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篇

时间:2024-03-19 11:09:54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1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央和省、市对此高度重视,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工作会议,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召开全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大局,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动构建我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对我区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刚才夏书记就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了具体的部署,这也是区委研究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指导思想要明确,提高制度建设的自觉性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防腐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全区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工作,发展民主、创新体制,都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体现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水平。通过制度建设,巩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的成果,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把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实施纲要》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思路,并把制度建设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制度是惩防体系的“纲”,一方面教育和监督必须以制度为依据,通过制度建设夯实教育这个基础,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保证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制度建设又寓于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个环节,预防腐败要靠制度,惩治腐败同样要靠制度。我们要紧紧抓住制度这个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不放松,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促进教育、监督和惩处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从而构建符合广陵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

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积极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其中包括反腐倡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就要把这些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尤其是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要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把加强包括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内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要求联系起来,着力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

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广陵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广陵也处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广陵”的奋斗目标。这既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客观上存在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制度上的漏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加强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必须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规范体系,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从而为广陵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新跨越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建立制度要严谨,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我曾经讲过,一个聪明的领导者,应该懂得运用制度来管理事务和解决问题。一套好的制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比自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有效得多,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的前提,就是建立的制度必须是个“好制度”,就是遵循科学原则,这是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首要条件。制度的制定要反映时代要求,符合科学精神;制度的修改和废止,必须要谨慎、严密、周全。每项制度的出台,必须考虑它是否符合社会现实和权力运行的客观规律,排除不利因素,严肃维护制度的权威。

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必须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制定制度规范时,要注意制度与客观环境的有机联系。当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制定的有些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过去制定制度的思维也需要改进提高。对于不适应社会变化的思想,要坚决摒弃;对于落后时代的制度,要及时修正完善。我们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实现与时俱进,从而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制度,使制度跟上时展的步伐。只有这样,制度建设才能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必须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度建设要合情、合理,可行、可信,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贪大求全、好高骛远、生搬硬套的制度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会严重影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制定规定时应进行缜密的科学论证,尽量考虑各种复杂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反复推敲,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度的内容既要符合订立制度的宗旨,又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写上去的内容一定要能够做得到,客观上做不到的就不写,这样才能确保制度规定的权威。有一些内容虽然非常重要,但一时难以实现,就暂时不能写进制度。如新颁发的《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没有写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因为在现阶段做不到、不可操作,写上去做不到反而降低了《条例》的威信,这样更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腐败和反腐败的较量是长期的。每一项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出台以后,腐败分子总会想方设法钻空子、找对策。因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形势的变化,公共权力运行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党风廉政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也比较多,反腐倡廉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新现象,深入了教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腐败多发易发的领域、部位和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同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把那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制度创新,保证制定的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做得到。

三、执行制度要严格,保证制度规定的约束性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沦为一纸空文。古话讲:“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从一定意义上讲,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为费力、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我们不能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制定规定不能随意变通,有些稍作修正可能就与制度的初衷相去甚远。举个例子,某市制定了禁酒令:“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市政府感到不好落实,就变通成:“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接待外市客人除外)”。区县一级参照规定:“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接待外县客人除外)”;乡一级就变成:“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接待外乡客人除外)”;各部委办局就成了:“工作日中午一律不准饮酒(接待外单位客人除外)”。可想而知,禁酒令成了一纸空文。我们执行制度,必须要严格,对于实质性的规定,绝对不能变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坚决不打制度白条。

这里要强调一点,领导干部要做执行制度的模范。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执掌人,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对反腐倡廉制度开口子、坏规矩,一般都是从领导干部开始的。这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各个单位的“一把手”,既要抓好制度的制定,更要做严格执行制定的模范。要明确制度约束的重点就是领导干部,强化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不能例外的意识,懂得制度不仅是“紧箍咒”,同时也是“护身符”,制度可以保护我们干干净净干事业。要把制度当作镜子和尺子,经常照、经常量,看看自己在用公共权力办事、用人、花钱等问题上,在处理权力和个人切身利益关系的时候,在离开组织和群众监督视线、面对各种诱惑的情况下,是否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要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始终做到在行动上先于群众,在标准上高于群众,在要求上严于群众。要抓好各项制度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敢抓敢管,对身边人要严格要求、不徇私情。总的一句话,领导干部当好模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处理违规要严肃,树立制度规定的威慑性

