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0:40:16

公益性岗位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自2010年起,开展了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从2010年至2014年有30人享受了公益性岗位补贴(含各村劳动保障协管员),主要岗位有劳动保障、圩镇保洁、计生、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民政、基层财政等,安置对象为: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家庭困难的残疾人等。2014年有18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均在岗。

二、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我乡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乡政府提出,经市就业局审核同意后,我乡再进行公开招聘,乡劳保所与受聘人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工作人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工作取得的成效

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心圩镇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多数新农保协管员发挥了作用,能够积极宣传新农保政策,征收新农保资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缺乏考核与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岗位没有实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与考核,无法实现岗位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

2、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偏低,工资主要是由就业局支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700元的岗位补贴,仅凭这一点补贴解决其工资是远远不够的,而乡镇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能够同劳同酬。二是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何时能涨工资、涨多少都没有一个预期。

3、从业队伍不够优化。一是素质偏低,缺乏工作技能;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公益性岗位反正是一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只是为了安置他们,做不做事无所谓;三是队伍不够稳定,因为每三年就要换人,导致有些人工作不安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尤其是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会影响新农保的征收。

4、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而公益性岗位有限,供需存在矛盾。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使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2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进一步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招聘计划和范围

(一)招聘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招聘4000个岗位,用于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市、省直管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公益性岗位数量后申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综合平衡后下达计划。

(二)岗位范围。2012-2014年主要为街道(乡镇)、社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招聘公益性服务岗位。

三、招聘对象和条件

(一)招聘对象。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招聘对象为,籍毕业2年以内、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招聘范围。

(二)招聘条件。

(1)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无违法违纪记录。

(2)自愿从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热爱基层工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愿意扎根基层。

(3)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身体健康。

四、招聘原则和程序

(一)招聘原则。公益性岗位招聘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择优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招聘程序。招聘工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按照上报计划、公告、网上报名、考试聘用、签约上岗等程序进行。

(1)上报计划。每年6月底前,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后上报年度招聘岗位计划。包括岗位名称、岗位分布和招聘数量等内容。

(2)公告。各市、省直管县通过媒体、网络公布公益性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范围条件、招聘名额、政策待遇及有关规定等。

(3)网上报名。凡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均可报名。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4)考试聘用。考生在报名户籍所在市(含省直管县)参加考试。笔试考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体检、复核工作由各市、省直管县自行组织。拟聘人员名单经各市、省直管县公示无异议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5)签约上岗。考生被聘用后,由聘用单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岗前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

五、待遇和管理

(一)劳动报酬。“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被聘用人员,其工资水平参照当地同类别街道(乡镇)、社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确定,年均工资收入不低于18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随当地人均工资水平增长而适当提高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待遇。

(二)劳动关系。“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被聘用人员工作期间,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在劳动合同期内,聘用人员的档案、人事、户籍关系等统一由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党、团关系转至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期满后,服务期间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并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

(三)岗位管理。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地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增减变动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情况,并及时进行检查,指导做好公益性岗位工作。各用人单位负责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用人单位需每季度向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如实上报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工作等情况,人员变动要随时报告。

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应及时报告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时停止发放工资及各项补贴。

六、资金保障

(一)岗位补贴。按照分级保障的原则,“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省级财政对皖北地区和大别山区予以适当倾斜。

(二)社保补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个人承担。单位缴纳部分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补贴,采取先缴后补的方式进行,由用人单位先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负责,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共同实施。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落到实处。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3

一、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基层工会协管员、民政低保协管员、社会保险协管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劳动监察协管员、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协管员等岗位。

(二)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街道、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公益性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及公共管理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公益性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

具有本市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男30岁以上,女25岁以上)且已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一年内介绍三次,非本人原因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

(三)夫妻双方无一人就业且无一子女就业的困难家庭失业人员(即零就业家庭)。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五)因病或肢体残缺又未达到完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

(六)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

(一)公益性岗位必须优先安排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人员(即截止20**年底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随军家属、复转军人、城镇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

(二)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协办,相关部门配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新增公益性岗位在招聘公益性岗位时,必须由用工单位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申报,提出具体用工条件,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招聘,办理招聘登记手续,招聘信息,内容包括岗位介绍、拟聘人数、招聘时间、录用条件等。

2.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组织报名,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经考核,由用工单位按照择优录用原则确定人员报社区张榜公布一周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市公益性岗位人员认定证明,凭认定证明由代管公益性岗位的劳务派遣组织开具统一的《公益性岗位上岗通知书》上岗。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的建立及解除

