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备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03:18:06

医疗装备论文

医疗装备论文篇1

建立管理文件

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差错,还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热情[7]。组织机构设定后,就需要建立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内容可参照国家和军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在严格落实国家和部队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医疗机构自身情况,明确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监督员、检测人员等7类人员的职责,制定医疗卫生装备采购质量管理制度、质量验收制度、使用和(或)维护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呼吸机、麻醉机装置、高频电刀、多参数监护仪、通用电气等安全检测装置的测量技术标准。

具体操作实施

1采购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在设备购置之前便已经开始,要选择良好的品牌、适当的功能、良好的售后服务[8]。医疗卫生装备选型时应对临床需求、装备技术性能进行符合性评定,不得选技术性能落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供应商资质不全等产品;采购时应充分考虑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所需的检测设备、人员培训、技术资料等内容;到货验收时,除一般的符合性验收检查外,还需检查是否满足采购合同上明确的技术参数,还需对电气安全、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检定并建立安装验收报告,作为后续医疗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基础。

2医疗卫生装备使用控制

医疗卫生装备使用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使用操作规程,严格交接手续,监督装备运行环境条件,爱护装备,使用期间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如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按要求、按周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严禁使用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卫生装备;建立质量控制室,各种相关记录详细填写并妥善保管;卫生装备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装备[9],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持证上岗;大型医疗设备实行“三证”管理[10],即必须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和《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

3质量控制检测

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检测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培训检测人员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购置卫生装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标准装置用以具体开展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工作;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通用要求(试行)》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规范(试行)》等各项计量质控法规,严格按要求进行检测,新购置卫生装备和故障修复后卫生装备也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交付临床使用;增强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执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要客观、真实,数据处理、表达和量的单位使用要符合相关规范;经检测的卫生装备要粘贴质量检测标识,标明“合格”或“停用”,并注明有效期;属强制计量检定范围的卫生装备,按照原有医学计量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装备论文篇2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医疗装备论文篇3

一、《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就是对医疗结构所有涉及诊断、治疗的设备仪器的所有文字资料的综合,主要是设备仪器的形成性资料和原始介绍性资料。形成性资料即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的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等书面文件和资料,原始介绍性资料即设备仪器的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

对《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作为医院管理中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设备工作人员的“第二教师”。在医疗科室优势会出现设备仪器使用说明遗失的现象,在发生遗失时,《设备仪器》的档案就可复印“使用说明”,指导工作人员操作设备或仪器,避免医疗行为的延误,提升意医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设备维检修的“及时雨”。不论是普通设备仪器,还是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都会出现故障与问题,在维检修的工作中,《设备仪器》档案中的设备介绍、使用说明、维修指导、光盘等资料就会为维检修提供依据,缩短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和设备事故医患的发生率。

3、医疗设备仪器更新的“参照物”。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现代化的医疗身边和仪器更新换代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如何才能引进价格合理、功能专业的设备仪器,就需要对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进行“参照”比较,而《设备仪器》档案中的已有身仪器的资料就是对新产品进行论证的最好、最直接的证据和参考。

4、维护医疗机构合法权益的“证人”。由于《设备仪器》档案把设备仪器的购买发票、保修单等都保存完好,就为设备仪器的维修提供了法律依据。比如去年就利用保存完好的发票、保修卡等物据让推卸责任的厂家进行免费维修,直接为医院节省维修设备仪器近20万元的“不必要”开支,反推于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目前《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现状及影响

虽然《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各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的档案管理却不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医疗设备仪器档案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多为兼职人员、后勤人员;虽制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制度,但存在无制度行为;档案内容建立不全,保管不善,造成资料散乱,甚至丢失;档案资料出借制度不完善,有借无还、多借少还等。

由于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档案的不善管理,不仅体现了医院管理上的漏洞,也为设备仪器操作人员、临床技术人员熟悉设备仪器造成一定困难,为设备仪器的维修、检修造成障碍,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对群众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为医院形成财产、名誉上的损失。可见,规范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三、规范《医疗结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措施

鉴于《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1、明确归档范围,实现档案管理明确化

对于医疗设备仪器的档案建立,并非设备仪器大小一并归档,那样势必造成档案管理的复杂化、繁冗化。对于常用、常换,资金在1000元以下的设备仪器,其管理手续可归于设备科具体管理,方便设备仪器的及时更新;对于购买资金在1000元以上的贵重医疗设备仪器应纳入医疗机构的专业档案管理范畴,这样有利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提高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2、实行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条理化

由于医疗设备仪器从申报购买到购买成功,再到使用、维修、报废,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很多,必须对相关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方能实现管理的条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