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纠。各级党政组织,尤其是纪检监察组织,要抓好制度落实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制度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违反制度的组织或个人,要给予严肃的处罚,切忌“隔靴挠痒”和“下不为例”式的批评教育。要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来保证制度实施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威慑力,促进各级组织和人员在抓制度落实上有压力、有震动、有动力、有鞭策。要同时注重查处违规的治本功能,通过对违法制度者的追究和惩处,既能发现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及直接原因,更要查找深层次根源,力求堵塞制度漏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从而推进制度建设不断上台阶,实现制度建设的长效深入开展。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2

道路横断面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整体干预过程中,影响到交通道路功能的发挥。横断面的设计和交通功能形式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必然影响设计效果。以下对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设计现状进行分析。

1.1城市规划形式不合理

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阶段,道路的规划红线建设阶段,必须固定一个宽度值,将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规划横断面设计缺少数据支持,必然影响横断面类型的选择。在规划建设初期,存在考虑不充分的情况,必然对设计形式的应用造成影响。规划形式应用干预机制比较明显,工作人员不对其进行有序控制,会影响反作用控制形式的应用效果,进而导致规划形式和设计脱节,细节衔接不当,影响城市化道路交通的建设。

1.2设计功能单一

当前,在城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发挥现有功能体系的最大作用,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形式。在公共设施建设阶段,如果存在设施配置不全面的情况,必然影响新城区道路建设的有效性。当前存在设计功能单一的情况,居民居住区离城区比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难度。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阶段,道路形式的选择和标准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建设形式达不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则会影响道路功能的发挥。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掌握横断面的控制形式,势必增加设计难度。

1.3缺乏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控制形式的本质性要求,必须优化设计形式,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但是在具体控制阶段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形式,主干道的规划形式和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过街行人的考虑。不设计中央分隔带,行人一次过街需穿越20m宽的机动车道,并且要连续穿越双向多股车流。如在这个过程中不停靠,则会增加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自行车归属于车辆,经常和机动车放在同一平面,在设计过程中,受到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必然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根据实际控制形式的要求,在城市干道设计过程中,夜间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缺乏安全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1.4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

当前新城区的整体设计存在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的情况,在开发初期采用一次性实施的形式,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新区交通弹性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阶段性设计阻碍性因素比较多,无法合理应用资金,出现规划建设不科学的情况。在道路横断面分配阶段,忽视了机动车交通未来转变形式的应用,由于非机动车宽度很难实现机动车合理化布置,在轨道铺路过程中无法合理转换。

2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措施分析

基于规划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适应横断面设计形式的本质性要求。以下对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措施进行分析。

2.1横断面规划阶段考虑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同设计阶段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基于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红线的宽度,考虑到交叉扩宽渠道的需求,增加交叉红线的面积。其次,在城市化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基于参数形式的特殊性,在后期设计阶段,必须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考量,适应整体设计形式的本质性要求。在主干道横断面设计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板块设计形式,采用一体化设计形式,将行人和车辆置于同一个平面上。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乔木柔性隔离,满足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支路可采用一块板形式,车行道宽度预留灵活性。

2.2横断面空间设计

基于道路规划形式的特殊性,在整个控制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要及时对交通方式进行分析,掌握空间资源的要求。横断面的设计必须满通需求的本质性要求,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形式,引导出行者对路网设计形式进行分析,根据交通形式的变化,确定规划形式的本质性要求。由于不同类别的道路设计形式的对象不同,要以交通设计形式的干预机制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已有的设计形式,及时对交通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常规性设计体系在等级公路设计阶段要考虑到不同控制形式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根据机动车道路宽度的特殊性,要适应道路等级、车辆构成及预期控制形式的要求,对行车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在单车道路宽度取值阶段,将等级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并在设计过程中满足建立相对独立的区间通道和对外交通系统,为横断面规划设计奠定基础。城市新区单一建设形式会出现流通导向不明确的情况,由于已有的交通形式比较单一,城市功能分区设计阶段,要明确均质化设计规范要点,保证新区出行量符合控制要点。

