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件十篇

时间:2023-03-29 18:03:53

高中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课件篇1

关键词:PowerPoint;高中数学;辅助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为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我经常用PPT课件开展教学。

例如《椭圆的定义》一节。在引入课题时,我应用PPT课件演示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运行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大家一个很直观的椭圆的印象。然后请学生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椭圆形的例子,这样学生们就对椭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什么是椭圆呢,它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通过PPT课件演示了这样的动画:1.绳子一端固定在草地上,绳子另一端拴一只羊,羊在草地上吃草,一段时间后,地上出现一个圆形的空地。2.绳子两端固定在草地上(绳子是松弛的),绳子上套一个小环,环上拴了一只羊,一段时间后羊在草地上啃出了一个椭圆形的空地。通过这个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一个椭圆,它的定义是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PPT课件不仅令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也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扩充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以前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堂上还要把知识点一条条写在黑板上。板书过多,费时费力,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还没讲完就下课了,影响了教学效率。而通过PPT课件,我事先把需要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利用计算机对所讲的内容自主控制,课后还可以把教学内容放在学习网站上,课上来不及消化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上网点击查看。这样就免除了课堂上反复板书的劳累,节约了时间,增加了上课的内容,我就能够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同时PPT课件可以说是“可再生资源”。一个课件可以多个老师共享,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内容,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PPT课件能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高中数学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

三、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学生对于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难以掌握,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很棘手的问题。利用PPT课件我就可以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当触及本节的重难点时,可以通过PPT课件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内容中,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图像,以及y=Asin(ωx+j)的图像变换等问题难以理解,其实关键还是对三角函数的图像不熟悉。但在黑板上作图又太繁琐,费时。如果用PPT课件演示y=Asin(ωx+j)的图像变换,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四、演示科学精确的实验过程

当遇到数学实验时,我感觉“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在做起数学实验来很不方便。例如《椭圆的几何性质》中,离心率可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但是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于PPT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几何画板,利用几何画板,我就可以轻松地演绎这个实验过程。

五、数学PPT课件教学的弊端

利用课件教学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我在利用PPT课件上课后曾经作过一个调查,大多数学生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素材丰富的同时还是对吸收知识的效果流露出了一定的担心,因为人脑毕竟不如电脑。PPT课件信息量较大,变化快,有时学生很难跟上课件的速度,想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有一定困难。

中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模仿。而教师无疑应该承担起榜样这一角色。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刚开始很多学生没有一点空间感,不会看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是能画出直观、准确的立体图形。而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在把文字,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过程中存在不小的困难,画不出直观的图形,很难顺利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所以,教师应当身先士卒,把每个典型图形的画法,一步步,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入门。

高中数学课件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限性;意义

一、概念教学的一般性概念

概念教学是当前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话题,所谓概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模式和科学素养的一条途径,概念教学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塑造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通往科学神殿的光辉之路。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二、新课标条件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运用实践

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改革教材,对原有教材重新进行调整和组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这就使教材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知识结构,新课标教材在对旧教材进行提炼深化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也下了不少工夫,其知识结构也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

而要把知识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在教法改革中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时进行渗透,使前面的学习为顺利地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最佳的认知结构。这不是一般的教给学生一个个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这种把教知识变为教知识结构,是教学别重视的环节。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是将学习自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教师只是充当领路人的角色。而在高中概念教学实践中,概念教学的引入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数学思维的科学方法,因而学生是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念教学的目的也是服务学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三、高中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原则

现阶段我国高中概念教学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备合理的教学体系和理论支撑,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此,笔者依据日常生活实践经验,提出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1.选择知识结构规划科学、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材

教材是高中教学知识的载体,其知识结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本地区的数学教学,与本地区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是否相协调对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提炼、规划,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编制文本骨架,将各个知识概念罗列其中,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形散而神不散,知识点之间要环环相扣,提高对前面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对以后的知识点进行推导验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数学思维,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体系。

