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女儿十篇

时间:2023-04-05 00:09:30

莫言女儿篇1

你追我赶,大作家与小女儿比进步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市大栏乡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入伍后,历任班长、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1979年,他经人介绍与同乡杜勤兰结婚。尽管妻子只上过小学二年级,身为部队文化干部的莫言,却与这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女子感情甚笃。

1981年,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儿管笑笑呱呱坠地,这个不谙世事的婴儿令莫言和妻子视为珍宝,疼爱有加。小生命的到来也给了莫言创作的灵感,当年秋天,他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从此一脚迈进文坛。

6岁之前,笑笑一直跟母亲住在农村,而父亲远在北京,尽管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女儿从没觉得跟莫言有生疏感。“虽然有人觉得父亲长得有点凶,每次回家又都穿着严肃的军装,没有太多的话,但他看我的目光总是那么温和。”管笑笑说,她在童年最期盼的事就是看到穿军装的父亲和他身后那只塞得鼓鼓囊囊的旅行包。因为每次他都能从里面掏出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小人书和连环画来送给她。

笑笑6岁时,为了方便女儿上学,莫言夫妇把家从乡下搬到高密县城。当时家里后院有一块很大的菜地,白天杜勤兰在工厂里做出纳,闲时就摆弄这块菜地,种的菜不仅自己吃,还经常送给街坊邻居。莫言每次回家探亲,妻子就要去园子里摘最新鲜的蔬菜做给他吃,此时莫言就会自告奋勇帮她锄草、打药治虫、翻地,而笑笑则非常乐于做父亲的小尾巴,跟在他屁股后面在菜园里跑来跑去,给他打下手。父亲费了半天劲翻松的地,一不注意就被她给踩实了。莫言也不恼,只是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女儿“糟蹋”他的劳动成果。

自从学会认字后,笑笑就开始觊觎父亲的大书架。那上面的书特别多,大部分都是文学类的。虽然其中很多她都半懂不懂,但还是“装模作样”地一本接一本读了下去。笑笑长大后会一直热爱文学,完全是在这种生活环境里耳濡目染的缘故。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笑笑想学骑自行车,缠着父亲要他教自己。莫言就放下了手头的文章,陪女儿找了一块空地练习。真到了骑上车的时候,小女孩非常害怕,根本不敢踩。莫言用双手扶着自行车的后座说:“笑笑,别害怕,眼睛看着前面,有爸爸掌着呢,绝对不会摔着。”“你保证不松手?”笑笑还是很害怕。“我保证。”莫言坚定地回答女儿。

笑笑终于鼓足勇气蹬起了踏板,车是往前开动了,不过由于紧张,她越踩越快,生怕一慢下来就失去平衡要跌倒,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停下来。身后传来父亲粗重的喘气声,回过头她才看见,父亲一直在跟着单车跑,此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他把头偏向一侧,把肩膀抬起来擦拭着耳边滴落的汗水,而两只手还紧紧抓着自行车的后座。“爸,你刚怎么不松手呢?”看着父亲累成那样,笑笑心疼了。“爸爸跟你保证过的,就一定不会松手的。”莫言喘着气回答。

1995年,14岁的管笑笑和母亲离开山东,跟着父亲来到北京生活。尽管当时的莫言正处于构思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关键时期,但他怕女儿跟不上北京的学习进度,每天都从繁忙的小说创作中挤出些时间,认真辅导笑笑的作业,并与女儿约定:“我写的小说要成功,你的学业也要成功,我们一起努力!”初三上学期,笑笑考了全班第一名,莫言自告奋勇地要代替妻子去开家长会,去之前还跟妻子讨论应该穿什么衣服。母亲笑着对女儿说:“你瞧瞧你爸,简直比去国外领奖还兴奋。”

1997年,莫言的《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10万元的奖金,这是继《红高梁家族》之后,他的小说再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获奖当晚,在一家门脸不大的鲁菜馆宴请妻女时,莫言笑着对女儿说:“爸爸也算赶上你的好成绩了,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你可要小心。”

父爱如伞,为爱女撑起一片温暖的天

莫言小时候“嗜书如命”,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他就去给小同学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经常累得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面春风。在莫言的影响下,管笑笑自幼也继承了父亲的这个爱好,小时候只要有儿童故事书或连环画陪着,独自在家里呆上一整天她都不哭不闹。这对“书痴”父女的家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丰乳肥臀》获奖后,莫言从奖金中拿出一部分钱,送给宝贝女儿一个向往已久的书柜,和一些她心仪的书籍。当晚,笑笑兴奋得彻夜难眠。

在购书这件事情上,笑笑和老爸更是“心有灵犀”:每当在书店看到可能会对爸爸创作有用的书,她就会毫不犹豫买下来;碰到自己也爱看的,她会一次买两本。而莫言在逛书店时,也会如此考虑。曾经有过几次,父女俩竟然都因为出于为对方考虑,而一次买两本相同的书,结果到家一碰面,一本相同的书竟买了四本!

除了读书之外,莫言还喜欢听音乐,他喜欢国粹京剧和外国的古典乐曲,家里各种音乐CD至少有300多张。爱听京剧的莫言和不听戏曲爱看电影的女儿,有时也会因争抢电视频道而发生半真半假的“战争”,可争执的结果往往是父亲爱女儿,想满足她的小愿望,女儿也心疼老爸,希望他生活得开心,双方都不好意思抢台了。于是最后就被妈妈“坐收渔利”,拿着遥控器看她的家庭剧去了。

进入高中后,笑笑的成绩一直很好,在学校的表现也不错,很少让父母操心。但随着高考临近,每天埋头复习的笑笑明显消瘦了很多。莫言看在眼里,虽然什么也不说,但饭桌上,总会时不时出现笑笑最喜欢吃的菜,比如爸爸亲自下厨房做的啤酒鱼。炎炎夏夜,笑笑在家埋头温习功课时,身后的小茶几上不知何时就会多了一盘切成小块的冰镇西瓜,或几个包装精美的果冻。

有一天中午,笑笑在学校食堂吃饭,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笑笑暗暗叫苦,然而等她回到教室,却意外发现课桌上放着一把崭新的雨伞。同学们羡慕地告诉她:“笑笑,你真幸福,刚才你老爸来给你送伞了!”一股暖流涌上笑笑的心头。从学校到爸爸上班的魏公村有四站多路,而爸爸一路在风雨中奔波,为的就是给自己送一把伞!

笑笑高考那几天,莫言如临大敌,简直比女儿还紧张。虽然考场就安排在笑笑本校,莫言还是不放心,看考场的时候就亲自去检视了一番,低着头猫着腰找到贴着女儿准考证的那张桌子,用手在桌面上细细摸了一番:“恩,这张桌子够平滑,写字时不会忖到。”说着,还坐在椅子上晃了晃,生怕椅子也不够结实。

到了高考前一天晚上,莫言更是在家收拾了好大一个包,什么书啦、衣服啦、药品啦、食物啦……他能想到的一切在这三天可能用得着的东西,全都给装上了,然后和妻子一起送女儿去“赶考”。为了避免孩子来回奔波,莫言提前在校内的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距离考场只有一百米,好让笑笑每天能从容地去考场,而中午还可以有地方小憩。

安顿好行李后,笑笑马上伏案复习功课,父亲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笑笑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11点,笑笑才在父亲的反复劝说下熄灯上床。可上了床她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又问父亲问题。莫言担心女儿会影响睡眠,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等笑笑在迷迷糊糊中被窗外的鸟叫声吵醒,才凌晨四点多。睡意全消的她翻身起床,准备洗把脸继续复习,却没想到父亲早醒了,他说:“笑笑,怎么就起来了?昨天好晚了我才听到你睡着。”看到父亲那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笑笑心里一阵心酸,原来父亲一直都没睡着啊!

在笑笑的学业上,莫言就像一个谨小慎微、爱操心甚至爱唠叨的中年人,这位大作家对女儿的期待和担忧,跟全天下的父母并没有两样。笑笑没有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200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

最牛家庭,先出文学博士再现“诺奖”得主

在山东读大学期间,管笑笑与父亲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癖好,就是书信往来。虽说当时通讯已经挺发达了,但她总觉得书信是一种很质朴的媒介,能承载的情感也是纯朴而厚重的。大二的时候,笑笑突发奇想要给父亲写一封毛笔信,当下就跑到文具店买了宣纸,拿起毛笔一本正经地写,一封几百字的信写得非常费劲。莫言接到女儿的毛笔信后,感动得不行,竟把这封信贴在客厅的墙壁上,天天茶余饭后就站在旁边细读品味。每次有客人来家的时候,都会惊奇地问到这封信,莫言就会装作很平淡地回答客人:“是的,这就是我女儿给我写的。”当客人羡慕着赞叹他有一个有心又乖巧的女儿,他嘴上不说什么,神情里却透出按捺不住的得意。

2002年暑假,笑笑回到北京家里,忐忑不安地拿给父亲看她的处女作《一只反刍的狗》。莫言一字一行地读完了这部19万字的言情小说稿,然后淡淡地说了句:“还行。”但在笑笑看来,父亲嘴里能蹦出来这俩字,对她已经是莫大的鼓励。因为莫言从不会在言辞上狠夸女儿,他说还行,就一定算不上糟糕。于是笑笑就鼓起勇气问,既然还行,我就投投看吧。令笑笑喜出望外的是,后来她的书稿还真出版了,并且在市场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一时间,媒体上充斥着“虎父无犬女”之类的赞誉,让她着实陶醉了一把。

本科毕业后,由于管笑笑成绩突出,被学校老师推荐保送到清华大学文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此后,她和父亲的共同语言更多了,经常在饭桌上和他滔滔不绝地聊文学,母亲一句话也插不进来,急得直嚷嚷:“饭都凉了!”

