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39

医学本科论文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生;四维教学;医学教育

医学检验是临床路径管理的必要环节,在疾病筛查诊断、预后评估、随访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检验科作为医院最大的样本与数据中心,同时具有潜在的科研价值。随着对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概念认识的加强,检验科可能在医院、地区乃至全国的科研计划中承担重要角色。撰写毕业论文是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实践环节[2]。临近毕业的学生,面临实习、考研或择业的多重压力,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首次科研论文写作具有挑战性。笔者借鉴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带教心得,归纳并探讨一种包含四个维度[3]的“阶段性引导,模块化写作”的教学方法(图1)。

1启发科研思维:工作与思考—提出科学问题

1.1建立沟通渠道。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检验项目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在流水线似的工作环境下,实习生往往能很快适应工作节奏,融入岗位角色。在学生能够胜任实习岗位的前提下,带教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科学问题至关重要。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和谐沟通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是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前提。一方面,带教老师应主动建立沟通渠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尽可能全面细致的给予解答,即使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应该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维护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1.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本科生在校期间以学习基础理论为主,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5]。据笔者带教经验以及同行教师交流所知,大多数学生需要带教老师拟定毕业论文题目。面对这种情况,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题目的拟定过程,让学生了解选题背景及意义;针对理论基础较好,有一定文献量积累的学生,鼓励其自行选题,教师辅助把握命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

2提升自学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问题聚焦

2.1强化培养自学能力。实习期是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职场的过渡环节,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平稳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带教老师在面对面教学之余,可以将与之前拟定研究方向相关的优秀图书、杂志以及专业性强的公众号资源推荐给学生,鼓励其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将学生带入专业知识的海洋。2.2开展“基于问题去学习(PBL)+适当引导”的教学模式。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可轻松获得海量的学习资源,过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往往无法保证学习的精确性。“基于问题去学习(PBL)+适当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解决办法[6-7],教师阶段性提出问题,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检索、阅读、归纳总结文献资料。经历以上训练,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提出具体的专业问题,即完成问题的“聚焦”过程。

3培养科研思维:研究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和研究方案基本决定了所撰写论文的高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选题后,下一个关键环节即是带领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通常不设置课题研究设计的专业课程,因此,有必要对医学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如研究对象、实验对照、实验分组、观察终点等)进行介绍[8]。当学生对研究设计的概念有了基本认知后,可鼓励其自行进行方案设计,教师负责指导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应把握严谨细致的原则,可根据研究需要,让学生自行制作数据采集表。当研究方案确定,数据采集表绘制完成,后续样本检测、数据采集只是时间问题[9]。

4点亮科研技能:统计制图—数据分析及结果呈现

图表是阐述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尽管实习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过医学统计课程,但面对现实的统计学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教师有必要在这个环节,就统计学应用对学生进行回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统计方法的选择、效应量的概念、统计结果的专业解释。恰当的图表能够将研究结果直观地呈现给读者,所谓一图胜千言[10]。科研绘图软件众多,笔者推荐美国GraphPad公司的GraphPadPrism,该软件功能全面、受众广泛、更新及时,基本能够满足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绘图需求。另有一些专业性更强的软件,如ImageJ、Adobeillustrator、Stata、R语言等,可推荐给学生了解,为其日后开展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5强化文字功底:论文撰写—模块化写作及全文串联

尽管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用汉语写作专业论文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发现,学生的文字功底参差不平,而且文字水平与学习成绩无关。有的学生成绩优秀,保送名校研究生,但文字功底较差;同时,也惊喜地发现,个别成绩一般的学生展现出极强的文字天赋,言简意赅且富有条理。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必须要过语言关,提高可读性。如何在实习期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至关重要。我们实践发现,组织翻译短篇英文文献是有效的方法。在实习末期,那些全程坚持参与翻译文献的学生,不仅文字水平显著提高,在答辩PPT讲解环节也能游刃有余。模块化写作是国内外诸多杂志推荐的写作方法[11],该方式同样适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动笔之前,引导学生理清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荐一些常用的句式以完善各模块之间的衔接。

6培养责任及权利意识:发表与署名—选刊投稿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2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三)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4所高校中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最多的高校是桂林医学院,有391篇。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发文数量均在300篇以上。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广西中医学院和桂林医学院逐年递增,桂林医学院2010年发表150篇论文,居于各校各年度首位。3年间发表核心论文数的顺序依次为: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三、广西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主题分散,但不够深入和全面。通过对论文、课题、成果主题的分布统计,可显示出教育教学研究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明确今后选取主题的重点和方向。笔者试着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课题、成果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可以分为9大类: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工作和理论探讨。但仍有许多研究由于研究主题不明确或界定模糊,涉及内容过多,无法归类。究其原因,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项目既没有可靠的文献支持也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持。例如,很多论文谈及PBL,证明应用PBL后提高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对PBL是什么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共识,有将其看作教学模式的,也有将其看作教学方法的,还有将其看作教学理念的,一些文章述及的PBL教学不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都与真正的PBL存在差异,甚至相去甚远。而关于某些主题的研究明显深度不够。如关于临床教学管理问题,在发表的论文中,大致的写作模式为就目前学校临床教学现状进行论述,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我们对该校或该作者的深度搜索中确未见该对策实施过程和实施后效果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重定量,缺定性。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如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当前的研究除实践总结和论述类等理论性文章以外,全部为定量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为描述研究或实验研究。如对某PBL认知的问卷调查,对实施某种教学方法后的前后对比研究等。而质性研究需要研究者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方法,对研究者能力、素质以及研究时限等要求较高,因此质性研究普遍缺乏。