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各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委托协议的方式交由劳务派遣组织代管,并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为1年,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进行鉴证。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续签下一年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各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

合同期满,年终考核不合格者;或合同期内,有违反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和奖励办法情节严重的由各用工单位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后退回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解除劳动关系。各用工单位不得自行解除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

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合同期内,经各用工单位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可由各用工单位退回劳务派遣组织,报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至其它公益性岗位,二次被退回者,直接辞退,由劳务派遣组织予以解除劳动关系。

五、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及资金来源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按我市最低月工资标准支付,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按自治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执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含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市、区两级就业再就业经费承担。

公益性岗位人员使用期限暂定到2008年12月31日。

六、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申领程序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按月支付,由劳务派遣组织统一办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含个人应缴部分),由劳务派遣组织报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后,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

各用工单位按照本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考核办法和实际考勤按月编制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报表,于次月10日之前报劳务派遣组织,由劳务派遣组织审核汇总后填写《公益性岗位岗位补贴审批表》、《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及本月缴纳社会保险凭证报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每月15日前报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经市财政局核定,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拨付各区(县)财政部门,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劳务派遣组织。

七、公益性岗位的空岗申报和统一调配

(一)空岗申报及岗位调整。

各用工单位及岗位调整如出现空岗,必须在每月5日前将岗位空岗情况填写《公益性岗位空岗申报表》、《公益性岗位调整情况表》报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派遣组织负责汇总报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审批。

(二)统一调配。

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将各用工单位公益性岗位的空岗信息和岗位用工要求及时传送给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由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不突破下达公益性岗位总数的前提条件下,五个工作日内负责推荐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跟踪空岗落实情况,及时收回未落实的空岗信息并重新调配。

八、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任务、考核、考勤、服装、袖标、工作牌、劳动工具等由各用工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发放工资工作等由劳务派遣组织负责,各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一)由各用工单位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考核奖惩管理办法。

(二)各用工单位在每月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时应如实上报增、减、调整情况,由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第七条进行增、减、调整。

(三)各用工单位将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至不属于原招收的公益性岗位工种范畴之内的,不得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已认定公益性岗位的用工单位新增其他公益性岗位的,应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进行补充认定。

(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按街道(乡镇)进行档案备案管理,由各区(县)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按公益性岗位工种建立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基础档案及台帐,做到一人一档,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建立本区(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作为公益性岗位专项目标考核依据。

(五)市、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公益性岗位分布情况、公益性岗位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人员有关数据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实现连网,同时将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起始时间等情况在《再就业优惠证》上予以记载。

(六)对在岗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年内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对本辖区内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进行不少于四次的检查。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一年内不少于两次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就业责任考核内容。对出现弄虚作假、人岗分离、把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七)各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发放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对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八)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社保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4

近年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就业形势保持基本平稳的同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发〔〕20号)精神,我市将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公益性岗位援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援助对象及认定

(一)援助对象

公益性岗位援助对象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即申请援助时在劳动年龄内的下列登记失业人员:大龄失业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一年以上人员;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失去土地未实现就业的农民;社会福利院供养的成年孤儿以及当地人民政府或当地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共同确定的人员;离校后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已从事3个月以上有报酬的劳动(劳动报酬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灵活就业人员)、已有经营收入(包括房屋出租、门面出租、入股经营等)或无就业愿望的上述人员不属于援助对象。

(二)援助对象的认定

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应遵循个人(家庭)申请、社区核查公示、街道(乡镇)初审、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程序。

1、本人申请。申请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省劳动者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或《省再就业优惠证》、本人免冠两寸彩色照片两张及其它相应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提出申请,并填写《市就业困难人员申请认定表》(以下简称《申请认定表》,《申请认定表》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

(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同时提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凭证;

(2)残疾人同时提供县以上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发放的残疾等级证明;

(3)失地农民同时提供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被征用的证明;

(4)社会福利院供养的成年孤儿同时提供社会福利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

(5)高校毕业证书和求职证明。

2、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申请、入户调查、核实工作并在社区醒目位置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汇总报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汇总等工作后报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对申报有疑问的进行回访;对审核合格的,在其《登记证》上加盖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确认专用印章,同时录入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并汇总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二、目标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就业专项资金购买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2010年起,全市购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不低于5000个,其中,中心城区1950个(市直600个,东宝区550个,掇刀区500个),沙洋900个,京山1000个,钟祥1050个,管理区100个。

三、援助措施

(一)公益性岗位范围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行政事业编制外的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主要包括:

(1)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置的协管岗位。具体包括镇(街办)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交通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员、社会治安联防协管员、环境卫生协管员等岗位。

(2)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岗位。主要指收发、门卫、文印、保洁、保绿、医院护工、敬老服务、学校食宿管理等后勤服务性岗位。

(3)政府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服务性岗位。具体包括车辆看管、书报亭以及公共场所管护员、门卫、保洁、保绿等。

(4)政府补贴、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社区服务岗位。具体包括在社区开办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等机构服务性岗位;社区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的申报及确定

(1)空岗申报。公益性岗位所在单位出现岗位需求应及时向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申报登记。

(2)受理核实。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对登记的公益性岗位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后报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在1个工作日内审核后汇总上报至县(市、区)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中心城区的公益性岗位,同时上报市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

(3)确认。县(市、区)以上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要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库,对受理的公益性岗位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确认,并将经确认的公益性岗位信息及时录入公益性岗位信息库,向社会公开,实行动态管理。

(三)公益性岗位的使用

(1)经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确认的公益性岗位应录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人员,应到市或所在的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相关手续。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多的,由市或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向所在城区组织专场招聘。一次性招聘人数较少的,可由相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库中根据招聘用工条件按比例推荐就业困难人员供用人单位选择。或者由用人单位到就近的街道、社区自行招聘后,到其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登记手续,并在被录用人员《登记证》上进行记载。

(3)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组织对公益性岗位聘用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上岗前培训,切实增强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岗位利用率。

(四)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1)各类用人单位新增的公益性岗位,街道、社区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及时向所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申报登记。

(2)现有公益性岗位正在使用的人员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

(3)公益性岗位安排的就业困难人员,在用人单位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随意解聘。劳动合同期满后,仍符合就业困难对象条件的应予续聘,非本人原因不得拒绝续聘;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应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政策。

(4)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且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用人单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申报不申报、经确认的公益性岗位擅自安排非就业困难人员或无正当理由拒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6)已确认的公益性岗位,如申报的岗位性质发生变化,不再属于公益性岗位范畴或岗位灭失的,应及时向原申报受理机构报告。

(五)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的有关扶持政策

(1)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对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予以补贴。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社会保险补贴按人月平200元标准进行补贴。

(2)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每人每月400元岗位补贴。

(3)公益性岗位上使用的就业困难人员每人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六)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以下称两项补贴)申领程序

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上使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必须同时申报。每年元月15日、7月15日前,用人单位按要求向单位所在社区进行申报,经县级以上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审核,报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后,据实拔付至申报单位。申请“两项补贴”应附以下资料:①享受补贴人员花名册,②享受补贴人员居民身份证复印件,③《登记证》,④工资表,⑤就业援助对象认定证明,⑥公益性岗位认定证明,⑦劳动合同复印件,⑧社会保险缴费发票复印件,⑨申报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四、资金保障

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公益性岗位援助所需经费,按公益性岗位提供单位隶属关系,从各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市直所属单位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由市本级就业专项资金负责解决。

五、工作要求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5

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做好开发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公益性岗位运行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省、市的规定,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主要目的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第三条公益性岗位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统一开发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二)安置开发户籍失业人员的原则;

(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第二章岗位开发

第四条开发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围绕就业形势,结合就业实际状况,适时开发或削减公益性岗位计划,并根据用工岗位需求确定和调整公益性岗位的种类、数量及用工形式。

第五条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

(一)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具体包括就业促进员、交通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卫生监督协管员、综合执法协管员、民政事务协办员、劳动监察协管员等岗位。

(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具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后勤保障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等岗位。

第六条街道(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开发公益性岗位。

第三章岗位管理

第七条开发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劳人社保局)负责级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开发财政局(以下简称财政局)负责本级公益性岗位专项资金的落实、使用和监督。

第八条公益性岗位要充分利用,原则上不准空岗。如出现空岗,用工单位要及时将空岗情况上报劳人社保局,由劳人社保局按相关条件和程序组织补充。

第九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由开发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管理,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与人力资源中心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交纳社会保险。

第十条与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单位为用工单位。

第十一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期满后自然终止。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第十二条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三条用工单位负责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确定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并报用人单位备案。

第十四条用工单位需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办公条件以及劳动用具和相应的劳动保护等。

第十五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单位报劳人社保局审核备案后,用人单位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给用单位造成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章岗位招聘

第十六条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应面向社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招聘工作由劳人社保局及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负责,用人单位及用工单位协助配合,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根据用工单位的岗位要求在相应范围内招聘公告。

