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婚礼主持词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6:45

户外婚礼主持词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1

婚庆公司,大凡投资十万以下,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都可以称之为“婚庆作坊”,而不是实际意义的公司。这样的“作坊”一般建立在比较亲密的关系之上。人员构成比较单纯,比如夫妻店,兄弟店等等。

一、摄像转变型。

开始从事婚礼摄像工作,在别处的大一些的公司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手里掌握着很多的婚礼视频,有着众多婚礼从业人员的联系方式,只要条件成熟,这类型的人成立公司很快。毕竟一个摄像的收入远远无法跟公司相比拟,但是她们的缺陷是只掌握了婚礼的资料,前期的沟通,接单,策划不甚了解,她们还要依靠策划师或者司仪。

二、司仪转变型。

在绝大部分的“作坊”里都不会拥有专职的策划师,一般都是由司仪来承担,着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名词“婚礼策划型主持人”。她们直接参与公司的几乎所有环节的运营,有着丰厚的跟客户沟通谈判的经验,再加上在婚礼上的“露脸效果”。做的好的司仪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利益有分歧的时候,他很快就能开展自己的业务。在初期这样的司仪为主题的公司会运作的很好。婚礼会源源不断。但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几乎斩断了跟外界的来往,没有其他公司再找他主持婚礼了。他的“露脸效果”也为之降低很多。最后一年之后,他就会发现,他的公司为自己所累,一天只能做一场婚礼,那就是因为客户信赖的只是这个人的主持而已。

三、盲目的加盟。

有些人由于不懂婚礼,受到某些无良的婚庆企业的鼓动,掏巨资加盟。但是她们没想到。《好努力是具有可复制性,但可复制的仅仅是婚礼的形式》。他的内涵。团队,当地的消费群体是独特的,是不具备可复制性。这也就是很多加盟后的婚庆“作坊”将模拟的婚礼做的一塌糊涂的道理。随着婚庆暴利的神话破灭。这一类的加盟“作坊”也主见改头换面。竖立起来自己的招牌,希望她们能痛定思痛,迎头赶上。

四、道具出租型。

这些人根本不懂婚礼,她们将婚庆等同于其他行业一样来运作。如果要说到婚庆经营的定位,先抛开利润不说,这一类应该算是定位比较准确的类型。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将眼光放到利润稍低的道具出租上,通过外聘司仪,摄像,来组成自己的婚礼班底。这样一来,也迎合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口味,在短时间内道具出租公司还将盛行。

五、外来和尚型。

这只针对与地区级城市一下的地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有在北京,上海婚庆界漂泊的经验。回到当地以后,建立自己的公司,推陈出新,新式婚礼的理念融入到经营当中。着实的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眼球。也做出一些不错的婚礼。但是她们的缺陷在于,一下子接收的舶来文化太多,没有及时的消化,与中国的地域性传统文化相结合,导致了曲高和寡。如果能融会贯通中西文化,前途无量。

六、为虎作伥型。

这一类公司今年大行其道,他们不去想如何让提高自己,争取客户,而是利用手头的关系,跟财大气粗的酒店达成协议。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管客户了不乐意。都要在我这里做婚礼。否则便要缴纳不菲的入场费。提议婚庆同仁团结起来,将这欺行霸市的现象消灭干净。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2

Abstract: As far as we all know,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Suzhou is superior. In this case, the research finds out tha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Suzhou takes advantage of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perb technology to bring Suzhou wedding dress industry broad prospects for sales. Through the filed research of Suzhou wedding dress market and consumer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tatus of Suzhou wedding dress market demand. As a well-known place of production of Chinese wedding dress, Suzhou must grasp the opportunity at any time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Suzhou also needs to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Suzhou wedding dres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关键词: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现状;前景分析

Key words: Suzhou wedding dress;industry status;prospe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06-04

0 引言

目前,苏州婚纱礼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和国际婚纱礼服行业相比,无论在产品创新与设计,还是在宣传销售渠道等方面,改进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本文选取发展中的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对策,促进其发展。

1 苏州婚纱礼服市场需求调研

为了解消费者对苏州婚纱礼服的消费需求状况,本课题小组在苏州虎丘婚纱城、好百年婚纱城、相城婚纱城、园区、十全街、平江路等代表性区域共发放200份调研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8份。受访者年龄20岁及以下的有9人,21~30岁的147人,31~40岁的有12人。受访者中3%是行政人员,11%为事业单位员工,44%为企业职员,23%从事自由职业,其他行业的占19%。通过对不同的年龄层、不同行业的受访者调研,具体了解苏州婚纱礼服市场需求状况。

1.1 消费者了解婚纱礼服的渠道

如图1所示,在受访者中,有60人是通过展销会了解婚纱礼服的,有63人通过杂志获取信息,另外还有48人、18人、45人、60人分别是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广告和朋友亲戚推荐了解到婚纱礼服的相关信息。其中117人通过网络了解,占调查总人数的67%,可见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销售已经成为婚纱销售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

1.2 消费者着装婚纱礼服的场所

如图2所示,受访者中除了有147人会在自己的婚礼上穿婚纱礼服之外,还有72人、12人、69人会分别在朋友婚礼上、生日宴会上、拍摄艺术照时着装婚纱礼服。可见,婚纱礼服不仅在婚庆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前景,在正式的宴会、影楼摄影行业利用率颇高,其中影楼也是婚纱礼服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

1.3 消费者倾向的价位

如图3所示,在受访者中,18人对婚纱礼服的心理价位是1000元及以下,占比11%;81人可接受价位是1000~2000元,占比48%;有54人的接受价位是2000~3000元,占比32%,还有12人觉得可接受3000~5000元价位的婚纱,所占比例不足10%。可见,1000~2000元的婚纱礼服价格是大众可接受的消费价格。

1.4 选择婚纱礼服所注重的因素

如图4所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注重婚纱礼服的品牌为51人,占受访人数的30%;注重婚纱价位者为60人,占比35%;注重婚纱美观状况的为135人,占比80%;注重面料款式为84人,注重质量的为99人,注重工艺细节的为90人,占比分别为50%、59%、53%。可见,绝大多数消费者更加青睐高品质、美观细致的婚纱。

1.5 消费者认为苏州婚纱礼服存在的问题

如图5、图6所示,75人认为苏州婚纱礼服的款式少,占比45%;72人认为婚纱礼服做工粗糙,如拉链包边处线头太多、镶嵌米粒细珠的密度和精度不一等,占比42%;66人反映婚纱礼服的面料差,材质不够柔软,体感较硬,占比39%;39人认为苏州的婚纱价格偏贵,占比23%;还有27人反映存在其他问题,例如由于婚纱礼服因试穿次数过多或因在送货途中包装不够精致,导致部分礼服上存在污渍,会直接动摇购买者的决心,占比为16%。

2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现状之优势

2.1 政府大力支持

苏州市政府为了扩大苏州婚纱礼服市场规模,在虎丘婚纱城建设规划落定之后便在考虑下一个大规模的婚纱采购商城的建设。斥巨资规划设计,终于在2010年的下半年等到了苏州(中国)婚纱城的到来。苏州(中国)婚纱城是苏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一战式婚纱采购商城,是苏州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可见政府对婚纱礼服产业的大力支持。

此外,苏州市工商联为了推动婚纱行业的发展,早在2009年便通过了苏州结婚产业商会的成立申请。同时,苏州结婚产业商会将“婚博会”图案商标注册,利用网络加大苏州婚博会的宣传力度,将婚博会推向全国,吸引全国的适婚青年来苏州选购婚纱。通过婚博会,苏州与国外著名结婚时尚商家合作,引进大量的款式新颖、设计独到的品牌,最前沿的时尚婚纱资讯,为新人提供一站式的结婚服务,大大促进了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的发展。

2.2 总体规模较大

苏州是国内主要生产地之一,现有虎丘婚纱城、相城的苏州(中国)婚纱城还有好百年婚纱城。经业界人士调研分析,仅虎丘婚纱城占地面积 12万平方米,总建筑体量30万平方米,是中国首座婚尚全产业链综合体,是东南亚最大的婚纱批发市场集散地之一,被称为“东南亚第一大婚纱市场”。苏州(中国)婚纱城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除了婚纱礼服外,婚纱城内还设有男士礼服、婚庆用品、影楼摄影区,辅助功能设施配置齐全,有着国内婚庆市场“巨无霸”的称号。好百年婚纱城总投资达12亿以上,建筑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规模上处于三大苏州婚纱城第二大规模,并且好百年的老板来自广州,用广州的国际观来经营好百年市场,引进了很多世界顶级婚纱金牌入驻好百年,未来将是苏州极具潜力的一个市场。

2.3 地理位置优越

苏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东傍上海,西邻无锡,南接浙江,北枕长江,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之一,其经营范围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婚纱出口贸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交通便利,目前市内已有两条轻轨线,规划到2030年将建设完成9条轨道交通线路。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长江横穿东西。临近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是设计年旅客吞吐量1000-2000万人次的枢纽型国际空港。并且,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苏州的经济水平也提升迅速。加上交通便捷,生活节奏适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苏州工作、生活。据2015年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公布的2014年苏州人口数据显示,到2014年年底,全市省内外迁入64178人,在苏州的结婚需求也不断上升,从而带动苏州婚纱礼服产业的飞速发展。

2.4 技术支撑充足

目前,苏州的许多婚纱礼服也融合了本地刺绣工艺的特色优势,成为传统刺绣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具有悠久、精湛的传统刺绣工艺,闻名世界。苏州很多民间女子自幼接受家教,善于刺绣,这就为婚纱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苏州地区很多居民都养蚕,素来有“丝绸之乡”之称,原材料丰富。同时,该省是教育大省,而苏州大学,包括苏州周围的城市都有着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如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每年都有大量的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苏州从事婚纱设计制作行业。由此可见,苏州婚纱礼服行业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

2.5 旅游资源互补

苏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虎丘婚纱城就注重将婚纱市场与旅游巧妙的结合起来,推出了“虎丘+婚纱=旅游+购物”的模式。虎丘婚纱城距离虎丘塔约1000米,周围还有定园、留园、万景山庄、山塘昆曲馆、丝绸历史文化展览馆等多处旅游景点。很多慕名前来虎丘婚纱一条街购买婚纱礼服的顾客都会在选购婚纱礼服的闲暇之余去虎丘以及周边景点旅游一番,或在旅游之际也直观地了解苏州的婚纱礼服产业,开发了潜在客户。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在促进苏州婚纱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在人们的印象中形成了一种“买婚纱来虎丘”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婚纱消费者在旅游产业上的消费。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3 苏州婚纱礼服行业现状之问题

