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十篇

时间:2024-04-09 11:41:39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1

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上的课程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以下也从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具体展开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1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实践的教学管理。

先制定出各种课程实践的形式规定。如法学专业: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院旁听、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写作、情境训练、社会调查、与实务工作者对话这8种形式;社会工作专业有学生课堂PPT展示研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社工游戏和小组活动、机构考察、社区探访、实验室实验操作、社会调查这7种形式。首先根据培养方案上的课时中的实验实践教学课时规定,对其中实验实践活动的授课要求提交相应书面材料。制定《课堂实践教学表》、附实践活动图片和相关记录,以此作为教学归档资料。上述材料只是作为一个书面形式的教学档案留存,但是仅仅需要详细材料是不够的,教学管理者还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好相应检查和监督工作,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展开问卷调查和分析,看学生是否真正在课程实践中得到益处。

2 关于专业见习的教学管理。

专业见习活动,一般都是在大二和大三的暑假进行,是在学生学习了一系列基本专业知识后开展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学习和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或者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见习教学形式为根据本专业特点及见习点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联系见习单位,必要时由学校统一安排。管理方法采取“托管”和“共管”两种模式。专业见习由准备阶段、见习阶段,总结评分三个阶段组成。在见习准备阶段,见习小组和带队指导教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布置见习前动员会、宣布见习纪律和要求、落实见习具体内容、提交专业见习计划等。在见习阶段,根据见习协议和见习计划要求,对见习生实施管理。见习领导小组成员与见习单位一起负责对见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并经常进行交流,以促进科学管理、共同提高。在总结评分阶段,见习单位、见习领导小组成员与见习生认真做好相关材料。见习成绩经见习单位签名、盖章密封后由见习生带回。在整个专业见习的教学活动中,虽然见习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3周,但是也要制定指导教师对见习学生的探望表,规定好探望次数以及人员,做好探望记录,这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见习情况并加以指导。

3 关于毕业实习的教学管理。

毕业实习,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必要时由学校统一安排。按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实习时间为8周,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由准备阶段、实习阶段,总结评分三个阶段组成。首先在准备阶段,也是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要求学生完成与实习单位联系,确定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开展会谈,学生完成实习计划书,在实习阶段,根据实习协议和实习计划要求,对实习生实施管理。确立学校的实习领导小组成员,与实习单位一起负责对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并经常进行交流,以促进科学管理、共同提高。学生根据实习计划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最后,学生完成实习自我评估报告,汇总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的反馈表以及汇总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估并确定实习最终成绩,完成实结。

参考文献:

[1] 史金联.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54-156.

[2] 刘佳.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述评[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8(4):309-312.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2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日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引言

教学是各大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教学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受思想观念以及方式方法等影响很深,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种种问题,贯彻和执行国家倡导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是很有必要的[2],而这也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其本质上就是行政管理,而在这一模式下,各高校常常会制定一系列行为准则来约束老师以及学生的言行举止,并要求他们能严格遵守以及执行每一项行政指令,做到整齐划一[3]。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学时都会组织新生进行军训,而这虽然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但是也在无形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并适应了高校“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让他们逐渐形成无条件服从命令的意识。这种单一、刻板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只有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以及指令行事,才能不被淘汰出局,不仅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

2.师资力量薄弱

自上世纪末以来,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使得对师资力量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上升。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并没有过多的将资本投入到师资力量建设上,甚至于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以及设备也没有得到相应补充。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高校老师需要超负荷运转,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进行科研研究,这就会让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回落。除此之外,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停留在形式上,老师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机会以及途径,长此以往,老师的积极性就会被慢慢削弱,进而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

3.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日语教学为例,虽然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在日语教材中加入了听力以及口语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日语是小语种,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使得高校并不会花费过多的资本去补充日语教学资源,使当前的日语教材仍然以阅读文章为主,实用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弱。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在日语教学管理中缺乏拥有场景对话的日语音像教材以及翻译基础知识的教材,而这恰恰是能有效提升学生日语运用水平的关键。

