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0 17:57:07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1

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环境在平谷区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项目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尊敬的联合国儿基会官员、尊敬的国务院妇儿工委、北京市妇儿工委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平谷区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项目启动仪式,我代表平谷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冬春主任讲了我们的实施方案,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的领导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项目,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意外伤害问题,但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儿童的健康保护。我们的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历来非常重视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发展,我们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妇女儿童工作做到了三纳入六到位,即: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折子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目标责任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我们的“十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也是20__年6月11日,经当时的平谷县政府召开第七次县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并纳入了《平谷县“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儿童规划中,儿童健康是其中的重点目标,共制定了5项主要目标和21项支持性目标,12条完成目标的措施。因此说,实施这个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儿童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应该从促进儿童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这项工作。选在平谷区实施这个项目,是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对我们的信任。我区妇儿工委和三个试点镇此前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拿出了我们的实施方案。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成立了领导和工作机构,并准备将项目资金纳入明年的财政预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各单位和三个乡镇也要真正做到领导重视,人员落实,经费保障,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2、抓好宣传,搞好培训,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今天宣传部的领导和电视台的记者都来了,我们的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重点宣传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三个镇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大力的宣传。同时,利用我们的市民学校、妇女培训学校、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家长和儿童明白什么样的情况容易造成儿童伤害,什么措施可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怎么做可以不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和儿童掌握了安全知识,也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了。3、部门配合,落实措施,保证按期完成项目实施这个项目,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多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许多措施都需要你们来合作制定和实施,因此,大家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三个试点镇的工作量比较大,更要制订详尽的措施,并逐项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真正使我们的社区、家庭、学校、幼儿园成为儿童安全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我相信,在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我们各部门和三个试点镇的努力工作下,一定能够按期、按质完成这个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最后,再一次对联合国儿基会、市妇儿工委对我们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2

本刊视野:

据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介绍,中国每年约有十六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六十多万儿童因意外伤害而致残。

全球每年约有750,000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此外还有4亿儿童因此受重伤,其中很大部分为永久性残废或脑部损伤。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儿童致残的首要因素。

在很多儿童伤害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如果我们成年人多加注意,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在很多地方,溺水死亡是儿童伤害事故中的头号死因;在中国,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最多,溺水排名第二;在世界各地,夺去儿童生命的伤害事故还包括火灾、跌倒、中毒、暴力、动物咬伤和自杀等。然而,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伤害和死亡距离儿童会是如此之近。

曾经有很多人举过这样的例子:外国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学走路摔倒时,往往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往前走;而我们的不少家长却是赶紧抱起孩子,“宝宝、肉肉”的心疼不已。其实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面对伤害的勇气和对策,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当然,这种培养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应该循序渐进,让他们在吃了一点亏以后,对环境有所警惕,这样往往可以防止出现大的伤害。

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正义感,但是必须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科学、有效的防范方法,让孩子明白生命第一,财产第二;“见义巧为”,斗智不斗勇。比如看到别的小朋友溺水,应该怎么办?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知道,首先要高声呼救,喊大人来救援;如果周围没有大人,可以赶紧将救生圈或能漂浮的物品抛向溺水者,或者用竹竿、树枝等伸向水面,把绳子、裤带等抛向水面。在拉扯落水者的同时,一定要趴在岸边,免得自己也被拉下水。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避免更多人受到伤害。

日本在小学二年级就开设了“生存自救”课,内容之一就是训练孩子无论在何种危险恐怖的情况下,都能高声喊出“救命”,并把这作为期末考核是否合格的一项标准,这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游泳教练就非常反对救助溺水者时“一跃而下”的做法,他说自己穿着衣服游泳都困难,更别说救人了;大人姑且如此,更何况孩子了。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3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49-02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历数近三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灾难中,少年儿童都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平均每天约有44名学生死于各种伤害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教学班“集体死亡”,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对少年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呈现新的形态和特点,关注儿童少年健康、保护儿童少年成长刻不容缓,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没有生命,无从谈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知识的主动普及和良好的普及效果,将大大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1.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200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9月1日,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约2.2亿人收看了该节目。

2.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体现儿童少年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倡议发起并实施了专项大型公益项目——“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同时设立了“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旨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应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有关设施,培养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意外伤害应急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提高广大儿童少年安全应急技能和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远离伤害、远离事故、远离犯罪、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

