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剪纸十篇

时间:2023-04-10 18:25:26

儿童剪纸

儿童剪纸篇1

7主要材料:A4纸所需工具:剪刀制作步骤: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4步:

第5步:

第6步:

第7步:

第8步:

第9步:

第10步:

第11步:

第12步:

第13步:

第14步:

儿童剪纸篇2

工具

长方形彩纸

剪刀

步骤

1、首先,将长方形彩纸对折,折成如图的正方形。

2、然后如下图,在彩纸上画上我们需要剪的图案。

儿童剪纸篇3

关键词 孤独症 精细动作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目前为止,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原因,这给孤独症的康复治疗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治疗孤独症基本上都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而精细动作训练作为孤独症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实际摆弄动作,包括手上的捏的动作、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的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多个领域研究显示,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

儿童在剪纸时进行抓、捏、握、伸、屈等手部肌肉精细动作的练习,可以增强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刺激前庭平衡的发展,起到左右脑同时开发的作用。如何利用剪纸这个孩子感兴趣且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活动来进行有效的训练呢?我们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西西进行剪纸训练,在实践中探究精细动作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的积极作用。

2 个案研究

2.1 研究对象

西西(化名),男,2004年3月14日出生,被诊断为孤独症。该儿童身体发育正常,体重、身高符合同龄儿童的水平,但是没有主动的口语表达。西西只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可以说出一些句子,发音清晰但声音比较小,有时会自言自语。该儿童双手基本可以协调配合,动作模仿能力较好,但是关注力比较差。根据观察该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只对少数事物如食物、儿歌、模型、赛车等表示关注。

2.2 训练原因

在第一次将剪刀呈现在西西面前时,他对剪刀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拿到剪刀之后,西西只是地把剪刀放在地上滑动,拿起来打开然后继续放在地上滑动,如此反复,并且不愿意老师碰他的剪刀。通过这些现象,我们看出剪刀对西西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他又不会正确且灵活地使用剪刀。因此,我们决定将剪纸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精细动作训练。

2.3 训练目的

通过剪纸训练,让西西掌握抓、捏、握、伸、屈等手部基本动作技能并且灵活使用剪刀,提高其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关注能力,进而提高西西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2.4 训练形式

采用一对一个别训练的形式。

2.5 注意事项

(1) 训练儿童剪纸时,避免剪刀意外儿童意外受伤;(2) 训练开始时,用较容易剪动的软纸;(3) 训练难度增加应根据儿童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4) 在孩子训练有所进步时,要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5) 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偶尔给儿童一定的辅助,有效地避免由于完成不了操作而对训练失去兴趣。

2.6 训练时间

每周5节个别训练课,每节课20分钟,持续2个半月的时间。

2.7 训练过程

阶段1(约2课时)——正确抓握剪刀并较为灵活地开合。

训练开始时,老师将剪刀直接呈现在西西面前,先让他拿在手里随意把玩,如果出现放到地上滑动的情况就及时干预。几分钟以后,老师要求西西把剪刀递给自己。然后,老师将大拇指放进一个剪刀柄环,食指和中指放进另外的一个柄环。演示完毕之后,老师再次将一把剪刀递给孩子,希望西西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正确使用剪刀。西西开始时并不能准确抓握,老师帮助他抓握几次后,他可以正确完成,并且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独自反复将手指伸入到剪刀的柄环之中,还尝试着开合剪刀。老师辅助用手指以及手掌的力量带动开合剪刀,孩子立刻想要自己尝试,而且一直在关注剪刀开合的运动。

阶段2(约3个课时)——改变孩子对剪刀的认识,从无意识把玩到有意识剪动。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孩子可以正确的抓握剪刀并且较为灵活的开合,老师开始适当的引导孩子用剪刀来剪纸。

首先老师拿出彩色的软纸(色彩鲜艳的彩纸更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睛,质地相对薄一些,对于刚刚学习运用剪刀剪纸的孩子来说难度相对比较小),示范用剪刀随意剪动。然后给孩子一把剪刀,让他模仿剪动。训练几次后,西西可以随意剪动软纸张。为了锻炼西西的手部力量,换相对比较厚的卡纸继续进行训练。西西刚开始手部力量不够,剪起来有些吃力,训练几次后西西可以较轻松地剪动卡纸,手部灵活度及手部力量有进步

阶段3(约一周)——剪直线。训练孩子对剪刀的掌握能力还有手眼协调的能力。

通过第二阶段的训练,西西手部灵活度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这个阶段,老师辅助在白纸上用彩笔画一条直线,让孩子沿着直线剪动。刚开始时,西西仍然是随意剪动纸张,根本就不理会老师画的直线。老师引导剪这条直线,西西还是不予理会。老师随后辅导西西几个课时之后,西西偶尔可以沿着直线剪,但是剪出来总是歪歪扭扭的,或者直接剪偏了。老师尝试将直线的长度缩短、加粗之后西西完成不错。慢慢的逐渐加长直线,直线宽度变窄,配合运用强化物,西西可以完成这个阶段的内容。

