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14 23:55:44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1

【关 键 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多媒体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把多媒体融入教学领域,为教学服务,不仅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活泼的生机,而且在教学中让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其优势已日趋显著。

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必然性

在如今,旧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最佳辅助手段。多媒体所提供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听”转变为“看”和“做”,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红楼梦》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部分,结合高考考纲要求,让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动作言谈、装束打扮,并借助有关人物的判词,将学生对文中较难体会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讲得通俗易懂,得心应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在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不能缺少多媒体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多媒体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已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党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下的教学中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有时侧重基本知识的介绍,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文学常识、课文基本要点等;有时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在上《劝学》一文时,就设计了一系列的填空题、问答题、思考题等,通过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查资料,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学起来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令人满意。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常把音乐用在文本教学中,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效。我在讲《赤壁赋》时,“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洞箫有怎样的魔力,能让苏轼“悄然”,让人一听就那么感伤呢?这时将箫的声音再现出来,学生不就了然了吗?原来箫声听上去真的那么悲凉,学生也就更能理解作者“由声触情”的感情线索了。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一种学习、分析的方法。

多媒体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现出来。有人可能会质疑如此教学会让教师偷懒,教师仅需对资料与教材进行相互融合,利用多媒体编排、组织课件,让课件的内容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放弃了对课文的钻研和把握。其实大家不必担心,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教师用来提供给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工具——多媒体不会教学生,仍是教师教学生。

三、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情感目标的培养过程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中语文知识的多元化、抽象化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梳理掌握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多媒体可以配合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声、色、形等多种媒体、交互的信息和多种灵活的学习手段,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质疑,更积极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发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衷参与实践的启动器和动力源。

我在上《哈姆雷特》一课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哈姆雷特、雷欧提斯、霍拉旭、国王、王后等,重现课文中哈姆雷特复仇的场景,抓住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展开表演。表演过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均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演绎。表演后,由旁观学生依据文本对表演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的反复中,体验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这样,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被打开了,文章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水到渠成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了。通过表演,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学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自然达成了。

总之,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相结合,改变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使得所有的知识直接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张长德,隋晓杰.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 语文天地(高中版),2013(6).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2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较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1.1 提高学习兴趣,加深记忆。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枝粉笔,或者再加上一张挂图、―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般学生大都不喜欢语文,嫌它没有英语、数学那么实用,嫌语文课背书太累人。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内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加深了他们的理解,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读《登泰山记》时,在课件中我设置一些泰山景点的图片,从而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在讲授《胡同文化》时,我把北京老胡同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可以让从没到过北京的同学很直观地了解老胡同的原貌,同时再配上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胡同的文化。

1.2 增加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以单一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如听力课训练听、阅读课训练读等,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可结合有关情境、情节,以“立体”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配合课文适当地补充一些有关材料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从而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教《,你在哪里》这首诗时,可以综合运用录像、录音,播放当时有关的纪录片,从而强化了感受,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对的印象由模糊变为鲜明,这对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1.3 免除板书劳累,节约课堂时间。课文板书设计相当重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有的板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比如课堂上绘制《天山景物记》中作者游天山的行踪图,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学生的思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同了,只要轻轻一点,准备好的图片就会随即出现,既节约了时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外训练,免去了很多抄题的时间,能增加很多训练的内容。

2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能为语文教学提供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每堂语文课都适用,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语文学习很讲究感悟,它的这种特点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必然存在一些不相容的地方。

2.1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但也不能完全用视听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终究不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机器却没有,而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却不是可有可无的。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而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则大大削弱了,甚至造成隔膜,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2 对学生的思考力、想像力有一定的限制。语文课是以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有其抽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载体,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像空间。但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声音、图像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受到压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不是一种直观的东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悟文采,理解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形成了语感。这个过程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多媒体能把课文的内容更形像地表现出来。然而,这个优势也暗含了很大的劣势,图像把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限制了学生通过抽像的文字进行想像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反思 原则 对策

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本文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深入分析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弊端,努力为语文多媒体教学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以期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 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二) 有利于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

(三)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对教学信息按联想思维方式进行非线性地组织与管理,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单元体系,实施柔性的教学计划,由于这些单元是可以互相调整和调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 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弊端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多媒体课件广泛运用于教学的同时,一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也随之产生,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在:

(一)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二)多媒体的滥用与误用,直接导致了语文课教学诗意的苍白

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绝不能以生动的图像和音乐来替代学生自己对语言的领悟。教师不能过于依赖以声像功能为主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师生之间面对面的共同研读与欣赏,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准确和意蕴丰富等,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走出困惑的选择

多媒体发展到现在,就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取舍?首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一)原则

第一,以教学性为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

第三,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学生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因而,我们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

(二)对策

1、维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已能表达得十分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和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必定得不偿失;另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最佳选择。

2、折衷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并非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必须使用或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特别是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4

1.文多媒体教学起源于传统教学,但是要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该按照传统语文教学作为根本,同时依靠现代的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在教学中,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虽然这一个想法大家都是认可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创新,才能逐步实现。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的核心主要是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多数都是教师在课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现代的教学改革要求必须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这样学生可以观看到苏州园林的真实美景,也可以通过课文阅读,更加对这篇课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然后再听语文老师的讲解,对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将会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收到非常好地效果,真正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的创新。

2.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该合理

2.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多媒体教学,其特点为信息含量比较大,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要求,即把繁化为简单;把难化为容易;把静化为动,换句话说,我们要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很难把握、理解的知识真正显示在学生的面前。以前在网络上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经常制作自己的课件,而我也经常利用课件来上课,但是整体来说,课件的好坏,往往不是教学内容多、全面、以及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相反,一些设计单一、优美、量少、精确的课件,往往用于教学,这才是实用性的课件。在现实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上常常倾向把单一的问题变得很复杂,而遇到复杂的问题,往往花费心思去思考,为了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动起来,可是,在课后,学生得到的收获不多,黑白颠倒。而有些老师,经常把以前的教学模式,即按照逐句、分段的方式去分析课文,而这种方式也引用到多媒体的课件的设计上,这样就不能把多媒体的优越性真正显示在教学中。所以,对于语文老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明白,对于一个教学的过程,往往需要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课文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联系归类,即课文的结构需要分析、以及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需要很好的理解。

2.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除了以上分析外,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不能彻底放弃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两者来说,应是相互辅助、相互继承、取长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内容,没有必要应用课件,比如,分析教学的目标、生字词、以及一些解释,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解决;而一些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往往需要简明、一目了然,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记录。所以,对于大容量的文字、资料等,尽量不要展示在屏幕上,在教师讲课时,往往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走马观花,来不及做笔记。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解,使得学生印象深刻。

3.运用语文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地要求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也带来了更多地便利。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无条件的进行偷懒了,只要做好一个课件,就能够完成教学要求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给我们提供了教学上的很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1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于艺术的修养

对于语文的专业学习,只是保持原状是不行的,必须要进一步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才能应对现代社会发展。我们以上一节音乐作文课作为例子来阐述。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继而进行作文的写作。老师可以利用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欣赏之后,启发学生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自己的联想进行写作。

3.2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对于语文与审美的教育,在其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具有较高的审美,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对这方面我们需要给予加强。比如,在语文多媒体课件中,一些制作人对背景的设置往往不是很在意,而有些课件,有时会走向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设计《爱莲说》时,作者把一幅荷花图直接搬到屏幕上当作一个背景,而这个背景的设置,使得上面的文字辨识不清。对于这个现象仅仅是不多的几个,但这也说明了一点,语文教师的审美意识不高,换句话说,若从另一个方面分析,教师在好背景的设置下,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结语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思路,作用

几年来,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探索。按照教材的逻辑序列和学生的思维序列设计方案,进行多种画面的整合,将内容串联于屏幕上,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世界和背景中自主学习、持续发现,收到了抽象与直观相通、历史与现实相映、内容与情感相融的教学效果。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思路

整合模式是在学习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完全为学科的教学服务。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其次,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作用

2.1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交互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提高教学效率;②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比如我们可以专门建一个BBS,学生可随时在BBS发表自已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引发讨论,讨论范围可以涉及各个学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提出几种不同观点,得到几种不同的答案,使思维缜密、灵活,从而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扩展延伸,让学生的思维热线向外辐射,以培养思维的广度。

2.2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来解决呢?我们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关于赞美妈妈的作文,一部分同学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们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就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2.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6

