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4-02-07 18:08:18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体育训练

作为初中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在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中,体育教学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产生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重视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的要求,差异化教学理论逐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形成和发展。

一、“差异性”教学内涵

“差异性”教学通常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组织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各种教学行为和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通过其社会、心理及生理等多方面特征表现和反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并通常通过智力差异进行具体体现,如差异性的学习动机、差异性的学习风格和差异性的认知方式等。因此,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差异性”教学时要在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通过适当教学环境的创设,利用差异性教学方法,使整体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差异性”教学运用研究

根据“差异性”教学的内涵,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和运用:

1.教学目标差异化

目标是努力的动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其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充分激发,使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坚持努力奋斗。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伴随着相应的完美目标,促使人们努力创造和拼搏。比如在百米赛跑这一体育项目中,人类将自身的奔跑速度作为其挑战的目标并进行坚持不懈的挑战和拼搏,促使世界纪录不断地被打破,在“挑战—打破—挑战”的循环中,人类逐渐将各种“不可能”的成绩变为现实。因此,在组织和开展田径教学时,体育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制定适宜的目标,作为其努力和奋斗的动力。同时,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差异化的原则,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实现差异化目标的制定。在体育实际教学中,班级学生基本包括“身体素质差”“一般”及“好”三类。如果教师制定折中的训练目标,对基础扎实、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来说,挑战性的缺乏,致使其在训练中难以有效进行自我超越和自我突破。尽管素质较差的学生可以在一定挑战性的目标中充分训练,但是这一目标仍然是缺失公平的,其对素质教育和体育锻炼的理念也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制定体育训练目标时,教师一定要经过认真、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使差异性目标的制定能够与学生的特点相符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目标中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2.教学策略差异化

作为讲求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的体育运动,体育项目的训练与集体运动密不可分。因此,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重视从团队出发、从集体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作为展示个人运动美的项目,团队和集体荣誉的取得要与个人的拼搏和努力为基础。因此,在组织和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还要重视从学生个体发展,通过灵活教学手段和体育活动的运用,使学生在差异化教学中获得充足发展。

(1)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在传递体育教学内容时,还要重视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通过综合运用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和体育知识的丰富。

(2)多样化教学组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灵活选取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灵活选取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及集体教学等。同时,在对差异教学理念实施和应用时还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尊重和保护,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个体的充足发展。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日益表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需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差异化教学的合理运用,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差异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得以长足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曾继耘. 论差异共享的课堂教学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性别群体;心理差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77-02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男女两性在生理发育、生理功能和形体等方面的生理差异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但是对于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的研究较少,研究和了解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可以充分发挥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长处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进行,同时还可以针对男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男女生的心理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培养出一大批有优秀品质的学生。

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

(一)一般心理过程的差异

心理学界把心理现象分为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从总的心理过程来看,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具体到心理过程的各个构成要素方面,各有所长。

1.男女的认知有差异

男女的认知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其一,男女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的感知觉较男性更加敏感、细腻、深刻”,男性则“相对肤浅、易变和易退”。其二,男女记忆能力有差异。女性比较擅长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男性则更擅长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其三,男女思维能力有差异。“女性的思维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她们习惯和倾向于用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他们习惯和倾向于用抽象思维去解决问题,”同时男性的空间创造能力要优于女性。其四,男女想象能力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意想象上,无意想象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更习惯于根据形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比较偏向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想象。而男性则习惯于借助于抽象性的描述和示意创造出新的形象并且比较偏向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造想象。

2.男女的情绪情感有差异

男女两性的情感存在着显著差异。首先,女性情感更加丰富、敏感多情,情绪情感的体验更为强烈。其次,女性的感情比男性更深刻、细腻、隐含;男性则相对比较肤浅、外露。女孩子不管遇到高兴、痛苦还是愤恨的事情,尽管内心的情感体验是很深刻的,但她们不流露在脸上,而男性表面上情绪激昂,但内心的体验却可能是不深刻的,他们受一点点委屈就会立刻板起面孔,瞪大眼睛;男女都有情绪情感的反应,但由于男孩子从小受到社会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培养,“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男人是不轻易为情所动。

