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措施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3:02

林地保护措施

林地保护措施篇1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228-01

为有效保护林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彭阳县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管理,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并出台了系列保障措施。

1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

要正确处理好保护林地、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提高全社会对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依法、依规划使用林地的观念。要大力宣传《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全民的林地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1-4]。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要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协作管理机制,依据《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林业、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的合力。二是要把贯彻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对林地的管理职能,发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1-3]。

3 规范规划修订,健全管理体系

(1)规范规划修订。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要求,要划定全县林地范围,进行功能区划,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制订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2)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由县政府组织编制、颁布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内容符合林地保护利用的方向和要求,要充分衔接城乡、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切实落实各项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

(3)严禁擅自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在实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颁布实施。

(4)保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必须精心组织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林地总量,将林地减少面积切实控制在允许范围。今后在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时,应与原规划搞好衔接。

(5)强化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要根据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和范围,搞好林地占补平衡工作,并按规定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评价工作。

(6)要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对确认的林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确权发放林权证,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对已发放林权证的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稳定林权。

4 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划的土地开发行为应严格禁止,对破坏林地与森林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明确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管理等,从多个方面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有章可循,以逐步建立适应县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划运作实施体系[2-3]。

5 推行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涉及执法管理体系、生态林工程建设体系、商品林工程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是要用好管好林地保护专项资金,切实保障林地保护利用执法管理的经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生态建设项目,推动生态建设的工程化运作。三是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大力吸纳商品林建设发展资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运作。四是要建立林地分等评级体系,健全征占用林地补偿和安置机制,制订补偿政策,实行林地优质优价、不同林地利用方向差别化经济调控制度。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应根据项目性质、林地的区位和用途等制订不同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保证占补平衡的资金到位率。

6 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监测水平

一是为了向政府决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并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可利用数字影像信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内容以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为主,并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规划,以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二是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并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1-4]。

7 夯实队伍建设,促进林地管理

县、乡2级林业工作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是林地保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强化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8 参考文献

[1] 廖建伟,叶慧群,胡泽良,等.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J].绿色科技,2011(6):108-109.

[2] 俞文仙,楼建华,阮建刚.富阳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4):46-47,51.

林地保护措施篇2

项行军

 浙江绍兴 311800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养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园林施工处于园林工程的中期,重点强调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并影响到后期的

整体效果。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的工程,而养护管理则是相对长期、周期性的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

系。本文重点分析了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特点,以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管理;养护措施

1、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园林施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

园林施工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要重点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要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

有树木、草地等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原有土壤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在

园林施工中,要注意土壤表面和养料的补充和修复,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

长条件。

(3)树木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普遍具有

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要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

2、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园林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很多,既要注意施工工期、植物的成活率等问

题,还要严格保证园林施工符合设计整体效果的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保护问题,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会得不偿失。

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息地的保持,

以及新的生息环境的建立,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同

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还要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以便跟踪调查

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并且再生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和创建。

(2)、要保护城市中含有丰富乡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保留地或半

自然保留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园林施工中,常

常会遇到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等地理环

境,这些地方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大潜力。园林施工中并不是简单

的照图施工,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在对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

地方,一定要在与建设规划部门、技术人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最终确定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3)、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天然湖泊、水塘、洼地、沼泽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许多生物长期

生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一旦失去生存空间,必然会导致野生动植

物的死亡,甚至是物种的灭亡。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过度的开发与利用,

而缺乏必要的修复与保护,人类已将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园林施工

中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需要,尽量保护日渐减少的湿地生态系

统,为野生动植物保留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注意要点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绝对不容忽视。园林中的植物栽植

只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人们常说“三分栽,七分

管”,由此可见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的重要性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

特点各不相同,要是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就必须

为植物创造适应其生存需求的外部环境,园林施工中必须培养植物的养护

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

而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地表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灌溉的方

式满足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大小是根据植物的具体缺

水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灌溉是园林施工中

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施肥:由于园林中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不同,以及各种植物对于

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时,一定要进行适

当、合理的施肥工作。肥料是保证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施肥工

作没有认真进行,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

象。施肥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必要保证。

(3)排水: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

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

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

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4)病虫害防治:园林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在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其中

