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十篇

时间:2023-03-30 18:13:25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篇1

2009-.

2 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应用[M].北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3王黎明,陈颖,杨楠.应用回归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96-204.]来模拟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的概率,计算出水资源风险率等评价指标[4 阮本清,韩宇平,王浩.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水利学报:2005,36(8).],最终得到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值,再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5张德丰.MATLAB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0-315.]划分风险等级。其次跟据柯布-道格拉斯[6 邹新华.统计预测中的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1,(4).

]原理预测未来两年北京市的水资源短缺风险并做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关键词:模糊概率;聚类分析 ;柯布-道格拉斯原理;时间序列分析

一、模型假设

1)在预测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处理与缺水量的相关性很小,故在计算中忽略。

2)在确定柯布-道格拉斯回归方程系数时,由于工业用水因子的系数太小,故在计算中忽略。

二、模型建立

1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1.1风险度的计算

由于水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概率以及相应的缺水影响程度具有广泛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基于上述理由建立的模糊概率模型来描述缺水风险度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在0~1上取值的隶属函数就描述了这种模糊性。对邻近边际的现象用升岭形分布描述。将水资源短缺风险定义为模糊事件A发生的概率,即模糊概率为:

(1.1)

隶属函数为已确定的升岭型分布函数,下面确定概率密度函数f(x):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模拟缺水量系列的概率分布,此处利用一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的参数估计可以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则可得到参数的估计值。从Hosmer and Lemeshow 检验结果知,置信概率为0.662>0.001,拟合良好。由最终模型统计量表得出一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两个常量分别为-204.101,-0.31 。并令模糊概率为风险值R。

1.2风险率的计算

表示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正常时计为1,失事时计为0。则风险率可表示为:

(1.2)

上式中NF为统计总年数,Mi表示系统第i年正常工作。

1.3可恢复性计算

可恢复性刻画了北京市水系统在发生失事后恢复能力。用如下公式表示:

(1.3)

式中m为所计算的那一年,Ai表示第i年系统失事而第i+1年系统恢复,Bi表示系统第i年失事。

1.4水系统综合统计分析

由于波动大的数据对系统风险性的综合影响较大,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找出风险度、风险率、可恢复性中较重要的两个,并找出权重,算出加权值后便可得到水系统综合统计分析。

1.5运用聚类法对北京市水系统综合风险的分级

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法。假设有n个变量x1,x2,x3,...,xn,现将n个变量划分为K类,分别为X1,X2,X3,...,Xk表示。令Ni是第i个类Xi中的变量数目,m1是这些变量的均值,去距离函数为欧氏距离。运用SPSS软件运算结果如下:共分为5类,聚类中心分别为:3.79,3.17,1.87,0.98,0.54对应的案例数分别为:2,5,4,6,13

三、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预测

1柯布-道格拉斯回归模型的确定

缺水量y与降水量k1,农业用水k2,工业用水k3和生活及第三产业用水量k4,污水处理量k5作为分析的因素。《北京2009年鉴》列出了1979-2008,30年的k1,k2,k3,k4,k5的值。用SPSS分析缺水量与这五个变量的相关性得到污水处理量与是否缺水相关性很小。故在计算中略去k5对缺水量的影响。由SPSS计算出的各量值的相关性本文采用数理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剩余五个变量y,k1,k2,k3,k4的函数关系其取对数后用SPSS求解回归系数,发现第三组系数较小可忽略其影响,现选取第二项的相关系数作为函数的系数,则回归方程可表示为:

(1.4)

2时间序列预测

以下用SPSS分别对,和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测。

得到2012年和2013年降水分别为:6.139和6.144。

2.1时间序列预测

的时间序列预测结果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07和3.12,将预测出,,的值代入回归方程并求解可得2012年的缺水量为8.59亿立方米,2013年的缺水量为8.38立方米。其对应的风险值,风险等级分别为:

2012年: 风险值1.71 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2013年: 风险值3.25 风险等级为:较高风险

由回归方程可知:也就是减少人口和人均用水量)有助于缓解缺水状况,降低风险。

增加降水,也就是加大水利工程,降低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2009年鉴[J].2009,4(14)-4(15).北京: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

2009-.

2 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应用[M].北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王黎明,陈颖,杨楠.应用回归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96-204.

4 阮本清,韩宇平,王浩.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水利学报:2005,36(8).

5张德丰.MATLAB概率与数理统计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0-315.

水资源短缺篇2

关键词 水资源短缺;原因;不良影响;建议;天津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159-02

天津是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城市[1-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 m3,为全国平均数的1/15,即使算上引滦和其他入境水量,人均水资源量也不过370 m3,为全国平均数的1/6。现分析天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其不良影响,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 天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1 上游拦蓄影响

建国后,国家高度重视防洪工程建设,尤其是“63.8”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发生后,党中央发出“根治海河”的号召。上游相继兴建了一大批蓄水工程。如大清河系上游共有安各庄、龙门、西大洋、王快、口头、横山岭等6座大型水库(表1),总库容超过33亿m3;子牙河系上游共有5座大型水库,总库容超过35亿m3(表2);南运河上游有1座大型水库,库容达13亿m3。这些蓄水工程直接导致位于下游的天津自然入境水量锐减。

1.2 自然降水不足

据统计[3],1980―2000年天津年降雨量均值为545 mm,比1956―1979年的604 mm偏少约10%。2001―2014年该均值为540.3 mm,仍呈现减少趋势。降水不足直接影响了河道蓄水。据统计,天津1980―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年均值为9.6亿m3,比1956―1979年的11.6亿m3减少了17.2%[4]。

1.3 降水分配不均

一方面,天津属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降雨多在夏季,特别是7月底8月初降雨量最为集中,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径流调节难度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柏油、沥青路面占比较多,路面渗水性差,城市降水多通过雨水井排入河道,加之有时雨污分流不够彻底,导致雨水被污染,无法再利用。

1.4 水质差难蓄存

以独流减河为例,沿岸各类污水直排或偷排入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独流减河水质长期不达标。尽管独流减河下游有大型蓄水水库,但由于水质达不到水库蓄水要求,自1996年以来北大港水库再也未从独流减河引水蓄存。

2 水资源短缺带来的不良影响

2.1 地表水质持续恶化

水资源短缺导致河道存水不足,水生生物生存困难,区域生态平衡易被破坏,水体“自净”能力大幅削弱,污染物易存积,加之水体流动性差,不利于扩散消减。

2.2 地下水补给不足

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渗流进行补充。一旦水资源短缺,地表水不足,地下水就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取多补少会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降低,漏斗区不断扩大。

