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9:26:11

水资源

水资源范文篇1

今年3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4月初,我部会同国家计委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部署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为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6月中旬,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牵头成立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刘江副主任任组长,领导小组的成员有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9个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规划的具体组织和业务工作。在刘江副主任主持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研究决定在领导小组下成立专家组,对规划编制进行技术指导。今天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并对规划技术大纲进行审议。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专家简要介绍一下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十分必要和紧迫

1、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贯彻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摆在如此高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管理好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协调和谐关系,科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方案和措施,为实现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的诸多原理,依靠大自然的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平衡中最重要、最难以替代的部分,没有水资源系统的平衡和循环,就没有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根本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抓紧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基础条件。

2、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新形势以及水资源条件变化的需要

管理好水资源这种国家的战略资源,首先要把家底摸清楚。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多年了。*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状况,无论是水文系列,还是下垫面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资源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成果已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对水资源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新的评价。二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需要以水资源作为支撑和保障,都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三是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社会对水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最近美国作家布郎先生写的《生态经济》一书中,列举了近*年来世界环境发生的诸多变化,如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江河断流、森林砍伐、草场过牧、地下水下降、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现象,指出如再不改变人类的经济观念,仍然以市场为导向,无止境地追求最大经济利益,那么人类就终将逐渐走向衰败。书中提倡应从原来的以经济为导向转变成以生态为导向,按照生态学的诸多原理,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审视经济观点,重新研究经济对策。书中列举了*年代世界粮食紧张的例子,当时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在投入、科技、粮食价格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加大粮食的生产,使得世界粮食产量*年内增长了一倍。而当前水资源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急需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解决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当中的诸多问题。要回答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工作的指导。四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城市,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治水思路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新概念,在管理方面提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迫切需要做好新的规划。

3、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然而,当前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以及节水政策和措施与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必须从节约和保护入手,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以及跨流域调水,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规划是工程布局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是指导经济发展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也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依据。因此,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又是改变水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急需。

4、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包括水利规划工作极为重视。在国家计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部加大了水利规划工作的力度。*年大水以后,我部组织开展了一大批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全国防洪规划已经或即将完成;首都、黑河、塔里木河的水资源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淮河、太湖、海河等大江大河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也已经国务院批复,正在组织实施;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已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和论证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正待上报国务院。这些规划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是继全国防洪规划以后,为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建立以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支撑,以流域、区域及专项规划为基础的水利规划体系,必须进行的一项最基础的重要工作,是今后两到三年内全国水利规划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切实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专业跨度最大、工作任务最重、要求最高、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技术内容最复杂、协调任务最繁重的一项规划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各个方面,规划内容不仅涵盖了水利工作本身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要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突出规划的重点,把握好规划的深度。

所谓综合性,就是水资源综合规划要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水资源条件,预测水资源可能的供给与需求,统筹规划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全面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奠定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水资源领域各专业规划的制定提供指导。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认真细致地做好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调查和评价工作,科学分析各地区、各行业的节水及用水定额,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量,在节水、治污、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区、本流域,科学地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所谓前瞻性,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提下,做好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预测。针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地沙化等新情况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新问题,研究水资源战略和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所谓实践性,就是必须结合各个地区、各个流域的实际,强调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既要研究总体布局,又要研究实施方案、措施和方法;既要有规划的宏观把握,又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从规划重点来讲,本次规划应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通过水资源评价,摸清天然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规划方案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上限。根据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分析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最大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调整和水资源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并研究实现水资源跨流域、跨地区配置的工程布局和方案。

从规划的深度来讲,本次规划一是要处理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规划原则、规划任务与总体方案等,要对将来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性,而不是把应由专业规划做的具体方案、布局反映到综合规划中。过细的工作内容将留待专业规划解决。专业规划则要服从综合规划,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是要处理好全国、流域、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全国规划不是一包到底,而是重点放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协调各流域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应重点反映跨省或省际之间的公共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确定水量、水质控制指标,建立监督管理体系,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把握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各省区则应在流域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水资源规划,即在全国、流域规划所配置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条件下,综合规划区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和治理。

总之,水资源综合规划不能做成突出工程和投资的规划,而是从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做成突出资源配置思路、指标、格局、措施的规划,突出对今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成立专家组对编制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我们邀请水利和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中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范文篇2

中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在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部门、*多个专业科研生产单位、*多名技术人员*年多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目前,调查评价阶段工作已基本结束,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的成果给我们真实的证明了全球水伙伴所倡导的“以公平的方式,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在不损害重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条件下,促进水、土资源及相关资源的协调开发管理,以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原则。近年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水的高度重视。*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年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年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这三次世界性会议上,分别提出了《关于人类环境的斯德哥尔摩宣言》、《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约翰内斯堡宣言》。*年,联合国设立了“世界水日”,提出了“关心水资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口号,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生命之水”。从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世界对水问题的关注,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水问题的严重性。正是有了这些十分严重的水问题,才有了这些令全球关注的主题,也表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配置、管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各自不同的水问题,以及我们探求感受到的众多例证和表象,人类将如何面对?世界各国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我国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人定胜天”和“天责其从”的观念,在人水和谐理念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资源综合规划尤显重要。下面,我结合中国实际作一些具体讨论。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管理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水资源领域的关键基础性数据。调查评价阶段的初步结论表明: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万亿m*,列世界第*位。地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耕地占*%,GDP占*%,水资源量占全国的*%;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耕地占*%,GDP占*%,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的*%~*%集中在汛期,南方地区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一般相差*~*倍,北方地区一般相差*~*倍,河川径流量最大和最小年份可相差*倍以上,且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供需矛盾突出。

*.人类活动、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是北方水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平均降水总量虽然变化不大,但北方普遍偏旱。引起北方水资源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是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条件,降水和径流关系发生明显改变,同等降水条件下,河川径流量有所减少,一般情况河川径流减少幅度为*%~*%,降水偏少情况减幅更大,可达*%~*%。北方地区因下垫面条件变化而导致水资源量的减少,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随着经济活动的加剧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变,今后这种变化的程度还会加剧。

