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指导十篇

时间:2023-04-05 09:02:19

想象作文指导

想象作文指导篇1

[关键词]想象;新颖;合理

小学生天性好奇,他们的脑海里经常会冒出这样或那样的奇怪想法。比如:汽车能不能飞起来?人是否会长生不老?未来我们会住进怎样的房屋,用上怎样的电脑,吃着什么样的食品……想象是一双能使思维飞翔的翅膀,只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他们就能写出新奇的想象作文。

一、有效指导,方法得当

1.根植生活,合理想象。写想象作文不等于可以漫无边际,信马由缰,想象是要有一定约束的。想象是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且要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因为想象的的翅膀离开生活这块土壤将无法展翅飞翔。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下课了,一个学生在擦黑板,粉笔末纷纷扬扬地落到老师和同学的头上、身上、课桌上,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并想象:如果黑板上的粉笔字能在发挥过作用后自动消失,而且还会发出阵阵清香,那该有多好啊!又如屋里停电了一片漆黑,人们只能点上蜡烛照明,这时,假如储存太阳能的照明设施开始启用,就会给人们重新带来光明。任何异想天开,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恰恰可以激发学生们无穷的想象力。

2.激发思维,大胆想象。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阅历少。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胆穿越时空隧道,对于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自己经历或没有经历过的情景,都可以去想象,让静止的东西“动”起来,让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过来,还可以畅想未来,想象将来的人、事、物。总之,要打破束缚在学生头脑、束缚手脚的各式各样的枷锁,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大胆驰骋。

比如,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塞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停车难使有车一族愁眉不展。如果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任他们根据这一现状大胆想象,那么,各式各样的新型汽车就可以在学生的笔下诞生:可以根据乘坐者的数量调整大小的汽车,如果变大的话,可以乘坐十几个人,可是如果乘坐人数较少,它还可以缩小到只坐两个人;方便的智能方向盘汽车只需在方向盘上安装一个红色的智能按钮,它就可以根据主人的需要选择前进、后退,还是停止,在车上,主人不管遇到任何路况都不用紧张,只管发号施令就一切OK了;遇到塞车,不用怕,能张开翅膀飞翔的汽车可以解决大家的烦恼,运用自如,省去诸多不便;折叠起来节省空间的折叠汽车可以见缝插针……只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新颖奇特的想法有时会让成人自叹不如,说不定有些想法真的会在将来变成现实。

3.巧用修辞,描写生动。为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具体,情节有趣形象,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具吸引力。如《奇特的桥》中就恰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写法,使文章增色不少: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做——回心转意桥,这座桥弯弯的、长长的,像一条长龙般威武,又像彩虹一样漂亮。小偷走过这座桥,心中顿生善意,从此金盆洗手,改邪归正;劫匪走过这座桥,也马上像换了个人一样洗心革面,投身慈善事业扶贫济困;只要谁心中有邪念,当他们走上这座桥的时候,邪念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世上的坏人越来越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太平了。文中通过比喻句描写了桥的样子,而排比句的运用则突出了桥的作用,称之为“回心转意桥”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

4.围绕中心,突出主题。想象是美好的,可以新颖奇特,但也应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要鲜明,立意要深刻。想象时要有一个中心来表现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只是瞎编一个故事为了哗众取宠,那样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如学生在作文《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中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美国总统奥巴马身边,在他脑中植入一个“世界和平”电脑芯片,这样,他就不会再想要挑起什么事端了。我在空中继续飞翔,看到哪里有战争,就在哪里洒下“和平香露”,凡是闻到“和平香露”味道的人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武器,与对方握手言和。这段话就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要和平,不要战争。

5.写出新颖,富有创意。别人说过重复再说、别人写过重复再写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只会让人读着觉得平淡、乏味。想象作文就要别出心裁、突发奇想、写出新颖、富有创意。如能自动准确识别病情的医生电子眼,全城联网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的自动报警系统,自动调节水温的杯子,能发出真人读音的各科学生课本等都是不错的题材。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文贵于新,只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能写出求新求异的好文章。

二、拓展思维,广开思路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既要有合适的方法引路,又要想法设法拓宽学生思路,使他们头脑解放,思维驰骋,无拘无束地遨游在想象的美好天地里。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写好想象作文呢?

