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实习小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16:52:10

内科实习小结

内科实习小结篇1

第一天走进了科室,强烈的感觉到了手足无措,每个医生都在紧张的完成手中的工作。交班时,院长说了句话:不管是医生,实习生,见习生,所有的人都要穿着白大褂,意味着在所有病人面前你们就是个医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尤其是实习生更不可以放松警惕,要尽职尽责。我怀着有责任心的决定开始了。

每天,提早半个小时到医院。1.将管床病历整理出来;2.参加交班工作,认真听是否有特殊病号,如果有,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去学习一下;3.跟着老师去查房,询问病人是否出现不适,有那些不舒服,不舒服时服用过了什么药,现在的感觉如何;老师经常会提问,所以在此之前要对自己管床病人的病情很了解,不会的要很快的查阅课本,对着病人重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老师所要开的医嘱。查完房后帮忙将病程记录写好,医嘱开好,化验单开好,请老师核对签字后交予护士办理。4.记住要出院的病号,协助办理出院小结,填写各项出院事宜,在第二天准时办理出院。5.每天要跟着老师收病人,学习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

在内儿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美尼尔氏综合征,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颈椎病,类风湿,结核性胸膜炎伴积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肺部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低血钾病,脂肪肝,新生儿窒息,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炎、消化不良性腹泻伴脱水、急性扁桃体炎、哮喘、腮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等疾病。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小儿性疾病起病急,发展、转变快,由于家长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久治不愈和后遗症多。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小儿及老年性小儿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建设,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内科实习小结篇2

[目的要求]

通过儿童保健专业临床实习,巩固儿童保健理论知识,掌握儿童保健工作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能对地段散居小儿及集体机构小儿开展保健工作和保健门诊及卫生宣传工作.

[教学内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和保健重点.

2.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体格与智力发育规律及评价.

3.掌握正常小儿的营养及喂养.

4.掌握有关各种预防接种的知识,熟悉各种预防接种的要求

5.掌握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如营养障碍性疾病、智低、身材矮小.

6.掌握儿保门诊的任务,如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喂养指导、缺点矫治及卫生宣教等.

7.掌握地段新生儿访视以加强新生儿护理与喂养.

8.掌握托儿机构的保育管理方法等(包括营养调查),社区及农村儿童保健.

操作项目及完成数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完成测量 80人次 儿保

儿保病历 10份 儿保

新生儿访视 1次 儿保

ddst 2次 儿保

社区调查 1份 儿保

小讲座 1次 儿保

[出科考核]

出科时由儿童保健教研室统一进行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两部分,各占出科考核成绩的50%.以书面试卷和考核记录交教务处存入实习学生档案.考试时间50分钟.

实习结束后学生均要进行实习小结,包括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然后由所在科室实习考核小组集体给予实习成绩评定和综合评议.

[实习时间] 2~3周

小儿内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小儿内科临床实习,巩固小儿内科学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以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

掌握儿科病历书写要求的体格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检查及 新生儿的特点,常用小儿生理值及药物剂量.

基本掌握小儿各系统常见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诊断及诊断方法及医患沟通技巧.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 哮喘症,、 各型肺炎;

心血管系统 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泌尿系统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血液系统 营养性贫血、蚕豆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地中海贫血;

神经系统 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鉴别诊断及处理、病毒性脑炎;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轿缺氧性脑病、肺炎、败血症、溶血症、过敏性紫癜、免疫系统、川崎病;

掌握高热惊厥、脱水、酸中毒、感染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紧急处理措施.

学会常用的新生儿和小儿诊疗护理操作技巧如各种体温测试法,皮内、皮下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及过程,胸腔、腰椎、骨髓穿刺;静脉输液;青霉素皮试,结核菌素试验、营养量的计算等,鼻导管给氧法、面罩给氧法,胃肠引流,直肠排气法等.

了解新生儿及小儿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了解x线及心电图读片的小儿特征.

操作项目及完成数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管床位数 4张以上 各病区

胸腔穿刺 0-1次 呼吸科

腰椎穿刺 0-1次 神经科

骨髓穿刺 0-1次 血液科

鼻导管吸氧 3次 呼吸科

面罩吸氧 1次 呼吸科

静脉注射 3次 各病区

肌肉注射 3次 各病区

皮下注射 3次 各病区

ecg操作 2次 心内科

插胃管 1次 消化科

直肠排气法 1次 消化科

输血输液 2次 各病区

青霉素皮试 2次 各病区

体温测试 5次 各病区

[出科考核]

出科时由小儿内科教研室统一进行小儿内科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两部分,各占出科考核成绩的50%.专业基础主要考核所轮转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主要抽考病史采集与书写、体格检查、治疗措施、医患沟通、操作技能、心电图和x片阅读等,以书面试卷和统一的技能考核记录单交教务处存入实习学生档案.考试时间100分钟.

各专业轮转结束后学生均要进行实习小结,包括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然后由病房实习考核小组集体给予实习成绩评定和综合评议.

内科教研室负责综合各专业轮转评分并与出科考核成绩汇总.

[实习时间] 15周

小儿感染消化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小儿感染消化临床实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掌握常见感染消化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熟悉小儿感染消化疾病的诊疗技术.遵守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填写传染病报卡.

