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20:07:45

词风范文篇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㈠《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2]

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苏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注3]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三﹑约婉约词的基本特征——美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的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注C]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

㈠《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注8]

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㈡《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9]

“绿槐高柳咽新蝉,”是初夏特有的景物,绿叶成荫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绿叶的深处的新蝉的鸣声。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碧纱窗下的香炉里飘浮着袅袅香烟。碧纱和白烟相衬托,既有形象之美,又有香气可闻。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小荷刚刚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吹翻;石榴花色本来就鲜红,经过雨水的清洗更加如火一般的红。小荷翻的一个“翻”,榴花开欲燃的一个“燃”,给人一种动态的﹑优雅的美的感受。这也就符合了苏轼婉约词“以雅为美”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中体现苏轼“以雅为美”尚有其它名篇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注1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的暮春景色的句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注1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描写的凄美的景物的句子等。

四﹑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分析,虽然不能概括苏词婉约词风的全部,但是苏轼婉约词的基本状况已经反应了出来。假使苏轼没有开创豪派,单凭他婉约词的创作,也足以让他流芳百世。苏轼不仅是豪放派的代表,更是写婉约词的高手。

作者小房子的博客版权所有:地址:/fzk2561

引文注释:

[1]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4页。

[2]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6页。

[4]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5]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39页。

[6]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06页。

[7]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41页。

[8]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3页。

[9]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88页。

[10]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02页。

[11]同注[2]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参考文献:

[A]本文有关苏轼生平的简介,参见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79页。

词风范文篇2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㈠《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2]

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苏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注3]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三﹑约婉约词的基本特征——美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韵味无穷是意境的美感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涵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包括物色﹑情感﹑意味﹑风格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美感效果。[注C]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词的基本特征,作家们把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苏轼的婉约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的香艳软媚,显的清新真挚、明丽净洁。跟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

㈠《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注8]

开篇渲染如画般的春色,红杏﹑烟柳最具代表性。写红杏更写其香,杏花的香味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红杏飘香,更显出词人感受的真实。写翠柳,将其比作含烟﹑拖轻缕之状,既写出了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了垂枝轻拂之姿。词人用词典雅﹑精炼,描绘出如画般的春色。“红杏飘香,柳含烟翠,”与“芳草迷归路。”前后照应,相反相成。红杏香柳,属相思中的境界,如画般的春色之美令人神往;芳草迷归路,给人一种凄美之感。

㈡《阮朗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9]

“绿槐高柳咽新蝉,”是初夏特有的景物,绿叶成荫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绿叶的深处的新蝉的鸣声。一片阴凉清雅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水沉烟,”碧纱窗下的香炉里飘浮着袅袅香烟。碧纱和白烟相衬托,既有形象之美,又有香气可闻。给人一种清静优雅的感受。“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一番园池夏季景象。小荷刚刚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吹翻;石榴花色本来就鲜红,经过雨水的清洗更加如火一般的红。小荷翻的一个“翻”,榴花开欲燃的一个“燃”,给人一种动态的﹑优雅的美的感受。这也就符合了苏轼婉约词“以雅为美”的特点。

苏轼婉约词中体现苏轼“以雅为美”尚有其它名篇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注1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的暮春景色的句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注1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描写的凄美的景物的句子等。

四﹑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分析,虽然不能概括苏词婉约词风的全部,但是苏轼婉约词的基本状况已经反应了出来。假使苏轼没有开创豪派,单凭他婉约词的创作,也足以让他流芳百世。苏轼不仅是豪放派的代表,更是写婉约词的高手。

作者小房子的博客版权所有:地址:/fzk2561

引文注释:

[1]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4页。

[2]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6页。

[4]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6页。

[5]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39页。

[6]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06页。

[7]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41页。

[8]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53页。

[9]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388页。

[10]夏承焘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上册)第402页。

[11]同注[2]

参考文献:

[A]本文有关苏轼生平的简介,参见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79页。

词风范文篇3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②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拭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刘”地界‘辽”,“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③这年冬天,苏拭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岳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为国靖边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又如《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群郎,戎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也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壮歌。作者通过对汉唐盛世不受外族欺侮的羡慕,表现了对宋朝衰败国事的深深失望。这里说“恨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北宋词中,这样与当时边境事件有直接联系;’并且反映杀敌靖边的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在这以前,范仲淹在西北边上写的《渔家傲》词,抒发了“燕然未勒遇无计”的苍凉悲壮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事的关心;但是,苏词所表现的爱国感情却强烈得多,深厚得多,风格也更为道劲豪放。“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④苏拭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六国论》一类文章,旨在对付西北二边的侵犯,不为空言,切中时弊,关系到宋朝立国之根本,给当时的执政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苏拭在其父的影响下,对边防大计也有过不少积极的建议,可惜只起到了科举考试中敲门砖的作用,对消洱边防大患竟丝毫无补。

苏拭被贬时,仍常关心边事。在《与滕达道书》中他问:“西事得其祥乎?虽废弃,未忘国家虑也。”可见,苏拭无论穷达都关心着国家安危,他在《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中说:“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原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潞州地区地势高,又北临辽国,是个边防重镇,而梅庭老“原是古之儒”,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惜“时平不用鲁连书”,这“时平”是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用屈辱投降政策换来的,“奉之旨有限,而求之者无厌”。⑤这怎能不激起作者的愤慨呢?苏拭看到统治者只知道宴安享乐,而忘记了大片边地,他遥望边关,不胜感叹;“歌翻杨柳金尊佛,饮散凭栏无限意,云深不见玉送遥,草细山

重残照星”。⑥元丰四年十月,苏拭贬官黄州,当他得知种鄂率军大败西夏时,异常兴奋。但不到一个月,战局剧转,宋军惨败,折损将土与民夫三十万,宋朝军事上的腐朽完全暴露了。自此,西夏更加猖撅。国势的虚弱衰危,个人遭遇的坎坷,使苏拭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苏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泛舟赤鼻矾,写下了一首热情向往英雄事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拭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国作一番事业的抱负。词中也流露出事业无成、早生华发的感叹,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这里虽有政治上无可奈何的一丝哀怨,但向往英雄业绩的豪迈气魄,仍是苏拭全词的主旋律。在“乌台诗案”中,被“锻炼几致于死”⑦之后,苏拭处于逆境,而抱负依然藏于胸中,洋溢于字里行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多数论者只注意这首诗的豪放词风,殊不知,通过其豪放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反映,在词史上亦是绝无仅有的。

二、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

苏拭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他凭自己的才能,二十二岁就名震京师,得到欧阳修等老臣的赏识,不到二十三岁即已登馆阁清要之阶,得直史馆。可是熙宁二年,他遇到了一场来势迅猛的暴风雨袭击——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议论素异”而屡遭排挤、打击。从此,他带着伤痛顽强搏击,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伟大

抱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着。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是下片,回忆他们初到汗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倾吐满腹的块垄不平。苏拭还常借吊古、赏月、咏物来抒发胸中的愤慨,如《满江红,寄鄂州宋使君奉品》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州对鹦朗,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

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滴仙诗,追黄鹤!”这首词者凭吊古人联想现实的深沉感慨,表现了对三国时弥衡空持才气的可惜,傲物狂放的不可取;更否定了曹操、黄祖这样迫害人才不能容人的偏狭当权者。这里不能说作者没有交织进个人身世之感,但是苏拭认为才士的狂放和当权者的偏狭,只应让它成为历史。从现实出发,自己有过弃冠冕而归隐的念头,可又怎能忘情于朝政?结句是说尽管李白这个切盼朝政清明自已得以进用的希望成为泡影,但总要胜于崔颢只知思念故乡的个人愁苦。苏拭把自己在被贬滴中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地,从而解脱矛盾与苦闷。

正因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从他的词里流露出来。《行香子·清夜无尘》中,作者“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怀才不遇,继而又自我解脱:“且陶陶乐尽天真”。“天真”是指不受礼教影响的性格,此词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困扰的意愿,基调是开朗

的。但毕竟理想越来越飘渺,对这个封建文人来说,恐怕只好“何辞更一醉”⒃了。

苏拭在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借佛老思想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虽有消极的一面,但能使苏拭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他不管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突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拭追遥自得,安之若泰,果然微寒驱散了醉意,前时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也是这样坦然自处的吗?这种旷达胸怀,简直可以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达到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苏拭善于把儒家“仁者不忧”的精神同禅宗“看穿忧患”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正是他所以能处处坦然,无往而不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苏拭具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甘受困厄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的,便高兴地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它否定了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戏》诗中所表现的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徒自伤老的悲叹,抒发了他对所谓命运发出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苏拭经过仕途奔波以后,思想感情逐渐接近了陶渊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就把他的东坡雪堂比作陶渊明的斜川,认为只有他和陶潜能做到梦中清楚,醉中清醒。但他毕竟没有陶潜清醒,归田只是说说而已。《菩萨蛮》说: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嫩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这首词说明了苏拭欲退而不忍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要远离人世的纷扰,“聊从物外游”;另一方面又要用文学揭示社会斗争。这样看来,他的理想抱负始终没有磨灭,只是在他踏上坎坷道路时,这个理想抱负便离他越来越远了。因此,苏拭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色彩:他开始放浪形骸,日饮无数。征歌逐舞,填词纳妾,然而又并非真正地沉沦于醇酒美女之中,最终也没有归隐,其雄心壮志,牢骚不满,竟在艳科小词中“爆发”出来,振起一代豪放词风,增强了词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对词史的一大贡献。

三、关心民生疾苦,对穷

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在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孔孟之道。他考进士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心就是“仁政”治国,但苏拭比较重视客观实际。因此,他能够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政治斗争,写下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优秀作品。

苏拭认为,朝迁应体察民情,《望江南·超然台作》就反映了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春。词中“却咨磋”为全词脉络,“试上超然台上看”关心春,