2.3 侵占河道行为易发

河道存水减少意味着堤岸、河滩、河床的部分扩大。从以往经验看,这些区域易被盗挖或耕种,给管理带来了难度[3-4]。

2.4 提高用水成本

由于水资源短缺,天津长期依赖外来水源补给。1983年9月引滦入津工程竣工通水,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天津段投入使用。1972―2011年共12次实施引黄应急调水。外来的水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津水资源短缺的困境,但同时增加了用水成本,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难度与负担。

3 建议

3.1 实现水资源跨区域流动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推动大区域内合理调配共享水资源,使得上下游都能够储存水源,缓解上游拦而下游干的尴尬局面。

3.2 推广建设海绵城市

因地制宜实施渗水道路、水体涵养、生态过滤等工程,实现雨洪水资源的净化蓄存,推广水资源分类使用,提升水资源利用率[5]。

3.3 改善河道水环境

开展河道、沟渠、坑塘的水环境治理,为雨洪水资源提供清洁的存蓄空间。推动水系联通,实现水体的流动与置换,让水资源活起来。

3.4 提高用水效率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全面推广中水使用;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使污水处理覆盖全面无死角。

4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水利局水利志编纂委员会.天津水利志[M].天津: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 王恩祥,王景良,谢鸿楠.天津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分析及对策初探[J].节能与环保, 2004(8):9-12.

[3] 任宪韶,卢作亮,曹寅白,等.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和展望[J].给水与排水,2015(3):1-7.

水资源短缺篇3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首要控制性要素。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却没有同等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过度破坏现象极为严重。

我国缺水问题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突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近2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增幅接近5%,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显著,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北方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为绝对性短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水意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研究生态性水利和资源性水利,并使我国水利发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轨道。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其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亚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实现途径

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但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是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约束,需要节水;能够获得经济收益,愿意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

2.节水型社会的实现途径

(1)明晰初始水权。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因此首先要根据流域的水资源规划,进行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再确定各区域的用水权指标。在各流域或区域分配初始水权时,要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需求,并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权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储备。如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初始水权分配时,首先要扣除210亿立方米的生态和环境用水,剩下的370亿立方米才是可用于分配给沿黄省区的水权。

(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例如,根据国务院的黄河分水方案,宁夏拥有40亿立方米的黄河初始水权,这就是宁夏总的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宁夏再把这个总量指标层层分解下去,层层都有指标,这就是总量控制。

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如宁夏对74个行业、109项工业产品,制定了用水定额标准。

(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要特别注重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4)用水户参与管理。这套制度能否有效运转,公众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宁夏引黄自流灌区,通过用水户(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了905个用水户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5)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初始水权分配后,对新增用水需求,主要通过水权交易市场,进行用水权的有偿转让来解决。这样,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水资源的使用就会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领域。例如,2003年以来宁夏、内蒙古进行了"农业转工业"的水权有偿转换实践探索,由工业项目业主投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把农业节约下来的水量指标用于满足工业项目新增用水需求,初步实现了工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赢。

3.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水的权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等等。

(2)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因为:第一,粗放的用水方式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表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降低发展成本。第二,节水就是减污,如果不搞节水,就会产生大量污染,节水是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丰水地区和缺水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都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所不同的是:缺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受控于"宏观控制指标",可以充分利用水权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丰水地区的水权分配取决于"微观定额指标",注重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节水与防污治污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节水需要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防污治污则需要分析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水资源承载力体现在水的使用权上,水环境承载力体现在排污权上。在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同时,必须研究和认证排水的许可问题。防污治污要建立宏观控制指标和定额指标两套指标,前者是根据水功能区划,确定水域的纳污能力,确定某一区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控制总量,后者是衡量每个排污单元的排污标准。水权可以交易,排污权也可以交易,从而形成企业保护水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水权转换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研究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经济手段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1、水权转换可以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保障

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发展工业成为宁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即将开工建设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水资源问题,各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发挥效益需要3.6亿立方米水量。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计划开工建设的火电厂由于没有取水指标因而无法立项。水从哪里来呢?宁夏把工业新增用水的希望放在农业节水上。

这个地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以上,工业用水仅占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用水结构失衡。在水资源总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要解决宁夏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问题,只能从实际出发,改变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格局,调整用水结构,从宏观上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从微观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青铜峡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2,有一半多的水在输水过程中浪费掉。如果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平均每投入2.71元节水改造资金就能够节约1立方米水。但由于政府的灌区改造资金不能完全到位,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难以进行。一方面是灌区节水有潜力,但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电力,而火电厂却由于没有取水来源无法立项。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为促使企业发展,采取由政府投入1/3、企业投入2/3的办法,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火电厂。这样火电企业每投入2元钱就获得了1立方米水的使用权,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问题。目前,宁夏有两个120万千瓦的火电厂签订了协议,一个电厂的年用水量大体上是2000万立方米。

灌区与火电企业之间这种有偿转让水权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无偿剥夺农民用水权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了"五赢":一是通过水权转让,为电力企业提供了生产用水,赢得了宁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企业用水得到保障,摆脱了制约的"瓶颈",赢得了发展空间;三是拓展了水利融资渠道,灌区工程状况得到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赢得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保护了农民合法用水权益,输水损失减少,水费支出下降,为农民赢得了经济效益;五是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没有超采地下水资源,没有超指标使用黄河水,赢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宁夏水权有偿转让的重大意义在于走出了一条成功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近几年,黄河来水偏枯,供用水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通过水权转让,在农业节水的基础上,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通过工业支持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充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今后工业乃至社会发展用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水权转换既可以在企业和灌区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地区和地区之间,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结构用水的转换,还可以跨流域进行流域之间的水权转换

到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发现当地水权转让试点工作也正在进行,而且水权转让的领域进一步拓展。有三件事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件是在乌拉特前旗。与宁夏的情况类似,也是通过电厂投资河套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灌区向新建火电厂有偿转让部分用水权。自治区领导介绍,他们对该区域内的水资源配置作了通盘规划,哪一个取水项目用水权转换的方式,哪一个用中水回用的办法,哪一个用别的水源,有总的考虑。我认为,自治区领导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每个地区都必须认真做好水资源规划,总体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件事是在包头市。与包头市领导交谈时了解到,该市由于经济社会尤其是工业加速发展,迫切要求增加用水量。他们在黄河新修了一个泵站,但批复的取水指标小于实际用水需要,要求按照实际需要增加取水指标。了解到新的水权转换的有关信息,可以通过投资进行灌区节水改造来换取增加水权指标,包头市领导当即表态愿意拿5亿元用于灌区节水改造,换取增加1亿立方米的用水指标。这样等于以5元钱的价格购买一方水的使用权。这给我们一个信号:黄河流域水权可以在区域之间整体转换。第三件事。自治区领导提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通水以后,黄河下游几个省的水资源指标比较多,能否增加内蒙古的用水指标。我回答了两句话:可以增加指标,但增加的水权指标是南水北调的水权,而不是黄河的水权。也就是说,虽然内蒙古用的是黄河水,但要付南水北调水的价钱。自治区领导认为这种用水指标的转换有道理,可以接受。因为,新增的水指标是用来发展工业,贵一点也能够承受。这说明,跨流域进行水权转换也有着现实基础。