*.水资源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北方地区除松花江区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之间,其中海河区当地水源供水量已超过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总体看,北方腹地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已十分有限,部分地区目前开发利用水平已接近或超过其最大可利用的极限,但周边部分河流,如松花江、辽河区周边界河以及西北诸河区中的跨界河流目前可利用量的开发程度仅为*%、*%和*%,尚有一定的潜力;南方地区目前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开发率仅为*%,远低于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总体用水效率和效益较低,缺水与用水浪费并存。近*年来,我国用水量持续增长,用水结构不断调整,对用水安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年以来,全国农业用水基本持平,但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已由*年的*%下降到*年的*%。城镇生活、工业与农村生活用水显著增加,城镇生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达*.*%;工业用水量年均增长率达*.*%。地区用水增长差别显著,南方和东部地区工业和城镇用水增长显著,高于北方和西部地区。目前,我国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L/日(其中城市为*L/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仅为*L/日,均低于发达国家和同等发展中国家的用水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用水结构还将进一步调整,城乡生活以及工业用水的增加,对供水水质和保障率的要求将更高。

*.水污染加剧的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调查评价的约*万km河长中,有*%的河长河流水质劣于Ⅲ类,其中太湖流域和淮河、海河区接近一半的评价河长水质劣于Ⅴ类,水污染十分严重。在*万km*的平原区中,浅层地下水水质为Ⅳ、Ⅴ类的面积占*%,其中,由于人为污染造成地下水质变差的约占*%。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的趋势仍在加剧。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在经济建设中不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对水土林草等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和消耗,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自然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调查的*条北方河流中,*年有*条河流发生断流,河流功能衰减或基本丧失。较*世纪*年代,全国湖泊面积、天然陆域湿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约*万km*,累计超采量超过*亿m*,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海水和咸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上述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初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我国“水多、水少、水脏、水混”四大水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所具有的:总量丰富、时空分配不均、污染严重等自然特征。同时,如果考虑社会的因素,还具有人均水资源量少、人类活动影响巨大、利用效率和效益低、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等特性。

(二)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变化与工业总产值、农业发展与灌溉面积增长等方面,在发展进程中既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也有其确定性规律可循。主要是: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需求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年中国人口达到高峰,超过*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生活用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预测城乡生活需水量约*亿m³左右。

*.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用水需求将适度增长。预计*年三种产业的结构调整为*.*:*.*:*.*,*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年前后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逐步成为工业化国家。工业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十分紧张的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因素,届时工业需水量达到*亿m³左右。农业用水需求将逐步趋于稳定,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kg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力争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亿m³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将逐步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估计全国生态环境需水量约*~*亿m³,其中约*亿m³由各河流目前尚未控制利用的地表和地下水供给,约*亿m*由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退水量供给,尚有*亿m³的缺口。

根据上述情况,预计中国将在*年左右出现用水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亿m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亿m³。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亿m³,预计总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合理利用量的上限,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面对*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其中最重要措施就是要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这里所说的统一管理,并不专指机制和体制上的,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强调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部门共同设定目标、任务、规则,在此基础上达到共识共守,体现的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着力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向着这些共同设定努力。在这些设定中,有许多目标、共识和准则,实际上是要借助综合规划表达、确认和遵守。

二、水资源综合规划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个复杂的业务巨系统,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工作开领域,是一项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相交互的复合规划。内容涵盖了水资源以及与水资源有关的各个方面,关系到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其发展和演变规律等,具有规模庞大、功能综合、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动态相关性和时空变化性,还要特别注意系统间的信息传递,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中的数据采集、反馈等,既要考虑历史的序列,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需要管理和控制多维状态,综合考虑外部的影响和干扰等。其勉力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不确定条件下水资源演变机理及其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和下垫面等,这些条件是影响水资源情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影响更为剧烈,尽管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关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气候变暖对水循环系统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确切结论。而且,具体到我国各个流域和区域来看,对水循环要素及水资源数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未来气候究竟如何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水资源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需要采取什么防范性措施,如何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过程中考虑这些影响,准确描述、科学评价这些影响是一个难题,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尤其是国家正在实施“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经济崛起”等战略,规划“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将加快全国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一般要求根据各地不同水平年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要求、各地水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总体要求,分析预测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其对水资源需求的总量、结构和分布,并充分考虑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经济合理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水价调整、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以及科技进步等对需水的影响,合理预测规划水平年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提出需水预测方案。如何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对需水定额影响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预测用水需求变得越发困难。

*.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布局的匹配。由于中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加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水资源浪费,地下水严重超采,水污染加剧,湖泊萎缩、湿地消失等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如何调整和制定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布局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制定和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课题,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土地合理利用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农业生产用地和河湖水域、蓄滞洪区等被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被挤占,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如何结合土地的合理利用模式,协调土地竞争性利用的问题,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匹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

在农牧业结构调整方面。在西方发达国家,牧业产值一般都超过大农业产值的*%,但中国一般比较低,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牧业收入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均低于*%。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时,如何考虑灌溉农业的发展,考虑灌溉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全国各地的水土资源条件和民族地区的传统特点等,科学地调整农牧业结构,尤为重要。

在灌溉面积发展与节水灌溉模式选择方面。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中国加快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是重要的。但农业灌溉面积适宜的规模如何制定,种植结构如何调整?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应与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相适应,农田灌溉面与林、草灌溉面积选择何种比例,并选择何种节水灌溉模式,是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应合理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对水安全的影响。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需要把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起来考虑,但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中,人们对水资源的质量问题重视不够,水质监测资料缺乏,水资源质量的评价方法单一,对由于点源以及非点源污染过程缺乏研究,对各种污染源造成的水资源质量退化的机理和规律缺乏必要的研究,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如何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过程中,针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需要,系统研究污染负荷的形成、排放、传输、自净的机理和规律,水量与水质结合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水资源质量变化对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以及安全供水的影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措施调控水环境容量的机理,制定水污染调控与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等,是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此外,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时,如何协调节水与污水处理再利用、当地水挖潜和外调水之间关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如何科学地确定节水、治污和开源的边际成本,目前尚缺乏一套较完备的核算体系作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配置问题。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是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量是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为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而必须满足的自然系统生态环境的用水量,主要包括河道、湖泊、湿地、河口等的最小生态环境用水量和为维护地下水系统而不能过量开采的地下水等。目前,维持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不被破坏或维护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的生态需水量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尚不成熟,对于不同地区如何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和生态环境需水量不仅是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对水利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因为生态环境用水是流域公共资源,是公众利益的体现,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在深入研究生态环境及其用水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在统筹考虑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河道内外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用水,确定流域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从而确定流域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总体控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水资源量可利用量的确定既与河道、湖泊、湿地和河口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流域对洪水的控制程度以及流域和区域的需水状况等密切有关。目前开展的水资源规划工作对流域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进行了初步估算,但还需要继续从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不同行业竞争用水的协调。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属性,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涉及到水利、农业、工业、城建和环保、电力、交通(航运)、林业等各个行业部门,要保障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协调健康发展,需要确保满足其用水需求,但当水资源紧缺时,如何协调各个行业的发展用水需求问题,尤其是河道内用水与河道外用水,以及河道外供水与河道内水力发电、航运、渔业养殖及生态环境保护用水之间的竞争性用水问题,却是有相当难度,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一整套协调各种竞争性用水的评判理论技术体系。