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一旦遭受病虫侵扰,必然导致植物的死亡,

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

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发现问题后才展开的,那样往往是“亡羊补牢,悔之晚

矣”,而是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

原则。

4、风景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并且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

求都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

的两个因素为: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园林施工中只有将这

两点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施工中保护措施

与养护意识结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其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园林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

体景观的过程,所以在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深入领会设计者的设计

意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园

林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了生态保护要求,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

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加强园林施工地区的生态保护。虽然设

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所改变,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一定而影响,但是只要

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做的全面、到位,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需求,也会

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改观作用。其二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

工的全过程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

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

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

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

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林地保护措施篇3

1.1实施天保工程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最直接的手段

巴南区地处长江上游,属三峡库区。实施天保工程,对天然林的采伐实行最严格的管制措施,有利于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有效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防止毁林行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是“保存量”最直接的手段。

1.2实施天保工程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最有效的办法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期间,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将森林抚育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通过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工作,特别是加强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实现全区森林由面积扩张向质量并举。

1.3实施天保工程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最实际的举措

充分发挥林区的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开展森林旅游和特色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巴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情况

2.1封山植树,培育资源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

为将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在大力营造生态林的基础上,还将“天保工程”的植树造林与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推行多种形式的造林模式,积极鼓励个人造林、集体造林、个人承包造林和业主承包造林等模式,大力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建立区级示范基地。在封山育林中,按照技术规程要求,首先保证小班地类满足封育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封育类型、封育措施。工程施工中,各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建立封禁标志,订立封山育林合同,实施封育措施,现封育地块幼树、萌条普遍增多,封育效果明显。

2.2创新机制,强化管护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关键

一是确立了集中连片、有效管护,打破国有、集体、个体权属界限和行政区划界限,实行个体承包、业主承包、家庭承包、合伙承包的管护模式;二是选聘管护人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聘用承包管护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签订森林资源管护合同,将管护职责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等七项制度,下发基层村社、企事业单位、管护人员,并上墙公布;四是制作天保工程碑、管护碑、宣传碑,明确标识管护人员、责任、区域、措施、举报电话等;五是绘制森林资源分布图、管护人员责任区域图、森林防火重点部位示意图等实用图表,张贴上墙,强化监督。

2.3严格质量,强化监督是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保障

在工程实施中,加强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对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管护均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工程建设从规划设计到作业施工,从资金使用到技术采用,从组织实施到管理监督,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

3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议

3.1要结合提升资源质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坚持采伐限额政策,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办法,创新管护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次的管护积极性,巩固和提高现有资源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加强森林防火和以松材线虫为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防盗砍、滥伐、乱占林地情况发生,切实提高预警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

3.2要结合壮大资源总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天保二期政策新增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大对森林资源培育的投入力度,把加快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面积放在突出位置。务必牢固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大力总结和推广符合巴南区营造林的经验,遵循林相林种自然更替规律,通过抚育间伐、林相改造等措施,促进森林健康生长。要按照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补则补的原则制定培育方案,落实培育措施,优化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

3.3要结合转变经济方式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要在森林资源保护建设中引入市场激励机制,形成森林培育经营产业链条,进而推动森林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目的就是要通过抓民生来抓生态。天保二期工程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护以及生态效益补助标准,要紧紧依托生态产业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三大效益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野生动植物驯养培植、生态养生旅游、花卉苗木等产业,打造复合型产业链,深入改变单一经济支撑的传统林业产业格局。

3.4要结合林业改革创新建设天保二期工程

林地保护措施篇4

【关键词】土壤管理;幼林管理;补植;保护

人工林的幼林阶段是指从种植到郁闭以前这段时间。在幼林阶段中,由于植株幼小,尚未形成群体,因而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如不及时抚育管理,就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因此幼林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速生丰产优质最重要的一环。幼林的抚育管理,是为调节幼林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措施包括土壤管理,幼林管理、补植、保护等。

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幼林抚育技术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林农间作等。

1.1 松土除草(中耕除草)