二、高校教学管理高个的理论及实践策略

1.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与社会发展进程相符。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以及精细化管理,正视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群众性以及灵活性。除此之外,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以日语教学为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日语课程教学从知识讲授型转变为知识应用型,注重学生日语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让老师以及学生满意,进而促进高校日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高校教学管理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而学生也要正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其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方式方法的制定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以及生活需求,同时也要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学生对于涉及到自身的规章制度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对于一些滞后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制度学生有着切身体会,而他们结合自身感受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在被校方采纳后,也会改变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同时,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以及热情。而这些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学生在毕业后,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也要优于其他学生,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管理模式单一、教学计划有效性差以及专业知识窄等,都是传统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在统一性必须保持的大前提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学生的效率,同时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化,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结合当前实际,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地以学生成绩来评估老师的教学成果。以日语教学为例,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锻炼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日语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日语表达的准确性、与人交流的时间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都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4]。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提供便利,还无形中使其日语运用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被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总是难以有效提升。基于此,各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及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而源源不断的为国家以及社会进步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艳.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7-18.

[2]胥阳.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3(7):117-117.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管理;高校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源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提升创新能力的保证。2010年中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纷纷改革课程体系,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建立实验室,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但各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文献回顾

已有文献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例如周伟提出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从业资格证书教育等方面进行努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时伟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三部分[2]。杨琳琳和郑芳把DIO教育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研究中,提出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评机制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3]。二是对实践教学模式和机制进行分析。王明华和鲍长生构建了“双联互动”即“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两个层次的双向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机制,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对开展实践教学的工具和平台进行研究[4]。以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为例,谢恽认为利用网络进行实训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5]。黄茜强调推进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亲身体验与操作外贸业务的各个流程环节,将课堂知识具体化、技能化[6]。张君斐则分析了仿真实验教学的不足,认为仿真实验教学不能引入真实的进出口业务。提出以“外贸平台+工作室”为载体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来弥补仿真教学的不足。四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设置的角度来分析阻碍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因素[7]。李敏华提出对高校文科实践教学目标的不正确认识,是导致我国高校文科实践教学绩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五是从实践教学的管理角度分析实践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8]。刘哲认为当前不少高校对实践教学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不规范,实践课教学管理制度与理论课教学的管理制度相比,不够完善,在实践教学各环节缺少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实践教学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9]。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高校教育的关键要素包括“人”“道”“器”“术”,其中“术”指的就是一流的管理。结合已有文献的丰硕成果,本文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采用先进合理的实践教学手段和工具、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注重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提升每个环节的教学质量,才能从整体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管理流程。目前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大多是各院系自主管理,不同的院系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环节比较分散、管理程序碎片化、无系统规划,无法保证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从而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根据实践教学各环节运转的逻辑顺序,构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流程框架,探讨保证高校实践教学流程管理有效运转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的构建

(一)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实践教学目标

一些调研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近些年来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结构的不匹配是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需求结构不匹配又表现为,高校专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的不匹配和高校人才素质能力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除了要尊重社会需求外,还需要考虑专业知识的历史延续性,不完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对人才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提升高校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高校人才的顺利就业。因此,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设置,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的构建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

(二)实践教学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对端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流程管理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关键。流程管理的核心是要构建一个顺畅、高效、清晰明了的管理流程,有了科学合理的流程才能保证流程各环节之间无障碍地衔接和交流。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实际运行情况,构建了实践教学管理流程(见图1)。

1.社会需求调研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情况,各高校应当组织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与社会的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进行沟通联系。建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单位之间的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采用科学的调研手段,洞悉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及专业人才需求数量、需求地理分布等信息。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后,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撰写社会需求调研报告,把调研报告信息,传递到学校各院系,作为各院系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开展实践教学的目标指导。