2006年,笑笑第一次把男朋友带回家给父亲看时,莫言当面没有过多的表示,对那个小伙子不冷不热,不咸不淡。男友很忐忑,偷偷问笑笑:“你爸爸是不是不太喜欢我啊,一个‘好’字都没说呢!”女孩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我做了我爸20多年的女儿,好容易才混到一个‘还行’,你来吃一顿饭就想他说你‘好’呀,那你可把我爸想得太容易了。”莫言事后也没有过多地评价笑笑的男友,但不反对他们交往。笑笑知道,这就代表父亲接受了他。后来还是母亲私下里向她透露,父亲观察了她男友很久,结论是从各方面看来都是个可以托付的年轻人,而且他也相信女儿的眼光。

2007年夏天,笑笑翻译了一本库雷西的小说《加百列的礼物》,拿到出版后的书样后第一个就送给了父亲。莫言摩挲着书页,一行行仔细阅读,末了说:“笑笑你长进了!”幸福得像个孩子。

研究生毕业后,笑笑成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一名老师。每到周末,她总会想多找一些时间陪陪父母,有时候鼓捣全家一起出动看电影,有时候带着父母去郊外摘野菜。莫言一家人都很喜欢自然,喜欢享受田园之乐。每当在某个山头野地里辨认出一些可食用的野菜,笑笑会兴奋地拿给父亲去验证,此时的她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父亲在院子里种菜的那个年代。每逢采了野菜回来,莫言就会兴致很高地亲自下厨,笑笑也在一旁帮忙打下手,晚上的饭桌上就会有一些野菜烙饼、野菜盒子,全家人围着桌子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乐融融。

2011年,笑笑读完了在职博士,登台参加毕业典礼前,当父亲发现她稍稍驼背的时候,就轻轻地推了一下女儿的背。只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却差点让笑笑当场落泪。从上高中开始,每天伏案苦读的她就落下的身子不挺拔的毛病,父亲时常这样矫正她,这一“推”就是十多年啊!

莫言女儿篇2

对此,杜勤兰女士说,之所以想买房子,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住的一直是部队上的一套91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女儿、女婿、外孙女和他们夫妻三代人挤在一起很局促。他们夫妻只好带着外孙女回到高密老家,帮着女儿带孩子。用这笔奖金在北京再买一套房子,五口人能住得宽松点,女儿与外孙女也不必分隔两地。

听闻莫言想买房子,陈光标日前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要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别墅赠与莫言,让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作反映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对此,莫言二哥兼莫言“新闻发言人”管谟欣代表莫言回应说:“谢谢陈光标盛情,但无功不受禄,莫言不要陈光标的别墅。”莫言的父亲管贻凡也表示,莫言是庄稼人出身,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东西,不要。

解密莫言

作家收入其实并不高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像莫言这种著名作家的生活条件应该很优裕,但莫言的夫人杜勤兰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说,莫言目前的稳定收入来源是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的工资。而他创作一部作品常需历时数年,而作品又面临着严重的盗版侵权。为了照顾莫言和女儿管笑笑,妻子杜勤兰在北京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当时女儿管笑笑还在上学,全家三口人全靠莫言一个人的收入,而90岁的老父亲也需要赡养。

莫言与妻子杜勤兰在高密的棉花厂相恋结婚,杜勤兰表示,虽然收入并不丰厚,但莫言仍然尽量为老家平安村作些贡献,村口的一块功德碑上,刻有2009年为村里修路的捐款者名单,莫言的名字列第一个,有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莫言捐了3万元。杜勤兰说,很多邻居问她,莫言老师那么大的作家,挣那么多钱,怎么看你很少买肉,每次都买一大堆蔬菜。她说,其实家里改善生活就是包一顿饺子。饺子,是莫言几十年来最喜欢的美食。

他为啥要当作家

为了一天能吃上三顿饺子

谈到饺子,就不得不说莫言当作家的初衷。莫言的大哥说,当时他们的一位邻居告诉少年莫言,作家们生活是非常富裕的,每天三顿都吃饺子。多年后,莫言回忆哥哥说起的这件事感慨颇深:“我当时就想,原来作家生活是如此之幸福啊,所以当年想当作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天三顿都能吃到饺子。”

当然,莫言觉得能吃上饺子就很幸福是有原因的。出生于1955年的莫言童年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没有粮食,大人吃的是野菜团子,莫言吃不下,奶奶“赏赐”了他和姐姐每人一个发霉的红薯干,莫言总觉得姐姐的大,于是把姐姐手里的抢过去了。抢过来之后才发现不如自己原来那块大,于是又抢了回来。抢了两次,姐姐哭了。作为一个吃过苦的人,莫言在物质生活方面比一般人更容易满足。

他真的很努力

积劳成疾患严重胃溃疡

莫言只上了五年小学就辍学了,但他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艺术学院,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毕业,并获得很多大学的荣誉学位。莫言能实现学历上的三级跳,与他对文学的极大兴趣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据媒体报道,早在上小学期间,莫言就已经显现出了他对文学的巨大兴趣。为了能借到同学家一本绘图本的《封神演义》,莫言曾到同学家去推磨,推一下磨,给一册书看。还必须得在现场看,不能借出来,有时还规定必须推十圈才能看一页。就这样,他把周围十几个村的书都看完了。到了青年时期,莫言看书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兵前,他曾咬牙花了四块五买了一本《中国通史简编》,要知道,全家一年的收入也才几十块钱。

后来到了北京,莫言也是一直努力学习,经常看书到半夜。杜勤兰透露,刚到北京时,莫言没有将自己接过去,有时候写作到半夜饿了没有夜宵,就吃大葱喝热水,多年下来积成严重胃溃疡,每天都要吃药。

诺贝尔奖是他最大的成功么

家庭幸福是莫言最大的成功

莫言参军前曾与杜勤兰同在高密的棉花厂上班,两人相恋结婚,后来他因《红高粱》名声大噪,但始终对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妻子不离不弃。莫言曾说,他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很多名篇,而是有一个幸福家庭。

莫言女儿篇3

人物:

唯璃儿:原本活泼可人,但自从前男友令明壁宁愿相信她的死对头莫巧言时,就变得冷酷无情,只有对熟悉的人才会露出真实的自己。(雨莎悠星饰)

蓝雪欣:璃儿的好朋友,总是非常温柔,但生气时会火山爆发,超恐怖的~~(LILY薇儿饰)

莫巧言:‘青龙’帮帮主的女儿,恶毒至极,善用计谋使人自相残杀,但莫巧言却是整个湘灵圣地排名全圣地第八名,所以也是个妖媚的美人。(无人)

令明壁:璃儿的前男友,由于他的不明事理和莫巧言装出的楚楚可怜的模样让他选择相信莫巧言而跟璃儿的误会越来越深,其实本性不坏,但后来娶了莫巧言后专心为邪恶势力效忠,但最后变好了,还暗中帮助璃儿,劝化了莫巧言。(无人)

琉澈阳:璃儿的知心好友,不过比令明壁认识的晚一些,但澈阳也是璃儿的归宿,心地善良,外表俊美。(无人)

宁菲娘娘:在整个仙术界因法力高强而赫赫有名,是璃儿和雪欣的师父,同时,琉澈阳也是宁菲娘娘的弟子,宁菲娘娘将所有仙法都教给了璃儿,因为璃儿的悟性极强,但雪欣的学习能力也很不错,所以娘娘将水、火、土三种魔法一起教给雪欣,不过还是璃儿强一点。(无人)

唯瑶儿:璃儿的妹妹,是美盈妃子的门下弟子,美盈妃子的仙法也十分了得,瑶儿天资聪颖,深受美盈妃子的宠爱。(无人)

还有很多角色,以后再细写啦!

序:

“唯璃儿,明壁是我的!”莫巧言恶狠狠的扯着璃儿的头发说,此时,她们在碧湖边,璃儿扇了莫巧言两巴掌,忽然,莫巧言抓住璃儿的手,往碧湖里跳进去,边哭哭啼啼地说:“璃儿,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令明壁刚好看到,急忙把莫巧言救起来。“唯璃儿,你怎么这么狠,把巧言推进湖里!”平常从不跟璃儿生气的令明壁,居然为了莫巧言,跟璃儿大叫起来。“我没有!是她自己跳进去的!”唯璃儿说,“哼!一个这么恶毒的女孩,没有资格呆在战鸣帮,你走吧。”令明壁冷酷地说。

莫言女儿篇4

【关键词】彝语;亲属称谓;汉语转写;规范

彝语北部方言区特指我国西南大小凉山彝区,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境,乐山市的峨边县、马边县,攀枝花市的盐边县、米易县,雅安地区的石棉县、汉源县,甘孜州的九龙县、泸定县,云南丽江地区的宁蒗县、华坪县等。

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体系主要分a系称谓(伯父系)、o系称谓(舅父系)、bbo系称谓(姑母系)、mop系称谓(姨母系)。由于缺乏规范,彝语亲属称谓在汉语转写用字上处于混乱状态,如“a”有“阿”、“啊”、“安”、“”、“哎”、“艾”、“唉”、“埃”等字。为统一标准,对彝语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问题进行全方位的阐述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达到要求的规则标准,以供各方遵循使用,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一、亲属称谓概述

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为“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则表述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称谓”即“称呼方式”。“亲属称谓”,即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

彝族亲属分两种:血亲和姻亲。彝语称“血亲”为“cyt vi,相当于汉族的“宗亲”;称“姻亲”为“vu sat”,是因婚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称谓,彝语称“gux tie”,或叫“xix zzyp gu”。