1.写未来的人。引导学生想象几十年后,身边熟悉的、陌生的人都会有哪些变化?到那时,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了,是不是成了科学家,或者成了建筑师;老师退休后去安享晚年,还是上了老年大学;小区门口的王医生还在给人看病吗?刘谦还表演魔术吗?刘翔呢?肯定跨不动栏了,那他会去干什么呢?

还可以想象自己摇身一变,成了飞鸟、白云、孙悟空、魔法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领他们来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体验更广阔的天空,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2.写未来的事。首先可以写科幻故事。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现在还不能实现的愿望,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发展,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时空穿梭机上有一个主控台,正前方是个大屏幕,由机器人操纵。坐上时空穿梭机,机器人就可以按照你的意愿进行操作。这样,你就可以来到25世纪,看看这个全新的世界。当然,你也可以让时光倒流,来到原始社会,找找自己的祖先。

可以写发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仔细观察有哪些缺陷,可以进行哪些改进,然后展开想象,写写自己的发明创造。如能折叠起来放到衣兜里,在下雨时能撑起当雨伞的新型书包;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有各种自动配套设施的新型房屋;小偷一伸手就会自动报警的智能钱包;出了车祸之后永远都不会伤到司机和路人的汽车等。

当然也可以续编故事。学生读过的故事大多曲折生动,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大胆想象,可以对原故事进行续编、改编,只要围绕一个主题,使读者受到启发就是好故事。如《小木偶的故事》续编,《去年的树》改编等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想象作文指导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4.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102-01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的前提则是敢于想象,想象的结果才有可能创新。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丰富表象的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语文教学中善于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如,形义想象教学法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力:会意想象法、形声想象法、部首想象法、同音想象法和声旁想象法等。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据形释义”的目的。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笔者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成对活动”到“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修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想象作文指导篇3

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想像力作用下的动物附上了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思维。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如想像作文“未来的×××”,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空间过于狭小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地下或空中操场,用电梯或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如果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不知有多大!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

1.观察周围尽可能看到的所有事物,捕捉典型材料

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教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

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

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的插图,被烈火烧身时的巨大痛苦,是通过作者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的,那么的心理感受会怎样呢?可引导学生观察他的神态、动作进行想象。

三、填补一些空白,设置整体形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想象要创新

文贵于有创新。想象作文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

学生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都可以导致想象的多样化。在想象衬衣蒙难时,男生的想象往往是:打球时新衬衣丢了或被人误换了,后又失而复得;或是玩火时,不小心把新衬衣烧了一个洞。女生呢,则想象新衬衣染上了污迹,无法洗净;或是不小心挂破了,于是在污迹处或破损处绣上一朵小花,缝上一个装饰口袋。很明显,男生与女生在想象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都很有创造性。要支持孩子大胆的去想,但文章还是不要脱离生活实际的。

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多指导,少限制,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

想象作文指导篇4

一、借助游戏的策略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儿童非常爱玩游戏,老师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借助游戏的趣味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孩子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尽情参与其中,

【策略解析】学生经历了游戏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这种兴趣驱动了学生积极地思维,充分地发挥潜能,语言情感同时得到发展。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当然会乐于写作。

二、赋予角色的策略

在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赋予学生一种特定的角色,使学生从中获得个性化的角色体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比如:把课堂模拟成记者会的会场,学生是小记者,通过采访老师获得自己的写作素材。

【策略解析】教师运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老师,可贵的是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筛选信息、材料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如何获取对一个人的了解,学生的提问在老师的点拨下逐步深入,思路逐步开阔。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模拟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寻找写作素材的快捷途径。

三、创设想象的策略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和特长。作文教学要抓住这一天性,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让学生每做一次作文,想象力、创造力就得到一次释放,生命灵性就得到一次拓展。

