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19 17:25:09

部门管理制度

部门管理制度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改善全县部门统计管理,提高全县部门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部门统计在多层次决策和管理中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避免数出多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重庆市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部门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国家机关、县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和工商领域联合会或协会的驻足机构、经授权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中央和重庆市驻足单位(以下统称部门),为满足政府管理需要而依法实施的专业性统计工作。

第三条县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本县范围内包括中央和地方单位的统计工作,指导各部门的统计业务。

第二章部门统计调查

第四条部门统计调查是指部门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用于政府管理目的的专业性统计调查,其内容和范围应该与部门的管理职能相一致,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调复、矛盾。

第五条部门统计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调查活动,组织制订本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计划和方案,其他职能机构不得单独制订统计调查项目。

第六条部门统计调查必须按照经过批准的计划进行。制订部门统计调查计划,必须同时制订相应的统计调查方案或统计报表制度,报县统计局审批或备案。

部门拟订统计调查项目,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报县统计局备案;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县统计局审批。

第七条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列明项目名称、调查机构、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组织实施、指标解释、报送要求等;调查表的设计应参照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规范化格式,计量单位和统计分类必须采用国家标准,部门统计使用的专业分类标准,必须与国家有关标准相一致。

第八条部门向县统计局申报统计调查项目,须填写《重庆市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批准(备案)申报表》,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以部门名义发出的申请函;

(二)申请批准(备案)的统计报表制度或统计调查方案;

(三)其他有关文件,包括新建立统计调查项目的背景材料,修改前的统计报表制度或统计调查方案以及修改的主要内容说明,重大调查项目的研究论证材料及试点报告等。

第九条部门在收到县统计局同意实施的复函后,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将布置调查的正式文件、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式送达县统计局备案。

第十条经批准(备案)的部门统计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包括:表号、制表机关、批准(备案)机关、批准(备案)文号、有效期限。

第十一条统计报表的合法组织实施单位是报表右上角标明的制表机构;未经批准,任何部门不得使用其他部门制发的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经批准的年度调查和调查周期小于一年的定期调查,有效期为两年;普查、一次性调查和调查周期大于一年的定期调查,有效期到调查资料上报结束时止;备案的定期调查,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以批准机关复函的日期为起点计算,超过有效期限的调查项目不得继续执行。如需继续执行,应当重新办理批准或备案手续。在有效期内发生变化的调查项目,应重新办理批准或备案手续。

第三章部门统计资料报送

第十三条部门应定期向县统计局报送以下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

(一)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年报、定期统计报表、普查和其他一次性调查统计数据;

(二)执行国家部门统计调查制度所取得的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年报、定期统计报表、普查和重要的一次性调查统计数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包括:年度和定期财务核算资料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成本费用表和其他报表,以及有关的文字说明;

(四)部门管辖范围内的有关行政登记资料;

(五)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重大灾情或不可预料事件)开展的临时性统计调查数据;

(六)重要的统计分析报告、《大足县统计年鉴》、《大足县统计公报》所需要的统计数据,编印成册的年度(月、季度)综合统计资料。

第十四条部门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数据资料,以市统计局拟定的《重庆市部门(行业)统计数据资料报送目录》的具体要求为准。党政决策者临时需要的统计数据资料,按照县统计局临时要求报送。

第四章部门统计资料管理与公布

第十五条部门应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统计数据审核、统计报表签章、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统计资料的使用和、统计资料归档、统计资料管理等。

第十六条部门对外提供、统计资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部门对外提供和统计资料,由各部门统计机构负责归口管理。对外提供和部门、行业内部调查取得的专业性统计数据,须经部门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负责人审核认定,并由统计机构负责提供与组织,部门内部其他机构不得自行对外提供和统计数据。

(二)部门统计数据与县统计局调查取得的数据有重复的,以县统计局的数据为准,由县统计局统一,部门不得自行。

(三)部门统计数据与县统计局调查取得的数据有交叉的,应与县统计局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对外,并在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报县统计局备案。

(四)反映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由县统计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

(五)部门开展全县性重大新闻宣传活动使用的统计数据,须报县统计局审核、备案。

(六)部门向国外、境外机构和个人提供部门统计资料、出国携带或对外进行商务谈判使用统计资料,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部门统计信息化

第十七条部门要不断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为统计人员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并根据统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及时改善统计人员的技术装备条件。

第十八条部门要积极参与全县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在县统计局的组织指导下,加快统计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建立以统计调查项目库、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统计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部门统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第六章部门统计工作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建立县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统计局定期组织召开全县部门统计负责人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全县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确定全县部门统计工作的改革方向和重大措施。

第二十条定期开展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清理。县统计局按季度清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并通过我县党政信息网(统计之窗)进行公布。根据部门统计工作发展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全县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清查,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确认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取缔重复调查项目和非法报表,清查结果及时予以公布。

第二十一条建立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奖励制度。县统计局制定部门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建立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定期对各部门统计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奖励。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县政府下达的任务,健全机构,明确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加强统计工作人员培训,为部门统计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部门管理制度篇2

第一节 部门工作概述

质检部负责酒吧的全面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卫生监督条例》等以及有关管理规定,通过多种方式对各部门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以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其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各部门硬件设施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相关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协同处理宾客投诉;负责收集宾客信息反馈,了解酒吧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堵塞服务漏洞;及时发现酒吧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供领导决策;严格按照《酒吧员工奖惩条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对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或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提出奖励建议,上报批准,对部门或个人出现的严重过失,客观、公正、细致地将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以书面形式呈报;参与合格分供方的评价,监督酒店合格分供方的评定、选择、执行情况;对所购食品、酒水、饮料、香烟、化妆品等原材物料进行检查,杜绝“三无”或假冒伪劣产品进店,确保食品安全;负责重大事件和特殊事件的调查分析;向总经理递交暗访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安排暗访人员对酒吧服务质量进行暗访;对多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制定《服务质量年终分析报告》,作为下一年制定全年质检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岗位职责

一、 质检部经理

直接上级:副总经理

督导下级:质检员

岗位职责:

1、制定和实施酒吧质检计划。

2、督促、协调和协助各部门搞好本部门服务质量监督工作,协调处理各部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3、确定当月的质检工作要点,安排质检员进行质检工作,必要时陪同质检员共同进行质检工作。

4、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部门实施。

5、负责组织各部门对酒吧服务标准、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服务质量方面的制度进行修订与实施,为总经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资料。

6、实施对酒吧质量的全面监督和考核,掌握客人及外界对酒吧服务质量的评价,检查对顾客投诉处理情况,为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质量信息反馈,对维护酒吧声誉负有督导责任。

7、对酒吧服务质量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总经理。

8、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归档,对需培训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通报人力资源部,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9、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质检部承担的责任,实现以服务质量为对象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改进标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

10、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同行业的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做到准确、及时、适用。

二、 质检员职责

直接上级:质检部经理

督导下级:无

岗位职责:

1、 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负责对全店设施设备及员工劳动纪律、仪表仪容、礼节礼貌、卫生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积极向部门经理汇报。

2、 严格按照质检工作程序进行操作,认真填写记录。

3、 负责汇总、整理当日检查记录,作为当日服务质量考评的依据。

4、 负责对酒吧各部门服务过程进行检查验证,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现场评价。

5、 负责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关质检部的工作要求。

第三节 质检工作程序

一、 综合性检查工作程序

1 根据关于设施设备、卫生、保养、服务质量的规定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全店综合性检查;

2 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执行人以及执行人对整改的执行情况。

二、 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的工作程序

1 对于质检部或其它职能部室查出的轻微问题并经核实准确的,由质检部给予当事人或责任部门口头警告,并责令即时整改;

2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一般不合格服务或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部提出处理意见,呈报领导批准,对当事人或责任部门罚款,由质检部开具罚款单,并注明上缴期限,由当事人或责任部门持罚款单按规定期限到财务部缴纳罚款,财务部开具收款收据由质检部统一留存;

3 客人严重服务投诉或重大过失由质检部对该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准确可靠的证据,公正、详实、准确的将事情真相汇报,并提出本部门针对该事件的看法及建议,确定最终处理决定,质检部执行公司决议;

4 任何由质检部开具的罚款单,在下达罚款单之前质检部必须先找到当事人或责任部门,讲明对该问题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目的,然后将罚款单下发到当事人或责任部门。

三、 表彰奖励的工作程序

1 由质检部按规定提出表彰奖励建议,上报公司批准;

2 全公司通报表扬;

3 需要奖励的由人力资源部造奖金表,由财务部发放奖金。

四、 暗访工作程序

1 向总经理提出暗访申请;

2 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质检部联系暗访人员,对来暗访人员明确暗访要求,以及对暗访人员所提供的待遇和其它费用,确定暗访日期和期限,对暗访人员来店的准确日期除公司总经理与质检部外,不得告知任何部门;

3 暗访人员来店按正常散客接待,分店不予出面接待;

4 暗访结束后,由质检部与暗访人员接触,了解暗访情况并办理有关手续;

5 根据暗访情况,整理暗访报告;

6 将暗访报告呈报公司总经理,召开服务质量分析会,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逐项予以整改,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五、 开展专题活动的工作程序

1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找出存在的共性服务问题,确定一个急需解决的专题,向公司提交开展活动的申请及整体计划;

2 在活动开展中,质检部要层层发动、跟踪检查,及时收集信息并向公司反馈,确保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

3 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表彰,并制定相应措施,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六、 卫生检查的工作程序

1 采取不定期检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对食品、化妆品、环境卫生、公共卫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

2 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与责任部门共同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3 质检部负责验证核实。

七、 日常检查

1 日常检查以走动巡查为主,在各部门未知检查内容的情况下进行突击检查;

2 根据每周检查工作计划,定期、定部门、定项目进行综合检查;

3 综合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纪律、仪表仪容、礼节礼貌、服务规范、商品安全、过程控制及质量记录、区域卫生、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等;

4 对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时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单,并通报处理,对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或重大的服务违纪事件责令当事人或责任部门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分管领导签批实施;

5 质检部负责对质量整改和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

第四节 附页

质检部在行使质量管理职权时,主要通过质量检查记录、处理决定或表彰奖励通报、质检报告、质量整改通知单、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暗访报告、服务质量月评估报告、服务质量年终分析报告等书面形式把质量问题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为部门管理者提供质量管理工作的切入点,为决策层提供质量决策依据。

附://质量检查标准

一、//服务质量考评标准

项目 项目标准 考评标准

一、仪表仪容

1、工装 进入店内经营区域必须着规定工装,制服、衬衣、领带(结)、鞋袜、帽、手套等要整洁、挺括,无破损,系齐纽扣,拉好拉链,领带领结要打正卡领。 不按此规定着装应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衬衣 必须穿着符合规定的衬衣,男式衬衣以统一色调为主。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领带 穿着西服工装的工作人员必须扎系领带,领带要打正,整洁。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工号牌 工号牌必须按规定佩戴在左前胸衣袋上方,让客人明显看到,不得歪斜。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5、鞋袜 袜穿着时不得露出袜口,无破洞、脱丝。男员工穿黑色或灰色袜,女员工为肉色丝袜,皮鞋要光亮,无破损,布鞋、胶鞋勤涮洗,保持清洁。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6、饰品 不带有色眼镜,如遇红、白喜事,上班时间不应佩戴花和黑纱。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7、发式。男女员工发型都要梳理的雅致整洁。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8、口腔 上岗前不喝酒(工作除外),不吃蒜、葱、韭菜等异味食品,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9、身体 勤洗澡,更换干净内衣、衬衣,身体不得有异味。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10、面容 女员工淡妆上岗,男员工清洁面部,刮净胡须。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11、手 饭前必须洗手,工作前要洗手,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指甲要短于指尖2毫米左右。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二、礼节礼貌

