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7 03:20:22

私营企业管理

私营企业管理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私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私营企业为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分析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探索财务管理与理财环境影响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研究理财环境各因素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为了分析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影响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的,各种因素纵横交错、互为条件、相巨制约。

(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等。宏观社会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为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鼓励态度更为明显,地方政府各种优化环境,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经济结构中的市场化成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融资“不以企业性质论长短,一视同仁”,为私营企业调节资金余缺,进行资本投资提供便利。税法和公司法等法规不以所有制性质实行差别待遇,为私营企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活动起到推动作用。负面作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私营经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掌握政策中对私营企业“宁左勿右”,“宁紧勿松”,公共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差别待遇仍然存在,金融业的信用贷款仍不向私营企业开放,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总量有限。这些负面影响导致私营企业不敢冒然扩大投资,对外投资也信心不足,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二)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结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业主及财务人员素质状况、企业文化均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

1、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其资本来源结构不同,企业所适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别,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空间范围也不同。私营企业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营企业是亲戚、家族、朋友合办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建设初期情义代替规章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其资本结构也不同,资本结构和组织特点影响企业财务监督模式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2、业主素质:私营企业业主往往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业主在韬略上把握控制、监督理财的素质。

3、企业文化。业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又影响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使用,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及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业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稳定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科技发展状况。高科技私营企业里,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发展状况影响企业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也影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

在客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中,微观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侧重从微观环境因素着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特征。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企业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来源,财务监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私营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现着阶段性的特征。

(一)小规模、低层次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

小规模私营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凭经验决策,财务管理地位不高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私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相当程度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业本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人员被当作“记帐”员,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能人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业主“说了算”,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个人专权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普遍现象。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由老板说了算。权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经营,使财务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仅限于财务控制,即财务部门通过控制财务收支和分析检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来监督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协助业主实施财务监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私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顺靠科技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也较国有企业创新快,财务管理活动呈现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受到重视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私营企业的经营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在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财务管理部门都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私营企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都是面向市场的,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深远影响。企业正是通过财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将内部形式上相互隔离但内容上紧密相关的各项决策过程结合起来,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巨大的外在压力作用下,私营业主及高层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营企业专设的财务管理机构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和手段,实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运用资金,加强财务分析与监督的目的。

2、激励机制灵活,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在相当一部分大型私营企业中,财务人才在财务管理职位上受到重视,企业业主认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记帐”的人,而需要理财能人。加上私营企业在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压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适应严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抛弃“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陈腐观念,超越了家族式经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并以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了先机。为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以“绩效股”、“认股权证”、“年薪”、“津贴”等褒赏企业有功之臣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财务能人不再仅仅是“听老板的话,记好帐,守好财”那类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开创,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能为企业发展出力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工作与国有企业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创新发展,各种财务战略管理方法手段,更容易被采纳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更容易被财务人员接受。

3、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控制分析职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通常会形成一定授权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业主以外的管理层,但大部分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仍信奉“稳定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实行集权型管理。“在企业统一筹划。监控之下,对所属分公司、部门的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财力开发产品、搞大项目,占领市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制止资金浪费,确保集团资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控制和分析职能得到了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财务责任,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分析产生的差异,为考核评价财务活动提供信息。同时,公司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和制约,促使企业经营获得高速稳健的运行。

我国大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改进,财务管理也受到业主和管理当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与私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和使企业具有强壮生命力和优越的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并将其放在高层管理的位置上,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内容、转变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的思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是指财务管理系统中目标要素的内在的、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笔者认为,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素对财务管理系统内的其他要素及有机构成具有终极导向性。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设置,应以系统整体最优化为首要原则。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应兼顾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达到系统最优化,而且应引导企业财务行为在持续经营期内始终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各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基本符合这一特性;而利润最大化具有短期行为,不符合目标终极性,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也不符合系统最优原则。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范围及口径一致、协调和有机关联,达到系统最优化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与企业理财主体空间范围相一致,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相适应,而且兼顾、协调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却混淆了企业和股东的关系,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从理论上无法解释。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来,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可行性;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仅适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东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够重视。况且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方法是先进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关键问题在于计量。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模式操作性较强,但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价格最大化为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关性和可行性不强。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并且确认成本较高,确认时间、确认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一定要考虑资金利用的效率,争取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只注重企业理财效果的最大化,而没有考虑企业理财效果与其投入资本的关系,即理财效率的问题。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虽以每股股价为标准,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经济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也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价在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也难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以上评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种财务管理模式均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笔者认为,符合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与投入资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业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一般而言,通过一定技术性的财务调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债务与权益账面价值之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可通过下列公式计量:

上述公式中,evat为第t年企业的经济增加值;k为与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ct为第t年企业的平均资本投入;t为eva和c的具体时间;n为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在k、c不变时,eva越大,则evar越大;在eva不变时,k、c越大,则evar越小。若不考虑企业资本投入c的情况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业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当风险大时,k就高;当风险小时,k就低。也就是说,企业经济增加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k成反比。从财务管理假设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同增的,报酬的增加是以企业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经济增加值只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在企业经济增加值eva不变时,考虑企业的资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现值越大,而c不变或越小,企业经济增加值率就趋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业经济增加值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①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利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计量。而且经济增加值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投资年度的eva的现值,等于其投资年度的npv(现金净流量现值),而未来的企业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和就是企业价值。因此,这一目标模式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②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预期未来利润对其经济增加值率的影响作用也会更大。④将经济增加值的现值与投入资本的现值进行比较,可评价和分析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须讲究投入资本的增值效率,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资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还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不仅扩大了考虑问题围,还注重目标的兼容性和导向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参与和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若试图通过损坏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是根据公式ebit.(1-t)-kw.c来确定的,以ebit为基础,考虑资本投入及综合资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利用财务资源,这无疑都有赖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导向,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实现。

2.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性特征。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各方面的利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加值,才是企业增加的财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发展中考虑经济问题,在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私营企业管理篇2

[关键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流于形式。现行许多私营企业是“家族制”,业主一人说了算。他们认为:企业是我的,挣钱多少都是自己的。财务管理只是个形式,对其认识不够,致使许多制度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摆摆样子。甚至有些业主嫌麻烦,不愿建账;怕多缴税,不敢建账;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不能建账。致使财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给国家的税收造成损失,为自身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财会人员变更频繁、素质较低。为了符合业主的要求,财会人员变更较快。变更后的人员,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少必要的财经知识,无证上岗,导致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有些私营企业的会计就是老板的亲戚,完全按老板的意图行事,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多计提费用,乱调成本,人为制造“厂长成本”、“经理利润”的现象。

