等,尤其园内的规划设计模仿痕迹过重,表现过于古板,表现手法落后于时展的步伐,或展示主题形式拘泥于传统文化,缺乏文化创新指导下的综合原创设计,导致以利为本大于以人为本。

基本设计原则模糊尽管切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考量角度各有不同,运用的设计原则也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在主题公园设计与规划时是设计者必须遵守的,如美学原则、生态平衡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经济学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等,但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根据婚庆主题所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比较模糊,园区景观本身所反映的自然、社会与人文因素,以及不同种类的事物等多因素烘托婚庆主题设计还有待设计者去整体考虑,从而建立或遵循彰显婚庆主题的具体规划设计原则。

表现内容形式单一目前国内一些主题公园的设计粗糙,建造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充裕所致[12],大连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大部分设计都是以婚庆内容作为主导,卡通展示、雕塑等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这些表现形式在开发建设初期,能够满足人们婚庆民俗惯例以及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闲的旅游需求,但随着主题公园运营时间逐渐延长,许多游客对于婚庆主题的表现形式和婚庆内容只能接受单调的被动教育,引起游客的厌烦,缺少新鲜感,因为消费者往往最喜欢通过互动方式来达到婚庆教育的目的。随着观光者旅游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会对这种简单、更新较慢的静态景观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最终导致游客重游率降低,婚庆主题公园的游园人数逐年下降。

运营管理不善我国很多婚庆主题公园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公共机构,少有其他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投资者。婚庆主题公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作为政府或民政部门只是在保证婚庆安全业务正常运作,而主题公园往往缺乏充裕的运营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公园内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主题公园运营经费不足,管理不善,最终导致主题公园不可持续发展,更无法将其打造具有高科技、综合化和现代化的大型城市游憩活动载体。而且从投资的角度看,主题公园的运营经费不足和管理不善使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而在主题公园内投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顾客光顾的时候,往往不能实现主题公园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要以人为本多元化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景观资源[13],丰富的景观也让人们享受更多样的视觉体验。因此,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不能像设计传统旅游景观那样刻意地追求高深的文化品位,也不能脱离大众的消费特点和欣赏特征,不能以少数专家或少数人的品位高低来判断标准实施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从而降低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文化档次。在构建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时应采取以下理念:在保持高品位的婚庆主题的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以最大的努力满足大众旅游消费能力为前提。在规划设计中,婚庆主题公园应体现文化的个性化、景观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创新性等特点,努力做到大众化、特色化和高品位紧密结合,以满足各种文化阶层游客的基本需要,并以品位适度超前、文化层次适中的表现意识,逐步引导婚庆主题公园的合理消费。

主题公园多元景观要动态规划多元景观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游客多层次地参与景观的互动,景观的参与性是主题公园具有活力的最重要因素。燕窝岭婚庆主题公园建造的多数是静态景观,游客多是进行走马观花的纯观光型活动,比较容易感到乏味和疲劳。设计师应对园内的静态景观进行合理的改造,设法在静态景观中注入动态元素,增加景观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能够使得参与者不再是被动参观,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主题公园的各个具体活动场景中。这种亲身体验的机会,正好满足了游客对于景观体验性的需要。同时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婚庆主题元素、感受主题的文化精华。例如,2009年3月27日首届大连婚庆博览会在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开展,为期三天。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连市举行首届婚庆博览会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喜气,而且对于拉动婚庆产业发展及市场消费起到助燃推进作用。据权威人士透露,在总结首届婚庆博览会经验的基础上,明年大连将创办首届中国大连婚庆文化节。这样的博览活动都可以增加广大旅游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5

2011年1月29日中午11时40分,华硕旗下子公司专注于代工生产的台湾和硕联合科技生产基地落户重庆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致辞时突然说:“未来还有华硕。”当时在场的记者猛然意识到如果这不是市长的口误,那就意味着不久在同样的签约桌前可能就会出现华硕的身影。当时就有行业人士猜测,华硕将因和硕落户重庆,而将在重庆设立新的运营中心。

2个多月后,猜测变成了现实。2011年4月12日,华硕全球电脑生产基地暨中国第二营运总部正式落户重庆,这是最年轻的全球五百强企业华硕电脑在全球战略布局中个重要举措。

在4月12日的新闻会上,黄奇帆不无高兴地透露,前一段时间,重庆市还在想怎么来完成未来几年实现在该市生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的招商计划,但是,在华硕落户重庆后该市快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已经是现实了”。

华硕宣布在渝的计划投资达1.5亿美元,至2015年,将在重庆形成年产3000万台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的生产规模,并在高新区石桥铺片区建设华硕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大楼及其他配套设施,从而建成华硕全球电脑基地。

由此,据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介绍,目前已经在重庆市落户的惠普、宏、华硕,方正等品牌电脑厂商占全球电脑总产量的46%。且已经落户的我国台湾广达,英业达,仁宝,和硕,伟创,富士康等笔电代工企业目前所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全球产能的80%。加上目前已经到位的200个零部件工厂,目前重庆市已经成了全球主要笔记本电脑厂商的主要聚集地。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先生在当天名为“Be withChongQing.Win-Win China”的新闻会上说“华硕电脑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这不解之缘从何而来7施崇棠先生在采访中向本刊记者揭示了华硕签约重庆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重要意义。

MC:请问华硕把全球电脑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设在重庆是出于哪些考虑?

施:从大的方面说,重庆占了西部发展的天时。地利的话是重庆这边一直很积极地去解决渝新欧的欧亚大陆桥问题,这是个关键。从全球角度来讲,你知道信息产业是一个速度的战争。现在能把这个欧亚大陆桥打通,物流时间缩短了一半,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这也是我们这个产业链在世界战场,尤其是欧洲决胜的关键。

此外还有人和。重庆思考问题很宏观,也不怕遇到问题,甚至在针对问题方面有所创新,这个我很佩服。在这几次接洽过程中,我们很受到了重庆的苦干、实干的作风,华硕本身就是强调务实特质,我们做事情希望看得更长远,我们两方的特质都很像,重庆市彻底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也很喜欢。

MC:华硕在重庆的全球电脑生产基地中是否引入了研发环节?

