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7:27:35

作业设计论文

作业设计论文篇1

缺乏以企业为依托的毕业设计容易进入全面的概念化状态,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很多高校都在讨论由于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论文大量出现重复和抄袭现象而取消毕业设计(论文)。原因之一,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冲突,毕业设计无形中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论文)成了一种形式,渐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另一个原因便是毕业设计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2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无论从选题、指导还是硬件设备等方面,都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毕业设计(论文)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又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1选题依托企业项目,提高毕业设计实战可行性

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是很多高校正在尝试的教育模式,依托企业项目为选题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企业实际项目的兴趣远远大于自选虚拟题目,经过实际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学到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选题质量得到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对高校培养方案的实施更具应用价值。

2.2校企合作改革毕业设计模式,促进校企双赢

企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同时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的毕业设计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需要,实现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企业成为整个过程中的主体,依托行业实践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双师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学校导师制转变为校企双师制。该模式既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又增强了企业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赢。

2.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成为今天国家和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和社会各界企业单位的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在企业里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种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升质量,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加深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毕业设计的方式搭建学校与社会、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让企业更加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

3结语

作业设计论文篇2

我院“稳态”课程选用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版)[1]作为教材,课内学时数为40学时。“稳态”课程以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的建模、计算、分析和调节为主要内容,涉及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元件的稳态模型、潮流计算方法,以及有功/频率和无功/电压的稳态优化与控制等内容。MATPOWER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研发的一款基于MATLAB的免费工具软件,主要用于解决电力系统的潮流和最优潮流问题,最新版本为5.0b1。[2]MATPOWER在分析功能上虽不及PSS/E、DSATools和PSASP这类商业软件强大,但具有免费和易学习、易操作的优势,其分析计算功能也基本覆盖了“稳态”课程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MATPOWER通过一组开放源代码的m文件来实现计算功能,容易对代码进行修改、复用和功能扩展。因此,MATPOWER非常适用于电力系统稳态问题的教育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将其作为“稳态”课程“大作业”的辅助分析工具是可行的。

二、基于MATPOWER的“大作业”题目设计和实现

1.电网稳态模型及潮流数据的形成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负荷的稳态模型,以及电网稳态等值电路的建立方法是“稳态”课程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其中,应用等值变压器模型(即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建立全网等值电路是难点。MATPOWER通过数据文件输入潮流计算所需的基础电网数据,其中,线路和变压器参数以标幺值和非标准变比的形式输入。题目1要求学生以MATPOWER自带的IEEE9节点系统(即文件case9.m)为例,学习和体会潮流基础数据的构成和输入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应用元件等值电路的相关知识,建立给定网络的标幺值等值电路,确定电网中各节点的类型,并按照MATPOWER的数据格式形成输入数据文件。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MATLAB环境下,编写元件实际参数(如架空线路原始参数和变压器铭牌参数)向标幺参数转换的程序,以及自动生成MATPOWER输入数据文件的程序。

2.复杂电网的潮流计算和分析潮流计算是“稳态”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简单电网的手算方法和复杂电网的计算机计算方法两部分,其中,复杂电网的潮流计算是难点。题目2的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学习和应用MATPOWER的runpf函数计算给定电网的潮流分布,从中体会潮流计算的初值设置、迭代和收敛;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析支路和全网的功率平衡关系,分析输电网中“有功功率–相角”和“无功功率–电压”的耦合关系,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改变环网中支路的参数来仿真分析环网中潮流的分布规律。由于MATPOWER支持Newton法、快速解耦法(XB型和BX型)以及Gauss-Seidel法等四种潮流算法(通过mpoption函数可以进行算法设置),而受学时限制,课堂上只讲解Newton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因此,题目2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以不同潮流算法计算较大规模系统(如MATPOWER提供的IEEE300节点系统或者波兰实际电网的3375节点系统)的潮流,从而对比分析各种潮流算法的计算结果、迭代次数、计算时间和收敛性。题目2也鼓励学生尝试编制基于MATLAB的Newton法潮流计算程序,并与MATPOWER的潮流程序进行对比分析。由于MATPOWER的程序设计中充分体现了MATLAB矩阵运算的思想,在节点导纳矩阵和Jacobian矩阵的形成部分都采用了非常巧妙和简洁的矩阵运算,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MATLAB程序设计的学习范本。此外,MATPOWER并不提供辐射型网络的“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方法,而“前推回代法”是手算方法的基础,也一直是课堂教学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题目2也可以鼓励学生编程实现“前推回代”潮流计算,并引导学生思考输电网和配电网在潮流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及其原因。

