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区教育十篇

时间:2024-03-28 18:29:49

教育部社区教育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1

【关键词】 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教育;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教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教育稳步向前,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西部地区城市的社区教育,明显滞后,在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西部地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寻找出适合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途径,已成为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课题。

一、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模式

社区教育活动要想达到教育目标,并经常、持久地开展,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基本的教育设施,二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我国,除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外,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社区屈指可数,西部地区更是寥寥无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经费严重不足,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机制尚未形成,经费问题已成为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社区教育机制的单一化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的文化教育都属公益性质,政府是社区教育投资和管理的主要渠道。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社区教育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变传统的依靠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社区教育,兴建各种为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便利的设施、场所,逐步形成政府、社会机构、民间组织各占一定比例的社区教育投资模式,允许社会机构、民间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成为社区教育的经营主体,发展社区教育可经营性的一面,让福利型的无偿教育服务与有偿教育项目并行共存,用这种有偿教育方式筹集资金,以弥补西部地区社区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扭转我国社区教育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给社区教育的自身发展带来活力。社区教育要长期发展,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对接社会,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经费短缺、基本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发展社区教育,就要从地域的角度审视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内丰富多彩和富有活力的资源平台,培育社区教育实体。一方面,动员社区内各个教育单位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精心选择真正能够承担社区教育职能的社区教育实体,并与之合作办学,如,可以以社区内学校、企业为中心,与之签订协议,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使社区教育与地域需求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还可与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办学,利用他们的网络平台,构建开发社区教育网络,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让各种社会机构的潜在教育功能得以全面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在多元办学机制下,社区教育的主体应引入竞争机制,以品牌意识为核心确立社区教育的理念,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增强社区教育实体面向社会办学的责任与动力,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学习者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当然,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育需求的变动,调整社区教育的结构、规模,不断更新和扩充教育资源。

三、确立项目,丰富社区教育内容

办学成功的前提在于明确定位,在于凭自己的能力发展出独特的培养项目。西部城市的社区教育应在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社区内部环境资源能力做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在社会众多需求中根据本社区的特点确定自己的位置,寻找有社会效益的特色和优势教育项目,并以此来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学习的需要和社区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西部地区城市人口的基本情况来看,比较明显和迫切的需求主要反映在生存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上,相应的教育内容主要表现在职业学历教育、实用技能培训、城市流动人口的基础教育和对老年人的生活教育等方面。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社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生源特点选择特色和优势项目。在高校资源丰富的社区,着重发展高等学历职业教育项目,如:成教班、自考班、职业资格证书班等可以成为本社区教育项目的亮点;在工矿企业林立的社区,可着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如:基础电工班、计算机培训班、财会电算班、办公自动化技术班等,这些又可以成为该社区教育的品牌;在外来人口众多的社区,针对城市流动人口、民工的基础素质教育和生存技能培训应成为本社区的重点项目,如:法制常识、电器维修、汽车维修、推销技能、美容、理发等各种服务行业培训;在中小学聚集的社区,青少年课外辅导项目可大有作为。此外,老年人的教育、家庭妇女的家政培训、各类兴趣拓展等项目都可成为社区教育的内容。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树立品牌项目,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是解决好社区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健全制度,完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

社区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首先在于建立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机制,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其次,重新划定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职能作用,改变对社区教育的控制模式,也是社区教育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不再是社区教育的唯一投资者,它的职能更重要的体现在能否发挥其调控功能,引导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如何完善机制,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对社区教育进行监控,从而保证社区教育的质量等方面。尤其是社区教育中的一些有偿教育项目收费的合理性、社区中弱势群体和贫困居民的教育公平等问题,应引起政府特别关注,并通过行政手段尽可能予以调节。政府还要对社区教育实体的办学资格和教育质量进行审查和评估,并把审查评估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社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构建成熟的社区教育体系,促进社区教育事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发展把教育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正在从被动地适应经济发展走向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不应该让城市社区教育孤立存在,社区教育应积极主动地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接,一方面创新机制,多方面筹措资金发展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这是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立.汉正街社区教育实践的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2000.02.