施: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在科技方面甚至有机会超越欧美,我一直有期望和使命感,华硕也一直在努力。在中国西部,据我了解,有很多属于军队方面培养的基础科技人才,我也希望能结合西部的特质,包含西部的人文变革的特质。在台湾,技术人才的数量还不够,我们希望在西部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艺术方面的人才引进上有更好的突破。

MC:华硕在内地的第二运营总部还有哪些具体的职能?

施:我们重庆作为第二运营总部,就必须考虑到如何让供应链做到极致,又要成本又要速度,有时候库存的降价速度,影响非常大,时间的长短,就影响到库存的掌握,而且越长就越抓不准市场的时机。很多这些东西,在考验你的供应链如何做到极致,这是运营总部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这是代工的管理。第=个是市场营销的管理。能不能抓准市场需求也很关键,这个我想是营运总部扮演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第三我们考虑到重庆作为结算中心的部门,此外还有研发的部分。大概就是这四个部分的功能。

MC:那么在您看来,签约重庆对于华硕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施:华硕正走在巨狮策略2.0的道路上,我们试图让笔记本在三年内冲到全球前三名;整个主板,我们希望在五年之内占据全球市场的50%。这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未来竞争残酷的Pc市场将可能只利下几个品牌,这样的压力促使我们不得不加快全球布局。华硕中西部运营总部的设立,将帮助华硕更好地扩展和深化中国内地的业务,也是华硕全球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MC:您认为重庆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硅谷?

施:硅谷的崛起,除了技术研发和制造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投。硅谷有着无数的天才,而硅谷对于创投的鼓励使得很多天才的想法变成了商业化的东西。

微型计算机随着华硕的正式签约,重庆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惠普,宏、华硕为核心,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和硕、仁宝、纬创等代工企业为关键,华科事业群、群光电子等190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3+6+200”的产业格局“重庆将成为亿台级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的背后,是全球PC产业成本和速度竞争的局势所趋。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三星和东芝也已赴渝考察。中国IT制造重心西移正如施崇棠先生所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在规划庞大的产业链集群时,如何加速本土技术力量的快速成长,将应是留给西部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华硕与重庆的“恋爱史”

2008年7月,华硕正式下单委托重庆八达电脑公司生产台式电脑。华硕中国区总经理柯彬出席“聚焦台商,IT促进行动”。重庆市政府首次邀请华硕来渝投资。

2009年,华硕在重庆设立渝贵分公司,与重庆市的合作日趋紧密。

2010年5月20日,华硕中国区董事长石文宏先生赴渝参加渝洽会,市长黄奇帆当日会见了石文宏先生一行,并再次邀请华硕入渝建立华硕重庆基地及结算中心。

2010年明,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率团赴台,拜访了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等高层,就华硕在渝设结算和下单中心进行交流。

2010年9月17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亲自带队赴台拜访了华硕电脑公司董事长施崇棠先生,邀请华硕高层考察重庆,共商合作机会。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6

摘 要 重庆市从建立风险投资公司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的成就,然而,还存在很多问题。重庆市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发展重庆创业投资仍然十分紧迫。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创业投资的现状,在这个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庆市 创业投资 政策建议

一、引言

创业投资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创业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高技术产业和加速知识经济体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连接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纽带,为寻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重庆市1997直辖,在直辖之前的1992年重庆市第一家创司――重庆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300万元。1998年,重庆市又先后在“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技兴渝”等战略决定和政策措施中提出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意见。2000年8月,重庆市政府增拨1 亿元,联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清华控股,对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资本金增至2. 26亿元。2004 年以来,重庆市相继出台了《推进高新科技产业化若干规定》、《创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并设立了高新产业贷款风险担保资金和重大高新产业创业投资资金。2005年3月,《重庆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成立了重庆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每年投入1.2亿元资金用于引导、扶持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创业和发展。截至2006年8月,重庆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资金已向重庆神州龙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东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6个企业进行了创业投资,合计投资2.28亿元。目前,重庆市创业投资资金总规模近8亿元,投资项目5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6个多亿,创利税3000多万元。

二、重庆市创业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重庆市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与重庆市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是必不可分的。2008年,国家发改委数据表明,1-9月,重庆高技术制造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额仅低于四川省和陕西省,处于第三位。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35.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3亿元(见表1)。

2008年1-9月,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8296万美元,同比增速25.7%。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能从侧面看到重庆市创业投资的贡献。

然而,虽然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创业投资备受重视,但是,2008年1-9月,重庆市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幅低于四川省、陕西省和广西自治区,不仅如此,重庆市的创业投资行业还存在着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少税收方面的鼓励与优惠

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地方,都制定了税收或行业扶持等优惠政策,但重庆还没有专门针对创业风险投资业的鼓励与优惠。重庆的创投机构存在着税赋过重、双重征税、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现行财务制度不允许创司提取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投资性亏损等问题。

2.创业投资资金中,政府供给资金比例较大,行业限制较多

重庆市的创业投资公司中,政府投资占65%,民间占8%,非上市国有企业占8%,其他创业投资公司占6%,银行等金融机构占5%,高校占4%,证券公司占2%,上市公司占2%。可以看出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目前,重庆的创业风险投资只能以入股方式进行单一的股权投资,国际惯用、国内一些地方已采用的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投资方式还不能进行。

