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捐款十篇

时间:2023-04-10 08:20:28

公益捐款

公益捐款篇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微公益是人人可行的善举,是时时可为的文明,是事事可做的志愿。响应省文明办、省志愿者协会、省志愿服务基金会号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1元微公益行动”,鼓励和动员我院师生,利用手机短信捐赠平台,奉献爱心,支持志愿服务事业。

“**微公益”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各地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儿童以及保护山川河流等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省志愿服务基金会以捐款手机号段为依据,按季度统计资金的募集情况并在省志愿服务网上进行公布。同时,基金会按各设区市募集款项的**%,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下拨各设区市作为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省直机关、各大中专院校所属志愿服务组织按属地原则,向所在设区市文明办申请志愿服务项目经费。各县

(市)、区委文明办(志愿者协会)向所在设区市申请志愿服务项目经费。各地入选的服务项目、项目责任人、经费使用、项目完成情况均按照基金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捐款方式:**、**、中国联通用户发送手机短信“**”到“**”,订制活动包月业务。订制成功后,通信运营公司按月扣取一元钱手机话费并转入省志愿服务基金会账户。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捐出一元钱,这是人人可行的慈善。只要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作为学生,我们也能日行一善。让你我伸出援助之手,把微弱渺小的力量凝聚成照亮黑暗的正能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带来改变,用我们最真诚的爱心带去温暖的光。

机关各位党员、干部职工:

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要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投入公益。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甚至,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给无助的人一句安慰的话这些都是微公益。微公益正是倡导每个人在平常不过的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微不足道的事做起,以自己微博之力,用爱心、用善意来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让我们组织起来,在本单位开展微公益活动,以微薄之力,让泉州更美。遇到迷路的人打听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热情主动告诉一声,要知道,对一个泉州以外的人来说,你代表着我们泉州的形象上车遇到老弱病、孕妇,主动让个座,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

带头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即使是夜间无人少车,也要等到绿灯才行。遇到聚餐,提前招呼开车者不要饮酒,坐车者不要劝酒,奉劝喝酒的不要酒驾。

生活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尽量自带水杯,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避免大开水龙头;随手关灯,电器不使用时关闭电源;夏天到了,空调温度尽可能调节在26度到28度之间;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打印材料尽量两面使用纸张。

公益捐款篇2

最近,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以其独创的“喊杀”式“慈善”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与此同时,企业家曹德旺先生去年一次性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两亿元,并签署“严苛”捐款协议一事也被人们提起。

曹德旺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必须在6个月内将捐款发放给西南五省区17个县92150户贫困家庭;善款下发后,将由第三方评估机构随机抽检10%的受助家庭,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最高赔偿额不超过项目管理费)。最终,中国扶贫基金会用“近乎完美”的过程和结果赢得了曹德旺的高度认可。曹德旺先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缔造的“公益奇迹”,应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钱应该如何捐?

捐款是公益行为,也好比投资行为。一个完整的投资行为,应该包含捕捉投资机会、拟定投资对象、投资对象调查、投资行为决策、签署投资协议、投资管理和回收投资等七大步骤,关注过程和结果。而一个完整的捐款行为也应包含研判捐赠需求、拟定捐赠对象、捐赠对象调查、捐赠行为决策、签署捐赠协议、跟踪捐款使用过程和评估捐款使用绩效等七大步骤,同样关注过程和结果――捐款中途流失越少越好,捐款错用比例越低越好,项目执行费用越少越好,受益人获益越多越好。

从曹德旺先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的捐赠协议,以及项目执行结束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执行报告》和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中国人民大学NGO研究所出具的《项目评估报告》来看,曹德旺先生既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又是一名精明的慈善家。他将捐款视作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投资,把经营企业二十余年来积累的、炉火纯青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用到了公益上来:

2010年三四月份,他就开始关注西南旱灾地区的灾情,并派人收集、了解有关信息,整理灾区民众的需求,提出“发放现金,把钱的使用决定权交给当地农民,由他们自己决定用途,买酒也是需要”的建议。事实证明,发放现金的资助模式是成功有效的,使受益人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鼓励,此谓“研判捐赠需求”。

有了捐款计划之后,曹德旺先生安排专人对国内多家公益机构的公信力和项目执行能力进行了详尽调查,此谓“拟定捐赠对象”和“捐赠对象调查”。从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一次接触到签署捐赠协议,前后只用了不到十天,中间几次险些“谈崩”,捐赠协议数易其稿,此谓“捐赠行为决策”、“签署捐赠协议”。

项目正式启动后,曹德旺先生专门安排福耀集团一名执行董事全程深度参与其中,通过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会议、深入项目区实地考察、查看原始工作资料、听取定期汇报等方式了解、跟踪、监督项目进展。曹德旺先生还亲自成立独立监督委员会对项目执行全过程监督,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捐款发放过程、发放结果和使用情况进行专业评估,此谓“跟踪捐款使用过程”、“评估捐款使用绩效”。

我以为,国内的巨额捐款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国企基于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的捐款,接收方是政府部门或有浓厚政府背景的公益机构,他们没有动力去关注捐款使用的过程和结果;一类是基于危机公关、政府公关甚至某种交易的捐款行为,盛大、华丽的捐款仪式才是重点,他们没有关注捐款使用过程和结果的需求;最后一类是真心出于公益或慈善目的捐出巨额善款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能像曹德旺先生这样用心、持续、专业、“严苛”,像对待“投资”一样对待“捐款”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公益捐款篇3

微博上的求救声

现如今,没微博的人都“Out”了,有微博的网友,尤其是对喵星人有着无法抗拒的爱慕的那些养猫人,每天除了在微博上大秀自家宝贝外,也喜欢充当着“七大姑姨”的身份,到好友微博中唠家常,此外就是关注着微博上时刻蹦出来的各种求救信息、求助微博。

公益与爱心每一天都充斥在大家的微博中,看着这些受苦受难、忍饥挨饿的小家伙,大家心疼了、心酸了、心碎了,恨不得有更大的力量,更多的钱来帮助它们。捐款、义卖、助养等多元化的为流浪动物献爱心的微博行动早已凝聚着每个爱动物人的爱心,汇集到一起。

看到求助,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在微博上看到需要捐款的求助信息,你会怎么做?

毫不犹豫地捐款。因为照片里的

动物太可怜了。

了解具体情况后再捐款。

不捐款,因为曾经被欺骗过。

不知道大家会选择哪一个选项呢?

调查数据显示,80%的网友看到受伤、受苦、被虐待的动物后,因自己无力承担照顾饲养的责任,出于爱动物的心理,愿意出钱帮助动物获得医疗、寄养、日常物品购买等花销。而95%以上的捐款网友在捐款后并不会留意款项的用途,更加关心的是动物本身的情况。

面对求助,你应该怎么做?

捐款是否都用在了刀刃上?捐款是否都合理用于需要帮助的动物呢?你的捐款去哪儿了?这样的问题你是否会想过?

个体救助难

我们敬佩每一位冲在一线营救遇难动物的志愿者,他们努力营救、费心照顾、积极相关信息,但是他们缺少的就是资金的支持。一个人有再多的钱,只出不入,终会有花完的一天。而在繁忙辛苦的救助工作之后,在大家的爱心捐款铺天盖地地汇总到银行卡、支付宝、淘宝店时,及时公布账目、做好捐款预算的志愿者就相对少了很多。

微公益提供更好的平台

如何减轻志愿者统计捐款、及时公布捐款信息、清楚说明捐款用途,新浪@微公益特别开设了“动物保护”微公益帮助平台。通过媒体的力量,及时核实救助信息的真实性;帮助需要捐款、捐物、招募志愿者的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开通相应的快速通道;联络当地相应的动物医院、宠物食品用品公司等相应渠道提供帮助。

每一位获得帮助的志愿者或公益组织都会得到新浪微博平台支持,不管你的粉丝有多少,我们都会让更多有爱心的微博网友看到你需要帮助的信息。让志愿者可以全心全意照顾获救动物,不必再为经济问题困扰。而爱心捐款的网友也可以通过微公益平台,随时了解救助进展、捐款进度。每一笔捐款系统都会自动记录捐款人的微博地址,并提供对应捐款额度的收据或发票,让爱心变得更纯洁、让公益变得更透明。

如果你身边也有需要帮助的猫猫狗狗,别再因为没有钱而放弃对它们的救助。大家一起汇聚微薄之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动物们。

微公益项目类别

流浪动物紧急救助医疗费用(目前北京地区合作医院为纳吉亚动物医院、荣安动物医院、博望动物医院。偏远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就近医院)。

流浪动物绝育手术费。

科学喂养救助基地日常口粮费用征集。

二三线城市TNR(诱捕、绝育、放归)培训项目。

特殊紧急救助项目。

申请动物保护微公益办法

第一时间微博需要救助的动物信息及相关情况。

发送邮件至 .cn 或将下列信息私信@解小法 。

申请微公益项目的相关微博地址。

简要说明申请理由及申请项目类别。

公益组织或救助个人需遵循科学救助的原则(适龄动物绝育免疫、亲人动物接受领养、

所饲养动物为流浪动物或救助的流浪动物)。

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

感谢大家支持这些微公益(已完成):