*.其他问题。除去上述几个方面以外,还包括监测站点不足、资料完备性较差、在人类剧烈活动应向下各种参数的确定方法、不同污染源导致的水资源质量退化的机理和规律,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及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挑战等。

三、认识与思考

*.水资源综合规划需要各方达成广泛共识。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配置、保护以及管理诸多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在这一规划过程中必然触及与水相关的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范围的问题,需要相关各方设定共同的目标与任务,以流域为系统、地区为单元,统筹考虑水资源配置、供水保障、水资源保护等城乡涉水事务,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进行系统分析和统一规划。通过科学分析,民主协商和行政裁决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明晰初始水权,建立水权制度,明晰各级行政区域和主要行业的用水权益和水资源管理责任编制和实施这样的规划,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更为拓展的范围达到更为一致的认同,建立在水资源综合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相互衔接的基础上,从而使水资源综合规划成为指导和引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为合理确定城市规模、调整和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等提供指导和依据,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动态规划,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由于水资源综合规划所面对的基础、对象、约束和边界条件等是动态变化的,是随着自然演替、社会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同时,这一规划又是在现有认知条件下,根据现实的情况而进行的,尽管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预测、考虑了理念的超前性,设定了规划水平年,但更应该认识到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理念、方法、手段等仍将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需要针对新的形势、新的自然与社会变化,动态调整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规划是多目标规划,寻求的是满意解。水资源综合规划本身及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多目标问题,各个目标之间往往具有相互冲突的特性,评价指标众多、量纲不一致且难于统一,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多目标的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寻求各方可以接受、综合效益最大、决策者满意的“可行解”而并非最优解。

*.建立水安全保障体系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与经济结构,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基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利用;水空间;规划设计

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低一直是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相关部门的重点研究问题。在学术界,关于水环境保护利用的研究不胜枚举,通常以节约水资源为核心,展开水环境保护利用[1-2]。但以往的研究依然停留于理论层面,分析过于笼统,在现实应用中很难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生态环境保护下,表明了水环境保护利用的主流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水空间规划设计。水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水资源配置的收益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针对水空间规划设计一直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利用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中,普遍缺乏统筹全局的视角,主要停留在“以需定供”的层面,导致水空间规划设计过于局限,仍无法实现此目标。为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该文在生态环境保护下,提出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空间规划设计,提高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净收益率。

1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环境保护的挑战

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过度使用资源已对水环境造成了影响[3-4]。在处理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时,应考虑到资源的承载能力与自然环境的自动恢复能力,并从城市违规性建筑、农业大型污染、生活用水铺张浪费等方面展开研究。尤其在当下城市不断扩建的发展背景下,热带农业高速发展,肆意地开发资源对社会生态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当前的水资源现状,曾有同济大学水环境研究教授尹海龙对此提出自身的看法:目前,我国水环境保护仍面临较大问题,主要是城市管理理念落后、生态环境保护手段单一等[5-6]。要改善水环境保护现状,应基于城市主导层面进行研究,包括对我国当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可行性进行分析;掌握当下市场中对水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因素;产生水环境污染的源头;城市生活对水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2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在满足当下社会群体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水环境的浪费,生态环保单位提出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因此综合我国生态市场,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仅是未来生态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环境规划建设的必经之路[7-8]。基于此,该文将针对下水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其发展要求,借鉴多种科学手段,引进综合型的水环境管理措施,实现提高水环境保护政策适应性的同时,为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2.1引进新技术提高对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在进行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先解决当下市场中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对社会生产带来的问题。尤其在城市合理化管理的背景下,更应该采用高效且智能化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9-10]。基于此,提出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即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居民生活的日用水量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综合互联网技术与技术的应用,精准定位不同社会群体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从而可根据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对水资源消耗进行定价。在规定的水资源使用价格的作用下,居民用水将持续降低,并且智能化系统可根据不同住户的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水量监测,从而确保水资源在城市居民中可实现最大化利用,从而降低由于居民用水过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11]。在上述提出措施的基础上,借助遥感辅助设备(包括GPS定位系统、SWAT、SCSN等水文地质模式),对缺水地区进行地质勘察,掌握区域存在干旱的问题及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利用数字化模拟的方式,对区域水源进行划分(包括寻找区域盐碱地、地表径流流向、地下水流向等),使用外部数据作为水资源保护的补充,从而实现对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新疆地区为例,由于该区域地质环境较为特殊,区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抑制,包括交通问题与生存环境问题等,因此新疆境内大部分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针对该地区进行水源的模拟性研究,可有效地为区域提供综合性水资源补给,并且使用多种物探技术,也可找到区域的水源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水资源供应,比传统的供水方式要便捷很多[12]。在对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水环境保护利用研究中,中国地质研究学家戴尔阜曾提出,人类生活使用水资源主要是为了给予自身生活便利,因此要合理分配水资源,还应从人类生活适应性角度展开分析。该研究以中国南方典型红壤丘陵地区为例,在研究中,可使用LADdis-II技术,对区域森林宏观景象图进行模拟,并对区域水资源的演替过程进行仿真,根据不同干扰条件下水资源赋存量的变化,探寻水资源合理的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电离辐射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采用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的方式,实现对被污染水环境的保护。在人们生活中,不停产生生活废水;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水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使用技术定期净化水体或集中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处理,也属于是水环境的保护策略之一。使用电离辐射技术净化水体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净化与间接净化的方式[13]。直接净化的方式是指将电离辐射光线照射在水中分子生物体上,损伤大部分生物提的结构以此起到净化、去除的作用。间接作用方式是指应用技术与水体中分子发生化学作用,产生大量的氢、氧等活性较强的粒子,此种粒子与水体中生物发生化学作用,提高水体的综合活跃性能,以此达到对水体消毒的作用。当下生态环境市场最常用的水体净化方法为间接作用方式。例如:大部分河流中的生存的微生物与细菌共同体,其自身的含水率高达85%以上,当水体生物与氢氧活性粒子发生反应时,蛋白酶与肌酸结合,改变了生物的代谢、进食功能,同时也改变了微生物的水体生活环境,导致细菌等微生物失去生存活性。氯作为目前市场内较为常用的消毒试剂,在直接使用中极易产生甲烷、乙酸等致癌物质,而电离辐射技术的应用可恰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水环境消毒的同时抑制有毒物质的挥发与产生,同时活跃的氢氧离子可时刻保持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活性,如Ka、Na、Ca等,以此可以证明在水体净化与消毒过程中,电离辐射技术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后期的水环境保护中,应加大技术的应用,持续对技术创新,达到更加良好的水环境保护目的。综上所述,水环境保护利用与合理化分配工作属于一项大型工程,不仅需要适时引进新技术,同时也需要保障人员具备生态可持续建设的景观格局,通过真实的使用技术对水资源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才能掌握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化分配方式。

