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十篇

时间:2023-04-10 00:23:2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1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灌溉;管理;利用

1原理

水循环利用指通过一些水处理工程技术和供水设施,将处理、净化后的废水重新使用。整个过程是一个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将污染物从水体中除去的过程。在国外多数地区, 废水一般进行两级处理, 初级污水处理是指使用机械或物理的处理系统进行废水处理, 二级处理指使用生物、 化学过程进行的水处理; 有时为满足更高水质标准的需要,要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第三级处理,其目的主要是除去残留在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和溶解的固体物质,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上可以满足于非直接饮用水的所有目的,包括补充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层等。设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主要包括供水、回收、过滤、消毒、加肥、检测、再供水的循环过程。集水池可建设在温室的角落,上面覆盖盖子后不影响盆栽种植,供水系统可用水泵产生稳定的输水压力,通过滴灌带、潮汐灌溉、喷头等方式到达植物根部,作物根部没有吸收的营养液等杂物就通过管路回收,经过三层过滤,根据需要进行臭氧、紫外等杀毒除菌和补充养分后,经检测合格重新进入管道进入集水池备用。基于无线控制技术的节水和循环系统为了解决设施环境下的布线和施工成本,可根据温室实际用水的具体需求,采用通讯协议,实现无线灌溉控制,满足节水和循环高效利用的需求。该系统实现了监控中心与采集控制节点的无线通信,监控中心工控机上运行的水资源控制系统软件对采集控制节点进行灌溉控制并实现现场传感器数据的采集。节水主要是基于土壤水分传感器实现动态控制调节用水。系统的循环主要是采用臭氧方式对回收循环的营养液进行消毒,避免水循环使用时的交叉感染。监控中心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工控机或计算机均可。采用串口连接一个具有RS232接口的无线模块,通过该模块与下层的采集控制节点(土壤水分传感器、臭氧空气量传感器、pH值传感器、EC值传感器、电子脉冲水表)进行无线通信。其上运行的灌溉自动化控制软件使用组态软件开发。组态软件的远程部署技术使开发大型工程变得容易,智能图形技术使开发出的图形操作界面更加直观友好。组态软件具有Modbus协议接口,可以方便与研究的抄表系统集成,完成系统的快速开发部署。灌溉自动化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设备控制的功能。系统主要通过四个功能模块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2水资源的配置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应本着“确保生活用水, 满足工业生产, 减少农业用水, 兼顾生态环境需求” 的原则,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就根据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 制定用水指标, 通过控制用水和限额供水, 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水资源合理地分配。

3水资源的保护和涵养

灌区的水资源总量有限, 要想提高水资源的可供应量, 就必须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中对水源的保护和涵养经予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某些灌区水污染加剧, 水质恶化, 已不能满足部分特殊行业的需求。在一些为城市生活提供水源的灌区,在水质达不到要求时, 就不得不停止供水。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污水排放量较大的灌区, 普遍存在着利用供水渠道排污的现象, 造成灌溉水源的二次污染。还有一些灌区因水源遭受污染, 导致作物减产、渔业受损、工业生产受到不良影响。因此, 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中, 要注意通过工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灌区的水源遭受二次污染, 使水资源在质的方面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我国灌区一般可分为汇、蓄、引、提四大类。对汇流和蓄水型灌区, 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降雨和洪水的拦蓄等; 而对引水型灌区, 则要处理好灌溉和补源的关系, 可通过地下水的调蓄功能, 实现年内或年际调节, 做到以丰补歉; 对提水型灌区, 重点应放在减少地面径流、提高降雨利用率上。通过涵养水源, 可相对提高水资源的供给总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区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4地下水地表水的统一管理

灌区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后, 各级渠道通过防渗处理,对地下水的补给会大幅度减少。这势必会对灌区的地下水造成影响,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部门的水利用效率。此外, 对一些在水量呈季节性变化或者年际变化很大的河流上引水的灌区, 常常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模式, 在其节水技术改造中应该特别注意采取适宜的渠道衬砌比例, 保证对地下水的补给, 做到既能使灌区地下水库调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又不至于严重影响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指标。对于实施“井渠结合”的引水型灌区, 要做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调度运用, 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5水资源价值及合理水价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2

文献标识码:A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相比有着很多突出的优势,其分布广泛、水质可靠稳定、具有多样性的赋存状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周围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易发生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问题,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协调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平衡,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地表水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与下游水、上游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统筹规划,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水质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另外,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近郊井群越来越密集,农业和工业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出水量锐减,存在着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污染等问题。2、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当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地区之间、工农业之间的用水矛盾日益尖锐,现代化城市和工农业发展与地下水资源环境不协调,很多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超出当地地下水承受能力,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地下水资源系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最主要是受到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只是局部性的,没有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宏观经济调控有效联系起来[1],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并且对于地下水资源系统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3、缺少健全的政策支持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分散型模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系,使得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健全的政策支持,很多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混乱,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地下水资源布局不合理、水体污染、用水浪费等现象。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不花钱,很多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节水措施,特别是工农业用水量逐年上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策略1、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政府应加大地下水资源的研究、评价和勘查力度,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结合当地实际用水情况,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开发,确保开采井布置和当地水文地质环境相适应。并且,充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关系,注意涵养水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地下水,实现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例如,我国塔里木河流域,积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按照责权统一、层次管理清晰、事权划分明确、隶属关系清楚的原则,建立了高效、统一、权威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新体制。同时,在有条件的农业区,采用井灌和渠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减少地表水的浪费,同时减轻由于地表水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2、遵循经济规律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国土资源,其是有价值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符合经济规律,由于供水也有成本,因此应改变当前这种低偿供水甚至无偿供水的局面。按照经济规律,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合理开展人工补给地下水[2],妥善处理污水,将地下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合理进行开发利用,有效缓解我国当前水资源紧缺的问题。3、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污染在全国范围内提倡节水农业,实行计划供水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确保农业粮食总产量。对城市和工业用水设定用水限额,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人力、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全局流域,根据地下水资源特点,合理规划设计,减少地下水污染。4、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3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监测;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淡水总量在世界排名第六,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仅有242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未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市场配置。第一,我国的水价过低。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用水仍然是免费的,即使部分收费,也远远低于成本。据资料统计,我国收取的水费仅能达到成本的62%,;第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农业用水成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由于工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农田灌溉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三,人们的节水意识薄弱。由于在很多人们的意识里,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而就肆意浪费水资源。