3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的配置和道路设计形式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其符合规划形式的本质要求,必须及时对环境条件和控制机制引起重视,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考虑功能设计的科学性要求。在绿化设计过程中,由于绿地植物和各项公共设施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必须把握地下各种管线分布形式和铺设深度的要求,及时对树种布置形式进行分析,并对横断面进行适当的改造。在交叉路口设计初期,需要考虑到通行高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公交车站附近,在交通干道上存在绿化植物,要将高度控制在3.5m左右,同时需要注意道路树冠的空间连接形式,并留出适当的空间,便于车辆尾气的排放。

4采用人性化设计形式

在新城区道路设计过程中,绿化景观的设计基础性控制形式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整体发展阶段,需要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要时设置常规性景观,包括:电话亭、垃圾箱、行人座椅等。在机动车后续干预阶段,横断面的空间资源设计形式对城市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盲道的布设形式,考虑到实际路况的要求。在交通引导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城市化整体规划形式的要求,对修订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同步交通规划的形式。在规划互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布局形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对数据形式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5结语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3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xx同志强调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确保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制度制定,提高制度有效性,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

建立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系统反腐是当今反腐倡廉的总趋势。系统反腐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就是坚持从腐败现象发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原因入手,从宏观上进行总体设计;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使各方面制度紧密配合、综合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第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素质和公民依法监督的自觉性,使预防腐败工作更有成效。第二,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监督制度,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化的关键。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4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决地惩治腐败,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指明了方向。

“三个更加注重”是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勿庸讳言,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从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保障;必须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党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是治本之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思想道德是第一道防线。实践证明,任何腐败行为的产生,都是在思想道德上首先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问题。因此,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的头脑,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牢廉洁行政的思想政治基础。必须把学习和遵守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艰苦奋斗教育,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上来,自觉按办事。必须教育干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在各种诱惑面前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贪,自觉抵制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贯彻更加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坚持警示在先,警钟长鸣,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廉政文化建设是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环节。要按照廉政文化建设“大宣教”的格局,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不断形成有利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两头,一方面是抓好正面典型的示范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用正面典型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另一方面要抓好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警钟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自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强化制度建设是确保廉政建设坚强有力的基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制度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真正把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要求,融入到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之中,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漏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防止腐败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继续推进各级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科学划分部门的权力和职能,加强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重要岗位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职能部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职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加”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5

“徒法不能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反腐倡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效取决于制度执行力的强弱高低。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反腐倡廉制度的生命力所在,有效的制度执行力更是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的利剑。如果反腐倡廉制度不执行或者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或成了“无牙老虎”。可以说,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与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强弱息息相关,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确保新时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既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效,不仅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

制度就是规矩,是规范人们行为、要求人们遵守的规章、条文。制度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保证。反腐倡廉制度是以新的权力结构(决策、执行、监督)为载体而开展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执行来发挥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长期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表明,制度执行力的强弱与腐败风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越强,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就越大;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越弱,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就越小。有研究者甚至得出结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腐败发生率,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清廉指数(CPI)”。近年来,在清廉指数排行榜上长期位居前列的国家或地区,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成功之道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有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目标要求,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当前确保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的一项紧迫任务。目前,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重制度建立、轻制度执行,重原则要求、轻实践操作。归根到底,就是一系列的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好的反腐倡廉制度措施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反腐倡廉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导致一些地方作风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腐败案件多发易发,必须切实加以纠正。以2010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为例,《廉政准则》从涉及领导干部履职、生活、家庭、作风、干部任用等内容,规定了8个方面禁止、52个不准。《廉政准则》既是作为约束官员言行举止的“准绳”,也是禁止领导干部逾越廉洁从政的“高压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制度和规定是首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党委、纪检、监察等部门能够按照《<廉政准则>实施办法》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规定及其惩处措施。