3.1 婚纱礼服企业良莠不齐

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中,苏州好百年婚纱城和苏州(中国)婚纱城多为装潢精美的门店和从事婚纱出口业务的公司。婚纱门店经营的婚纱多为中高档水平,不仅有国内消费者前来购买,更有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而婚纱出口公司在做内销业务的同时更是将婚纱销售到了巴西、俄罗斯、欧洲和美国,销售区域和范围很是广泛,订单量也相对可观。

相比之下,苏州虎丘婚纱城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小,多为小作坊,多为“楼下做店,楼上作坊”。产品定位以中低档为主,生产模式多为内销,单个企业还没有建立国内外知名大品牌。因为该行业没有门槛,政府也缺乏协调和管理,很多小工厂利用虎丘婚纱城的名气跟风建设、无序竞争、恶性竞价,在网站上查看别人的婚纱款式后,窃取他人的设计让工厂大批量生产。再使用价格战术,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在整个婚纱行业谋取生存之位。这一行为扰乱了市场应保持的利润点,从而引发了“开关店”、“出走店”现象不断上演。苏州的婚纱礼服企业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苏州婚纱行业的整体发展。

3.2 产品出现同质化

苏州婚纱礼服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首先,除了厂家品牌不同、面料质感不同、价位设定不同,不同企业婚纱礼服的款式、蕾丝花纹的样式、米粒细珠的镶嵌位置都大致相同。苏州婚纱礼服特色不够显著,婚纱礼服细节设计雷同让消费者失去了细细挑选的意义。其次,当前很多新人对于婚纱礼服的造型和设计期待值很高,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3%的新人想要购买婚纱。原因是对他们而言婚纱已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收藏一辈子,留作纪念的珍藏品。65%的新人想要参与自己的婚纱设计,因为希望自己的婚纱独一无二并且符合新娘的个性特征,能够展现自我,追求的是个性化和新颖的设计。苏州的婚纱市场中多数不能够针对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顾客做出不同款式的设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范畴内,一味模仿,缺乏创新与个性。

3.3 出口婚纱礼服退货率高

3.3.1 色差问题

婚纱礼服很多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白色,还有香槟色、米色、淡粉色等等各式各样非常接近的颜色。在与国外客户达成一笔交易前,好百年婚纱城的商家都会给客户寄去色卡或样板以供参考选择,客户会根据颜色、布料材质及婚纱的造型进行下单订货。然而由于企业的染色技术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精准地达到客户要求,其色差往往导致国外客户退货。

3.3.2 沟通问题

很多国外客户购买婚纱不是成批量采购,而是根据个人身材体型进行订制,这就要求制版、立体裁剪、车缝等过程都要精准。然而由于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不充分,经常疏忽婚纱袖长和裙摆长度等细节,在发货后遭到客户退货。

3.3.3 急单问题

苏州婚纱在出口过程中常常会接到来自欧美、巴西和俄罗斯等主要贸易国的急单。由于制作匆忙、运输时间紧迫,很多婚纱在制作工艺上不能得到保障,与样品严重不符或者质量达不到客户标准,从而导致退货。

4 苏州婚纱礼服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分析

4.1 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婚纱行业管制协会,设置婚纱礼服行业准入门槛,对没有达到标准的小作坊、民间企业不予批准开放,对虎丘婚纱城“楼上作坊,楼下做店”的小店面进行整顿。协会指导婚纱面料的最低价格标准,避免价格战、低价占取市场份额现象的发生。加强婚纱礼服行业知识版权的保护,呼吁设计师加强对自己设计作品的产权保护意识,日渐杜绝盗窃设计款式的不良风气。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加大与婚庆相关设施的投入来夯实苏州婚庆市场的基础,如建立专属度假地、专属婚纱礼堂、礼服DIY工艺自助加工厂、DVD制作中心等,从常规婚礼发展到特色婚礼,吸引高收入及国外游客前来苏州挑选婚纱、举办婚礼,促进婚纱礼服行业的整体发展。

4.2 注重开发创新,打造自主品牌

苏州婚纱礼服必须不断开发新品,注重创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入驻中国市场的时机,苏州婚纱礼服应当借鉴成熟品牌的做法,取其精去其糟地结合自身对本土市场充分了解的优势,加快自由品牌的建设。

苏州“云水依”是最具特色的苏式旗袍礼服品牌之一,其品牌建设及产品创新尤为值得借鉴。传统的旗袍品牌多是借鉴已有设计样式,稍微加以修改后交给工厂批量生产,然后再针对客户的尺码略做修改便可销售。而“云水依”专注于高端苏式旗袍礼服的设计与定制,秉承个性化和新颖化的设计理念,坚持纯手工打造。他们邀请了艺术界大师贺文斌、杜璞、姚永强为其创作,结合苏州制造的丝绸工艺,将大师的艺术画作印染于礼服丝绸之上,每一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匠心独具。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身型、肤色、气质、爱好设计专属于客户的个性化旗袍,将刺绣、手绘、丝绸与礼服紧密结合,不仅新颖独特,更是打造出了浓厚的苏州特色。“云水依”客源充足,并且产品远销至泰国、摩纳哥皇室,市场极为广阔。但为了保护客户隐私,“云水依”每天只接待一位客户,每位客户春夏季一次会定制2-4件不等的礼服,而秋冬季一般为1-3件不等,每件旗袍的价格在3000-6000元。如果将这样的创新理念运用于婚纱礼服当中,苏州的婚纱礼服定能在全国的婚纱礼服行业独当一面,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婚纱品牌。

4.3 加强三方交流,降低出口退货率

苏州婚纱礼服遭到退货,追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核心染色技术有所缺失之外,便是企业与国外客户和工厂交流不够充分。第一,企业在业务员正式入职之前应组织系统有规模的培训。业务员在与国外客户沟通之前,列出需要向客户了解的数据清单。通过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和客户交流,从而能够深透了解客户需求,作出让客户满意的婚纱。第二,业务员也应与工厂及时联系,确定好婚纱礼服的生产日期、取货日期,预留好处理意外情况的时间。在制作期间跟单盯单,确保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将婚纱礼服邮寄到客户手中。第三,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通过新型的织造技术和印染技术的使用,以及采用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退货率。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国民水平的快速增长,婚纱礼服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年轻人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据民政部获悉,仅2014年全国就共有1306.7万对新人依法登记结婚。若一对新人需要两套婚纱礼服,一年的内销量便可达到2613.4万件,销量可观。在全国婚纱礼服行业发展稳定的大背景下,苏州又拥有虎丘婚纱城、好百年婚纱城、苏州(中国)婚纱城三大设施齐全的婚纱采购基地,享有“东南亚第一婚纱市场”的美誉,名声响至江浙沪地区甚至全国,发展前景可观。放眼未来,只要苏州婚纱礼服行业能够注重创新品牌,设计新颖的产品,政府坚持加强对行业的有效监管,全国的婚纱采购重心完全转向苏州便指日可待。苏州婚纱礼服产业也将成为全国婚纱礼服产业的带头人,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代表中国婚纱礼服行业走出国门,进一步引起世界同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黄帼鸿.我国婚纱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消费导刊,2008(16).

[2]吴湘济,倪洁城.中国婚纱礼服企业的品牌发展研究[J].丝绸,2011(07).

[3]桑晓东.苏州相城打造城北“婚庆”航母.人民网,2011-4-12.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3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婚恋 冲突 悲剧

一、宝黛爱情演绎了千古婚恋悲歌

在《红楼梦》中,宝黛的形象体现在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他们的爱情至美纯真,大胆而率直,在整个贾府,只有他们敢于公开自己的恋情,张扬自我的个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上天赐予的,他们在前世今生就结下了缘分。林黛玉初入贾府,双方一见面,竟然都有一种莫名相知相见的感觉。在贾府、在大观园,他们相处时都有一种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一种相互依存的感觉自然而然地滋生。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发现双方共同点是那样多,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此,这一对青梅竹马情种,演绎了一段既缠绵悱恻又刻骨铭心的爱情。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是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最快乐、最烂漫、最富于诗情画意的时刻,她和宝玉缠绵情爱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温馨。体现出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情,自然而然流露出两小无猜,纯真烂漫的情趣。它没有才子佳人相处时的那种俗套,也不是儿女情长的表述,却有着诗一般的唯美情境。这静止的时空下,浓缩着人生最美好的爱意,永远定格在林妹妹的心中。

在三十四回,贾政一怒之下,把宝玉打得遍体鳞伤,黛玉心疼宝玉,两眼都哭肿了,宝玉非常感动,叫晴雯送去两条半新不旧手帕,黛玉悟出这两条半新不旧手帕的意思,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便在案上提笔蘸墨,在这手帕上写下了三首诗――题帕三绝诗。它表现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层次,为了知己,她宁愿流尽所有泪水。“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在这诗句里,我们品味出黛玉自比湘妃,把贾宝玉看做是自己的丈夫,宝黛恋情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华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境界。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在贾府日渐衰败的大环境下,属于他们的爱情空间越来越小,一旦走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游戏”里,情形就很严酷。宝黛二人所面临的,是严厉的社会道德规范,恋爱把他俩送到婚姻殿堂的门口便退下了,它无法逾越前面的那道门槛,让他们成为一对,并为他们祝福。在华丽婚姻殿堂门前等候宝玉的,不是那个爱哭爱闹喜欢使小性子的林妹妹,而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薛宝钗。凡是读过《红楼梦》的读者,无不感慨叹息,并为之扼腕。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婚恋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封建社会的婚恋冲突表现

(一)“父母之命”扼杀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力。

封建社会的婚姻原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谓“父母之命”,就是说青年男女行使婚姻的大权掌握在父母手中。父母具有选择儿女的配偶权,只要婚姻符合规定的礼仪,经过父母点头,明媒正娶的,那么婚姻就是合理合法的,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至于青年男女双方的感受和意愿是不考虑的。这样的婚姻,实质就是父母包办婚姻。《孟子・滕文公下》说得很清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义”与“婚仪”结合,是社会对男女婚姻认定的基本根据,其中的礼仪程序受到世人的重视。“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没有婚礼的结合将遭到世人的指责,甚至被世人贬为“私诱”或“”,其夫妻关系也不为社会所承认。男女的结合不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是关系到双方所属的大家庭,甚至家族的大事,成婚不仅是为个人娶妻,更是为父母娶媳,为宗族娶妇。家长主婚权实际上就是父母的包办婚姻权。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父母掌握儿女婚姻的选择权,到了明清以后,不管在法律条文上,还是在社会实际操作层面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家族本位主义的进一步泛滥。婚姻制度由于剥夺了当事人的自,从而使男女私定终生的情况被视为非法。男女私订终身,不仅遭到世俗和舆论谴责,而且背负着违背国家法律的罪名,因此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那种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行为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来说是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要给予泯灭人性的无情扼杀与摧毁。因此,我们看到了太多两情相悦的爱情,到头来,美好的梦想都成了泡影,在这种不人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挤压下,还常常发生了男女主角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媒妁之言”剥夺了两情相悦的美好姻缘。