2.在考虑数学教学课程安排设置的基础上兼顾考虑学生主观接受能力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除了教师单方面努力以外,也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接受能力。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数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此举旨在使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能够高效地实现,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和完善,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3.概念教学要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符合培养学生严谨逻辑思维的要求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均衡各个知识点,服务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育的需要,服从于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要为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为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打下必要逻辑基础。

4.加强训练,适时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渗透

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练习,一般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运用和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纲带目、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联系紧密的知识,就为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就能比较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前后联系不紧密,有些新知识跨越程度比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成为知识的难点。这就需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这种前面学习是为后面学习某些知识做“架桥”工作,也就是为学习某些新知识做了准备,就是渗透。渗透要注意时机,要结合学习前面的知识自然地进行;渗透的内容要适度,做到使学生通过迁移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即可。

参考文献:

[1]卢仲学.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沈建华.开发区薄弱学校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优化[D].苏州大学,2012.

高中数学课件篇3

一、注重简约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注意课件的简约性,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自主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教学课件的设计不能制作得过于凌乱和花哨,所设计的信息量不应过于繁杂,尽可能多使用图表,文字注释时,应使用精简、精炼的文字进行说明注释,突出重点,太多的文字,影响画面排列质量,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疲劳,产生相反的效果。颜色要使用合理,搭配协调,过多的颜色会对学生造成视觉疲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还应注意文字大小使用合理和恰当,操作简单,最大限度地降低冗余信息的出现。

二、强化交互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件的交互性,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且依靠黑板的教学也很难达到交互性教学的目的。

真正高效的教学应该是具有双向性,交互性的教学,只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发现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的根源,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更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架构体系,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教学课件。

三、突出针对性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当有很强的针对性,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所有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引入多种形式的信息知识,如,动画、文字、图像、影像等,但是应当时刻保持针对性的主题突出,避免引起学生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学习感受,通过多种信息对主题的重复性阐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椭圆的定义”一节内容,教师可以播放太阳系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视频材料引入椭圆的形状,然后教师可以引入椭圆的面积公式S=π×a×b(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的长)。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画板”等软件,通过改变a,b数值,观察椭圆形图像的变化规律,归纳、分析、总结,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影响椭圆形面积,形状的因素,以及变化情况,从而获得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迹是如何确定的,这也是研究椭圆形的重要价值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板书的推导分析展现功能的结合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节奏与教学节奏更加同步,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互。

四、具有集成性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感官系统越多,大脑与外界信息之间建立的神经网络连接也就越多,同时对学生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的作用效果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可以更好地调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系统对知识进行摄入、分析和记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应注意集成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具有高集成性的教学课件,可以将文字形式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通过声形互动和动静结合等方式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更强烈的多层次性,多角度性。如,教学圆锥曲线的统一性,根据方程(1-e2)x2+y2-2px+p2=0,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离心率与圆锥曲线形状的关联的课件,拖动e,通过动态的改变e值,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形图像的变化情况。再将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曲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高中数学课件篇4

一、何为板书与课件

板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图表以及符号等配合语言,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使用板书需要的条件较为简单,只需粉笔以及黑板,无论教学条件好坏与否,只要有教室,板书都可以存在于教学课堂之中。

课件是指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地把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而课件能否正常地使用,取决于学校的教学经费、教师自身的素养、课件的素材等,还要考虑教学的环境是否允许。