[2] 夏鲁惠.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07.

[3] 郭瑞芳,周振朝.山西省城市社区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2

一、精心组织,广泛动员,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开展打下基础。街道党委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党总支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对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老化,居住分散等特点和实际,制定了*社区党总支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社区党总支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了各自职责,确保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深入开展。

二、周密组织,扎实推进,积极搞好学习培训。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制定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社区全体党员严格按照学习教育活动“规定动作”的要求,抓时间挤时间对科学发展教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自学。为提高学习质量,党总支组织全体同志开展了4次集中学习。在学习中,做到了集中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每位党员都撰写了二篇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三、抓住关键,明确目标,科学组织分析评议。在第一阶段学习提高的基础上,我们重点进行了“三查一看”。一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查为实现科学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三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撰写了自查剖析材料,看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对照检查、学习,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对照科学发展观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自己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查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我们还坚持开门搞教育的方针,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围绕街道党委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在整改落实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50份,征求意见和建议30余条。通过开门教育,广泛征求意见,社区各党员干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基层和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反思,找准并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社区的社区的整改方案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针对性。

四、认真研究分析,制定整改方案。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成果,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以实施强素质工程提高综合素质、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为重点,以确保整改实效、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问题为目标,围绕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建立长效机制情况四个方面认真研究制定了社区党总支整改观落实方案。并召开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了党总支整改方案,进一步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建议,对整改方案进行了讨论,经过吸收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党总支对整改方案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五、结合实际,认真整改。我们把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作为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存在问题,扎实整改。社区党总支及主要负责同志按照经审核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为居民服务的意识。

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主要成效

(一)充分认清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社区做为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应时该注意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自觉地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搞好此项活动。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高度,认清了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解决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思想认识问题,激发和调动了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克服了教育前存在的“重复”、“厌倦”、“畏难”、“无用”情绪,消除了“怕”、“满”、“懒”的不良心理,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永恒的宗旨。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3

在星光社区党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南新社区党支部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把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各项任务,深挖工作亮点。社区突出特色,结合工作实际“我为群众办实事”,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学习教育活动,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一是搭建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学习平台,量身材料“三清单”。社区面向广大党员群众,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 推出“学习教育“三清单”,即参考书单、党课清单、阵地清单,形成了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各种权威“党史”书单,明确了学习重点,形成了参考书单。通过党支部书记开展党课、社区党员宣讲、公众号上面向基层推送权威网上党课等方式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党史党课清单。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积极联系市、区各类党史教育资源,打造阵地清单。

4月2日上午,南新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到烈士陵园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缅怀先烈、开展党史学习,并开展创文宣传活动。在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曾经为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和一束束鲜花,并且默哀致悼,深切表达了对先烈们的追思之情。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先烈的深深哀悼。在烈士墓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一起高举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锵恢宏的誓词,一字一句,神圣而豪迈,再次坚定了党员同志们的理想信念和奋斗初心。社区党支部书记朱仲凯带领大家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进一步通过党史研学实践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辖区党员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号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把“党史”教育融入日常活动。南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相结合,向社区党员党组织开放党群活动场所,开设了党员教育和支部党日活动两个专场活动。社区经常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把使命永担在肩,重温入党誓词”为主题,组织党员们共同观看了各种教育微视频,倾听了老党员入党初心、聆听了党员代表的故事,动静结合,丰富了“党史”学习活动的内涵。社区还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个性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成了以誓词教育为主线,观看红色电影、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开展防疫微故事宣讲、党员互动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党员教育内涵,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使命感。

三是领导带头,学在前、当表率,强化理论学习制度,支部书记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配强学习教育工作组和党建指导员队伍,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社区组织老党员组建了一支领导干部带头的骨干讲师队伍。干部示范、党员骨干积极参与,加入到讲党课、学“党史”的学习辅导队伍中,贴合社区实际开展理论宣讲。收到了较好成效。

