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十篇

时间:2023-04-10 04:41:28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篇1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传统成本法 制造费用 作业中心

一、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原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的依据。这种理论要求分配间接费用应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把间接费用的分配与发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在一起,把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作为重点方面,突破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就成本论成本的局限性,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伴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情况而产生的。总体来说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制造费用占全部产品成本的比重比较高;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复杂;企业拥有先进的核算信息系统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概念中闪烁着作业成本法的理念,但很多只是停滞在理论研究阶段,真正实践的还是少之又少,发展速度相当缓慢;第二,从总体上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比例很小;第三,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单一,应用的局限性较大。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仅仅处于一个理论研究阶段,真正进入实践的少之又少,所以它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法传入我国,也必将经受很大的考验。但是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也有一定的优点,它不仅为企业揭示了生产成本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其所提供的信息还可被广泛用在预算管理、产品定价、生产管理、业绩计量与考核、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使得作业成本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煤电企业激烈的竞争而其他竞争力量几乎持平的情况下, 企业创造效益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成本,新的竞争点是如何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新时代下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和考核。霍州煤电集团是一个以作业分析为基本原理的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降低和作业分析,能够准确的提供成本信息,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水平将会大大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霍州煤电集团实行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此能够更好的降低公司的成本,全面提高预算管理,使霍州煤电集团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其竞争力。

二、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霍县矿务局,它始建于1958年,2000年进行了改制,2001年正式加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为其子公司。主导产品为冶炼精煤、电煤、焦炭共20多个品种级别。霍州煤电集团是一家以煤为主,煤—电—材、煤—焦—化两条主产业链综合发展多业并举的大型企业。该集团虽然采用作业成本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成本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霍州煤电集团而言成本较高。首先,作业成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企业,而是适用于那些基本实现生产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要想实施作业成本法,就需要企业改进机器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能力,并且进行确认作业、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然后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中,这一系列环节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引进过程也相对复杂。这就必然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耗费高额成本;其次,作业成本法对于系统的开发、设计、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费用也是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昂的成本可能使霍州煤电集团都不太愿意负担, 除非有政府在背后推动( 如给予财政支持或税收优惠) 。同时,运用作业成本法会提高其成本的另一个原因是必须对作业进行细分, 需要搜集分析详细的数据资料, 进行有关的培训, 这样必然使成本提高。而且,随着霍州煤电集团规模的扩大,到达成功实施作业成本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更长。虽然信息技术和电算化体系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但是相对于传统成本法,其核算成本依旧很高。由于作业成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国还少有实施此成本法成功的案例,这就使该集团的管理层对作业成本法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因此作业成本法在霍州煤电集团的发展缺乏动力。

(2)企业技术水平低,制造费用比重小。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过于单一,仅仅局限于工时、工资定额等等指标,而作业成本法将车间的制造费用细分为各个成本动因的费用,各个成本动因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分配,提高了对制造费用的分配精确性。而霍州煤电集团是一个以人力为主要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类型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还较小,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品成本结构中仍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为主,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大。因此,作业成本法更适合于一些生产技术先进、产品工艺规范的企业,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加之, 我国多数企业目前尚未形成生产的电脑化、自动化, 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待提升和完善, 企业所发生的制造费用中因科技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折旧费用所占比重不大。

(3)运用作业成本法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难度加大。霍州煤电集团由于管理不规范,而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又需要很多的基础数据,所以数据的采集成为该集团的一个难点。随着集团规模的日益扩大,产品的日趋复杂,成本资料领取、处理的负担大为增加的情况下,集团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就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此大的工作量仅仅依靠人工来处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来帮助实现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需要尽快完善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另外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能够帮助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但是与其他上市企业相比,霍州煤电集团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全面的应用于企业的采购、生产、成本管理等一系列综合的经营管理流程,其系统化程度较低,同时财务软件的开发不成熟,没有成熟的软件工具,那么作业成本核算所需的数据分析就比较困难。另外,作业成本法的作用不是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正确的成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管理制度,因此集团会计制度会变得很复杂,所需要的资料也会更多,处理起来也较为复杂。霍州煤电集团如果无法准确的做好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对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必定会有很大的阻碍。

(4)各部门之间协作差。霍州煤电集团是一个大型企业,分配的部门比较多,为了简便,或是为了减小实施的阻力,以部门为基础来建立作业中心,而各个部门的团结和协作意识比较差,这样就会影响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因为作业成本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甚至全集团上下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它的实施与维护会为各部门增加大量额外工作,这对当事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增加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团队是由各个不同部门抽调人员组合成的松散组织,各个部门之间依靠成本动因来进行连接,这就要求参与部门在设计和实施中给予协作和配合,但是在绩效考核阶段由此带来的好处却不一定体现为该部门业绩的提高,反而将自己的作业合盘托出,这样或多或少会暴露出部门的缺点和不足,这样一来必然会对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另外在设计和分析阶段需要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同时在实施和考核阶段又离不开各部门自身的考核与奖惩, 而这会导致部门间推诿责任,各部门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可能会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争斗,甚至会出现各部门联合起来与企业高层的博弈。这样一来霍州煤电集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损失。

