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语录十篇

时间:2023-03-15 08:56:30

莫言语录

莫言语录篇1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 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 放在生活之上 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 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

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 守望曾经归来 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

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26.一个作家独立自由地写作,不为外部所惑,那会是很美好很理想的状态,我希望这样的状态一直跟随我。

27.年龄越大,我对他人的理解也更宽容了。

莫言语录篇2

Abstract: It is assured that the later generation’s interpretation on the famous Chinese characters “Mo Xu You” (莫须有)by Qin Hui is totally wrong. I disagree with any so-called explanations on it given by the academic circle. It is believable that according to sound characteristic and writing habit in Song Dynasty, “Mo”(莫) serves as affirmation in the rhetorical question sentence, usually means “Why not…”. In the declarative sentence, it is sole without “Fou”(否) at its end. Generally used in the declarative sentence, “Mo”(莫) has three meanings: First, it is equal to the negative term “not”, and is commonly used with “Zhi”(之) in inverted order. Second, “Mo Xu”(莫须)as one expression to show affirmation means “must”. Third, it only exists in front of the sentence as a form word means “well”, so “Mo Xu You” can be understood as “well, it certainly is!” to show affirmation which can most suit the dialog circumstance and Qin Gui's intention.

关键词:莫须有 语义研究 评估 发语词

Key Words:Mo Xu You Semantic Research Appraisal Form Word

作者简介:赵兴彬(1962-),男,泰山学院历史系教授。

现代人用“莫须有”表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制造冤狱,已经约定俗成,但秦桧当时所说的这句话并非此义。据顾吉辰考证,涉及秦桧“莫须有”的宋元文献约有11种,最早者当属宋人熊柯的《中兴小记》,其卷二九《高宗绍兴十二年癸巳》记:“先是,狱之成也,太傅韩世忠尝诣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须有,此三字何以使人甘心!’固争之,桧不听。”熊克还特别注明“此据《野史》(无名氏)”。其后,除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和无名氏的《皇宋中兴纪事本末》把“莫须有”直接改为“必须有”外,其他文献如赵雄、杜大、吕中、李心传、岳珂、脱脱等人的记载基本相同,皆为辗转抄录之文。顾吉辰甚至推断:秦桧与韩世忠的这段所谓对话,根本就是子虚乌有。[1]然则,笔者宁信此事为真。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训释这一语词。

一些明、清文献和近现代工具书,大体都将“莫须有”训为“也许有”、“恐怕有”、“可能有”。另一些说法虽然有别,但其所指,类同此义,如金毓黻的“当有须有、尚须有” [2],柏扬的“不见得没有”[3]等。

事实上,无论从当时的情势还是现代人的常理来看,秦桧面对一位功勋重臣的质问,决不可能愚蠢地说出“也许有”、“恐怕有”这类模棱两可的话,因为那意味着自讦其短。所以可以肯定,秦桧所说“莫须有”,一定不是“也许有”、“恐怕有”,而应另有他解。自上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尽管“他解”各异,但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是:秦桧的“莫须有”不可作“也许有”、“恐怕有”解。

1982年王达人发表《“莫须有”诠解求是》[4]短文,引证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岳武穆狱论》[5]的论述,赞同作“那件事嘛,应当有”解。但此论很快遭人质疑 [6]。

最早把“莫须有”直接改为“必须有”的文献是南宋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和无名氏的《皇宋中兴纪事本末》,清人毕沅坚持此说[7]。王曾瑜[8]、王瑞来[9]、罗炳良[10]、戚燕平、郭庆山[11]等人的论著,都持相似观点。

与以上对立的看法是,认为“莫须有”应是“无须有”、“不必有”、“不需要有”。“莫”是常用文言否定词,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义为:谋反“这件事不必有,我同样可以杀死他”[12],这正是“秦桧奸诈、横蛮的一个写照”[13]。

笔者则认为,按照宋人的音韵特点和行文的句式习惯,“莫”字用作反问句表示肯定时,多是“莫……否”连用。这是宋人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常见方式,屡见于宋人的文集、笔记尤其是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譬如,王安石《王临川集・与王逢原书》有:“不知逢原此行以何时到江阴,今必以吴亲同舟而济,但到江陵,莫须求客舟以往否?”[14]《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二上:“(谢用休)又问:‘既有祭,则莫须有神否?’曰:‘只气便是神也…’”[15]。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至九记:“韩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意稍疑。介甫在告,曾鲁公以魏公文字问执政诸公曰:‘此事如何?’清献赵公曰:‘莫须待介甫参告否? ’”[16]等。

凡句尾不用“否”字的“莫须”句式,一般都只是陈述句而非疑问句。由于单用“莫”字(句尾不用“否”)作疑问句,是隋唐以前的通例,因而宋人也会有大量沿用,如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五七一引《随手杂录》:“某尚未行,监司莫可先归?”同书引《公孙谈圃》有“莫定要剥了绿衫?”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莫须”合用而句尾不连用“否”字作疑问句,应不是宋人的普遍习惯,也就是说,在宋代,凡句尾没有“否”字的“莫须”句式,一般都只是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金性尧在《莫须有的原意》[17]一文中,也把王安石《与王逢原书》中的那段话误句读为“但到江陵莫须求,客舟以往否”。

在陈述句中,“莫”字的使用又分三种具体情况:

其一,作无定代词使用,表示否定,相当于否定词“不”,且常用“之”字作动宾倒装,这是自上古以来的通例。如《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顾。”《楚辞・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其二,“莫须”合用表示肯定,义同“务必”。从音韵学角度看,“莫”为上古(隋唐以前)音的重唇音“明”母、“鱼”韵;“务”为中古(隋唐)音的轻唇音“微”母、“鱼”韵。按照声母“同类通转”、“同纽通转”和韵母“正转”、“旁转”规律,“莫”、“务”实为双声同韵。只是上古没有轻唇音,凡中古的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时皆读成重唇音“邦滂并明”而已。在音韵学发展史上,宋代正处于上古与中古音韵交替并且开始向近代音韵过渡的阶段,所以其语言的音韵使用比较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宋人在唇音系统里,仍顽强保留着上古音读法,也就是说,中古以后常用的“务必”一词,与宋人所对应的正是“莫须”一词,它表示强烈的肯定语气“必须”、“一定”、“千万要”之类。前引宋人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录》和无名氏的《皇宋中兴纪事本末》里,之所以把“莫须有”直接改为“必须有”,正好说明当时人使用的“莫须”也作“务必”解。再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二绍兴四年十一月辛未载:“主管殿前司公事刘锡、神武中军统制杨沂中见(赵)鼎曰:‘探报如此,驾莫须动。’”