四是汲取智慧,在“党史”学习中提高工作能力。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社区支部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学史读书活动,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领学、促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始终以“原汁原味” .“见行见效”为宗旨,学真史正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会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同时以结果为导向,把学习教育成果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切实社区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督促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谋新策、出实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为学党史进一步推行社区工作,3月22日,社区党支部携手市、区创文包保单位党员,结合党史教育工作,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文明在行动,春季大扫除”活动,按照创文工作各项要求进行大排查,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营造良好的创文环境。活动中,共有包保单位党员、社区志愿者公20余名参与,以实际行动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总结我支部党史教育工作,我们觉得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形式不够丰富,与实际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多措并举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4

举开放大旗,硕果累累满庐州;迈坚实步伐,壮阔蓝图看**。值此**跨入新一轮发展关键期,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新跨越、进十强"新目标,以"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强势作为,致力打造大湖名城和创新高地。此举为全市指明方向,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求。

新起点,新希望;新征程,新跨越。通过干部在线教育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创新手段,收获很多,不仅丰富了知识结构,变革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推动了重难点工作,还切身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获得知识后的满足。由此我得出:知识源于学习,而当学习达到一定境界,便成为促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动力。

基于在线学习,我对"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有了更深认识。落实到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就是强气场、当先锋、做表率。强气场就要提升素质立责任。维克多·费兰克说,"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由此可见,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根本。因此,当我在践行"新跨越、进十强"、全面建设区域性特**市这一宏伟目标时,感觉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宝顺书记说:"工作业绩等于责任心乘以工作能力。"而我对自己说,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勇担己任,不断在追求事业发展中获取动力,提升能力。

强气场就要团结协作顾大局。"团结协作"也是我区今年的一个引领性口号。它时刻提醒我精诚团结的重要性,它为我注入一针"强心剂",它使我在取得成绩时心中满是认同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只有以大局为重、以促进工作为重,跳"集体舞"、不唱"独角戏",才能弘扬正气,促进工作,推动事业不断向前。

强气场要有"感"更要有"干"。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只能使工作部署在嘴上、推进在会上、落实在纸上。不久前,我区再次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倾听社情民意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接地气、听民意、察民情、问民计,更让我感受到真干事和抓落实的真谛。我也更加坚定:任何工作,都要靠真抓实干,实事求是作决策、办实事、办成事。

借助在线学习,我在推动重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在线学习,助我寻找规律、研究制度,找准化解征地拆迁安置问题的"金钥匙"。在线学习让我更加确认,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为此我和基层同志一道,把解决征地拆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作为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逐户走访一批重点户、难缠户和"钉子户",用心沟通、以情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此为基础,仅2011年,就有效清理各类征地拆迁安置房遗留问题529件,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通过在线学习,助我明确抓手、打造平台,找准优化人口和计生工作的"催化剂"。在线学习使我认识到,过去的一些硬性管理要逐渐向软性服务转型。为此,我专门了解计生家庭实际困难和育龄妇女切身需求,找出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在强化利益导向同时,积极搭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平台,使人口计生工作真正寓管理于服务,提质量于改进,上水平于创新。去年以来,我们精心打造贴心化服务,通过开设"城市生活e(驿)站"、"社区之约服务站"、"爱心储蓄银行"等一批特色服务平台,使人口计生服务不断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人性、富有温情。

通过在线学习,助我创新管理、改善民生,找准增强民政事务影响力的"助力器"。在线学习让我清醒意识到,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还存在很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如民政工作多局限于执行政策的具体事务,如何进一步增强资源整合,扩大其社会影响等。鉴于此,我一方面点对点、面对面走访、结对特困户、特殊户;另一方面,会同基层社区第一时间将惠民政策送达那些处于政策边缘的特困对象。此外,广泛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市级示范社区和区级达标社区创建工作,先后投入数百万元,”一居一品、各具特色、平台共建、事务共容、资源共享”进行示范和达标改造,全区80%的社区即将达到全市标准化社区水平,群众获益良多。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5

关键词:教育;经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缓慢。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必须重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推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根本在于教育。这也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教育事业,一方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更能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滚雪球”效应。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需要准确把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惠互补关系,充分利用好投资教育对经济的拉动和“反哺”效应。