2.2借鉴传统水资源使用方式提升水资源价值

除上述提出的水资源保护方法,该文提出借鉴传统水资源使用方式提升水资源价值的水资源保护方法。在此论点的论述与研究中,认为在早期生活中,人类生活是缺少淡水资源为其提供支撑的,后期市场为人们生活供应的淡水资源均是经过一系列的消毒与处理后才能使用的。因此,应当树立社会群体正确的水资源使用方式,使社会群体意识到水资源的价值与重要性,才能在源头上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下,将多个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畜牧业与农业产业的发展构建联系、将养鱼产业与桑蚕养殖产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将产业链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规范且合理的生态景观机理环境,实现基于产业层面构建一个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链。将多种用水整合在一起,使水资源在循环过程中不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生态景观性。根据水源敏感城市的建设,采用将雨水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此种方式的代表为我国当下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政策[14-15]。总之,要确保在当前情况下,做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应充分结合NBS水资源治理方案及生态服务空间建模,定位生态市场中水资源的赋存量,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水资源性保护措施,最终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

3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空间规划设计

在完成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前提下,从下述两个方面,开展水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研究。

3.1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空间规划原则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中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空间规划研究。在规划前,应先明确规划的原则,具体内容见表1。按照表1中提出的多项原则,对生态环境保护下水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在此过程中,应明确水空间中不同主体对象行为发生的意义,并紧随时展的脚步,在市场发展允许的情况下,应遵循地区物种的生存规律,在不影响相关物种生存的条件下,对水空间展开进一步的规划与设计。

3.2基于生态评价拓宽水空间建设路径

不同地区的水空间中均应包含城市的湖泊、湿地与地下水径流,根据水空间规划的不同所属区域,应基于生态评估角度,调整水空间的建立路径,以此整合多样化建设技术的应用方式,联合生态环境、臭氧与气化等多种方法,建立水空间试点厂址。并采用对其进行多维度评估的方式,掌握水空间调控方式。在此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利用卫星对水空间TM/ETM+/OLII影像进行获取,并按照随机生态模型,对胡泊水域进行分类识别,掌握试点区域水空间的时空变化特征。例如:对于常发洪涝的地区,可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其展开设计,此种方式可实现水空间设计的同时,还能解决区域的洪涝问题。针对干旱地区的水空间,可参照上文提出的新疆地区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设计。但无论任何地区的水环境建设,均应参照上述提出的原则展开设计。总之,水资源是人类群体在地球生存难以取代的自然资源,随着工农产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保护及水环境规划已成为地方政府与有关保障局重点关注的方向。

4结语

水资源范文篇4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结束。现在,我就会议作一简要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是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挑战与重要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是一次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梳理思路、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会议;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三定"规定,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增强水资源对建设小康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水资源形势,部署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这是水资源工作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十分及时,十分成功,收获很大。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四个收获。

三个特点是:

一是会议规格高。部党组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陈部长亲自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特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全国人大财经委汪恕诚副主任委员参加会议;广西自治区党委陈际瓦副书记、广西自治区政府陈章良副主席、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和刘昌明院士、王浩院士参加会议。各流域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部机关各司局和有关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水利报、水利部网站以及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地方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这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各有关部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二是会议内容丰富。陈际瓦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钱正英、汪恕诚两位老部长对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作了重要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高俊才司长发表了很好的讲话;陈雷部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高而坤司长作了一个内容详细的工作报告;刘昌明、王浩两位院士作了专题报告;黄委、珠委、广西自治区水利厅、北京市水务局等10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其他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5个组的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各组的讨论情况,大家提出的建议十分到位、中肯,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改进和完善工作。会议还组织考察了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桂林的两江四湖工程。这样丰富的会议内容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会议主题鲜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这次会议鲜明的主题。钱部长提出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汪部长对十年来水资源管理的探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今后工作的期望,特别是陈雷部长从全局高度深刻分析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和要求,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和指南。

四个收获是:

一是统一了思想。与会代表充分肯定近年来水资源管理取得的重大进展,进一步认识到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清了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增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开拓了视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钱部长加强需水管理的要求、汪部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交响曲、刘昌明、王浩两位院士的专题报告,立意高远、针对性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对我们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三是明确了任务。与会代表深刻认识到,陈部长讲话提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八项任务、六项保障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各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同心协力,坚决贯彻落实。

四是交流了经验。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大会交流、小组讨论发言和交流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单位在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两江四湖的考察,使大家看到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努力方向和实际成效。

二、抓住要点,准确把握会议精神

第一,认真领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现实背景。在今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回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在分析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新任务和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具有里程碑意义。陈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没有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水利;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现代化水利。我们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这一高度,切实把水资源管理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二,深刻领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严密的管理制度;要严格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失职,不渎职更不能枉法;要严格执法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点要把握:一是总体要求。核心是"六个原则","六个转变"。"六个原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水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对多年以来水资源管理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总的指导思想;"六个转变"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二是总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总目标是形成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主要措施。关键是八项任务,这是这一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而六项保障措施则是保障这一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第三,准确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思路与目标。陈部长的讲话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是工作重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是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的任务;二是工作平台――水资源管理法规与制度,是水资源管理行为的依据;三是主要工作载体――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四是重点手段――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费征收、排污口管理等,是水资源管理强有力的抓手;五是基础保障――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水资源管理的支撑条件。这五点是近年来水资源管理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框架。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陈部长的讲话中提出了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六大目标: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二是饮水安全和国民经济社会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四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五是管理能力和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六是水资源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这六大目标既涵盖了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工作重点;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指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这些目标。