[教学内容]

正确采集病史,撰写病历.病史中要反映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及学习分析方法,做出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提出诊疗计划.

掌握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有麻疹、腮腺炎、猩红热、水痘、结核性脑膜炎、原发性肺结核、急性菌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脑、乙型脑炎、以及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有胃炎、溃疡、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及处理.熟悉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了解发热待查、黄疸待查的诊断方法及思路.

熟悉腰穿、腹穿、胸穿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及操作步骤.了解肝脏穿刺、胃镜等诊疗技术.

掌握三大常规、血培养、大小便培养、肝功能、脑脊液、胸腹水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熟悉电解质、血气结果的分析.

[操作项目及完成数]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腰穿 其中任何一项穿刺1次 传染

腹穿

传染

胸穿

传染

插胃管 1次 传染

静脉注射 1次 传染

肌肉注射 1次 传染

ppd皮试 1次 传染

[出科考核]

出科时由感染消化教研室统一进行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两部分,各占出科考核成绩的50%.以书面试卷和考核记录交教务处存入实习学生档案.考试时间50分钟.

实习结束后学生均要进行实习小结,包括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然后由所在科室实习考核小组集体给予实习成绩评定和综合评议.

[实习时间] 5周

小儿外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小儿外科各专业临床实习,巩固小儿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常见外科疾病诊断与处理原则以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培养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步掌握小儿软组织感染的特点诊疗方法,小儿常见腹膜后肿瘤的特点及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脑外伤、四肢骨折、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等处理原则.

初步掌握小儿肠梗阻、小儿阑尾炎、肠套迭及其它急腹症与小儿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小儿先天性畸形的矫治原则.(主要疾病以理论大课授内容为主)

掌握小儿外科常用药物剂量. 熟悉小儿急腹症及骨折x线诊断原则.

掌握外科无菌技术及创口换药等基本技能,学会切开引流,了解静脉切开,创口缝合,扩创、换药、浅表肿瘤切除、骨牵引、导尿、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原理和方法.

了解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时机的选择,熟悉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和具体方法,掌握小儿外科补液,胃肠减压,痰液吸引等原理和方法.

[操作项目及完成数]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头部伤口换药绷带帽式包扎 2次 神经外科

头皮血肿穿刺 2次 神经外科

参加神经外科手术 2次 神经外科

管理床位 6次 胸心外科

换药 5次 胸心外科

管理病床 6张 泌尿外科

小儿导尿的无菌操作及方法 2次 泌尿外科

管理病床 6张 矫形骨科

石膏固定 2次 矫形骨科

手术二助 3次 矫形骨科

管床位数 6张 神经外科

阴囊及睾丸的检查方法 5次 泌尿外科

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的方法 1次 泌尿外科

静脉尿路造影 1次 泌尿外科

泌尿系统疾病各种引流管的术后管理 3次 泌尿外科

泌尿系统x线片的阅读 3次 泌尿外科

管理病床 6张 普外科

腹腔穿刺 1次 普外科

导尿 1次 普外科

插胃管 2次 普外科

换药 5次 普外科

创口缝合 2次 普外科

腹股沟疝一助 2次 普外科

阑尾炎切除术一助 2次 普外科

管理病床 6张 烧伤整形

换药 5次 烧伤整形

手术二助 3次 烧伤整形

管理病床 6张 肿瘤外科

脓肿换药 5次 肿瘤外科

手术二助 3次 肿瘤外科

[出科考核]

1.出科时由外科教研室统一进行出科考核.

2.出科考核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两部分,各占出科考核成绩的50%.以书面试卷和考核记录交教务处存入实习学生档案.考试时间50分钟.

3. 各专业轮转实习结束后学生均要进行实习小结,包括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然后由所在科室实习考核小组集体给予实习成绩评定和综合评议.

4.外科教研室负责综合各专业轮转评分并与出科考核成绩汇总.

[实习时间] 5周

皮肤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小儿皮肤病专业临床实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儿童皮肤病的诊断与处理原则以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皮损的描写.

掌握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物的处方,治疗原则及使用方法(湿敷、擦药).

重点掌握常见儿童皮肤病如丘疹性荨麻疹、婴儿湿疹、异位性皮炎、脓疱疮、念珠菌皮炎、血管瘤、肠病性肢端皮炎、多形红斑等.

掌握常见皮肤病:表浅霉菌病(手、足、体癣)、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物性皮炎、病毒性皮肤病、化脓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痤疮、斑秃).

掌握常见儿童皮肤病与儿童出疹性传染病的鉴别.

掌握真菌直接镜检操作方法,了解激光、电离、微波术的适应症及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项目及完成数]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真菌镜检 10次 真菌室

皮损湿敷或换药 2次 皮肤科治疗室

电离及微波手术(包括一助) 5次 皮肤科治疗室

激光手术(包括一助) 5次 激光中心

[出科考核]

出科时由皮肤教研室统一进行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内容应包括各专业基础与临床技能两部分,各占出科考核成绩的50%.以书面试卷和考核记录交教务处存入实习学生档案.考试时间50分钟.

实习结束后学生均要进行实习小结,包括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然后由所在科室实习考核小组集体给予实习成绩评定和综合评议.