2.各院系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的社会需求报告,结合各院系以往的实践教学经验,各院系设置或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整合院系师资队伍、准备和改建实验室操作所需硬件和软件,做好实践教学规划方案。(1)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各专业的课程特点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结合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来确定各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熟悉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因此,实践课程的开始,不仅要考虑贸易实践流程的训练,还要考虑学生交际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内的贸易流程软件的操作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的企业实训环节的培养。(2)整合院系师资队伍良好的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建设,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注重在岗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建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与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人才互动机制,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管理能力,避免社会实习缺乏内容,流于形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应当多渠道地引进人才,打破只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人才的单一渠道,可考虑引进有企业经营经历的在职人才从事教学工作。(3)实验室操作软件和硬件只有实验室的软件和硬件运行稳定良好才能保证实验效果的稳定性。因此,在注重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保养和维护的同时,需要不断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更新,提升软件和硬件的运行效果。注重引进平台广阔的软件,增强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例如一些高校之间建立专业联盟,以实验室软件为平台,开展一些实验和实践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加强了各校的交流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和效果。(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性,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交流,建立稳定的沟通和联系机制,是提升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环节培训效果的保证。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打破只在毕业班开展企业实习活动的单一方式,充分利用暑假、寒假或小学期,组织非毕业班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另外,在实习环节要注意避免实习培训流于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监督,与实践教学基地单位合作做好实习考评工作,提高实习效果。

3.建立科学的多主体、多层次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评制度,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实践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细致的考评指标,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全面考评,不仅能够督促实践教学教师重视和认真进行实践教学,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的运行效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践教学培养目标逐步与社会需求完全契合。注重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实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实践教学各院系、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学生四维主体的评价制度。高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对各院系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师资、课程和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各院系实践教学部门对本部门教师的实践教学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社会用人单位对实践教学的对象即高校参加实践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高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师资、课程和实践方式进行评价。最后由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综合四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分析实践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作为实践教学各院系部门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的参考。

三、流程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流于形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只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切实按照管理流程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的作用。实实在在地贯彻管理流程,首先要严格按照流程规划执行实践教学工作,注重流程各环节的衔接和接洽,不跳环节,不落下任何环节。其次,要注重流程中每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只是走过场,流程就会成为一个干枯的框架形式,失去了建立流程的初衷。

(二)构建流程运作的良好环境

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运转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资源包括人才的配置、资金的投入、管理的投入等。做好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丰富和充实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的应用手段,是提升实践教学每个环节质量的前提。例如在市场调研环节,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实践调研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调研人才,还需要充足的调研资金和广阔的调研渠道的支持,必要时还需要委托一些资源丰富、实力强大的第三方机构提供调研服务,这是使调研结果更接近实际市场需求的保证。在实验环节,运行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和比较科学的实验室软件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师资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各实践教学单位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软硬件的质量提升,做好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采购、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教学教师进行培训。在社会实习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既需要资金的保证又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的实习管理教师。而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阶段,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结果是激励和鞭策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所有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前提,要摒弃评价指标设置的随意性,防止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错误的指导,从而挫伤实践教学相关的管理人员、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

(三)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注重实践教学不等于忽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从事实践学习环节的思想源泉。因此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结合实践教学的需求,双向考虑。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存在由于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就开始奔赴实习单位,理论教学课堂的出勤率无法保证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一些理论课程流于形式,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做好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衔接管理,理论教学一定要先于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总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各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各专业的开设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根据本校的组织结构设置情况构建符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流程。

作者:倪飞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周伟.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9(10):155-156.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61-64.

[3]杨琳琳,郑芳.基于CDIO理念的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6):106-108.

[4]王明华,鲍长生.双联互动”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和实践,2014(9):39-41.

[5]谢恽.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0-82.

[6]黄茜.仿真型实验室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3):118-119.