3.无功/电压控制的仿真与分析“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和“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整”是电力系统稳态控制的两项重要内容。MATPOWER并不直接支持对有功频率调整的仿真(参见下文题目6),但支持对复杂电网进行调压计算和分析。关于“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无功电源的特性和几种主要的调压措施,并基本上是以简单辐射型网络为例讲解调压措施的原理及其效果,此外,教材上“变比选取与校核”,“电容和变压器组合调压”等内容还存在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因此,设计题目3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复杂电网的背景下,对课堂上所学调压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无功分区平衡和就地控制”的基本概念。题目3的基本任务是给定一个多区域、多电压等级的算例系统,要求学生首先通过潮流计算和电压要求,确定系统存在电压问题的区域;然后根据算例给出的条件,确定可能采取的调压措施,并至少给出一种满足电压要求的调压方案。题目3同样鼓励学生从无功电源和调节手段两个方面去尝试分析算例系统产生电压问题的根源,思考多种调压措施的综合应用,并引导学生从有功损耗、电压分区控制效果、无功电源的容量约束及变压器的档位约束等方面去体会和分析各种调压措施的效果,以及各种调压方案的优劣。

4.电网静态安全分析的实践静态安全分析是电网规划和调度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属于电网静态分析或稳态分析的范畴,但并不是“稳态”课程的教学内容。题目4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电网“静态安全”的内容以及判断标准,学习通过修改MATPOWER输入文件或设置元件状态参数(如支路的BR_STATUS参数)来模拟元件开断(甚至电网解列),并通过潮流计算结果对电网的静态安全进行评估。进一步,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通过循环调用runpf函数,来编程实现电网的“N-1”校验。当然,也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直流潮流模型和相应的MATPOWER函数(rundcpf),并应用于电网的静态安全分析。

5.静态电压稳定性的仿真与静态安全分析一样,静态电压稳定性同样不是“稳态”课程的教学内容,但也属于电网静态分析的范畴。题目5也与题目4一样,是具有一定自学性质的题目,要求学生自学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物理概念,尝试基于MATPOWER的潮流计算功能,通过不断增加节点负荷来获取节点的PV及QV曲线,甚至模拟出电压静态失稳的现象。MATPOWER提供用于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的连续潮流法程序(runcdf),因此也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连续潮流模型及其在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6.考虑负荷和机组静态调节特性的潮流程序设计“稳态”课程中“负荷模型”的章节会涉及负荷的静态电压/频率特性,而“有功功率和频率调节”的章节要讲解机组及负荷的频率调节特性、频率调节原理及其基本计算。然而,如前所述,MATPOWER并不能直接用于有功频率调节的仿真,也只能部分考虑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仅支持恒功率和恒阻抗负荷模型)。题目6要求学生将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纳入潮流方程,推导相应的Jacobian矩阵,并尝试通过修改runpf中的部分代码,编程实现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潮流计算。进一步,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研究如何在常规潮流模型中考虑机组和负荷的频率特性。该课题需要打破常规潮流模型中节点分类(PQ、PV和平衡节点)的概念,并将系统频率和节点电压一并作为潮流方程的状态变量,因此,程序编制要求对runpf的代码进行大幅改动,有较大难度。但是,若能实现该程序的编制,则可将其用于电网有功频率调节的仿真分析,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频率调节和电压调节的区别。因此,该课题也是值得一试的一个选题。