在婚姻的缔结上,传统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坊记》中记载了孔子的论述:“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别也。”周代国家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这就是“地官媒氏”。“媒妁之言”是指婚姻由第三人即“媒人”撮合,它是父母包办婚姻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包办婚姻的组成部分,与父母之命共同构成封建婚姻成立的要件,也就是说结婚的男女自己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婚姻完全任由别人摆布,由父母包办。在中国,包办婚姻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例如唐律规定:娶妻无媒不可,正所谓“名媒正取”,合礼合法。媒妁在古代之所以重要,在于协调宗族关系,成为宗族联姻的一个桥梁。“媒妁”成为阻碍男女自由恋爱,制造不幸婚姻的一种手段。

在封建社会,国家能给予而不被剥夺的东西,就剩下个人的婚姻。一个男人成家,意味着他在婚姻方面,已经找到成家立业的目标;一个女人,婚姻对于她来说,就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因此,在世俗社会,一个男人,即使再贫困潦倒,生活毫无着落,也有娶妻的权利;而一个女人,只要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有权找个婆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到了成家的年龄,男人不成家,女人还守着父母,不肯出嫁,那是要受到社会的谴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就不能不提到包办买卖婚姻,在那个漫长的封建时代,婚姻所遵循的,是家族的利益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一般人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婆就会上门做媒,媒婆为了玉成此婚,就靠着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胡言乱语,装模作样算个八字,男方认为满意,就下了聘礼,选择所谓的黄道吉日,一顶轿子就把小女子抬进家门,拜了天地就成了人家人,就是夫妻了,连对方什么模样,高矮胖瘦都无从知道,更别说男女双方的兴趣、爱好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受到封建礼法的控制,讲究的是男尊女卑,那种包办的买卖婚姻,受害最深的是弱势女子。她们受到“三从四德”的影响,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山猪满山走”。社会强调她们要做“妇道人家”,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没有幸福可言,结局往往都很凄惨。

“媒妁之言”剥夺了两情相悦美好姻缘的婚姻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完善,古代的婚姻礼制,从周代开始实行“六礼”。这“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种婚姻习俗,阻碍了人性的价值观的发展,始终无法作为青年男女接受的社会评判标准。与此同时,青年男女屡次向传统习俗挑战,尽管屡战屡败,也在所不惜。为了安抚内心的怨愤和不满,人们把美好的爱情转向虚拟的虚幻世界,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抚慰心灵的处所。因此,像乐府民歌、唐代传奇、宋代不少婉约词、明清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痴男怨女向往美满的爱情生活,在这些作品里,一方面,保持了渴望爱情,歌颂爱情的基调,但另一方面,作者创作的套数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演变,这种演变在于,封建礼教过于强大,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就在虚幻中寻求,创作手法从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最典型的要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理想婚姻,就在妖狐鬼怪的迷乱世界里去寻找。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封建礼教的价值观对自由恋爱的价值观的围剿打压,而另一个侧面又反映出对不人道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抨击。

(三)“门当户对”规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

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千百年来,在婚姻问题上,集中反映出私有制经济基础下人身依附关系。婚姻的形式体现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他们为了家族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有情人的爱情,达到目的。封建婚姻的择偶标准是“门当户对”和“婚姻论财”。然而,主婚权操纵在父辈手中,婚姻的当事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他们只能听天由命,只有走进洞房,才能见到自己的新娘或新郎,满意与否都只能接受。阶级、等级和家庭地位的差别,给通婚带来了严格的限制。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种限制的体现。可见,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扼杀了年轻人的爱情。

家族为了自身的利益,择偶的标准是很严格的。讲究的是“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古代婚姻强调门当户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就禁止贵族跟贫民通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使门当户对作为封建婚姻中的一个基本要求,逐渐成为古代婚姻择偶的重要标准。从封建社会早期的“门当户对”制度演变到后来的“良贱不婚”,并且从“礼”和“法”的规范形式逐渐确定下来。

在《红楼梦》中,贾家在选择配偶时,崇尚的是门当户对,强调地位对等,讲究彼此的出身。彼此的门当户对是他们联姻的第一要素。至于个人的情感等因素,则被排除在这个范畴。如第一代的是贾史两家联姻,贾代善娶了史太君;第二代贾政娶了王夫人;第三代,贾王两家继续联姻,贾琏娶了王熙凤;贾薛两家的联姻,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此外,像贾府的其他人,尽管未必与四大家族中的人结婚,但他们的婚姻都有来头,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如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了林如海,林如海家族本是望族,书香门第,他又是官宦子弟,前科探花,官至钦点盐政御史;贾珠的妻子李纨,是一个出身诗书官宦之家的大小姐。可见,门当户对在中国古代婚姻关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择偶标准。

封建家族往往以联姻的形式,维护自身的利益,结成攻守同一的政治联盟,往往“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因此,我们看到,王夫人、薛姨妈他们一个劲地鼓吹金玉良姻,明里暗里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其实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这桩婚事,争夺贾府的控制权,把贾家、王家、薛家集结一身。可见,这桩婚姻符合门当户对,并且有着很鲜明的政治色彩。

当然,这种讲究门第对等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只考虑家族利益,在客观上无法顾及当事人的个人情感需求,往往给当事人双方带来极大的痛苦,造成婚姻的不幸,如贾政和王夫人这对夫妻,从整部小说里,看不到他们有丝毫温馨的情爱;宝玉和宝钗结为夫妻,一个悬崖撒手,遁入空门;一个“金簪雪里埋”,在风雨飘摇中,守着活寡,度过悲凉的一生。

三、封建社会婚恋冲突的反思

封建王朝为了维持它的统治,推出了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体系,这就是所谓的“三纲五常”。“孝”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被奉为天经、地义、民行之本。每个家庭、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相处时,都受到了它的极大束缚。在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行孝就是要服从父母意愿。父母对儿女的终身大事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利。如果落下对父母“不孝”的罪名,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

宋代大诗人陆游英姿勃发,才华出众,他和表妹唐婉两情相悦,爱意绵绵,两人诗书唱和,情投意合,婚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陆母不喜欢这个儿媳妇,便令儿子休妻。陆游屈从于礼教,最终在休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多年后,唐婉夫妇与陆游在绍兴沈园不期而遇。陆游感慨万千,激愤的情感如江河奔泻而来,在沈园粉墙题写《钗头凤》一阙,写出了自己和唐婉的不幸,被迫分离后,两人在精神上遭受到巨大的痛苦煎熬,宣泄了对造成这一婚姻悲剧的母亲怨恨之情,这首词便成了封建礼教下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

面对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压制,多少人屈从于这个过于强大的封建礼教,他们挣扎着,残喘着,抗争着。然而,曹雪芹妙笔横生,大手笔塑造出了一个敢作敢为的烈女形象――司琪。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有两个年轻人勇敢地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大胆挑战。这就是司琪和潘又安。他们俩相爱并偷偷结合,他们真心爱慕,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为了使她母亲同意这桩婚事,不惜以死相协,可即便如此,她的母亲死活都不答应这桩婚事。刚烈的司琪绝望了,一头撞墙而死,潘又安料理了司琪的后事,也自杀随司琪去了。他们用年轻的生命,与压迫势力进行抗争,用大胆刚烈的爱情向世俗挑战。司琪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人性的强烈控诉。

四、结语

宝黛爱情走向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婚姻走向成功是殉道者的悲剧。他们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感谢伟大的曹雪芹,把历史的时空定格在大观园里,用点睛之笔,浓缩了几千年来青年男女的惨痛身世,勾勒出了一幅幅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有婚无爱和有爱无婚的婚恋悲剧。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百多年前那发聋振聩的呐喊,依然在长空里传响: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出版社,1979.

[3]舒芜.说梦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顾鉴塘,塘鸣塘.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7]成穷.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8]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4

一、____年___月____日新郎______新娘_____婚礼日程安排一、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星期_____

二、地点:___________酒店_____层_____厅(结婚典礼现场)_____厅、_____厅

三、人物:新郎______新娘______伴娘______伴郎______

婚庆重要人员名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婚庆所需准备物品:

1.自己准备的物品:行程路线图、喜字、汽球、喷射球带礼花(10个左右)、鞭炮(12挂)、烟、酒、饮料、糖、花生、胶卷、电池、花(房

间摆放鲜花、重要人物胸花、新娘捧花、头花等)红包、司机。

2.父母和单位领导恭贺稿(专人准备)

3.婚戒

四、日程安排及人员分工:

召开婚庆委工作会议,商议婚礼具体工作安排

参会人员:

岗位职责

总 管:______负责总体指挥协调及指导各项工作

总协调:______负责总体现场协调、布置现场、接待工作、负责联络、沟通各项工作。

司 仪:______负责主持结婚典礼及指导各项工作。

证婚人:______负责宣读结婚证书并致词

行程总管:______负责全程迎亲引导、迎亲主持,带领新人在宴会上敬酒。

车辆总管:______负责全程车辆指挥,协调物品还送,新人家属接送,司仪及客人接送。

物品主管:______负责工作人员用餐,和喜字婚纱海报管理。

鞭炮主管:______负责放炮,彩带工作,协调联络两方燃放时间及补缺工作。

酒店主管:______负责协助做好酒店布置,协调工作与物品主管协作摆放烟酒等工作。

接待工作:_____负责桌位的摆布,客人的入席分布及接待工作,父母讲话的发言稿。

迎亲线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头车司机:_________

全天工作准备工作:吹汽球、贴室内及户外喜字(席卡、布置新房、司仪礼品的分装、厨师、礼仪人员礼品包准备)

负责人:________

具体工作:

婚典前二周确认工作人员,并在婚期前二日通知工作人员对时间的确认并做好婚庆安排工作。

____月____日(婚典当天)

____:____分婚车到达花店扎车

花店名称:_________电话:_________花车负责人:___________

___:____分花行发车到新郎家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____:____摄影师到达新郎家,领取胶卷电池摄影器材等,并与新人联络人进行沟通。

____:____摄像师到新___家,沟通当天拍摄场面及时间。

____:____化妆师到新___家,为家人化妆并做好沟通工作。

婚车由新人推介的联络人确认其车辆扎花情况并___:____从花店发车。开始计算时间和公里数____:___到达新___家,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

注明:

花行将婚礼用花提供给联络人:

