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医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04:00:56

心血管医学论文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1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家属与患者的全面配合,而且有效的护理工作。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处于重要位置。护理过程贯穿着患者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同时配合便秘、压疮、用药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2

据记者了解,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的汪道文教授,即长期从事“肿瘤生物学和分子心脏病学”方向的基础医学研究。他自1982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医学系之后的30余年间,主要研究内皮来源的超激化因子(EET)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血压调节作用和在肿瘤中的作用,CYP 羟化酶在高血压发病和血压调节中的作用,高血压的基因治疗,AA-CYP与肿瘤生物学等;在高血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内皮来源的超激化因子(EET)对血管内皮的保护及促肿瘤生长、转移方面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率先将原发性醛固酮诊断的新概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建立诊断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肥厚型心肌病可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因此而致猝死的概念;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新型磁共振显像(MRI)确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在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基因治疗和心血管系统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尤为业内瞩目的是,汪道文教授在国内率先建立和开展了心脑血管病新危险因素的检测临床研究,并率先开展了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以基因诊断与分型为基础的个体化诊断医疗。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开展基因诊断项目600余项,为临床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在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婴儿黄疸和大血管疾病等的基因诊断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

阳春三月,在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CTT 2015)召开期间,本刊记者就“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诊断与分型”以及基于此的“疾病个体化诊断医疗”等话题,对汪道文教授作了深入采访。

“量体裁衣”,

基因诊断助推个体化医疗

采访一开始,汪道文教授首先诠释说:“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疾病多成因、异质性及个体化差异的特点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最有效的手段;个体化医疗的理念也被推至前台,已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所认识和接受。”

汪道文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所谓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 Individualized Medicine),即认定病人对不同药物和治疗反应的遗传学变异,针对致病分子靶向治疗; 此外,还发展和利用以遗传和分子机制的诊断,以更好地预测对靶向治疗的反应。

他认为:“基于基因诊断技术的个体化医疗之根本,在于根据病人个体的遗传结构差异,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方式,而这将成为未来理想的治病新模式。但从临床上看,早期预测,个体化的治疗并非像简单的遗传变异分析那样简单。个体化医疗的一个重点就是强调提前干预。如果通过基因测序发现有糖尿病或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就可以在饮食方面做一些先行调整,改善营养平衡,延缓降低发病几率和时间;可以在人们尚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通过基因检测预测1年或5年以后患有某些疾病的风险有多大,比如某好莱坞电影明星有乳腺癌家族史,她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带有乳腺癌遗传突变基因,于是就做预防性切除术,降低了患癌风险。这就是典型的在发病以前进行积极干预的事例。因此随着个体化医疗的逐步发展,针对个体化的检查和监测将成为现实。而这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检测和干预提供极大的帮助,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汪道文教授继续诠释说,个体化医疗中所谓的“量体裁衣”,是指根据服务对象在生物分子水平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和治疗方案。在这方面,药理遗传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特别是在心血管领域,药理遗传学已经成为一门热门的研究方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华法林的个体化用药及抗血小板药的个体化选择。近年来,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不断深入,依赖于药理遗传学的结果而建立起来的华法林维持剂量应用模型,不断地在尝试应用于临床。

据了解,在最近的AHA会议上,EU-PACT研究发现按基因型确定华法林剂量,优于使用临床标准剂量(N Engl J Med. 2013 Nov 19)。对此汪道文教授谈到:“确实,我们同济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已完成了近1000例患者基因分型指导华法林剂量的调整。我们的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基因分型,按照药理遗传学模型能非常准确有效地指导临床华法林应用,可大大减少INR的检查和降低由于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因此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和药物治疗模式的不断改进,临床上采用以药物遗传学为基础实行华法林的个体化治疗时代已经来临!”

“4P医学”将在未来

真正得以实现

采访前记者获悉,学术界曾有一种看法:目前开展的人类基因测序产生了海量数据,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存储所占空间太大,传输、计算也会变得很慢;二是如何筛选有用数据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那么,在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诊疗方面,如何有效用好海量数据、提高诊断治疗效果?

对此问题,汪道文教授介绍说:“对于高通量测序带来的巨大数据量,我们的做法是,引进专业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这一方面缓解了海量数据带来的存储压力,另一方面经数据处理的本地化相比数据上传至云端,原始测序数据就能得到更快、更全面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汪道文教授也认为,高通量测序产生的海量数据,的确对数据的分析和采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庞杂的突变(或多态性位点)中准确识别致病突变,既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难点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汪道文教授解释说:“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的科研技术人员会经过数据的筛选,数据库和文献库的比对,并结合临床,最终判断一个突变是不是致病突变。总的来说,致病突变的识别,一部分来自于已有的基础研究,我们的研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前沿的科研成果,并及时更新我们已有的突变数据库,以准确识别致病突变;对于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但还没有研究基础的可疑致病突变,我们也会深入地开展功能相关研究,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检测。另外,表型和突变联系紧密的家系,也能为我们提供报道致病突变的依据。只有充分掌握疾病的相关遗传学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表型-基因型关系的研究,建立严格的致病突变识别流程,才能准确并高效地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到临床诊疗,否则,庞杂的测序数据对病人来说,无异于一部‘天书’,而为病人准确地解读这部‘天书’,则是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

在采访中汪道文教授强调:“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人类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但是具体单个基因或者某一段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性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这也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国内,基因诊断才刚刚起步,个体化医疗的路程还很长,但我们坚信,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于许多疾病的分子机制会了解得更加深刻。个体化医疗将会在基因分子层面早期预测疾病,从而降低发病风险,延缓发病时间,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另一方面,个体化医疗的发展与临床息息相关,这需要不断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教育和培训。以美国为例,临床医生的培训对于基础医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许多人进入临床工作以后,仍然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有很好的造诣。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还比较欠缺,这也是阻碍我们临床医生水平提高的障碍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曾经举办过‘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习班’,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通过举办学习班,将基因诊断及个体化医疗的概念灌输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将分子医学的种子播散到每一个人的心田;同时通过培训,也希望他们将基因诊断及个体化医疗的意识带回到本科室、本医院、本地区,以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普及基因诊断及个体化医疗的相关知识。”

此前记者了解到,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规则用药的患者都能获得一致的临床疗效。近年的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约50%的患者疗效降低或无效。汪道文教授曾长期进行基因多态与抗血小板的治疗研究,那么,这项研究将会给抗血小板临床治疗带来哪些影响?