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Schu ltz, 1961)通过余值法计算出了美国1929年到1957年的经济增长有33% 归因于教育的发展,丹尼森( Denn ison ,1962)利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计算出了美国1929年到1957年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为35%。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也通过开展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深入分析1996~2006年全国三十多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得出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贡献率高于固定资产贡献率的结论。

从我国来看,教育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发展教育可直接改善办学、拉动投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长期徘徊在基础教育领域,注重于中小学这类较低水平的学校建设方面。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大幕开启,新一轮学校建设逐步展开。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倾斜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投入了更多公共资金。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薄改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等,校@校舍和教育园区面貌逐渐焕然一新。

在现代职业教育方面,建设了一系列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夯实了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了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双一流”建设等项目,集中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技研发能力提升。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城乡地区办学条件,基本解决了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同时,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带来的投资拉动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也非常可观。

二、发展教育可有效促进消费、提振内需

教育投资首先表现为一种消费,是一种满足群众多样化接受教育需求的投入,而这种消费对内需的拉动效应,往往比普通商品消费更为直接、更为持续。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各地高校先后完成了高校合并、升格,以及学科、专业扩张、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一系列大动作,尽管后来少部分高校因盲目扩招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促进消费、提振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其作用和影响不容否定。

首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本身能拉动消费,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又通过项目拉动了GDP增长。其次,高水平的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高质量的消费群体,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促进更科学、精细、协调的社会分工,从而减少社会内耗,提高消费效率。最后,普及化的免费教育为增强居民其他消费能力带来新的可能。比如,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阶段学杂费等政策。尽管是政府买单,但对老百姓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惠民红利,节约了普通居民的教育开支,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强了老百姓其他方面的日常消费能力,从而有利于释放出更多资金进入消费市场来提振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三、发展教育可显著改善民生、帮促脱贫

教育对改善家庭生存发展能力、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作用同样明显。比如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一种平民教育,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个人提升带动全家致富,大大减轻贫困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近年来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和经济贫困学生资助措施,以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教育机会等。这些举措,既给普通老百姓共享了社会红利,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和谐。又给社会创造了发展红利,激发了普通劳动者工作热情,稳定了工作岗位需要,无形中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教育可彰显城市品位,提升区位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发展水平则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首先,教育能够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为广大居民提供均衡的中小学教育学位、优质的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产品;居民则更易安居乐业,城市家园归属感更强,幸福指数更高。

其次,教育能够培育城市品牌。教育传承和创新城市文化,既以文化育人,又传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文明,培育城市精神。特别是建在区域中心或次中心城市的高等学校,凭借高等教育的特殊影响力,在构建品牌高校的同时,也培育了城市品牌。比如,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等城市云集了像哈佛、麻省理工、剑桥大学等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形成本国最有价值和最具发展空间的城市。我国在近年来也进一步优化高校结构和布局,除了在北上广等老牌中心城市,也在天津、重庆、武汉、成都等新兴中心城市、区域次中心布局了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大学职教城,这些城市在近年来也显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城市影响力、发展潜力和周边辐射力。

最后,教育还能推动城市增值发展。从新一轮城镇化进程来看,城市新开发小区和楼盘,往往因为政府在周边规划建设了优质学校而推动房价上扬、土地增值。高等学校也依托其科学研究和人才汇聚优势,将科研攻关重点和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城市资源优势与重点产业规划相结合,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实现了学校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这种同步发展关系还会越来越密切,相互联动和促进的作用还将越来越深入。尽管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看上去没有企业项目投资那么立竿见影,但所带来的后续效应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却更可观、更持续、更有效。

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统筹谋划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不能故步自封、头痛医头、说自话。要主动作为,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步伐,把教育放在全国、全省“一盘棋”中考量。比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发展将会获得更好的环境和基础。而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等,对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把机遇和挑战转化为教育发展的优势,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是中西部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课题。具体来看,要在以下几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加大投入补短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加强数字化智慧学校建设,创新教育供给模式。

二是满足需求促衔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推进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的“立交桥”。建设满足多样化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扩大继续教育培训资源供给,为所有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更加便利的学习环境。

三是加强引导优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合理比例。补足教育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短板,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四是对接定位扩影响。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定位,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等重大机遇,开发一流教育资源,打造教育高地,吸引国际优秀学生留学,深入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全面提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五是抓住根本强师资。完善教师培养和发展体系,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阶段的有机衔接,提升校长专业化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大教师工资、健康、住房、社保等方面保障力度,为广大教师舒心从教创造条件。

总之,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既要慕逃本身来统筹谋划,也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巧妙借力教育对现实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厚植事业发展优势,努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参考文献:

[1]于同申.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5-65.

