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5:45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1

民营是一个非国有国营的概念,即凡是非国有国营的都可以称为民营。民营不等于私营,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民营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资经济、乡镇企业、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以及国有民营企业。

私营企业是一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该条例在界定了私营企业的概念后,同时描述了私营企业的特征,这包括:(1)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2)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有八人以上的雇工。(3)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说的,私营是从产权说的,后者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前者以前只是存在于学术理论上的说法,尽管实际运行中人们常说这个,但在工商部门是没有民营的统计口径的,只是在科技部门有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

(来源:文章屋网 )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2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 %、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第十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年底,先后有9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4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已有90%左右建立了党组织。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权重偏低。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3%,低于全省29%的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温州甚至达到90%;即使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外向度非常高的深圳市,民营经济的比重也达到了40%。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强势民营企业过少,是造成我们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会乏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可能落空。

二是规模实力偏弱。我市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不及广州市的1/2,甚至达不到全国10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平均规模实力不强。从单体来看,广州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企有16587户,是我市的2倍多。我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40余家,过十亿的仅1户,广州、温州等市均有一批过五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应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就难以产生。温州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我市现有的6件驰名商标中没有1件是民营企业;西安、成都、宁波等市均有民营企业上市,我市民营企业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外向度不够。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成分的增长,显示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基数太小,远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强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去年甚至达到了5倍。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4.7%,而同期全省为16%,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是企业档次较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则集中在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有限几个传统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差。而江浙一带在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物流等领域均打破限制,允许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据了解,目前民间资本已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民间资本。

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一是政策不平等的问题。不少企业反映与公有制经济甚至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不平等,有关优惠政策不能同等的施加于民营经济。二是政策滞后的问题。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7”条和“23”条等政策出台于98年和99年,随着形势发展和上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有些内容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仍有不少单位行动迟缓,部门之间撞车的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慢、拖、扣”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不但挫伤了民企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建议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改制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政企对接,收集和汇总改制项目等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向民营企业和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民营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投资发展。大胆放开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或者有投资能力的个人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登记注册和重新规范工作。凡是改制为自然人控股的国有、集体等企业,要纳入民营经济的登记范围,档案、注册号、数据库按民营经济管理;此前已经改制为自然人控股但仍以国有、集体企业名义存续的,要集中时间进行重新规范,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统计等部门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民营经济统计范围。

(五)加大典型骨干企业扶持力度。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3

一、私营个体经济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私营企业万户,创造就业岗位万个;私营个体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上交税收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分别增长%、和%;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已经超过,私营个体经济的较快发展在发展生产力、开辟税源、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居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以及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增长极。目前,全省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新特点:

⒈企业实力增强。上半年,全省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万元,同比增长%。一批规模型企业迅速崛起,全省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达户,同比增长%;私营企业集团已达到户。比年初增加户。出现了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雨润集团、苏宁交家电集团等一批销售超几十亿元的规模企业。与此同时,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少企业十分重视运用品牌战略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全省私营企业已有全国驰名商标件波司登、、梦兰、虎豹、好孩子。省内著名商标件。

⒉经营领域拓宽。目前,我省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户,同比增长%,占总户数的%;从事第二产业的万户,增长%,占%;从事第三产业的万户。增长%,占%。民间资本对一产、三产的投入明显加大。全省已有私营旅游公司近家;民营高校所,在校学生万多人;个体、私营医疗机构家;常熟、江阴、张家港市分别在原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然人控股占%以上。

⒊外向程度提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私营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我省私营企业积极拓展对外经济业务。目前,全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共家,其中今年新增多家。上半年,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出口创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⒋科技水平提升。目前,全省私营科技型企业已达多家,在全省已认定的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私营企业占强。

⒌特色产业初具雏形。近些年。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当地比较优势,走产业特色化道路,通过企业积聚构建块状经济,使得一大批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如吴江的纺丝业、扬中的低压电器业、武进的灯具业、丹阳的眼镜业、邳州的板材加工业、阜宁的玻璃工艺等已经很具规模。

⒍管理素质提高。今年,江苏新登记的私营企业大部分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设立的,采取了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目前,全省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万户,同比增长%,占全部私营企业的比重达到%。同时,私营个私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吸纳优秀人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

二、私营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从内在根源上看,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⒈私营个体企业的体制机制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大部分有限公司没有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特别是部分改制过来的私营企业,其经营机制没有得到真正转换。家庭式管理、传统性管理等问题十分突出,企业在股份结构上单一化、封闭化较为普遍,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使得企业规模难以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扩张,从而对企业的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形成制约。

⒉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有不足。近年来,省及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取得明显效果。但政策落实存在不平衡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缺少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例如,目前针对私营企业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还有多项,部门间往往会因为缺乏前置审批的有效手段,而出现相互推诿,有些部门甚至还存在怕担责任,而将前置审批的有关工作一搁再搁,用拖延的办法代替了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作风。

⒊融资难是私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一大批处于起步阶段的私营个体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等级无法通过银行获取贷款。同时。也存在由于是小额贷款而导致银行不屑一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私营企业资本的投入和企业的发展。

⒋“三乱”现象使企业负担较重。据调查表明:仅有%的被调查私营个体企业认为社会负担有所减轻或明显减少;%认为有所增加或明显增加;%认为变化不大。同时,由于利益驱动,少数部门仍存在对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调查中私营个体经营者选中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为其主要负担项目的比例分别为%、%和%。

三、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强调指出:“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面对国际国内竞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迅速做大做强优势私营企业,为江苏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一提高认识,营造环境,不断壮大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规模;

扶持培育和发展壮大私营个体经济,首要的问题是要更新观念,要在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营造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环境,即从社会舆论到政府行为,从体制条件到服务支撑,形成合力,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清当前江苏与部分省市在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方面的差距。就是下一阶段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从更深更高的层次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工作大推进。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摆上重要工作位置。用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那样的热情、劲头来支持和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用像对待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一样的态度关注和扶持私营个体企业,掀起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高潮。

⒉加快改革,着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认真落实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各项政策,使私营个体经济充分享受国民待遇。要把放宽经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落到实处,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所有对私营个体经济经营领域的限制和前置审批条件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要从法律上保障私营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处理经济纠纷时。要避免处于弱势地位的私营个体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

⒊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首先,要为私营个体经济提供制度保证。积极推行“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的并联审批制度,加快由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备案制过渡,理顺政府管理体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不良现象,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其次,尽快建立私营个体企业服务中心,各级工商、公安、质监、税务、物价、交通、卫生、环保、金融等部门开设一个窗口。实行“一条龙”服务。

二转变观念,加快创新,不断提高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素质。

私营个体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在机制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小而全、小而散,产权制度上的产权单一,企业管理上的家族化等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在机制上、技术上、管理上进一步创新,增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⒈大力推动私营个体企业制度创新。要积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社会法人和个人资金,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改变股权过于集中的弊病,实行产权制度的创新,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⒉积极支持私营个体企业技术创新。要引导私营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技术改造与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鼓励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建立技术开发和创新机构,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私营个体企业发展层次和质量。

⒊进一步引导私营个体企业管理创新。在管理体制上,要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完善规范内部运作,打破原来重要管理岗位由家庭成员把持的状况,面向全国、面向全社会大力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比较完善、规范有序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逐步由起步阶段的作坊式、家族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管理理念上。要引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培育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一个既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又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的竞争环境,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手段上,要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强化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为重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使家长式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提高私营个体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三突出重点。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私营个体经济的整体水平。

江苏面对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双重挑战。要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发展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培育壮大特色私营工业园。构筑私营个体经济的新优势。

⒈培育壮大私营个体企业规模。鼓励一些有实力、有前途的私营个体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投资、改造等形式,发展壮大,尽快形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私营大企业。采取多种形式调动民间资本。加大投入,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向“专、精、特、优”的优势企业和大型集团化企业发展。