其一,综合性档案。也叫历史性档案,包括医疗设备仪器的编号、名称、数量、型号、产地、价格、经费来源、设备分类、用途、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科室、领取人、责任人等综合内容;包括设备仪器购买过程中的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等内容。

其二,单机档案。也就是设备仪器的具体说明,包括设备仪器的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说明、使用指南、服务手册、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的光盘等技术资料。

其三,维修档案。也就是设备仪器的维修记录,包括医疗设备仪器安装实验报告、历次大小维修报告、医疗设备仪器的异常运行和事故记录、因设备仪器造成的医疗事故报告等。

3、强化制度监督,实现档案管理规则化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建立、档案的查阅借阅等管理行为,务求详尽具体、关注细节、关注漏洞,为档案管理打好“规则化”的制度前提。比如在借阅制度中要规定“设备原件一律不外借”只借复印件、借归必须是同一人并履行签字手续等。

对《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其管理意识与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化时代档案管理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设备仪器的拆装、使用、维修等过程,做好各种记录,为档案做好第一手原始资料;要与各科室负责人互通信息,做好设备仪器工作量、经济收入等季度统计工作等。

医疗机构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行绩效评价与考核,把档案管理与管理人员的职称晋级、年中评优挂钩,通过管理与奖励机制促进档案管理的有序与规范。

4、构建归档平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建立《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智能系统。管理人员把设备仪器的相关档案信息文字资料通过手动录入、电脑扫描等方式输入到档案管理智能系统中,方便管理人员对需要档案的查询、统计和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平台,与各科室实现设备仪器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科室、设备仪器的操作人员及时、完整地查询设备仪器的相关资料,减少借阅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档案信息资料的开放权,管理人员不开放,其科室或操作人员无法查阅到相关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资料不泄露、不篡改,真正实现医疗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医疗装备论文篇4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科,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科学技术对医疗设备发展影响深远,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疗设备技术应用逐步先进化,这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现代医疗建设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59-02

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医疗设备建设藉由先进技术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作为衡量医院建设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标准,医疗设备建设需依据临床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挥其在医疗建设中的最大效益。因此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医学工程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生物医学工程独立且区别于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结合体,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的工作是采购医疗器械、安装调试医疗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以及报废医疗设备等。在各种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由于设备技术应用先进,因此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维修工作复杂程度高,难度大。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当下的医疗设备的现状和维修工作特点做到全面了解,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加大专研力度,大胆实践、创新观念,增强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及可修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2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

2.1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要从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而且要综合考虑人才的品行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文化素养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德修养,因此在选择人才时,个人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再者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很好地展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工作责任重大,安危所系,事无巨细。医疗设备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2.2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西方许多医疗发达的国家中,对管理医疗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要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不仅知识涉及领域广而且精度高。这就要求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以及相关医学工程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如计算机知识等,以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医疗设备改进快速,需要从事医疗工程的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医疗设备工程集微机技术、机械技术、光学、电子于一体,医疗临床应用中除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还需要一些基础的配备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种类繁杂,涉及到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小到体温计,大到监护抢修设备。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极高,而设备使用人员多数属非医学工程专业,因此使得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极为频繁。这对医疗设备工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专业性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保证随时维修医疗设备,使设备尽可能在最短的时期内恢复正常运作。

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

医学工程是工程学技术和医学的结合体,医疗建设促进了医学工程的发展,在医学工程中,技术人员不只要关注医疗器械技术,同时应关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医学工程中医疗器械属于医疗硬件本身,结合了电子工程以及机械工程,这在医疗工程中仅属于一般物资管理。我们应在医疗技术管理的不断发展中,积极关注新的医学学科的发展,基于医学新学科的需求,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技术设备并加大其发展力度。在最适当的时间里运用新的技术设备,使其在医疗发展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临床医学中加大技术应用,以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快速,技术更替应用频繁,而医疗器械也会因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逐渐落后。医疗设备发展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医疗技术管理中,应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医疗器械维修尺度以及维修成本。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同时要保证医疗设备的两方面需求,一是使传统技术的医疗设备在维修的情况中尽可能发挥作用,二是要避免传统技术的滞后阻碍医学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可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来提升作为一名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价值。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的同时,应从医疗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 卢国存,李光辉.关于提高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85.

[2] 张彦彬.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状况的思考[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5.

[3] 刘丙杰. 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动性确保在用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3:2.

[4] 黄宗翔,彭达明.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现状及我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4:2.

[5] 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4,43(3):341-342.