二、彝语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规范

(一)“a”系称谓用字

“a”系称谓一般包括“至亲称谓”和“伯叔父称谓”。“伯叔父称谓”基本用字包括固定用字“a”、“ax”和灵活用字“gox”、“jjyt”、“ga”等被称谓者名字(尊名)用字。为统一标准,我们规定“a”、“ax”一律转写为“阿”,其他的称谓转写用字则规范如下:

1. 至亲称谓

祖父(外祖父):阿普(ax pu)

祖母(外祖母):阿玛(a mat)

父亲:阿达(ax da)、阿博(ap bbo)(背称)

母亲:阿嫫(ax mo)

2. 父、伯叔父、姨父称谓

伯叔父:帕乌(pat vu)(背称)

姨父:嫫尼萨乌(mop nyi sat vu)(背称)

伯叔父(姨父):阿过(a gox)、阿牛(a nyox)、阿呷(ax ga)、阿机(a jjyt)、阿乌(a vut)、阿干(a gat)、阿节(ax jie)、阿惹(ax yy)、阿利(ax hlie)、阿撒(ax sa)等

(二)“o”系称谓用字

“o”系称谓即是“舅父系称谓”,包括对舅父、姑父、岳父等的称谓,一般以“o(ox、uo)”加被称呼者名字(尊名)中的一个字来称呼。为统一标准,我们规定“o(ox、uo)”转写为“俄”,其他用字规范如下:

舅父:俄尼(o nyi)(背称)

姑父:阿波撒伍(ax bbo sat vu)(背称)

岳父(公公):以坡(it po)(背称)

舅父(岳父、姑父、公公):俄牛(o nyox)、俄过(o gox)、俄惹(ox yy)、俄机(uo jjyt)、俄干(uo gat)、俄呷(uox ga)、俄利(uox hlie)、俄节(uox jie)、俄撒(uox sa)、俄伍(uox vur)、俄切(uox qie)等

(三)“bbo”系称谓用字

“bbo”系称谓即是“姑母系称谓”,包括对姑母、舅母、岳母、婆婆等的称谓,一般以“bbo(bba)”加被称呼者名字(尊名)中的一个字来称呼。为统一标准,我们规定“bbo”转写为“波”、“bba”转写为“巴”,其他用字规范如下:

姑母(岳母、舅母、婆婆):阿波(ax bbo)(背称)

姑母(岳母、舅母、婆婆):波机(bbo jy)、波过(bbo gop)、波牛(bbo nyop)、巴呷(bba ga)、巴机(bba jjyt)、巴及(bba jie)、巴干(bba gat)等

(四)“mop”系称谓用字

“mop”系称谓即是“姨母系称谓”,包括对姨母、伯叔母等的称谓。一般以“mop(map)”加被称呼者名字(尊名)中的一个字来称呼。为统一标准,我们规定“mop”转写为“莫”、“map”转写为“麻”,其他用字规范如下:

姨母(伯叔母):莫利(mop nyi)(背称)

姨母(伯叔母):莫机(mop jy)、莫过(mop gop)、莫牛(mop nyop)、莫惹(mop yy)、麻节(map jie)、麻几(map jjy)、麻利(map hlie)、麻撒(map sa)、麻支(map rryr)等

(五)其他称谓用字

除了上述的“a”系、“o”系、“bbo”系、“mop”系外的彝语北部方言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规范如下:

弟称兄:吾伍(vyt vu)(背称)

妹称兄:玛仔(hmap zyt)(背称)

兄称弟:以衣(ix yi)(背称)

姐称弟:玛仔(hmap zyt)(背称)

妹称姐:吾莫(vyt mop)(背称)

弟称姐:利莫(hnip mop)(背称)

姐称妹:里玛(nyie mat)(背称)、

兄称妹:利莫(hnip mop)(背称)

堂弟称堂兄:耙伍吾伍(pat vu vyt vu)(背称)

堂妹称堂兄:耙伍玛仔(pat vu hmat zyt)(背称)

堂兄称堂弟:帕乌以衣(pat vu ix yi)(背称)

堂姐称堂弟:耙伍玛仔(pat vu hmat zyt)(背称)

堂妹称堂姐:耙伍吾莫(pat vu vyt mop)(背称)

堂弟称堂姐:耙伍利莫(pat vu hnix mop)(背称)

堂姐称堂妹:耙伍里玛(pat vu nyie mat)(背称)

堂兄称堂妹:耙伍利莫(pat vu hnix mop)(背称)

弟称兄嫂:吾莫(vyt mop)(背称)

姐、妹、弟称兄嫂:阿米(ap hmi)

兄称弟媳:里玛(nyie mat)(背称)

姐、妹称弟媳:阿米(ap hmi)

兄称弟媳:xx息莫(xx xyp mop)

堂弟称堂兄嫂:耙伍伍莫(pat vu vyt mop)(背称)

堂弟妹称堂兄嫂:阿米(ap hmi)

堂兄称堂弟媳:耙伍里玛(pat vu nyie mat)(背称)

堂姐称堂弟媳:阿米(ap hmi)

堂兄称堂弟媳:xx息莫(xx xyp mop)

姑母之子女称舅父之子:俄立(o hlit)(背称)

姑母之子女称舅父之女:俄尼莫(o nyi mox)(背称)

姑母之女称舅之女:阿米(ap hmi)

舅父之子女称姑母之子:阿波惹(ax bbo sse)(背称)

舅父之子女称姑母之女:阿惹(a ssat)

姨母之子互称:莫吾立(mop vyt nyi)(背称)

姨母之女称姨母之子:莫玛仔(mop hmat zyt)(背称)

姨母之子称姨母之女:莫利莫(mop hnix mop)(背称)

姨母之女互称:莫吾莫里玛(mop vyt mop nyie mat)(背称)

妹称姐夫:吾莫撒伍(vyt mop sat vu)(背称)

兄、弟称姐夫:利莫撒伍(hnip mop sat vu)(背称)

姐称妹夫:里玛撒伍(nyie mat sat vu)(背称)

兄、弟称妹夫:利莫撒伍(hnip mop sat vu)(背称)

妻称夫:撒伍(sat vu)(背称)

夫称妻:息莫(xyp mop)(背称)

夫称妻之兄弟:息莫玛仔(xyp mop hmap zyt)(背称)

夫称妻之姐:息莫吾莫(xyp mop vyt mop)(背称)

夫称妻之妹:息莫里玛(xyp mop nyie mat)(背称)

儿子:惹(sse)(背称)

女儿:阿目(ap my)(背称)

儿媳:惹息莫(sse xyp mop)(背称)

女婿:阿目撒伍(ap my sat vu)(背称)

侄儿:惹读(sse ndu)

侄女:阿目读(ap my ndu)(背称)

外甥:利莫惹(hnip mop sse)

外甥女:热莫(ssat mop)

孙儿:尔依(ly yi)(背称)

孙女:尔玛(ly mat)(背称)

曾孙:哩(hlie)(背称)

三、结论

彝语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规范是彝语文规范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发展的需要。彝语亲属称谓汉语转写用字需遵循同音或近音转写原则,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同音同字且避免产生歧解。

参考文献

[1] 胡世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2] 罗正明.简论凉山彝族亲属称谓[J].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1期.

莫言女儿篇5

减肥

冬天,是一个让编辑部女同志们头疼不已的糟糕季节,因为工作时间大部分坐着,脂肪总会悄无声息地囤积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一天午饭后,大伙集体去江滩晒太阳,聊起了减肥这个话题。莫言言说:“冬天好容易长胖,可是我偏偏食欲不错,看着喜欢吃的东西不能吃,好心痛。”

罗幸马上接过话茬:“就是就是,冬天天冷,容易多吃,所以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食量。”

这时,康缇淡定地说:“好啊好啊,你们都减减肥,中午都少吃点啊,那样我就可以多吃点了……”

拾金不昧

某天,康缇上班有些不高兴,莫言言关心地问:“亲,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跟我说说呗。”

康缇满脸郁闷地说:“今天上班,我在公交车上捡到了200块钱。”

莫言言说:“然后呢?”

康缇回答:“我怕失主着急,当即大声地询问钱是谁丢的,然后就有人找我把钱领走了。”

莫言言说:“拾金不昧是光荣的事情啊,那个人一定很感激你吧!”

康缇痛心地说:“刚刚我发现,那200块钱是我自己掉的。”

网速慢

最近不知怎么了,办公室的网速很不给力。

这天,成小晟用“迅雷”下载一个小游戏供午间放松娱乐,下载了半天却一直无果。他焦急地问莫言言:“怎么下载的速度这么慢啊,急死人了。”

莫言言说:“这几天网速是有些慢,再等等吧,对了,你把不用的一些程序窗口关掉,也许能快一点。”

成小晟想了想,他先关掉了网页,又关掉了QQ,最后关掉了“迅雷”……

掰不开

中午饭后,大家讨论起花钱容易挣钱难的话题。康缇感慨地说:“更多的时候,我真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当两半花。”

钱如梦面无表情地幽幽插话说:“我试过,可是根本掰不开啊。”

漫画

开心一笑

排队

男孩和女孩计划周末外出游玩,出发的前一天,男孩去车站提前买票,谁知过了好久才回来。

女孩不高兴了,嘟囔着问:“怎么买了那么久,排队的人很多吗?”

男孩无奈地回答:“亲爱的,排队的人不多,不排队的人太多了哇!”

到站

一次,爸爸骑车带我出去溜圈,突然有一只塑料袋挂在了我们电动车的支架上。我说:“老爸,车上挂了个塑料袋!”我爸说:“你别管它,它就是搭个顺风车。”过了一会儿塑料袋掉了,我又给老爸汇报:“塑料袋掉了。”老爸轻描淡写地说:“哦,没事,我想可能是它到站了吧!”