其三,仅作句首发语词,同于“夫、维”。从音韵演变规律可知,在上古时期“莫”与“夫、维、无、吁、乌”等字的发音相同或相近,皆读为入声“mu”或平声“ba”,而“夫、维、无、吁、乌”常被用作句首发语词,起到议论、感叹、祈使或略微停顿的语气作用。既然读音基本相同,则“莫”亦可用于句首发语词。如《论语・述而第七》子曰:“文,莫吾犹人!”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三之三《尚书张忠定公》引《语录》有:公(张咏)曰:“这的,莫要剑吃!”《二程子语录》卷一一:“问不迁怒不贰过,何也?……曰:‘只被说得粗了,诸君便道容易,此,莫是最难!须是理会得因何不迁怒。’”这些“莫”字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嗯”、“噢”发语词。万里《千古疑案“莫须有”》[18]一文,释这些“莫”为“必”或“当”,似为不妥。

从上述几种句式的使用看,关于“莫须有”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务必有、必须有、一定有”和表示否定的“无须有、不必有、不需要有”最为强烈,稍次者是反问句“岂不当有?岂不须有?”再次是带发语词的“嗯,应该有!”,而语气最轻、最不肯定的则是“也许有、恐怕有”。那么,哪一种语气最适合秦桧当时的隐情和口吻?笔者认为是“嗯,应该有!”

这是因为诛杀岳飞的主谋和元凶是宋高宗赵构而非秦桧,秦桧仅是胁从和帮凶而已。关于这一点,早在明代文徵明的一首《满江红》词中就有过揭示 [19]。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皇权专制时代,只有皇帝才握有生杀予夺之权,秦桧即使再狠毒、奸诈,若没有赵构的授意和批准也决不可能置岳飞于死地。事实上,秦桧比赵构早死32年,比岳飞晚死13年,而岳飞冤案被彻底是在距秦桧死后7年的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后,前后延续近百年。如果说谋杀岳飞的元凶是秦桧而不是赵构,那么为什么在秦桧已死去7年多的时间里,赵构一直都未予以彻底?

在中国历史上,西周灭商以后,人们视商纣王为暴君,众口一词,口诛笔伐,搜肠刮肚寻找一切能够表达邪恶的词语去描绘商纣王。然而只有孔子的高足子贡独具慧眼,认为这是不符合逻辑和事实的,他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20]自宋孝宗岳飞冤狱以来,秦桧被骂的程度绝不亚于商纣王,但却绝少有人感到这是不正常的。笔者无意为秦桧翻案,只是感到世人对于秦桧的妖魔化和无情挞伐,缺乏学术理性。笔者坚信,秦桧的阴险狡诈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样“桧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秦桧也决不像世人所描画的那般丑恶。

最后申明,上述一切对“莫须有”的训释及其评估,都是建立在这一大前提之下的:即韩世忠与秦桧的那段对话确有其事。如果此对话属于子虚乌有,那就另当别论了。

参考文献:

[1] 顾吉辰.秦桧“莫须有”说质疑[J].浙江学刊,1997,(02)

[2] 金毓黻.岳飞之死与秦桧[J].文史杂志,1941,(06)

[3] 柏扬.中国人史纲(下册)[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4] 王达人.“莫须有”诠解求是[J].江淮论坛,1982,(01)

[5] 俞正燮.癸巳存稿[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6] 朱玉龙.“莫须有”诠解质疑[J].江淮论坛,1983,(01)

[7]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四)“考异”引《中兴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57.

[8] 王曾瑜.岳飞新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9] 王瑞来.“莫须有”新解[N].人民日报,1988-10-17

[10] 罗炳良.岳飞冤狱新论[J].河北学刊,1994,(02);“莫须有”传统诠释质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04)

[11] 戚燕平、郭庆山.“莫须有”新解[J].书品,1999,(04)

[12] 李瑚.“莫须有”新解[N].光明日报,1989-02-01

[13] 柴龙发.“莫须有”之我见[J].语文园地,1982,(03)

[14] 王令.王令集・附录・与王逢原书[C].沈文倬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5] 朱熹.河南程氏遗书[A].二程集[C].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 宋元笔记[A].四库全书・子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 金性尧.不殇录[C].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18] 万里.千古疑案“莫须有”[J]).书屋,1996,(01)

莫言语录篇3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4)01-0159-02

1 莫里循其人

乔治·莫里循(G·Morrison1862-1920),1862年2月4日出生在英属澳大利亚墨尔本西南方季隆,1879年4月进入墨尔本大学专攻医学,在该校肄业后于1885年1月转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1887年8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莫里循从小就极负冒险精神,还在18岁的时候就在假期,沿着澳大利亚南海岸徒步旅行650英里,几个月后又乘独木舟在65天里沿墨累河漂流1500英里。然后又作为普通海员航行到南太平洋斐济、萨摩亚等岛屿。紧接着,又领着一支探险队到达新几内亚。甫一返程,莫里循又历时120天,孤身一人甚至连指南针也不带,徒步完成了21年前一支装备完善的探险队所未完成的探险---从澳大利亚北端的卡本塔利亚湾到南端的墨尔本2023英里的行程。或者正因为这种永不满足的探险精神,才能支持莫里循将自己的后半生花在一个他始终没有学会其语言的"陌生而神秘"的国度里吧?

大学毕业后,莫里循环游世界以求职,由欧洲而北非由美洲而太平洋诸岛,最后到达远东。因为错过开往日本的轮船而在1893年到达中国。从上海到溯江而上到重庆,取道云南陆行到缅甸,全程达3000英里,在云南染上鼠疫差点丧命。此行的结果是1895年在伦敦出版他的成名作《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该书为他赢得声誉的同时,也由于精确的观察和独到的分析打动了《泰晤士报》,莫里循凭此书实现了少年时代向往的做一名报纸驻外记者的梦想。1897年3月,莫里循到达北京,成为《泰晤士报》首位驻京记者。而这带有偶然性质的一待就是15年的记者生涯和8年的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

辛亥革命后,北京物价腾涨,而《泰晤士报》又拒绝提高薪水待遇,莫里循遂决定辞去《泰晤士报》特派记者职务,返回澳大利亚。正在此时,袁世凯采纳了谋士们的建议,于1912年8月聘莫理循为大总统顾问,任期5年,年薪3500英镑。北洋政府之所以要重金聘用莫理循,主要是看中莫理循长期担任《泰晤士报》特派记者的经历,以及他对世界外交局势了如指掌的渊博知识;此外莫理循自清末以来的言行带有明显的亲华和亲革命色彩,也使他受到中国朝野的欢迎。莫理循在任顾问期间,并不完全赞同袁世凯的政策。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莫理循第一个将"二十一条"内容披露于世。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莫理循又先后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和徐世昌充当顾问。1917年春,莫理循参与促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于1919年作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的顾问,离开中国。巴黎和会结束后,莫理循没有再返回中国,于1920年5月30日在英国西德茅斯病逝。