(三)课题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分布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等五方面,占到课题总数的63.0%。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四)研究成果偏重课程建设,刊物的影响力有限。在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中,课程建设相关项目有24项,占获奖总数的45.28%。学术刊物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3年间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发表的1422篇论文,仅有139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且集中在《时珍国医国药》、《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教育与职业》等刊物。这与医学教育类期刊无核心期刊,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类等核心期刊较少发表医学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关系。

四、广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对策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出发,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使自己成为具备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只有在其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工作、潜心研究,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感受得到”的人文氛围,也是凝聚学术群体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文化场”。这种“文化场”一旦建立,就会对所有成员既有约束的作用,又有强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对所有成员的评价标准。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准确定位教育研究机构功能,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当前,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均设置有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其中1所高校设置高教研究室,属科级部门,隶属教务处管理;2所高校将教育研究机构从教务处分离出来,建立了教学质量与教育研究中心;1所高校单独设置高等教育研究所,属副处级部门。就职能而言仍以行政事务为主,辅以教学研究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能,通过对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充实或重组,使其兼具教学、科研、评价、服务、咨询的职能。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申报等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研究机构除做好各级课题、成果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外,还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教师和干部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中,担负起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训任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工作,主动发现、挖掘和承担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3

1.1研究对象

目前全军只有一所军医大学有航空航天医学这个专业,培养本科生,每届培养100多人,其中有30人到北京空军总院实习,其他的人留在其附属医院实习。航空航天学员大五开始实习,一共实习45周,其中外科16周,内科13周,专科16周。实习的环境有病案讨论、专题讲座、临床技能培训等等。

1.2研究方法

一、二级指标参照《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方法》(2010版)及总参、总政《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的具体指标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效果四方面形成空医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一、二级指标。通过资料收集、专家座谈、个案分析(第四军医大学)等方法,总结空医专业本科临床教学体系的构成特征;对照《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的具体指标,构成空医专业特色的评价指标,形成28个三级指标。因此,为了评价该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为: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评价结果由28个三级评价点组成,每个评价点可以被评为A、B、C、D四个等级(其标准见细则,只列出A和C等,B等介于A和C等之间水平,D等低于C等水平),最终评价结果标准分为:优秀:A≥23,且D=0;良好:A+B≥23,且D≤1;合格:A+B≥18,且D≤3;不合格:A+B≤15,或D≥4。最后使用指标模型,应用于某军医大学的航空航天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

1.3数据收集

1.3.1根据指标体系初稿,设计“航空航天医学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三级指标确定及细则判定表”,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按医学教学:教学管理:卫勤管理=3:1:1,比例,选取了15位专家,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汇总意见,统计数据,最终形成指标体系。

1.3.2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查课、实地考察等方式,检阅某军医大学每个三级指标,其结果得分25个A标准,得3个B标准,达到优秀标准。

2研究结果

2.1建立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

首先建立决策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评价指标按它们的性质分成若干层,构成一个以目标层、中间层及备选层所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目标层为: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中间层为ABCD四个等级。备选层为:教学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和质量效果。

2.2指标体系模型及其结果

2.2.1采用德尔菲法发放15份咨询表,收回有效咨询表15份,统计结果为否定三级指标数7个,否定细则标准数9个,修正7个三级指标,修正9个评分细则。综合意见,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2.2.2发放第二轮咨询表15份,收回有效咨询表15份,统计结果为,大家一致同意所有指标及评分细则。并最终形成"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一级指标为A1教育设计、A2教学条件、A3质量管理、A4质量评价,二级指标为B1专项规划、B2人才培养方案、B3课程标准、B4教员队伍、B5管理队伍、B6教材建设、B7教学装备设备、B8信息资源、B9质量保障、B10制度落实、B11档案管理、B12学员学习情况、B13教员授课情况、B14服务部队、B15内部反映,三级指标为C1改革项目、C2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3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程标准、C4高职授课、C5教学管理干部工作经历、C6学员队干部、C7临床教学教材、C8空勤科、C9其他空医专业特色临床教学科室(心理评测、心理学选拔、心理健康维护、高压氧疗法)、C10专业学科网络课程资源、C11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图书数量、C12质量保障体系、C13日常见习、实习制度、C14空军特色科室课程实习制度、C15空军常见病、多发病专题学习制度、C16档案室建设、C17档案管理制度、C18空医特色课程见习、实习考核成绩、C19校首长听查课成绩、C20教研室主任听查课成绩、C21督导组专家听查课成绩、C22学员履行空医历史使命的价值观、C23学员履行空医岗位责任或重大活动表现、C24教员对院校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C25教员对以教学为中心的机关各部满意度、C26教员对学员学习风气的满意度、C27学员对临床教学保障的满意度、C28学员对教员授课质量的满意度。