脸皮厚

女儿放学回家嚷嚷着要一盆含羞草,于是便带她去了花鸟市场。进入一家花店,女儿看到一盆含羞草后两眼放光:“妈妈,你看我碰一下它,它的叶子就缩回去了,很神奇的。”说完便用手指碰了碰含羞草的叶子,谁知它竟然没有任何反应。

莫言女儿篇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语言的性别差异反映出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而不同性别的角色在小说的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小说人物的刻画和读者对于小说作品的欣赏都会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从不同性别在叙事中的语言变化来阐述《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观,分析在这部小说中的性别语言变体如何通过多重叙事声音来体现,阐述在男性形象缺失的男性语言变体中女性语言变体如何体现黑人女性直面历史,重建自我身份的女性观。

关键词 :性别语言变体;《宠儿》;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172-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性别语言变体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11YJA74004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框架理论下的文学语篇分析”(HEUCF141204)

一、引言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产生社会语言的差异,形成社会语言变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否则就失去了语言交际的功能。社会上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性别和不同文化都会使语言有所变化,尤其在是语言交际中的男女由于性别和社会属性的差异而形成的性别语言变体。所谓男女有别,现实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交际中,从语音、选词到用语的特点无不显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性别语言变体反映出男女在社会上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和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一般而言,男性强调变化其语言变体更富有创新性,女性则因更强调风俗习惯和社会地位其语言变体趋向保守,但是一旦男性的语言创新性弱化,在被压迫的社会状态中,女性的性别语言势必强化,来表达她们在社会存在的声音,尤其在小说创作中。

现在,社会语言变体的研究大多是从语言交际策略角度来探讨其原因和语言使用的不同,很少有用语言变体分析小说中语言的变异对揭示小说的主题所起的作用。其实,小说中的性别语言变体表现出不同性别的角色在小说的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变化,这对于小说人物的刻画和读者对于小说作品的欣赏都会起重要作用。就像社会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提出的“言为身份”(You are what you say),语言可以表现出说话者的相关社会信息。本文就从不同性别在叙事中的语言变化来阐述《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观,以此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与文学欣赏联系起来,丰富读者对小说作品的理解深度。长篇小说《宠儿》是帮助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在《宠儿》中,莫里森运用碎片式的叙事模式,从多重的叙事视角来描写“我不愿回忆,黑人不愿回忆,白人不愿回忆”[1]的历史。整篇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回忆表现出来,他们的叙述像是拼凑零碎的记忆片断,而正是这种不同性别语言叙述的变化让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同步体验“黑奴的内心生活”,尤其是女性黑奴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从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女性观。

二、性别语言变体表现多重叙事声音

语言永远做不到真正地确切描述实际发生的事件,只能在其周围绕圈子[2]。性别语言体现着人们对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性别的深刻理解和复杂的认知。在《宠儿》中,莫里森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叙事视角,代之以不同性别的多重叙述视角。但是这样的叙述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多人多次讲述,每个人讲的都是不完整的同一个故事,却“以不同层面为故事提供和积累了互为补充的信息”[3]。

莫里森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作为小说核心情节的女主人公赛丝的杀婴事件。她在小说中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小说叙事方法展开情节,而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情节交织在一起,来回穿梭。杀婴事件是《宠儿》的中心情节,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并非被白人杀死,而是被自己的母亲杀害。这一事件被不同的语言变体讲述。读者首先看到的是作为赛丝奴隶主的“学校老师”的叙事角度,“女黑鬼用一只手将一个血淋淋的孩子搂在胸前,另一只手抓着一个婴儿的脚跟……”接着这一中心事件又从黑人男性斯坦普·沛德的视角重新叙述,他看到赛斯“怎样飞起来……她的脸上怎样长出了喙,她的手怎样像爪子一样动作,怎样将他们个个抓牢”[4]。最后,读者通过女主人公赛斯本人的视角重现这一过程,“当她看见他们起来,并且认出了‘学校老师’的帽子时……如果说她在想什么,那就是不。不不。不不不。……她就飞起来……出去,走开,到没人能伤害他们的地方。到那里去,远离这个地方……”[5]。

读者首先被迫接受作为奴隶主的“学校老师”的话语,从他的语言表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赛斯“发疯”的动物般的形为,这种带有明显种族偏见的话语正是上层社会语言变体的体现,是否认黑人人性的价值体系的反映。相比之下,斯坦普·沛德的视角更接近客观,他的语言变体让读者了解为什么没有人报信和赛丝当时的状况。但他仍然缺乏从深层次的心理感受上感受奴隶制对黑人女性的戕害。只有赛丝直面惨痛的叙述才能让故事获得完整的叙述,理解黑人女性对于被剥夺做母亲权利的奴隶制的反抗。赛丝的语言断续却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理解赛丝的骇人之举正是一位母亲在被剥夺做母亲权力的一种反抗,是母爱的表达。小说中的这种性别语言变体表现出的多重叙事使整部小说“没有统一的叙事声音,没有唯一真实版本的真实,没有确定的结局”[6]。过去的回忆在压抑中一点点释放,叙述自己的故事与倾听别人的故事交错进行。不同的叙述者在文本的叙述中通过语法、句法结构和词语选择的不同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意识,让被压抑的黑人话语,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话语得以重新参与到对历史的重构中。

三、从性别语言变体看《宠儿》中的女性观

(一)男性语言变体表现男性形象的缺失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也有性别属性。男性总被认为是主宰者;女性则是依附者。可是在奴隶制度下,黑人尤其是男性经常被买卖,他们一家之主的地位被现实击垮,男性气概被剥夺,男性语言的权威性被弱化。《宠儿》中处处显示出男性形象的缺失,沉默成为他们唯一的情感表达方式,而男性语言变体的弱化,突显了女性对于民族觉醒的作用,为一个民族创伤的修复提供了希望。

小说中以第三人称视角塑造的赛丝的丈夫哈利,因为眼看着自己的妻子被“学校老师”的侄子凌辱而不敢出声最后疯了。他涂了自己一脸的牛油,活着或死了,没有人知道。生活在“甜蜜之家”的保罗三兄弟的中间名仅被主人以A、D、F来区别,表明黑人群体在奴隶制语境下,他们的存在是多么微不足道。保罗·A和保罗·F的“在场”都是借用第三人称视角的记忆碎片来呈现的,我们既无法看清他们的面庞也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整个话语、思想和自我意识都在宏大的叙事文本中消于无形。只有保罗·D的语言叙述视角能让我们看到男性黑人奴隶的抗争话语,但是,在他的语言表述中大多使用被动语态和重复的词和句子结构,表现了黑人奴隶被动的生存状态。保罗·D这样叙述赛斯逃走后“甜蜜之家”的生活,“一个发疯了,一个被卖了,一个失踪了,一个被活活烧死了”,而他自己“嘴里塞着马嚼子,手被反捆在背后”[7]。当然作为小说中唯一能被称为男性主人公的角色,他的语言变化也表达了黑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保罗·D开始通过疑问句来思考黑人奴隶的命运,他问小说中的长者斯坦普·沛德,“一个黑鬼到底该受多少罪?”而他又无法认同“能受多少就受多少”的回答,发出“凭什么?凭什么?”的呐喊。但是保罗·D同样在奴隶制下失去了阳刚和温情,先是对宠儿鬼魂的冒犯,后又在知道赛斯过去后离开她,即使最后重回赛斯身边也是为了遗忘过去和历史。从保罗·D的叙述中我们了解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男性形象的缺失,这更能体现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珍贵,也更加深刻地揭示黑人奴隶精神创伤对黑人性格的扭曲和黑人奴隶争夺话语权的抗争精神。

(二)女性语言变体表现黑人女性的女性观

奴隶制背景下的《宠儿》是美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莫里森运用史诗般的语言将黑人的种族命运,黑人女性怎样进行痛苦挣扎去实现女性身份的认同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通过三代黑人女性的经历和她们独特的女性语言变体来抨击种族和性别歧视,体现主人公的女性解放意识和女性观。

奴隶制拒绝黑奴作为为的价值,因此,黑人要想成为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必须认识黑人自身的个人价值,学会珍爱自己。赛斯的婆婆萨格斯有着所有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她在林中布道式讲演中呼吁她的同胞自爱,她说“他们不爱你们的肉体。他们逼视它……你们得爱自己的肉体”[8]。表现了自爱是长期遭受奴隶制摧残的黑人自意识开始觉醒时的重要一步,但是她只是利用布道来找到宣泄痛苦的突破口进而麻痹自己,没有意识到奴隶制才是这些痛苦的罪恶根源。