(5)运用作业成本法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霍州煤电集团运用作业成本法在确认资源和作业,以及为资源库和作业库选择最佳的成本动因等方面,并不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难免具有主观性和一定程度的武断性。首先,该集团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不是使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作业,而是通过剔除合并大量减少作业数,这就需要依靠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为管理者操纵成本提供了可能,也降低了公司间报告结果的可比性,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其次,该集团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确认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来决定的,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作业动因,因而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导致成本信息部真实,这样就不利于正确的核算成本,不利于企业管理,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业成本计算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推广。

三、合理采用作业成本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并作用着企业成本的高低,所以,霍州煤电集团应该花大力气放在成本的管理上。目前,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综合成本。只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1)依据自身条件,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霍州煤电集团应当兼顾成本效益原则,依据自身情况从生产水平和成本结构两个方面来考察是否满足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条件,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分析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否能够为企业增加收益,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施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生产技术水平低或制造费用比重较低的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但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复杂的核算工作还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因此,霍州煤电集团需要经过认真、慎重的分析,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

(2)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制造费用比重。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中对制造费用的准确分配上,但现在霍州煤电集团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制造费用等间接成本所占比重较小。该集团要想实施作业成本法,首先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实现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提高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以便于更好的发挥作业成本法的效果。

(3)完善信息化系统配套设施。霍州煤电集团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信息化的提高,因为技术是一个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加强技术,就会落后于其他的煤电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不管是在运行还是管理上都涉及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作业成本法中的很多应用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所以集团应尽快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链接并建立配方库、标准库等基础数据库,使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信息系统下建立独立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系统并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所必需的数据信息提供一个处理加工的平台。所以信息化技术的加强是霍州煤电集团履待解决的问题。

(4)以企业作业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基础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建立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有了作业中心资源才有了归集的对象,成本的分配也才有了分配的标准。科学建立作业中心的方法应该是以企业作业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基础来建立,然而霍州煤电集团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建立作业中心时为了简便,或是为了减小实施的阻力,会选择以部门为基础来建立作业中心,这样做实际上是十分不可取的。霍州煤电集团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集团内部组织结构非常不稳定,那么以部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作业中心也必然是不稳定的,动摇了作业成本法实施的根基,电气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将会大大影响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霍州煤电集团应当改进以部门为基础建立作业中心,取而代之的是以企业作业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基础建立作业中心。

参考文献:

[1]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

[2]叶苗苗.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

[3]赵海霞.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

[4]赵振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作业成本法篇2

【关键词】会计;做作业成本法;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abstract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is designed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trying to provide timely, accurate, related to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of the new cost accounting method,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st accounting of a breakthrough. This paper the ABC the causes of doing somet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For homework cost method at present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 key words 】 accounting; Activity Based Costing; Calculation method

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研究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特点时所创建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业成本法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主要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上,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将作业成本归集到产品或顾客层面上的间接费用分配办法。

1.1 资源

资源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初始形态上的各种劳动耗费。如教育的资源包括资金成本、人工费用、场地费用、设备费用和其它费用。

1.2 作业与作业中心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1.3 作业价值链

作业价值链,简称价值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及其价值的集合体。这样,作业成本法就在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确定了产品与成本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体系,它是由诸多作业构成的链条,即作业链(Activity chain)和各种作业所创造的价值相应形成价值链(Value Chain)的一个集合。表示为: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通过作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明确各项作业,并计算最终产品增值的程度。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一项作业转移为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由此形成作业价值链。

1.4 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1.5 成本库

成本库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2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虽然作业成本法较之传统成本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作业成本法也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1)制造费用项目复杂、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大、管理上要求提高成本精确性的企业。如:产品多样性程度高、作业环节多、生产设备金额大、间接费用复杂的各类企业。(2)负责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3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3.1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可以概括如下:

(1)正确地反映了制造费用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关系,提供较为准确的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的信息。

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前提之上,将作业作为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以成本动因作为标准进行费用分配,强调的是动因追踪,利用的是产品消耗费用与成本分配标准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管理所利用的成本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生产耗费的真正数量,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歪曲产品成本信息的缺陷。

(2)作业中心的划分可以详细分析制造费用的增减变动原因,有利于管理决策,便于采取措施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中心,强调成本动因分析,利用适时生产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改善企业作业水平,并以作业为基础制订成本标准,并对作业成本实施控制,对作业中心实施考核,克服了标准成本制以产品为基准,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项目制订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而造成的短期行为。

(3)对作业中心的考核拓宽了责任会计的运用,按作业中心来划分和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更为切实可行。

3.2 作业成本法的缺点

作业成本法同时也具有以下缺点:

(1)作业中心的划分有一定难度,与成本动因无直接相关的制造费用还要选择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按照作业成本法的缔造者库珀和卡普兰教授的“成本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等。对企业而言,确定成本动因之后分析各动因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也是一项巨大工程。

(2)增加了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加大了核算成本,对实施环境的要求较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对作业成本信息进行比较、评估、处理,是一项耗费大而繁琐的工作,因此必须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降低系统实施成本,提高效率。

(3)实施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作业成本法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变革,从企业的管理层渗入到每一个作业层,它的顺利实施需要管理者的重视,上层领导的支持,员工对作业成本管理的了解和参与。但是作业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给决策或管理带来不便,一些员工在短时间内不能接受作业管理的理念,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4 结束语

由于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传统成本法的局限性,是一种建立在全新理论上的更为客观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那么,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体系。成本的正确性、及时性、相关性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作业成本管理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德芳.成本管理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马静.依托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01).