1、语言 国语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不用俚语和污言秽语。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语调 亲切、热情、诚恳,不粗声怪气或矫揉造作。讲话要清楚、流利,意思要表达明确、简练。声调要以对方听得到为准,讲话速度一般要低于客人。不要因个人心绪不佳而影响工作,更不能流露于言表。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谈话 与客人谈话要站立,正面对客人,目光平视客人鼻尖,要与对方保持75-100cm距离。不可打断客人的话或做一些被客人误解为不耐烦的表情,谈话注意礼节性,尽量简短。切忌两位客人同时在场,对其中一位过分亲热或长时间交谈,而冷落了另一位客人。两位客人交谈需要插话时,应礼貌地站在旁边,等待客人谈话间隙或说一声:“对不起,打扰一下”经客人同意后再讲,结束时向等待的客人示意,并说:“谢谢”。与客人谈话如出现不能使双方满意,也不能表现出不满,应设法改变僵局或改时再谈。谈话结束时要道告别语,同时向客人后退1-2个半步,点头示意后转身离开。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倾听 表情要专注、诚恳、耐心,务求弄清客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必要时作记录。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5、回答 内容要准确,不能说:“不知道”等否定或似是而非的语句,应尽自己所知回答或将客人介绍到其它部门。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三、行为举止

1、坐姿 挺胸,腰背直,曲腿成90度,男员工双膝间隙一拳,女员工双膝并拢。两脚尖间距15cm(45度)脚跟并拢。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站姿 在任何时候都要站直,双臂自然下垂,女性两手右压左轻握于身前;男性两手呈半握状垂于身体两侧,两腿并拢,两脚间距15cm(45度),脚跟并拢。手不插兜、不倚靠墙壁或其它物体,不趴在服务台上,腿不打弯,不前后叉腿、单腿打点。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行走 按规定步幅、步速行走,行走时要低抬腿,轻落步,不拖腿,不出大声响,姿势平稳,不晃膀、扭腰,不以任何借口奔跑、跳跃(火警等紧急情况例外);不与他人拉手、搭肩、搂膀并行,三人以上要分散行走,走员工通道。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行礼 按规定姿势恰当行礼。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5、握手 按规定姿势握手。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6、打接电话 打接工作电话要简明扼要,不谈与工作无关的事,一般不超过1-2分钟。电话铃响三遍内必须接起,接电话先问你好并报部门,询问客人姓名和事由,听完后对重要事项要重复一遍,必要时做好记录,最后报自己的姓名(职务),以示负责。 违反此规定者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四、劳动纪律

1、考勤 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违者批评教育,严重者开除出店。

2、服务人员纪律性 无扎堆聊天、擅离岗位或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现象。 违反此规定者批评教育。

五、清洁卫生与设施设备保养

1、外环境 完好、整齐,干净无垃圾。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外环境花木、艺术品 无枯枝败叶,修剪效果好,无灰尘、无异味、无昆虫。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地面 平整、干净,无污迹、无异味,光亮。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门窗 无灰尘。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5、墙面 无灰尘、无水迹、无蛛网。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6、电话 定期消毒,无污迹,无灰尘。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7、空调排风口 无灰尘,无污迹。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8、客用品 无灰尘,无污迹。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9、地毯 干净无污迹。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10、设施设备 定期维修保养,完好、有效、安全,无灰尘,无污迹。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11、背景音乐 音质好,音量柔和适度。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

12、电视节目质量 图像清晰,音质好。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

13、音响质量效果 音质好,调节有效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

14、店内温度 符合标准。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

15、食品卫生 符合卫生法和相关规定 违反此规定立即整改,并对当事人批评教育。

六、服务态度、效率、技能

1、微笑 面带微笑,能够微笑接待每一位来店客人,微笑自然、得体。 不微笑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耐心 对客人每一次咨询都能认真对待,详细解释,直至客人明白。 对客人不耐心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周到 对客人的各种需求能超前掌握,能满足客人的各种合理要求。 不能满足客人的合理需求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效率 对客人的各项合理要求、各项服务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完成,并达到标准。 做不到者进行培训,以达到标准。

5、技能 精通业务知识,实际操作动作娴熟。 达不到者进行培训,以达到标准。

七、商品服务

1、商品摆放水平 商品展示性强,突出重点,美观丰富。 达不到该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服务技巧 推销展示技巧性强,商品包装好,结账无差错。 达不到该标准加强培训。

八、前厅服务

1、接待、问询、预订 能迅速、准确提供当天销售情况。 达不到该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打字服务 每分钟打字85个。 达不到该标准加强培训。

3、电话服务 接话快,业务熟,转接电话无差错。 达不到该标准加强培训。

4、工作程序 按本部门工作程序操作,无差错。 达不到该标准加强培训。

九、食品服务

1、工作程序 各服务工作程序标准。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空气清洁程度 清新无异味。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菜点美观程度 色、形、器俱佳。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会议服务 态度好、效率高、规范。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十、保安服务

1、车辆停放 必须按规定停放在院内指定位置。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来店安全检查 认真检查况并做好记录,记录准确,无漏项。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值班工作 认真值勤,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汇报。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十一、检修服务

1、设施设备的检修 对酒吧的设施设备要定期检修,发现问题要主动维修。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设施设备报修的维修 接到报修通知后,十分钟内赶到现场,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半小时内将故障处理完毕(特殊情况除外)。 达不到标准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十二、收银服务

1、交账单、交班审核表、营业收入报表 数量及金额相符。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2、发票、原始账单 发票记账联要附在原始账单后一并上交夜审,发票金额与原始账单金额相符。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3、折扣单 严格按规定填写折扣单据,字迹清晰,填写规范。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4、客损、客用的录入 不得多录和少录。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5、冲账 按规定进行冲账,无多冲或少冲现象。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6、转账单 按规定填写转账单,无差错。 不相符立即整改,并批评教育。

部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部门预算;公共财政体系;财政管理

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正在推行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的公共预算改革,在构建新预算模式的三项核心制度中,部门预算是关键。这是继“分税制”、财政体制、新税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决策。部门预算就是财政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将每个部门的所有收入、支出通过一本预算详细地反映出来,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后严格执行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部门预算改革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有利于规范政府理财行为,转变财政职能,提高政府总体管理水平,实现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但在实践中这一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现行部门预算改革暴露的问题和弊端