医疗装备论文篇5

基建工程配合阶段的前期主要指医疗用楼的设计阶段。此阶段医学装备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基建图2诊室平面示意图图3设备购置流程部门与使用科室关于医疗用房需求讨论,其目的是了解医院管理者的要求、使用科室的实际需求及发展需要,梳理出可能会使用到的医学装备,提前做论证及市场调研。口腔专业医疗用房不同于普通教学用房或办公用房,在科室楼层设定、房间功能确定、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设定、光线、水电气管道等方面均有其专业特点[5]。口腔门诊用房一般需要考虑正负压系统的选择、水净化系统的选择、口腔诊椅安装方式的确定、诊室面积隔断朝向、技工室设计、X光室设计、消毒室设计等。如图2所示,口腔综合治疗台和口腔边台(手盆柜和电脑柜)的放置位置。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设计中净化空调系统至关重要[6-7]。手术室常规配备有无影灯、手术床、吊塔、麻醉机及监护仪等。为满足学术交流和手术示教的需求,应考虑配备手术录播系统。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配备有病床、治疗室边台、换药用椅以及各种医疗用推车等。

基建工程配合中期—订货采购

基建工程配合中期阶段指基建工程主体框架基本完成阶段。此阶段医学装备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对安装环境及水、电、气有特殊需求的供货商,为基建部门提供设备安装基础。依据不同的采购规模及不同的资金来源方式,确定供货商的流程会有所不同供货商确定后需尽快与其技术人员联系勘察现场,将医学装备安装预留条件反馈于基建部门。安装预留条件涉及机房布局要求、防辐射屏蔽要求、楼板承重要求、电源、气源、水质、温湿度以及网络布线等。医学装备部门要有专人定期参与基建工程协调会,对安装基础情况实施检查,有效联络厂家技术人员,使得与基建部门的信息沟通流畅[9-10]。口腔综合治疗台,俗称“牙椅”,安装方式有穿房板、做地沟、走明管等,不同的安装方式各有优缺点。口腔综合治疗台需要连接压缩空气、负压抽吸、纯净水源、电源线、污水排放以及多媒体等管路,安装基础约为200mm×200mm的区域,位于患者椅腿部的正下方或左前方,个别品牌的位于左中侧[11-12]。不同品牌的口腔综合治疗台安装基础中各管线的排列也不尽相同。口腔医疗用房管道的安装应横平竖直、铺设牢固,坡度符合要求;特别是负压管道,不能留有易于积水的死角。如图4所示,口腔综合治疗台安装基础中各管线的排列各种符号的含义及对各管线的要求见表1。零配件的完备;③资产上账、成本核算事宜[13];④闲置、报废物资的资产处置。资产报废和处置中要严格审批手续、及时账务处理、处置收入按规定上缴[14-15]。

医疗装备论文篇6

医疗卫生与计量监管系统对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设备和医学计量术语曾有过多种称谓:如对医学装备类设备多称为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医疗仪器、医疗卫生装备;对应用于医学装备方面的计量多称为医用计量、医用设备计量、医院医用设备计量、医疗计量、医疗卫生计量、医疗装备计量等,众多名称极不规范,不利于装备与计量的管理和交流。计量的特点应该是标准、统一和准确,从学科领域考虑,名称应统一、规范。为此,笔者在《医疗装备》杂志和《中国计量》杂志上,对医学装备和医学计量的定义曾做过专门论述,将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诊断和治疗设备通称为医学装备,将应用于医学装备方面的计量通称为医学计量。

1.1医学装备

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装备在过去习惯上大多称为医疗装备,本人认为还是称医学装备更为科学。医学装备与医疗装备的英语表示均为“medicalequipment”,但在汉语中,医学与医疗在概念和内容上却不同。医疗装备是一种习惯叫法。“医疗”意指疾病治疗,从词义上,医疗装备应仅限于治疗方面的装备,内容局限。“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保健)、卫生、预防、诊断和疾病治疗的科学,从这一概念出发,医学装备可泛指医学及医学科研领域所配备的仪器、设备、器材及技术力量等,内涵要比医疗装备广泛[2]。医学装备是医疗卫生领域所配备的医疗、诊断设备的总称。从医学与医疗的不同概念,本文以医学装备取代医疗装备等称谓,从词义和内涵上更为科学、确切。

1.2医学计量

1.2.1医学计量体现了医学科学技术领域计量的宗旨

计量是计量学的简称,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3]。医学计量是医学领域有关测量的科学,是计量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科学技术领域保证人体生命体征(化学、物理)参数、用药剂量等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医学计量体现了医学科学技术领域计量的宗旨。