(三)资金管理不善,不能合理使用资金,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薄弱,报销手续不完备。不少企业为逃避银行的监督,多头开户。大部分业务不通过银行来结算,超限额、超范围地支取现金,且数额巨大。在货款坏账的管理、存货资金成本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中存在问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节约支出,会计、出纳一人兼。只记银行账,现金账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报销手续不完备,不合规定的票据比比皆是,白条做账的现象随处可见。

(四)成本核算混乱,账目不规范。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开支范围。许多私营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许多企业的存货发出不是按照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从而失去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任意扩大或缩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任意改变折旧计提方法。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有些企业只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有些制造业中没有“生产成本”这一账户。成本核算不准,库存当然不实。

(五)不重视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使得资金来源与资金运营协调,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而实现不同性质资金最大效率的增值。私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往往过大,筹资成本较高,筹资时很少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之间的比率。

(六)投资时很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另外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货币时间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对私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私营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其他原因,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很少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最终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策。

(七)不重视各项预算的编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许多私营企业往往不重视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的编制工作,这样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能沿着合理的轨道顺利进行。

(八)不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消费者求新、求全、求快、求强的需要是无限的,企业只有不断开发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而私营企业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往往忽视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这样企业只能兴盛一时,而不能兴盛一世。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私营企业如此的财务管理现状怎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又怎能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而决策呢?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私营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如何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为此,业主应该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引起重视,强化管理,这样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都有利。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财经制度,搞好内部监控,做到账、钱、物分人管理,改变家族的模式,把具备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财务岗位上来。加强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对财会人员应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的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会同财政、税务部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让财会人员持证上岗,使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原始记录是成本核算真实的前提,它主要包括材料成品出入库单、工资单、费用支出单、库存盘点表等,这些为税收的缴纳、成本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利润的核定奠定了基础,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另外企业也应建立健全报销手续,财务人员应做到不合法的票据不予受理,堵塞报销过程中的漏洞。

风险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自负盈亏,因此必须增加销售、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业主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决策。

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应该特别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加强对现金收支的管理。

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

1.严格按银行结算办法开设银行账户,应该通过银行转账的坚决予以转账,不能超限额使用现金。

2.货款坏账的管理。国内市场三角债很普遍,企业的兴衰更替也很频繁,呆坏账损失巨大,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可以考虑以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应当让营销人员深刻认识到应收款项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坏账损失,营销部门应当建立客户档案,在订立合同时,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缩短资金回收期限。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对货款回笼的考核,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营销部门负责人应当充分重视销售过程的现金流动,转变完成订货即完成任务的观念。

3.存货资金成本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困难很大,但是,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逐渐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节约存货资金成本。

4.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求,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资产更新、改造的目的,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一轮的资产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核算成本

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盈利是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耗费的剩余。成本耗费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质量成本、借款利息、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等其他成本费用。

(四)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在应收账款日渐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大现金流的分析,在筹资时应当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方式,加大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筹资时应当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之间比率,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过度膨胀;在金融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各商业银行在不同种类业务上的不同条件和优惠,利用各种新型金融工具,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

另外,企业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要实务工作者能够注意到影响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市场因素,同时又不忽视企业自身特有的因素,统筹考虑,全面安排,采用科学的优化资本结构决策程序,注意优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着眼企业整体策略,就能较好的调整优化现阶段的企业资本结构,适应企业未来经营需要。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决策是对多因素综合评判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决策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最终调整值要与其发展情况相适应,在不同时期其取值也要相应变化。第二,从长远来看企业调整资本结构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自身力量,毕竟自负盈亏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另外,企业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应适应和利用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减少阻力,而且更有生命力。第三,确定资本结构最优区间比确定资本结构最佳点更具有实际意义。实践告诉我们把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设定在一个点是不尽合理,并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在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区域,只要企业经营方向、销售策略等决定企业方向因素不变,企业资本结构只要在最优区域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企业也没必要经常调整。

(五)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对于个人投资来说,我们要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换算到相同时点上的方法,搞清楚资金到底处在何时点上,在日常生活中多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就差不多了。对企业来说,企业应有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有一批效率高,能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制约乱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可靠性、效益性。企业还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其投资决策的贯彻实施,对投资进行规范管理。职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在决策实施后,跟踪实施结果,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新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考虑。

(六)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私营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年度预算编制后,应将各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为月度预算,进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找出问题和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以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每月结束后,根据该月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再对下月及年底的生产经营进行滚动预算。年度结束后,应对全年的资金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地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因素,发现不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制定严密、详细、可行的预算计划,制定详细的计划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财务部门有精干人员参与这项工作;预算的执行、总结、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方面,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能够发现变动因素及原因,使企业采取的对策更具有针对性。

(七)重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

私营企业应当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全、求快、求强的需要,尽快找出新的利润增长点,避开低层次的价格战。应当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而且要在开发后主动向客户推广、推荐,不仅要占领已有市场,而且要引导和开辟新的市场。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运用横向联合、委托开发,和一些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它们的科研优势为自己的产品创新服务。这样做,既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又降低了单靠自身力量进行开发的投资和风险。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对进行高科技产品开发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政府还应从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工作。例如,在税收上,对于一些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开发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在金融方面,国家银行应对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创新的融资给予利率上的优惠等,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改造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

(八)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当前,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期,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条款,企业应当抓住机会,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采取节税措施,降低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现在,各种经济类法律、法规更新很快,企业应当注意收集、研究各项政策规定,充分利用政策赋予企业的权利,并指导具体核算的人员进行日常工作,避免因政策理解错误导致的企业损失。另外企业应积极推行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全体职工参加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使财务管理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私营企业管理篇3

摘 要 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的逐渐根深蒂固,这对于私营企业发展是极有利的形势,抓住这一有利形势,把私有企业发展壮大十分的重要。本文就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进行了相关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提高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私营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市场增添了活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私营企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私营企业面临着种种的财务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可能把私营企业推向崩溃的边缘。所以,私营企业如何处理好财务问题是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健康蓬勃的发展关键性问题。

2.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影响因素

私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成分组成的重要部分,其自身的发展一定会很大程度的受到社会的影响。其自身的影响更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1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2007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虽然已经过了六年的时间的,但是,其影响一直波及着全世界。北美经济没有完全复苏,欧洲经济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升高以及资金短缺的问题 。