我认为,以上三件事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水权转换开始在企业与灌区之间进行,并逐步探索延伸到流域内包头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经济结构用水的转换,延伸到跨流域进行的流域之间的水权转换。那么,整个黄河流域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扩大,水的来源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以解决。以前各地缺水了,怎么办?想到的往往是三件事:修水库、打井、调水。现在通过水权转换的方式,也能够解决缺水问题。当然,节水改造不是无穷的,它有一个总量的概念。但现在至少开始走出一条新路,通过水权转换的办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我认为对黄河流域来讲,水权转换是解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把钥匙。

3、进行水权转换,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活水资源文章,既要研究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研究制度问题、体制问题。原来我们比较多的是研究生产力的问题,现在要在研究生产力问题的同时,注重研究生产关系问题。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

大规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流域的水权转让,对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流域和区域水市场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水权转让一定要根据各地水资源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一个模式。目前,水权转让还处于试点阶段,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在实践中去解决,在探索中去完善。宁夏在水权置换过程中,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水权转让的年限问题。按照取水许可年限,水权转让合同只能订五年,换取水许可证的时候再续订。但对电厂来说,订五年合同,与电厂的使用年限差距较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还有一种方式是按照渠道衬砌的使用年限来确定水权转换年限。一般来说,渠道衬砌的寿命是10年,超过10年需要重新衬砌,因此涉及到水权转让的价格问题。现在投入2.71元钱衬砌渠道获得1立方米水的使用权,那10年以后渠道衬砌的钱谁付呢?按照这个概念,如果订10年合同每立方米水投入2.71元,那么订20年合同,每立方米水使用权的价格应该是5.42元。这样一分析,可以认为,水权转换价格的底线应该是投入当地工程建设资金从而获得水的使用权的价格,而高限应是当地跨流域调水的工程建设价格,那是最高价格。如果超过这个价格,那么需水方就不搞水权转换,而是考虑跨流域调水了。市场价应在这中间浮动。另外,价格还需要与时间结合起来考虑。订的协议转让时间越短,价格相对越低;时间越长,价格相对越高。

水权转换的探索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很好的势头。针对当前水权转让试点工作的发展形势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逐步完善。

第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权转让涉及工业、农业及农民利益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需要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水权交易和水市场的建立。水权转换应在当地水资源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进行。

第二,明晰初始水权。要逐步建立完善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有了两套指标的约束,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自己的用水指标和节水指标,节水责任就可以层层落实,水权转让也就有了基础,各方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第三,规范水权转让行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尽快出台水权转让工作指导意见,使水权转让规范进行。要加快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节水改造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并严格执行水权转让的可行性评价与审批制度等等,以保证水权转让有序进行。在水权交易时,必须分析灌区的节水潜力,水资源的供给、需求和缺水状况,从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和调整产业结构入手,论证水权转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灌区只有节约出多余的水,才能实施水权转让,不能盲目地从事水权交易。

第四,合理确定水权转让年限。采用灌区改造等工程措施节水时,存在工程维护和工程老化等问题。工程老化后节水功能逐步丧失,渠道需要再次进行更新改造。到底水权转让的年限应该是多少,应该综合考虑工程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

第五,科学确定水权转让价格。宁夏、内蒙古水权转让价格是按照节约单方水所投入的节水改造费用来确定的。这种定价显然不能完全反映水资源的价值。水权转让的价格至少应该包括工程建设投入、经济生态补偿、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费等。各地应尽快研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水权转让的价格形成机制。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的《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5年3月12日,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各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节水型社会制度正在建设

2001年3月,水利部确定甘肃省张掖市为全国首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目前已确立国家和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张掖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众参与、水量交易、水票流转、城乡一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和体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全国范围内初始水权的分配奠定了基础。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了用水定额,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许多缺水城市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万元GDP用水量年均降低6%以上;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从173立方米降到115立方米以下;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零增长,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大体系:一是建立以用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权分配和转让、水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用水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实现从"以需水能力定供水能力"到"以供水能力定经济结构"的转变。三是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

4.共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一,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责任制,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编制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抓好试点,到2010年,初步建成一批部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和示范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规体系,制定完善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和节水标准;实行阶梯制水价制度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收费制度,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积极推行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财税政策。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第二,社会公众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我国水情的认识,增强节水意识。要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划、政策制定,主动配合实施。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调整中央水利投资结构,抓好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这四件大事。

水资源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水利工作者必须肩负起两个使命:一是通过水利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二是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不懈努力!

水资源短缺篇4

主题词: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危害;对策

Abstract: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s our country the northern city of existing gener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undant south in recent years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and harm,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ntradiction ease water.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Har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唐山市丰南区(原为县级市)位于华北沿海地区,曾经是一个水资源丰富、河水清澈、鱼虾尽有的北方鱼米之乡。然而近几十年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全区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同时也加快了水环境污染进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1现状分析

1.1地表水污染

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废水,与此同时,农药、化肥随径流的流失,养殖场的排出物及传统灌溉也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

据统计,丰南区的总人口已达到55万,其中城区人口13.2万,每年的城市生活用水量为1300万吨,排入环境的城市生活污水达1100万吨。

丰南区的工业结构以冶金、陶瓷、水泥、造纸等重污染企业为主,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导致地表水体的污染负荷逐渐增大。境内的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四条主要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其中,沙河的污染程度较小,其河水主要来源于开滦各矿疏干和自然降水,在全区主要河流中水质状况最好。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相对中、上游较差,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全年达到V类水质标准,其他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流经唐山市区流入境内,成为唐山市区东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受污染较重,全年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均不同程度超出V类水质标准。煤河和津唐运河主要承载着唐山市区中西部工业及生活污水和丰南城区的工业及生活废水,每年承纳3900万立方米污水,所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为劣五类水体。

农业面源对地表水的污染所占比例约为20%~30%。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大量施用农药尤其是高毒农药使用的残留,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及农药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进入水体中。同时,农业灌溉大多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污染物质就会随着大水冲到河沟里,汇入河流中,引起水质污染。再加上农村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绝大部分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

1.2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污染对近海水质、农业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同时,受污水排放和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影响,丰南城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硬度普遍升高,煤河两岸多分布硬水区和极硬水区,最高达37.83德国度,且以永久硬度为主。硝酸盐氮污染较为严重,最高达27.33mg/L,超标面积2.1km2;亚硝酸盐氮局部超标,最高含量达1.248mg/L;汞普遍有检出,局部地区0.0013mg/L,超标0.3倍;高庄子瓷厂井水砷含量0.115 mg/L,酚有检出,含量达0.0016 mg/L;自行车零件厂附近铬(Cr6+)污染面积约0.251km2,最高时含量达3.167 mg/L,超标62.64倍,现监测值为0.065 mg/L。