⒉积极扶持科技型私营个体企业。鼓励创办私营高科技企业,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培育一批规模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先进、主导产品优势明显、在同行和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私营科技型企业。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业绩突出的私营科技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⒊加快发展外向型私营个体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个体企业与跨国公司配套协作,直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接进入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和国际经贸网络,从事外经贸业务。鼓励私营企业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私营企业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推动有实力的私营个体企业“走出去”,开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劳务合作和国际科技经贸活动,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⒋大力建设私营个体经济特色工业园区。要加快专业化私营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布局分散的私营个体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对入园企业在资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强园区内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组建新产品开发研制中心、测试中心、污水处理中心、销售实体、服务型组织等,进一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技术的集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四落实政策,规范管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要针对私营个体企业创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制约因素,始终把握放手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力争在经营范围、信贷、税收、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真正做到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六放”,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⒈坚持做大做强私营个体企业。对列入省和各地重点骨干企业行列的私营企业,享受省和当地扶持重点骨干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经营;对规模适中、产品附加值较高、效益较好、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融通、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其培育成“小巨人”;对目前规模不大,但成长性较好的“苗子”企业,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促进其快速成长。

⒉继续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放水养鱼”。各级各地都要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私营个体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资助和技改项目贴息。扩大对私营个体企业的贴息范围,大力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个体企业,重点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升级。

⒊强化对私营个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借鉴宁波市的做法,组建以联合经济担保为基础,社团法人式的非盈利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综合运用贷款、保函、承兑汇票、信用证、贴现、买方信贷、外汇贷款等信用工具。拓宽私营个体企业的融资方式和渠道。

⒋建立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私营个体经济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私营企业电子商务试点,降低私营企业市场开发成本。

对区域商贸经济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文章来源:会员点击数:更新时间:

芜湖是一个以商业兴市的著名商埠,商贸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芜湖商贸业从商业业态到经营规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区作为芜湖市商贸中心区,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一变化及其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商业业态不断丰富。我区商业业态的演进,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创造的巨大商机和外地商贸企业的加盟。纵观我区现代商业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南京新百大厦进驻为标志。上个世纪年代初,南京商界龙头企业南京新百股份公司决策者看准了芜湖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决定进军芜湖,在中山路南端购置黄金宝地建起高层的新百大厦,商场面积近万平方米,改变了市百货大楼“一店独大”的局面,并促使市百货大楼加快改制步伐,建立银座商场,以适应竞争的新形势。第二阶段以江苏时代超市公司进驻为标志。世纪年代末,江苏时代超市公司利用位于银湖中路的电子管厂多平方米厂房开办连锁店,其先进的管理、价廉物美的商品、开放式的购物环境,缩短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一新型购物方式令消费者耳目一新。随后,上海锦江、华联超市快速跟进入驻我区。第三阶段以联华大卖场落户中山路为标志。联华作为国内连锁商业巨头,其举动无不带有导向性,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实力雄厚的境外商家来我区发展连锁经营。外地商家不断攻城掠地,也带动了本地商家观念的更新,目前,我区已有芜湖人自办的超市家。

二、商业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规模化经营不仅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容易形成人气。近年来,境内商贸企业经营规模越做越大,除传统的大型百货店新百大厦、银座商场外,一批新开业超市连锁店均具有一定规模,世纪联华大卖场营业面积达万平方米,将购物、观光、休闲、就餐诸功能融为一体,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视角享受。华联超市、时代超市、锦江超市、巨龙超市、品味超市、百家惠超市、四子超市等营业面积也都在平方米以上。

三、特色街区和专业批发市场得到较快发展。凤凰美食街于年月日建成开街,银湖中路家具装饰材料商贸街已形成气候,天门山电子电器商贸街项目已开工建设,北京路电讯器材商贸街、黄山路图书音像商贸街、九华山路现代办公设备商贸街正在培育和形成之中。此外,适应市场运行规律,在不断的调节与整合中,以吉和商城为代表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在发展商贸经济、重振商埠雄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的看来,这几年我区区域商贸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商业物流体系尚不健全,便民商业发展还不充分,特色商业街辐射面还不够宽等。现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促进区域商贸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第一,合理调整商业布局。我区作为芜湖市的商贸中心区,随着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商贸经济将在区域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商业分布存在着南重北轻现象,大的商贸企业集中分布在南部老的商业区,而赭山路以北区域鲜有大型商业企业,这种不平衡分布,一方面容易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商贸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北部地区居民购物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建议合理调整商业布局,构建区域商贸次中心。综合各种因素,商业次中心可以银湖中路与赤铸山西路结合部为中点,向周边地区扩展。在这一区域建设商业次中心,不仅可以方便北部地区居民购物,而且通过提高级差地租,使城市资产不断增值,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鉴于该区域临近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桥经济园区,并与汀棠公园相邻的优势,次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应以购物、休闲、娱乐为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大众餐饮店、图书超市和文化娱乐设施。

第二,继续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一是围绕经济功能区的划分与培育,制定特色商业街建设和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辅以引导性政策,搞好配套服务,改善经营环境,营造独特的商业氛围,同时,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在品种、品牌、品质和特色上做文章,进而打造街区整体品牌,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二是认真总结凤凰美食街建设的成功经验。凤凰美食街的规划建设和商业运作,为我区发展特色商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要认真加以总结,并在其它特色街区建设中灵活运用。三是对已具雏形的特色街区加大扶持的培育力度。如银湖中路家具装饰材料商贸街、北京路电讯器材商贸街、黄山路图书音像商贸街、九华中路现代办公设备商贸街及正在建设中的天门山路电子电器商贸等,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采取多种鼓励性措施,促使其壮大规模,突出特色,增强聚集和辐射功能。四是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好中江商贸园。中江商贸园位于下二街,与中山路步行街毗邻,该项目己经专家、学者考察论证。通过对这一地块的整体改造,将其建设成中西合璧,古今杂成,既展现芜湖老城风貌,又具有时代气息,集购物、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园区和发展商贸经济的新亮点。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4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个创新”的要求和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加大力度实施宣传、抓大扶优、清障护航“三大工程”,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1-8月份,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777户和私营企业2585家,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4%和129%;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量分别达到24.8万户和15804家;纳税额达5亿元,实现增加值136亿元。主要发展特点是: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注册资本8.56亿元,累计达到114.7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注册资本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达到1456家,过千万元的61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11家和16家;前8个月实现产值195亿元、营业额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6%。

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个体私营经济从传统的饮食服务业为主逐步拓展到科技产业、信息咨询、物业管理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个体私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14%和80%,前两个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工业企业已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自然人投资兴办的济南高科技市场已成为辐射全省的电子信息产品专业市场,带动了全市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市、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100多个县(市、区)乡“块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占90%以上。

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继去年12家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之后,今年又有4家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第89届广交会上,我市参展的单位中有8家私营企业与外商签定了近850万美元的协议。骨干私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私营企业达到20多家,科技型私营企业达到1200家。光明机器、力诺新能源、三株药业、邦和摩托等一批私营企业及其产品已在同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全市上半年引进项目超过500个,合同金额超过20亿元,实际到位15亿元。济阳县引进项目139个,其中投资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16个。上半年,外地来济投资办企业的达到145家,比上年同期增长44%。乡镇企业的改制力度和挂靠企业的还原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近百家乡镇企业和挂靠企业转制、还原为私营企业。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定期调度,深入落实全方位目标责任制。全市上下把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地本单位全方位目标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对今年的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以考核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私营经济全方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了会议调度制度和个体私营经济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每季度召开会议,定期了解通报情况,研究制定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完成任务。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指标落实到位,并健全完善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进一步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全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氛围,年初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宣传月”活动。通过举办广场咨询、电视晚会和与济南日报联合开设专版等,广泛宣传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及省市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九五期间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成果和突出贡献。市工商局、市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办公室与市社会科学院组成XX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编辑出版了《XX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该书对指导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江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以来,各级各部门和市个体劳协、私营企业协会以多种形式组织个体私营业者深入学习和领会《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思想障碍逐步减少,社会偏见得到一定纠正,社会各阶层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热情明显高涨起来。