3.男女意志能力有差异

女性的意志较为软弱,依赖性较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而男性的意志力则相对比较坚定,自主性、果断性和理智性也强于女性。在面对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和挫折的时候女性往往容易表现出软弱,男性则比较刚毅和坚强,但是男性同时又比较容易犯盲目独断、鲁莽草率的错误。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男女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差异,具体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

1.男女兴趣有差异

一般来说,女性的兴趣较窄,更关注于比较感性的文学、艺术、医学、教育等领域。男性的兴趣则比较广泛,多倾向于重大社会事件、政治时事和自然现象等。例如,对于一件玩具,女性常常只会对它的用途感兴趣,而不会去关心它的结构;男性则在摆弄物件的探求欲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方面都强于女性。再次,在课外阅读方面,女性更喜欢看小说、看电影以及跳舞等等,而男性则侧重于浏览科学书报、参加科技活动等等。

2.男女能力有差异

性别群体对于人在普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即一般能力而言没有太大的差别,这里的差别主要指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别。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表明,人的特殊能力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体育;有的人善于技术操作,有的人则表现出社交、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活动才能。男女在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女性多在艺术、医学、教育、新闻等方面取得成就,而男性多在哲学、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成绩。

3.男女气质有差异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性情和脾气,根据巴普洛夫对气质类型的四个划分来看,女性接近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多于男性,而男性接近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数多于女性,比如著名的影视人物林黛玉就是抑郁质的典型代表,而张飞和李逵是多血质的典型代表。

4.男女性格有差异

性格是个体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在这个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多偏向意志型和理智意志混合型,而女性多偏向情绪型和情绪意志混合型。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里,男孩子调皮捣蛋、好动贪玩属正常现象,而女孩子就应该文文静静、贤良淑德。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很多老师会为了管理好那些顽皮的男学生,安排其与女孩子同桌,由于女孩子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再加之其惹不起这些调皮的男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十分柔弱的性格。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孩子都比较依赖母亲,而男孩子更喜欢跟随父亲,所以,“潜移默化中女孩子慢慢形成了安分守己、拘泥小节以及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特别是在女生的生理期,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焦虑、自卑以及烦恼等负面情绪十分常见;反之,受父亲的影响,男孩子的性格更多的是大胆奔放、不拘小节以及情感粗犷等特征。”

二、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成因

一般而言,“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生理基础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男女在遗传因子上的不同,加上后天环境影响下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男女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性别群体心理差异的生理基础主要包括男女两性生理发育有差异、生理功能有差异、神经和内分泌有差异等。遗传和生理学上的差异是男女生物属性的差异,是先天就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社会环境因素是性别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性别差异是受到了家庭因素最初的导向作用、学校教育的强化作用和社会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一方面,性别差异的形成是由于个体接受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性别观念的强化。另一方面,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观察他人的行为,男孩子通常是观察父亲、男性教师和男同伴,而女孩子则是观察母亲、女性教师和女同伴,从而他(她)获得了自身的行为模式。而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扮演也会对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差异造成影响,因此造成了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并通过不同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三、根据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尊重这种差异,并从这种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男女两性的群体心理差异出发,根据男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与之相适应

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必须考虑到男女不同的生理特点,照顾到男女不同的生理需求,以及他们在不同生理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比如女性在生理期和怀孕期以及哺乳期都会由于生理的变化造成体力不佳、情绪变化大等反应,而男女两性都会在更年期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不同性别群体的思想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如女性多以情动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男性则多是以理服人,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的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男女差别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扬长避短、合理发展的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不同的性别群体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首先要承认这种群体的性别心理的差异,这是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然后提供大量的活动和教育、学习的机会,通过两性持久的交流和相互的影响各展所长、各补所短。比如女性做事认真但意志力不够坚定,而男性做事粗犷但却遇事坚韧不屈,男女两性通过恰当的模仿和交流使双方的性格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性别群体的心理差异,扬长补短是最基本的策略,而保证不同性别群体心理发展以及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是其最终的目的,这也是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因此,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尊重与发掘性别群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使每个个体都学有所获,各展其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杨芷英,王希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陈枚.对青少年学生性别角色心理社会化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

