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2:35:01

内科学

内科学范文篇1

【关键词】内科学;农村医学;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农村医学专业的内科学是介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临床专业课和主干课。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如何培养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是作为本课程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近年来内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有效对接。

1教学现状

1.1学生现状。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新设了农村医学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与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相适应,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及康复指导等工作[1]。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就业学历上移的冲击,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生源危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招生分数线不足中考总成绩的一半,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在起点上“先天不足”,四年制专业教育很难弥补其不足,这也成为农村医学教育无法逾越的障碍[2⁃3]。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庭青睐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的主要动机是因为学医是一门技术,便于就业,不至于失业;而对于学生而言,上卫校学医并不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初衷,而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内驱力及上进心,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浓,对将来所从事的卫生职业工作热情不高。1.2课程设置现状。农村医学专业为四年制中专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前2年尚需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文化课。内科学学时不足180学时,相对较少,但内容繁多,通过短暂的教学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内科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素质低、学习能力不强且从未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来说显得异常艰难。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所有课程,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4]。1.3教学资源现状。自卫校停办社区医学等涉及临床类的专业以来,临床类教师已陆续退休、转岗、分流。此外,中职卫校属于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受制于编制、财政经费的影响,每年教师资源人才的引进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述等因素导致农村医学专业临床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知识老化与临床脱节,年龄层次差别较大,缺乏中流砥柱的中间力量,难以保证农村医学专业内科教学的要求。

2教学对策

2.1依照“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炼教学内容。农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材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风湿、内分泌和代谢、神经系统疾病等内容。每个疾病的编写内容又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等。其内容涵盖之多、之广,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消化这些内容,只有精炼教学内容。如何精炼教学内容,应本着农村医学专业设置的初衷,依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加重、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滋长、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工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谱分布正在发生改变。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乡村医师预防保健、健康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上述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应增加篇幅重点详细讲解,而相对少见的疾病谱如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则相应的缩减课时,或可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自学。依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每个系统也要有重点,有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原本学习理解能力就不强的学生很难掌握。比如循环系统,重点应放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章节,而肥厚性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少见的疾病谱则缩减篇幅,做简要讲解。此外,每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部分只做简单概述或“只谈结果,不述过程”;临床表现部分重点介绍临床特点或特征,且通俗易懂、便于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等部分着重诊断依据、鉴别要点、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并且体现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四新”的原则。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是从医资质的门槛,重要性不言而喻,授课内容也要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内容,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通过率。2.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内科学的授课中,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授课方法无疑是重要的手段,单靠某一种授课方法或缺乏必要的授课技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内科学的授课中,临床教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几种授课方法与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易于使学生抓住重点,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5]。以下是者作在内科学的教学中较多使用的几种授课方法与技巧,现简单介绍如下。2.2.1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单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借助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疾病防治》配套光碟,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好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传统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和补充性图例等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掌握[6]。2.2.2案例分析法。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对临床病例的把握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选择一个典型、真实、难易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带领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获得患者的阳性体征、阳性实验室结果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时,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从病因、临床特点进一步延伸至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并在此期间可穿插提问,进一步增加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7⁃9]。2.2.3归纳综合法。教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内科教材内容,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归纳、综合,使讲授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包括单一疾病、系统疾病和纵横归纳综合等[10]。如归纳综合能引起心房颤动的内科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等。通过归纳综合分析,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内科临床问题。教师也可尝试使用以PBL教学法,从问题着手,通过分析实际病例、学生间讨论、查找相关知识及教师的引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及医疗实践能力[11⁃12]。2.3通过“教”“学”相长,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与数量。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课。医学理论不断更新,临床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内科学教师必然要深入到临床实践。没有教学任务的时间,内科学教师要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可以把临床经典案例运用到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面对临床教师的严重不足,也可尝试有偿聘用教学医院各科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临床医师参与临床教学。临床医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其再学习的过程,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临床医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这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的相长。

内科学范文篇2

[关键词]中医文化渗透;中医思维;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中医文化主要是指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内容。近年来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日益蓬勃,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中心论与唯科学主义的影响,将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视为“科学”的典范来衡量、评价与改造中医药,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及院校毕业的年轻中医师中医思维弱化,甚至逐渐缺乏中医文化自信。此外,中医药课程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相对薄弱,对中医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1],不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及运用中医思维处理临床疾病。研究发现中医文化渗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能够多途径引导学生感知中医文化,加强中医思维训练,助力中医课程的学习[2-3]。《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衔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课程教学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进行对照教学,并在结课后对学生的《中医内科学》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单选题为主。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专业课程相同的平行班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教学组(38例)与试验教学组(30例)。