[2]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67-73.

[3]张培贵.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2(13):35.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6

本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着力解决、认真解决、切实解决”上下功夫,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针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扎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整改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抓好学习;针对征求意见、自我剖析、查找出的问题和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措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机关党风、政风、行风和党员作风整顿,解决影响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建章立制,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此,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一)始终把提高党员素质放在首位。在整改工作中,要按照中央关于把学习贯穿教育活动始终的要求,继续抓好党员的学习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要结合整改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进行学习,激发广大党员搞好整改的自觉性和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要通过深入地学习,引导党员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改进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

(二)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实际抓整改。要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化组织纪律观念,自觉地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省、市、区委部署上来,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要教育党员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我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努力工作。要通过扎扎实实地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让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

(三)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在整改中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带头落实整改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党员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好。通过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广大党员必须高度重视,要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采取有效措施,在抓落实、见实效上下功夫。我局整改提高阶段的时间原则上安排1个月左右,要扎实做好以下8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做好思想发动(5月15日至16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及时召开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会议。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通知和省、市、区委安排意见及各级领导讲话精神,了解和掌握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基本环节,并根据区委总体安排,结合本单位实际,讨论制定整改提高阶段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法措施,保证整改提高阶段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2、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5月17日至23日)。每个党员都要对照党性分析材料,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民主评议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党组织的评议意见,对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纪律以及廉洁白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按照新时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党支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针对党员和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3、认真进行整改(5月24日至6月3日)。党支部要把边学边改贯彻教育活动的始终,集中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即定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对机关党风、政风、行风和党员作风方面的问题,工作方面的问题,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扎扎实实进行整改。整改中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特别要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改起,抓住那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拉出单子,明确责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有条件改的,要立说立行,马上就改;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向群众讲清楚,创造条件,尽快解决。要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认真督查。

4、及时公布整改情况(6月4日至6日)。集中整改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党员个人、党支部和领导班子的整改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补课”。党支部要在适当时候组织党员过一次专题组织生活 ,交流党员个人整改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进一步搞好整改。

5,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从整改开始至6月8日)。要把抓好整改与研究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让党员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利益的要求,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员先进性要求的制度体系。建章立制工作从整改开始后就要及早着手进行,争取在整改提高阶段结束时形成初步方案。要紧紧围绕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本单位实际,健全完善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群众、惩治和预防腐败等各类规章制度。对那些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认真执行;对已经制定但没有坚持执行好的制度,要在整改阶段总结经验教训,抓好落实;对制度不严或不够完善的,要做好修改完善工作;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制度,要进行调整;对还没有制度保证的,要根据新的需要和实践,尽快研究制定。同时,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先进性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保证措施,把总结出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中去。通过建章立制,着力形成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党员自律机制、进步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党员队伍“进出口”机制。

6、认真进行“回头看”工作(6月9日至10日)。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基本完成后,要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主要看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是否切合实际,整改工作是否扎实,整改活动载体是否有效,建章立制工作是否落实,等等。通过“回头看”工作,凡是没达到要求的,要认真进行补课,

7、进[文秘站:]行满意度测评(1月11日至13日)。“回头看”工作结束后,党支部及时申请区委党员先进性教育督查组和上级党组织对本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

8、认真做好总结(6月14日至15日)。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结束后,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既要重视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和全过程的总结,又要注重对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措施的总结。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这次教育活动搞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效果。同时,对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作出部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支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克服松劲情绪,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狠抓各项整改目标的落实,超前谋划好巩固提高阶段的有关工作。

(二)强化工作责任。党支部要在整改中发挥基础作用,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发挥表率作用,投入足够的精力认真组织党员扎扎实实地进行整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认真抓好分管股室的整改工作。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7

