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2:05:19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1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5例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应用硝酸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2岁,平均(58.34±5.7)岁;实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61.34±6.2)岁。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已排除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血管紧张抑制剂以及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保持每天在睡前服用20mg辛伐他汀,以14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记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配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每天服用两次0.25mg硝酸甘油,同样以14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记录[4]。1.3观察指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率:心血管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心前区疼痛感消失,心电图的T波已经呈正常直立状态,S-T段出现显著改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有轻微不良反应的出现,但无需再进行住院或者药物治疗。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显效率。有效率:心血管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心前区疼痛感不再明显,心电图的T波变浅,S-T段有改善,有少许不良反应出现,需再进行药物治疗。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有效率。无效:心血管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丝毫没有改善,心电图的T波、S-T段未出现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称为无效[5]。1.4统计学分析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脑梗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将P<0.05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7.1%.可以明显的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并未出现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患者肝功能轻微损伤,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1.4%;实验组患者出现1例患者面部潮红,1例患者肝功能轻微损伤,1例患者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且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自行痊愈,可以得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意义,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如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源源不断的端上餐桌,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带来的心血管疾病的隐患,再加上人们工作压力增大,作息不规律,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心血管发病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出现痉挛、动脉形成粥样斑块以及血脂的升高导致心脏供血不足[6]。如今在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严重者进行手术治疗。硝酸酯类药物是在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血管上的平滑肌并且同时缓解动脉血管痉挛,通过一氧化氮的生成来促进鸟氨酸的生成,之后对钙离子的内流产生抑制效果,从而舒张平滑肌,扩张血管的宽度[7]。一氧化氮的生成在促进鸟氨酸的生成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血管弹性,扩张动脉,限制血液的回流,降低左心室的耗氧量同时增加心肌的供氧量。硝酸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舌下含服的方式进行服用,如硝酸甘油服用两分钟左右开始起效,五分钟左右效果达到最好并且可持续三十分钟,其起效快效果好的优势使其得到广泛运用,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口腔喷雾的方式服用,例如硝酸甘油口腔喷雾剂,其作用更快;除此之外还有静脉注射的方式,如二硝酸异山梨酯,主要用于急性左心衰竭[8]。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3

1.1材料随机选取2005~2008年我院收治的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30~78岁,平均51岁。病程5个月~20年,糖尿病类型及诊断标准按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本组I型糖尿病患者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108例。

1.2治疗方法①控制饮食加口服降压药治疗60例,②控制饮食、体育运动和中药治疗40例,③控制饮食同时胰岛素治疗50例。

1.3观察项目在住院期间进行血压、眼底、尿液常规及肾功能、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测定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脑CT等检查。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肌病。

2结果

2.1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本组合并冠心病65例,视网膜病变72例,高血压62例,肾病38例,脑血管病32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3%、48%、41.3%、25.3%、21.3%。视网膜病变及冠心病居多。

2.2心电图异常率心血管并发症严重者89例(59.3%),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50例(33.3%),窦性心动过速10例(6.7%),窦性心律过缓6例(4%),窦性心律不齐8例(5.33%),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28例(18.7%),心房纤颤7例(4.67%),左(右)心室肥厚16例(10.7%),低电压12例(8%)。根据超声心功能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证实有56例存在室收缩功能减退;根据左房室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测定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速度(E/A)比值<1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2.3病程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病程5年以内者58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46例;5~10年者50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46例;10年以上者45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43例。病程长短与并发症多少、病情轻重不相关。

2.4血压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血压均值140/90mmHg者51例(34%),舒张压为140~179mmHg者86例(56.6%),≥180mmHg者13例(9.4%)。

2.5血糖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血糖<1112mmol/L者44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32例(71.11%);血糖1112~1617mmol/L者41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30例(77.15%);血糖1618~1915mmol/L者31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26例(86.17%);血糖>1916mmol/L者25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24例(92%)。

2.6治疗与并发症的关系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者60例,有心血管并发症55例(90.11%);控制饮食+体育运动+中药治疗40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31例(77.11%);控制饮食+胰岛素者50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31例(62%)。