第四,深刻认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思路和目标已经确定,关键是要付诸行动,切实落实并实施严格监管。落实陈部长提出的八项任务,当前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

红线体现了开发利用的底线。超越红线,就意味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突破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或者水环境承载能力,其后果是引发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或水环境问题。红线体现了对水资源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的控制。对各流域和各区域水资源开发、对各行各业的用水效率、对各水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都要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和控制性手段。红线体现着责任的落实。超过红线的,就要追究责任,就要依法处罚。

三、查找差距,狠抓落实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突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差距,狠抓落实,切实解决问题。

第一,查找认识上的差距,切实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钱部长深刻剖析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的几个误区,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也是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态势的客观分析,钱部长的讲话非常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陈部长提出的"六个转变"的要求,切实提高认识,转变思路。我国水资源短缺、开发潜力有限、用水效率不高和环境问题突出,再也不能走传统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须要加快推进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着力点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把需水管理的理念体现在水资源的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需求,这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第二,解决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切实加大水资源管理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重视不够,有些地区甚至认为水资源管理主要是规划、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等软件建设,不需要大规模投入,甚至水资源费也被大量地挤占挪用,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水资源管理制度法规难以落实,成为严格水资源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从保障能力抓起,从投入抓起。要按照陈雷部长的要求,切实完善渠道,增加投入。

一是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条例》的要求,确保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从今年起,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的检查监督,对挤占挪用水资源费的,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是要切实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争取基建投资。去年第四季度,中央增加投资1000亿,其中安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亿。今年的水利建设投资还将继续增长,各地配套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这为我们集中力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要积极调整水利投资结构,扩大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投资比例;要保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水生态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等试点的投入;要保证已经实施的塔河、黑河、首都水资源规划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水资源综合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三大财政专项经费投入。水资源日常管理、监测、应急处置等所需经费,应争取财政部门支持,予以保证。

第三,落实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依据。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很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绝大多数河流仍未完成水量分配,流域、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指标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有些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明显突破了可利用量上限,地下水超采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功能区达标率总体上明显偏低,有些河流入河排污量已经超过纳污能力,不减反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仍是薄弱环节等等。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管理行动落后于管理理念。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执行制度要敢于亮剑,要敢于碰硬,要敢于说不。要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论证工作要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依法延伸到规划水资源论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要通过水资源论证行使否决权;对超过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得新增取水;对于已经超过纳污能力的水功能区,不得新设排污口增大排污量。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查处违法取用水、破坏水资源等行为。

第四,努力解决体制制约问题,强化流域管理和区域水务管理。一是要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流域管理着重于宏观管理,主要定位于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强化以总量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配置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紧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指标定下来后就要着手进行省界断面流量控制。要加强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特别是保护区、保留区和省界缓冲区;要制定省界缓冲区及主要控制断面水质水量的监测和考核办法,强化监督管理。二是要坚决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要抓住地方政府新一轮"三定"的机会,努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切实加强城乡防洪排涝、取水排水、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综合管理,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第五,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创新水资源管理。探索与创新是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不竭动力。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尤为重要。创新要以试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实践、典型示范、经验总结和全面推广,带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向纵深拓展。

第六,强化责任,切实加强考核管理。陈雷部长强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资源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安排、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水利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要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问责制度。当前,水资源管理要抓紧建立行政许可责任制、饮用水水源区管理责任制、应对突发性事件责任制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责任制。

四、关于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一,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和传达。认真抓好对陈雷部长讲话、两位老部长讲话和高而坤司长工作报告的学习,切实吃透会议精神;要向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及时传达,组织好学习讨论;加大会议精神的宣传,促进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形成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要抓好贯彻与落实。当前,工作目标与任务已经明确,要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将会议的贯彻落实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制定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方案,提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尽快付诸行动,尽快抓出成效。

第三,要加强督促与检查。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靠督促检查。请各流域、各地方、各单位要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反馈,及时反映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促进贯彻落实。

水资源范文篇5

*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围绕水利建设和水利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力度,几年来水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程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取得的诸多成绩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就是*大水以后我们更加重视水利规划工作,水利规划工作较过去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先后编制了七大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其中长江、松花江、淮河、太湖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时编制了生态建设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灌溉纲要等专项规划和一大批专业区域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下一步加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规划还很难覆盖全国防洪、水资源以及其他各个领域,尚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规划体系。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编制了全国七大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以后,着手编制了全国防洪规划。目前,防洪规划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今年年底将编制完成上报国务院审批。

防洪规划之后,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划。为此,今年3月份,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今年4月初在浙江东阳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了这项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规划。为了做好该规划编制工作,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技术路线,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各位专家在审议技术大纲时参考。

一、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用水对水量和水质的高要求,需要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二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也需要有比较稳定的水源;三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四是全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气候的变化、地下水超采、水利工程建设及其他人类活动,对水、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的变化。这些都为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贯彻新时期党中央水利建设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19*年大水以后印发了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专门部署了水利建设,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了水利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建设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自然规律及其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协调和谐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经济规律和要求,制定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是建立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据初步统计,全国年均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36座城市缺水严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还缺乏足够的、安全的饮用水源。城市供水的保证率还比较低,部分农业和生态用水被挤占。中国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的现实,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节水还有很大潜力。无论是节水意识还是节水措施和政策,都与对节水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在节水和治污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洪水资源、中水资源,以及跨流域调水,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使其相互衔接和协调,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从而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3、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最近副总理在视察南水北调中线时指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生态的相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均匀性、流域性及后续效应性,说明加强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控制地下水超采,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实施对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在科学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建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水污染治理和节水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需要

实现流域、区域、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就是要以流域为单元、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用户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要建立权威、高效、统一、协调的流域、区域新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就必须统筹考虑防洪、排涝、蓄水、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事活动,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些问题除了依据《水法》等法律武器来解决,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利规划体系作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的依据以及工程布局的基础。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就是要在深入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治理六个方面,协调各方面关系,明确各个时期的水资源管理目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切实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5、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需要

水具有两重特性,即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过去我们较多地认识水的自然属性,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因此,越是短缺的东西越便宜。认识水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长期以来,我们把供水和污水处理作为公益性事业,随着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污水排放越来越多,政府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水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供水和治污应作为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计入生产成本,居民排污应作为生活消费的一部分。水利也有两重性,有社会公益性的一面,也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组织和运作的一面,政府公共财政要承担社会公益性的部分,企业和群众要承担属于市场的部分。所以必须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水利管理体制。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可以为水的使用权的界定和赋予提供前提和保障,为推动水权改革和水市场的建立、实行水的有偿转让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可以为污水的处理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路子寻找出可靠的合理的渠道和机制。