1.3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技术科技含量低,且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低。一是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较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普遍偏高。二是生活用水缺乏节水意识,存在许多浪费现象。由于多数居民还存在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一些机关单位的“常流水”现象和居民住宅用水浪费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农业用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80%以上,然而目前大部分耕地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仅有2.2万亩耕地采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不足有效灌溉面积的3%,管灌面积也只发展到24.5万亩。同时,由于工程老化,渠道漏失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70%,造成了水资源的较大浪费。

2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水环境的到污染不仅制约了当地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也造成了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846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7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是世界最低水量保障线的1/5。其中城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2.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0,是世界最低水量保障线的1/50。

2.1导致了河渠断流,生态环境脆弱。随着近几年降水减少,造成境内的沙河、陡河等河流及田间渠道蓄水量逐年减少并出现季节性断流,有些田间渠道也因缺水不得不被改为耕地。作为调节生态环境的草泊、油葫芦泊两大水库已基本干涸,生态环境逐步脆弱。

2.2导致了地下水超采,形成地下漏斗。水资源的缺乏和部分地区用水相对集中,导致了局部地区地下水连年超采,一般年份全区超采地下水近5000万立方米,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逐步形成了丰南城区和南部地区连成一体的总面积达880.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逐年下降,漏斗中心面积逐渐向外扩展,其中城区地下漏斗大体范围为:东到王家河、南至杨贵庄、西至么家泊、北与唐山市郊区漏斗相连,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中心水位34.51米。南部地下漏斗位于东田庄至老王庄一带,面积约810.3平方公里,是整个汉沽―南堡漏斗的一部分,东田庄―李付庄―老王庄一线水位最低,分别为45.93、56.34和56.44米,年下降近1.6米。

2.3影响了淡水养殖业发展。

由于淡水短缺,主要淡水养殖区不得不被迫压缩养殖面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养殖户集资打井,以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养殖业用水的不足,无形中提高了养殖成本。同时,由于一些传统养殖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拳头产品被压缩,经济损失较大。据统计,该区2005年的淡水养殖面积为11.2万亩,到2008年降为9.1万亩,且存在进一步大面积压缩的趋势。

3对策措施

3.1治理水污染,进一步减少污染物外排量。针对工业污水,按照 工业废水分类处理的原则,一是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二是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三是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四是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五是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六是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七是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城市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农业畜禽养殖污水主要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污水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2实施全方位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一是农业节水。首先,搞好灌区渠系及田间配套工程的防渗工程建设,在井灌区要大力推广地下水管道工程,实现“管道到地头,软塑入畦口”的全程防渗,同时采取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长垅改短垅、地膜覆盖等措施,尽量减少水资源流失;第三,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FA旱地龙生物剂等节水技术,采用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尽快消除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第四,改造主要农田水利工程,提高地表水农业供水能力。第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旱田和耐旱作物。在灌区内稻田面积较大的地区实施“稻改旱”工程,减少农业用水。

二是工业节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逐年递增。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所有工业企业必须提高节水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努力实现各厂区间的串联用水,实现一水多用,降低排水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三是生活节水。大力推广节水设备,提倡一水多用,坚决杜绝浪费;同时,加强用水计量,适当提高水费标准,人人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水资源短缺篇5

一、立足省情,着眼发展,真正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而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率不足50%,节水的潜力十分巨大。

1.切实把发展节水灌溉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领导和组织力度

山东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把发展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农业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曾在1997年,省委、省政府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全民动员,大力开展节水工作的通知》。省政府与各市地、各节水示范县市、区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对发展节水灌溉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

2.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深化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建设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通过制定鼓励政策,逐步建立起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贷款投入为补充,农民集体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近几年,省及地方各级财政每年用于节水的补助资金达1.5亿多元,世行贷款二期灌溉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重点用于节水工程建设。1985年以来,全省共使用贷款6亿多元,有11个市地、50多个县市区规定了明确的补助标准。而且1998年以来,有11个市地、146个大中型灌区提高了农业供水价格。近年来兴起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把工程效益与群众利益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投资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3.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吸收和推广,不断提高节水工程的档次和水平

资料显示我省先后引进了9个国家的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仅卷盘式喷灌机就达500多台套。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比较和筛选,有重点地进行了推广,如以色列的微灌设备,法国、奥地利的卷盘式喷灌机等。在节水实用技术的研究方面,先后攻克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以及喷微灌等方面的一系列难关,还将恒压变频技术、IC卡技术等应用于节水灌溉控制,节水科研逐步走上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4.坚持对节水工程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和“一条龙”服务

我省狠抓资金、质量和工程管理,推行了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严把设计、物资、材料、施工“四关”,采取施工单位自检、指挥部初检、省市质检部门终检的“三检”质量控制制度。招远、莱州、肥城等60多个县市、区组建了节水技术推广中心、喷灌公司等,对节水工程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到施工安装、运行调试和技术培训,实行“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田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并呈现出措施多样化、技术高新化、建设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面积已达333.3万hm2,规范化的节水灌溉面积251.93万hm2。有40多个县市、区节水灌溉面积超过了2万hm2,11个市地节水面积超过了16.66万hm2。威海市百万亩高标准节水示范市已通过水利部验收。烟台、潍坊、淄博、威海4个部级节水示范市已发展节水面积64.2万hm2,占全省的1/4。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已进入验收准备阶段,32个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已有14个通过了验收。节水灌溉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有节水灌溉工程年可节约耕地2.67万hm2,节水45亿m3,增产粮食25亿kg。

二、我省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路与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路不断完善。80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硬化、两配套”的发展思路,工程建设以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为主。90年代初以来,以大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为代表的高标准“三灌”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山东省及时总结,形成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由东到西、梯次推进,综合节水、主攻‘三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节水灌溉总体思路。各地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模式。

1.在区域发展上,解决一些地方发展节水灌溉中存在的盲目性问题,避免大起大落

山东发展节水灌溉的地域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水资源紧缺程度、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区域模式,二是按灌区特点和性质形成的灌区模式。胶东地区有“胶东之水天上来”之称,水资源十分紧缺,经济相对发达,以发展高标准“三灌”工程为重点。鲁中南地区重点普及渠道防渗、暗管输水,适当发展“三灌”工程。鲁西北平原重点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全面推行“分级供水、用水计量、节水扩浇”的办法。库河灌区大力修建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并从测水量水入手,全面推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的用水管理办法。井灌区以低压管道输水为主。部分山丘区则采取山下打井、山上建池、调水上山、自流节灌的形式。