二、板书与课件存在的优势

1.板书存在的优势

相对于多媒体课件,板书在职高数学课堂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优势:首先,板书有提示以及解说的功能,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板书的形式把重要的知识点呈现出来,能够加深职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也便于职高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其次,优秀的板书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板书的内容主要是集中体现当前课堂的主要知识,能够使职高学生对整堂数学课程有完整清晰的印象;再次,板书对于数学课堂中出现的突发变化,能够及时地调整和改进,例如,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过的旧知识不能完整地回忆或是记忆错误的时候,教师能够利用板书起到推导以及帮助学生回忆的作用;最后,数学课程中的解题步骤、图形的画法以及演算过程等,都能对职高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课件存在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板书形式,多媒体课件中的声像、图像以及文字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吸引职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课件的多样化,能够增添数学课堂的乐趣,促使学生摆脱传统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从而有效地激发职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有利于培养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尤其是学习空间图形时,课件演示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三、课件存在的缺陷

课件的广泛应用使板书的使用率逐渐下降,然而课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在数学教学中,课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1.信息量过大,节奏过快

由于职高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力也较弱。课件的内容集文字、声像、图像、画面于一体,信息量过大,而且节奏较快,与传统教学的一言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职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容易被过多的信息干扰,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难充分地理解以及接受数学知识。

2.难以灵活地应对课堂变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出现需要解决。课件的内容是事先已经设计好的,里面的一字一句、语言以及画面都是固定的,在数学课堂中,面对随时出现的课堂变化,难以及时进行整改,这使职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四、板书与课件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关系

从职高数学的课程特点来看,板书与课件的关系是板书为主、课件为辅。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从时间维度看

板书是职高数学教师的基本功,多年以来占据着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板书的设计,用简洁的符号、文字以及图表等信息传递给职高学生,以便于职高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时至今日,板书对数学课堂质量的评估,依然是不能缺少的一项标准。而课件作为新时代的新生物体,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推广的,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课件的复杂度在不断地提高,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使课件终究不能超越板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2.从教学维度看

高中数学课件篇5

一、目前高中数学CAI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依赖CAI,滥用成灾

首先是公开课,许多教师一上公开课,就不自觉地要用到CAI,似乎不用到CAI,就不成其为公开课。其实,未必所有的公开课都需要CAI的,比如偏于分析型的数学题目的解析,如果用CAI的话,反而影响学生思维。比如有关方程问题的解决,CAI并非必须的手段。

其次,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也习惯性地依赖CAI,教学中如果没有多媒体,没有相应的课件,似乎就无法执行教学。某天突然停电用不了多媒体,这些教师就会很不习惯。有的教师甚至把许多口水话都写进PPT,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展示课件时,由于需要近距离操作电脑,教师往往就大多数时间都停留在多媒体旁边,导致与学生的交流变少。师生交流过少,教学效果也相应地变差。

(二)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与CAI匹配

CAI技术的引入固然是好事,但要使之切实对数学教学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还得有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在使用了CAI技术的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导致CAI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对教学效果起不到切实的促进作用。

例如,某教师在上《空间两条直线》一节时,为了说明右图正方体中与两条线的位置关系,用3dsmax软件制作了一个正方体旋转动画,使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两条直接的关系。不过这位教师一开始就动画演示,让学生未经想象就获得了结果,剥夺了学生训练数学想象的机会。理想的做法应当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体会两条直线的关系,然后再动画演示,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状态与动画结果进行比较。

(三)注重了CAI课件制作技术,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大量精力花在CAI的制作上,使CAI课件里汇集了大量的信息,甚至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承载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时间内能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过度的信息量载入,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这样的现实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被人为地丢失,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此外, 一些教师某一年花大量心思制作好CAI课件之后,此后若干年都用同一个课件,懒于更新,更不会根据每年学生的独特情况进行更换。这样的CAI应用,其实已经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年年更换,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数学知识也在更新,每年都以相同的课件来执行教学,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CAI运用原则

鉴于以上认识, 笔者以为,CAI应注意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地运用CAI。在高中数学怎样适量选用CAI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选择性

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CAI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代数中的函数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是CAI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是CAI的素材。

(二)辅助性

利用CAI应做到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CAI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会喧宾夺主。 因此,CAI应强调注意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必要性