3.中国安全教育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主办省略/。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

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二)期 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数字化设计研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四、小 结

数字技术使安全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和内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体系中,这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在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4

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快!快!快!医生,救救我女儿!”伴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神色慌张的父亲抱着3岁女儿疾步冲到了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当时孩子面色发灰,嘴唇青紫,双眼紧闭,四肢瘫软。

因为爸爸离开2分钟,女儿就发生了溜滑致溺水。经抢救,女孩的大脑缺氧导致脑损伤,后续治疗过程比较长,病情严重可成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据介绍,发现危险的爸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女儿倒立过来拍水。

倒背溺水儿童的镜头在朋友圈里不时会刷屏。而事实上,这个方法根本无法救命,反而会让溺水儿童丧失最佳的抢救时间。所以,溺水后千万不要把孩子倒过来,更不要拍背倒水。

发生了湿性溺水后,肺脏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水,水一旦进入肺部很快就被吸收到全身,此时倒也倒不出来;而干性溺水是指刚刚有水进入口鼻时,遇溺者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这种情况体内没有水可倒。并且,溺水的人肌肉松弛容易发生呕吐,一旦倒过来呕吐物就容易阻塞气道。

一M触目惊心的数据

心脏骤停后产生的后果以秒计算,10秒后意识丧失、昏迷,20秒后全身抽搐,30秒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1分钟~2分钟瞳孔固定,4分钟~6分钟脑细胞不可逆损伤,10分钟脑死亡。对于溺水心脏骤停,争分夺秒进行心肺复苏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方式,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6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据意外伤害监测网络显示,我国每年有约20万名0岁到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溺水身亡者占儿童死亡总数的26.1%。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丰台区小松培训学校搜集整理了自2009年至2014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754例,报告统计的儿童伤害总人数为907人,其中死亡485人,占总数的53.5%。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三类伤害。

一种有效易学的急救方法

当孩子发生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心肺复苏术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所以,我强烈建议所有家长和平时照看孩子的人去参加急救培训班。

在美国,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就开始设置。美国法律规定,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在日本,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92%。试想,在中国,如果50%的人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巧,有多少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呢?

作为一个母亲,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接受正规急救培训取得急救员证书之前,我所接触的急救知识仅仅来源于长辈们并不正确的“经验”,或是电视里那些并不专业的镜头。所以,我希望将自己所学到的急救知识分享出来,更希望将急救意识、生命安全常识广泛地传递给更多家长和孩子。

儿童、婴儿心肺复苏(CPR)方法分享:

1. 判断儿童是否需要做CPR

如果现场安全,先识别儿童是否属于呼吸心跳骤停,应轻拍双肩大声呼喊伤者或询问状况(若是婴儿,要拍击足底),如无意识、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判断时间不可超过10秒),先行2分钟CPR。

将儿童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解开上半身所有衣物。

2. CPR流程

CPR第一步: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

救护员双手放于儿童面颊两侧,两拇指压住下颌,将其口腔打开,俯身观察口腔有无异物,无异物,直接打开气道。

如有异物,救护员双手稍向上放于儿童头部两侧,将头轻轻转向自己一侧(约45度)。救护员一手拇指伸进伤病员的口腔,压住舌头,其余四指握空拳放在下颌处(硬的部位),轻轻提拉伤病员下颌,使其口腔打开,另一手食指从伤病员上方口角进入,将异物挑出,将头复位。

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救护员一手小手指侧掌缘(小鱼际)置于儿童的额头,另一手食指、中指并拢,平置于儿童的下颏处,双手共同用力将儿童的气道打开。

提示:儿童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或消失,导致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只有开放了气道,才能进行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时,儿童头后仰约60°角,婴儿头后仰约30°角

CPR第二步:人工呼吸

气道打开后,用左手捏住儿童的鼻子,同时,右手依然保持抬下巴动作。

儿童吹气方式:用口包住儿童的口,特殊情况可选择口对鼻

婴儿吹气方式:用口包住婴儿的口鼻

救援者深吸一口气,准备吹气的一刹那,捏紧儿童的鼻翼,吹气结束松开捏鼻的手。同样方法重复一次。(吹气时胸廓略隆起即可,切忌将肚子吹大)

CPR第三步:胸外心脏按压

儿童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用单手或双手掌按压

双手十指相扣,一手掌紧贴儿童胸壁,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此手背上,下方手掌的手指翘起,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有力压在胸骨上。