松土和除草这两项工作,常结合在一起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仅以某一项为主。松土的目的是疏松土壤减少地表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并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以促进根系发育。有时松土与培土相结合,培土可加厚根际土层改善幼树周围土壤的养分条件、排水 防止冻拔害,有的树种如杉木培土还可抑制萌蘖。除草的目的主要是清除杂草,减少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解决幼树与杂草争光、水、肥的矛盾。

人工林的松土除草必须连续进行几年,一般情况下松土除草要进行到幼林郁闭为止。在培育速生用材林及经济林时,松土除草要长期进行,不以郁闭为限。在一年内松土除草的时间和次数,视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而定。一般说,造林的当年就要松土除草,第一、二年2—3次,第三、四年1—2次,以后视杂草及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还要松土除草。至于松土除草的时间,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在一般情况下,松土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季节进行,这样才能消除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利于幼树生长。长期荒芜、杂灌较多的幼林地,应避免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进行,防止幼树因受突然的曝晒而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1.2 灌溉与施肥

灌溉和施肥是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的积极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是有前途的。

(1)灌溉 在少雨、干旱地区造林造林,通过灌溉可补给土壤水分,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肥力,且使土壤疏松,有助于根系的发育;在秋冬可提高地温,延长生长期,因而提高林木生长量。

(2)施肥 林地施肥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和树木结实大小年的有力措施。在幼林期间进行施肥对加速幼林生长,提早郁闭作用很大。

1.3 林农间作

林农间作是在人工林造林后的头面年,利用幼林株行间的空隙,种植各种作物。林农间作既增加了收入,又抚育了幼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达到林茂粮丰的目的。林农间作的目的是促进幼林生长,同时利用林地生产一定数量的粮食及其他副产品,为此,要以抚育幼林为主,间种作物为副,分清主次,彼此兼顾,防止只顾种作物,不管抚育幼林甚至损伤幼林的倾向。

2 幼林管理

幼林管理是通过对幼林直接进行干涉、改善它们的生长条件,以保证人工林的稳定性和速生丰产优质的一种抚育措施。其内容包括间苗定株、除萌抹芽、平茬、修枝等。

2.1 间苗定株

播种造林的幼苗,要造林后1—2年内,应分次进行间苗,以增加保留苗木的营养面积,调节苗木所必要的光照条件,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最后每穴保留2—3株生长健壮的苗木,多余的苗木间掉或结合造林进行移栽。间苗的时间最好在雨后或结合除草松土时进行。

2.2 除萌和抹芽

萌蘖力强的树种或截干造林时,常从根颈部发生很多萌蘖条,既影响主干生长,又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造林后应在头几年进行除蘖,选留一个生长健壮、干形通直圆满的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条去掉。

2.3 平茬

平茬即把幼树从地表截去,使其重新萌生新枝条,选留一生长健壮者培养成优良树干。平茬主要适用于萌芽力强的树种。如刺槐、杨树、柳树等。平茬不是必须的管理措施,只是在造林后由于某种原因,如人畜损伤、病虫危害、冻害或生长势衰弱等,而使幼树生长不良,丧失培养前途时,可把树干齐地面截去,让其从根颈处发生萌条,选其中1—2根抚育成长。

2.4 修枝

修枝是调整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树种及时和适当的修枝,可以促进幼树生长发育,提高干材质量和减少森林火灾、病虫害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进行修枝,而是应该根据树种特性和地区情况来决定。

3 幼树保护

造林后,加强幼林保护工作,是保证成林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林的健壮生长,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幼林保护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封山护林,预防火灾、防治病虫害等。

3.1 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加强宣传教育

要搞好林木的保护工作,必须有一支林业专业队伍,各林业部门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普遍建立林业专业队和护林员,负责常年的林木管护工作。幼林保护工作必须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大力宣传和落实林业政策,调动一切护林的积极因素,发动群众制定护林公约,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自觉遵守。总之,要做到专业护林与群众护林相结合。