1.2.2医学计量科学、准确

现代医学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诊断治疗的定量规范化和数据规范化,医学计量所涵盖的是医学测量领域的整体,既有对医院的计量保证,还包括对医学科研、教学的计量保证;既有对诊断、治疗计量器具的测量,同时还包括对科学实验分析计量器具的测量。所以,医学计量更为科学、准确地表达了医学装备的质量技术状态。开展医学计量有利于建立适于医学计量特点的检定系统,实施有效的量值传递。医学计量检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学领域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对人体(生命体)各种参数测量的准确一致,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医学量值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医学领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临床结果准确性的可靠保证。

2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装备质量是过程的产物,过程包括构成装备寿命周期的选型论证、采购、安装、临床应用、维修等,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在装备的全过程、全寿命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组织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装备保障能力;坚持进行质量改进,最终满足社会和患者的需求。这些管理思想、工作原理及实践,都集中体现在建立并运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通过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有机的整体活动,使影响医学装备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管理、使用以及技术保障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防止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从而长期稳定地满足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需求,并通过持续改进使医学装备质量不断提高。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包含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两大部分。

2.1医学装备的质量保证

广义上讲,质量保证的核心是提供信任,包括在组织内部向管理者提供信任,并向社会和其他方提供信任。质量保证对外是为了取得社会对质量安全的信任,对内满足质量所提出的要求。为了提供这种信任,通常要对机构内部管理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评价和审核,以证实该机构具有持续稳定的使装备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在医学领域,医学装备质量保证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用于诊断、治疗、检验和医学科研的设备质量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以使之安全、有效、准确、可靠。医学装备属于一种特殊产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变革,现代高新精密医学装备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医院的现代化将以高新技术为特点,以高质量为标志。医学装备的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医学装备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持条件,是开展医学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医学装备技术为临床医学从经验诊断治疗向定量规范诊断治疗提供了科学手段,医学装备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由于数字化、智能化、影像化、多功能以及综合参数检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装备技术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医学装备质量管理的难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老龄化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的卫生服务体系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人们对以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医疗保健装备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计量法的深入宣传和贯彻执行,各级计量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医学装备强制检定的力度,人们的计量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由于医学装备质量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引起了人们对法制计量工作的重视,计量信得过单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

2.2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活动,而不是组织中所有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围绕医院质量管理中的每一环节的医疗安全保证。对于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涉及从事装备质量工作的人员、机制、标准、法规、应用环境、用电安全、计量测试和对医疗仪器设备的操作等多项内容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装备应用于临床。同时为了使每项质量活动能够真正做好,质量控制必须对于控制内容、目的、因由、时间、地点及控制方法等做出规定,并对实际质量活动进行监控。《ISO/IEC17025:2005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准则,是证明其技术能力和所运作的有效性,以及证明实验室有能力出具有效的检验和校准结果的标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是目前国际上测量保证和计量管理方式的体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企业计量管理工作为核心的重要标准。我国推荐性标准为《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控制体系通过“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施控制,它既包括了对测量标准、标准物质的控制,也包括了对医学装备(亦即工作测量器具)的控制,因此,测量控制体系对于保证医学领域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装备的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对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建立医院测量控制体系、实施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是实现医学装备质量要求的可靠保证。参照《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医院有效的测量控制体系,目的在于实现医学装备的质量目标,保证医学装备通过测量过程满足医学诊断治疗数据的准确、可靠,降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质量。测量控制体系所采用的方法是: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校准(检定)到测量设备的统计控制技术。测量控制体系的总体要求是应能保证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即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率、环境条件或操作技能要求。具体保证办法是:(1)所有测量设备都应被计量确认。(2)对重要的测量过程应加以监控,并保证长期处于受控状态,医院应对受控设备做出明确规定。在ISO9000标准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并将“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ISO10012测量控制体系依据这项原则提出了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是测量控制体系的核心。

2.2.1计量确认

(1)计量确认定义计量确认是为保证测量设备处于能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检定)、必要的调整或修理及随后的再校准(检定),以及要求的封缄和标签。计量确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能满足使用的要求。(2)计量确认过程计量确认过程的含义是把计量确认活动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计量确认过程有2个输入: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有一个输出,即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确认程序应包括为满足计量要求所需要的允许测量不确定度所要求的设备误差。(3)确认间隔应根据医学装备(包括测量标准)在测量过程中的记录,如稳定性、用途和使用情况等,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定期的)对其进行确认。计量确认间隔应能保证医院设备不超出允许误差极限。对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医学装备,计量确认间隔一般按国家检定规程规定时间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计量确认可以满足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但不能保证在2次间隔内由于测量设备移动、环境改变、人员变化或操作不当而偶发的故障。