对此问题,汪道文教授谈到:“根据血小板功能和个体化基因型采用个体化抗血小板策略,仍然是心血管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广泛地开展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以带来心血管预后的改善,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策略进行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进行变异筛查,结合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为每一位需要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分子分型,解读人类的基因‘天书’,并为其贴上一个‘基因标签’,这无疑会对个体化诊疗以及疗效评估带来益处。这方面,仍然需要加强对医生的继续教育,同时根据中国人的特殊基因型和基因变异频率,制定适宜中国人群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总之,个体化医学将是医学发展的趋势。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4P医学’将真正实现: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Participatory)。”汪道文教授满怀信心地说。

我们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勤奋

医学界的很多人都明白,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医学基础研究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但据记者了解,在汪道文教授的带领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却把基础研究放在了科研的重要位置,并取得了实验室满负荷工作,取得了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5篇至20篇的重要成就。作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该院的心血管内科在医院发展战略基础上,努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矢志成为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强势学科。

那么,他们这个科室开展基础研究的情况,又有哪些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问及这一话题,汪道文教授首先介绍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基础研究,主要以心脑血管病领域内源性保护机制为重点,特别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一氧化氮合酶(eNOS)心血管保护和表氧化酶-EETs代谢方面有重要突破。

汪道文教授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主要还应归功于勤奋。我们实验室的满负荷工作是基于24小时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其研究方向由不同的实验小组来完成;此外,我们还有一个较好的学术研究梯队,形成了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氛围。每位研究生到实验室做实验,首先会被告知全年无节假日,要有充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他们会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展开实验研究,实验室会定期开展学习,汇报研究进展,讨论下一步的实验开展计划,并邀请全国甚至全世界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交流学习最新进展,为实验工作的有序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他们还不遗余力地把学术交流、推广与规范培训当成另一项重要使命。他们在连续6年成功主办“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的基础上,2014年10月10日至12日,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暨“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习班”。对此汪道文教授介绍说:“去年的论坛邀请了全国心血管领域及基础领域20多名专家授课,吸引了湖北省及周边地区40多个县市的医务工作人员500余人前来参加。本次论坛分为基础论坛、电生理三维演示训练会、临床诊疗进展和临床病例讨论4个部分。内容涉及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尤其突出了具有同济医院特点的大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病例讨论是本次会议的另一特点,吸引了广大基层医生的广泛参与和热情讨论;其最大的亮点是新增了急危重症专场讨论部分,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性。”

作为论坛的大会主席,汪道文教授继续介绍说:“我们还将于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举办第八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今年的论坛将以‘紧跟学术前沿,规范临床实践’为主题,继续秉承严谨的学术风格、务实的应用作风、合作开放的办会理念,论坛期间仍将同时举办‘全国基因诊断与基因分型临床应用学习班’,还将邀请多名大学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的知名专家齐聚同济,与各位心血管同道探讨、交流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同时,今年的大会还将继续开办临床病例讨论分会场,有来自多家医院的疑难、典型病例报告及讨论,力争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经验共享、百家争鸣的平台,力争让第八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将再次成为一次心血管领域的高端盛会!”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3

在此前不久召开的、由天津市胸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上,刘寅教授与丛洪良、许静两位专家一起,共同出任大会主席;刘寅教授还担任了大会秘书长。当时,本刊记者曾经就天津地区的学术发展状况、青年医师的培养等问题,与他做过一番探讨,但因为他当时忙于会务,未及深谈。藉此,我们在会议间隙,再次续上了这些话题……

点、线、面:一种学科影响力的推广理念

记者最早听说刘寅教授,是从他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天津市冠心病介入治疗青年论坛”的一些行业信息中,得知他热心于学术交流和推广事业的。据记者了解,从“天津市冠心病介入治疗青年论坛”到 “天津市冠心病介入论坛”,再到他出任大会主席兼秘书长的“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均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专家的支持、参与和关注,并取得令业内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天津地区学术发展的步伐。那么,这些学术活动在加强天津乃至周边地区学术交流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收到了哪些效果?

提及这些问题,刘寅教授首先谈到了他供职的天津市胸科医院。他介绍说:“我们医院是天津市最早从事冠脉介入治疗的医院之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8年,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5年。这个阶段,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这7年时间里我们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增加了三台造影机,且与心外科同步发展,不仅PCI量快速增长,且CABG量也快速增长;同时院领导注重人才培养,使我院的冠心病治疗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手术例数及技术水平心内外科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三阶段:即2005年至今,属于稳步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手术例数不仅继续保持每年20%的增长率,我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控体系,从开始抓CAG的阳性率到现在的并发症的零报告制度,都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我院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密不可分。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的经济增长有目共睹,我们的学科建设的影响逐步扩大。在学科建设和学术影响方面,我们的目标是:‘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放眼全国’。”

在这种目标的支配下,天津胸科医院相继发起或参与了诸多学术交流活动。刘寅教授介绍说:无论是“天津市冠心病介入治疗青年论坛”、“天津市冠心病介入论坛”,还是“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都始终关注心血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最新报道,都会邀请来自国内外及港台的著名专家学者,就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进展,进行系统、深入的交流、讨论,展示天津市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同时,天津市胸科医院作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脉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也借助此类活动为依托,面向培训学员和心血管介入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指导,积极推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同时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手术转播、病例交流汇报,模拟器体验、优秀病例评奖等多个环节的丰富多彩的交流、传播方式,使参加会议的同道们获得裨益。

刘寅教授重点提及了闭幕不久的“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为了说明问题,他详细介绍说,同样,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也是以天津市为中心、涵盖华北、辐射全国、联系及海内外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心血管介入专业学术会议。当时,论坛邀请了世界著名心脏病专家林延龄教授(澳大利亚)、Jack Tan Wei Chieh医生(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梁深建医生(香港广华医院),殷伟贤医生(台湾振兴医院)、曹殿萍医生(台北振兴医院) 、林茂欣医生(台大医院),北京的张澍教授、吕树铮教授、陈韵岱教授、钱杰教授、刘健教授、柳景华教授,上海的葛雷教授等来自国内外及港台的著名专家学者一起,就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进展进行系统、深入的交流、讨论,展示天津市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水平,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设立了“冠脉介入”、“心律失常和电生理”、“心血管外科介入”和“心血管介入护理”等四个版块;同时,还开创性地引入了医学人文和人文护理等内容。