关心民,“半壕春水一城花”,风景不殊,可惜“烟雨暗千家”。细雨霏霏,贫困居民烟火不举,更加凄暗。苏拭被排挤出朝,身为地方官,“政虽无术,心则在民”,⑧但仍不能使百姓摆脱贫困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借酒销愁,酒后仍是咨磋,不能忘情于国计民生,不是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事业,实现“上益圣德,下济苍生”的伟大抱负,而是用诗酒消磨,更觉不堪了。

元丰元年春大旱。时苏拭任徐州,城东有一石潭,苏拭曾来这里祷雨,后来旱象缓和。初夏,他又到石潭去谢雨,沿途所见已是一派丰收景象,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唱道:“惭愧今年二麦丰,干歧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天红”。⑨他更在《皖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一组词中描绘了旱灾解除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表现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府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即使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苏拭也忘不了青黄不接时处于饥寒中的人民。还不禁使人想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6天下寒士俱欢颜”⑩的高尚精神境界,而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⑾的情怀亦于此可见。

苏拭在词中不仅写了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还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歌女,表现了对荒淫无耻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家有歌妓,朝云就是他从歌妓中所收的爱妄。他确有随俗浮沉的一面,但主要还是像白居易那样,由于政治升沉、生活遭遇等各种因素,使苏拭产生对歌女的同情与关怀。白居易发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⑿的慨叹,苏拭也发过“天涯同是伤沦落”⒀的感叹;他更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更为难得的知己。在与歌女惜别时,竭力安慰她们,要她们痛痛快快哭一场,索性泪珠也不用擦掉,就把它弹在征衫上,好让将来有缘再见时,重话旧情,“泪珠不用罗巾混,弹在征衫,图得见时说。”⒁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情意啊!

有爱必有恨,苏拭对玩弄歌妓的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瑟琶》:“瑟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主人滇小,欲向春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那个才十一二岁的瑟琶女,技艺超群,但还是不解风情,还不能满足“主人”对她所抱的“欲向春风先醉倒”的非分之求,因而在她献技的过程中,百般责怪。东坡对此实在是忍无可忍,即席作了这首词,交给小瑟琶手弹奏,对那位“主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要是“主人”还有点人心,当他听到小瑟琶手高唱“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的时候,定会惭愧难堪,无地自容。这正像棉花里包针,直刺“主人”心窝。

苏拭还把针尖刺向最高统治者,如《华清引·感旧》上片写杨氏盛时华清宫的繁盛热闹,暗斥唐明皇宠爱贵纪,天宝年间生活的荒淫奢侈。“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下片写安史之乱后华清官的凄凉寂寞。“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苏拭曾指责宋仁宗“后宫之费不减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

朝成夕毁,务以相新”。⒂词中所写并非单纯的吟古,而是针对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也含有以往呈为鉴的意思。苏拭这类关心民生疾苦以及对统治者不满的词作,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社会实践的体验和创作激情。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想,也正是苏拭词的现实反映。

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苏拭一方面关心着国计民生,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另一方面,又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他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诗人接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如他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绿槐高柳烟新蝉,董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人圆。”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初夏家庭生活图景:院子里绿槐高柳上小蝉不唱了,有人奏起了歌咏承平的南风曲子。碧纱窗下沉香烟袅条飘散。净净棋声把人从午睡中惊醒。一陈小雨过后,轻风翻转着新出的碧荷,榴花开得红艳艳。娇妻在瓷盆里洗着菱藕之类的消暑生食,激起白玉般的水珠子,一会儿碎了,一会儿又聚拢。’又如《瑞鹧鸪·观潮》描写了中秋节水乡弄潮的欢腾场面:“碧山影里小红旗,依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苏拭还有一组《渔父》词,以洗炼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这首词里,苏拭着重写渔民的豪爽和民风的淳厚,“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也写渔父形象的萧闲之乐:“渔父笑,轻鸥举。汉汉一江风雨。”渔父形象中也有作者的影子:“渔父醉,春江早。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还有通过在风浪中操舟老渔翁形象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胸襟的。“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⒄”在浪起掀舞舟中渔翁的画·面上,作者深有寄托:宋玉的《风赋》虽有讽于楚王,硬说风也有雌雄之分,其实,无论谁,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正气,就可以当此千里快哉之风。苏拭把胸中的浩然正气借助于风浪中操舟渔翁的形象表现出来,灌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苏拭自幼受故乡山水的陶冶,峨眉天下秀,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歌颂祖国山河是苏词一个重要主题。如《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播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扬花似雪花。

这是苏拭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所作的春词。通过对春祭和海南风光的描绘,写出了儋耳的淳朴古风与盎然春意。作者虽然也被勾起对中州的怀念,但是飞起的杨花漫天似雪,觉得这里的春光与中原同样美,并不像荒远的天涯海角。词里洋溢着健朗开阔的情怀,风格明快清新,毫无衰迈颓丧之感。可见苏拭对生活

的热爱,健旺的进取精神,不论遭遇如何而始终如一,至老不衰。

苏拭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亲友的深厚情感上。前人曾有苏拭之词短于情之说,这种把情的内容局限于脂粉之间,理解得过于狭隘,且全然不符合苏词的实际。其实,东坡是笃于情的。如他把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推而广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⒅成为千古绝唱。又如抒发真挚爱情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为悼念亡妻所作。虽然生死正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拭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结句谈想亡妻在地下为怀念自己而不胜痛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显得情意更为深切。苏拭对朋友,也怀着深厚的情谊。“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⒆他的友情词就是这样发自肺腑的,贯注着充沛的真情实感。如《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真切体现出远离友人的眷恋。“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创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上片借歌女的情态、歌声和心情,写山居者对行者的无限依恋;下片写当地好景虚设,春光阑珊的旧迹难寻,来刻画故人去后环境氛围的寂寞冷清,把惜别之情写得深至精微,反映出作者对友情的深笃。

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苦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这对苏词的现实反映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注释:

①李绍序《东坡全集》。

②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第87页。

③《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08页。

⑤苏拭《教战宋策》。

⑧苏拭《玉楼春·高平四起并雄垒》。

⑦《宋史·本传》。

⑧《东坡集》卷三十四《谢雨祝文》。

⑨《中国文学史纲要》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3页。

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范仲淹《岳阳楼记》。

12白居易《瑟琶行》。

13苏拭《醇落魄·席上呈现杨元素》。

14苏拭《醉落魄·苏州间门留别》。

15苏拭《进策》。

16苏拭《浣溪沙·山L兰芽短侵溪》。

17苏拭《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屋全》。

18苏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风范文篇4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公元2005年元旦,农历甲申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见证两条河流的汇聚、两朵莲花的并蒂!现在是北京时间18时18分18秒,我宣布:风云再起先生、波澜不惊小姐的新婚大典,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高奏《婚礼进行曲》,请新娘新郎跨过鹊桥!原创:(在庄严的乐曲中)一对新人带着好运,带着梦幻和希望,带着庄严和神圣走过来了!新娘挽着新郎,白马引着凤凰,他们的头上是日月星光,他们的脚下是鲜花怒放,此时此刻,所有的春风都吹进了他们的心房!所有的彩云都围绕在他们身旁,所有的情爱都在胸中激荡,所有的人们都投来了祝福的目光!来宾们,朋友们,新郎风云再起先生,在#¥#◎&◆?%*工作,我要用十个数字介绍他,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两只勤劳的手,三生有幸的洪福,四通八达的前程,五世其昌的鸿运,六艺皆精的实力,七步成诗的才华,八面玲珑的机敏,九鼎一言的诚信,十分美满的人生。新娘波澜不惊小姐,就职于%¥?#@№§※,在中国四大美女中,她名列第五,在电影五朵金花中,她名列第六,在金陵十二钗中,也名列第十三,《红楼梦》第一百八十回是这样描写她的:说她有三点很突出,一是比亚洲小姐美了点,二是比非洲小姐白了点,三是比欧洲的维纳斯多了点——多了一只手臂。新娘不是中国人,她的家乡在宁国,中学时代她就是一个体育明星,创造了宁国市好几项体育纪录。提请新郎注意,千万不要惹她生气,据说她一脚能把人踹出床下十米,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还要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她的笑容含糖量很高,请不能多吃糖的来宾朋友做好预防。他们两人是同班同学,从十年前相识到今天的结合,恋爱了整整十年时间,他们为踩平校园里人们不常走的小路,繁荣中国的电信事业,为支持交通部门的长途客运事业,为了革新中国人的拥抱和接吻技术,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请一对新人行鞠躬礼。请上前一步。为感谢天地日月春华秋实,请一鞠躬!为感谢双方父母辛勤抚育,请再鞠躬!为感谢亲朋好友各位嘉宾,请三鞠躬!(喝交杯酒)喝了交杯酒,原创:夫妻恩爱到白首,心心相印样样有!(喝大交杯)喝了大交杯,孩子能生一大堆,计生只能批一对!让我们掌声请出证婚人——联合国党委书记安北先生致证婚词!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现在宣读一封贺电,是唐朝诗人杜甫用e-mail发来的:两个新人眠翠柳,一个宝宝快快添,白头到老千秋雪,子子孙孙万代传!各位来宾,各位亲友,接下来咱们要进行的是2005年首届“影超杯”喝喜酒大奖赛,开局之前,送我们在座的所有来宾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吃吃,吃尽美味,不要浪费,好运伴你年年岁岁!下联是:喝喝喝,喝干喜酒,不要喝醉,好梦陪你天天入睡!横批是:干杯!(鸣炮奏乐,掌声欢送新人入席)

词风范文篇5

各位评议代表、同志们:

为落实省、××*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关要求,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进一步促进我市政风行风建设,确保广大群众有效行使对政风行风建设的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增强被评议单位抓政风行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市纠风领导小组研究,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2006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集中公开评议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评议代表对我市公共服务行业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