2 莫里循文库的生成及文库的特点

2 1 莫里循文库的生成

由于工作的需要,恐怕更由于他本人对于收藏的强烈兴趣,莫理循到北京后便开始了长达20年的收藏一切有关中国的西文书籍的努力。他在惨淡经营了20年之后,到1917年,搜集到的图书已达24000册。

只要是有关中国问题的,不论出版形式是书籍,是杂志,是小册子,是地图,还是单张的图片以至片言只字无所不收。只要是有关中国问题的,只要是用西方语言撰写的,不管是英、德、法、俄、荷、拉丁、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文字,还是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波兰、匈牙利,甚至希伯来、土耳其、威尔士语,都无所不藏。

正是这种毕收无遗的做法建立了在当时最有价值的有关中国的西文藏书。文库1917年东渡以后所形成的东洋文库,就庋藏亚洲研究的有关文献而言,已是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图书馆---积贫积弱的国家屡丧斯文的事情也非止这一单,迄今为止,不重视文化的事情仍在发生,好象还保留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如定海古城前几年在一片质问声中轰然倒塌一样---东洋文库得以形成今天近百万种的规模,肇因和基础就在莫里循文库。

2 2莫里循文库的特点

2 .2. 1 注重资料的完备。上述各种语言各种出版形式是莫里循文库完备性的最好证明。即使是有关中国的一张传单,莫里循也不放过。对于当时还在世的作者,莫里循亲自写信求其著作目录,连一页论文也不放过。对于书籍而言,则新刊与古本尽在搜罗之列,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也尽量搜集齐全。文库中包括自18世纪以来英、法、德等欧洲各国各有关学会出版从创刊号开始的定期刊物120种左右;中国海关报告;与中国有关的领事报告书和英国议会蓝皮书;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基督教各教会在华传教士的所有著作;19世纪后半叶以来欧洲各国探险家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中亚考察的报告书,等等。

2 2 2 注重版本和资料的原始性。仅他收藏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有西方各国出版的大约50种珍贵版本,包括1485年最初刊行的拉丁语本以及此后直到20世纪初的各种珍本。文库中甚至有未曾切边的新书,还包括在各种图书馆学教科书中都不会定义不会收藏的东西,比如:莫里循在北京租房的契约、总统宴会的菜单等等。

不断扩大收藏范围。莫里循最初将自己藏书的范围定为:有关在国内和海外的中国人,从任何方面反映中国及其属国的过去与现状的,任何一种欧洲语言的著作。后来,这一范围扩大到包括中亚、西伯利亚、日本、暹罗、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以及一小部分涉及菲律宾、印度、缅甸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所以莫里循将自己的文库称做"亚洲文库"。这也决定了今天东洋文库的收藏范围。

2 2 3 注重资料的保护、整理和利用。莫理循为他的藏书特筑防火水泥书库来保护自己的收藏。为了方便读者,莫理循还为藏书编了两大卷1353页的《莫理循博士的亚洲图书馆藏书目录》。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读书人都曾利用过这批图书,为读书而拜访莫理循的人络绎不绝,以致于王府井大街又被外国人叫做"莫理循大街"。据说有很多外国人一到北京火车站,人力车夫便径直地将他们拉往莫理循家,根本不问他们的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因为人力车夫以为所有外国游客都是来拜见莫理循和来看莫理循藏书的。

3 莫里循文库给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启示

3 1 "降低"地方文献的收藏门槛

一般教科书上将图书馆地方文献指称为: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有关一地的著作,或扩大为曾经对当地发生影响的重要人物的有关著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强调"珍贵"、"珍稀"等。对比莫里循文库,这一定义恐怕有点陈义过高---像房契、菜单之类跟"出版"无关的东西,肯定不会列在任何一家图书馆的收藏清单上。但这些非一般出版物往往更能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多个侧面,而往往是,当时收藏家不重视、学术界忽略的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资料,戏曲、方志、实录、民国报刊、甚至大字报都是如此,等图书馆发现其价值

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3 2 促成和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地方文献工作上一样有道理。图书馆的文献工作尤其是地方文献工作在相当程度上是铺路石的工作,及身就见到工作的成效,是很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的热爱,恐怕就不可能将地方文献工作做踏实。莫里循的工作固然需要积累文献,但苦心孤诣地搜集相关文献不能不说是强烈的兴趣使然---兴趣还能促成在收集文献时独到眼光的形成。比如词典之类工具书一般图书馆总是新陈代谢的,但只要到手的中外词典包括方言次方言与外语的对译词典,莫里循也兼收并蓄,加上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教材和7000多种各种各样的小册子,因而形成一个几近完整的系列---这些都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资料了。

3 3 重视"民间的"、"非正式出版品"的收集

现在一般图书馆将收集地方文献的重点放在地方志、地方性百科全书、地方性年鉴手册词典图录、地方报刊、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资料上,所有这些当然无可厚非,但明显地可以看出太过偏重正规出版物。现在很多地方,相当数量的正规出版物或申请地方印刷登记的出版品,往往有庆功或纪念性质,因而资料价值不高,学术价值更低。而"民间"的资料往往是对正规出版品的补充,当然,收集民间资料的时候增加了甄别、选择、加工和判断的难度---而如果只重收集不重整理,利用就无从谈起。莫氏的那些小册子也都经过东洋文库的职员细心地编成目录,再分门别类地装订起来供读者研究。

3 4 对现行图书馆财务制度提出挑战

莫里循文库的形成当然得益于他工作性质和相对优厚的薪水,当然也和他收集之初,西文资料的市场价格低落有密切的关系。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收集的时候不会有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来约束他。而在我们现行的财务制度下,尤其在民间资料根本不可能提供符合财务制度的任何票据情况下,如何使用好经费而能做到图书馆与财务审计部门、与业务主管和领导部门的信任,做到地方文献收集人员和图书馆领导之间的信任,并且能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总之,莫里循文库的形成和发展对今天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能起到多方面的启示作用。现在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这些在今年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有明确的体现。所有这些为公共图书馆开拓地方文献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外部环境,但完善地方文献工作从流程到范围的各种细节的过程还很长,莫里循文库的启示远未过时,甚至可以说,莫里循文库今天在图书馆界无声无息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参考文献〕

〔1〕周振鹤.从莫里循文库到东洋文库〔A〕.随无涯之旅〔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2〕王冀青.从莫里循文库到东洋文库〔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

〔3〕林文卓.浅谈广西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方向〔J〕.广西地方志,2001,(3).

〔4〕李云峰.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开发〔J〕.中国地方志,2002,(3).

〔5〕何荣先.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与开发利用〔J〕.中州古今,2000,(6).