2.3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

经过查阅相关文件、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听查课、实地考察等方式,评价某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质量,最后得分为24个A标准,得3个B标准,达到优秀标准(见表1)。

3讨论

“指标体系”,设计合理,评价客观,应用性强,能够满足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需求。

(1)设计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了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的影响和作用,按目标一中间一备选模式,兼顾指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及指导性原则,使航天航空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相互协调发展;

(2)表征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指标可为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大系统,其又由共计28个单项指标组成。单项指标选取能与其他学校、教学医院或专业轨道相互比较的指标.。

(3)构建上述指标体系时,应当做二轮以上问卷咨询,对问卷内容进行调整,并且集中专家意见,使其最终获得满意的协调一致性。

(4)对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时,应当注意指标上、下限的选取。下限要以基本满足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基本指标为界;而上限可分远期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发展方案进行界定。

(5)对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其他学校、教学医院、专业或者轨道进行比较,确定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中间层为ABCD四个等级。系统层为:办学定位、教学环境、质量监控环境可持续发展近期及中长期方案。综上所述,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某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的监控质量是否达标,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教学的管理规范性、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临床教学的授课环境[6]。

4讨论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4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发展快、深、广,免疫学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相互穿插,教学内容几乎浑然一体,是教学难的根本所在。好的教材是做好免疫学教学的基础,也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国内《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基本上是按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及应用的顺序编写的,其中免疫学基础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和重点,安排和编写好这部分内容是编写好全教材的关键。

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供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至今已有四版。第一版编写顺序为概论、抗原、抗体、补体系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免疫调节及临床免疫等章节[1],第四版为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组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免疫耐受)、临床免疫、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等六篇[2]。近期国内出版的其他供医学院校本科专业使用的《医学免疫学》教材的基础部分也基本遵循了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这种编写体系[3,4],实际上这种编写体系是传统的“抗原、抗体、补体……”编写体系的延续。应该讲这种编写体系在20世纪基本适应了免疫学的发展水平及免疫学教学的传统习惯,有利于教学。但是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了解,进入21世纪这种编写体系愈来愈不适应免疫学教学的深化和质量提高,不适应与国际优秀教材接轨[5~8]。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医学免疫学》教材,下面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加以分析,供同行商榷。

1按照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编写免疫学基础内容

基于免疫学教材内容概念多、应答机理复杂,前后内容混杂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免疫学基础部分的编写顺序和内容,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可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会增加教学“内耗”及难度。

在免疫学基础部分我们废除了传统的抗原、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编写体系,改为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顺序的编写体系,主要基于两点考虑:①免疫应答机制的关键环节已基本清楚;②医学本科生在学习免疫学之前已对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在第六版《组织学和胚胎学》[9]中已有基本介绍,对学习免疫学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按免疫识别、免疫效应、免疫应答体系编写免疫学基础部分的时机已成熟。

这样的编写体系有以下优点:①与免疫学基础的核心内容,即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效应的应答过程合拍,符合认知规律,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可强化这些概念。②有利于教师系统组织和深化教学内容,减少前后概念、内容混杂的干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促进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继续深化改革。③免疫识别是理解免疫应答的首要问题和关键所在,该内容的最先讲授,是更好理解免疫效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的基础。再把免疫效应机制放在免疫应答之前讲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清、讲好免疫应答这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也便于教学内容的综合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重点

教材编写中除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之外,为了便于学生自学,还特别强调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内容的逐步深化,注意突出重点。

我们的《医学免疫学》教材[10]按“免疫学概述、抗原与识别、免疫效应机制、淋巴细胞成熟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临床免疫”五篇的主体结构顺序编写,并通过每一篇的简介,将整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处理使教材更具连贯性和系统性,既保持了所授内容的整体性,又便于突出重点,以便深入地介绍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免疫应答最突出的特征是免疫识别,是了解免疫应答及效应机制的基础,也是对临床许多疾病采取免疫学防治措施的切入点。我们在教材中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按抗原→抗体→提呈抗原的膜分子(MHC、CD1)→抗原加工和提呈→抗原受体和膜辅助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顺序进行编写,可使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层层深入,有利于授课内容的系统组织和讲授,使学生对免疫识别逐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免疫应答部分将淋巴细胞成熟放在第一章,重点是要解决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多样性发生和克隆表达、克隆选择与自身耐受、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及其特性等问题。这些既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问题,也是免疫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也可以说这一章中主要讲授的是不成熟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放在第一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对成熟淋巴细胞的抗原应答机制进行深入讲授,有助于学生对免疫应答有更系统地了解。