捧花:____束、胸花:____朵、头花:_____朵、肩花_____朵。

特殊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到达新___家,迎娶新娘过程的拍摄。

____:____返回新___家,并拍摄全过程。(摄影师同时拍摄)

____:____新人外景拍摄全程(化妆师全程跟随)

____:____车队由外景地或新郎家前往酒店

____:____新人到达酒店稍待休息。

____:____主持人开场

___:____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内容,领导代表讲话

_____:____双方父母讲话和其他内容。

典礼结束

____:____婚宴开始后,新人稍休整,速食。并由新人联络人安排工作人员用餐,化妆师对新人特别是新娘衣着、面部、头饰等进行修补

工作,敬酒仪式开始时,摄像、摄影,乐队停止用餐,进行现场工作,直到新人要求结束为止。

____:___仪式结束婚庆公司与新人联络人结账。

____:____新人送客。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5

关键词: 台江苗族 礼仪文化 基本特征

每一种民族文化,哪怕是弱小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并保留鲜明的民族特征。台江苗族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信仰礼仪等礼仪文化形式,这种礼仪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民族性、祭祀性、地域性、群体性四个方面。

一、民族性

苗族自从迁居台江以来,他们在共同的时空范围、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地域环境下生存,其礼仪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一)台江苗族礼仪文化以语言和仪式的方式传承和发展。由于苗族有语言无文字,苗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诸多文化形式都无法通过本民族文字加以记述,因此,台江苗族礼仪文化自产生之日起,都是以语言为唯一载体表达出来,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例如,苗族先民在岁首节日中使用的芦笙曲就是由苗族语言词汇汇编而成的,其中一个苗族词汇就是一个芦笙音符。又如苗族在举行黑鼓祭时使用的各种祭祀隐语是由苗族的习俗语言组成的,其中的信仰文化更是通过仪式和语言的方式展示出来的。因此,依靠语言和仪式的手段传承民族文化,是台江苗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根本性特点。

(二)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我国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民族,台江苗族礼仪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从传说到具体仪式、从举办时间到具体活动内容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尤以节日礼仪最显著。例如,从内容上讲,吃新节讲述了苗族民间谷种的起源及人们采摘稻和随意下田捞鱼,姐妹节讲述了姑娘们在田间林地团聚或游方的情景;龙船节描绘了水手们背蓑衣戴斗笠划船比赛的状况。从时间上讲,台江苗族多选择在农闲或岁首时节举行节日活动,节日日期主要依据自然时序和庄稼生长的特点决定,上述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台江苗族节日礼仪文化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台江苗族在举行祭祖仪式时喜用糯米饭、米酒、鸡鸭鱼等作为祭品。喜用糯米饭表明苗族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粘稻等各种先进粮食作物还未在苗族地区普遍种植;喜好米酒说明在农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苗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遇事总是借酒取乐;喜用鸡鸭鱼表明在饲养业还不发达的台江苗族社会,鸡鸭鱼是农户家庭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农户产品。由此可见,台江苗族礼仪文化具有极其深厚的农耕文化特色。

(三)台江苗族礼仪文化具有浓厚的巫文化传统。从汉文献记载中考察苗族文化,可以看到,从蚩尤时代《国语・楚语下》记载的“民神杂糅”、“家为巫史”到“三苗”时期《尚书・吕刑》记载的“相尚听于鬼神”,再到汉朝王逸《楚辞章句》中的“其俗信巫而好祠”,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苗族自古以来就有巫文化的历史传统。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我们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巫文化内涵。如在信仰礼仪、丧葬礼仪、婚姻礼仪和节日礼仪中,台江苗族人民都需要根据习俗宴请巫师或歌师举行祭祖仪式。尤其在信仰礼仪中,人们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祀祖仪式外,还要举行祭树、祭桥、招龙、祭嘎哈、洗寨和各种以祭神驱鬼为内容的占卜活动等,这些巫术活动充分体现了台江苗族礼仪文化的巫文化传统。

二、祭祀性

台江苗族是一个具有浓厚巫文化传统的民族,当地苗族人民普遍崇拜祖宗、信奉神灵。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神灵的敬畏与尊重,祭祀神灵成了台江苗族礼仪文化的显著特征。

(一)信仰礼仪中的祭祀性特征。信仰礼仪的祭祀性特征主要通过黑鼓祭的形式体现出来。鼓社祭期间,台江苗族以鼓社为单位举行全家族的祭祖仪式。根据1955年台江县人民政府初步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台江的覃膏、孝弟、德条三个乡镇的1552户家庭中,人们举行鼓社祭时杀去393头鼓藏牛,以当时每头牛平均100元(按旧币折合)计算,共计39300元。每头鼓藏牛要喂三年,每天每人割草花费的劳动力以0.40元计算,三年合计169.676元。此外,杀鼓藏牛时,每家亲友前来送礼祝贺,估计每头鼓藏牛平均礼物15元,393头年约计5895元。在杀鼓藏牛的第二年又要杀鼓藏猪,几乎每户杀一头,也有一户杀两头的。据估计杀去的鼓藏猪大约400头以上,以每头平均15元计算,累计6000元,以上共计达22万余元①。在台江的交汪寨,总户数有196户,1955年用48头牛在吃黑鼓时打架,附近村寨有五千余人到场参观,虽主事者在斗牛完毕后宣布接受党的教育,厉行节约,不再宰杀牯牛,不按旧例招待亲友,以免浪费,但是还是有800多人在交汪苗族村寨吃住一晚,仅酒饭就耗去8000多斤谷子。如果按照原有旧俗,那么在交汪寨吃喝通宵,至少会有3000~4000人②。

(二)节日礼仪和婚丧礼仪中的祭祀性特征。如龙船节,从龙舟制作到划船比赛,自始至终贯穿一系列祭祀仪式。如砍树制龙舟时,先请巫师“祭嘎西”、“请龙神”;开工造船时,先杀鸡“祭鲁班”;制好龙船后,要杀猪祭菩萨,“喊龙神归塘”;龙舟出行前,先“祭嘎西”保证龙舟划行平安;龙舟到达比赛地后,先到“龙塘”抛掷茅草“们勇”,祈求当地龙神保佑平安;龙舟比赛节结束时,杀“三牲”祭菩萨和祖宗,等等。台江苗族举行婚丧礼仪时,餐宴前人们都要举行祭祖仪式。届时,先由主人在自家堂屋正中备好酒菜,举行完毕祭拜仪式后,所有宾朋方能就餐。特别在丧葬礼仪中,台江部分地区有专门的祭祀芒筒芦笙队,治丧期间人们通过芦笙手的表演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台江苗族民众在吃饭前也习惯用筷子取少量酒菜于地,表示慰劳祖先。

三、地域性

台江苗族礼仪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流行空间的地域有限性和流行时间的地域差异性上。

(一)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流行空间的地域有限性特征。如节日礼仪,台江苗族在举行节日文化活动时,通常以某一个固定场所,如某个平坝、山坡、河边、寨旁作为节日活动的集中地,以此形成固定的节日文化空间。节日期间,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汇集在一起举行节日文化活动。在节日参与者中,有的来自邻近村寨,有的来自邻近乡镇,有的来自邻近的县或省,其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常为汉族地区所罕见。在信仰礼仪、婚姻礼仪等活动中,台江苗族民众常常聚集在斗牛场、芦笙堂、游方坪等固定地点举行斗牛比赛、跳芦笙比赛和游方活动,礼仪文化活动的地域性特征较明显。

(二)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流行时间的地域差异性特征。台江苗族礼仪文化在流行时间的地域差异性上,尤以节日文化最突出。在台江苗族地区,并非全体苗族都在同一时间举行同样的节日活动。相反,往往每一节日只流行于某一地区或部分地区,甚至同一节日举行的具体时间也会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据调查,台江巫十月第一个丑日是大年的正日,第二个丑日和第三个丑日为小年;宝贡乡在十月第一个及第二个子日,先后过大小年两次;孝弟乡以十月第一个丑日为小年,第二个丑日为大年,第三个丑日为小年……革一、大塘、茅坪等乡只在十一月以后的卯日过一次苗年,老屯乡在十一月辰日过一次苗年③。又如苗族姊妹节,由于台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县境内各地庆祝姊妹节的时间稍有区别。在台江城郊、宝贡乡、巫一带,人们在每年农历二三月的任意一天过节;在革东、交下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过节;在施洞口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过节;在孝弟乡一带,人们过节的时间则推迟到每年农历三月底四月初。

四、群体性

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是当地苗族民众在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广大苗族民众共同的民族标志,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这种群体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礼仪文化主体的行为方式、礼仪文化活动的参与人员和礼仪文化的文化层次三方面。

(一)台江苗族礼仪文化主体行为方式的群体性特征。台江苗族以支系和宗族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同姓村落――鼓社,他们常常以鼓社为单位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信仰礼仪,苗族民众以鼓社为单位,以鼓头为核心,在祭师的主持下举行家族式的集体性祭祖活动。人们在祭祖活动中遵守共同的仪式和程序,祭祖仪式是一个以家族或氏族为中心的集体活动。在招龙、祭嘎哈、洗寨和各类占卜活动中,除了主持人员祭师或歌师外,还需有相关人员参加,参与人员必须听从祭师的指示,在祭师的指导下行事。在丧葬礼仪中,一个家庭亲人病故,所有家族成员前来帮忙治丧,一切丧葬仪式均在祭师的主导下有序进行。在婚姻礼仪中,从婚前游方、订婚,到送亲、接亲,以及婚后吃客饭和媳饭等,都是十数人以上的群体性活动,人们在此过程中还需遵循固定的婚姻规范。

(二)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活动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特征。除了祭祖礼仪、丧葬礼仪、婚姻礼仪外,台江苗族节日礼仪的群体性特征也较明显。台江苗族在过节时,除了增添饮食和添加服饰外,他们更多地注重在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性文化活动,如斗牛比赛、对唱情歌、踩鼓、跳芦笙、游方等。例如,1956年过第一次苗年时,台江巫、巫脚南、巫梭、反排四个村寨在其交界地“松岔由”斗牛场举行斗牛比赛,前来参加的观众就有1千多人。四个苗寨共440户,平均每户约有3人参加。第二次和第三次苗年斗牛赛分别在番召乡附近的覃膏堡和九龙乡的交汪举行,仅交汪斗牛当天就有近3千人观战④。

(三)台江苗族礼仪文化属于普及型的群众性文化范畴。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样态和民族意识的个性表达,是广大苗族民众都熟悉、掌握和了解的社会文化形式,它属于普及型的群众性文化范畴。从主体看,无论是信仰礼仪、丧葬礼仪、婚姻礼仪还是节日礼仪,其礼仪文化主体都是广大苗族群众;从内容上看,所有礼仪文化的内容都来源于民众生产生活实践,都为广大苗族民众认同;从普及性上看,在台江县境内,无论在高寒地带还是清水江边,同一礼仪文化都为广大苗族民众所喜闻乐见。因此,台江苗族礼仪文化是当地苗族社会众人皆知的民间大众化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台江苗族礼仪文化的上述四个基本特点表明,台江苗族礼仪文化体现的是苗族农耕文化的传统精神,承载的是苗族人民的历史积淀和民族风貌。台江苗族礼仪文化的价值在于彰显民族团结精神,展示民族情感和人生意义。

注释:

①贵州省编辑组编.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255.