3.2 封山护林

在造林后2—3年内幼树平均高未达1.5米以前应对新造幼林地进行封山护林。其内容主要是防止人畜的各种破坏活动,如放牧、樵采等。新造幼林,由于树木比较矮小,尚处于成活生长初期,对外界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若不进行封山护林,往往会造成牲畜践踏幼苗、板结林地土壤;同时,不合理的刈草砍柴,也易伤害幼树、降低土壤肥力而影响幼树林的成活生长。因此,造林后除对幼林进行必要的抚育管理外,应严格禁止放牧和樵采等活动,把封山护林与育林结合起来,以利林木的迅速生长。

3.3 预防火灾

在营造大面积人工林时,特别是针叶树种,必须注意预防火灾,除及时做好幼林内的除草工作外,还要在造林地周围和林班线之间,结合林道、林班线留出宽4—6米的防火线。在幼林抚育时,应结合修整防火线,清除杂草。在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建立必要防火制度,严禁在林内吸烟。使专职护林防火和群众性的护林防火结合起来。

3.4 防止病虫害

病虫是林业生产的大敌,危害严重时可使大片树木死亡,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如树幼林的松梢螟以及松毛虫的危害,杨树人工林的天社蛾、透翅蛾的危害,针叶树黄化病、红松疱锈病等等。我们必须贯彻“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管理措施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兰静宇.幼林抚育管理措施[J].国土绿化, 2011(12) .

[2]孙禹.浅谈幼林的抚育管护[J].中国林业,2005(16).

[3]李振平.浅谈幼林的抚育管理[A] 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 2002.

[4]房田甜,李涛,吴玲,紧抓幼林抚育 确保植绿成荫[N].中国绿色时报. 2010.

林地保护措施篇5

【关键词】林地;分级;分等;公顷

1.林地分级保护

1.1 分级依据

依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林地保护分级标准进行海伦市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

1.2 分级方法

以乡(镇、场)为单位,在分类区划的基础上,以小班作为基本单元,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Ⅰ级保护林地:是市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区域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包括流程1000 公里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源头汇水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水源涵养地、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

Ⅱ级保护林地:是市域内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区域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包括除Ⅰ级保护林地外的部级公益林地、军事、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国家森林公园、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Ⅲ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除Ⅰ、Ⅱ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方公益林地,以及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基地。

Ⅳ级保护林地:是需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度利用的区域,包括未纳入上述Ⅰ、Ⅱ、Ⅲ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

1.3分级结果

海伦市无Ⅰ级保护林地。

1.4分级保护措施

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Ⅰ级保护管理措施: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禁止改变林地用途,完全保持自然状态。

Ⅱ级保护管理措施:实行局部封禁保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须的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禁止建设工程占用森林,其他地类严格控制。

Ⅲ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察、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公益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

Ⅳ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经营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

2.关于林地分等评级

2.1林地分等评级原则

根据林地的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因子,从立地条件和经营的角度评价林地质量等级。按照不同的林地质量等级,选择适宜的经营措施,科学培育、控制采伐,通过合理经营,优化林地结构、科学开展林地利用,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林地的最大生产潜力。

2.2林地分等评级依据

依据《黑龙江省市(市区)市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对林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林地质量等级的划分。

2.3林地分等评级工作方法

根据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立地质量评价标准,结合林地可及度等经营指标,利用地力和地利相关指数,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

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地形特征、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相关经营条件,选取林地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6项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林地质量等级。

根据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6项因子的林地宜林程度差异,确定各自权重分别为:土层厚度0.30、土壤类型0.20、坡度0.20、坡向0.10、坡位0.10、运输距离0.10。

按下面公式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

EEQ=V·W(i=1,2······n)

其中:EEQ为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0-10);V为各项指标评分值(0-10);W为因子的权重(0-1)。

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为Ⅰ级(分值≤2)、Ⅱ级(2-4)Ⅲ级(4-6)、Ⅳ级(6-8)和Ⅴ级(9-10)5个等级。

2.4林地分等评级主要标准

Ⅰ等:土壤类型为黑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坡度在5度以下,土层厚度在100厘米以上,处于平原地带,交通便利地点的林地。

Ⅱ等:土壤类型为灰色森林土、草甸土,坡度平缓,土层厚度在50厘米~100厘米,处于阴坡山下谷地的林地。

Ⅲ等:处于半阴坡中部,土层厚度在30厘米~50厘米的林地。

Ⅳ等:处于陡坡、半阳坡坡上部,土层厚度在16厘米~30厘米的林地。

Ⅴ等:土壤类型为白浆土、石质土、草甸盐土等,土层厚度小于15厘米,坡度较急、较险,位于山脊处的林地。

2.5林地质量分等评级结果

海伦市林地质量等级仅有4个等级。没有Ⅴ等林地。Ⅰ等~Ⅳ等面积分别为8450公顷、18593公顷、55566公顷和642公顷,分别占10.2%、22.3%、66.7%和0.8%.