主人公赛斯是黑人女性悲惨历史的一部分,她对过去事件的叙述疏散随意、无序断续,重复冗繁。她遭受白人的凌辱,对形状像树一样的伤疤“没有一点感觉,因为皮肤早已死去”[9],她是提供奴隶劳动力的生产工具,因为不愿女儿重蹈自己覆辙成为奴隶而将她杀死。莫里森有意将赛斯杀死的孩子刻画成既像是人又像是鬼的“宠儿”。当赛斯确认“宠儿”是谁的时候,她向外部世界关上了大门,她喋喋不休“宠儿,她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10],表达对宠儿的母爱和宠儿归来的喜悦。她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女性语言变体特有的细腻婉转,“你是为我的缘故回来的吗?是的。你记得我?记得。我记得你。……你宽恕我吗?你不走了?”[11]在赛斯的内心深处,“她感到需要证明她这样做是对的,是出于一种真正的爱”[12]。悲伤、内疚、母爱交织在一起,让她日夜煎熬。宠儿寄生于赛斯,“吞食她的生命,取走她的生命”[13],赛斯重又沦为奴隶,“吞噬一切的母爱的奴隶”[14]赛斯的话语句法支离破碎,标点停顿不畅,这种不遵守白人语言规则的文本表述,正是对白人话语权的挑战和抗议,也体现的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在小说里,赛丝最初只是“目中无人,试图单独行事”[15]的人。“甜蜜之家”由“学校老师”接管后,她奇迹般地还带领全部孩子逃了出去,在路上还生下丹芙。她为此颇为骄傲:“是我干的。……当然,有人帮忙,帮了不少忙,不过还是我在干”[16]。她杀死亲生女儿,是因为她认为她有权利对自己及孩子的命运负责。赛丝以“宠儿,她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为开篇进行的内心独白,其语言变体也表现了她自己与黑人社区之间的隔阂。她杀婴后被带走,邻居们也反应冷淡,“没人说一句话。有嗡嗡声。根本就没人说一句话”[17]。丹芙解救赛斯的方式改变了赛丝的态度,表现了真正的黑人女性观。这种逐渐强化的女性语言变体,一方面表现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一方面也体现了黑人女性要想获得解放,光有自爱和勇气是不够的。

丹芙的出现使整部小说的女性观趋于完整。她的内心独白有对母亲杀婴行为的惊骇,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对从未谋面的父亲的幻想,对拥有宠儿姐姐做伴的渴望。丹芙最后勇敢地走出家门请求邻居的帮忙“驱鬼”,赛斯在黑人社区的帮助下送走了宠儿,摆脱了历史的重压。这代表黑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我解放的。以埃拉为首的黑人妇女,宽恕赛丝,“……未来是晚霞;过去是留在身后的东西。如果过去不肯留在身后,那么,你不妨就得把它踩在脚下”[18]。语言变体的变化让读者最后明白,个人的价值标准要和黑人整个民族的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互相帮助和扶持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而这种内心独白的语言变体涉及奴隶制度和黑人民族的精神创伤,不同语言变体的相互对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四、结论

德莱塞说过:美国这个国家只有未来,没有过去。莫里森从现在的角度追溯和挖掘过去,通过学习直面过去奴隶制的“鬼魂”以让它安息。因为只有健康的社会才能正视历史,才能拥有未来。就像宠儿的内心独白含义深长,大段的内容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像黑人的音乐。宠儿的回忆变成了整个黑人民族的历史回忆,赛斯变成了无数被剥夺了爱的权利的黑人母亲的集中象征。宠儿最后的独白变成了一句一行,如同诗歌般的文字,使分别代表过去(宠儿)、现在(赛斯)、未来(丹芙)的黑人女性得以心灵的交流,看出莫里森积极的女性观,她号召黑人女性能够直面历史,重新建立自我身份,坚守黑人文化传统,增强群体的力量,从而走出奴隶制的阴影并最终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解放。

参考文献:

〔1〕Taylor-Guthrie, Danille, ed. Conversation with Toni Morrison[M].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4.

〔2〕〔3〕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5〕〔7〕〔8〕〔9〕〔10〕〔11〕〔12〕〔13〕〔15〕〔16〕〔17〕〔18〕托妮·莫里森.宠儿[M].南海:南海出版社,2006.

〔6〕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莫言女儿篇7

关键词:《秀拉》;家庭伦理;不和谐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引言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该小说发表后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的提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在叫做“底层”的黑人社区中黑人的生活。自小说问世以来,众多评论家已经采用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批评理论围绕该小说进行研究。虽然有关《秀拉》的研究多彩多样,而且已有众多学者围绕小说中女主人公秀拉展开分析,然而鲜有学者对该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进行过深入探讨。文学伦理学从共时性角度看可以分为“生存伦理”、“伦理”、“家庭伦理”、“人际伦理”、“政治伦理”等等。(修 108-109)家庭伦理,顾名思义就是探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个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著名理论家贝尔・胡克斯曾就黑人家庭对黑人生活的重要性进行过深刻贴切的论述: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黑人相信建造一个居住地(奴隶小屋,木棚)具有种族政治重要性。在种族隔离政策控制的残酷现实中,居住地就成了一个每个人可以自由地面对人性问题的所在地,在此人们可以反抗。黑人妇女的反抗方式便是把家变成所有黑人奴隶成为主体,而非客体的地方,在家里,黑人在我们的心里、头脑总得到确认,不管面对的是贫穷、困难还是剥夺,在家里我们可以恢复在外面世界中被否认的尊严。(胡克斯 42)

《秀拉》中,黑人家庭大多数以女性成员为主。在家庭生活中,由于黑人男性对责任的逃脱,黑人女性,尤其是黑人母亲不得不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本文将通过对黑人家庭中黑人男性的逃脱以及黑人母亲的伟大进行分析,以此来体现生活在“底层”的黑人家庭伦理关系。

二.逃脱型的黑人父亲

在小说《秀拉》中,莫里森向读者呈现了一种典型的黑人男性――逃脱型的黑人父亲。由于长期受白人文化的压制,黑人男性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在黑白两种文化夹缝中,面对苦不堪言的生活,黑人男性选择了放弃家庭责任而逃离家庭。小说中,汉娜的父亲即秀拉的祖父波依波依,奈尔的丈夫裘德婚后都抛弃妻子,完全丢弃了本该肩负的责任。波依波依(BoyBoy),该词译为男孩子。从命名来看,莫里森早已给他的不负责任埋下伏笔。波依波依是夏娃的丈夫,婚后他们有了三个孩子:老大汉娜,老二“珍珠”,老三“李子”。波依波依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婚后他经常和别的女人姘居,不怎么回家。只要他喜欢干那些可以办得到的事情,他就无所不为。他第一好色,第二贪杯,第三才轮到欺负夏娃。经过五年失望伤心的婚后生活之后,波依波依出走了。(莫里森 158)波依波依的出走留给夏娃的是抚养三个孩子以及支撑家庭的重担。李子三岁那年,波依波依曾回来过。听闻丈夫将要归来的消息,夏娃内心激动不已。她早早准备好柠檬水,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他打开门,微笑着站在那里,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怎么样,丫头儿?”,(莫里森160)波依波依问道却丝毫没有提到孩子。

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要走了。当夏娃看到他对着一身绿的女人咬耳朵时,夏娃明白了,波依波依已经有了新的生活,而他已经彻底忘记了身上肩负的家庭责任。

除波依波依外,奈尔的丈夫裘德也是一个典型的逃离型的黑人父亲。裘德是一位备受喜欢的英俊青年――“锡安山”男生四重唱里的男高音。他在姑娘中享有令人羡慕的好名声,而在小伙子中也颇能怡然自得。(莫里森 193)白人文化统治下的黑人命运注定底悲剧的,当裘德排了六天的队伍,眼见那些白人老板们把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男性挑走,包括希腊人,意大利人等,唯独没有黑人,裘德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选择了与奈尔结婚以在家庭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来维系自己最后的尊严。有了奈尔,他就是一家之主,只是出于必要才会滞留在一项令人不满意的工作上。(莫里森 194)婚后,裘德却背叛了奈尔,与奈尔的好朋友秀拉发生了关系。此后,裘德便离开了奈尔,抛下孩子和家庭远走他乡。

与小说中的其他黑人男性一样,裘德也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性。

三.伟大的黑人母亲

由于丈夫的逃离,黑人女性不得不独子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小说中的夏娃便是一位伟大的黑人母亲,为了孩子的存活,她不惜牺牲一切。夏娃选择隐忍的活下来,承担着“既是船,又是港”母亲职责。(McKay 176)当丈夫波依波依出走后, 夏娃只剩了一块六毛五分钱、五只鸡蛋、三棵甜菜。(莫里森 158)为了换取保险金,夏娃压断了自己的一条腿。对于她的腿,社区人们有着各种传言:有人说她卖了自己的腿,也有人说她让火车压断一条腿而获得了一笔赔偿金等等。但是夏娃缺失的腿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体现深沉母爱和牺牲精神的象征。当儿子李子肠胃蠕动不动,疼的直哭时,他肚子难受,打发脾气,扯着嗓子喊叫,样子十分痛苦。(莫里森 159)夏娃果断的靠家里除三棵甜菜外的一点猪油的作用,用手指将李子直肠中的一节干屎掏了出来。夏娃把孩子放到膝盖上,露出他的屁股,把她在这世界上所仅有的一点食物(出去三棵甜菜之外)塞进了孩子的屁股眼。(莫里森 159)当看到女儿汉娜点火自焚时,夏娃奋不顾身的从楼上跳下去,企图用自己的身体压在女儿身上为女儿扑火。她没落准,而是摔倒了离烟熏火燎的汉娜差不多有十二英寸的地方。夏娃给摔的晕头转向,不过还没有失去知觉,仍然拖着身子朝她的大女儿爬去。(莫里森 189)不难看出,黑人母亲夏娃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一切,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此外,夏娃还收养了白人男孩儿杜威们,夏娃的母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在夏娃的呵护下,杜威们成了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夏娃是莫里森小说中坚强的黑人女性以及伟大的黑人母亲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小说中黑人女性的重点刻画,莫里森旨在向读者揭示在黑人家庭中,女性可以成为一家之主,可以肩负起家庭的重担。黑人男性责任感的缺失恰恰也为黑人女性的自强提供了空间。

四.结语

通过对小说《秀拉》中黑人男性及黑人女性的分析,不难看出生活在“底层”的黑人家庭中,男性们普遍存在一种对责任的逃脱。他们忽视妻子和家庭,把一切家庭的重担抛给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女性。而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黑人母亲伟大的母性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底层”的黑人家庭伦理关系严重失调,一种不和谐的家庭伦理在《秀拉》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正是通过对这种不和谐的家庭伦理的展现,莫里森试图向黑人传达出这样的观点:在美国社会中,黑人男性应承担起他们所肩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进而达到一种平衡的家庭伦理关系,以此来实现黑人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莫言女儿篇8