[实习时间] 2~3周

成人内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内科临床实习,巩固内科学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掌握内科疾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方法,分析各种资料,讨论鉴别诊断,作出初步诊断和诊疗计划.

写好所管床位的完整病史,每周写2份以上.

[教学内容]

一、要求熟悉并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治原则

呼吸系统: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自发性气胸、胸膜炎、肺癌、肺脓肿、呼吸衰竭、肺脑综合征.

循环系统:风心、高血压、高心、冠心、肺心、心衰、心肌炎、心肌病和常见的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黄疸、肝硬化、肝癌、胃癌、急性胰腺炎、腹腔结核、慢性腹泻及炎症性肠病.

诊疗技能操作

1.掌握以下操作:

基本护理操作:导尿、物理降温.

急救措施:给氧、吸痰、洗胃、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心内注射.

2熟练掌握下列操作: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穿刺注射、动脉穿刺、输血、输液、青霉素皮试.

3.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独立进行下列操作要求、方法正确: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电图检查、插胃管.

4. 熟悉以上各项诊疗技能和操作要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辅助检查诊断

能辨认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如心律失常、典型心肌梗死与房室肥大等.初步认识典型肺结核、肺癌、肺炎、气胸、腹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等胸片x线征及典型食管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征.初步了解b超、ct、mr等影象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出科考核]

每轮内科实习结实前由所在科室负责组织内科出科操作技能考,包括①心音听诊.②心电图阅读.③胸部x线片.④临床常见疾病的医嘱书写.

内科出科理论考试:重点考核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以循环、呼吸、消化三科为重点,考试时间100分钟.

学生内科各专科实习结束后均要写一份完整的内科实习小结,包括内科实习收获体会、临床工作能力、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的自我鉴定.由病房教学干事、带教医师集体评议和轮转评分,统计操作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综合成绩为实习总成绩.

成人内科操作项目及完成数的规定

项目 完成数 主要完成科室

管床位数 6张以上

胸腔穿刺 1次 肺科

腹腔穿刺 1次 消化科

导尿 1次 消化科

鼻导管吸氧 3次 各病区

面罩吸氧 1次 各病区

吸痰 1次 各病区

静脉注射 5次 各病区

肌肉注射 5次 各病区

皮下注射 5次 各病区

ecg操作 5次 心内科

插胃管 1次 消化科

输血输液 2次 各病区

青霉素皮试 2次 各病区

成人外科实习大纲

[目的要求]

通过外科临床实习,巩固外科学理论知识,掌握诊治外科疾病的专业基本技术.

掌握无菌术技术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一.普外科

初步掌握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如:急性阑尾炎

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自我鉴定范文2019临床医学自我鉴定(2) 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

除了本临床医学专业外 无特别专长 但爱好比较广泛,绘画 唱歌 跳舞 写作等,对于一切未知的富有挑战的 健康的爱好都充满兴趣。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学习中也逐渐学会更合理的 分配自己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同他人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这一点是我收获最大的。

在临床课的实习中,我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的学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常见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但从中也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是无法克服的,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上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临床医学毕业自我鉴定2019临床医学自我鉴定(3) 五年来,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师友的帮助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医学专业课程.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进入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但真正的大学生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在进入大学前,脑子中想的是自由了,可以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了,但我很快就明白了,大学更要努力学习,面对周围更多,更优秀的同学,我打消了以前的念头,开始了进入大学后各课程的学习

在这一年基础课的学习中,我对医学知识有了更大更浓厚的兴趣,我逐渐了解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特点,病理过程等,为自己第二的临床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一年的基础课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都逐一克服了,另外我也总结了学多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得到了扎实的运用.

通过这一年的理论学习,我自己坚信但是的选择是没错的,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内科实习小结篇3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福瑞小学内蒙古兴和013600)

反观中国教育发现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源于我国九十年代兴起的综合实践活动思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回归人性化知识的当代知识观和主张从静态性、封闭性转向动态性、开放性的当代课程观。根据新发展阶段论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组织,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活动学习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性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它们都具有综合实践活动思想,二者均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强调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但它们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是隶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它要受语文学科的限制;后者则是单独的,区别于基础性课程的一门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学校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前者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后者以掌握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既承担掌握间接经验的任务,又承担掌握直接经验的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承担后者。所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实质上是综合活动课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渗透。或称为 “ 分支 ” 。

那么何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世界的整体性与交融性。综合性学习在认识事物活动中始终坚持整体论。在整体论看来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与小学语文有关的学习者本人、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整体论视野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区别的关键。

内科实习小结篇4

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启蒙是全方位的,小学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有宽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艺术修养、人文修养与科学精神,以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对高素质师资的迫切要求。因此,应重视通识教育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其打下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各种素质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

1.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

根据师范类学生培养特点,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特点,可以适当增加公共必修课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课程,认为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是未来教师从事教学的必要条件。根据唐松林的研究,国外的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为美国40%、日本37.7%、德国33.3%。借鉴国外经验及国内的教学实践,根据我国师范教育培养的特点,应当大力研究通识课程结构,设置更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课程。设置的公共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普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在原有政治、英语、计算机和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调整课时比例,增加课程内容。注重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增强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课程内容,强调文理渗透,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2.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门类