3.创业投资制度不完善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活动,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调整和规范。但重庆市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来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目前重庆的创业资金投入仍然沿袭主要靠政府拨款的机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社会化程度低下,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2)创业投资资本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归结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作三类,即合伙制、信托基金制、公司制。这三种制度中,效率最高的是合伙制,其次是信托基金制,再次是公司制。而重庆的创业投资机构目前还是清一色的公司制,未能通过移植采用高效率的合伙制、较高效率的信托基金制来加快创业投资发展。

(3)得到创业投资支持的企业往往是没有任何业绩的新创企业,而且投资取得的股权缺乏流动性。在投资回收以前,投资者往往还必须持续不断地增资。

4.创业投资退出难

创业投资本身就是资本运作,它的最大特点是循环投资: 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一个顺畅的退出途径的意义表现在实现收益和资本增值、完成资本循环、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而重庆的创业投资退出不顺畅,尤其是创业投资的非上市退出渠道严重滞后。如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这些年就囤积了大量项目,几十个投资项目中,仅通过转让、回购方式退出了5、6个。在投资项目中,持股年限5-8年的占29%,8年以上占45%,还有些项目持股年限已有10年以上,远远高于目前全国同行85%的项目持股时间不超过5年的平均水平。

5.专业人才缺乏

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践证明,人才是决定创业投资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重庆不仅创投机构太少,而且非常缺乏既了解国情、市情,又有科技、金融运作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独具特色的创投人才,这已制约了创业投资的发展。

三、推动重庆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1.在政策上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激励与扶持

世界各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经验都表明:有效的政府政策激励机制能促进资本向高技术企业流动,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在制约重庆创业投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税收政策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重庆应建立主要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有效引导并扶植创业投资的政府调控机制,尽可能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激励与扶持。根据自身的实际,加紧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可考虑在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如果其投资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则由企业申请,经高新区管委会审核认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允许创业投资机构按其投资额提取不超过3%的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投资性亏损。同时,制定配套的激励政策,如利用政府资金为重庆市的创业投资公司提供担保;通过政策倾斜,鼓励重庆市单位购买市内高新技术产品。

2.积极引进国外创业资本

引进外国资金,促进海外资本跟进,有利于创业资本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应积极发展国际合作伙伴,加入国际创业投资协会等国际组织,学习国际上企业孵化器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规则:第一,可与海外投资机构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的互通信息、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加强相互间的沟通;第二,与海外交流建立国际上的姊妹园区关系,聘请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人员或者有关专业人员担任本土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人员,也可将我们的管理人员送到那里参与管理学习;第三,合资或者独资建设海外扶助基地。

3.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在目前我国退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重庆创投业应灵活多变,打破成规,结合国情和市情,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

(1) 调整并购、出售政策。从风险资本的购买和出售两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从购买方来说,可考虑是否允许并购高技术企业的并购支出相应抵减所得税征税额,投资于高科技企业股权所获得的股权收益是否可以适当降低税率等。从出售方来看,可考虑增设特种财产转移税取代营业税,提高创业投资机构提取风险准备金比率,采用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计算方法等。

(2) 鼓励海外创业板上市。放宽对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的各项审批条件和有关限制性规定,证监会和有关部门应对境外上市企业按国际通行的准则去引导和监督创业企业,实行严格审查和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3) 简化企业破产清算程序。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有关清算运作的程序和管理办法,但企业清算除了需要合作双方在利益(损失) 的分配上进行谈判协调外,还牵涉到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所以应改善清算条件,简化清算手续,加快企业的破产清查工作,以利于创投企业尽快收回投资资金。

4.加强创业投资人才培养,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创业投资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此要抓紧制定重庆市创业投资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及有关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人才,要努力营造能够充分体现人才自身价值的环境,吸引包括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外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精英,来从事创业投资事业。结合创业投资中介市场的创办,建立一个专门推介创业投资人才的创业投资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优惠政策,招聘国内创业投资发展比较早的地区富裕的创业投资专业人才来重庆工作。加强重庆创业投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现有复合型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作用,要有计划地对一批技术专家进行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金融投资方面的培训,使其知识结构能够达到创业投资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付剑峰.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2.

[2]郝宁,王婧.哈尔滨创业投资发展思考.地方经贸.2007.2.

[3]梁伟.完善重庆创业风险投资业的政策构想.重庆大学学报.2006.12.

[4]张淑慧,章新蓉.发展西部创业风险投资的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6.

[5]王宗萍,邹湘江.重庆创业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经济.2008(4).

[6]吴丹,陈茹冰.重庆市创业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1.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7

关键词:吉庆街 文化传承 城市建设

“吉云照影觥筹尽显生活秀,庆语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的吉庆街,是一条集聚排档美食文化和汉味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街。其开放的经营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吉庆街缺乏公共配套措施、建筑老化等等问题逐渐暴露。2009年3月,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进行了全面整改。改造采用“异地重建”的方案,以保护修复为主,拆除违章建筑,力争还原街区历史风貌,打造民俗创意区和文化馆藏区。然而,整改后的吉庆街反现萧条,商家惨淡经营,人气每况愈下。2016年12月,重新竣工的吉庆街焕然一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以吉庆街为对象,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一、吉庆街文化产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查前后经过设计问卷、实地考察、分发问卷、采访经营者、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数据的工作,于2016年6月启动,前后开展3次集体调研,共收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255份,对经营者、管理者进行了2次采访。本文采用问卷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 调查样本分析

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吉庆街商圈的人群总体呈现出年龄层低、省内出身、教育水平高、文化消费水平较高这四大特点。

其主要年龄层在25岁以下(44.31%),超过半数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53.33%)。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义务教育程度以上(83.13%,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44.31%)。常住于大中型城市(74.12%,其中大城市占49.41%。来自于本省、本市的人员占83.53%,其中省内非武汉市出身者更是占到47.84%),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年度文化娱乐休闲消费额度在1000―5000元之间(51.37%)。如此看来,吉庆街的潜在消费者为年轻人群。