[5]赵丽琴.性别角色的形成及其社会适应[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6]吴亦明.浅论性别差异与学校教育[J].育人经纬,2001,(9).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3

平时的工作中,常听同事们议论:“我班同学真招人喜欢,不仅学习好,品质也好;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体育行啊!同学虽然调皮,但是劳动起来特别的卖力……”是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就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

教育工作的对象自然是学生,学生是差异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差异和差异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究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一是生理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因而也是学生差异形成和差异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实施差异教育,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针对学生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差异而进行的,这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也包括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差异,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教育的客体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教育教学要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正视学生成长过程中客观而必然会出现的差异状态和差异发展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尊重差异,研究差异,缩小差异和发展差异。

一、在教育中尊重差异、缩小差异、发展差异

尊重差异,就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承认学生个体、群体,以及发展倾向方面的差异性,教育不是要培养一般高、模式化的产品,而是发展人的工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工程。因此,从学生的发展考虑,研究差异,面对具有客观差异性和差异发展性,甚至是差异发展需求性的学生,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认清学生的差异性,方可采取具有针对性、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方法。

一方面,通过教育可以缩小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要分清差异的性质,教师要采取教学对策,缩小差异,以使在基本要求达标方面使一部分落后的学生能够跟上或改善学习状态。这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差距,以及在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人际交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差距,教育不能将这部分学生抛弃,相反,这种差距总是相对的,何况任何孩子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因为,任何人的成长与发展其内部倾向也是差异性和差异发展的。所以,在素质教育基本观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也是面向学生发展倾向的各个方面的,但不是否认差异,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和扬长补短的教育过程。

另一方面,教育还应张扬优势和长处。发展差异,这包括在群体范围中使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超前发展,当然,再优秀、再超前发展的学生也只是其内部倾向性发展差异的优势部分实现了较大的个性张扬。因而,发展差异,本质上应理解为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差异,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孩子在群体中部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差异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

差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其操作思路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和张扬教师教学特长、教学艺术、教学个性化有机结合,水乳相融的。

1.课堂讨论中关注差异。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统一要求,常常会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利益,造成优的吃不饱,差的消化不了的不利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区别地去施教。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设计的问题应有针对性,构思要巧妙,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的提问方式。新知识的导入部分或简单的问题找个别后进生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这部分学生所占比重较大,对新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代表性;那些富有挑战性和总结性的问题请班上的尖子生回答,这样通过他们对新知识的阐述,即可以帮助大多数学生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学生的独创意识当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针对中下等水平的同学要多给出一些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首先,我们应该把教学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还不能独立完成的层次上,针对他们的自学情况,对教材的重难点予以指导、强化。对于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做小老师等形式,不断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较容易、有一定坡度的问题让他们来解决,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而产生亲切感,避免发生不学习现象的产生。这就好比摘一棵树上的桃子,有的伸手就够着,有的跳脚才能够着,有的需要踩个矮凳子,有的则需要踩个高凳子。老师就是要在教给学生跳脚、搬矮凳子、换高凳子上下功夫,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分层鼓励。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 差异化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都会出现不同的学情,高中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就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

一、差异教学的概念界定

所谓差异化教学,就是指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发展,教师基于学生差异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学策略。差异教学的构思来源于当代多种先进教学思想的融合,包括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维果芡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当前生物教学过程中常常被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差异化教学观念;因材施教,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多元化的评价。

1.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差异化教学观念

差异化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观的确立,因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差异化教学。传统的教学中是教师为主体的,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很少去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不同的学生能否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教学通常是常规化教学,学生也通常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以学生为主体之后,教师能够更多地从学生本身出发去考虑教学重点,教师的角色能够很快得到转变,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考虑是否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实施差异化教学首先就要树立相应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可以说这是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2.因材施教,遵循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将关注点放在每一名学生身上,观察和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针对他们的长处来设定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学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这节内容时,由于涉及到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在逻辑思维与数学智能方面占据优势的学生作为组长,来带领组员进行合作学习;在“建构细胞模型”时,可以选择空间智能、肢体一运作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带动其他组员合作制作;在“调查土壤生物丰富度”实验教学时,可以选择“自然观察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带动其他组员进行。