2.2.2测量过程控制

(1)测量过程的定义测量过程是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测量过程通常亦可称测量。测量过程的影响因素包含有关的资源和测量人员、测量设备、测量程序和测量方法,环境条件也应作为其影响量因素之一。(2)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过程控制是将测量作为一个过程来考虑,监视和分析由测量过程获得的数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连续保持在规定的技术要求之内。测量过程控制是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补充,测量过程是以2次间隔内通过多次核查,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变化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实时控制测量过程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使测量过程处于长期连续的质量控制之中[4]。实施测量过程控制,医院应对每台医学装备的使用要求确定性能特性,对其量化并进行监测和控制。性能特性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稳定性、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复现性及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对不合格设备应隔离并给出明显标识,停止使用。对多功能多参数医学设备,经证实能在一种或多种功能或量程内正常使用时,则在标签或标记上标明可使用的功能或量程,但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在有故障的功能或量程内使用。当发现设备不准确或有故障时,通常先进行调整、修理,直到能准确工作为止,否则应考虑降级使用或报废。当考虑以往测量有明显误差风险时,医院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对以前测量诊断结果的有效性重新评估,直至追回患者重新诊断。

3医学计量质量控制与装备质量保证的关系

3.1医学计量与质量保证的关系

3.1.1医学计量是医学装备质量保证的技术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装备采用高新技术,测试水平不断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已成为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医学装备的质量保证贯穿于设备寿命运行周期的全过程,渗透于医学装备管理的各个方面。

3.1.2医学计量是医学装备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

医学装备的质量大多以定量化为特征。因此,计量工作就成为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基础计量管理包括计量标准的贯彻、精密测量技术的推广、理化实验鉴定和技术分析等工作。基础计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保持测量手段的量值统一、准确和一致,并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医学装备质量可靠稳定以及合理配套;定期对医学装备进行检定和维护,严禁不合格设备投入使用;完善测量技术、测量手段和技术培训工作;逐步实现计量工作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对于不能定量的质量特征,如外观、形态、包装及内部缺陷等要逐步改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使之更完善,更科学化。

3.1.3医学计量是医学装备质量保证的守护神

在医疗卫生领域,计量测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体各种生命体征参数的获得是通过测量技术而实现的,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计量测试。对体温、血压、心电图、脑电图、CT、MRI的检查,对放射剂量以及各种化验,均属计量测试范围。计量技术是医学装备保证的守护神。如果医学量值失准就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错误,从而直接影响到诊断、治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计量参数超过阈值还会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装备采用高新技术,检测水平不断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已成为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医院在开展计量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提高全员法制计量意识。全面采用国际单位制,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仪器设备量值的准确可靠。建立医学装备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和设备配置、档案和人员管理制度。医院要把强制检定、设备测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计量是医学装备的技术基础和手段,设备商检、安装、调试、验收都需要通过计量检定、检测验收才能保证设备质量;设备在使用期间要依据国家计量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对于未列入强制检定项目的医学装备,医院应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自行定期检测;修理后只有经过再计量、校准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计量是医学装备技术保证的核心。

3.2质量控制与装备质量保证的关系

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医学装备的质量满足社会、就医患者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如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等)。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过程控制,即对整个质量环节中的所有阶段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防设备失准而引发医疗事故。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医学装备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其综合技术、部件、元器件来源逐渐走向专业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条件下,无论医学装备管理机关还是医学工程部门,都应把装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显而易见,在综合技术保障中预防维护、校准与计量是保证应用安全和实施质量控制的关键任务和关键手段。医学装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加强对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是国内外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疗装备质量水平和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将医疗装备质量保证纳入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人才、技术和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三大支柱[5]。当前,开展医学装备质量控制、加强临床使用安全管理、降低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已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国内部分医疗设备质量的抽查检测统计,装备的质量问题与医疗事故在医疗安全影响因素构成中占30%。国内某部门通过组织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使装备检测合格率由质控前的76%上升到97%,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1月18日,国家卫生部正式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在医疗机构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这标志着国家更加重视医学装备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

4结论

医疗装备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6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的检查治疗手段离不开医疗设备的运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和临床的诊断、治疗关系愈来愈紧密,同时也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必备条件。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其安全、高效、高质量的正常使用,是我们每一个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