1.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是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是关系到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都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写入了报告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建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还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区教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开始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省的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却是极不平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只有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新时期抢抓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上而下带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推动教育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2.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加强社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讲,社区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它还需要文化、宣传、民政、统战、妇联、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相关部门来齐抓共管。如此一来,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只有首先抓好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才能有效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社区教育管理水平,优化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才能把社区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制订发展规划,才能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省在领导组织网路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在社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来看,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就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对新时期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教育部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相关部门。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社区教育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甚微,更谈不上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了。

2.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

一些市、县(区)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缺乏工作指导。就我省目前情况而言,首先,省政府尚未成立负责社区教育全面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全省社区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亟待出台;其次,教育部门内部尚未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积极主动开展社区教育探索实践,但缺乏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再次,其他相关部门尚未成立配合教育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应机构;最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管理和制度引领。

3.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教育、宣传、民政、文化、人社、司法、人口计生、卫生、农业、财政、科协、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工委、老龄办、流动人口管理等部门,都应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但由于缺乏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战,工作成效不明显。我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我省缺乏一个能够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三、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认为,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应在教育部相关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省省情,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党政统筹领导社区教育工作的总格局

社区教育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推动,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建议,省政府可成立一个由多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联合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导性文件,明确各部门社区教育工作职责,制订社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把社区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各市、县(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政府统筹领导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等保障制度的层层落实,有利于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从而推动我省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组成的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是在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那么,社区教育应该具体由谁来管呢?《意见》明确指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的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在《意见》指导下,我省一部分省辖市的教育部门已经率先在社区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3年10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在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门要主动靠前,把开展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并下决心去抓好这项工作。”从我省目前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郑州、平顶山、信阳等地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它们都形成了市、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随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协调责任制和督导责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从而强化了教育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职能。然而就省级层面而言,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仍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为此我们建议,可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使此项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具体负责,形成省、市、县(区)三级管理网络,使全省教育部门在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教育各项工作。

3.强化分工协作,多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知道,社区教育工作是涉及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只有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领导体制,才能保障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在政府主导下,各级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应由多部门联合组成。为了确保各部门在工作中能够密切配合,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根据各部门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另一方面,应及时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各部门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高效率推进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其他省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建设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例如,民间组织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既可弥补行政管理力量的不足,也可以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民间组织也应成为社区教育领导组织网络建设中的一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与服务环境,调动和吸引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管理。

四、结语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六合崛起振兴”为引领,以创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为目标,以安民、便民、惠民、富民、乐民为着力点,遵循教育现代化思想、终身教育原则,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促进社区教育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全力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通过发展社区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社区经济更快发展,社区民主建设更加完善,社区文化更加繁荣,社区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社区环境更加优美,从而实现社区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以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为基础,通过协调、衔接、沟通,构建纵向以区、街镇、村居三级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横向以各部门教育资源为支撑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全区成立由区委和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办、老干部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妇联,区财政局、教育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司法局、科技局、农林局、文化旅游局、卫生局、市容局、体育局、公安分局等部门以及各街镇分管负责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做好决策、领导、协调、推动、服务等工作。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区教育局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宣传、推广和协调全区社区教育工作。各街镇要在原有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基础上成立“社区教育中心”,由成教校长兼任社区教育中心主任。同时相应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社区教育委员会。

(二)大力宣传社区教育,培育和强化社区教育意识。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对各级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市民都是一个新观念。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区的社区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本地区工作的开展,培育和强化社区教育的意识,逐步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确立社区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优先发展的地位,树立教育(学校)发展与社会(社区)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校和社区相互沟通、双向参与、双向互动,推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观。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9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社区教育其是当今社会一种特有的教育新形式。据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的研究表明,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全国开展社区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活动是以依托社区、政府主导的形式开展实施[1][2]。社区教育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合理组织全社区的教育资源、指导开展社区内有效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的,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是我国社区教育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加强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社区环境的稳定和谐,是我国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