1.2 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矿企业、城镇废弃污水,未经彻底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再加上农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所排放的污水中,工业废水占70%,生活污水占10%,这样不但助长了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对水环境产生了造成了严重污染。当前,很多河流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出现了浑浊、变臭、鱼虾绝迹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未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法制管理体系。从我国的《水法》中可以看出,水资源归属于国家所有,从而就需要国家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然而,由于未制定出详细的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间、行业与行业间职责不清,使得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造成出现了谁开发谁利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经济权益性,水资源也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内涵

2.1 水文监测的含义。简而言之,水文监测是指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配置等,从而对水资源进行监测。通常水文检测呈现出传统性、随机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在水文工作中,水文检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水资源的管理,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工作的发展。

2.2 水文监测的内容。水文检测作为水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对水资源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测及评价,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文监测对促进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水资源监测与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3.1 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水资源监测能够分析出某个地区、河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对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从战略角度来分析,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通过对水资源监测能够有效地为水资源分配、取水、转让等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3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通过对水资源监测,能够实现对水质的检测,比如说排污口、行政区的交界处等,对于出现的重大水体污染,能够快速检测出,从而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3.4 利于对水资源的调度。一般而言,水文监测所服务的水资源调度涵盖:跨水域的调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调度等,达到了对这些调度的分析、检测以及报告。

4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措施

4.1 更新水文监测内容,扩大水文作业范畴。伴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水文监测要想更好地服务水利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采用先进技术(例如固态存储、超声波水位计、计算机网络等)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要求加强对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既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培训,而且要强化业务技能的培训。

4.2 完善水文基础设置的建设。当前,水文监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较落后,这样就降低了对水量、水质监测的准确性。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水文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完善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要重视强化应急能力的建设,切实提高水文监测的精确度以及自身的应急防范能力。除此以外,强化水文监测系统自动监测预报的功能也是很有必要的,促使水文监测系统向着智能化、快捷化方向发展。

4.3 促使资料的整理与测验工作的相协调发展。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水文资料的整编,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对无法实现对原始资料的检查、流域内测点的一致性的排查等,这样就易出现河流上下流水流的偏差。因此,提高水文资料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实现与水文检测工作的协调发展。

4.4 提高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服务意识。从而就要求水文水资源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树立起服务意识,实现对水文信息的社会化和公开化,真正将水文资源作为社会中的一项公共资源供社会公众参考、使用,切实发挥水文资源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对利用水文水资源监测的信息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总而言之,通过对水文水资源的监测,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水资源利用以及水资源监测的现状,逐步健全水资源监测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付桂梅,付金龙.浅析可持续发展下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共享[J].才智,2011(32)

[2]陈坚,徐跃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永续利用[J]. 宿州学院学报,2008(05)

[3]付江,秦桂林,吴金萍.变化环境下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1(01)

[4]张广华,钱伟,张利华.浅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J]. 内蒙古水利, 2007(0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4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65

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就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水是人体细胞组成的重要成分,是人不可缺少的。没有水人只能活7天左右。我们这个世界看上去是个水资源丰富的星球,但实际上,我们极度缺乏水,同时我们又极度地浪费和污染着水。我们的思想不能还停留在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我们的地球四分之三是海洋。要解决水问题就必须正确面对现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年代,出现全球范围的水危机。而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是我国水资源总量严重短缺。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25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二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两个反向递度分布。三是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水资源供给不足而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

加强水资源管理成为有关水资源领域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水资源管理,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不同的卷中,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有以下特点: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基于此,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水资源管理学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水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水资源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但都基本围绕着 “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除了进行制度创新,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之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节水科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灌溉过程中半数以上在中途渗漏,采用漫灌又要浪费30~35%。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

(二)推广工业节水技术。

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2)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一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用水。(3)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

(三)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

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

(四)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

除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节水外,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利用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首先应从战略上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积极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深度,将城市污水开辟为“第二水源”。这种再生水可用作城市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这是保护供水水质和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五、结束语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情况,要杜绝制造水污染、浪费水的不良现象,应该加大保护用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生活用水的认识,营造人人保护水资源的氛围;对一些浪费水、污染水源的现象,采取适当的经济制裁手段。积极推广节水设施,鼓励节水工程。

总之世界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目前很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前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走,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和子孙后代抢水,更不能让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J].中国水利,2004,(3).

