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十篇

时间:2023-03-30 13:38:39

苏教版语文

苏教版语文篇1

关键词 教学改革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理念,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这一变化,许多新课本不断涌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共性

1.它们都着力体现多元文化理念。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都包括了民族文化、一般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地域文化、阶层文化等多种文化。从总体上看,既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和国外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精英阶层的文化,又包括普通阶层的文化;既含有城市文化,又含有乡村文化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的文化。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

2.它们都引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如何实现各民族间的理解、尊重和和睦相处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国的启蒙教材,有必要介绍各个民族的文化。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所反映,人教版教材中的《藏戏》《雅鲁藏布大峡谷》《文成公主进藏》等描绘出了藏族的风俗礼节、风景以及藏族与汉族之间友好的情谊;《和田的维吾尔》《七月的天山》等描述了维吾尔族的风光和日常生活。但是,这类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文章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仅占课文总量的2.5%;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也只占了课文总量的3.1%。

3.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有关男性的文化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关于女性文化的比例则相对较少。在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不管是从儿童类作品看,还是从成人类作品看,有关男性文化的课文都居多数。这些男性人物都表现出了坚强、勇敢和探究的性格特色,从而具有了较高的认同感。女性人物却仅仅被赋予弱小、温柔和贤淑的性格特征,除了苏教版教材中的花木兰、海伦・凯勒、桑兰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居里夫人以“强者”的身份出现以外,其他女性都是以弱小的形象出现的。善良、贤惠、顺从等是她们性格上的特征。

4.它们都反映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城市地区的文化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小。两个版本的教材经过修改,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数量都较多。反映农村地区文化的课文多和景色、动物等有关,其中,大部分都出现在诗词和散文里。

二、苏教版教材创新价值的体现

在课程改革深入的前提下,苏教版教材的编委经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进行自我超越,坚持“现代化、民族化、简约化”的方向来编辑教材,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创新为指导。

1.编制教材的全新理念。教材编制的理念是指用以指导编制教材的思想。以往,编制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导致教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在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用以指导编制教材的思想是:(1)处理好社会、儿童、知识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不仅要克服以往的错误导向,而且要防止所谓“儿童中心理论”的重新抬头。(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智慧结晶,而且要抛弃旧文化的糟粕,用于创新。(3)处理好层次性和基础性的关系。

2.注重对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儿童的长远发展。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要从小抓起的问题。只有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益无穷。小学的教育并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与其仅仅向学生灌输一些专业知识,还不如在学生小的时候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教育、规制、指导。

3.内容健康、题材多样、多编少搬、文风朴实。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制时,文章都能够力求做到:立意新、结构新、题材新、角度新、语言新;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充满儿童般的情趣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反映现代的意识,体现时代的风貌;介绍各国的风情和兼容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着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现代气息的强烈洋溢。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不足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有许多优点和创新之处,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

苏教版语文篇2

关键词:趣味教学;识字;写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非常有效,苏教版中的词串识字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弊病研究出的一种适应现代学习方法的新方法。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是通过对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认写比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教材主要从会写、会识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从会识字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会识字方面的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将近1350个字的学习任务,和最低标准相比还差大约240个字。相对于人教版和上教版的数量而言较低一些,因为识字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往往认写比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认字的比例也会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我在这里所说的会写的具体含义就是会读字音、能够理解字义以及能够基本的识别字三个环节。我对其中的两个环节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1.从会读字音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大部分都是音同意不同,还有一些是音同形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2.从能够理解字义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许多的多音字、形近字、相反字。在汉字里面的相反字很多都是意思相反,这很好区别,因为我们的汉字就是从吸形表意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过来的,但是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却是意思相近读音相近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苏教版在会认字数量上面低于最低标准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二、从会写字方面进行分析

会写字是应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会写、会读才会具备会用的能力。写汉字会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记忆理解汉字对使用汉字非常重要,因为汉字的使用学习过程是会读、会写,接用就是用汉字组词、造句一直到后面的看图写话甚至是写作。因为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和在记忆方面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加强写字方面的练习才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汉字方面的学习效果迅速提高。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苏教版语文篇3