1.社区教育的作用

社区教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各个社区的管理领域上,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社区教育能够实现社会倡导的终身教育。无论是在幼儿教育层面上,还是在文化教育或职业教育层面上,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社区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社区教育促进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社区教育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优势,能够较大程度地推进我国现代化教育。第三,社区教育符合外来、失业人口的教育需求。社区教育对象中有很多都是外来人口,其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待业者的心理调整、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职业技能的培训等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当前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与学校教育相同,社区教育老师在社区教育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仍在社区教育边缘地带[3]。没有经过培训的专业型人才来从事社区教育,目前多数是退休的教师、志愿者教师或者学历较低的非师范生在承担社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老龄化、非专业化、低学历”等特点导致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这使得社区教育难以得到科学化、规范化开展。(2)教育协调管理不足。在目前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模式中有很多障碍,社区教育工作往往是孤军奋战。例如,教育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管理成本高、沟通困难等问题,协同配合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在制度层面上仍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社区教育管理是以一种“游离”的状态运行。为了保证社区教育的初衷,我们应当协调多部门共同推进实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多部门统一作战。(3)教育经费不足。保证社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得以正常开展需要有充足的社区教育经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在社区教育实施中也投入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经费,甚至对此设置了专项基金来保障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我国人群庞大、社区数量之多加之经费有限、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导致社区教育的开展还是举步维艰。教育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质量,此外,还直接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仪器设备的购置。

3.新形势下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1)政府加强统筹协调。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现有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漏洞,解决在推进社区教育活动中各部门缺乏协调性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来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实施。为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应加紧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在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经费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此外,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运行部门的关系要明确,使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有序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2)建设社区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社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实施如果没有充足的教育经费的保障将难以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建设社区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是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最为关键的一步。导致社区教育经费投资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社区教育重要性的客观认识。所以,为了改变人们对社区教育某种程度上的偏见,可结合线下和互联网线上的方法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随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社区教育活动不会因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而“夭折”。(3)培养专业型社区教育人才。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者、主体是教师,在新形势下培养专业型社区教育人才对促进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一批“学历高、能力强、专业强”的人才,社区教育管理者应通过社招、自荐等方式来选拔社区教育的教师。此外,为了及时更新教师知识储备,我们应对社区教育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教师是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只有教师的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吴遵民.我国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3):9-13.

[2]宁安生.我国社区教育回顾与展望[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30-32.

教育部社区教育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两个率先”为立足点,以安民、便民、惠民、富民、乐民为着力点,立足社区、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切实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亲和力、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促进社区教育更好地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特点的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网络,精心构筑行政管理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各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争创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和沟通。加强社区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稳步建立起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全市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落实社区教育政策,指导社区教育培训,督查社区教育工作。各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统筹安排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资源,按标准配足配齐满足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对行政区域内社区教育实施统一管理。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和本意见要求,共同做好发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镇(区)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强化指导,有关部门主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市职技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积极指导各镇(区)发展社区教育,切实做好社区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各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与社区教育中心实行合署办公,通过增加教育培训内容、拓展教育培训功能、扩大教育培训对象,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着力指导镇属部门、单位、村民学校、企业职校等社区教育办学点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基本形成“以市职技类学校为龙头,镇(区)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居)社区教育办学点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三)深化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现有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等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各镇(区)社区教育机构要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充分依托各类社区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青少年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及开放式远程教育等,切实加强对农村居民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依托社区职教资源,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及再就业培训,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和外来人群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实现社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拓展;要充分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休闲和健身娱乐活动,确保社区内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充分调动各类组织、单位、家庭或个人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制定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标准,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创建评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由点到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市职技类学校骨干力量、专业机构技术人员、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组建社区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同时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以社区离退休人员、专业技能型人员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建社区教育兼职教师队伍,积极构建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化、适应社区教育需要、富有区域教育特色的社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要建立健全市、镇社区教育师资库,不断优化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师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坚持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实绩考评体系,纳入政府重大督查事项,确保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要紧密结合社区教育工作主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网络传媒等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关心社区教育、支持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经费筹措办法,逐步建立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镇(区)要根据社区教育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好教育培训经费;社区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全面落实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全部用于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