在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中,通过讲授免疫应答的基本特性,加强了基本概念(如免疫应答、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初始淋巴细胞、记忆淋巴细胞、效应淋巴细胞等)的介绍,有助于克服随后教学的难度,以及对免疫学教学主要内容的初步了解。

3注意教材内容更新和衔接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对于发展迅速的免疫学学科更是如此。根据免疫学的重大发展及教学要求,有选择性地增加和加强部分教学内容是必要的。在“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中增加了皮肤免疫系统的内容,在“提呈抗原的膜分子”和“抗原加工和提呈”的章节中增加了CD1分子的介绍。在淋巴细胞亚群中加强了调节性T细胞和初始、效应、记忆性T、B淋巴细胞的介绍,增加了B2亚群B细胞(边缘区B细胞和滤泡成熟B细胞)的内容。免疫应答中增加了免疫平息的内容,加强了细胞凋亡对免疫调节的介绍。在固有免疫识别内容中加强了TLR的介绍。免疫效应中加强了Ficolin介绍,增加了抗微生物肽、急性期蛋白等内容。在免疫调节中增加了饮食、锻炼、衰老等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这样处理加强了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也便于学生自学及问题的较全面了解。

注意各章内容衔接和过渡,例如,在抗原一章注意抗原表位与T、B淋巴细胞识别的关系,在抗体一章注意抗体与BCR的关系,抗原加工和提呈中注意介绍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特性。另外,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注意实验依据,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记忆,也便于学生自学和加深理解。

在每一章之后都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4加强图表及附录制作

加强图表制作,做到图文并茂,是解决免疫学教学“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便于教学、学生自学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编写教材时我们特别注意加强图表制作,注意图表与内容的统一。全书共绘制约230幅图表,有助于问题的说明、了解和总结。

免疫学概念多,是困扰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附录中增加了常用免疫学名词解释汇编,以便于学生查阅和学习专业词汇。

以上是我们在编写《医学免疫学》教材时的总的思考,这样处理的总目的是通过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的改进,使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和顺序更加协调、合理、系统,更符合认知规律,便于教,便于学,并便于学生自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为教学的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要编写出一部好的教科书非常不易,需要有关方面、第一线教师和专家充分论证、实践,不断探讨,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郑武飞.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

2陈慰峰.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

3孙汶生.医学免疫学(卫生部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4龚非力.医学免疫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

5高晓明.医学免疫学基础(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1

6RoittI,BrostoffJ,MaleD.Immunology(英文原版,6thEd)\[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RoittIM,DelvesPJ.RoiitsEssentialImmunology(影印版,10thE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AbbasAK,LichtmanAH.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英文原版,5thEd)\[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5

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办学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年轻的医学教育体系,与相对成熟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相比,尚需逐渐规范和完善。目前全国每年约输送千名左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检验工作岗位,这批人使检验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得到很大改善,也给检验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与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发现毕业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从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是缺乏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出新项目和合理、优化组合项目的能力,也不能从实验室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对此,在教务处允许的情况下,先后召开了医学检验专业校本部和临床医学教研室主任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会议,制定了改革方案,修订与医学检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上将各专业学科有机联系起来,并增设了一些临床医学课程的选修课,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反馈信息看,在与临床沟通方面有所改善。

2建立适应新医学检验的实习课程

对检验专业的实习课程减少了验证性试验,增加了一些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方法

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多互动、由教师主导转化为多引导,努力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变。课程讲授更强调启发式教学,并提倡判断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原则。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选修课范围,系统设置选修课和自学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加强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影响因素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是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一支核心队伍,是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如何培养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课题。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既是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习知识的巩固,也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综合性考核[1]。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评估中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体现了师资素质、专业素质和学生素质等,对于高等学校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2]。因此,研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高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科毕业论文参与的主体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以及本科毕业生。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推动、流程的安排、质量的监管等;指导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指导、督促,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与专业性的意见,帮助学生完成一篇合格的专业性论文;而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直接执行者,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因此,本文根据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2013—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6名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从学生角度分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大学阶段主要教授学习知识的手段,课堂教学主要是引导的作用,教授的也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比如: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著作、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参与专业课老师的课题研究、像师哥师姐请教学习等。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部分学生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对完成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帮助。但仍然有部分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老师上课讲什么就学什么,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例如,对《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课程的学习,很少掌握考试范围以外的知识,并且所掌握的知识也仅限于记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较差,很少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取知识,在专业性问题上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部分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对研究课题没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对所研究的问题也没有独特科学的见解,更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综合型考核,同时也是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毕业后更好的择业、就业、深造打好基础。学校和指导老师都会和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学生因此也会引起重视,但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没有多大的意义,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帮助不是很大,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在6月份毕业论文答辩时,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考取了研究生,根本没有心思认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极少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是置之不理,认为老师会帮助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学生认为只要格式和整体结构符合要求就是完成了一篇论文,造成论文质量的下降。