一、苏教版的教材特点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来,苏教版的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鲜明特点,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结构针对每一年级的各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

(一)首先,对于初中一年级来说,它把学生对于语文世界的认知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有乐趣的,并且把学习更多的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学生感受到内容的丰富多彩,从而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去认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

(二)其次,是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苏教版的教材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创造和拓展学习的方面,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学生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和课外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学习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教学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以及吸引力,使得老师在教授上也不再死板,可以更加的活泼,不再局限在教材内容。

(三)最后,是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作为将要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更加的重,怎么样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初三的教材综合了这几点的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能力,并且使得教学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其实是美国人首先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的概念。教学情境其实就是说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利用比较实际的直观的方式,把所需教授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像有时候课堂上会编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剧,或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背景之类的。使得整个教学的过程能够形象的、实际的、感性的表达出课文内容的抽象理论以及理性的东西,解决授课时的矛盾。老师应该尽一切的可能,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实际的感悟,就像是乔纳森说过一句话: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1.有效情境导入的重要性

一个课程的开始非常重要,你能否抓住学生们的心就在这个关键点。比如在教授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和课程有关的歌曲,这样子的引导就会有很大的效果,会在学生中引起讨论,真正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课程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2.共鸣相同认知的情境

这个方式是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阅历中找到已有的共同体验或者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这个共鸣点出发,导入所要教授的课程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带有想法的去学习,比如在讲授一些爱国主义的内容时,因为学生之前有过这方面的接触和学习,就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论,更有利于内容的认知。

3.形象语言的引入

我们都知道,语文本来就是一门语言,学习的也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如何使语言的表达能够极尽的形象与具体化,这就是学生需要去学习的。形象的语言的表达是非常的有效的,它能够使得听者马上在脑海中形成一种与所描述的情境相同的画面,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突然变得具体了,一种具化的形式对于学习更加的有利,也使得学生听起课来更有兴趣,也可以请学生去重新描绘一番,物化心里的新想法,这同时也是一种锻炼学习的方法。

4.情景剧深化文学的认知

对于一部作品的表演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全部注意力,真正的投入课文内容中,并且能够把自己对于课文的认识,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排练,自己表演是展现课文内容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学生排练课文短剧,可以在这“动”、“静”结合的过程中更加理解文章内容。

(二)对于教学时情景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

老师需要去寻找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的契合点,需要学生和课文有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并且要注意学生所拥有的认知水平到哪个程度。同时需要真实,要学生可以较快的融入其中。要有效选择适合创设情境教学的课文,以便更容易导入。

苏教版语文篇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上册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会

专题 狼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一 童年的朋友

二 一面

三 *我的老师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五 赵普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周,你在哪里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 月迹

八 *三颗枸杞豆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 *柳叶儿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

黄纱巾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十三 *凡尔赛宫

十四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 园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二)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十五 松鼠

十六 *松树金龟子(节选)

十七 国宝——大熊猫

十八 黔之驴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第五单元 信息传播

十九 三个太阳

二十 录音新闻

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二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二十四 古代诗歌三首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目录”的人还看了:

1.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

2.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目录

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苏教版语文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特点;比较;教学启示

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明代文学在不断的曲折中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中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学年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明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各具特色,展现了各自的教学目标和理念,科学地把握教学目标和理念对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教材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课本中所选几篇明代文学作品的作为切入点将两本教材进行比较,旨在把握明代文学作品编排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得到相应的教学启示和建议。

一、选篇异同

(一)篇目数量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明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分别为《核舟记》、《满井游记》、《送东阳马生序》、《湖心亭看雪》、《别云间》;苏教版语文教材则分别为《于园》、《核舟记》、《送东阳马生序》、《别云间》。人教版、苏教版两本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的篇目均占有很大比例,但古代文学作品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极少,尤其是作为明代代表性文学的戏曲作品在教材中并没有出现,相比之下,人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所占比例略高于苏教版。人教版对于明代文学作品重视程度较高,涉及的范围更广。