高中数学课件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凭借其直观、形象、便捷、生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走进了千千万万校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出高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中,笔者深有感触,下面谈一谈个人的观点。

一、课件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还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应当注重课件内容交互性与直观性的体现,让小学生明白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认知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过渡。

例如,在圆锥体积计算知识点的学习上,笔者曾采用交互方式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即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模拟测量圆柱的底面积与高,然后再用相同底面积和高的圆锥模拟向圆柱倒水,让学生数一数用了多少次将圆柱体灌满水。通过模拟实验,学生直观地看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的面积比为1 ∶ 3,由此得出V圆锥=sh。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模拟,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也非常深入和牢固。因此,在小学数学,尤其是概念性知识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当注重设计内容的交互性与直观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形成和规律,加深对概念性知识的认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件设计要符合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W不同阶段学生,在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认知结构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小学低年级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当注重形象化教学的探索,在课件中添加大量音乐、动漫等元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认知结构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迅速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要着重突出对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的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三、课件设计内容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

虽然多媒体课件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功能,但是其应用于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设计可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但绝不能喧宾夺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二维动画或简图就演示清楚的知识点,完全没有必要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呈现,因为过于新颖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趣味性和对多媒体的好奇上,反而忽视了课件的内容。以多位数数感培养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找来诸如太阳质量、赤道周长、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等数值非常大的素材,加深学生对大数据的感知,同时用多媒体将这些数据知识点以文稿或图片的形式一一展示,同时辅以声情并茂的知识点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完全不亚于三维动画。所以,在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上,必须克服技术至上的错误认知,切忌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授课思维与学生思维。

四、课件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多媒体课件具有展示符号、声音、图像等功能,这些功能的组合可进行丰富多彩的课件演示,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以及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知识点讲解中,笔者就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在投影仪上向学生显示“分别需要用多少根3 cm和5 cm的木棍,才能组成一个长方形?”这一问题,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在投影仪上向学生展示出“5+5+3+3”“5×2+3×2”“2×(5+3)”三种计算方法,以此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下工夫,以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彩蓉.让学生畅享课堂之乐:浅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54.

高中数学课件篇7

关键词:地方院校;数学实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77-02

一、引言

数学实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课程,是数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2000年教育部数学与力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都明确指出,数学实验是数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由于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的差异,地方院校在开设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促进数学实验课程的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地方院校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状况

数学实验室利用计算机系统作为实验工具,以数学理论作为实验原理,以数学素材作为实验对象,以简单的对话方式或复杂的程序方式作为实验形式,以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或图形演示等作为实验内容,以实例分析、模拟仿真、归纳总结等为主要实验方法,以辅助学数学、辅助用数学或辅助做数学为实验目的,以实验报告为最终形式的上机实践活动。由此看出,与其他学科的实验不同,数学实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内涵。数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和作用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目前,国内大部分有数学专业的地方高校都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通过部分地方院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分析,在开设数学实验课程过程中各地方高校有下面的相同之处:①在课程安排上,数学相关专业一般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该课程,要求先学习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等基础课程。学时从30多学时到60多学时不等。②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由于课程性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在开设该课程一般采取多媒体教学,并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既能够改变数学课程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教改的开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大部分院校采用讲授相关数学软件基础知识和基础性实验的知识模块,个别有条件的院校也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④在实验软件的选取上,每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不同的数学软件,但大部分院校选取了Matlab或Mathematica作为主要软件,以Lingo、Spss为主辅助软件进行教学。