[2]赵宝璋.水资源管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5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利用

1.1发电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发电的方法主要有两种:_种是污泥燃烧发电,另一种是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发电。而污泥燃烧发电又有两种:_种是利用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使污泥与煤、生活垃圾、农产品秸轩等混合燃烧来进行热力发电,还有_种是将污泥(已经机械脱水过首先进行热干燥,然后再在沸腾炉中燃烧产生高压蒸汽,推动蒸汽机发电。

污泥通常是由有机残体、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其中活性污泥有机物含量高达60%~70%,将污泥干化处理后可与煤、生活垃圾、农产品秸轩等混合焚烧具有相当高的热值。绍兴市垃圾和污泥处理综合利用(焚烧发电)工程可日处理绍兴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1000~1500t污泥和市区、绍兴县的1200t生活垃圾,年上网电量2.66\101界.1:1,每小时供蒸汽150t以上,实现了污泥与生活垃圾的联合利用。苏州市区娄江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被运往吴中区江远热电厂焚烧发电,6t污泥经能量置换后相当于1t原煤,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另外,美国Hyder环保公司提出了一种将污泥(已经机械脱水过首先进行热干燥,然后再在沸腾炉中燃烧产生高压蒸汽,推动蒸汽机发电的综合系统。和焚烧系统相比,全年处理9.5x104t干污泥,可节省资金60%。在脱水污泥中加入引燃剂、催化剂、疏松剂和固硫剂等添加剂制成合成燃料的污泥处置方法,目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该合成燃料可用于工业和生活锅炉,燃烧稳定,热工测试和环保测试良好,是污泥有效利用的一种理想途径。

污泥厌氧发酵产沼气发电主要是通过污泥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然后沼气在燃气内燃机的气缸内燃烧做功,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最终产生电能和热能。这种方法无需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经厌氧罐发酵后,能消化75%~80%的污泥,剩余20%~25%的沼渣经脱水无害化处理后,还可制成有机肥;产生的沼气回收到沼气罐内,随时可用于发电,供污水处理厂循环自用;发电产生的余热一部分用来加温发酵池,剩下部分用于区域供热,实现热电联产。麦岛污水处理厂就是利用污泥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回收到沼气罐内,随时用于发电。污泥发电不仅可以得到电能,经厌氧罐发酵后,也能将污泥的臭味去除,同时减少污泥的体积,节约土地。经调查,到2008年6月,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的四台500kW沼气发电机组分别顺利完成试车,运行2台机组可给厂内提供700kW‘h的电力输出,每天可节约市电16800kW-h,节省费用可达1.2万元;运行3台机组可给厂内提供1100kW‘h的电力输出,每天可节约市电26400kW-h,节省费用可达到1.9万元。目前,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曰均耗电达35000kW*h,沼气发电机组的运行,曰均节约电耗可达48%~75.4%,将大大地减少污水处理厂市场电能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伍峰等在pH=11.0、P=2.2xl05Pa、T=l30°C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30min热消解和30min的超声波预处理的试验中发现,超声波处理污泥,污泥中的菌胶团结构遭到破坏,菌胶团吸附的有机质被释放至溶液中,同时酶的活性得到增强,使细胞新陈代谢加快,释放至溶液中的有机物迅速成为厌氧微生物的营养物被消耗,与对照组相比,可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增加了4.5倍,溶出率提高了350%,COD降解率提高了12%,是自然降解率的1.19倍。产氢周期缩短至6.5d,最大产氢率为67.9lmL/g(VS,平均产氢率提高到21.6mL/g(VS,是对照组的3.9倍,效果较好。将超声波处理技术应用到污泥产沼气发电中会进一步使沼气的产量增加,使污泥发电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A.Mountouris等对雅典中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预干燥后,GasifEq平衡模型气化过程优化,对污68%的湿气,进而可以生成2.85MW的电能。这种方法使污泥发电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且该方法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2建材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一定的热能,且污泥无机部分含有较多的SiO2和Al2O3,无机成分可以调整到与粘土相近,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处理后可用来生产一些建材而进行利用,如陶粒、水泥、砖瓦等等。

污泥陶粒最早由NakouziS.等提出,污泥陶粒是以污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辅料,经过成球、焙烧而成的。陶粒作为_种轻集料,可以取代普通砂石配制轻集料混凝土,具有密度小、强度高、保温、隔热、抗震性能好的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清华大学王兴润等[7]利用城市污水厂污泥采用“湿法造粒-烧结”和“干化-烧结”两种工艺,对烧结制陶粒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湿法造粒-烧结”制陶粒工艺的产品密度等级符合轻骨料的要求,但坯料中的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过高导致产品开裂严重,产品强度和吸水率达不到轻骨料的要求;但“干化-烧结”制陶粒工艺的产品强度、密度和吸水率均能达到相关国标中对轻骨料的要求。加入添加剂后,干污泥的掺加比能达到50%,满足了大批量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要求,而且“干化-烧结”制陶粒工艺所得产品的重金属溶出率和溶出浓度都很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在利用“干化-烧结”工艺制造陶粒的过程中,当烧结温度>1100°C后,主要生成CaO-A12O3-SiO2和FeO-A12O3-SiO2等低温共熔物,强度可大幅提高。

污泥制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_种是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另一种是用污泥焚烧后的灰渣进行制砖。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应对污泥的成分做适当的调整,使其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相当,当污泥与粘土按重量比1:10配料时,污泥砖可以达到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焚烧灰渣制砖时,污泥灰渣的成分与制砖粘土的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砖时只需添加适量的粘土与硅砂即可。