(二)篇目分布

人教版和苏教版所选编的明代文学作品的主要集中在八年级,这样的选编方式与明代文学作品的自身特色有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要对学生可能达到的预期作出估计。七年级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教材较多地选择简单且娱乐性的文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九年级处在发展提升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应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智力水平发生变化,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篇目。八年级的学生处在衔接阶段,这时文言文不可过于简单故步自封,也不可过于复杂拔苗助长,此时,明代贴近生活的世俗性文章就富有教学意义。

二、编排结构差异

(一)导语版块设计

与苏教版相比,人教版在所选文章篇目前均设置了导语版块,每个导语版块主要介绍全文特点,概说全文主旨,阐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提出学习全文后的对于学生的要求。这样独特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以及在学习中自我审查,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具有人文关怀。

(二)“感悟品味赏析”版块设计

与人教版相比,苏教版在《核舟记》一文中开设了“感悟品味赏析”版块,采用原文的部分版面,将该板块穿插于课文右侧,在具体段落后指出段落特点,如总分结构等,这样的编排方式简便地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样的排版方式对教材空间造成了一定程度地浪费,苏教版只有极少篇目采取这样的形式。

三、习题差异

(一)字词解释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课后习题中,字词解释是所有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教版、苏教版两版教材都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字词解释的部分,但两本教材习题字词解释的侧重点不同。苏教版教材侧重一字多义的解释,如《核舟记》课后习题第二题“为”字的基本用法,《送东阳马生序》课后习题第三题辨别句子中“以”字的不同意思,都体现了苏教版对于一词多义的重视。人教版侧重基础的巩固,简单字词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第二题,“录毕,走送之”,“尝驱百里外”等易于理解的词语,有助于增加学生阅读信心,两者侧重各有千秋。

(二)趣味性设计

人教版与苏教版中明代文学作品的习题部分都涉及到题目的现实性,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来引发学生的感悟c思考,但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相比,人教版的习题趣味性更浓,首先,人教版习题中增加了一个解释版块,在较多习题后增加了一个系统的解释,如《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后增加了对宋濂生平的介绍,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在习题排版上相比,苏教版排版更加简洁,展现了教材的严肃性,人教版则有较多的装饰,图文并茂,趣味性更强。

四、教育启示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给予了教学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教师增加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待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仅重视教材知识的传授,更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尤其是教材中选篇分布较少,但具有较强可读性的明代文学作品理应在中学的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青民.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作者构成的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9(11).

苏教版语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阅读环境;阅读方式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

1.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

每一个学生文字语言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小学语文阅读开始的。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好的基础性作用。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精挑细选那些经典的适合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优质课文,通过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来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应该给予充分的保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背诵优秀的文章来提高语文学习能

力。合理的语文阅读量能为小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提供保证,保证小学生学习的记忆储存量以及阅读信息量,同时,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学习中的观察,也可以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帮助,还可以为今后教材的编辑提供借鉴。对于小学生教学来说,课文阅读量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小学语文课本阅读中,还应该穿插一定的教学任务,例如小学生的识字目标,通过语文课本阅读,也有利于小学生其他教学任务的实现。由于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教学目标的不一致性,所以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要求,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状况等实际因素,做出具体的研究和改善。

2.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不同的教材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承担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对于小学生语文课本的阅读量都做出了不同的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都是出于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对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教材阅读量的设置过程中,既要穿插合理的识字数量,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还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负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慢慢探索。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阅读量的影响,而且是积极方面的影响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对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考查,可以分析某种版本教材的质量。目前,使用量比较广泛的语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江苏版、北师大版等,课文数依次由低向高排列。出于对教学目的的考虑和编写思想的不同,各种教材中对语文课本阅读的数量安排也不尽相同,用合理数量的课文,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写作能力,这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思考