三月后。天降甘露于人间。

未央降生于大旱那天。

谷雨降临于天悯人间那天。

公元五六二年。诸蓝国国王在花园突然驾崩。国王当夜失踪。

翌日。新君主上任。

左尧派教主左尧王辅政。

人魔仙。诸蓝国的存与亡。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引。

VOL . 1

五六二年四月。莫水崖。

莫未央十九。

“未央那臭小子呢?”茅草屋背光处,一个黑影发出咕噜不清的声音。带着点颤颤巍巍的抖动。

“练功呢吧。”莫言狠狠地吸了一口烟袋。然后吞出了长长的一圈白雾。莫言,莫未央的名义上的守护者,当然年龄大的让莫未央永远叫他爷爷。

“练功?国王昨天驾崩了。这件事情你应该知道了。你准备怎么做?”黑影微微抖动了一下。生硬略带着不满的口气。

“那么你就是想让央儿去闯练了?不行。时机未到,央儿还只有十九,他这十九年全部都在莫水崖度过,一点都不知道如何混迹江湖。再说他性格太不羁了,太放任自流了。现在还不可以。”莫言直摇头。

“那么你说什么时候?左尧王现在控制的事实上是整个诸蓝国!现在那个废物国王算什么东西?什么都不会干只会把自家江山拱手给别人。而你说未央十九年都在莫水崖度过?呵。他那个臭小子那样的性格。怕是每天都在乘练功的机会出去游荡吧!”黑影的笑声带着点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莫言没有说话。他沉默了很久。

也许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了。

也许宿命也不过如此。

的确那个小子每天都会坐悬崖上的飞鸟去诸蓝国。

他才是开启一切最重要的那个秘密。

一念之间却关系到整个诸蓝国的百姓。

虽然他是传闻中的大旱邪魔之子。如果让别人知道他的身份固然不好。可是只要找到传说中那个甘露之女。便可拯救诸蓝国。

五四三年有一道士约莫二三十岁。

他预言二十五后若没有一对男女的出现诸蓝国必将毁灭。

而如今已过去十九年华。倘若莫未央那个臭小子真的能找到传说中的那个女孩,那么便可以粉碎左尧王的野心。但是而今国王刚刚莫名其妙死去。母仪天下的王后也无端失踪。左尧派又在这十九年大肆向百姓诉说那个降生于大旱那天的男孩是恶魔之子。

“只要不让那些人知道央儿是五四三年大旱那天出生的。”莫言的口气带着一种无奈但决绝,“你带央儿走吧。”

“他现在在那儿?”黑影仿佛松了一口气。站起了身子。

“不知道。但是他大概快要回来了。记住要带他来看我。那个臭小子应该不会忘了我那么一个老人家养了他整整十九年。”莫言下了很大的决心。他扔掉了烟袋。在枕头底下摸了一番。

“交给他护心散。江湖刀剑无眼。这护心散在危急时刻,可以互助他的心脉。这里只有四颗。告诉他要好好用。”

“你不准备送送他?”

“离别还不如干脆不见。”莫言走出了茅草屋,刺眼的阳光让刚刚从暗处走出的他有点不适应。

“还有,先别带他去诸蓝国!先带他去长安城适应一下!”莫言又冲屋里大喊。

央儿。但愿你记住你的言爷爷。莫言轻叹。

闹市。蚕花之气东升。

“嘿嘿,小乞丐。今天是什么节日?怎么那么热闹?”莫未央手里拿着刚刚爷爷给的苹果,大口大口嚼着。

“今天?这你都不知道?老大你真的被关在那个什么什么水崖里关傻了吧。”小乞丐带着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废话少说。就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吧。”莫未央吃完了苹果,狠狠敲了一下小乞丐的头。

“今天啊,是蚕花娘娘的节日!今天左尧派在发钱呢。只要是他的追随者都可以领到二吊钱银子啊!老大,感兴趣吧?我可是那里的白银级追随者了,帮他们引荐个小兵还是可以的。”小乞丐摇头晃脑地说。结果正得意着呢,被莫未央狠狠敲了一下脑袋。

“我才没你那么没志气呢!才二吊钱银子你就投奔别人啊?我还是那个原则,我就是当我自己的大侠客。”

“得了吧。就你还大侠客?”小乞丐奸诈地笑着。

“你个小子!亏你口口声声叫着我老大!想造反呀你!”莫未央作势要扁人。

“好了好了,老大侠客,那么你陪我去领钱还不行么?”小乞丐赔笑了一下。兴冲冲地跑了过去。那个最闹的地方。大圈大圈的人围着。中间还站着一个看上去凶神恶煞的人。

“那是我们左尧派的领袖,左尧王大人!可了不得了!”小乞丐一脸崇拜。

哼。有什么不得了的。看他那浓眉大眼的就知道心机很深,眉头都皱成那样了还嫌自己长得不够难看是吧。莫未央在心里小声嘀咕着。从袋子里又拿出了一个苹果,带着怨气一口咬了下去。

“想必下面各位都是我派追随者。今天是蚕花娘娘的生辰。我们要感谢蚕花娘娘每一年对我们诸蓝国的关照,使得我们百姓每年生活都有银子保障的来源。今天是个值得全国百姓庆祝的日子。我左尧王带头赐福人间,现在,开始授银大典!”左尧王皱着眉头,大喊一声。

“好好好!”

“好啊!太好了”

“左尧王万岁!”

一大堆数也数不清的人冲了上来领银子,立即从暗处跳出了几个穿着左尧派专属黑色锦衣卫。几个人有条不紊的在那边记录。时不时大喊一声“请一个一个写名字来!”

不知道怎么了夜未央就是看不爽这个年纪大概四五十岁的左尧王。他全身充满了邪气。而且似乎带着可怕的野心。就要吞没整个国家。

“小兄弟,你怎么不去领啊?”左尧王似乎注意到了他。

“不是你的追随者,没兴趣。”夜未央咬掉了最后一个苹果,然后没等小乞丐。他匆匆逃离左尧王的视线。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吹了一声口哨。

“好了飞鸟,我们回去吧。”未央拍拍飞鸟淡绿色的羽毛。

而这边左尧王笑得有点奇怪,因为也许是皱眉头太多了。他笑起来更像是哭。

“这位小兄弟可能要关系到我的国家呢。呵。”左尧王转身走了下台。然后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带着有点可怖而滑稽的诡秘笑容。

VOL . 2

莫水崖。

“爷爷,爷爷我练功好了。爷爷你在么。”莫未央拍拍飞鸟的头,朝着周围望了一下。

“未央你终于回来了。”那个黑影从茅草屋内走了出来。

“莫仲伯伯,你怎么在这里?言爷爷呢?”

“你爷爷让我带你去长安了,你是时候离开这里了。”被称呼为莫仲的人走上前去。莫未央还是有点不习惯这个还算生疏的人。

“爷爷呢?他人在那里?”

“他不想见你。免得离别伤情。”

“可是他老了,他没我日子会多无趣!”未央大声争辩着。

“正是因为他老了而你长大了。未央你有多么重要的任务要你去完成!”莫仲开始生气了。

“我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毛头小子有什么重要任务?”未央不满地抗议。“我要见爷爷。”

“你长大了。你身上背负的国仇家恨你忘了么?”

莫未央愣了一下。

对啊。他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人。

终有一天自己要离开这个莫水崖的。终有一天自己会走上一条充满冷酷的道路。

“好的我明白了。”他抬起了头。

“爷爷——再见——”未央冲着回声谷大喊。

“爷爷——”

“再见——”

“好孩子。你要记住你爷爷啊。”莫言躲在悬崖一处角落。一大把年纪了哭也怪不好意思的。臭小子。你要是不回来看我不抽死你。

“莫仲伯伯。我以后还能回来么?”

“当然可以。喏,这是你爷爷给你的护心散。一共有四颗。功效你自己清楚。这可是很珍贵的。万不得已可千万不要用,不过该用的时候千万别省。还要这是我给你的回风符。我这里有只有三个。用它可以回到任何一个地方。但是我这里也没有多少,要知道这个回风符可是很难得到的啊。所以你也千万要珍惜。”

“谢谢莫仲伯伯了。长安对吧?”莫未央点点头。接过装有护心散和回风符的瓶子。

“嗯。对。我们去吧。我乘我的青云你召唤你的飞鸟吧。”

莫未央吹了一下口哨。飞鸟那淡绿色夹杂金黄的羽毛又在天空中划过了一道漂亮的弧线。

“爷爷,我会想你的!我会来看你的!”莫未央朝着自己呆了十九年的莫水崖,大声喊着。

“我也会想你的。”莫言闭上了眼睛。有点自嘲。一个老头子了。还哭什么。但是最终。还是和央儿别了。再,见,是什么时候。

VOL . 3

“我父亲。他死了。对么?”大公主谷雨望着诺大而冷清的王宫。沉默了半晌,对身边的絮儿说。

“公主,人,人总是会死的啊。你,你呢,你要乐观,对,乐观一点啊。”絮儿有点不知所措地胡乱说了一堆话。

“哥哥都已经上任了。可惜他只是看上去风光。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怎么会呀,虽然左尧王是在辅政,但是毕竟江山还是公主家的啊。”

“絮儿。你不会懂的。如果一个国家仅仅是那么简单的话,就不需要国王了。我也已经十九了。不是小孩子。这点道理我自然是懂得的。”大公主起步回了自己的房间。

“可是,可是左尧王不是个好人么。”絮儿跟着走进来,有点听不懂。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我绝对不会让他毁了我们龙氏帝王的。他想统治整个诸蓝国的野心太大了。也许我阻拦不了。但是总比在这里干等着好啊。我记得我八岁那年父亲曾和我说过,去长安,找一个人。就可以拯救诸蓝!”谷雨站了起来。快步匆忙。

“公主你去哪儿。等等我啊!”絮儿在后面拼命跟着跑。

“去找我哥哥!”