【策略解析】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创设一定的想象情境,会让他们的想象如虎添翼。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要是让你送幅画,你会送给谁,画上画什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正反对比的策略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出示正反例子,让学生自己在比较和感知中,悟出所要写作的知识,这种认识是自我习得的,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想象作文指导篇5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教学;策略

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写作,没有掌握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很多时候学生对作文写作也存在畏难情绪,对写作缺乏积极性。目前很多时候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课堂教学低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文中结合教学实践,就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可采用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以兴趣爱好引导小学生开始写作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作文写作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写作。在小学生作文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专注于本节作文教学活动,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为写好起步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写作《我的语文老师》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通过日常中的生活片段,描写教师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位最熟悉、最喜欢的老师。同时引导学生从相貌、衣着、性格等方面描写老师。学生对熟悉的老师进行细致地观察,结合平时的接触中发现老师的性格,写出的作文富含自己的情感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评价学生,本次教学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对老师的认识感受。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小学生主动去观察、去思考作文题目,积极参与到本次作文写作活动中来。

二、以阅读美文示范小学生学习写作

小学生作文写作经历少,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时,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小学生写作文大部分存在语言组织缺乏技巧,文字表达缺少美感的缺点。教师在小学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模仿写作方法。欣赏优秀文章,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文字组织技巧。通过阅读欣赏文章中优美的文字、精巧的结构,对小学生作文有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欣赏课文中描写的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在课程讲解时,需要指导小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学习作者描写风景的写作技巧。学习课程之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作《我的家乡》。小学生可以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我的家乡》时,就可以轻松自然,写出优美的作文。

三、以鼓励想象创新小学生写作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想象成为作文创新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可以让小学生作文充满生机,充满幻想,让小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时,需要利用课文,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性地写作起步作文。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中描写了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后看到的种种幻想,通过幻想和现实的对比,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跟着课程一起去想象联想小女孩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教师让小学生充分想象,续写文章,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布置续写文章时,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突破现实生活,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为创新写作起步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自主练笔督促小学生实践写作

提高小学生起步作文的写作水平,需要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没有大量的写作练笔,大部分小学生是很难写出优秀作文的。小学生生性活泼爱玩,很多时候缺乏自觉性,无法坚持经常性的动笔写作,需要教师在小学生作文写作教学中,督促和指导。“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训练小学生坚持自主练笔,坚持写作,才能提高小学生在起步阶段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督促小学生养成自主练笔的习惯。抄录优美语句、写日记周记、开展读书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等等。教师在安排小学生完成课后练笔后,需要及时进行讲评。挑选出一部分优秀作文提出表扬,鼓励小学生多写多练。同时在课堂上让小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练笔时的心得体会,学习别人的好经验。让小学生在自主练笔中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小学生的起步作文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任务艰巨漫长,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需要在写作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乐于参与作文写作。在课堂上示范优秀文章,指导小学生学习借鉴。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性地写作。督促小学生自主练笔,培养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爱上写作,写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周建青.用笔写我心,用语表我情——探讨如何指导小学生

写好作文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2(9).

[2]陈友兰.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J].延边教育学院学

报,2013(2).

[3]刘淑.起步作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

想象作文指导篇6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塑造”,使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彰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净化心灵,提升品位。

语文学科涉及广泛,内容庞杂,每个版本的课文都是几经筛选和编排,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和佳作,包含了文学的儒雅,科学的严谨,历史的沧桑,自然的神奇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文章娴雅精致、脍炙人口,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从语文教材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 引导朗读,敏锐感知美

人要认识对象的美,必须以形象的直接方式去感知对象,因为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点,美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没有美的形象,就不会有美的情感体验。祝允明讲过:“事之形有美恶,而后吾之情有爱憎”,他就是把美的情感与美的形象直接联系起来。美的形象可反复的朗读体会,经过学生的想象而体现出来。

朗读是提高学生审美感知的重要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了,才能有“悟性”“审美”即“语感”。在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注意朗读的轻重音、停顿、语速、语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轻重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会使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