为了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必须增开素质类课程,构建以德育类课程、工具类课程和素质类课程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新模式。一是改革德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行“理论讲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减少政治课的学习时数,加强社会实践,通过指导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二是通过强化工具类课程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增开一些新的工具类课程,如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三是增开素质类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开设的课程可以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人文科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中国文化、实用写作、科技发展史等内容。还可以开设一些美学艺术类的课程,如美学概论、艺术思潮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使学生整体素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整合学科专业课程,增强综合性

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师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世界各国小学教师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小学教师必须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每一位教师不仅能胜任一个班级的几门主要学科的教学,还应具有指导多种课外活动的能力。再加上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现代小学教育强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改革也要与学科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体现综合性,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我们应按照少而精、博而通、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重新选择和确定学科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形成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培养教师洞察、剖析、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如大学语文、大学数学等课程,避免了学科知识划分过细、每一部分都力图自成体系的弊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对本学科知识进行模块式重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小学教师的学科知识强调博而通,应简化课程内容,主干课程要少而精,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现出时代的强音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任教学科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某一学科领域有较深厚的功底,学有专长,每个方向的学生在扎实掌握本方向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2~3门的相关学科的内容,本学科内部以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内在联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适应跨学科教学的需要,为他们将来成为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拓宽教育专业课程,增强实用性

教育类课程是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师范专业区别于非师范专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特色。

1.增加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知方面的偏差,教育类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开设门类少,且学时数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一般只有15%左右,从国外教育类专业课程比例来看,德国是25%、英国是25%、法国是20%,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实际情况差距甚远。因此,应提高教育专业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大约占到总课时的20%~25%左右。作为教育类课程,既要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开设教育概论、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又要注意结合未来小学教师的工作来设置课程,开设儿童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或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生心理辅导、德育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及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等课程,增加教育理论教学及技能训练的力度。

2.增强教育类课程的适切性和实用性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最好不断线,每学年、每学期都有此类课程,使学生在系统连贯的学习中形成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为学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尤其要注意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一些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激活知识在践履层面的活力,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四、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连贯性

教育实践课程是具有综合实践性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小学教育,熟悉小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学习与掌握教育规律、培养教育教学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的环节。

1.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经验知识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获得。国外教师教育都很重视教育实践这一环节。在集中实践方面,美国大约为一个学期;德国非常强调教学实践,并且规定两年见习时间;法国将教育实习系统化制度化,安排了熟悉性实习、陪同实践实习、责任实习。英国更是把实践看成重中之重,与地区小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有累计32周的教育实习。相比之下,我国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的教育实践环节比较薄弱,教育实践课时偏少,而且形式单调(一般只安排6~8周的教育实习),开设时间晚(一般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短暂的实践不能使师范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形成深入的认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课程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因此,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是切实可行的,笔者认为教育实习的时间达到英国的一半———16周左右是可行的。

2.采用连贯性实习的方法

实践中可采取连贯性实习的方法。连贯性实习是一个贯穿于高师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安排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渐趋复杂,且低高年级的实习内容能连续和继承,最终熟悉、掌握教师职业的全过程。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要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直到毕业,应贯穿于整个学程,分散到每个学年,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小学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增加教育理念学习的针对性,又可以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从学生入学起,每个学期应安排一周见习(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重点在于体验和见习,使学生在大量接触专业课程期间就能对将要从事的教育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七学期安排10周教育实习,使学生对小学教育工作及其改革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持续的了解,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任职。通过连续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交替进行促进二者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教育实践的感悟和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他们成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当代研究型、反思型、专家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一毕业上岗就能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缩短其专业成长的周期。

3.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内科实习小结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结构;分析

一、各版本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包括大教材观、大单元结构、突出科学探究和突出学生主体性等四点。第一,大教材观,是指小学科学教材内容借鉴了法国科学教育模式的精华;第二,大单元结构,是指每册教材由5到6个单元组成,每单元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第三,突出科学探究,教材加入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第四,突出学生主体性,教材内容的设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思维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教学模式,根据这四个模块突出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

(三)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河北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原则上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每个单元由多个子课题组成,每个课题又由1到3个教学活动组成,根据年级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四)京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

京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是以“科学主题”为大背景,将基础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注重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新教材通过其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充分体现了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同时又提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践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内容和特点

(一)表层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表层结构主要是指教材章节的构成和内容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通过表1可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强调学生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

表1 苏教版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深层结构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组成内容的学习,其具体的操作环节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试验制作、整理信息、思考讨论以及表达与交流,主要包裹认识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方法两个方面。

首先,正确的认识科学探究对于整个学习过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科学研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才能完成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便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分为“科学是……”和“做一名小科学家”两方面进行概括,通过对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明白科学是什么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其次,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苏教版的每册小学科学教材中,都有设置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单元,例如在 “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一学习环节中,设置了“动手―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的教学实践活动。此外,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还设置了问题、交流、拓展、资料、环保等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视。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以及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四个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所得,在科学教材中渗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以增加学生的感悟与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材分为不同的版本,虽然每个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整体上还是符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科学探究方法都十分重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本文在比较各版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结构作了初步探讨,尚有不足之处,需要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更科学的结构分析,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玲.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解析与比较[J].教育观察(中旬),2014,(9):85-86