②贵州省编辑组编.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253.

③伍新福.苗族文化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490.

④贵州省编辑组编.苗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6:209.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中国少数民族礼仪[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6

“婚”与“昏”同。现在北京等城市的年轻人结婚,都讲究开席不能过午,倒是百里之外的天津依旧保留着古代的遗风,是在黄昏时举行婚宴。千里之外的上海亦是如此。今天戏文里婚礼司仪常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之类的词,也属于以讹传讹。据古时婚俗,新嫁娘过门第二天一早才拜见公婆,正名定分,到这里整个婚礼才算结束。杜甫的《新婚别》一诗中,一对新婚夫妇头一天刚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去从军出征。新娘愁肠百转,委屈地对丈夫:“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意思是你我的婚礼尚未完成,我的身份还不明确,怎么能去拜见公婆呢?

周朝时期,从一而终的婚俗已为社会所提倡。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者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古时婚礼中的“纳彩”,即男方向女方家送议婚礼物的这个环节中,就出现了具有“从一而终”属性的鸿雁(后用家禽白鹅替代),来表达对新婚夫妇未来的美好祝福。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直到唐代以后,洞房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婚房。而在东汉至唐代,还有在“青庐”中拜堂的风俗(见图①),“青庐”是用青布搭成的露天帐篷,一般设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开始举行婚宴。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的诗句,即反映了这种婚俗。

自古以来,婚礼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婚礼和婚宴的隆重程度。皇家的婚礼牵涉到江山社稷,往往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而寒门小户家的婚宴,图的是喜庆和热闹,排场自然要小得多。同时,婚礼和婚宴也深受时代和社会条件影响,坊间流传的“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七十年代红宝书,八十年代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二十一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的法,也反映了婚礼形式随着时展的规律。

民国时期,市肆中营业性的饭馆等级由低到高大体可分为切面铺、二荤铺、饭馆和饭庄,饭庄一般很少接待散客,主要靠承办大规模的婚宴和寿宴为主业,代表性饭庄有地安门外的庆和堂,西单牌楼的聚贤堂、同和堂,什刹海畔的会贤堂,取灯胡同的同兴堂及金鱼胡同的福寿堂,隆福寺的福全馆等。这些饭庄的服务对象自然是有一定财力的大户人家。

对于一般的市井阶层来,大馆子自然是消费不起的,解决的办法是在自家的院子里起炉灶、宴宾客,这样就催生了一种特殊的行业――“行灶”。顾名思义,“行灶”就是流动的厨师,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往往腋下夹着的一尺多长、半尺多宽的粗白布包,这包袱皮其实就是围裙,里面裹着一两把自己使得顺手的菜刀。白色的粗布包是“行灶”们的招牌,让主顾们一眼就了解了他们的职业。每天凌晨5点左右,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行灶师傅就到了茶馆,要一杯茶慢慢喝着;更有的连杯茶也舍不得要,蹲在茶馆的门口等着主顾的挑选。

一旦被选中,双方谈好了价钱,行灶就会带着一两个徒弟,在婚礼举办的头天下午来到主家的院子,开始重要的准备工作――垒灶、搪灶,即现用砖头和泥巴,砌几个足够支撑婚宴的炉灶。婚宴开始的当天,行灶们天不亮就开始采买,待原料备齐,大约八、九点的时间,便开始了正式的烹制。那时普通人家的婚宴菜肴无非是些家常菜,四喜丸子、清蒸鸡、滑溜肉片、扣肉等碗之类,技术并不复杂,难得的是一个“快”字。行灶师傅和几个徒弟从杀鸡褪毛、择菜切配到菜品上桌,短短几个小时要弄出一二十桌甚至更多的菜,没有好手艺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是应付不过来的。

随着西风渐进,民国时期也有不少人选择了西式或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我的父母亲是1947结婚的,他们选择了位于南河沿的欧美同学会礼堂举办婚礼,完全采用了西式婚礼的模式。婚礼那天,母亲身着婚纱,而父亲则是一身黑色大礼服。他们的婚礼从下午三、四点钟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来参加婚礼的除了亲友之外,还有他们的许多中学、大学时的同窗好友。用来招待宾客的晚餐是buffet(即自助餐),代表了当时接受过西方教育熏陶的年轻人的时尚。婚礼结束回到家后,父母亲又换上长袍马褂和旗袍绣鞋,重新照了一组传统中式的照片以作纪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开始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尤其是1960年前后的困难时期,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婚宴也越来越简约化。往往是大家每人出一、两块钱的份子甚至当月的糖票作为贺礼。新郎新娘则置办些茶水、瓜子和糖,邀请领导、亲戚朋友坐坐,就算是宣告完成了终身大事。不过即便这样简单,婚礼带给人的快乐一点也没打折扣。在清贫的岁月里,一颗水果糖也足够让人产生幸福的感觉。1976年,我和太太的婚礼总共花费了不到200元,从春明食品店买了面包和各种香肠,又买了三条中华烟(那时的中华烟是6元钱一条)和几斤糖,亲友们帮着张罗了牛肉红菜汤、沙拉和切好的香肠等几样西式菜点,就在我们并不算宽敞的屋子里招待了几十位宾客,却也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餐饮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一些机关食堂由于人力充足,也开始承接婚宴。平时低调朴实的机关食堂,拉上几条彩纸就成了婚宴现场。来有趣,由于来参加婚宴的多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每个桌上必有一个公推出来的“桌长”,这桌长必须是平时做事公道、没有私心的人。婚宴一旦开始,一个桌上的人会很有默契地先把汤汤水水的菜一扫而光,再刻意留下一些好带的“硬菜”。酒过三巡,临近婚宴结束时,大家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铝饭盒,在桌长的分配下,完全平均地把每样菜分装给在座的每个人,好让他们家里的孩子老人也跟着打打牙祭。这一幕是温暖而略带酸涩的,当属那个时代特有的记忆。

近三十年来,婚宴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价位也越来越高,酒店的婚宴往往以口味相对平和的粤菜、潮汕菜为主,口味辛辣的川菜、湘菜比例要少些。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7

【关键词】仪式婚 登记婚 法律移植 政府全能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尊崇仪式婚的婚姻习俗,但是近现代以后,结婚形式逐渐变为登记婚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一方面要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同时要具备双方领取结婚证的形式要件。但是在群众的观念里,结婚仪式风俗才是主要的,登记与否却不被重视,结果导致许多举办过仪式而未登记的当事人在产生纠纷解体时无法可依。那么,为什么仪式婚风俗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观念中,我国结婚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制度变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迁?我们有必要对之反思。

从仪式婚到登记婚的变迁

仪式婚风俗的传承。我国古代的结婚仪式是男子娶妻需向女方家依礼聘娶的嫁娶程序,是必经的过程。体现为“六礼”:“纳吉”、“纳采”、“纳征”、“问名”、“请期”、“亲迎”,正所谓“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婚姻“六礼”自西周确立以来历代数有变迁,后世不及早期严格,渐有简化之势。北宋时期将婚姻“六礼”改为“四礼”,略去了“问名”和“请期”两道程序。元代增加了“议婚”程序。明清时期基本上沿用《朱子家礼》的婚姻四礼程序。在实际生活中,王公贵族等社会上流举办婚礼时多行古礼,庶民百姓的嫁娶程序比较简略。但是也有例外,秦王朝因为奉行法家“法治”思想,在结婚条件上也有别于前朝后代,要求结婚的双方必须到官府进行登记,其他王朝的法律均无这一要求。历史上,虽然存在条件和地域的差别,六礼程序也时有删减,但是婚姻礼仪形式作为定制已经深深植入到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中。

登记婚主义的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进行变法修律,打破了诸法合体的法律传统。中国长期以来的缔结婚姻的形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911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亲属编》规定:“婚姻从呈报于户籍吏而生效力。”这条法规的意思是婚姻需要向管理户籍的官员呈报方才合法有效。显然,立法主张结婚的形式是采用登记婚主义。但是这一法律并没有得到颁行,因为清王朝统治很快就被了。随后北洋政府时期,颁行的《民国民律草案·亲属编》沿袭了清末变法修律中采用登记婚主义的规定。革命根据地时期,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其中第八条规定:“男女结婚需同到乡苏维埃或城市苏维埃举行登记,领取结婚证。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此时,正式确立了单一登记婚制度。从此以后,各根据地都沿用了这一规定,为解放以后的中国婚姻立法采用登记主义的制度打下基础。

确立登记婚制度的原因探析

对外国法律移植的结果。首先,是对大陆法系法律的移植。1908年11月,清政府正式成立修订法律馆,由修律馆和礼学馆起草民律的修订工作。通过大量的考察,清政府决定效法德国,准备广泛地吸纳以德国为首的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一般准则和具体规定。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当时的欧洲国家之中德国崛起速度最快,拥有欧洲最优秀的大陆法;第二,由于日本出色地引用并运用了德国法,使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大为增强,这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先例;第三,德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社会情况。在援引德国法时,因为日本离中国较近,而日本的法律体系就是学习德国的结果,有更多便于效仿的条件,于是清政府修律馆在沈家本主持下就聘请日本法学博士松岗义正起草民律的前三编,后两编由礼学馆起草。《大清民律草案·亲属编》规定:“婚姻从呈报于户籍吏而生效力。”此规定所主张的结婚形式要件采取登记婚的做法,就是来源于当时对大陆法系法律婚主义的简单移植。

其次,是对前苏联法律的移植。前苏联传统上一直奉行宗教婚,宗教仪式成为缔结婚姻的有效条件,但是1927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第19条”规定采取登记婚的做法完全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仪式,恐怕是与前苏联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直接相关。①1934年,我国革命根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到乡苏维埃或城市苏维埃登记、领取结婚证”,解放以后,制定的历次婚姻法都采用了前苏联的登记婚主义。可以看出,我国结婚形式立法采用婚姻登记的做法就是来自对苏联法律的移植。

受“政府全能”理论的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先生首先诠释了“政府全能”理论,此理论真实地反映了强大的国家干预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从我国婚姻登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历程来看,就体现了“政府全能”的影子。五十年代,政府解释了婚姻需要采用登记的理由:“从奴隶主王朝到政府,都是反人民的政府,他们横跨在人民头上而置身于人民之外,因而把人民重视为终身大事的结婚问题看作与他们无关的私事,漠不关心……,而苏维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唯一的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因而人民政府对于人民的婚姻问题要表现的比婚姻当事人及亲属们更为广泛的关心和更认真的负责。”②由于“政府全能”,解放后的我国对私人领域的关系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夫妻结婚、离婚必须由当事人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才能办理。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8