陈红英等发现活性污泥还可以作为粘结剂将无烟粉煤加工成型煤。在加工过程中,污泥可改善高温下型煤内部孔结构,降低灰渣中的残碳,污泥热值也得到充分利用。比如有的城市污水厂与水泥制品厂或制砖厂合作,把污泥作为建材产品的掺合料一起焚烧,最终生产出质量完全符合标准的建材产品,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处置过程,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无机物(粘土,补充了当前水泥生产与制砖生产紧缺的泥源;同时充分利用了污泥中有机物(具有热

于焚烧温度高达1200°C、污泥中病原体被彻底毁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如二嗯英)被彻底分解,又无残留灰渣,彻底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建材生产厂提供了再生资源,降低建材产品的单位成本;根据市场经济运作,污水厂还从中得到了应有的实惠。

重庆启动城市污泥变水泥项目一年节省400万,主城污泥处置难题得到有效解决。重庆拉法基瑞安有限公司投资785万元,对南山水泥厂两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旋窑已有设施实施技术改造,在水泥生产同时并行处置污泥。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水泥窑大规模并行处置污泥,该项目每年可处理污泥4万t,有效地解决主城污泥处置难题,并且_年仅污泥处理运行费用就可以节省400万元。

1.3吸附剂

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吸附性,通过对剩余污泥经高温分解或添加化学活化剂等方法进行再活化,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制成具有良好吸附性的吸附剂。F.尺〇2^&等[9]通过对污泥制成的吸附剂对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发现,污泥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优先顺序依次为Hg(丨丨)>Pb(丨丨)>Cu(丨丨)>Cr(III),他们通过对污泥添加ZnCl2活化剂后再进行高温分解制成一种污泥吸附剂,这种吸附剂对Hg(ll),Pb(II),Cu(II),Cr(III)的吸附能力依次为175.4,64.1,30.7,15.4mg/g。

RobertPietrzak等[10]使污泥高温裂解,生成复合型污泥吸附剂用来吸收N〇2,使N〇2在污泥吸附剂表面生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从而把NO2固定化,减少大气中的N〇2气体。

陈春云等?通过对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按一定比例添加活化剂ZnCl2于处理过的干污泥中,在550°C下恒温热解60min后具有最大比表面积,污泥与活化剂质量比为5:3。利用量大面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制备吸附剂,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变废为利的综合利用途径。但因使用了较贵的氯化锌而使研制成本较高,且与商品活性炭相比,污泥改性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尚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研究。

1.4土地利用与堆月巴

污泥的土地利用就是把污泥或污泥堆肥用于林地、育苗、观赏植物、草皮、公园、农田、牧草、果树、蔬菜、高尔夫球场、垦荒地、填埋矿坑、固定海滩、高速公路绿化带及建筑供游乐的海岛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生物资源,它含有丰富的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养分(N、P、K等)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可以进行有效的利用来进行堆肥。但是由于污泥的含水机物等,在土地利用与堆肥之前进行稳定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魏源送等通过对不同通风方式对污泥堆肥的影响的试验发现:堆体采用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堆温上升迅速,能耗更低。在堆肥过程的高速阶段,强制通风能加快有机质的降解和水分的去除。在堆温达到高温之前,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有机酸会使堆料的pH值下降,而随着高温期的到来,有机酸的挥发和有机氮分解的氨导致堆料的pH值逐渐回升。该研究表明,污泥堆肥pH值变化范围均在6~9之间,因此不必对堆料的pH值进行调整。在正常的污泥堆肥过程,堆料的pH值都具有在高温期上升,在后腐熟阶段趋于中性的特点。

污泥堆肥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55~65C,在此温度下能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且一般认为,污泥堆肥时要求物料初始含水率应控制在50%~65%。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75%~80%,须通过添加辅料或污泥干化来降低初始物料的含水率。C/N控制在20~30比较适宜。堆体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m;堆体有添加物时,堆体高度一般不超过5.5m。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魏源送等[13]在另一个实验中发现采用木片和玉米芯为调理剂的污泥堆肥比采用麦壳和稻壳为调理剂的污泥堆肥水分去除更多,但有机质的降解相差不大。

污泥堆肥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大大的提高了污泥堆肥的效率与成功率,堆肥的产品稳定性更佳。高定等[14]通过对城市污泥堆肥过程自动测控系统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定时控制相比,利用堆肥自动测控系统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的堆肥时间缩短了28%,有机物降解更加充分,减量化明显,可以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后续脱水成本较低,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与传统堆肥相比,堆肥时间至少可缩短15~30d,堆肥的成功率和堆肥产品质量得以明显提高。采用堆肥过程控制系统可以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效地监控堆肥过程,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莱芜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经检测,处理污泥后水分含量矣30%,非毛耗孔隙度為15%,蠕虫卵死亡率>95%,未检出沙门氏菌等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肥质比较疏松,无明显的恶臭,有机质含量在250g/kg以上,pH值在6.5~8.0之间,基本符合园林绿化介质土的准入条件。莱芜市市区园林绿化面积1000hm2,以腐熟堆肥每亩施用1t计,则仅园林地种植笑纳腐熟堆肥量就为1.5万t,而本工程年堆肥1.2万t,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预计经济效益明显。

污泥可通过干馏提取油、气等,不但可做燃料也可以用于制造四氯化碳等化工产品,具有工业利用前景,且能量回收率高,其经济性优于对污泥的焚烧。但现在对于污泥低温热解的热解机理和动力学研究还比较欠缺,在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方面有待新的突破,待这些理论与工艺问题解决后,低温热解将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污泥资源化技术。