[2]李莉环.小学科学教材的结构解析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0,12(10):24-25

内科实习小结篇6

一、小学科学探索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

1.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学科学课程应该通过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不断了解科学概念,积累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学会沟通、语言表达以及同组合作的能力。科学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2. 构建“双主线”的授课内容和课堂

科学课程的设计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形成双主线的互补模式。我们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层面,不断地渗透在教材和课堂中,打造课堂内容与课堂教学“双主线”特色。“双主线”科学探索课程体系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教学内容以“学习―实践―思考”为主线,教学设计以“看―想―说―做”对科学课程课堂进行一体化设计,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本质,学会用科学思维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 以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为起点,搭建知识学习平台

科学课程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大量联系生活中与科学原理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4. 构建探究学习模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科学探索课程体系构建中,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在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例如,课前导入时,采取和课程相关的科学小故事进行导入;课堂实践中,不急于给出科学现象的结论,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首先进行思考分析后猜想实验结论,最后联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

5. 以项目式为引导,构建分层的由浅入深的科学探索课程体系

以科学知识搭建科学项目为依托,在生命、地球、物理、化学等方面从起始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选取16个核心概念作为主要学习内容。鉴于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级设计,也就是把所有的核心概念细化成具体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子,逐步使学生从掌握渗透到应用。

二、具体的设计思路

学校在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的工作中,结合小学特色项目打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开发出“双主线”的科学探索校本课程。生活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随时都会明显地感到来自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探索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动手和探究为核心,用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内容上,以“学习―实践―思考”为主线,用科学故事导入,在讲解科学原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形成认识,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科学原理,加深印象,通过课后思考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加深认识,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延伸。课程内容的设计符合小学生思维的构建方式。课程设置按照年级和学期划分,用“核心概念”螺旋递增的建构方式,每学期与教学同步,设计16个科学实验,随着年级的增高,不断强化并逐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独立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看―想―说―做”为主线开展探究式的教与学活动,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后传递给学生。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现象,引起直觉认知;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识别科学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启发积极思维;重视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与反思;通过“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双主线”科学探索课程实例分析

科学探索课程内容将学生可以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学中的较为直观、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当作载体,将重心设置于培育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兴趣、正确思维形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本文以“飞舞的纸片”为例,介绍“双主线”科学探索课程模式的具体内容。

1. 注重课程内容设计,构建全面知识平台

在实验项目内容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以科学小故事“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大气压。科学课程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还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科学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大气压,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与沸点、与海拔及与流速的关系。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注重每一项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大气压有关的例子,基于科学视角认识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因大气压引起的科学现象。通过现实中的诸多例子,学生可以了解、熟悉大气压及相关知识点,通过亲手实验,培养探究科学原理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探究科学问题。

2. 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内容设计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是学生领会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飞舞的纸片”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看―想―说―做”这一主线,通过实验法、提问法、列举法及引导总结法,交替组织课堂教学,不断加深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启发学生发现大气压这一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注重分层培养,逐步推进教学

内科实习小结篇7

准备阶段由护士长与科室教学老师按照临床护理教学大纲,根据服务性学习的需要,整合皮肤科临床教学内容,确定10个服务性学习主题及内容。在项目实施前1月对皮肤科所有带教老师进行有关服务性学习带教方法的培训。

实施阶段①课程学习。护生进科室后由教学老师组织学习服务性学习的相关事项,将2~3名护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确定的10个服务性学习主题及内容重新整合,查找、整理资料,让护生在皮肤科实习期间的护理活动更适合患者需要。②护理服务。按照重新整理的学习资料,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皮肤科各项护理活动,包括晨晚间护理、注射、换药、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③组织反思活动。将有效的反思贯穿护理服务活动前、中、后,服务活动前的反思是让护生查阅文献,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整合。服务活动中的反思是以书写实习日记,回顾每天的服务活动成效、收获、不足及改进措施来完成的。服务活动后的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发言、角色扮演、教师答疑等进行。

效果评价实习结束时对2组护生进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考核,包括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及结合学生病房所管病例教学临床小讲课,理论知识通过笔试考核和专科操作考核,各占考核成绩的40%,临床小讲课占考核成绩的20%。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经过4周护理实习,出科考核时实验组护理实习学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临床小讲课成绩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2组护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比较(分,±s)组别n专科理论成绩专科操作成绩临床小讲课成绩对照组7634.56±2.3235.18±1.7216.03±1.32实验组8037.00±2.2737.64±1.5617.37±1.54t3.652.952.14p<0.01<0.01<0.05

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服务与课程相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明确。护生在服务前全面了解服务对象需求,通过查找、整理文献,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经过带教老师精心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在为患者服务时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科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将服务性学习模式应用到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能提高实习护生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

内科实习小结篇8

【作者单位:建湖县实验小学 江苏】

前言: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对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知识面较广,加强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广泛培养学生兴趣。WebQuest教学模式是小学科学教学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在应用过程中,有效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WebQuest含义