三、地方院校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实验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相比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课程而言,数学实验课程的课程标准还不统一,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地方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等原因,在开设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目的。①个别师生对数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仍从传统的思维去看待数学,认为数学仅是传统的计算和推导,没有真正地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②课程体系不统一。由于数学实验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的历史比较短,各个学校在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没有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各个学校之间讲授的知识内容差异比较大,造成数学实验在开设过程中显得比较混乱,不利于数学实验课程的广泛开展。③对从事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师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从事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更要求具备数学建模的基本训练和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目前,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方面基本都能够满足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建模能力,尤其是数学软件的应用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展数学实验师资的培训工作,推动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数学软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讲授,也需要学生的实际练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太长,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没有达到数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四、地方院校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地方院校在开设数学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尝试,取得不错效果。①明确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数学实验是一门特殊的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进行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数学实验与数学理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关系。②规范课程内容体系,充实实验内容。为了解决目前各数学实验教材内容差异较大,不便于教学的现象,我们把数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模块:软件理论模块、基础性实验模块、综合性实验模块。软件理论模块主要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数学软件的基本知识,教师是这一模块的主导。基础性实验是学生利用数学软件,编写简单程序验证相关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定积分的计算、代数方程的近似根等,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借助于软件进行数学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借助于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数字填图问题,该部分是对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③加强从事数学软件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数学实验由于其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互协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达到数学实验的目的。同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更能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实验的思想、方法,有利于数学实验课程的开展。④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这是地方院校数学实验课程的一个薄弱环节。数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质疑、答疑、辅导,而不是过多地讲授。而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验是数学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是数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数学实验课程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盛中平,王晓辉.什么是数学实验[J].高等理科教育,2001,(02):25-29.

[2]许建强,乐经良,胡良剑.国内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大学数学,2010,(08):1-3.

高中数学课件篇8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数控车削高级工是在中级数控车工的基础上,对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是技术能力的再一次提升,国家对此也有规范的职业标准,规定了数控车削高级工需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也就是通常说的应知、应会测试。对于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需要解决学生怎样从中级工技能和知识提升到高级工。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详细的阐述了基于生产生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该模式对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实施,为实践类课程校内训练生产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础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 :数控技术;生产实训;高级工;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24-03

作者简介:汪荣青(1976—),男,浙江龙游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

基金项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项目“数控车工高级工培训”(项目编号:A-0151-12-318)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对中级数控车工的延伸和拓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需要解决学生怎么样从中级工提升到高级工,其课程在总体上可分成几个教学模块,各模块之间有着较紧密的关联。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不仅只是为了取得高级工的证书,而是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级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将生产企业的各种零件通过数控车削高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选择整合分类,确定出各个训练模块。每个训练模块以真实的生产零件为基础,与传统的训练模块有着明显的区别,且训练内容更加真实,训练的技术更贴近企业实际。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应是基于能力的而不是基于知识的,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开发长期以来是以知识为主导来设计培养方案,所以在课程建设中要体现出企业化、职业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基于企业的零件生产实际。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保证。课程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应在课程建设中把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课程设置应满足职业的定向性要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是学生数控车工综合技能的体现,是对学生数控车削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实践。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课程分为理论为主的课程和实践为主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继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后续课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数控车削操作技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节省成本,缩短上课课时,将课程内容定为纯应试教育内容,把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变成了为取得技能证书为主要目的,使得学生经过培训后,虽然取得了数控车工高级工的证书,但却并没有真正训练操作技能,学生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升,不能完全胜任生产加工实际,存在着脱节现象,所以对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建设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理念的架构

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课程理念的架构,课程理念体现出一门课程实施的核心思想。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使校内实训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所训练的内容要具有很强的产品性,评价标准要有产品的质量观。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是数控车工中级工、数控车工编程、数控车工工艺、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学习。课程实施根据各个工作情境依次递进,以项目导向为引导主线,吸入各项目学习知识点,形成基于生产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主流学习方向。

数控车削高级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高级技能实践课程,课程理念的架构要考虑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其实施过程中与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几方面都有关联。各方面所需如图1所示。