2.在技术手段上,针对一些人对科学和技术认识不到位的现实,解决发展节水灌溉中的片面性问题,一是输水、配水、灌水多环节并重。总结推广了配水管水环节上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计划供水,输水环节上的渠道硬化和管道输水,灌水环节上的小畦灌、短沟灌、水稻控制灌溉、喷灌、微灌等。以垛庄水库为代表,对灌区进行全面节水改造,建成防渗渠道和四级供水管网,利用自然压差对农田实行自流灌溉、自压管灌、自压喷灌和自压微灌,实现了多环节的最佳节水效果。二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在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推广了旱作农业技术、农田保墒技术,全省有2/3的农田进行了畦田“三改”,每年推广旱地龙33万hm2。桓台县采取人工增雨、四级拦蓄、回灌补源相配套的综合措施调节降雨时空分布和入渗,采取促控结合、增储保墒相配套的措施提高土壤水的综合利用率,采取合理布井、合理开采、优化灌水、以管代渠、井渠联灌、畦田改造、大田喷灌等田间灌水技术措施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适水、适肥、适播量的水肥调控措施相配套,使单方水生产粮食达到2.04kg,连续10年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

3.在组织实施上,针对单纯就推广节水灌溉而推广节水灌溉的现象,解决推而不广的问题

山东比较成功的组织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节水灌溉。福山区在大棚草莓和大棚樱桃中应用微灌技术后,每季仅减少草莓烂果损失就可收回全部工程投资,大樱桃提前上市,价格提高10-20倍。全省已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是结合现行农村生产体制和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发展节水灌溉。栖霞市在4万hm2苹果节水工程建设中,以井为体系,以户为单元,联户安装,单户管理,或利用农民原有的小机器、地头井,单户安装,单户管理, 1999年推广喷灌带120万m,增加喷灌面积近6667hm2。寿光、肥城、青州等地采取变频恒压、一井多户、一户一表,高效节水,灵活方便。这类工程农民投着放心、管着上心、用着省心。三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节水灌溉。严重缺水的淄博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目前节水灌溉面积已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在经营管理上,宜分则分,宜合则合,解决经营管理方式不活的问题

一是统分结合的区域性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服务。这是目前的主要形式,分布较广。临淄、兖州等地按节水面积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平阴县采取农户管、公司管、公司农户联合管等形式;灌区建立用水户代表大会和灌区管理委员会等民主管理;沂水县跋山灌区改造、泰安市郊区1333hm2节水工程等股份制管理形式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经营,由集体农场、家庭农场,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三是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使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得到保证。

三、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节水灌溉工作的新突破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确定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在名、优、特、新、外农业产品的发展中,优先发展节水灌溉,如烟台苹果、莱阳梨、寿光蔬菜、肥城桃等,都优先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领导、科技、投入、改革的力度,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升级,促进节水灌溉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早日建成节水型农业省。为实现以上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把市、县两级领导机构建立完善起来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把每年的节水灌溉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监督机制,对节水灌溉任务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通报,使各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真正把节水灌溉当作一项硬任务,常抓常议,抓出效果。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节水灌溉发展政策的研究,如节水灌溉投入保障政策、以工补农政策、征收农业灌溉水资源费政策、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策、用水价格约束政策等,依靠政策保障节水灌溉的稳定和发展。同时还要争取中央扶持、拿足省级投入,落实地方投入、吸引社会投入的办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节水灌溉发展资金。

水资源短缺篇6

关键词:邱庄水库;枢纽工程;水资源;调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120-02

1邱庄水库枢纽工程概况

邱庄水库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城区北20km的还乡河出山口处,是还乡河流域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5km2,总库容2.04亿m3,水库以上流域为山区,山高多在海拔200~300m之间。水库上游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69年达1127mm(邱庄水库实测),最少的1997年仅有256.7mm(邱庄水库实测)。年内降雨也不均衡,其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平均降雨量达580mm,占全年的80%以上,而且汛期降雨又往往集中在一、二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历年最大点雨量1小时达155.0mm(1959年7月21日新集站实测),最大一日降雨256.0mm(1959年7月21日新集站实测)。

邱庄水库以上流域产流过程与降雨密切相关,降雨量的多少与分布情况直接关系到径流量的大小与时程分布。

另外,邱庄水库地处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中间位置,是该输水工程的反调节水库,水库上接26.3km的引滦入还工程,下连25.7km的引还入陡工程。邱庄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放水洞、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邱庄水库经过初建、续建、扩建加固、溢洪道除险加固等工程,防洪标准提高到五千年一遇。

2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河川平均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却只有2239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位居第121位;另外,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缺水,河北省尤为突出,唐山市虽比河北省的其他缺水城市如沧州、衡水水资源量丰富,但仍为缺水严重城市之一。

3对邱庄水库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随着唐山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依法加强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唐山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邱庄水库为唐山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对近几年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供用水矛盾:

3.1解决上游移民高程偏低问题

邱庄水库扩建加固时设计的水库移民迁建标准为73.4m,但现在移民迁建高程为69.0m,征地高程仅为67.2m,严重地影响了水库的调度运用、兴利与发展。由邱庄水库水位蓄量关系表可知,当水位为67.2m时,蓄量为0.7362亿m3,水位69.0m时,蓄量为0.9699亿m3,水位为73.4m时,蓄量为1.6798亿m3。也就是说,如果解决了上游的移民高程问题,对库容来讲,相当于又建了一个邱庄水库。

3.2提高水库下游还乡河河道行洪标准

邱庄水库现行运行方案是:汛限水位64.0~68.5m(二十年一遇)时,限泄230~400m3,水位超过68.5m、预报上游仍有较大洪水时不限泄。还乡河河道,在丰润县城以下河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丰润县城以上仅为10年一遇。因此,丰润城区至邱庄水库段还乡河河道防洪标准偏低,影响水库的洪水调度。

上游移民高程低、下游河道行洪标准低,这就给邱庄水库的正常调度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其在调度时回旋的余地减小,不能发挥工程本身应有的功能。

3.3适当调整水库运用方案

在上面提到的上游移民问题及下游河道行洪问题解决后,可适当调整水库的现行运用方案。水库现行正常蓄水位与设计正常蓄水位分别为66.50m及71.40m,相差4.9m,相应库容相差0.6634亿m3(即1.3222亿m3-0.06588亿m3),现行兴利库容与设计兴利库容分别为0.65亿m3及1.31亿m3,相差0.66亿m3,即现行兴利库容只是其设计值的一半。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在解决好各方面问题后适当提高各水位的现行值,使其接近或达到水库本身的设计标准,这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4更改调节方式