7.其它选题除了上述6个题目以外,还可以考虑结合MATPOWER的run_se函数和runopf函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电力系统状态估计和最优潮流的相关内容,而这两项内容都是“稳态”课程的选修内容。此外,随着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和光伏电源的随机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而基于MATPOWER来实现随机潮流的蒙特卡罗模拟是比较容易的。因此,也可以考虑将学生引入随机潮流的研究领域,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新事物和新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三、结论

作业设计论文篇3

201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及指导要求

一、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资格要求

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全部完成的学生方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

2010届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可免修;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毕业。参加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应结合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写作。

各系部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具体要求参见学院整体要求和各专业实施细则及安排。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严禁抄袭他人的作品,一旦发现按不及格处理,当年不予毕业。

二、毕业设计写作过程要求

1.学生应积极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按照时间表进度、按照指导教师要求进行论文修改。

2.根据我校关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相关要求,教师指导专科学生论文(发送邮件指导应及时、详细批阅)。并有批阅记录。

3.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若出现与指导教师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可及时与学院专业教学系部相关教师联系,以谋求尽快解决。

4.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严禁抄袭他人的作品或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一旦发现,则按不及格处理,且当年不予毕业。

5.对于因自己的原因迟迟未能与指导教师联系,从而最终因时间问题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责任自负。

6. 2010年4月10日前学生通过E-mail或QQ将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稿)一份交到指导教师处;2010年4月10日至2010年4月30学生要与指导教师沟通,经指导教师批阅、修改,并满足论文撰写规范以及各系部规定的内容要求,在2010年4月30日前形成论文终稿一份,将电子稿和打印稿各一份送到系部指导教师处,指导教师确定论文合格后方可由系内安排毕业答辩。

7. 学生将指导内容在论文评审表中进行填写,指导教师签字确认。

8. 各专业根据各自专业选题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三、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

1. 学院各教学系部由2010年3月10日至2010年4月10日安排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可通过E-mail或QQ等与指导教师联系,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完成。

2.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上交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10日。

3.毕业论文(设计)终稿上交截止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

4.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时间为2010年5月4日至5月15日,各系具体答辩时间请登录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网查询。

四、2010届毕业毕业论文必有文件资料

1. 毕业生实习鉴定表(见附件-2)。

2. 毕业论文(封皮、首页)(见附件-5)。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顺序为:封皮、首页、中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九部分)(见附件-4)。。

五、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见附件-3)

作业设计论文篇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作业分层设计就是以这些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国内特级教师顾淑平在《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实验前,其原有的学生基础与对比班无明显差异,三年后的测试数据则说明了实验的绩效是明显的。实验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超过了对比班,实验班的优分率远远高于对比班,而低分率却远远低于对比班,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作业态度、习惯均优于对比班,说明“分层作业”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特级教师柏跃富在《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教学中的实践》中指出:分层布置作业符合学生的能力差异,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

刘景蕉老师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几种简便的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如修改数量呈现分层、隐去数字呈现分层巧变图形呈现分层、增加条件呈现分层、减少条件呈现分层等,这些作业分层设计技巧为相关研究提出很好的启发。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

《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这一过程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进步和可取之处都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而表现出来的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是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教师不能对此进行任何的讽刺、批评以及斥责,而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力求学生自己形成纠正自己看法的愿望和能力,而这个变化过程比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更具有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目前中学学生的课内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课内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课内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的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去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于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

我们广纳中学政史组的教师做了大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作业存在着一种敷衍了事,对传统作业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陈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等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在中学阶段,当前我国中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绝非不要作业,只不过是要布置更回适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性的作业。

那么怎样使得学生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课内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课内作业分层设计模式。

为此,我们提出了进行《初中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的课题。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即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依据学生的需要安排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的作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合理把作业进行分层,怎样实行动态化分层。根据学生平时做作业完成情况、质量情况;测试的卷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因素等情况进行分层。

2、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操作模式的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的实施好课内作业分层设计,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3、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指导生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针对分层作业如何做到分层批阅,分层评价。

三、研究的方法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对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层次