/12172 捐出10元零花钱,为地质大学韩奶奶募捐猫粮款。

/12261 重庆1.15所救助小狗捐助药品。

/100305为@葛大喵同城爱心日救助的猫猫狗狗募捐口粮。

/100398为王丽萍阿姨(好狗好猫流浪狗义工团)募捐口粮。

/100430为土桥何阿姨救助的流浪狗募捐绝育费用。

/100352为北京京师园救助的心脏病小猫募捐医药费用。

这些微公益需要大家支持(未完成):

/100712为北京市保护小动物协会教育基地的流浪动物募捐口粮。

公益捐款篇4

擅自募捐将被处以罚款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关于募捐的专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只对捐赠进行了规范,缺乏对募捐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红十字会、公募基金会可以募捐,但没有规定应当如何募捐。

针对募捐主体过多过滥的问题,《条例》作了适当的限制:只有依法成立的红十字会、慈善会、公募基金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开展与其宗旨相适应的募捐活动,及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为了开展公益活动,经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许可,可以在许可范围内开展募捐活动。

募捐财物去向要限期公开

募捐的钱究竟去了哪?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为此,《条例》专门设计了四公开制度,即主体公开、募捐方案公开、募捐情况公开、募捐财产使用情况公开,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募捐。

《条例》规定,募捐人应当在募捐方案确定的募捐财产使用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在募捐人网站和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网站募捐财产使用情况公告书。对常年性募捐,募捐人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公告上年度募捐财产使用情况。

受益人不按照使用要求使用募捐财产,募捐人应当要求受益人改正;受益人拒不改正的,募捐人可以终止资助,并要求受益人退还募捐财产。资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实现时,募捐人应当终止资助,受益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将剩余的募捐财产退回募捐人。

诺而不捐,必要时可提讼

捐赠人不能当场兑现捐赠的,募捐人应当与捐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并可以申请公证。捐赠协议应当载明捐赠财产种类、质量、数量、用途和兑现时间等内容。

捐赠人到期不履行捐赠协议的,募捐人应当催告履行;捐赠人无法律规定特殊情形拒不履行的,募捐人可以在募捐情况公告书中载明不履行的情形,必要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

焦点一 不是谁都可以发起募捐,擅自募捐将被处以罚款

问题现状:目前在社会上,由于网络的普及和资讯的发达,公众发起募捐救助某个贫困重病患者之类的消息随处可见,似乎随便一个人因为一件事都可以发起一场募捐。一方面,这似乎有利于使受助者得到帮助,但另一方面,有关募捐发起者私吞善款等纠纷和风波时有发生。无疑,这些事件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募捐积极性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解读:捐赠人人可以参与,政府应当鼓励;但募捐不是人人可以开展的,也不是随意可以开展的,募捐的款物更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募捐只能由特定的组织发起,只有规范的“募”,才会引来踊跃的“捐”。《条例》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规范募”来“促进捐”。

针对募捐主体过多过滥的问题,《条例》作了适当的限制。据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杨明波介绍:一是依法成立的红十字会、慈善会、公募基金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开展与其宗旨相适应的募捐活动。二是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为了开展公益活动,经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许可,可以在许可范围内开展募捐活动。三是擅自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募捐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返还募捐财产,可以处违法募捐财产价值一倍以下的罚款。

焦点二 募捐财产使用情况需限期公开明细

问题现状:募捐的钱究竟去了哪儿?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当前最让公众放心不下的就是很难知道自己的捐款使用情况。捐款被花到哪儿去了?怎么花的?作为慈善组织,只有信息充分公开才能取得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募捐款项使用情况的公开已经是当务之急。

解读:要赢得社会对募捐的信任,关键是民主社会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知道募捐的实际情况。《条例》规定,捐赠人有权向募捐人查询本人捐赠财产使用情况,募捐人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捐赠人也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其捐赠财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存在异议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

《条例》以强制公开制度为核心,力图将募捐箱打造成“玻璃箱”,并为此设计了公开制度。明确要求做到四个方面的信息公开:即募捐主体即募捐人信息公开、募捐方案公开、募捐情况公开、募捐财产使用情况公开。其中,对于募捐财产使用情况,明确要求募捐人应当在指定日期内公开,并且明确包括募捐财产总额公开、募捐财产使用情况明细公开、工作成本列支情况明细公开。

“‘明细’的意思,就是要把募捐放到玻璃箱里操作,以接受社会监督;就是要具体到每一笔,比如为某某学校购买一批书,花费了多少。”湖南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罗俊盛对此解释说。

焦点三 明确募捐财产是社会公共财产

问题现状:当前社会上针对重病个人开展募捐,病人经过治疗痊愈或不治而亡后,捐款却未能用完,此时募捐人和受益人往往会因剩余款物的归属产生纠纷。

资助目的实现后,募捐财产还有剩余,这笔财产应该怎样处理?这是募捐活动中至今仍然存在争议的一个话题。

解读:“通过募捐人募捐的财产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湖南省人大法制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条例》明确规定,当资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因特殊原因无法实现时,应当将剩余的募捐财产退回募捐人。募捐人应当在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剩余部分继续用于与募捐目的相同或者相类似的公益事业。

此外《条例》还规定,资助目的已经实现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实现时,募捐人应当终止资助,受益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将剩余的募捐财产退回募捐人。

焦点四 诺而不捐将被公之于众后

问题现状:在慈善晚会上,某企业当众承诺将向灾区捐赠数额巨大的善款,然而事后所承诺的善款却不见踪影;某个慈善活动现场,某位影星当众宣布将向某慈善基金会捐款多少万元,事后却杳无音讯……近年来,类似诺而不捐的事例时有发生,并被媒体曝光。

解读:对于诺而不捐的“老赖”行为,《条例》明确可以先公之于众再向法庭。《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捐赠人不能当场兑现捐赠的,募捐人应当与捐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并可以申请公证。捐赠协议应当载明捐赠财产种类、质量、数量、用途和兑现时间等内容。

公益捐款篇5

一、预防赈灾捐赠中职务犯罪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组织赈灾捐赠工作的单位有三类:国家机关,如民政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如红十字会会和慈善协会;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如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而《刑法》第382条、384条等法条规定贪污、挪用公款等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等”。因此,红十字会和慈善协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接受、管理和处理捐赠款的行为是《刑法》中规定的“公务行为”,有关人员行为符合相关特征时属于职务犯罪。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惩治的第一个特大贪污案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就是属于赈灾职务犯罪。

随着赈灾捐赠的频繁和数额的巨大,预防赈灾捐赠职务犯罪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因为,捐赠行为尽管是一种爱心奉献,但是如果在捐赠数额越来越大且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发生贪污、挪用、职务侵占等职务犯罪行为。目前对捐赠款物管理不够完善。在赈灾捐赠方面,尽管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主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红十字会法》等法律为依托,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为补充的防治赈灾腐败的法律、政策架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以及规则对其中捐赠款物的接受、管理和发放都比较原则和笼统,不能有效规范目前的捐赠行为。此外,捐赠款物的接收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这个环节把握不好,极为容易导致侵占和贪污现象的发生。赈灾捐赠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活,预防赈灾捐赠职务犯罪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尤其是社会上广泛存在对赈灾捐赠管理的质疑以及关于河南、山西、四川江油等地发生的贪污挪用救灾款物的新闻报道,进一步证实了开展预防活动的必要性。

二、目前赈灾捐赠存在的问题及预防关键环节

赈灾捐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捐赠款的接受、管理和发放。从已发典型案件来看,接受环节发生职务犯罪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赈灾捐赠职务犯罪案件发生在管理和发放阶段。尽管如此,并不说明捐赠款物接受环节就不会发生职务犯罪,笔者认为,捐赠款物的接受环节同样容易发生职务犯罪。在此,就当前赈灾捐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作一总结。

1.赈灾捐赠工作人员程序意识不强。这在捐赠款物接受环节表现尤为明显。赈灾捐赠中对款物的接受不能很好地做到公开、透明、规范。通过对民政局、红十字会和慈善协会的走访调查,发现尽管没有职务犯罪的迹象,但是,捐赠管理机构和人员普遍缺乏程序意识,认为只要保持一颗公心,没有私心,就能把事情办好了。所以在工作程序操作与制度建设问题基本是简单粗糙。比如组织现场捐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接受捐款后不及时归档,档案资料不齐全,公布环节不规范等等。

2.捐赠具体工作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是在缺乏现场募捐的有关规定,缺乏档案资料的收集与保全以及缺乏对公布程序的详尽规定。在捐助款的接受环节,民政部的《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定。但是对现场募捐的有关程序却缺乏规定。而因为募捐的人数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现场募捐必须有严格的程序进行保障,否则,容易发生贪污捐赠款物的情况。在接受捐助款的公布方面,对公布方式、公布时间、公布内容也缺乏规定。直接影响对捐赠款物的社会监督。在捐赠款的管理环节,对募捐也缺乏规定。因为一个募捐活动举办下来,要有对募捐活动的基本记录,包括募捐金额的统计、去向、经手人、票据等一系列的信息记载,形成档案,这样才方便接受社会监督和日后查询。如果这些信息缺失,就容易形成糊涂账。目前,因为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对这方面缺乏规范,导致各地做法不一,产生了很大的职务犯罪隐患。

3.现有规章制度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民政部门作为国家机关,长期以来在赈灾捐赠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比如票据零散,在接受并上交捐赠款物很长时间后,仍然没有形成并装订捐赠档案,管理比较混乱;红十字会在接受捐赠规定比较详细,但是对捐赠款的管理和发放缺乏规定,也就谈不上制度的良好执行方面。慈善协会都是地方自发登记设立,全国也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系统,因此接受上级的指导和监督方面比较薄弱。现行制度也都是各地自行制定的。在对捐赠款物的接受、管理和发放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很容易引发职务犯罪。