三、本科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

根据齐齐哈尔医学院《毕业论文管理规定》的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启动时间为每年10月,论文最终上交时间为次年6月,在将近8个月的时间里,学生须完成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函评、论文答辩以及最终论文的撰写,时间短,任务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大四进行实习,实习单位绝大多数为医院,医院实习工作比较繁忙,需要认真学习临床知识,还需要处理好医患关系,这期间部分学生还要准备考研初试和复试,找工作等,对于考研和急于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比较紧张,也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本科毕业生具备的科学研究素质

众所周知,科研素质是长期积累的产物,并不是短时间内通过集训就可以获得的技能。换言之,较高的科学研究素质需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除了课堂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参加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学术讲座、积极加入老师的科学实验研究、主动申请或加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关注本学科最新文献研究情况等。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参与老师科研,接受过较好的科研训练的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较好而且基本上都是优秀。由于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未经过很好的科研素质训练,甚至在查找资料方面都只会运用搜索引擎,很少运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较低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较高的毕业论文要求的严重不匹配,在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研究的时候表现出无研究成果或研究成果较差,也使得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

五、其他原因

在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初稿中,会出现一些排版和格式上的错误,说明一部分毕业生在运用办公软件方面的能力较差,在撰写论文时,对文章格式编辑和图表的绘制等方面都很不熟练,这也造成了论文质量的降低;也有部分学生的英文摘要会出现一些语法上的错误,英语水平不高对毕业论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和指导老师在论文撰写和修改方面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甚至很少和指导老师联系沟,也无法理解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这必然造成论文质量的降低。

小结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在学生毕业前对其专业知识的一次巩固和提升,也是对学生科研素质的一次训练,有助于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或深造中更好更快的学习和适应[3]。本科毕业论文也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本科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刻不容缓。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而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直接执行者,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本文主要从学生方面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本科毕业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增加毕业论文的精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素质和专业素质,掌握高效的办公软件技巧,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提高和改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林,杜广芬,刘志勇,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J].山东化工,2011,40(5):88-89.

[2]管自生.从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02-103.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高校的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是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应用性要求很高,学生需要能够结合社会现实提出观点看法。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论文质量的优劣也是检验应用型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卫生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如何更好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1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研上更关注实用性和实践性,毕业论文对理论研究的要求不高,更多的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将分析思考过程写成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要求的毕业论文[1]。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管理类的本科论文更是如此。本文通过选取某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5、2016年56名毕业生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1.1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从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56篇毕业论文选题上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部分选题涉及地方性医保制度、地方慢性病影响因素研究、新医学模式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等专业前沿课题。但从选题来源来看,2015、2016届毕业课题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为教师自拟课题,其中只有极少数课题来源为指导教师科研项目,选题来源相对单一,选题中超过80%的课题为调查型课题,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进行研究,此类选题基本都能保证具有可行性,难度适中,通过现场调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专业性、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相对不足。而学生自拟的选题更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缺乏主选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1.2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从对毕业论文函审、答辩意见上来看,存在文字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性不足,论文讨论不够充分、英文摘要写作不准确,参考文献引用陈旧、引用格式不规范等比较普遍的问题;在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的选择、统计图表的绘制规范性上存在图表制作不规范、数据分析、统计存在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很多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一知半解,盲目套用教材上的方法处理自己的研究资料,对统计结果不求甚解。这与管理专业学生文科专业背景以及统计知识欠缺有直接关系。另外,从研究结果来看,论文缺乏创新性。论文中有创新意识与独特见解的学生不多。论文创新性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毕业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层次[2-3]。