1.6提取重金属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还会含有部分重金属,如:Hg、Pb、Cu、Zn等,可以通过对污泥的调理,向污泥中添加化学药剂等,改变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利用重金属或其化合物的特性从污泥中分离提取出来。向污泥中添加一些还原剂可以将Hg等挥发性重金属还原为金属单质,然后对污泥低温加热使Hg等挥发性重金属挥发进行提取,从而回收利用。也可使_些重金属生成沉淀物沉淀下来,或利用离子交换对重金属进行分离提纯。但由于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较低,分离提纯的成本较高,现在很少在城市污水处理厂里有实际应用,大多数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PrzemysiawKosobucki等利用天然桂酸盐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提取实验表明,硅酸盐的粒径最好在0.7~1.0mm之间,硅酸盐与污泥的比例为2/98时,经过5h的混合摇动,对天然硅酸盐对污泥中的重金属的提取效率最高。

2结语与展望

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利用技术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人们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我国国情,将经过堆肥稳定化后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应该是国内污泥处置利用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种途径;同时污泥发电和污泥建材利用也有助于解决我国电力紧张与建材原材料缺乏的问题。

为了解决国内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污泥资源,必须大力发展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各种技术,建立与完善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技术、产业政策,制定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尤其要鼓励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科学技术进步,如污泥的等离子体气化,积极开发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降低现有工艺(如污泥发电、建材利用等)的成本,使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向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这些污泥资源化技术走进污水处理厂的大门,为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泥处理问题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应是今后研究中的重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6

关键词:水电企业 以人为本 开发利用 人力资源

水电企业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水电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发展的途径。但由于水电企业大都是老的国有企业,很多管理制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后仍继续延用,以致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职工“铁饭碗”思想仍然很严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笔者从人本管理的角度认为,要促进水电企业的发展,保证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

一、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观

以往的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仅仅进行战术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具备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等新的特性。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该仅仅限于事务性管理,而必须在战略决策的层面,根据水电企业管理方法的变化、战略结构的改变、当前人力资源的情况等等,形成一个总体的战略规划。同时,应该对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反应速度和灵活性的大幅度提高,形成水电企业的内部网络,实现水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化、信息化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就是人,这也是水电企业中开发潜力最大的生产要素,所以,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好人和留住人,才能促进水电企业的长久发展。

同时,职工的合理流动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体现在职工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建立起一个合理的人员流动渠道,使职工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根据水电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所有职工的工作能力、业绩、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直接和工资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为水电事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水电企业内部,要为广大职工营造一个可以按照客观事实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的平台,职工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安全状况提出质疑,对工资分配等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畅所欲言,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守护”。只有为广大职工创造出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氛围,才能够真正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职工之间在工作上能够你追我赶、共赴前程、互相学习、创先争优。

为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程度。例如,可以在施工工地建造职工浴室,在职工聚住点较集中的地方建篮球、排球等活动场所,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对职工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使广大的职工有“家”的感觉,能够更加舒心的生活、更加安心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整个企业的长足发展。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第一,进行人员的合理有效配置。可以结合水电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情况,内部公开招聘,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局面,使所有的职工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身的特长。

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在水电企业内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于薪酬分配体系进行优化,使岗位工资和奖金的激励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与此同时,还应该给予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有成就要求的职工自我实现的机会,给职工劳有所获、劳有所用的真实感受,这样,既能充分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职工、企业“双赢”。

第三,进一步完善职工的考核标准。对于广大职工进行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的全面考核,奖励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赏罚结合,惩罚并举,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例如,对有贡献的职工,可以通过表彰、树榜样等形式,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

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水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完善职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并且及时做好工作中的教育培训计划。另外,企业应该加大对于职工外出参加培训的投入,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现行职工工资制度

要按照“企业能承受,职工能接受”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当提高工资标准,并逐步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让职工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生活质量的关心,带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自愿为完成企业远景目标而努力工作,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结束语

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于整个水电企业的生存具有深远意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大推动力。水电企业只有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以事业、待遇、情感留人,才能保证职工安心扎根企业,心甘情感留在偏远山区工作、生活,为水电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代亚丽.煤炭企业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9,(0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7

要研究资源水利,我们应当首先明确什么是资源水利。所谓资源水利,即是指将水资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三者相联系,从而进行综合的开发和科学的管理,而资源水利所强调的是资源的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工程措施也只不过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应用。实际上,资源水利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http://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手段,注重提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资源的重要性和市场的配置作用,更注重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上的投入,这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要性

伴随着21世纪科技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加强,水资源作为一种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俗话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而“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更是从心理上给人类震撼,告诫人们珍惜水资源,珍惜用水。但是,事实却不尽然,二十世纪以后,地球上人口数量剧增,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而水利工程事业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资源的利用幅度加大自不必说,重要的是,伴之而来的严重水资源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海洋水资源占总水量的97.2%,而陆地水尚不足3%,其中河流水仅占0.0001%,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来排名,中国的水资源占全球的第六位。但是按照人均水资源来排名,在世界上排名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一些社会现象、社会动态更是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大批农民工如今涌进了城市,伴之而来城区水资源供给加大,有时甚至不能满足需要,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另外,工业用水未经过处理排入地下水,严重污染了潜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的供用紧张。基于此,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水资源的供给,水利工作者必须向资源水利侧重,并注重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人们的需要和工业用水,有利于实现水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实际上,人们对于资源水利有所误解,资源水利并不是完全取代了水利工程,而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样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只不过是通过资源水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如果要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工作做到完美,那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等方面,如果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从思想上让人们意识到资源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性。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再适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向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改变,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只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然而思想上并未从传统水利的观念上转变过来,将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倾斜则能够弥补在解决自然灾害中的水资源浪费的不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完善水利的内容并将资源水利完全运用到目前社会发展建设当中。实际上,传统的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解决问题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它主要解决洪涝灾害所酿成的损失,与之相比,资源水利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许多问题,资源水利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的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工程制定出一个合理而严谨的水利工程方案,在无形中保护了水资源并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资源水利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水平来解决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资源水利的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道德效益和环境效益,关键就在于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水利基本上涵盖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资源水利强调水利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工程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对单项