作业成本法篇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近年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之所以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可,这与其科学性以及对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是分不开的,相对于传统成本法中对于制造费用的核算,作业成本法不再是片面的分摊而是真正做到了溯本追源,从而更加准确地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因此,要使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得到广大企业的真正认可并充分发挥其内在优势,就必须解决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

作业成本核算法义称ABC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它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又能兼顾一般问题,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包括作业成本汁算和作业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理是: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几类。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问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2)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开列作业成本单,归集成本池成本。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确认作业所包含的资源种类,也就是确认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项目);二是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类对象(作业),据此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开列作业成本单,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额。(3)选择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分配到产品,并开列产品成本单。这一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认各作业的作业动困,并统计作业动因的总数,据此分别计算各作业的单位作业动因的制造费用分配率;二是统计符产品所耗作业量(或作业动因数)计算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开列产品成本单。

二、成本控制设计

按照作业成本法的理解,成本流程被视作“资源—作业—产品”。具体而言,成本控制流程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见图1)。

图1 成本控制流程示意图

1.作业链分析与再造。实施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是进行作业链分析与再造,由于在传统成本控制体系中根本没有这项工作,因而它在实践中最容易被忽视。从广义的角度看,作业链分析与再造本身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识别并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然后采用技术分析等手段,尽可能去除非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另外,还需要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尽量实现作业之间环环相扣,无断开或重叠,提高作业链的整体效率。

2.明确成本控制对象。在完成作业链分析与再造之后,需要明确成本控制中心,这是实施成本控制的必要准备。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在确定责任中心时,应尽量使成本开支的决定者(或实施者)与成本开支的责任承担者保持一致。通常,成本控制人员会将作业中心直接设定为责任中心。因此,尽管出于简化成本核算的需要,可以将若干种作业并入同一个作业中心,但范围不宜过大,特别是当几种作业由不同部门分别提供时,最好能将其分设为不同的成本中心,以便于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各作业中心的“标准成本”。以作业中心为对象,为其制定标准成本。作业中心标准成本的制定原理与传统成本观下的标准成本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流程被视作“资源-作业-产品”,作业中心的标准成本则由“作业消耗资源”与“产品消耗作业”两个环节的效率共同决定。作业中心的标准成本可分解为两个层次:作业标准单价与标准作业量。作业标准单价则可进一步分解为单位作业资源耗用标准数量与资源标准单价的乘积。由此可知,要确定作业标准单价,需要事先合理确定单位作业的资源耗用标准数量与资源标准单价,二者的制定原理与方法与传统成本系统中标准成本的制定程序完全一样。标准作业量则取决于单位产品对作业的标准耗用量与产品产量,其中的关键是合理制定单位产品对作业的标准耗用量,它主要由“产品消耗资源”环节的效率决定。

4.成本差异分析。作业中心的实际成本发生后,将其与该中心的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并进行成本差异分解,寻找成本差异的产生原因。成本差异的分解见下式:成本差异=作业中心实际成本-作业中心标准成本=单位作业实际价格×作业实际数量-单位作业标准价格×作业标准数量=(单位作业实际价格-单位作业标准价格)×作业实际数量+(作业实际数量-作业标准数量)×单位作业标准价格=作业价差+作业量差。作业价差的产生是由于单位作业实际价格相对于单位作业标准价格发生了偏离。具体原因则需追溯到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效率与资源价格两方面。作业量差的产生则来源于作业实际数量相对于作业标准数量的偏离,归根到底则是单位产品对作业的实际消耗偏离了标准消耗。

5.寻找对策。经过成本差异分析,明确了各作业中心成本差异的产生原因,然后可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其基本方法与传统的标准成本系统相似。因此,及时地调整和修正标准,应成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控制系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最后,我们对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循环进行一个简要说明。图1所示的5个程序构成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循环周期。但是在实践中,只要企业的生产组织流程和作业链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企业在实施了作业链分析和改造以及完成了成本控制中心的选择后,可以在以后的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反复进行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就可以了,因此,程序1与程序2并不需要经常进行;而程序3到程序5的成本控制工作在每个生产循环中都需要重复进行。因此,我们将包括程序1到程序5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流程称为基于作业咸本法的成本控制大循环,而将程序3到程序5的成本控制称为小循环。小循环发生若干次后,如果生产组织形式及技术特点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此时就需要实施一次成本控制大循环,然后又是在新的基础上的若干次小循环。如此反复进行。

在现代生产环境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企业管理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作业成本法的实用性,必须解决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问题。与传统的成本控制不同,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应以“作业”为成本控制对象,通过对作业中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来发现成本失控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 考 文 献

[1]潘飞,童卫华,文东华,程明.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案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2~134

作业成本法篇4

1.使原来的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设计开发和售后阶段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在环境会计中,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到环境成本,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且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过程的环境支出费用。

2.费用发生额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作为主要污染者的企业对此承担的责任日益加大,因而环境支出也非常巨大。而且随着政府环境立法对企业约束力的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费用的发生时点不均衡。环境支出不像其它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一次性,如违反环境法律受到的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4.潜在成本剧增。环境活动有其特殊性,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究要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并且代价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例如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做法固然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是无法适应上述特点的。其严重后果表现在:

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税负。鉴于目前多数企业只在实际发生时才列作费用。而对潜在成本忽略不计,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小于真实成本,虚增了当期利润,增加了税负。财务报表信息严重歪曲,将导致报表使用人做出错误决策。

2.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由于企业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搞“一锅煮”,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木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控制不利,导致成本的上升。

为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迫在眉睫。环境会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首先应从环境成本做起,其中的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 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血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万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声、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二、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d Costing)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从产品研究开发阶段开始,经过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阶段,按每一阶段累计其发生的成本。因此 LCC法考察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从设计到开发,它是为了优化企业价值链而在成本计算上的时空观扩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从追求经久耐用转向标新立异,突出个性,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从而产品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所占比重下降,而制造过程以外的成本日益增加。

按LCC法的要求,企业应就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食)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耗)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全过程的累计。按LCC法环境成本可分为三类:

1.普通生产经营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成本、厂房设备成本等。包括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

2.受规章约束的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由于遵循政府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排污费、检测监控污染情况的成本,因违反环境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向政府机构通过废弃物排放情况的成本等。

3.或有负债成本(潜在成本)。指已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而按法律规定在将来发生的某种支出。包括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而尚未治理,国家极有可能对企业处以的罚款,企业因污染对周围单位或个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而招致可能的赔付等。

对于第1和第2类成本,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数据现成,可直接从有关账簿中取得。就核算而言,对第1类成本,可按传统方法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对第2类成本,则要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按作业成本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

对于第3类成本,即或有负债成本,由于尚未发生,因而无现成数据。但是企业可据某些方法预测或有负债成本的数额,常见方法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品评价法、政府或法院认定法等,限于篇幅不再详述。如果涉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环境支出,采用一定的折现率(比如社会贴现率)折算出现值,由此现值作为或有负债成本的金额则更为合理。

LCC法除了运用预测方法以外,大多采用传统方法或ABC法,与传统法相比,LCC的优点可概括为:

1.完整性。LCC法补充了传统成本法下未曾核算的全部内容,即补充了或有负债成本,保证了产品成本项目的完整性。

2.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LCC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真实地反映了产品所发生的真正的劳动耗费.便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真实的成本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法篇5

标准成本法是用来作为与实际成本相比较的一种科学的预计成本,是将制造费用作为一个整体制定消耗标准,进行成本核算和考核。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制造费用,通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分别寻找出资源消耗和作业发生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从而达到以作业为桥梁,将资源间接分配到产品上的目的。同时,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概念较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概念更广,它从生产领域向两头拓展,延伸至研究开发和售后服务领域,将其中能直接与产品挂钩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也分配至产品之中。 但是,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以下缺陷:1.作业成本法没有单独考虑直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方法;2.在作业的生产能量固定的情况下,实际生产数量的不同会造成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负担不同的成本;3.作业成本法只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而不是成本控制系统。为此,作业成本法完全可以吸收原有标准成本法中的合理成分,充实、完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标准成本法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的计算和控制方法;其次,对于制造费用,可以为各作业制订作业标准化成本,同时计算各作业的生产能力和服务量标准;最后根据各作业实际成本和实际利用生产能力或服务量进行成本差异和生产能力或服务量差异的分析、控制和考核。

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对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分别制订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和标准工资率;然后根据生产产品的数量,直接计算出产品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以作业为中心,形成由资源到作业、作业到产品的两阶段的成本分配。这里的资源指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通常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工资及附加费、折旧、修理费、运输费等。

在引入标准成本的思想时,可以设定两个标准,即:作业标准消耗成本和作业标准服务量。前者规定每项作业发生时所消耗的资源价值,它可以再细分为资源数量标准和资源价格标准。资源数量标准即上述各种资源的数量消耗标准量、工时耗费标准、使用的机器设备数量标准、修理次数和运输次数标准等等;而资源价格标准则指上述资源的单价、小时工资率、折旧率、单笔修理费和运输费价格标准等等。作业服务量标准指每项作业每次可以提供的最大服务量。

按照这一思路,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每项作业发生时各种资源价值的平均消耗量,再细化到每种资源的消耗数量和每种资源的单价,从而制订各项作业的单位作业标准成本,并具体到各项作业所能消耗的每种资源的标准数量和标准单价。同时,还需要仔细分析每项作业所能提供的最大生产能量,即在理想情况下,每项作业所能提供的最大服务量,以此作为作业服务量标准。用这个服务量去除单位作业标准成本,即为某作业上单位服务量标准成本。依此类推,可以求出每一个作业的单位服务量标准成本。

作业成本法篇6

环境会计内容广泛,其核心是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特点可概括为: 1.使原来的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设计开发和售后阶段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在环境会计中,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到环境成本,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且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过程的环境支出费用。 2.费用发生额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作为主要污染者的企业对此承担的责任日益加大,因而环境支出也非常巨大。而且随着政府环境立法对企业约束力的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费用的发生时点不均衡。环境支出不像其它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一次性,如违反环境法律受到的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4.潜在成本剧增。环境活动有其特殊性,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究要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并且代价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例如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做法固然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是无法适应上述特点的。其严重后果表现在: 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税负。鉴于目前多数企业只在实际发生时才列作费用。而对潜在成本忽略不计,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小于真实成本,虚增了当期利润,增加了税负。财务报表信息严重歪曲,将导致报表使用人做出错误决策。 2.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由于企业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搞“一锅煮”,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木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控制不利,导致成本的上升。 为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迫在眉睫。环境会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首先应从环境成本做起,其中的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 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血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万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声、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