A层作业:在设计时,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降低作业难度,减小作业量,课内作业分层设计能大大提高A层学生对做分层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作业: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训练,也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作业设计中,先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政史材料题,最后让他们做一些小练习,课内作业B层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作业的扩展内容向生活加以延伸、丰富,由一个点出现满天星。这样的作业设计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提高题。

C层作业:是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展,以研究性作业为主。作业设计不仅掌握知识点,还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让学生挑战自我,得到成功的满足感。在布置C层学生的作业时,以政史事例分析理解为主,一般都是两篇材料。做完后,马上请学生来讲解,锻炼学生的解释能力,要让他说得其他同学能理解,总的来,就是要让课本上的理论用来指导生活实践,对于学生的创新回答要适当给予鼓励。

(二)研究的措施: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我校申报的县级课题《初中政史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自开题以来,学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实践研究的理论水平;立足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证教学面向全体;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补充课外资源,有效设计分层作业;在实际操作中寻求一套有效的实施模式。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研究、制定出了严谨的课题研究的整体方略。

1、学习准备阶段

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初中在面对课内作业时的现状:统一的课内作业不是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就是让学困生答不起,这也就造成了学生普遍对作业没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成了本课题研究急需开展的重要原因,在弄清学生课内作业的现状后,参研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各种传媒了解当今国内外课内分层作业的最新理论,通过吸收、消化、反思、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内作业新模式,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

2、推行课程的实践

在七年级设定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的基本情况要相接近。实验班推行分层作业,对比班依照常规教学模式,参研人员要进行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进行交流,进行情报的共享和交换。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形成文字,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要共同讨论,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以后的工作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法,进一步学习新的分层作业的设计理念并用于以后指导实验工作的进行,开发出一套指导实验工作的校本教材。

3、论文的撰写和成果的汇总

参研教师应将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及其方法等形成文字材料,采用公开发表省、市、县内的交流等方式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推广。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等的方式总结出分层作业的优势所在,然后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本校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的理论指导。

四、研究的目标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及有差异的检测评价标准,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模式。

3、通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的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要求。

5、通过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中应遵循的理论原则

(1)分层作业的理论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论语》曾记载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大量生动个案。墨翟教育学生就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宋代教育家更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者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实施课内作业分层设计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都具有不同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在实施作业布置时,因为照顾到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方面的学生,所以既能使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作业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阶段性;层次性;合理性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了语文学习激情。因此在笔者看来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阶段性的区别,作业应当分为课前与课堂、课后三种,以此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首先从课前作业来讲,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没有学习过的语文内容,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作业的内容大多以朗读课文、识记汉字与词语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堂作业来讲,就是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你们学习到了什么?”或者“你们认为乌鸦喝水的行为具有哪些可学习的地方,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批判呢?”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思考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到课堂教学成果的高低,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课后作业来讲,大多以习题或者活动为主,使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得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二、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要注意层次性,作业层次性的控制是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两个方面共同进行的。首先从小学语文作业的数量来讲,对于那些具有较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讲,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作业量,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面的扩展,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或者语文学习态度不佳的学生,教师可增加作业量,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当中,早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样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其次,从作业的难度方面来讲,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设置出三套难度不同的作文。不同难度的作业方案要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

三、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就是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要在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特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如果小学语文作业不具有合理性,那么作业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中,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十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以小量的作业来促进学生大跨步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在课堂上利用课堂作业完成学生思维逻辑的锻炼,如在讲解《孔繁森》时可以就孔繁森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各抒己见。总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不要超过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以此来杜绝学生为应付作业而投机取巧的行为与烦躁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必要手段,加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不仅是教师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提高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视,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使作业成为小学生的服务者,而不是负担,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作业设计论文篇6

国内外有很多人从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地理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那么在地理作业布置中是否也应该有性别差异呢?从生理角度来说,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认为,男孩的大脑与女孩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动作,依赖空间机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女孩更多地依赖触觉、听觉等感知,形象思维突出,天生更擅长语言表达、形象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差异较大。从实践角度来说,我深深体会到男女生在地理作业和考试试卷中的差异。男生在读图、综合性逻辑性思维等发面突出,花费时间较短;女生在答案组织、卷面工整等方面突出,花费时间较长。我喜欢批阅女生的作业,但喜欢男生回答问题。女生的作业干净整洁但缺乏灵气,让我身心舒服但很少眼前一亮,男生的作业潦草而精简,但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让我看到他们的思考,也由于精简,很多问题轻松暴露,便于我及时指正。如何平衡男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差异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觉得可以从地理作业分层设计着手。