总的来说,赈灾捐赠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约束而又比较容易引发职务犯罪的环节主要有:在捐赠款的接受环节,要完善现场募捐的有关制度,同时完善公示制度以及档案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环节,要严格控制资金管理制度,定期审计;在发放环节,尤其是对红十字会和慈善协会来说,要进一步完善发放与监督制度,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等程序。保证捐助款物的管理与使用有效收到捐赠者和社会的监督。

三、预防赈灾捐赠中职务犯罪的方法

1.完善立法,加强赈灾捐赠的制度建设

就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来说,民政部门作为国家机关,在捐赠款物的接受、管理和发放上规定得比较完善。而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团体在捐赠款物的管理和发放上比较粗放。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中关于赈灾捐赠中的有关规定。一是加强民政部门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在赈灾捐赠中的行政监管。督促其在有关赈灾捐赠工作中规范程序、完善制度。二是完善现场募捐的有关规定。比如详细规定赈灾捐赠中关于现场赈灾捐赠的组织、审批、接受、清点、公布等细节。要求建立并完善现场募捐档案管理。三是明确违法违规的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不明确将会导致违规违纪得不到应有的追究,不利于制度的良好执行。无论是公益捐赠法,还是红十字会以及慈善协会的规章制度,对违纪但是没有构成犯罪的都是规定:“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显得模糊而缺乏可操作性,形同虚设。四是建立定期审计制度。对红十字会和慈善协会这些公益性社会团体来说,定期审计对于预防职务犯罪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些社会团体有一部分办公经费是从自筹捐款中提取而来的。红十字会规定是不超过5%,而慈善协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定期审计监督,能比较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2.多方合作,加强对赈灾捐赠的管理和监督

监督是最根本的预防方法。因此,建议由审计、纪检、监察、民政、财政部门多部门参与、共同协作,加强对赈灾捐赠工作的监督。督促接受、管理、分发捐赠款物的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事业单位严格依法、依照有关规章办事。一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建立救灾款物的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二是采购物资按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择优选购,防止暗箱操作;三是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实行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对财政和社会捐赠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及效果全程跟踪审计。

3.打防并举,以打促防,检察机关积极介入赈灾捐赠工作

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部门,检察机关可以充分利用法律监督职能,积极采取措施,保证赈灾捐赠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社会监督,及时发现赈灾捐赠职务犯罪的线索。充分借助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平台,建立公众参与监督的机制,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民政、财政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布赈灾反腐败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扩大犯罪线索来源渠道。二是加大对赈灾职务犯罪的惩罚力度,以打促防。在侦查、审查批捕、提起公诉等检察环节,从重、从快办理贪污、挪用、受贿、侵占、、、等与赈灾款物相关的犯罪案件。三是积极开展预防赈灾捐赠职务犯罪活动。开展赈灾专项预防,帮助民政部门、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立预防赈灾捐赠工作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同步介入物品采购、捐赠款物筹集、分配、拨付、发放和使用等重点环节,预防、减少犯罪;开展预防调研,及时总结赈灾捐赠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反腐工作体系。

公益捐款篇6

一、公益慈善组织信任危机成因:会计作为信任机制的缺失

(一)会计是一种构建社会信任的机制 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是经济人的合作组织。古典经济学将社会主体行为特征定义为理性,经济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对人类而言,理性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即使是精神病人也会在选择消费品的实验中表现出理,即对必需品无价格弹性,奢侈品需求有价格弹性。所以现实中行为主体虽然存在非理,但行为逻辑的主体是理。简森和麦克林(1994)将经济人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个要素:聪明狡诘、权衡比较、最大化,并认为,聪明狡诘指个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能够洞察环境的变化,预见可能的后果和可能的行动机会,并作出选择和反应。权衡比较是指理性人会在各种偏好和追求中进行权衡,并愿作出选择和替代。最大化是指个体总在各种限制和约束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公司是经济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组织,会计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基础。资本市场投资者、银行敢于将自己资金投入到一个公司,股东能够委托经理人进行经营管理,其中重要前提是会计的存在。会计在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通过对公司经营过程和结果的连续核算与定期报告生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会计信息披露减少了契约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抑制受托人的道德风险,避免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从而为各方合作提供了一个沟通的信息基础,营造了公司组织的信任机制。所以,会计促成各有追求的契约参与人(经济人)在特定组织下相互合作,形成一种扩展的人类秩序,体现了会计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专业技术活动,会计是建构利益相关者社会信任的机制。

公益慈善组织也是经济人委托的社会组织。首先,捐赠人是经济人,捐赠行为是通过利他行为间接实现利己目的的理性选择。捐赠从形式上看似乎不是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但这确是理性人的社会性特征的体现。一方面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并为捐赠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捐赠人精神满足;另一方面捐赠行为可以改善弱势、困难团体的境况,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为企业和个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因此,捐赠行为恰好体现理性经济人的精明和权衡能力。其次,捐赠组织是一个受托组织。虽然捐赠人可以亲自寻找受益对象,完成捐赠过程,但从成本收益上是不经济的。公益慈善组织的出现恰好通过专业化服务实现捐助活动过程的成本收益最大化。公益慈善组织是受托完成捐赠活动,实现捐赠社会公益救助目的的组织,其存在的基础是公众信任。但公益慈善组织也是经济人,因此有可能侵吞、挪用社会捐助款项。如果出现这种行为,必然会伤害经济人对公益事业的信心,因为经济人的利他心相对于直接自利心是脆弱的,当前我国发生的系列捐赠门丑闻带来的后果给这一理论分析提供了最好的证据。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一个政府批准成立的社会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与公益组织之间存在隐性契约,他们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实现社会公益的目的。健全的会计系统是建立捐赠人、受益人信任,抑制公益组织和工作人员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基础。会计机制作用途径是:通过会计确认计量捐赠额来明确捐赠与受赠两方的权利与义务金额;通过健全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来明晰捐赠资金的来龙去脉,使中间方慈善机构的组织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更全面地接受外界监督;同时在公益组织内部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监督制度,不仅保障合理清晰地管理捐赠款物,而且确保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抑制公益组织及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二)公益慈善组织会计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应该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同年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规定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捐赠人、会员、监管者等)需要。该制度采取与企业会计制度基本一致的原则和方法,缺乏慈善组织业务核算特色,而且信息披露缺乏标准。公益慈善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证明了慈善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为存在的问题:

(1)受赠资产确认与记录制度不完善。在“尚德门”事件中,中华慈善总会没有审核受赠物资到账证明和价值,仅依据捐赠者的认捐书、受捐单位收到货物的收据,开具了减免税发票1500万元。事后发现捐赠物还放在无锡仓库,捐赠书指定的受赠方――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的秘书长罗凡华称是“诈捐”。此前媒体也传出许多明星的“诈捐”,所谓“诈捐”实际上是捐赠人声明确认的捐赠与受赠组织或受益人实际收到不一致,这不仅缘于捐赠合同的特殊性,也与慈善组织受赠物确认会计规则不完善有关。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慈善捐赠中所涉及资产的会计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然而与企业经营活动收付责任的形成时点不同,捐赠责任的形成并不以承诺和认捐来确认,而应以实际收到相应款物为基础。因此,会计制度上的确认规则与实质责任的形成存在偏差,当前的权责发生制并不适合捐赠资产的会计确认。

(2)捐赠款物保管和发放缺乏会计控制。这次捐赠地震被大家认为最大、最多的问题是捐赠资产管理混乱问题。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炫富,铺张浪费首先引起大众反感。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一张数额为9859元的餐饮发票在微博上被曝光,郭美美说不清楚的炫富,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开始受到严重冲击。“尚德门”价值1700多万元的捐赠品指定受益人项目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参赛学校的带队教师告诉记者从没有收到过任何捐款,因为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被折价变卖成了592万元现金。而河南宋庆龄基金会采取“宋基放贷,捐款付息”商业模式,十余年中,数十亿“善款”掌控在骨干员工控制的公司手中,大量用于商业性目的。2009年,河南宋基会募得6亿元,2010年末河南宋基会资产已近30亿元,在全国两千多家慈善基金会中名列第一,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2010年公益开支必须达到4.2亿元,而实际情况却仅有1.4亿元。这进一步说明捐款去向的混乱,媒体开始质疑一笔又一笔捐款。2011年9月,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上海静安大火社会4000多万捐款使用问题。2012年4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违规使用慈善基金曝光。该基金会2010年8月将本应该用于助学和弱势团体的资金用于向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企老干部发放2000辆自行车,后因质量低劣而被退回并曝光。这些案件暴露出受捐款项使用混乱,内控缺失,会计没有发挥应有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审计署2011年6月在其官方网站通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通过审计红十字总会和所属机关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查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219.71万元,其中2010年194.39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420.33万元。这进一步说明媒体披露的是一个严重的普遍性问题。