刘寅教授回忆说,该届论坛规模空前,与会的海内外心血管介入专家近200人,相关专业人员、学者合计超过500人;开设专家讲座94场、交流汇报病例51例、现场手术转播14台(其中一台为急诊PCI手术)。议题涉及: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CTO病变的介入治疗、分叉病变的治疗研究、CABG术后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起搏器及射频消融术的进展、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先心病和心脏瓣膜病的外科介入治疗、大血管疾病外科介入治疗、心血管介入的护理支持及进展以及医学人文等方面,并配备了国际先进的介入诊疗高仿真模拟器,利用真实介入器材进行针对性培训。本次论坛所覆盖的专业范围广、学术水平高、医学底蕴深厚、形式新颖独特、实践指导意义强,是天津市心血管介入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会议。

“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放眼全国”——在这样的语境中,从“天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论坛”成功举办的各项资讯中可以看出,如果说天津是个“点”、三北(指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三条“线”、全国是个“面”的话,我们还不难看出,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学科建设影响的“规划战略”方面,从刘寅教授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地看到一种清晰、务实的理念。

大道至简:修成“真医师”的三句话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4

[关键词] 中医药;高血压;颈动脉IMT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45-01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病的治疗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患者除了具有高血压本身有关症状外,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有关高血压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结果,并经国内心血管等相关领域专家反复讨论,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了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比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影响高血压病预后因素中,除危险因素外,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其中就增加了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IMT的增厚(IMT≥0.9 mm)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较早期表现。测量颈动脉IMT可作为早期AS可靠的替代指标[1] 。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颈动脉IMT增厚在高血压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某些心血管领域的大型临床试验(如ELSA、PREVENT等)均将颈动脉IMT作为观察AS的指标。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学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以全面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而不单纯追求降压,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西医研究成果辨证用药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趋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配伍原则、现代药理研究,然后组方用药观察疗效。现代医学对IMT增厚的疗效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而中医药对IMT增厚的干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复方组方各不相同,研究角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不少中药同时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中医古典医籍中没有“高血压”之名,也没有“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名,这些年来从中医药学的活血化瘀、消食化痰、软坚散结、通腑化浊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有实验研究证实[2]通心络胶囊能在短期内(3个月)有效地阻遏及降低CCA-IMT增厚进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以改善内皮功能[3],从而降低IMT增厚的进展。动物实验也证明了通心络能明显抑制兔外周血管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4]。国内有报道[5]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血脂异常患者,经麝香保心丸治疗后,不仅血脂下降,而且用药1年后颈动脉IMT变薄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国内学者曾报道[6]麝香保心丸能抑制动脉内膜增生,有减少粥样硬化斑形成的趋势。我们可以根据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原因是平滑肌细胞(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的增殖来初步探讨中医中药在此领域的可能前景。目前,已有大量报道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有较好的抗VSMC增殖作用,但大多数研究缺乏严格的对照,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观察,缺乏系统性研究,且研究深度不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配伍原则,将现代药理研究组方运用于临床,传统中医药将会在减少颈动脉IMT增厚和改善全身AS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来评估中医理法方药在疗效方面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检测IMT这一客观指标使中医证候量化,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Stanton AV,Chapman JN,Mayet J,et al. 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with amlodipine or lisinopril on vascular structure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J].Clin Sci,2001,101(5):455-464.

[2]董莉,司海芹,胡红卫,等.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蛇志,2004,16(1):33-35.

[3]贾真,顾复生,薛一帆.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1):651-652.

[4]黄峻,李春坚,杨国平,等.通心络胶囊对兔外周血管球囊损伤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6(1):35-37.

[5]贾连旺,杜永远.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J].中成药,2004,26(增刊):36-39.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阐述了现代医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本虚标实,以阳气虚衰为主,以瘀血水饮为标,虚实夹杂贯穿于发病始终;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并结合临床单方验方、中成药制剂等,临床疗效较好。今后的研究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

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中医古代文献整理

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诸气皆属于肺”、“脾主运化”、“肾者水脏,主津液”,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的功能紊乱有关,与气、血、水关系密切,[3]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积聚等范畴。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阳(气)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阴虚生热、聚湿成痰,从而出现心悸、短气、喘息动则尤甚、不能平卧、少寐、尿少浮肿、腹胀纳少、舌质淡或暗,苔薄白或黄腻。尽管近年来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4]。

2临床应用概况

辨证论治始终是中医诊疗特色,尽管目前辨证各有千秋。辨证分型[5,6]主要有:①心肺气虚——益气养心——养心汤,生脉散,归脾汤加减。代表医家史载祥,许心如,成启予等。②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代表医家:顾景琰等。③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减。代表医家:陈鼎祺,邓铁涛,韩子江,廖家桢,马连珍,刑月朋,赵锡武,秦伯末等。④血瘀水阻——活血利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加减。代表医家:汤益明,李介鸣,刘家骏等;⑤阳气虚脱——回阳救逆——参附龙牡汤,四逆汤加减。代表医家:柯雪帆,周次清,任继学等。同时还有张铭熙温阳利水活血方(炙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葶苈子15g,川芎10g,延胡索15g,水蛭6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两组共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曲营等运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李雪瑞,董飞侠以强心合剂基本方:红参6g(另炖),黄芪30g,熟附子10g(先煎),麦冬12g,五味子10g,葶苈子12g(包煎),北五加皮10g,泽泻15g,丹参30g,川芎12g,赤芍12g,炙甘草10g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7]赵金钟用强心合剂红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附子10g,北五加皮6g,葶苈子30g,车前子20g,茯苓12g,白术10g,丹参20g加减益气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8]陈晓虎,丁以艳,唐蜀华,蒋萌,洪建军强心合剂由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等药物组成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佐以养阴的冶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的疗效。[9,10]几千年来,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衰的效果显著,于是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中药改善心功能机理的研究:①一是心气虚与心功能的研究。中医学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脉运行的动力,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泵血功能一致。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用超声心动图对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研究发现,心气虚者的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减少,射血分值,射血指数,左室心轴缩短百分率均值减少,与其他虚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②二是治疗研究。单味药的研究:葶苈子,附子,罗布麻根,福寿草,北五加皮等有类强心甙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附子,黄芪,丹参,红花,当归,川芎,赤勺,回心草等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黄芪,茯苓,猪苓,车前子,白术,泽泻,玉米须,益母草等具有利尿,降低心脏前负荷的作用。复方研究:生脉散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升压,强心及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冠状动脉循环改善[11]。抗心衰I号:葶苈子30~50g,丹参15g,枳实15g。心衰合剂: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生黄芪,太子参,丹参各30g,泽泻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全当归10g。中成药研究:北五加片20mg,3d后改维持量10~20mg/d。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临床研究可改善心功能。