1.2研究方法

对照教学组采取常规授课教学(以教学课件为主),试验教学组在常规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中医文化渗透内容与方法:教师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中医文化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插入中医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中医理论知识思考感知自然变化,观察规律作息、饮食和情志的调节对身体产生的影响,进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小组学习、问题-互动交流等形式渗透中医文化教育,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现实情景学习。结课后对2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由授课教师编制《中医内科学学生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情况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学习情况相关问题及21道中医思维训练题,收回问卷后,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并分析。2个班级《中医内科学》授课老师为同一人,其余课程师资力量一致。

2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1观察指标

比较2组学生《中医内科学》课程学习情况,包括课堂学习内容难度、教学模式选择以及对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疗中起重要作用认可情况。通过问卷考核比较2组学生结课后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情况及2组学生21道中医思维训练题得分,训练题以中医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

2.2统计学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调查结果

3.1问卷调查结果

本调查实发问卷68份,回收67份,其中试验教学组29份,对照教学组38份,回收率98.53%,均为有效问卷。

3.22组课堂内容学习难度比较

见表1。对照教学组学生中18.42%认为学习没有难度,78.95%对部分内容理解困难,2.63%表示完全听不懂;试验教学组学生中31.03%认为学习没有难度,65.52%对部分内容理解困难,3.45%表示完全听不懂;2组学习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05)。

3.32组教学难度内容及教学模式选择比较

见表2。在教学难度上,对照教学组认为学习有难度内容沿革部分占18.42%,病因病机占28.95%,诊断占10.53%,分证论治占42.11%;试验教学组中病因病机占48.28%,诊断占3.45%,分证论治占48.28%。在教学模式方面,对照教学组学生中5.26%表示喜欢传统授课,34.21%喜欢病案讨论与分析,60.53%喜欢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试验教学组学生中20.69%表示喜欢传统授课,10.34%喜欢病案讨论与分析,68.97%喜欢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42组结课后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疗中起重要作用

认可度比较见表3。结课后,对照教学组及试验教学组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疗中起重要作用认可率分别为94.74%、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2组结课后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比较

见表4。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自己已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13.79%学生不确定是否建立中医思维模式,以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占主导。对照教学组44.74%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52.63%的学生则认为不确定是否建立,2.6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建立。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教学组(χ2=12.38,P<0.05)。

3.62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比较

见表5。结课后,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为(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P<0.05)。

4讨论

内科学范文篇3

[关键词]临床内科学教学;案例教学法;注意问题

在近些年国民身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就医患者人数不断增高,这使得医院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需求较大。此种情况下,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医学人才,使之服务于广大病患,应当注意展开医学教育教学,尤其是临床内科学教学。又因内科学具有实践性强、临床表现复杂等学科特点,所以在具体展开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循序渐进地教授和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1]。鉴于此,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模拟实际病例,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

1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案例教学法。参考相关资料,确定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真实事例的模拟,使得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获得比较真实的体验,并且进行分析与决策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概念,确定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单项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双向研究性学习模式,将其有效的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还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收获知识、自我教育的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1.2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的意义。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之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提高此项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水平。1.2.1有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难以有机会思考和运用理论知识,致使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论知识,那么真正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将难以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而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则不同,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有机会研究临床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积累实践经验。例如在心绞痛课程教学中,某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了心绞痛典型案例视频,之后引出“心绞痛”一词,此时教师教授学生理论,之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和研究视频,大胆提出问题,最后共同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借助道具来展开临床处理,如此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知识[2]。1.2.2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的展开,只需要教师理解教材,结合相关资料,做好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讲授,长此以往教师教学思想固化、教学路线定型,自身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到新知识,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而开展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则需要教师借助网络或渠道来获取到临床案例,深入研究临床案例,尤其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从而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临床案例,将其编入课件中。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到新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结构,这对于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1.2.3有利于促进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一些高效临床内科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因为持续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紧紧围绕理论基础展开,致使学科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轨,很多学生能够吃透理论知识,但实习中却不知道如何操作。而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则可以规避以往教学的短板,模拟实际事例,让学生有相对真实的体验,进而参与到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学习中来,如此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融会贯通,真正学好临床内科学这门学科。所以,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有利于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教学的有机结合[3]。