(3)慈善组织对管理费的提留、支出缺乏合理性和公开透明性。红十字会的巨额餐饮发票,各类慈善机构人员的高调炫富,这些公益慈善机构内部的各种高消费行为受到外界一片质疑。慈善组织回应外界质疑基金会工作人员高额消费时常强调:本组织没有挪用捐赠款项,员工工资福利和行政费用提留没有超过《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比例,该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但他们无法直接披露管理费用提取和使用报表,行政管理费用具体如何提取、金额多少、相关用途等信息均没有相应的披露制度,对外界来说这一方面仍是暗箱。同时,条例中所指定的提取标准亦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4)慈善事业缺乏公开的监督和完善的审计制度。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捐助人有权查询捐赠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同时规定,基金会登记机构履行对基金会的监督管理职责,基金会每年3月31日之前向基金登记机构报送年度工作报告,接受年检。年度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报告、开展募捐、接受捐赠和提供捐助活动情况,以及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等。此外,基金会应该依法接受会计和税务监督。慈善捐赠款物从来源到投放所涉及的部门众多,基金登记管理机构和会计主管部门因为监督对象多,无法实施全面、有效监督;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慈善业务的、统一的审计规范;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审计数据收集困难,相关职能部门对慈善资金的审计方面还缺乏必要的配合等;捐助人缺乏监督的渠道和积极意识,现在多数个人捐赠,如单位统一收取的捐赠款,没有发票和收据,更不可能去查询捐赠信息;我国也没有保护捐赠人信心的制度措施,数额较大的捐助,以及单位的捐助,都无法监督慈善捐款,导致大量捐赠后期呈现“黑箱”运行。这些问题都亟需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审计监督制度来解决。

(5)公益慈善捐赠信息没有实现及时公开披露。我国基金管理条例没有公益捐赠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因此,公众从网络上也不能获得及时、完整的信息。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全国慈善信息披露现状抽样调查》,仅有不到三成的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较高,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从未接受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超过九成公众对慈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满意,54%的受访者表示很关注慈善信息披露,分别有79%和73%的公众希望了解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和财务信息。这次慈善门事件反映较大的问题是慈善捐助信息披露不全面,披露滞后,不能满足捐赠方及公众对于信息的合理诉求,慈善公益组织对诸多问题解释不清、推诿或避而不谈,缺乏受托责任履行报告的观念,一贯缺乏公众监督。

从慈善组织事件暴露出的问题看,会计信息没有担当起慈善组织与社会公众、捐赠人等之间的沟通角色,这是当前公益组织出现诸多丑闻的重要制度性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慈善组织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健全会计制度,重塑社会信任非常必要。

二、公益组织社会信任重塑对策:健全会计机制

(一)引入收付实现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遵从权责发生制,没有具体规定资产确认标准。按照会计准则的资产确认原则,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产价值能够计量才能确认资产入账。企业经济业务是在本主体控制下,只要凭证审核无误就可以入账。但这一做法不适用慈善会计。由于捐赠合同与一般买卖合同不同,捐赠责任不以合同签订时间成立,接受捐赠款项和物资应该在实际收到时确认。因此,应该引入收付实现制原则,不能单独强调权责发生制。另外,公益慈善组织确认的捐赠有可能是捐赠人指定受赠管理人,公益慈善组织并不直接接手捐赠财物,因此在发票开具、统计入账时需要稽核程序。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受赠非现金资产的计量原则是:捐赠方附有捐赠物票据的,以捐赠票据标明的价值入账;票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赠资产公允价值相差较大或没有附相关票据的,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并规定按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另外,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准许在计算应缴纳所得税时扣除”。因此,受赠方对受赠款项和物资确认直接关系到双方利益,为了防止捐赠方以积压待处理品捐赠,谋求名利双收,捐赠非现金资产应该按公允价值计量。基于“尚德门”事件教训,要求慈善组织在减税发票开具时,应由专业评估人员核定捐赠物价值并出具证明,并对评估人员与稽核人员采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

(二)建立捐赠资产保管与发放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基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内部牵制制度发展而来。内部牵制制度通过公司内部职责的分工、业务流程程序化及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来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财产安全、会计记录真实和组织运转效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针对具体业务内容和流程,评估业务风险,设计风险控制点,通过业务合理分工、相互牵制、明晰权责、信息沟通和监控,以保证资产安全、会计信息可靠。慈善组织在发起慈善募捐活动、接受捐赠资产、发放救济物资、会计记录、内部监控、审核和信息披露不同环节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受赠资产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对于指定受赠人的捐赠资产,慈善组织应该稽核捐赠款物到账和保管、监督受赠管理人及时按需发放受赠物品,确保受赠人收益最大化,避免因为受赠物没有及时发放而耽误受益。对于未指定受益人的捐赠,慈善组织应该按受赠款项编制使用计划或预算,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接受外部审计。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保护受赠资产安全,杜绝擅自挪用善款和改变善款用途的行为。

(三)实行分级管理费提留与预算制度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但没有要求慈善组织提供管理费明细报表。慈善款物管理需要经费,工作人员不是义务劳动,但应该将人员编制、人均费用纳入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为了尽可能多将捐赠用于受益人和资助项目,限制非公益性行政支出,规定提留比例是应该的,但我国按当年支出10%的提留是不恰当的。一是与其他地区比偏高。按照香港红十字会规定,在赈灾捐款中可拨出不多于5%作为行政费用。二是按最高限额提取也不合理。应该按核定预算标准,确定经费需求,建立分级提留制度,如1000元以下,可以免提;1000-50000元按10%比率提留,50000-100000元按8%提留,依次累减,其理由是随着支出规模的增加,单位支出需要的固定性管理费用会减少。同时,为了控制已经提留的管理费被合理、经济使用,应该实行预算管理制度,根据预算项目,编制分项预算,年终接受专项审计,对外提供管理费用报表。

(四)完善公开监督制度 公益性捐助与接受投资不同,没有确定的委托人,捐赠人对受赠组织没有权利要求。但捐赠人与公益组织应该是公众信任委托关系,公众具有知情和监督权力。我国《基金会管理体条例》虽然规定捐助人有权查询捐赠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并提出建议,同时明确规定基金会登记机构履行对基金会的监督管理职责,基金会应该依法接受会计和税务监督。但捐助人查询通道是什么,以及强制审计属于政府审计还是民间审计、审计准则和审计责任等都无章可循。在慈善发达的地区,一般都建立规范公益捐助运作社会监督和审计制度。如香港红十字会有如下规定:对捐赠者报告制度,香港红十字会对个人捐款、慈善者捐款用途都有披露制度,而且会给数额较大的捐赠者做文字图片和财务运用的报告。公开查询制度,香港红十字会对任何数额的捐赠者均提供探访团去察看项目实际运作情况,通过香港红会网页或以电话了解善款使用流向。审计报告制度,红十字会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会在年报中呈现。

借鉴成功的经验,我国慈善组织应该树立受托管理捐助的理念,建立捐助信息定向报告制度、接受查询制度和强制审计制度,以接受公众监督。

(五)完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 在慈善地震的震动下,2011年8月财政部《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下文称指引),该指引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公益机构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限、对象和方式,对公益信息公开透明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信息披露对象和主体。明确了信息披露对象是社会公众和主管机关、监督机关,信息披露主体是公益慈善类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慈善事业具有社会影响,因此捐赠人和潜在捐赠人都是信息服务对象,公开信息披露已经明确这一点。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使用者区分。信息披露对象了解信息的目的不同,捐赠人和社会公众关心慈善事业发展,是慈善资金来源,他们既是监督者,更是持续性公益资金供给者。公益慈善组织登记机关等其他信息披露对象是慈善活动和组织的法定监管人。指引没有具体说明公开信息披露向捐赠人披露信息与向公益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公益慈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财政、税务等部门提供报告的区别。为了保护捐赠人信息知情权,对捐赠人可以附加专项邮寄、组织参观、接受查询等提供专项信息服务。二是信息披露主体的责任声明。信息披露具有社会后果,一旦发生错误和失实会误导公众。指引只提出“信息披露要及时、准确、完整,确保披露信息真实”原则,没有明确责任主体,没有要求责任主体声明,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以工作人员失误为借口推诿。在网站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和报送监督机关的财务报告上,信息披露主体应补充信息可靠性的保证和声明,以强化信息披露主体的责任意识。

(2)信息内容和分类。指引确定了信息披露的五项内容:捐赠机构信息、募捐信息、接受捐赠信息、捐赠使用信息,机构财务信息,而且将公益慈善信息披露分为重大事件和日常性信息披露。指引解释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举办重大社会活动,以及由政府部门或公益慈善组织开展的重大社会捐赠活动的信息按重大事件专项信息披露;一般性公益慈善项目及其活动按日常性捐助信息披露。问题是:指引明确了这两类披露的时间差异,但没有明确这两类信息披露渠道和内容区别是什么,审计要求有什么不同;年度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应该专项披露管理费预算执行和审计结果;对外公开信息披露应该明确信息披露格式和要件。公益慈善组织财务报告不同于盈利性单位,应该专门设计,明确核算原则、信息披露内容和项目,应该补充专项信息披露内容。

(3)信息披露渠道。指引规定信息披露主体可采取多种方式披露信息:机构出版物(如年报、通讯等)及其官方网站、大众媒体(电视、报纸、电台、杂志等)、现场披露(如披露周、新闻会等)、定期以邮寄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公益慈善项目报告、专项基金的年度报告,以及其他可行方式披露。但这些渠道可容信息量和范式不同,没有指定专项信息和日常信息披露主渠道,会增加公众搜寻成本,缺乏信息披露监督标准。所以,有必需确定不同信息披露的主渠道。

公益捐款篇7

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获得了2015责任中国・公益盛典的公益行动奖,其颁奖词为:公益为互联网加温,互联网为公益提速,自微博时代动员发力,至9・9公益日全网集结,互联网+公益,不只是一场募款的狂欢,更跨越虚拟与现实的隔膜,开启中国公益的新时代。

在腾讯公益产品总监孙懿看来,“9・9公益日”借助移动互联网,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公益、了解公益和支持公益。

“9・9公益”:全民指尖公益

中国财富:“9・9公益日”被看作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举办这个活动的初心是什么?