1 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及启用 医疗单位购买的新医疗设备运抵医院后,医院的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参与其中,协同公司工程师进行安装,并借此了解设备的原理、结构、维护保养方法和易损零件的更换方法等。安装完成后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填写验收报告。同时,设立设备使用登记本,把设备的名称、型号、类别生产厂家、开始使用时间等记下来,并要求设备操作人员每天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2 高度重视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的重点就是对设备进行科学和精细的维护。如何制定维护制度,建立维护方案是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第一步。科学的维护方案和精心的维护工作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性能、减少维修费用。建立维护方案应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操作人员固定性等来制定。及时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并要求操作人员规范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设备的故障发生,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3 加强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医院的设备科要按照各类仪器的特点、原理、结构及使用程序,针对易发故障的环节,制定具体的维护保养内容、规程和措施,每年一到二次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主要包括对设备的光路系统进行除尘、除霉,对电路、光电检测部分进行除尘、除污,对机械及机械传动部分进行除锈、,对管路部分实行清洁、疏通,对电磁阀进行清洁、除锈等等。另外,还要对一些易损零部件或有使用时间限制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及长期稳定的性能,保证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良好性。

4 有序的组织维修工作 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医院的维修部门要及时的调配工程技术人员到相关科室进行抢修,尽快修复故障设备,保障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院的维修部门要做好分工工作,现代医疗设备结构原理复杂,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知识领域,含有复杂的多层线路板、精密的机械装置、光电检测装置等,要求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台设备都能做到手到病除是不大可能的。只有通过技术分工对一些普通性的存量较多及原理结构相对简单的设备采取由全体维修人员共同维修,而对一些原理结构复杂的大型贵重医疗设备则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长期跟踪维修,通过长期的维护保养及维修,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逐渐熟悉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原理结构,积累维修经验便于日后此设备故障的出现及时排查,提高维修效率。

5 建立技术档案 医疗机构设备维修部门要以科室为单位,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台账,包括维修保养记录等。维修保养记录要求把保养的部位、方法、试机情况、缺陷报告、保养费用、维修保养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记录;维修保养及维修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日后维修时翻阅资料,快速排除故障;同时又可根据统计此仪器设备使用期间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为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估以及医疗设备使用后期的报废鉴定工作提供数字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很快应用于临床,使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也变得复杂和困难。这就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维修技术水平,为临床的诊断治疗能够得到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云浩,杨东奎.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应急维修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12.

[2] 刘阳.巧修大型医疗设备故障三例[J].医疗装备,2007,5.

[3] 廖火平.医院中心供气的建设与维护[J].医疗装备,2001,14(5):32-34.

医疗装备论文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管理 设备寿命及保养

中图分类号:F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04-01在现代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障等各个系统中,相关的维修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维修工作,其中包括了组织、计划和监督等工作。而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团结精神,使整个维修队伍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维修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预测与调节,以便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

1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作为医学上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器材,在安装前与使用中都应该做到相应的维修管理措施,而在此文中,主要提到的两点则是它在安装前与使用中的维修管理。

1.1?医疗设备在安装前的维护管理

为了防止医疗设备在工作时多发生设备故障等问题,在进行设备订购时,相关的维修管理部门和订购部门应该同时把好各项的管理关,对需要购买的设备做好全面的考察论证,并行成可行性的报告。在进行医疗设备及器材的购买时应该着重考虑其可靠性、稳定性、工作性、以及购买后维护保障性等相关的信息,以做到未雨绸缪;在新时期,一切从新着手,在购置医疗设备的同时也要对医疗设备的保障性进行重点分析,并及时提出相关的维修方案和建议,做好保障系统工作;对医疗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做好整理归档,保证资料的完整。同时以备日后维修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1.2?医疗设备在使用时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倘若出现生产缺陷及质量不满足要求而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而造成其工作性能低、质量不到位等,这时主要的维修团队一般为医院的相关维修部门或是医疗设备的生产公司;由于很多时候医疗设备所存在的一些管理和保障上的缺陷使得其维修保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使维修制度等无法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这时便需要相关的维修管理工作对其新安装的医疗设备在使用时的适用性和质量稳定等做出重点考核;及时对新到的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资源做出相应的评估,以确保其使用度,然后再提出重要的修改建议。

2 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及设备寿命

维修质量与维护程度的好坏与高低直接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保证购买的医疗设备的适用性及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同时,更要做好其维修维护工作,以便让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最大限度。

(1)由于医疗设备维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应该进行全面的科学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其科学的、高质量的使用寿命;全面管理是在考虑医疗设备系统的整体效益的情况下为出发点的;从整个医疗设备维修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将维修中的各种因素实行全面性的管理,并使其维修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使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及利用,从而使整个维修保障系统有效的运行下去。

(2)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应该以科学的维修技术为基础,从根本上来分析其需要维修的地方,以及其弊端,积极采用先进科学且有效的维修方法和手段进行维修维护,从而使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质量达到最大化,从而让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3)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的角度来考虑,要做好维修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及时预防,只有预防的工作做到位,才能从根源上寻到需要维修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会节约更多的时间、精力及财力,还会在根本上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按照现今的器械维修论,科学的拟定出医疗设备的预防及维修的一纸方案,从最低资源耗费的角度出发来有效的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4)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及管理时应该做到及时找出问题重点,并且知道重点保障的对象,以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后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维修维护工作,以达到设备寿命最大化。

