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9 17:18:08

内科护理案例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案例教学法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中职作为护理人才的主要培育机构,承担着护理人才输送的重任,因此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核心所在。内科护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内科护理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明晰教学培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获取最佳的教学资源,使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效果,提升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众所周知,内科护理教学主要面向医疗事业,承担着护理人才的输送责任,因此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够透过教学得到实际的转化,以达到中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案例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之中,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理论在学生心中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对护理案例的实际分析和操作,帮助教师分析教学中的缺陷,进而加以弥补和完善。2.提供临床预习机会。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更趋向于让学生依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从根本上而言,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目标就是培育实用型护理人才,这也与案例教学的理念完全吻合。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开发与实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立足于实际认知的角度对护理知识进行思考,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实践经验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以便于在未来的临床环境中得以有效应用。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质上是弥补了实践教学衔接上的缺陷,帮助教师培养出具备实战能力的优秀护理人才。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护理人才数量需求增加的同时,内科护理的特殊性也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当前的现实要求,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案例,将所学知识全面应用于实战之中,并从中了解护理的实施过程,加强对细节的管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获取多样性护理的能力,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纠正,使学生在锻炼独立思维的同时,能够获得实操能力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梳理总结等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

二、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的选择与应用方式。大量的实践证明,将案例分析法引入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促使中职内科护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需根据中职内科护理学授课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临床实践要求和课程内容实际,为学生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同时,为使内科护理教学案例更富吸引力和蕴含更多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对护理案例进行收集与整理,挑选具有充分代表性、典型性的真实案例。当然,也可以依赖于丰富的学科教材进行提炼和选择,通过不同的案例选择方式,拓宽案例来源和渠道,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如供涉外专业用的《内科护理》、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内科护理学》等教材上的案例,也可以是网络上医生分析的案例、亲身经历案例和学生见习医院的住院案例等。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包括根据患者的病例,可以判断出患者临床诊断是什么,通过病例判断患者当下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如何在所掌握的知识领域范围实施有效护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不断延伸,更好地收集相关信息,并针对案例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的呈现及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充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病案,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如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其核心内容应包含化名、年龄、主诉、现病史、护理体检、临床诊断、治疗要点等相关信息,并且在案例的选择上避免与教科书案例重复,以此来拓展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视野,避免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受到局限。与此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护理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案例设置上,还要注重贴近生活和案例教学真实氛围的营造,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赋予现其更真实的体验,同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实践教学方式,以符合学生对护理内容的未知规律,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得到全面发挥。此外,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具备真实感受。这就要求在教学时要结合相应的图片、视频及动画等媒介,通过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之情。在案例教学的问题设置上,则应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收获,强化学生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因此要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地设置问题。每个情景核心问题设置一般不超过3个,以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3.教学前准备与活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设计,也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的配合。在教学之初需要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章节或将案例的病因、诱因、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的辅助检查以及案例问题答案,并在教科书上找出大致位置进行标记,或将查阅的资料写在作业本上。当精讲教科书上疾病概述、护理评估的内容时,包括健康史、身体状况、重要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等内容,时间应该控制在1/2课时左右,随后以6~7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对2~3个疾病动态演变过程的情景进行简要评估,包括案例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内容,重点分析和讨论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其间教师应进行密切巡视并点拨。而后由各组派代表汇报或展示,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的表现和问题的答案,并与教师所列出的参考答案相比较。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此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对相关的护理内容进行整理与回顾,通过理论传导及案例分析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与延伸。4.重视讨论环节与总结。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讲授相关案例的护理措施和评估后,应针对所选取护理案例的特点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讨论任务,如患者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我们如何为患者提供整理护理措施等等。教师既要让各个小组分组进行讨论,也要加强对讨论结论的关注与分析,并要求每组上台对病例分析过程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在让学生分享内科护理思维的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学生解释不清的问题,其余的小组也可以及时补充或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广泛参与到讨论环节中,根据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发言情况,提出普遍性问题或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书写护理计划书,目的是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要点,以在书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思维实现梳理,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是否了解了知识重点,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成长或启发。另外,可以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深入地概括所学观点和理论,对实际案例做出合理恰当的判断,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护理措施,促使学生临床护理能力的提升,规避未来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馈表明,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显著,作用巨大。将案例的处理融入课堂,拉近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学生处理的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在今后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能促进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孙科,崔小灿.微课嵌入案例教学模式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价值——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J].青年时代,2016(15).

[2]隋晓玉.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生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3]甄小鹃.病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1).

[4]黄延萍.浅谈病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科技信息,2011(1).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能力本位理念;案例教学法;心内科护理;带教质量;影响;实施效果