孙懿:我想首先可能是与我们腾讯的产品形态相关,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世界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那么具体到实践层面,就需要我们提供这样互联网化的产品,让用户可以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他任何想做公益的时候,能够介入到公益当中。所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公益,是一种非常好的介质。

中国财富:“9・9公益日”最吸引公益组织的是配捐,这个概念当时是怎么形成的?

孙懿:配捐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激励到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支持公益。“9・9公益日”从9月7日上线后,15分钟内捐款就突破了1000万。我们也观察了一下捐款数据,发现其中有大量的10块、20块的小额捐款,但是也不乏过万元的大额捐赠,尤其在后者带动下,整体的人均捐款可能要超过100元。我们根据这种数据,决定从8号开始单人每天最高的配捐额为9.99元。这个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激励到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了解公益和支持公益。

公募机构要对善款负责

中国财富:“9・9公益日”期间,捐款将通过公募基金会再流向具体的公益项目,获得捐款的公募基金会将如何使用善款?募捐结束后,对于公益组织真正的挑战又有哪些?

孙懿:我觉得对于公募机构和一些优秀公益组织组织来说,这个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9・9公益日”期间,用户捐赠善款去支持公益项目,这只是这个整体公益闭环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10月份,许多公募伙伴都主动通过他们的官方渠道披露了在“9・9公益日”接收到了多少善款,以及这些善款将会被如何使用,同时接受网友的监督。我觉得这是一个提升公益组织与公众互动能力的很好机会。

公益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公众倡导,让公众能够成为公益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移动互联网恰恰能够给大家一个很平等的互动空间,不管你是公益机构还是用户,每个普通的个人都可以去为他所支持的公益项目或者公益目标尽一份力。同时我们可能也希望公益的伙伴,能够借助腾讯公益平台提升向公众展示公益项目的能力。

中国财富:如何监管善款的使用?

孙懿:首先腾讯公益平台是做公益连接的,我们的这个平台是一个自助和互助的平台。大家可以看到“9・9公益日”筹集到的1.279亿善款,不是到了某几家公益机构,而是到了95家公益机构的2178个项目。无论是网友的捐款,还是腾讯基金会的配捐,其实都是定向捐给了一个个指定的公益项目。而且这个指定的公益项目需要按照它所公示的预算去执行,并且在线接受各方的监督。而接收善款的公募机构,要对善款的审核、善款的拨付以及善款的执行负全部责任。

同时腾讯公益基金会也提供了一系列的监管机制。首先我们有举报的机制,任何用户对他所支持的项目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和平台进行沟通。其次,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线的即时查询项目进展的功能。我们任何的公益项目,都可以随时通过腾讯公益的项目进展功能去向公众反馈,他的钱怎么花了,项目现在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同时任何一个爱心网友他希望了解这个项目的进展时,也可以随时登录腾讯公益平台,然后通过个人中心的这个项目进展模块来进行查询。所以腾讯的整个在线平台,其实是全透明,而且是即时互动的这样一个监管的机制。

让项目与用户建立更深连接

中国财富:2016年的“9・9公益日”会不会改变方式运作?

孙懿:就2016年来讲,我们对于项目是有几个想法的。首先,我们还是希望在“9・9公益日”的时候,能够呈现给大众最棒的公益项目,让大众在做公益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体验感。这就涉及到一个公益项目,它自身与公众沟通的提升。我们会在 2016年的上半年,有意识地让更多的公益组织了解:如果项目的图文能够把项目亮点更好地展示出来,则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第二个,我们更希望通过平台让公众找到信任的公益项目。我们今年出现一个情况,比如说同样是一个助学项目,第一个助学项目可能是已经踏踏实实做了9年,但第二个助学项目是一个才刚刚开始做的项目。我觉得我们应该让大众能够在他进行公益选择和公益判断之前,让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更多项目信息,让他们去判断哪个更值得信赖。

所以我们的平台在2016年可能会测试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说“我要证实”的模块。利用这个模块,如果你是了解这个项目的,你就可以去为这个项目说两句公道话。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现在项目进展模块,也已经开放给公益机构的一些核心志愿者,提供信息给大家互动。整体上说,我们希望让好的公益项目更容易在平台上和用户建立起更深的连接。

公益捐款篇8

什么叫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公益场景?童玲找到了一个“形象的”解释方法:就好比你寄了一个包裹,传统上这个包裹里装的是物品,包裹到哪一步了,有没有送到收件人手上,全都能在物流信息里看到。现在你捐出的一笔善款也好比一个包裹,你的捐款投递到哪儿,是到基金会账户了,还是拨给受助人了,也能在区块链公益平台上看到。

她还强调,快递的追踪需要每个物流站点上传信息,但是区块链公益平台上善款的信息追踪是系统自动生成,而且任何人不得更改。

童玲是蚂蚁金服的首席架构师,几个月前,蚂蚁金服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的“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这也是国内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公益场景的首次尝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区块链一词过于陌生,为此童玲不得不一遍遍地向人解释这个项目是怎么回事。

在“听障儿童重获新声”捐款页面上,捐款人可根据公开的账目信息看到项目所有情况:48812位捐款人共捐了198,417.39元,以每人19840元的标准发放给了10位受助人。所有捐款人及受助人的姓名(脱敏后信息)、金额、捐赠时间、拨付时间都一一列出。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曾经风靡一时的比特币就是基于此技术而存在的。如今区块链被引入公益场景,它透明、可追溯和不可更改的特性恰好为公益提供了一份特别的透明账本。

作为捐款人,最关心的事情无疑是自己捐出去的钱有没有送到受助人手里,“在以前,你把钱捐出去经常有石沉大海的感觉,不知道最终到哪里去了,但现在通过区块链平台捐一笔钱,你就可以和基金会,和真正的收款人之间建立起连接。”童玲说,这种连接会在捐款人和基金会之间形成一种互相间的信任。

另一方面,区块链自动生成的特性还能减少公益组织信息公开的成本。以往公益组织需要人工收集和披露信息,而现在,区块链平台的项目,筹款、拨款信息跟随项目进展一目了然。

然而挑战也不小。童玲说,区块链技术本身不是变革,区块链技术背后所代表的透明、开放和分享的精神才是变革。此前 ,曾有第三方评价表示,这种精神会促使公益组织从效率性到透明度不断优化,将对公益行业现有的生态模式带来大的改变。

“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只是区块链技术在公益场景的试水,蚂蚁金服最初的心态是先看看市场的接受度如何,“结果很多用户都希望这个模式能够尽快推出,不少公益机构也来询问合作,”童玲说,“他们(公益机构)希望能够用这个技术来增加他们的信任度,以筹到更多的善款。”

公益捐款篇9

【摘要】以微博的逐渐流行为标志,自媒体进一步演化为社交媒体。今年8 月份,新浪微博“冰桶挑战”公益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广影响力,既显示出微博这一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也为公益营销带来新的创意和技巧。通过分析微博在“冰桶挑战”公益活动中的平台作用,可以总结出社交媒体为公益营销带来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社交媒体微博公益营销冰桶挑战

一、社交媒体概念及表现形态

博客、论坛、聊天工等自媒体(We media),①如今已成为“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②而随着2004 年Facebook 社交网站的创立和2006 年微博客服务(Twitter)的推出,自媒体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

1、社交媒体的概念

百度百科将“社交媒体”定义为: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是构成社交媒体范畴的重要两点。③

传播学者安德烈·开普勒和迈克尔·亨莱因对社交媒体所下的定义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 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创造和交流。④

也有论者认为,社交媒体是指“能互动”的媒体。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为了多对多的对话方式。社交媒体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而且,大部分的社交媒体大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⑤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也会有新的理解。但是无论怎样,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依然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⑥

2、社交媒体的具体表现形态

在传播学领域,社交媒体的研究则始于对博客这种“自媒体”现象的观察与思考。⑦主要由于博客这一“自媒体”的出现,直观地呈现了用户自身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过程。在此之后,社交媒体不同的表现形态才不断发展起来。⑧

具体来说,社交媒体的形态包括博客及微博客(如国外的Twitter 等,国内的饭否网等)、维基(如国外的Wiki 等,国内的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图片分享(如国外的Flickr 等)播客及视频分享(如国外You-Tube 等,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论坛(如国内的天涯、凯迪等)、社交网络(国外的MySpace、Facebook 等,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网等)和网络社区(如国内的猫扑等)等。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4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而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较2013 年底减少543 万。在经历了2011 年至2012 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用户使用成熟度和内容偏好度的加深,其自身属性也在变化。从价值应用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客数据的积累,微博客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网络营销发挥更大价值。⑩

二、“冰桶挑战”:社交媒体上的公益狂欢

1、“冰桶挑战”活动起源

“冰桶挑战”源于美国公益组织ALS协会(ALS 病,也叫“渐冻症”)为筹集款项,于今年7 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一项活动“Ice Bucket Challenge”。该项活动号召用户拿起冰水从头部泼自己,感受下“渐冻”;参与者还需拍一段影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并在视频中点名邀请3 位接下来接受挑战的好友。而被点到好友则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否则要向“渐冻人”慈善组织捐款100 美元。