(一)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预算单位认为操作复杂,费用指标不多,比较麻烦;部门观念转变滞后,预算编制质量低。一些部门对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把改革看成是财政揽权,工作中存在不理解、不配合、不负责等现象。预算编制不负责,随意性大,加之部门预算要求提前进行编制,收支计划和专项支出目标任务不具体,预计不准,导致预算执行中追加追减的现象频繁发生。还有的过于强调既得利益或收入、争多讲少,未能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认识。部分财政干部认为,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满足单位需求,现实财源财力不允许,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

(二)机构改革滞后对部门预算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我国现存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日益显出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同时,目前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对部门预算改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机构改革滞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问题。如何结合单位经费自给状况,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使用,实行直接调控,尚需进一步探索。

(三)综合预算未能真正实现

编制部门预算以来,虽然预算内外资金的结合有了一定进步,但还不彻底。财政对预算内外资金的有机结合缺乏有效手段,管理相对粗放。“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完全到位,流于形式。部分单位预算外资金仍有较大比例未进入专户,有的虽然进入专户管理,但留用比例过高。随收随支、以收定支问题普遍存在,未能真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门综合预算。

(四)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一些地方的预算安排方法至今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方法手段十分简单,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导致部门间苦乐不均的情况发生,合理性差。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如业务招待类预算编制标准偏低,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目前,对此类费用主要是按单位单项核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造成部门间差距较大及资金效益不高,同时,加大了资金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五)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门预算还是处在试点阶段,改革是渐进式的,编制软件根据各地实际而修改,预算编制的系统软件尚不成熟、不规范。如没有设立表内、表间逻辑关系,查询功能、审核功能、统计功能的操作性不强。由于有关系统及各系统内部软件互不衔接,数字化程度不够高,无法与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统发工资软件和非税收入管理等已使用软件衔接配套,不能达到数据共享,给现实财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六)预算管理行政化,考核改革绩效难

如预算资金中项目资金安排,没有经专家审定和招标投标,由行政领导首先直接拍板,有些专项资金安排凭领导爱好。还有的支出标准(定额)也没经可行性论证,行政行为色彩较浓。

目前,虽然对大型项目派遣了专管员,但也只是监管财务运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无法把财务运行与项目实施进行严密监管。对项目预算绩效监管基本上是个空白,导致部门争着上项目。多立项、多要钱、多挥霍的现象愈演愈烈。

(七)改革不协调、不配套

作为财政支出领域的三项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晚于部门预算改革,而起步较早的政府采购也存在诸多问题,改革没有到位。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滞后,财政资金滞留在部门较多,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成本增加、监督弱化等。同时,银行体制改革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划转,受利益驱动,各商业银行对不计息不收费的财政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截留和占压的情况,各预算单位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也在银行多头开户。

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摆脱狭隘的部门利益,树立全局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理财工作。树立财政效益观念,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编制预算既要统筹顾及到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任务,又要通过准确合理的政府预算给予这些部门实现职能、完成任务的财力保障。

(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坚持用绩效预算来优化基本支出预算,减少财政供养对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的膨胀,财政对各类行政单位行政经费总量限额、行政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政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同时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供给范围。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事业单位并不都具有公共需要性质,财政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统包统揽,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事业单位,重新明确和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加强政府的社会职能,扩大政府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范围,减轻财政的经费供给压力。对事业单位进行归类梳理,按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同时,制定科学的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加强支出的量化管理,建立一套与零基预算要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支出评定机制。

(三)加强综合预算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实践证明,预算外资金收支挂钩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议财政部应及时引导各地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取消现行收费、基金中不合理、不合法的项目,将保留项目逐步纳入预算内管理;对于确需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费,也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建立起性质合理、管理严格的收费、基金体系。财政部门应加强收缴监管工作,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查处,确保预算外资金应收尽收。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置于财政部门统一监管之下,各项收入(包括财政预算资金、财政核拨批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以及依法组织的其他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同时加大部门预算编制的深度,在进一步加强经济状况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算收入经济预测模型,推行标准收入预算法;支出预算编制要完善、细化。人员经费按政策,日常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预算应进行科学论证,视财力状况安排,并建立支出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滚动预算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转根据单位承担的职权和专项工作的不同,认真进行基本支出分析调研,逐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加强公用经费实物定额管理,对政府非经营性资产统筹管理,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组织定额调研工作,重点是实物定额的测算和确定,建立公共资源配置标准,以及分行业的事业单位定额工作,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逐步建立政府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专项预算的编制必须贯彻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预算;调整支出结构,体现公共支出需求;量力而行,合理排序;严格管理,追踪问效等四个原则和前期准备、申报审核、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项目库建设等措施。要从全局出发,科学论证,合理排序,按照轻重缓急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和可行的项目,建立严格的专项预算审核程序。部门的专项预算必须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范围,支出科目要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

(五)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员资料数据库和政策资料数据库,健全市级人员支出预算编制系统,达到通过基础信息库的相关资料,自动生成各部门人员支出预算的目标。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严格规范拨款程序,有效杜绝超指标下达单位预算、待分配指标随意调整及超预算拨款等问题。及时反映预算指标的变动情况,预算处和各业务处室都能及时了解预算的追加及下达情况,提高资金的调拨效率。

(六)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

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调整和追加,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的作用,增强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包括:修订和增补《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修订与财政预算直接相冲突的法律和规章;对现有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要进行调整,与部门预算编制口径保持一致。财政部门内部要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监督机制,形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的经常性、规范性,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首先要在部门预算决策中引入听证制度。其次,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最后,建立和健全部门预算公告制度。财政预算报告必须符合完整性、公正性和及时性这三项基本规范,以便报告的使用者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政府公共预算收支的状况,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七)健全绩效机制