[7]张君斐.以“外贸平台+工作室”为载体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14(6):95-97.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4

1.1缺乏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由于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实践教学的师资方面投入欠缺,加上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局限,很难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建树。现如今,许多高校招聘的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当中许多教师的理论水平虽然不差,但是缺乏对企业实际运作和管理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偏向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工商管理专业对比其他专业而言,需要更多的实践课程,教师在实践课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实践教学考核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专业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很多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拼命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光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水平认定不应局限在理论考试上。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开设实践课程,但是对于实践课的操作没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完善、科学的作业指导,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的考评方面,同样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学校不重视教师的实践水平,对教师实践活动又不加以管理和考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肯定减少,对教学任务也是敷衍了事,缺乏创新。很多高校的实践课程最后变成了学生自由活动或者去企业拿个实习证明就算结课了,对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毫无帮助。

2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对策

2.1改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乃至学校领导要改变传统观念,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才能从源头上改变实践教学这个尴尬的局面。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可以验证理论,所以,实践课程对于学好工商管理这门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同时,学校要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创设有利的条件和实践场所,多与当地企业联系,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在招聘工商管理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实践水平,最好聘用具有实操能力和理论素养都具备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除了学校的在编教师,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企业家担任实践课的指导老师。同时,对现有的教师团队加强实践教学的相关培训,为教师提供很多的企业实践机会,不断鼓励教师加强自我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严格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打造一支理论水平精,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3加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的建设

想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学校要制定出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完善的考评制度,把实践教学的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定和学生综合测评的一个重要依据,使学生和教师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学校要制定完善、科学的监管机制和培养方案,教师和学生要全程参与,学生要及时汇报实践心得,进行实践演示,教师也要随时进行实践指导。为了杜绝实践教学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学校还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监管部门,全面保障实践教学的效率。

3结束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5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经济形势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2.是追求院校差异化发展的优势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虽然考虑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很多院校已经做出改革,但大多都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本质。如何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有效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追求差异化的发展。只有差异化发展,各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优势。

3.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历练。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身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对专业的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受制于教育科研经费较少,多安排理论教学少安排实践教学,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很有问题。而且,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只停留在表面环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要求注重实践性与导向性,然而传统的教育现状是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潮流,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此外,专业课程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实践课程少且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解决问题难,难以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投入不足、实训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最主要的三个表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投入由于受资金所限,实训室、实训设备、实训软件等都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训资源包括校内实训资源和校外实训资源:有的院校处于发展初期,侧重校内实训资源的开发,有的院校发展较为成熟,转向校外实训资源的合作,不论哪种方式,实训资源都是实践教学的根源所在,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技能,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师资引进时重学历轻技能,导致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企业兼职教师受时间限制无法持续教学,这些师资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缺失。与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相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灌输与程序的教化,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也不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能力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是缺乏有效实践教学的直接后果。

三、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高效的实践性教学机制。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教学目标,按照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完善教学与科研等考核制度;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务必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等考核机制;此外在专业建设中还需注意,应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工商管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出前瞻性与目的性。

2.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需要软件与硬件的双重投入,相比于工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硬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少,然而对软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高。当前高职院校大都侧重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等硬件建设,而忽视政策引导扶持与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瓶颈所在。所以,要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两种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用人机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聘用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老师;其次,让学校的专职老师走进企业,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深造等一系列再培训的工作,使教师不仅能增强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以便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4.努力拓展校内校外实训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转化工作思维,以创新的视角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因地制宜,可以是超市、书报亭、物流站、淘宝屋,甚至是网上店铺。学校每学期还可举办一次校园的模拟展销会,让学生作为展销会的主体,将所学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训活动中,锻炼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学校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场所(如商业街、实体店等)需要学校的投入、建设与维护。校企合作作为校外实训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可以实行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这种联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训中边定岗边培训,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6

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经济形势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2.是追求院校差异化发展的优势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虽然考虑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很多院校已经做出改革,但大多都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本质。如何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有效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追求差异化的发展。只有差异化发展,各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优势。