1.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变化的外在因素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数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窥视到整个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更迭历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思想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都是影响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在因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编写的,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也决定了语文课本阅读量的不同。现代教育和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发展。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就合理体现了新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精神,因此,在语文课本阅读量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增加,注重对小学生阅读量的提高,促进新课标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认字识字等语文知识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向通过语文阅读来实现语言文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2.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效果的内因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解读,安排教学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双方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合作,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开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增加,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适应、一起配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同时也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课本阅读量的完成任务,适当地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中不同文章的教学时间把握、文章难易度的把握等问题,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完成的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在教材的编制中也要注意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合理的课文数量情况下的教学质量。

3.让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科学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过程中,要注重阅读量的科学合理

化,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确定合适的教材阅读文章,例如文章的难易度、篇幅长度等,都是需要仔细和慎重考虑的。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更加贴近和适合学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做得更好,更好地促进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增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左右。这就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往往满足不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因此,积极合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本阅读量基本上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语文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课堂学习之余,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好的书籍,拓展阅读知识面,弥补课本阅读学习中的不足,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氛围的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建议设立“家庭阅读角”,让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还可以优化学校的读书馆等阅读场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可能和方便;还可以在教室里面放置一定量的报纸杂志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2.合理完善阅读内容

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和合理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保障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3.优化课外阅读方式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合适的阅读和学习方式能大大增强阅读和学习的效果。因为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老师加强有效的引导作用,积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式,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和质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课外阅读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丽.亲近阅读,收获成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一点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苏教版语文篇7

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三处瑕疵,具体如下:

1.必修三第三专题中庞朴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第三段最后一句话:

“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把这一句话所在的段落补充完整,在它前面还有这样几句话: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在这里我觉得“媲美”使用错误,论证如下:

(1)首先从作者本来想表达的意思看: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之间与蜜蜂和蜂蜜之间的差别都很大。

(2)然后再从“媲美”本身的含义来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媲”解释为“匹敌;比得上”。“媲美”解释为“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例句为“该产品可与世界名牌货~。”

(3)最后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媲美”的意思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差别。把原句主干找出来就是“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差别之大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请问“差别”怎么比美?这种“差别”美在何处?应该选用“相差无几”更为合适。作者在这里显然是弄错了“媲美”只理解为“匹敌;比得上”的意思,而忽略了这个词只用在“美(好)的程度”方面的比较。

2.必修三第二专题中杨绛的《老王》中第三段第一句话: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把这一句所在的一段话也呈现出来: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我觉得第一句中“不仅”使用不当,论证如下:

(1)根据前后文,我想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老王不仅老,而且有一只眼是瞎的。作者为何省略了“而且”或者“还”呢?

(2)从“不仅”本身的含义来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不仅”的解释有两个:1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2不但。

对于义项1造句子如下:A.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B.他看上去不仅六十岁;C.他的商业活动范围不仅在中国。这些句子中的“不仅”明显是用在数量和范围方面,它有实际的意义,如果去掉那么意思就发生变化。如A句就变成:这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原来的意思是:这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的想法。

对于义项2造句如下:A.他不仅勇敢,而且聪明。B.多年频繁的战斗,不仅没有挫折他的锐气,而且像纯钢的刀锋,愈磨愈加锋利。C.在学校里小红不仅学习好还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些句子中“不仅”作为连词,表示递进。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如果把句子中的“不仅”去掉,句子的实质性内容不会发生变化。如A句就变成:他勇敢,聪明。它的意思没有变。

(3)那么原文中“不仅”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看是否符合义项1,“不仅”后面紧跟着的“老”既不是数量也不是范围,可以肯定不能解释为义项1。那么只剩下义项2 了,确实也是这个意思。从整个句子以及整个段落来理解都是“不但”的意思。“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老王不仅老,而且有一只眼是瞎的。递进关系的句子重心落在后面,事实也是如此,这句话在这一个段落中是总起句,后面讲的都是老王眼睛的不幸,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4)既然“不仅”理解为“不但”,并且根据连词的习惯用法,那么文中就不能少了“而且”或者“还”。