3.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多元化的评价

差异化的教学需要差异化、多元化的评价。

(1)自我评价模式

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参照一定的标准,对自我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检查,判断和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归纳总结自我成就和存在问题,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只有对自己有客观、公正评价,才能促使自己的学习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参考。

(2)组内互评模式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实现彼此之间的观点和思路启发,同时能够通过学生之间进行彼此的观点和思路评价,认识到自身观点和思路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地互评,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全方位认识,并且实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有益补充。

三、差异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并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而是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差异化要尊重学生自尊心

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一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是自尊心比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地对其进行差别对待,虽然符合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会十分明显地打击学困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2.差异化要不忽略公平

一些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有失公平,导致学生怨声载道,对教师的信任大大降低。为此,教师在实施差异化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公正公平的原则,把握好一个度。

3.差异化要适当调整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也应该及时加以调整,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最优的发展。

四、结束语

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进而使学生获得个体发展的多种可能。教师应当改变以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而是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对学生潜力的挖掘,使每个学生均能够学有所成,如此,方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萍. 论高中新课程下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D]. 湖南师范大学,2004.

[2] 孙涛. 基于差异教学的教师教学能力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2007.

[3] 汪飞君.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学作业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1.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差异教学 策略

近年来在我国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意识到学习者无论是在心理和学习风格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个体间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针对差异化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什么是差异教学

关于差异教学,美国研究此方面的著名学者汤姆林森在其《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是这样阐述的:“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他把差异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思想,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华国栋在其所著的《差异教学论》中将差异教学定义为:“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二、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宋朝教育学家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他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经常采用启发和质疑的方式,或进行一对一的谈话,或进行公开演讲,或与学生们讨论,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进一步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应该视为西方差异教学观的始祖。

2.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成人指导下执行任务或与同伴合作能力之间的距离。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就发生在这一区域内,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实践上,如采用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整个活动的共同目标下,将任务分解,让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儿童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即差异任务。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的概念。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传统所认为的单一化,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个体间的智能差异。加德纳的理论为差异教学提出了理论支持并有助于其在大型课堂中实施。

三、差异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按照统一的课程计划和大纲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虽然在同一教室学习,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习效果上相距甚远。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方式上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于课堂教学。

1.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每一个层次的要求中又针对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和推荐词汇量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在具体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把一般要求视为基础目标,即人人都必须达到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视为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上扩展的目标。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根本上是要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这也符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即当学校或老师选定了某一教材就会按照教学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当教材内容比较枯燥或脱离生活实践时,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教师也讲的索然寡味,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开放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并考虑到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习目标、内容的不同,摆脱单一的授课方式,多渠道输入信息,例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活动:对话、小品表演、英文歌曲竞赛、头脑风暴、单词竞猜等;或根据任务需要,适当地调整组织形式,时而小组合作,时而全班学习,时而个人独立思考。

3.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差异化教学中,评价是多手段、多角度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档案袋评价等,也包括针对不同智能差异设计的测试和作业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应该仅仅针对语言能力的评价,而是应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和发展潜能等综合性的评价。

四、结语

差异教学的研究最初运用于被认为具有学习天赋或缺陷的学生,现在已经扩展到班级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学生。实施差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使不同能力、兴趣和基础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去学习并体验不断进步的成功感,最终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仅从理论上对大学英语差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其教学效果还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去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意义;策略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充分发挥其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在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学主要是通过缩小师生比,让师生更加密切联系,拓展教学时空,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更加全面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要均衡发展”。但是,实际上由于城乡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做到均衡发展的要求。实施小班化教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这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差异教学

一方面,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更能增加教学活动的密度和效率,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加强了个体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操作策略

1.实施分组教学

小班化教学在人数上比起大班教学要少,教师更容易掌控小组学习情况,也更易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提高交流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2.实施差异性教学