二、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既是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效性的当务之急,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的现实路径选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提出,“建立健全以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党的十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要求。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必然要求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只有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坚持以科学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真正步入科学化轨道。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他把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提升到能否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高度,提升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提升到能否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制度建党思想,“强调必须建立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矛盾、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

十六大以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了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中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必须树立反腐倡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反腐倡廉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必须使反腐倡廉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能够取得扎实的成效。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点,“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对全面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牢固树立重视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理念,让反腐倡廉制度的价值在执行过程中得到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确保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道路。

三、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是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着力点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党的十报告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主线,并将其写入十新修订的。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的挑战,提出的有效化解执政风险、直面各种挑战的应对之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全面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重点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其中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是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关键环节。总结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规律,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沸腾、社会动荡、冲突不断、政权,其中执政党的是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共同原因。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我们要警惕啊!近年来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6

关键词:黄河下游 防洪工程 施工 质量控制

“三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级管理网络组成,即: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就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而言,笔者以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虽然有质量管理体系但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不能有机结合,形不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运行,那么质量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谈。就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谈一点粗浅认识:

1、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组织保证和前提。

就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问题,笔者以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职能部门和人员数量上的保证。各质量管理层次必须根据各自质量管理权限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为目的,配备足额的质量管理人员,以免造成组织虽然建立,但无相应的工作人员,致使组织机构因人员不能到位而影响正常运转。(2)人员素质的保证。所配置的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能够真正担负起相应的质量管理任务。(3)管理制度的保证。人员到位,素质到位可以说具备了质量管理机构运转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否能够确保质量管理机构能够有效运转,尚需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运作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强制性管理,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管理人员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减少和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

2、制定完善的技术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是指导质量管理人员正确实施质量管理行为的技术保证,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是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质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的技术保证,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工作具体的运作程序、质量管理重点以及确保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措施等。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编制质量管理方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制定,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重点的确定,要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可行。二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具有相对较强可操作性,避免大话、空话,确保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三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周密细致,要涉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保修期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质量管理方案贯彻整个建设过程。四是较低质量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方案必须经较高质量管理层次的管理机构认可,以确保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质量管理方案的相互协同性。

(2)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有关质量管理措施,笔者以为,主要是要致力于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查行为。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将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奖惩制度。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引进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与其经济收入挂钩,包括质量指标奖、优质工程奖及一些必要的处罚决定等,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最大限度地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3)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准确运用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和准确运用质量管理规范,是关系质量管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意图不能正确理解或不能准确运用和把握质量管理规范,就会失去质量管理的基础与原则,质量控制就会偏离方向,发生根本性错误。就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高度重视图纸会审和图纸确认工作,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吃深吃透,为合理进行项目划分和质量管理要点的确定奠定基础。二是建设实施期间要高度重视设计变更文件的处理,根据设计变更情况随时调整质量管理措施。就质量管理规范的准确运用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对适用的技术规范一般均有明确的说明,其在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均与所提到的技术规范相符,应该作为建设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运用规范。“三制”改革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越来越强,有关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相继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规定等应运而生,而上述规范规定从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编制的深度,编制的立场、编制的时间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均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国标和行标在某些方面还有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为工程建设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运用和把握带来一定难度。这也是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在运用规范方面,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同一时段内颁布实施的规范,应首先执行高级别的规范,尤其是当行标和国标发生冲突时应执行国家标准,部门规定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应执行行标。二是从颁布实施的时间上看,同一级别的规范规定,颁布实施较早的要服从颁布实施较晚的。因为最新颁布实施的规范规定大多是在以往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吸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修编而成的,应该对工程建设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适应性。三是从规范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讲,较高级别的规范一般原则性较强,大多是从宏观方面进行控制,相应的其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级别较低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则相对较强,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规范没有原则冲突的情况下,为便于操作易使用级别相对较低的规范。