阶段4(约四周)——沿线剪图形。训练孩子手部灵活度以及腕部的灵活度还有双手协调。

西西在以上的训练之后可以熟练地剪直线,且对剪刀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阶段我们决定增加剪纸的难度。我们开始训练西西剪一些简单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老师首先在空白的纸上画好图形,向西西演示如何剪。接下来,递给西西一张画好图形的纸和剪刀,老师引导西西一起剪纸,同时提醒西西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开始训练时,西西很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操作,但是和老师一起剪时很着急,总是剪不好图形两条线交接的地方。这时,老师让西西停下来,观察自己是怎么剪的,西西还是不能完成,老师辅助完成。辅助几次后,西西能够独立地完成剪纸。

西西通过反复训练后,可以沿着老师画好的线条剪出部分形状。接着,我们进一步增加难度,让西西剪出圆形的图案。圆形难度大,所以剪起来比较费力,也很考验孩子手部及腕部的灵活度,但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西西在经过几次训练后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

阶段5(四周)——按指令剪部分图形。训练孩子听指令的能力以及对剪图形的掌握情况。

儿童能否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剪出图形,是对孩子能力一个较高的考察。首先,我们训练西西在没有描线的纸张上剪出一些图形。刚开始时,老师让西西观察一个图形,对照着剪。当西西对这些图形的剪法熟悉后,让西西不观察模型凭借记忆剪纸。西西通过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剪出长方形、正反方性、三角形。

2.8 训练结果

通过五个阶段的训练,西西的精细动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西西拿到剪刀不再只是放在地上滑动,能有意识地剪出一些图形,其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明显提高,手部力度和控制力有所加强,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沿着线条较为流畅的剪出一些图形。另一方面,西西在对事物的关注力上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时基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和课堂活动上,并且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以前较为频繁的晃动身体的行为出现频率变低。

2.9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早期干预理论的日渐成熟,作为早期干预领域之一的精细动作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于孤独症儿童西西的精细动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剪纸训练方法从动作发展顺序、基本训练方法、注意事项各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剪纸训练可以锻炼儿童手部力量、灵活度、对力量的控制、手眼协调能力、关注力等,对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另一方面,当孤独症儿童投入到训练中时,其身心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有助于儿童释放内心的压抑或负担。因此,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动作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其动作能力自身的发展,更有助于大脑机能的发展及机能的修复和补偿,促进心理活动的全面发展。

本次研究在训练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如果能与团体课相结合进行设计与训练,就能让孩子高效地学习到更多的技能。由于孤独症儿童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只进行了个案研究,希望本次研究能够对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者及其家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谢明.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天津教育出版社.

[2] 杨晓玲.解密孤独症.华夏出版社.

儿童剪纸篇4

关键词:游戏;天性;区域活动新策略;快乐成长

儿童从来都是游戏着的儿童,而游戏也就是儿童的游戏。一个人只要处于游戏中,也就是处于儿童的状态。因此,对于游戏的体验,就是对儿童状态的体验。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民间美术课程开发”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可以剪纸为入口,开展剪纸区域游戏策略的探索,给予儿童天赋的游戏权利与机会,鼓励儿童游戏精神的释放,让儿童获得诗意的幻想、好奇的探索、雀跃与欢笑的自由与空间,把儿童的目光所投、兴趣所指、需要所及作为剪纸活动的源泉。而区域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合理补充,以儿童为本,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

在以往的区域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尽管教师借助各种形式,然而表面上的花样翻新并不能让原本拥有游戏天性的儿童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游戏一旦沦为教师操控儿童与教学的手段,便徒有表面上的活动形式,也失去了游戏体验的实质。所以,我们认为,开展真正属于孩子的区域活动的原点就是在于关注到儿童真实真正的游戏体验,这个关注成为我们寻找和开发区域活动的崭新角度。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在剪纸区域活动中进行体验,使剪纸区域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幼儿在做中探究、在做中体验,诱发生命感动。

一、区域环境互动策略——变“摆设”为“对话”

区域环境互动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剪纸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在互动中提高幼儿对剪纸作品的审美能力。

(1)区域材料的暗示。一个能够激发孩子去游戏的区域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这些材料对于孩子的区域活动不仅是活动工具的补充,对孩子的区域活动更是一个暗示和温馨帮助。在创设剪纸区域环境中,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颜料、胶水、油画棒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剪纸作品情节,给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比如,在剪纸《有趣的竖线》区域活动中,给孩子投放的材料我们进行了完善,有报纸、卡纸、包装纸。让孩子们在与不同材质的材料交互作用中,感受到剪出的竖线藏在梳子里,躲在毽子里,还在灯笼的流苏里。材料的丰富和分层次投放,使孩子们在剪纸区域活动的学习更主动、更具有神秘的探究感。

(2)区域环境的对话。幼儿园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不仅有装饰作用,更有实用的价值。因此,我们让剪纸区域活动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可以跟孩子进行对话。比如:娃娃家里的妈妈过三八节,我们剪纸区域活动就开展了给妈妈做花裙子的剪贴活动;小吃店的点心展示柜里,是幼儿剪的各种形状的糕点;元旦过新年,则剪贴窗花。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剪纸学习学有所用,学有所归。区域环境不仅是个欣赏环境,更是孩子们以后剪纸作品的展示区。要多方面立体地体现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实用价值,变摆设为对话。