婴儿按压部位:紧贴胸部正中连线下方,采用双指(中指+无名指)按压。

图为儿童双手掌按压法

儿童 / 婴儿按压幅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连续按压30次,为15秒~18秒)

注意:下图的做法并不正确,而应该保证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位于手上方,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图为儿童按压,救护员心里默数“01、02、03……30”

提示: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要快速、有力、匀速,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压多深回弹多高,回弹时手勿倚靠病人胸壁,但手不离开病人的胸壁。要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按压的同时,要观察儿童颜面,如有生命体征立即停止按压。 3.呼叫急救系统

做完2分钟CPR后呼叫 急救系统(可以在一开始同步进行),之后继续做CPR。

大声呼救表明身份,指定专人拨打120,请专人去寻求除颤仪(AED),并呼叫会救护的人共同救助

提示:打急救电话一定要清晰、准确、简短。说清以下信息。

(1)伤病员所在具体地点。说明附近明显标志。

(2)病员人数。

(3)发生伤病的时间和主要表现。

(4)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

(5)现场联系人姓名、电话。

如果一时慌张不知怎么说,一定要清楚、准确地回答接听者的问话,待接听者告诉你可以结束时,再挂电话。

4.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操作的比例为30:2(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周期),5个循环后,检查和评估心肺复苏效果,如无效,应反复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操作,直到急救车和医务人员到达现场。

提示:做人工呼吸时必须要有屏障,可以选择专业呼吸膜,自己的一次性口罩、衣服、围巾、手绢等透气干净的东西均可(不可使用面巾纸)

5.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面色由苍白或青紫转红润;脉搏、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眼球活动,手指抽搐,开始。

6. 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

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死亡;救护人精疲力尽时。溺水和触电要一直救,不能停!!!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5

1994年,一名7岁的美国小女孩梅根・坎卡被住在她家附近的一名性犯罪分子绑架并遭其奸杀。1996年5月17日,当时的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以小女孩名字命名的“梅根法案”。法案规定:将正式建档的性犯罪案件资料放到网上以供读取;且此等罪犯被释放后必须予以备案存档。这样,全美国人民都会防着这些坏蛋了!如今,德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瑞士、波兰等许多国家都为严厉惩处犯儿童立法。而我国在这方面一直是个空白,不仅犯罪者难以得到应有的惩处,犯受害人也很难取得精神赔偿。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祝你幸福・最家长》呼吁:请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保护我们的孩子!

提示办案人员: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遭受犯的孩子是高度保护对象,警方在办案时要特别注意。中科院心理所龙迪教授在参与一起犯案件时,亲眼看到警局多次开着警车闪着警灯大呼小叫去受害者家中调查取证――这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在我国香港地区,有一套成熟的犯案件办理程序。在警务处内部设有专门的儿童保护科,一旦接到报警,受训的服务科社工和警察会立刻组成调查小组联盟,在调查前,经验丰富的社工会告诉孩子和家长,接下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避免孩子受到二次伤害。若遇年龄较小,又不善用语言表达的儿童,警员会提供可供穿衣脱衣的人体玩具模型,让儿童辨识被触摸和侵犯的部位。警方亦成立虐儿案件调查组,引入家居录影室,让小朋友在比较轻松的气氛和环境下录影作供,相关录影带可以呈上法庭作为证供,不会让孩子反复诉说被犯的过程和细节。长期实践表明,录影证供可以减少儿童复述次数,有减低对儿童的创伤,准确保存、真实记录受害人神态,降低出庭压力等益处。凡此种种,我们都应努力做到!

教育部门:性教育不能停留在“生殖教育”层面

2007年国务院颁发了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把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预防犯教育的主要阵地。《纲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分别作了规定。但是5年时间过去了,很多学校不仅是预防害教育一片空白,就连国家规定的性教育课程,也没有认真执行。“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中心在2011-2012年曾用一年时间,在河北省一个县的小学校进行女童犯的预防教育。为了找到愿意开展这项教育的学校就费了很多周折,很多学校一听谈犯教育就马上回绝。我们的教育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目前,教育部将出台相关规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以高压的态势守住师德的红线”。这仅仅是预防犯的一个举措,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才是教育部门亟需做的。我们的青春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生殖教育”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身体权利”和人与人关系的教育。