要运用科学、规范、细致的绩效评价方法,使预算资金与部门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推行绩效预算模式。建立起“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推行年度滚动预算”的考核机制,确保部门预算和财政资金的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合理编制项目概算,确保有限的预算资金用于最有价值的项目和用途上;同时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把部门应达到的绩效指标与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量联系起来,变纯粹的财政拨款关系的条件成为完成任务与提供相应资金关系,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在这种预算模式下,通过绩效评价实现了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使用情况、项目效益情况的跟踪检查,并为最终实现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八)抓好配套改革

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实行财政资金集中支付。所有财政预算都纳入政府预算统一管理。清理预算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一个预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存款账户,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二是要改进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经费支出的明细核算要与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相一致,以正确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为制定合理可行的定额标准和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三是要加强和改进部门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财会人员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上来。要注意资产管理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基础依据。要对本部门单位工作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预测下年度部门预算收支,为编制滚动预算提供基础。四是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我国应借鉴国外编制预算的经验,实行标准预算周期制,建议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到预算年度开始前十个月左右为宜,即从每年二、三月份编制下年度预算。这样不仅延长了预算编审时间,细化了预算,同时也能避免出现预算先期执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定剑.公共预算改革的路径和技术[J].中国改革,2007.06.

[2]曹艳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重构政府预算监督体系[J].学术交流,2007.06.

[3]赵合云.以提升财政透明度为导向完善政府会计体系[J].财会月刊,2007.13.

[4]袁白薇.关于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上海会计,2004.05.

部门管理制度篇4

(一)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在分管副厂长领导下,坚持以搞活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组织制订企业中、长期规划。?

(二)根据国家计划、市场需要和企业内部条件,按照尽可能满足用户需要和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组织编制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综合计划。?

(三)负责对厂长任期目标的管理。组织制订工厂方针目标,并负责层层展开、控制和评价。

? (四)负责主编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并按时下达组织落实。?

(五)根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综合计划,组织有关归口科室制定各项经济技术计划指标,综合平衡后下达,统一管理。?

(六)在分管副厂长领导下,组织召开全厂经营活动分析会。?

(七)负责综合统计。归口管理全厂的统计工作,统一管理全厂的统计报表、原始纪录,按上级规定编报统计报表。?

(八)检查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参与重大技术改造和技术组织措施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九)负责工厂对外横向经济联合的统一管理工作。?

(十)完成厂部临时布置的各项任务。?

职权

(一)有权监督、检查各部门对考产经营综合计划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执行完成情况。?

(二)有权要求各单位按时提供编制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资料。?

(三)根据厂长方针目标展开的要求,有权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诊断和评价,以保证厂长任期目标的实现。?

(四)对各单位提供的计划方案有审核、调整、综合平衡权。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工厂年度计划有权提出修改、调整的建议。?

(五)有权要求各单位及时编制各种统计报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有权监督"统计法"的贯彻执行。?

(六)有权参加上级召开的有关会议,参加工厂内部有关经营业务的会议。?

(七)有权代表工厂进行横向联营事务洽谈。?

(八)有权要求各单位提供有关计划,对外报送的各种专业计划必须通过计划科审核。?

职责

(一)对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科学性、预见性及下达的及时性负责。?

(二)对未按厂长任期目标要求及时编制工厂年度方针目标并进行巨型、检查、诊断和落实负责。

? (三)对报送的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对签署的有关计划、文件出现差错负责。?

部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思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的积累,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亦或者是企业公司,都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环保部门在政府机关具有重要的地位,做好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环保部门的工作压力。市场在不断变化,环保部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环保部门服务。

一、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的重要性

内控制度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是用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防范风险以及内部管理的提升、事业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一起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使单位的资金和资产得到保护,保持完整;二是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三是有效遵守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四是使财务信息变得真实,变得可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明确责任和权利;二是在动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三是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制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对不同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部门的资金风险意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对部门的良好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了环保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保证部门财政资金的安全弯针,有利于提高部门财务信息的质量。总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环保部门非常重要。

二、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控机制不完善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环保部门内控管理存在虚化的倾向,没有有效的运行起来。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机构中的人员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缺位顶替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内控制度不完善,在地方环保部门内控制度往往会被一些临时性财经规章替代,处理问题还主要凭经验,缺乏制度规范。

2.内控观念落后

所谓内控观念落后,就是环保部门财务内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部门内部从领导到普通公务员,对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内控机构的作用认识的不够到位,对内部控制的知识比较陌生。环保部门对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内部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内部控制只是走走形式,从内心不把内部控制当回事,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不用把关。

3.岗位分工不合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岗位分工不合理也是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环保部门的预算编制内容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对岗位人员的需求也比较紧张。在环保部门一岗多位的现象司空见惯,身兼数职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种岗位分工的不合理,不利于部门预算审计工作,也不利预算执行的开展,影响人事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中人情因素较多,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单位财务核算工作。

三、完善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规范全局系统财务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综合以上当前环保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局系统各单位要按照国家财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局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抓紧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权责分明、相互监督、有效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内控管理机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环保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内控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等。给该机构配备合理的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让该机构有效的运行起来。二是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既要体现内控管理的基本理念,也要明确内控管理的基本原则,还要说明内控管理的一些方法,在制度的指导下,内控机构可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完善会计工作系统,明确单位财务处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杜绝资金的浪费,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具体责任到人,规范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核对,要做到资金账目和实物相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并解决。此外,要建章立制,全面梳理内控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和竞赛,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理顺审批程序,不折不扣的落实制度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干部严明财经纪律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强化财务内控管理意识

环保部门上下要增强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重视财务工作,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来抓。各单位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观念,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不仅管理层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而且普通公务员也要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起来。严格实行财务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预算计划开展活动。把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各岗位工作人员要积极本岗位的工作,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3.优化岗位分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内控管理的重点还是人在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因素。针对岗位分工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比如不相容、身兼数职等问题,应对岗位分工进行优化。对不兼容职责要进行分离,针对不同的岗位要下放给他们相应的权力,不同岗位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和监督。制定出合理的人事考核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财务管理培训,强化局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财务管理和财会工作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财会人员考核制度,强化考核,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单位财会人员进行考核,对财务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在平时工作中表现不好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以此来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局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142-143.