二、高中地理作业分层设计

首先,高中地理作业利用颜色来分层。台风根据距离影响本地的时间和风力强度,分为白色、绿色、黄色、红色、黑色5个警报信号等级。我也依葫芦画瓢,首先明确一学期的重难点,在布置作业时选用红色或黑色纸张布置作业,重点或者难点的章节内容用黄色纸张,其余的根据学生掌握状况用白色和绿色纸张。比如必修一的“地球运动”是难点,也是必修一学习的基础,但会考和高考中的地位下降,所占分值减少,所以在学习这一章节时的作业时选用橙色纸张,介于黄色和红色之间;而气候特征、成因、分布在整学期甚至整个高中阶段都是重难点,就用红色纸张;“自然灾害——洪灾”内容相对简单,但在区域地理中仍旧涉及,就用绿色纸张。我虽然对色彩心理学研究不多,但还是了解红、橙、黄等暖色使人血压升高,情绪高涨,紫、蓝、绿等冷色使人脉搏减缓,情绪沉静,我需要学生在重难点面前情绪高昂,充满战斗力,在一般知识点面前沉稳冷静,不能因为易于掌握而骄躁。利用彩纸布置作业,不仅在视觉上丰富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刺激有视觉优势的女生,也有利于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一学期的重难点,尤其便于男生对一学期学习的宏观掌控,更让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其次,将地理作业分成必修与选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曾经提出编两类练习题集:必修作业的难度适合所有学生,选修作业难度适合学优生。踩着前人的足迹,我也将地理作业分成必修和选修,所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我还将必修和选修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所以总共是“两部四案”。必修作业一般为书面、口头类作业,为短期作业;选修一般为实践、探究类作业,为中长期作业。我认为必修作业为巩固、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选修作业为提升地理素养、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兴趣的,所以我并不认为选修作业就只面对学优生,我要求学生完成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作业。在考虑男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生理、心理的差异,在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地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必修作业在设计时,方案A主要表现为知识体系构建、示意图及其变式图和分布图等的绘制设计与运用等,方案B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整理、地理规律总结及运用等。选修作业在设计时,方案A主要表现为观察、实验、制作模型、对时事热点进行评价的分析型作业等,方案B主要表现为撰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小论文、通过网络搜集构建主题知识库的网络作业、调查报告等。其中在必修作业中的书面作业中的试题训练选择上,方案A偏向于综合题、一图多题,题型丰富多变;方案B偏向于材料题,以常见题型为主。例如,同样考查我国西北棉花种植区位条件,方案A以区域图呈现,探究西北是否可以扩大棉花种植规模,方案B以材料呈现,依据材料分析西北种植棉花的优势和劣势。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方案A偏向于男生,方案B偏向于女生,但是学生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可以必修选择方案A而选修选择方案B,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自知之明”。

三、结语

作业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现状 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水平的综合考核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锻炼,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是衡量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类院校必须积极创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模式,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严把人才质量“出口关”。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各类院校在组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定位偏差。目前,各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普遍存在学生过程参与不足、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现象。多数院校在选题的过程中,课题主要仍以指导老师指定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在论文研究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往往会提出过多的约束性条件,要求学生按照指导老师指定的思路研究和实现。这样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打消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教师指导力度不大。大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不仅承担学生指导工作,还要完成教学、科研等任务,工作量之大往往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上“打折扣”;有的教师虽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实践经历不足,指导能力欠缺,无法很好地为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失去了指导的意义;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心理,指导流于敷衍,造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学生工作主动性欠缺。由于就业压力和时间冲突,一些学生无法充分认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择业上,对毕业论文投入明显不足。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依赖心理过重,严重缺失主动作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踏实,抄书、抄网络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存在请人论文的严重学术腐败现象。