(4)配足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测量、计量等仪器设备,并要随时注意对仪器状况的控制,以确保各种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是评价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于检查施工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质量的检测仪器,能真实地反映施工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修正措施,以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相反,检测仪器不准,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为避免因质量检测仪器缺陷而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偏差,一是参建各方必须具有独立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具备平行检验、检测的能力。参建各方要依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配备独立的质量检测、检验仪器,保证检测手段的独立性,监理、施工、质量监督等参加各方在检测工、器具上不能相互依赖。二是在质量检验、检测仪器的配备数量上必须满足质量检测的需要。同时,必须根据所检测工程的需要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合理配备检验、检测仪器,不能以相近和类似

的检测仪器代替。三是必须确保检测工、器具的完好性,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参建各方在使用前必须由权威部门进行必要的效验和率定。同时施工期间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效验和率定,确保检测工、器具的保证率。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质量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率。从检测仪器、检测手段、人员管理、资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力求实现最大程度的现代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率。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思想保证。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和各项技术保证措施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确保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在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第一位的,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运行和技术保证措施得以真正实现的基础,是确保质量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思想保证。就如何保证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保证质量管理人员从主观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愿意为搞好质量管理而努力。二是加强现场意识教育,借助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加强质量意识的现场教育,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问题查不清不放过,问题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最大限度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形成“敢为人先”的质量管理氛围。

4、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现行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四个质量管理层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但是由于管理层次、管理任务、管理责任的不同,决定了在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的角度及实际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因此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就必须处理好各质量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避免出现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丧失各管理层次之间有效的制约和约束机制。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管理层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要确保各管理体系真正能够独立运行,尤其是较高的管理层次,不得随意干涉较低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行为。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要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能和权限,准确定位各自的管理行为,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避免造成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职责不清,运行不畅。同时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不得相互依赖和相互“替代”,包括质量检测频度、质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使用均要确保其完全的独立性。

(2)要高度重视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是重视项目划分的合理性。项目划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线,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其合理性。项目划分必须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具体的施工组织来确定,并报经质量监督部门认可;二是注重缺陷责任期阶段的质量管理。缺陷责任期,也叫保修期,是自竣工之日起至缺陷责任期满为止的阶段,狭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工程试运转阶段,在此阶段,有些内在的、较隐蔽的质量问题,通过试运转,有可能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形成新的质量缺陷,因此应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必须引起重视。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①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检查,发现问题,查清责任,责令其限期处理。②对各种质量缺陷的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修复质量。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 内部控制 建设必要性

一、基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以来,国家对基层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公共卫生服务、基药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投入了大量资金,这必然要求基层公立医院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服务效能。基层公立医院要按《会计法》、《公共卫生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要求,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是真实反映这些公益性资金额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公益的基本保障。

是保证基层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加强基层公立医院会计、审计监督,确保医院资产安全、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基层公立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新会计制度才刚执行,许多单位监督流于形式,造成会计信息有很多不真实,内部管理混乱。这些现象给贪污、挪用或侵吞国家公益性资金的不法行为创造了条件,造成国家资产蒙受很大损失,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二、当前基层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意识尚未形成。总体来讲,无论是基层公立医院以前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还是现在执行的《公共卫生会计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建设,都没形成统一的、规范性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仅仅局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这就造成了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基层单位领导,甚至到基层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单位出现总问题后,才发现单位连基本监督约束制度都没建立和执行。

基层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建很不健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医院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制度根本不够规范;甚至出现全部照搬别的医院制度,一字不漏的张贴在墙上应付检查。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忽略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制度一经制定几年甚至十年都不变,这样内部控制形成摆设,难以起到作用。还有一些单位根本没建立单位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所有大事小事都是单位主要负责人说了算,从没有会议记录。

有章不循,执行力度不够。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重在执行,而实际上,一些基层公立医院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拿出的内控制度很多,而真正执行的则少之又少。作为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如果领导不够重视,必然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失控,以致出现基层公立医院挪用资金、收受回扣、贿赂、骗取新农合资金等恶性经济犯罪案件发生,造成国家公益性的大量流失。