转贴于 http://

工程的可靠性,而且要考虑这项工程在整个流域、整个区域的合理性;不仅要考虑工程的规模、标准,还要考虑这项工程与大系统水资源状况、社会http://经济发展的需求关系。资源水利是对工程水利的延伸和发展,工程水利和资源水利都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历史产物。从工程水利转到资源水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治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客观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源水利,使其更加详细具体。

(3)对社会各个部门的水利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在规划工利工程的设计时,要将自然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不仅要考虑单项工程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该项工程在一个地区、一个流域或者在全国的合理性,此外,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也应在考虑的范围内。提高法制政策保障水平,真正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纳入法制轨道,遵循自然规律的经济规律,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促进和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发,制定水利投资、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

3.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1)加大资源水利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要使资源水里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资源水利的建设发展更迅速。相关水利部门不仅要对水利工作者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思想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认识到资源水利。

(2)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针对淡水资源稀缺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的现状,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划基建要统筹安排,改变以往的单纯工程计划,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在重要的位置,统筹安排;改变以往重主体工程建设,轻配套工程的倾向,并努力做到一次建成生效;加强管理,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现实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水利建设工程只注重建设,不注重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时,要切实建立有效地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用水定额和指标评价体系。

(3)政府要采取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水利技术人员,要使资源水利项目顺利实施,相关的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教育机构,挖掘人才,是他们具备完善的水利工程知识,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去,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8

[关键词]水利管理;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水资源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供需关系单一,管理内容较为简单由于人们对水利的需求日益提高,水资源管理工程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以往传统的供需关系明显已经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发展,所以选取更加完善的供需措施是当今水利企业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今的供需关系明显趋向于复杂多变,向多层次方向发展,所以对供需关系的调整也显得更加困难,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思考,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来对这一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来缓解这些问题。[1]较为突出的政策有水利行政部门的管理措施,主要针对水资源的开发管理,整合管理技巧,操控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并做出严格规定,而且还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简单规划,提出如何合理用水的相关思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2水资源分配和调度不合理国家在对水资源合理调配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国民用水情况。以往仍旧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当中,水资源的调配权只在少部分人手中,他们操控水资源的利用。然而在现今社会主义体制当中,水利资源属于公有关系,应该受到全体公民的监督,并且如果要取得水利资源的使用,必须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才能够获得使用权。在一定区域内,往往会有很多施工单位需要很大程度的用水量,在水利分配方面难免会产生分歧,所以国家要加强这方面到位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调配,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用水情况下进行分配,管理水利资源。[1]在不同企业的纠纷当中根据相应的章程制度进行管制,解决问题。如果恰巧出现干旱情况,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减少企业用水,保障当地居民用水不受到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水资源。1.3环保意识不强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多个人或者企业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严重破坏着水资源,这也是因为我国未出台大力度的审查措施导致的国民意识还不够。造成大范围的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如果要使得水资源破坏问题得以解决,就应该正确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坚持实行水利管理方案,增强国民的节约资源意识,对水资源进行严格调配,控制用水量,增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进行。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奋斗。调控用水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加深对水资源节约意识的提升。不断寻找新型水资源,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奋斗。1.4相关政府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力度不够当下有关政府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仍然不够,这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同水质特点进行准确分析,合理思考,建立一个更加完备的措施制度,给各地区谋发展,促进企业进步,增强水资源质量监测工作,做出针对性的方案,与管理体制相结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体制监管工作。[3]

2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势在必行

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必须与当下时代特点相结合,符合当今时展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以水利资源管理为中心,与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案。完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增进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强化。2.1搞好水资源行政管理应从强化法制入手首先应该加快水利资源建设,建立良好的管理方案。然后在遵循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内水资源的分配体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促进城市水利资源工程全面开展。做好水利资源评估工作,形成完善的管理方针,促进水利发展。最后要对具体方案进行准确实施,完善资源管理工作。2.2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困境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水利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第二,供水分配不合理,很多地区存在浪费现象;第三,水利企业存在严重亏损;第四,忽视了水利资源的调配,存在运输浪费状况。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或者没有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在当下供水体制当中,国民只是将用水当成一项必须的生活特征,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家经过调配的结果,这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最重要的原因所在。[4]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节水观念,树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以及节约工作。