3讨论

由于心脏痛感传入神经的病变,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率可达24%~42%。常因未能及时发现而并发心源性休克。60岁以上者在平时活动情况下心电图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症状不明显,多由于老年人缺血范围较小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影响到左心功能以致左心室扩张,从心肌活检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微血管病变为小血管及微血壁糖元沉积,蛋白质含量减少,管壁通透性增加,彩超所见心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肌室壁广泛性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斑痕形成。因此,目前对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称为糖尿病心肌病或糖尿病性心脏病[1]。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且基本形成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共识。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最近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如糖耐量异常亦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即使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的诊断水平以内,仍然会出现冠心病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系;糖代谢异常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会增加总死亡率。糖尿病伴高血压引起的心肌纤维化与心肌细胞溶解灶可能与本病患者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除上述因素外,与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视网膜与肾脏微血栓形成有关。病程较长,持续性高血糖状态也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细胞数目减少,胰岛透明变性,使β细胞的功能降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血管并发症多且严重,完全具备“三多一少”者仅为5010%左右,血糖多在14mmol/L以下,难以确定确切的发病时间。因此,往往以并发症的方式出现,而以心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在治疗上首先积极控制糖尿病,降低血糖及血脂,伴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

【论文关键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引发

【论文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发现不同治疗方法及血糖水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重要意义。病程长短与并发症多少、病情轻重不相关。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4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2]白耀钧.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6(2):20-21.

[3]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7,7(4):72-73.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5

关键词:三七提取物;心血管疾病;三七总皂苷;作用机制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病例达到1770万例,占全球病死率的31%左右[1]。一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由心肌缺血、缺氧等原因导致,既往西药治疗可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大剂量用药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整体效果欠佳[2]。近年来,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明显。三七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中应用悠久、广泛,初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别名有金不换、田参、田七等,随着现代医学提取技术的发展,三七含有的皂苷、蛋白氨基酸、黄铜、多糖、无机物、油脂类等生物药理成分,逐渐用于心血管疾病。基于此此,本文旨在对三七提取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其药理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冠心病

三七相关或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三七冠心宁)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纠正心肌组织缺氧缺血,起到显著的抗冠心病效果。李颖慧等[3]通过动物大鼠模型试验,证实三七总皂苷红花提取物复方配伍可纠正心肌缺血,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并能抑制炎症反应。茹翱等[4]报道指出,给予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三七粉冲服,可增加患者左心室心排出量、每搏量。董艳等[5]报道指出,三七总皂苷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MMP-1等潜在靶基因进行调控,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作用,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数量,保护缺血的心肌组织。因此,三七提取物对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①因冠心病由冠脉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堵塞冠脉导致的心肌缺血,三七提取物可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纠正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②三七提取物通过增加冠脉血流,可加快冠脉微循环,改善心肌缺氧性坏死[6];③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三七总皂苷可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且与阿司匹林联用,可提高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功效,并能保护胃黏膜,减少胃肠道不适感,提高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后,会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坏,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并脱落,或冠脉斑块脱落并堵塞动脉血管,进而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及缺氧。因此,三七提取物可通过降血脂、减轻血液黏稠、减少内皮细胞凋亡数量,起到纠正冠脉缺血、缺氧的作用。

2心律失常

三七及三七提取物可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徐煜凌等[7]证实,三七总甙片可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悸心慌、晕厥、气短乏力等症状,并改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匡荣仁等[8]报道指出,胺碘酮联合三七总皂苷能提高机体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房颤复发率,减低左心房内径。康玲玲等[9]通过建立动物试验,证实三七及其提取物对房颤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保护机制主要是抑制血清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组织内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从而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贺玥等[10]报道指出,三七总皂苷可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AKT)信号通路产生活化作用,改善心房纤维化;且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24.3±2.6)s]低于房颤组[(43.2±4.6)s],有效不应期[(95.0±10.0)s]长于房颤组[(75.5±7.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贾成林等[11]报道认为,三七皂苷可调节心肌组织内miRNAs的表达,改善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Ma等[12]证实,含有三七制剂可抑制左心室重构,降低快速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减少房颤复发。因此,三七提取物通过降低炎症表达及心房内径,可抑制心肌纤维化,起到抗心律失常、抑制房颤复发的作用。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重塑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心力衰竭会导致心肌细胞结构及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和心肌纤维增加[13]。高瑞敏等[14]证实,三七总皂苷可下调心肌组织内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kinases,JN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蛋白表达,降低血清炎症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数量,预防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Chen等[15]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通过调控下游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α表达,可改善心肌结构,阻断心力衰竭进展。Shao等[16]研究表明,人参皂苷通过改善活性氧诱导的能量代谢功能,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表达含量,增强线粒体功能,可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功能,预防心肌损伤。因此,三七提取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结构,增强心肌细胞功能及心肌细胞结构,改善心肌重塑,控制心力衰竭的进展,提高抗心力衰竭效果。