[2]李薇.浅谈如何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3,07:126-127.

部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内控制度

一、确立创新的内控管理理念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确立创新的内控管理理念,采取一系列具有组织、制约、协调作用的控制程序、措施和办法,提高管理质量,保证资金安全。

1. 在内控体系上要整体覆盖、无缝衔接和全方位防控。(1)全体职工都是管理者、监督者和责任者;(2)以人为本,制度管人、机制管事;(3)人控、机控、制度控为一体,自控、互控、监控为防线;(4)全面贯彻痕迹化管理、全过程控制。

2.在内控原则上要将严肃性、即时性、公平性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内控教育上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消除自满心理、侥幸心理、抵触心理、功利心理和随意心理。

4. 在内控设计上要实施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换。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换;由单一制度向系统化制度转换;由表象治理向源头治本转换;由阶段性防治向长效机制转换。

二、充分发挥相关岗位的职能作用

任何风险的产生,都与人的因素有关,而预防和化解风险,也离不开人,只有全体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都熟悉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牢固树立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经营理念,才能促使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保障层共同构建的内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

1.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能。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高层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方面要引导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员工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自身要有较高的诚信度和稳健的经营思想及道德价值观。

2.财务人员的职能。财务人员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弱的关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遵纪守法,客观公正。

3.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在内部控制中,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当赋予内部审计人员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使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独立评价。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一个规范化、透明化,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各项管理活动按照程序严格进行的基础,是完成内控管理体系上“制度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1.建立内控管理全面覆盖制度。使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明确的制度依据,针对每个岗位、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包括财务、统计、岗位责任、贷款责任追究、信息系统管理、风险控制、档案管理、审计考核奖罚等。

2.建立痕迹化管理制度,建立公积金业务运行过程的记录制度。保存计算机信息、往来票据、档案资料等一系列过程的证据,做到有迹可寻,有据可查。

3.建立可持续改进的管理控制制度。实行各部门定期自查、互查和审计跟踪调查,以实现风险的事前防范和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四、健全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

在当前业务和管理半径快速发展的时期,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采用管营分离的模式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这是比较适合当前业务发展,有效防范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管理模式。

1.建立权责明晰的扁平组织框架。(1)建立行政领导层,负责行政领导、政策实施、运筹策划、全面管理,为法定责任主体;(2)建立职能管理层,为实施承上启下、业务指导、专业管理的运作主体,在权限范围内行使政策、管理和协调的职能;(3)建立运营操作层,建立窗口柜面,行使日常业务职能,是直接面向职工群众服务的主体,在权限范围内负责直接受理、办理报批、协助操作等基础性事务;(4)建立金融配套层,这是中心的外延层,主要由受委托银行按照中心委托业务合同办理相关的配套服务,通过理顺与金融配套层的关系,有效防范外延机构的委托风险和操作风险。

2.建立通畅的风险报告渠道。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基础,使管理层和运营层共同对行政领导层负责,形成信息传递的快速通道,从而有效防止信息层层上报的低效失真或逐级递减的现象。职能部门检查、内审部门专项审计与月度分析会、资金平衡会、受托银行例会等多种信息渠道相结合,使行政领导层全方位掌握动态信息,在内控管理体系上进行“人治”。

3.建立交叉验证的管理体系。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安全保护区是在管理层和运营层上建立交叉验证、相互制衡的机制,以采取“条”、“块”分属管理和“条块”交叉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来消化和防范风险。(1)从“条”线上控制风险。主要是在业务管理中如归集、贷款等条线上履行业务指导、管理和检查的职能;(2)从“块”上控制风险。主要侧重于运营层和金融配套层行使控制前台一线的业务受理和操作职能; (3)内控监管部门和审计部门根据“条、块”信息数据,实施交叉验证。通过这种相互制衡的机制:一方面为行政领导层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进行决策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条块”结合,为内控管理覆盖业务的每个角落奠定了体制性的基础。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联防机制。(1)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2)窗口前台设立复核岗位,中心设审计部门,专司内控监督;(3)梳理风险点、掌握控制要点;(4)完善教育培训和考核奖罚机制。

5.建立高科技手段的内控管理机制。(1)积极推进数据集中和应用系统整合,加强安全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在数据集中基础上的深层次数据应用,由简单的数据信息向宏观的知识性信息的转变,在宏观上产生内控管理风险点辅助决策信息;(2)积极稳妥开展网上业务、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信息服务,创新和完善住房公积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中心管理与决策信息化,支持以缴存人为中心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3)积极利用和推进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充分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社会信息系统的资源,从个人贷款业务起步,逐步完善和规范贷款业务工作;(4)建立能反映缴存、提取、个人贷款等全貌,对业务、财务和银行进行交叉验证的系统,实时反映业务

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使三流合一,在内控管理体系上实现“机制”。

五、建立全面规范的制约控制活动

1.人员素质控制。人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各种控制措施都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来执行,如果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控制措施就会失效。要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2.组织控制。是对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组织控制的主要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组织机构设置和适当的权责划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其次,要要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业务程序控制。是指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内部为保证各项公积金业务按一定的程序有效运行而规定的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环节及其经历顺序,它是组织控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业务程序控制的具体措施是将每一项业务程序都划分为相互衔接的六个业务环节,即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

4.信息质量控制。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保证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允和可靠。会计信息是其中最主要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住房公积金业务活动,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资产完整,并为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和决策信息。其具体控制内容包括: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结构体系,界定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科目表;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和凭证连续编号制度;建立定期盘点、对账制度,建立会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等。

5.资产保护控制。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这在内部控制目标中已反映出来。资产保护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可接触资产;对资产定期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对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严格限制接近会计记录的人员;对某些重要资料要留有后备记录;对于各类纸质档案包括各种会议记录与决议、贷款资料、凭证账册以及各类法规、文件等进行分类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和交接制度;对于电子数据,要采取多介质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安全完善。