3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应该从这种角度来思考:通过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分析,提高管理方案,增强管理技巧,提高政府部门调控力度,保证政府管理制度能够准确实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化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管理。3.2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城市水务进行整体化管理,合理整合水利资源,将水利资源和城市化管理进行统一结合,推动城市管理方案发展。3.3水利管理改革水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水利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能够促进水利资源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化利用,树立良好的市场风气。确立管理体制,优化资源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考量,逐渐形成良好的水权发展制度。3.4合理提高水价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高水价,做好市场评估,水利资产审核工作,准确核查水价成本,做好调配工作。在迎合市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允许水价的提高,适应于国民承受限度之内,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5]3.5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实施水资源管理政策在某些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过程当中,严重违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原则,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要改善这一情况,必须努力引导国民的思想工作,建立良好的供水价格标准,完善水资源体系,根据供需关系进行进一步调整。3.6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在经过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之后,水价就是衡量供需关系的必要条件。有相关数据表明,家庭用水的利用随着水价的提高而降低。所以,合理调控水价,能够提高人们的节水观念。所以,政府要加强相关规定的思考,建立完备的水利结构,调整供需关系,不同地区制定合理的水价,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把握市场份额,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大幅度控制用水量,建立良好标杆,为建立新型经济节约型社会做出进一步思考。[6]

4结语

从以上几点情况来讲,水资源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管理体系必须得到进一步完善。现今国家应该做到调控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制度,根据当今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提高水利管理效率,调控水价,增强国民节水意识,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状况下,全方位降低水资源提供,促进供需关系平衡,给水利管理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26-27.

[2]刘永胜.浅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系[J].地下水,2015,03:128-129.

[3]陈俊红.浅议平原井灌区水资源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0:59-60.

[4]闫刚强.浅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J].陕西水利,2009,05:137-138.

[5]郝钊,董秀颖.浅议环境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化工具[J].中国水利,2006,09:35-37.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9

论文关键词:煤矿矿区水源规划综合利用闭路循环

论文摘要:根据煤矿矿区水资源贫乏及水资源种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评价,归纳共性,打破常规水资源规划范围与内容,重点规划利用好矿区有限的清水与污水及其资源化,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及工程技术,提出合理开发、有效治理、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节水和保护水资源并举的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1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86个重点矿区有71%缺水,其中40%严重缺水。近几年由于煤炭生产规模及配套工业的快速崛起,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矿区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实施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全面加强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面对矿区缺水这个发展瓶颈,如何规划利用好矿区每一滴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以效益为中心、统一管理为保障、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矿区节水工作的进步,满足矿区经济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障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原则

矿区水资源规划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细则)》、《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还应遵循如下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在现有水源调研、评价基础上,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分清阶段、明确目标;遵循合理开发、科学治水、优化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最大化的原则。

(2)根据规划矿区自然条件和所在地域的特点,必须考虑周边地区工农业、水环境、居民用水等非水利措施的原则,并提供多方效能,取得综合效果,积极创建和谐矿区,搞好煤矿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3)根据矿区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与生产现状,以科技为依托,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有序规划,技术论证、分步实施,矿区内避免各类治水及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的原则。

(4)矿区水资源规划方案应纳入如循环经济等新理念,在常规给水工程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循环经济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杜绝外排污水量。

(5)从多方面选择有效的规划措施。既要为矿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为矿区改善生态环境;既要兼顾矿区范围内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又要考虑可用水量最大化;既要组合设计各类水处理工程实施措施,也要制定取水、配水、用水运行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等原则。

(6)矿区布局设置一般分生产区与生活区两大区域,供水系统大多数两个区域相对独立,有的为同一个系统,但做规划设计时必须坚持一并整体考虑的原则。

3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内容

3.1规划技术路线及程序

技术路线:矿区调研一确定水源、污水点源—一水质化验一一资料收集—一结合能源发展规划一一水源开发利用评价—一需水预测—一生态环境保护一一水资源配置—一节水措施—一工程布局一一实施方案—一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程序:收集整理矿区的自然、经济、技术、现状资料,做好各项预测,确定规划条件;按照不同的规划水平年,预测这一时期中因能源发展可能出现经济条件的变化,并拟定规划任务、规划目标、开发治理初步方案: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研究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水资源开发治理对矿区经济和环境等影响,拟定初步可行性方案;优化方案,提出规划技术成果:针对确定的方案,结合给水工程设计、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确定、工程量和投资估算、效益分析和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分析论证,确定实施规划方案和开发程序;将规划方案及结论意见,报送煤炭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3.2规划水平年确定

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由基准年、近期水平年、中期水平年、远期水平年组成,具体规划水平年的年限、时程分配则根据矿区能源发展及规模而确定。

3.3规划开发利用

(1)水资源评价:在矿区范围内对地表水、地下水、河流径流水、矿井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特种污水、水库水等各种水资源、水质指标、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用水消耗量及用水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地表水评价:规划中应考虑利用雨水积蓄、人造水库、拦截河流径流水汇集等措施,作为补充矿区生产用水的新水源。地下水评价:大部分矿区都有自备水源井,利用地下水源,规划时应掌握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可取水量、国家与地方对地下水源保护与开发的规定进行分析评价。矿井水评价:大多数矿井涌水量较大,经深度处理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矿井水的利用在规划中是重中之重,并具有煤矿水资源规划的特色。生活污水评价:煤矿生活污水水质特征就是BOD、COD较小,经一般处理后,可作为生产用水、生活杂用水等。因此,生活污水对矿区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再生水资源,应加以规戈4后充分利用。工业废水评价:矿区都有与能源相配套的大型工业,如洗煤、发电、焦炭厂等用水大户,且产生大量废水,重点规划对这些废水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后回用。特种污水,如化肥厂、炸药厂所产生的特种化工污水,其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高,但污水量很少,从矿区污水零排放的规划目标出发,必须有效处理,经处理达标后一并纳入整体供用水系统。