二、带着爱心,积极欣赏美

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感情的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没有审美主体的情感作用,艺术就难以实现它的审美功能。同时,审美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引导想象、再现形象,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挥大胆自由的想象去解读文章。

没有情感,也就没有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情感的核心就是“爱”。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就不会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见青山妩媚,不就是对青山的爱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为什么会不厌呢?也是因为爱;“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中的人为什么最美呢?是因为爱。

人在审美中,的确是将自己的最美好的情感,其中最主要的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对象,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具有丰富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最丰富的人。所以,在教学中要借助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借助优美的语言把蕴含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如在朱自清《背影》中写父亲为其买橘子:“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情感迁移,想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点滴的关怀,从而理解,如果朱自清没有对父亲的爱,便不会有如此细腻的描写,如果读者没有“爱”的情感,也便体会不出平实文字背后蕴含的朱自清的爱。这样以爱促美,以美促爱,培养学生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感情。

三、 诱发想象,主动体验美

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作家创作是美对生活的客观复现,读者欣赏是对生活的复归。在感知表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把作家复现的生活复归为学生心目中的图像。如学习马致远的《秋思》,要看到凄清寥落的秋景图,感受到游子飘零天涯的孤寂,指导学生反复吟咏,然后画出自己头脑中的“秋思图”,并为画配上自己的诗作,这样积极能动地多方位学习,能更系统全面地把握课文的美学意义。

人,又是带着自己鲜明的主体色彩来欣赏客观存在的,对一个联想丰富、情感活跃的人而言,静静地注视“弱柳扶风”四个汉字,她的眼前就能浮现出迎风摆动的杨柳细枝,《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病体缠身的林黛玉,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体态。也就是说,欣赏中的美感活动是离不开想象中的情感的,必然通过想象将概括化的内容转化成非常具体的、丰富多彩的带有情感的形象,才可以欣赏,即寓抽象于形象。如何其芳在《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中写道:“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在学习中指导学生想象微风的轻柔、阳光的和煦,便能很容易地体会出作者不可抑制的快乐之情。但培养这种审美想象力和欣赏力并非朝夕之功,要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语言文字修养,贮备丰富的审美经验。

想象作文指导篇7

一.利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观察

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虽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却只是感性的,表面的,小学生不易做到真正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因此当要学生写的时候,头脑里一片空白。如果教师能利用课件制作,把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帮助学生再现生活,给学生以实地观察之感,教师恰当指导,就能帮助学生充实写作素材,使其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愿意表达,学生就能言之有物了。如指导《记“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时,教师用相机拍出同学们活动的照片制成课件并展示出来,把同学们的动作、表情、配点活泼的文字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进行亲身体验后的仔细观察与思索选择取舍,这时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自己的示范作文,学生就能体会到要抓住个别典型人物重点写,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写什么,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树立起敢写的信心,激发出要写的兴趣。

二.运用课件“下水”指导学生积累

虽然现在的孩子们摄取的信息量比较多,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的现象很普遍,就算有作文课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这就是学生的积累没有到位,或是积累浮于表面,没有运用起来,需要教师“下水”积累。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家乡的柑橘林》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随着欢快的乐曲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一株,屏幕上柑橘成熟的丰收景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柑橘,堆满筐的柑橘,剥开壳的柑橘,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这里对学生生活积累的再现,帮助学生找到了表达的机缘。

三.播放课件,“下水”指导学生表达

研究表明:小学生年龄尚小,语言的创造能力及情感把握稍差一点,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再现能力非常强,也很乐意去模仿。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口语表达训练当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集成优势,播放一段人物对白或精典文范读,甚至将老师的作品播放出来,让学生模仿其中情节进行表演或复述,学生兴趣盎然,收效显著,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语训练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如续讲故事、想象配音、听音乐看图画编故事说给大家听等,通过教师示范与引领,学生的口语表达自然丰富起来,学生有话可以说,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