3研究现状及思考

一个世纪以来,对CHF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2,13]:上世纪40~60年代为心肾学说,认为心衰是心脏受损后搏出量或回心血量降低,即后向性和前向性衰竭学说,主要症状是水肿,首选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上世纪70~80年代为血流动力学说,即前、后负荷学说,认为外周阻力增加是主要成因,故强调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呼吸和四肢乏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心室重塑学说,认为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VentricularRemodelling)。心室重塑是由一系列复杂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是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慢性激活的结果。该系统包括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表现为血管紧张素II(AgII)和醛固酮(ALD)水平升高;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表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IL-10、IL-18),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升高;此外,抗利尿激素、钠尿肽类[主要是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C钠素(CNP)]以及内皮素(ET)等水平也显著升高。CHF病理生理的研究成果带来了药物治疗策略的根本转变。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西医治疗CHF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给中医药治疗CHF提出了挑战与机遇。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CHF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的4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已经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充分使用。王振涛等对wistar心衰模型大鼠注射活血注射液(由党参、黄芪1∶1组成),用放射免疫法测得模型组心肌局部RA、AngⅡ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血、益气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肌局部RA、AngⅡ活性,其作用是由于对心肌局部RA、AngⅡ的内分泌和旁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活血、益气中药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活性而治疗心衰的机理。蔡辉等对实验性心衰模型大鼠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得中药鹿角方口服液(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女贞子、沉香等组成)能使心肌Ang1I及血浆Ang1I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并与剂量呈正相关。说明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已越来越被证实。张道亮研究显示保心合剂能调控心衰时大鼠神经内分泌水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徐伟建等选用Wistar大鼠,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法制作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保心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伪手术组,给药4周;用放免法观察保心合剂对心衰大鼠AngII、IL-6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AngII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无差异。刘革命等选择37例CHF患者给予康达心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中的PRA、AngII、ALD含量,同时设2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CHF组与对照组比较:PRA、AngII、ALD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F患者在康达心口服液治疗前后其血浆PRA、AngⅡ、ALD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高,康达心口服液对CHF患者RAAS有抑制作用。邹国辉,刘中勇等中药强心合剂(制附片10g,炙黄芪20g,桂枝10g,葶苈子20g,丹参20g,白芍20g,茯苓20g,泽兰10g,益母草15g,桃仁10g,北山楂20g,炙甘草6g)明显改善患者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并且降低血浆BNP水平.是一种治疗CHF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综上所述,回顾慢性心力衰竭辨证治疗研究历史,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中医药多途径、多靶向、副作用小的特点治疗CHF疗效确切,但缺乏严格的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和科研评价。21世纪心衰的发生率还将上升,对于心衰辨证治疗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统一,超微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我们从更广更深的领域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民,伍汉文.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

[2]胡大一,马长生.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心脏病学实践(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7-488.

[3]霍根红.谈气、血、水相关理论与心力衰竭[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4):8-9.

[4]张于彬,郑宗铐.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531.

[5]史大卓,李立志.慢性心功能不全疾病篇心脑血管病(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7-387.

[6]沈绍功,王承德,韩学杰等.中医心病治法大全(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5-119.

[7]李雪瑞,董飞侠.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4,4(2):78-80.

[8]赵金钟.强心合剂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J].天津中医学刊,2000,4,(17),2.

[9]陈晓虎,丁以艳.强心合剂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及心钠素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7).

[10]陈晓虎,唐蜀华,成启予,等.强心台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9(2):15.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2002(30):7-23.

[12]PallJK,widdopRE.Persistentcardiovasculareffectsofchronicreninangiotensinswysteminhibitionfollowingwithdrawalinadult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J].Jhypertens2001(19):1393-1400.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6

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和杭州市医学会主办,由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杭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和绍兴市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于2013年11

月8日至10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教

育首

席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王宁夫教授和郭航远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同时分

设了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论坛?患者教育论坛?中国控烟

区域高峰论坛?HCC论坛最新进展及护理论坛?

杭州市卫生局周智林副局长主持了开幕式,市卫生局滕建荣局长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

讲话,胡大一教授在开幕式讲话并向大家解读了2013 ESC动脉粥样病变治疗指南?中国控烟

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在开幕式上讲话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众多科学研究关于“降焦不能除

害”了的事实,呼吁取消谢剑平“烟草院士”和“中式卷烟参评科技奖”!指出控烟只要敢

于坚

持?并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仍然会有所成效?周智林副局长也就浙江省和杭州市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现状及社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宣布了杭州市社区血

脂异常健康管理项目试点计划的启动和具体内容,该计划对今后省内外建立更加广泛的血脂

管理系统意义重大?

本次大会紧紧围绕着控烟与心血管疾病主题展开,1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

会上作了心血管疾病学术讲座和病例分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从如何为患者制定

运动处方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运动康复的获益和风险,并结合具体病例就运动康复处方

的制定做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丁教授强调不同类型的患者应制定对应的

运动处方,最佳身体活动类型就是那些适合病人情况并能够结合到病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同时做好运动康复前的评估尤为重要?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院长李瑞杰教授作了关于心血

管病早期危险评估技术及其评价的讲课,强调有选择性的合理使用心脏?血管无创检测技术

,可有效提升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乐民教授就重症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有氧运动康复治疗作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心血管疾病康复已被实践证实具

有治疗和二级预防的双重作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张啸飞教授在会议上通过对英美两国

终生吸烟研究队列数据的分析深刻阐述了吸烟戒烟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我国控烟工作提

供了更加充分的科学依据?黑龙江省医院陈国俊教授就波动性大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类型

?病因?发病机制?对靶器官的损害及处理作了详细讲解,并强调根据降压药物作用的高峰

时间,按照血压波动的规律服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血管科主任郭新贵教授就肺栓塞

治疗的个体化问题深入浅出的作了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就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抗凝

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作了详尽介绍?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教授指出心脏早期康复已

被实践证实能提高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疾病总

死亡率?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顾复生教授解答了关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节治疗高血压的质

疑,指出目前这一治疗手段并没有充分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不宜大规模开展介入方法进行高

血压的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向我们展示了非常精彩的临床病例,开阔了广

大医师的眼界,提示我们在疾病诊断过程中需全面掌握患者的病史情况,做到系统全面的诊

断治疗?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李剑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停药时间讨论,指出双联抗血小板药是把双刃剑,建议我们针对患者的

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方案,使出血及血栓风险降到最低,以达到最大获益?广东

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张敏州教授就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救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立足循证医学,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珂教授就左右

心室交互影响在心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了精彩的讲述,使与会专家学者受益匪浅?杭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黄进宇教授作了2013年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的讲座?杭州市

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宁夫教授作了关于H型高血压的社会医学背景及其危害以及H型高

血压的中国特色及其防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凌峰教授讲解了清晨高血压这一类型

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及治疗方案?《心脑血管病防治》编辑部郑海农副主任讲解了中文医学论

文写作与投稿技巧?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青年医师就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

也作了精彩讲座,还精心准备并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上碰到的最有意义的病例?就自己在病例

上的疑惑和困难向资深专家讨教,学术气氛非常活跃?