作业成本法篇7

关键词:物流成本 作业成本法 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是企业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环节组成。物流成本的量化计算和管理,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只能从支付形态、功能、范围等方面掌握物流成本,对不同物流服务水平下的物流成本对产品盈利能力的影响考虑较少,从而可能使企业作出错误的生产经营决策。针对这一现状,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控制,是控制物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作业为基础的物流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传统物流成本计算方法无法提供的不同客户、不同服务水平的物流成本信息,而且对物流成本的管理也将深入到作业层次。利用作业成本系统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开展物流作业成本计算和物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合理地控制物流成本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份额,以最经济的成本获得企业产品或服务在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尽可能获取最大利润。

1、企业物流成本基本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在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可以说,物流成本就是完成各种物流活动所需的费用[1]。按物流范围可分为以下五种费用:

1)供应物流费

主要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供应给购入企业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2)生产物流费

主要包括从产品投入生产到产品入库、包装到最终确定向顾客销售这一物流过程所发生的物流费用。

3)销售物流费

主要包括从确定向顾客销售到向顾客交货的过程所发生的费用。

4)退货物流费

主要包括随售出产品的退货发生的物流活动过程所支付的费用。

5)废弃物流费

主要包括由于产品包装或运输容器、材料等的废弃而发生的物流活动的费用。

2、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动态反映,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3]。

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要素:

1)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成本(费用)计量和分配的最终对象,它可以是产品、服务、顾客等。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将获得不同的结果,为决策、分析提供不同的依据。

2)资源

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产出作业、产品、服务而进行的费用支出,资源就是各项费用。

3)作业、作业中心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形成产品、服务的必然组成部分。作业中心是相关作业的集合,它提供有关每项作业的成本信息,以及作业执行情况的信息。

4)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池

作业成本池,也叫做作业成本库。分配到作业的每一种资源就成为该作业成本池的一个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池是与一项作业有关的所有成本要素的总和。

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池的关系表现为:一项作业消耗的各项资源成为各类成本要素,一项作业的成本要素的集合组成该项作业的作业成本池。

5)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分配的原因,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管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1)资源动因:作业、成本对象或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用来把资源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其他资源。(2)作业动因:成本对象或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3)成本对象动因:其他成本对象对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通过内部物流作业成本法可以确定企业内每项物流作业的成本,获得企业在不同产品或不同客户上的物流成本信息。通过物流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物流作业进行增值性分析和因果关系分析,考核作业绩效,从而控制物流成本,优化物流流程,以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活动来保证企业物流的高效和通畅[4、5]。主要方法如下:

3.1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控制物流成本

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

计算方法为物流成本与销售额的比值,其比率越高则其对价格的弹性越低。从本企业历年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大致了解其动向,此外,通过与同行业或行业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水平。

2)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

计算方法为物流成本与总成本的比值,是考察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率的一个指标,一般作为企业内部的物流合理化目标或检查企业是否达到合理化目标的指标来使用。

3)单位营业费用物流成本率

计算方法为物流成本与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之和的比值,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企业物流成本的比重,该指标不受进货成本变动的影响,数值比较稳定。

作业成本法篇8

关键词:物流成本 核算 作业成本法

虽然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但毋庸讳言,我们对物流成本的测算、和,无论是总量的还是企业实际支出的,还是行业标杆水准的,基本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因此,要达到合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就必须认真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与管理,而进行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前提是正确核算物流成本。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不了解本企业物流成本的症结在于物流成本的方法上。在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中,要正确把握物流成本是困难的,容易计算的只是一些外委运输费等,其他的费用分散在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项目当中。所谓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传统方法是指:

1.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成本测量主要是以数量为基准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主,并没有考虑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具体运作过程。这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不能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且核算工作量大,要想把物流成本准确的从相应的制造成本和一般管理费及销售费用中抽出,首先应界定哪些是物流活动消耗的,哪些是非物流消耗的,由于界定存在着随意性,就会导致物流成本不准确;其次,物流成本金额按一定标准抽出,标准选择不合理,也会导致物流成本不准确;同时,在众多的财务凭证中寻找与物流活动有关的资料,对一些小型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更别提业务量大的一些大型企业,核算工作量过大。

(2)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一般情况下,企业科目中,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库企业的费用列入成本,实际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因为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白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传统的会计方法没有显现各项物流费用,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都存在许多缺陷。

(3)在现代的生产特点下,传统物流成本计算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进行的物流控制。现代生产特点是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费用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基于这种无意识的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的由来。这种计算方法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这种危机在传统的制造企业表现尚不明显,然而在先进制造企业,在高的今天,它却是致命的。

2.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

传统的成本核算已不适应现代物流业的,考虑到这种情况,人们希望找到适应物流行业特点的更好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就是作业成本核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简称ABC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卡普兰利库玻(KapIan & Cooper,1988)两位教授提出来的。其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是沟通企业资源与最终产品之问的桥梁。作业取代产品成为企业成本核算的着眼点。