4高血压

三七与三七提取物均能扩张机体血管,降低血压水平。王磊等[17]证实,复方三七护脉汤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郭瑞友等[18]表明,三七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扩张血管,减少高脂血症,起到降血压的作用。Loh等[19]研究证实,三七活性提取物PN95通过作用于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或调节钾离子、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可舒张血管张力,实现降低血压的目的。因此,三七或三七提取物主要通过降低多种血管收缩物质因子表达含量,调节血管动作电位,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小动脉壁/腔比值,缩窄管腔内径,导致靶器官缺血,三七提取物可通过刺激机体周围血管,调节动脉血流微循环,扩张血管,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5总结与展望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6

关键字:蛋白质组心血管应用

心血管疾病是疾病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研究者已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深化,这是医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和潜在价值,其被称为跨越基因组与临床应用之间鸿沟的桥梁。1.概述

蛋白质是心脏功能的重要体现,蛋白质参与心肌细胞的各种功能和调节,无论心脏处于正常还是急、慢性疾病状态。因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如蛋白质在病变前后在数量上的增多、减少或不变,在密度上的增多、减少或不变,在氨基酸组成或顺序上的变化等。寻找差异性蛋白质成为近几年来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有助于阐明发病机制,发现新的蛋白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差异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在疾病状态中的降解、合成、重修饰等因素造成的。如在心力衰竭模型中的热休克蛋白丰度增加,在心肌顿抑时肌钙蛋白减少等。正常心肌细胞可以分离出1176-1288个蛋白点。有研究者采用2-DE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方法,对用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的应激心肌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的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比较,发现有11种蛋白质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包括质和量的变化,其中有一种只是在应激后才表达。

2.常用的蛋白质组数据库

1982年,Celischuan创建立了第一个人类2DPAGE数据库(biobasc.dk/cgi-bin-celis),如今已包含三千多条蛋白质目录,可以方便地链接到midline(www.ncbi,nlm.nih.gov/pubmed)、SwissProt(expasy.hcuge.ch/sprot/sprottop.html)、PDB(www,embl-heidelberg.de/pdb)等网站。因此,一旦一种蛋白质得到鉴定,就可以方便地从数据库中获取全部信息。其他重要的蛋白质数据库有:expase.hcuge.ch/sport/sport-top.html、www.harefield.nthames.nhs.uk/nhli/protein、userpage.chemie.fu-berlins.de/pleiss/dhzb.html。目前,心肌蛋白质组2-DE数据库和人类心脏蛋白质联合二维电泳数据库(www.expasy.ch/chid/zd-index.html)已经建立,目前已鉴定出几百种心脏蛋白质。另外还有一些就某一专业方向而建立的数据库,如心力衰竭相关基因和蛋白质数据库:。借助于相关的电子数据库,研究者可以更方便地从事其领域的研究。

3.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其他应用

运用蛋白质组技术不仅有助于鉴定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分子,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以通过分析2-DE图像,比较蛋白点的变化,检测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和疗效,以利于临床用药和新药物的研制、开发。如有研究者通过建立新西兰家兔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2-DE技术检测其蛋白质组的变化,分析比较得到的2-DE图像,观察辛伐他汀对各蛋白点的回调作用,得出结论:其能明显改善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功能,但未能有效修复高血脂引起的动脉血管壁损伤。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蛋白质组学运用到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给予独特的解释。与此同时,各种心血管疾病相关模型和蛋白质组数据库也随之出现,这将大大方便更多的蛋白质组的研究。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诱导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机制的研究中,蛋白质组技术亦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ArrellDK,Neveroval,VanEykJE.CardiovascularProteomics;evolutionandpotential[J].CircRes,2001,88(8):763-773.

[2]BanksRE,DunnMJ,HochstrasserDF,etal.Proteomics:newperspectives,newbiomedicalopportunities[J].Lancet,2000,356(9243):1749-1756.