2.受访者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受访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中,通过各类传媒和亲友介绍(55.29%)最多,占半数以上。而通过旅行社得知吉庆街的最少,仅占2.35%。扩大范围来看,在针对包括吉庆街在内的武汉市内四个景点的共计940份调查问卷中,经由旅行社推荐而来到景点的人数仍旧占比较低,仅1.28%。在除了“其它”和“旅行社”之外的四个选项中,占比最大的是亲友介绍(21.57%),其次是网络新媒体(17.25%),再次是传统媒体(16.47%)。可推测,将吉庆街介绍给外地亲友的应多为本地市民或近郊人群,这点表明,来访人群往往不带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大多数是探亲出差时顺便游览。该数据一方面说明吉庆街的景点魅力有局限性,吉庆街旅游文化缺乏宣传,另一方面说明吉庆街在制定发展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将本地居民作为受众,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街区商业环境和文化项目。

(二)吉庆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描述

1.吉庆街文化产业到访次数、同行人员、游览目的分析

在受访人群中,“来过吉庆街三次以上的”占总数的56.47%,而第一次或第二次分别占比18.82%、14.9%。问及同行人员,占比最高的是和同学、同事一起(36.86%),其次为和朋友、恋人一起(23.53%),随团到访的最少,仅2.75%。

调查人群游览目的,顺位最高的分别为“其它”和“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居中的为“了解城市文化底蕴,开阔视野”,最低的是“被广告宣传吸引”。可以分析,吉庆街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不甚突出,作为购物地点的特征也体现不多。“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是现代社会许多休闲场所都具备的功用,表明吉庆街作为市民消闲场所这一特征的延续。而且,回溯吉庆街的前世今生,吉庆街正因其排挡文化和草根文化吸引大众,在将来的发展策略中也应着重强调这一深厚的文化背景。

2.吉庆街文化产业观光内容分析

询问受访者在吉庆街实际观光的内容。排序最高的是“其它”,比排序第二的“品尝特色美食”得分整整多出一倍。据走访中实地观察,单纯路过、周围居民在此纳凉散步、附近上班族休息、聚会、等人会和占相当一部分。除了与上文已经讨论过的吉庆街作为旅游景点魅力尚有欠缺这一点相互印证外,值得注意的是,品尝美食与感悟历史文化底蕴仍然占据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人们对吉庆街作为著名汉味文化景点的价值仍然有一定的认知度和期待度,吉庆街的相应价值值得保护和强化,在这一点上,绝不应该放弃吉庆街90年代以来作为美食文化名街所积淀下的底蕴。

3.吉庆街游客旅游感受、与满意项目分析

分析受访者的的旅游感受,表示“没达到预期效果,不推荐”以及“比预期差很多。会以负面形式宣传”的受访者比例达到24.7%,表示“基本满意,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的占55.29%,而“超过预期,会推荐亲友过来”的受访者仅占20%。与之前“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吉庆街”一项中超过20%的受访者都是通过亲友介绍而到来的数据相对照,吉庆街的口碑效应有待加强。

分析满意项目答案,“特色美食”在满意项目中得到了4.24的高分,“无”、“传统人文景观”、“特色表演”分居二、三、四位;不满项目中,“无”选项排位最高,“配套服务”和“消费价格”、“景观建造”分居二、三、四位。

特色美食的高分说明吉庆街的招牌仍然是美食文化,特色人文景观中的老式里分建筑是吉庆街用来招徕人群的潜在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市其他同类美食街市中所没有或者说不太突出、尚未形成特色的音乐、曲艺表演在调查结果中仅占第四位,得分比“无”选项(1.69)低了将近一半(0.87),这一特色不够突出,令前来的顾客感到吉庆街除了美食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访过程中发现,吉庆街的音乐表演者人数减少,演出质量、收费水准有待提升。

4.吉庆街消费金额、不满项目分析

吉庆街的文化,是带着汉味的草根文化。根据人们旅游时考虑的因素显示,人们进行文化观光时,金钱成本也是观光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排在所有选项中的第一位。然而,结合人们对吉庆街的不满之处,吉庆街的消费价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不满意项目,排位仅次于“无”和“配套服务”两项,居于第三。消费金额调查显示,占44.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吉庆街的消费在200元以下,200-500元的也占29.41%,500-1000元的占比44.31%,而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比8.36%。

吉庆街低额定价是它的巨大优势。然在实际走访中发现,吉庆街里满是高级连锁餐厅,老街两边经营的私人小餐馆,其菜品定价离亲民廉价有一定距离,基本和武汉市其他地区餐馆的定价水平持平,其菜品价格也不具有汉味特色。事实上,来到吉庆街的人群在调查中表示对消费价格不满,多是因为对吉庆街的草根认知与现实情况有落差。

在不满项目中,除去上文提到的草根文化的流失和价格优势的丧失,配套服务成为吉庆街的首要短板,而景观建造位居第四。以上均是吉庆街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吉庆街发展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吉庆街备受政府与人民重视,曾多次进行改造重建。2016年12月,改头换面的吉庆街重新面向广大市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建筑老化、缺乏管理等诸多问题,使吉庆街承担起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历史重任。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传统民俗草根文化流失

新吉庆街的建设方式是“异地重建”,投资巨大,群众期待也极高。新吉庆街采用民国复古建筑模式,取缔了原有的露天排挡文化和市民草根文化。结合影响观光因素一问的调查结果,景点独特性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审视现状,吉庆街原本以夜市露天餐饮为招牌的特色模糊起来,艺人的不断流失使其失去吸引力。从吉庆街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城市建设与特色传承的矛盾。现代城市建设在追求整洁、卫生之时,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此外,新吉庆街的管理者大量招揽全国连锁型餐馆,不仅损坏吉庆街固有的美食特色,使之与高档商业区别无二异,也使价格提高,影响居民消费。