媒体:从业者应接受心理学培训

媒体要抢新闻,要抓读者眼球,但前提是要讲道德,不能伤害当事人。在海南万宁案中,大量报道的标题中用“开房”二字,这个本是成人社会里的一个暧昧的词却放在了儿童身上!而在该案的电视媒体中,更不该频繁播放孩子出入宾馆的画面。一位受害儿童的父亲说,那些画面外人是看不出孩子是谁的,而孩子的同学、朋友、亲戚、熟人,一看就知道是谁,这让他的孩子不得不转学。曾有一家媒体在报道一打工妹在为抗拒毅然跳楼时,拟定的新闻标题竟然是“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传达的完全是腐朽的守贞观念。这种观念的传播有可能为施暴者继续施暴铺路,让受害者不敢站出来为自己的权利抗争。有专家建议,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看来十分必要。因为我们的不当用词、不合适的报道不但会伤害当事人,还会伤害媒体受众中曾经的受害者,我们要传播的是真善美,是希望,而不是绝望、愤怒。既报道事实,又让人心中生出平和,是可以做到的。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分析;儿童死亡;干预措施

Analysis of Honghe Prefecture Affected Children below 5 Years Old the Cause of Death

YANG Jia-lu,WANG Wen,XIONG Yu-hua

(Hong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Honghe 661199,Yun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influenc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five, honghe,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reducing child mortalit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in 2014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five years the number of deaths, extraction of honghe reported cases, 603 cases of 13 counties and cities to review the case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the child mortality dat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amily factors affecting death for emergency and severe cases children rescu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the green channel is not smooth, children emergency rescu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ound, etc.,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on how to reduce child deaths. Conclusion Strengthen antenatal examination, promote hospital childbirth,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hospital pediatric first-aid knowledge training and medical aid relief policy, set up children first aid network,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referral.

Key words:Analyze; Child deaths; Intervention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红河州13个县市妇幼卫生统计数据报表及死亡个案,抽取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603例个案,组织长期从事儿科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师进行个案分析。

1.2方法 按照年龄别死亡、性别别死亡、死亡地点、出生地点、死前治疗进行分析。

1.2.1年龄别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603例,死亡率10.71‰;婴儿死亡444例,死亡率7.89‰;新生儿死亡267例,死亡率4.74‰。

1.2.2性别别死亡 5岁以下儿童男童死亡364例,占60.36%;女童死亡239例,占39.64%。婴儿男童死亡268例,占60.36%,女童死亡176例,占36.64%。新生儿男童死亡163例,新生儿男童死亡163例,占61.36%,女童104例,占38.95%。

1.2.3死亡地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医院199例,占33%;途中死亡75例,占12.44%;家中328例,占54.39%。

1.2.4出生地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地点,省级52例,占8.62%,县级335例,占55.65%,乡镇卫生院125例,占20.73%,村卫生室4占0.66%,家中75例,占12.44%,途中9例,占1.49%,不详3例,占0.5%。

1.2.5死前治疗 住院治疗299例,占49.59%,门诊治疗95例,占15.75%,未治疗209例,占34.66%。

2结果

根据儿童死亡资料,通过专家的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2.1家庭因素 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缺乏医疗保健常识,无法识别儿童的异常情况,不能预知疾病的严重后果,导致儿童病重来不及就医或未就医。

2.2医疗保健机构因素 主要是医疗保健机构部门认识不足导致的死亡,突出表现在。一是对儿科常见病诊治不合理;二是治疗水平不高,用药不规范,医疗文书书写不符合规范等情况。

2.3危急重症儿童抢救绿色通道不畅通,危急儿童抢救管理系统不健全,没有覆盖全州的儿童急救网络,给危急儿童的救治带来了困难,县、乡两级掌握不好转诊时间,患儿病情很重了,但不评估危重情况,导致患儿的死亡。

3讨论与对策

3.1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必须加强产前检查,改善产、儿科的服务条件,提倡住院分娩,提高早期新生儿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3.2加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建设,强化基层医院儿科急救知识及对常见病死因疾病培训、复训,规范儿科用药,在培训中强调动手能力训练,并能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基层医院对各种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3.3加大医疗保障系统建设,加强新生儿疾病医疗补助救助政策实施,进一步将新生儿出生随母享受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尽量减轻患病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成立儿童贫困及危急重症救助政策,减少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而死亡儿童的发生。