6.信息技术控制。完善住房公积金业务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层次,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提高公积金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如在信息系统中对贷款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程跟踪管理,严控贷款风险;会计核算系统全面实现电算化,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能够对管理部及分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时时监控,降低财务风险。

7.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中其他各项控制的再控制。根据现代控制论的原理,各项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靠信息反馈装置来检验,通过反馈装置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控制中心,以便及时修正,保证实现控制目标。

六、强化安全监督机制

部门管理制度篇7

第一章 总则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工程处和工程项目部。

第一条培训目的

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第二条培训方法

培训分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两种。外出培训包括脱产培训、专业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与经验交流等;内部培训包括公司和部门单位组织的学习、讨论、岗前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

第三条培训基本原则:

(一)岗位培训为主,拓展培训为辅

(二)内培为主、外培为辅

(三)培训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

第四条培训责权

(一)人力资源部

1、举办公司共同性培训课程。

2、拟定、呈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3、制定及修改员工培训制度。

4、公司在职教育培训实施。

5、撰编与修改培训教材。

6、审议培训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

7、培训实施情况的督导、追踪、考核。

8、外聘讲师和专业技术老师进行教育培训。

9、公司外培人员的审核。

10、其他有关人才发展方案的研拟与执行。

11、拟定各项培训计划费用。

(二)各部门、各分公司

1、全年度培训计划汇总呈报。

2、专业培训规范制度及修改,讲师或助教人选的推荐。

3、内部专业培训课程的举荐及成果汇报。

4、专业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5、督导与跟踪受训人员,以确保训练成果。

第二章 培训管理

第五条培训计划

(一)各部门、各分公司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审核,由人力资源部编制成年度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

(二)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经理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三)各部门组织培训时,需发生费用的,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批准。不需发生费用的,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六条培训类别

(一)岗前培训:所有新员工要进行不少于二个工作日的培训。培训的内容:

1、公司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企业文化、质量方针和目标。

2、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3、岗位职责。

4、注意事项。

(二)换岗培训:

培训的内容:

1、新岗位的岗位职责

2、新岗位的岗位技能

(三)在职培训:

在职员工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素质、规范工作行为,强化企业管理,构筑和谐企业为目标。

第七条培训形式:

(一)早会:有条件的项目部应实行早会制度,开工前集合10分钟,作一天的工作安排,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现场教育。

(二)会议:总部每月一次办公会,各部门、各分公司每周一次周会,要求有记录。

(三)专题讲座:为使培训经常化,公司实行电子媒体培训模式。

(四)岗位培训:员工参加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岗位资格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率100%,并要求员工有多个岗位资格。

(五)师带徒:对新招的应届毕业生,指定专门师傅进行传、帮、带。

(六)派外培训:

1、员工参加派外培训,均需填写个人外派培训申请表,经批准后方能参加。发生费用在3000元以上的,需签订培训协议(以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多少年限)。

2、派外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受训的书籍、教材及资格证书等有关资料送人力资源部归档保管,其受训成绩亦应记录于受训资历表。

3、派外受训人员应将受训所获知识整理成册,列为讲习教材,并举办讲习会,担任讲师传授有关知识。

(七)业余学习:

1、员工业余参加学历学习,学习结束后,应将毕业证复印后存入员工个人档案,并可获鼓励奖500元。

2、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向各类杂志投稿,凡被采用,公司将按所得稿费相等数量的金额进行奖励。

3、公司鼓励员工报考、报评与岗位相符的职称,通过后报销考务费可评审费(不报销相关培训费)。

第八条培训经费:

(一)员工培训经费是指用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金费用,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下列项目:

1、外聘教师授课费

2、公派外培费用

3、购置教学用的一般器具、仪器的费用及修理费

(二)培训费用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

第九条培训纪律:按公司要求须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每缺席一次扣款50元,迟到一次扣款10元。

第十条培训成绩:培训结束,通过考试或提交培训体会报告、问卷答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培训档案管理

(一)人力资源部应建立培训档案,档案资料有:

1、培训计划

2、员工培训登记表

3、培训教材

4、培训试卷、学习心得

5、培训考试成绩

(二)培训教材长期保存,其它资料保存2-3年。

部门管理制度篇8

1、责任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局主要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对其职责范围内的政务公开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职能科室、中心领导负责本科室、中心政务公开工作,局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审议小组负责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的审核把关;评议小组负责对公开工作监督检查和评议。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对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工作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效能告诫。

2、审议制度。由局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中心人员组成政务公开审议小组,从公开内容产生过程是否公正、合理,公开事项决策过程是否民主、科学,公开结果是否合法、真实、可信,是否突出重点等四个方面进行审议,以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要求做到公开一期审议一次,并做好审议记录,收集审议情况,存档备查。

3、评议制度。发挥效能建设工作机构和监察室的监督主体作用,由局效能办或监察室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建设监督员、社会各界人士,对局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进行评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通报。由局效能办或监察室定期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代表对单位内部的政务公开情况进行评议,或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民主测评,不断提高民主监督质量和水平。

部门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制度改革

⒈概念的界定

提出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命题时有必要对教育部门概念以及该命题本身作出解说性界定。现代教育管理学界对"教育管理"概念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学者张复荃先生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实现教育管理的职能,需要考虑到社会管理各领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共同的职能,教育管理又是以培养某种规格的人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即教育管理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行为活动。