(二)缺乏相关部门有效宣传

吉庆街曾扬名中外,相关小说、影视剧作一度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吸引远客纷至沓来。相较当下游客骤减,且多为周边居民的现状,可见吉庆街的名声已大不如前。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吉c街的宣传较少,现有报道多反映其萧条现状,表示吉庆街不值游玩。同时,有关部门未能充分利用新新崛起的网络媒体平台,使其在新生代消费群体中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吉庆街一度没落。

(三)缺乏配套设施建设

武汉的市政交通建设是民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是城市的必要发展经历。只是,武汉交通建设缺乏规划,2009年长江过江隧道试运使中山大道通行受阻,减少吉庆街车流量。2014年8月中山大道又进入进入两年的全封闭地铁施工,加大游客到达吉庆街的难度。五六年的时间使得吉庆街从如日中天变成藏在深闺,在人民心中日渐衰落。吉庆街在黄金时代戛然而止,地位被新生力量取代。2016年,吉庆街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车位较少,交通拥堵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和转化方式,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吉庆街的草根情怀终难长久延续。

三、吉庆街文化产业化发展建议

通过对吉庆街经营者的采访,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现从以下两方面提出建议。

(一) 政府的战略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

1.加强文化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吉庆街特色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其次,市政府应在对吉庆街进行统一规划时保留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维护汉口老街巷文化,增强文化景观文化内涵。有关部门要对入驻商家进行适当筛选,争取吸引艺人回归。同时,政府要丰富宣传渠道,提高吉庆街知名度。使得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达到平衡,发扬吉庆街独特的草根文化。

2.维护商家艺人权益

政府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在艺人管理上,推行艺人俱乐部或工会,为艺人购买社保基金,提供社会保障。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为了重新焕发吉庆街的活力,政府可以针对吉庆街的商户推出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小个体户的权益。在城建执法方面,有关人员可在吉庆街附近范围内进行限制性管理,开设步行街,恢复吉庆街热闹风貌。

3.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武汉市政府应抓住吉庆街的交通优势,加强地标建设,对旅游景点进行区域性整合形成集群效应。如在进行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时优先考虑经过吉庆街的线路,将吉庆街与其他临近景点联合,形成旅游经典线路;以“吉庆街”命名公交或地铁站点;在周边景点地图中加入吉庆街地标,进行一定的景点介绍和旅游推广。同时,也应完善公共设备,规划露天大排档区域和停车场区域,完善配套措施。

(二) 商家和艺人的文化自觉

要把吉庆街建设成武汉饮食文化的另一张名片,那就必然少不了吉庆街传统商家的力量,个体商家需要在正确认识吉庆街文化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经营进行适度改进,走亲民路线,无论是食品的味道还是用餐氛围的营造、价格上都力求亲民。除了在文化观念上的更新以外,也应继续严格地遵照餐饮行业规范,保证食品安全,对顾客负责。

在吉庆街的街头艺术方面,无论是非遗传承人还是街头艺人都应有文化传承自觉。其音乐种类、与艺术形式可以适当创新,形成湖北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使吉庆街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新吉庆街改造工程完成,吉庆街逐渐重回大众视野。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型公益活动的承办,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意味着吉庆街必将在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同时,吉庆街的改造之路可广为借鉴。其所代表的典型问题,体现在传统民俗文化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唯有加以重视,才能更好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元斌,李晟.吉庆街:武汉休闲文化名片的打造[J]. 学习与实践. 2004(07)

[2] 孙静梅.展示城市文化的一张艺术名片――武汉市吉庆街街头音乐表演形式的分析[J]. 学习月刊. 2006(24)

[3] 谢宏雯.清末明初的“汉味”吉庆街――武汉新吉庆街掠影[J].长江论坛.2013(04)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8

关键词:重庆;留学生;规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65-02

一、重庆市留学生教育现状

1.来渝留学生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规模较小。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际间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来中国留学的外籍人士呈快速上升趋势。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来渝留学人员也快速增长。据了解,近几年,来渝留学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庆来华留学生规模自2007年的1152人增长至2011年的4033人(见表一)。尽管重庆市留学生逐年增加,但相比其他直辖市及中东部大城市,重庆市留学生规模还很小,在全国来华留学生总量上的比例很低(见表二)。

2.来渝留学生国别、教育结构、层次不均衡。经与重庆市相关高校外事部门调查发现,目前渝来华留学生近80%来自于东南亚及非洲国家,而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较少。学习形式包括学历生和非学历生。非学历生包含语言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短期生,其中以语言生和短期生为主。学历生方面,虽说从专科到博士都有,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层次。在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中,汉语教育、医学、经济管理及部分工科专业较受欢迎,而其他专业吸收的留学生较少,甚至有些学科还没有接纳过留学生。

3.渝各高校留学生分布严重不均。重庆接受留学生的高校有17所,而留学生的分布严重不均衡,并且呈加剧趋势。目前大部分留学生分布在主城区的各个高校,特别是985、211或具有特色学科的高校,经与相关高校了解,2011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6所大学的留学生人数约占渝留学生总人数的86.19%[2],而所在地段离主城较远的普通高校则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小,留学生数量非常少。

二、扩大来渝留学生规模的建议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对于城市和高校来说,都极为重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它是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为促进重庆地区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及辖区内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高校参考。