思维;弊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62—01

目前,多媒体这种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声响和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课本或挂图提供的只是平面的图画、不动的画面,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朱鹮飞回来了》一文时,用课件展示了朱鹮的图片,这对部分知识面狭窄的学生来说,很直观、很形象,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朱鹮的外形,并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多媒体作为现代技术的重要手段,能够营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相同的教材时,学习的速度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把教学对象设定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造成“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样,既影响了学困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3.训练思维,启发智力。利用录音、音响的效果,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启发学生的智力。

(1)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的长处在于它能迅速地实现语言文字与信息载体的切换。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所以多媒体能够迅速化抽象为具体。如,笔者在教学《看月食》时,运用多媒体将月食的成因和过程清楚地展现给学生,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组织语言后,能够很轻松地表达出月食的成因和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使思维得到训练,从而启发学生的智力。

(2)化静为动。无论是课本上的文字还是插图,都是静止不动的,不管内容有多丰富精彩,很多学生还是理解不了。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静为动,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1.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提供了现成的答案,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引导。

2.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往往过分关注多媒体展示出的音乐和动画,忽略了多媒体展示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得不偿失,分散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写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支撑和提升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与识字教学

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汉字的特征。如教“苗、描、瞄、喵、猫、锚”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一片田野,上面长满了禾苗,旁边一个“田”字,然后动画演示:田里的一株禾苗慢慢变成了“艹”,移到了“田”上,并随即在“苗”的上方出现拼音。此时启发学生思考:你是怎么记住“苗”字的?在学习了基本字“苗(禾苗)”之后,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苗”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打靶时瞄准射击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瞄准”的“瞄”字在“苗”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目字旁,教师在“苗”上用鼠标一点,一个如眼睛般闪动的目字旁就飞了过来,与“苗”字组成了“瞄”字。以同样的方法教“描、喵、猫、锚”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苗(禾苗)瞄(瞄准)描(描红)喵(喵喵叫)猫(小猫)锚(铁锚),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此外,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写字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

二、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可以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跨越时间和空间,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有效克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给学习带来的不便。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美景,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此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词语,并相机出示文中描写瀑布壮观景象的词语,学生一下子就对“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咆哮而下、雄伟壮观、流连忘返”等词语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接着,依次出示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景象和“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等词语,学生都感到很震惊,自然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为顺利开展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了解了原因后,都纷纷谴责环境的破坏者,表示要做地球卫士,保护环境。可见,视听的冲击力远非文本所能比拟。不用老师的说教,环保意识就已在学生心中萌生。

三、多媒体技术与作文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中,可以将由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文本、动画、影视、音乐等信息直接引进课堂,为学生作文创设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情境,这时教师再加强导向、调控,就可以激发兴趣。这样的作文课堂,能让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与写作潜能。

2.指导观察,合理想象

造成学生作文空洞乏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写作抓不住重点,内容不丰富,例子不典型,因而作文也平铺直叙,没有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场景,让学生学会观察。在指导观察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加以引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多媒体教学环境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3.修改评议,激发激情

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直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它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实时转播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集体评议优秀习作或修改较差的习作。这样让学生能明确到作文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又该怎样去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引导总结,让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8

一、多媒体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注意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然而小学生在学习关注度与耐心方面有所不足,其无法保证较高的课堂效率,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应在授课中投入多媒体,其能够有效改善此问题。课件的制作大多精美,其加入了优美图片及视觉感官较强的图像,能够吸引学生关注,从而提高注意力。增加学生兴趣。小学时期的学生初次接触系统的课程内容,其一时间无法适应教师授课的进度与方式。部分学生易出现躲避的心理倾向,加之传统授课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对话,致使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此时便可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产生乐趣,加之多媒体对课程内容的讲解详细,图片与文字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具体知识点。当所学问题变简单时,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自身想了解更多内容,亦提高了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整合互补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鉴于现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范围扩大且效果良好。教师应逐步加强自身使用多媒体的能力,适应现今教学的发展。多媒体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在视听及色彩使用方面有良好的搭配。第一,学校应定期开展技能讲座培训。针对部分教师在新媒体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学校应举办相关技能的讲座,向教师讲解相关具体问题,提升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度,使其摆正姿态认真学习。第二,学校招聘专业人才。引入新教师能够完善师资力量,现今的师范类学生在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强,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既减轻了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的费用又为教师队伍增添新的活力。