[3]段海峰,钱令嘉,应万涛等.应激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8(2):234-239

[4]龚海霞,陈荣华,郭锡熔.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6):287-289.

[5]Labored-LahozPM.Mattersofthehearttranscripttome:abriefhistoryofcanliovasculargenerics[J].TexHeartInstJ,2002,29(2):81-91.

[6]司英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3):167-168.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7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2]白耀钧.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6(2):20-21.

[3]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7,7(4):72-73.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8

【关键词】抑郁;心血管疾病;针刺疗法

Studyofcardiovasculardiseasewithdepressioninterferedbyacupuncture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effectofcardiovasculardiseasewithdepressioninterferedbyacupuncture.Methods98cases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withdepress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Fiftyfivecases(treatmentgroup)weretreatedwithacupunctureplussustainpsychotherapyandgeneralmedicine.Otherfortythreepatients(controlgroup)underwentsustainpsychotherapyandgeneralmedicine.Beforeandaftergivingtreatment,thechangesofbloodlipid,T3,T4,SDSandSASweremeasured.ResultsAftertreatmentsymptomsofdepressionandanxietydisorderwereimprovedinbothgroups.TGdecreasedandT3andT4increasedinbothgroups.DecreaseofCHD,LDL-CandTGintreatmentgroupwereobvious.ConclusionTherapyofcombinationofacupunctureplussustainpsychotherapyandgeneralmedicinecanimprovenegativityemotion,decreasebloodlipidandT3,abateseverityofcardiovasculardisease.

【Keywords】Cardiovasculardisease;Depression;Acupuncture

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在许多心血管疾病中,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高血压病均属心身疾病范畴。此类疾病除与遗传因素、肥胖、营养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外,患者的人格、情绪及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的问题。用针刺干预抑郁障碍,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血脂及甲状腺功能等也有相应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1]高血压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及分期标准明确诊断;冠心病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抑郁障碍根据临床症状、自评抑郁量表分值(SDS)≥40分及自评焦虑量表分值(SAS)≥40分明确诊断。

1.2一般资料98例均为2002-2005年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6~45岁3例,45~55岁25例,55~65岁17例,65~78岁10例;病程<2年10例,2~5年29例,5~10年9例,>10年7例;中医分型[2]:肝阳上亢型20例,痰湿壅热型35例。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6~45岁2例,45~55岁19例,55~65岁13例,65~75岁9例;病程<2年8例,2~5年25例,5~10年7例,>10年3例;中医分型:肝阳上亢型15例,痰湿壅热型28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加一般药物治疗。一般药物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日,或再加上洛汀新10mg/日。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治疗,1次/周,20min/次。具体做法:①接受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理解原则,倾听、关心患者。③鼓励原则,反复鼓励、增强信心。④保证原则,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患者致病的外因与内因,对疾病的心身相关性给予通俗、科学的说明、解释,增强其保护意识,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太冲、阳陵泉。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太冲穴直刺0.5~1寸;阳陵泉穴直刺1~1.5寸。痰湿壅盛型,取穴:印堂、百会、上星、足三里、丰隆。针法:印堂穴平刺0.3~0.5寸;百会穴平刺0.5~0.8寸;上星穴平刺0.5~0.8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丰隆穴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无不适后,留针30min。隔日1次。

1.3.3疗程2组均28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见表1。



表12组治疗前后SAS、SDS分值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抑郁、焦虑皆出现了好转,分值明显下降,2组比较治疗组SDS、SAS下降更明显,说明针刺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情绪,两者配合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抑郁状态可以明显改善。

2.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中TC、TG减低,LDL-C升高,对照组中只有TG、HDL-C有所减低,2组治疗后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由表3可见,治疗组中治疗后T3、T4数值升高(P<0.05,P<0.01),而对照组T3升高(P<0.05)。2组治疗后T3、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多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抑郁性情绪反应和心理压力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心理因素,经常性的情绪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导致血压升高[3]。血压长期升高造成细小动脉的痉挛、内膜纤维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导致高血压病。同时冠状动脉的变窄加上脂质的沉着,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3]。中医学认为,此类疾病主要与情志、饮食或体虚年老有关。病情有虚实两端,虚者多为肝风内动,实者多为痰湿壅阻。综上所述,中西医均认为高血压病发病均与心理因素有关。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督脉之会,可宁心安神;印堂为经外奇穴,具有调神醒脑之功[4];上星穴具有主治眩晕头痛等功能,常用于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上穴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主要用于情绪中的抑郁状态、焦虑障碍的改善,这些穴位临床早已证明对焦虑及反应性抑郁障碍,尤其对早老年、老年期抑郁状态中抑郁情绪、焦虑状态、焦虑躯体化状态有显著疗效[5,6]。上星、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对单纯的抑郁症有明显的疗效[7]。同时对心身疾病的抑郁障碍同样有效。