3.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历练。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身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对专业的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受制于教育科研经费较少,多安排理论教学少安排实践教学,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很有问题。而且,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只停留在表面环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要求注重实践性与导向性,然而传统的教育现状是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潮流,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此外,专业课程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实践课程少且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解决问题难,难以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投入不足、实训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最主要的三个表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投入由于受资金所限,实训室、实训设备、实训软件等都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训资源包括校内实训资源和校外实训资源:有的院校处于发展初期,侧重校内实训资源的开发,有的院校发展较为成熟,转向校外实训资源的合作,不论哪种方式,实训资源都是实践教学的根源所在,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技能,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师资引进时重学历轻技能,导致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企业兼职教师受时间限制无法持续教学,这些师资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缺失。与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相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灌输与程序的教化,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也不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能力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是缺乏有效实践教学的直接后果。

三、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高效的实践性教学机制。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教学目标,按照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完善教学与科研等考核制度;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务必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等考核机制;此外在专业建设中还需注意,应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工商管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出前瞻性与目的性。

2.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需要软件与硬件的双重投入,相比于工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硬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少,然而对软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高。当前高职院校大都侧重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等硬件建设,而忽视政策引导扶持与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瓶颈所在。所以,要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两种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用人机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聘用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老师;其次,让学校的专职老师走进企业,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深造等一系列再培训的工作,使教师不仅能增强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以便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4.努力拓展校内校外实训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转化工作思维,以创新的视角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因地制宜,可以是超市、书报亭、物流站、淘宝屋,甚至是网上店铺。学校每学期还可举办一次校园的模拟展销会,让学生作为展销会的主体,将所学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训活动中,锻炼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学校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场所(如商业街、实体店等)需要学校的投入、建设与维护。校企合作作为校外实训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可以实行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这种联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训中边定岗边培训,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7

在信息管理中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信息管理引导实训耗材管理和实训地基管理改革。推进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的需要。实训教学涉及到耗材,工量具等种类繁多,用法及使用方法各不相同。精细化管理最初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理念,认为管理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细节是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强调在教学和服务中精益求精、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促进教学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运行规范化、标准化及信息化为手段,以规则的系统化为主要特点,以全体员工高效协同、不断超越为表现形式,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能为目标定的管理模式。借鉴精细化管理中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理念和内涵,精细化实践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对学生在校全过程的实践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制定工作标准,将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工作具体化、标准化、系统化,通过创新工作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势,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实训教学过程,能为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奠定基础。精细化实践教学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融合了科学管理与以学生为本的精髓,突显了科学管理,调动教学工作的创造性和责任意识,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细化与延伸。

二、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精细化工作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服务的新要求,是对大学生能力提升“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基础上的补充、完善和发展。高职教育改革的形势严峻,学生数量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很多高职院校逐步建立了各项制度,但也存在与实际工作不适应的地方,随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模式的不断出现,高职实践教学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习惯性地将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大学主人的理念,科学设立实践教学工作机构,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工作目录,建立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工作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合适专业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科学量化考评。通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标准模式,不断提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水平。

2.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学校的品牌效应。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企业培训前移、学生岗位适应时间缩短等新情况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停留在过去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不断发展,也无法真正解决学生在技能提升过程中困难和问题,反而使学生在以后工作的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反而使学生感到迷茫无助,与企业的要求不能有机对接,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度不会很高。

三、精细化实训环节管理的方法探究与实践

1.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

在实训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形成了两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1)“五阶段”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将实训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实训教学环境的开发、实训教学的实施和实训教学管理和评价阶段”,强调了实训课程设置的市场导向性、突出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2)项目导向模式:该模式是指用实训项目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训项目的训练,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这种模式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项目导向法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实训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模式。

2.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是在教学中创造或模拟职业活动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学习,从中领悟职业经验而成。为实训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且必需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法律、管理、饭店、旅游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并以两种主要的方式在实训中运作:一是教师事先收集一些典型、精炼、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具体篇章的基础理论,诱导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观点;二是结合课程进度,教师提前将案例类型布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收集、分析、讨论案例。(2)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某一项综合技能项目或某一个真实的工业制造过程,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其实是一种综合应用训练,是实训教学的高级形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完成某一项目,使学生获取实际工作经验。项目教学法的开展通常通过团队活动来进行,对学生的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加之,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技术开发项目或真实的工业制造项目为载体,因此,与案例教学法等模拟教学法相比,可算得上是“真刀真枪”了。(3)顶岗实习法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毕业前学生进行的岗位性实训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实践的教学方法,具有目标性、独立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其他实践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训教学的最后阶段,总之,在实训教学具体实现途径上,我们主要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高职教育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渐实现从黑板、挂图—模型—实物—拆装—维修化—工厂化的过渡。