2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的确,案例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用于临床内科学教学中。但要想使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具体应用此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2.1精选案例。因为案例教学法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案例应用是否合理、有效。为了使案例教学法能够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案例,以保证教学中案例分析和研究,能够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对于临床案例的选择,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所选择的临床案例是真实的,典型的,以便在课堂中能够针对病情、临床治疗予以研究和分析,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经验。②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案例,以便案例研究和分析不会脱离教学主题,提高案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③临床案例的选择还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也就是先组织学生进行常见病案例研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内科学知识[4]。2.2课前准备。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临床内科学案例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还要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制定科学的、完善的授课计划,以便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组织学生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收获多多。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及教学目标,系统的规划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课前导读、理论知识教授、案例分析等,再有效衔接上下环节,带领学生逐步学习知识与临床技能。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前发放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结合新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案例,收获一些体会或经验,并且将困惑或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后续系统学习这部分知识中有效地解决困惑、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这一部分知识[5]。2.3案例讨论。对于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临床内科学教学来说,案例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效果的高低。为了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讨论中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讨论,最终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如此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欲,积极参与案例讨论。2.4总结与归纳。案件讨论并且所有问题解答后,首先让学生自行点评,之后有教师作总结性的点评,说明学生案例探讨是否正确,纠正学生不足之处,并对提出正确观点的学生予以表扬。最后,教师总结案例,说明常见病及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梳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清楚掌握的知识及临床经验[6]。

3临床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经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临床内科学教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如精选案例、做好课前准备、良好开展案例讨论等,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助。但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应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事项,即:①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教师需要详细研究与教材相关的案例,选择典型的并且自己非常熟悉的案例,以便能够在案例讨论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②案例深度适宜。为了保证案例能够辅助临床内科学教学,应当按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来选择适合的、典型案例,如此才能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贴合教学主题,避免给学生带来新的困惑[7]。

4结语

回顾分析我国一些高校医学教学实际情况,尤其是临床内科学教学,发现诸多高校临床内科学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轨,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融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确定改变临床内科学教学现状,应当注意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于此项教学中,如精心选择案例、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良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使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逐渐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服务于广大患者,使之逐渐拥有健康的身体。由此看来,临床内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源,崔东涛.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8-9.

[2]张向荣,李尤,孟绚,等.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经验总结[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384-386.

[3]沈丽达,谢琳,龙庭凤,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102-103.

[4]谢琳,沈丽达,杨继岚,等.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内科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9):144-146.

[5]白福.内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东方青年•教师,2013(19):18.

[6]宣玲,张恒,吴士礼,等.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508-511.

内科学范文篇4

医学课程传统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结论式教学模式,教师讲授概念性或规律性的内容,学生进行抽象记忆,这种单纯知识记忆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需要打基础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已经有足够知识储备并且已经进入医学桥梁学科学习阶段且即将进入临床的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临床思辨能力的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而且由于教科书上对某个疾病阐述的内容是在长期对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而内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而人体是个精密而特殊的群体,存在疾病的异现性和人体的异质性,在临床上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来是行不通的。比如内科学在讲述肺炎一节时提到典型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病理分期会依次出现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样期、灰色肝变样期、溶解消散期,而实际上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时的使用,我们临床上是很难看到典型四期病理变化的。又比如《内科学》的教材上在心律失常这一章节中是这么描述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的: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而实际我们在临床中常看到一些病史长、发生心肌纤维化的患者心电图没有明显f波,不能以此作为诊断房颤的依据。所以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死记硬背相应的知识点,但不能将书本中讲解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相关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面对真正的病人时,往往只知道背诵书面知识,不知道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2CBL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CBL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而“以病例为导向,以问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两部分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与医学基础课程相比,西医内科学病种丰富,知识点散,一个完整的疾病体系由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后多部分组成,涉及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多门学科,且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内科学教师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因此这种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我们把医院真实的病例及相关的图像资料(包括视诊照片、心电图、影像资料等)搬到课堂上,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下,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化结合。

3CBL教学方法的实施

3.1实施对象的选择。由于完成了基础课程学习的较高年级本科生(如大三、大四)或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储备,并且求知欲强,对临床实习充满好奇,故CBL教学法适于在他们中开展。3.2病例选择。依教学大纲,对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都要有所涉及,选择临床常见病种具有典型性的病例用规范的医学术语描述出来,这是CBL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鲜活的典型病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一般选择病房常见病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3.3课程设计首先教师在理论教学阶段中坚持“简洁精炼、抓重点、特点突出”的标准,按教学大纲要求系统传授给学生知识,然后收集典型病例资料,精心构思所提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以适当超出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为核心进行思考,随之使用多媒体幻灯导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典型临床病例,并且附带有辅助检查的原始资料,力求把病例的主体内容完整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一样,激发起其获取知识的兴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置疑,各抒已见,集思广益,为了丰富临床教学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病例讨论中提出的有创新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参阅相关文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心肌梗死为例,展示简要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等,尤其着重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首先考虑诊断及诊断依据;(2)为了确诊还需要做什么检查;(3)接下来要做什么处理?最后再由主讲老师归纳总结。西医临床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通过视、触、叩、听、嗅五诊收集临床资料,并在西医内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思辩分析,提出正确的诊断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应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CBL教学模式的优点