6、是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全国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

水利规划是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为了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央的治水方针,急需构筑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大水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各级水利部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大批规划成果。根据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新时期水利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有区域规划、专业规划,而且必须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水利规划网络,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不断变化实行动态管理,使水利规划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前瞻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水利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尽快组织编制,为今后的水利管理和工程布局奠定良好的规划基础。

二、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

这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是:运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水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其承载能力,在节约和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也对经济建设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要求,规划还必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提出明确的方向、目标、步骤。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规划布局,制定相关对策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落实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编制规划的主线。根据这条主线,规划编制中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通过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对水资源的要求,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出既符合水利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划成果。其次,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既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要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要坚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认真研究水利管理机制、体制、法律法规等问题,科学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水事活动。要坚持科学治水,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条件,确定各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和规模。

整个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及区域、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第二步,在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第三步,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指导下,进行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开发、利用、治理布局和方案论证,制定水资源的各项保障措施。每一步骤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每一阶段都要进行阶段成果验收和审查,为下一阶段规划工作打好基础。

三、制定和完善技术大纲是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水资源综合规划涉及全国、流域和区域等不同层面,是一个全面的规划,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参加规划工作的人员非常多,需要各层面衔接、联系和协商的地方也非常多;二是规划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不同领域,是一个综合规划,它有若干专项规划为依托,往往前一个规划的成果是后一个规划的基础,规划之间相互交叉;三是规划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行业的不同的技术标准,需要大量的协调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规划;四是规划不仅面临许多水资源专业领域的老问题,也面临许多新思路、新资料、新技术、新方法,是一个体**;四新"的高标准规划。总之,水资源综合规划应成为指导今后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由政府推动实施的一个带综合性、前瞻性的规划。因此,需要对规划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各涉及部门和行业、各种特殊情况等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概念、标准、方法等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制定科学统一的工作大纲和技术大纲,并严格按规则行事。这样才能提高规划效益和规划质量,使规划成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国家计委、水利部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全国水资源规划技术大纲的编制工作。水利部组织专家在规划任务书的基础上,编制提出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并征求了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经这次专家审查讨论修改后,将印发全国各地参照执行,指导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各流域规划编制机构要在全国技术大纲的指导下,结合本流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并由水利部商有关部门组织审查批准,指导流域内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根据全国和流域的技术大纲,结合本省区的实际情况,编制省级区域规划技术大纲,做更加具体的细化工作,经所在的流域机构审查,并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将统一制定相关技术细则。

我们十分重视技术大纲的制定工作,对各层次技术大纲的编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工作要求:2002年5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经专家审查后,由水利部报全国水资源规划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下发执行。2002年6月,组织编制流域的技术大纲,并审查批复,下发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并全面开展规划第一阶段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技术大纲执行工作,还将结合规划工作的启动,重点做好项目任务书和技术大纲的宣传贯彻,开展技术大纲的培训等工作。组织具有规划工作丰富经验、参与规划项目任务书和技术大纲编写工作的专家,介绍规划思路、技术方法,对规划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交流研讨。近期,将重点组织对各地的规划编制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编制人员理解、掌握本次规划的思路、工作方法。并针对第一阶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工作,结合对规划中的难点问题,如水质水量统一评价问题、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技术交流、研讨与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导。

四、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技术大纲的编制和完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国家计委、水利部和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要充分发挥各类技术力量,广泛地依靠各方面专家,开展技术大纲的制定、审查和修改完善工作。为此,明确由水利部水规总院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技术大纲编制工作的技术总负责单位。水规总院在编制技术大纲过程中,邀请了中国水科院、中国环科院、南京水科院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召开了各种讨论会、研究会和编制工作会,参加专家180多人次,充分依靠和发挥了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在座的有一部分专家就参加了技术大纲的有关研究和编制工作。

可以说,技术大纲的编制专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邀请更加广泛的各方面专家,对技术大纲进行审查,进一步讨论修改完善。应邀参加这次技术大纲审查会的有两院院士,中科院、国务院发展中心、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有关大专院校及水利部部内的40多位专家,还有国家计委等部门领导和专家,请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通过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进行全面审查,把规划工作的技术路线确定下来。这关系到水资源综合规划今后3年的工作,关系到规划的成败,十分重要。我深信,经过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技术大纲审查会一定能够开得很好、很成功,各位专家将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和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规划技术大纲的审查中,一是请大家从宏观和整体角度出发,对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技术路线,以及大纲的总体框架和结构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技术大纲是否贯彻了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资源战略政策,规划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全面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需要。

二是请各位专家从规划编制的角度出发,对技术大纲中的一些具体概念、处理方法,以及规划内容及要求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技术大纲的各个环节处理是否恰当;各个部分的内容及要求是否反映了水资源的实际,突出重点,抓住了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否体现创新意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是请专家从规划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进度、工作深度、预期的规划成果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按照技术大纲的要求,能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保障规划对水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的科学合理。

水资源范文篇6

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响着我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畜饮水。

二、如何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

我市的水资源大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外来客水及经使用后的废水;地下水可分为“浅、中、深”三种类型。

浅层地下水,是孔隙裂隙、砂姜盘砂层中的水,水质较好,水量较集中,埋深度距地表面一般10米左右,容易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分布较为普遍,水量较为丰富。但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易污染。

中层地下水,也是直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且与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埋深度一般跟地表面30米左右,水质优良,水位较稳定。

深层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水位稳定,一般埋深度距地表面300米左右,水质优良。它是封闭的承压水,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不易补给。

在开发利用上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

地表水补给容易,取之方便,沿河沟、坑塘均可建固定站,也可建流动站或不建站既可取之。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沟河塘的水温与作物需要灌溉温度相适应,灌后不会因温差影响作物生长。

2、沟河水绝大部分来自地面径流,无形中把地表一些肥料冲入水中,因此沟河水的含肥量要比一般井水含肥量高。

3、沟河灌溉进水池来水面大,要比用机井灌溉水位下降缓慢或稳定,对提取单位水量来说,要省工、省时,省钱。抽水扬程低,能耗小,抽水成本低。

4、在正常年份沟河水位距地面仅有2米左右,一般离心泵均能适用,在机泵的选择上,不受水泵的扬程和机电种类的限制。

5、对于砂姜黑土地和红淤土质的土地来说,久旱不雨时裂缝纵横交错。在同等条件下,同时用沟河灌要比用井灌浇灌的透,浇灌的快,保墒时间长,省事、省力,工效高。

6、若经常大量取用,又可通过向沟河内渗透来缓解沟河中的污染,以达到良性循环。

所以说要充分利用地表水,反之,只有蒸发渗透和跑漏,久而久之到大旱时期仅存一点污水,即无法养殖,又不能饮用,臭气难闻,一污染环境,二把花了大批经费建设的涵闸白白浪费。