物流运作方式与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有相似性[1~3]。首先,物流业务的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高。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以及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的间接费用比例甚高,且都不能直接归入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正是针对制造费用(生产企业)、间接费用(生产和服务企业)比例很高的企业而提出的。其次,物流企业的个性化生产或服务要求高。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其物化表现为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每个客户所要求的服务都是不一样的。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服务)品种结构复杂,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尤其适用。最后,作业成本法能辅助企业准确掌握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进而辅助产品定价、客户赢利性分析以及物流流程改进等。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变革和改进。对制造费用选用多种成本动因,采用多种分配标准进行分配的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显然存在众多的优越性:

(1)能促使管理人员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是采用多标准来进行的,在分配过程中将会产生多种成本动因,因此,通过此方法能够确认引起各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而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费用的原因,就能使管理者从产生成本的源头入手,从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角度重新分析各种间接成本,以努力降低产品中的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作为企业产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降低将会最终使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通过此方法将能促使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一特点是作业成本法最突出的一个优点。

(2)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将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利用该方法将能正确反映各种产品根据其消耗的设施所付出的代价。在作业成本法中,是按照各种产品实际消耗的与间接成本相关的作业量来分配其应该负担的间接成本。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也包括直接制造成本和间接成本,只是这种方法在分配间接成本时,不是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来分配所有的间接成本,而是根据各种间接成本的作业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分配标准。由于引起各种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相应的分配标准,以多个分配率来分配间接成本必将能使企业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能够提供更加正确的成本信息。

(3)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预算控制。作业成本法对于传统的成本性态分析进行了扩展,认为引起成本变动的动因绝不仅仅是产量,间接费用在产出量不变时也有可能发生变动。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发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改变管理人员仅关注成本本身的思想。在该方法下,认为企业就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其中一系列的作业连接就构成了作业链。每一作业的完成都将会消耗一定的资源,而每一作业的产出又将会形成一定新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顾客。企业的最终产品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链上形成的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而在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作业中,有的作业能够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也有的作业则不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在作业成本管理中,其目标就是尽量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或尽量减少其资源的消耗。对于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减少完成每一作业的资源消耗。通过这样一种做法将能够起到事前预算控制的作用,克服了传统成本控制强调事后控制的缺陷。因此,通过作业成本法将能够大大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

(4)作业成本法可以改进业绩的评价。通过前面的可知,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不同的间接费用分析出与其相应的各种成本动因,因此,通过作业成本的和有效控制,将能够克服传统的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许多在传统下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法下变成可控的,也将使得各间接费用责任清晰,这对于评价内部各部门的业绩将会有一定的改进作用。此外,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通过该法计算出的成本也是比较精确、实际的成本,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它也能改进企业的业绩评价。

(5)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因为成本是按照作业归集的,各成品成本即为所消耗所有作业的成本之和,因此,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所耗费的作业情况及相应的成本情况能够清晰地揭露出来。

(6)有利于生产、销售决策。在卖方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与成本的差异往往甚小,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的计量不同产品的成本,因而能够准确地计算每一产品的毛利,企业可以据此组织生产,扩大利厚产品市场占有率。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显然不能提供这样的战略信息。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了解各个环节的作业成本的高低,通过与市场价格的比较,给企业提供了作业外包还是内制、买进还是租进的依据。

二、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产品成本是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作业的成本之和,而作业成本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数量与单位资源费用之积,或者说是资源动因数量与资源动因成本分配率之积,由此可以得出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如下[4]:

设某公司提供m种物流产品(服务),整个过程有n种作业,s种资源。列向量:

表示物流产品(服务)成本。

矩阵

表示i物流产品(服务)消耗j作业的数量(i=1~m,j=1~n);

矩阵

表示单位j作业消耗k资源的数量(j=1~n,k=1~s);

表示单位资源的费用。则有:

即:

1.作业成本法的通用成本性态核算模型

上述基本原理核算模型将资源、作业等进行整体考虑,特点是计算简单,原理突出。但是在运算前要具备大量的己有数据。如作业分配率是多少?资源分配如何?作业成本构成结构如何?其成本形态又怎样?该模型均不涉及,事实上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有人从作业成本性态分析和生产函数的角度提出将生产部门结构和生产函数的构造方法用于作业成本模型构建上,提出一种基于作业成本形态分析的作业成本模型[5]。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可分为:直接变动成本,间接作业成本和固定成本三类。Kaplan和Cooper则将之叫做: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实质是一样的。

直接变动成本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变动成本以“数量基础动因",直接将资源分配给成本对象。间接作业成本随着作业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动,如发运准备、订单处理、收货作业等。间接作业成本以“作业基础动因”分配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不随数量基础和作业基础的成本动因而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税收等。

Kaplan和Cooper还将作业划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次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和维持性作业,那么直接变动成本对应于单位水平作业,间接作业成本对应于批次水平作业和产品水平作业,而固定成本对应于维持性作业。

根据成本性态,很容易得出通用的成本性态模型:

[1] Cooper,Kaplan R s. Measure costs right: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l998,(9-10):96-103

[2] Cooper Kaplan R S.Profit priorities from activity—based cost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5-6):130-137 Review,1991,(5—6):130-137

[3] Goldsby T J.Closs D J. Us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to reengineering the reverse logistics channel [J].IJDLM,2000.30(6)500-514.