(5)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的同时也要保证维修的质量,因为维修质量的高低与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不合格的维修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维修质量所需要的要求,还无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一来就更谈不上医疗设备的寿命保证了。所以说,质量过关的维修管理方式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6)医疗设备在工作及进行维修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有着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与地位,因为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从根源上有效的对医疗设备的质量及工作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能够及时为医疗设备的使用和保障等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作为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同时进行的一项工作,质量监控不仅能够将维修中所需要的种种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并反馈出来,还能与其维修维护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3 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1)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首先要做到设备的系统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像放射、检验、超声、供应消毒等医疗设备,更是需要科学的、合理的、适用的保养方案进行维修及保养工作,从而达到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的效果。

(2)在医疗人员及相关使用者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相关操作时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必须是由厂家指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在熟悉了该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熟读说明书后,才能上机进行操作,杜绝盲目使用设备,最好设备有专人使用和保管。同理,也只有在熟悉了该设备的操作步骤后,才能更好地对该设备进行维修及保养工作,从而延长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3)在使用医疗设备的时候也要做到定期检查与定期保养工作,及时检查该设备的相关零部件的耗损程度,以及该设备的使用性能是否达标,如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则需要对该设备进行有质量的维修或是返厂处理,从而做到防微杜渐,避免该医疗设备寿命缩短的现象发生。

(4)保持与相关厂方的联系,在医疗设备出现维修小组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以便方便联系该厂址,从而在医疗设备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对该设备进行有效且高质量的维修,从而达到该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好坏及质量的高低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在保证购买的医疗设备性能优越的同时,也要在购前与使用中保证其质量的优越性,以最小的风险达到最大的利益,从根本上去进行维修维护的质量性工作,在进行设备运行的同时做好设备的维修及质量监督工作,从而使设备的寿命延长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 阳建华,何燕,龙田.论创新解决医疗设备维修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63.

医疗装备论文篇9

论文摘要:危险货物是指具有造成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件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许多医疗货物具有危险品的性质,为保证人员和货物安全,在公路运输中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对此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公路;医疗货物运输;安全 自198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的危险货物运输法规、标准,逐步形成了我国危险货物运输法规体系。在医疗货物运输过程中,有如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医疗货物运输资质管理 (1)从事公路医疗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的运输企业或单位,并经公路运政管理机关批准,方能从事医疗货物的运输: ①拥有与其所从事医疗货物运输范围相适应的停车场、仓储设施等,并符合国家《消防条例》的规定。 ②运输医疗货物的车辆、装卸机械和工具等,必须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要求。 ③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医疗货物基础切识,熟悉公路医疗货物运输技术业务和有关安全管理规章,政治思想、技术业务素质符合岗位规范要求。 ④从事公路医疗货物运输的单位必须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程、岗位责任制度、车辆设备维修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保障体系。 (2)公路医疗货物运输的资质凭证。 公路医疗货物运输的资质凭证是证明公路医疗货物运输者、作业者的基本条件符合规定要求,并经过办理申报批难手续,有资格从事公路医疗货物运输、作业的凭证。 ①公路医疗货物运输车辆的《道路营业运输证》,是在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后,校营运车辆数从管辖道路运政管理机关领取的一车一证,是随车同行的。 ②公路医疗货物运输车辆标志,是按国家规定印有黑色“危险品”字样的三角形小黄旗;有的地方法规规定是印有黑色“危险品”字样的黄色三角灯。 ③公路运输医疗货物作业证,是从事医疗货物装卸、保管、理货作业人员上岗作业的凭证。技职位岗位规范的要求,凡公路医疗货物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规定内容的技术业务培训,方准上岗作业。 2 办理医疗货物运输业务的有关规定 医疗货物运输,要经过受理托运,仓储保管,货物装卸、运送、交付等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岗位的人员操作完成。其中,受理托运、货物运送及交接保管工作环节尤其应加强管理、其规范要点如下: (1)受理托运。 ①在受理前必须对货物名称、性能、防范方法、形态、包装、单件重量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注明; ②问清包装、规格和标志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必要时赴现场进行了解; ③新产品应检查随附的《技术鉴定书》是否有效; ④按规定需要的“准运证件”是否齐全; ⑤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装卸现场、环境要符合安全运输条件、必要时应赴现场勘察; (2)货物运送。 ①详细审核托运单的内容,发现问题要及时弄清情况,再安排运输作业;②必须按照货物性质和托运入的要求安排车班、车次,如无法按要求安排作业时,应及时与拖运人联系进行协商处理;③要注意气象预报,掌握雨雪和气温的变化;④遇有大批量烈性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物资时,需做重点安排,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制订运输方案;⑤安排大批量爆炸物品与剧毒物品跨省市运输时队,指导装卸和运行,确保安全生产;⑥遇有特殊注意事项,应在行车单上注明。