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有:

××*纪委同志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同志;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同志;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直各单位负责人和被评议单位负责人;

参加这次会议的评议代表主要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和公开报名的社会各界人士中随机抽取的评议代表50人,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和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接受公开评议的单位为公共服务行业的21个部门:电业局、邮政局、移动公司、网通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电信公司、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人寿保险、人保财产保险、泰康人寿保险、石油公司、广播电视台、火车站、供水公司、煤气公司、热力公司。

今天的会议主要有四项议程:

第一项: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同志讲话

第二项:现场公开评议。(共分四个环节)

1、各单位通报本部门、本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时间5分钟)。

2、评议代表质询。评议代表根据平时了解的情况和收集到的关系群众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向各单位负责人质询。各单位负责人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予以解答。

3、填写测评表和意见卡。评议代表根据平时以及评议大会上了解的情况,选出5个“优秀单位”和3个“重点评议单位”,多选无效,少选有效。同时填写意见和建议。

4、进行现场计票,并公布评议结果。

第三项:××*纪委同志做重要讲话

第四项: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志讲话

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下面我强调一下会场纪律:

1、参加会议的同志一律关闭通讯工具;

2、不得随意走动,交头接耳;

3、要注意听,做好记录;

下面开始开会。

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松勤同志讲话

第二项:进行公开评议。

(一)请各参评单位向评议代表介绍本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每个单位的介绍时间请不要超过五分钟,时间到主持人将直接安排下一位发言,请自觉遵守。

1、首先,请市电业局发言,市邮政局做准备。

……

2、下面请市邮政局发言,移动公司做准备。

……

3、下面请移动公司发言,网通公司做准备。

……

4、下面请网通公司发言,联通公司做准备。

……

5、下面请联通公司发言,铁通公司作准备。

……

6、下面请铁通公司发言,市电信公司做准备。

……

7、下面请市电信公司发言,工商银行作准备。

……

8、下面请工商银行发言,建设银行作准备。

……

9、下面请建设银行发言,农业发展银行作准备。

……

10、下面请农业发展银行发言,中国银行作准备。

……

11、下面请中国银行发言,农村信用合作社作准备。

……

12、下面请农村信用合作社发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作准备。

……

13、下面请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发言,人保财产保险公司做准备。

……

14、下面请人保财产保险公司发言,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做准备。

……

15、下面请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发言,石油公司做准备。

……

16、下面请石油公司发言,广播电视台做准备。

……

17、下面请广播电视台发言,火车站做准备。

……

18、下面请火车站发言,供水公司做准备。

……

19、下面请供水公司发言,煤气公司做准备。

……

20、下面请煤气公司发言,热力公司做准备。

……

21、最后请热力公司发言。

各参评单位发言完毕。

(二)进行现场质询。

为维护会场纪律,现在就质询环节做出几点说明:

1、质询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评议代表和被评单位之间的沟通,通过这种直接的交流将更有利于职能部门收集信息,转变作风,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评议代表质询可采用书面方式或口头方式提出。评议代表将需要质询的问题,采用书面方式把你的意见和建议提交主持人,由主持人宣读质询内容。

3、本次评议采取的方式比较灵活,评议代表在当场没有来得及质询的,可在会后采用书面形式向市政府纠风办提出书面质询建议,由纠风办通知被评部门限期答复。

4、被评议部门在质询环节的承诺将由市纠风办、市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行风热线进行跟踪报道。

5、质询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共性,要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主,不得对被评议单位做任何形式的恶意攻击。要提前整理好发言提纲,每次提出质询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之内。

现场质询开始,请评议代表向参评部门提出质询。

……

第四项:民主测评

首先我们先确定监票、唱票、计票人员。大会推荐评议代表、工作人员为唱票人,评议代表、工作人员为计票人,评议代表、为监票,大家有没有异议,有异议请发表。

没有异议。请唱票、计票、监票人员开始工作。

另外,我们特别邀请专程从三门峡赶来的市人大代表同志、市政协委员同志担任监票,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同志参与我们的测评监督!

……

请工作人员清点报告代表人数,发放测评票。

……

各位代表是否都有选票,是否需要更换。

……

划票说明:选票中共21个部门,请在其中选出5个“优秀单位”,在单位名称前的对应栏内划“√”,选出3个“重点评议单位”,在单位名称后的对应栏内划“√”,注意“优秀单位”和“重点评议单位”超过规定所选数目的视为无效票。

现在开始划票。

……

请工作人员收集测评票,交给计票人员。

……

请计票人员报告测评票收集情况。

……

请唱票、计票、监票人员到位,准备开始计票。

这次公开评议的计票办法为:

1、本次公开评议采取现场计票的办法,即现场公开唱票,公开合计,当场公布。

2、在进行结果统计时,各单位每张“优秀单位”票计1分,每张“重点评议单位”票计-1分,最后以“优秀单位”票和“重点评议单位”票得分相加为最后得分(例如:某局“优秀单位”票得分为38分,“重点评议单位”票得分为-10分,该局最后得分为28分。)

3、最后按各单位得分多少排序,排在前5位的单位为优秀单位,排在后3位的单位为重点评议单位。

请工作人员开始唱票计票。

……

请计票人员报告计票结果。

……

第五项:请××*纪委同志做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第六项:请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军武同志做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今天的公开评议会议议程全部进行完毕,在刚才的会议中,、做了重要讲话,各位评议代表分别对我市20个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的评议,按照程序,我们评出了个优秀单位和个重点评议单位。这次会议安排紧凑,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的落实提出五点要求:

1、传达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要迅速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纪委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书记、市长的讲话精神,要向全体干部职工通报这次公开评议活动的结果,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这次公开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做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市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政绩考核,狠抓工作落实。

3、正视评议成果,加大整改力度。要深刻理解评议是手段不是目的的意义,加大落实整改力度。这次被评为“优秀”的单位要再接再励更上台阶。测评结果不理想的单位要放下包袱,狠下决心,制定措施,及时整改,按照市纠风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健全政风行风监督网络的实施意见》,在报纸、电视台的“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通过行风热线等其它媒体方式展示行风建设的整改成果,争取在今后的评议中取得好的结果。

词风范文篇6

论文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连也。”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一、迥然相异的前后期词风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今传《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完整的存词180余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山谷词既有"亵诨不可名状"的俚词淫句,亦有"妙脱蹊径,迥出慧心"的佳篇雅制词风之异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实践造成这种雅俗并存,美恶共卷情况的原因是"当时以其名重,片纸只字,皆一概收,美恶杂陈,故至于是",所以"宜分别观之矣"。

在宋代词人中,前后期词风迥异则莫如黄山谷前期词如《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被个人,把个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是人惊怪,冤我忒扌闰就拚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少年心添字》:"心里人人,暂不见,霎时难过天生你要憔悴我把心头从前鬼,着手摩挲抖擞了,百病销磨见说那厮脾鳖热大不成我便与拆破待来时,鬲上与厮口歆则个,温存着,且教推磨"可谓俚俗亵诨之至故清人朱彝尊编《词综》对山谷词去取特严而后期词如《醉蓬莱》:"对朝云云爱云逮,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衤因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则又清雅超拔如是,与传统小词的软婉轻媚自有轻重,刚柔之别,而更接近于苏轼豪放词的作用致王灼评山谷词"学东坡,韵制得七,八"黄庭坚的词风之所以如此相异。首先是因为这两类词的创作,相距时间较长山谷的歌词创作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与晚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其间生活屡遭变故,致使山谷词风迥然相异,而后人以其名重,无论雅俗,兼收并蓄,故今人读山谷词,风格有极不协调的感觉。

山谷词中那些风流狎昵的作品,大都作于青少年时期山谷年轻时有过宴游嬉戏,醇酒美人的快活经历其性格气质,大概亦属于"疏隽少检"一类他有一首《惜余欢茶词》正是他早年风流生活的写照: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人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与巫峡歌阑旋热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焙,愿少处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从这些铺陈中,正可看到作者少时尽欢极乐的生活情形正由于作者早年的这种生活经历,黄山谷就必然地把本来就被当时人视作"艳科""末技"的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狎妓宿娼的谈助,将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纨绔之气,大胆地寄寓于词。

山谷自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二十三岁时及第后,即调汝州叶县尉,后经学官考试,任国子监教授,三十六岁时知吉州太和县元礻右时期(1086—1093)在京师秘书省充任史官修《神宗实录》,在此十七年中,山谷作词甚少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五十岁,哲宗亲政,斥逐元礻右旧党,黄庭坚被控所修《神宗实录》中有不满新法的言论,遂以修史失诬之罪被贬官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据龙榆生先生《豫章黄先生词》编年,山谷共有六十首左右的词可确定作于谪黔之后约占整个黄词的三分之一其中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念奴娇断虹霁雨》,《千秋岁苑边花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由此可见,山谷歌词创作的旺盛期集中在青少年(及第之前)与被谪黔之后因为时间跨度大,造成岁月相隔,老少异趣,固是一个原因,但促成山谷词风变迁迥异的根本原因乃是他屡遭贬谪,每况愈下的生活境遇他在黔州的生活甚为艰苦,他这样形容:"万里黔中不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定风波》)山谷晚年更被贬至宜州(今属广西),境遇更为不堪,作者常常发出深深的叹息:"老来亦失少年欢"(《鹧鸪天》),"心情那似当年日"(《醉落魄》)他失去了产生俚词艳句的生活基础,要寻找新的思想精神的寄托,于是词也就必然地告别醇酒美人,宴游嬉戏,成为作者抒情状物,发泄胸中不平的文学样式所谓穷而后工,正可从山谷词见之山谷前后词风之变异,首先取决生活,然亦有其它种种因缘,特别是他的学佛好禅尤对他的词风转变有影响黄庭坚中年以后所服膺的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探求随缘适性,自我觉悟,实现一种蝉蜕污秽,越尘拔俗的自然人格加之原来佛学清心寡欲,禅定持戒的说教,必使山谷感到今是昨非,这样,他不仅失去了产生艳歌小词的生活基础,亦失去了创作淫亵之声的思想基础,他的词风也就必然发生变化。