1.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建议。(1)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作用。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的政策导向、协调监督功能。职能部门应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广泛调研其他省市,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明确重庆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政策规范,为高校具体实施来华留学生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如为保证外籍人士在渝学习质量和合法权益,教委、外办、高校、公安局出入境等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有关留学生招生、教育教学、学籍管理、突发事件预防管理等方面的政策依据和规章制度。此外,地方政府应牵头建立统一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然后采用评估、认证等质量评价手段引导高校对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关注,并定期就国际学生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对来华留学生工作进行反思和阶段性调整。(2)进一步加大地方奖学金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配套投入。为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来渝学习,提高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扩大重庆教育的国际影响,200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设立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该项奖学金的设立不但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渝留学,而且在丰富生源国别、优化教育层次方面有重要影响,在重庆市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该项奖学金的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配套投入,以吸引更多特别是攻读高学历教育的留学生,比如部分重庆企业的海外分公司往往需要中文良好、技能素质高的当地人才,则可以通过在渝设立相关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定制培养”人才,对企业和高校都是双赢。(3)利用多渠道宣传重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留学生教育宣传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各政府部门网站可以提供重庆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英文介绍,为准备来渝和在渝来华留学生提供准确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友好城市、驻渝外事机构等平台,帮助学校和境外机构建立联系,并积极组织渝院校赴境外举办或参加招生展览,拓展招生渠道。此外,继续组织一些外籍人士能参与的全市性的活动,在帮助渝外国人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培养沟通交往能力、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重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4)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民办和职业学校吸纳留学生。国内外很多知名高校通过设置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吸引留学生,如澳大利亚高校提供西点制作、汽车修理、美发等培训课程吸引国际学生[3]。目前渝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基本没有接纳留学生,地方政府部门应鼓励并帮助这些学校设置适合国际学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课程,如中国厨艺、中国茶艺等;进一步挖掘和扩大能招生外国留学生学校的范围,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5)完善城市环境,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高城市竞争力。2010年由新华社《了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旅游卫视共同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活动中,近八千外国人评选出了中国城市形象排行。前十强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南京、成都、杭州、宁波、西安、长沙、昆明、长春[4]。评价体系涉及了城市向往度、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市民素质、治安状况、便捷程度、城市个性、诚信程度、政府效率、投资价值、发展潜力和国际化程度等12类指标,可见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及魅力对来华留学生有重大影响。重庆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借鉴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城市治安、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加以改善,努力使重庆成为一个安全、开放、宜居的国际型大都市。

2.对于重庆辖区内高校的建议。(1)全体师生强化国际化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方案。只有国际化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且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全体师生员工才能真正愿意并能够提供国际化、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进而形成一个开放、友善、便利、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高校内部需进一步加强理解国际化理念,明确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完善相关规范制度,设计详细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方案。发展方案应包含具体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方案的实施要按部就班,保证落实,而且还要不断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必要的阶段性调整。(2)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深入拓展留学生招生渠道。首先,学校相关部门要协调制定针对性强的招生宣传策略,如制作精美的中英文招生手册;建设和完善学校及二级单位中英文网站;逐步设立高校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开拓留学毕业生校友宣传渠道等。其次,整合资源,扩大招生范围,利用友好城市、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积极与境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发各类项目合作,如联合培养、校际交流、合作研究等项目,若条件允许,也可以直接在国外中学和高校建立招生基地。再次,积极参与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各类海内外教育展等活动;积极组织和策划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汉语比赛等,提升高校的美誉度和国内外知名度。(3)提升高校综合办学水平,加大国际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配套投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需要软硬件支撑。一方面,高校要以国际型大学的要求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宿舍环境等;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能力培训,完善来华留学教师业绩评价办法,使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有所保障;同时,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部门、招生部门,并努力提高留管队伍素质,如通过组织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帮助留管人员开拓视野,加强工作研究和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使高校更有条件、有能力接收和吸纳大量留学生。(4)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必要调整,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对现有课程、教材、学制、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或改革。一方面,高校可广泛吸收和采纳国内外成功经验,对现有教育模式作必要调整或创新;另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专长,针对国际化需求,开办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传统学科及专业,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各类不同学习需求,如重庆大学开设了一批工科全英文授课课程;重庆医科大学开设了针对外籍人士的医学专业;重庆部分高校联合建立大学联盟,资源共享,丰富选修课程、支持跨校选课,形成合力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前往重庆就读。(5)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来华留学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很多高校认为留学生数量较少,忽视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这样为留学生安全问题、院系沟通、教育质量等问题留下隐患,反过来又制约了留学生事业的发展[5]。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住宿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促进学校在留学生招生、入学、教学、考试、毕业等全过程的规范化,在兼顾教育质量保障的同时,帮助外籍人士更好地在渝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在渝留学生口碑,提升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境外人士来渝学习。(6)加强高校内部各单位的协调和合作。在推进留学生发展计划过程中,留管部门及相关人员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力。来华留学生教育并不只与招生管理部门有关,还牵扯到高校内部其他部门,当内部单位就留学生问题产生摩擦和纠纷时,高校专人或部门应立即引起重视,并介入协调商量,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同时,高校应定期召开专题工作研讨会,加强校内单位及人员对留学生招生、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思广益,加强内部合作,这样才能使渝留学生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7-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07-2011)[Z].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9

关键词:媒介广告;“重庆形象”;述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58-02

新时期以来,当广告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时候,也悄然成为现代城市形象的特殊构成要素,并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形象的新视点。英国城市规划专家G・卡伦认为:“在所有景观因素中,广告最具个性,对于20世纪的城市景观来说,广告的潜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这些具有完整表达系统和富于修辞特征的语言产品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作用正在为人们逐渐认识。一个城市的广告不仅将城市的特征表现给受众,还将城市的文化与理念通过广告中生动的图文表达,具象地呈现在受众眼球之中,从而实现城市魅力的有效传播。

因此,在学界,关于广告对城市形象提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课题。重庆城市形象研究学者有所论及,但是对重庆媒介广告在构建城市形象中作用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目前学界对广告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户外广告以及城市形象广告两个大的广告类别上。学界一致认为,广告尤其是户外广告以及城市形象广告对城市形象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中比较缺乏房地产广告、城市门户网站广告等新兴广告形式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