随着心血管疾病理论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技术得到大幅提升,培养护理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逐渐成为现代心内科护理带教的基本需求。以往,临床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灌输式”教学使得实习生学习热情不高,难以取得良好带教效果[1]。能力本位教育(CBE)最早由美国护理联盟提出,目的在于培养更多护理人才,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得护理工作更具专业性[2-4]。案例教学法(CBT)是护理能力本位理论下优化临床带教的有效方式之一,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对临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解决,以促使学生具备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进而做到学以致用[5]。选取参与实习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研究护理能力本位理念下开展案例教学对心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2020年12月接收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3名,女27名;年龄16~23岁,平均(18.12±0.15)岁;文化程度:大专22名,本科21名,研究生7名;职称:初级护士20名,初级护师4名。观察组实习生中,男24名,女26名;年龄17~23岁,平均(18.21±0.05)岁;文化程度:大专24名,本科20名,研究生6名;职称:初级护士18名,初级护师3名。所有实习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称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均超过16岁;②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③均已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排除标准:①非临床医学专业;②中途退出。方法:⑴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让带教老师依据自身临床经验,结合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示范操作,并耐心解答学生疑问。⑵观察组于护理能力本位理论下开展CBT:①教师培训:抽取心内科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医务工作者为带教教师,安排其参加能力本位教育座谈会,并实施案例教学培训,确保其带教专业性。②选择案例:带教教师依据CBE选取案例,准备好案例临床资料,确保各项检查和病情诊断无误,案例以常见疾病为主,严格遵循方法实用原则和案例典型原则选取案例;向学生介绍手术配合、护理操作和急救护理等技巧,并设计相关教学任务,耐心解答学生疑问;带教教师也可适当设计课堂问答环节,如相关疾病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等,让学生进行解答,以加深学生记忆。③实施方法:严格遵循案例介绍-提问-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带教教师补充等步骤实施教学,1次/周,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带教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讲述,并展开针对性问答,组织总结等。观察指标:①综合成绩评估:包括学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问诊技能、实际操作和病案书写等成绩,采取笔试方式,各项目得分均为20分,总分100分,总分>90分为优秀,总分70~90分为良好,总分<70分为差。②带教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急救护理、消毒卫生、护理态度、沟通能力、手术配合、操作手法和注意事项告知等能力,采取笔试方式,各项目得分均为25分,总分为175分,得分高低与带教质量成正比。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带教前后学生综合成绩比较:两组带教前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教后综合成绩优于带教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学生带教前后带教质量比较:两组带教前带教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教后带教质量均高于带教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心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疾病病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诊治均有新进展,但由于部分护理实习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内容枯燥和抽象等,加上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掌握护理知识。CBT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对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以提高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带教后综合成绩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带教后带教质量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能力本位理念下开展CBT,可有效提高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成绩,促进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提高。有研究选取心内科实习生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于护理能力本位理念下实施案例教学,结果显示,研究组综合成绩分别为(94.15±2.12)分、(84.12±3.13)分,高于对照组的(69.32±1.34)分、(63.30±1.62)分,各项临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能力本位理论下开展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实习生综合成绩,还能优化其临床操作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6]。究其原因,护理能力本位理论主要是将护理能力作为基础,对医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并培养其专业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CBT主要指以案例为主的系统教育方式,可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将实际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简化操作流程,促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使得师生之间开展多向互动,并通过对话、分析和讨论等,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促使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于护理能力本位理论下开展CBT,可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促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林美丽,黄严金,黄丽玲.思维导图联合卓越七步教学带教模式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4):107-109.

[2]邓雯劼.PBL联合LBL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158-160.

[3]李静,张慧爽.双向评价体系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带教对带教质量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344-2347.

[4]蔡媛媛,夏珊珊,夏春桔,等.循证护理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9):155-156.

[5]邵英,欧阳珍荣.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儿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5):116-118.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3

案例教学法又称范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如同其他基于问题的方法一样,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脱离有意义的背景情况而进行的学习相比,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

2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的类型

通常根据教学环节,可以将所应用的案例分为三种。2.1引导案例。一般选取以贴近学生实际生的案例为主。此类案例的应用重在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某个病种的积极性和兴趣。案例:水对生命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为什么多喝水有利于预防肾结石?这个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知道的。但如果用泌尿系统的理论来解释水对预防肾结石作用,学生却感到有些困难。这个提案引导和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泌尿系统疾病的欲望与激情,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佳的效果。2.2讨论案例。此类型案例是以学生讨论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和讨论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应用一些与内容相关,难易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经济学案例。例如:患者34岁男性,3天前跑步过程中出现了喘憋症状,休息约5min后缓解,在次日夜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好转。如何诊断?如要确诊,还需要哪些辅助检查?学生在鉴别诊断上进行了辩论。通过辩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了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等知识,无形中在学生的大脑中对该章节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讨论式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交流观点、交换意见、反复讨论,实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的注意力从漫不经心地听讲转移到积极地思考,从欣赏漂亮的PPT转移到讲授和讨论的主题上。案例式教学力求在得出合适答案的同时更加注重得出结论的思维和推理过程。2.3课外思考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应用,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为作用。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当的课外思考案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神经系统章节的知识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他们自己制订一个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案,或是如何重塑生活自理能力。课外思考案例需要学生主动看书学习,必要时须要到图书馆或利用多媒体搜集临床相关的临床资料,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选取需要注意的事项

3.1选择适用和规范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上还存在案例取材不够精当、代表性不强以及借鉴意义不大等问题。学生反映,有的教学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案例面太窄太专业,有的案例大而空,有的案例过于肤浅,希望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借鉴意义和比较特征。3.2案例的选择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案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大纲的要求。二是教材的要求,即是要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三是培训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和实践经验等。教师在编写设计案例时要针对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着眼提高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行细研精编。