本次大会在前三届控烟会议的基础上联合全国更多著名的心血管专家,以戒烟与心血管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7

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自创立伊始,她就以开放式的理念,与心血管领域知名国际学术团体合作,让中国了解世界,为我国广大心血管专业与相关领域医务人员提供同国外知名专家交流的机会,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展示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成就。

今年的大会继续深化和扩大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ACC、HRS、ESH、APSC、JCS、中德心血管专家联盟等联合组织论坛。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有众多新增论坛和特色论坛,例如心肾交流论坛、糖尿病与心血管论坛,肺血管疾病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重症与监护论坛、心脑对话论坛和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论坛。

辉瑞(中国)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30万元人民币

前不久,辉瑞(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向“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工程”设立的“胡大一爱心志愿服务队”基金捐赠30万元人民币现金,用于救助贫困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国红十字总会彭佩云会长代表红十字总会在仪式上接受了辉瑞中国的捐赠。

辉瑞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艾德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辉瑞公司立志做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此前,辉瑞(中国)的数十位员工自愿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率领的“胡大一爱心志愿服务队”在贵州省湄潭县举行的先天性心脏病慈善义诊活动。胡大一教授对辉瑞中国等企业积极支持并投身此类健康公益活动的做法予以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发达地区的医院、医务工作者和有条件的社会力量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

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启动新闻会在京举行

前不久在京召开新闻会的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是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心脏中心联合举办的心血管方面的国际盛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位专家出席,共同研讨心血管疾病各领域在基础、转化医学和临床及群体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届会议内容涵盖心血管病各专业最新研究动向、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最新诊疗规范以及循证医学结果,国内众多心血管医师将欢聚一堂,展开了广泛交流和学习。

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是设立了 “中国大陆地区心血管界―-有影响的科学论文奖”,主要是为了广泛有效地传播和鼓励中国专家自主创新,使中国心血管事业飞速发展,提升其对心血管领域的影响。

我国推出新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在最新一期《中华骨科杂志》上发表了2007年版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这项指南将帮助我国的医疗工作者提高对骨关节炎的诊治水平。这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前不久在北京召开新闻会时向全国的骨科医师和广大群众公布的。

骨科学分会的发言人介绍说,此次指南是由骨科学分会40位常委、委员及有关学科专家共同确定的。全国专家小组中包括骨科的王澍寰教授等三位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三位副主任委员以及40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委员及各学科专家,基本上可以代表当代骨科的最高水平。

在制定此版指南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分别邀请了风湿病学、麻醉学、消化病学三个相关学科的权威人物作为顾问。参与讨论的专家之多,覆盖面之广是中华医学会制定各项临床指南中十分少见的。自2007年3月至8月,在指南的起草、讨论、定稿过程中,共召开了启动会、北区讨论会、南区讨论会、西区讨论会、东区讨论会及定稿会6次专家会;参与专家共计275人次,覆盖了27个省(市、自治区)。体现了指南内容是代表全国骨科专家的共同意见。此次讨论形式多样,除召开讨论会外,还采用网上讨论形式,探索新的学术研讨模式。为此主办单位专门设立了骨科网(省略),利用互联网,征求广大医师的意见。

据介绍,新出版的这份指南有4个特点:参考了先进国家的有关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考虑了中国人的生理特性和发病特点:结合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医药经济学上考虑了指南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指南所提及的治疗方法不仅强调有效性,更注重了安全性。

中央主动脉血压测量成为高血压管理新指标

在第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举办的相关新闻会上,公布了关于“中央主动脉血压测量成为高血压管理新指标”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但是各国的研究表明,对于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是有效遏制终点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关联。采用降低中央主动脉血压的疗法可以使降压治疗更有效,从而使医生得以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心肌梗塞、心脏肥大、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病。据悉,2007年6月15~19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17届欧洲高血压会议上,代表们决定将中央主动脉血压加入为进行高血压管理而需测量的血压指标中,从而对高血压治疗指南进行4年来的第一次修订。欧姆龙一科林公司的测量中心动脉压系统,对于评价降压药的疗效、优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及临床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及筛查有很大的帮助。

诺华制药戒烟新产品在华上市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8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CHF

慢性心力衰竭(CHF)通常指临床所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CHF是一种心室泵血能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不能满足肌体代谢需要的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现已明确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药物治疗CHF研究的热点是心室重构。如何逆转、延缓心室重构是目前CHF治疗的主要目标,但仅处于初始阶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迅猛进展,大量生物信息的不断涌现,确定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目前正在不断地从定义到方法学上进行规范化。[2]寻求相应的疗效佳、副作用少的防治药物,指导心衰治疗,一直是新药研究的方向。

1中医古代文献整理

古老的中医文献对心衰的描述早有记载。《素问·逆调论》云“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指出了阳气虚衰,水气射肺的征象。《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指出脉诊提示心衰以气虚、瘀血为病因。汉代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支饮”与“心水”两个疾病的概念,如《金匮要略·痰饮篇》云“膈间之饮,其人喘闷、心下痞坚,面色黎黑”,《金匮要略·水气篇》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指出阳虚水泛之征,并在伤寒论中创造性的提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指出心衰病因是气虚痰饮。《伤寒明理论》指出心悸之由,“一者气虚,二者痰饮”。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心脏门》中首提“心衰”病名,“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不足则胸腹协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体强”,《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以及《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指出了心衰的临床表现甚至病情猝然加重的可能。据中医理论“心主血脉”、“诸气皆属于肺”、“脾主运化”、“肾者水脏,主津液”,中医认为心衰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的虚损,病位在心,并与肺、脾、肾的功能紊乱有关,与气、血、水关系密切,[3]归属于心悸、咳喘、水肿、积聚等范畴。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心阳(气)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病机认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阴虚生热、聚湿成痰,从而出现心悸、短气、喘息动则尤甚、不能平卧、少寐、尿少浮肿、腹胀纳少、舌质淡或暗,苔薄白或黄腻。尽管近年来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各有侧重。[4]。