二、疏宕而沉郁的表情方式

婉约诸家作词,大都以含蓄宛转,细密典丽见长山谷词则不然,他不循此径,别开一路,以疏宕明快见称山谷不是以细针密线缝制那些雅丽精美的词章,而是以疏宕超逸之笔,表现胸中积郁的情感所谓疏宕明快,大致是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不以细密为结构原则,往往较为自由疏松婉约派表情达意的方式,往往是以景物烘染开端,首先描写环境,然后一层层地展示人物动态,心理,而心理活动又多是渗透于景物之中,隐含不露大小晏,秦观等词人,都用这种章法作词山谷不去步趋婉约派章法,而是"我笔写我心",把自己的感受,心情为结构线索如《鹧鸪天》一词:万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坟上土新干淫场酒肆狂居士,李下何防也正冠金作鼎,玉为餐,老来亦失少年欢茶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

平心而论,这首词的格调并不高,没有更多的思想价值,较浓厚地流露出封建士大夫的某种风气但它的表情方式是疏宕明快的,以情语振起,以深切的感慨贯穿始终词中基本上没有景语,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郁愤之情当然山谷词中也有许多篇什描写环境,渲染景物,但也都是任凭感情驱遣,随意所之的。

山谷词虽然疏宕明快,但又深含沉郁之致"沉郁"虽然表现为一种风格特征,但更多的是由感情的悲慨所致山谷屡遭贬谪,心中积郁不平,对社会,人生都有很深的感慨和认识,使其词作呈现出外疏宕而内沉郁的特征如《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个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此词为山谷在黔南贬所的作品,它以狂放的笔调,写出了内心深沉的痛苦忧郁,外似旷达,实则沉郁,近于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一类作品的风格。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曾指出山谷词"疏宕"的特点,而夏敬观《手批山谷词》又指出"山谷重拙"的特点,可以说他们都是颇具慧眼的,能够见出山谷词的独特之处,而且甚中肯綮实际上,山谷词是兼有疏宕与沉郁的特征山谷词虽然疏岩明快,但并不粗疏浅陋,而是寓深意于其中清人刘熙载也认为:"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这话说得好,可谓搔着痒处了看上去并不典雅富丽的山谷词,却是蕴含深厚的,读来自感厚重,与当时词坛上占主流的婉约词风是颇相径庭的夏敬观所说的"重拙",也很值得玩味,它道出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拙"本来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一个范畴,与"巧"相对"巧"指机变伪诈之心,人为矫饰之貌,而"拙"则是指浑朴自然,未经雕饰的本然状态陶渊明曾把"拙"作为一种人生准则,因而有"守拙归园田"的诗句后来,"拙"逐渐演化为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范畴宋代文人画把"拙"作为价值范畴,追求笔墨的生拙在这种审美倾向中,黄庭坚起了很大作用黄庭坚作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评价书画都以"拙"为尚"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梳妆,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⑧论画亦云:"余初末尝识画,然参禅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画悉知其巧,拙,工,俗,选微入妙然此岂可为单见寡闻者道哉"主张无意地,自然而然地于"拙"中见出书画的奥妙山谷词的审美倾向是与此一致的,颇具"生拙"的特点,与典雅富丽的婉约词风是相左的,给词坛带来了一种清新之气。

三、雅词杂糅俗词的语言特色

山谷在语言上也与众不同,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典雅词汇,也有大量的方言俗语,山谷把它们糅合起来,创造出生新的语言特色同时,山谷在词中故意造成一种拗折的语言形势,来表现突兀不平的思想感情山谷有些词的语言是较为典雅工丽的,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抒写伤春意绪,语言典雅工致,可以说是词的"本色语"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词"别是一家",并认为黄庭坚是词家中少有的明于此道者,大约是指这类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山谷词的许多篇什则是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的,如《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山谷有些词作则有过多地使用地区局限性颇大的方言俗语的倾向如《丑奴儿》词中有这样几句:"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口沙,得过口儿嘛,直勾得,风了自家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这首词人为地造成了语言上的隔阂,如果不是操这种方言的当地人,恐怕很难全然理解词的意思。

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会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山谷词中有一部分收到了这种艺术效果而上面这首词,因为用了过多的生僻方言,使人难以索解,不但不能构成优美动人的意象,反而有碍于读者的欣赏思维活动山谷主张"以俗为雅",这种艺术主张的实行,在词中产生了上述两种效果山谷词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生新之语作为词句的关键,使词显得精警劲健如《减字木兰花中秋无雨》词中"醉送月衔西岭去"一句,"衔"字何等新奇有趣,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有了一种活跃着的生命感再如《诉衷情》里"山泼黛,水扌妥蓝"之句,"泼","扌妥"二字把山水写成了有灵之物,活泼明丽山泼洒着黛色,水揉动着蔚兰的锦缎,真是一幅极美的水墨丹青!

山谷还善于运古人诗句于词,凭借读者对诗句的含意的理解,来深化词的意蕴如《水调歌头游览》中的结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便是化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洒》诗中的起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逐人归",使感到那种太白式的飘逸《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一句,用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中的原诗句杜诗表现了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山谷在词中正是突出了这点《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一首,敷演了唐人张志和《渔歌子》全词,表现出词人那种不慕功名,随遇而安的思想情调。

山谷历经坎坷磨难,颇多郁愤之概为了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他往往故意造成语言上的拗折跌宕的峻急之势如《醉落魄》二首的起首几句:"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莫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的语势,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山谷词的语言,孤立地看,没有那么典丽圆熟,往往给人以生新拗折的感觉这是不属于正宗婉约的传统的然而唯其如此,黄山谷打破了婉约词的语言范式,改变了那种甜熟的老路,造成了一种词学艺术上的"陌生化",使人们觉得新颖别致,造成了审美感受上的新鲜感。

山谷词从美学风格,表情方式,语言特点诸方面都敢于独辟蹊径,冲破传统婉约词的园囿尽管山谷词的成就并不那么高超,但对于北宋词来说,山谷提供了破坏旧范式的契机与因素,给调坛带来了生新之气,只是他尚末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范式,新范式的创立,是由苏,辛来完成的对于山谷本人来说,这也许不无遗憾,但他又确乎是"以余事做词人"的,况且,他的艺术个性决定了山谷词的本来面目。

注释

①《后山诗话》

②《侯鲭录》卷入,亦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

③山谷《题乐毅论后》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八词曲类

⑤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⑥刘熙载《艺概》卷四

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词风范文篇7

摘要: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竹枝词,最初为广泛流传于四川东部及湖北西部沿江一带,古称“竹枝”、“竹枝子”、“竹枝歌”、“竹枝曲”和“巴渝曲”,是一种为下层民众所喜爱的歌曲形式。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云:“竹枝词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刘禹锡在建平(今夔州地区一带)做官时,经常到乡中观看百姓用鼓、笛伴奏,边跳边唱竹枝词的游乐活动,且还学会了演唱。自居易《忆梦得诗》云:“几时红烛下,听唱‘竹枝词’。”自注:“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竹枝词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据前人的记载与推测,其源当在唐代以前。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九“中唐”指出:“梦得七言绝有《竹枝词》,其源出于六朝《子夜》等歌……”清人王文浩《苏诗编注集成》卷一注《竹枝歌》中云:“自唐以前已有之,故方密之以为起于晋也。”自居易《听芦管》诗云:“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又据冯贽《云仙杂记》:“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可见此种民歌在盛唐时已流行,起源必在此前。

唐朝诗人的诗作中已屡屡提到竹枝词。如中唐诗人顾况《子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有“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稍晚的张籍《送枝江刘名府》有“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自居易《竹枝词》有:“‘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都提及竹枝词在中唐民间流行的盛况,也表明文人对竹枝词的关注,并开始了对这种新型诗体的借鉴和尝试。而郭茂倩更把唐代顾况视为写作竹枝词的第一人。顾况《竹枝词》日:“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民间的竹枝词多为“歌咏风土之作,而中间杂以男女狎亵之语”,而顾况所作,其词较雅,且多用典,已显示出鲜明的文人色彩。文人竹枝词既基于诗人的主体意识活动,即所谓“感于事,动于隋”,又汲取了民歌刚健清新、委婉含蓄、通俗明快的风格,从而显示出华美、隽永、流畅的气韵。可以说,文人竹枝词与民间“竹枝”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是继承,又有升华。关于文人竹枝词的首创者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竹枝词从民间转化为文人的有意创作,是许多作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竹枝词的体式有七言二句、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三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七言四句体,类似于古典诗词的七言绝句,但韵律并不严格,语词讲求明决流畅,内容以记述风土习俗为主。文人创作的竹枝词,无论构思立意、词句锤炼还是音韵修饰,都很注意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同时也滤掉了其中粗鄙芜杂的残渣,从而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提高,以至升华,成为一种吟咏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的诗体。元代以后直至明清,一直在文人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创作数量蔚为壮观。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卷十“七绝”类内有《曲江竹枝词》十三首,《羊城竹枝词》六首,《珠江杂诗》三首,《渔家竹枝词》三首,此外《羊城歌》和《渔家曲》各一首,“七古”类中《曲江曲》一首,虽未冠名竹枝词,但显然也属此体。这样,廖燕《二十七松堂集》中的竹枝词有二十八首,在清代诗人中是此类体裁创作较多的一位。雷梦水主编的《中华竹枝词》选录唐代以来作品两万余首,而廖燕之作却一篇未收,实在是一种缺陷。廖燕的竹枝词写得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此外,还可借此了解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朴质自然的艺术渊源。