与单向灌输式教育模式相比,CBL教学模式通过抛出临床病例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融入其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且通过病例的讨论还能培养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语言表达、医患沟通等能力。这样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及诊治疾病的能力,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创新精神,为以后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基石。案例教学模式同样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不再是单纯的讲述者,也不仅是讨论的组织者、问题的解决者[4],更应该是启发和引导者。通过案例教学的设计,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扩大知识储备,紧扣最前沿的临床进展,以期做到教材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同时与学生互动讨论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更能做到因材施教。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医学进展的日新月异,理论和实践教学带迎来了新的挑战及机遇,内科学涉及到的内容及研究会越来越深入。由于内科学的自身学科特点,作为一名内科专业的教师,为了应对知识和科技不断的更新发展,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avidA.Garvin.Makingthecase[J].ReprintedfromHarvardMagazine,2003,106(10):64-65.

[2]JaneJackson.Case-basedlearningandreticenceinabilingualcontext:per-ceptionsofbusinessstudentsinHongKong[J].System,2003(31):457-469.

[3]文凯,廖和和,袁泉,等.浅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749-750.

内科学范文篇5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1]。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可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但因其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加之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多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对于典型案例分析等都是独立完成的,教学素材重复严重,缺乏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

2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遵循“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移动泛在学习”的组织建构逻辑,强化共享应用的功能进行建设。(1)资源尽可能以最小学习素材、碎片化方式存储,便于学习者检索和根据不同学习需求组建课程,课程中的视频、音频等尽量控制在3~5分钟(为3~5分钟的学习碎片)。(2)课程是资源库的支撑,资源库要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结构化知识,内容整体结构化,应尽量涵盖课程内容,根据学习者特点制作微课。(3)系统化设计是提升资源库适用性的保证,资源库应针对不同学习者,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移动泛在学习。

3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方法

(1)教师深入学生中做调研,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重点,采取和学生交流、谈心及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内科学知识的需求,以构建更适合推广应用的资源库。(2)教师深入学习课程资源库知识点、模块、内容并进行论证,构建一个合理、适合推广应用的知识树。(3)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资源库建设,采用个人设计、团队论证的方法,逐步完成资源库建设。(4)已经完善的课程资源库,先在学校校园网运行,主要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专业、护理专业推广应用,根据学生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供更多学习者应用,实现资源共享。

4内科学资源库建设目标

通过内科学资源库建设,拟建成一个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学大纲、考核方式、课程标准、自测题、教学日历、典型教学图片、学习指南、动画、音频及教学视频等在内的完整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内科学绪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9个模块,37个项目(或章节),234个知识点和技能,800余条资源,并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设置在线自测题。

5内科学资源库的应用与评价

5.1内科学资源库的应用。内科学资源库是对内科学教学资源的汇总和整合,因其教学资源类型多,使用方便、快捷等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内科学资源库主要使用者为医学生、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及广大临床医师或内科学学习爱好者。(1)学生通过观看内科学资源库提供的资源,可以快捷地学习和掌握内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并能进行课后学习和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库提供的丰富的内容,方便快速地完善教学资料;(3)广大内科学学习爱好者或临床医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内科学资源库的内容进行学习、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目前已经完善的内科学资源库开始在学校校园网运行,根据学生评价反馈结果进行修正,然后再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5.2内科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5.2.1评价方法。对我校2016级8个班1125名学生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班、4班、5班、8班,共562名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内科学学习;实验组:2班、3班、6班、7班,共563名学生,教师课前布置问题,学生利用内科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完成资源库里设置的相关作业,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直接和教师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期末通过两组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5.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6分析讨论

实验组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内科学资源库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说明内科学资源库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主要限于教师单纯的口头表达、板书等,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3]。通过建设一个内容丰富的内科学资源库,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共享,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及交流空间。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一个优质的资源库可以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解决了边远山区或相对落后地区缺乏先进教学资源的问题;创新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资源库中有大量的课件、动画、录像、图片和教案文字等素材,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疾病的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等,学生可以在线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并可感受到网络学习中的方便、快捷,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4]。

参考文献:

[1]张嵩,杜庆峰.内科学资源库模块构建与初步应用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8(7):193-194.

[2]谭泱,曾锦荣.内科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与应用[J].华夏医学,2012(4):594-595.