水库按调节周期的长短,可分为多年调节、年调节和日调节,邱庄水库现行调节方式为年调节,即将汛期多余水量存储于水库内供枯水期使用,调节周期为一年。据资料统计,由于持续几年的干旱少雨,邱庄水库一直在低水位下运行,蓄水较少。远远小于兴利库容,不能充分发挥水库的工程效益;同时,因为蓄水量太少而致使水库水体的自净能力显著降低。如把调节方式由年调节改为多年调节,将丰水年的水量部分蓄留在水库内,供枯水年使用,变废为宝,缓解枯水年的用水压力,补给地下水位,这就大大地节省了水资源。

3.5水库联合调度

考虑唐山境内水库群联合调度,充分发挥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作用。当水库需要泄洪而陡河流域洪水较小时,可考虑由引还入陡输水工程向陡河水库泄洪,由陡河水库相机蓄水,同时结合泄洪可增加姚庄电站的发电效益;当滦河流域来水较多,上游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需要泄洪,而邱庄、陡河水库蓄水不足时,可考虑利用潘、大水库弃水补充邱庄、陡河水库蓄水量,同时结合泄洪可增加南观、姚庄电站的发电效益。邱庄水库作为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反调节水库,在自产水少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存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的弃水,以便供给唐山市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这同样节约水资源。

3.6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水法宣传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尽量阻止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水质,以满足水资源属性。邱庄水库水污染的途径主要是上游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库区内网箱养鱼所导致的饲料过分投入,笔者建议建立水质观测站,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并在适当时机取缔网箱养鱼。

另外,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当地个别老百姓水利意识淡薄,水法知识较少,水库管理处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具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应搞好水政宣传,增强人民的节水意识,节约水资源,使我们取得水库这一个“点”带动和影响社会这个“面”的效果。

水资源短缺篇7

水资源安全:21世纪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7000万人口饮水困难。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枯竭,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建立水资源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战略问题。

虚拟水——水资源和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最新研究表明,生产1t小麦需要耗费1000t的水资源,1t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t的水资源,1t稻米需要耗费2000t的水资源。生产一个2g重的32兆计算机芯片需要32kg水。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外生水”暗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了非本国或本地区的水这一事实。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在进口或出口水资源。中东地区每年靠粮食补贴购买的虚拟水数量相当于整个尼罗河的年径流量。从虚拟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它的商品中,相对于实体水资源而言,其便于运输的特点使贸易变成了一种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传统上,人们对水和粮食安全都习惯于在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虚拟水战略则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找寻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从问题发生的范围之外找寻解决区域内部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通常相对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而言,水资源的短缺通常只是局部现象。人口、粮食和贸易之间的特殊连接关系,为水资源短缺地方的决策者提供了在更大的范围尺度上找寻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粮食进口的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补偿本地区水资源的不足,南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虚拟水战略——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采用的水资源管理包括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两个方面,基本的管理途径有工程建设、终端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三种,相应的管理战略和管理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供给管理,包括开辟新水源、大规模远距离调水等,其目标是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但通常成本巨大;技术性节水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第一步,其目标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但通常节水数量有限;内部结构性管理,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更高层次,涉及到区域内部社会结构变化等问题,如结构性节水;社会化管理,这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最高层次,认识到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以水资源的社会属性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缓解局地水资源的紧缺。

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跨越水资源稀缺的障碍,社会化管理阶段的出现意味着水资源管理问题域范围的扩大,管理的着眼点从克服自然资源的稀缺(第一类资源稀缺)转向克服社会资源的稀缺(第二类资源稀缺)。在这种意义上,能否调动足够社会资源的能力(社会适应性能力)来克服第一类资源的短缺就成为水资源短缺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显然,虚拟水战略扩展了水资源研究的问题域范围,属于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层次。由于人口增长是水资源稀缺的最原始驱动力,粮食作为人类的生活必需品携带有大量的虚拟水,是当前世界贸易中数量最大的商品,因此,人口—粮食—贸易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成为虚拟水分析的主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从水的社会属性这条主线来进行水资源管理。因此,虚拟水战略的应用必将引起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 虚拟水战略——平衡区域尺度 ,水赤字的有效工具和战略措施

自虚拟水概念提出以来,已经在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和南非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实际运用。虚拟水战略可以成为一个平衡区域尺度的水赤字的有效工具。虚拟水贸易与虚拟水战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发展内部不平衡、水资源分配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不一致的国家或地区,虚拟水战略特别有用。虚拟水贸易对于那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本身提供了水资源的一种替代供应途径,并且不会产生恶劣的环境后果,能较好的减轻局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对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的冲突,创造持久的合作关系。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由于运输距离长远、成本高昂通常十分困难,因此,虚拟水战略日益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应用。虚拟水战略非常适合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项现实的战略措施,即通过贸易的形式满足缺水地区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开展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研究 ,构筑水资源安全战略体系

水资源短缺篇8

论文摘要: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全球人口的增长,农业水资源利用不仅要实现节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节水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强调了发展水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道路,建立节水型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现状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会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须具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并且必须是可以定期更新补充、可持续利用的。但是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如果按人均水资源量来计算,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仅有2500m3,大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情况并存,同时由于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属于粗放低效利用,所以这就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2.2 农业资源管理体制的滞后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要求,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 解决农业水资源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要想实现一体化,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作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非常不合理,这就造成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许多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现象明显;(2)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比较难,同时水资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显然是不利于节水的;首先,必须将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个公民有节约用水的理念。另外无论产业结构布局或是结构调整,还是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府都必须考虑到有关水资源的制约因素,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在管理方面,改变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逐步实现需求管理。 转贴于

3.2 面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国内市场开展水资源贸易,是解决21世纪水资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对于开拓国内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建立节水型经济激励机制,包括:补偿奖励机制,即国家或政府根据节水的实际情况,给予供水单位适当的补偿奖励;惩罚奖励机制,即对于完成节水指标的用户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的用户,给予适当的惩罚,奖励与惩罚相结合。(2)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资源相关经济运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证。

3.3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形成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的制度。水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产业关系、生产生活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管理,从而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必须改变城乡分而治之、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努力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进行转变。 加强水资源管理,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水权流转,不断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民间投资办水、兴水、护水,保护投资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完善水资源价格机制使得水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科学用水。

4 结束语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但水资源的状态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要考虑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过寻找替代来解决其贫乏危机,水资源的可持续道路有其自身特点。水资源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水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乐财.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 何俊仕,曹丽娜,逢立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J].节水灌溉,

水资源短缺篇9

关键词:水资源;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3206

安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为响应国家推进“中部崛起”的战略,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安徽沿淮经济带是皖江示范区和皖北“四化”协调先行区联动发展的纽带,事关安徽能否顺利实现中部率先崛起目标。所以,加强安徽沿淮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推进安徽沿淮经济带的发展,对于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安徽沿淮经济带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2012年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总量59.759亿m3,人均水资源量565m3,是全国人均量的32.65%,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灾害交替发生。近年来,伴随着淮河流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水资源支撑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安徽沿淮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安徽沿淮经济带在水资源约束下的发展问题,首先需要对该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定量测算。