3.4各县市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科学育儿、合理喂养,防病诊病知识的普及,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咨询和健康指导,提高家长对儿童的保健意识,以及对意外事故及伤害防范意识,指导正确识别儿童危急重症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指导家长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从而减少儿童不必要死亡。

3.5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建立全州儿童急救网络,各县有儿童危急重症抢救小组及抢救中心,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配备救护车及抢救设备,完善转诊机制。

3.6按照"重点地区重点干预,重点疾病重点防治"的原则,加强本辖区内的儿童系统管理,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高危儿,建立专案管理。

3.7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基层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做好孕期高危筛查管理,积极预防和减少危重新生儿出生。

参考文献: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7

一、总体要求

在民政部门的统一指导下,以儿童社工服务站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后,辖区内关爱保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数量明显减少、困境程度明显减轻,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儿童关爱保护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服务对象

(一)困境儿童

1.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儿童、特困供养儿童等。

2.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儿童,主要包括孤儿、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等。

3.因罹患重病或身体残疾导致需要康复、照料、护理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

4.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陷入临时困境的儿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儿童、临时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实施点位

县、县、州儿童福利院

四、实施期限

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15日

五、服务内容

(一)建立项目工作台账。县民政部门要会同社会组织要摸清项目试点地区儿童的整体情况,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等方式掌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生活、就学、就医等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册儿童工作档案。核对完善《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资料。

(二)落实兜底保障责任。对符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救助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落实基本生活、教育助学、医疗康复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三)夯实监护基础工作。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必须与相关人员签订监护责任确认书,落实监护责任。对于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无其他监护人的儿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对重病重残、单亲家庭儿童、孤儿、特困供养儿童等重点对象每月至少实地走访1次,掌握其监护情况。

(四)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指导协调辖区内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强制报告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发现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报告,并给予应急帮助。

(五)开展关爱保护活动。实施点位要针对儿童实际需求,开展包括生活技能、安全防疫、亲情团聚、课后辅导、研学活动、感恩教育等主题关爱活动,丰富课后业余生活,提升个人安全防护和社会融入能力。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5次。

(六)强化培训宣讲工作。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业务培训,每两个月至少开展1次专题培训,提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儿童政策的宣讲,通过公众号、微信、微博、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提升辖区居民对儿童类各项政策的知晓率。

(七)加强基层人员保障。在购买服务方式时,将儿童主任每月的工作费用(包括交通、通讯等费用,按400元/月确定)写入招标文件内容。完成招投标后,中标社会组织指导儿童主任开展工作,儿童主任补贴费用由社会组织从中标项目费用中统一支付,提高儿童主任工作积极性。

六、推进方式

(一)资金安排。省厅支持“快乐同行”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建设。《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福彩公益金的通知》文件。

(二)实施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

(三)工作载体。项目点位通过在村社、学校设置社工服务站的方式统一推进。

七、社工服务站基本设置要求

(一)场地要求。社工服务站应选在村(社)中心位置或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便于儿童或家庭参加活动。社工服务站应包含室内空间(不小于20平米)及室外空间两部分(不小于80平米),站点具备用电、用水、取暖等基础设施保障。

(二)安全标准。站点选址须考察周边环境,须避开滑坡、泥石流、洪水、加油站、化工厂等隐患点,保障儿童和工作人员安全。保证站点所在的建筑物安全可靠。站点室外活动场地应远离公路,保证儿童在户外活动时的安全。站点周边须悬挂明显的指示牌,标明附近经常有儿童出入,提醒车辆缓慢通行。在疫情防护期间,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三)人员配置。每个社工服务站应设立不少于1名专职社工及1名兼职工作人员。站点工作人员标准:1.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办公软件使用技能。2.具备社会工作、师范教育类专业背景或有工作经验者可优先选用。3.具有较强的耐心、责任心、主动性,可以长期驻站独立完成工作。4.须身心健康、能够克服高原恶劣气候,无任何不良嗜好,无违法犯罪行为记录。

(四)设施设备。配备书桌、档案柜、篮球、象棋、跳绳等文体器材、视频通话、音响、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五)制度建设。建立工作制度、培训制度、活动制度和工作考评制度。

(六)服务要求。社工服务站注册的儿童须大于30人。站点进入正常运行之后,每周平均服务儿童应大于50人次,每年每站点总服务人次不少于500人次。学期内每站每周开站时间不少于25小时,寒暑假每周开站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全年开站天数不低于220天。