关键词:《西厢记》 主题思想 二重性 进步性 局限性 原因

《西厢记》是我国戏剧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所罕见的语言艺术的绝唱、难以企及的戏剧作品的经典,它一问世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漫漫的历史尘埃始终未能遮住《西厢记》这颗闪亮的宝石的熠熠光辉,崔张的动人爱情故事以其不朽的生命元素抵御了无情岁月的销蚀,时至今日,依然充满着灵与肉的搏动,吸引了无数学者,倾倒了众多艺术家,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西厢记》主题思想的把握是解读该剧以及认识其艺术内蕴的价值指向的关键所在,自明清以来,它一直被视为一部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剧,它被赋予了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关于《西厢记》思想的看法, 基本上众口一词认为是反封建的。但是通读文本,从全局出发,未免会发现把《西厢记》的主题思想狭隘定义在反封建的层面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西厢记》在突出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主题的同时,也表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妥协,或者说是认可和皈依,因而具有相互矛盾、相向撕扯的二重性。

下面就《西厢记》主题思想的二重性分别展开论述,并尝试探析造成其的原因。

一.《西厢记》思想的进步性

作者笔下的崔莺莺和张生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勇敢的相爱。他们的美满爱情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为之击节陶醉,为之神魂飞越。“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响亮口号,便成了执着追求美好理想的时代召唤,洞穿亘古弥漫至今而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和奇峭。

崔莺莺、张生同床共枕、共度良宵、互诉衷肠之前每相见一次, 感情就往前推进一层。他们的结合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只有这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对于男女双方来说,才是平等的,才是幸福的,才是和谐自由的。

崔张在普救寺邂逅,并一见钟情。第一次相见是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珙在佛殿瞥见崔莺莺, 立刻有了“正撞见五百年前风流业冤”的感叹,而莺莺对张生的好感通过“旦回顾觑末下”这一非常简洁却又生动传神的动作明显地表露出来,也反映她对张生既有眷恋顾盼之意又有些慌乱羞怯之情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此处莺莺虽然没有说白和唱词,却是“无声胜有声”。二人一见钟情,相互吸引。两情相悦是故事发展、崔张结合的基础。

第一本第三折中,两人第二次相遇。先是崔莺莺与红娘在花园里烧香,张珙在隔墙窥视,偷听到崔莺莺的祝告后,吟诗试探她。张诗云:“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1]崔莺莺听到张珙的吟诵后的反应则是“好清新之诗, 我依韵做一首。”崔诗云:“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 应怜长叹人。”[2]二人吟诗唱和,互诉倾慕之情。从第一次相遇只是眉目传情、互有好感,到这次相遇作语言交流,二人情感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第一本第四折,两人第三次相遇是在作法事时。为与崔莺莺再见面, 张珙费尽心思想出“带一分斋,追荐父母”这个办法。在喧闹的佛事过程中,张珙对崔莺莺的爱已是深入骨髓,竟然不能容忍别人偷看她。而莺莺自从见了张生也是“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3]

随着孙飞虎的接入等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崔张互相了解的深入,爱情也逐渐升华。但崔莺莺、张珙二人的具体处境,使得他们的爱情要走向婚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婚姻虽是男女双方互为配偶的结合,可是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不是纯粹的个人私事,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男女两性结合,确立婚姻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要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形式,才能成为婚姻。当时社会,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是男女双方家庭的利益,而并不从男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出发来考虑。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在整个古代,婚姻都是由父母为当事人缔结的,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4]

可贵的是崔莺莺和张生对自由爱情婚姻的勇敢、大胆追求。他们蔑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积淀形成的“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传统观念以及“一夫多妻”等婚姻现状,倡导以个人情感为基点,平等、有尊严的爱情婚姻观。作为封建时代上层社会的少女,崔莺莺抛弃已有的门当户对的婚约,顶着社会的压力和母亲的重重阻拦主动来到张生的住所与之结合,与心爱的人私定终身。对自主的爱情的向往是其忤逆封建规矩、背叛封建礼教的原动力。他们的爱情超越功名利禄,而是“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袭,死则同穴。”[5]在张生进京赶考时,莺莺一再叮咛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视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6]分离后, 她又是“悔教夫婿觅封侯”。而中举后的张生也一直思念着莺莺,立即寄信回去,因等不到莺莺的回信,以至于思念成疾。正是因为这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人间“至情”,他们忠于彼此,不离不弃,事发后老夫人只能被迫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使崔张爱情最终修成正果,喜结良缘。并在结尾明确提出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祝愿,也可以看作是对封建礼教的超越和有力抨击的宣言。

王实甫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并且让他们通过斗争取得了争取婚姻自由的最后胜利。《西厢记》写出了爱情的生命力,也写出了礼教的腐朽性,它奏响了爱情反抗礼教的战歌,也是一曲爱情战胜礼教的凯歌。因此,它对于封建社会里争取婚姻自由、反抗封建压迫的男女青年来说,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郭沫若在《 艺术之批评与作者之性格》文中说:“《西厢记》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了无生命之礼教的凯旋歌、纪念塔。”[7]这句评价概括地点出了王实甫想封建礼教发起挑战的勇气,以及其思想的民主进步意义。

二.《西厢记》思想的局限性

王实甫对崔张追求爱情的努力和斗争的胜利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充分的肯定,但是另一方面作者也不敢和封建礼教真正地决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妥协,或者说是认可和皈依,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具体来看《西厢记》创作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看张珙闹了笑话的自我介绍。崔张第一次相见后, 张生相思已深。看过《西厢记》的人,相信都会为张生那个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而忍俊不禁。在第一本第二折中, 张生对第一次见面的红娘, 在对方没有询问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甚至是婚配,情况一一道来,主动向红娘施放个人背景信息。

在封建时代,一个出自书香门第的儒士,是深谙儒家礼节的,张生的这种行为与他的儒士身份极不相符。难怪被红娘抢白一顿, 骂他是“傻角”。也正是他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让我们看到张生的用情之深和一个坠入情网的书生迂腐得可爱的一面,使剧本融入了喜剧色彩。

那么在对张生的引人发笑的自我介绍的安排和有意追求喜剧性效果之时,作者是处于怎样的立场和持有怎样的价值判断取向呢?显然,作者是站在封建礼教的立场,对封建礼节持肯定、支持的态度,正是因为越“礼”,才有张生的滑稽可笑。后作者又通过红娘之口展示了“礼”的威严与力量。

其次,孙飞虎围寺抢亲这一情节对于故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作者对封建道德、封建婚姻制度的认同。前面已经谈到过两性结合要符合社会习俗和法律规范才能被视为婚姻,“非礼”的两性结合是不能被看作是婚姻的。如果崔莺莺、张珙二人在“情”与“礼”的冲突中要突破“礼”的约束而走向两性结合,他们就将面临深刻的道德危机,于是作者另辟蹊径,利用孙飞虎围寺抢亲事件让婚姻与“义”结合在一起,为崔莺莺、张珙二人的两性结合找到了新的道德上的支撑, 使故事得以继续发展。通过对孙飞虎抢亲这一情节的安排,使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但作者更重要的意图应该在于为张崔二人的结合提供外在的可能性,找到一个道德支撑点,试图调节和缓和崔张结合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之间的矛盾,在此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封建道德礼教、婚姻制度的妥协。

最后,在结局的处理上最明显地体现了《西厢记》创作思想的局限性。结局以崔莺莺妥协于老夫人,张珙金榜高中脱去白衣的身份,使崔张门当户对而最终实现团圆。作者在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时,却找不到实现它的正确途径,仍不免按照封建惯例,以“金榜题名”来实现“洞房花烛”,体现出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皈依与认可,表现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三.造成《西厢记》思想二重性的原因

一方面,《西厢记》作者所处的元代初期,蒙古族自塞外游牧地区而来,他们的思想观念都比较自由开明,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虽然也为统治者所接受,但远已不如从前那样受到尊崇,礼教在元初只是仍以惯性继续运行,但人的思想和观念已有所松动;此外,在城市经济逐步繁荣、市民阶级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尊重个人意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也萌发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忠贞互爱的新婚姻观。正是这样,崔莺莺才会有比起封建家族的大家闺秀相对自由的社会空间,也存在与张生现实生活的基础,并敢于驰骋追求自己的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所以莺莺才能私会张生,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非法同居,事发后老夫人被迫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使崔张爱情最终修成正果。作者据此对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勇敢追求美好爱情和理想的行为进行讴歌,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进行了有力抨击和批判。

另一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封建道德伦理、礼教制度在当时甚至是我国的整个封建社会都有着强大的统摄力和社会影响力,处于正统、主流地位。作者毕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当中,虽然他也看到了封建观念、制度之中不合理的地方,看到了它的僵化、腐朽、狭隘,看到了它对于人性的泯灭和扭曲,并勇敢的站在它的对立面进行揭露、批判,但是作者也没有找到另外的、新的价值核心,也没有完全破坏封建礼教和价值体系,只是做小小的修正和突围。所以,在作品中也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于封建礼教、制度或者说整个封建价值观念体系的认同,还想说的一点是,这也并不妨碍《西厢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价值,也是合情合理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并且,我个人认为,这也不是作者对统治者的献媚或者委曲求全的表现,而是他确实生在长在那样的时代,必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他能对当时社会有所超越并对其诟病指正和批露已经显示出他的可嘉勇气和担当意识,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综上所述,蒙古族自塞外游牧地区而来,入主中原,少数民族其较为开放自由的思想、文化对儒家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兴盛,市民阶级的崛起壮大,导致封建伦理纲常、礼教制度有所松动,对人性的尊重和个人情感的肯定浮出水面、走向自觉。《西厢记》围绕“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题旨,奏响了爱情反抗礼教的战歌,也谱写了爱情战胜礼教的凯歌,突出了争取婚姻自主、反抗礼教束缚的主题,是进步潮流对封建礼教、封建传统的猛烈冲击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表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作者毕竟生于长于以封建价值观念体系、意识形态为核心和根基的封建社会,他的思想的最深处鲜明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他也无法找到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寄托,所以在作品中也表现出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一种妥协,或者可以说是皈依和认可。因此,《西厢记》主题思想具有相互矛盾的二重性,两种力量相向撕扯、相互撞击、排斥和抵制,也正是这种矛盾的二元状态更加彰显了作品的复杂内蕴与深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蒋星煜.《西厢记》研究与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陈高华.元史研究论稿[M].北京: 中华书局,1991

[5]崔花云.论《西厢记》对传统世俗婚姻观念的突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

[6]邹尤.发乎情,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刘怀堂.《西厢记》主题新探. [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8]陈兴焱.《西厢记》社会文化价值观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9]黄季鸿.论“《西厢记》天下夺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9