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要想解决好我市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的需求,就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开发地下水要实行“浅、中、深”相结合,分层取水、互相隔离、各为一体。这将是必然趋势。要优先开发浅层地下水,积极开采中层水,慎重提取深层水。要以开采浅、中层水为主。挖掘深层水为辅,井深要科学,井距要合理,严禁集中取水和井距过小。不能说是井越深越好,越密越好,以免地下水形成漏斗或地面下沉。

三、管好、用好我市水资源的对策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牵扯着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水是决定人们生存的关键物质,因此要千方百计为水所想,为水所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强化水法制意识,不断开展对水法和水利法规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发展利用、保护水资源条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采取各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广大干群提高对水资源危机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分层和分散取水,以保持水资源的正常供给。

3、要加强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采用行政的、工程的、经费的及法律等手段,鼓励、强制性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因地适宜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要达到建设规划化、级别系列化、模式多样化、配套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供水商品化的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要尽快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制定科学的乡镇供水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

5、要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

6、狠抓水质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污染源,限量限制污水排放量。增设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污水再生能力。

7、严格监控地下水变化情况,限量取水适时合理提高水价,定期采取地下水回灌(以上补下),使之漏斗区逐渐缩小,防止地壳下沉。

8、进一步完善拦蓄水系统,搞好现有工程的维护,增建拦蓄水设施,扩大库容量,抬高地下水,补给浅层水,扩大社会效益。

9、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尊重人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水资源范文篇7

一)

同时也深有感悟。对水我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经过这次实践调查使我受益匪浅。回顾最后近几个月,南方大旱、北方飘雪、冬南冰雹、随后又是湖南水灾华北三大火炉的高温天气橙色预警,今暴雨的集中使得山地垮塌,阻塞交通,同时危及山地居民生命安全,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类无法抵抗,但可以防预。哲学中讲物质决定意识量变引起质变。应该从历史中的教训懂得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自然,自然也会眷顾人类。调查中发现许多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生活用水用电的不节约,农田灌溉的滥用使得水源流失严重。水电站的大利开发使的下游河流断流,这也和生活生产用电有关,年还因电站事故给峨边县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使交通瘫患,沿河居民房屋冲毁,水流瞬间吞噬所有沿河房屋建筑,农作物、养殖户的牛羊、滨河路、学校、商店、桥梁等都被洗刷,破烂不堪。天的天气异然反常,几天暴雨几天炎热,天气反差过大农作务受损连续的降雨,平均达到40毫升每时以至肆虐的洪水袭击了峨边县城,这是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道路、房屋、桥梁等被其冲毁。接踵而至的县中如缺水,街道泥沙淤积等问题。经各部门的合作终将其恢复原貌。从以上情况我该学会结约用水,合理运用水源,建筑蓄水池,同时合理的水稻灌溉也是必要的沟渠建造,对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的监测、计量、分析,植树造林等工作以达到用水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水文。高效利用,做好地下水排放以便排水再利用。政府部门的节水节电政策与优惠相结合,防止水污染,统筹兼顾,行业管理,把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引水退水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二)

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冬春时节云南等地区的干旱,水危机已经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了全世界都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就从今年来看。着眼于世界,非洲的高温天气,让多少人没有水喝。每年因为水资源的缺乏而死亡的人数不断上涨。

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因此。开辟第二水源;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资源等。

水资源的污染确实不能够忽视,经过这次社会实践的调查。应该尽我每个人的力量去保护水资源,杜绝不浪费水,珍惜水资源。

三)

令人深思。水是生命之源”别让最后一幅滴水成为我眼泪”这些话时常在耳边回想。

不喝水只能活三天。一个人的血液里有70%水,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有人说一个如果不吃饭能活七天。所以有人说人是水做的由此可见,离不开水。但是不得不承认水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污染。走进河边一看,已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已没有了悠闲自得的鱼儿;没有了相互嬉戏的水鸭,有的只是腐朽的树枝,颜色绚丽的塑料袋,空空如也的农药包装袋,疯涨的水葫芦和苍蝇飞舞的臭水。

水资源范文篇8

今年3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4月初,我部会同国家计委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部署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为加强规划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6月中旬,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牵头成立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计委刘江副主任任组长,领导小组的成员有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经贸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9个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负责规划的具体组织和业务工作。在刘江副主任主持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研究决定在领导小组下成立专家组,对规划编制进行技术指导。今天召开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并对规划技术大纲进行审议。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专家简要介绍一下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十分必要和紧迫

1、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贯彻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和资源战略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摆在如此高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管理好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协调和谐关系,科学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方案和措施,为实现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的诸多原理,依靠大自然的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平衡中最重要、最难以替代的部分,没有水资源系统的平衡和循环,就没有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根本谈不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抓紧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基础条件。

2、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新形势以及水资源条件变化的需要

管理好水资源这种国家的战略资源,首先要把家底摸清楚。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状况,无论是水文系列,还是下垫面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资源的管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成果已不能反映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对水资源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新的评价。二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需要以水资源作为支撑和保障,都要求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三是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社会对水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最近美国作家布郎先生写的《生态经济》一书中,列举了近50年来世界环境发生的诸多变化,如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江河断流、森林砍伐、草场过牧、地下水下降、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现象,指出如再不改变人类的经济观念,仍然以市场为导向,无止境地追求最大经济利益,那么人类就终将逐渐走向衰败。书中提倡应从原来的以经济为导向转变成以生态为导向,按照生态学的诸多原理,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审视经济观点,重新研究经济对策。书中列举了50年代世界粮食紧张的例子,当时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在投入、科技、粮食价格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加大粮食的生产,使得世界粮食产量50年内增长了一倍。而当前水资源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急需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手段,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努力解决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当中的诸多问题。要回答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通过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工作的指导。四是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为本,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城市,建立节水型社会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治水思路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有了新的认识,在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新概念,在管理方面提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迫切需要做好新的规划。