(七)运行管理。项目点位民政部门加强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部门沟通联系,落实服务场地。社工站由站点所在村(社)和学校进行统一管理,承接业务的社会组织具体使用运营。项目点位统一悬挂“社工服务站”标识。

八、工作要求

(一)迅速启动实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阶段、落实工作责任,及时开展工作。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8

选择做教师,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教师的天职。在这里,让我们来重温教师职业的这一基本职责,因为它关系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关系到社会尊师和教师自尊的内在依据,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自我意识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天职的全部。教师的天职首先表现在,在希望与绝望、罪孽与德性、最深沉的爱与最强烈的恨之间,维护着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比当下更高、更完善、更美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弱者的意识也就是教师职业的良知。教师的这一良知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于整个社会。在人类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从一个弱者开始迈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他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承受各种精神的和身体的辛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活动应当成为一种最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活动,因为教师始终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凝聚着弱者的梦想。为此,做一名教师,就应以自己的人生,化作蜡烛照亮社会,甘作春蚕温暖他人,这是任何时代教师永恒不变的使命。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秉承和发展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有教无类”和“人是目的”的伟大信念,接纳并引导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不同个体,帮助他们由弱者变为强者,担负起传递历史和人类文明的责任,以其博大的情怀托起人类希望的明天。

保护和扶助弱者,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因为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区别于一般历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对于作为弱者的少年儿童,教育更有着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作为弱者,少年儿童更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犯。呵护他们、引导他们,为他们除草灭害,让他们茁壮成长,这是每一个教师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只有如此,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助力,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人类的进步。

关注孩子们身边的危险,未雨绸缪地保护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安全地成长,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今天摆在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面前的共同课题。面对来自教育内部的对儿童人身伤害的侵袭,我们急需加强儿童保护方面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真正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存空间,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杜绝伤害少年儿童的事件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9

摘要:通过进行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进行关于儿童安全教育、使用绘本的感受和对立体绘本的各方面事项的抽样调查和对立体书、绘本、游戏、拼图与模型搭建的研究,来探寻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关键词:儿童;绘本;立体书;安全教育

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方面,总的来说,我们主要调查与研究“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首先从现今的儿童安全的现状来看,在当今社会关于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伤害对儿童安全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经调查表明,幼年到青壮年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健康问题较少、死亡率较低的时期,但儿童却是受伤害的高危人群。由于当今旅游、交易、商贸等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商业活动繁杂,公共场所周边交通拥挤现象比较严重。地铁、公交交通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现行儿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虽然儿童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屡次发生,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仍然没有很多高效易推行的举措。

国内外经验证明,安全教育需要从儿童抓起,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使儿童接受合理的安全教育并且增强儿童的应急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其中不仅在于社会交通、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还涉及到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喜动、好奇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的活动特点是活动量大、范围广、种类丰富,但因其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心理以及生理上不成熟,导致他们难以形成自我保护,不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易发生伤害事故,而且在一些外来的突发事件面前也不具备相应的反抗能力。

儿童安全教育形式存在问题,学校的安全教育教材相对单一,缺少吸引力,儿童缺少学习兴趣;又或者尺度较大,儿童理解偏差;且传授方法仅限于对安全知识的传授,口头表达的安全知识,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并且往往学校和老师也没有适合的方向入手,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也很淡薄,并且在人员方面,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教材、安全实践演习。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的26.1%,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数据统计,其中1-4岁的儿童最多,在各种儿童意外伤害当中,根危害发生频率以及程度,依次是跌落、家庭中毒窒息、溺水、活动中受、交通事故、烧伤、烫伤。

其3-6岁儿童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无需太多思考的东西。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同时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于家长或者老师的教导,牢记与遵守的能力较低,有不可控性。有调查表明,当儿童一人在家时,进行敲门实验,通过查煤气、家长朋友、推销等理由时,几乎都敲开了门。其侧面也反映了家长对于这些低年龄儿童安全的忽视性。虽然多数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不到1/5的家长表示接受过有关儿童安全教育的培训与宣讲活动。家长的重视程度与儿童安全教育实施性仍然不足。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儿童行为取向的重要途径,孩子最初的行为方式受家长的行为影响,因此,要强调与重视家长在教育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安全生活氛围。