20世纪末,WebQuest理念由美国教育学家伯尼・道奇提出,Web的字面含义表示网络,Quest指的是调查。二者的结合构建了网络探究。新时期,在应用WebQuest模式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网络当中对大量的知识信息进行搜索,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网络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了一套WebQuest教学模式的真实模板,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向学生布置一个新颖的任务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整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大量的知识、快乐,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WebQuest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WebQuest实现合作学习

WebQuest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实现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合作学习而单独实施WebQuest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更不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的探索。小学科学教学整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和教师总结归纳等环节,而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环节当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模式,其同WebQuest有效结合,产生了STAD模式。

2.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开始以前,可以首先对班级桌椅进行重新排列,将四人划为一组。这一合作学习环境的构建,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进入教室的瞬间就感受到合作的气氛。同时,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这种学习气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产生对本堂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课堂学习气氛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对组内成员的充分信任,在学习和听讲过程中,将更加团结、互助。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容易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疑惑进行解答和引导,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3.注重分组科学性

在应用WebQuest模式展开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分组的科学性。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人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促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拥有语言表达能力强、基础知识好和组织能力强等不同特点的学生,从而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进行互相帮助和协作,同时还应当对男女学生在小组中的比例进行考虑。

4.合作游戏的展开

在不同种类动物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分别将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的特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现阶段,在应用WebQuest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掌握。

例如,在小组当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任务,促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设计,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当中搜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及绘画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利用组内的白纸进行绘画,组内成员分别对动物的眼睛、四肢、嘴巴等部位进行绘画。

在这种WebQuest合作模式之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会对教师的讲解进行更加充分而深刻的理解,从而对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绘画的过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锻炼;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WebQuest模式下的小学科学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并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内科实习小结篇9

美国儿科医学校内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毕业后教育侧重点各不相同。校内是儿科基础知识,强调学生必需要掌握儿童的发育特点。在儿科轮转期间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重在儿童生长发育特点。2005年芝加哥大学Pritzker医学院对儿科学大纲进行修订,针对ACGME所要求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六大核心能力及LCME标准对医学生提出具体实习要求。实习的目标详细规定每个医学生在实习时需要看到的疾病种类、患者数量,规定在各亚专科的实习轮转时间,有完善详细的双向反馈,有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又有对教师加以系统性管理与督促,确保教学目标实现。大纲对知识和技能属性,掌握程度要求清楚,学生在学习中可有的放矢。我国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儿科大纲要求病种多,程度也按照掌握、熟悉、了解进行区分,列出重点掌握与一般掌握疾病种类等。近年来儿科临床疾病谱变化较大,例如感染性疾病大幅减少,城市地区腹泻脱水患儿很少,但这种变化并未及时体现在教科书中。借鉴美国经验,首先要细化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具体目标,且要考虑可执行性。

二、教学安排的比较与分析

美国儿科教学目的之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是主要内容,疾病方面则强调了解即可,儿科医师培养主要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然而目前我国儿科系大部分取消,且住院医师培训尚未完善,实习要完成很多内容。我国内外妇儿是临床核心课程,临床医学的教学主要由理论课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不同学制课时和时间安排略有不同。以我院五年制本科生为例,理论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共54学时,大课教学,内容涵盖总论到各大系统常见病,课程结束后一次笔试,记为儿科学理论学习成绩。临床实习安排在第期和第十学期,与内、外、妇产科学等学科统一轮转,时间为4周。实习结束后评估,主要为专业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芝大在第三年临床实习中共8周儿科。理论在实习中以小课分专题讲,病房门诊各一月,实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结合式学习。第四年毕业前如果对儿科有兴趣,可再次选科实习。安排紧凑,内容多,自主学习比重大,实习时间也较长。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各亚专科齐全,学生实习机会多,师生互动特别多。8周学习结束,学生多已能了解儿童发育特点,会与孩子打交道,因此喜爱儿科的多。相比我国,强调儿科特点不足,或课堂讲后无实践,学生很快遗忘。由于我儿科医师不看正常儿童只有患儿,且儿科病种集中,季节性强,学生实习所见疾病有限。例如,冬季实习的四周里只看到肺炎哮喘。特别是没有见过相对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发育的正常与否,导致对儿科有畏惧感。

三、教学内容的比较

在美国儿童健康随访是儿科门诊工作重点,医生责任有儿童福利和权利维护等。教学内容按专题编排,如保健、生长、发育、行为、营养、防护、青春期问题、新生儿问题、常见急慢性疾病、儿科急症等,涉及到儿童医疗服务多方面。我国教学重点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对儿童特有的生长发育、保健等所占比例小。另外我国目前儿科教学多只有内科部分,其他均属专科。而美国儿科教学则有外科如矫形,急腹症,还有眼耳鼻的体检、儿童常见急症皮肤疾病等。这些也与我医疗服务体系实际状况分不开。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各地医疗资源差别悬殊,多仅为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健康意识增强,儿科医师职责也必需改变。

四、教学形式的借鉴

(一)教学资源。

美国无指定材,但教学资源丰富,除教科书之外有网络资源等。专业书籍,例如《尼尔逊儿科学》专业书籍外,提供多个网址供学生自学。此外还有网上模拟病人案例。在Pritzker医学院两个月的儿科轮转实习中,大小查房,病例讨论,读书报告,老师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我国目前儿科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五年制与七八年制稍有不同,此外学生可以找到的资料较少,也缺乏权威性。