4.质量过程监控不足。多数院校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工作手册等规章制度,其中有些条款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但是从落实情况来看,有些院校过程监控流于形式,甚至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组织得简单草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不良风气。

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1.提高认识,筑牢思想基础。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分发毕业论文(设计)手册等形式,提高指导老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要让师生双方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还要让师生都明确自己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任务职责,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畅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优化流程,强化制度支撑。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章制度和规范要求,进一步优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时间节点,明晰各类人员工作职责,统一格式规范,完善奖惩制度,严格程序标准,为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3.延长周期,加强时间保障。学校可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至第七学期初启动,初步拟定选题方向,加强指导老师和学生交流沟通,在毕业实习前确定选题并完成开题,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搜集资料和对其所选题目进行充分的思考,而且能够避免教师指导工作过于集中和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影响。提前开展选题、开题工作,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调研,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效率。

4.精细管理,深化过程监控。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指导机构,严格落实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全过程监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完成质量。要着力组织好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归档总结等各个环节的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反馈。要增加论文盲审比例,加大审查强度,可采用将随机抽查和指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质量把关,加大对优秀论文(设计)、不合格论文(设计)和各类学术腐败行为的奖惩力度,并做好各类文档的归档总结,真正做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作业设计论文篇8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ABC为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针对作业成本研究展开言论,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作业成本。内容如下: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部门的设计研究 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组根据一年多时间对国内上市的某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设计了一套既有利于理论研究,又可用于实践操作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结合该公司所属的制造部来详细论述作业成本法在生产部门的设计研究。该公司制造部作为事业部的生产平台、承担自动化系统部、继电保护产品部、铁道系统保护部等几乎所有产品线产品的生产。其主要子部门有办公室、计调室、技术室等。组织结构图如下。 上表中:办公室—负责制造部的综合管理、人事、核算等事务性工作。计调室—主要负责(按合同)生产计划的安排,包括总计划、成品计划、零件计划等。计调室同时还负责采购、生产领用、库房、资料室的管理。技术室—主要负责有关生产工艺的协调。生产上,装置校验工序为各产品线服务,即其调试的装置用于各个产品的生产线。各产品生产线主要负责各自产品的大屏安装、大屏配线的工作。其中包括端子安装、打号牌等。 我们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一、分析定义作业中心 作业中心划分的正确、详简得当与否是整个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在一个生产部门中可能有几十个,甚至数百个作业。作业是指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的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RobinCooper将作业区分为单位级作业、批次级作业、产品级作业和管理级作业这四类。在实践中,确认作业可以以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即作业动因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划分。这些作业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吸纳资源,又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为最终产品提供服务。同质的资源应整合为一个作业,同类的作业应整合为一个作业中心,不同类的作业应分解为不同的作业中心。作业中心不一定正好与组织的传统职能部门一致。有时候,作业中心是跨部门的;有时候一个部门就包含好几个作业中心。具体作业中心分析和确定可以根据人员名单对每一工作部门和生产部门走访后,并结合流程图来完成。该公司制造部流程图为: 结合制造部的流程图,我们把制造部分为以下几个作业中心: 1.计划调度。 (1)范围制造部计调室的所有活动。 (2)划分依据计划调度室的职能之一是根据生产合同下达计划,一般每周下达一次计划,每一次计划下达5—6个合同。下达的计划包括生产计划和零件计划,按照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继电保护设备和其他设备分成三个工段下达计划。另外还有三个库房,负责领料和发料。计调室的主要职能是协调生产,保证大屏能按期交货。其费用的发生不能和合同及产品直接挂钩。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率先在先进制造企业应用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间接费用的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ABC为产品、服务、客户等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针对作业成本研究展开言论,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作业成本。内容如下: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部门的设计研究 在中国,作业成本法在理论上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在具体应用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组根据一年多时间对国内上市的某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设计