2.6林地质量的合理利用规划

对Ⅰ、Ⅱ等林地,重点发展优良、珍贵、高价树种培育基地,形成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缓解木材及林产品供应结构性矛盾。Ⅲ等中,有用材培育价值的林地,通过封山育林、抚育间伐等培育措施,积极培育大径材或周期长、生长慢、价格高的树种,提高林地利用效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发展公益林严格保护、合理经营、提高生态效能、适度利用。Ⅳ级林地质量较差,以乡土树种为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具有改良林地质量作用的树种,适宜生态公益林经营。

林地保护措施篇6

1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面对全球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该战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国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相关策略。林业资源本身也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不仅是优化环境关键,同时还为人类的正常生产活动提供更多的再生资源,所以保护与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对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实施保护措施,还能为推动林业资源多样化与多功能化发展提供助力。所以,实现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2当前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为实现林业资源保护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措施。但就当前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缺陷,林业资源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林业资源中的鸟类资源所遭受的破坏与影响最为突出,而大量的生产噪声等是造成鸟类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1]。对于林业资源本身来说,当前的过度放牧形式导致林业资源被大量破坏,生态平衡发展受到威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鸟类栖息地,进一步对林业资源中的鸟类资源造成影响。另外,相关部门在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时,所依靠的观念理论依旧处于发展初期,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或相关措施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在开发与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仅依靠经验或模仿,过度重视该工作经济效益的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略了与实际情况结合的重要性,过度或不合理地开展资源开发工作,不仅导致实际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偏离,同时还使该区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部分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相关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制度与标准,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导致实际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混乱。另外,我国当前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林业、农业、畜牧业三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来实现工作的,这不仅可能会导致管理工作的互相推诿而造成的管理缺失,同时还会增加管理工作的混乱程度,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限制。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往往单方面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切实地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导致工作效益低下。

3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措施

3.1建立与完善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制度

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本身的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所以,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不断加强对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制度建立与完善,并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层建设。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从法制规定方面来实现,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与工作实施人员的工作约束,提升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2]。同时,制度制定还能对合理化规范实际的工作操作,避免由于工作混乱而导致的工作效益不高。此外,还应当在制定制度时加强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不断从意识提高、工作程序规范以及管理工作等多角度制定相关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3.2加强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

只有不断加强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投入力度。同时,在宣传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首先要扩宽宣传面积,不仅是针对政府相关部门与工作者进行工作宣传,同时还要将宣传深入到该地区的普通民众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重视程度,从而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同时还要鼓励该地区的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实际工作当中,还应当提高宣传内容的丰富性,将宣传工作作为实现工作合作的重要方式,由外吸引技术与资金的进入与支持,更加全面地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3]。

3.3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与旅游业的结合并解决两者矛盾

当前的林业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行业,实现在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但就当前的旅游业发展来说,由于旅游业的过度发展,为促进该地区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不加节制地开发林业资源,导致了当前的自然保护区旅游与林业资源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利于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为进一步实现两者的合理结合,并合理解决矛盾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限量旅游计划”,限制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强生态旅游事业的开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3.4不断创新林业资源开发形式

实现林业资源保护是发展林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也是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加强林业资源开发形式的不断创新十分重要。这要求在开发资源前首先要全面评估相关资源,这涉及该区域的气候环境、动植物状态等[4],并在保证以上因素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开发方案,并在实际开发中严格按照相关方案开展工作。

4结语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促进我国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相关措施的研究与完善十分重要。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实现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当前的措施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积极从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进一步提高工作宣传力度、加强该工作与旅游行业的不断结合以及不断实现开发形式创新等方面,制定保护与利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效益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现。

作者:贾化梅 单位:青海省玛沁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1]胡祥宇,于淑华.谈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35.