[3]和水祥,王渊,任牡丹,等.谈消化内科学CBL教学病例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1):32-34.

内科学范文篇6

1.适时讲解,重点突出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切合中医内容适时讲解。在中医内科单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各个部分中医内容讲解结束,可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进一步阐述,也可以在具体中医内容讲解过程中实时分析中西医认识的异同点,尤其当某个疾病的中医和现代医学描述或名词相同,但是内涵不同或有差异时,更要加以分析和讲解。例如,在教授胃痛时,重点分析疼痛的时间和性质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及现代医学不同胃肠道疾病中疼痛的性质和特点的差异,提示学生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常见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联系和区别。在淋证的中医治疗中,清热利湿是重要的治疗法则,也是重点讲解内容,此时可以适度将淋证的发病与尿路感染,清热利湿方药与抗菌抑菌作用之间的联系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淋证中医诊治手段的理解。

2.引入内容需适度中医内科学的授课往往开设于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之后,西医内科学课程之前,学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尚不深入,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引入相对易于理解的现代医学内容进行讲解,不宜过多过深地系统讲解现代医学对于相应疾病的认识,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具体治疗方法和药物不宜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讲解,以免喧宾夺主。例如,消渴大多属于糖尿病范畴,讲课中可以提及“三多一少”症状是高血糖所致,但不宜分析高血糖的产生机制。中医与现代医学在癌症的治疗手段上差别较大,可以简单提及手术、化疗和放疗,但不做深入讲解。

3.“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在引入现代医学知识分析中医内容时,还应注意“有则引之,无则略之”的原则,即引入现代医学明确又切合中医内容的知识点,对于中医内容无明确对应现代医学知识的章节不宜生搬硬套式地分析,对于现代医学尚不确定的内容应避免引用,以免冲淡和曲解中医的内容和特色。例如,肺痨病中医认为感受瘵虫是主要病因,这与现代医学感染结核杆菌已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课中可以加以明确说明;而饮食不节和房劳过度导致水肿的发生和加剧,缺乏明确和单一的现代医学认识,教学中可以只从中医理论阐述。

4.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直观的疾病信息过去中医内科学教学沿袭传统中医教材,多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直观的图像信息,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而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一些临床征象,与现代医学典型的体征描述相一致,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已有的疾病直观图像,向学生形象化地展示,弥补中医教学中的不足。有报道显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1]。例如,在讲授黄疸一节时,选用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图片,可以直观地区分阴黄和阳黄的不同疸色。痹证中,久痹所致的关节僵硬变形可以借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关节肿胀畸形加以展示,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意义

1.有助于对中医疾病的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疾病从理论到临床的论述有时比较抽象和模糊,借助现代医学的具体化和客观化的描述,可以减少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内容的枯燥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融会和区分中西医概念的内涵和差异。例如,现代药理学对中医内科一些疾病的治疗方药往往有一些治疗机制的研究,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使得学生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现代机制有一定理解,从多角度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对于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方法开展的中医理论、疾病证型本质以及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研究成果,适度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提高中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2.有助于临床能力的培养目前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必然涉及到现代医学知识的运用,并且要求他们做出中西医的双重诊断以及必要的西医治疗干预措施。但是中医院校的中医内科和西医内科的教学多是分别进行的,两者的内容往往被割裂,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且西医内科学教师往往缺乏中医背景,授课内容大多不涉及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所以,在中医内科疾病的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相应的现代医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认识某个疾病的诊治过程并正确地处理。例如,中医内科疾病包含诸多现代医学的独立疾病,有着不同的疾病分期、诊断手段、诊断标准和预后,而中医内科学中相关内容模糊不清或未涉及,借助现代医学的认识,可以拓展和丰富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同时培养学生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对疾病现象的思辨能力。再如,现代医学把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中医内科相应的消渴病治疗对于两者均未重点提及,这时合理引入现代医学的认识,既符合临床实际也可提高临床疗效。有一些中医院校将通过教学改革,在突出中西医特色,取长补短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临床科目并轨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内科学范文篇7

1.教学内容直观,易于理解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模式是利用黑板和粉笔,授课老师将授课内容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讲、抄写。这种教学方式耗时较多,并且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可借助网络的优势把信息量较大的教学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用多种信息展示方式,在向学生演示大量的图片的同时,可添加必要的说明性文字,如支气管肺癌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肺癌患者的胸部X线片,胸部CT片,PET-CT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结果及图片等以及诊治经过显示出来。我们还将呼吸内科病房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些具有特征性、代表性意义的病例资料拍成照片,如三凹征、杵状指、口唇紫绀等,然后通过PPT教学课件向学生播放,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因此,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呼吸内科学的相关疾病内容以图、文、声、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因此可以使传统的呼吸内科学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多样、动态、立体、形象的教学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