(二)教学安排。

在美国有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但更多是学生自学。芝大每周有一次讲座(1小时),一个主题。如心脏病学,皮肤病学,儿科急症,新生儿问题等。PPT形式,老师主讲,相关主题会涉及多个疾病,但点到为止,老师课上引导,提供参考文献及网址,学生课后自学。一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学生至少要花4个小时的课后时间消化吸收。相比我国儿科理论课时看来多,但病种少,且多与内科重复。好老师能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但学生被动学习,一到临床则不知所措,且逐渐失去自主探索能力。

(三)小组讨论式学习。

芝大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小组讨论学习。每组10人左右,每次一个主题,10个左右的病例形式的相关临床问题。如健康指导专题涉及内容包括新生儿日常护理、儿童安全防护、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铅中毒等。课前问题提供给学生,课上每人轮流解答问题,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倾听者。讨论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知识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病房晨会学习。

每天一小时晨会,着重临床思维训练。主要是由医生和医学生参加,也有为住院医师培训设计的,实习生自由旁听。住院医提供病例,学生提出鉴别诊断,初步处理意见;住院医列出检查结果,用药后反应;学生提出进一步诊断处理,教师点评。步步引导学生临床思维,最后住院医用准备好的幻灯介绍这一疾病。这是疾病的学习,更是基于临床的思维训练。

(五)病房查房学习。

每日上午查房学习。由主治医及不同年资住院医,实习医学生,社工组成团队,查房形式和我国相似:夜班住院医汇报病情,上级医生指导治疗,提出检查措施,出院计划等。学生同时在病房接触病人,与病人及家长沟通交流,学习对病人的关爱和保护、与同事协作等。住院患儿多为病情危重患儿,往往涉及多专科合作,学生在查房中受益匪浅。

(六)门诊教学。

内科实习小结篇10

【关 键 词】韩国初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体系;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28-03

为了掌握韩国初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中对第七次和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变化的反映程度,针对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而编制的三个版本中学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为例,进行教科书体系中的单元体例结构、构成要素、地理内容占教科书的比例进行了分析比较。三个版本教科书分别为崔圣吉等著作的比喻和象征出版社(A教科书)、李震石等著作的知学社出版社(B教科书)、刘在名等著作的天才教育出版社(C教科书)出版的中学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

一、单元体例结构

单元是教科书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单元体例结构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韩国中学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单元的基本体例结构为:大单元之中有中单元,大单元之首运用相关的照片和插图作为导入部分、介绍单元目标和整体内容;之中是组成核心内容的中单元;之尾是以整理学习内容、拼图学习、撰写报告书、小组合作课题等以学生为中心方式的部分。组成核心的中单元的导入部分通过“想一想”、插图、照片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大部分中单元题目提出之后便提示着具体的学习目标,利用几个主题陈述学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相关的探究活动实现自主探究的授业,结尾部分是通过“读一读”相关内容的资料帮助对学习内容的理解。[1]

比喻和象征出版社的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A教科书)单元体例结构为:大单元的导入部分利用暗示、插图等内容诱导学生的兴趣,进行整体说明和陈述学习目标的;中单元导入部分通过单元相关的插图和暗示用语,以质问的形式展开内容,又通过“预览”题目帮助理解小单元的脉络。小单元的导入部分通过“想一想”的题目,设定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景,以质问的形式展开,学习内容分几个主题陈述,利用插图、地图、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小单元的题目左侧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两侧余白的部分有帮助理解的“补充说明”,内容中间都有适当的相关探究活动、“仔细了解”为题目的补充说明、“包袱”为题目的关于生活、历史的内容。大单元的结尾部分有“单元总结”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核心内容和重要的部分,还有可以及时活动的小组活动课题。

知学社出版社的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B教科书)的单元体例结构为:大单元利用相关照片进入导入、列出中单元的目录及相关导语、组成核心内容的中单元、大单元的结尾部分。中单元的导入部分主要是“神思飞扬”、陈述学习目标,进而进入小单元学习,各项体例为“探究活动”、“生活中的故事”、“老师我想知道的更多”、“事例放大镜”、“确认已学东西”组成。大单元的结尾部分是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活动”题目,使学生深入探究活动。

天才教育出版社的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C教科书)的单元体例结构为:大单元有前言的导入部分、按主题形式表示出来的小单元、大单元的结尾部分组成。该版本教科书体例结构特点是没有中单元,以小单元为中心。小单元的导入部分有“简单想一想”、陈述相关内容和学习目标;本文部分体例通过“活动院子”、“事例院子”、“头脑蹦蹦”等等资料分析的内容构成,为本教材的凸显的特点。大单元的结尾部分是通过“一起离开”题目,提示有趣的故事和资料、通过整理内容、确认内容、小组活动等结束大单元的学习。

二、单元构成要素

1. 标题。标题是对主题的确立,每单元涉及的学习领域,影响着对内容含义的把握。标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主题型和质问型,主题型又可以分为一般主题型和原因―结果主题型。[2]主题型标题是在认知核心问题的状态下授课,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质问型的标题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有着自主寻找答案的优点。三个版本中学一年级地理(社会)教科书中“我所生活的世界”的内容标题的比较见表1。