〔6〕王文龙.浅谈市(地)以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J〕.图书馆学刊,1994,(4).〔7〕刘乃文.收藏地方文献推进学术研究〔J〕.学会1995,(5).

〔8〕陈志仁.谈谈地方文献及其搜集和整理〔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9〕莫凤欣.对地方文献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广西地方志,1994,(3).

〔作者简介〕杨河源,男,副研究馆员,佛山市图书馆辅导部主任。

莫言语录篇4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内线消息已演变成村上春树PK莫言,宛如为中日大战另辟舞台。无论莫言或村上春树,台湾读者都耳熟能详,但若论在台湾的销量和影响力,村上春树显然大胜莫言,也于是今年成为台湾读者对这“年度超级文学大赛”最最“有感”的一年,且铁口直断“不可能是莫言”的声音异常的强大,但结果就是——莫言。

瑞典诗人托玛斯、秘鲁小说家略萨、德国小说家赫塔·缪勒、法国小说家勒·克莱齐奧,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台湾来说,都是遥远疏离乃至完全陌生的名字,但莫言不然。以博客来书店瞬时推出的“莫言专页”来看,莫言在台湾出版的作品至少就有《红高粱家族》、《酒国》、《四十一炮》、《十三步》、《丰乳肥臀》、《天堂蒜台之歌》、《透明的红萝卜》、《传奇莫言》、《说吧!莫言》、《小说在写我》、《檀香刑》、《梦境与杂种》、《红耳朵》、《生死疲劳》、《蛙》等二十多种,在台湾出版作品最多的大陆文学作家,应该也就是莫言了。

这样“没读过也听过”的莫言,当诺贝尔奖加身,质疑和反质疑的言论立时在网络上漫天开花;各家对莫言小说的评论也纷纷被端上来查验,局面变成“公审莫言”,连从没读过莫言小说者亦可据四方评论再加以评论,闹哄哄一片“莫言热”从文化界无边蔓延,套句张大春的话“似乎没有人愿意从作品里去寻索体会”。

对,文学必须放在它的时代脉络底下谈,但眼前既然有这许多作品摆着,莫言本人又已指点说,想了解他的人可先读《生死疲劳》,所以不妨稍安勿燥,莫要太快反应,先回到作品去,回到文学里,读几本莫言再来说话吧。

《生死疲劳》也成了台湾这一波“莫言热”中动得最快的一本,其次是《红高粱》、《蛙》。

南怀瑾、霍布斯邦、劳思光:大师仙去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是大师,而这个月大师相继凋零,走了94岁的南怀瑾、95岁的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和85岁的劳思光。

网络时代有个好处,每有大师仙逝,只要上网搜寻,著作便一览无遗。三位大师著作对台湾都有深层的影响,思想家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四大册、《思想方法五论》;儒释道三通的南怀瑾《论语别裁》,以及一系列由老古文化出版的著作系列如《禅海蠡测》、《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全集”则收录先生三十种著作。而出于某种彻底的了悟,“一无所知,一事无成”,南老如此总结他的一生。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邦最富盛名的“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早从1987年起即有繁体版,其它《非凡小人物》、《原始的叛乱》、《盗匪》、《霍布斯邦看21世纪》以及自传《趣味横生的时光》也都有译本,如此高举这位信仰共产主义的大师,某种程度反照台湾之于资本主义的省思及反动。

霍布斯邦到94岁高龄还出版《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斯主义的故事》,相信资本主义已走到尽头。87岁的王鼎钧则交出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的“补遗篇”《度有涯日记》,以日记交待他1978年移居美国一小段时间的生活。记忆有时是太沉重的行囊,“我写回忆录是为了遗忘”,王鼎钧说。

《海贼王惊点语录》、《社情漫画》等:

本土书的创意

这个月出现了几本有趣的本土书,之所以有趣,来自于创意。

之一:《海贼王惊点语录》。出自一个拥有48万粉丝的脸书“海贼王惊点语录”,粉丝团版主冒牌生,《海贼王》漫画曾经陪伴他度过漫长的小留学生岁月,赐予他勇气。“十大杰出青年”九把刀迷《海贼王》,台湾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也引用“我把所有的宝藏都放在伟大航道的尽头,想要的人就去找吧”来鼓舞新生,这是《海贼王》的经典对白。《海贼王》对年轻世代的影响大大超过孔子、孟子和老师们(这还用说吗?),拿《海贼王》故事和图片说出激励人心的话,效果当然有如加强锭。

之二:《台北男孩,这么漂亮》。有社会学和视觉设计背景的女摄影师陈昭旨的疯狂企划,基本上是一本拍了一百个台北男孩的摄影书,这一百个“姿色系”男孩是她在台北街头遇到、搜集并厚颜恳请配合拍摄,有的还得脱掉上衣。透过记录台北男孩,陈昭旨同时记录这个世代的男孩样貌,更重要的是,留下一个不断变迁的台北风景。

之三:《社情漫画》。它抗议,却以一种不同于直接上街头、拉白布条的方式抗议,副书名就叫“公民的肥皂箱”。作者是11组来自各行各业的创作人,音乐人、广告人、漫画家、设计师、涂鸦客、艺术家,主编是鸿鸿(导演、艺评人)与吴音宁(农民运动家)。他们不搞社会运动,却对社会上发生的种种议题有意见,或感到愤怒——这要举例子的话,看每天的新闻和谈话节目就知道了,于是他们用擅长的方式,画出一幅幅具体的、易懂的图象,丢出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正所谓“粪青涂鸦救台湾”。他们说,推动世界进步的就是反叛的青年,这是他们送给台湾的礼物。

不过从销售量看,《海贼王》还是大胜叛逆青年。

如果说台湾已进入“文创品时代”,蘑菇Boody就是这个时代的品牌标记之一,它是2003年出发的台湾设计团队,以有机棉T恤和帆布包进入市场,三年后开出实体店面,卖自然、实用的自创物品,卖咖啡,也是艺文展演空间,并独立发行刊物《蘑菇手帖》,追寻一种“有限的幸福生活”。《在岛屿的角落升起营火》是蘑菇的第一本书,由十位蘑菇导游加九位大陆文青展开的一段“角落台湾”旅程,其结果就是一个“非典型台湾”。

《思考的艺术》、《失控的正向思考》:思考的方法

最有话题性的翻译书,首推希拉里·曼特尔《血祭》。

《狼厅》是史上最畅销的曼布克奖得奖小说,它是曼特尔“克伦威尔三部曲”之首部,写英王亨利八世的离婚及其与重臣克伦威尔的宫廷权力纠葛。《血祭》为三部曲之二,亨利八世第二任妻子安妮登场,演出她的不贞与叛国及至被送上断头台。《血祭》再度入围曼布克奖,结果揭晓,曼特尔竟成为44年来第一个两度获奖的英国作家。