3.实施环境创新,加强协调服务,努力为个体私营经济办实事。一是抓大扶优,大力培植高新外向型企业。按照抓大扶优的思路,市委研究室和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办公室联手对塑窗机械、太阳能、生物技术等骨干行业进行调查研究,以分类指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创新、扩大优势的措施建议,得到企业的认同。还选择经营规模大、市场前景好、贡献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私营企业为联系对象,实行领导包户责任制,进行重点帮扶。市中区为700多家个体私营大户的从业人员代存档案,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和市私营企业协会为1379名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办理了会计证书,增强了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二是组织骨干企业参加各类洽谈会、招商会,开阔视野,拓宽发展思路。今年先后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西安东西部地区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89届广交会、青岛国际电子博览会、北京清华大学科技项目洽谈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计划参加北京等地“济南名优产品展销会”的众多个体私营企业已经准备就绪,整装待发。三是落实发展资金,着力解决制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市委、市政府确定,近5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部分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担保服务机构,章丘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担保机构运行良好,仅上半年,章丘市的担保中心就为企业担保贷款952万元,初步缓解了章丘市私营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挂牌保护。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环境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通知》,以推动发展环境的优化。在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基础上,今年对腊山工业园、民营科技产业园、山东中润集团、茶叶市场等企业、园区和重点市场实行了挂牌保护。

市政府还专门召开会议,在个体私营企业比较集中的专业批发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推广实施了“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缴税费”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个体私营业户,有效遏制了“三乱”行为,深受业户好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断强化窗口意识,简化登记手续,热情为企业服务,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处登记科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五是加强内引外联,大力培育市场载体。各部门、各县(市)区和重点乡镇按照城市化发展的布局,结合小城镇建设,合理规划专业市场和经济园区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个体私营业户进场、进园经营,保障企业园区和城乡市场的繁荣活跃。今年以来新开业市场达到17处,其中12处市场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在建市场18处,并已着手引进资金和业户,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已拥有经济园区93处,投资总额超过80亿元,入园企业4000家。

4.强化管理和教育,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个私协会等组织的指导、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广泛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爱国奉献教育,使其自觉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另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按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全面复查市场主体资格,加强对个体私营业户的日常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偷税抗税等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吊销1000多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开展依法取缔无照经营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治理工作。济阳县政府转发了省政府的《通知》,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行动,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力度大、效果好。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加强私营企业党团组织和工会建设。针对私营企业的特点,组织召开了全市私营企业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座谈会、个体私营经济文艺演出会,召开了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现场会,并在山东鞋类批发市场成立了首家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五促五带”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理顺组织关系,健全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在私营企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总量比重偏低。从2000年统计数字看,虽然去年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增加值达到218.5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8%,但占全市GDP的比重只有23%,对财政的贡献能力相对偏低。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含量偏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全市经济起支撑作用的大户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少。三是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个创新”的部署,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服务与规范并举,着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以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运行质量。在继续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到规模、档次、水平的提高上,通过分类指导,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组织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使其与时俱进。引导企业摆脱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家族式、作坊式经营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个体私营企业通过购买、参股、承包等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支持乡镇企业改革和挂靠企业还原。二是在人才、技术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引导私营企业发挥省会城市经济、科技、人才、信息的优势,依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产学研基地,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三是在营销战略上实现新突破。引导个体私营业者在运用传统营销手段的同时,大胆探索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仓储销售、配送等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四是在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引导私营企业抓住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速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加值、附加值,实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力争领先地位。

2.以抓大扶优为重点,加大骨干企业的培植力度。结合我市实际,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对五大产业的扶持力度。①已具规模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市塑窗机器、食品机械、太阳能源、摩托车制造等行业已占全国市场重要份额,要充分发挥济南老机械工业的优势,把上述行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的龙头企业。②正在成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脑软件、生物化工、新型环保材料等,特别要依托华东地区最大的电脑及电脑配件市场,加大软件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提高我市私营企业的档次和竞争力。③新兴的第三产业。如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物业管理、会展业等。④外向型企业。引导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扩大内引外联,大力兴办合资合作企业。⑤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养殖业、地产品加工业等,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二是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并制定了《XX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市财政也将500万元列入今年计划,筹备实质性运作。同时,积极推广天桥区个体私营经济信用担保中心和历下区联户联保的做法,广开渠道,缓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难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市级领导定向联系企业和挂牌保护制度,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骨干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快速发展。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5

建国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 经济 的发展与全国基本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建立了 社会 主义 公有制的基础上,出现了片面追求公有制形式升级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种在所有制实现形式上的片面性逐步得到纠正。在所有制方面“一大二公”、片面追求公有制程度的僵化格局逐步被打破。首先是从解决城乡就业的目的出发,开始允许个体私人经济的发展,进而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国有、集体、合作、个体、私营、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把非公有制经济由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的必要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进入规范健康发展的阶段。

1.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 环境 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在理论上逐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把发展私营经济纳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宪法 修正案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私营经济的 法律 地位。在企业的经营环境上,国家逐步放开了经营的领域,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从1999年开始,私营企业可以 申请 开办自营出口业务。国家成立了民生 银行 ,重点为私营企业服务。为了解决私营企业贷款困难问题,人民银行宣布对企业的贷款,不看身份,只看企业效益。在社会舆论环境方面,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个体私营经济的呼声。在政府的工作上,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北京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近两年,为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又制定了重点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关于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16号文件。为了协调解决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难题,北京市政府建立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许多区县也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精神,制定了本区县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领导,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量的积累,孕育着一次质的飞跃。随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较好的势头。截至1999年底,全市个体 工商 户达到25.7万户,从业人员近36万人,注册资金27.6亿元,户均注册资金1万余元。私营企业达到83203户,从业人员66万余人,注册资金673.8亿元,户均注册资金81万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一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1999年底,个体户的注册资金总额及户均注册资金额比1995年底增长了49%和69%。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和户均注册资金比1996年底分别增长了20.6信和1.5倍。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私营企业集团。如通产集团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华普集团注册资金达到3.5亿元,净资产达到18亿元。二是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9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80%以上的私营企业集中在传统的商业服务业领域。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经济领域外,在 文化 、 教育 、卫生、体育等领域都出现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足迹。并且,随着首都高新技术的兴起,私营科技企业大量涌现。全市从事 计算机 应用 服务、综合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的私营企业达到2万多家,约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海淀区科技型私营企业已占到全区私营企业的40%。一批高科技的私营企业已经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企业素质逐步提高。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看,目前全市私营企业中,91%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组织形式比较规范(私营企业类型:独资企业8%,合伙企业1%,有限责任公司91%)。从人员的素质看,九十年代初期,从事个体私营的经营者44%是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退休职工,文化素质和经营素质普遍较低。近几年来,一大批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具有高文化素质、善经营、会 管理 的经营者加入到个体私营企业队伍之中,大大提高了这支队伍的文化素质。市工商联抽样 调查 ,一半以上的私营企业 投资 者、经营者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许多科技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现代科技意识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展很快,从总体看,初步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格局,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开始形成。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的质量有所提高,活力不断增强,主导作用日益突出。集体经济经过重组转制,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大力引进外资,三资企业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4.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吸纳就业及安置下岗职工,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下表)