会计报告数据和信息失真。一些基层公立医院会计基础薄弱,内部控制淡化。核算的各种数据和上报的各种会计信息很不真实,更有甚者,有的为单位利益,伪造虚假会计信息,掩盖真实财务状况,骗取上面资金和获取投资项目,这必然导致单位会计数据和信息严重失真,影响上级部门制定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

三、基层公立医院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提高基层医院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部控制是实现医院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只有在医院内部,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都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在基层公立医院有效、规范地开展。

创设基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领导重视是建设基层公立医院建设内控制度的先决条件。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医院的领导应当直接参与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证基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有效实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需要人来执行,而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了内控建设、实施好坏。医院必须要求财务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本单位的各种管理制度,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有条件的可以公招有会计专业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建立基本的组织结构。基层公立医院应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内总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指定财务部门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明确领导小组和牵头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单位党组织、工会组织、采购委员会、财会、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作用。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有利于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建立基本的组织结构是基层公立医院是内控制度的基本保障。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8

根据市建委关于“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月开展“五个一”活动的安排,在组织大家赴市看守所接受现场警示教育、听取市检察院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形势报告会、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撰写警示教育心得体会的基础上,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反腐倡廉主题教育廉政党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讲反腐倡廉建设问题:

一、必须切实提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反腐倡廉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反腐倡廉建设既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党的重要执政基础。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能对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话,我看就是腐败。所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伴随着党执政全过程的一项长期任务。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这是我们党针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精辟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突出强调要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建设会议上,要求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为重点,深入推进政府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既是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合民心、顺民意、永葆江山不变色的大问题;更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大问题。王三运省长在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抓好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要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为安徽科学发展、加快崛起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因此,我们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全面理解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建设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为黄山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首先,要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我委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重大部署来落实。党的十七大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为黄山新一轮大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更是我们城市建设者必须深刻理解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力度,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改革创新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我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纠正与之不相适应的错误行为。

第二,要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我委保障民生、维护群众根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建设系统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必须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系统大部分工作事关民生,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作为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惠民利民,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要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推进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来抓紧抓好。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坚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有利于建立健全保障城建事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完善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有利于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支持和保护干部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号召把黄山建设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对城建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拓宽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推进城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结经验,正视不足,切实找准建设领域反腐倡廉建设薄弱环节

近几年来,我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始终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深入学习党纪,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并邀请市纪委、监察部门领导作专题报告,联系工程建设领域典型贿赂案件,开展党风廉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以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逐步增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三是深化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广泛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一步树立建设系统廉政、勤政、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四是针对易发、多发商业贿赂环节,不断加大整治和检查的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治理商业贿赂的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了拓宽建设系统预防腐败的渠道;五是将依法行政、工程建设、干部人事、财务管理等重要工作纳入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了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建筑市场监管、干部管理等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将反腐倡廉工作和城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不断加大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工作力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建设领域仍然是违法违纪案件高发区,反腐倡廉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的工作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不够扎实

腐败现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教育不够扎实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单位没有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反腐倡廉形势的需要。

(二)认识不够到位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哪里有公共权力,哪里就有可能滋生腐败,不分什么单位和部门。而一些单位和个人,总认为自己手中没权,没有腐败的机会,不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反腐倡廉工作存在错误认识。殊不知,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是全面性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是全方位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主体必须是全体性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要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

(三)理想信念存在偏差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分多元化、生产方式多样化,带来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一些人包括极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谋事、只为利,一些传统的是非曲直、利益得失、尊卑荣辱被扭曲,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荣誉感、职业伦理弱化。对权力观存在错误认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

(四)制度执行不严

反腐倡廉制度我们都有。但是,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重制定、轻执行;有的制度实施时无检查、弱监督;有的无视制度的严肃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执行落实中变样走调,一些制度往往停留在纸上、嘴上,而缺乏落实在行动上。少数单位包括委机关对出现的问题,好人主义盛行,照章处理的少,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存在。