2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指导教师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从指导教师层面来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高校中的非医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尚不健全[4]。作为以教学为主、科研水平相对不足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骨干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相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更为繁重,指导教师精力有限,挤压了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加上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于非医学专业等薄弱学科,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高职称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能够主持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占比不大,使得从课题深度广度都很难得到保障,造成毕业课题存在选题局限、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此外,或因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等原因,未能系统、全面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导致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很多问题。2.2学生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学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其积极性。但是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季又正逢毕业生考研、就业的关键时期,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找工作、考研复习比写论文更重要,因此仅是匆忙应付。其次,学生的专业知识不牢固和科研能力不足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囿于这些问题,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在应用型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可利用的资源较少,发展较慢,有关非医学专业的学术讲座数量也不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学者的研究领域水准、前沿动态了解甚少,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思维和写作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2.3管理层面因素分析。毕业论文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对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把关不严。虽然历届毕业论文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但受就业压力和考研率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毕业论文工作中,降低毕业论文的评定标准,从而弱化了毕业论文的淘汰性压力,从毕业论文通过率来看,几乎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与很多高校的情况相一致[5]。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学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形式、过场,论文质量的好坏不影响最终毕业获得学位,而更加不认真对待。且“届届相传”,恶性循环,学生也就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过程。此外,对指导教师指导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的监管上也比较乏力,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3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将科研能力培养融入到本科教学过程当中,开展早期训练。对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科研训练的医学本科生来说,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是非常有难度的,更难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依托于日常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更需要贯穿整个本科教学过程当中。所以对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教学中融入科研训练,组织教师为学生专门开设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在课程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技能,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的毕业课题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要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参与的教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本科毕业课题来提前进行研究,不但能缓解毕业季就业、考研的冲突,也能使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3.2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论文的选题要确保质量,从研究中发现应用型医学类本科高校论文选题上来源于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自拟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很少,这与卫生管理专业指导教师本身承担科研项目较少直接相关。所以应积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申请科研项目,通过带教方式完成科研项目,既能指导学生又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在课题申报上学校应鼓励支持需要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学科申请并承担研究课题,以科研促教学。3.3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前,要建立健全毕业论文制度,使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选题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审批制度,实行教研室、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两级遴选制度,保证课题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建立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提高学生学术诚信和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此外,为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要建立对指导教师激励奖励制度等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期,要积极开展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写作工作的自觉性,所以应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课题开展过程中,跟踪课题研究进展,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监督,不允许造假现象存在。要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则,从论文整体,到参考文献引用、统计图表制作、格式标点等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在毕业论文的评定阶段加强监督力度,对论文质量不合格的同学坚决不予通过,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不论论文好坏都能毕业的侥幸心理。

4结语

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关系着本科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深造等诸多方面,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充分重视,在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做好指导和监管,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李雯婷 姚业祥 赵鹏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蒋惠凤.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4):60-65.

[2]郑爱丽,边玮玮,王江云,等.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1-62.

[3]方亮.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对应用型高校经管专业本科生调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3):93-96.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生物科学;医学院校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生产)实习,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是安徽省首个医学院校设置的生物科学专业,目的是培养既懂医学知识,又具有分子生物学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院校教学背景特殊,教学资源配备多围绕医学教育,毕业论文规范制度建立时间晚。如何在医学院校做好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近年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管理提供参考。

1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保障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着眼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2]。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学团队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有很大促进作用[3]。1.1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及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主要采取“传-帮-带-引-培”相结合的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自身师资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齐头并进。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本系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2人,绝大多数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各类教研和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Medline收录30余篇,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1.2教学资源建设措施及成效。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我们抓住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和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的好机遇,加强教室、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等资源的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实行实验室电子监控全覆盖和深度开放的制度;同时注重学科和课程建设,重点将生物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建成一批精品课程群,着力打造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与医学结合的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动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开放并共享教学资源。经建设,生物科学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专业目前已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个省级生物医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慕课,2位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坛新秀,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丰硕成果。

2优化专业培养方案,优选实习基地保障毕业论文的实施

如果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将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4]。各高校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安排不尽相同。我校生物科学专业设立之初曾根据其他高校传统做法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效果并不理想。2.1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与成效。综合考虑实习点建设的延续性以及学生完成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保障,近几年把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前三年在学校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安排在校内外实习基地(绝大部分学生安排在校外)进行实践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安排既解决了本单位毕业论文教学资源不足、科研实验周期长、时间紧等现实问题,同时也能兼顾更好地建设实习单位,保障优质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延续性,做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培养的共赢。2.2高水平实习基地建设措施与成效。根据我们培养计划的安排,学生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遴选、建设和质量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专业和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了包括生物制品研究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大学或三甲医院的科学研究机构等拥有较好科研条件且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已建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干细胞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药物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学转化中心等30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且多数基地已合作多年。近年来,本系为了保障校外实习基地的质量,建设更高水平的实习基地,从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实践教学能力、学习工作条件和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质量标准评估体系,确保实习基地在毕业论文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毕业论文专项训练,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