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是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到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起步和迅猛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是大量富余劳动力为私人资本的迅速扩张提供了重要推动力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资产的增加,也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三是长期以来因为商品物资短缺而形成的巨大的市场资源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个体私营经济在不断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迅速地实现了总量扩张。四是相对于国有、集体经济而言,个体私营经济自身存在着一些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产权明晰、经营灵活、负担较少等方面,使之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的生命力和企业内部的活力。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在全国各省市之间排位也较低。从北京市国民经济各类所有制所占份额看,199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集体投资占到91.6%,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数量很少。在 工业 总产值

业兴办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还不多;城市就业压力很大,但新增就业 人口 中到私营企业就业的还为数不多,下岗再就业的职工办个体和私企的也很少;城市发展建设需要大量的各类 投资 ,但民间投资、私人投资几乎没有;即使是个体私营比较集中的第三产业,国有集体的比重也不低。

在国家 工商 局公布的1998年31个省市区个体私营 经济 发展情况地区排列中,北京市私营企业的户数排第28位,从业人员排第28位,注册资金排第30位,产值排第29位,消费品零售额排第29位。诸多指标仅略高于宁夏、青海、西藏三个地区。这些数据可能因为口径上的问题,不能准确地反映北京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余地还很大。存在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

(一)人们对非公经济仍然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

一是看不起个体私营经济。受传 统计 划经济观念与实践的长期影响,不少人仍然以所有制的性质和公有化程度论企业优劣,对待非公经济往往不能一视同仁,觉得为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献计出力是名正言顺,而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则有所顾虑。一些部门、干部和群众认为非公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所有制层次低而看不起它,因为其规模不大而看不上,甚至认为它地位不高,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发展不发展无足轻重。有些个体、私营企业自己也存在自卑感。有的下岗职工宁肯待业,也不愿去个体私营企业再就业。

二是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仍存有疑虑。有些人认为,非公经济虽然得到 法律 承认,但这种承认具有暂时性,是权宜之计,是为了利用私有经济为公有制服务;认为在初级阶段要发展非公经济,在经济不发达,还比较贫穷落后的时候应当发展非公经济,但经济发展起来后,富起来之后是否还需要发展非公经济则有疑问。实际工作中,有些人担心为个私经济服务“说不清”。还有些人担心非公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重组转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许多私人企业主因为心存疑虑,有的不敢大胆放开手脚投资经营,总担心有一天资产、人身会遭遇不测;有的则以 银行 贷款为主,赚了自己有份,政策变了大部分也是银行的钱,自己不会有损失;甚至还有的采取购买绿卡或将资本外存的方法求得自保。

三是 社会 上仍存在歧视个体私营经济的观念。有些人存在着对非公经济“ 管理 ”可以接受,“服务”则心里不平衡的思想。也有些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说认识很重要,讲工作可要可不要,办实事宁可不要。有些人仍然自觉不自觉地把非公经济与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划等号,认为非公经济是造假之地,腐败之源。往往是哪里出了问题,自觉不自觉地先拿个体私营经济问罪。

(二)管理与服务不适应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理顺政府对非公经济的 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以下矛盾:

一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未完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对个体私营经济在管理上,目前的状况是工商部门负责 行政 管理,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负责日常的联系协调工作,一些重大的问题靠政府联席会的方式来解决。对其发展问题,因为现行管理体制关系,有的部门管不了,有的部门管不着,有的部门不愿管。据统计,全市有十几个部门从不同侧面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执法检查,但缺乏从宏观上综合考虑非公经济发展的部门。按现行管理体制,目前,政府与非公经济之间的沟通主要靠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但由于受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性质的限制,政府与个体私营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规划建设项目中,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对于由此而造成的种种不便,企业意见很大。由于城市建设规划不够透明,造成一家投资近200万元新建的饭店,未营业一天就被推为平地,伤害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二是管理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受传统管理体制与观念的影响,。在行政审批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不能一视同仁。目前 市场 准人的许多方面仍延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老标准,禁止和限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和经营的商品共71项。包括劳保用品、木材、水泥、纸袋、旧金属、音像制品等。 金融 、汽车、石油等行业,外资已可以进入,却仍不允许私营企业涉足。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承包、租赁国有中小企业也存在种种限制。

三是各级管理部门的服务还不规范。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基层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为非公企业服务的意识比较差,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此外,对非公经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虽早已引起重视,但久治不绝,问题仍很严重。如强制性的报纸期刊费、各部门的培训费、治安联防费、绿化费、周边卫生资、年检各种证照费以及企业改制收取的高额手续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名目繁多,而且随意性大,极易造成不良影响。个别掌握审批职权的部门设立咨询机构,依靠职权收取费用,企业很有意见。

(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 环境 还很不完善

1.政策环境方面。个体私营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经营场所没有保障。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扩大场地,盖厂房。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在征用土地方面困难很大,即使能征用,也手续繁杂,费用高,使个体、私营企业难以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如海淀区芳雪 药 店一直是租用民房,10年搬了4次家,长期“居无定所”。由于场地限制,现在药店的经营规模与5年前相比没有丝毫改变。 医药 行业激烈的竞争,使药店业主感到已面临生存危机。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使大量的个体工商户丧失了经营场地。退路进厅,让路于民的政策虽好,但一些基层单位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却出现种种偏差,或者只管拆,不管建,或者拆很快,建得慢,造成拆建不同步。如有的地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拆除了5个马路市场,但至今一个都未建起来,使许多个体工商户失去了从业场所,甚至失去了经济来源,形成“二次失业”。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经营场所而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导致全市个体工商户数量下降,由1995年的29万余户降至目前的25万余户。 调查 中,一些个体经营者迫切希望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二是缺乏 金融机构 的信贷支持。由于商业银行尚处于转轨过程中,为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完备,加之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水平低, 财务 报表不真实,缺乏可供抵押的不动产,而现在银行又推行贷款“零风险”政策,这就使个体私营经济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据调查,北京市在银行贷款的私营企业只占私营企业数量的5%。北京市虽然设立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但 申请 难度很大。

2.法律环境方面。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市先后颁布了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法规,而北京市至今尚未出台这方面的保护条例。缺少法律保障,使许多私营企业的财产屡遭侵害。如对私营企业内部人员纠纷到底由哪级、哪类司法机关受理,对犯罪如何处罚,规定不十分明确。对私营企业的财产保护法规的制订以及这些法规的宣传力度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出《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后,沿海各省市皆大张旗鼓地给私营企业摘“红帽子”,有的省份一次“摘帽”就达几千家之多。在各地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方法规纷纷出台后,越来越多的被侵权的个体、私营企业家讨回了公道。而在北京,此类“摘帽”纠纷案件至今还无一人胜诉。

3.社会环境方面。这主要表现在私营企业在户口、招聘人才、员工培训、评定职称、出国政审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特别是许多外地的私

营企业家反映愿意到北京 投资 ,希望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能取得一个北京户口。上海市已出台了有关户口“蓝卡”的政策,而北京至今尚没有相应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个体、私营企业因无法解决外地大学生的户口,而招聘不到急需的人才。另外,随着 市场 扩大和发展的需要,个体、私营企业家出 国学 习、洽谈业务的活动不断增多,按规定,出国人员的政审要由上级组织部门主管。但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出国政审由谁管却没有规定,给许多企业造成不便。此外,个体、私营企业在员工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 社会 环境 方面的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个体私营 经济 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

个体私营经济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符合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广泛地调动广大群众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重要战略思想。对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既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克服它的消极影响;既要积极鼓励支持,又要依法监督 管理 ;既要促进其上规模快发展,又要帮助它提高素质、上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破除限制观念,树立发展观念;破除歧视观念,树立平等观念;破除干预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利于非公有经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当前,一是抓住当前群众储蓄资金较充裕的机遇,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通过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把群众的储蓄变成发展首都经济的投资。二是要采取措施调动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首都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地调整首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三是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第一,国有资产逐步从中小企业中退出,在个体和私营经济中放手发展中小企业,使民间投资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第二,在一般性竞争行业,如商业、饮食、服务业,原则上不再搞国有独资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使国有资产从这些领域中转移出来;第三,区县属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应当更大一些,区县经济原则上以发展非公制经济为重点,国有资产主要投资于区县负责的 公共 产品和服务行业;第四,一些公共事业,如水、电、气、热和基础设施等,也应采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逐步使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参与这些领域的建设和发展;第五,鼓励有实力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或合作,支持产品具有市场前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兼并、参股、整体收购国有中小企业。