(二)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语文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的设备运用不能仅停留在基础层面,还需将其提高到新的层次与水平之上。任何目标的制订与实施都需要专业的眼光分析,从而选择最优的方式实行,以此发挥其最大作用实现高价值。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亦需注重制订详细的使用目标,视为长期运用的授课手段,全面分析功能与价值,使其更好地配合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及良好的效果。不单让多媒体成为保障学生学习的工具,还应发挥其最大优势,让其成为教学的关键因素,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并为其创新注入动力。

(三)提高学校发展水平。由于多媒体授课方式的火爆,部分学校盲目引进设备,没有考虑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设备购买数量过多,使用过程过于繁复,既浪费金钱又失去多媒体最初使用的目的。因此,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授课中必须按照自身发展程度与水平制定相关使用方式,不能为赶上趋势而缺乏计划。学校应根据本校经济承受能力,教师整体技能水平,及各个班级的发展情况合理使用。如年级较低的班级在多媒体方面要求较低,保证其基本的授课需求便可。但针对高年级,多媒体的购买要求应有提高,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应着重关注功能较多的课件,满足深层次知识的学习。通过此种方式让学校的整体水平及优势凸显,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整合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 “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自悟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介,是衡量学生是否读懂课文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仅仅停留在层面上,那么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网络的交互性使学习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安排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唤起情感体验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以有效的引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信息。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赏、品味,激发学习的欲望。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我用精心制作的软件,把宁静的大海,皓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即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有感染的语言讲道:现在我们所听到的是钢琴曲――《月光曲》他的曲作者是被人们称为”音乐巨人“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歌手,自幼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寒,贝多芬11岁就被送到一座剧院的乐队当演奏员,22岁时他来到了音乐之乡的维也纳,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音乐作品反映了资产阶极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知音时的激动和对盲姑娘兄妹俩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的愤恨。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篇10

一、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应盲目运用多媒体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其特殊性表现在:

首先,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它和其他一些认知学科如数理化、史地生等有着很大的不同,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多端的,语文教学教得再多也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知识点。拿语文和数学两个基础学科比较,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共扬。从而提高语文素质;而数学教学主是通过数学符号组合、变化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逻辑理解、图形表象、变化联想等,通过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关系的顿悟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算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数学等认知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推导一些公式、定理,可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往往能使难点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多媒体有时能显示出绝对优势。而语文学科就不是能用一个定理、一个公式就能解决得了的,也不是用一组画面或几个活动场景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问题的。语言的习得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情感进行体验,不能忽略语文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盲目效仿其他学科搞认知训练。

其次,语文教育有其鲜明的人文特征。它一方面是语言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进行“汉语”教学。若运用多媒体课件,一味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背景材料,或对课文词语、段落结构与逻辑关系等作出形象的解释,力图使学生读懂文章。这并不能让学生达到对文学的感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人文的熏陶。这就使课件做死了,成了知识灌输,使语文教育仅停留在“汉语”教学阶段,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失误。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语文学科引进多媒体,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1 语文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文本阅读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价值。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是多媒体所替代不了的。多媒体其实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装成新玩意,投学生感官愉悦之所好,正如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一样,它迎合了学生对当前大众文化消费的快餐化追求,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却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难怪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静下心来去读几本名著的。这势必会导致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语言文字虽然在表象上稍显单调,但并非枯燥无味,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蕴含的魅力是无穷的,是用多媒体等传媒难以形容和传达的。我们说电视剧《笑傲江湖》拍得再好,也不如读原著更精彩,因为金府小说的魅力尽在语言文字中;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能脱颖而出,是和作者平时多读《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获得艺术熏陶分不开的。所以说,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受领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艺术营养,仅通过多媒体并不能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

2 语文多媒体教学缩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有这样一个关于《荷塘月色》的课件,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把各种状态的荷花如“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等都一一配图呈现给大家,做得很细,却使原本很优美的句子变得毫无生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尽情地展开想象,完全没有必要去浏览那些直观的图片。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想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的不恰当的介入,却使这一想象空间缩小了。

3 语文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互动。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主要依赖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如《绿》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用心去体会作者那独特的比喻和美妙的感受,而用课件顶多能演示几幅优美的碧水图而已,那醉人的绿和美妙的质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尽情地展示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互动。

三、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