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得到的实践锻炼和参与实践的程度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学习实验技术、完成科研实验的设计、实施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最终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甚至出现抄袭等弄虚作假的现象。我们针对大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足、科研思维能力较差、实验技能和论文撰写能力不强等普遍问题,在校期间分阶段、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专项强化训练措施,争取让学生“早科研,多科研,反复科研”。3.1毕业论文专项训练措施与成效。首先,在一年级,为了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前接触科研思维,聘请本学科的教授和博士为新生开展“走进生物医学”系列讲座,每月一讲。教师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实例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心得体会介绍给学生,让一年级的新生更早地接触科研思维,让他们觉得科研并非高高在上而就在自己身边。通过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和讲座,本专业学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和今后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其次,在二年级,我们在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综述写作和学习专业英语的能力。例如,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融入研究型教学的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撰写一篇综述,并在期末进行分组总结汇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对高年级学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锻炼。以三年级学生为主,二年级为辅,在本系和基础医学院部分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积极申报部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几年,我系学生申报获批10余项部级、2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届学生中约有50%参与其中。依托这些项目,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了学生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思维,为毕业论文的实施奠定了基础。3.2探索性实验课程建设与成效。颇具特色的是我们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现代生物学技术和探索性实验》课程。该课程探索性实验部分将学生分成小组,7-8人/组,每组1位指导教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自主完成查新、选题、实验设计、实施和总结汇报,相当于完成一个小的科研实验。探索性实验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毕业论文训练,为进入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更多指导教师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探索性实验融合,使这些项目更具延续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系学生连续在安徽省第五届、第六届和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并且在第七届“挑战杯”还入围全国总决赛。

4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不同于课堂教学,监控、监管和质量评价等执行起来往往较难。建立合适的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5]。4.1相关制度建设及成效。本系专业设立之初就已制定《生物科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该《办法》涵盖毕业论文工作程序、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答辩情况评价表、毕业论文正文要求和优秀论文评选办法等11个质量管理文件。为了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我系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生物科学系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这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和评价在制度上有了保障。4.2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相关措施及成效。我们建立双导师制度。每一位学生分配两位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负责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和毕业论文撰写和审查等,本系导师通过QQ和电子邮件等与学生和基地教师保持通畅联系,监督和督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并及时解决问题,在后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另一方面,系部制定了实习中期检查制度结合不定期走访检查,通过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及学生导师座谈,实地了解毕业论文的实施和撰写执行情况,形成过程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毕业论文由系部组织专家进行评阅和答辩,严把评阅和答辩质量关。这样就建立起从毕业论文前期准备、中期检查、后期审查和信息反馈的质量监控体系闭合环路。

5问题与展望

通过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毕业论文专项训练、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论文时间紧、实施过程管理不畅、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及能力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然而,为了监控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及质量,尚需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如选题审批制度、指导教师准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另外,为了使各级监控能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基地-管理部门之间的通畅联系和网络管理平台将有助于实现毕业论文的计划、实施、检查、纠正、评审和反馈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欧阳翔,周建裕,刘典恩.提高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以山东省四所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55-457.

[2]李伟,欧书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2,10(9):166-169.

[3]付应霄,韩力,吴守伟,等.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改革建设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96-98.

[4]乔瑞,王素华,黄丽华,等.实施学分制后本科毕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4):131-133.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9

1“双导师制”想法的由来

为加强专业教育内涵式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我院在2011年修订的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的目标。2016年在五年制学生中最早开展毕业论文写作,采取的是单一导师的指导形式,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在非附属医院实习的学生,通常由学院指派基础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选题上存在盲目性,指导上师生沟通不便,也难以保证论文质量。因此我们提出了“双导师制”的设想:由院本部和实习医院各出1名导师,即由2名导师指导1名学生,临床导师负责选题、协助收集资料,而基础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环节。2012级和2013级同为2017年毕业,开始在外地实习学生中开展“双导师制”,2014级四年制本科生中也实行“双导师制”。

2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结构的分析

总计412篇论文,其中医学检验专业206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6篇。论文选题可分为三大类,包括各种疾病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区间范围以及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的相互关系;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的相关课题;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类课题。统计近3年的选题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和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选题比例并无明显区别。临床类型(临床研究和技术方法)的题目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可达90%以上,而基础类研究却不足9%。导师资格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评审、聘任,总计292人次。指导教师主要分为基础教师、临床教师和企业导师三类,三者的分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五年制和四年制指导教师的结构有一些变化:临床导师比例增加近10%,基础导师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结构比例却下降近10%。说明临床导师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仍难以满足带教需要。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发现,五年制实行单一导师的形式,基础教师占导师总数的39.1%,而基础性课题的比例却只有9%左右,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基础教师在指导临床课题。四年制虽然也存在结构上的不均衡现象,但是“双导师制”的实行弥补了这个不足。

3“双导师制”实行效果分析

根据规定,我院论文写作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形式审查、初审、外审、答辩等。对比实行“单导师制”的2011级和实行“双导师制”的2014级毕业论文各个环节,可以发现二者的一些区别(见表3)。实行“双导师制”的2014级学生选题、开题通过率,论文初审通过率略高于实行“单导师制”的2011级,论文形式审查通过率2011级与2014级接近,外审及答辩通过率2011级与2014级均为100.0%。由于“双导师制”可以在知识结构上互补,临床导师指导的选题方向更贴近临床实际,可以根据实习医院的优势和特色进行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选题、开题通过率稍高于“单导师制”。