一如所料,《钱买不到的东西》与《The Magic魔法》成为本月最畅销的两本非文学翻译书。《钱买不到的东西》承续《正义》的力量从天而降。事实如此,如今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了——更好的牢房、更好的医疗、免除兵役、猎杀珍稀动物,桑德尔教授要问的是:有什么无论如何都是不该用钱去买的?这个问题似乎人人有答案,但要写成一本举证历历兼论述精彩的畅销书,就得靠哲学家的思辨力了。

从《秘密》、《力量》到《魔法》,它们说服人相信,只要正面思考,只要敢于要求,只要透过某种非科学方法的练习,健康、财富、工作、感情,微小的渴望和最大的梦想,皆可顺心如意,而这正是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失控的正向思考》所要指控的。“正向思考”、“探索内在”、“心想事成”成了控制整个世界的“大众妄想症”,问题是,如果“正向思考”正确无误,这个世界为什么没有更美好,甚至越来越坏?作者最后建议,不必正向也不必负向,要摆脱自己的想法、感觉和幻想,观察事物的真实面貌,以及行动。要改变自己和世界,就是不要整天想着我的梦想,我要如何梦想成真,挽起袖子做事就对了。

也许要先把“正向思考”的书丢到一边,来一本《思考的艺术》、《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或《安静,就是力量》。

《思考的艺术》并不新鲜,举凡讲思考训练、思考方法、思考谬误之类的书,都算其同类型产品,鲁尔夫·杜伯里(Rolf Dobelli)《思考的艺术》之所以轰动德国书市,在于他举用了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例子说明“过度自信效应”、“权威偏误”、“故事偏误”、“奇迹”等52个“非受迫性思考错误”,其实每一本关于正面思考的书都可以放进《思考的艺术》检视,然后人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一天到晚被人骗,也自我欺骗。

《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原书名就叫“习惯的力量”,也是一本习惯改造指南。习惯如何养成?能不能够改变?“习惯”,一个企管界、神经学与心理学界的热门研究议题。作者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努力给了很多故事,介绍各式各样的实验,结论之一,如果想要养成新习惯,你必须选定一个简单的提示、清楚的奖酬,并让大脑对奖酬有所期待。

莫言语录篇5

今年50岁的高山,“铁路龄”已经将近30年,踏足国际列车要从23年前说起。从27岁第一次踏上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到今年,高山将迎来在这条国际联运线路上的第25个冬天。去是K3次,回来是K4次,这趟车和1960年通车之初相比,外型上几乎没有变化。无论在境内的标准轨还是俄罗斯的宽轨上行驶,绿皮身子的老式德国车底都显得朴实无华;没有空调,乘务员的第一基本功仍然是烧锅炉。

车上故事:过冬之难,烧锅炉

那一年的冬天,第一次上车的乘务员高山还在老同志们的带领下“见习”,除了服务旅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烧锅炉。高山说,外人以为国际列车是要出境的,豪华舒适不可少,乘务员也得是空姐水平吧,上车才发现其实不然。那时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多是从农村招来的老实的年轻人,上了车就是少说话多干活,他们最大的特长就是烧锅炉。俄罗斯的冬天几乎都是要到零下50多度。没有空调的绿皮车只能依赖乘务员一刻不歇的烧锅炉,甚至没有时间抽一口烟。烧锅炉成了年轻的高山最挂心的活儿,有一次车到莫斯科后,高山还在旅馆里梦见不停的烧锅炉把炉子底儿给烧穿了!而关于严冬执乘的艰难,高山印象最深刻的是擦车窗,手上不能有水,也不能碰金属,有一次高山的手没擦干就贴了上去,结果就下不来了,拽下来时撕破了厚厚一层皮,后来都只能包扎着执乘。

除了烧锅炉,这趟车还有另一个特点――语言。高山执乘的车K3次、K4次是由中方乘务员担当的,从二连浩特出境,经乌兰巴托再到莫斯科,与由俄方乘务员担当经满洲里出境去莫斯科的K19次、K20次不同,车队的语言服务是由专职的俄语翻译进行的。由于大多数的俄罗斯旅客都倾向于选择俄方担当的车次,K3次、K4次上还是中国旅客多,乘务员们也因此省去了专职的俄语培训,往往是自学一些简单的俄语、英语对话。遇到解决不了的交流障碍,随车配备的一名翻译就派上用场了。

不过乘务员可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这一趟国际列车有严格的规定,对外口径以人民日报为准。在高山的记忆里,60年代初车上纪律是很严格的,乘务员如果想与俄籍旅客聊天,需事先申报谈话内容,聊完天后需要上交聊天记录。车队都是不允许带任何的文字出境的,海关有严格的检查。如果有人想在车上留影,那也是异想天开。很多老列车长执勤十多年,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工作照。现在的乘务员,有些自己略懂俄语的,也会和旅客自在的聊天,带了相机的,靠站服务之余,还能下车溜达一小会儿拍拍风光照。

路上风景:一边工作,一边旅行

当年,27岁的高山之所以选择上国际列车工作,竟然是出于旅行的梦想。因为向往能一直乘坐一辆火车驶向国外,高山为之付出了很多。这趟列车往返是13天,列车生涯里的很多个13天,高山必须与妻子和孩子分别,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不是在莫斯科,就是在去莫斯科的列车上。从北京到莫斯科,K3、K4沿途一共要经过38个站,每一个小站,高山都如数家珍,比如张家口、二连;蒙古境内的扎门乌德、乌兰巴托;到俄罗斯是多卓内尔、斯柳迪杨卡、伊尔库斯克、伊尔库茨克、集马、新西伯利亚、秋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高尔基、莫斯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莫言语录篇6

关键词: 湘方言 “满” “晚” 排行最末

在湖南方言中,有一个特殊的字,音[man]42,表示排行最末的意思,在湘方言中一般写作“满”。如:

【满叔】〈名〉排行最小的叔叔。(一)湘语。湖南长沙[man41s?藜u24]、衡阳[man33su22]、双峰[m?V31?揶iu13]。(《汉语方言大词典》,P6682)

【满满】①〈名〉叔叔;叔父。(一)湘语。湖南长沙[man41

man41]、衡阳[man33man33]。(《汉语方言大词典》,P6682)

【满】〈名〉小姑子。湘语。湖南双峰[m?V31m?V31]。(《汉语方言大词典》,P6683)

【满崽子】〈名〉最小的儿子。湘语。湖南湘乡。(《汉语方言大词典》,P6685)

在《长沙方言研究》的分类词表中,我们在“亲属”一栏中也找到了如下的词汇:

满满 [man]42[man]多见于乡下(《长沙方言研究》,P194)

满姑妈[man]42[ku]33[ma]33最小的姑母(《长沙方言研究》,P195)

满哥[man]42[ko]33①年龄最小的哥哥②指男青年(不用于严肃场合)(《长沙方言研究》,P195)