4课堂案例教学的设置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4

关键词:BOPPPS;案例情景实例;教学法;护理教育

神经内科护理学习内容涉及神经生理学、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抽象且复杂,并具有极强的诊断思维逻辑性,护生学习及教师带教难度均较大[1]。而以往神经内科实施护理教学时,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统一性、灌输性,护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难以达到全面、深入掌握知识的效果,且难以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BOPPPS(bridge-in,learningobjective,pretes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划分教学过程为导引→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学习→课内评估→总结6个阶段,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2]。案例情景实例是临床带教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有案例、设置情景,可使护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加深对知识的掌握[3]。本院神经内科近年来实施护理带教时,应用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收的8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护理带教的80名护生,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人。纳入标准:①首次进入神经内科实习;②实习时间≥6个月;③专科及以上学历;④知晓本研究,并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转科、休假;②无法遵守相关规定;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学习与研究。对照组:男15名,女25名;年龄22~25(23.52±3.46)岁;入科时间6~8(7.01±1.12)个月。观察组:男16名,女24名;年龄22~26(24.01±3.43)岁;入科时间6~9(7.50±1.1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带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讲解神经内科护理知识,实施相关护理技能培训,结合案例分析,指导护生实践操作,并跟随教师进行2周的临床学习。1.2.2观察组给予BO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教学法。①导引(bridge-in,B):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学》与临床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带教开始前2周告知护生学习内容、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对学习小组进行成立,4人或5人1组,选定小组长,负责学习资料收集、课前讨论等工作,并建立微信群,以便于进行学习交流。②学习目标(learningobjective,O):明确规定学习目标,如完成学习后,能够熟练进行康复期脑梗死、颅内感染、癫痫等疾病护理,并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前摸底(pretest,P):系统学习开始前,对护生展开理论、实践操作考核,了解护生知识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④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P):引入案例情景实例展开教学,将实际案例、情景模拟有机结合。如设计癫痫病人护理的情景模拟,每组护生分别扮演癫痫病人、护理人员、医生、病人家属等角色,模拟对癫痫病人实施病史采集、查体、紧急处理、护患沟通等工作,其余小组观看并进行纠错与补充,对于重点护理技能,教师予以示范。情景模拟完成后,教师带领护生对实际病例进行护理,指导其进行实践操作。⑤课内评估(post-assessment,P):完成一部分或1个阶段的学习后,各小组自主总结学习收获,带教教师再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予以难点护理操作示范,并要求护生自主操作,对于不足处即刻改进。⑥总结(summary,S):带教工作完成后,引入案例情景实例进行讨论发言,总结相关疾病护理要点,如将颅内感染的护理案例引入,护生共同分析护理要点与难点,并进行总结发言,教师依据其发言情况再次总结,指出不足,予以补充,并将相关知识发送至微信群,指导护生复习。1.3评价指标1.3.1自主学习情况带教前后采用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量表调查了解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量表包括学习驱动力(5个条目)、学习目标(4个条目)、深入学习(4个条目)、控制学习(4个条目)、扎实学习(4个条目)5个维度,共21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总分21~105分,得分越高,自主学习能力越强[4]。1.3.2知识掌握情况带教前后组织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试,考试试卷依据神经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实际需求设计,理论考试共100分,闭卷形式考核,实践操作设计脚本,随机抽取,操作后由教师打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知识掌握程度越高。1.3.3综合能力带教前后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价两组的综合能力。Mini-CEX包括7个维度,各维度采用Likert9级评分法,总分0~63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实践能力越强[5]。CTDI-CV包括7个维度,共70个条目,各条目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计1~6分,总分70~420分,得分越高,表明评判性思维越强[6]。1.3.4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完成带教后,从提升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提升临床思维、提升合作能力5个方面调查了解两组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包括认同、一般、不认同3个选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当场发放调查表,护生填写后收回统计计算认同率。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主学习情况(见表1)2.2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2.3综合能力(见表3)2.4对带教方法的认同情况(见表4)

3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合格神经内科护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神经内科接收的病人病情危险且复杂,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程度,也关系到整体的临床医疗水平,这就需要神经内科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以往神经内科实施护理教学时,多采用课堂讲授法,通过口头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护生被动接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且无法精准理解相关护理技能[8]。基于此,神经内科实施护理教学时,应不断对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结合本科室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临床实际要求,选择科学的带教方法,以促进带教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BOPPPS将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环节:导引、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内评估、总结,强调教学过程中护生的主动参与[9]。案例情景实例强调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可使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实践性,使护生兴趣得到有效激发[10]。以上2种教学方法均强调“以学促学”,本研究将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带教后积极主动学习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可进一步提升护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在导引阶段引入学习内容,可使护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学习目标环节可使护生确立明确的目标,课前摸底环节可全面了解护生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式学习环节可使护生能够自主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体验,课内评估环节通过引导护生相互交流、总结,可营造轻松、互助的学习氛围,总结环节教师、护生均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11-12]。以上各个环节均强调护生的自主参与性,可使其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效果。不仅如此,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带教后理论、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护生知识掌握程度。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可构建全面的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有机结合,可使护生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从而有效加深其对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13]。神经内科护理具有知识面宽、专业性强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神经内科对综合能力较强的护理人才进行培养[14]。本研究中,观察组带教后组Mini-CEX、CTDI-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可有效提升护生综合能力。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应强调带教过程中护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教师组织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操作、实践操作,可使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促进其操作能力、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提升。不仅如此,采用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进行带教的过程中,课内评估、总结环节均强调护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主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分析,可使其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有效提升[15]。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认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更能满足护生学习需求。通过BOPPPS与案例情景实例结合的教学法展开教学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均有效提升,且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带教后获得较大收获,对带教方法的认同度随之提升。

4小结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

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临床紧密衔接,使课程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较强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从而使临床护理问题能够得以合理判断与解决[1]。而作为内科护理学实际教学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将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转为正式护士后的重要过渡环节[2]。