“那个人是谁你知道么!”絮儿大叫。

“不知道。”谷雨突然停了下来,“听天由命吧,总要试一试。否则,我的子民都会受到磨难的。”

诸蓝国国王养生殿。

“国王。小女子请求去长安。”

此刻国王正在沉醉于美色佳肴当中,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以为是什么宫女,有点不耐烦转过头来,看见是谷雨,立即眉开眼笑。

“朕的乖妹妹,怎么了?去长安做什么?”

“拯救这个国家。”谷雨定神说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我知道,妹妹,爹去世,娘失踪,的确是举国悲痛的事情,但是妹妹你可不要太过悲伤,胡作非为啊。”国王笑了笑。

“胡作非为?既然知道娘只是失踪,为什么不去找她?为什么在这里贪图享乐?我不管,我要去长安。”谷雨略带点愠怒。

“平时我那个文静的妹妹到哪里去了?你这不是让我难堪么,国事你全部都找左尧王吧,他可是朕的得力助手啊!好了好了。别烦朕了。”

无功而返。谷雨不住叹气。

如今诸蓝国完全是在左尧王的手中。

左尧王完全是在等一个时机。

在等。如何。如何能够名正言顺地占了国王之位。

“絮儿。跟我走。好么。”谷雨突然抬起了头。

“走?怎么走?”

“走土地庙的暗道,可以到驿站,然后去长安。那是爹当初专门为我挖的。因为娘说我是这个国家的唯一希望。”

“那个暗道现在还在么?”

“在。絮儿。跟我走好么。就算我那十九年过的安安分分。为了我的子民,我也要放手一搏了。”谷雨准备好了贴身包袱,望向絮儿。

“好。”小小的一声犹豫带着坚定。

假扮成小太监偷偷溜出宫外的招数虽然已经不新鲜了。但是的确挺可靠。

夜色黑得像墨一样的时候,雨儿公主已经到达了驿站。

“对不起,诸蓝国的百姓们。只能暂时让你们受左尧王迷惑了。但是你们是我的子民。是我龙氏的子民。有我在。你们不会受到伤害的。”

莫言女儿篇9

阿莫纳什维利曾遇到一个名叫列里的小女孩。她文静沉默,安静得让人一点声音都听不到;她做事没有主见,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阿莫纳什维利清楚,如果现在不把列里内在的某种正在沉睡的东西唤醒,那将会对她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她为什么会这样?阿莫纳什维利和她父亲沟通交流,明白了原委。

他问列里的父亲:“您为什么不让女儿顽皮?”这位父亲被这个“稀奇古怪”的问题惊得耸了耸双肩。

“您自己会不会顽皮?”阿莫纳什维利紧接着又问。

“不会。吗要顽皮?”列里的父亲更是万分诧异地瞪大双眼看着眼前的这位老师。

阿莫纳什维利耐心地向这位父亲解释:“如果一个儿童顽皮,那表明他的智力、体力和精神的力量正在勃发和发展。顽皮是童年的智慧,家长应该理解这种智慧,并促进其发展。”他直截了当地指导列里的父亲要学会跟女儿一起顽皮!

之后,家中出现的景象让列里的母亲备感惊异:丈夫和女儿坐在用椅子拼成的“轮船”上,扯着嗓门“呜――呜――呜”地长鸣“汽笛”!“轮船”不停地剧烈摇晃,因为海上突然刮起了“风暴”……

在和父亲尽情地游戏玩耍中,列里渐渐转变了。她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小木偶,她变成了一个乐观愉快和顽皮的女孩。

阿莫纳什维利唤醒了列里的顽皮意识,有效地“修复”了她潜在的智慧,让她变成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有着充分的警示和启迪意义。我们身边常常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让老师头疼不已。如果我们也能像阿莫纳什维利那样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就会发现顽皮的儿童往往是一些头脑灵敏、乐于与他人相处并且有幽默感、能积极幻想的孩子。

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有时顽皮的儿童可能会受到批评,但他们更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倒是那些听话的乖孩子,十分需要老师唤醒他们的顽皮意识,去修复“缺陷”,激发智力生长。就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言,“被唤醒的顽皮可以恢复人内心的一切。顽皮――这就是生活本身,是乐观主义和幸福信念的体现”。儿童的顽皮和顽皮的儿童给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它使教育者必须创造性地思考:

教育是什么?

莫言女儿篇10

读莫言,你就跟着他的那些主人公们一起受吧!

对待苦难、死亡、暴力、血腥,莫言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平静,平静得近乎冷酷。他细细剖析玩味着那些常人无法忍受的折磨,如举着刀子的刽子手,嘴上叼着烟,在深秋的斜阳里一丝不苟地切割你的皮肉,咯吱咯吱,咯吱咯吱,连一片被劈开的指甲也不放过,连一根戳进了眼珠子的睫毛也不放过,连一根藏在红肉囊里跳动着的毛细管也不放过……直至你浑身战栗,头皮乍起,鸡皮疙瘩粒粒凸出,直至急促的心跳敲打着你的肋骨,疼痛恐惧快要使你疯狂!你想喊,可是喊不出声;你想哭,可是哭不出泪;你想求救,却发现四野苍茫,渺无人迹,黑老鸹不祥的怪叫声招来了黑夜……

看――

“有脱离了马身蹦跳着的马腿,有头上插着刀子的马驹,有赤身、两腿间垂着巨大的阳物的男人,有遍地滚动、像生蛋母鸡一样咯咯叫着的人头,还有几条生着纤细的小腿在她面前的胡麻秆上跳来跳去的小鱼儿……”(《丰乳肥臀》)

这样的描写,不大像人类的语言,仿佛被鬼神附了体,夸张到了神话般怪异的地步!

在莫言作品中,血淋淋的杀人场面纤毫毕现(《红高粱》《檀香刑》),不仅要活剥人皮,到了《酒国》中甚至要吃人了,最令人发指的是不但吃人,还要吃出花样来:红烧婴儿,并且教授你怎样杀婴儿做菜,叫人唇齿皆冷,毛骨悚然! 莫言太狠了,狠得不动声色,狠得吹聋作哑,狠得津津有味!瞧――

“那家伙八成是一只蜻蜓转世,去掉了后半截还能飞舞。就看到他用双臂撑着地,硬是把半截身体立了起来,在台子上乱蹦哒。那些血,那些肠子,把俺们的脚浸湿了,缠住了……最奇的是那条辫子,竟然如蝎子的尾巴一样,钩钩钩钩地就翘起来了……”(《檀香刑》)

――你看,人家都快受死了,他还顾得活龙活现地在那里“钩钩钩钩”呢!越刺人神经的时刻,他越是一丝不苟,绘声绘色!所以要将莫言的某些作品读完,需要相当的勇气,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那个刺激,耳边一片鬼哭狼嚎之声,怎不令人毛骨悚然,肝胆俱裂?读不完,你就别想受完!可有什么法子呢,他让你欲罢不能,你只得像个裹着脚的小媳妇战战兢兢、心惊肉跳地被他牵着鼻子走。

《檀香刑》中对刑法的描写,最是惨不忍睹,细微处,他便愈发描摹得精细无遗,一板一眼,不把人吓炸了胆子不罢休!这时莫言就是刽子手,而自己就是那个死刑犯,恨不得双膝一跪,朝他大喊一声:大爷,饶了俺,把刀磨快些,快点儿送俺上路吧!我知道莫言是什么都能写得出来的,我也知道自己绝对受不了这个折磨!

记不得跟着他那些变幻无穷的人物,到底经受了多少轮回,反正读到最后,总觉得值。莫言,尽管他会给你上酷刑,让你跟他遭受漫长的凌迟,但他绝对能让你“受”得无怨无悔。当你瘫坐在书桌前心有余悸地喘粗气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灵魂洗涤后的豁然开朗,这时,你一定会酣畅淋漓地吐出这么一句:“痛快!”

走进那片猎猎燃烧的高粱地,就跌进了高密东北乡――不,跌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苦难史。那像海一样无边,又像海一样深不见底的苦难啊,无时不在焚烧炙烤着你的灵魂,让你想撕开衣襟,捶胸顿足地痛哭一场!置身其中,你是谁啊,你不过是波峰浪谷上的一只蚂蚁,一万只蚂蚁联合起来也抓不住一朵浪花!

读莫言,我常常有那种快要虚脱的感觉,如小时候伏在姥姥膝下听瞎话差不多:越听越怕,越怕越听,到最后紧张得缩成了一只小猫,惊惧地窥视四周,却发现每一个人都变得可疑,再偷眼看姥姥,却发现各种鬼怪的面孔,活灵活现地在她脸上浮现出来!这时候,就渴望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出现,救我于水火!或许是听到了一个弱小心灵的呼唤,这个英雄真的从姥姥的嘴中出现了,驱恶祛暴,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好不快哉!

但莫言与姥姥毕竟不同。姥姥的瞎话从不令我们失望,而莫言却绝不会白送给我们一个至善至美的英雄,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与高大全无缘,他们是人,不是神,甚至算不得好人:他们形象猥琐,言语下流,散漫无德,但当命运将他们逼至一个死角,当灾难将他们所处的世界蹂躏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们却会突然出迸发亮光来,以百倍千倍的能量异乎寻常地燃烧,不计后果不顾一切,瞬间就将自己和罪恶一同活生生地焚尽,疯狂而又野蛮!那亮光,使他们与周围嗷嗷怪叫着的畜生们区别开来;那亮光,使人对这个卑微而又苦难的民族不至绝望,那亮光挽救了几乎就要失去的昂扬!