满崽[man]42[?M?qai]33小儿子 满伢子[man]42[?耷a]13[?M](《长沙方言研究》,P196)

满女[man]42[y]42小女儿 满妹子[man]42[mei]11[?M](《长沙方言研究》,P196)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表示排行最末的、最小的“满”字的出现。如周立波《山乡巨变》:“满姑娘,一边洗碗,一边嘟起嘴巴顶撞她妈妈。”①楚奇《满多赶猪》:“满伢子小儿子冒的资格去当兵。”②

在湖南当地的报纸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些词汇。如:

①邻居满爹有策不完的话,清白他的人见面招呼一声赶紧走人,否则不容易了难。

――《满爹捉贼》,《潇湘晨报》,2005-3-12

②清明时节回老家扫墓,在全国著名的“锻造之乡”嘉禾县塘村镇转乘公共汽车时,见到了10多年未见的满姑。满姑一身洋打扮,满脸春风,与记忆中那个憔悴、困顿的村姑形象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乍一见,我竟不敢相认。

――《满姑网上赚外汇》,《湖南日报》,2005-4-18

③《生下满崽救大崽――儿子患有白血病 母亲再生一子取脐血》

――《潇湘晨报》,2005-11-16

④年纪轻轻就被尊为“满爹”。

――《刘满爹:“讲点别的”》,《潇湘晨报》,2006-2-24

⑤《51年送走的满崽你愿意认85岁的姆妈啵?》

――《三湘都市报》,2010-3-2

在湘方言中,“满”字作为表示“排行最末的、最小的”这个意思的[man]42的书面汉字已经固定下来,并与其他相关语素组成词语,成为长沙方言殊的亲属类词汇,进入了新闻、文学作品、空间日志等书面文体中。然而,我们认为这里的[man]42写作“满”字是一种别字,应该写为“晚”字。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满”字没有“排行最末”的意思

《说文解字》:“满,盈溢也。”

在《汉语大字典》中,“满”有两个读音:(一)mǎn,《广韵》:莫旱切,上缘明,元部。(二)mèn,《集韵》:莫困切,去恨明。在第一个读音下面,“满”有14个义项,分别是:(1)充盈;全部充实,没有余地。(2)满足。(3)骄傲。(4)成就。(5)饱满;充实。(6)郁闷,闷塞不畅的病症。(7)达到某一限度。(8)不留余地,太绝对。(9)全,整个。(10)斗建十二值日之一。(11)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很”。(12)通“谩(mán)。”欺瞒,欺诈。(13)我国少数民族名。(14)姓。在这14个义项中,“满”字没有“排行最末的”意思。人们写作“满”字,仅仅是音同的缘故。

二、“晚”字有“末”的意思

《说文解字》:“晚,莫也。从日免声。”段玉裁注:“晚,引申为凡后之称。”《广韵》:“晚,阮韵,无远切,暮也。”《中文大辞典》中,“晚”字收录的义项有:(一)暮也。(二)后也。(三)末时也。(四)后时等义项。在《中华大字典》中,“晚”收录有八个义项:(一)莫也。见《说文・段注》莫者。日且冥也。引申为凡后之称。(二)负也。见《广雅释诂》。(三)徐也。(四)晚下。单履也。(五)末时也。(六)衰老也。(七)后辈对于前辈。自称曰晚生。(八)迟亦曰晚。“晚”有“末”、“暮”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排行最末的”是其引申出来的意思。

三、在其他方言中“晚”字也有类似的用法

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以下词语:

【晚女】〈名〉最后出生的女儿。赣语。江西宜春[uan33y53](5436)

【晚子】〈名〉最后出生的孩子。客话。台湾[man11?M?尢42](5436)

【晚仔】〈名〉小儿子。粤语。广东信宜[man23?Mei35](5436)

【晚叔】①〈名〉最小的叔叔。客话。江西上犹杜溪[mà24su55](5437)

【晚爹】②叔祖父;祖父最小的弟弟。客话。江西上犹杜溪[mà24tia24](5437)

【晚晚】〈名〉叔叔;叔父。湘语。湖南隆回。(5438)

【晚婴】〈名〉排行最小的孩子。西南官话。湖南郴州。清乾隆三五年《郴州总志》:“儿曰崽,女曰妹,行最小者曰~。”(5438)

【晚崽】〈名〉最小的儿子。赣语。江西宜春[uan53?Mi53](5438)

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的情况来看,“晚”在其他方言中有[man]的读音,如粤语、吴语、客话;也有“排行最末”的意义,如客话、赣语等,它们都是保留古音古义较多方言。

四、“晚”音[man]42是上古音系在方言中的遗留

“晚”音[man]42,这是上古音系在方言中遗留的痕迹。“晚”是微母字,其音韵地位是:山合三上阮微,无远切。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的观点,认为上古汉语里只有重唇音“帮、滂、K、明”,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上古非组字没有从帮组里分化出来。“晚”在粤语、吴语、客话等方言中音[man]42正是“古无清唇”的遗留和体现。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湘方言中保留古音的字已经不多,但有一个与“晚”字同为微母字的“蚊”字,在长沙方言中读[m?藜n]13,这也是上古音系在长沙方言中的遗留。

由此可见,在湘方言中,表示“排行最末的、最小的”的[man]42应为“晚”字,“满叔”、“满姑”、“满崽”、“满爹”应写为“晚叔”、“晚姑”、“晚崽”、“晚爹”,“晚”音[man]42。

注释:

①1-2两例均摘自《汉语方言大词典》6680页。

参考文献:

[1]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Z].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1968.

[2]邹华清.汉语大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3]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2009.

[5]陆费逵、欧阳溥存.中华大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78.

[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莫言语录篇7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以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承载着“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研究和创新活动,为中俄战略合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提供高水平学术成果。2017年9月13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致贺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共同出席开学典礼。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等文件精神,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基于高考成绩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的录取模式,即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60%)、学校测试(30%)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高中会考)成绩(10%)”(简称“631”)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择优录取。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测试选拔,全部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被录取后,将在莫斯科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同步注册,同时获得两校学籍。

14个省(直辖市)计划招生180人

2019年学校计划在北京、广东、山东、安徽、福建、陕西、湖南、黑龙江、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山西、江西共14个省(直辖市)招生180名,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1H)、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01H)、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1H)、生物科学(071001H)、俄语(050202H),具体招生计划详见生源省(直辖市)公布的专业目录。

5月15号之前官网报名,并寄送报名材料

网上报名:考生需于2019年3月5日至5月15日登录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招生网(zsb.szmsubit.edu.cn)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如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高中期间历次期末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最近2-3次模考成绩,并上传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寄送报名材料:完成网上报名后,考生还需在5月15日前以快递方式将以下书面申请材料寄送至招生办公室(以材料寄出时间为准)。材料提倡简洁、朴素,用标准A4纸正反面黑白打印,并按下列顺序装订。所有报名材料恕不退还。