目前护理教学多采取教师主导的带教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护生临床创新思维培养和护生今后职业发展及正式进入临床后护理质量的提高[3]。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分享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名;护生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学历大专20名,本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0.5)岁。对照组学历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予以教学内容讲解,学生仅负责记好相关笔记即可。⑵试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①由教师在课堂前结合教学大纲涉及内容及授课要求,选取典型相关案例,并提前向护生予以展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告知护生提前做好预习;②由教师按照护生情况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5人,并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案例及所涉及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③在课堂上,应先由每组护生对本次课程涉及的案例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教师还应负责整理、汇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发放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理解。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表1两组护生学习成绩比较(x±s,分)组别n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成绩试验组3092.63±4.5593.65±3.9693.14±4.31对照组3085.26±5.3586.59±4.6285.93±4.98t5.7486.3555.996P0.0000.0000.000绩、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①护生学习成绩分为理论及实操两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取二者平均值;②学习能力经我院自制问卷统计,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六项,每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表明学习能力越佳;③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经自制问卷评定,共包括满意课程设计、有助接受与理解、有助掌握知识内容、有助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四项,按是与否回答。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生学习成绩比较: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生学习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内科护理学涉及科室较多,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理论性,学习难度高。而在内科护生护理教学中,患者自我隐私意识及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习时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增加了内科护理带教难度,导致护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护生有效掌握繁多的理论知识[4]。案例教学法即在临床护理教学开展教学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案例,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护理问题分析与讨论,从而使护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式[5]。相比被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将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案例教学法可在教师设置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案例后,引导护生自我探索教师提出的护理问题,并使护生能够自主经网络及其他渠道搜集相关知识,从而扩充护生所学知识范围,提高护生内科护理知识水平,以夯实内科护理实操基础[6];②增强了护生实战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法的被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经情景案例来强化护生提前思考与预习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使护生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来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以解决问题,因此更利于护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使护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护生后续正式成为护士打好实战基础[8];③利于护生综合素养提高:经案例教学法利于护生及时掌握理论与实战经验,并能使护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提前完成教学内容学习,再经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可更有效强化护生学习效果,从而使护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学习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效果确切,利于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高,并提升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莎,何娅芝.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9):19-20.

[2]张丽莉,薛菲,庞洪垒,等.可视化思维导图结合案例教学对护生思维过程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56-559.

[3]郑元英.案例分析教学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31-33.

[4]郑淑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155-156.

[5]王建均,赵兰,陈尹,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5):1910-1911.

[6]张丽莉,郝芳,薛菲,等.基于案例分析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护生普外科实习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7):912-915.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内科;护理教学工作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患者生物、心理、社会等健康问题的科学。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且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完全理解,且无法进行实操[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内科护理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逐渐从对人生命过程的护理转变到对以人为中心实施全面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为此在内科护理教学的工作中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临床的实践操作,以此帮助学生能够灵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2]。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是临床教学较为常用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接触与分析具体的案例,以此提升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情境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性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校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医院内科进行实习的44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的情况将此44名实习生分为两组,使其人数保持一致,组别设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共有22名学生,其中男5名,女17名,年龄在17-22岁,平均年龄为(20.18±0.62)岁;实验组共有22名学生,其中男4名;女18名,平均年龄为(20.11±0.57)岁。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软件检验后结果显示P>0.05,可以进行对比。1.2方法对照组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为实习生指派带教的老师,让实习生能够集中学习内科护理中的各项措施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相关的理论课程,由采访老师进行示范与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情境教学法矛案例分析法的融合教学方式。首先将实习护士分为三组,每组人数为7-8名,并在各小组中设立组长。根据教学大纲,教师选择较为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并将其进行整理,提前发放给小组组长,小组组长开展讨论活动,组织各小组成员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商量出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对所抽取的案例进行情境演示,还原后由教师进行授课,并开展护理评估工作,找到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解决性的措施,并由教师对小组成员所模拟的情境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系统总结此案例的临床护理情况。1.3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判定标准为问卷分数,分数越高,代表掌握的情况越好。判断两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从学生对于病例分析的角度入手,由专业的带教教师评定学生的实际操作得分。另外,还需要调查学生对于此次教学的满意度,以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x±s)形式记录,使用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记录,使用x2检验对比,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根据表1,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有所上升,但实验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学生的实操能力素养评分对比实验组学生在教学后的实操考核成绩为(89.92±3.68)分;对照组学生在教学后的实操考核成绩为(76.52±3.82)分。实验组学生的实操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的对比根据表2,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灌输式教育,通过对学生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但从反面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也会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4],难以形成自身独立的思考,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内科护理中,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加广泛,学生在对内科护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倦、无法理解以及学习不透彻等情况,为此要想提升学生的临床观察与分析的能力首先就需要注重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贯彻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实施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的实验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对病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实验组学生表现更为优异,与教师之间也能保持更好的关系。综上所述,实施情景教学法联合案例分析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操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文婷,吴林秀,吴潇芸,张丽娣,何华梅,莫小云.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评价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73-76.

[2]丛日照,刘博,刘玉华,张春香,刘格日乐.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99+206.

[3]周滋霞,孙海燕,朱慧,夏立平,魏志明.基于案例的分享学习模式在自学考试专接本教育中的应用——以护理学专业的内科护理学为例[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21):3364-3366.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7

关键词:“CIPP”;教学评价模式;内科护理;生态课堂

借鉴与创新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多元评价模式,包括师生准备评价(C)、教学保证评价(I)、过程监控评价(P)、师生成长评价(P)。生态课堂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是运用生态理论、方法和思维指导构建的课堂,是体现生态理念、遵循生态气质、彰显生态精神、蕴含生态规律的课堂。随着职教改革的层层深入,构建一种合作开发、民主互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已成为职业学校课改的目的和追求。中职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因内容多、理论多且抽象复杂,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书本为核心,课堂师生间缺乏理解与沟通、不注意护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崇尚秩序知识、机械僵化,学习过程中护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兴趣、生机活力[1]。为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打造适应新时代课改要求的生态课堂势在必行,本文基于“CIPP”多元评价体系对构建中职内科护理生态课堂进行分析研究。