我们发现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几乎95%以上合并焦虑障碍,与文献相符[8]。2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情绪障碍。随着情绪的改善,加上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系统治疗,2组血脂均可显改善。针灸治疗后更能长久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障碍,更好地控制甘油三酯。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临床有许多低T3、T4的患者,而RT3、FT4、FT3皆无变化[9],我们称为低T3综合征。病情越严重,下降越明显。T3、T4的减低预示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说明T3、T4的变化是冠心病时继发或伴发改变,是保护性的反应[10]。随着疾病的好转,T3、T4可恢复正常。在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同样存在T3、T4的减低。冠心病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伴抑郁障碍时,病程进展较快,死亡率增加[11]。我们观察的患者中,均存在低T3、T4,与文献报道相同[12]。经针灸治疗后,随着抑郁状态的改善,2组T3、T4均有所增加,治疗组T3、T4升高明显,说明针灸干预抑郁障碍的作用更明显,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9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2-320

[3]李广平.实用临床心脏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91-523

[4]杨卓欣,虢周科.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28-29

[5]吕梅,王玲玲.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15-16

[6]沙岩.抑郁障碍的针灸治疗概况,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55-56

[7]李丽萍,华金双,孙忠人.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20(4):30-31

[8]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等.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血脂水平研究[J].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杂志,2002,28(1):33-35

[9]刘国庆,许莹,姜秋菊,等.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2,20(4):206

[10]苏颖,宋广荣.冠心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及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6-27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9

踝部水肿+++++++++

便秘+++++00

头晕+++++或+++

面部潮红+++++++

头痛++++++

心悸或心动过速00+++

皮疹++00

1.外周水肿:见于各类钙拮抗剂,以二氢吡啶类发生率最高。常见于踝部,但亦可发生于手部。常静坐工作的病人容易发生外周水肿,晚间尤为明显。外周水肿与钙拮抗剂扩张血管作用有关。血管扩张致使组织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加速血管内液体滤出、组织间液增加,导致外周水肿。

2.便秘:常见于苯烷胺类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甲氧维拉帕米,亦可见于硫氮卓酮。其发生程度与所用剂量成正相关,剂量越大,发生程度亦重。在连续长期使用过程可逐渐减轻。

3.头痛与面部红肿:亦与血管扩张有关,一般均可耐受。在长期用药过程中,经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可逐渐消失。

4.心动过速或心悸:常见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系血管扩张所致的反射性心博加速的临床表现。临床应用较大剂量时易于发生。与b受体阻滞剂合用能控制该类不良反应。另外,大量应用钙拮抗剂,尤其经静脉途径给药时,其固有的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及负性肌力作用可引起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延缓。血管外周阻力的过度降低还可导致低血压反应。

近年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还发现,某些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Verapamil、硝苯吡啶Nifedipine和地尔硫卓Diltazem短期或长期治疗可能使血液动力学及临床预后恶化。鉴于此,本文将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以期引起临床使用中的注意。

1.治疗心力衰竭

钙拮抗剂能扩张全身阻力血管,减轻后负荷,阻滞Ca2+内流入心肌细胞,减少细胞内钙负荷过重,保护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从该理论出发,钙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治疗应是安全有效的。但Elkayam[1]等做随机、双盲、交叉的前瞻性研究,比较单用硝苯吡啶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合用或单用ISDN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提示用ISDN治疗相对稳定的心衰病人加用硝苯吡啶后心衰明显加重,38%病例需增加利尿剂量,32%病例因心衰加重提前中止研究。Packer[2]等研究硝苯吡啶20mg对左心功能不全的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有55.2%(16人)血液动力学恶化,左右心室每博指数下降,平均右心房压升高,1年生存率仅为23%,而心衰未恶化的13人1年生存率为67%(P<0.05),提示硝苯吡啶加重病人心衰程度。