(二)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关键是要有一个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此,要进一步消除不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性规定,使其在市场准入、 税收 、土地使用、 银行 贷款、股票上市、进出口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真正做到对个体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1.制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体现了十五大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精神,是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保护个体私营经济合法权益的重要 法律 保障。在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法 律的同时,还应结合北京市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解决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维护个体 工商 户、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保护私有财产、承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等等,使个体私营经济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 融资 信贷、市场准入、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

2.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拓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领域。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对目前仍未放开的产业领域要进行清理,适合放开的,要抓紧放开,引导其健康发展;暂不具备条件一下子放开的,可先通过试点, 总结 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放开。我国加入wto后逐渐向外资开放的领域也要向非公企业开放,要允许非公企业进入公共部门,即政府对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部分社会事业项目不再进行投资,而将这部分投资空间留给民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核发行业许可证、资质等级证书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要采取同一标准。要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除法律、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的要前登审批的项目外,对北京市自行设置的前置审批项目予以清理、削减和重新确认。

3.改善对个私企业的 金融 服务,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体系。一是支持银行调整信贷业务,改善对个体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针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特点,改进发放贷款的审核标准和办法,放宽对个体私营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支持 金融机构 扩大担保贷款业务,包括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及保证贷款;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贷款审理。二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支持区、县或行业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联手成立的担保组织,支持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个体私营企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构,为区域内、行业内、群体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三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政府要在外部环境上提供帮助,基金的运作应以市场为基础,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四是拓宽融资渠道。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个体私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措资金的各种途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首都经济发展要求的并具备条件的私营企业,允许其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五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建立起以企业、经营者、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服务于企业经济活动的信用制度。有关部门要提供个体私营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信用 档案 库,为个体私营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

4.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生产经营条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应当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一是各区县对所属国有场地资源在不改变使用权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合理配置。对长期闲置、使用率不高或效益很差的场地,采取市场的办法,用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高这部分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应当通过立法或政府规章的形式保障在城市拆迁中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凡是涉及到拆迁问题的,要提前一段时间通知有关的个体私营业主,使其能够提早准备,避免或减少损失。三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违章建设的市场必须拆除,规划中应有的市场也必须要建。对市场的拆迁要拆建结合,有拆有建。同时,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社区便民市场。对一些有特色、影响大的市场,如雅宝路市场、秀水街市场、古玩旧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纳入首都城市的规划。

5.培育和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考虑成立专门服务于个体私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通过政策、培训、咨询等手段引导、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

方面,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找准产品、找准 市场 ,提高个体、私营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6.设立民营 经济 小区,吸引全国的私营企业在北京发展。上海、浙江等地的经验证明,个私经济小区的建立,对于发展非公经济,振兴当地经济有积极的作用。建议积极利用首都的地域优势,在各区县现有开发区的基础上,建立若干具有专业性质和区域特点的民营经济小区,吸引本市和全国的个体私营经济的资金、技术、人才。制定鼓励外省民间资本来京 投资 的政策措施,并在提供生产经营条件、解决城市户口、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周到的安排和服务。

7.治乱减负,营造公平竞争 环境 。坚决取消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 ,确保所有的 行政 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和地方 财政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对现有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和界定,减少或免除个体私营企业在设立、经营和歇业过程中的费用负担,取消变相扩大范围、带有盈利性质的收费,取消借助其它中介机构形式转移收取的费用。对非行政事业性的收费,要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收费,要进行监控,使个体私营企业的各项费用负担下降到合理水平。

(三)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首都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

按照首都的实际和比较优势,应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发展:一是鼓励非公经济发展首都服务业。除鼓励发展传统的商业、饮食业、修理业外,应重点鼓励的行业是信息咨询业为代表的中介服务业,具有北京特色和优势的 教育 、 文化 、卫生行业,方便居民生活的社区服务业。二是大力支持非公经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政府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的16条政策,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智力优势,鼓励民营资本投向 电子 信息、生物工程、新 医 药 、新 材料 、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要逐步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要鼓励有能力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兼职,并以智力、专利、技术入股参与收益分配。三是引导非公经济广泛开辟能够更多地吸纳劳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多吸纳职工就业,帮助非公经济开辟能吸纳就业的新领域。四是鼓励非公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非公企业与外商的合作经营,通过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放开对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种限制,集中力量巩固和发展一批出口创汇大户,把非公经济发展融于世界经济的大潮。对私营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要逐步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要鼓励民营企业从事跨国投资。

(四)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管理体制 。一是充分发挥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检查政策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要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日常工作范围。计划部门制定全市经济和 社会 发展规划和计划时,要将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其中, 统计 部门要尽快完善统计渠道,规范统计口径,随时反映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情况,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扩大社会 保险 的范围,将个体私营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享有与国有企业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政策的制定上,要鼓励非公经济在首都经济中进行长期投资,取消对非公经济的不合理限制,政策要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避免非公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二是要逐步理顺对非公经济的管理体制,对非公经济的发展应当纳入中小企业管理范围,统一管理。建议由市政府中小企业的主管机构代表市政府负责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改变对个体私营经济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局面。加强个体私营经济中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并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 工商 联、个私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在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从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有关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行政,公开办事程度,改变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向对全社会管理,并不断规范管理行为。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6

一、××××年管区重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和×;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引入外资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增长×。以上指标均大幅超出年初计划,其他各项指标也创近年最好水平。

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几年来,管区坚持把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力实施打开管区经济大门吸收区外法人加盟管区经济建设,打开国有经济大门吸收民营经济加盟国有经济的“两个打开”举措,发挥区位优势,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依托小城镇市场建设,为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创造宽松、完善的政策和设施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重点在协调土地、工商、银行等部门,为民营业户办理抵押贷款、购置经营场所,加强个体工商业主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从规范、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强化管理,加强协调与监管。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配备了人员,规定了职责。建立和完善统计报表制度、例会制度、信息反馈制,并定期召开全区个体私营企业调度会,加大协调与监督力度。二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从××××年×月开始,“发展办”对全区私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为指导企业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谋划发展民营企业的重大举措,在审批机制、企业保护、投资环境、资金支持等××个方面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四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加大投入、壮大规模,使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日趋活跃。

××××年管区民营经济,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超常发展。全区民营经济业户达到××××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家,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达到××家。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其中仅××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入就占全区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的×××。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占全区的××,其中××五家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达到×××。全区民营经济上缴税金××××万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其中公司上缴税金×××××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民营经济的全面提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7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宪法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开始对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当年共登记私营企业90581户。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民企发展迎来春天。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次写入宪法;1999年修宪,非公经济被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修宪,增加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国家对非公经济的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变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然而,10多年过去,民企享受国民待遇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突破并不大。尽管1997年到2002年连续出台了《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被专家认为是涉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但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不强,并没有提供更多实质性措施。

部分业内人士对“非公36条”给予很高的评价:“过去国家出台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文件也不少,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

在夹缝中成长

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非公经济在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限进”情况。在沿海某省,国有经济可进入80多个行业,非公经济中的外资可进入60多个行业,而民资仅可进入40多个行业。

有关数据还进一步显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拒贷率超过56%,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的资金有超过70%贷给了国有部门。

福建省长泰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县有权向外资企业进行收费的单位有12个,而有权向民营企业收费的单位有27个,且税费征收标准差别明显。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比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重,使他们不能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竞争,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投资收益。