二、区域共同讨论策略——变“填鸭式教”为“主动去学”

(1)师幼互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开展剪纸区域活动时,老师角色的定位也是关键。我常以游戏的参与者和幼儿玩伴的身份,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着体态动作来对剪纸关键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剪纸经验和技能。在剪纸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如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剪竖线,我使用了孩子们熟悉的红绿灯的规则,引导语变成了“横线竖线见面握握手,喊来好多好朋友,一二一好排好队,太阳公公看见了,对它点点头,请来小剪刀,沿着绿线剪剪剪,剪到红线停一停。”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什么该剪,什么不该剪,目标在有趣的红绿灯的游戏中落实和很好地达成。

除了要改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孩子剪纸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孩子创设较大的自由空间,保证充足的时间,当好孩子的小助手,和孩子成为合作小伙伴,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始终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剪纸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开展中,首先要相信孩子,他们是一群非常能干的小主人,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另外,教师要对孩子剪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和了解,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后,作出积极的呼应和跟进的对应指导,真正实现师幼互动。在区域活动“香香的早餐”中,孩子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剪各种镂空图形。有的孩子剪出了三角形,有的孩子剪出了四边形,有的孩子还剪出了葫芦的形状。面对孩子们各具特色的作品,我及时将观察中发现的幼儿有创意的剪法反馈给幼儿,帮助孩子拓展思维,帮助幼儿提高剪纸技能,激发师幼互动。

(2)生生互动。每个孩子在剪纸能力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差异。幼儿之间要互动学习,发挥强项优势,弥补弱项劣势。假如发现幼儿存在独自游戏的现象,我会试着走近幼儿,观察其游戏现状,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平行游戏,促进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有时,我会请能力强的幼儿当小老师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比如,在剪纸区域活动中,有的孩子脑子反应快,动手能力强,一会儿功夫就剪完了。剪完的孩子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引导说:“剪完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么帮助还没剪完的小朋友。”剪完剪纸的孩子们受到了启发与鼓舞,也纷纷试着教了起来。他们认真教,没剪完的小朋友认真学,不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孩子领着他的小伙伴来到老师面前,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把某某教会了,我成功了。”我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在这次结对活动中,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自己不会的本领,不但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也在生生互动中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

在剪纸区域游戏里,孩子们是自由的,自在的,这样的自主和自在就很好地释放了儿童游戏的天性。释放孩子游戏天性,探索剪纸区域活动新策略,变“摆设”为“对话”,变“填鸭式教”为“主动去学”,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密切师幼情感联结的空间与机会,成为观照儿童立场的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6.

儿童剪纸篇5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分析思考

一、观察的基本步骤

观察目的:观察一名5周岁6个月大的儿童在剪纸活动中的情况,重点关注其双手动作的发展。

观察目标:观察D的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自如地使用剪刀,是否形成优势手。

简要描述观察背景:D正和两名儿童在桌上进行剪纸活动,剪纸的材料来自于中班《巧手宝宝》。有两名成人和儿童在一起。

二、观察记录

今天下午2点48分,D起床起床吃完点心后,我让D帮忙准备下今天下午剪纸活动要用的《巧手宝宝》,于是,她便跑到手工区拿书、剪刀和胶水分发到每一组上面。3点钟活动开始,老师讲完操作要求后,孩子们便开始了。只见她先从剪刀盒里右手拿了一把剪刀准备剪纸,接着拿过剪纸书,从书里选择了一幅带小猫图案的剪纸,于是,她便开始了。

首先,需要把这张剪纸从书上撕下来。D拿剪刀试了一下,发现不可行。于是,把剪刀放下来,用手撕,先是右手压住书翻上去的部分,左手小心翼翼地拿起剪纸紧贴着装订位置开始撕。撕到一半的时候发现纸已经撕偏了,于是,换左手压书,右手从另一端开始撕。不一会儿纸撕下来,她先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会,发现一条蓝色的纸条上有条虚线,看到我在旁边。于是问:“老师,这条线要剪下来吗?”老师反问道:“以前我们剪纸的时候遇到虚线需要剪吗?”她看看老师,又看看剪纸,自己点点头,开始动手剪了。首先沿着直线熟练地把蓝色的纸条剪了下来。该剪“小猫”了,先拿剪刀快速地沿着外轮廓把“小猫”剪下,然后开始剪细致的部分,“小猫”脚丫的部分有些难剪,但是D还是很快地剪好了。这时,同桌上的唐文海选了一张“娃娃”,拿剪刀开始剪。D看到了,连忙指着唐文海手里的剪纸上的虚线说:“这条是折线,不能剪”。边说着小猫已经剪好了。拿起刚才剪好的蓝色纸条,自言自语地说:“要把纸条粘成一个圈”。在一旁剪纸的韩奇真也提示说:“要把小猫粘在纸条上。”但是D没有马上开始粘贴,而是看了看剪剩下的纸,发现上面还有三个猫身上的装饰品,于是,又拿起剪刀快速地把3个装饰品也剪了下来。然后,她又听到好朋友李思童问她借胶水:“把你们组的一个胶水借我用用,我们组的不粘了”。她边听边继续手里的活,还有用左手把胶水递给了童童。所有的部分都剪好了,D随手拿起桌上的另一个固体胶,打开盖子,发现固体胶顶端有些烂了,连盖子上都沾满了,黏糊糊的。于是,换了一个固体胶。先把小猫身上的装饰贴好。然后,又把蓝色纸条的两头贴到一起,围成一个圈。一旁的韩奇真关注到了D的动作,说:“把小猫贴在圈外面”。

D说:“要贴在圈的后面”。但是还不确定,于是问老师应该贴哪。

老师反问道:“你觉得应该怎么贴?”