直面差异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直面差异,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学目标要有差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必须实施差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方法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只有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才是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最后,作业的设置有差异,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作业的设计也要具有层次性、差异性。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学生差异 有效教学

今日的课堂里,学生的个别差异已趋日益明显和分化。这些差异既有可能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来自学习风格的差别。当学生跨入校门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各自不同的情绪特点与拥有不同的社会成熟水平。无论在学习兴趣的关注点和强烈程度上,学生之间也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差异不仅体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而且在同一学科内的掌握程度也可能会参差不齐。另外,学生的准备水平与学习兴趣会随时间而变化,也会因课程而改变,这便对教学构成了更加复杂的情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让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但真的很难。差异教学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每一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差异教学的目标。然而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新课标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上采取的一些差异教学形式,就会有新的认识。例如:分层教学,就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是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是否涉嫌用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就更难了。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减轻过重的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呢?

一、尊重学生差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当然,也会碰到个别的学生的“笨”算法,如:某农场开控一条长900米的渠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20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一挖多少米?一般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而有个别学生总是接受不了,还是用小学方法来计算。只要能够得出正确计算结果的,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办法虽笨,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掌握合适的方法,都能体验到成功乐趣,实现不同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分类组织教学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自学、刻苦钻研、专心听讲、作业一丝不苟、勇于质疑问难、善于表现自己,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等等。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属于兴奋型的学生,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较快,但往往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属于活泼型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很感兴趣,理解问题也比别人较快,但缺乏恒心,学习是容易分散注意力;属于安静型的学生,他们性情沉静、动作迟缓,对新事物接受较慢,课堂上总是依赖老师多讲几遍,但他们对学习严谨认真,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属于弱型的学生,他们喜欢复习旧知识,不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常比别人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和疲劳感,但每当一个问题弄懂了,就根深蒂固,不易忘怀。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组织教学,才能有目的地促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通过角的错例辨析及画角的规范过程训练,以及多做一些需要思考而又容易误解的习题,可以逐步培养兴奋型和活泼型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责任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自始至终的学习毅力。通过讲故事揭示课题,教学中及时鼓励学生的成绩,及最后的游戏“分别找出有角或没有角的图画”等,可以使安静型和弱型的学生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能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曙光,从而充满学习信心和求知欲望,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弹性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指令期望,它对教学具有诱发、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技能也不是彼此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是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弹性化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教师备课时既要把握课标的最低要求,又要考虑适当提高的范围,教学时要以后进生能“吃得了”、优秀生能“吃得饱”、中等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后进生及时辅导,在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按这种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能是全体学生都不是旁观者,通过主动的参与,产生了协同共鸣,从不同程度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和自信,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各有所获。

四、通过合作学习,照顾差异

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资源。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有两种需要,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单单依靠个体的劳动很难完成或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工厂里一般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是类似的。另一情况是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认识、观点、解法,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或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医院里的专家会诊是类似的。而后一种情况之所以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也正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知识拥有量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如果学生之间没有这种差异,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重复自己的想法,也就推动了意义。

合作学习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当然差异教学仅仅依赖于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五、设计针对性练习,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成功的信心

学生在某一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如果不在自己操作活动中加以练习、运用和巩固,则可能会遗忘。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分层次型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照顾差异的最好策略。后进生多数在基础层次上练习;中等生既在能力处,也在变式情境中讲行实践和练习;学优生在完成自我实践、练习之后,在组内,甚至是班级内尝试指导或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责任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获得成功。从这一点出发,教学必需尽量地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和希望,使他们在成功的激励作用下更出色的学习。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既要注意环节安排,更要精心设计练习,课后基本题要求全体学生都会,星号题让中、上学生尝试去做,思考题让一些优秀生做。

六、作业要考虑学生差异

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布置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或选择性作业。例如,八年级中学习因式分解计算时,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题,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性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七、评价时要承认差异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评价可以横向对比也可以纵向对比,纵向对比要比横向对比好,因为纵向对比可以考察学生个体退步或进步及幅度,注意了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完成既定目标后的自我审视,调整心态和行为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步,获得更优的发展。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最明显的就是在课堂学习上,探索一个数学现象时有不同的过程;对数学问题思考有高低之分;对一句话,一段文字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有深浅之分;就是一道题也有好几种解题方法,甚至有正误之分。作为教师应照顾这些差异,理性地看待孩子们的一切,包括错误。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错误背后的教学资源。