2临床应用概况

辨证论治始终是中医诊疗特色,尽管目前辨证各有千秋。辨证分型[5,6]主要有:①心肺气虚——益气养心——养心汤,生脉散,归脾汤加减。代表医家史载祥,许心如,成启予等。②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代表医家:顾景琰等。③阳虚水泛——温阳利水——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加减。代表医家:陈鼎祺,邓铁涛,韩子江,廖家桢,马连珍,刑月朋,赵锡武,秦伯末等。④血瘀水阻——活血利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血府逐瘀汤加减。代表医家:汤益明,李介鸣,刘家骏等;⑤阳气虚脱——回阳救逆——参附龙牡汤,四逆汤加减。代表医家:柯雪帆,周次清,任继学等。同时还有张铭熙温阳利水活血方(炙附子10g,干姜10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葶苈子15g,川芎10g,延胡索15g,水蛭6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两组共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曲营等运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李雪瑞,董飞侠以强心合剂基本方:红参6g(另炖),黄芪30g,熟附子10g(先煎),麦冬12g,五味子10g,葶苈子12g(包煎),北五加皮10g,泽泻15g,丹参30g,川芎12g,赤芍12g,炙甘草10g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7]赵金钟用强心合剂红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附子10g,北五加皮6g,葶苈子30g,车前子20g,茯苓12g,白术10g,丹参20g加减益气活血利水治疗CHF疗效满意。[8]陈晓虎,丁以艳,唐蜀华,蒋萌,洪建军强心合剂由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等药物组成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佐以养阴的冶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的疗效。[9,10]几千年来,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心衰的效果显著,于是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中药改善心功能机理的研究:①一是心气虚与心功能的研究。中医学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脉运行的动力,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脏泵血功能一致。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异常。用超声心动图对心气虚患者的左心功能研究发现,心气虚者的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减少,射血分值,射血指数,左室心轴缩短百分率均值减少,与其他虚症比较,有高度显著性。②二是治疗研究。单味药的研究:葶苈子,附子,罗布麻根,福寿草,北五加皮等有类强心甙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附子,黄芪,丹参,红花,当归,川芎,赤勺,回心草等可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黄芪,茯苓,猪苓,车前子,白术,泽泻,玉米须,益母草等具有利尿,降低心脏前负荷的作用。复方研究:生脉散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本方具有升压,强心及改善外周循环的作用,可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冠状动脉循环改善[11]。抗心衰I号:葶苈子30~50g,丹参15g,枳实15g。心衰合剂: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生黄芪,太子参,丹参各30g,泽泻15g,麦冬15g,五味子10g,全当归10g。中成药研究:北五加片20mg,3d后改维持量10~20mg/d。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可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临床研究可改善心功能。

3研究现状及思考

一个世纪以来,对CHF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12,13]:上世纪40~60年代为心肾学说,认为心衰是心脏受损后搏出量或回心血量降低,即后向性和前向性衰竭学说,主要症状是水肿,首选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上世纪70~80年代为血流动力学说,即前、后负荷学说,认为外周阻力增加是主要成因,故强调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呼吸和四肢乏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心室重塑学说,认为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VentricularRemodelling)。心室重塑是由一系列复杂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是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慢性激活的结果。该系统包括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表现为血管紧张素II(AgII)和醛固酮(ALD)水平升高;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表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IL-6、IL-10、IL-18),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升高;此外,抗利尿激素、钠尿肽类[主要是心钠素(ANP)、脑钠素(BNP)和C钠素(CNP)]以及内皮素(ET)等水平也显著升高。CHF病理生理的研究成果带来了药物治疗策略的根本转变。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西医治疗CHF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给中医药治疗CHF提出了挑战与机遇。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CHF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的4类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已经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充分使用。王振涛等对wistar心衰模型大鼠注射活血注射液(由党参、黄芪1∶1组成),用放射免疫法测得模型组心肌局部RA、AngⅡ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活血、益气注射液可以降低心肌局部RA、AngⅡ活性,其作用是由于对心肌局部RA、AngⅡ的内分泌和旁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活血、益气中药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活性而治疗心衰的机理。蔡辉等对实验性心衰模型大鼠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得中药鹿角方口服液(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女贞子、沉香等组成)能使心肌Ang1I及血浆Ang1I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并与剂量呈正相关。说明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作用已越来越被证实。张道亮研究显示保心合剂能调控心衰时大鼠神经内分泌水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徐伟建等选用Wistar大鼠,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法制作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保心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伪手术组,给药4周;用放免法观察保心合剂对心衰大鼠AngII、IL-6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剂量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AngII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无差异。刘革命等选择37例CHF患者给予康达心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中的PRA、AngII、ALD含量,同时设27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CHF组与对照组比较:PRA、AngII、ALD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CHF患者在康达心口服液治疗前后其血浆PRA、AngⅡ、ALD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高,康达心口服液对CHF患者RAAS有抑制作用。邹国辉,刘中勇等中药强心合剂(制附片10g,炙黄芪20g,桂枝10g,葶苈子20g,丹参20g,白芍20g,茯苓20g,泽兰10g,益母草15g,桃仁10g,北山楂20g,炙甘草6g)明显改善患者左心室的舒缩功能,延缓心室重构并且降低血浆BNP水平.是一种治疗CHF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综上所述,回顾慢性心力衰竭辨证治疗研究历史,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中医药多途径、多靶向、副作用小的特点治疗CHF疗效确切,但缺乏严格的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和科研评价。21世纪心衰的发生率还将上升,对于心衰辨证治疗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统一,超微层面的作用机理以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我们从更广更深的领域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新民,伍汉文.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

[2]胡大一,马长生.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心脏病学实践(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7-488.

[3]霍根红.谈气、血、水相关理论与心力衰竭[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4):8-9.

[4]张于彬,郑宗铐.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531.

[5]史大卓,李立志.慢性心功能不全疾病篇心脑血管病(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7-387.

[6]沈绍功,王承德,韩学杰等.中医心病治法大全(第一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5-119.

[7]李雪瑞,董飞侠.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1994,4(2):78-80.

[8]赵金钟.强心合剂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J].天津中医学刊,2000,4,(17),2.

[9]陈晓虎,丁以艳.强心合剂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及心钠素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7).

[10]陈晓虎,唐蜀华,成启予,等.强心台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9(2):15.

[1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2002(30):7-23.