其实,这一问题早已进入经济学家和官员的视野。1999年,经济学家萧灼基就提出非公经济面临七大障碍,其中就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问题亟待落实”列在首位。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十大突出问题: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一些人办理个体、私营企业事务远不如像办理国有企业事务那样理直气壮、坦然从容,而是冷淡消极、缩手缩脚。二是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人们将这种“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敞开的,实际是进不去的,一进就碰壁。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中小企业股票、公司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只占全部直接融资的 1.3%;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13.11%。许多地方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收费项目太多,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的收费实际上已经大于正式税收。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企业家的名誉权和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时,人们反映冷漠。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劳动者权益侵害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私营企业无视甚至损害工人的最基本的合法权利,导致劳资关系矛盾日益加大,劳资冲突案件也呈日益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矛盾。七是素质亟待提高。相当部分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法人不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缺乏诚信、,帐目不实、偷漏税款、逃废债务、制假售假,成为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根源。八是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九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地方,部门、机构之间在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上往往是涉及利益时大家都插手,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回避,承担责任时大家都推诿。十是口径不一、底数不清。观念歧视仍然存在,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不平等,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企业实际税费较重,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普遍,经营者素质亟待提高,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政府管理体制不顺,口径不一、底数不清。

这些障碍并没有让非公经济发展的脚步停歇,非公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

据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我国99%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中很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2003年,个体私营工业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40%左右,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总额的60%以上。在部分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平均每年净增500-600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2003年我国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已达1.5亿多人,占非农就业人数近4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

2003年全国私营、个体企业各项税收总额为2532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2.3%。其中,私营企业1485亿元,同比增长53.7%。2004年1-10月,私营企业税收达1643亿元,同比增长34.4%。加上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国税收的1/3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非公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提升和扩大的同时,其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1、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现已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在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占到70%以上;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体地位。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开始向重化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迅速拓展。在冶金、汽车、电力等行业,已经出现投资规模在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私营企业。在道路桥梁建设、城市环保、公共交通领域,不少私营企业成为大型项目的中标者。

2、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现已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国私营企业户均资产规模,1990年为9.7万元,2000年为75.5万元,2003年为118万元。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会员民营企业统计,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2.9亿元,销售收入14.1亿元。位居前列的东方集团2003年资产规模为327亿元,销售收入为203亿元。在高科技产业中,华为、TCL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现已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过去非公有制企业大都是个人、家族制企业,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近年来,股份多元化的私营公司发展迅速,已成为私营企业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已达到174万户,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家由私人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20%左右。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相应变化。全国工商联调查,目前全国民营企业设立股东大会的超过1/3,设立董事会的超过1/2,设立监事会的超过1/4。

4、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特色产业集群,有的称为专业镇或区块经济。其主要特征是围绕龙头企业或名牌产品,一家一户从事产品加工,千家万户合作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人们称其为“小产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合作”、“小买卖、大发展”、“小集群、大作为”。浙江省产值超过亿元的各种区块经济500多个,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150多个,超过50亿元的30多个,有的还超过100亿元。一些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产品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浙江温州的打火机和眼镜出口占全国的9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全国的80%。

5、非公有制经济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比重大,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速、比重在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快,现在仍保持良好势头。福建民营经济约占GDP的一半以上,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70%以上。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超过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多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1/3左右。2003年,河南民营经济已占GDP的40%以上,税收的25%以上;,陕西、四川的民营经济均已占40%左右;云南、甘肃的民营经济也已占1/3和1/4。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8

在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要时刻,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民创业工作大会,目的是总结我区全民创业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表彰先进,凝聚力量,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刚才,为民副书记宣读了表彰决定,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三个单位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还隆重表彰了一批在过去一年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下,茂发区长还要作会议小结,对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之年,是全面开创“一区双城同发展共繁荣”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一路向前,突飞猛进。1—6月,财政总收入已经突破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7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大力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特别是广大个私民营企业家们用特殊的举措、特殊的办法、超常规的速度推动了我区个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把全民创业与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全区形成了全民齐创业,共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个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还是个私民营经济增加值、个私民营经济所缴纳税收,个私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所占的份额,由“半壁江山”向“三分天下有其二”发展。一是创业成果日益扩大。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35.7亿元,增长16.4%,占到GDP的44.6%;非公经济纳税9.7亿元,占到了全区财政的一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3%;非国有固定资金投资131.9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8%。二是创业群体日益壮大。截止2010年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42592户,突破了4万大关,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7935户,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创业领域日趋宽广。从房地产、现代服务、建筑安装、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业等优势行业到“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的经济业态中,我区个私民营经济呈多角度、全方位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全区个私民营经济企业家和工作者中的先进代表。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向辛勤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在这片热土上投资创业的个私民营经济工作者和创业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全民创业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精心培育,以最佳的措施共走创业之路

一要培育三大创业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是对想创业的,要帮助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是个老城区、中心城区,人流量大,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也特别多,还有一批群众在贫困线上,有一万多人是低保户,有一万多人是弱势群体,还有一万多人是残疾人。这些群众家庭很困难,他们需要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关怀,都希望谋业、都希望就业、都希望创业。对于这样一批群众,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走上创业之路。只有走上创业之路,他们才能走上幸福小康的大道。二是对有条件创业的,要发动他们引领创业。对那些已经在创业的,已经在个私民营经济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还想做大做强的,党和政府要多关心、多帮助,在多方面引导他们继续再创业。三是对已经发展壮大的个私民营经济,要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理论,采取措施与办法,继续扶持他们做强做大,鼓励他们二次创业。在我们这块热土上从事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企业有很多,最为典型的就是煌上煌。煌上煌就是通过多次努力,从小作坊、小商店,二次创业后走上了集团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希望已经富裕起来、发展起来的个私民营企业家们,把眼光放远、放大,要胸怀全球、放眼世界,走出、走出、走出、引领全国。

二要培育五大创业平台。个私民营经济要发展,要“走向全国、引领全国”,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还要靠个私民营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企业管理。其中,创业平台非常重要。当前,我们要推动全民创业,推动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在培育五大创业平台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楼宇平台。楼宇总部经济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优势。我区有楼宇55栋,可容纳5000多户企业,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经营场所。二是商圈平台。的商圈很多,最著名的是洪城商圈,有百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400亿元的交易额、2万多名创业者的容量,还有恒茂商圈等。个私民营企业家们要努力借助商圈这个平台来推动自身发展。三是市场平台。是三产发达的中心城区。在“三产兴区”的过程中,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如今,各类市场星罗棋布,遍布在的大街小巷。要借助各类市场的平台,把市场做强做大,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场行为。特别是要深入推进洪城商圈十市场二次创业。洪城大市场提升改造,一期已经完成,已经成为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我们应该向其看齐,如何把市场向现代化迈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四是特色平台。是老城区,是商业中心区,我们的发展要向商业特色街奋进。要打造各种各样的商业特色街,就必须培育一大批积极创业的个私民营经济。个私民营企业家们要认真考虑各自企业的特色、单位的特色,未来发展方向的特色。五是社区平台。有113个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还要在推动全民创业,推动广大百姓走上创业之路,充分发挥好作用。

三要培育十大帮扶措施。百姓要创家业,能人要创企业。个私民营经济要向前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特别是需要党和政府从多方面来营造、推动、扶持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个私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具体要做到十大帮扶:一是政治帮扶。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有些个私民营企业家政治意识强,参政议政热情高,想到人大、政协来发挥作用。但到人大、政协任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治素质强,也就是跟党走,听党的话,还必须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头雁,必须成为同类行业的佼佼者,必须在企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二是政策帮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个私民营经济、对全民创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包括资金方面的支持,小额贷款的发放等。三是信息帮扶。很多个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料,缺乏信息。各部门要多向他们提供信息方面的帮扶。四是银企帮扶。这两年,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发展,连续提高准备金率,银根紧缩,个私民营经济在资金吸纳方面有些限制。为了帮助个私民营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我区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像今天受到表彰的合信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就发挥得非常好。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为推动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全市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还有企企帮扶、校企帮扶、市场帮扶、法律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等。要在这十个方面采取措施,想方设法,通过多方面的帮扶,推动我区个私民营经济发展。