排除社会不法分子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来看,大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可以控制、防止的。如果家长掌握有关知识和仔细看护,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意外伤害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预防方法常常十分简单。有关专家介绍,美国由于从1987年开始“全美儿童安全”的宣传活动,在2003年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就已经降低了39%。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是防止意外伤害的最有效方式。

近年来,安全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育人功效日益凸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但是,安全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很多地区,只是学校进行偶尔的火灾、震灾逃生演习;由于社会整体趋势的发展,现在从襁褓开始就已经在被灌输着学习再学习的思想,不仅老师、家长忽视了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儿童本身也将安全教育放在一个不是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儿童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安全类课程开课率不足、实践活动参与面小、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用于安全教育的时间零散、教育形式表面化,我国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儿童安全教育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儿童成长环境的选择,基本卫生常识,儿童的举止行为,交友取向等都是安全的基本教育途径。在行为规范方面必须给予忠告和提醒。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中,十分重视和倡导家庭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从儿童有认知能力时即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等都是可以作为儿童安全教育参考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这些古代启蒙读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文化启蒙、养成教育和强化安全意识,是古往今来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值得我们去借鉴。其中《弟子规》对儿童行为举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并且教育儿童基本的注意事项与行为准则。其与儿童的心理、生理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致的。并且提醒儿童与其家长,在儿童能力未到达的情况下,不要擅自做主,随性而为。其中包括:

(1)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2)衣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3)安全: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而在游戏中,儿童开始获得其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动机、技能和态度。在游戏中,儿童好像是一个比他自己高出一头的人,在此过程中激发儿童潜在的领域性、竞争性。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儿的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体现的。教学的组织应基于活动而不是静止的因素。既观察儿童在自发游戏中的行为,也观察儿童在有组织的活动中的行为才是明智的。“并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重心,游戏最常见的工具就是玩具;学习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学习最典型的形式是书;玩具书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玩具书把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在设计上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

拼图与模型搭建也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使其懂得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儿童需要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培养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儿童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上,玩拼图能W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感官的触动对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对于儿童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即认知的的需要),以及社会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激发了儿童的游戏行为,各种需要的满足儿童的游戏兴趣得以维持,并且将其行为进行规范。

绘本是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载体之一。绘本中包含了各种绘画的方法,并且绘本中的细节突出,独特有趣的叙事关系,而且绘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增强孩子的专注力、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熏陶孩子的领悟力、促进良好品行的习成提升。而且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预留给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基于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研究至少需要从上述方向进行完善,而不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形式感等方面而生产制作。

儿童意外伤害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儿童 虐待 忽视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99-02

目前,关于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定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存在许多分歧。儿童虐待一般是指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监管责任的人对儿童做出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躯体和情感的伤害,或忽视必需的监护行为。一般包括虐待和忽视。

一 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分类

儿童虐待与忽视分为待、躯体虐待、言语虐待和忽视。

1.待

近几年,儿童被待的事件频繁被揭露,其中包括不少尚未发育的。轻度待有带性色彩的亲吻、抚摸私密部位,以及非接触性的性活动;中度待包括不论是试图还是已成功地采用各种手段对性器官的接触;重度待包括通过各种手段的生殖器或或。

2.躯体虐待

躯体虐待较为常见,大多数监护者都有过责打儿童的经历,但有些情节较轻不足以构成虐待。躯体虐待有儿童被摔伤、烫伤、体罚等,这些都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3.言语虐待

言语虐待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虐待方式。常常可以听到有些父母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父母生气时的言语发泄很容易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伤害。

4.忽视

忽视通常会发生在父母能力有限或儿童存在生理缺陷的家庭。在一些贫穷农村,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生很容易受到忽视,从而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二 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危害

儿童虐待与忽视可导致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行为、认知、情感的障碍。

早期的虐待与忽视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健康受损,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虐待与忽视发生在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可以损害儿童的大脑发育;并且一旦受虐,脑损害将不可逆。早期的虐待与忽视不仅对儿童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还会出现严重的学业和适应问题。包括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交往不善,性格怪异,和行为不当等现象。同时,儿童从父母那里接受到消极信息,如:拒绝、威吓、嘲讽,也会导致儿童的自尊心受挫,出现严重焦虑、自责以及创伤性的自卑,甚至会严重到使儿童在青春期产生自杀的倾向。