D说:“贴在圈的前面”。

老师问她:“为什么要贴在前面?”

D说:“感觉应该贴在前面”。

说着便贴了起来,在圈的外面涂上了胶水,然后把小猫的反面中间贴了上去,这样贴的结果是小猫站不起来。只见D把小猫拿到手里正反看了看,又把小猫撕下来,把小猫的反面底端贴了上去。这样,蓝色圈在后面,小猫在前面,刚好站得稳稳的。这时候,游戏的时间结束了,3点30分孩子们都开始收拾工具,D蹦蹦跳跳地笑着把自己的作品摆到了柜子上。

三、观察分析

(一)已有经验调整和新经验的获得

首先,D要完成小猫作品,这一过程说明她面对问题能够自己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其次,在整个剪纸的过程中也说明她能够自如地使用剪刀,已经形成了优势。最后,是她能够将小猫身上的饰品剪下来过程中,好朋友问她借胶水的过程,她还是能够继续手中的活,说明她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很强了。

(二)失败经验必不可少

对于孩子而言,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失败能让孩子产生认知冲突,获得印象更为深刻的经验,失败能让孩子改变或修正原有的经验。失败策略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一种策略,在很多情境下,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去尝试错误,而不是老师轻易地将答案告诉幼儿。经过自己反复尝试,最后获得的成功经验更加牢固,也更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经验的表达

孩子的内部构建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构建,也涉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解释和辩护自己的想法以及考虑他人的主张和想法等社会性方面的构建。幼儿可能知道某种知识,但他们不一定能够表达和解释,与人交流还需要一定水平的原认知过程。

四、观察后的思考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仔细研究,思考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这些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教育行为把握得当,才能达到“有心栽花花满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

(一)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自主的空间

教师在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探究空间,不要盲目的进行指导,不要过分关注行为的结果,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在幼儿出现挫折时,教师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指导时也要学会等待时机。

(二)充分利用差异资源

幼儿有通过帮助别人达到自我满足的需要,当她在某一方面具有已有经验就倾向于喜欢帮助别人。事实上,合作学习会更有利于幼儿知识和人格的建构。幼儿的能力发展有快有慢,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差异资源,促使生生互动,相信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三)教师的回应

每位教师每天都会受到来自幼儿的无数提问,面对这些提问是给出明确答案还是引导幼儿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幼儿问及的是存在疑问、不确定的问题时,不妨多进行利用反问的形式进行回答,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引导,促使幼儿自己发掘新经验。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将更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儿童剪纸篇6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倡让孩子学剪纸,他认为:“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确实,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学习剪纸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双手小肌肉的发展,静心及耐心的培养等等;剪纸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也很有帮助;而且学习剪纸还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继承!

剪纸对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有如此多的好处,那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孩子学习剪纸呢?

首先,得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

由于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对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提倡父母多领孩子到大自然中、生活中走走转转,开阔孩子的视野。陈鹤琴先生一直主张“活”教育。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如给儿童讲鱼,就要让他看到真正的鱼,观察鱼的呼吸、游动,甚至解剖鱼体,研究鱼的各部分。这样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我们老师在平时可以提供一些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视频或图片Y料供孩子们欣赏,如陕西、山东、河北、江南的民间剪纸,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识。上课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孩子们实地实物观察,如,今天的剪纸活动是剪苹果,可以用实体苹果拿来供孩子们观看;剪一棵树,就带孩子们去观察一棵树:剪栅栏,就带孩子们去种植区观看篱笆栅栏,孩子们有了直观的感性体验,再下手去剪,也就不困难了。

其次,培养孩子剪纸的兴趣

斯宾塞曾说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开心地去学。比如,刚开始示范剪刀和纸片的相互合作的关系时,我们可以随意剪,嘴巴说,“宝贝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和我们一起玩,它呀,嘴巴张开大大的,像一个大鳄鱼的嘴巴。”出示剪刀,并操控它,使它张合,“现在啊,它肚子饿了,想吃纸呢!”示范随意剪纸,并伴随嘴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孩子的天性就很喜欢模仿的,看到一只大“鳄鱼”在吃(剪)纸,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并且会迫不及待地想马上亲自来剪。

我们要善于感染孩子,激发出孩子的剪纸兴趣。除了可以运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我们可以创设条件变“活”,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或玻璃窗上,贴一些小窗花,使孩子”日久生情”,对剪纸产生兴趣;也可以选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且感兴趣的事物来启蒙剪纸人门,如苹果、蝴蝶,都是对称剪,相比较而言也很简单。

最后,循序渐进的锻炼

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剪纸也一样,我们在引导孩子剪纸时,可以先从简单的单边对折、单角对折开始,再到多边对折、多角对折;线条应从简单的单一线条开始剪,慢慢过渡到多线条、曲线剪,再逐渐剪图案等等,使孩子有一个适应并接受的过程。

接下来,就要谈谈我们老师在授课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每节剪纸课,更好发挥剪纸带给我们孩子的好处呢?