2.2企业自身的影响

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身的影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策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能不能依据自身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整好财务管理策略是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的关键性因素。并且,由于民营企管理不全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只重视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内容应该受到各企业的重视,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当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中国私营企业起步比较晚,发展到如今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所以大多数私营企业规模比较小而且管理落后 ,在财务管理上更是漏洞百出存在着种种的问题 。

3.1私营企业缺少资金

私营企业作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大多数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很难更新先进的设备以及发展壮大。造成私营企业缺少资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虽然我国的私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完整的融资体系。但是,私营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私营企业融资主要有三种即银行借贷、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但是这三种途径对于解决资金问题任然是力不从心。

3.2财务管理观念不够科学

首先,由于改革开放时间不长财务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不够丰富,加之长期以来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导致了财务管理长久没有创新。受旧的财务管理思想的影响,导致财务管理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科学性和竞争力 。其次,因为私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是高度统一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时又是企业的所有人,这样的经营关系很容易导致用人唯亲的家族式企业,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财务管理人员很可能是公司所有者的亲信,但是财务管理者不一定有财务管理的优势和能力,不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所以这样会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老化,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被淘汰。

4.加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加强财务管理无疑是当前各私营企业的重中之重,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对于私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与困境下了细致的探讨。

4.1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第一、要解决私营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就要创新融资解决方案,改变融资观念。融资的范围很大但是对于私营企业来讲原有的融资方法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要求。如何把把一个企业做的资金充足,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 。

4.2增强财务管理观念

在陈旧的财务管理的观念中所谓财务管理就只不过是管理一下账目而已,所以一直受不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财务管理已经具有了更多更广的涵义,成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在私营企业中增强财务管理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对私营企业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私营企业中的CFO要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在私营企业中对于财务的看法至关重要。私营企业中要尽量避免用人唯亲的准则对于CFO要做到用人唯才,裁剪效率低,能力差的亲信增加年轻有为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骨干。要进一步使企业内部透明化,公平化创新财务管理办法。二、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创新投资方式,财务管理的创新还体现在良性投资上,一个正确科学的投资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使企业发展壮大。中国私营企业要改变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和理念,多做科学投资是帮助企业走出财务问题并且发展壮大的好方法。

5.结语

私营企业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私营企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问题都是暂时的,一旦私营企业调整好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将会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国家更应该为私营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优惠政策,使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私营企业.?tp=0_01. 2011-6-8.

[2]私营经济..2010-5-5.

私营企业管理篇4

关键词:私营企业专制式管理成因和对策

我国私营企业经过近30年发展,其数量相当庞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发展质量上看,则非常不理想。表现在:其一,我国私营企业多数仍止于低质量的生存发展状态,企业寿命短,西方国家私营企业平均寿命为23年左右,而我国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则要短得多,据全国工商联的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统计结果,全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2.9年。其中寿命不足5年的占60%,不超过10年的占85%,做强做大的不多;其二,劳资矛盾突出,劳资冲突频发,劳动纠纷案件数高居不下,据调查,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已与权力腐败、贫富差距并列成为引发社会冲突的三大动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专制式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主凭借手中的权力进行“见物不见人”管理。他们沉醉于高度集权的惬意之中,在决策过程较少全面考虑企业内外客观实际,往往凭主观臆断行事,以家长式的命令主义来解决一切问题。他们不肯向下授权,也容不得下级表达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把职工视为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甚至随意辱骂、殴打。他们以损害员工利益,以比其他企业更长的劳动时间、更高的劳动强度、更差的劳动条件和劳保措施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这些行为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分化了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带来了一系列恶果,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拟就这种管理方式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1 私营企业专制管理形成的原因

(1)私营企业性质是形成专制式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私营企业是在我国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经济形式,因而不能不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性。尽管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不处于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但私营企业作为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经济形式,资本尽最大可能获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本质属性没有变化,这是必须正视,不应回避的。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同样适用于我国的私营企业,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差别。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过长期发展,经济形式相当成熟,现主要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协调内部分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手段来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即相对剩余价值是他们盈利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目前私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和成长起来,历史短,原始积累不足,多数私营企业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即老式资本道路,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要目标,从而依赖专制式管理。

(2)我国私营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结构过于简单。我国私营企业主体是中小私营企业。根据2002年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私营企业员工数50人以下的占90%,500人以下的企业占99%;从资本规模来看,100万元以下的占82.40%。不论从就业人数还是注册资本看,中小企业都已构成私营企业的主体。由于企业员工数不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分工很粗,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大多数企业主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为一身,职业经理人未发挥作用,调查显示90%私营企业主兼任企业总裁、(总)经理,内部缺乏约束机制,施展权利的空间过大。企业主几乎可以越过任何中间层次,对每一层下属进行直接的干预和挑剔,甚至越俎代庖,进而形成一人独揽大权的局面。

(3)私营企业主的个人素质较低。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构成是多元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没有接受过现代企业管理的教育培训,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管理能力差,又不重视学习与培训。对劳动法律、法规不重视,不依法办事;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择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重指挥轻沟通,他们只相信自己,对下属总是信不过,多疑、偏执、内心矛盾。当遇到能力比自己强的下属时,常常因担心自己“丢丑”而不愿与之沟通和商讨企业的重大问题,从而本能地扼杀了作为企业领导者应有的民主意识和作风,导致企业失去活力,缺乏后劲,同时也造成员工的抵触情绪,加剧劳资矛盾冲突。

(4)私营企业员工素质较低也助长了企业主的专制式管理。我国私营企业员工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部分城镇待业青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分析,截至2006年5月,仅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就约达1.5亿人,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农民工的数量仍会以年均500万人左右的规模持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不管他们是否进入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是进入私营企业打工。他们在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和家庭条件等方面均无优势可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和再就业的机会,加上我国资本稀缺和劳动力过剩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和私营企业中“强资本”、“弱劳动”局面,使他们特别看重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那份工作,能忍即忍,能让即让,不轻易跳槽,也惧怕被解雇,加上教育和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使他们变得逆来顺受、懦弱和无主见,这自然助长了企业主的专制行为。