作业成本法篇9

[关键词] 物流成本 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

一、传统物流成本管理、核算的不适应性

在管理方面,企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致使内部物流缺乏有效衔接,限制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加大了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没有核算物流成本的专门项目,致使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责任主体不清,从而使得许多物流费用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成本费用信息失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甚至造成决策失误。

二、作业成本法及其适用性、优点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服务)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算,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资源应该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

资源―――>作业中心―――>成本核算对象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产品个性化、多样化要求较强。因为作业成本法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所以具有普适性。

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点:首先,它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变化,精确了企业成本的核算。在该法下,各项费用是按照作业进行汇集和分配,作业是企业在提品和劳务的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环节,通过对复杂的物流过程进行分解,划分作业中心,再计算单位作业成本,进而准确地核算各项作业的成本。其次,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被广泛地应用到预算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上升为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业成本管理。再次,它有利于业绩评价与考核。在企业中,如保管部门并非承担物流成本的部门,但仓储费用中就包括积压的库存费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无法合理划分这些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则可以有效地归集成本、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中的应用

1.作业、资源及作业动因、资源动因的确定

第一,划分作业中心,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依据环节设定作业。如,采购作业可划分为: 订货、 验收、 入库等作业;配送作业可划分为:装卸、 挑选、 包装、配送等。第二,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剔除与作业无关的资源,而将工资、 福利费、水电费、 折旧费、修理费等作为作业所耗费的资源。第三,确认资源动因,并将资源分配到作业,将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第四,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归集产品成本。

2.企业可以拟设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在不打破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情况下,可将散落在众多会计账户中的与物流相关的支出,设置为二级或三级科目。例如,可以在“原材料”下设置“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等。还可在二级科目下设“销售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回收成本”等三级科目进行归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物流成本从产品成本中剥离, 有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这样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更好地配合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而这种结合使得企业成本的核算更为精准。企业可根据自身对成本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 选择会计科目的设置级别及明细科目。企业通过分析物流作业动因,掌握引起物流成本的因素,通过分析作业成本的归属,了解该作业的效率,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低效率的物流作业以控制成本整合相似作业,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的信息促使企业,集中精力在利润率高的产品(服务)和顾客上战略的高度管理物流。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尽管作业成本法有着上述种种优点,但其在具体实施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在产品多样化时,成本动因会很多,过于分散的作业中心会增加获得成本信息的难度和工作量,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第二,容易产生消除一切非增值作业的误导。例如,存货的存储、分类、整理等作业符合非增值作业的判断标准,但是却不能被消除。尽管它们并没有增加传递给顾客的价值,但它们却不可或缺。第三,作业成本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做出标准之外的职业判断, 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收集成本作业法核算所需数据。第四,对企业资源的要求较高。改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重构物流作业流程还有培训员工,都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第五,新方法的实施要承担机会成本,管理当局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出于短期行为而规避使用新方法。

企业应在结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时,需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 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开发针对企业自身状况的专属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制度建设。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力量,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职责, 确保的成本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成本管理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周凌云:谈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8

作业成本法篇10

该文首先从分析公立医院应用作业成本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出发,说明公立医院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际情况,然后对公立医院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瓶颈及在具体实际操作作业成本法的做法做了论述。

[关键词]

作业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医院管理,重视成本核算,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促进医院的发展。医院实施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项目过程中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揭示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来源与构成情况,为医院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与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加强医院监管、制定医改财政补偿,临床路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意义

作业成本法最早产生于西方并迅速向亚欧国家扩展,应用范围也由最初的制造业向金融、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随着世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有学者开始提出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去。代表性的有Chan测算了实验室成本,Ramesy测算了医院放射科科与护士站成本,Suneel设计出了医院作业成本两阶段分配模型等,这些研究表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成本控制方面能发挥其优势,还能适应新的支付制度,与其他医疗管理方法相结合,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我国引入作业成本起步较晚,最初集中于制造业,陈韶君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将作业成本引入医院的学者之一。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卫生局开始在22家市属医院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兼有责任成本核算和产品成本核算的双重功能,是一种以作业为中间媒介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服务项目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医疗项目中。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思想是“服务项目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即是以各临床、医技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剔除单收费材料、药品成本,按照作业和成本动因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出各项目单位成本的过程核算方法。采用该方法计算单位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或计算计入,间接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计入,从而可以清楚地知道某医疗项目的作业流程构成及成本的构成情况。

2医院在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归集医院的直接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间接成本,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针对医院的现状及管理要求,作业成本法在医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但是,在我国公立医院普遍推广作业成本法的背景还未形成的背景下,其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也会遇到如下困难。

2.1作业动因的确定较困难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项目的特殊性。医疗服务项目的风险程度及医疗服务项目复杂程度,要求成本动因划分较细[2]。在医院医疗环境、医疗技术手段流程、资源消耗情况等相对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资源动因划分主要考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所消耗的时间上,对医疗技术含量、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责任风险等因素未做充分细致的考虑,造成成本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2.2实施成本较大

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需对开展医疗服务的业务范围、日常操作流程、科室作业划分、作业流程及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调研[3]。对科室开展医疗项目服务的调查过程极耗时间且成本高昂,调查所获取数据主要通过咨询护士长及医生,主观性强,难以反映实际操作的复杂性,不能轻易更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在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开展医疗项目多,医疗服务项目协作科室多、技术难度大的医院存在数据采集、整理工作量大、计算繁琐且产出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2.3人员培训不足