2.引入临床病例,增加课堂信息量在呼吸内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疾病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如展示胸腔积液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检查等真实图片,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诊治经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为临床见习和实习奠定基础。此外,由于呼吸内科病房的一些急危重症患者如ARDS患者以及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因多方面愿意不能接受医学生的见习,因此,回顾以往的病例资料就是现阶段最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病例资料,可弥补临床见习的不足。

3.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由于医学的不断进步,就要求临床教学内容与之同步,而多媒体教学迥异于传统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之中。由于连通了互联网,教师可以迅速地更新知识,并随时在教学中增补新的内容。同时,学生可方便快捷地从网上下载教师布置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教学任务。学生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优势,向指导教师提问,与网上的其他学生交流,获得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呼吸内科学教学效果。思路清晰是制作成功的关键,条理清楚是保证课件质量的基础。在制作课件前,应确定课件的适用对象,针对教学的不同群体,以教学大纲为主轴,确立各疾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各知识点。然而,有些教师往往由于备课草率,只是仅仅书本文字扫描到幻灯片中,而并未使多媒体课件具备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徒有多媒体的形式,而缺乏应有的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另一种不良倾向,即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插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视频,甚至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往往忽略了课件应有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气氛和重点内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统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呼吸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内容的相关重点内容和难点。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受体,教师只应在教学活动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则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可以增强双方的沟通。目前,有少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只是忙于演示课件,却不重视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

内科学范文篇8

1内科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把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把责任感始终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所以,除了精湛的医学技术地培养,同样也需要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大道、启大智,使学生们日后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具有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课程。而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临床中常见的“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们通过学习内科学可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贴近生活,更容易获得学生们的认同和共鸣,并能培养学生“大医精诚,尚德济世”的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2专业课程与思政结合的实现路径

2.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目前有部分内科学教师对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责任;而专业课程教师的重点是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能治病救人的医生才是一个合格的内科学教师,而忽略了医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法做到有效地把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双贯通。其次,是思政内容的植入手段过于单一、内容生硬,很多教师在内科学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植入多以单纯的理论说教为主,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多元的时代,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网络等社交媒体被频繁地运用到教学中,而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没有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当今高校以德育人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广大高校应当把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教师之间经验的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了解教学主体的想法,拉近师生距离,以平等的关系建立学习基础。(3)建立完善的指导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师德师风与政治素养具有一票否决权,始终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导向,使思想教育贯穿于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

2.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入思政教育

在学习内科学绪论时,提到培养优秀医生的基本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德艺双馨的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事例,并且观看医德医风的宣传片,以案例式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们积极讨论。这些优秀事例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科认同感及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们切身体会这些优秀医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以期培养出一批“为患者、高期望、善学习、肯实践”合格的医学储备军。内科学的课程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学习病毒性肺炎这一章节时可以紧扣当今的热点问题,联系到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在情感目标中提出2点:(1)新冠肺炎因为强大的传染性使人闻之色变,甚至部分临床痊愈者也遭到了一些歧视与不公对待,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身心俱受打击。教师可以以探讨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医生的责任、生命的意义。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心理疏导和加强人文关怀,借此引导学生树立“妙手仁心,患者至上”的崇高理念。(2)在这场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博弈中,不断有药物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其中不乏有中药及中成药,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医学并不是糟粕,在一些疾病治疗中是具备一定的潜力优势的,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保持自身优势,吸纳外来精华,形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课程思政的初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更是要将“医者仁心”这一品质的培养灌输到每个学生的心里。针对目前个别学生对医务人员因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铤而走险乱开检查、乱开药物这一现象产生的困惑,笔者在讲到内科疾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时会引入李克强总理于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5]。教学形式上,一方面播放医生因违反医德医风而受到处分的视频给学生以警醒;另一方面通过床旁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尤其是一些家庭贫困人员,医生如果出于私利而过度医疗会让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患者水深火热痛苦的同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的观念,对患者既要有“仁术”,又要有“仁心”,要始终坚持把仁爱之心放在首位。在学习心血管疾病的时候,可采用“团队学习(TBL)”教学法,结合高血压病的病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形成讨论小组,围绕“健康中国”这个主题,探讨医生的职业责任感如何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医学发展热点问题,鼓励医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与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理念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