⒉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分析

"问题"既是自我诊断的发现,也是相互比较的评价或结论。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等非公共部门相比较而言,当然问题本身也意味着缺陷或弊端。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和绩效明显优胜于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显象问题主要产生于传统体制及制度的缺陷或弊端。首先是人事管理的体制障碍。突出的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多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传统沿袭下来的劳动人事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管理,一般干部由政府人事部门管理,非干部人员由政府劳动部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后又在干部中形成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两大类别。这种由老的三层层次加新的多类别的复杂结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予以合理整合,二是"政出多门"的政策成为人事管理的依据。我国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管理,属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这使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成为仅仅是一种机械地执行各种易变人事政策的行为,很少考虑本单位人事管理的实际需要。三是教育部门缺少足够的人事自。在多重管理体制、政策管理的环境中,教育部门事实上没有多大的自和制度创新的余地,因为人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由政策规定,能够做的事就是在即定的统一的"政策制度"中进行非特殊化、非个性化管理。其次是人事管理的制度缺陷。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招聘、培训、考核、新酬、福利、奖励等管理环节的单项制度所构成。与企业组织相比,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上,存在更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在对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及缘由作出上述分析后,需要说明三点。其一,这些突出的问题及原因典型地存在于教育部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之中,而在近几年的人事制度的局部性、探索性改革过程中,问题的程度已经或正在降低。其二,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许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其它国家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些类似问题。其三,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意味着这些问题的产生还有人事管理系统之外的原因,包括产生于工业化时期的以科层制为框架的传统行政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以及教育部门组织和公共产品的垄断性、自主性、公平文化等特有性质或特征。

⒊改革的途径与参照模式

这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人事制度一直在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性、局部性、渐进性改革。教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同时也需要进行多视角的理论研究。对于我国教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途径及参照模式问题提出一点观点及思路。

制度型式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的教育部门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管人机构还是叫人事部门,人事管理中的考核、工资等术语还没有被人力资源中绩效评估、新酬之类的概念所替代。更重要的是管理的概念、方法、模式作为范本,并在改革过程中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同时,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吸收一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联盟、战略伙伴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提升等,形成具有战略人力资源特征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我国教育人事制度模式的超越性发展。

部门管理制度篇10

摘 要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类别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最大,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务、进行事业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然而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账实不符、管理乏力、流失严重等不良现象,其中内部控制本身的制度缺陷和执行上的缺失无疑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内部控制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总结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容,进而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在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却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重缺失,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性欠缺等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重要方法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设计和授权审批程序

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求确立固定资产业务岗位分工制,确保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制约。其分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二是固定资产的保管与清查;三是固定资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四是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购入每项固定资产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并根据固定资产金额确定授权批准层次;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明确审批人员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固定资产预算体系,规范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严格控制无预算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验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取得固定资产方式的不同,对获取的固定资产分别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

(三)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内部控制的准则要求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中应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范围、时间和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发现账实不符,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查明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及时报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由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

(四)完善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程序

固定资产的处置与转移应当制定早请报批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固定资产要有授权批准文件,对于不再需要或使用期限已满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处理;二是因不同原因需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要按规定进行,数额计算要准确;三是固定资产报废要按规定时程序进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足

1. 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领导机制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结余留用”的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下,基本上实行财务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虽然从形式上增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兼顾、协调使用能力,但实际操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资产有效管理意识薄弱,加上单位缺乏系统、完善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2.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设置不全,专业性欠缺

一些单位财会部门未设置固定资产会计专岗,特别是固定资产保管部门未设置专岗并配备相应具备专业素质人员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业务,导致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全面、不规范,质量不高,难以做到以账控物。

3.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错位

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划归财会部门,但是财会部门不保管固定资产实物,没有条件掌控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位。固定资产管理主体缺失或错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与客体相分离,导致固定资产因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失控。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程序流程存在缺陷

1.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部门账务处理依据不统一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相关过程中,有些单位未编制本单位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使不同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口径不统一。在固定资产增加环节,保管部门“按物登卡,凭卡记账”,财会部门根据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入账,不同部门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依据完全不同。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保管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变动,相关凭证却往往并未办理并送达财会部门,依据不同财会部门不能做出相应调整,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形成监督链条

现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一般是“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对保管人而言,卡对物没有监控作用;对保管部门而言,账对卡无制约作用;对财会部门而言,因为不同部门账务依据不同,账与账无法核对,账与实无法相符。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处置(或调拨)环节,财会部门因与固定资产保管部门为同级关系,无力从根本上约束固定资产保管部门办理相关凭证并送达财会部门,保障固定资产账因实而变,导致整个监督链无从形成,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甚至流失也就成为必然。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1.设立统一领导机构,统筹固定资产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领导机构,各保管部门之间,保管部门与财会部门之间在工作上往往缺乏统筹安排,缺乏协调,权责不清,很难从根本上做到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以账控物。设立专职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机构设置上可以采取各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并由懂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位领导负责的方式组成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为本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固定资产购置、调拨与处置计划审批或审查报批工作;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检查督促制度落实;协调各保管部门及其与财会部门之间的关系;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2.加强专业化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

保管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除负责其管理范围内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日常保养维护及安全外,还必须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负责对其管理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建立账目,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移交固定资产及其账目至调入部门保管人员,根据处置通知单及时注销账户,并定期盘存,做到账实相符,并配合财会部门的监理工作。

财会部门作为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经确认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设置专岗配备专人负责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根据调拨通知单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根据处置通知单及其批复及时销账;定期与保管部门对账,做到账账相符;定期编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报表;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与监督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

1.使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统一凭证

统一填制验收单、调拨通知单与处置通知单。新增的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到保管部门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保管部门据实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随固定资产实物交给保管人员,一联随发票及相关原始凭证交给财会部门,验收单必须由保管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保管部门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固定资产变更保管部门,保管部门必须填制固定资产调拨通知单一式五联,经调出、调入双方保管人,保管部门负责人、单位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二联分别留给调出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出固定资产的凭证,二联分别交给调入部门及其保管人,作为其调入固定资产的凭证,一联送财会部门。处置的固定资产在办理完规定的报批手续后,保管部门必须根据批复填制固定资产处置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一联下达给保管人员,一联随批复交给财会部门,确保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同一固定资产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具有相同的依据,既便于部门间及部门内对账,又通过对账,起到监控作用。

2. 规范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中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监督链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流程,应从固定资产验收,日常保管,处置转移等方面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规范。

在固定资产的验收控制上,由采购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将实物与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方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账。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管理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日常维修由使用部门提出,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和转移控制中要求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固定资产。如需使用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工作人员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不论何种原因减少,先报资产管理部门对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到财会部门进行核销。

参考文献:

[1]张鹏辉.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中国农业会计.2010(07).

[2]李军.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经济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