作业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阶段性;层次性;合理性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了语文学习激情。因此在笔者看来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阶段性的区别,作业应当分为课前与课堂、课后三种,以此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首先从课前作业来讲,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没有学习过的语文内容,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作业的内容大多以朗读课文、识记汉字与词语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堂作业来讲,就是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五、“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并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片蒙在硬币上,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王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与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师生之间有了信任后,有时学生会在语文作业后面询问一些其他学科的疑难问题,出几道奥林匹克数学题,问几个英语单词,考几个常识问题,猜一道不知从哪儿找来的脑筋急转弯……这要求老师掌握多少知识啊!有时候,学生有意要考一考我,出的题不但陌生,而且在一般的工具书中也难找到。我就迅速地打开电脑上网去搜索。现在,每到批改作业,我桌上的电脑总是开着。

作业设计论文篇10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课题制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但课题制教学也有其缺点,如不易有效地组织项目教学,不易激发学生的项目学习兴趣,对参与课题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更系统的要求,同时,由于课题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且分布不均衡,有些课题无法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需要进一步研究“课题制教学”在当前设计教育背景下的积极影响,规避消极影响。

2建立设计工作室制度

现有的设计工作室制度一般是针对高年级如三、四年级开设的。工作室要综合考虑结合当地的产业集群、地域文化特色或学校历史沿革等条件、学校教师长期在教学研究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成果教学经验、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来设立。而且,“工作室制”可与“课题制教学”有机结合,各取所需,相得益彰。根据工作室专业研究方向选择课题项目,可在具有概念创新、实验意识、前瞻视野属性的课题与市场导向、技术先导、区域特色的课题之间的找到平衡点。以课题为主导的工作室制教学,为构建开放式课堂提供了最佳平台。各专业方向工作室在把课题植入教学过程中,可吸收学校内部跨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有利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将综合知识和视野带入课堂,也让课题组师生在拓宽知识面,更有效实现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学生在接受过基础教育之后,可以从中进行选择。这种工作室制度有利于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工作室既是教学的团队,又是育人的团队;是一个学生学习、教师教研的场所,在工作室内可实行优胜劣汰制。同时,工作室制度在管理和运行上与设计公司有共同之处。它可以承接并为提供实际设计项目,使学生能更好感受到将来工作岗位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院校通过对以往课程教学经验和整理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内涵和外延的系统、完整的工作室教学思想和体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工作室模式打破传统分割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有梯度和层次的教学计划。其具体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要素和教学实施几个层面,以及不同层面差异化的教学板块和教学方式。针对教学方式,工作室制教学有其具体要求:(1)课程和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多角度、多层次的整体教学规划;(2)需要建立起配套的“职业设计师”式的课题管理制度,以“项目阶段任务”匹配教师和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3)提出科学有效的针对设计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尽早提高判断设计优劣的领悟力。借助课题制工和作室制,在“更长时间的投入”、“更多资源聚集”的优势条件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研究能力,这成为了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

3引进公司工作室制度

设计公司将设计室放在学校,以节约场地租金,通过指导并采纳学生的设计方案以节约成本。而校方可以收取低廉的租金或免租金提供场地,使学生得到实训的最佳场所,为学生实训创造便利的环境。这种“双赢”的模式就是引进公司工作室制度。已有部分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运用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它能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到实际项目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实践的能力。但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利用时间以及循序渐进地学习,还需要校企双方以教学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

4Workshop“创意工坊”教学法

Workshop在国外被称为“创意工坊”,即多方合作的项目方式,其规模可大可小,多被用于项目的阶段性强化。Workshop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往往表现为课程基于企业的实体项目,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模拟公司设计实务的场所和氛围。Workshop教学法打破了企业委托方、设计师、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教室与实践的界限,强调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创新意识。

5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它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办学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为学校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也为企业获得人才提供了保障,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但校企合作要求培养目标贴近一线,教学课程与企业设计训练内容、时间匹配度高,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同时,为了达到学生的设计训练和预期目标,应请相关设计师担任专职培训指导师。总体来看,校企合作对学校建设、企业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为社会输出了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优化了自己的项目设计水平,在合作过程中能优化获得的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