(1)《学生报名表》1份。完成网上报名后,在系统中下载,正反面打印,需本人签名。

(2)中英文或中俄文个人申请书1份,讲述个人简历、兴趣爱好、特长理想以及报考原因等,中文约800字,需本人签名。

(3)高中学习成绩单1份,需在系统中按照成绩单模板填写并打印,由所在中学核实并加盖公章。

(4)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其他反映考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写实性材料。

5月中旬公布通过初审考生名单6月中旬学校测试

专家组审核考生报名材料,5月下旬公布通过初审获得学校测试资格的考生名单。考生缴费确认后,6月中旬参加学校测试。

考生参加高考,并在高考志愿提前批次填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省市公布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山东考生需达到本科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广东考生需达到高分优先投档线)及以上。

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学校测试成绩与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算考生综合成绩,按照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按单项成绩高低排序,单项成绩优先排列次序为:高考成绩、学校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高中会考)成绩。录取考生名单确认后公示。

6月25日左右公布学校测试入围考生名单

学校测试将于2019年6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科目:

(1)专业基础能力测试:

《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专业)

《文学》(俄语专业)

(2)外语测试:英语(高考外语考试科目为俄语的考生参加俄语测试)

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和外语测试均为笔试,满分为100分,考生需达到测试合格线。专业基础能力测试试题语言为俄中文对照,考生不需具备俄语基础。测试样题已在学校招生网公布。

(3)体育测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测试结果将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3.结果公布:2019年6月25日左右,公布通过学校测试的入围考生名单。

按照“631”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学校按照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计算考生综合成绩。其中:

学校测试成绩=专业基础能力测试成绩×50%+外语测试成绩×50%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将各省市考试院提供的各科目有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折算(A=100分,B=90分,C=80分),计算平均值。折算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具体科目根据各省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确定。

报考学校文科类、理科类本科层次的高中毕业生,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或会考成绩)都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科目折算成绩)÷科目数

咨询联系方式

报名材料邮寄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如意路299号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招生办公室,邮编:518172

招生咨询:0755-28323398,28323360传真:0755-28323398

电子邮箱:zsb@szmsubit.edu.cn

莫言语录篇8

流行语录1

“让胎宝宝听莫扎特音乐,可以提高他的智商。”

彤彤妈妈观点

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在肚子里的时候听莫扎特能不能提高他出生以后的智商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听听古典音乐也没什么坏处吧?反正在孕期我是买了不少古典音乐的CD,让宝宝熏陶熏陶,我也顺便陶冶一下情操,挺好的。

真相

莫扎特效应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胎教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智商。”从此被商家大肆利用。现在,这个结论已被确认为不实。当然,这并不是说孕期听音乐毫无益处,虽然音乐并不能直接提高孩子的智商,但音乐能够带给孕妈妈的愉悦感,那是更真实的胎教。(点评专家:洪兰)

流行语录2

“益智类电视节目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

松松妈妈观点

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益智类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节目,它们是经过创编人员研究摸索的。再说我也不太会带孩子玩,让他看看益智节目,得到一些知识,打发一些时间,难道不是对我们都有利的事情吗?

真相

2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看电视。对于2岁以上的宝宝,家长们要慎重选择节目。有一些商家号称看了他们的益智节目可以增加宝宝的语言词汇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孩子来说,你的陪伴,和他在一起用最简单的道具做游戏,都比益智节目更益智。(点评专家:约翰・梅迪纳)

流行语录3

“古诗背得多的孩子更聪明。”

然然妈妈观点

记忆力好应该是聪明的一项标志吧。作为中国人,我是一定要让孩子背古诗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诗词里,而且小时候的记忆力总归是比长大了好。就算小的时候不能理解古诗的内涵,但是背起来很轻松,我想先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长大了再理解也来得及。

真相

早期教育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究竟好不好?要看家长的目的在哪里。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任何一种类型的记忆和学习都不要太过度。聪明不止一个维度,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除了花时间在背诵上,还应该将时间分配在交往、运动等其他领域。(点评专家:周新林)

流行语录4

“右脑开发的课程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西西妈妈观点

曾经有教育机构给我打电话,让我带西西去参加右脑开发的课程,其实这种说法我也拿不准,到底右脑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一定要特意去开发它?创造力是开发出来的吗?左脑就不管这事儿了?

莫言语录篇9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莘莘(shenshen),语出《国语・晋语四》:“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韦昭注:“莘莘,众多也。”在现代汉语中,“莘莘”只保留在“莘莘学子”这个固定词组中。“学子”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亨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汉)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莘莘学子”的意思就是“莘莘”和“学子”两个词词义的简单相加,即“众多的学生”,既没有深层的含义,也没有比喻义。有些人没有弄懂这个词组的确切含义,把它等同于“学子”,以致造成形形的误用。

一、既然是“众多的”学生,一个人当然不能说“莘莘学子”。例如:

1.此时的,已从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长沙晚报》,2009年12月25日)

2.笔者当年还是个愣头愣脑每日每夜英语4级教材不离手的莘莘学子。(人民网,2009年9月28日)

二、既然是“众多的”学生,前面当然不能再加“许多”、“众多”、“无数”之类表示多数的形容词,后面也不能再加表示复数的后缀“们”。例如:

1.上北大是众多莘莘学子的夙愿和追求。(《齐鲁晚报》,2009年7月5日)

2.十年寒窗苦,一朝就业难,让很多莘莘学子心急如焚。(新华网,2009年7月20日)

3.自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无数莘莘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梦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6月26日)

4.好客山东向天下的莘莘学子们发出盛情邀请。(《大众日报》,2009年7月28日)

三、既然是“众多的”学生,前面当然不能再接受数词、量词的修饰。例如:

1.一本书教育了一个又一个莘莘学子。(《江西日报》,2009年8月11日)

2.对于每个莘莘学子来说,在今天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求职期。(《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

3.一所学校圆了上千名莘莘学子的求学梦。(《人民政协报》,2009年9月10日)

4.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甘肃省陇南市地震灾区一共有4690名莘莘学子在板房教室里迎来他们的关键一考。(人民网,2009年6月7日)

判断“莘莘学子”用得对不对,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众多的学生”代人句中,看看是否讲得通。用这个办法测试上述10个例句,结果不是前后矛盾就是叠床架屋,显然都属于误用。