凡此种种,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如果任其滋生蔓延,任其侵蚀干部队伍,任凭少数害群之马损害建设系统的整体形象,其结果必将使政策法规执行走样、工作大打折扣。所以,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迅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改正。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已经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今年初又制定出台《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今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就是落实中央指示的具体行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建设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勤政廉政、政务公开为重点,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一,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不断营造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氛围。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古人说:“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是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大量的案例表明,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个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思想道德是第一道防线。贪官的问题,看似经济问题,实为政治问题、理想信念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从功臣到罪人,常常只一步之遥;从公仆到贪官,往往仅一念之差。这个“念”就是理想信念,就是对党的事业和国家前途的坚定信仰。实践证明,任何腐败行为的产生,都是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上首先出了问题。王三运省长在与新任正厅级领导干部集体谈话中强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三个带头’、‘四个对待’,即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问题。因此,一是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必须把学习和遵守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艰苦奋斗教育;三是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在各种诱惑面前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贪,自觉做到去贪求廉、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俗求雅,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优秀品格和革命气节。我在这里也提醒大家,谨记“四个千万不能”:千万不能因为手中掌权就为所欲为;千万不能因为别人尊重而忘乎所以;千万不能对组织的告诫和提醒置若罔闻;千万不能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制度执行力,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度是规范人的从政行为,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年我们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是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举。因此,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始终,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切实做到以制度来管权、管钱、管人、管事。一是完善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自身完善,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的前提。有的单位制度执行不力,究其原因,制度本身不严密、不科学,是个重要因素。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是与非、对与错,必须清清楚楚;什么可行、什么不行,必须明明白白,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实际工作中要行得通、管得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及时对制度进行梳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使制度本身不断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和要求,真正做到推进发展、服务大局。二是自觉执行。反腐倡廉制度作为约束、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既要有强制性的一面,更应有自觉性的一面。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位同志都应自觉执行、模范遵守。三是严格追究。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了制度不执行,违反制度不追究,造成的后果比没有制度更糟糕。我反复说过,言必行,行必果。在这方面,机关要带头。对不执行制度、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严厉查处,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第三,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党心民心,事关我们国家的千秋伟业,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良好的作风,要体现到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效中。人民群众往往是根据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党是否代表自己的利益。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着力点,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解决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以廉政勤政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勤而不废,廉而不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达到的两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目标。”抓勤政、促廉政,倡廉政、促勤政,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通过廉政建设,深入贯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引导广大干部端正思想,弘扬正气,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为勤政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通过勤政建设,提高广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使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第五,以完善政务公开为重点,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公开是预防腐败的有效举措。推行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杜绝暗箱操作、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政务公开就是以公开透明为核心,以实现有效监督为目的,提高政府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特别是要把容易滋生腐败的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建设施工许可、新型墙材资金返退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推动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高效,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办事效率,推进办事公开,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的政府部门。

四、明确责任,着眼创新,确保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反腐倡廉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立足创新,深入持久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提高认识,使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城建工作的全过程。要充分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保证城建事业健康发展、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城建事业的方方面面。要找准反腐倡廉建设服务各单位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解决和有效预防党风政风不正而影响单位改革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到既依法依纪惩处腐败,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营造鼓励和支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效体现到促进各项工作上来,体现到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上来。

第二,加强领导,切实保证反腐倡廉建设责任的落实。委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作为严格的政治纪律来执行,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必须做到重要工作亲力亲为、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实行“一岗双责”,按照分工各负其责。要真正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程,不断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明显的成效取信于广大干部群众,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这里,我代表委领导班子向大家郑重承诺,坚决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学法知法、带头秉公用权、带头勤俭节约、带头增进团结、带头履职尽责,请全委上下予以监督。

第三,着眼创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招,多做创新之事。要切实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廉政制度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和惩治的威摄力,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贴近城建工作实际。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9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指导作用