(5)私营企业家族治理制度陷入“家族文化陷阱”。我国众多私营企业采用家族治理制度。家族式管理有它的优势,但家族式管理制度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中国家族式管理制度往往陷入“家族文化陷阱”之中而难以自拔。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韦伯曾分析中西文化对企业组织影响的差异,认为家族传统影响下的中国的经济组织,明显缺乏理性的客观化和绝对的人际目的的联合性,反之,西方的清教将所有这一切都客观化了,转变为理性的企业和纯粹客观的经营关系,并利用理性的法律和契约代替了中国那种原则上万能的传统、地方习惯以及任人唯亲。这种差异也是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和西方私营企业的差异。中国的家族文化,传统讲究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家族事业、家族利益“子承父业”,外人通常无资格分享;讲究“内外有别”,按照与所有者亲缘关系把员工分为“自己人”和“外人”,在利益分配、信任程度、奖惩等诸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标准;讲究“家长制”的管理作风,把企业视为一个大家庭,而企业主就是大家庭的家长,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为企业主对员工的不民主,企业主个人控制一切,企业主说的话就是规定,管理缺乏科学性,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重人治轻法治,许多私营企业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就是有制度也往往是流于形式,企业主通常根据以往的经验、个人的好恶来处理企业事务,用人上“任人唯亲,任人唯顺”。这种文化观念冲击着理性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使企业主难以摆脱专制式管理方式。

(6)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调节机制存在不足。我国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调整主要是微观层面上采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即通过企业与员工在书面契约和心理契约两方面达成一致确定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调整模式首先是假定企业主能够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尊重员工的权益,具体操作过程则由企业主单边控制。私营企业主往往只抓住单边控制,而并不按假定办事。其无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尊重员工权益,我行我素,随意加班加点、延长劳动时间,随意克扣、拖欠工资,随意打骂、解雇员工,往往不会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干涉和处理,即使有干涉和处理也是很轻的,其违法违规成本很低。在企业内部又缺少代表员工自己利益的组织—工会与之抗衡。这也是促使许多私营企业主对专制式管理十分迷恋,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7)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目标助长了私营企业的专制式管理。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往往把“招商引资”、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目标,因而在对待私营企业侵害员工权益这一问题上存在误区。地方政府担心管理私营企业的侵权行为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甚至有人认为,私营企业员工权益受侵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担心加强对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监管,会导致私营企业主资本转移、异地投资,影响本地的GDP、税收和出口等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其政绩考核结果。由于这种利益目标的驱动,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侵权行为采取不作为或作为不足,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多方庇护,这也使不少企业主的专制式管理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2 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用法律制度限制各种专制式管理方式的形成和发展。2007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对私营企业也应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要求其严格遵守。同时还应颁布实施一些重要的单行法如《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集体合同法》、《工资法》、《工伤事故赔偿法》和《疾病与残疾保障法》等,以形成完整的劳动关系调整法律体系。要改变“重原则、轻操作”的状况,在条款内容上尽可能具体,且有可操作性。由于各地专制式管理的严重性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各个地方应根据各地私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实现劳资关系调整上真正的有法可依。

(2)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要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指标的观念,摒弃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关部门在考察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时,着眼点应放在质量上而不是数量多少。对私营企业也应该有“精品”意识,鼓励质量好的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引导其走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通过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实现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对无视法律法规,热衷于专制式管理而侵害员工权益的质量差的私营企业,则应采用相应措施限制其发展,在审批发照、年审、资金融通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改革公务员政绩评价标准,树立改善劳资关系是改善投资环境,降低社会成本,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思维,强调私营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加大对私营企业劳动监察的力量和力度。在劳动关系处理方面,现阶段尤其要强调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劳动保障监察是我国政府干预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是保障相关劳动法律得到实施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般按5000--10000职工配备一个劳动监察员,我国配备明显不足,尤其在地方基层。各地可根据本地私营企业发展情况,增加劳动监察力量,增强劳动监察力度,也可建立兼职的巡查员队伍,定期对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日常管理监督,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该处罚的应坚决予以处罚。完善劳动监察制度,提高劳动监督效率,是目前解决劳动关系失衡,制约专制式管理方式发展,加大政府作为的重要手段。

(4)健全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企业三方协调机制,指在政府劳动部门指导和监督下,由企业行政和企业工会就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条件、企业发展、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等问题进行协商,并最终达成协议——集体合同的签订,以此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利益。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私营企业工会主体缺失,其一表现在工会组建率低。2005年全国注册私营企业430万户,私营企业工会39.5万个,组建率不到9.2%;其二表现为已组建的工会组织缺失独立性。私营企业工会领导成员往往由企业主“圈定”,形成企业主控制或操纵工会现象,失去工会应有的作用。由于许多私营企业规模小,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发展跨企业的区域工会、行业工会、联合工会等多种形式,其次要以推进私营企业工会直接选举为突破口,培育工会的独立性、集体谈判能力和工会干部素质,同时推进集体谈判制度和集体合同的实施。

(5)应重视私营企业以及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私营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和相关培训机构在制定各种教育培训计划时,要把私营企业做为重要部分考虑在内;要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经济管理培训院校等联系或熟悉私营企业的优势,动员、鼓励私营企业管理者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同时也要鼓励、支持民办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市场化的企业管理培训。国家也可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对私营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如正在实施的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同时也应拨出一部分资金,采取优惠措施鼓励、支持求职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法律意识,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宏洛.论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2] 乔治.T.米尔科维,约翰.W.希德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周学军,李黎青.基于“和谐”视角下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特点分析[J].企业经济,2008,08.

[4] 周晓梅. 我国私营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口学刊,2008.06.

私营企业管理篇5

【关键词】私营企业 管理弊端 应对措施

一、 私营企业发展状况

(1)私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第一,就企业类型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形式是公司。

第二,就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部分从事第二产业,少量从事第一产业。

第三,就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第四,就城乡分布来看,私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城镇和农村的户数差别不大,分布较为均衡。

第五,在国际经贸合作领域,私营企业的外向度继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私营企业的地位作用

建国初期,公有制经济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到了支柱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单纯的公有制经济已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于是,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由此,私营企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实践证明,私营企业以其经营灵活等特点,弥补了公有制经济因规模大,经营方式单一,缺乏活力等缺点,使私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的发展,客观上造就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推动着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其灵活机动的经营机制,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私营企业管理中的弊端

(1)管理内容上

管理内容单一,只注重生产管理。单一的生产制度,而不是复合的企业经营,即除了进行企业生产制度管理之处,没有在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预测、经营决策、资金运筹、成本管理上下大功夫。忽略了管理应该是一个贯穿于企业整个组织行为的全方面活动,造成在私营企业的整体管理中,缺乏计划性,经营活动缺乏控制。