如果只遭受一次突如其来的粗暴虐待,儿童可对此事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事情发生后,儿童会对该事进行回忆和反思,往往会出现羞愧感、性格压抑、胆小怯懦。如果是长时间受虐待的儿童,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下,看到和体验到的只是负面的情绪、病态的行为,体验不到应有的关爱、照顾和保护。长久之后,容易出现以否认和情感淡漠为特点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儿童对自己的痛苦经历闭口不谈,在对方询问时以逃避或沉默对抗,对过去的痛苦在思想上强行压抑,以致遗忘。部分儿童会采用发怒性机制,对外界及自身发怒。对自己发怒会产生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对外界发怒容易产生攻击他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出现人格等行为障碍。儿童虐待与忽视对儿童的身心生长发育存在不容小觑的危害,破坏正常生理机能,损害健康体质,造成心理不良发展。

三 儿童虐待与忽视产生的原因

导致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施虐者曾经也遭受过虐待与忽视,患有身心疾病,或者滥用药物、酗酒,精神失常。随着社会的复杂化,未成年父母和未婚妈妈越来越多。这些父母大多情感、人格不成熟,没有精力和能力担起作为父母照顾子女的责任。他们将生活中遭受的歧视和委屈通过虐待儿童进行发泄。部分人由于年幼,缺乏作为照看者的知识,从而忽视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对儿童身体机制的发育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部分被虐者是由于自身特征,如身体缺陷,智力缺陷,造成性格乖张或气质忧郁。监护人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儿童的行为符合自己的期望,企图采取极端手段,如体罚、辱骂、身体虐待等。

家庭问题也是造成儿童虐待与忽视的重要因素,如婚姻危机、家庭结构不良、家庭功能不健全等。家庭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无暇顾及所有孩子,在教育时会出现无耐心地责打、谩骂或直接忽视。父母工作繁忙或经济压力过大、感情不好、角色混乱、生活紊乱都会影响父母的身心状态,从而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地方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落后或老师工作压力大也会导致虐待与忽视。

在一些贫穷的国家和社会,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现象更加严重。这些地区社会不稳定、立法不完善,有严重的性别和种族歧视。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对儿童的虐待与忽视。

四 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干预和治疗

儿童虐待与忽视存在普遍、严重的危害性。儿童受虐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人格形成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是家庭、社会危害的导火索,尽早发现和治疗受虐儿童刻不容缓。

1.教育成人

对父母进行教育,严格禁止发生家庭暴力。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开展社会宣传,为民众提供有关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开办各种类型的父母培训班或亲子班。对高危人群进行社会干预,帮助其调试心理,进行行为训练等。

2.教育儿童

对儿童的教育主要在于要教会儿童警惕、识别、躲避可能发生的犯。对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青春期青少年开展防范意识教育,指导他们提高警觉,对家庭成员或家庭外成人的性接触或身体敏感部位接触保持警惕,持拒绝态度。对于已经发生的此类接触应该及时报告给父母或老师,不能因为怕丢人、不好意思而不报。学校设置有关课程,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性教育,不使儿童在懵懂中受到伤害。

对于4~7岁的儿童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待,也想象不到犯罪者不只是外人,也有可能是“家里人或亲近的人”,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父亲。

3.为受虐儿童提供帮助

给受伤儿童情感和生活上的照顾,其中,积极的情感支持尤为重要。情感的帮助是儿童能从伤害中恢复的重要支持。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应该注意坦率的表达感受。坦率的表达能让他们认识到恐惧、害怕、愤怒和担心等都是正常的。他们可以不再逃避,勇敢地面对和倾诉。当儿童敞开心扉时,要学会耐心倾听。同时要注意,千万不要让你们的谈话总是集中在否定、害怕、限制方面,不要以吓唬和警告的口吻对待他们。要告诉他们自己本身没有错,丢掉沉重的心理包袱,对生活充满信心。

4.加强法律保护

增加关于预防和禁止儿童受虐待与忽视的法律。在国家有关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下建立更多、更完善地保护儿童免受虐待与忽视中心,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保护,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参考文献

[1]丁宗一.重视儿童虐待的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2000(9)

[2]许维素.不容忽视的儿童虐待[J].大众心理学,2004(12)

[3]李思特.儿童期受虐待及其后果[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1):28

[4]静进.儿童虐待问题不可忽视[J].中华儿科杂志,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