廖燕竹枝词反映了非常丰富的生活内容,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表达男女情爱

廖燕竹枝词在内容上多写男女之情,几乎占了作品总数的一半。这与民歌竹枝词的内容特点较为接近。如《曲江竹枝词》其一:“遇仙桥下水澄鲜,遇仙桥上路通天。谁信神仙容易遇,遇郎难似遇神仙。”遇仙桥为武水上的一座浮桥,诗以女子口吻写成。以桥的名字“遇仙”为想像的起点,由遇仙之难来比附遇郎之难,表达主人公对美满爱情的渴望,构思十分巧妙。

廖燕诗中其他表现爱情主题的竹枝词,也一律以女子的口吻写成,这是中国古代民歌的常用手法。古人婚姻受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之出身门第和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爱情悲剧时有发生。此外,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使女子遭受的压制和迫害更为严重,因而女子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就更殷切、更真挚;其过程也更艰辛,更感人。同时,女子温柔情感对爱情的细腻体验,更适合把刻骨铭心的爱与恨表现得酣畅淋漓、感人肺腑。廖燕竹枝词对爱情生活的表现主要有:

1.表现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热爱。廖燕这类作品往往截取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场景,攫取其中独特的诗歌意象,稍加点缀,就能很好地传达出诗中人物的真挚感情。蕴藉隽永,意味悠长。如《曲江竹枝词》之七:“未晓鸡声已屡催,送郎常起五更时。鸡冠罚作山头石,省得人间早别离。”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是:心上人一大早要离家远行,临行前夜自然是情意绵绵,互诉衷肠。他们多么希望这一夜能永无尽头,好让这甜蜜的相聚直到永远。听到这阵阵报晓的鸡鸣,知道分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不由让人顿生懊恼,真希望罚这雄鸡化作山头的石头,让离别的时刻不要来得这样早。这首诗的诗意与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中的“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瞑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可谓是异曲同工。

此外如《羊城竹枝词》六首中的两首:“荔枝沁肺便成疴,蒲节长生恐是讹。自爱和灰连叶嚼,为郎常是醉心多。(其一)/江树青青江草齐,留人涧里阿郎迷。凭谁学得移山术,截断江流不到西。(其二)”,前首写思念意中人以至意乱情迷也毫不为意;后一首甚至想像能移动大山阻断情郎远去的路途。都写得情真意切,惊心动魄。

2.表现女子对幸福爱情的向往。由于封建社会女子受礼教束缚和压迫,她们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在诗歌中描写女子的这种正当的要求,往往采用曲折含蓄的手法进行表现。如《珠江杂诗》三首中的两首:“摸鱼歌发小婵娟,一韵悠扬彻九天。歌到关情声咽处,低头尖指乱调弦。(其二)/盈盈粤女弄潮归,手挽船牵系庙门。行人庙中朝上拜,暗将心事祝天妃。(其三)”前首写一位妙龄少女手拨琴弦在弹唱,声音悠扬悦耳,传出很远很远,正当人们都为这甜美的歌声所陶醉时,少女却突然被触动了心事,声音哽咽,唱不下去了,忙低下头来,纤纤玉指在琴弦上忙乱地调拨,以掩饰自己的失态。女孩子的心事是什么,一切尽在这不言之中。后首写渔家女弄潮回来,走入庙中拜祝天神,是什么神灵使她如此虔诚?原来她要把内心的秘密,默默地向那掌管人间爱情的“天妃”倾诉。两首诗的感情,都非常的含蓄、细腻。

再如《羊城竹枝词》之五:“采青时近甚繁华,几处弓鞋趁月斜。同伴不知心底事,怪奴只采合欢花。”把女孩子内心最为隐秘的情感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来,既诙谐明快,又不显得唐突浅俗。从几首诗艺术手法来看,基本上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但作者却善于捕捉到那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瞬间,把诗歌所要表达的核心的思想情感用最为简洁生动的画面传达出来。诗中女主人公的举动,既表现了年轻女子多情善感的共同特点,又突出了人物各自特定的性格和身份,完全是情感的自然表露,绝无雕饰造作。

3.表现女子在爱情上的矜持和严肃,以及对负心者的幽怨之情。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往往被视为男子的附庸和玩物,因此,女子在对待爱情上,既有青春少女“怀春”的热烈情感,但严格的社会规范的禁束和世俗对女子的偏见又使她们不得不在爱情上表现得更为理智。如《曲江竹枝词》十二:“妾住武溪溪水傍,万杆烟雨覆村庄。郎来取竹休伤笋,留待他时宿凤凰。”诗歌表现了一位柔弱善良的少女,在与心上人相会之时,委婉拒绝男子的轻薄,并以来日成就美满姻缘相规劝和勉励,对女孩子内心复杂心曲的展示可谓惟妙惟肖,淡泊之句中深含着万般柔情,读来令人感动。诗歌以比兴手法写成,显得婉转含蓄,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怨。再如《羊城竹枝词》之三:“小舟重载力能任,海水谁能测浅深。学得神仙犹化石,阿郎宁不变初心。”表现痴情女对负心汉的埋怨,虽然话语充满哀怨愤怒,但却掩饰不住她温柔痴情的性格。

4.描写女孩子不愿听从“媒妁之言”,希望通过自主的恋爱获得爱情的。如《曲江竹枝词》之二:“谁家女儿肯通风,不信媒人信命宫。浈水由来合武水,莲花原只对芙蓉。”而《曲江竹枝词》之九则想像更为奇特,“虚传韶石秀参天,远望回龙亦蠢然。闻得郎从山下去,回龙原不敢回船。”由于无法阻止心上人的离去,甚至迁怒于回龙山不能够挽留那远去的客船,以至那美丽的回龙山的景色,在这位女子看来也显得“蠢然”。

此外,还有表现恋爱中的男女情感波折的,如《珠江杂诗》三首之一:“荔阴覆屋傍清渠,藤髻信梳十五余。同坐莲舟娇不语,口中红唾污郎裾。”表现情窦初开的情侣,因闹矛盾互不理睬,女孩子撒娇耍赖的举动,令人忍俊不禁。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

二、反映社会生活、描写自然风貌

民间竹枝词较多表现男女之情外,还有大量“吟咏土风”之作。唐代文人竹枝词题材上也因袭了这些特点。从宋代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题材逐渐拓宽,男女之情不再作为表现的重点,笔触开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记录百姓生活,揭露社会不平,咏怀古迹,抒发情感,描写景色,记述民俗,展示风物等,无不可以在竹枝词得以表现。廖燕竹枝词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也非常广泛,具体表现为:

1.日常生活和民情习俗的表现。如《曲江竹枝词》之三:“芙蓉山寺古时留,山上新传葬义鸠。约伴清明坟上拜,游人拾得玉搔头。”这是一首写日常实事的竹枝词,廖燕《义鸠冢铭序》记:其友人曾养雌雄二鸠,温驯而善鸣,一日其中之一逸去,另一只立毙笼中,鸟的重情对视信义如生命的廖燕触动很大,曾赋《义鸠行》一首以咏此事。诗今已不传,但这首表现同一事件的《竹枝词》却得以保留。再如《曲江竹枝词》十二:“河西万室绕溪斜,男得闲游女作家。汲水溪边都跣足,樵归插得满头花。”这首诗描写了曲江当地的日常生活和风俗:女子在家操劳,而男人却悠闲自得,人们赤脚在溪边汲水,樵夫采樵归来满头插满野花,表现出一种祥和的农家风情。《渔家曲》则以一个渔家家庭为描写对象:“渔家小妇夸郎美,大妇孤眠娇不起。昨夜江边风浪生,鹧鸪愁杀鸳鸯喜。”这位渔夫娶了两个女子,小妇得宠而大妇受到冷落,所以,在风高浪急的恶劣天气下,渔夫无法行船打渔,只能在家陪伴小妇,感受爱情的小妇在第二天还在向人夸耀郎君,而大妇却嫉妒得不能忍受,巴不得这恼人的风浪赶快停止,好让这得意洋洋的小妇也像自己一样孤守空房。而这首《渔家竹枝词》:“春潮初生试网罟,小儿轻浪系腰芦。得鱼不向城中买,直入邻村问酒沽。”则是渔家淳朴自由生活的直录,渔家后生矫健的身影和豪爽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2.记录市井景象,通过人间沧桑变迁来寄托感慨。如《曲江竹枝词》之四:“青楼姊妹不知惭,笑倚门帘引客瞰。怪得郎心如野马,十分春色出城南。”描写的是市井倡家倚门卖笑,惹得年轻后生心猿意马的情景。是当日和平时期,曲江当地经济繁荣的一个折射。廖燕七绝《城南》日:“春行一路绿荫赊,何处溪山似若耶。最是城南好风景,小桥推过美人车。”可知当年的曲江城南确实是风月烟花之地。而这组诗的第五首:“城南当日甚繁华,十里红尘半妓家。片地只今惟瓦砾,郎来何处听琵琶。”则展现的是曲江城经历战乱之后,当日城南繁华之地如今变成一片废墟的情景。作者通过对昔日繁华的回顾,把今昔两种不同景象重叠在一起,在一种巨大反差中给人的视觉造成一种冲击,在这表面冷静的描写中,把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以及诗人对战争的痛恨真实地传达出来。

3.描写自然景色。廖燕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喜欢游览名胜古迹,也喜欢家乡的人情风物。如下面两首《渔家竹枝词》:“乱沙如雪弄溪斜,星散渔村三四家。水里开门泥作灶,春来绕屋长芦花。/深入芦花第几湾,扁舟垂钓往来问。山溪烟色浓如许,燃得渔蓑点点斑。”表现了渔村美丽纯朴的自然景象和渔家宁静安祥的水上生活,读来令人神往。再如《曲江曲》:“山抱双江江抱屋,一家一家帘断续。楼上有人楼下疑,红妆映水知为谁。”把曲江城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描画得非常清楚,犹如一幅淡笔的素描。