四、结束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8

在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的过程中,社会分工逐渐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的使命。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财务教学;实践能力

一、财务管理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没有对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培养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也没有将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标准,所以致使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系统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脱节。第二,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理论专业知识内容的教授,很少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第三,学生对专业实践使用的注重程度也缺乏,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注重卷面成果,致使学生不能正面的知道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着手能力至关重要,相关的授课教师有必要加强注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二)实践教学方法实效性较差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模拟仿真实训、学科竞赛、案例教学、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其中,模拟仿真实训和学科竞赛都缺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跟不上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在案例的设计、讨论、启发等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效果欠佳;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实习缺乏积极性,收效甚微。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然而,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多为博士、硕士,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对企业具体控制环境和项目具体运作缺乏实践认识,缺乏跨专业的全面知识能力以及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大障碍。

(四)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课程多以简单的财务核算业务、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审计实施流程为主,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开放,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缺乏实训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后,无法真正全面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一)注重课程设置的前瞻性

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往往会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的课程知识,甚至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必须要具有超前意识,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使课程设置能够做到适度超前,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为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提供良好的保证。

(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首先,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时,以学生是否具备相应职业技能作为评判依据。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以及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定,并充分征求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于毕业论文的评定,以学生能否将书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加以评价。其次,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可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检查实践教学教案、检查实习指导记录、带队参赛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对授课质量高、教学成果优异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

(三)积极展开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

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展开合作,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能为企业输出专业的人才,实现校企双赢。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可以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为毕业后在职场中的竞争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学校应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模式,对自身的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专业教材知识与社会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性程度。

(四)完善校内实验室模拟实习

由于校外实习阻力较大,很多企业单位未设置和专业对口岗位,多是和会计合并在一起,而且大都不愿意接纳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学校加重校内实习活动比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学校应该针对这样的情况,尽快设置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以保障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尽早体验其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要求情况,对自己有清晰认知。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自身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制定相应的就业计划。

(五)组织安排实施

目前经管学院已经建成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以及ERP模拟实验室,为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基础。同时,学院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途径,以保障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这极不利于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在学历课堂之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课时量不足问题,即将一些职业技能的学习转移到第二课堂(例如我校开展的暑期小学期),利用课前、课后进行有效补充。

(六)落实“实践”特色和“双证书”培养模式

财物管理课程具有文理兼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将实践教学工作与基本知识点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提供与企业会计部门的合作,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会计项目,熟悉会计项目的流程,以及财物管理的关键要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会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仅有一个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是不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任职条件的。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对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外,也应对学生会计技术资格证的取得加以关注,切实落实“双证书”培养模式。

(七)科学定位财物管理的教学目标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校的财物管理课程更多的是为会计专业技能人才服务的,随着企业对财物管理科学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财物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明确财物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管理学的方法和技巧融入其中,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成为具有财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学生不仅要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动向、财务法规、国际通行的惯例及法规等进行了解,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相关信息资源的分析和获取的能力等。

(八)加大实践与实训课程比例

财物管理课程的建设应注意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财物管理课程的建设不仅要注重课程书本方面的内容传授,也要加大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比例,从而通过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现存问题很多,也很复杂,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比较缺乏,学校应该重视起这方面的问题,对不足的方面予以完善和努力,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得更完善,为社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新焕.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4.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9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我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强化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动口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篇10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这也要求高校需要大力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是将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如饭店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服务及管理的(前厅、客房、餐饮、销售、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旅行社是如何进行旅行社业务的(地接导游服务、全陪导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对外促销联络、投诉处理等)。二是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在培养计划中没有涉及。三是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四是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而且也为日后选拔和录用人才做准备。实践教学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加校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提高理论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总结出以下几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对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wWW.133229.cOm