案例:“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剪一个窗花!喏,先看老师是怎么剪的,先把正方形的纸一对折,变成一个三角形,再一对折,还是一个小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三条边上画画了,我们在这里画一个小波浪,这里画一个……”假如,这堂剪纸课,我们老师的示范,在“接下来”这三个字之前就打住,示范成品图,只讲解基本的对折法和注意事项,剩下来的就给孩子自己发挥,是不是更好呢?每堂课都不规定孩子今天必须剪成什么什么样,你今天教他们剪一个苹果,他们完全可以剪一串香蕉出来,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剪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老师,我的怎么都剪断了呢?”“哦?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看,我们把剪断的拼起来,把它还原,看看是哪条边断了。”孩子自己找出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提醒,“原来是这条边断了,它是连着两张纸的,可不能再把它剪断了哦!”在下次的剪纸过程中,孩子有了上次的失败经验,很容易就记住了剪纸不断的注意点。

不要害怕孩子失败,失败了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了,马上和孩子一起去找原因,这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有很快的提高与发展。

能力弱小的,我们只有多些爱的鼓励咯!有的孩子常常不敢下手,我们老师要单独辅导,可以手把手握着孩子的手慢慢剪,同时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看,现在我们要用我们能干的小手把这张纸变魔术啦!”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有爱,一切都可以变得很简单。

剪完后的小碎片、剪刀和笔,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去整理好。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看似很细小的事情,却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耐心――一片一片的小碎片收拾干净,需要耐心的哦;秩序感的培养――剪完之后,剪刀和笔要归位放好。

都收拾好了,我们可以坐下来领着孩子们一一点评他们的作品。强者获得肯定,欠缺者要获得纠正指导与激励,怎样可以把他们的剪纸变得更完美、漂亮。还可以把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如蝴蝶啊,小树啊添放在教室的环境布置里,或者放在班级的展览区,邀请别的班的孩子来欣赏,或者带回家让爸爸妈妈们欣赏,激励孩子的剪纸兴趣,让孩子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自豪感与成就感。

儿童剪纸篇7

关键词:幼儿园;剪纸;教育

剪纸艺术是我国一项古老而传统的美术艺术,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基本的审美观念等,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传统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大,逐渐在幼儿园教育中增加了剪纸艺术的教学。实践证明,剪纸教学内容的加入,为现代幼儿园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使幼儿园教学更加生机勃勃。剪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陶冶幼儿情操,提高其欣赏艺术的能力。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剪纸教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幼儿园剪纸指导经验浅谈如何进行剪纸教学。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剪纸对幼儿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中引进剪纸教学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业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对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将在本段中着重论述剪纸是如何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1.剪纸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剪纸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题材一般是由生活经验及对人生的感受等形成的,因此,在为幼儿选择剪纸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喜爱特点及身心发展特点,要选择他们熟悉的生活物品,如玩具熊或者是小卡车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对这些物品较为熟悉,接触较多,对其的感受也较深刻,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玩具熊或者是一个玩具小卡车,孩子们看到剪纸题材时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依据个人的喜好能力剪出一些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图案、形象等,并且会在其中融入充分的感情,久而久之,剪纸就会成为幼儿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这种感情的体验中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锻炼了思维及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2.剪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思维的锻炼要以动手实践作为基础,因此,要想真正通过剪纸这项教学活动锻炼幼儿的思维,就要从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开始。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应的各方面的能力也都会更上一个台阶。现在的幼儿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自是对其疼爱有加,百般呵护,这就导致这一代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众所周知,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大脑的灵活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由此可见,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其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剪纸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简单的剪纸活动,幼儿能够得到简单的动手机会,久而久之,幼儿的动手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大脑的灵活度也会较之前有所增强。举个例子,在最初的剪纸课上,我每节课都会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练习剪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小桌子、小椅子,或者是简单的自然体,如太阳、星星等,最后,将大家的作品汇集在一起,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如大草地的场景、家庭的场景等,从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有些孩子使用剪子的方法不正确,容易发生危险,有些孩子对大自然热爱程度不够、热情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都一一解决,慢慢引导,久而久之,这些问题都得以缓解,不仅如此,这种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3.剪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在几年的幼儿执教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缺乏自信心,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总是表现出胆怯和退缩,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害怕或者拒绝尝试一些具有难度的动作,这些行为都充分反映出这些孩子缺乏主见,不敢勇于表现自己,严重缺乏自信心。而剪纸活动恰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在反复多次的剪纸练习中,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和自己一次次的进步中会更加肯定自己,慢慢使自己树立自信心,幼儿在剪纸的过程中会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逐渐进行自我鼓励,相信幼儿的性格也会逐渐改变,成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阳光少年。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真正能够在剪纸教学中受益,就要充分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相信剪纸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笔者将在本段中着重论述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的几种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上文中谈到剪纸是一项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一门艺术,其中自是乐趣多多,如何让幼儿感受到剪纸这门艺术中的快乐、激发其对剪纸的兴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在剪纸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前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引题,如讲个童话故事或者是唱首儿歌,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刚才童话故事或者是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或者是植物等进行剪纸,这样就会在课堂伊始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那里,通过童话故事或者是儿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剪纸的兴趣和热情,相信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幼儿对剪纸也会充满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营造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思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若想真的让孩子们享受到剪纸为其带来的乐趣,就要使其形成一种利于剪纸教学的思维,而营造良好的剪纸气氛是培养其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孩子们参观一些剪纸大家的艺术品或者是为孩子们播放一些剪纸视频、动画等,让其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深刻体会剪纸艺术的魅力。举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婚礼上的“喜”字和除夕家里贴的“福”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这两个字的剪纸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将成品带回家给父母看,在良好的剪纸氛围的影响下,幼儿一定会对剪纸充满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相信教学成绩也会显著提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社会,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非常重视人才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幼儿的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培养幼儿团队精神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剪纸的兴趣。在进行剪纸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内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让孩子们自主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同龄孩子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容易和顺利,并且会充满趣味性,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还会使幼儿对集体的剪纸活动充满渴望,对剪纸的兴趣也会大大的增加。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对幼儿园剪纸教学的探索是意义重大的,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幼儿教育中加入剪纸教学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幼儿剪纸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剪纸教师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以服务学生为己任,不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促进幼儿园剪纸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尽管在当前的幼儿园剪纸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的探索过程中更是阻碍重重,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对我国幼儿剪纸教育充满信心,斗志昂扬,一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幼儿园剪纸教学现状,促进我国剪纸教育的发展,最终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我们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传统剪纸艺术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研究,2008.