(2)开发建设规划:从水源类别分为:清水源、废水源、污水源三大类;从工程建设分为:地面水源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非传统水源工程,集雨水利用、再生水工程。规划以建设矿区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将各类水源规划建设以工程形式相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网络,形成小工程、大群体、“蓄、引、提”并重,大、中、小配套,多方位联合的取、供、用水系统。矿区水资源规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新建改造同步、开源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同时;考虑已有水源工程并与新规划工程相配套,一并纳入开发利用系统网络。

3.4合理配置与供需平衡

矿区规划配置用水分类为:生产、辅助、办公区、职工生活区四个系统,在水资源支持下的矿区内能源、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配制水资源,考虑用水现状,实现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区经济发展两大系统以及两大系统内部用水合理配置;经相互补充和水处理工程的实施,完成不同水平年用水的时程分配,规划矿区需水量与现有可利用水量及污水资源化后的水量进行综合平衡,建立矿区内各用水户的需水量集中调度、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减少和避免用水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为保障矿区供水水源安全与企业发展相匹配。

4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探讨

4.1规划的特殊性

(1)矿区水资源规划类别不同于江河流域、地区、跨流域调水、专业水资源等规划,既可视为一个整体的供用水系统,又是一个涉及综合性规划的特点。

(2)矿区水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并重新分配后,可能会引起周边居民生活条件和地区生态变化。因此,规划既是一个闭路系统,又要顾及周边地区的水量平衡与社会关系,综合协调地区间、地方经济部门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环境质量可能变坏而引起的影响与纠纷。

(3)依据矿区范围的大小、特点、经济发展方向和对水资源开发、治理、利用要求,其规划重点是服务并保障煤炭生产、配套工业、生活区用水。

(4)大部分矿区既是缺水,也是污染物严重的地区,加上治理滞后,水环境本底又较差,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水环境同样制约矿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矿区水源工程不足,开发利用率低。因开发利用条件差,成本高,矿区缺乏大的水源骨干控制工程,现有多数带病运行的老污水治理工程,工程型缺水问题也比较突出,开发利用率低,综合缺水率高。

4.2规划技术综述

鉴于矿区水源的特殊性与综合性,其规划的内容与技术应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并有新的创意,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编制有煤矿矿区特色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现将规划技术总述如下。

(1)水资源规划应以矿区为中心,满足能源发展需要用水为主要目的,顾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等,应采用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性技术。

(2)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科学的用水体系。矿区水资源工程规划应纳入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及污水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建立地面水源的“蓄、引、提”水利体系,优化矿区水源网络集成技术。

(3)矿区大部分工业布局不太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用水行业在矿区工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使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时,必须量水而行,优化产业结构。

(4)矿区用水浪费仍很严重,用水方式还很粗放,用水效率不高。因此,节水规划始终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将工程改造、开发及保障措施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新的节水器皿,建立从源头到末端控制完整的节水管理体系,以降低耗水总量。

(5)矿区将所有水源规划为清、污分流,采用终端污水处理技术及污水零排放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对取、供、用、排水四大系统为水资源链,使矿区水资源利用形成闭路循环系统。

(6)规划中重点纳入矿井水处理工艺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矿井水处理工程可规划在煤矿井下,经处理过的矿井水直接返回需要用水的地点,这样便于管理,节省管道及工程费用投资等创新技术。

(7)规划工程应考虑水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利用的技术。根据矿区各类水质成份、水量分布、处理程度及用水部门要求,采纳分质供水、优质优用,串联用水、一水多用的新思路与举措,以丰富规划内容与内涵,提升规划的高度。

(8)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编制规划时应采用数学模型、编排程序、电算优化等先进手段与技术,直接求得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以提高分析计算问题的准确性,考虑问题全面性。

5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保障措施

(1)全面规划水资源,根据不同用水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因地制宜收集天然雨水。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防止污染破坏,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2)建立矿区水资源持续供给保障体系;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保障体系;供水全成本与水价制度保障体系;规划用水经济考核制度保障体系。上述体系中应采取以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加强管理、调整矿区产业结构、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调水配水平衡等六个方面解决矿区水资源治理与利用的综合措施。

(3)规划修建拦河坝拦截汛期洪水、雨水积蓄、河流径流水源汇集等措施,增加对矿区的供水量;如无其它水源可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如引入黄河水等引水项目并同步筹建大型水厂,将引人的水源经处理后并人矿区供水系统,以缓解矿区用水紧张的局面。

(4)建立合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工程资金到位。矿区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涉及到安全供水工程;蓄水、引水工程;节水;污水处理回用与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投资规划。资金筹措来源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国家、地方、业、社会多方筹划资金,采取“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地方配套、国家补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水源工程规划投资保障体系。

(5)规划生产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其它节水:强化节水技术和管理手段,实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与适宜的水价制度;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更新矿区输、排水管道等措施,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保障矿区节水工作有效进行。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篇10

论文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水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节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节水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会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并且必须是可以定期更新补充、可持续利用的。但是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情况并存,同时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所以这就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2.2 农业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 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非常不合理,这就造成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2)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比较难,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显然是不利于节水的;首先,必须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另外无论产业结构布局或是结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都必须考虑到有关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 

3.2 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对于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即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即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相关经济运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证。 

3.3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形成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产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必须改变城乡分而治之、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进行转变。 加强水资源管理,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水权流转,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办水、兴水、护水,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使得水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科学用水。 

4 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 何俊仕,曹丽娜,逢立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j].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