关键词:连云港 婚嫁丧葬 礼俗 方言俗语

方言俗语是地方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是活在人民群众中的历史文物。它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隐语等特殊词汇,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凝练出来口口相传的语言形式,充满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大多反映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场景。礼俗是一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出于生活的需要,以模式化的方式进行的民俗活动。中国形式多样的传统礼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起来的。传统礼俗的发展和演变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连云港婚嫁和丧葬礼俗可以更生动地反映连云港本地的风俗习惯、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

婚嫁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中国婚嫁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仪式,婚嫁礼俗在一个人整个人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极为重视这个人生礼仪。丧葬是古六礼中的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丧葬礼俗是与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有关的种种仪式礼节。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

伴随着婚嫁丧葬礼俗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生活的理解。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嫁丧葬礼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些不同,但都折射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向往天地人和谐的哲学思想以及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

老百姓非常重视婚嫁丧葬等传统礼俗,这些民间礼俗和特殊的礼俗词汇生动地表达了老百姓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睦关系的渴求与希望,深刻揭示了蕴含在礼俗中民间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地区婚嫁丧葬礼仪中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俗语进行研究,探讨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

一、连云港婚嫁礼俗中的方言俗语

江苏连云港行政区内的方言俗语包括属于江淮方言俗语,东北角的红巢片的海州话和属于北方官话的赣榆话。海州话的范围包括新浦市区、灌云县、灌南县北部、东海县北部,赣榆话的范围包括赣榆县和东海县北部。两种方言在语音、语调、词缀上有比较大的差别,但婚嫁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大多互通。

(一)门当户对

在连云港地区,男婚女嫁特别注意“门当户对”,即“芭门对芭门,板门对板门,瓦屋对四檐青”。尤其是在过去,家世背景是否相配,是婚姻考虑的首要因素。在一些村落,甚至专门为因为苛求门当户对而嫁不出去的姑娘建立“老姑(娘)堂”,这些老姑娘的生活非常寂寞悲惨。

(二)合婚

在连云港地区,男孩到了订婚年龄,家长看中了谁家姑娘,首先聘请媒人打听女方生辰八字,以便按生肖属相和五行命相推算可否结婚,宿称“合婚”。传统的婚姻四大忌为:“白马犯青牛,辣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传统的五行相克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一般只要不犯四大忌和五行不相克,即可上门提亲。

(三)开庚过礼

准备结婚前,娘家将女孩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由媒人传给男方,俗称“开生庚”。男方根据女方的生庚八字推算出婚期、冠笄、开脸等时间,旧称“合年命”。为方便女方筹办嫁妆及诸般喜事,男方要送上一笔较重的礼物或礼金,即“过大礼”,一般有四色礼和八色礼之分。数量以双数为准,忌讳单数。

(四)滚床

连云港地区结婚头一天晚上,要请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在新娘新郎的新床上睡一夜,意即“滚床”。主要是希望新婚夫妇来年生一个男孩。

(五)哭嫁

新娘妆毕要坐花轿到夫家,花轿动身时母亲、嫂子等直系女眷要哭着送别。新娘一般由娘家兄弟背着上轿,鞋子不能沾地,意为不能把娘家的财气带走。

(六)抢上风

连云港部分地区还有在结婚路上抢上风的婚俗。如果有同一天结婚的新娘车轿在路上相遇,双方亲属都会动员轿夫稳抬花轿拼命前进,抢选通过路口以得到更好的喜气和好运,这叫“抢上风”。

(七)闹房

闹房是整个婚礼仪式中最热烈的场面。新人进入洞房后,闹房便开始了,撒帐、戳窗、耍大伯、捉弄新姑爷、为难伴娘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闹房节目。期间即便有些语言动作超过常规,也是俗规允许,新人均不得变脸反目,俗称“大喜日内无大小”。

(八)双回门

结婚后一个月内新婚夫妇不得外出过夜,满月后新娘可以回娘家过几天,也可夫妻一同到娘家过一个月,叫“双回门”或“过对月”。

二、连云港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

由于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受到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表达形式,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反映。

(一)报信

如果哪家有人故去,先要派人去通知互相有来往的亲戚朋友,俗称“报信”。报信的人通常为男性,手拿小白旗,头带孝帽,多数为死者的儿孙、侄儿、侄孙等。

(二)搭灵棚

家里有老人逝去,便要在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棺柩停在主屋里,“灵棚”是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人死后要在院子里树一根长长的杆子,顶上悬挂纸做的天鹅,作为家中置办丧事的标志。

(三)吊丧

丧事的正日子,死者家属接待亲戚朋友吊唁,叫开吊,也叫“人情”。儿子女儿都要邀请吹鼓手班子。请吹鼓手的目的是让逝去的灵魂走得热闹不孤单,特别是为隆重的发丧仪式做好铺垫。

(四)扯孝

专门操办丧事的人会根据前来奔丧的人的辈分以及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现场制作、分发孝冒、孝搭头、蒙鞋布和孝服。用来制作孝服的布料以白色为主,部分全白,部分带有浅色图案。孝服的制作以手撕为主,故称为“扯孝”,孝衣上不允许钉纽扣,用白布条系结,圆口无领。男性亲属头上带不同形状的孝帽,有“柿花”“吊角”“四角”“抽顶”“鸡屁股”等形状。女亲属头上盖“孝搭头”,即长方形白布,“孝搭头”根据亲属的身份有长短之分。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面遮盖,俗称:“蒙鞋脸”。

(五)送汤

送汤也叫“泼汤”。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但要挑偶数日子。咽气后要马上送“倒头汤”,只有本家人参加。汤多为米汤,盛在罐子里,由一位村中“全人”提着,“全人”一般是有儿有女,子孙满堂的男性老者。安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下葬前一天中午那次汤称“齐头汤”,所有亲戚朋友都要参加。为了显示逝者家族的人丁兴旺,送汤仪式的队伍排得很长。送汤队伍行进在路上时,不允许路人车辆从队伍中通过,否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六)抢碗

如果死者高寿且子孙满堂,前来吊孝的人吃完宴席后会带走几个碗,意为讨寿。因为酒席上碗的数量一般是固定的,所以拿碗的人下手必须快,俗称“抢碗”。如果死者是英年早逝,或者子孙不全,则基本上没人拿碗。

(七)送盘程

“送盘程”有为逝去的人送盘缠和送一程的意思。在连云港当地人看来,死后去的那个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花费很多的盘缠,只有备足路费,死人才好启程。此外,亲戚朋友哭送一程也是为了表达对人依依惜别之情。死人乘坐的纸轿停放在路口,一般轿子都在四顶以上,女性亲戚排成队用衣襟兜上纸钱围着轿子边哭边往轿子里丢。装好盘缠后童男子抬起轿子在吹鼓手的带领下行进到土庙焚烧轿子。

(八)辞灵

“辞灵”即向死者灵魂告别,此仪在出殡前一天夜晚举行,一般在夜间十二点以前,旧时称几更几分。

(九)落葬

墓穴挖好后,即举行“落葬”仪式。落葬时,鼓乐齐鸣,先将陪葬物品放于坑底,并在坑底撒铜钱等硬币,孝子们从坑底将铜钱等检起一、二枚带回,然后将杠索解下,用绳索兜住棺底,将棺缓缓放落坑内。

(十)圆坟

“圆坟”是死者入葬后第三天死者的亲属到新坟上添土、烧纸、致哀。在连云港当地人眼里,坟墓的土堆得越多,形状添得越圆,说明死者的家属越孝顺。

(十一)报七

连云港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每逢七天,都要到新坟上进行祭拜活动,谓“报七”。这个风俗和传统的佛教有关。佛教认为,人死去后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超度亡灵最好时间是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在这期间亲友如果能多做些佛事,亡者便可以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报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作“大七”。外嫁女儿和外甥女都会赶回来。过了四十九天,便意味着出了孝期。

(十二)哀杖

“哀杖”即“哭丧棒”,一般用芦苇扎成,外面裹上白纸,由男性亲属使用。使用“哀杖”的原因是象征性地表达亲属哀痛不能自持以致需要它来支撑身体。

(十三)领魂旗

“领魂旗”是指“送汤”仪式中由走在女亲属最前方的长媳手中拿的红色丝绸质小旗子,主要为死者灵魂引路。如果死者没有儿媳则由女儿来拿,若子女均无,则要从本家亲戚中临时过继一个儿子。以后死者的部分或全部财产将由这个过继的儿子继承。

三、连云港婚嫁丧葬方言俗语反映的思想意识

方言礼俗词语的产生与一定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文化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独特物质、制度、心理文化的反映。文化语言学是研究文化和语言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对应关系,语言如何记录文化,而文化又如何影响语言,对文化词语的研究恰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结合点。

(一)宗族观

宗族是同一男性祖先的子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在一起,按一定规范结合而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在连云港地区操办婚事或丧事的时候,儿子、侄子等本家亲属是不需要出钱的,只到场帮忙就好。但女儿、侄女、外甥女等女性亲属则既要出钱,也要出力的。另外,老人去世后,一个宗族的坟墓通常葬在一起,同样反映了老百姓强烈的宗族观。

(二)原始宗教观

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由于对自身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的认识不够,便产生了超自然力的鬼神崇拜。一直延续到今天,农村的很多地方仍旧认为灵魂能够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灵魂是不会消失的,而且先人的灵魂会庇佑自己的子孙。所以,灵魂崇拜发展成为祖先崇拜。连云港老百姓家里办喜事前“上喜坟”以及丧葬礼俗中对灵魂的敬畏和崇拜都是当地人原始宗教观和灵魂观的现实表现。

四、结语

中国婚嫁和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虽然随着历史的演变,婚嫁和丧葬程序以及礼仪用品等会有多多少少的不同,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丧葬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另外,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间的婚嫁丧葬礼仪以及其中的方言俗语差异很大,所以地方礼俗中方言俗语在词汇语义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选取婚嫁、丧葬礼仪两类方言俗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连云港方言俗语和礼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涵的更多的文化信息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深入的发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夏乐.从南阳传统婚嫁仪式试析民间的文化心理[J].知识经济,

2009,(9).

[2]白玲,张晓武.肃南裕固族婚嫁礼仪文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邓章应.《跻春台》婚嫁丧葬类方言词语续考[J].西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4]丁爱侠.江苏赣榆方言词汇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2,(2).

[5]王萍.连云港方言俗语与文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户外婚礼主持词篇10

婚礼前3个月

100天倒数计时,婚礼筹备的序幕全面展开啦!挑日子、做预算、订酒店、选礼服、请宾客、发请帖……这下,全世界都知道你要成为最幸福的新嫁娘了!