1对象

以2020级护理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5班)为观察组,61名学生;对照组(6班)62名护生。两组均为女生,心智无异常,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两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假定方差相等的均值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护生年龄均值及上学期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授课教师相同,选用李芳、郭雪媚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护理、助产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粤琼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2版[2]。共124学时,讲授呼吸、循环、消化3章节后(60学时)进行阶段纸质考核、问卷调查。

2.1对照组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护生接受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完成呼吸、循环、消化3章单元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复习旧课—以案例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反馈—布置预习”。

2.2观察组教学模式

观察组采用“CIPP”多元评价体系下构建中职内科护理生态课堂模式。2.2.1师生准备评价(C)教学团队针对呼吸、循环、消化3章的教学内容准备,课前引入案例,课堂教学中导入视频、临床问题驱动,采用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医学漫画等教学方法。2.2.2教学保证评价(I)教学团队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通过QQ、微信,把准备好的视频、思维导图、临床问题、医学漫画等教学素材上传,可供护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可通过该互动平台进行课堂抽查提问、课后答疑和布置作业。2.2.3过程监控评价(P)(1)教师以趣激学,不用话语霸权压制护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关心课堂控制、进程,把自己的观点、主观意志强塞给护生,进而忽视护生的主见、尊严、需要、创新,会压制护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设计典型案例进行情景教学,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心灵的陪伴者、技能的训练者等诸多角色。如患者,女,39岁,3年前反复发作性上腹部饥饿痛,2小时前突然大量呕血,诊断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教师团队结合教学目标分时段列出以下疑问: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患者所患疾病是什么?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估计出血量?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哪些方面的病情观察?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抢救治疗2天后如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等。教师还要借助临床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来以趣激学。如患者,男,37岁,因“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患者服用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后出现头痛、面色潮红及轻度的恶心、眩晕感。此时最主要的护理措施为(C):A.立即停药、寻找原因;B.静脉注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C.继续常规用药;D.加用地塞米松;E.心理安慰。该问题涉及药物的血流动力学知识点,硝酸异山梨酯是心脑血管常用药,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促使外周动脉和静脉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从而引起心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症状。用药初期可能出现血管扩张性头痛、面部潮红、眩晕等,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继续常规用药。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注重依次提高不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接着课堂提出“患者出现了剧烈胸痛,血压下降的病情变化,应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护理”,从而展示本次课的学习重点“掌握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2)教师以趣探学,护生又不过度散漫自由。内科护理是第二学年的课程,护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思维很活跃。考虑护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如过度顺从护生个人兴趣、意愿的自由学习,是不利于护生对内科护理系统理论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护生课本知识向实践技能转换。如患者,女,56岁,因咳、喘1周,不能平卧半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下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是(D):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D.高血压;E.肺动脉瓣狭窄。心衰是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章节,负荷过重又是心衰的重要病因。如何引导学生对前后负荷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在案例指导下展示:①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心二尖瓣、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②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肺心病、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使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心衰的病因清楚了,护理措施才有可能正确。通过严谨的问题驱动,引导护生将学过的生理学及病理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有理有据剖析要点,从中让学生乐学、好学、易学。(3)教师以趣悟学,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课堂重点、难点问题,教师需层层诱导、以趣悟学。如患者,男,37岁。因“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收入院。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B):A.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B.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备用;C.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屏气和持重;D.遵医嘱给予吸氧;E.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硝酸甘油能扩展外周静脉,使外周血容量增加,减少了回心血量,左心室充盈减少,左室压力降低,这样左心室收缩力就要增加,从而维持内外压力平衡,进而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所以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硝酸甘油是禁用的,否则不但不会缓解症状,相反会加重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和四肢乏力等症状,还会加重心绞痛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发生危险。以案例设计疑问一步一步启发护生思考,将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护生踏上知识宝藏的领悟之旅,获得可见的进步和成长。如患者,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伴渐进性呼吸困难20年,现有咳嗽、咯白色痰、易咳出,呼吸困难,于活动后加重,桶状胸等症状。胸片示双肺透亮度增加,无明显异常。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B):A.慢性支气管炎;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慢性肺源性心脏病;D.支气管哮喘;E.心力衰竭。问题2:该患者处于缓解期时最佳的护理措施是(E):A.用祛痰剂;B.超声雾化;C.插管吸痰;D.用呼吸器;E.缩唇腹式呼吸。问题1弄明白后,问题2也就迎刃而解了。(4)以趣用学,角色扮演消除课堂沉闷。内科护理理论抽象晦涩,如没有创设临床情景,也没有疑问、讨论、对话,教室会弥漫压抑的气息,课堂气氛肯定沉闷。教师要借助临床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来丰富课堂内涵,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护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配合,营造出和谐、有生机的生态课堂。以角色扮演创设临床情景,不仅护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保持得更加持久,也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如案例“患者,女,46岁,风湿热10年,咳嗽、咳痰、腹胀、食欲减退、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1月余,加重2天来院就诊”。抛出问题“对上述这些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如何护理呢?”护生开始通过描述的症状分析查找主要的护理诊断,结合前期已学的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以及上一章节的知识,推断出主要的护理诊断是:“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②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明确护理诊断后,护理目标就是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水肿,下来就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以达成学习目标“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身体状况及护理措施”。在角色扮演中师生沟通、互动,护生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通过思维导图板书,厘清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水肿的思路,顺利地掌握心衰相关知识[3]。2.2.4师生成长评价(P)(1)师生共同成长。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效果是评价的3个维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与护生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师生发展和进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只是为护生成才所做的付出,也是自身职业价值和能力提升的体现;对于护生而言,不只是看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也要看是否形成善学与乐学的状况,从中收获知识。生态课堂关注课堂主体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追求师生双赢,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追求护生职业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是不以课本知识为起点,也不以期终考试成绩为终点。对师生来说,生态课堂特别倡导幸福的体验,它应该是人文的、合作的、交流的、探究的、动态的、高效的,但追求课堂的精彩属于护生而非教师,护生才是生态课堂的主体[4]。(2)学习效果评价。根据中职内科护理的教学标准出题,参照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在呼吸、循环、消化3个章节内出A型题80道,每题1分。两组统一闭卷考试,分析两组护生学段内科护理考查成绩。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通过了方差齐性检验,采用假定方差相等的均值t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3)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结合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设计调查问卷,课后统一向两组学生发放、指导及收回。一共发出问卷123份,收回117份,其中对照组58份,观察组59份。问卷内容包括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吸收率高,内科知识的探究力度,重点难点易于理解、掌握,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5方面,以便了解“CIPP”多元评价下构建中职内科护理生态课堂的效果。问卷调查反馈资料采用χ2检验,见表3。