莫言的许多主人公,都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呐喊着突兀地站立并完善起来的,有惊人的爆发力和不容置辩的决绝,只一步便完成了质的飞跃,只一步便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只一步便跨进了天堂或者跌进了地狱!灾难深重的民族,风过,雨过,哭过,笑过,点头哈腰过,悲泣长嚎过,被饿晕在村头过,被挑在刺刀上过,被火烧血洗过……最终,还是火山爆发了,翻江倒海天崩地裂,这一发,便是群体的闪光势不可挡!永远在压迫中沉默的民族,不会有希望!

读莫言,你无法不荡气回肠,热血沸腾!你可能没有被感动,但你不可能不震撼!

莫言笔下,满是欲望强烈的男人和极尽的女人,那是一幅大红大绿、大喜大悲、、敲锣打鼓、色彩浓烈的扑灰年画。有一些人物来历不明,背景不清,蒙着一层寓言般的神秘色彩。莫言说,他只是想将人物放置到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中去塑造。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莫言笔下的人物,因为年代久远而充满了传奇而野蛮的色彩:他们往往具有很深的劣根性,甚至动物性,在混沌闭塞的乡村,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秩序和轨道。他们硬骨铮铮,敢爱敢恨,但有时却很龌龊;他们卑微无知,却又狂放不羁自以为是;他们道德观念薄弱,没有自我约束意识,爱一个人时却爱到骨头里,不惜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他们活得麻木而清醒,狭隘而豁达,嫉恶如仇却又心慈手软……他们卑贱时唯唯诺诺,形同猪狗;高贵时目空一切,视死如归;他们坚信“死在炕上的,多半是窝囊废”,面对着死亡,连一个吝啬成性的老太太和一个满手污秽的接生婆都能从容不迫,连一个猥琐古怪的老男人也会突然间焕发尊严和青春。他们似乎什么都不懂,却又什么都心知肚明。再悲苦的命运,他们也呈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乐观,听天由命地活着,死皮赖脸地活着,风吹不断雨打不绝地活着,十二万分的坚韧顽强。快要饿死了,也还有欲望;踏在亲人尸堆上,照旧大吃大喝,寻欢作乐。只要活着!只要活着!

但其实莫言笔下所有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在不经意中,就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

《丰乳肥臀》中,铁匠的儿媳上官鲁氏,与家里的黑驴同时临盆,全家人竟都去照应黑驴,而将上官鲁氏扔在揭了席、卷了草的土炕上,守着一卷白布,一把剪刀,一簸箕从大街上扫来的浮土,一屋子嗡嗡飞着的苍蝇,孤自迎接第七个孩子的到来(后来生了一对童男女)。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还不如一头黑驴受重视。或者说,一条女人的命,还不如一头驴命值钱!而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是,在上官鲁氏眼里,婆家人这样对待她,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封建制度下的女人,逆来顺受惯了,不但人家拿她不当人,自己也拿自己不当人了。即使这样,在剧痛中煎熬的上官鲁氏还是受到了婆母的奚落:“现如今的女人越来越娇气,我生她爹那阵子,一边生,一边纳鞋底子。”而这个平日光着脊梁抡大锤打铁的老太太对驴说的话却相当推心置腹:“驴啊驴,豁出来吧,咱们做女的的,都脱不了这一难!”――看,在这位强悍的老太太那里,儿媳低人一等,倒是驴和她成了同病相怜的同类!

即便如此,在人命关天的时候,这位飘着白发的老太太还是豁上了,眼看儿媳不行了,她从怀中掏出千层纸万层布包着的一块大洋,低声下气地送给刚给驴接完生的樊三:“这块大洋贴着我皮肉放了二十年啊,送给你,买我儿媳一条命。”生存的艰辛无奈跃然纸上,让人为之鼻子一酸。而满嘴脏话一辈子没碰过女人的兽医樊三,在面对着产妇的酮体时,却突然有了羞耻感,他把大洋扔掉,死活不肯为产妇干这接生的营生。表面上玩世不恭,骨子里却是要命的传统。尽管愚昧,却是真正人性的回归、尊严的焕发。这时候,生命的存亡与否,甚至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有人说,莫言的人物基本是动物,我不那样认为。

“亮点在黑暗中才能闪光”。莫言笔下的人物,都是脚丫子里塞满泥巴的小人物,活得麻木而愚昧。如《丰乳肥臀》中,高密东北乡的好汉们,竟然天真地以为德国人腿上没有膝盖,只能直立不能弯曲,为此,他们纠集起一帮酒鬼、赌徒、二流子组成虎狼队,和德国人在大沙梁上进行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恶战……他们的麻木愚昧之中,往往蕴藏着博大无私的爱,同样是《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为了别人的两个幼小儿女,竟然卖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面对侵略者,他们有一种本能的、自觉的反抗意识,司马库、沙月亮以及东北乡最早的开拓者们和德国人的血战,完全是一种自发行为。可惜这一切常常是昙花一现,它在瞬间爆发,又在瞬间毁灭……也有一些人物,面对着血腥的屠杀,甚至面对着家破人亡时是麻木的,听天由命,得过且过,叫人恨铁不成钢,但到最后,却像被蝎子蜇了一下似的,突然有了疼痛。麻木地活还是幸福的,如果恢复了感知,就离死亡很近了,这让人不由得悲从中来!

复杂的人性,不可抗拒的宿命,血淋淋的场景……读莫言,能让你疼痛得逐渐麻木,更能让你血脉贲张!他的人物总是在最低处起步,却在瞬间飞跃为星辰,让你不得不抬头仰视!他们的生命力是何其坚韧,一茬茬的炮火硝烟,天灾人祸,他们就是不死。当灾难到来时,他们越发昂扬高亢,敢作敢当!那情那景,令我想到黄土高坡上恣意飞扬的尘土中,那些系着羊肚子手巾打着腰鼓且歌且舞的人群!外敌侵入时,他们就像群石雕一样突然醒来了,抖擞掉身上的尘土,随手抓起锨镢锄头就冲了上去!连那些平时可怜可悲可恨可恶甚至带着痞气的人物,也往往在死到临头的一刻,蓦地在浓重的黑暗中迸发出壮烈来!

那一瞬间,他们解脱了,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是莫言对他的那些愚蠢又可爱的农民兄弟,最高的赞美和提升。谁能够驾驭自己,谁能够做得了自己的主,就有了和命运相抗的最结实的本钱。这是真正的觉醒,单凭这点,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上的那些所谓的觉醒就黯然失色――因为那常常是政治,而不是人性的真实。

所以读懂了莫言,你就会深深爱上他作品中的那些人物,就会理解他 “种的退化!”那痛心疾首的慨叹!

莫言应该是当代中国作家中想象力最丰富的一位了吧?“莫言会把一个极小的细节写透,写得让读者的想象力远远落后于作家的创造力”(邹汉明),他在作品中调动起了所有感官,我甚至怀疑他的后脑勺、脚后跟上都长着眼睛或者耳朵。他很少重复自己,每部作品都力求给人一种新鲜感。

除了《红高粱》,我最喜欢的就是《丰乳肥臀》和《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了。《丰乳肥臀》结构严谨,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变化,环环紧扣,视角也不停地转换:马洛亚牧师的、上官吕氏的、上官鲁氏的、上官来弟的、甚至黑驴的,到最后才是那个“我”――刚降生的黄毛婴孩的。哈哈,这个中国农妇生的小杂种,一降生就全知全能地目睹并叙述了一切,用像他父亲马洛亚牧师那样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高密土话。视角跟随着叙事人和叙事方式转换,不仅让人立体地看到了事件经过的全景,也逐个体验了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波澜变化。

《生死疲劳》更是让各种各样的畜生成了主角,驴、牛、猪、狗、猴全都开口讲话。作者变着花样来叙述,不停地给你一种新鲜感,在你稍微要松懈一点的时候,他就会用语言的锥子来扎你一下,使你的神经永远逃不出那种紧张的状态。对着他的作品,你想昏昏入睡是不可能的。

莫言的语言,极尽奢侈、铺陈,又十分口语化。我想这并非仅仅是人物叙述的需要,而是莫言叙述语言的一种探索。他的那些文字仿佛仙传鬼授,又生动、夸张,活龙活现,如:“我家的那匹大种马,十足的纯种洋马,一个马蹄,大过你家驴头!” “砍下的人头,比高密县一年出产的西瓜还要多”“忘却多年的瑞典语像蝴蝶一样从他嘴里成群飞出来”……有人评论莫言写作风格大胆,充满进攻型的语言。对此莫言自有解释:“我被安上了残酷描写的恶名,主要是在《檀香刑》里面体现的。有评论家认为我不应该搞这么多的自然主义,不应该搞这么多血腥场面。我首先声称,我不是受虐狂,也与性格无关,只与情节有关。”

“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揭示了看客这一中国最有特色的东西,也描写了被杀的人的心理,但是他没有写到刽子手的心理。我就是把这个刽子手的心理描写了出来,我觉得刽子手、被杀的人和看客这三者的关系和心理,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明白了,原来描写那些受刑施刑的场面,正是为了对国人的心理做入骨三分的刻画,好让人在爱恨之余痛定思痛!写大冷酷的人,未必不是深怀着一种大悲悯。也许刺激一下现代人麻木的神经,让他们在舒适的安乐窝中感受一下疼痛,是必须的。毕竟历史的进程是血淋淋的,不是莫言残忍,而是历史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