二、精心呵护,以最优的环境共绽创业之花

创业环境对开展创业非常重要。个私民营经济能不能得到发展,关键在于各部门为全民创业、为个私民营经济提供一流的环境。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推动全民创业的基础和条件。要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全社会参与全民创业,推动全社会支持全民创业,推动全社会促进全民创业。要围绕“致富光荣”这一理念,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创业的重大意义,宣传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部门开展创业、支持创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鼓励创业、全区群众积极创业、社会各界支持创业的强烈氛围,努力做到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向往创业、人人激情创业。

二要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良好的政务环境是推进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剂”。近年来,我区的政务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受到了创业者的充分肯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立了“绿色通道”、首问负责制等,在最快的时间提供了一流的服务。各部门一定要树立服务的意识,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流的环境,让个私民营企业家们能够甩开膀子发展经济,实现“先富起来”的目标。一要继续简政放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简化审批程序。二要继续提高效率。要不说少说“不能办”,多想多教“怎样办”,对自己手上的工作,要做到速办“快通”、及时“沟通”、积极“疏通”和大胆“变通”。三要继续公开办事。所有的工作,都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让办事人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群众创财富,政府搞服务。我们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想创业者之所想,急创业者之所急,设身处地地为创业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特别是初始创业者,面临着资金、项目、技术、能力、市场风险等种种困难,各级部门要真正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到企业的困难优先解决、企业的需求优先满足、企业的利益优先保护。要通过行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帮助创业者降低投资成本,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创业者的利益。要继续深化区人才、信息、咨询、培训、融资等服务平台的作用,使创业者在招揽人才、获得创业信息、了解创业政策、提高创业能力、实现企业融资等方面获得政府的帮助。

四要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当前,正在全力推进“一区双城”建设。老城区正在改造提升,特别是为了迎接“七城会”的召开,我区正在大力实施“618工程”,全力突破“六大难点”,扮靓“九纵九横”,打好“创建办会”百日攻坚战。离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在召开还有100天的时间,区作为中心城区,代表着的形象。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这是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区所有副县级以上干部精神饱满,督战一线,调度指挥。昨天上午,十几位县级领导干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到“九纵九横”道路上,视察“618工程”实施情况,推动“创建办会”工作。在老城区,按照王文涛书记的要求,全力打好百日攻坚战,着力改变城市面貌,实现“一新一亮”目标。在新城区,11.7平方公里的朝阳片区,是未来,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我们要共同努力推进朝阳片区建设,15600亩的征地、160万平方米的拆迁、170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建设正在顺利推进,20多块土地通过拍卖、招商引资,即将破土动工,朝阳片区将呈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当前的,老城改造提升,新城繁荣发展,我们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前些日子,有些客商反映,在当地有强买强卖的现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优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经区委政法委牵头,桃花镇、朝农管理处等部门共同努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到现在基本没有接到举报。为了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优化投资建设环境上下功夫。

三、精心维护,以最好的典型共造创业之星

今天会议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表彰先进,推动一批走创业之路的企业家们,成为创业典型,成为的创业之星,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中来,激励更多的创业者做大做强。

一要维护创业精神,打造“干部创事业”的典型。全体机关干部要满腔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去,对待工作、对待事业,要有真情、要有感情、要有热情、要有激情。可以说,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真情、没有感情、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是不可能做好的。当前有四件大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今天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个私民营经济,就是抓经济的一个方面。二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就是全面实施“618工程”,突破“六大难点”,扮靓“九纵九横”,打好“创建办会”百日攻坚战,实现“一新一亮”目标。三是维护社会稳定。要认真做好工作、消防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四是抓好换届。今年是换届年,省、市、区都将换届。我们区也将在这个月换届,任务很重,很艰巨,要认真抓好换届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多动脑筋,仔细研究,认真琢磨。比如,工作,近期要排查一遍老上访户,突破一批“三级终结”的上访,这就需要做大量细致、繁杂的工作,从收集信息、收集资料、掌握情况,到深入调查研究、耐心做好说服工作,都要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只要我们对事业有一股子热情、一股子激情,就能够成为“干部创事业”的典型。要认真抓好干部队伍的建设,全力推动作风建设,大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动员鼓励广大干部投身于我们的事业中去,做出一流的成绩。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之魂,也是一个单位改变面貌的根本所在。要鼓励各部门“争第一,创唯一”,鼓励各部门多搞创新。凡是创新工作在全市、全省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今后要在全区大力宣传,大力表彰。

二要维护创业英雄,打造“能人创企业”的典型。要打造一批在个私民营经济发展中,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三次创业的典型。创业不容易,我们要在各方面格外关心爱护创业英雄们,确保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社会上受尊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的民营企业家有100多人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就是他们的政治荣誉。另外,借这个机会,我想对创业英雄们简单提六点希望:一要优化机制,你们很多企业可能是家族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要谋划创新,要靠全面创新来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三要加强管理,这是企业的基本功;四要善于决策,在座的企业家发展到今天不容易,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但一个错误的决策就很可能毁企业于一旦;五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当前大发展的机遇;六要广揽人才,尤其是民营企业,要舍得花钱,为企业争取优秀人才。同时,也要更多地为人才创业提供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使每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创业团队、创业集体。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9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利均衡

Abstrac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society transition. Through the case study in District L,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active participation, relatively low level, poor organization and unfair opportunity. Finally, in the light of social rights balanc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concer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ular and fa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ystem.

Key words: private entrepreneu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rights balance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又必将对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何认识、引导、规范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是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尤为活跃。据初步统计,浙江的县(区)级人大、政协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和委员已约占30%,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考察,分析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和意义,进而提出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的对策性建议。

一、台州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按宽泛的定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指的是参与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或试图影响政府公益分配的行为。参与渠道、方式与内容是呈现政治参与现状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与参与主体的社会特征密切关联。

(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特征

(1)社会来源多样化。L区的私营企业主大多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营积累原始资本,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资本家并没有历史渊源关系。农民是L区的私营企业主最主要的社会来源,约占80%,普通职工、国家干部、无业人员也占一定比例。私营企业主与原社会群体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仍受前身份比较大的影响。

(2)政治参与意愿强烈。参与政治的私营企业主一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阅历丰富,人脉网络发达,与政府官员有较好的私人关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比较积极,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这些特征增强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参政议政意愿强烈。根据调查,L区有7%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进入人大、政协等政治组织,仅有17%的私营企业主表示不愿意;在回答“是否支持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问题时,有11%的人表示不支持,有22%的人表示无所谓,有67%的人表示支持。

(3)政治参与动机复杂。根据调查,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动机复杂多样,有22%的人是为了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说话,有26%的人是为了寻求政府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有10%的人是为了推进民主政治,有38%的人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其中最典型的是“功利型”动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最终还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头衔对他们来说主要是政治“保护伞”;其次是“民主型”,有些企业主社会责任感较强,能以公心为本阶层乃至普通百姓代言;还有一类是“补偿性”的,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主长期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现在政策宽松后,有了一定经济地位的私营企业主寻求在政治上恢复性的补偿。