(2)管理范围上

管理范围封闭,未与外部相联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也同样如此,要真正达到管理目的,必须树立广泛的合作意识,注重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谋求发展,做好内外部资源(而不仅仅是内部资源)的协调工作。合作与竞争一样重要。如果不懂如何制订合作的战略,增强合作的优势,企业便无法在当今社会中生存。我国私营企业往往局限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封闭式的制度管理,而没有走出企业,向先进的其它企业取经,更没有走向市场,引进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制度模式。

(3)管理对象上

管理对象以实物为主,忽视企业价值观。私营企业往往只追求短期的利益,忽视了企业自身的价值。于是在管理上造成了以物为对象进行制度管理,而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进行制度管理,企业的供、产、销全靠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自主运作,缺少核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4) 管理市场信息上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系统,经常监视和预测其周围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善于分析和识别由于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机会和威胁,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使其经营管理与其市场发展变化相适应。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对经济信息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经济信息和经营信息,更没有及时抓住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宏观方面的税率、汇率、利率、价格等信息,以致无法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思路。

三、私营企业管理弊端形成的原因

(1)私营企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我国的私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形成框架,有些具体事项还有欠缺,它还"年轻",因此,私营企业也必然的不可能与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有企业相比。

(2)私营企业领导素质普遍较低。管理经验少,存在着严重的家长制的作风,造成领导者威信扫地,内部员工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滋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要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克服靠经验办事,杜绝凭主观愿望和碰运气的做法。

(3)私营企业裙带关系严重。中国是个重人情,讲义气的礼仪之邦,然而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人情致使企业制度不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企业制度成了花架子。

(4)私营企业对制度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重视。私营企业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量的追求利润,他们对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等问题根本不关心,他们虽然知道企业制度的重要,但盲目的追求利润使其忽视了对企业制度的管理,致使企业制度不能得到强有力的落实。

四、私营企业弊端解决的根本方法

为了能够统一行动,需要将每个人的发展需求激发起来,变成一种具有目的性、方向性的规范,在其中体现了权、责、利的分配和均衡法则,这就是制度。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制度其实就是游戏规则。

(1)企业组织制度

组织包括如下两层含义:一是指组织体系或组织结构,二是指组织活动和组织工作。组织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根据计划任务要求和按照权力责任关系原则,将所必需的活动进行分解与合成,并把工作人员编排和组合成一个分工协作的管理工作系统或管理机构体系,以便实现人员、工作、物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优化组合,圆满达成预定的共同目标。

(2)企业战略决策制度

战略决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至关重要。可谓"一招走错,全盘皆输""棋高一筹,满盘皆赢"。确定企业战略决策必须要建立规范可行的战略决策制度,首先要分析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选择战略实施模式,最后是实施过程中的修善和控制。

(3)财务管理制度

据调查中国的私营企业老板最关心的:一是营销情况,二就是财务状况了。财务制度是协调和控制财务部门与供、产、销各部门的纽带,是资金流通的河道。财务管理制度是对财务预测、目标、对象、经济效益、监督做出的具体要求,"盘活小资本,做赢大买卖",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五个环节。

(4)企业文化制度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作为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 论

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对象、管理市场信息和管理形式上。私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形成的,它直接影响了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私营企业必须在企业组织制度、企业战略决策制度、企业财务制度、企业文化制度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根本解决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必将使中国的私营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并不断的发展状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关保松.《中国现行税法概要》.第1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8,12.

[2]钱淦荣.《邓小平理论概论》.第2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09~110.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第3版.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1.

[4]陈炳富,维安.《管理学》.第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75.

私营企业管理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私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私营企业为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分析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探索财务管理与理财环境影响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研究理财环境各因素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为了分析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影响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的,各种因素纵横交错、互为条件、相巨制约。 

 

(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等。宏观社会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为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鼓励态度更为明显,地方政府各种优化环境,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经济结构中的市场化成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融资“不以企业性质论长短,一视同仁”,为私营企业调节资金余缺,进行资本投资提供便利。税法和公司法等法规不以所有制性质实行差别待遇,为私营企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活动起到推动作用。负面作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私营经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掌握政策中对私营企业“宁左勿右”,“宁紧勿松”,公共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差别待遇仍然存在,金融业的信用贷款仍不向私营企业开放,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总量有限。这些负面影响导致私营企业不敢冒然扩大投资,对外投资也信心不足,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二)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结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业主及财务人员素质状况、企业文化均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 

 

 1、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其资本来源结构不同,企业所适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别,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空间范围也不同。私营企业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营企业是亲戚、家族、朋友合办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建设初期情义代替规章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其资本结构也不同,资本结构和组织特点影响企业财务监督模式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2、业主素质:私营企业业主往往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业主在韬略上把握控制、监督理财的素质。 

 

 3、企业文化。业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又影响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使用,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及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业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稳定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科技发展状况。高科技私营企业里,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发展状况影响企业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也影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 

 

在客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中,微观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侧重从微观环境因素着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特征。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企业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来源,财务监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私营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现着阶段性的特征。 

 

(一)小规模、低层次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 

 

小规模私营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凭经验决策,财务管理地位不高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私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相当程度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业本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人员被当作“记帐”员,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能人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业主“说了算”,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个人专权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普遍现象。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由老板说了算。权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经营,使财务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仅限于财务控制,即财务部门通过控制财务收支和分析检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来监督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协助业主实施财务监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私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顺靠科技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也较国有企业创新快,财务管理活动呈现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受到重视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私营企业的经营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在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财务管理部门都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私营企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都是面向市场的,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深远影响。企业正是通过财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将内部形式上相互隔离但内容上紧密相关的各项决策过程结合起来,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巨大的外在压力作用下,私营业主及高层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营企业专设的财务管理机构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和手段,实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运用资金,加强财务分析与监督的目的。 

 

 2、激励机制灵活,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在相当一部分大型私营企业中,财务人才在财务管理职位上受到重视,企业业主认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记帐”的人,而需要理财能人。加上私营企业在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压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适应严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抛弃“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陈腐观念,超越了家族式经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并以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了先机。为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以“绩效股”、“认股权证”、“年薪”、“津贴”等褒赏企业有功之臣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财务能人不再仅仅是“听老板的话,记好帐,守好财”那类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开创,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能为企业发展出力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工作与国有企业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创新发展,各种财务战略管理方法手段,更容易被采纳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更容易被财务人员接受。 

 

 3、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控制分析职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通常会形成一定授权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业主以外的管理层,但大部分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仍信奉“稳定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实行集权型管理。“在企业统一筹划。监控之下,对所属分公司、部门的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财力开发产品、搞大项目,占领市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制止资金浪费,确保集团资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控制和分析职能得到了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财务责任,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分析产生的差异,为考核评价财务活动提供信息。同时,公司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和制约,促使企业经营获得高速稳健的运行。 