[2]禾稼.儿童剪纸大全.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儿童剪纸篇8

关键词: 趣味剪纸 兴趣 创新

正文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精神创造活动,其中剪纸艺术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前苏联闻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聪明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剪纸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发展创造力,而且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幼儿很容易对剪纸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常带有情绪色彩。所以,激发兴趣要贯穿于民间趣味剪纸活动的始终,开始要唤起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再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最后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延伸到对新的剪纸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利用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学习剪纸,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励幼儿不断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

一、环境创趣,剪中求学

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提供一切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参与剪纸活动的兴趣。

首先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发地创造。在指导幼儿的剪纸活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作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如:“你剪得这只动物太像了,能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朵春天的花太漂亮了,真了不起!”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慢慢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鱼,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孩子从老师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活动,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注重精神环境的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变化、有多种探索机会的剪纸环境。如在孩子们天天进出的一楼大厅,布置各种剪纸作品(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等);针对幼儿对水果、小动物最感兴趣,教师就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物,如:小兔、小鱼等等,让孩子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节日来临时,把幼儿剪的彩链、拉花布置在活动室的吊顶上,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在教室墙上创设一个“剪纸欣赏”的专栏,里面张贴了由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动手剪的作品,如各种窗花、十二生肖等,它们五颜六色,非常精致和漂亮,提高了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当幼儿看到剪纸作品把教室打扮得如此漂亮,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浓厚兴趣,老师适宜的问孩子们:“这些作品你们知道是谁做的吗?”在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中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在孩子们啧啧称奇时顺势引导,并当场剪给大家看,幼儿鼓掌欢呼“好漂亮!”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环境材料的刺激非常敏感,剪纸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孩子的剪纸兴趣。我们开展了“剪刀找好朋友”的活动,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可以剪的各种材料,如吃完午点后的鲜奶袋、妈妈拣下的菜、收集来的各种树叶等等。将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放在剪纸区域,激发他们的剪纸兴趣,开阔幼儿的眼界、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运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动手,发挥其剪纸潜能。

二、游戏激趣,剪中求新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儿童离不开游戏,他们是在游戏中发展、学习的,把剪纸活动融入到丰富的游戏中去,会使幼儿更加乐于参与剪纸活动,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还不能熟练掌握剪刀的技能,我们尝试用游戏法引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学习剪弧形,体验到剪纸活动的快乐。开始游戏“剪刀娃娃变魔术”,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再对折成三角形的形状。“小手变把小手枪,剪刀洞里来睡觉,剪刀张开大嘴巴,一上一下工作忙(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小剪刀要爬山了,咔嚓――咔嚓,它从这个角爬呀爬,爬过弯弯的小山坡,爬到了那个角,这次方形花变成了什么花? (圆形的花),用游戏化的语言、儿歌,示范、提示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孩子们兴趣盎然,剪了还想剪,不肯罢休。老师就趁热打铁结合小班幼儿对春天花朵特别感兴趣的特点设计美工游戏《春天的花园》,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剪纸作品―花朵,告诉幼儿这些花瓣,都是一刀剪下来,让我们小朋友也来尝试一下吧!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有些花朵很大,有的很小,有的花瓣很多,有的花瓣却很少,是什么原因呢?在孩子们一遍一遍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剪花瓣时,离尖角越远花瓣则越大,离尖角越近花瓣越小;折的三角形次数越多花瓣就越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快乐地活动着、发展着,创新着。