2、“冰桶挑战”活动发展

仅仅两周内,“冰桶挑战”风靡美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ALS 迅速进入美国公众视野。据媒体数据,从7 月29 日至8 月18 日间,冰桶挑战为美国ALS 协会增加了30 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的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8 月18 日,“冰桶挑战”活动蔓延到中国。8 月17 日晚,“助力罕见病,一起‘冻’起来”公益项目在新浪微博微公益平台上线。8 月20 日,微博上#冰桶挑战#的话题讨论量达到85.3 万,是其上线以来讨论量最高的一天。截至8 月24 日,新浪微博共计有关“冰桶挑战”的话题微博约1211 万条,其中热门精选微博约6 万条。8月31 日22 点,#冰桶挑战#的话题阅读量达到44.8亿,讨论量也达到409.4万。

微博统计数据显示,8 月21 日微公益平台项目就收到捐款260 多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截止8 月31 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在微博公益平台上的公益项目已筹款730 多万。加上微博和秒拍承诺的200 万捐款,不到半个月时间内,以冰桶挑战为主题的微博募捐在微博上刮起一股募捐旋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已获得捐款近1000 万,达到去年该基金接受社会捐款额的近5 倍。

三、微博助力“冰桶挑战”公益营销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冰桶挑战”的引爆都有赖于社交平台的介入,不同的是,在国外,社交平台只是起到传播和吸引围观的作用,而在国内,微博则同时扮演了围观讨论、捐款和社会监督的角色。此外,“冰桶挑战”也为国内的公益营销带来新的慈善创意。

1、微博引发强大围观效应

冰桶挑战是国内首次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公益尝试。微博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冰桶挑战的网络传播平台。鉴于社交媒体扩散的天生优势,微博承载了这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公益游戏与筹款活动。而其他主打私密社交的网络平台,则起到辅助与旁观的作用。

这种围观效应显然是强大的。仅仅两周时间,单是微博的微公益平台就给瓷娃娃中心筹集到了700 多万人民币善款,瓷娃娃官方微博粉丝数也从1 万多急速增长到10 万多。正因如此强大的围观,冰桶挑战才成为一场公益机构、名人明星和微博媒体的多方营销活动。慈善公益机构的受益自然不必多言。这种多赢的、快乐的公益参与方式让公益慈善机构和数十万渐冻症患者获得更多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同样得益于微博平台的积极推广。

2、微博构建平台新角色

微博用户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从“关注捐款监督”的一站式公益参与,改变了以往社交网络扮演的传播推广这一传统角色。

一方面,微博不仅提供了公益慈善信息,更为有意向的网友直接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捐款渠道。网友既可以通过明星名人分享的捐款微博链接进入捐款页,也可以通过#冰桶挑战#话题页进入捐款页面。在刷微博的同时就可以完成捐款,并且可以通过分享捐款微博吸引社交关系链上好友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公益项目的参与范围。无论金额大小,通过微公益平台捐款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打消了遭到道德评判的顾虑,名人与民众皆有更多动力捐献善款。

另一方面,微博还同时发挥监督善款的作用。此前无论是壹基金还是嫣然天使基金,都曾暴露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引发质疑的情况,这些慈善行为直接伤害到了民众对公益基金的信任和捐款的热情。通过微博的微公益平台捐款不仅实现实时到账和信息公开,而且微博上的围观促使公益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善款的使用情况在网友的传播中得到不断监督和验证。这或许是目前公益筹款最为有效的监督机制。此次获得微公益筹款的瓷娃娃中心也在微博上公布了冰桶挑战专项基金的首期使用情况。这是中国慈善公益基金运作方式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3、微博制造全新引爆点

相对于传统慈善募捐通用的明星效用,“冰桶挑战”也是从明星上寻找的引爆点。与传统公益营销不同的是,该项活动并没有直接把捐款搬到网上来,而是充分利用圈层泛化传播,扩大了传播面,提高了影响力。

小米董事长雷军是国内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人,随着他点名刘德华,这场公益接力也从企业界向娱乐界传递,并最终风靡开来。周杰伦、章子怡、潘石屹、姚明等近200 位各界明星名人完成了冰桶挑战。00 后组合TFBOYS 完成挑战的视频8 分钟内被转发10 万多次,5 天里播放量达到4200 多万次。王思聪不但个人捐款100 万,而且还带动2500 多人通过微博公益平台捐款,成为劝募能力最强的人。

名人参与冰桶挑战,不仅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也给慈善机构带来了善款和更加需要的媒体关注。而微博对不同名人不同方式的冰桶挑战的持续更新,也获得了来自名人粉丝的大量关注和流量保证,使得ALS 病症及患病人群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4、微博带来全新慈善创意

自媒体时代,以@好友的方式发起慈善活动并传播慈善爱心,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举。冰桶挑战赛通过互相点名挑战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活动用一种娱乐精神抓住了人们,在全民娱乐的同时完成了慈善的传递和普及。⑾

在普通公众印象中,慈善就像一场苦情戏,从头至尾,充斥着痛苦的表情、煽情的眼泪、低沉的音乐,渲染气氛后在屏幕下方适时地出现捐款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爱心捐助模式之一,多用于地方电视媒体等,传播率低、效果不高的同时,也让受助者以伤痛换取慈善,带来二次伤害。与之相比,“冰桶挑战”是一种更接地气、更能让全民参与、更具娱乐精神的慈善方式。它比媒体的“煽情剧”传播性更高,更易被人接受,而且也比慈善晚会实用性更强,更加节约成本。这是一次多方共赢,资金得到筹集、疾病得到宣传、话题受到关注、大众感受到“慈善狂欢”。“冰桶挑战”式的公益营销简便、门槛低、投资少,却获得前所未有的慈善募捐和传播效果。⑿

时至今日,慈善公益事业早已过了纯粹道德感召的阶段,而有赖于更多的创意技巧和营销传播。“冰桶挑战”的成功,就在于将创意注入公益营销当中,用创新找回慈善本源。反观国内的慈善环境,恰恰需要慈善价值的回归。⒀

结语

微博上的“冰桶挑战”再次证明了社交媒体在公益营销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在微博平台上发起公益项目、进行推广,同时又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优势,对公益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借助微博的围观效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将有利于帮助公众恢复对公益慈善的信心,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投入到公益当中。长远来看,这无疑有利于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 Dan Gillmor. New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Here Comes We "Media"[J].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03(11/12):29-37

② Chris Wills. Shayne Bowman. WeMedia[J]. The Media Center, 2003(7):11-17

③百度百科,《社交媒体》[EB/OL].baike.baidu.com/view /2169907.htm.

④Kaplan, Andreas M,Michael Haenlei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ness Horizons,53(1):59 -68

⑤⑥⑧⑨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69

⑦王晓光、郭淑娟,《社会性媒体初论》[EB/OL]news.163.com/08/1217/14/4TCEO1DH000131UN.html

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⑾⑿王琦,《我们需要“冰桶挑战”的慈善创意》[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8):70

⒀张健,《“冰桶挑战”以创新找回慈善本源》[J]《. 辽宁日报》,2013-8-26

公益捐款篇10

募捐箱遭到冷遇,究竟出于何种原因?是公众慈善意识普遍淡薄,还是有关部门宣传管理缺位,导致公众行善渠道受阻?本刊记者通过现场和问卷调查,并采访了部分慈善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试图探究当下公众的慈善行为习惯现状,挖掘募捐箱遭受冷遇这一现象背后的种种原因,进而寻求破解当下公众日常慈善行为困局的创新思路和路径。

记者调查直击募捐箱4宗痛

募捐箱变身“垃圾箱”,市民募捐意识淡薄,筹款数额稀少,募捐箱功能不全……记者走访成都市内设置有募捐箱的部分公共场所,对这些募捐箱的使用、管理以及募集善款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直击募捐箱4宗痛。

3大疑惑让市民远离募捐箱

记者就成都市民日常捐款行为对50位受访者作随机调查发现,几乎一半的受访者从未通过募捐箱捐过款,但另一方面,又有几乎9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与过捐款活动,只不过大多选择了其他方式奉献爱心。不了解捐款用途,不了解募捐箱监管流程,得不到必要的引导提示……3大疑惑,让怀揣爱心的市民面对募捐箱,却想说爱你不容易。

慈善组织呼吁爱心应该长久坚持

慈善组织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解析募捐箱陷入窘境原因,认为除了慈善机构工作没做到位,宣传动员没有跟上之外,关键是人们慈善意识还不够,并呼吁公众像地震时期一样继续保持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热情,因为,爱心不能只是在某一个时候存在,应该长久坚持。

公益人士支招6种可能提升募捐箱功效

变身“自动售卖机”,明星代言,让募捐箱“唱歌”,化身“我零器”,捐款置换购物袋,造型多样化……众多慈善公益人士比拼创意,为改进募捐箱的设计、设置及管理运作,为引导公众参与常态化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公众日常化的慈善习惯,出谋划策。

募捐箱4宗痛 成都募捐箱现状调查

吴 笛 张海生

募捐箱,本是为方便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为慈善事业奉献爱心而设置的箱子,可实际上,这些箱子是否真正唤起了市民参与慈善募捐的热情,为培养市民的慈善习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为此,《慈善》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设置有募捐箱的部分公共场所,对这些募捐箱的使用、管理以及募集善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第1宗 痛募捐箱变身“垃圾箱”

“就是有人想捐,看到这个样子也会放弃的,这不就是一个垃圾箱?”