四.多媒体展示,“下水”指导学生想象

教师“下水作文”指导是师生互动、共同体验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是学的过程、悟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一起写,甚至是写同题作文,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动笔欲望。看老师把熟悉的生活制成的课件,并描写成多彩多姿,生动入理文字题材时,学生便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幕幕取材、选材、组材,动笔就成了行动。教师“下水”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平淡无奇”的生活怎样经过心灵的酿造与想象变成了美,从而创设出极好的写作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描绘生活,想象与设计生活,从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水平。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选材、想象差异时,可以读自己的文章比一比;听到别人的文章中妙处,可以站起来发表意见,甚至更进一步发挥想象……于是好的视角,巧妙的描述,深刻的思想意义就这样展现出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又因下水作文激发了“攀比”情绪和写作欲望,形势便是大好。

想象作文指导篇8

【关键词】减少束缚;感悟生活;大胆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20-01

2011版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标准》)中指出:“特别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确,目前较多学生感到作文难,怕作文课,怕作文考试。我认为除应试教育环境下作文题往往限制太多,规定太死,范围太窄,强调“立意高”,又常写些脱离学生实际的作文,强学生之所难,逼其为作文而作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善于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思路不开阔,不善于展开想象和幻想。由些看来,作文教学应以修订的《课程标准》为导,树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在减少束缚,充分感悟生活,大胆想象等方面加强指导,让孩子无拘无束的自由飞翔。

一、减少束缚

我国古代蒙学倡导“先放后收”,就是首先鼓励初习作者尽量放开手脚,广开言路,不受约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到了一定阶段,再提出精练严谨的要求。《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学生在入学前已接受了一定的语言教育,有父母教的,有从电视、电影、同伴中学的。他们能围绕某一件事发表简单的看法,说话思想日渐形成。到了低年级,随着学校教育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口头语言进一步发展,讲述内容由简单、贫乏到丰富、有情节、句型以单一到多样、层次以混乱到有条理。到了中年级,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要实现这个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反复训练,循序渐进。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摆在学生面前。“这与中心无关,不能写”“那与中心关系不大,不必写”,这对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出了一大难题。前怕狼,后怕虎,削足适履,真情实感受到抑制,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久而久之,学生中便出现了“想写写不出”的现象,厌倦、畏惧作文的情况随之产生。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中发现许多闪光的作品。

二、感悟生活

《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生活,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不断充实自己库存,日积月累地做好作文的储备,从而在需要写作时心里有底,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表达真情实感。

1、留心观察生活。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除了课堂、校园外,学生还能从家庭、社会,从与他人的交往、从流行时尚、从报刊杂志、从广播电视、从电脑网络等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可是在作文中未能很好地反映这些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学生也没有留心这些生活。可见,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自由表达的习惯。

2、关注情感体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丰富多彩的生活最易唤起儿童的真情实感。儿童在高兴时、伤心时、成功时、受挫时、困惑时、愤怒时……表达情感、倾吐心声的欲望往往成了他们此时此刻的需求。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情动”的瞬间,创设情境促其“辞发”。可采取演讲、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们就某一有目共睹的事件、口头发表看法,表达情感。如“北京奥运会”演讲会,“我看诚信”辩论会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让学生捕捉生活的闪光点,养成写日记、周记、随记的习惯,随时倾吐自己的情感。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家庭的小主人,家长的小帮手,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活动,在劳动中捕捉习作灵感。再次,应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有计划、有目的的地开展活动,如“参观访问、文娱活动、编校刊、兴趣小组……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心”。最后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进行环保调查,关注国内外大事,禁烟宣传活动等。让他们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学会关爱、学会思考,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从面获得写作的灵感。

三、大胆想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空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方式方法有多种:

1、 编童话。运用小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用他们善良的童心,用动物形象表达他们的愿望。无论编出的童话如何怪诞离奇,都是学生想象的花朵,都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假想法。让学生凭着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加以大胆想象、虚构故事情节,也可根据自己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识,转换角色。如可写《太空历险记》《未来世界》《假如我是长汀县县长》……。