一、 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有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评价。2002年3月在科威特召开的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国际会议上提出,由于农业扩张、工业化、生态环境退化、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增长的城市化和沙漠化所造成的日益增加的需水量要求和日益增长的水污染现象,使得水资源问题正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1]。Ruth Meinzen-Dick认为城市人口的过分集聚,导致了有限的水资源的供给不足,通过分析水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来探讨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限制作用[2]。Shiklomanov等从年均水资源更新量、水资源需求量入手,研究了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3]。Alcamo用年均水资源量代替水资源可利用量,采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评价全球尺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4]。Hoekstra提出水足迹概念,定量评价水资源利用管理的方法,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总量(包括作为自然资源消耗和各种类型的水污染的的水资源总消耗)[5]。Howard D. Passell等人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新墨西哥中北部的3个县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6]。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内学术界对水资源问题的研究也日趋活跃。马滇珍等建立了一套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对72个二级区以及8个流域片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指标的评分结果,水资源短缺程度按综合指标分为严重缺水、缺水、基本平衡三种情况[7]。 陈守煜等采用聚类神经网络法适合自适应谐振理论对辽西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程度和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8]。黄林楠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设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并将水资源账户划分为生活用水足迹、生产用水足迹和生态需水足迹三个二级账户,用以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可持续利用的潜力[9]。王红瑞等建立了基于模糊概率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对北京市1979-2005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研究[10]。马黎等构建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法对全国水资源二级分区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价,揭示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空间分布格局[11]。刘登伟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短缺风险指数,对京津冀都市圈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价[12]。高媛媛等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聚类分析法对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中的水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13]。梁媛等利用模糊物元、模糊识别等多种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后运用平均值法、Boarda法和Com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不同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建立了基于循环修正模式的水资源短缺程度评价模型并加以应用[14]。

二 、 模型的测算

(一)模型选择

本文从生态足迹角度,选择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10,16,17,18,19]对安徽沿淮经济带2市、7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进而分析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安全问题,从而为水资源约束下安徽沿淮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二)数据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12年《淮南市水资源公报》、《蚌埠市水资源公报》、《滁州市水资源公报》、《六安市水资源公报》和《阜阳市水资源公报》,部分来源于2007-2012《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省水资源公报》。水资源均衡因子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2年确定的г=5.19,各地水资源产量因子按照全球平均水资源生产能力Pw=3 140 m3/hm2计算而得,如表1所示。采用分析时期内安徽沿淮经济带2市、7县(市)(淮南、蚌埠、阜南、颍上、霍邱、寿县、凤阳、定远、明光)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测算结果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沿淮经济带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测算,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安徽沿

淮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2007-2012年总体上看变化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平均值为0.423 3 hm2/人;生产用水(包括农业、工业、林牧渔畜用水)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91%以上,是主要贡献者,其中,农业用水占生产用水的84%以上,远超过工业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占生产用水的比重;生活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约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7.3%,2007-2012以年均2.6%的速率逐年下降。生态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重由2007的0.38%上升到2012年1.87%,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7.97%。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年均4.4%的速率逐年下降,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水资源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由2007年的0.146 8 hm2/人上升到2012年0.212 8 hm2/人,年均增长率高达7.7%。总体上看,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且差距越来越大,水资源生态赤字愈加严重。

图1 安徽沿淮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账户构成

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账户构成中见图1,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最大,平均达到77.5%;工业用水次之,所占比重为10.8%;生活用水为7.3%;林牧渔畜用水所占的比重较小,约为3%;生态用水的比重最小,仅为1.4%。

在安徽沿淮经济带2市、7县(市)中,寿县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最高,平均为0.632 7 hm2/人;其次是淮南、霍邱以及定远,分别达到0.491 9 hm2/人、0.487 6 hm2/人和0.445 1hm2/人;阜南最低,仅为0.220 1 hm2/人(见表3)。

在安徽沿淮经济带2市、7县(市)中,明光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高,平均为0.580 4 hm2/人;定远,凤阳,蚌埠的承载力相当,均略超过0.310 0 hm2/人;阜南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最低,为0.131 4 hm2/人,仅为明光的22.64%。

从安徽沿淮经济带各地市的人均生态赤字的变化来看,仅有明光连续6年出现了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0.292 2 hm2/人,其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生态承载力高于其他地市是出现水资源生态盈余的主要原因;寿县由于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其他地市,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并不突出,导致其水资源生态赤字最为严重,达到0.430 4 hm2/人,比第二名淮南高了0.136 3 hm2/人;凤阳、阜南的水资源生态赤字相对较低,分别为0.030 9 hm2/人以及0.093 0 hm2/人,凤阳在2007-2009年出现过连续3年的水资源生态盈余,但从2010年开始,水资源开始出现生态赤字。

三、结论

第一,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低。2007-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仅为0.169 3 hm2/人,且以平均每年4.4%的速率下降,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不断恶化,这对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很大挑战。2007-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值与生态足迹的比值由65%下降到50%,在生态足迹变化幅度不大的条件下,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导致从2007年以来,安徽沿淮经济带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的值不断增大,由2007年的0.146 8 hm2/人上升到2012年0.212 8 hm2/人,年均增长率达到7.7%。从具体地市看,阜南、颍上以及霍邱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排名靠后,与第一名明光的差距较大,平均不到明光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1/3,缺水压力很大,已对这些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二,安徽沿淮经济带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以及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对水资源消耗过大。在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账户中,农业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为0.328 5 hm2/人,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重达到77.5%,对水资源的消耗很大,且从2007-2012年,始终保持很高的比例,暴露出安徽沿淮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过分依靠农业生产的问题。从具体地市看,寿县、淮南、霍邱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平均分别为0.632 7 hm2/人,0.491 9 hm2/人和0.487 6 hm2/人。在这三个地市中,寿县的农业产值占其生产总值的比例高于工业和服务业,淮南和霍邱的主导产业分别为煤炭采选业和黑色金属采选业,三个地市都暴露出过分依靠传统产业,没有对传统产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这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水资源消耗严重,水资源生态足迹过高。

第三,安徽沿淮经济带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保护仍需加强。2007-2012年,生态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占总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7年的0.001 6 hm2/人提高到2012年的0.008 hm2/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37.97%。目前,安徽沿淮经济带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仍超过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过半河流的水质尚未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且水污染使部分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进一步加剧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流域河湖径流季节性变化大,生态用水被挤占,有水无流或河湖干涸的现象突出,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污染对水资源的急剧消耗,加大了安徽沿淮经济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使生态用水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上升,致使水危机形势日益严峻。