每个人都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对待事物的理解也是有着个性差异的。有一位伟人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人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仍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都有两种思想。”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对待问题的观点独具个性。这时,教师们应该尊重个性,把那些具有独特理解的观点看作一笔财富,一种教学资源,做到顺势引导,定会有不少惊喜。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各种差异做出反应。只要学生说得出做得出,符合逻辑,都是正确的,我们允许有差异。如果能让学生没有顾及地展现出自己,那么他们将获得的更多。只有当我们真正在自己心中形成差异教育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能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98,(3).

[2]马忠林.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陈爱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差异化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减少了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差异化教学使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如:A层次学生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由于起点低,难度缩小,台阶加密,注重基础,并及时补上他们所欠缺的知识,使他们上课有所得,并及时消化吸收;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进一步优化,要求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并及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整。从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差异化教学执行了整体考虑,系统计划,并作好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而且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树立合作即减负的理念,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与交流,作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和教学数据库,方便老师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创造了条件。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有明显的提升。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观察学生的优点并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点。

二、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

将差异化教学理念引入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定位,即教师要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了解其差异化状况就不能“因材施教”,这往往是被许多教师忽略的一个环节。对学生差异化的考察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面谈、走访的形式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背景、动力、兴趣、需求等,通过调查问卷具体地统计出学生的数学难点分布、数学目标设置、学习心理障碍等。差异化定位需要教师在每学期伊始进行,考察须客观、全面、真实,在做足了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差异化数学教学了。

三、确立目标

教师在确立目标时,要力争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都能够得以发挥。简而言之,教师要根据班上的平均学习水准,制定适合普通生的学习目标;针对优等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跟学习目标匹配的教学材料;对于差等生要适当地降低学习标准,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差生进行辅导教学。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知识时,对于差生教师就可以只要求掌握简单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对于普通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会自己解答中等难度的习题;对于优等生可以要求他们不仅会自己解析各种习题,还要求他们会自己讲解解题的思路。

四、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知识进行预习可以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很多的教师都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毕竟学生的差异化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教师对于不同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针对不懂怎样预习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进而为教师的教学奠定基础。如针对差等生,预习的要求就可以降低,只要对基本的理论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就可以了;针对普通生,预习的同时还要能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看法,对于课后的简单的习题也能够自行完成;针对优等生,不仅要全面掌握预习的内容,最好还能对相关的公式、定理等自行推断,课后的习题也能运用公式、定理等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师在课前进行差异化预估

在教学前,教师最好能对班上学生可能展现出的学习情况进行预估,并且是有差异化的预估。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差异化教学。

六、重视课后的差异化辅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上会呈现出差生难以掌握、普通生理解模糊、优等生理解容易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有差异化的辅导。对于差等生,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辅导,并配合一些简单的习题进行讲解,让他们牢记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式;对于普通生,就要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让他们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记忆;对于优等生,教师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一定的提示,让他们自行解题。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且还可以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促进学生的进步。

七、教师在差异化教学中做个好“向导”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差异教学前言:差异教学是指老师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配置各自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手段以及进度,以最大能地去与大学生的准备能力、智力水平、爱好和兴趣相适应,以满足各不相同的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促使他们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体育教育是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校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进行探讨如何实现体育教学中的差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差异教学对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与学生结构的多样化相适应的教学课堂必须要采用差异教学

正如人们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也有没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们之间具有差异性。要是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尊重学生差异,对全部分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同的要求,那么肯定就是会使部分学生受益,也会吏部分学生受到打击和失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学体育老师必须要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差异主要表现在运动技术技能、身体条件、特长爱好兴趣、心理承受力等诸多方面。体育老师要有效实施差异教学,首先就是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差异具体在哪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再围绕这些差异去设计自己的教学各个环节,最后达成使学生身心都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2、优质体育课堂需要差异教学方式