 

我国大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改进,财务管理也受到业主和管理当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与私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和使企业具有强壮生命力和优越的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并将其放在高层管理的位置上,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内容、转变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的思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是指财务管理系统中目标要素的内在的、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笔者认为,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素对财务管理系统内的其他要素及有机构成具有终极导向性。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设置,应以系统整体最优化为首要原则。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应兼顾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达到系统最优化,而且应引导企业财务行为在持续经营期内始终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各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基本符合这一特性;而利润最大化具有短期行为,不符合目标终极性,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也不符合系统最优原则。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范围及口径一致、协调和有机关联,达到系统最优化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与企业理财主体空间范围相一致,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相适应,而且兼顾、协调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却混淆了企业和股东的关系,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从理论上无法解释。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来,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可行性;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仅适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东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够重视。况且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方法是先进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关键问题在于计量。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模式操作性较强,但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价格最大化为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关性和可行性不强。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并且确认成本较高,确认时间、确认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一定要考虑资金利用的效率,争取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只注重企业理财效果的最大化,而没有考虑企业理财效果与其投入资本的关系,即理财效率的问题。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虽以每股股价为标准,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经济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也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价在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也难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以上评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种财务管理模式均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笔者认为,符合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与投入资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业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一般而言,通过一定技术性的财务调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债务与权益账面价值之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可通过下列公式计量: 

 

上述公式中,evat为第t年企业的经济增加值;k为与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ct为第t年企业的平均资本投入;t为eva和c的具体时间;n为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在k、c不变时,eva越大,则evar越大;在eva不变时,k、c越大,则evar越小。若不考虑企业资本投入c的情况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业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当风险大时,k就高;当风险小时,k就低。也就是说,企业经济增加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k成反比。从财务管理假设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同增的,报酬的增加是以企业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经济增加值只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在企业经济增加值eva不变时,考虑企业的资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现值越大,而c不变或越小,企业经济增加值率就趋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业经济增加值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①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利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计量。而且经济增加值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投资年度的eva的现值,等于其投资年度的npv(现金净流量现值),而未来的企业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和就是企业价值。因此,这一目标模式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②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预期未来利润对其经济增加值率的影响作用也会更大。④将经济增加值的现值与投入资本的现值进行比较,可评价和分析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须讲究投入资本的增值效率,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资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还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不仅扩大了考虑问题围,还注重目标的兼容性和导向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参与和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若试图通过损坏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是根据公式ebit.(1-t)-kw.c来确定的,以ebit为基础,考虑资本投入及综合资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利用财务资源,这无疑都有赖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导向,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实现。 

 

 2.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性特征。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各方面的利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加值,才是企业增加的财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发展中考虑经济问题,在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符合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企业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前提下,总括地反映投入每一单位资本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它是一个效率性指标;它不仅反映投入资本的效果,而且反映投入资本的增值效率。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不仅要求企业充分利用财务资源,更重要的是优化财务决策,提高财务资源利用效率。因为,社会资源通常流向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私营企业管理篇7

关键词: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由此所构建的中国新经济体系为许多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资金是私营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是私营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本文探析了中国市场经济体质改革背景下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转化我国私营企业的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实现从利润到价值的飞跃。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大多私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融资渠道狭隘。资金是企业的命脉,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并非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而是应当包括融资管理。然而,许多私营企业都带有家族经营的特质,其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家族的财力,外部渠道狭隘,难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用于实现战略目标的资金,由此而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

其二,管理混乱,管理目标缺失。私营企业是绝对以效益为整体目标的,诚然,这一目标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前许多私营企业企业仅以压缩投入成本来作为达成效益的唯一手段,那么企业则很难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立足。究其原因,其根本在于私营企业的管理混乱,管理目标缺失。其现金完全由企业决策者一人来支配,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则是以其收入为最终目标的,因此,这就造成了企业目标玉个人目标之间的剥离,使财务管理难以发挥效用,而企业的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

其三,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下。许多私营企业决策者仅将精力投入到拓展市场份额上面,对内部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下,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对策探讨

要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私营企业决策者就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管,并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开展财务管理的组织目标重构,从两个层面来加强财务管理效用。

1.组织目标重构

1.1加强财务集中控制。企业决策者要从战略发展、风险控制、成本预算、审计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财务集中控制,这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对于大型私营企业而言,要改变企业集团总部会计与子公司会计联络沟通的传统模式,由集团总部指定部门负责人或直接由母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总部门主管,由子公司负责人或子公司授权的代表担任分支部门负责人,采取兼职或专职制度。企业集团总部将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下放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之间的评估以及反馈意见决定投资或资金利用项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此,企业集团在保证总部权威的同时,又保证了各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确保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1.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说,财务预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企业集团总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战略眼光、及其管理策略能否有效应用。首先,企业集团总部应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子公司档案,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将各个子公司的成本投资、经营策略、发展目标等录入数据库,从子公司的季度预算、年度预算等各个方位考察其预定目标是否合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其次,企业集团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应综合多方面的数据,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既要让企业整体经济活动科学化,又要有事后补救措施,最终以不损害企业利益为前提,保证企业的整体性正常运作。

2.管理模式重构

2.1 网络化。当前,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及其应用于现代社会管理,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此前由大机器、大工业以及大量人员所从事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信息产业将成为无形资源,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信息时代,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①财务预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财务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新阶段呈现规模的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结合历史数据,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做出的科学推测。财务预测对调整医院当前整体状况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对比历史同期阶段的财务状况,从收入、消耗等细节评估企业的社会效益,并结合其他管理评价调整企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②财务决策数量化。所谓数量化,是指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以及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对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预测与控制将采用数学模型;企业所筹划的各个项目以及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将应用计量模型以及经济数学方式。如企业的某生产流水线引进项目,项目本身即财务决策,数量化即针对项目投资中的各个因素、环节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实现项目投资最优化、实用价值最大化。

③注重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而这即是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从网络经济背景下看医院的财务管理发展趋向,所谓财务管理实际上是指处理各项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基础,因此,当前企业财务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分析实质上主要以信息数据为依据,从而保障财务管理与项目投资的安全性。

2.2 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培养与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工具为代表的当代财务管理模式,并通过新模式的应用使其推动企业发展。

信息化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①建设信息网络;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④培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人才;⑤制定和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⑥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评价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仅就如何加强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诚然,并不全面。在实践中,私营企业决策者应首先树立起以加强财务管理为第一要务的意识,其次加大引进人才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加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私营企业管理篇8