调查时间:3月12日上午10点至11点

调查地点:新鸿路某连锁超市

位于新鸿路的某连锁超市出口处,有两个红十字会摆放的募捐箱。从上午10点10分一直到10点50分,大半个钟头里,记者没有见到一个人向里面捐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一个商家搞促销活动的抽奖箱前,却是人满为患。

“我看到了这些募捐箱,只是没有捐款的想法。”王女士刚从抽奖的人群中挤出来,手上拿着一小包抽奖得到的味精。周围的超市常客也开始纷纷低声议论“在这里投几毛钱有什么用啊,再说我也不知道我们捐的钱到底会用来做什么,而且里面几乎都是垃圾,连管理都成问题,你要我们怎么相信他们能用好我们捐的钱?”

“你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东西?这些人什么素质啊?!”一提到募捐箱,陈大爷就很气愤。他指着一张张募捐箱里的收银小票、宣传海报,比划着向记者描述,“就是有人想捐,看到这个样子也会放弃的,这不就是一个垃圾箱吗?应该有人监管啊。”陈大爷说,自己是一个热心公益的老人,为灾区捐过很多次钱。

“我们也没有办法,有的顾客要那样做,我们能怎么办?还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超市主管李小姐表示,超市平时只负责募捐箱的清洁工作,其余的都不管。

第2宗痛 市民募捐意识淡漠

“我一个月都没见人捐过……”

调查时间:3月12日中午12点至下午1点

调查地点:双桥子某大型连锁超市

在位于双桥子的这家超市,记者转了三层楼,好容易在中间一层找到募捐箱。箱子孤零零矗立在墙边,与超市里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顿成反差。

“我一个月都没见人捐过,一个月前里面就是那么多钱,现在还是。”营业员马小姐在附近柜台工作,她解释说地震之后那段时间人们捐款最踊跃,以后就和之前一样很少了。她看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是有人投塞了100元,但那也是在地震期间。

“我以前带孩子捐过,后来发现基本上没有人注意这些,都不捐,我也就不想捐了。”柜台旁边,李先生抱着小女儿说道。

记者随后蹲守在募捐箱旁近1个小时,统计出经过这个募捐箱的人流数是172人,而其中仅有1人往箱里投放了钱币。

第3宗痛 筹款数额稀少

“善款数额稀少,募捐箱一般都是几个月才开启一次。”

调查时间:3月14日下午2点至3点

调查地点:春熙路某超市

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位于市中心繁华路段春熙路上的某超市,发现在入口大门处摆放的募捐箱,与上述两处地点的同类们的境遇基本相似。募捐款与杂物掺杂在一起,填到了箱身的1/4处。面额多为1角、2角的小票,零星几张1元人民币掺杂其间,10元面额以上的基本没有。

指着箱身里一层散乱的小额钞票,旁边的保安说,本来按规定,设置募捐箱的慈善协会一个月一次要开箱整理和收取善款,但因为“善款数额稀少,募捐箱一般都是几个月才开启一次”。

“在这里已经工作3个月了,也没见过哪个单位来开启过。”这位保安说,“其实为了倡议、引导顾客往募捐箱里捐钱,我们工作人员还准备了一些零钱放在里面,好唤起人们的注意,但也没什么用。”他显然对此感到遗憾。

第4宗痛 募捐箱功能不全

功用缺失让市民愈加漠视募捐箱的存在

调查时间:3月16下午4点至5点

调查地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底楼拐角临近挂号室的地方,看见摆放有两个募捐箱。其中一个标记为“红十字会多功能募捐箱”,箱身不透明,右边设置有一个三层的书报阅览架,架子上却没有一本读物。另一个为绘有红十字标志的透明募捐箱,其上部有个14寸左右的电子显示屏,但此时是一块黑屏。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位医院工作人员。他说,经历了5.12大地震之后,自己开始关注起慈善公益事业。说到募捐箱功能残缺的现象,他说,平常在成都各大超市、卖场看见的募捐箱,也多呈现出功能残缺的现象,比如擦鞋功能不再运行,播放公益短片的屏幕损坏等等。“而这些本来是慈善协会,为了吸引人们走进、关注募捐箱特地设计的几种方式。”他表示,募捐箱自带特殊用途的缺失,只会让过往群众,愈加漠视这条可以吸引并促动人们参与 日常慈善行为的途径。

3大疑惑 让市民远离募捐箱

张海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它就在你身边。却被你漠视。

公共场所的那些募捐箱总是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入口、过道……我们数不清多少次和它擦肩而过,却往往只是投去不经意的一瞥,少有驻足停留,甚或投入一份爱心的举动……在本刊记者就成都市民日常捐款行为对50位受访者所作的随机调查中,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通过募捐箱捐过款。但另一方面,又有几乎9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与过捐款活动。只不过他们大多选择了其他方式奉献爱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为盛放爱心而设置的箱子遭人遗忘?是什么拉远了市民和募捐箱的距离?也许对许多人来说,即使是怀揣爱心,但面对募捐箱,还是有太多的疑惑和踌躇。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对募捐箱的感受,也许真的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想说爱你不容易……

疑惑1 不了解捐款用途

在50位受访者中有23人表示自己从未通过募捐箱捐款,几乎占了受访人数的一半。募捐箱所遭受的冷遇程度可想而知。有受访者表示因为不了解捐款的用途而没有选择通过捐款箱捐款,为此,50位受访者中有18人表示募捐箱应该附加一些捐款用途说明,好让捐款者知道自己捐的钱会用到什么地方去。

疑惑2 不了解募捐箱监管流程

慈善公益事业要得到公众的支持,离不开公正透明的监管,很多受访者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在问及什么原因让他们不选择募捐箱的方式表达爱心的时候,有16个人的回答是不明确捐款能否真正送到应受捐助人的手里。谁能保证我们捐的钱就会用在公益事业之上?这是很多受访者担忧的问题。实际上,有关部门不仅对捐款箱的用途宣传不够,相关的监管措施也很少向公众介绍。因此,在调查中,有26位、占受访者总数52%的市民希望捐款的管理流程能够更加透明。

疑惑3 得不到必要的引导提示

通过募捐箱捐款是一种自发行为,没有人去要求,不像单位、团体组织的捐款,有要求,有号召,参与者也就比较多。调查中,记者发现只有40%的人会自发参与一些捐款行动,比如通过汇款,以及一些其他的途径进行捐款,但选择募捐箱的人很少。

在调查中,在通过募捐箱捐过款的受访者中,竟无一人是因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建议而参与捐款的。这说明有关部门对募捐箱的宣传工作还做得很不够,没有让公众及时了解有关信息,以引导他们参与捐赠。因此,在调查中,有6位、占受访者总数12%的市民希望对募捐箱位置进行更明确的引导和提示,以方便大家参与捐款。

数字:

成都市民日常捐款行为抽样调查

(调查人数:50人)

一年大概参加多少次慈善捐款活动?

1)从未

6人12%

2)1―2次 12人24%

3)3-4次 23人46%

4)5次以上 9人18%

一般一次的捐款额度是多少?

1)10-20元 8人16%

2)30-50元 31人62%

3)50-100元 6人12%

4)100以上 5人10%

您平时一般通过何种渠道参与慈善捐款?

1)单位 23人46%

2)公益组织 7人14%

3)自发 20人40%

您是否通过设置在超市、商场、快餐店等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捐过款?

1)是 27人54%

2)否 23人46%

您通过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捐款是因为?

(27人)

1)践行慈善,奉献爱心,从我做起

23人85%

2)零钱难于收拾,顺带捐款4人15%

3)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建议0

如果没有捐过,为什么?(23人)

1)自身经济能力有限 2人8%

2)没有看见募捐箱

1人4%

3)不了解捐款的用途 4人17%

4)不明确捐款是否能真正送到应受捐助的人手中

16人69%

募捐箱的设置在哪方面做改进,能激发您参与捐款的热情?(50人)

1)募捐箱位置进行更明确的引导和提示 6人12%

2)捐款用途附加说明 18人36%

3)捐款的管理流程多加透明 26人52%

声音

冯先生42岁 餐饮店老板

“我觉得通过捐款箱收集那点钱太少,能帮谁啊,所以我一般都不会在这里捐钱,要奉献爱心我可以选择其他途径。”

陈先生31岁 公司业务员

“捐款箱?好像没什么人关注吧?大家都不捐,我也就不想捐了,我觉得这些事还是需要有人带头才行。”

李阿姨57岁 退休

“我也想捐钱,可是自身经济状况不允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我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我们不是没有爱心。”

张先生28岁 金融业职员

“我一直刷卡消费,身上很少带现金,就是想给捐款箱投点零钱也没有啊,等下次我把零钱准备好了再来捐吧。”

冯乐男21岁 大学生

“捐款箱在哪儿啊?我一直没留意,现在知道了我会经常捐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愿望。”

马先生34岁 广告策划

“给捐款箱捐钱都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培养一下他们的爱心。我就带我儿子捐过,自己就没那个必要了,我觉得我很有爱心嘛。”

葛兰女42岁 事业单位员工

“单位经常组织一些捐款活动,我都会参加。倒是没怎么关注过这些捐款箱,以后会考虑通过这种方式捐的,都是献爱心嘛。”

贾阿姨61岁 退休

“钱放进这些箱子里安全吗?我对捐款箱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通过捐款箱募集的钱有哪些用途,怎么没人宣传呢?”