2.3在形成性评价中呈现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现

以往以笔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单一教学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教育理念,故形成性评价早已引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过去“唯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党中央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这一新背景下,我们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形成性评价中肯定也要纳入思政的内容,思政内容的开展必须要用合理的考核来评价效果,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具体体现在笔试理论成绩占60%,病例分析、标准化病人(SSP)教学活动、论文撰写、课堂讨论等考核形式都可设置考查思政的内容,比如医患关系协调、合理选择检查手段,这部分占30%,考勤占10%。通过改变评价体系,在教学体系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培养自己的医德修养,把“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结果的反馈合理调整思政实施策略、实施形式和频率。不仅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应对教师在教学中思政融合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学生有没有感受到教师在价值观的引导、思想上的力量。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双向评价的模式,促进教师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去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且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也让学生从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在学习中获得自己的“导航仪”,实现自我学习调控、体现自身价值。

3结语

内科学范文篇9

1科研为教学提供研究基础,促进教学的发展

科研促进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研论文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针对血液内科学中一些知识更新较多、较快的内容,在课前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进行大量阅读,掌握其最新进展,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白血病是血液内科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临床上血液科住院的主要病种。因此,目前针对白血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课前可以根据白血病的一些主要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将其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时,常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延迟使用或者使用不规范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如何避免耐药以及耐药产生后如何克服耐药,这些问题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到或较少涉及,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研究是血液病科研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献报道较多,通过阅读文献后,就可以向学生补充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授课效果。第二,科研成果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提供大量素材。以往教师授课形式相对单一,讲过之后学生往往印象不深,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针对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可以从本科室课题结果中或者最新的科研论文、成果中查找一些图片、模式图等,甚至从网上找到相关的flash动画、视频,放于幻灯片中,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与其他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的多媒体素材资源较少,那么,我们要扩展思路,一方面可以寻找与血液病基础知识相关的材料,例如网络上关于止血过程的flash动画,就可以作为讲解血栓性疾病的良好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收集临床中典型病例的血涂片或者骨髓片,以及对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图片拍摄,将这些直观的证据放于PPT中,使学生对于讲授内容产生直观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授课效果。第三,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本科室根据科室科研项目和本科生的申请,不断有本科生加入到本科室的一些科研项目中。这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及节假日在实验室从事关于药物抗白血病治疗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科室的课题研究方向查阅大量文献、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成论文。在科室年资较长的老师指导下,学生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一些科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甚至有学生将科研成果发表于国外专业期刊。因此,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提出一些独到的问题,使相关带教的老师从中也收获颇多。

2教学活动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活动,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促进科研的发展。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活动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整理自己的讲课思路和讲课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激发教师进一步查阅文献了解相关内容,并大量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白血病这一章节时,教科书中的重点是经典的化疗方案,虽然也有提及新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但是不详尽。教师在备课时如果积极查阅相关文献,不仅能够补充教科书上的不足之处,而且还能够得到白血病治疗领域中最前沿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学习,还可以为教师形成完善的科研思路做充足的储备。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过这样的积累,血液病内容的最新知识进展及主要问题必然了然于胸,为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科研活动的激发作用。现在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则起指导、辅助的作用,最后解决问题。PBL教学的实施,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时可能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解决办法,这一模式彻底颠覆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另一个最大受益者就是教师,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后,通过他们在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后,使他们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能够提出更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思维被充分激活,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或创新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曾提出了“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该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血液内科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对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两者有不同侧重,这就需要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共同促进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贺艳杰卢会芳李玉华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

内科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

在高职高专医学临床课程中内科学学科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师生之间的配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等都容易对教学水平造成影响。多媒体教学利用不同的高端技术手段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成现代多样化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水平,而且使学生积极学习。然而在内科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必须要多加注意,不能将传统教学直接变成多媒体教学,也不能过分强调教学课件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该教学方法的作用体现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

对于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师来讲,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和掌握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普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将多种形式相结合,比如:动画以及文字等,一动一静,向学生直观展示不同的知识点。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对内科学产生学习兴趣,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可以将抽象转化成具体,利用视频和图片,使学生更加进一步掌握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掌握。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多种多样,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二)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为学生创造机会见习

最近几年,因为高职学生日益扩张,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教学资源不多,而且临床科室平时临床工作量大、风险相当高、缺乏师资力量,普遍存在带教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备课时间紧张等情况,这样就不利于临床教学正常进行,也没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得以临床见习。面对此情况,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自身的多个特点发挥出来,比如:实用性相当强以及成本不高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内科学临床每个部分疾病进行讲解时,每个章节讲解结束后,可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关于病例的视频,根据视频录像来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教师在教室讲解临床实践的过程,比如: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肺病复苏”进行讲解时,教师将视频录像播放给学生听,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便于学生熟练掌握每个临床操作难点和关键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讲习。这样不只是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疾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尽管在高职高专医学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也必须要多加注意,否则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将传统教学完全代替