医疗装备论文篇10

[关键词]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管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a)-0156-02

医疗设备计量检测与医疗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如何做好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计量技术档案是计量技术机构在检测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系列资料,它是开展计量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性和历史性,在计量检测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管理、运行及质量体系有效性、规范性、真实性的反映和记载,它不仅是检测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常工作及机构考核的重要凭据[2]。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医院管理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由单纯经验型、粗放型向科学型、集约型转变,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实力。医疗设备计量检测有其特殊性,它的计量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病患的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而记录、保存相关的计量检测报告、数据等技术档案则是必须的、重要的工作,是开展计量检测量值溯源等工作的必要依据。充分利用开发科技档案,有利于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作为医疗技术档案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的科学发展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产生重要影响。

2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真实性。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主要内容有计量标准检测合格证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等,它真实反映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过程及结果。(2)实用性。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是经过收集、分类、鉴定等科学方法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文件体系,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查阅和参考。(3)保密性。对某些有特殊价值的医疗技术档案要根据国家保密法确定其保密等级,并正确处理好利用和保密关系。(4)专业性。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是在医院医疗设备计量检测工作中形成的,而医学专业发展迅速,相关的计量检测技术也相应的提高,要求从事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者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3]。科技档案、资源档案的可利用价值是保存档案的前提条件,也是档案的生命之源。合理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都 将产生重要影响。

3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1前期准备工作的资料档案

医疗设备计量检测技术档案须有专人专管,明确分工制度和工作流程,掌握一定计量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相关法规文件[4]。在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既要不影响正常的诊疗工作,又要进行计量检测,设备正在运行或操作中以确保日常诊疗工作,配合计量检测问题、医务人员人力资源分配问题等,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计量检测相关的法规文件、通知、日程表等安排。

完整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归档资料主要包括:计量工作的工作依据、审批文件、通知、日程表、地点安排、人力资料分配及计量检测方式等,将以上资料分类、按时间顺序进行归档。

3.2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资料收集

技术档案的信息收集是做好技术档案归档的基础。由于计量标准档案就涉及报、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论证、采购、验收使用维护、量值溯源以及考核评审批准、中间运行核查、能力验证、到期复查、设备更新、更换、报停及封存的审核批准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涉及到具体的技术人员、采购人员、管理人员、审核评审人员、论证人员,因此,它既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制定计量检测数据表格,对计量检测过程结果数据进行登记、收集,动态记录相关医疗设备的设备计量检测情况。表格填写清晰、具体到每项数据及检测结果。医疗设备计量检测范围登记:如监护仪、流量计、分光光度计等。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数量登记。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相关的原始数据及检测历史情况登记。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统计对比报告、证书保存[5]。

3.3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整理、建立电子数据源

审阅技术资料完整性,是否有前期、计量检测过程、结果等完整的相关资料;审阅技术资料是否填写清晰、详细、签字的有效性等;技术资料的分类、时间顺序排列整理;整理台账数据,录入相关计量检测管理软件,生成各类汇总报表。

3.4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组合、装订、归档

准备相关专业的档案装订工具,将技术资料组合装订成册、归档,汇编目录或粘贴标签,按年度汇编存放。

3.5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电子档案。

将归档的所有资料扫描,方便查阅,为进一步实现无纸化档案管理作准备。

3.6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保存。

档案的保存要注意防虫、防潮、防火,有专门的档案存放地点,专人专管。

3.7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借阅、查阅管理。

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必须有专用的借阅、查阅登记本,确保借阅查阅情况的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计量检测是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手段,而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则是医院医疗设备计量检测的一个重要依据。它真实、完整并科学地记载了医疗设备计量的历史过程,对医院医疗设备计量检测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现代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问题,只有不断总结汲取教训,并不断掌握和学习新的技术档案管理知识,才能让医疗设备计量技术档案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从而为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作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孟庆勇. 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1,6(7):140.

[2] 王英秀. 浅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14): 245.

[3] 畅秋菊. 从机构考核谈计量技术档案管理[J]. 中国计量,2011,10(9):46-47.

[4] 罗宝文.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J]. 医疗装备,2009,9(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