熟悉情况或具有信心不能说“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赞笃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原意是在画竹子以前,胸中必须先有竹子的整体形象,这样才能把竹子画好。这是宋代著名画家文与可的经验。后以“胸有成竹”四字成文,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因而做起来很有把握。如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就是将来建设政府,那项须要改良,那项须要复古,必得胸有成竹,才可以见诸施行。”巴金《春》第三十一章:“那到时候再说罢,现在还早勒!’觉民逃避似地答道。其实他已经胸有成竹,而且连实行的步骤也多少确定了。”峻青《海啸》第三章:“老宫相信,这件事,大老姜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前人的典型用例充分说明,说“胸有成竹”,就是指事先不但对情况了如指掌,而且经过深思熟虑,就连将来怎么做也有所安排,所以做起来才能充满信心。有些人没有切实掌握这条成语的含义,误以为只要熟悉情况或具有信心就可以说“胸有成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干部的信心在于对我们所处的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胸有成竹,非常地清楚,了如指掌地掌握。(人民网,2009年3月10日)

2.对市场的调研还不够仔细,南京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他们不是胸有成竹,而是猜测居多。(《新华日报》,2009年7月1 5日)

3.北京四中“考古社”的一位女同学就对定窑烧制细节胸有成竹。(《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24日)

例1说了那么多,实际上就表达了一个意思――熟悉情况。例2说调研不够、猜测居多,讲的也是不熟悉情况,都谈不上“胸有成竹”。至于北京四中那位女同学,既不是古代定窑的工匠,也不准备去仿制定窑瓷器,仅仅有一点书本知识,同“胸有成竹”更不沾边了。这几例的“胸有成竹”都可以改为“了如指掌”。

4.他(按,指先烈朱克靖)每天读书看报,从反动宣传中分析解放战争的形势,他胸有成竹地对难友说,整个江南很快就要全部解放了。(《人民日报》,2009年11月24日)

5.早在丁俊晖尚未打决赛之前,好朋友刘翔就对他胸有成竹……“我敢保证,这个冠军他拿定了。”(《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7日)

朱克靖当时在狱中,并没有参与指挥解放江南的战役,怎么可能对江南的解放“胸有成竹”呢?刘翔在经过充分准备以后,对自己的比赛可以做到“胸有成竹”,而对丁俊晖的比赛是绝对不可能“胸有成竹”的。这两例的“胸有成竹”都应改为“满怀信心”或“充满信心”。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仅仅熟悉情况或具有信心,都不能说“胸有成竹”。

“鞭长莫及”与“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思是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以“鞭长莫及”四字成文,借指尽管主观上想管,但是客观上力量达不到。清・昭桩《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梁晓声《冉之父》:“小齐是外地留京工作的大学生,父母在外地,鞭长莫及,照顾不上他们的孩子。…‘鞭长莫及”也作“鞭长不及”。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泰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现在有人只看到“莫及”二字,便把“鞭长莫及”同“望尘莫及”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例如:

1.直到(阿・波林)谢世之时,他担任奇才队老板长达45年,这一纪录令其他NBA老板鞭长莫及。(新华网,2009年11月25日)

2.(国航)业内现在有一个共识,即把运力放在1000公里以上的航线,让高铁的优势鞭长莫及。(《中国经营报》,2010年1月2日)

3.能够在股市中异军突起,必定有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普通人对此鞭长莫及。(《华西都市报》,2009年11月6日)

4.视频网站在播出时效上的劣势始终难以被克服,是传统电视媒体让其鞭长莫及的“鸿沟”。(《通信信息报》,2009年12月30日)

以上诸例中的“鞭长莫及”都应改为“望尘莫及”。“望尘莫及”意思是只望见前面的人、马扬起的尘土,却怎么也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如茅盾《子夜》第九章:“她那股热情,不但吴芝生望尘莫及,就是柏青也像赶不上。”邹韬奋《萍踪忆语梅隆怎样成了富豪?》:“所获得的现款红利,为全世界的银行所望尘莫及。”这条成语放在这里正好合适。

“殚精竭虑”不用于贬义

“殚精竭虑”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竭尽)。如《清史稿・陈奂传》:“奂尝言大毛公诂训传言简意赅,遂殚精竭虑,专攻《毛传》。”周祖谟《(音学五书>前言》:“足见此书确是一部殚精竭虑的著作,自有其价值在。”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六章:“一年来殚精竭虑,惟愿早奏肤功,以纾皇上宵旰之忧。”也作“殚精竭思”、“殚精竭诚”、“殚精竭力”,都是褒义成语,不用于贬义。有人忽略了它的感彩,以为只要是用尽心思,就可以说“殚精竭虑”,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针对画家的骗术有不少“专业发明”,更有诸多“量身定做”,殚精竭虑,千奇百怪。(《扬子晚报》,2009年12月6日)

2.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11月27日)

3.他们在为自己几个工作人员的奖金、补贴殚精竭虑的时候,早已把自己是谁,自己是干什么的忘得一干二净。(人民网,2009年2月11日)

4.当中国的父母为是否应该给孩子的小学老师送礼(送什么,怎么送)而殚精竭虑之时……你是不是觉得,本来理应简单的生活,被聪明而深刻的人弄得过于复杂了?(《解放日报》,2009年11月21日)

骗子费尽心思去骗人,某些商家费尽心思去钻空子,肯定都是坏事,某些基层文化主管部门只关心自己的奖金,而忘了自己的使命,也是错误的,显然都不能使用“殚精竭虑”,应改用“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之类的贬义成语。费尽心思考虑如何给老师送礼,虽说事出无奈,但也不应肯定,可以改用“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之类的中性成语。

有那么一些成语,意思相近而感彩不同,应该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当选用。这是使用具有感彩的成语时,普遍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资讯

李开复进军移动互联网

近日,李开复在阿布扎比媒体高峰会议上接受英国《每日电讯》专访时透露,创新工场已经投资了三家技术公司,全部与移动互联网有关,这些项目将在今年7~9月间成立公司,并正式对外亮相。

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投资人当然不止李开复一人。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田立新坦言,近期非常看好手机联网游戏。

易观国际3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3亿,用户活跃度有望进一步增长。

莫言语录篇10

解题指津:该题考查对古文经典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的记忆和默写,内容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属于理解运用性默写。根据题目要求,须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如果平时注意背诵篇目的积累,则此题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成语如“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任重道远”等;格言警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二、下列诗句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五言诗和七言诗都可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言诗句子的节奏为“二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诗为“四三”。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另外,五言诗常见的节奏形式还有“二一二”和“二二一”,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诗常见的节奏形式还有“四一二”和“四二一”,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参考答案:B。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出师表》)

问题:

1.两个片段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建议是 。

2.我们从上面两个片段中可以学到怎样的说话艺术?

参考答案:

1. 广开言路(多倾听建议)。

2.不论是讽谏还是直谏,都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听者从心底接受你的意见。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也要学习他们讲话时合乎身份、注意对象、语气委婉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较小的竹子。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①,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②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①篁竹:竹林。②卷:弯曲。

问题: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