[2]李松.关于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福建农业,2014(9):167.

林地保护措施篇7

【关键词】园林施工;保护措施;稳定健康发展

一、园林施工中的采取及时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城市的生态园林虽然是人工建设而成的生态系统,但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仍然是自然环境.所以可以说,其的主体是原生自然生物的群落,因此,要根据生态学大原理中的植物的多样必保护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构建城市园林景观,因为这些对生态系统有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可以维持城市中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植物的多样性为加快园林绿地自然化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园林施工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生态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所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城市中原有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而更加地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协调、平衡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各个生物链之间的有效循环。还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是考察城市绿地园林建设质景观结构多样性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为整个结构体系中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是我国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必然要求。

另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局部环境经过人工的高度改造,会影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而园林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可以减缓这种情况的影响,因为植物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一定的恢复功能,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的分析

1.对园林生态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园林工程开始实施之前,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生物自己的独特的生长特性以及动物的居所在这个过程中,都可能会遭到一定的破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甚至于破坏原有的生物圈及食,所以,在这个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中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再去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当前社会对园林建设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且建立一个植物生长情况的相关档案,以便于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跟踪调查做到相应地监测和保护,在有必要时,要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2.对于园林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情况下,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城市不断地进行建设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还建设了一些新的园林景点。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园林建设的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河川、森林、灌丛,还有灌丛、洼地、湖泊以及自然环境等等因素,而在河川、森林、灌丛、灌丛、洼地、湖泊等地方也是生物多样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地方,所以,园林工程的施工者,在照图施工中,不仅要开发利用新的价值,而且还要要符合保护生态的基本原则,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园林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建设规划部门和施工人员的相互沟通,及时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做到最终设计出来的城市园林景观,一方面,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三 园林施工不同情况的保护技术

1.冬季保护技术

冬季寒流侵袭会给树木带来危害,一般可通过培土、覆盖、设风障加以防护。在秋季不要施肥,以及修剪过晚。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做好相应防护及加固措施。如有需要的话,对乔木的主干用禾草等进行包裹,对畏害的地被品种进行薄膜覆盖等措施。

2.雨季保护技术

一些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当雨季来临时,应及时注意开沟排水。新种的树木特别是行道树要立支柱或用绳索扎缚牢固。单株树木的支柱应放置在树木的迎风面。已被风吹倒的树木要及时扶起、修剪,加土踩紧、重新种好。

3.防风保护技术

对于遭受大风危害,折枝、伤害树冠或被刮倒的树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维护。首先要对风倒树及时顺势扶正,培土为馒头形,修去部分或大部分枝条,并立支柱。对裂枝要顶起吊枝,捆紧基部伤面,或涂激素药膏促其愈合;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势的恢复;对难以补救者应加淘汰,秋后重新换植新株。

4.编制特殊季节的施工方案,安排好施工项目,备足施工材料以及相关物品

种植材料存放在搭设的防雨棚、防高温棚,以免植物淋雨、日晒、被风吹倒。肥泥堆放点建在地势较高、雨水浸泡不到的地方,并下设防潮层,保证肥泥不受潮。做好物资设备的防淋、防湿、防日晒工作,对机电设备做好履盖,防止设备生锈和线路漏电。及时检测肥泥、种植土的含水量,准确调整配合比。搞好工地排水系统,并确保排水系统畅通,减少雨季高温季节对施工的影响。雨季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穿雨衣、水鞋、安全反光衣等防雨物品;高温季节时做好防暑措施。

四 苗木种植后的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

1.养护质量目标

(1)乔木:生长良好,符合植物生长规律,成活率达98%以上,按设计要求或自然树形修剪,基本无病虫害。

(2)灌木:生长旺盛,花灌木开花较整齐,脚叶整齐,植物配置按设计要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合理,无病虫害。