一、充分重视实践课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没有十分固定的和有计划性的组织教学,教师备课不积极主动,学生对实践实习课程也不重视。这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把实践课程由原来的“辅助性课程”提高为“专业必修考试课”,并相应设置学分和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并且要组织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出实践教学课,做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课堂上学习态度应该端正积极。

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

(一)在系内专业实验室,进行教学演示与模拟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更应该时刻强调教与练的结合,教师充分利用模拟导游实验室,利用景观景点活动沙盘进行导游原理及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更能直观的掌握导游技巧,并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训练。学院为满足教师授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旅游综合实验室。它有助于学生进行旅行社业务及导游活动训练;为学习照像机、摄像机的使用提供场地;方便进行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节等综合技能训练。

(二)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专业的开放型,更需要实行“开门办学”。要努力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弥补实践教学的缺陷和实习场所的不足。经过努力本校旅游专业和新疆康辉旅行社、新疆海外国旅、新疆海德大酒店、亚心景观规划院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到旅游企业参观见习,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年级到疆内各景点景区进行游览观摩学习,使学生对新疆旅游业有个感性认识;二年级主要在宾馆、酒店实习,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三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可自由选择进行酒店、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内勤、导游、景区、规划设计院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上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及更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年级实习是就业前实习,主要指学生在有签约意向的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如此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下。学生到这些旅游企业中进行连续4年的实践学习,从基层工作做起,逐步过渡到参与中层管理工作。这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来了解各种旅游企业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学习企业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敬业精神、服务观念、工作态度,学习企业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决策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中的问题,将遇到的新现象,发现的新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作为案例来分析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一般在寒假或暑假两三个月的时间。旅游专业学生在在读期间以员工的角色进入旅行社、酒店等进行工作,既可为实习单位创造经济价值,实习单位根据经营效益分配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又可以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与就业的平滑过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行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旅管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

1.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采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老师也感到授课乏味,身心劳累。如果采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现场竞赛,社会关注”四位一体的新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教师也会感到教学很轻松。笔者曾指导学生举办导游知识技能大赛,学生积极主动出策划方案,并全程参与,并邀请旅行社经理及资深导游作为评委,最终活动取得成功。

2.重视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采用现场教学、幻灯、录像、案例讨论、团队活动策划讨论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各种竞赛、辩论会、模拟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组织、参与、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3.优化教学内容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尽量采用业内“时事”动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第一时间且详尽的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业内动态信息。案例讨论时,可首先指定几名学生作“主题发言”,发言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其他同学对主题发言者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此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导辩论的深入。

(二)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各种活动

1.导游知识、技能系列大赛

参加旅游管理知识大赛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笔者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指导了“爱新疆、爱旅游”、”相约同游,一路有我”两届导游知识技能大赛“青春之旅”、“靓点青春”等多届以专业知识实践为契机的比赛,为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学生的参与和竞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口能力。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黑龙江省导游大赛,通过参赛学生的现场模拟导游讲解,提高学生的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礼貌礼仪和才艺技能。参赛获奖的学生成为了同学学习的榜样,也调动了同学们学为所用的积极性。

2.校园一日游活动

新生入学,对新环境都不熟悉,“校园一日游”活动主要针对每年大一新生,由大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日游活动。笔者曾指导过两届校园一日游活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又丰富了导游实践经验。活动从最初的策划文本编写,到中间的联络沟通组织,再到最后的导游讲解,全部由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让学生能在既定的模式框架下发挥其创新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校园一日游”活动结束后,由参与组织的同学进行互评得分,最终成绩与《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课程成绩直接挂钩,使这两门课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

四、请知名专家或优秀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一些阅历丰富、业绩优秀的管理者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旅游发展趋势、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可以加强科研力量,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实践操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不足。为此,要加强旅游管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探索,立足校内实习基地,举办校内应用技能和服务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同时更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宗旨,依托旅游业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的实习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