又如剪纸游戏《小青鱼的生日宴会 》,引导幼儿学习在对称剪小鱼轮廓基础上,尝试用镂空剪法剪出小鱼身上美丽的花纹。一开始师戴上头饰扮演小鲤鱼,以故事《小青鱼的生日宴会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用童趣化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我的鱼儿朋友都躲在彩纸里,它还没来得及换件有花纹的衣服呢,你们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帮它换件漂亮的、有花纹的衣服呢?”(师示范用镂空剪的技能在小鱼身上剪出花纹),再通过PPT引导让幼儿欣赏鱼身上美丽的花纹,“你看到鱼身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在共同小结中帮助孩子巩固经验,小鱼身上的花纹各种各样,有横有竖也有斜,有点子有块面也有条纹的,每条鱼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幼儿动手剪小鱼、打扮小鱼,最后小鱼们互相欣赏,评评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哪条鱼儿打扮得最漂亮。随着音乐和小鱼一起跳舞。在游戏中孩子们跃跃欲试,积极动脑想办法尝试创新,剪出与众不同的花纹,努力让自己剪的鱼儿成为舞会中最美的一条。孩子们自始至终完全置身在一个诗意的童话世界中,在这样的世界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参与热情:参加生日宴会、帮小青鱼装饰衣服、比比谁最美……这样的游戏方式使孩子们的情感、技能得到共同发展、创新。

除了每周1-2次集体剪纸活动外,我们还利用每天的“剪纸区”引导幼儿游戏。在区域中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丰富主题情节,培养孩子的创新力。如我们利用娃娃家来创设情境:小娃娃肚子饿了,想吃好吃的东西,我们来帮助她,好吗?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有的用直线法剪面条;有的用圆形法剪蛋糕、各种圆形的水果;有的用镂空法剪鱼;有的剪弧线变成馄饨;能力强的幼儿用漩涡形剪出一支支五颜六色的棒棒糖。做好后,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将自己剪好的“食物”送到娃娃家,关切地对小娃娃说:“快吃吧!好不好吃啊?”在自然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对剪纸的操作和创新完全源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迫于老师的要求。在剪纸区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体验到自由和愉悦,还能学习交往、巩固知识。

实践证明,游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只有充分运用游戏手段,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并不断地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带来活力,幼儿也会在剪纸游戏中获得更大的创新。

三、合作引趣,剪中求乐

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善于与人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非常重要的技能和素质。在幼儿的剪纸创作过程中,我们充分提供条件培养孩子与同伴、家长的合作能力,体验剪纸的快乐和神奇。

如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活动前老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结构、生活环境,再通过有趣的故事加深幼儿对动物形象的认识。区域活动时,鼓励参加剪纸区的幼儿按照故事内容《有趣的动物王国》进行讨论、分工,通过讨论找出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如恐龙、老虎、乌龟、小鸭等,用什么方法来剪这些小动物,动物做什么造型,完全由孩子自己做主,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回忆学过的剪纸技能(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 、剪直线、曲线、折线、沿线剪、镂空剪等),鼓励幼儿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创造。剪纸实践的结果,孩子们作品奇出百样:冬眠的乌龟、游泳的小鸭、奔跑的小马等等,再商量故事的背景是什么样的?需要哪些装饰物?等全部商量妥当后分工合作,动手实践,动物组和故事背景组,进行装饰用的小草、大树建议幼儿可以从旧图书中剪贴,也可用学过的连续图案进行剪贴,美丽的花朵可用镂空技能剪,动物可以用沿线加镂空技能剪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有商有量地进行图片粘贴。经过幼儿的分工合作,一副栩栩如生的动物王国就呈现在大家面前。这种同伴式的合作方式幼儿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使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同时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时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

儿童剪纸篇9

关键词: 剪纸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 指导策略 具体方法

《民间剪纸文化教学活动》是我园的研究课题,也是我园的办园特色。剪纸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基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从而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我园通过开展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同时,我们积极探讨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一、剪纸教学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剪纸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锻炼大脑、五官、四肢的协调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始终专心致志的参与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剪纸活动充满兴趣。剪纸可以充分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2.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剪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直观体现。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幼儿阶段提倡剪纸教育活动,符合我国教育宗旨。幼儿园进行剪纸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纯美。幼儿在亲自动手的同时,教师要进行生动活泼的有效讲解,让古老文明的光辉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

3.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绘画教学,一个是剪纸教学。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灌输式教学带来很多误区,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剪纸教学是教师和孩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运用灵活的指导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剪纸教学是培养幼儿兴趣最好的方式。剪纸教学让幼儿美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丰厚的成果,剪纸作品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二、幼儿剪纸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1.环境设定策略。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本次剪纸活动的对象,并根据剪纸对象设定与之适应的工具、材料、资料。幼儿在看到这些东西时,会主动萌发剪纸的愿望,希望亲自参与到剪纸活动中。这些事先设定的材料,会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剪刀、纸张、胶水,还要根据剪纸活动的主题,提供相关辅助材料。这样孩子在剪纸活动中,才能没有阻碍,超级发挥。在材料准备上,要掌握级别和难度的区分,要根据材料来引导幼儿的能力,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尤为重要。比如此次剪纸活动的主题是花园,就要准备树木、花朵、小草、房屋等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质地。要保证剪出来的图形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创作出逼真的形象。环境是影响思维的主要因素,重视教学中的环境设定非常重要。