[12]PallJK,widdopRE.Persistentcardiovasculareffectsofchronicreninangiotensinswysteminhibitionfollowingwithdrawalinadult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J].Jhypertens2001(19):1393-1400.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9

[关键词]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015-02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其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控制其发展是避免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1-2]。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现已经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威胁。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高血压的治疗正在从单一用药向联合用药转变,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 中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年龄、肥胖、食盐摄入过多、吸烟、过量饮酒、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西医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阐述主要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学说、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学说、遗传基因学说、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学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学说、心排血量改变学说和胰岛素抵抗学说等。亦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炎性因子、神经递质以及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有密切关联[3]。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属“头痛”、“眩晕”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证在肝、肾,涉及心、脾。中医证型研究表明,高血压主要有痰浊中阻、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风上扰、瘀血阻络等证型,且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2西医治疗高血压

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可分为:(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2)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如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奈洛尔,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等;(4)利尿降压剂,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呋塞米等;(5)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等;(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哌唑嗪、呱氰啶等。近年来,高血压用药已从以往的单一用药向联合用药转变,多项研究表明,联合用药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是高血压的治疗趋势[4-5]。

3 中西医结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以调理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为主,是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西药与中药联用可增加降压效果,减少西药降压药物的副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姜丹[6]采用贝那普利与中药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并与单纯应用贝那普利对照研究发现,联合用药较单纯西药治疗血液流变学变化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 0.05),治疗后LVED、LVM1、LVEF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配合贝那普利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而且能辅助降低血黏度,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从而达到延缓和(或)逆转左室肥厚的功效。林炎柏[7]将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西医组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加减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治愈率为95.8%,西医组为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乔春风等[8]对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发现治疗组降血压疗效与单用西药组相近,舒张压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 < 0.05),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黏度。岳煜[9]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表明,其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降压作用。张俊桥[10]对治疗组55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脑降压饮,结果表明降压效果、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周日文[11]对73例高血压患者在给予硝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总有效率(97.26%)高于单用硝苯地平(78.08%),表明中西医结合能够提高降压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4 小结

黄春林教授[12]认为,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应在充分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优势的同时,借鉴现代医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高血压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中药与西药相比,疗效较慢,但中药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脏器损伤及并发症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且能够对西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西药用量,从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13]。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既能够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的不足,又能够降低西药用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降压疗效,中西医结合是高血压治疗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姚晨平. 门诊高血压控制情况调查分析和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78-4179.

[2] 王博.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25-126.

[3] 宗智慧,冯亭亭,陈红艳,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90-991.

[4] JM Ritter,孙星河(译),杜昕(校). 高血压治疗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2011,14(4):243-248.

[5] 沈建宏,谢仁兵,周文杰,等. 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钙拮抗剂治疗顽固性高血压45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158-1159.

[6] 姜丹. 贝那普利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38例[J]. 河南中医,2011,31(10):1172-1173.

[7] 林炎柏.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46-47.

[8] 乔春风,耿新新,王翔,等. 中西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57.

[9] 岳煜. 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1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2010,13(11):1028-1029.

[10] 张俊桥.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5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74-1775.

[11] 周日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93.

[12] 肖艳,吴瑜,黄春林(指导). 黄春林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0,(8):154-155.

心血管医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COURAGE临床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疗法

1977年9月Gruntzig在瑞士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开创了介入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至今,全世界接受这种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已有600 000余人[2]。然而,PTCA术后的再狭窄(RS)发生率却达到了30%~50%[3],其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干预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一项由美国Buffalo总医院Willam.E.Boden医生领衔的名为COURAGE(血管重建和强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转归)的临床实验研究[4-9] ,历时7年,纳入了美国及加拿大50家医院2 287例患者,其中95%的患者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2/3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纳入患者分为单独优化药物治疗组和优化药物治疗加冠脉介入干预(PCI)组,平均追踪4.6年。试验发现,其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和19%(P=0.62);2组5年内无心绞痛生存率分别为72%和74%(P=0.35),仅事件发生早期时,优化药物加PCI组心绞痛缓解率较高,而对于合并有心肌梗死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该临床研究结果在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年会上报道,并全文发表在2007年4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COURAGE临床研究在现代医学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在心脏介入领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于当前似乎有滥用趋势的冠脉介入技术提出了一些质疑。在经过许多讨论以后,心血管专家、学者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对于发生冠心病急性事件的患者,PCI治疗是有益的,而对于错过了急性期或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并不推荐首选PCI治疗。那么,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领域是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COURAGE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的冠心病研究工作,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现简要叙述如下。

1 PCI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COURAGE临床研究表明,优化药物治疗加PCI并没有表现出相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虽然PCI能迅速改善血运,但它并没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因此,PCI治疗后仍存在发生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可能。也就是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仍在继续,所以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异。这也使得许多心血管专家、学者对于单纯优化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有了信心。然而,中医药治疗是否也可以由此为突破口呢?完全有理由相信的是:将经过设计合理、操作严谨的临床研究检验的中药制剂(无论是单味药物,还是中药复方),应用于冠心病的药物优化治疗当中,可以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以冠心病治疗药物通冠胶囊为例,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通冠胶囊具有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10] 、心功能指标[11] 、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12]、血浆纤维素(FIB)[13]、凝血纤溶系统[14]等作用,能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15],临床应用多年,显示出对胸痹心痛的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关急性毒理实验也从实验角度证明了通冠胶囊的安全性[16] 。另有研究显示,通冠胶囊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和血瘀证有更为良好的效果[17] ,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之中[1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PCI的治疗中,对药物洗脱支架的推崇日益明显,尽管其存在术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可能,但许多研究仍显示了药物洗脱支架(尤其是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良好前景[19-26] ,中药对于PCI术后再狭窄有着较好的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 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

COURAGE临床研究是一项设计合理、循证医学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得到医学领域普遍的公认。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纳入病例有限,病例全部来源于美国及加拿大,其人群代表性尚有待进一步证实等。尽管如此,其临床意义仍受到世界范围内学者的推崇。这也间接告诉我们,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固然更具说服力,但并非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才是循证医学,只要设计合理、严谨、真实,规模不大的临床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目前中国医学界的经济现状,暂时还不可能动辄组织起像国外那样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巨大的临床试验研究。而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医药领域更显得突出,中国目前的西医从业人数为100万左右,而中医只有20万左右的现状就可以反映出这种状况。那么,在科研经费并不充裕的前提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应该如何开展起来呢?那就是完善科研思路,使试验设计严谨、合理、真实,这样的临床研究即使规模不大,也是能够具有较高循证医学强度的。