3.必修三第二专题中杨绛的《老王》第五段: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这段话中我觉得“代送”用得不当,论证如下:

(1)“代”在新华字典中有三个解释:1替;2历史上划分的时期,世;3世系的辈分。显然,文中的“代”与义项2、义项3无关,只与义项1有关,应解释为“替”。

(2)用义项1造个句子如:他代我去拿文件。对这个句子进行拆解一下:原本是我去拿文件,现在是他代替我去拿文件,两种情况“我”和“他”都同做一件事“去拿文件”。依此类推,“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半。”既然是“代送”,那么就有这样两个问题:原本是谁送的?现在是谁送?现在是老王送的,那么原本是谁送的呢?是我们送的吗?自己把自己买的东西送回家吗?这显然不符合习惯用法。在原文中显然找不到准确答案。因此,推论得出“代送”一词使用不当。

(3)我觉得作者或者是编辑在这里不小心出了一个笔误,把“代送”改为“带送”就正确了。“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同时顺带给“我们家”送,因为是顺带,车费减半,这是老王的一番好意。因此原文应改为“愿意给我们家带送”。

苏教版语文篇8

【关键词】苏教版 初中语文教材 “专题”

一、“裸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

在后来的抽签中,我抽取了《汉字》专题。“汉字”所承载的内涵非常丰富,平时花三四节课讲授尚且不够,更不用说这次只能以一节课的时间来呈现、落实了!如果追求面面俱到的话,那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流于形式,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了。我一时之间竟是毫无头绪,找不到一个清晰有效的思路。

教材中“汉字”专题的材料本身就很丰富了,我索性没有再去查找其他资料,拿起语文课本仔细地读了起来。当第三遍读到袁鹰《汉字的魅力》中的一段话时,引起了我的思考,“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袁鹰说汉字给了海外游子们家的感觉,是啊,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意识、文化传统的载体,有着独特的魅力,她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无可替代的的精神家园吗?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又要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尤其是像“汉字”这样极具中国特色、内涵丰富的专题教学更是这样。于是我最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古老、美丽、智慧;2.以“汉字是我家”唤起学生对汉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对于这次“裸读”备课而有所收获,我深有感触。平常我也会时常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没有资料参考,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才能真正地融入文本,“裸读”备课,特别有利于我们教者在独立阅读思考中,对文本有新的、独特的理解与感悟。经常说我们的课堂要常教常新,这些“新”就要靠我们教者在独立的阅读中,有新发现,新感悟,尝试在找到切入点后,确定教学目标,再进行课堂设计,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这次的备课,我更加确定,无论上哪种类型的课,教者必须认真阅读文本、融入文本,有效利用文本资源,这是最终明确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专”、“语”结合,设计教学过程

“专题”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学习。“专题”具有凝聚性、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特点,“专题”的设计很讲究知识的“凝聚性”,可以说,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聚焦点。“汉字”专题聚焦点就是“汉字”二字,而“汉字”它本身就将“专业性”和“语文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汉字”专题教学,我觉得更要处理好“专”与“语”的关系。首先,我们要重视它的“专”。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汉字”进行多角度的积累、整合、挖掘,教给学生汉字的起源和历史、汉字的结构、汉字的读音和意义、汉字的造字方法以及和汉字相关的字谜、对联等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更透彻的认识。其次,这更是一堂语文课,“语文味”是必须具备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先以“汉字是我家”来激趣导入,然后通过“参观咱家的屋”、“认识咱家的人”、“了解咱家的事”三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古老、美丽、智慧的独特魅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发掘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功能,设计了一系列动静相宜的活动,吸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同时,我还精心设计了教学语言,比如,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老师也有一个特别的家,你想认识吗?好,我这就带着大家去认识我的家。沿着那条五千年来游人不断的香径,你一眼就能从众多屋舍中找到它,因为它从外形上和其他的建筑完全不同──那是一片方方正正的院落,古朴而幽雅。我的家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汉字。”