此外,还通过竹枝词表达理趣。如《羊城竹枝词》之四:粗纱为帽竹编篱,内里行藏外里知。椰子剖来难觅核,哪能容得一仁儿。”这是廖燕竹枝词中较为独特的一首。虽然表面上他仅仅罗列了几种日常生活中人人熟知的意象,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一种生活哲理,读后耐人寻味。

竹枝词脱胎于民间,后虽经文人大量创作,但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歌情调。廖燕二十八首竹枝词,在手法上基本上都体现了这种特点。

1.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他诗中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生活画面,然后不加雕饰,以淡笔进行勾画,像这首《渔家竹枝词》:“乱沙如雪弄溪斜,星散渔村三四家。水里开门泥作灶,春来绕屋长芦花。”纯朴自然,色彩素淡。

2.使用比兴。这在民歌中很常见。像《曲江竹枝词》之六:“长江深不深,阿朗肠肚更千寻。谁言笔峰改得帽,奴亦改得阿郎心。”女主人公面对三心二意的情郎,决心用自己赤诚的爱心让自己的心上人回心转意。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把女主人果敢坚定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

词风范文篇8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艺术风格

宋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词成了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1]。宋代的词坛,人才济济,涌现许多著名的词学大家,如苏东坡、辛弃疾、秦少游、柳永、周美成、姜夔、陆游等。在诸多词人中,有一位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诗话》)[2]。这个女词人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多辑录于《漱玉词》中,并且著有词学论著《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3]。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经历了社会与人生的重大变故,并将这些家国爱恨情仇融入词作中,使得她的词学作品内容丰富而厚实,风格清丽而深婉。李清照的词承继了自温庭筠、李煜、欧阳修以来的委婉词风,即使描写个人生活遭际的作品,也显得含蓄蕴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有着浓厚学术气氛的家庭。其父李格非,博学多才,在文学、历史、佛学、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是北宋著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坚持以“诚”为创作原则,性格上耿介忠直,具有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李清照的文学素养和性格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深厚的家学底蕴使李清照从小就颇有诗名,王灼就曾经提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不可多见”(《碧鸡漫志》)[4]。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宽松的环境中,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充满了少女的天真与浪漫,有不少热情欢快之作。她将自己的生活反映到词中,塑造了一系列真挚感人的少女形象。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描写了—位刚刚下秋千的少女在见到客人来时,匆匆向房中跑去,又因好奇而回头张望,故意装出在嗅门边青梅的样子。词的上阕描写了少女蹴罢秋千后的样子,因为玩得开心以至汗透轻纱,因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下阕则是在有人来时,少女含羞而走却又回首张望的情境,既有少女的羞涩又写出了她的好奇与顽皮。当时的社会,她这一举动中也透出了几分大胆,因为封建社会的女子是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而词中少女却在门边以嗅青梅为掩护张望来人,也算是对礼教的一种违反。整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又充满热情的少女形象,充满了生活情趣。这首词通过塑造这一少女形象反映出李清照自身的热情与不拘于封建礼教的勇气。在这一时期,她还有两首小令最为后人所称道,也是她小令词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这一词牌来源于唐庄宗所作《忆仙姿》中的叠语“如梦”。因《如梦令》篇幅短小,要写出一首好的《如梦令》,困难就在于如何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李清照的这两首《如梦令》,一首明朗欢快,一首委婉含蓄,各具其妙,但都反映了主人公当时当地、此情此景的情怀和心理。李清照与她同时代的许多女子不同,她有着率真的品格和超凡的灵性,这也折射到她的创作上,她的词反映出率真,灵动的特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的女主人公是个青春少女,她不仅与同伴相约出游,还饮酒嬉戏,以至“沉醉不知归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回,小船却误入“藕花深处”,惊得水鸟高飞。在这首词中,封建的束缚在主人公身上变得很淡,她尽可以随心所至,出游、饮酒、晚归。生动的景色,高扬的心情,读来使人沉醉。另一首小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同样是描写一位闺中少女,与前一首的欢快明朗不同,流露出惜春伤春之意,却无一悲愁之语出现。醉中初醒的主人公由昨夜的风雨引起对园中海棠的担心,可“试问卷帘人”的结果却是“海棠依旧”,这使得细心的少女大为不满,忍不住要出言纠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至此全词完结,可说是达到了小令“突然而来,悠然而去”的要求。词的意境是闺中少女与婢女的清晨问答,在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了两个人不同的心情与感受。最后一句“绿肥红瘦”是雨后海棠的鲜明再现,简单的词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海棠花就像少女的青春,这既是对春天离去的惋惜,又是对自己青春流逝的叹惜。这两首《如梦令》虽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了李清照热爱生活、珍惜青春、不甘困于深闺的真实情感。李清照少女时期的词已反映出她不甘于将自己禁锢于深闺之中的勇敢率真,出嫁之后,词作继续抒发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l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的一段岁月。赵明诚专于金石考据,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李清照嫁给他之后,两人志趣相投,共同收藏校勘金石图书,唱和诗词,在这种环境中,李清照的才华不仅未被扼杀,还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就曾描绘两人的生活片段,“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自觉是“葛天氏之民也”[5],这种场景在宋代这一理学之风大盛的官宦之家中是难得一见的。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也进入成熟期,并形成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一剪梅》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元年,正是李清照初嫁之时。“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语言之精巧,意境之凄美,令人叹为观止。如果深味其情,更令人感受到其中的别离滋味,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词的下阕直抒情怀,突显自己的离别之思一时一刻无不萦绕于心,眉间心上,无计可消。在词中如此直接叙述自己的相思之情,在当时受到不少非议。王灼《碧鸡漫志》就曾痛心疾首地评论:“作长短句……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虽然如此,李清照仍不改她真率的品性,笔之所写即是心之所念,封建礼教的束缚使她痛苦,但她并不屈服于此,而是继续以诗词来抒发她的真情实感。随着赵明诚离家远行,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日甚一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花开花落,秋雨春风,都会引起她思想情感上的波动。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成为这个时期她创作的主流。其中的《醉花阴》应时而生,成为后世人们广为赞誉的绝妙好词。《醉花阴》写于宣和二年,此时赵明诚正出任莱州,而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居住。故词中情感更为深沉,尤其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形象地描绘了词人的刻骨相思。正是李清照这种大胆、率真的品格,才会有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而这种抒情的大胆、强烈,情感的深沉、执着,也正是李清照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的区别所在。此后,李清照关于抒发离愁、春愁、闺情的名篇佳作联翩而至。“惟行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李清照刚过而立之年,便以她惊世的才华和独具一格的作品享誉文坛,“冰心一片焕华彩,缘情抒怀多婉约”,她的词创作登上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二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被调往湖州,此时高宗已从杭州来到建康,并下诏赵明诚立即“过阙上殿”,领旨奏事。由于时间紧迫,不允许他们带着那么多的金石书画同时返回建康,只好临时决定“驻家池阳”,由明诚一人先到建康赴诏,然后再回来接李清照。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时节,赵明诚离开池阳。李清照望着舍舟登岸渐渐远去的明诚,不禁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一种不祥的预感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当天她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火速赶到建康,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作了十分生动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6]。从此,李清照开始承受国破、家亡、夫死的剧痛。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加入到逃亡的人流中。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尝遍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李清照的中年时期,遭遇了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社会巨变,既有国家破亡之痛,又有个人身世之悲。靖康之乱,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使李清照由平静安宁走向漂泊动荡,由生活的一极走向社会的另一极,饱尝人生的大喜大悲。她的心灵在反差强烈的刺激中变得敏感而富于悟性,她的词从题材内容到精神风韵都发生了变化,多以感叹沦落、悼亡怀乡为创作主题,此时词中的悲愁已不同于前期词的离别相思之愁,而是打上了时代深深的印记。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偏重于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感为主题,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她的词作,进入了一个人品、词品极高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亲人的思念,因此她的词中悲愁慨叹之语随处可见。如“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另一方面,李清照也并未将自己放逐于这种无尽的愁情中,也并未陷入彻底的绝望,虽然愁痛不已,一边又自行宽解。如“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李清照后期词的创作感情更为深刻,词风也由前期的轻巧清新转为沉郁凄苦。她将这种强烈、真实的情感完全倾注于所写的词中,她的不幸遭遇及对故国的怀念,对南宋统治者的悲怨,都在词中得到曲折深刻的反映。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词风的作品当数《武陵春》与《永遇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李清照悼念赵明诚所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旒舟,载不动许多愁。”词的开头描绘出暮春时节的落红无数,使地上的尘土也沾染了香气。这种景色虽美丽却带着伤感,所以词人不禁愁绪满怀,无心妆扮。随风飘落的花瓣也喻示着她飘零的身世。回想往日两人一起赏花饮酒的幸福时光,再看眼前独自一人的凄凉境况,使词人不由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叹,尽显纵使泪尽愁难尽的感慨。下阕再写听闻双溪春光尚好,本欲前去泛舟,再看一眼将逝的春光。但思及自己的悲愁之重,只怕是一叶轻舟所无力托起的。整首词意境凄婉,动人心神,而最后一句更是将无形的愁思付诸有形,真切可感,淋漓尽致而又深沉地抒发了对丈夫的怀念相思。在伤悼自身遭遇的同时,李清照也并未忘记国家的沦落。《永遇乐•落日熔金》就是其中的代表。“落日熔金,暮云台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青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一味乞和,这种作法引起了有民族气节之人的不满。但当时秦桧等奸臣当权,天下无人敢言兵。这一首元宵词历来作为一首忧国怀乡之作而广为流传。其中蕴含着深切的忧思,但写得十分委婉含蓄。全词无一字提到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但仔细体会,悲怆之情溢于词外。在词的开头,一句“人在何处”使读者醒觉身之所处非是汴梁而是杭州,细想之下顿起国土沦落之悲。接着描写元宵景象,一片鲜明的色彩,一派繁华的景象。但词人又写到“次第岂无风雨”。“风雨”二字既写天气又写现实,暗含悲愤。只是其他人都为这表面的欢乐所迷,李清照只有“谢他酒朋诗侣”。词的下阕是词人对以往汴京元宵节的回忆,这不同时空元宵节的热闹繁华造成了今昔的对比。忆旧思今,词人思潮起伏又无人知晓,最后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以平常语淡淡道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悲痛,写出了词人与众不同的心情感受。这种写法暗讽了统治者沉迷于表面的歌舞升平,忘记南渡之耻的苟安作为,直抒作者去国怀乡的沉痛情感,在当时就已引起了许多爱国诗人的情感共鸣。