学校在前期的硬件设施和资金投入压力很大,数控机床的价格高,刀具贵,运行成本大是业内所共知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耗、机床损耗、刀具损耗、切削材料消耗、量具的投入等,还有人员成本、学生实习安全等都是学校方要考虑的因素。课程实施时间长,运行成本会成倍增加。企业方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要考虑到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学生是否会操作。对于小型企业,还需要员工会独立编排工艺,此外,还需考虑到员工是否能熟练地操作数控软件。不同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学校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能对各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所使用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这样便于校企接轨。

学生希望能在真实的数控机床上进行实践学习,技能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在考试方面,学生希望考试少一点,或者最好不要考试。同时,还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取得相关的证书,在毕业后能获得较高的薪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最优的教学课堂实施方法,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数控车削课程的实施与学校、企业、学生、教师都有关联,各有所需,但最主要是使其达到最优化。

(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属于实践类课程,理论课和一般实践类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这样的课程。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是在数控车削中级工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需经过中级工的考工培训课程,取得了中级工的证书以后才可以进行高级工课程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基础条件较好,操作技能也较强。但学生主要是缺乏真实的产品加工经验,因而,开展这种以生产实训为基础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学生是比较欢迎的。

基于生产性实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是将生产任务引入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中只是完成其中一部分的工序。学生除了完成单件的质量,还要完成一定的数量。在实训过程中,除了通用夹具的选择,还要根据工序的需要设计一些专用的夹具进行某个工序的加工。在后续工序中,如果造成了零件的报废,还要承担前面工序加工的分数损失。这些教学方法比较新颖,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三)课程实施内容的产品性

课程实施的内容不是教师凭空设计出来的,这类训练件纯粹是为了练习某一方面的技能,其在生产中不可能加工也是不实用的。但是对于高级工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进行一些单件的加工就不能进行批量工艺的设计。这些与生产实际情况有明显的脱节现象,甚至长期在企业进行加工的一线操作人员,到学校来进行考核件的加工也是做不出来的。这就是一种“理论式”的实践。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产品相类似,课程内容的产品性很强。课程的全部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但是受到学校机床种类和大小的影响,内容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满足于学生的高级考工需要,又要满足于内容产品性需要。

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获得企业方的认可,能否真正体现出高级数控车工的水平。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内容的确定、企业生产所需、教学评价的改善、职业素质的养成等几个方面构建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建设模式。该模式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零件为训练内容,以生产性实训的教学体系为基础,以数控车削综合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取得国家数控车削高级工证书为证明。

教学设计是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采用生产零件的项目化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程教学。将数控车削编程基础、数控车削工艺基础、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坐标系建立等内容安排在这一项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习模式。

第二阶段:基础操作技能。基础操作技能是实现分模块的方式进行的。将数控车削高级工培训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编排。模块一,外轮廓快速粗加工、精加工、外径精度控制,节点计算;模块二,内孔粗、精加工,内径精度控制;模块三,内、外螺纹配合,螺纹精度控制;模块四,内外锥度配合,精度控制;模块五,内、外槽加工;基础操作技能部分要求,学生学扎实,训练到位。将企业生产零件融合为学生练习件,根据各知识点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项目都从企业的实践出发,从零件图纸到工艺设计,从数控车削刀具的选择到数控车床的操作加工,都考虑到真实加工的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综合操作技能。按照数控车工高级工鉴定将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综合训练,选择一些生产零件根据难度分类作为训练课题,项目化练习,实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该课程多数知识点前述课程都出现过,但缺乏融合性,通过该项目将本课程推向了目标点。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零件引入学生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能真实接触。并且以企业零件产品验收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合格品、次品、废品三个等级。

(四)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程评价标准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走向。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评价标准也是采用产品化和企业式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每个工序作业都有评价,最后汇总成为学生的总成绩。其中的工序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因素:学生个人、班组长、车间(教师),自我评价占30%,班组评价20%,车间评价50%。主要的评价标准以加工工序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主观因素少,客观因素多,产品质量是硬标准。

结语

基于生产实训的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生产性数控车削高级工课程的实施,为实践类课程校内训练生产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课程的实施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基础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俞庆.构建数控综合实习课程建设体系培育实用型复合人才[J].装备制造技术,2012(4).