关于重庆城市形象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主要表现在重庆形象传播(张春林,2009)、重庆传媒形象(陈林侠,2007)、重庆旅游形象(李佳等,2003)、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张等,2007)、重庆城市视觉形象(周光明,2007)、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张凤琦,2002)等几个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应该说学者们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结合某一具体的媒介,如重庆地名、店名、楼盘名、新闻、广告、本土电视栏目、本土电影等,来谈提升重庆城市形象的研究却相对比较较少。总之,在过去的研究中宏观地分析重庆形象以及城市品牌形象、旅游形象、视觉形象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微观地探讨具体的媒介如广告等提升重庆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我们认为,要研究媒介广告对“重庆形象”的构建,应该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即以分门别类地考察调研重庆媒介广告中重庆卫视广告、重庆户外广告、重庆门户网站广告等在构建重庆形象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然后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最后总括重庆媒介广告对构建重庆城市形象的作用及策略。针对每一个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对各种类型的广告等进行大范围的实证调研活动,制定行之有效的调研问卷和广告文本语言策略和视觉语言策略反馈表,并走访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了解重庆城市形象构建思路与对策。主要的研究思路如下:

1.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调研问卷和广告文本语言策略和视觉语言策略反馈表,并走访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对重庆卫视广告、重庆户外广告、重庆门户网站广告等进行大范围的实证调研活动,并对所得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到重庆户外广告、重庆卫视广告、重庆门户网站广告等在“重庆形象”构建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视觉污染严重、视野不够开阔、宣传意识不强、知名度不高等。

2.个案研究:分别探讨重庆户外广告、重庆卫视广告、重庆门户网站广告等广告文本语言与视觉语言在“重庆形象”构建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考察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点所在。

3.理论构建:最后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完成理论建构,即大众媒介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从而将语言学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科研究的跨越与融合。

通过广告对城市形象提升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能进一步丰富和加强人们对重庆媒介广告的认识,并对媒介广告文本语言及视觉语言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从实践上来看,我们着重研究利用重庆媒介广告塑造重庆城市新形象,并企图以此来指导和规范重庆媒介广告的制作,为重庆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决策提供参考。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实践形式,通过专业知识的发散和运用,拓展到城市形象的升值,从而达到一种城市形象与广告理念完美交融的状态,使得城市在广告运作中得到形象改善与凸显。

参考文献:

[1] 张金花.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

[2] 孙平.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理论与城市整体形象构成[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 谢春林.户外广告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4).

[4] 董娅南.从城市形象谈户外广告的传播与审美[J].美术大观,2008,(9).

[5] 李丽丽.贩卖城市――城市形象广告分析[J].公关世界,2005,(9).

[6] 于凤静.鞍山城市形象广告的文化建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

[7] 李宗诚.论城市形象的广告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6,(27).

[8] 李宗诚.影视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J].电影评介,2006,(20).

[9] 王剑英.城市形象广告漫议[J].湖南包装,2007,(3).

[10] 陈卓.西部城市形象广告片的民俗文化元素――以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桂林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

[11] 张春林.重庆形象传播策略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2] 陈林侠.方言剧与传媒新形象:从道德到消费――从重庆卫视的方言剧说起[J].齐鲁艺苑,2007,(1).

[13] 李佳.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塑造[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14] 李飞.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5] 张.重庆城市品牌形象调查与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篇10

关键词:大型学生活动国庆60周年组织经验德育爱国主义

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已经圆满结束,如何借助举国上下共迎国庆的东风,以全社会对于国庆60周年的高度关注和国民高涨的爱国热情为契机,推动高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和快速开展,开创大型学生活动的新局面,成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国庆游行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国庆教育的停止,相反,需要巩固已形成的教育成果,全面总结和分析此次国庆群众游行工作的组织经验及其对学生培养的德育价值,对高校今后组织各种大型学生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高校大型学生活动的组织经验分析

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参与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层次交错。参与的人员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包括学工部、校医院、保卫处、后勤处、体育部、校团委等。从学校国庆游行组织管理体制看,既有以各职能部门划分权力的纵向流动垂直管理系统,又有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标、权力跨越部门界限的横向流动水平管理系统。这带来了学校国庆群众游行组织协调难度大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国庆游行活动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一)大型学生活动组织的前提

1.活动组织需要清晰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

组织好一个大型活动,首先要对所规划的事情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认识,对所追求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预期。60周年国庆游行的主题必须考虑该活动的主办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考虑国情因素、国际因素和目前全社会追求的总体目标。为此,游行本着“隆重、喜庆、节俭、祥和”原则,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总名称。因此,在爱国主义主题渲染下搞好我校群众游行活动,为祖国争光,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也是组织活动开始的基调。

2.活动组织需要以开放的视野遵循先例

国庆群众游行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基本规范。想从众多方针中脱颖而出,必须从战略上借鉴以往的宝贵经验,完成规定动作,然后才能打破陈规,坚持以我为主,创造出我校国庆方阵独有的特色。

3.活动组织需要在广聚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规划

我校国庆方阵游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合理程度。“规划决定成败”是我校国庆60周年活动的灵魂和基础,也是所有大型学生活动的切入点。按照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集各方之智”的指示精神,我校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召开了师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二)大型学生活动组织的关键

1.活动组织重在领导有力以保证运行科学

明确主题定位后,就应该迅速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营机制,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由于国庆群众游行与以往我校举办过的任何大型学生活动不同,标准更高,挑战更大,由一个工作团队同时运作国庆游行学生的训练、集结疏散、医疗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组织筹备工作,在以往的大型活动中鲜有先例。运作起来需要整合学校国庆游行所需的各路人马,合理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同时还需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一批有过大型学生活动经验而且政治素养过硬的教师和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此,学校在暑期筹备阶段,就整合我校所有学工系统、校医院、保卫处、后勤处中青年教师成立了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这种由职能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由管理保障团队进行统筹协调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对我校大型学生活动从组织结构到运行机制的一次新尝试。