拥有一个浪漫温馨的婚礼是每一个女孩从小的梦想。飘逸的婚纱、漂亮的捧花、圣洁的婚礼进行曲,在明媚的阳光中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在最爱的男人面前等待他掀开头纱……欣喜,伴随着一点点小紧张和不知所措,准新娘们正在经历着这世上最美妙的100天。而我们为你准备了完美婚礼实用手册,跟你一起分享这100天的大幸福,也跟你一起分担这100天的小繁琐!

根据身材挑选最美丽的婚纱

如果你是肥臀MM:可以挑选蓬蓬裙来掩饰,千万不要选择强调线条感的鱼尾裙。

如果你有“救生圈”:高腰设计的娃娃裙或是腰间有倒三角设计的婚纱都可以帮助转移视线于腰部之外。如果你是豆芽美人:尽量避免低胸礼服,可以尝试高领礼服,没准能穿出奥黛莉・赫本的范儿。

如果你有“蝴蝶袖”:尽量避免肩带过细的礼服,容易与肉肉的手臂形成对比。建议选择带有披肩的礼服。

倒计时100天

奏响筹备序曲

这个时候,有些大事情非得决定不可了。你是打算在酒店还是教堂举行婚礼?喜欢室内的酒水席还是户外的草坪婚礼?然后你需要拟订一个宾客名单,这决定了你需要办多大规模的婚礼,对于选择婚礼的地点也是至关重要的。黄道吉日也要早早挑好,如果你选择了非常好的日子,那么可能订酒店等活动还需要更早点开始筹划。现在很多新人都把婚礼策划全权交给婚庆公司打理,如果你也打算这样,那么也最好与他们保持沟通,成立婚礼筹备小组,然后再在他们的协助下展开策划。

倒计时80天

编制婚礼预算

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婚礼预算啦。一办婚礼,你就会觉得钱包像个漏勺,四面漏风,到处花钱。所以在决定好酒席等大事之后,你就要开始编制一个正式的书面预算,里面包括结婚需要花的各项费用,酒水,婚庆,礼服等等,预算要细,避免漏掉任何二一个项目。然后建立一个专门的银行账户,把预算的总额打进去,保证所有的开销都从这个账户里支取,这样才能心中有数,不会超支。当然,你也可以算算大概能收到多少礼金,这也是决定预算的重要因素哦!

倒计时70天

发出请帖

在进行完前面的一系列“纸上谈兵”工作后,这个时候你要开始操办很多具体的事情了。酒店的订单要保管好,如果打算办完婚礼出去度蜜月的话,就要订好旅行社,相关的护照、签证都要开始办理了。对于新娘新郎两个人来说,得开始挑结婚当天穿的礼服、结婚戒指、请帖等东西,要知道这些都是得花大量时间慢慢挑选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喜的那天你们能以最完美的状态出场。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尽早发出请帖也是一个可以节省时间、避免麻烦的好措施。早点发出请帖,就可以早点收到宾客的回应是否参加喜筵,这样就更便于你安排婚礼当天的酒席数等。

婚礼前2个月

这个阶段应该是婚礼筹备的“尖峰时刻”了。一连串琐碎的事情集合在一起,等着你们各个击破。想想即将到来的大喜之日吧,什么辛苦就都值得啦。

倒计时60天

去酒店踩点把婚礼当天迎亲、婚礼仪式、酒水的流程全部确定好,从几点到几点该做什么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抽出时间来去一趟酒店,尝尝酒店的菜品,把当晚的菜单确定下来。此外,你还需要再过一遍宾客名单,看看有哪些人不会来。整理名单的事情最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信息遗漏或者重复,万一到时候位子不够坐或者太空就尴尬了。另外,你还要尽量避免口头邀请别人参加你的婚礼,这样不利于整理,很容易就忘记了。

倒计时50天

婚礼预演进行时

为了保证婚礼当天的流程顺利进行,你最好能够提前彩排一下,例如走走路线,看看路上需要花多少时间,咨询一下化妆师,化妆需要多少时间,再跟婚庆司仪商量好整个仪式的流程以及每一步需要多少时间。记住,要精确到分钟哦!另外,新娘子不光要买好婚纱,还要开始跟你的化妆师、摄影师、司仪沟通,让他们充分理解你的意思,知道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婚礼。

另外,婚礼当天需要的结婚蛋糕、鲜花、喜糖、香烟也应该开始准备了。巧克力喜糖是时下新人选取最多的,近来蜂蜜喜糖也很受欢迎,甜蜜蜜,可以讨个好彩头,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

倒计时40天

邀请证婚人

邀请主婚人和证婚人要在这个阶段完成了。所谓主婚人,就是主持婚姻的人,一般由双方家长担当。而证婚人则是见证婚姻的合法性的人,现在很多新人都会邀请单位领导来担当。同时,你得为他们安排好祝词内容(当然,如果他们的口才远在你之上,那么这个事儿就不用多操心啦)。

另外,如果你们打算婚礼之后马上去度蜜月,现在是时候向单位领导提出请假了,然后安排好手头的工作,避免蜜月归来工作就不保咯……

婚礼前1个月

一生中最风光、最美妙的一天越来越近了!是不是感受到了难言的兴奋和微微的紧张?没有关系,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我们也都帮你考虑妥当了。

倒计时30天

试穿新嫁衣

随着大喜日子的临近,你的心情是不是开始有点紧张了呢?尤其是作为新娘,现在所有人的眼光都慢慢地集中到你的身上啦!

要想婚礼当天成为一个艳光四射的新娘,现在一定要决定好当天的妆容了。虽然是新娘,但妆面还是尽量以自然清新为主,不要拿自己的脸当调色盘,化一个新郎都认不出你的大浓妆。穿上婚纱,配好妆容和发型,好好地照照镜子,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鞋子、首饰、发饰、手套等等,确保全身上下是一个整体,不要忽略任何一点。如果你打算在婚宴上换装的话,每一套衣服都要好好试试哦。别忘了,穿上鞋在家里多走两圈,适应一下。

倒计时20天

偷偷排练真情告白

你还需要再检查一遍宾客的名单,掌握最新的信息。再召集伴郎、伴娘和其他工作人员开个会,让大家互相了解,并且明确分工。如果你打算请花童的话,现在就要开始给小朋友上课了,告诉他婚礼上他应该做什么,多重复几次,小朋友才能牢牢记住,也可以顺便讨好一下他,以免他婚礼上耍小脾气不肯听话。另外,如果你打算在婚礼上来个真情告白的话,现在就开始撰稿吧。还可以偷偷在家排练几次。

婚礼前1天

最后熟悉一遍流程

不要紧张哦!如果你一路按照我们的计划走过来的话,应该一切都顺利,现在也没什么好紧张的。

不过,你还是需要再熟悉一遍流程,试穿一下礼服,首饰鞋子放在一起,把明天要用的现金(例如给工作人员的小红包)都准备好放在身边,如果订了鲜花的话,也可以今天把花取回来,这样可以节省一点明天的时间。再跟所有的车辆司机联系一遍,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到场,知道自己要接送些什么人。

大喜之日小清单

这“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终于来了!来看看还有什么得对你再三“唠叨”的――

早餐:不要因为忙就不吃早饭,它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还可以平复紧张的心情。拖鞋:短暂的休息时间里,赶紧解放你那被高跟鞋束缚的双脚。

别针:你的礼服,伴娘的礼服,新郎的衬衫,说不定都用得到。

卫生巾:虽说可能性不大,但精神一紧张,生理还是很容易紊乱……

香水:在礼服上洒上一点香水,最好是在熨半干时洒,熨好以后,那层淡淡的香衣穿在身上,走到哪里都能嗅到甜蜜的气息。

遮瑕膏:尽管保养皮肤好长时间了,可没准痘痘还是会在这一天来捣乱,没关系,遮瑕膏是个神奇的东西。

婚礼之后……

恭喜你,已经完成了一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你们的幸福生活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除了清点礼金,这个时候你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没有付清的账单需要结清,借来的婚纱、首饰、照相机等等物品需要归还,照片刻盘冲印,另外,不要忘了给帮助你的人写一张小小的感谢卡,感谢他们为你做的一切,再附上一张新郎新娘的照片,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真诚。

Crazy!别样婚礼体验

谁说婚礼就得循规蹈矩?下面6位刚刚完成“大婚”的女生就有不少不同的主张,有的或许还能给你些启发。

53%的人会样把新郎新娘的小雕像放在蛋糕塔上

47%的人会这样跳过切婚礼蛋糕塔这一环节,直接分发纸托蛋糕给宾客

夏怡:结婚蛋糕是抢镜的重要角色我有个好朋友就是西点师,所以结婚蛋糕可是我婚礼上特别抢镜的重要角色哦!我们做了一个5层高的鲜奶蛋糕,然后在每一层蛋糕边上都装点上了红红的草莓。当然,蛋糕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最上面一层上有一对小人偶,这可是我专门到制作这类小雕像的店里,拿着我和老公的结婚照特别定做的。结婚蛋糕一推上来,马上就引起围观,不光人人抢着吃,‘还有人抢着跟微型新娘新郎合影呢,很得意!

Vivian:切蛋糕太形式化我的婚礼上没有切蛋糕这个环节……因为订蛋糕切蛋糕不但麻烦而且也不受欢迎啊,两个人一起拿把刀往蛋糕上切一下,然后做甜蜜状举着把刀合影,简直就是形式化嘛。再说了,婚礼上那么多好吃的,吃饱了龙虾扇贝的,哪还有人吃蛋糕啊。所以我就特别交代饭店,做了木瓜冰激淋给大家做甜点,一人一小杯,既精致又好吃,还特别有创意,不像吃蛋糕,不是全浪费,就是打包回家拼命吃一个星期,没意思,太没意思了。

12%的人会这样

婚礼仪式举行之前

88%的人会这样

觉得这真是个不切实际又疯狂的想法

Yuki:我的婚房利用率真高!婚礼那天我真是特别亢奋,加上婚礼那天有点下雨,也没有出去拍外景,我们就早早到酒店做准备了。结果在酒店婚房里等摄影师和化妆师来的时候,我们就情不自禁地那个啥了一下……化妆师来了还说我脸色特别好,神采飞扬的……我和老公都偷笑,这次的婚房利用率可真高啊……

可可:?再说吧!

开什么玩笑?我那天忙得人仰马翻,大部分时间还都不跟新郎在一起,就算我想,周围都是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呢?说老实话,我那天不光累得快趴下了,而且所有的细节我都还在操心,火闷得很,看到新郎都恨不得抽他,?再说吧!

32%的人会这样

婚礼之后的第二天直接去蜜月旅行,多一点随性

68%的人会这样精心规划蜜月计划,晚一点不要紧,还能延长新婚的甜蜜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