3讨论

生态课堂的提出,并非全盘否定传统课堂或者重构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它仅是用生态理论和观念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寻求以护生为本的健康成长、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将整体护理的观念融于教学活动,力求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3.1传统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不足

内科护理是一门护理临床专业课程,强调教学能与临床岗位对接,内容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复习旧课—以案例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反馈—布置预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讲授新课,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护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不多,故自主学习的热情逐渐下降。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欠缺就是课堂给护生的压力不够,从而被动接纳课堂知识。不少护生既不会去预习,也不会利用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5]。由于护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所以难以理解抽象的内科知识,更无法牢固掌握,学段考查成绩低于观察组(P<0.05)。试卷分析发现,部分护生缺乏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分析能力,缺乏自己的见解。

3.2“CIPP”多元评价下内科护理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利用“CIPP”多元评价模式,教师课前要精心搜集临床案例,以便课堂进行高仿真情景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平台,让护生在一个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将内科护理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达到调动护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以趣味教学为纽带,通过设置疑问引入悬念、设计角色扮演、巧用漫画记忆、观看医学趣味视频等教学手段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护生探求案例情境背后隐含的知识,借此提高护生掌握重点知识的能力。“CIPP”多元评价模式下教学实施效果见表3,课堂中教师将单向灌输、缺乏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系列教学链,拓展为多向、多层面的互动教学方法,以营造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情境。护生参与程度加大,可以有效调动其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不少护生还能在角色扮演中主动去实践如何在“患者”身上采集病史、进行健康评估和护理技能操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6]。不过,从表3也可以看出,在“重难点易于理解、掌握”以及“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两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课后分析发现,护生感觉“内科知识重难点多、发病机制抽象复杂”“案例多导致知识系统性不够”“角色扮演进行医患沟通时分析病情不透彻”等。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把每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放到QQ上,供护生课后复习、强化等。综上所述,“CIPP”多元评价体系下构建内科护理生态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遵循内科护理教学规律和中职护生身心发展规律,使课堂教学呈现积极健康、开放灵活的发展态势。它既架起了护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创设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环境,使护生能愉快地进行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但未来教学研究中还要不断探索、改良,希望有更多的成果可以给予护生切实的帮助,从而提升护生的个人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旗.“三教改革”视域下职校生态课堂的诊断与构建[J].职教论坛,2020(3):51-55.

[2]李芳,郭雪媚.内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3]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4):343-345.

[4]柏桦.论建构语文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22):93-94.

[5]杨玉佩,何诗雯,陈偶英.趣味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119-121.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呼吸内科;团结性;工作效率

传统的呼吸内科管理是一种单纯以“管理”为核心的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各种制度、规定的遵守。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对医护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它将知识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创造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也多有运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开始在呼吸内科推行知识管理,一切围绕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进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和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30名。男6名,女39名。医生年龄25~59岁,平均38岁;护士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管理依然采取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强调对医院制度的遵守。

1.2方法

1.2.1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能力,呼吸内科实施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对治疗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疑难、复杂案例,或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每类案例中的共同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明确了每一类案例典型特征,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根据每一类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标准,制定详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为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应对方案。这样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遇到类似案例就可以快速做好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对应每一类典型病例,呼吸内科配备了专门的医生和护理团队,并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医生与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有效避免了工作失误。

1.2.2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

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每个危重症患者对医疗工作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并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呼吸内科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临床资料外,还进一步建立了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患者入院后,由呼吸科的专家小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评价,对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纳入资料库进行管理。资料库不仅包括临床资料,还包括医疗团队的讨论记录、其他抢救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针对病例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成果等。要求对危重症患者必须采用专家团队进行治疗,配备专门的危重症护理护士。专家团队的成员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成员有较大不同,有可能是本科室的医生,也可能是本科室与其他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专家组在每次病情讨论的发言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诊断当中能够准确找到依据。此外,资料库还有危重患者详细的护理过程记录,包括护理中的心得体会等。

1.2.3护士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是指将呼吸内科护士根据能力、责任意识、经验等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和秘书护士。责任护士为呼吸内科护理岗位的佼佼者,工作能力强,年度考核优秀,工作细致耐心,护理经验丰富,均有3年以上护理经历,多为本科学历,主要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执行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呼吸内科工作1年以上,为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主要负责一般患者的护理。辅助护士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入职不到3年,工作经验和能力均较缺乏,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秘书护士为刚走上工作岗位者,与辅助护士一样,一般不独立承担护理责任。在管理方式上,四类护士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和奖金系数上,对应的奖金系数分别为1.3、1.0、0.5和0.5,三个类型的护士以考核决定类型,考核的标准以三类护士的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患者评价、日常绩效等。秘书护士必须做满1年以后才能参加考核。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知识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在团结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及时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3结论