三在宋词的创作中,李清照从女性的角度来抒写自身的情感,更为真实贴切,也更加感人。如李清照的《风凰台上忆吹箫》之中“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以女子独有的感受描绘出的景与情,情感更真挚、深刻,也更动人。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评道:“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写的‘女人语’,放在清照之前,都要黯然失色。”[7]王国维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又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8]李清照脍炙人口的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油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称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尤一字不透雅,深情苦调”。此作虽写重阳佳节夫妻不得团聚的离愁别绪,却首先以景渲染之,即景取喻,以画境示其“销魂之状,婀娜之姿,高洁之操,刚健之质”,皆含其中,则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化景物为情思,化情思为景物。这正是被明人茅暎《词的》称赞为“情景婉绝,真是绝唱”[9]。李清照在进行创作时也十分重视语言,提出求新求雅,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柳眼梅腮”等语被认为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王士祯《花草蒙拾》)。再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四叠阳关,唱到下千遍”等句更是“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李清照的词除了炼字用词的新巧之外,还善用叠语。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诉衷情》)而最著名的则是《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中有十个齿声字,只这一句全词的意境就此定格,使人立刻沉浸于这种凄凉伤感的气氛中。李清照在整个宋代词坛上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又发展了自已的风格,给后来的词人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她的词作中,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对爱情的赞美,看到了她感情的深沉与真挚,看到了她自信、自强、顽强进取的精神,看到了她关心人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看到了她的高尚志趣、情操和品格。王士祯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为首”。如果用她自己的词来评价,正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庄宗荣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传播系

参考文献:

[1]何海玲.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J].南方论刊,2000,(7):62~64.

[2]万丽蓉.李清照词前后期创作风格浅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4):75~78.

[3]马宏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浅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2~13.

[4]杨海霞.浅析李清照的诗词风格[J].心事,2014,(14):129.

[5]龙朝霞.浅析李清照的艺术境界[J].考试周刊,2013,(A4):13.

[6]黎丽霞.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J].读与写:教育教学研究,2012,(3):11~13.

[7]支兰花.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浅析[J].甘肃教育,2011,(13):61.

词风范文篇9

关键词:苏拭;现实主义;词风

Abstract:SuShiistheromanticismexcellentpoet,hasbecometheconclusion.Byfollowsitsinnovationliberationspiritandtheromanticismaffectivetoneconductstheresearch,butwipestoSoviettherealismwordwindcarryonthesystemelaborationrarely.ThisarticlethelifepathwhichwipesonSoviettoitsrealismwordwindmakesapreliminarydiscussion.

keyword:SuShi;Realism;Wordwind

前言

文章开头从苏拭的生平谈起,提出问题——论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主体部分从四方面详细论述:(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二)关心民生疾苦,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分析诗人的思想根源。(三)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北宋苏拭是继柳永之后的著名词人,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拭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深入到各阶层,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当时享有盛名:“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①

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②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拭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刘”地界‘辽”,“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③这年冬天,苏拭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岳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为国靖边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又如《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群郎,戎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也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壮歌。作者通过对汉唐盛世不受外族欺侮的羡慕,表现了对宋朝衰败国事的深深失望。这里说“恨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北宋词中,这样与当时边境事件有直接联系;’并且反映杀敌靖边的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在这以前,范仲淹在西北边上写的《渔家傲》词,抒发了“燕然未勒遇无计”的苍凉悲壮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事的关心;但是,苏词所表现的爱国感情却强烈得多,深厚得多,风格也更为道劲豪放。“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④苏拭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六国论》一类文章,旨在对付西北二边的侵犯,不为空言,切中时弊,关系到宋朝立国之根本,给当时的执政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苏拭在其父的影响下,对边防大计也有过不少积极的建议,可惜只起到了科举考试中敲门砖的作用,对消洱边防大患竟丝毫无补。

苏拭被贬时,仍常关心边事。在《与滕达道书》中他问:“西事得其祥乎?虽废弃,未忘国家虑也。”可见,苏拭无论穷达都关心着国家安危,他在《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中说:“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原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潞州地区地势高,又北临辽国,是个边防重镇,而梅庭老“原是古之儒”,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惜“时平不用鲁连书”,这“时平”是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用屈辱投降政策换来的,“奉之旨有限,而求之者无厌”。⑤这怎能不激起作者的愤慨呢?苏拭看到统治者只知道宴安享乐,而忘记了大片边地,他遥望边关,不胜感叹;“歌翻杨柳金尊佛,饮散凭栏无限意,云深不见玉送遥,草细山

重残照星”。⑥元丰四年十月,苏拭贬官黄州,当他得知种鄂率军大败西夏时,异常兴奋。但不到一个月,战局剧转,宋军惨败,折损将土与民夫三十万,宋朝军事上的腐朽完全暴露了。自此,西夏更加猖撅。国势的虚弱衰危,个人遭遇的坎坷,使苏拭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苏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泛舟赤鼻矾,写下了一首热情向往英雄事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拭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国作一番事业的抱负。词中也流露出事业无成、早生华发的感叹,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这里虽有政治上无可奈何的一丝哀怨,但向往英雄业绩的豪迈气魄,仍是苏拭全词的主旋律。在“乌台诗案”中,被“锻炼几致于死”⑦之后,苏拭处于逆境,而抱负依然藏于胸中,洋溢于字里行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多数论者只注意这首诗的豪放词风,殊不知,通过其豪放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反映,在词史上亦是绝无仅有的。

二、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

苏拭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他凭自己的才能,二十二岁就名震京师,得到欧阳修等老臣的赏识,不到二十三岁即已登馆阁清要之阶,得直史馆。可是熙宁二年,他遇到了一场来势迅猛的暴风雨袭击——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议论素异”而屡遭排挤、打击。从此,他带着伤痛顽强搏击,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伟大

抱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着。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是下片,回忆他们初到汗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倾吐满腹的块垄不平。苏拭还常借吊古、赏月、咏物来抒发胸中的愤慨,如《满江红,寄鄂州宋使君奉品》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州对鹦朗,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

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滴仙诗,追黄鹤!”这首词者凭吊古人联想现实的深沉感慨,表现了对三国时弥衡空持才气的可惜,傲物狂放的不可取;更否定了曹操、黄祖这样迫害人才不能容人的偏狭当权者。这里不能说作者没有交织进个人身世之感,但是苏拭认为才士的狂放和当权者的偏狭,只应让它成为历史。从现实出发,自己有过弃冠冕而归隐的念头,可又怎能忘情于朝政?结句是说尽管李白这个切盼朝政清明自已得以进用的希望成为泡影,但总要胜于崔颢只知思念故乡的个人愁苦。苏拭把自己在被贬滴中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地,从而解脱矛盾与苦闷。

正因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从他的词里流露出来。《行香子·清夜无尘》中,作者“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怀才不遇,继而又自我解脱:“且陶陶乐尽天真”。“天真”是指不受礼教影响的性格,此词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困扰的意愿,基调是开朗

的。但毕竟理想越来越飘渺,对这个封建文人来说,恐怕只好“何辞更一醉”⒃了。

苏拭在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借佛老思想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虽有消极的一面,但能使苏拭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他不管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突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拭追遥自得,安之若泰,果然微寒驱散了醉意,前时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也是这样坦然自处的吗?这种旷达胸怀,简直可以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达到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苏拭善于把儒家“仁者不忧”的精神同禅宗“看穿忧患”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正是他所以能处处坦然,无往而不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苏拭具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甘受困厄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的,便高兴地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它否定了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戏》诗中所表现的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徒自伤老的悲叹,抒发了他对所谓命运发出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苏拭经过仕途奔波以后,思想感情逐渐接近了陶渊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就把他的东坡雪堂比作陶渊明的斜川,认为只有他和陶潜能做到梦中清楚,醉中清醒。但他毕竟没有陶潜清醒,归田只是说说而已。《菩萨蛮》说: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嫩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这首词说明了苏拭欲退而不忍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要远离人世的纷扰,“聊从物外游”;另一方面又要用文学揭示社会斗争。这样看来,他的理想抱负始终没有磨灭,只是在他踏上坎坷道路时,这个理想抱负便离他越来越远了。因此,苏拭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色彩:他开始放浪形骸,日饮无数。征歌逐舞,填词纳妾,然而又并非真正地沉沦于醇酒美女之中,最终也没有归隐,其雄心壮志,牢骚不满,竟在艳科小词中“爆发”出来,振起一代豪放词风,增强了词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对词史的一大贡献。

三、关心民生疾苦,对穷

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在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孔孟之道。他考进士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心就是“仁政”治国,但苏拭比较重视客观实际。因此,他能够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政治斗争,写下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优秀作品。

苏拭认为,朝迁应体察民情,《望江南·超然台作》就反映了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春。词中“却咨磋”为全词脉络,“试上超然台上看”关心春,