不仅硝苯吡啶有此类报道,据Diltazem多中心的梗死后试验的亚群分析[3]显示,在心室射血分数〈0.40病人中,297例病人21%出现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安慰剂组326例仅12%(P<0.01)。研究结果提示地尔硫卓能加重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程度,其恶化的危险率与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另据MDPIT[4]试验,对心脏X影像显示有肺淤血的亚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尔硫卓治疗病人心衰有加重趋势,心脏病死率明显增加。

钙拮抗剂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目前认为[5]主要是由于钙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其长期使用抑制心肌,使本已降低的心脏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血液动力学恶化。另外钙拮抗剂可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素的活性,激活内源性神经激素系统,尤其是肾素¾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管紧张素II水平升高,产生缩血管反应和水钠潴留。这亦是造成心衰加重的重要因素。确切机制目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临床研究已表明第一代短效钙拮抗剂在心衰病人中应用常引起心衰加重,预后不佳,建议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时应慎用该类药物。

2.治疗心绞痛

钙拮抗剂能抑制心肌兴奋时Ca2+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并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动脉血压,减轻心脏后负荷,广泛用于抗心绞痛。但近年有研究表明,钙拮抗剂引起的冠脉扩张只对明显由冠脉痉挛所致心绞痛(如变异型心绞痛,非心率相关的隐匿性心绞痛以及过度通气和部份寒冷诱发的心绞痛)特别有效,若用于其他类型心绞痛治疗则无效甚至有害。

Egstrup[6]报道硝苯吡啶虽能增加正常心肌灌注区血供,但不能改变甚至减少冠脉侧支循环供给区血流,具潜在的促局部供血作用,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凡冠状侧支循环血流较好的病人,此作用明显,常使心绞痛症状加重。

Muller[7]在一早期研究中就指出,硝苯吡啶在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比长效硝酸酯及普萘洛尔疗效差。根据HoblandInteruiversityNifedipine/MetoprololTrial(HINT)研究,用硝苯吡啶或美托洛尔及合用两药或用安慰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心肌缺血试验,结果表明硝苯吡啶只对已接受b阻滞剂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效,对于未给b阻滞剂治疗患者,硝苯吡啶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不比美托洛尔单独治疗好。可见,b阻滞剂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方案。但对于不能耐受b阻滞剂患者(尤其是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可选择使用钙拮抗剂。另外在b阻滞剂基础上联合运用钙拮抗剂可减少副作用发生,对单独使用b阻滞剂无效患者加用硝苯吡啶可能改善症状。目前在已使用b阻滞剂基础上联合使用钙拮抗剂或维拉帕米等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用于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乃为较佳选择。

3.治疗高血压

钙拮抗剂通过阻滞Ca2=进入平滑肌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外周动脉阻力使血压下降,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对不能耐受利尿剂及b阻滞剂患者亦有效.

但近年研究对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患者安全性提出质疑.Furberge[8]等收集了16个硝苯吡啶用于冠心病的随机二级预防试验,拟评价硝苯吡啶对死亡率影响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短效硝苯吡啶使冠心病死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对于每天使用30-50mg,60mg及80mg患者,总体死亡率危险度分别为1.06(95%可信限为0.81-1.27),1.18(95%可信限为0.93-1.50),及2.83(95%可信限为1.35-5.93).Pahor[9]等研究结果也很相似.此项研究着重分析各种药治疗高血压的病人的死亡危险,结果维拉帕米在治疗未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死亡率并不比b阻滞剂好,地尔硫卓危险性增高但不显,硝苯吡啶的危险性则明显增高.

硝苯吡啶引起死亡率增高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钙阻滞剂交感神经反射性刺激,增加心肌耗氧量,致心律失常;负性变力作用;钙阻滞剂扩张血管作用使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供血分流至较小的冠脉侧支循环血管,至使局部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增加手术病人出血危险等有关.

短效硝苯吡啶的此类副作用能否推及其他类型钙拮抗剂成长效硝苯吡啶,只有大型,前瞻性研究才能证实.目前尚不能下定论.但它告诫临床医生,仍应将利尿剂和(或)b阻滞剂患者,有使用钙拮抗剂\ACEI等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指征时,应选择对病人个体最适宜的药物.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临床提示在心血管疾病中使用短效,第一代钙拮抗剂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因此建议临床医生治疗心力衰竭\心绞痛及高血压患者时,应根据病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宜药物,并避免长期使用短效,第一代钙拮抗剂.