2.师生交流策略。幼儿园剪纸课堂上的主体是幼儿,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剪纸课堂上,首先是教师对剪纸内容的讲解,讲解的水平决定了幼儿理解的程度。幼儿在剪纸前,重点是应该明确剪纸的基本做法,这就要求教师要详细教授其中的要点和难点。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基础学习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的精确讲解要与幼儿的亲自动手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授之后,教师要协助孩子进行动手练习,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耐心讲解,给幼儿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幼儿模仿,从而使幼儿能够扎实地掌握要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教师、同伴、榜样等。教师与幼儿的亲切交流可以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3.互帮互助策略。幼儿园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童话世界里。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剪纸课堂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进行有效教学。在剪纸活动中,把幼儿设计成某种角色,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活动。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运用音乐、故事、诗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寓教于乐,把剪纸活动当成最有趣的事来对待。剪纸活动中,幼儿的能力是有区分的,有的孩子动作快,有的孩子动作较慢,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幼儿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根据故事情节,幼儿会明白自己的任务,会主动帮助落后的同学。互帮互助原则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内容,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是幼儿教育的重点。通过剪纸活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儿童剪纸篇10

关键词:幼儿;剪纸;兴趣;培养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美术样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欢迎。茌平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线条豪放,形式朴素,乡土气息浓厚。1993年,茌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995年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为弘扬民间剪纸艺术,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我园对幼儿进行了剪纸教学,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地成长。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

一、创设环境,营造剪纸艺术的氛围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幼儿来说平时接触得很少,所以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中国民族剪纸文化。为此,我们在幼儿园橱窗和走廊两旁都粘贴或悬挂上精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剪纸作品,让幼儿在欣赏民间剪纸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剪纸作品的主题和寓意。另外,教师还不断精选幼儿的剪纸作品,装裱后展出,活动室内外和楼道里随处可见幼儿用灵巧的小手剪出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作品。剪纸使幼儿深深体会到小小剪刀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

为了唤起幼儿探索的欲望,我们的班级活动室里都设置了剪纸展区,如“快乐剪吧”“金剪子训练营”等,尝试创设能与幼儿“对话”的环境。实践证明,幼儿与这种童趣性环境的有效互动,很容易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让幼儿有欣赏、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融合游戏,激发学习剪纸的兴趣

首先,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各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4岁的幼儿,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差,手指力量小,易疲劳。因此,教师在选材时,应精心创设一些游戏情节,引导幼儿乐意尝试探索。如在“目测剪”的活动中,笔者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剪刀手中拿,慢慢张开小嘴巴,从下往上直着剪,咔嚓咔嚓咔嚓嚓,我的小手真灵巧。”幼儿们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慢慢掌握了剪直线的技能,同时也掌握了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幼儿在剪苹果、皮球、萝卜的过程中学会了剪曲线,在剪水波浪的过程中学会了剪折线。接着,幼儿学会了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不久,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如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笔者把难度偏大的沿图形轮廓线剪纸与绘画、粘贴结合起来,如让幼儿把剪的汽车、树、房子拼成一幅画,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幼儿就开始不满足于剪直线、弧线和沿线剪一些物品了。于是,笔者又通过“变戏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折叠剪纸和镂空剪纸的有趣,如细小的部分――蝴蝶的触角、花篮的提手等。对于这些图案,幼儿很难剪出,教师不应强求他们,只要他们剪的形似即可。有些面积较大的物体,如衣裙、房子等,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剪一些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这种变式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学习情绪逐渐高涨。

三、注重评价,充分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幼儿往往对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期待,期待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赏。因此,在平时的剪纸活动中,笔者非常注重幼儿作品的评价环节。每当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地完成一幅剪纸作品时,笔者都会努力寻找各自的亮点当众点评。对于优秀作品,笔者会推荐到园里,并以教师的剪纸作品作为奖励。笔者还经常有意识把幼儿的剪纸作品和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教师的作品陈列在一起,供幼儿欣赏、点评。有时,笔者还将幼儿的作品制作成课件反复播放,让幼儿在优美的民族音乐声中更直观地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和再次创作的欲望,不断提升幼儿对剪纸艺术美的情感体验。

现在,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我园的园所特色,成为我市学前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幼儿喜欢用剪刀剪出各种图形,根据自己的意愿创作作品,有时还回家当个“小老师”教父母剪剪、画画。可以说,幼儿们深深地喜欢上了中国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用剪刀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我园幼儿的一个“绝活”。每当笔者把新作品展出时,幼儿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对周围的同伴或父母自豪地说:“瞧这一幅,是我剪的!”看着他们那自豪的神情,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的下一个作品将会更出色。笔者也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的艺术,会带给幼儿更多的快乐和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