(4)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L区的私营企业主在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公平竞争秩序、限制公共权力不当干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诉求,但就总体而言,由于社会来源的多样、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差异等原因,私营企业主内部分化比较严重,存在着大量利益冲突与矛盾,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集体行动的可能性也较小。一些中小企业抱怨地方政府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帮“雪中送炭”忙。大企业跟政府关系好,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中小企业说话的机会少,即使说了,分量也很轻。在调查中,我们获悉与L区相邻的一个区曾发生过中小企业主联名上书市人大代表,抗议一家大企业“圈”走了他们土地的事。在回答“最能有效表达和维护企业利益的方式”这个问题时,有29%的人认为进入人大、政协,有17%的人认为参与民间经济组织,有16%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座谈,有14%的人认为私下与官员接触,有17%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交朋友。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渠道与方式

(1)经党政部门和有关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任职或参政议政。政府一般根据企业的实力、企业家的声望、各区域平衡等诸因素确定和分配名额。据统计,在L区二届人大20名常委中,私营企业主占3名,196名人大代表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占29名,其中不包括既办企业又担任村级领导的“两栖”委员。在政协委员中,私营企业主所占的比例更高。目前L区33名政协常委中私营企业主有11名,在133名普通委员中私营企业主占了61名。另外,L区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29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均是私营企业主,29名市政协委员中有16名是私营企业主。目前工商联共有正副会长17名,理事61名,会员500多名。

(2)参加个私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社会经济组织。目前L区个私企业协会共有个体户会员4万名左右,民营企业会员3413名,民营企业会员769名,下设8个分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目前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团还有青年企业家协会、模具工业协会、电机行业协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网吧管理协会、印刷业协会等。据调查,私营企业主主要参加以下社会团体:6%的人参加商会,24%的人参加个体劳动者协会,22%的人参加民营企业协会;13%的人参加行业协会,还有32%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3)直接与政府官员接触或保持与政府官员的经常性联系。通过与政府官员个别的接触或参与党政部门召集的座谈会表达意见。L区党委政府重视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建立了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和意见。有些私营企业主往往动用种种社会资源,实现与政府官员的非正式接触。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内容与策略

私营企业主提交的议案提案,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通过对近年来L区私营企业主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议案提案的分析,关注重点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二是关注社会整体发展,反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这类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整治、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近年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成为议案提案的热点。三是关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权益。这类内容占了议案提案及其批评建议的大多数,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和意见主要有:投资环境的改善、企业融资、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中小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管理,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访谈中发现,这些诉求的提出与参与的方式、动机、场合以及诉求的对象有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功利性或非正式参与的内容较多集中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事项,在这种场合,私营企业主往往跟关系“铁”的官员提出私人性的甚至非法的利益和要求,有些问题即使是面上的,但一般也经过挑选或包装,实际上是与企业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正式的集体参与则较多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立场并非是“质询”而是“吁求”,往往只是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政府采取怎样的后续措施并不怎么关心。“政府的帮手”是许多私营企业主的自我角色定位,在访谈中,有些私营企业主说:“我们参政议政总不能给政府‘添乱’,有些事情政府的确是一时难以解决的,我们要做的是当好政府的助手,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一场主要在政策执行领域中发生的基于力量博弈的利益政治战争,是私营企业主与地方官员关系性合意的建立过程。运用亲戚、朋友、同乡等私人性的关系网络资源,托庇于政治权力而非经由制度化、组织化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整合是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1]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认清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建构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重要前提。

(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

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在调研中也发现,L区的私营企业主对“加入社会团体对维护利益是否有帮助”的看法不一,即使对个私协会等民间社会团体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有19%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有58%的人认为有点帮助,有11%的人认为很有帮助。

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

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据一位政府官员反映,当地的一位私营企业主本不想参与政治,而身边的朋友极力劝他进入“政治圈”以捞好处,现在这名私营企业主已经是区政协委员了。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

在调研中发现,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子式的个人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情境,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几乎一致的诉求对象,因此,可以预想的是,在缺乏组织的政治参与背景下,如果受到特殊的重大事件的刺激和催化,众多原子式的个体容易迅速形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冲击政治体系,因为未经协调过滤的利益诉求在特定情境下往往有激进和非理性的倾向。[3]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在访谈中,许多中小企业主抱怨他们没有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基本上留给了较大的企业家,即使有机会,他们说话的分量也很轻。在回答“是否同意大企业比中小企业说话有分量”这个问题时,有35%的人表示不同意,有65%的人表示同意。

三、建构公平有序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体制

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有助于资源、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形成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良性互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权利均衡的视野下,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通过理性的、程序的制度安排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依法行政,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共行政尚未规范的背景下,公共权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影响。L区的私营企业主普遍反映,近年来,当地政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吃、拿、要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但同时也抱怨,政府手中握有许多权力、有许多优惠政策,与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许多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寻求公共权力的庇护,以免不当干预或争取政府分配的利益。这种寻求特殊主义利益的政治参与建立和拓展了政府官员和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庇护关系,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在特殊情境下,还可能造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关键。

(二)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参与体制的自主性

由于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考虑私营企业主的位置,因此,现存的政治参与体制并不能有效满足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愿望和需求。应创新体制机制,畅通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体制、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的职能和功效。通过人事组织制度的改革,取消有关制度中对私营企业主的歧视性规定,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更为根本的是,增强商会、个私协会等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切实发挥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有效协调冲突的利益和矛盾,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民间的社会经济组织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的途径和渠道,缓解私营企业主过多的政治诉求对政治体系施加的压力。[4]

(三)提供法律程序保障,提高政治参与的公平性

在没有程序保障的情形下,说服极易变质为压服,同意也就成了曲意迎合。程序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由讨论、沟通的场合和方式。在这里,通过法律规范的屏障作用,社会影响力和身份差异被尽量排除,一切既定的真理标准和权能行使都被缓期执行。[5]只有在正当程序的保障下,才能体现政治参与的公平性。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权利的前提下,制定听证程序、监督程序以及责任条款等必要的法律规范,依法规范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对于私营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严格依法进行,公开透明,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杜绝营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发生。同时,对参与政治的尤其是进入人大、政协的私营企业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规范其参政议政行为,督促其切实履行人大、政协代表的职责。另一方面,将沟通协商规则制度化,妥善协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矛盾。在参与体制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小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等组织的比例。

(四)创设各阶层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冲突的利益和观念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使得各个阶层获得表达利益的合法渠道,且能通过某种中介机制或沟通机制,使利益和观念冲突得到合理解决。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先富群体参与政治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也要防止政府与私营企业主尤其是大企业家的合谋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造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的不和谐,最终危害社会政治的稳定。因此,政府在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同时,也应该为其他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阶层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和渠道,积极有效地回应各个阶层提出的合理诉求,公正行政,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徐露辉,陈国权.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战线,2006(6):171176.

[2]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求实,2002(5):4749.

[3]ZHOU Xueguang. Unorganized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communist China[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3,58(1):5473.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区别篇10

二、在所有制关系上,除私人独资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外,私人合伙企业、私人股份企业也大量涌现,同时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也得到了加强,由此形成了由私营企业参与的多样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在经营管理上,由小作坊式的家庭经营转向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现代经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创新和再造,一些企业正在逐步向科学的、规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管理模式迈进,企业内部机制日臻完善,企业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转向协调和融洽。同时,一批有能力、有影响的企业管理人才在市场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

四、在行业领域上,将由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由商贸、饮食服务业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和信息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拓展,产业结构将由生产加工业和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向高科技及教育产业等新兴产业调整,由狭窄的经营领域向国家允许的更为广阔的领域延伸,包括原来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随着政策的调整,将会有部分具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参与其间,或以参股的方式加盟经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在活动范围上,将由区域内市场走向国内市场,再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活动范围会迅速扩张。特别是随着国家对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放开,随着中国加入WTO,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将会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有的会逐步发展为新的民营跨国公司。

六、在经济实力上,将逐步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梯次结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艰苦而漫长的原始积累阶段,一部分民营企业进入原始积累后期、开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发展呈“冲刺”态势,少部分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顺利跨入自由竞争阶段,极少数民营企业,依靠自己强大的实力走出国门,跻身于世界市场竞争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