论文摘要:邓小平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他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必须从具体事件抓起、要抓典型;要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种制度;要依靠法制等论述,对于我们搞好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一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并对此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风廉政思想,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

一、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必须高度重视

二、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

三、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

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从具体事件抓起,要抓典型

五、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各种制度,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关键

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完善各种制度,比较起来,制度更带有根本性。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P333)。如何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邓小平强调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体制和新制度,以此规范、约束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防止权力滥用。邓小平提出要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用人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包括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交流、回避等在内的干部制度等等。

六、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靠法制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篇10

在九届县委第十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开展—在九届县委第十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发言提纲(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要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意义重大。我们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漾濞,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推动工作开展。一、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保障。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是物质生产、精神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制度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力作“三篇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工作,我们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县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县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如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工作落实,加快发展。(二)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领导工作面临的复杂多变的情况难以预料的因素大大增加。因此,在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有利于制度来规范和改进领导方式,克服不良倾向,拓宽情况、信息反馈和相互沟通交流渠道,使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更加统一,关系更加融洽,步调更加一致,从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腐败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而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治理腐败现象往往需要多方位展开,各种措施综合运用才能奏效,其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机率,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二、加强制度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制度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转化为具体规定,将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制度。(二)强化制度意识。制度不健全或是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制度意识比较薄弱。例如,有的干部缺乏制度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制度是可有可无的,抓得紧就能执行,抓得不紧就抛之脑后了,各种规章制度根本就没有在思想上扎根。事实证明,脱离了规章制度的执政行为都是错误的,轻则断送了自己的前程,重则导致社会矛盾的发生。因此,强化制度观念,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制度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提高执行制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坚决克服思想上的模糊观念和认识上的滞后与偏差。(三)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一是制定制度的过程要开放透明,要广泛征求机关和干部职工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充分体现民情民意。二是要注重前瞻性。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前瞻性所带来的稳定性,使人对制度产生一种信赖。三是要注重实用性。制定制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所制定出来的制度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四是要注重可操作性。事实证明,越是复杂的制度越不是好制度,所制定的制度要简单明白,容易掌握,尽量减少操作者的自由裁量权,以便于督查考核,要操作得了。三、强化纪律,推进制度落实(一)严肃政治纪律。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必须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强化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特别是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活跃,各种思潮相互碰撞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大家就要更加注意这个问题了。具体到县,就是要与县委保持一致,因为,县委在一个地方处于领导的核心。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县委的权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即止,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报告。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发现重要动态要及时报告。(二)严肃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 是根本的组织纪律。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要强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明确划分重大问题和日常工作界限,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三)严肃经济工作纪律。当前,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使得加强经济工作纪律越来越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超越职权的规定插手财政金融工作。任何违反经济工作纪律,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损失的,都要坚决追究责任。(四)严肃人事工作纪律。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道正派,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必须任人唯贤,不任人惟亲,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五)严肃群众工作纪律。执政行为活动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做好了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能使他们看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心实意、扎扎实实,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再小的希望也要竭尽全力去满足,再小的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去帮助群众解决。(六)严肃生活纪律。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形象。要求不准做的,领导干部首先不能做。在自己带头执行好制度的同时,要加大对下面的监督力度,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在这里再强调一点,坚决杜绝领导干部驾公车、公款吃喝等不良现象,禁止参与带有性质的违法活动。四、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一)落实制度,关键在于领导。领导干部既是制度建设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模范执行制度的带头人。要坚持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从县处领导开始,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必须带头执行好制度,要强化表率意识,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制度学懂制度。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干部要先做到,努力形成广大干部职工共同抓制度落实的良好氛围。(二)落实制度,必须加强督查。督促检查工作是确保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一个关键环节,纪委作为抓制度落实的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对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要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法规制度的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整合监督力量,努力形成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体系,做到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运行机制。(三)落实制度,贵在持之以恒。制度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贯彻落实好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长期坚持。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制度也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度的生命在与执行,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认真抓好落实,切实维护制度的全威性,使所制定的制度发挥强大的作用,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