4讨论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学术成就的最高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也是学生学术精神养成的关键环节。4.1“双导师制”的优势。第一,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的结合弥补了其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使选题更精准、数据更真实,而论文写作、分析更规范、科学。第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今后从事临床检验及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三,解决了外地实习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问题,提高了论文质量。4.2存在的问题。第一,基础教师的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形式上的把关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论文质量;第二,指导过程中出现师生在网上的隔空互动,很难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第三,基础与临床还有待于更深度的融合。今后为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任,弥补其专业的不足,可以采取“主辅导师制”进行过渡,而且选题范围也要进一步放宽。4.3改进措施。我们发现,基础性研究论文完成质量相对较高,而这些论文的主要实验工作早在临床实习之前即已完成。这些课题均来自基础导师的研究项目,学生在二、三年级就已经参与了教师的研究,实习阶段便选择了该题目,实验基本已经完成。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提示是:今后我们将在培养模式上做进一步调整: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学生基础研究课题的比例;早期接触科研,早期进入指导教师的实验室,提前完成论文的实验,余下时间进行论文整理;利用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助,使学生学习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其项目可作为毕业论文使用。

综上所述,“双导师制”适合在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院校使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双导师各取所长,可结合临床实际开展研究,缺点是课题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方莉,唐中,蒋兴亮,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思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2):120-121.

[3]胡黎娅,杨丽,李静芳,等.转型期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117-1118.

[4]潘卫,罗昭逊,李兴,等.提高检验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及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19-20.

医学本科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行动导向;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训练的关键教学内容,担当了毕业生培养质量出口把关的重任。[1]高校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素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毕业论文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自主研究性不强、指导师资不足、选题专业性不足、重复率较高等问题,[2-5]以致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渐有下滑趋势。[6]本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植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教学改革,经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学校2013~2017级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的调研发现,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师资不足,论文内容相似度大由于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相对薄弱,具有充足科研经验和资历的教师较少。且随着药学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的师生配比不足,出现个别指导教师一个人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题及其分解的子项目,自主创新选题较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普通医药高等院校指导教师的科研立项存在研究经费紧张的情况,学生申报项目的门槛较高,其自主选题经费无从解决;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题并获得立项的比例较低;三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主要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相关实践基地及企业的指导教师比例较低。这样容易出现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论文时,内容及相关数据相互借鉴,甚至出现相似度大的现象,难以实现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能力培养目标。2.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自主研究意识不强校内的科研论文大多是在导师的课题组完成的,本着节约时间和资源的原则,导师多采用拟好的实验方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使用科研仪器,学生按部就班照做即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和数据的准确。但是,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答辩时才发现,只能讲清楚做了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有没有其他做法等。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只锻炼了手,脑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实践教学方式没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逐步提升的平台。教师应改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安排不合理,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目前,一些院校的药学本科专业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安排指导老师明确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然后学生开始实习,这样学生带着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两个学习任务,部分有考研计划的同学还需要复习备考,花在毕业论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减少,只能整合碎片化时间。由于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另外,学生集中选择在两三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教学实验场地和设施出现相对紧张和短缺的状况,学生要排队等待做实验,降低了效率,也造成了实验内容缩减,实验数据缺乏验证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毕业论文整体的质量。4.论文质量监控有待加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存在疏忽现象。例如,毕业论文题目、研究重点、研究结论等重要部分的审核环节存在缺失,毕业论文答辩不及格、限期整改或重新答辩乃至延期毕业等执行的具体情况不够明确等。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毕业生多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欠缺及时沟通,进行论文指导的机会较少。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关键流程把控不到位。学校相关部门对于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监管不够,相关问题处理方法的专题培训也有待加强。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思路,我们在毕业论文教学的探索中,倡导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导师把毕业论文这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引导学生先树立自主、自觉的科研意识,再了解科研方向、参加科研训练和基础技能培训,然后设计毕业论文实验方案、进行开题答辩,指导其逐步探索完成实验。通过手脑并用的训练,使得学生逐步形成缜密的科研思路、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毕业论文训练常态化,我们融合了很多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譬如,中药化学设计性实验与导师科研的融合教学、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整合指导、多课程的综合实验设计融合等。大一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科研方向,积累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在大三阶段可自选多课程融合的设计性实验,也可在导师指导下申请有关药学研究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并以此为驱动,与团队协作完成毕业论文实验设计。这既解决了学校药学课程设计性实验重复的问题,也减轻了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压力,同时学生也完整地体验毕业论文实验的流程,发掘自身的研究潜力。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学校2016级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科研型论文比例达到98.6%,毕业论文的初稿质量显著提高,论文综合成绩稳步上升,使学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笔者今后将持续探索实践,创新学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华.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

[2]周丽.地方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5)

[3]张晓萍.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思考———以本科外语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7)

[4]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

[5]郭长立,杨曼,潘昊.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6]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7]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

[8]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