孔女士45岁 家庭主妇

“我很担心这些钱能不能交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里,如果这些捐款箱的运作流程再透明一点,我肯定会捐。”

王女士28岁 媒体从业人员

“捐过啊,每次买东西出来找的那些零钱脏兮兮的,没地方放我就顺手投进去了,顺便献点爱心嘛。”

公众慈善意识不够是关键原因

张海生

募捐箱本该是爱心的使者,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爱心有所托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怀疑、误解的声音倒是不少。

在成都市内设置募捐箱的主要有四川省红十字会、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几家慈善组织。但是不管哪个慈善组织所设置的募捐箱都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尴尬,那么,募捐箱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红十字会宣传部刘部长和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廖理事长。

四川省红十字会:

通过募捐箱募集的钱甚至还不够制作一个募捐箱的成本

红色十字早已深入人心,那是爱心救助的标志。那么印有红十字标志的募捐箱现在又面临怎样的窘境呢?

据四川省红十字会宣传部刘部长介绍,到目前为止,四川省红十字会在成都的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20。多个募捐箱。按理说,按照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分布在公共场所的这些募捐箱应该可以募集到一定数额的捐款,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募捐箱能够募集到的资金很少,现在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过募捐箱募集的钱甚至还不够制作一个募捐箱的成本,”省红会宣传部刘部长很无奈地告诉记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料到会有如此的情况发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不会去考虑那些设置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会有多少成本。但是公益事业也需要投入,失去了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再好的公益事业也难以发展。”

刘部长向记者介绍,一个募捐箱的制作成本就是几千元,再加上还有很多后期的维护,比如募捐箱破损之后需要修理,或是陈旧了需要更换新的募捐箱。这其中的开支很大,而募集的资金经常会远远低于其支出,甚至有时候一个募捐箱从投入使用到结束使命所募集的钱也没有慈善组织制作和维修它花费的成本多。

“我们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一些现场捐款活动的开展上,进行实名制的捐款,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捐款模式,因为现场捐款有一个相互直接的沟通交流过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家的捐款热情。”刘部长说,“募捐箱不能成为资金募集的主体,但是我们还会坚持完善。”

提到募捐箱的监管,刘部长说监管其实是很透明的,省红会和那些设置募捐箱的场所都要签订相关的协议,开箱取钱这些事情都必须双方在场。只是如何取得大众的信任,如何加大募捐箱的宣传力度,对省红会仍然是个考验。

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募捐箱处境尴尬的关键原因是人们慈善意识还不够

据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廖理事长介绍,该基金会在成都市区及其周边一共设了300多个募捐箱,设置这些募捐箱的目的是要通过募捐箱募集资金,对残疾人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宣传残疾人事业,培养大家的慈善公益意识。

“我们的每个募捐箱都是我们宣传残疾人事业的窗口,但是现在的情况很尴尬,甚至有人把募捐箱当成了垃圾箱。”说到募捐箱,廖理事长一样有些无奈,“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我们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没做到位,宣传动员没有跟上之外,关键是人们慈善意识还不够。我们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慈善事业,当大家都有了公益心,自然这样的情况就少了。其实我们广大市民还是很有爱心的,比如地震激起了民众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关注,那时候大家都想尽办法要为灾区做点事,募捐箱就成了不少人捐献爱心的平台。但地震毕竟只是一次突发事件,我们的爱心不能只是在某一个时候存在,应该长久坚持。”

“募捐箱虽然处境尴尬但是情况正在好转,我们在募捐箱里曾经发现过一个很大的红包,里面包了1000元人民币。这是很让人感动的事情,这说明募捐箱正在得到人们的认可。2008年1月到9月,残联通过募捐箱募集到了10万余元的捐款,这些钱虽然不多,但还是可以帮助到一些残疾人。”廖理事长说。

“同时,有些社会企业的公益心也尚待提高,因为我们的募捐箱设置需要和企业合作。以前有的企业对设置募捐箱还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设置募捐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募捐箱对提升企业形象很有好处。作为企业也应该尽一份社会责任,为公益事业提供一个空间和支持,从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廖理事长告诉记者,他相信募捐箱目前的尴尬只是暂时的,他们也有决心做好。“为了让我们的监管更加透明,我们即将开通专门的网站,有了这样的信息公布平台之后,我们会把募集的资金,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公布,预计今年之内就能完成这个工作。”

“如果大家能够把慈善当成一种时尚,那我们募捐箱的处境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正如廖理事长所期待的那样,除了对物欲的追逐,我们还需要更多精神补给。

募捐箱的6种可能

吴 笛 李立亚

募捐箱之所以遭到众多市民的冷落,其原因归纳起来,一是大多数人尚未将慈善养成一种日常化的生活习惯,二是慈善公益组织在募捐箱的设计、设置及管理运作上仍有许多地方尚待改进。针对第二个原因,记者采访了一些公益慈善组织,请众多公益人士就募捐箱的改进出谋划策。

NO.1 山东经济学院绿诺环保协会:变身“自动售卖机”

要是向捐款箱中投入l元钱硬币可以得到一包纸巾,或者投入4元钱硬币能够获得1听可乐,然后在投入的钱中扣除一小部分做慈善,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尝试“常态募捐”呢?

这样的募捐箱可放置在商场、超市的出入口,甚至也可在居民小区的门口安放。

《慈善》点评

“有来有往”的捐助方式,悄然融入生活的细枝末节,提供给普罗大众更“实惠”的慈善门槛。便利自己,行善他人。

创意指数:

这一创意用更加“实用”的办法激励老百姓参与捐款,只是具备如此“自动售卖机”功能的募捐箱,制作及维护成本必然较高,慈善组织自然需要在收效与成本上作比较权衡。

实行指数:

NO.2 湖北荆门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明星代言

如今,明星等公众人物越来越热衷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在此背景下,邀请明星为各类基金会募捐箱做形象宣传不无可能。可以在募捐箱体上或募捐箱旁设置某位明星专为某个基金会拍摄的宣传海报,对大众尤其是粉丝们形成不可小觑的号召力。

《慈善》点评

用慈善做媒介,让明星与大众有效互动。借明星之力,造慈善之势。

创意指数:

可以预见,借用强大的明星效应定能吸引一部分人群的眼球,还能树立一种“快乐慈善,时尚慈善”的意识。

实行指数:

NO.3常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会“唱歌”的募捐箱

干瘪瘪的募捐箱多是悄无生息地被搁置一旁,要是有能唱歌的捐款箱会不会让慈善鲜活起来呢?在募捐箱内装入感应和发声装置,每投入一次钱币就可以飘出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或一首流行乐曲,给公共环境营造出一份或优雅或欢动的气氛。

《慈善》点评

把募捐箱从沉默中释放出来,自然有助唤醒我们潜在的行善愿望。试想如果一位男士逛超市时。往募捐箱里投入一枚硬币,而充满爱意和情感的歌声即刻飘出,身边的女友怎会不被打动?

创意指数:

既能愉悦捐款者,又能吸引他人眼光,巧妙地扩大了捐款箱的“知名度”,,技术上操作难度也不大。

实行指数:

NO.4山东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化身“找零器”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换出一块钱或两块钱的公交车费,被迫去附近的商店花去好几块钱,要是有个“聪明”的募捐箱能换出零钱,只从中扣取几毛或一块钱纳入慈善基金,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更易为人们接受?

《慈善》点评

若真有这样的捐款箱,令人不用再为换出公交零钱而成倍地进行额外花费,既可为自己节省开支,又可献上爱心惠及他人,大大开拓了慈善的方式和门路,此种创意,堪称优秀。

创意指数:

不过设置如此能分辨零钞的“智能”募捐箱,估计仅安装验钞设备,就需提升技术含量,增加制作成本。从技术和经费上考虑,实行这一革新恐有一定难度。

实行指数:

NO.5贵州省大洞复新志愿者团队:捐款置换购物袋

你是否会时不时忘带购物袋就大逛超市,最后还得买个塑料袋囊括“战利品”?建议在超市收银台前设置“置换购物袋”募捐箱,收银员可以提示需要购物袋的顾客,把找回的1元以下5角以上的零钱捐入募捐箱,就可以得到1个环保购物袋。

《慈善》点评

瞄准了在超市消费时经常遭遇琐碎零钱的细节,加以引导,便能成为我们施予爱心的瞬间,同时还能为环保做点小小贡献。

创意指数:

募捐箱本身不存在技术上的创新和难点。而超市帐目的管理,则需要因此花费更多的人力。超市也可能因此增加成本支出。

实行指数:

NO.6爱心家园义工联(北京站):造型多样化

国外环保人士为了制止人们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常常组织“垃圾箱设计大赛”。造型新颖别致的垃圾箱,不仅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增进了环保意识,而且其形象也常为所放置地点添彩。同样募捐箱也可以组织“造型设计活动”,以各式各样吸引眼球的造型,来唤起人们的“常态化”慈善意识。

《慈善》点评

点子独特,因为募捐箱有了多种造型,可以放置的地点多了起来,比如公园、游乐场,人们在能够使心情变得愉悦的地方,总是大方多过吝啬吧。

创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