苏教版语文篇9

一、口语交际单元编制的特点

1.巧用口语交际案例导入话题。在进行口语交际知识的阐述时,教材并没有非常粗糙地讲述知识,而是以一个非常典型的短文作引导,以短文为例来讲述口语交际知识。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讲到“劝告”时,教材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42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分管。警卫团成员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便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被说懵了。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叫‘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大家笑了,异口同声地回答:“对!”又问:“人没有脑袋行不行?”大家说:“不行。”“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来领导抗战,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不能。”说:“谁再不安心警卫团工作,叫他到办公室找我,我们来说说这个道理。”教材通过这一个例子来告诉我们,劝告别人的时候可以采用的方法――巧用譬喻,以平等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由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应该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讲到“劝告”时,课后练习三是这样设置的:“针对某些同学或亲友违公德的行为作劝告,力争奏效。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方法。”这样的训练方式较灵活,同学可以用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劝告。

二、口语交际单元设计的缺陷

1.缺乏反思和评价的内容和指导。口语交际的教学与日常交际行为相比有以下三个特性: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正是因为这三个特性才使口语交际进入了课堂教学。反思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反思的能力。所谓反思的能力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能力,驾驭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或别人的话语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整校正的能力。而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综观苏教版教材,整套教材中都没有出现对于学生反思性和测评性的内容和要求。

2.与单元内容的联系不够密切。前四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独立存在的,分主题地讲述有关口语交际的知识。但在讲述知识时,内容过于独立,与本单元的内容和后面的作文都完全脱离了关系,使得知识和训练内容显得特别突兀。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和《柳叶儿》四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口语交际教学部分安排的却是“劝告”,这与前面的课文内容没有任何相关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联系和把握,也不利于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缺少口语交际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内容。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有关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顺利完成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总是离不开一般的听说能力,也需要掌握交际活动的特定规则和具体技巧。因此,教科书在编排口语交际内容时不但要提供口语交际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提供关于“交际”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这一方面,苏教版的教材更多地是注重呈现口语交际的知识性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婉转拒绝”中,教材在阐述知识时运用了典型故事作引导,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所要了解的知识,但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不足。在讲完故事之后教材只是简单地说“可见,拒绝他人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注意语言的婉转含蓄,对方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然后只是列出两个供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的话题,并没有作出关于口语交际过程的详细步骤和相关的技巧性指导。这种简单的陈述里并没有包含多少实用性、技巧性的知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只是无方法、无原则单凭经验进行交际活动。

三、口语交际单元的教学对策

1.要精心设计。在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上,认真领会苏教版语文课程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由于课本注重呈现口语交际的知识性内容,教材中提供的仅仅是话题和一些提示语,要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仅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很有自主开发的意识。

首先对话题进行补充。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劝告”,课后练习三是这样设置的:“针对某些同学或亲友违公德的行为作劝告,力争奏效。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方法。”关于补充,教师在授课时,会列举“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的事例。比如有位教师是这样讲述激将法的。英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早年是个横暴乡里,染尽恶习的浪荡子。一次,他心血来潮地向一个女工求婚,不料那女工断然拒绝:“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能嫁给你!”这当头一棒,羞得谢灵顿无地自容,从此他发愤读书,改过从善,终于成为近代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并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奖。

其次对话题进行再创造。所谓再创造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历把话题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情境。这些情境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业余生活中广泛选取,有些直接从学生中产生,这些交际内容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愿意交流。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教师设计的题目是:“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你的好朋友小花没考好,不想回家。你是她的好朋友,她想到你家过夜,你该怎样说?”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要实现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有交际就必须出现对象,是双方的互动行为。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课上的互动方式应力求多层次。

师生互动。它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决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也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指导和示范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

群体互动。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当然,教师要在其中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以利于交流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3.要注重实践。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爱国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在校园、去社区采访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和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劝告”,学会“婉转拒绝”,学会“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学会“说话有针对性及吸引人”等等。

苏教版语文篇10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