长久以来,我们广大大学体育老师受到“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无论什么学生,他们都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评价等等,这样处理方式对那些体育先天性不健康的学生是是不公平的。关注大学生体质差异,大学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的自觉主动的行为,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行为。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堂,是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充分反映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并他们得到发展和进步,使他们都能深切地体验到体育的成功感,使他们能健全自尊性和提高自信心。

二、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其差异就要体现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促成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几点。

1、进行科学了解学生间的具体差异

对学进行了解体育差异是有效进行体育差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调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沟通、测试体能、心理检测等办法,进而发现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就会有一些的特殊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技能差异、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学习动机差异、学习兴趣差异等等,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2、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富有弹性

在进行差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使用恰当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对大学生要实施合理科学的教育安置,比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教学、集体教学或个别教学,使学生异质合作还是同质分层,这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它们各有优劣。为了有效地处理那些不利因素,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差异教学时,最好是将异质合作和同质分层两种形式进行科学的结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分组要有动态和弹性,在操作过程中可视当时的情况而进行充分的调整。在这种富有弹性和可动态性的课堂分组合作当中,能使所有学生的各自优势得到最大可能地发挥,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3、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多样灵活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准备开放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合理且科学的教学目标后,就需要老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技能提升,以及形成他们的专长爱好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优秀心理素质、集体意识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间存在十分客观的差异,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体现多样灵活,在课堂上要灵活综合地使用好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在强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时,还要强调要以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性为根本。

4、针对学生间的差异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所把握的学生间的差异情况而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学生学习和把握。差异教学的要求是双重的,既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又要要求每个学生能在自我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提高,提倡学生采取与自大自己相适合的方式、途径以及速度去学习和提高,可以教材相同,要求不同,进度不同。对于具体到实际课堂上时,了为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目标可设计成多个类型和多个层次,激励学生去尽可能地取得与自己适合的最高目标。

5、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

体育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要有效实施差异教学就必要改革以前那些固定、十分单调、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还要利用好体育活动的可替代特征,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一定要体现出安排和选择要具备弹性。还有教学的环境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因为,体育活动项目的非阶段性物点和学生成长发育有阶段 性特征。

综上所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现象:材料由于弯而被做成了车轮,材料由于直而被做成了车轴。在这里不管弯料还是直料都成了好的材料,就是因为工匠合理利用了它们的长处。相应的,在我们大学体育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合理利用不合学生的不同长处,使其能在各自长处方面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大学体育老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国年.高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0

差异化教学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个体差异 难点 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03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及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十分关注。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要了解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灵与秉赋,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性出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知人善教,进行差异教学。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将学生分层,通过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使每位学生得到个性上的充分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

教育学理论中对个体性差异作出如下界定:个体性差异是根据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特点;个体差异也称为个体差别、个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学中,个体差异原则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差异化教学的难点

1.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无法对每位学生逐一了解。英语教师在进行教案备课的时候,只顾着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我们的老师只有清楚初中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和兴趣这些方面的特点,才能将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在英语教学中顾及到,这样设置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才会获得突出的教学效果。

2.教师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不足。在英语课程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个体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的独立性进行了解,发现学生的特点是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之一。教育部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有一项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语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该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一)差异化的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差异性原则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特点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差异化的课堂设计,才能有效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设计中采取“一刀切”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很难实现预知目标。初中英语教师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就是要根据学生思维状况不同、对知识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置多层面的教学环节,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坚决避免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讲授,置学生学习效果于不顾,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避免学生的积极性被压抑。初中英语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教师引导,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较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学习、主动交流,通过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二)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状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对教师在课堂上应有地位的否定,相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去引导学生,对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思考,并采用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发音相同的单词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教师设置的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学生有可能给出多种答案;学生给出的这些答案,教师先不要及时给予正确与否的评价,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来的程度可以有效了解到与设定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现实距离。当学生们在给出所有的答案之后,教师要对这些答案进行一一点评,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对于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并且给出数量较多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正面强化鼓励;对于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教师不要盲目指责,而是要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错,错误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通过具有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积极、努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对于状态差的学生,教师要善意的提醒。只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四、实施有差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