高中数学课件篇9

0 引言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一是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另一种则是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学方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同样的教材、类似的学生、同样的课堂45分钟,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们从事基础数学教育的教师们今天所要反思研究的话题。单调的授课方式使课堂缺乏生气,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是当前转型发展改革的重要实践课程,是针对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

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初步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活动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教师。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直接面向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技巧,通过数学课件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和使用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几何画板、数学公式编辑器等;使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处理,具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能胜任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的一线岗位。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说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1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岗位,开展广泛调研,在邀请本市教育局教科室专家,从事基础数学教育的地方完小长期从事一线的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典型的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基本教学技能”工作项目设置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教师从业资格证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原则,突出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理念,把握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启、读、练、知、结五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包括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总结技能等;熟悉数学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培养能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选择并运用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具备把握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技能的一线人才。

“小学数学课件设计”课程初步确定以后,课题组在本市26所完小进行了在职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65.8%的小学教师回答“自己制作课件但水平一般”,65.8%的小学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对课堂的重要性 “基本重要,课件提高课堂质量”,76.9%的小学教师回答作为中小学学校的老师,认为“非常必要必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80.14%的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76.9%的小学教师认为“开设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课程,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技能上有帮助”。

立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调查资料,本课程结合高等教育师范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与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依据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工作领域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目标分别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课件设计、Power Point的应用、数学公式编辑器和几何画板的使用、综合课件的开发五个方面。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结合着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W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课程以教学技能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学要点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概念、程序、方法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课程目标

(1)能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2)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3)能进行小学数学课堂课件设计;(4)能描述Power Point的知识和应用;(5)能理解数学公式编辑器和几何画板的使用;(6)能进行小学数学综合课件的开发。

5 结论

高中数学课件篇10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属于一种较新的教学策略。一种的新的教学方式从创新到成熟运用必然要经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阶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课件运用不合理

目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运用不合理。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有课程都运用课件,且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课件为主导,缺乏学生的互动。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更像是去完成播放一个视频一样,缺乏有效的讲解。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时,一些较难理解的几何知识可以借助课件来开展教学,而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通过导学案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直接导致了课件的水平不高,其教学效率也不会太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应该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去传统课堂,甚至有些教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让学生难以找到学习重点。

1.2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课件制作和运用效率低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仅停留在表面化的层次。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因年级太大,虽然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但因其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不能较好的将自身想法融入到制作的课件中,只能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换个地方来呈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有的年轻小学数学教师则是凭借自己熟练的信息技术而在课件的制作时,追求一些华丽的表现效果,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却没得较好的展现,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甚而有部分教师不会编制或是懒得编制,直接借用其他教师编制好的课件来进行课堂讲解,往往因对课件的不熟悉而不能将课件中的精华展现出来。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在运用策略探究

当发现多媒体教学中问题时,只有找出问题的应对策略,才能促进这种教学方式的进步。针对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在运用时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供教师们一起探讨。

2.1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前,教师要科学定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深刻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对新课改中相关理念进行全面的挖掘,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对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所有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结合课本知识的特征以及学生的求知需求,划分出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的立体几何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3D技术和Flash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中课件,可以直观的演示出一条线通过拉伸之后获得一个面,而一个面在拉伸之后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对几何体有更加全面而直观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一个完整的立体图形进行切割,帮助学生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

2.2制作高品质课件,提高课件运用效果

教师在制作小学数学的课件时,要秉着制作精品教学课件的心态去制作,让多媒体教学变得更加精细。在课件的制作时,教师之间可以团结合作,进行互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以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确保多媒体课件的功用。在小学数学的课件制作,教师要对学生的喜好有所了解,在课件中插入的图片和Flash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加入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对课本内容准确的体现。高品质的课件需要精准性的应用才能发挥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利用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