参考文献:

1.ElkayamU,AminJetal.A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crossoverstudytocomparetheefficacyandsafetyofchronicnifedipinetherapywiththatofisosorbidedinitrateandtheircombinationinthetreatmentof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irculation,1990,82(6):1954

2.GrayS,Francis.Calciumchannelblockersandcongestiveheartfailure.Circulation,1991,83(1):36

3.GoldsteinRE,BoccuzziST,etal.Diltizamincreaseslate-onsetcongestiveheartfailureinpostinfarctionpatientswithearlyreductioninejectionfraction.Circulation,1991,83(1):52

4.MiltonPacker.Calciumchannelblockersinchronicheartfailure:therisksof"physiologicallyrational"therapy.Circulation,1990,82(6):2254

5.PackerM.Pathophysiollgicalmechanismsunderlyingtheadverseeffectofcalciumchannel-blockingdrugs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Circulation,1989,80(6):59

6.EgstrupK,AndersenPE.Transientmyocardialischemiaduringnifedipinetherapyinstableanginapectoris,anditsrelationtocoronarycollateralflowandcomparisonwithMetoprolol.Am.J.Cardiol,1993,7:177

7.MullerJE,ToflerGH,StonePH,etal.Circadianvariationandtriggersofonsetofacutecardiovasculardisease.Circulation,1989,79(4):733

8.FurbergerCD,PsatyBM,etal.NifedipineDose-Relatedincreaseinmortalityinpatientswithcoranaryheartdisease.Circulation.1995,92(5):1326

心血管疾病范文篇10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较为明显,发病迅速、病情较为危急、疾病发病诱因较为复杂均属于本病发病特点,若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轻则致残,重则致死[1]。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等异常,引起心、脑、肾等器官功能丧失或者损害,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多种[2]。因此,提高心血管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措施对于病人康复以及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来我院进行收治的5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以此来确定在心血管护理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止措施以及应对策略,为我院心血管患者临床护理的安全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重要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资料。1.1.1在我院的进行心血管护理治疗患者当中选取50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选取患者总人数为50人,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50例心血管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区间均为60周岁至80周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0:30,病情状况无太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50例心血管患者当中,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15人、冠心病患者12人,心肌梗塞患者10人,心律失常患者8人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5人。1.1.2来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应满足如下条件一是神志都较为清醒,无精神病史。二是心血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性不大,病情控制相对平稳。三是自愿进行治疗,行为举止正常,无过激性行为,价值观念良好正确,并且均积极配合治疗,无排斥心理。四是在进行护理治疗时,听取医护人员以及医师指导,对调查问卷行为积极配合,言语表达清晰、真实。1.2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跟踪以及调查采访,采取面对面问答以及问卷填写的形式。对采访结果以及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采访与问卷主要内容涉及护理人员方面、健康指导方面以及患者感受三个部分,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统计。1.3观察指标。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护理方式、医疗设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医院环境影响几个方面的采访以及问卷反馈进行整理分析。1.4统计方法。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心血管患者护理的全面、深入采访调查以及对采访结果的统计整理,可以得出结果。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护理方式、医疗设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医院环境各个方面较为满意的人数占比率分别为:24%,30%,18%,22%,14%,18%。

3讨论

通过对心血管患者全面跟踪调查可以得知,我院在心血管患者护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缺乏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对护理工作没有做到尽职尽责以及全身心投入。二是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对护理工作没有保持负责任的态度,使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三是部分医疗设备以及医院环境较为落后,对于患者而言,先进的护理设备以及干净舒适的医院环境对于患者的心理以及病情的康复具有很大影响。先进的医疗护理设备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对于病情的康复也具有很好的帮助。四是缺乏对于心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一般心血管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时还产生较为低落的情绪,更有甚者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很好的安抚病人的情绪,有效的防止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提升我院对于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水平,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改进措施:一是规范医院的医护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杜绝一些不负责任、不规范操作的护理事件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使护理工作能够更具专业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二是要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实施专业知识考核制度,对于一些不合格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教育,进而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此来确保我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要积极申请政府扶持,努力提升我国医疗设备水平以及医院环境,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进梅.论述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1月第1卷第1期.

[2]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