关心民,“半壕春水一城花”,风景不殊,可惜“烟雨暗千家”。细雨霏霏,贫困居民烟火不举,更加凄暗。苏拭被排挤出朝,身为地方官,“政虽无术,心则在民”,⑧但仍不能使百姓摆脱贫困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借酒销愁,酒后仍是咨磋,不能忘情于国计民生,不是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事业,实现“上益圣德,下济苍生”的伟大抱负,而是用诗酒消磨,更觉不堪了。

元丰元年春大旱。时苏拭任徐州,城东有一石潭,苏拭曾来这里祷雨,后来旱象缓和。初夏,他又到石潭去谢雨,沿途所见已是一派丰收景象,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唱道:“惭愧今年二麦丰,干歧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天红”。⑨他更在《皖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一组词中描绘了旱灾解除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表现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府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即使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苏拭也忘不了青黄不接时处于饥寒中的人民。还不禁使人想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6天下寒士俱欢颜”⑩的高尚精神境界,而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⑾的情怀亦于此可见。

苏拭在词中不仅写了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还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歌女,表现了对荒淫无耻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家有歌妓,朝云就是他从歌妓中所收的爱妄。他确有随俗浮沉的一面,但主要还是像白居易那样,由于政治升沉、生活遭遇等各种因素,使苏拭产生对歌女的同情与关怀。白居易发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⑿的慨叹,苏拭也发过“天涯同是伤沦落”⒀的感叹;他更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更为难得的知己。在与歌女惜别时,竭力安慰她们,要她们痛痛快快哭一场,索性泪珠也不用擦掉,就把它弹在征衫上,好让将来有缘再见时,重话旧情,“泪珠不用罗巾混,弹在征衫,图得见时说。”⒁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情意啊!

有爱必有恨,苏拭对玩弄歌妓的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瑟琶》:“瑟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主人滇小,欲向春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那个才十一二岁的瑟琶女,技艺超群,但还是不解风情,还不能满足“主人”对她所抱的“欲向春风先醉倒”的非分之求,因而在她献技的过程中,百般责怪。东坡对此实在是忍无可忍,即席作了这首词,交给小瑟琶手弹奏,对那位“主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要是“主人”还有点人心,当他听到小瑟琶手高唱“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的时候,定会惭愧难堪,无地自容。这正像棉花里包针,直刺“主人”心窝。

苏拭还把针尖刺向最高统治者,如《华清引·感旧》上片写杨氏盛时华清宫的繁盛热闹,暗斥唐明皇宠爱贵纪,天宝年间生活的荒淫奢侈。“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下片写安史之乱后华清官的凄凉寂寞。“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苏拭曾指责宋仁宗“后宫之费不减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

朝成夕毁,务以相新”。⒂词中所写并非单纯的吟古,而是针对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也含有以往呈为鉴的意思。苏拭这类关心民生疾苦以及对统治者不满的词作,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社会实践的体验和创作激情。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想,也正是苏拭词的现实反映。

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苏拭一方面关心着国计民生,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另一方面,又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他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诗人接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如他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绿槐高柳烟新蝉,董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人圆。”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初夏家庭生活图景:院子里绿槐高柳上小蝉不唱了,有人奏起了歌咏承平的南风曲子。碧纱窗下沉香烟袅条飘散。净净棋声把人从午睡中惊醒。一陈小雨过后,轻风翻转着新出的碧荷,榴花开得红艳艳。娇妻在瓷盆里洗着菱藕之类的消暑生食,激起白玉般的水珠子,一会儿碎了,一会儿又聚拢。’又如《瑞鹧鸪·观潮》描写了中秋节水乡弄潮的欢腾场面:“碧山影里小红旗,依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苏拭还有一组《渔父》词,以洗炼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这首词里,苏拭着重写渔民的豪爽和民风的淳厚,“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也写渔父形象的萧闲之乐:“渔父笑,轻鸥举。汉汉一江风雨。”渔父形象中也有作者的影子:“渔父醉,春江早。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还有通过在风浪中操舟老渔翁形象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胸襟的。“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⒄”在浪起掀舞舟中渔翁的画·面上,作者深有寄托:宋玉的《风赋》虽有讽于楚王,硬说风也有雌雄之分,其实,无论谁,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正气,就可以当此千里快哉之风。苏拭把胸中的浩然正气借助于风浪中操舟渔翁的形象表现出来,灌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苏拭自幼受故乡山水的陶冶,峨眉天下秀,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歌颂祖国山河是苏词一个重要主题。如《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播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扬花似雪花。

这是苏拭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所作的春词。通过对春祭和海南风光的描绘,写出了儋耳的淳朴古风与盎然春意。作者虽然也被勾起对中州的怀念,但是飞起的杨花漫天似雪,觉得这里的春光与中原同样美,并不像荒远的天涯海角。词里洋溢着健朗开阔的情怀,风格明快清新,毫无衰迈颓丧之感。可见苏拭对生活

的热爱,健旺的进取精神,不论遭遇如何而始终如一,至老不衰。

苏拭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亲友的深厚情感上。前人曾有苏拭之词短于情之说,这种把情的内容局限于脂粉之间,理解得过于狭隘,且全然不符合苏词的实际。其实,东坡是笃于情的。如他把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推而广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⒅成为千古绝唱。又如抒发真挚爱情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为悼念亡妻所作。虽然生死正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拭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结句谈想亡妻在地下为怀念自己而不胜痛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显得情意更为深切。苏拭对朋友,也怀着深厚的情谊。“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⒆他的友情词就是这样发自肺腑的,贯注着充沛的真情实感。如《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真切体现出远离友人的眷恋。“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创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上片借歌女的情态、歌声和心情,写山居者对行者的无限依恋;下片写当地好景虚设,春光阑珊的旧迹难寻,来刻画故人去后环境氛围的寂寞冷清,把惜别之情写得深至精微,反映出作者对友情的深笃。

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苦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这对苏词的现实反映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注释:

①李绍序《东坡全集》。

②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第87页。

③《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08页。

⑤苏拭《教战宋策》。

⑧苏拭《玉楼春·高平四起并雄垒》。

⑦《宋史·本传》。

⑧《东坡集》卷三十四《谢雨祝文》。

⑨《中国文学史纲要》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3页。

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范仲淹《岳阳楼记》。

12白居易《瑟琶行》。

13苏拭《醇落魄·席上呈现杨元素》。

14苏拭《醉落魄·苏州间门留别》。

15苏拭《进策》。

16苏拭《浣溪沙·山L兰芽短侵溪》。

词风范文篇10

一、开场白

男:“树形象,展风采”文艺汇演

合:现在开始

二、介绍领导

女:参加此次文艺汇演的领导有:1、(区、州局领导)2、市委市政府领导3、我局领导

男:你们的到来,将带给我们更多的警醒

女:带给我们更多的动力

合:你们的到来,将促进我们长足的进步,欢迎你们,感谢你们

三、请领导讲话1、2、

四、演出正文

1、男:红日东升,需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女:人类历史前进,要冲破长冬的阴霾

男:走过千山万水,女:历经万险千难

男:长征的终点,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

女:这终点又成新起点

合:长征在继续,看,共和国的朝阳日新月异

女:请欣赏,大合唱《长征》,演出单位:

2、男:青春的古丽,花一样美丽,花一样的古丽在哪里,在这里,在每个人的心里,请欣赏舞蹈《古丽》,演出单位:

3、男:请欣赏为大家奉献的小品《找家教》。

4、女:乡恋如炽,思乡情浓,如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你甜甜的乡思。请欣赏的歌伴舞《故乡情》

5、男:歌歌如潮,乐乐如章,欢乐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请欣赏的俄罗斯舞蹈《欢乐》

6、男:国徽在头上高悬,红盾在双肩闪光,祖国的使命高于青天,人民的重托重于泰山,请欣赏舞蹈《闪光红盾》,演出单位:办公室

7、女:欢乐的歌儿唱起来,震天的腰鼓敲起来,洋洋的喜气澎湃着我们的胸怀,尽情地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爱,对生活的情,对未来的向往,请欣赏舞蹈《欢乐腰鼓喜洋洋》,演出单位:

8、男:笑一笑,十年少,不信,试试这方灵丹妙药,请欣赏由表演的滑稽双簧。

9、男:不是军营却比军营更肃整,不是军人却比士兵更英武,不骑骏马弛骋在商海前线,不握钢枪镇守经济边防,请欣赏《军营风彩》。

10、女:壮士血染战场,为了谁?英雄汗挥沃土,为了谁?为了春回大地,为了鸿雁回归,为了朝朝东升的旭日,请欣赏舞蹈《为了谁》,由表演。

11、男:思想在交织,感情在融汇,理解使思想和感情升华,请欣赏的小品:《知识竞赛》。

12、男:希望在哪里,在田野,在高山,在大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我们生活着,工作着,创造着更美好的希望。请欣赏舞蹈《在希望的田野》,演出单位:

13、男:我倘佯大海,才知道海宽洋阔,我嘹望蓝天,方晓云淡天高,我跻身红盾之列,更知工商干部胸怀博大,容得下天,容得下海,请欣赏诗朗诵《红盾情怀》,演出单位:商广科

14、女:同样的理想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同样的向往给了我们同一首歌,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感受,同一首歌,请欣赏小合唱《同一首歌》,演出单位:

15、男:商海风云激荡惊涛骇浪,提醒我们百尺竿头,更上层楼,人民殷切期待的眼神,告诉我们,漫漫长路,任重道远。

女:历史的呼唤,人民的重托,祖国的期望。

男:历史在我们双手中更新,人民在我们勤奋中,祖国在我们奉献中富强。

女:告诉每一个中华儿女,人民安康幸福不是梦,是一天天崭新的篇章。

男:祝福我们可爱的中国,日益繁荣昌盛,如颂歌一代一代唱响云霄,请欣赏舞蹈《祝福祖国》,演出单位:办公室、企业科。

女:演出到此结束。

男:祝大家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