2.活动组织重在协调计划以保证进展顺利

大型学生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员参与的社会与学校的协调活动。对外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内涉及到数个部门、数千名师生,是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必然要制定各项具体工作计划。如果其中哪件事、哪个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体计划就会受到影响,任务的完成就很难保证。

为此,我校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岗、集结疏散岗、公共卫生岗、后勤保障岗、安全保障岗、组织训练岗、宣传报道岗。再做出树状工作分解结构,每个树状枝干的下端对应一个或几个可交付成果,并设置时间节点,实施计划管理和协调,确保工作进度。

3.活动组织重在全真演练以保证无缝对接

有了优良的团队运行机制和集体的智慧后,演练作为中心工作凸显出来。

由于我校国庆方阵是和北京服装学院两个学校共同组成的,涉及到两校多个部门,因而演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两校按照预定的合练流程精准无误地实现无缝衔接,才能形成整体效果。这个“精准无误”是两校在全真模拟的合练和演练场,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磨合、不断修正,逐渐达成的。在三次机场合练和三次天安门合练过程中,尤其是万人以上大联排,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交通运输、安保、医疗卫生、通讯设施、后勤保障等运营保障的全方位检验。正是通过这些不同阶段排练过程的积累,才确保了10月1日国庆群众游行的圆满成功。

(三)大型学生活动组织的保障

1.活动组织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从经验看,大型学生活动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因其显著地位而受到重点关注,一般不会出现问题;恰恰是那些貌似不重要的细节,则会容易被忽视而出现问题,甚至引发严重后果。我校国庆游行筹备的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成百上千个细节都要予以关注和落实。这就要求增强风险意识以及忧患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是无数个细节的精确无误,才确保了我校整个国庆活动的成功。第一次良乡机场合练,车队按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的时间节点出发时,与北京服装学院工作对接过程中发现少了一个车证。由于国庆游行合练的场地都是军事,只有严格执行规定有车证才能进入。试问,如果此种情形发生在十一国庆当天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可以说一场耗费国人心血的盛典就毁在一个小小的车证上。因此,只有无数个细节的精确无误,才能确保整个国庆活动的成功。

2.活动组织必须安全至上、服务到位

国庆安全是整个国庆群众游行体系的重中之重,庞大的工作团队离不开后勤服务,突发性意外事件更需要周密的应急预案来应对,这样才能确保开国庆游行的成功。

安保工作,首先是保障人员安全。国庆当天有几百位国家政要、数千名贵宾、数十万游行人员。会不会出现恐怖行动或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必须有个人信息采集和入场资质审查,并提出应对意见。同时对每一位游行人员提供保险,确保人员安全。第二是通行安全。天安门是特殊的场地,而国庆游行演出又存在提前进场排练和穿行的需求。为此,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根据排练计划分时期、分人员并区分通行区域办理证件。这种制证管理方法,既能保证游行人员的工作开展,又消除了安全隐患。第三是信息安全。做好国庆游行活动的保密工作,是增强国庆新颖性的必要条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型学生活动必须有完备的后勤保障,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观念,尊重个性,按需服务,不能只用一个管理办法应对所有的情况。比如集结疏散之时,多留出一辆备用车保持待命状态,并备齐食品和药品。

3.活动组织必须展开及时、透明的宣传攻势

在我校国庆训练期间,宣传报道岗突出抓好“庆国庆、我与祖国共奋进”的主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学生舆论氛围。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又充分利用游行学生动员大会、誓师大会、表彰大会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宣传氛围。通过氛围营造,并引入竞争机制、树立标兵典型,通过相互友好竞争,促进共同进步,以期不间断地熏陶学生的德育情操。

二、高校大型学生活动德育价值分析

当前我校在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中激发出的学生爱国热情为动力,大力弘扬我校国庆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德育价值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以国庆60周年大型学生活动组织为契机促进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永葆先进性之长效机制的形成

高校是培养人才、聚集人才的基地,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传播文明和维护稳定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是青年中的知识阶层,是社会发展中的激进分子,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递进式的教学,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的作用,重点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与教育。开设新生的学习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班、专题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有针对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引入现代教育媒介增强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学校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来主动了解国家的发展情况、方针政策,收集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爱国主义的材料,为课堂的讨论和分析提供现实素材。

4.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对专业课的渗透、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在加强专业课教师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要拓展课外时间和学生就爱国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可以是私人沟通,也可以是组织式交流或实践。譬如,我校参加国庆群众游行的学生,对其意志、品质、思想作风都是一种磨练与考验也是一次在课堂之外全身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以国庆60周年大型学生活动组织为契机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融合并贯彻落实到我校德育的各个方面

荣辱观是一种最基本的伦理价值观念,是对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表现为应当的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荣辱观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好“两课”课堂,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高校两课在培养四有新人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两课也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比如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学习热情等。这就对两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要注意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社会实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工农、了解国情,引导他们正确全面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育中,要突出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从校园到校园,他们大多数缺乏体力劳动的锻炼,缺乏艰苦生活的锤炼,缺乏逆境、挫折的考验,因此要采取有效形式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

3.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价值的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低效问题引起了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高校德育的薄弱环节入手,从宏观机制建立和微观人格培养入手,显现出其重要的德育价值。

4.努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结合我校国庆60周年学生活动的组织经验所窥视出高校的德育价值浅析,即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并加强我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坚持德育教育的长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真正壮大高校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砥柱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伯海.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2]刘继华.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3]赵志毅,赵艳平,肖鸿雁.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4]梁守英.论高校档案的教育功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30).

[5]吴秋兰.改革开放30年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表达的变化轨迹.中国青年研究.2009,(1).

[6].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1997-5-11.

[7].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5-4.

[8]葛晨虹.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1).

[9]蔡克勇.大学校园文化与创新性培养.大学教育评论,2004,(2).

[10]王国元.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1]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