3、扩展法。有的课文往往有“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段落。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含蓄的意义挖掘出来,指导学生详写、扩写或续写。通过合理推测和想象,继续补充原文内容和情节,使原文获得新的发展。如教完《白杨》可写“兄妹长大以后……”,教完《凡卡》可写“爷爷收到信后……”

4、猜想法。指导学生看图学文时,就可先将图画的轮廓介绍给学生,然后猜想故事如何发展,结果如何。如《我的战友》在初看画面时让学生说:看到这,你猜会如何做,那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他现在正想什么……

想象作文指导篇9

关键词:兴趣 生活 阅读 指导 想象

习作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难点,我们都在不断探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习作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习作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兴趣是动力、生活是源泉、阅读是基础、指导是关键、想象是翅膀,现作简单阐述。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犯难的原因就是对习作没有兴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和欲望。我执教过四年级纪实作文《帽中变苹果》,以一个有趣的魔术贯穿始终,层层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动作、表情等,学会有顺序地表达,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写出真情实感。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精彩的活动片段。我还听过支玉恒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个性化表达》,为了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的欲望,他选了一幅有趣的漫画,以这一幅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个性化表达,如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丰富画面内容,发挥想象,学生兴趣浓厚。

二、用心感受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袁枚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为绝妙词”,“习作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对生活的思考与提炼,对生活的反映与表现。生活即作文,习作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几乎用不着刻意地发现、捕捉,信手拈来,无处不在。”但是传统的习作教学过分要求有思想、有意义,使习作内容变得难以寻觅,这样习作就成了说假话的温床,对生活、事物麻木不仁、视而不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生活的感悟没有了。所以我们要从“有意义”和“思想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习作内容既“有意义”,更“有意思”;让丰富的生活走进习作,习作会更精彩;让真实的习作走进生活,生活也会很充实。

三、阅读联姻习作,感受语言精彩

阅读和习作本是一家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读中学写,以读促写。

1.海量阅读,丰富语言。“作文的素材,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让学生做“无米之炊”,他们怎么会食之有味呢?要让学生有“米”下锅,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博览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义的重要性,因此多读比多写往往更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能够让学生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习作教学不是从动笔的那一刻才开始的,而是从阅读教学、学习课文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教学才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让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得真正流淌到习作中去,让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感悟力以及表达方法,特别是那些“神来之笔”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如学了《假如》一课,我更是让学生过足了“诗人”的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学生的思维打开,仿照课文的形式,写出了一首首感人的诗歌。学习了《颐和园》一课,我统一带领学生再参观校园,学习运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学校的景物特点来写,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了按照游览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四、教师精心指导,提高习作水平

小学生习作力求体现儿童的天真、活泼、烂漫、好奇、探险等心理,体现童心、童趣、童真,少一点严肃、乏味、呆板、沉重;少一点用成人的思想、视野、角度规定、引领小学生习作的做法。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习作过程:经历体验指导说写修改完善欣赏评价佳作展示。我指导学生《帽中变苹果》这一习作时,学生和我一起经历魔术的过程,每一个环节,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侧重指导学生说话,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写出其中的一个片段,自己进行修改,展示习作时进行欣赏评价。

五、展开想象翅膀,提倡个性表达

想象作文指导篇10

一、加强学生收集信息、积累素材的能力培养

作文涉及到一个人收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对素材进行分门别类,提高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首先是拓展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生活经历的机会,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素材积累的基础。比如,班里经常性地召开新闻会或者素材交流会,同学自行交流自己的近期所得材料和感想,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其次是拓展素材积累的幻想空间。幻想是一种与自己的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富于幻想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滋养学生作文成长的这一方沃土。开发好这块土地,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大有可为。再次是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的许多素材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加强课外导读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单一性和见识的狭窄性之不足。

二、加强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开发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特别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把作文记忆中的表象加以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文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中,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一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三、加强学生多重视角、立题选题的训练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位:“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位:“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的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位:“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