劳资关系指的是,私营企业和其所雇用的劳动者之间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通过合同的方式体现出来。如何正确的确立劳资关系,合理的签订合同,正确的进行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管理,是一个私营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今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社会对劳资关系是否规范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最近几年我国私营企业一直在致力于改善劳资关系,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私营企业劳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私营企业内部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工资标准

在我国大部分的私营企业中,都普遍出现了工资发放不统一的现象。私营企业并不是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发放工资的,而是根据“领导层级”,也就是说,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和管理者得到的工资多,而一些干活的员工只拿到很少的工资,二者收入差距悬殊。并且很多时候对员工的工资进行克扣。公司内部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工资标准,使得大部分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也很难实现劳资关系的公平。

2.大部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得不到保护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私企,在聘用员工时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是有些私营企业签订了合同,也是一种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在对员工进行解聘事可以非常随意,完全按照老板的意愿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现在的私企,老板雇用员工只在意员工是否有能力为公司盈利,如果员工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所做贡献相对应的奖金却比之前定好的要少,老板的不守承诺就造成员工对私营企业的忠诚度降低。甚至有的私营企业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压榨员工,让员工加班,而且没有加班费,所有的这些都对导致劳资纠纷有很大的影响。员工的自身权益得不到保证是劳资关系的大问题。

3.社会保障制度普及率低

现在的劳动者很少有人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保护一无所知,只知道在私营企业中努力干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私营企业对自己的人身利益进行侵犯。劳动者缺乏相应的保险意识,对于私营企业的一系列政策只采取盲从的方式,在签订合同时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这也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率有关系。我国对于劳动者的保护条例颁布的比较晚,而且没有进行很有力度的宣传,所以导致劳动者对雇用关系和自身权益的不了解,从而在私营企业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的私营企业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为员工如了保险,看起来是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可保险金非常低,低于正常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二、加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措施和建议

1.政府需要对私营企业加强监管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劳动法》等等,但大部分私营企业都不执行相关的政策,只是盲目的追求利益。这时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确保私营企业执行相关的工资标准和完善用工合同,要把劳动者的权益切实的保护好,对私营企业是否有拖欠工资,无酬加班等现象进行管理,从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私营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

私营企业和老板雇用员工不能仅仅要求他们创造利益,应该尊重劳动者,充分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劳动者奉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以人为本”不仅仅要求私营企业尊重员工,还要求私营企业一切为员工考虑,把员工的利益和私营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共赢。

3.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私营企业中负责劳资管理工作的员工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多听取有利于使自己进步的意见,强化自己的能力,还应该不断的精进技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根据问题改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其次,劳资管理人员就是劳动者心中的“一杆秤”,这就要求他必须严守规则和底线,可以明辨是非,对于犯错的人不姑息,对于有功劳的人要如实反映。第三,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劳动者服务和协调劳资关系为己任,对促进劳资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4.改善和落实劳资关系制度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和完善劳务合同,在员工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将所有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崔氏都以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员工的利益。一旦签订了劳务合同,这份合同就具有了法律效力,签署合同的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合同中的内容,这份合同就是对双方的制约和约束,这样既可以保护员工的利益也便于公司日后的相关管理。

其次就是设立一系列的用工制度,只有具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私营企业要建立?R等瞬乓?进和培训制度,毫无疑问,人才是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劳资关系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合理的引进相关人才并对人才进行相关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私营企业可以引进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有专业技术的技能人才,通过制度对相关人才进行鼓励和调动。这样可以促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和管理积极性,也会有更大的创造力。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对员工和人才进行鼓励,才能不断提高私营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的完善私营企业的生产结构。好的模式可以使员工展现出自己不为别人所熟知的本领,可以使私营企业可以更好的根据个人特点分配岗位,使得员工的个人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5.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私营企业应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有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就感。私营企业要想做到对人才委以重任,就应该及时“放权”,让员工感受到私营企业对他的信任,同时他自己也就有了一定的责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负责任的完成每份工作。

其次,要让员工在私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把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相关政策及时的和员工进行交流,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甚至在面临公司有关决策的时候,私营企业领导可以喝员工商讨相关政策,听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从这些过程中增强对私营企业的认同感,有了自己也是公司主人的想法,这样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最后就是要让引进的相关人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私营企业为人才配备所有的设备,提供充足的资金和环境支持,让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

私营企业管理篇9

一、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真正有效性得以发挥出来,在进行改革时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我国的实际国情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保险管理工作。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这一国情的制约使得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亦或是科技发展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的改革力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处于极低的发展水平,不仅在待遇上还是其他层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劣势。近些年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方面应严格从实际情况出发。

2.坚持调动多层次力量的原则

在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时我们还应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联,最大限度的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为劳动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劳动保险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或是个人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国家得以繁荣昌盛,企业或者个人才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福利。但存在不足的是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几乎都是由国家和相关企业所承办的,职工自身对劳动保险内容知之甚少,这种现象会使得有些企业有机可趁从中捞取利润,因此,在进行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应从多个角度、多层面进行监督与管理。

3.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此外,在进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改革时还应正确处理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生产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只有生产有了保障,职工的劳动保险才会有质的飞跃,而且在提高劳动保险待遇时必须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2]。倘若不进行实地调查,盲目的扩大或者提高劳动保险待遇,则会使得劳动保险缺乏有力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科学有效的做好劳动保险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是增强我国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社会保险“互助共济”观点背道而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浪潮不断加大,不管是在科技方面亦或是经济层面上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不断涌起,随之而来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这种现象已经扩展到很多私营企业中,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上花费巨资,而有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发展较缓慢在制定劳动保险时常常步履维艰,这种现象与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很多方面存在异议,因此在实施时往往难上加难。

2.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我们发现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上责任不明确。二是劳动保险管理制度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国很多地方在制定劳动保险制度上都缺乏针对性,管理力度不足,在实施相关工作方面往往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劳动保险机构设置不科学。我国劳动保险制度虽然已有很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与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人员的设置上也不科学,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很多人不走正规渠道,在就业中走后门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

3.劳动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单一化。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的缴费规则是个人缴纳劳动保险的一部分,企业也应承担保险费用的一部分,倘若企业的职工数量较多的话则缴费基数会很大,这远远超出了某些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为了获取巨额的利润,很大私营企业在对员工缴纳劳动保险上采取拖延政策或是直接取消社会保险等保险服务。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传统的法律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展之所需,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私营企业在进行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上缺乏有力的保障,实施的难度可想而知。三是劳动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中渠道单一[3]。虽然目前正在逐步放开社保基金投资金融产业、进行实业投资和经营性事业投资的准入领域和相关规定,但基金的大部分仍集中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投资品种上,这便导致了资金运用的次优效率。