3 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

在COURAGE临床研究中发现,冠心病患者中有一半左右的冠心病发病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这反映出一种状况,即部分冠心病患者可以是没有或者只有轻微症状的,一旦疾病事件发作,便有可能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者死亡,其事件结果较为严重,这可能与患者存在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有关。因此,根据COURAGE临床研究的结果,许多专家提出了注重预防冠心病的观点,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早期预防来降低冠心病事件。我国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提出要从少年到老年,终生进行。少年时开始预防,中年时加强调控,老年时相应调整。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同或相近的观点,不一而足。而在这里,我们发现,当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达到一些问题上的共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没有症状,并不一定没有危险,而早期的预防,生活方式的改变便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其有异曲同工之意。中医是哲学与医学的统一,其中有许多养生的观点,在许多治疗方法中可以体现。因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冠心病的中西医治疗需要注意优势互补,中医药治疗中许多治则、治法的先进性甚至超过了西医,所以,在冠心病的中西医研究中,既应明确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又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如中医的“治未病”、“心脾相关”等理论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中是有用武之地的,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专家陈可冀院士关于“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27]的研究成果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4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PCI可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

PCI治疗的作用点在于心脏局部,而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点在“证”的整体上,因此,PCI可以视作一种活血化瘀的手段,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COURAGE临床研究提示,冠心病PCI治疗与优化药物治疗相比,并无显著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而优化药物治疗与PCI的作用靶点都是较为准确而局限的,这也显示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所在: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性。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改善内皮功能[28-29],易损斑块[30]、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31]、缺血预适应[32-35]、左室重构[36]、血管重构[37]、血管新生[38]以及微循环[39]等多层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在中药治疗冠心病领域,关于根据“血瘀”理论对冠心病治疗的文章已有200余篇(其中有50余篇被SCI收录),根据络病理论研制的代表方剂通心络的相关研究论文已有300余篇。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层面、多靶点的优势已逐渐得到公认,但其作用的靶点所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绩。COURAGE临床研究同时给现代医学心血管研究领域和中医药心血管研究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今后对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由于中医学对继承的强调,使得中医药领域对于冠心病的治则、治法在这些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对中医药的治则、治法所赋予的内容与以前将有所不同。以新的观点和药效来评价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审视近年来冠心病的中医药研究之路,这本身就将是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1] Gruentzig A R,Myler R K,Hanna E H,et a1.Coronary transluminalangioplasty[J].Circulation,1977,84(suppl II):II.

[2] Woll M G, Moliterno D J,Lincof A M,et a1.Restenosis,an open file[J].Clin Cardiol,1996,19:347.

[3] Castervla P J,Teimtein P S.Prevention of Coronal restenosis[J].Cardiol Rev,1999,7:219.

[4] 陈可冀.Courage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677.

[5] William E Boden,Robert A O’Rourke,Koon K Teo,et al.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 or without PCI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7,356:1503-1516.

[6]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 Rourke, Koon K Teo, et al.The evolving pattern of symptoma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99(2): 208.

[7] Leslee J Shaw, Gary V Heller, Paul Casperson, et al.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ve study No. 424[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 2006,13(5): 685.

[8] William E Boden, Robert A O’Rourke, Koon K Teo, et al. Design and rationale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 Veterans affairs cooperative studies program No. 424[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6, 151(6): 1173.

[9] William S Weintraub, Paul Barnett, Shuo Chen, et al.Economics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 (COURAGE) trial[J].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6, 151(6): 1180.

[10] 王磊,张敏州,程康林,等.通冠胶囊对冠心病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07,30(2):247.

[11] 乔志强,张敏州,刘慧,等.通冠胶囊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J].2006,24(9):1667.

[12] 张敏州,李松,邹旭,等.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血脂含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2):93.

[13] 李松,张敏州,邹旭,等. 辨证分型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血浆FIB及血脂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89.

[14] 张翔炜,张敏州.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65.

[15] 祁建勇,张敏州,李健,等. 通冠胶囊对冠脉再狭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3,21(6):882.

[16] 张敏州,杨广,韩凌. 通冠胶囊的急性毒理实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4(9):787.

[17] 李健,张翔炜,张敏州,等.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证血瘀证26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5,37(10):33.

[18] 张军,张敏州. 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47.

[19] Ochsner F, Lobrinus J, Jeanrenaud X,et al.Right ventricular arrhythmic cardiomyopathy with an autosomal dominant R355P DES gene mutation[J].Neuromuscular Disorders, 2007, 17(9):879.

[20] Masamichi Takano, Daisuke Murakami, Kyoichi Mizuno, et al. Overlapping hybrid stenting with a sirolimus-eluting stent and a bare metal st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118(1):8.

[21] Maarten J Suttorp , Gerrit J Laarman .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with zotarolimus-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primary stenting of occluded native coronary arteries III (PRISON III) study[J].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432.

[22] Edward L Hannan, Michael Racz, David R Holmes, et al. A comparison of mortality,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peated revascularization for sirolimus-eluting and paclitaxel-eluting coronary stent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7,154(3):545.

[23] Pierfrancesco Agostoni, Paul Vermeersch, Oscar Semeraro, et 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mparison of sirolimus-eluting stent versus bare metal stent implantation in diseased saphenous vein graf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7, 100(1):52.

[24] John Cosgrave, Gloria Melzi, Simon Corbett, et al. Comparable clinical outcomes with paclitaxel-and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in unrestricted contemporary practic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7, 49(24):2320.

[25] Ryota Sakurai, Junya Ako, Ali H M Hassan,et al. Neointimal progression and luminal narrowing in sirolimus-eluting stent treatment for bare metal in-stent restenosis: A quantitativ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2007,154(2):361.

[26] Imad Sheiban, Emanuele Meliga, Claudio Moretti, et al. Long-term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outcomes of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ith sirolimus-eluting stent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7, 100(3):431.

[27] 陈可冀,史大卓,徐浩,等.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摘要: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临床及机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93.

[28] 雷燕,陈可冀,柯元南,等.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0.

[29] 刘红旭,邓新荣,金玫,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中药治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85.

[30]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等.中西医结合防治易损斑块、易损血液的研究与思路[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93-107.

[31] 李格,史载祥,贾海忠,等.大蒜素防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生物化学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11.

[32] 张卫军,史载祥,王蓓蓓,等.大蒜素模拟心肌缺血预处理作用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40.

[33] 梁日欣,廖福龙,韩东.川芎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2):11.

[34] 李春杰,曹洪欣,陈治水,等.中药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 38.

[35] 高秀梅,张伯礼,商洪才,等.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03,34(10):933.

[36] 王硕仁.心室重构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C].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5:15-39.

[37] 王承龙,刘彤.中医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