医院管理层及成本核算员对作业成本法认识不足,都是被动地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员尚不能独立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热潮形成鲜明对比,医院成本核算员对作业成本法的关注与了解甚少,还不具备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素质与能力[4]。原因:①虽然在各种会计期刊上有大量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文章,但适合医疗卫生行业成本会计教材中专门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却不多,仅是近几年新出版的医院成本管理中有所涉足,但只是简单介绍,并不深入。②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很多对于成本核算员的培训只是一些简单理论的培训,缺乏适合医院行业特点的具体的业务操作层面的培训。

2.4缺乏成熟的成本核算体系及标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成本测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中,各医院在开展项目层次的作业成本核算方面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确定作业、作业动因等因素,人为划分医疗项目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造成各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目前在医疗界仍尚未有作业成本法行业规范和医疗项目目标成本。

2.5软件的可操作性及系统通用性较差

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在成本软件中没有体现。由于软件开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开发。软件开发公司人员的不稳定性、软件开发人员的对于会计业务的非专业性,造成开发出的软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目前,医院现行使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有不少,有力地促进了医院财务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各个系统因分属不同的公司开发,造成不同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通用性较差。

3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对策

为了保障作业成本法在医院的成功实施,把成本核算产出数据与医院绩效考评和资源配置的依据,确保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并在不断的应用中提高数据质量,应做好以下几点。

3.1获取院领导的支持

医院在实施作业成本的过程之中,领导重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员需要与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上级主管领导、院领导、各科主任合作成立一个专业背景互补的项目成本设计组,这需要卫计委、医管局、医院院领导统筹调度,并定期召开小组讨论、碰头会进行协调与沟通,及时解决处理项目成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与实施作业成本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因而应紧密结合医疗发展战略全局,紧密的与国家医改政策、医院发展战略相对接,这也需要卫计委、医管局、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调。

3.2让各科主任与成本核算员参与到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中,以便获取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了有效使用好作业成本系统,使医疗项目成本产出数据更加客观、真实、准确,成本核算人员需要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来识别、划分、确认作业和成本动因,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财务、非财务指标及医疗服务项目自身特有的属性。软件开发工程师不是专业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指标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获得作业成本系统所需的信息,工程师必须与医院成本核算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应对各个医疗、医技科室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确定成本库。弄清医疗项目成本消耗作业和辨别成本动因需要成本核算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善,并加大对成本核算员的实务操作培训,提高成本核算员实务操作能力。

3.3将作业成本法的执行与科室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相对接

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与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相关。成本核算员经常对作业划分、作业动因划分、平均操作时间等下科室调研时,科室参与积极性不高。医院应向科室保证医疗项目成本产出数据能够就其业绩做出恰当的评价,加强科室成本管理,降低科室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科室相关人员、成本核算员的工作量,目前医院的激励制度尚未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结果相协调,导致医疗、医技科室兼职成本核算员对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重视程度及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影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系统在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成功实施及最终的产出数据质量。因此,应将作业成本核算产出的医疗项目成本数据质量与科室业绩考核指标相结合,并加强对科室在成本管控方面的指导应用,以科室兼职成本核算员支持及配合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推行。

3.4实现医院多个不同的软件程序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软件的整合,避免信息孤岛

要使作业成本法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得以有效实施,必须具有一套良好的、功能齐全的信息系统与之配套。完善不同计算机软件的数据接口,保证各个系统之间产出数据可以共享。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软件的优劣会严重影响作业成本法在医院的成功推行,影响政府对医疗项目的定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应合理开发与完善医疗项目作业系统软件功能,增强系统的可操作性。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程序设计时要注意简化成本核算员数据整理、输入工作,且在操作过程中解决由于软件分属不同软件公司的原因造成各系统信息不共享,原始数据接口不统一,人为操作因素较多等问题。

3.5加强对成本核算员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员稳定性较差,成本核算员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接受、应用程度不高,系统操作的专业性过强,存在先进理论与实际操作工作存在较大的脱节。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医院间小组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对管理层、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员进行有关作业成本法和作业基础管理的业务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3.6引用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计算法(TDABC)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针对作业成本法在调研过程中存在的耗时、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应在现有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引用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计算法(TDABC)。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计算法绕开了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时耗时且主观性较强的作业调查工作,通过时间方程自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成本对象,将不同业务类型的差异融入时间方程。医院成本核算员通过时间这一方程参数,直接测算每个医疗项目的成本。在该方法中,成本核算员只需根据医院自身业务特点,合理估计两个参数:一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时间消耗的成本,即单位时间费用率;二是医疗项目单位作业消耗成本时所占用的时间数,或者称单位作业耗时[5]。当新增医疗服务作业项目时,成本核算员不需要重新下科室调查采集数据,只需估算新增作业的时间耗费,继而准确地计算出医疗项目成本。作业成本法对我国当前提高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降低患者医疗负担,降低药占比等有关问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各医院应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学习,结合医院实际发挥作业成本法思想的优势,提高医疗项目成本数据产出质量,优化医疗收入结构,理顺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促进医院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杨亮亮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参考文献]

[1]程仲谋,伍林生.重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暂缓实施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6,37(8A):74-76.

[2]兰晶,段光锋,田文华,等.医疗服务项目:上海和国家版对接概述[J].中国卫生源,2014,17(1):26-28.

[3]安珂.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合理性评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3(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