呼吸内科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病床使用率位居医院前列,危重症患者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医护质量、医护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呼吸内科疾病大都比较复杂,治疗和护理中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典型病例,对该科室的医护工作提出挑战。知识管理适应了呼吸内科建设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知识管理要求呼吸内科在管理中要围绕提高医护水平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还是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对呼吸内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熊雪芳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

1项目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护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及内科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与人们的健康概念、卫生需求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们对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护理人才培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与护理岗位要求相符合,护生毕业当年就考取护士执业证书,并凭证上岗。综上,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本教研室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实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与护生在毕业当年考取护士执业证书的通过率,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改教案、教学课件、教材等,以使授课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更加衔接,为此提出了本教改项目。1.2项目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于2014年在原有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修订内科护理授课计划、学习情景方案,以使其更合理、更科学,配备与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情景方案、课件、电子教案。同时,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践医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积极查找相关文献,学习优秀的、比较前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间交流、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积极参加内科护理教学评比活动,落实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总结课程建设的优与劣,不断完善课程建设。1.3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1.3.1研究内容。(1)教学内容。本课程共9个学习任务,所有学习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要求,融合专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2)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3)师资队伍。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4)教材与资源库。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大纲,开发一套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一流立体化教学资源库。(5)实训室。建好本课程校内实验实训室,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增添内科护理实验仪器设备,使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6)网络资源。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3.2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建设内科护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实训室,建设内科护理教学资源库,创建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使全校护生受益,并向校外辐射。1.4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1.4.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6—8月)(1)组建内科护理品牌课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加强管理,明确分工;(2)制订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与建设目的、目标和方法;(3)项目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更新观念,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打好基础。1.4.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1)通过院校合作、聘请护理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与自学研讨、师徒式教师培训等措施,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内科护理品牌课程教学内容;(3)根据职业情景和职业要求,加强现有的仿真实训室建设;(4)与医院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题库建设;(5)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实施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的评价及内科护理能力的考核;(6)初步建立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平台。1.4.3结题、总结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1)对项目研究的各种材料、数据进行总结,评价项目实施情况;(2)形成项目成果,向学校汇报,上报项目成果,并接受专家评审,同时推广此品牌课程建设成果。

2项目研究过程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2.1.1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品牌课程建设的根本与首要任务。[2]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及一名在临床工作的副主任护师,其中7人具有医师资格证和中职教师资格证书;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研究生学历7人,新老结合。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可采用导师制、师徒结对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在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环节给予其悉心指导。通过参加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指导、集体备课等,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建成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2派遣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行业能工巧匠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辅导工作[3]。项目组教师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进行学习。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建设,2015年我校成功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制订了工作室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师资培养工作,建设了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3优化校企合作方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护理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对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指点。2.2重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我校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在行业护理专家指导下编写了《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在教材设计上,有情景导入与正文、课后练习。为了更适合中职生阅读,正文内容表述上要求简练、明了、透彻、难度适宜,同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涵盖职业标准,满足岗位工作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符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课后练习题应注重重点、基本点,结合历年考题,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深对课程的印象。2.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另一部分内容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中。例如,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学习情景,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手机微视频、小组讨论法,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2.4优化教学评价。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4]。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不能固守程式化的考核内容。考核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护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立体考核形式,使校内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2.5加强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结合培养目标、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与地方护理行业需要,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适用性,树立品牌意识,开发有特色的、能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内科护理》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用于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利用网络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有鲜明的特点[5]。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6加强实训室建设。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实训室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2.6.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我校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约一千多万元,建立健全了多媒体示教室、内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儿科护理技术实训室、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实训室,购置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无线遥控高端临床护理模拟人、护理健康评估模拟人、全自动起立床、反复重训练系统、微电脑语言沟通版等大量先进的医疗、护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了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学生能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内科护理校内实训室从无到有,目前能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内科护理实训操作。实训室管理科学、规范,每台重大设备都有使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责任具体到人,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2.6.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在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疗单位是我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教学组织和带教队伍,负责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工作。加强院校合作,统一管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及就业机会,也为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7建设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8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行品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带领教师做好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负责管理。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导师制度》《作业全批全改制度》等,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中有独立作业分析,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等等。通过同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学生评教、学期初与期中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收到良好效果。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列出详细可行的建设目标和完成时间,并按计划执行。

3创新点

教材的创新。2016年7月之前我校中职护理及助产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第二版,由金中杰主编。重新编写的校本教材与规划教材相比,它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课前有案例导入,课后有达标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正文相对简洁明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采用学生喜爱的理实一体化学习模式,丰富学生自学的网络资源,开发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项目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1)制定了内科护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标准;(2)编写了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3)建成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题库与内科护理课后练习题库;(4)创建了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5)创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6)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及获得专利一项;(7)构建了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8)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考通过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护理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增多,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较好;(9)师资力量得到增强。5开展本项目研究的几点体会(1)品牌课程能反映行业前沿,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转变教学理念,还能积极创新,提高自我认识,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2)在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实现共同进步。(3)项目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可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个别谈心等方式,促进教师进步。同时,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4)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过程。(5)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压力、工作量大,但同时也能锻炼教师,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韦振飞.全口义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123-125.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3]严子良.如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韦振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

内科护理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

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是毕业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理清护理思路,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护理方案,是护理教学的重点。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知识涉及面广,需要较强的跨亚专科护理能力,教学难度大,因此,探索新的护理教学路径,突破教学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问题评估是护理评估的核心,也是护理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决定了后续护理工作内容,需要在科学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展开。奥马哈系统是一种护理标准化语言,问题分类系统作为其子系统,为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了系统化模板,使护理评估工作有章可循,是有效的资料收集工具[1-2]。编制专业性、科学性强的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护理问题评估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探索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的编制,以期为护理教学提供依据,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案例编制步骤