四、政策建议

第一,实行跨区域调水和蓄水工程。为缓解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状况,尤其是淮南、颍上、蚌埠等地市的缺水压力,提高这些地方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行跨区域调水和蓄水工程,补充当地水资源的不足。修建淮南引淠、引淮济阜、引芡济蚌跨区域调水工程及驷马山引江补淮工程。淮南引淠工程以淠河干渠为水源,利用渠道输水至寿县大井水库后通过管道调至淮南市山南新区;引淮济阜工程以淮河干流为水源,在南照集通过管道调水至阜阳;引芡济蚌工程以淮河北岸的芡河洼地为水源,通过管道穿越淮河至蚌埠;驷马山引江补淮工程利用驷马山工程引江输水线路,经定远县江巷水库至淮南和蚌埠,通过新开输

水干渠和兴建滁河四级站、江巷水库等措施,为淮南、蚌埠及沿淮地区部分城镇提供重要的后备水源。同时,通过新建江巷水库、抬高淮河干流临淮岗坝上及蚌埠闸以上河道和城西湖、城东湖、高塘湖等湖泊蓄水位;充分利用淮南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大量采煤沉陷区,因势利导,发挥其蓄水作用等举措,提高驷马山引江补淮工程供水效益,增加可供水量。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针对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足迹过高、水资源消耗量过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应该着力从产业结构上做文章。依托区位条件,发挥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以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平台,充分挖掘沿淮地区人才资源的潜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打造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带动沿淮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工作,其中淮南应重点拉动煤炭产业链,扩展煤炭增值空间,充分利用上游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托煤气化、液化等技术,生产下游产品,并推动下游产品深加工,生产烯烃、PVC、二甲醚等高端产品;由于安徽沿淮经济带水资源缺乏且农业和工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应该重点发展和培育生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商贸物流、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培育提升生活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法律等商务行业,促进服务业的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立足沿淮农业区位特点,发挥粮食、水产、蔬菜等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建成淮河流域有重要影响的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沿淮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资源转化增值,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做好安徽沿淮经济带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工作。重点是加强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染治理,开展重要水源地和采煤沉陷区的保护与修复,着力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结合雨洪资源利用和水系沟通,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大兴植树造林,加快瓦埠湖、香涧湖等重要水源地涵养保护,开展八里河、龙子湖、沱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河道闸坝生态联合调度。实施矿山复绿行动,重点治理矸石山、电厂粉煤灰堆放场,消除视觉污染。治理矿坑污水、选煤废水,改善水体环境。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限采深层水、合理开采浅层水、创造条件逐步补给深层地下水”的原则,加强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建立地下水应急与战略储备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参考文献:

[1] Hoekstra A Y. VIR.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R].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 No.12,UNESCO-IHE, Delft,The Netherlands,2003(2):65-75.

[2] Ruth Meinzen-Dick, Paul P Appasamv. Urbanization and Intersectoral Competition for Water[J].Urbanization and Water,2001:27-51.

[3] Shiklomanov I A, Rodda J R. World water resourc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D].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3.

[4] Alcamo J, Doll P, Henrichs T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water GAP 2 global model of water use and availability[J].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Journal des Sciences Hydrologiques, 2003 48(3):317-338.

[5] Shadananan K Nair. An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Catchments of Kerala,India[J]. 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2001(2)3:23.

[6] Conan C, Marsily G de, Bouraoui F, et al. A Long-Term Hydrological Modeling of a Semi-Arid Mediterranean Watershed[J]. 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2001(6)3:39.

[7] 马滇珍,张象明.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1(1):42-55.

[8] 陈守煜,李庆国.一种新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5,36(6):662-666.

[9]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2008,28(3):1 279-1 286.

[10] 王红瑞,钱龙霞,许新宜,等. 基于模糊概率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水利学报,2009,40(7):813-821.

[11] 马黎,汪克献.我国缺水风险分布状况及其对策[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2):131-135.

[12] 刘登伟. 京津冀大都市圈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J].水利发展研究,2010,10(1):20-24.

[13] 高媛媛,王红瑞,许新宜,等.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2):204-214.

[14] 梁媛,许新宜,王红瑞,等.基于循环修正模式的云南省水资源短缺程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7):1 146-1 158.

[15] 刘子刚,郑瑜.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6):1 083-1 088.

[16] 汤冠华,刘永.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3(185):45-47.

水资源短缺篇10

[关键词]水资源 浪费现象 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29-01

一、小店区水资源的现状

小店区位于太原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7°36′--55′,东经112°19′--46′,东西相距10km,南北跨度30km,平均海拔777.6米。全区辖1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67个村委会和84个居委会,总面积295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是太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我区水资源总量为0.986万m3,按49万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仅为201.23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的标准。从城市的状况看,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用水需求过度集中,人均拥有的可利用淡水资源量就更加稀少,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店区用水主要包括城市工业用水、城市农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城市生态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到1999年工业用水量已达到159万m3,占全国用水总量的20.7%。我区工业取水量一般要占全国水利设施供水量的11%,占城市总取水量的60%~80%。城镇生活用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供水投入的加大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城镇生活用水也将迅猛增长。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新增的用水量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未来30年内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2010年小店的城市化水平是30%,城市人口为35万,据预测,到2030年,城市人口为60万时,相应的需水量将分别增加到1320万m3。小店区经济现在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各地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而且废水的排放量也会相应急剧增长。目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2、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

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缺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缺水范围在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城市缺水问题逐渐加剧。据统计,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据粗略估计每年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大约为2000多亿元。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存在着严重的浪费,且用水效率极为低下。由于工艺设备和管理的落后,小店区工业用水量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小店区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m3,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城市生活用水同样存在浪费,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多数城市仅供水管网及用水器具跑冒滴漏损失率超过20%。

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有色体制、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和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据统计,全区8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普遍恶化,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78%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50%以上受到严重污染,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1、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作用

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它对气候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其次,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2、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影响

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农村还有2400多万人饮水困难;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太原市由于连续多年遭受华北干旱影响,人们生产生活都受到缺水的困扰,缺水直接威胁到我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尽管采取一系列限制用水措施,但日常用水水源仍难以保证。为此,国务院批准了水利部制定的“引黄入晋”应急输水工程的实施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用水问题,但农业、工业用水缺口仍待解决。

太原市经济发展重心的南移,必将推动小店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随着小店区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小店区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制约因素。而地下水超采,降落漏斗扩大并加深,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水环境恶化现象,成为制约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3、水资源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可缺要素

就全国而言,我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1、大力开发替代水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小店区缺水城市缺水的原因不同,解决缺水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加强节水治污的同时,开发水资源也不能忽视。开源不仅要立足于当前水资源,也要重视替代水资源的开发,其中包括雨水利用。城市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采用雨水渗透和雨水储留技术蓄积雨水,从而把雨水资源化作为防洪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措施。雨水利用技术在其他一些缺水城市已经开始推广,我区也可以效仿,此工程的实施可以解决地区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2、广开节水思路,构建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