(二)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受理辖内相关人员报名,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汇总。

(三)开发劳人社保局、财政局、监察审计局与用工单位组成工作组组织面试、考核或考试。

(四)工作组根据面试、考核、考试成绩,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拟录用人员,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公示。

第十七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或失地失海的动迁人员。主要包括:

(一)城镇零就业家庭;

(二)“4050”人员;

(三)登记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

(四)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成员;

(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

(六)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

(七)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第五章待遇及资金来源

第十八条由劳人社保局与财政局共同确定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及缴纳社会保险标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由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统计、汇总,实行统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负责审核、确认,并统一报送至财政局。

第六章监督

第二十条在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过程中,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妥善解决就业问题,逐步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开发原则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开发、属地负责、单位管理”的原则,按照政府按需设岗、劳动者自主选岗、单位以岗定人的方式进行,建立岗位救助、实名服务、动态监管长效机制。

三、岗位数量及范围

2014年,全县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主要包括:

(一)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残疾人服务等岗位;

(二)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单位的工勤服务辅助性岗位,具体包括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

(四)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的托底性安置岗位;

(五)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可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的其他岗位。

四、开发对象

公益性岗位用于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城镇失业人员;

(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含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或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个月以上,且就业确有困难的“4050”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

(三)零就业家庭成员。城市居民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

(四)失地(失林)人员。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就业确有困难的失地(失林)劳动者;

(五)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以内、连续6个月未就业且家庭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高校毕业生;

(六)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被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

五、薪酬待遇

用人单位应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就业人员不低于本县最低工资标准930元的工资(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0元计算)和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报酬,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规定可以按季度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一)社会保险补贴按照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给予补助,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用。

(二)岗位补贴分为个人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岗位补贴的标准为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即465元,由财政按季度直接拨付至就业困难人员个人账户;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补助,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另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补助。

(三)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六、岗位管理

按照《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七、实施步骤

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从5月中旬开始,分6个阶段进行,8月中旬全面完成开发、招录、培训、上岗等工作任务。

(一)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14年5月15日—5月31日)。组织人员到相关部门,了解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需求以及对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第二阶段:制定方案(2014年6月1日—6月14日)。拟定公益性岗位开发实施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第三阶段:开发岗位(2014年6月15日—6月30日)。通过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益性岗位。凡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或相关企业(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均可向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设立公益性岗位的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提交《公益性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法人证书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四)第四阶段:下达计划(2014年7月1日—7月15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各用人单位申报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汇总,会同财政部门合理核定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的种类、数量,向社会公开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公布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招用条件、薪酬待遇等。

(五)第五阶段:考察录用(2014年7月16日—8月10日)。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申请表》(见附件2)、岗位需要提供的材料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会或为用人单位推荐人选,搭建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直接对接平台。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性质、申请人数,可以通过面谈、走访等形式对申请人进行考察,确定录用人选。

(六)第六阶段:培训上岗(2014年8月11日—8月15日)。用人单位对所录用人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后上岗,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在县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成立县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7

一、岗位设置。

主要面向县内各村屯、乡镇从事疫情排查、宣传、防控和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就业服务,以及因疫情需要开发的特殊公益性岗位。

二、安置对象。

因受疫情影响面临返贫风险,暂时难以外出务工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给予临时性兜底安置。

三、计划指标。

根据我县实际工作需要,拟提供协议期6个月,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150人,工作时间全日制。具体指标分配在确保我县托底安置返贫风险37人中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发15人,八个乡镇中每乡镇各开发3个指标,开发24人,八个乡镇111个行政村中每个行政村开发1人,开发111人。

四、人员招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注明岗位名称、薪酬待遇、服务期限、工作任务及要求,按规定程序组织招录。由各乡镇与录用人员签订临时特殊公益性岗位人员用工协议,并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考勤相关工作。

五、补贴待遇。

对从事临时特殊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补贴期限6个月(2020年3月-2020年8月),所需资金由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列支。全县开发的农村临时特殊公益性岗位人员(全日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工作突出的农村临时特殊公益性岗位人员可将服务期限延迟到年底。

六、部门职责。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8

一、乡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

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6名,其中民政政公益性岗位1名;计划生育公益性岗位1名;社会保障服务公益性岗位1名;保洁员2名。我乡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每日签到制度;所有人员有事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制度。通过在岗、出勤情况自查,我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在岗情况均符合岗位要求。

二、坚持“谁用人、谁管理”原则:

由乡劳动保障所统一掌握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总体情况并负责岗位设置、工作绩效考核。同时每季度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背靠背”考核,确保公益性岗位有进步、有成绩、有社会效益。通过自查,我乡公益性岗位人员严格执行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无冒名顶岗、互相借用、换岗、脱岗现象,能够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并无一例发资拖欠问题发生。

三、加强用人档案管理,合理分配人力:

我乡积极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档案,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做到底子清,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深入各村对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性质、岗位类型等进行调查,对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检查、考核、建档。

四、无因退休、死亡等原因产生的空岗不报而擅自安排其他人员上岗的现象。

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坚持乡与各村双重管理制度;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9

一、加强公益性人员的管理工作

依据上级管理要求,我们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规范建立了考勤台账,熟悉人员基本信息,并与从业人员签订了地质灾害监测员公益性岗位合同,制定了本单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二、严格过程管理,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公益性岗位共计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做到一人一岗,没有冒名顶岗、一人多岗、换岗现象,并严格落实了监测员的岗位职责。

三、按时拨付工资,坚持专款专用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完成考核合格后,将补助资金打入监测员的一卡通账户,无虚报冒领、骗取岗位的问题,坚持做到专款专用。

四、存在的问题

公益性岗位人员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有些监测员文化程度不高,监测日志记录还不规范;二是有请销假制度落实不到位现象,出现人员私自外出,未实行请销假。对于存在问题将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整改落实,严格按照监测员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确保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公益性岗位范文篇10

一、公益性岗位的界定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府扶持或社会投资,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的非赢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民政低保专干、就业专干等岗位;

(二)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街道社区保洁、保绿,保安和业务管理员等岗位。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具有城镇户口、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男45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

(二)被指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

(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事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

新增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时,应面向社会,自愿报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录用。

(一)公益性岗位在招聘人员时,新增公益性先由区就业局商区财政局确定年度招聘计划,确定年度用工总人数计划,再由相关单位提出招聘计划,包括岗位名称、用工数量、用工条件、招聘时限等;经区政府同意后,区就业局负责在规定时间内招聘简章,组织报名。

(二)区就业局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依照区政府核准计划分别向各用人单位移交报名人员资料;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对移交资料进行审定,确定录用人员名单,并将录用人员名单和未录用人员资料及时返还区就业局:区就业局对用人单位的录用人员名单进行再次核对,无误后,通知本人领取《公益性岗位上岗通知书》,按规定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上岗。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关系的建立及解除

(一)用人单位应该在公益性岗位人员正式上岗后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一式三份,合同期首签1年,劳动合同一份交区就业局备案。合同期满后,视情况续签下一年劳动合同。

(二)因合同期满、考核不合格、自动离职和违纪等原因需要解除劳动关系的,由各用人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将辞退人员名单及空岗情况报区就业局,并提出补充招聘计划,由区就业局在符合条件的报名登记人员中进行推荐。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合同期内,不能肚任本职工作的,用人单位可退回区就业局,由区就业局另外安排其它公益性岗位,累计两次被退同或者两次不接受安排者,不再安置公益性岗位。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

(一)工资待遇。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同时按规定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给予一定补贴。

(二)工资支付。各用人单位按照公益性岗位人员实际考勤和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按月制作工资表,于次月5日之前报区就业局,由就业局审核盖章后再报区财政将工资拨发给各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发放到个人。社会保险补贴由各用人单位在每年11月底将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缴费票据、《再就业优惠证》、身份证等资料报区就业局审核后、再报区财政拨付给各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发放到个人。起薪时间一律从正式上岗之日开始。

六、公益性岗位的管理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要本着“便民利民、助政为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量力而行、统一规范、促进就业”的原则,由环卫、网格化管理中心、民政、综合治理、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按公益性岗位有关规定的范围于每年底11月前提出次年计划包括岗位数量、招聘条件、招聘范围,报经区政府同意后实施.公益性岗位实行全区统筹管理。

(一)由区就业局建立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招聘、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长效援助机制。

(二)由各用人单位制定本单位公益性岗位工作内容、工怍标准、考勤制度、定员定岗、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分别报区政府办、区劳动局、区财政局、区就业局备案。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安排、日常管理、考勤考核、工资发放等由各用人单位负责。保安员由区综治办负责;保洁员、保绿员由区网格中心、区环卫局、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物业管理员由区政府机关事务科负责;社区低保专干由区民政局负责;社区就业专干由区就业局负责。

(四)公益性岗位招聘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各社区就业站要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区就业局要建立《全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