1.1成立编制团队

案例编制团队包括7名成员,即1名医生、1名教师、5名护士,涉及临床、教学、管理多个领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成员分工,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师确定案例教学目标,肾脏内科病房护士长按照案例编制计划推动编制进程,肾脏内科病房主任医师从临床病例中选取资料,肾脏内科病房教学护士、专科护士及责任护士撰写案例初稿。团队成员临床实践及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并参与过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应用研究。

1.2确定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对象实际。教学对象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处于毕业实习阶段,已学习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课程。案例教学内容为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进行护理问题评估。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护理问题评估教学,培养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问题评估的步骤与要点,熟悉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关键环节,了解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的发展过程;(2)能力目标:应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准确评估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为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3)素质目标:护理问题评估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能有效沟通交流,具备人文精神。

1.3确定案例内容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找到健康提升切入点的关键,有利于明确护理干预重点,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健康促进措施。本研究根据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特点编制护理问题评估案例,即糖尿病肾脏疾病Ⅰ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Ⅱ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Ⅲ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案例、糖尿病肾脏疾病Ⅴ期案例。处于疾病各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其护理问题往往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流程进行规范很难全面开展护理问题评估案例设计。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包括4个层级,其领域划分、问题分类、修饰因子、症状和体征的定位清晰,有利于从复杂的情况中准确提出护理问题并进行描述,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沟通、查体等方式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关注其变化,提升护理评估的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规范性,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的问题领域、问题分类、修饰因子、症状和体征进行案例设计,从科学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依据关键词内涵解读分类依据,用结构化的格式进行评估资料收集,识别并准确提出患者的护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有利于提升疾病防控效果,促进患者健康。

1.4收集临床案例资料

结合案例编制需求,关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案例编制团队成员通过深入沟通与交流,获得来自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角度的全面的临床案例资料,明确不同分期案例在护理方面的特点与重点,收集并整理主要护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理清护理问题与判断依据的内在联系,关注临床分期与病情演变的逻辑关系,有利于编制符合临床实际、突显疾病特点、聚焦教学目标的护理问题评估案例。如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护理问题评估案例:患者,男,60岁,以“血糖升高10年,双下肢水肿3个月,血肌酐升高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近期出现双下肢水肿,24小时尿量约1000mL,体重75公斤,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血肌酐462umol/L,糖尿病史10年,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此阶段患者不仅出现身体方面的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现象,护理问题多样且复杂,既常见又典型。因此,要深入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全面收集病例临床资料,编制满足本科生临床实习需求的高质量护理问题评估案例。

1.5撰写案例初稿并修订

撰写案例初稿时结合教学目标,先介绍背景、角色、人物等一般信息,之后描述患者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以及病情变化,根据案例重点绘制流程图并设置评估环节。每个评估环节均设计包含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划分护理问题领域及问题分类、明确修饰因子与症状体征的考核要点,评价贯穿教学全程,注重互动、反馈与改进。针对案例初稿组织模拟演练,对案例中的角色、流程展开评估,案例编制团队全程参与,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修订、完善。如基于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糖尿病肾脏疾病Ⅳ期护理问题评估案例设置了3个评估环节,评估环节1:入院时患者认为可以在门诊治疗,对住院诊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理解,学生通过和患者交流了解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护理问题评估;评估环节2:住院后患者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向家属发脾气,此时学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沟通并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护理问题评估;评估环节3: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对治疗费用很关注并表示后续治疗负担太重难以承担,反复询问透析价格及透析频次,此时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评估患者护理问题领域及问题分类。

1.6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的运用

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分为教师版与学生版,应根据教学需求分别设置。教师版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前师生准备、案例基本情况、评估环节设置、案例考核要点、评估思路提示、应用过程反馈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学生版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前准备、案例基本情况。教师结合教学进程、教学目标、学生表现提供案例线索,使案例反馈及效果评价贯穿教学全程。PDCA循环质量是重要的质量提升工具,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1)计划:结合教学现状,找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2)实施:组织学生实施护理计划,开展案例教学;(3)检查:对护理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案例教学效果与预计目标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4)处理:对教学反馈及结果进行处理,完善案例教学策略。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PDCA循环的系统性、关联性、递进性特点,持续提高糖尿病肾脏疾病实习教学质量。

2案例编制注意事项

2.1围绕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突出教学重点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内科护理实习教学的难点,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编制糖尿病肾脏疾病护理问题评估教学案例,从护理程序的起始环节融入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护理问题评估的核心,为专科护理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从整体护理的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提出护理问题,为促进患者健康提供依据。护理评估的完整性、全面性、正确性和及时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3-4]。本研究中案例编制紧紧围绕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护理问题评估,结合典型病例资料整合凝练,以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线索,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体现糖尿病肾脏疾病各期特点,编制团队成员专业性强,编制目标明确清晰,编制内容重点突出,为提高内科护理实习中糖尿病肾脏疾病教学效果提供了资源与支持。

2.2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评估工具,指导学生学习

做好患者护理问题评估是制订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关键步骤[5],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是一种科学的护理问题评估工具,包括4个层级、4个领域、42个可能影响患者健康状态的问题。本研究在编制教学案例时,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指导框架,针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护理评估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按照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的思路明确4个层级的内容,识别、评估和记录数据,明确患者的护理问题[6-7],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科学评估指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为后续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措施打好基础。教学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进展及评估环节,结合患者需求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学生将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排序,既有利于提高护理问题评估教学质量,也利于与后续教学内容有效衔接。

2.3利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