三、提升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1.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

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得以有序、持久的发展,纵观各方面发展情况,也为了满足私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在制定相关劳动保险制度时应该实行多层次的劳动保险待遇。比如对于一些家庭困难而又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在劳动保险待遇上应适当增加,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强度并结合相关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保险制度,在满足职工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上,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革与完善劳动保险的管理制度

一是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纵观我国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应健全与改革现有的劳动保险管理制度,实现劳动保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化与统一化。劳动保险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企业在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时须参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对于不按照相关规定实施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法律制裁,使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有法可依并得以有序发展。二是促进劳动保险制度信息化与全面化。所谓劳动保险制度的全面化主要指的是在发放劳动保险金时应全面,不仅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发放,而且还应对已退休人员进行适当的补助。此外还应做好劳动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在管理中还应注意劳动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开发劳动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沟通交流的渠道。三是促进劳动保险基金投资的多样化。纵观我国近些年劳动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运营方式单一化,基金保值渠道少等严重制约着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为了使私营企业劳动保险制度得以健全发展只有扩大投资渠道,改进管理方法[4]。此外,应将劳动保险基金的运营交由专业的团队进行投资经营,确保其持久、有效运行。

3.合理规划劳动保险基金

私营企业管理篇10

【关键词】私营企业 中层管理者 心理授权 离职意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逐渐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加入wto,私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非正常离职却屡见不鲜;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与决策层的沟通等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挡一面的特点,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拥有权利也肩负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取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业绩表现;中层管理者的流失,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开展中层管理者的研究成为大势所趋。

1 相关概念

1.1 心理授权

早期的授权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侧重于研究企业的授权措施,包括减少管理层决策制定的层级,授予下属决策的权力,为下属提供信息和资源等。这类授权的核心在于把授权看成是权力的授予和资源的分享。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授权管理措施,但授权的效果并不明显。conger等从员工心理知觉的角度认为授权是增强组织成员间自我效能感的过程,即通过正式的组织实践和非正式的能够提供效能感信息的技术来消除员工“无权”的感觉,从而达到增强组织成员间自我效能感的这一过程。thomas等在conger定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心理授权这一概念,认为心理授权能增加个体的内在任务动机,包括四个认知维度:工作意义、工作能力、自主性和工作影响。spreitzer(1995)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开发了四维度量表来测量员工的心理授权。

1.2 离职意向

关于离职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由经济学家进行。上个世纪50年代起,西方学术界对员工离职行为及离职意向的研究日趋成熟,出现大量关于离职行为的模型。离职意向是指员工在产生离职行为前的心理状态,即他们所产生的离职的想法或愿望。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杭州调查20家私营企业,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298份,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89.3%。

2.2 研究工具

1)心理授权问卷

采用作者硕士论文中修订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问卷,李克特5点计分,由工作意义、自主性、自我效能、影响力四个维度构成,总问卷信度0.82,四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83、0.78、0.74、0.88,信度良好。

2)离职意向问卷

采用梁开广修订的离职意向问卷,李克特7点计分。问卷信度系数0.78;信度较好。

调查过程中,委托私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协助施测,并告知问卷施测注意事项;数据录入及处理均采用spss15.0。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质量考察

对所采用问卷运用amos5.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私营企业心理授权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rmsea 0.083,cfi、tli分别为:0.980、0.941;离职意向问卷是一因子三指标模型,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时,为恰好识别模型,与梁广开研究结论相同,离职意向问卷是一个单维结构。

心理授权总问卷信度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a)0.834,工作意义、自主性、自我效能、影响力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825、0.801、0.758、0.878;离职意向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7。

从信效度分析表明两个问卷的质量良好,是测量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和离职意向的有效工具。

3.2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现状

通过对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各因素及总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其心理授权的总体特征,结果显示: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各因素的平均得分基本都在4.00上下波动,高于3.50,;总体心理授权平均分接近4.00,高于3.50,表明心理授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上。见表3.1。

 

3.3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离职意向现状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离职意向在略高于3.50,由于本问卷采用7点计分,因此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离职意向在均数(4.50)以下,离职意向程度较低。见表3.1。

3.4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人口学变量分析

对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2;不同性别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心理授权程度高于女性。不同工作年限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差异显著,呈现出随着工作年限增加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具有显著差异,但该趋势在10以上工作年限上却停止了,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程度显著低于6-10年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说明了6-10年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更容易感知到企业的授权力度。不同职称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差异显著,呈现出职称越高心理授权越高的趋势,且没有职称的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显著低于有职称的。

 

3.5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与离职意向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见表3.3):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与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其中,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的工作意义、自主性、自我效能、影响力四个维度均与离职意向显著负相关。

3.6 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与离职意向的回归分析

采用强迫进入法对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心理授权与离职意向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心理授权的预测力。

从表3.4可知,心理授权的工作意义、自主性、影响力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三个维度共预测了离职意向64.3%的变异量,其中工作意义的预测能力最强。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看,心理授权的四个维度与离职意向存在负性线性关系,与相关分析结论一致。总体说来,虽然心理授权中部分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但从结果显示:心理授权是离职意向的有效预测变量。

4 建议

虽然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授权在管理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但调查中发现,对大多数私营企业来说,授权仅是流于字面的管理条文,私营企业中层管理者普遍反映授权不清、授权不能落实;因此私营企业高层管理者,应从工作意义、自主性、影响力等方面考虑改善授权环境,提高中层管理者的心理授权程度。

首先,在授权过程中,明确每个中层管理者的权责范围,权利责任清晰;使每个中层管理者确切了解自身的权力职责范围,有助于增强其工作中的自主性,工作安排的计划性,使工作流程顺畅无阻。

第二:在授权后,要将授权的职责权限充分落实,不干预中层管理者的具体工作方法,支持其对权力的使用,增强中层管理者在其相应部门的影响力;美国学者罗宾斯等人曾指出,组织的支持是影响员工心理授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层管理者觉知到能得到组织的支持,有机会、有能力影响自己的工作环境,才会产生授权心态。

第三:分享信息是企业一项关键性授权管理措施。私营企业高层领导应为中层管理者提供企业使命信息,使其在更大程度上产生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和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授权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超平,李晓轩和时勘等.授权的测量及其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38(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