A教科书的大单元和中单元都是一般主题型,显现出的学习内容要点非常明确,小单元的标题形态表现为质问型和原因―结果型,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暗示学习内容的作用。B教科书的大、中、小单元的标题形态都是一般主题型,使得学习内容非常明确。 C教科书的标题形态非常独特,没有中单元的标题,大单元的标题是一般主题型,小单元主要是质问型标题构成,如“英格兰为什么凌晨踢足球”、“圣诞穿比基尼,为什么”等,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概括学习内容的要点和暗示学习内容的作用比较差。

2. 目标。单元的目标是根据其上位目标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提出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把学习活动的焦点清楚地表现出来。A、B、C教科书的学习目标都是以“可以分析”、“可以理解”、“可以比较”的形式表现的。学习目标的个数为7~8个。A、C教科书是在小单元中陈述学习目标,B教科书是在中单元陈述学习目标。

表1:A、B、C教科书的

“我所生活的世界”的内容标题的比较

3. 导入。单元的导入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不可缺少的因素。A教科书主要是利用插画导入的,并配以对话的形式插入了学生对话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心,又恰当地揭示了标题、前言、学习目标。A教科书的中单元导入部分应用了一页的版面,与大单元一样有相关插画和学生对话照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质问形式表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暗示了学习内容,小单元的导入部分有“想一想”的标题,提示着本文的内涵;B教科书是利用照片导入的,包括中单元的目录和导语,其中中单元导入部分只有学习目标;C教科书的导入部分只有前言部分。C教科书没有中单元导入,是以小单元的形式表现的,小单元导入也是只有简单的前言。在三个版本的教科书中A教科书最忠实地执行了导入的功能。

4. 本文。教科书本文内容表示方式提示教学活动展开方向,主要分为说明式、发现式、演绎式、归纳式。参照众多研究者的分法,韩国学者金顺泽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归纳说明型,先举事例再说明原理,教科书中体现出充分的答案和说明;第二种是归纳发现型,举事例,但是没有充分地说明原理,通过质问和暗示诱导学生探究答案;第三种是演绎说明型,先提示原理再举例说明;第四种是演绎发现型,先说明原理,再寻找适当的事例。以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大单元“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为对象,分析本文展开及内容构造可以看出都是演绎说明法,都是先提示原理,在举例说明。

5. 大单元整理。大单元整理主要由学生本人或小组活动来整理学习内容、确认、修行评价或深化选择活动等构成。A、B教科书的单元结尾形式比较相似,结尾部分共有两页,一页是整理了单元的学习内容,另一页是通过拼图、游戏、谱曲等活动做结尾。C教科书在内容确认阶段上有填写本文核心内容的习题,其后编制了相关计划方面的习题,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编制旅游计划活动的习题。

三、地理内容占教科书的比例

韩国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编写到综合课程社会教科书中,A、B、C教科书的地理大单元内容是相同的,单元包括我所生活的世界、多样的气候和居民生活、多样的地形和居民生活、不同的地域文化、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A、B、C教科书的地理部分分别占社会教科书的60%、63%、63%。A、B、C教科书地理部分所占社会教科书页数分别是:284页、281页、261页,其中C教科书少20多页,其原因是C教科书没有中单元,以小单元主题中心的形式组成,缺少导入部分而节省了页数。A教科书各大单元地理所占的页数均衡,平均为24页,B、C教科书自然地理所占的页数优于人文地理。

四、依据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编制的初中地理(社会)教科书的特点

1. 依据2007年修订课程标准,初中地理(社会)教科书中采取由大单元直接过渡到实现标准的方式。这里不是采用要素全部列举的形式,而是采用多样的方式,以必须实现的最小必达目标为中心构成课程标准,抛开定型化的地域区分方式,教科书作者或教师可以创新性的配置学习内容,A、B、C教科书中(小单元包括在内),内容的构成、展开方式都不统一,各教科书表现出多样、独特的形态。

2. 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中把原来的韩国和世界区分为小地域。这里没有使用整体分析的方式,而是运用各地域所独有的主题形式,更便于考察整体,且各主题是以代表性的事例地域为中心,分析地理特性的。

3. 在教科书内容陈述方面是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标准,从“标题阐述方式”、“提出学生学习目标”、“利用插入图片、学生对话与照片、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导入”、“文本采用的演绎说明法”、“以及多样方式进行单元学习整理”等,处处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活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选择最佳的事例地域和国家来缩减学生的学习负担等,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标准。

4. 强调社会生活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其中自然地理内容略多于人文地理的内容。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编制的韩国中学一年级地理(社会)A、B、C教科书都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例如表1中A、B、C教科书的“我所生活的世界”的内容中“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位置”、“空中观看的我们社区”、“我国主要城市的位置”、“世界的季节和时间”、“英格兰为什么凌晨踢足球”、“圣诞穿比基尼,为什么”等标题充分说明了强调社会生活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朴美燕.2007年修订社会课课程标准的社会课教科书的体系及内容分析[D].硕士毕业论文,2010:5-8.

[2]沈正奎.第七次高等学校社会教科书比较分析[M].韩国地理环境教育学会志,2002,10(3):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