3、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华北、西北、东北都面临着严重缺水的威胁。南方及其它一些地区也存在着局部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然而,当前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以及节水政策和措施与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水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必须从节约和保护入手,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以及跨流域调水,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规划是工程布局和资源管理的基础,是指导经济发展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也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依据。因此,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又是改变水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急需。

4、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建立和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包括水利规划工作极为重视。在国家计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部加大了水利规划工作的力度。*年大水以后,我部组织开展了一大批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全国防洪规划已经或即将完成;首都、黑河、塔里木河的水资源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淮河、太湖、海河等大江大河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也已经国务院批复,正在组织实施;西部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已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印发;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和论证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正待上报国务院。这些规划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当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是继全国防洪规划以后,为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建立以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支撑,以流域、区域及专项规划为基础的水利规划体系,必须进行的一项最基础的重要工作,是今后两到三年内全国水利规划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切实抓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专业跨度最大、工作任务最重、要求最高、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技术内容最复杂、协调任务最繁重的一项规划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各个方面,规划内容不仅涵盖了水利工作本身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要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突出规划的重点,把握好规划的深度。

所谓综合性,就是水资源综合规划要从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根据水资源条件,预测水资源可能的供给与需求,统筹规划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全面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奠定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水资源领域各专业规划的制定提供指导。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认真细致地做好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调查和评价工作,科学分析各地区、各行业的节水及用水定额,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量,在节水、治污、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区、本流域,科学地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所谓前瞻性,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前提下,做好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预测。针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地沙化等新情况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新问题,研究水资源战略和总体布局,前瞻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所谓实践性,就是必须结合各个地区、各个流域的实际,强调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既要研究总体布局,又要研究实施方案、措施和方法;既要有规划的宏观把握,又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从规划重点来讲,本次规划应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三个方面。通过水资源评价,摸清天然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规划方案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上限。根据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分析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及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最大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调整和水资源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并研究实现水资源跨流域、跨地区配置的工程布局和方案。

从规划的深度来讲,本次规划一是要处理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规划原则、规划任务与总体方案等,要对将来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性,而不是把应由专业规划做的具体方案、布局反映到综合规划中。过细的工作内容将留待专业规划解决。专业规划则要服从综合规划,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是要处理好全国、流域、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全国规划不是一包到底,而是重点放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协调各流域之间的水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应重点反映跨省或省际之间的公共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确定水量、水质控制指标,建立监督管理体系,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规划,把握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各省区则应在流域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水资源规划,即在全国、流域规划所配置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条件下,综合规划区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开发、利用和治理。

总之,水资源综合规划不能做成突出工程和投资的规划,而是从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做成突出资源配置思路、指标、格局、措施的规划,突出对今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成立专家组对编制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我们邀请水利和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中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指导和把关,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范文篇9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2、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2.1、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2.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水资源范文篇10

模糊数学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扩充了经典数学的内容,而且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系统分析、预测预报和经济管理等科技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用于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评价。

1.1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当评判中因素较多时,采用多层次综合评价法较佳。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对因素集合X进行划分,将其分成k个子集X={X1,X2,…,Xk},当然它们应当满足Xi=Xi,且XiⅠXj=φ(i=j)

这样,我们得到第二级因素集合Xi(1≤i≤k),并记Xi={xi1,xi2,…,ximi},Xi中含有mi个因素,且mi=m。

第二步,就每个Xi的mi个因素,按模糊六种评价法之一作单因素评价,得Bi={bi1,bi2,…,bin}=Ai·R(i)

其中Ai={ai1,ai2,…,ain}(1≤i≤k)。

第三步,把每个Xi作为一个因素,Bi作为Xi的单因素评价,按第二步中的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按第二步中的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得B={b1,b2,,bn}=A·R

其中A={a1,a2,…,ak},R==(bij)k×n,则可由A于与R求得

二层次综合评价B。若对Xi再作划分,可得三层次以至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模型。

1.2评价指标的确定水资源除了本身的自然性外,还具有社会性、环境性和经济性。本文选取从水资源量、社会经济、供水、需水、缺水和水环境6类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每一因素都有不同的指标,水资源量包含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每公顷水资源量、径流系数和干旱指数四项指标,社会经济包含有人口密度、人均GDP、工业产值模数、耕地率、灌溉率和人均灌溉面积六项指标,供水因素含有供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和地下水供水比例四项指标,需水因素包含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单位GDP需水量、耗水量、春灌引水率五项指标,缺水因素用缺水率指标,水环境因素由水质等级、污径比两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隶属函数的确定有模糊统计实验法、二元对比排序法、逐级估量法和与模糊分布拟和的方法。本文所选取的隶属度是表示水资源安全度,取值在0~1,隶属数值越高说明该项指标对水资源安全影响程度越大。根据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并参照前人所做的文献,将隶属度分为5级1.3安全程度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指标综合隶属度D的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56)、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根据评价结果,若评价指标中某类指标的隶属度数值较高,说明在该地区该类指标对水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较大。据此可对地区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障碍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2应用实例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渭河二级阶地上,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33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耕地面积477万亩,其中设施灌溉面积330万亩,多年来,西安市的农业灌溉用水一直占大头,达7.58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42%。跟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今年西安市水资源数据资料,西安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含义及隶属度值数据显示

注:括号内数字为权重值。

3西安市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结论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到西安市水资源安全状况综合水平隶属度为0.45,(评价结果见表3),属于临界安全状态。从以上指标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人均水资源量、每公顷水资源量、工业产值模数、水资源利用率、春灌引水率、污径比的隶属度均高,达到0.9;生态用水率、地下水供水比例、人均灌溉面积、径流系数、人均GDP的隶属度很低,为0.1。

从我市水资源的安全评价来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应对我市大部分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开展以提高用水效用率,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促使西安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嵘,薛小杰,薛惠锋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1):22-24.

[2]夏绍玮,杨家本.《系统工程概率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3]曹炳元.《应用模糊数学与系统》[M],科学出版社

[4]张岳.“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许广明,张燕君.“西北地区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11):701-706.

[6]蒋水心.“水资源价值量的实用计算方法”[J].水利经济.2001(5):43-49.

[7]李晓峰,张宏业等.“天津市不同后备水资源对比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1):16-23.

[8]顾圣平,林汝颜,刘红亮.“水资源模糊定价模型”[J].水利发展研究.2002(2):9-12.

[9]贾绍风,张军岩,张士锋.“区域水资源压力指数与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2):538-545.

[10]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21世纪中国水供求[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