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即便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也不可避免存在局限。在教学中,若内科学教师只是逐页展示提前制作的课件,不能根据课件内容来讲授,这样教师就仅仅是“放映员”而已,单纯地将多媒体直接代替黑板,从粉笔板书转化为电子板书。输入很多视觉信息,容易影响学生输进视觉信息,而且很有可能使学生产生视觉方面的疲劳[1]。教学课件的内容在大屏幕上迅速闪过,对学生完成课堂笔记是非常不利的。并且每个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同,制作多媒体的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有些教师可以在幻灯屏幕照搬很多书本内容,这样可以避免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板书,但是也容易使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二)不能一味注重教学课件

的观赏性,对课件的实用性缺乏重视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师为了可以使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兴趣,一味地追求课件形式,对课件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比如:运用很多色彩以及动漫的变化,反复强调课件的观赏性,对课件实用性缺乏高度重视。学生只是观赏,然而在课下很难记住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此课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初衷体现出来。

三、高职高专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制订有效的策略实施教学。

(一)清楚明确教学目标与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最后时预期可以获取的学习成果,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了解教师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前共同备课的方式将每家所长都充分发挥出来,结合教学目标对课本重要内容进行科学组织以及整理,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然后将教学以往的工作经验引入进去,合理制作教学课件,让教学课件内容具有很强的有效性,程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进而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重视预讲

教师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传授教学内容以及运用教学艺术等。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学多数都是年纪较轻的教师,虽然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没有充分掌握教学规律,基本功较差[2]。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管理者,需要针对新人新课完成预讲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听课,评估教师的预讲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能否与逻辑性和合理性相符,课时分配能否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重难点能否熟练理解。也要评价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板书排列等,使教师结合评议意见对教学内容作出又一次的安排设计,确保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重视多个感官相互配合,科学控制信息量,做好思考和视听相融合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快捷性以及集成性,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在教学中学生了解信息通常都是在教学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教师也要将知识讲授给学生,所以需要对理论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重点知识作出科学安排,将重点牢牢抓住,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接受信息,也要耐心指导学生怎样理解接受重点信息,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设计,掌握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3]。结合课程的内容以及性质,在教学课件中将不同表现以及媒体相结合,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正确的媒体介入,取长避短,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必须要将多媒体优势充分体现出来,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问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有价值的知识,真正实现视听和探究的相融合,使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魅力得到凸显,大大地提升教学质量。

(四)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也并非没有任何的缺陷,其不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直接代替[4]。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讲解明白,而且会加入个人的感情色彩,这是多媒体教学不具备的。高职高专内科学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性,必须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彼此补充,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5]。比如: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讲解时,首先可以采用以往的辅助手段,包括标本以及挂图等,将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的比邻关系直观的介绍给学生听,包括肺段以及气管等等,然后讲解典型的临床病例,通过幻灯片将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等等介绍给学生听,借助多媒体将胸腔积液的整个形成过程讲解给学生听,最后利用多媒体设计题目,进而获取显著的教学效果反馈。对于该疾病,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疾病的出现、发展和转归,使学生除了理解各个重难点,也可以减少时间,在教师的全面主导下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五)进一步巩固,迅速反馈和调控

只有在第一时间反馈,才可以迅速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改善教学质量[6]。对于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师而言,要想科学调控教学过程,发挥矫正的重要作用,必须要对每个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严格把握且客观评估。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快速全面整理和搜集教学信息,明确内容编排不合理的原因,特别是搜集反馈所讲解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而迅速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六)注重资金投入,做好多媒体教学工作

在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必须要投入很多资金用于购买硬件设施,只是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远远不足的,要想将多媒体教学落实到位,必须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7]。优秀的课件制作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仅仅依赖教师的力量根本不够,所以学校需要积极制作各种教学软件或者多媒体课件,针对现有的内科学教师展开培训教育,有针对性设计多媒体课件,合理编制电子课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高专内科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内科学属于新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其必须要有日益改善的过程。在其临床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真正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融合,以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内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大珍,刘兆平,唐宝龙.多媒体教学配合视频及病案分析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776-1777.[2]王波,刘东方,程伟,龙敏.多媒体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英文授课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3):463-465.

[3]张淑娟,王振涛.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5):487-488.

[4]周国雄.消化内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J].交通医学,2007(5):619+621.

[5]刘景云,王瑞兰,孟昭英.优化内科教学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实用医技杂志,2007(6):785-786.

[6]顾海彤.多媒体内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