(3)绿篱:按设计要求进行修剪,高度、宽度适当,平整一致,生长良好,无病虫害。

(4)草坪:生长良好,开花整齐,植物覆盖率高,无黄土。

2.养护技术方案

(1)草地管理。除杂草:根据草地品种、生长情况、气候状况等因素,一般生长季节每月除杂草2次,非生长季节每2个月除杂草1次,要求连根系清除。修剪:草高控制在5~8cm左右,填坑洼。平整草地:对大面积坑洼不大的草坪,铺泥炭土和沙填平,以保持草地平坦。对大面积坑洼大的,应安排1个平整计划,每次填沙5cm以内。补植:对因市政工程、交通事故、人为践踏、生长不良等造成的地,及时补植草地并加强保护,保证其迅速长满。

(2)灌木与绿篱养护管理。除杂草:对未郁闭的绿篱,每月松土除杂草1次,已郁闭绿篱,发现寄生藤必须马上清除,并入袋销毁,养护面松土除杂草1次,为防止杂草长入,每季度修边1次,修边宽度30cm,修边一定要整齐,有美感。修边整形:保持设计要求的高度,上面平整、边角整齐、线条流畅,新梢10cm以上即须修剪,根据景观要求、品种特性,可进行强修剪和轻修剪。(强修剪一般于植物萌动前进行,一定范围内统一高度、形状。轻修剪保持新梢在10cm以内。)施肥:每月追复合肥1次,结合雨天进行,每年根据其长势和覆盖率情况适当施基肥1~2次,基肥0.5~1kg/m2,复合肥0.1~0.15kg/m2,施肥方法以撒施为主。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的树木、草地等植被的破坏,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修复原有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条件。所以,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园林的保护措施的实施,认识到认识到对施工过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断地探究保护措施,强化园林工作者对园林的保护意识,而且,这不仅是园林工作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和时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肖勇;;园林施工信息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林地保护措施篇8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浅析

中图分类号:S155.4+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人工林林场,2007年在原林场和塞罕坝部级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肩负着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能。塞罕坝地处高原地带的森林-草原-荒漠沙地交错带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加大对森林系统的保护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2 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地总面积9335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量的72.39%;全场林木总蓄积量达1012万m3,公益林地42320hm2,占林地总面积的45.33%,商品林地32346.67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4.65%,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之比接近3∶2。林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科、303属618种;大型真菌22科51属79种;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

3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生产经营影响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林业为主,商品林经营是森林经营的中心工作。同时单层人工纯林集中连片,但树种过于单一,导致林分稳定性和综合抗逆能力下降,近几年森林病虫害虫总量逐年增加,且有大面积发生的趋势,不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和全面合理地培育后备资源。

3.2 人口增长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林木资源的利用也较普遍,对各种植被的开发利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导致资源被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承载压力增大,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3 旅游活动影响

近年来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生物资源和景观资源消耗加大,影响塞罕坝生态系统稳定。特别是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的修建以及林区内居民大量的排放生活垃圾,致使环境污染,对林区内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4 周边环境影响

周边地区防风固沙措施跟不上,有些地方产生了沙丘活化和土地沙化现象,不仅造成了风沙对新垦荒地的侵蚀,也加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畜牧业的发展,致使草场严重超载,加剧了草场退化甚至沙化。林场西部三道河口一带地处荒漠沙地边缘,水资源匮乏,植被相对稀少,生态系统脆弱,与之相邻地区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加剧,沙进人退的局面尚未扭转。

3.5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尖锐

因为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塞罕坝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开发和招商引资的重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在林区内开发旅游项目,或建立风电站、道路、别墅等设施,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影响。

4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4.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对自然与生态的渴求,自然保护区建设正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或自然遗产为主要目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区建设,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林场的协调发展。

4.2 林业经营管理

4.2.1 分类经营管理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尽量发挥森林的各种功能,在塞罕坝优质人工林的基础上,采取分类经营,将林业潜在的最佳效益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4.2.2 林地林权管理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应及时查处。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权属关系,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强森林利用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流失,收复和恢复损毁林地。

4.2.3 限额采伐管理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遏制森林资源超限额采伐,加强森林资源抚育经营,防止国有森林资源流失。严格执行林木凭证采伐制度、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4.2.4 荒漠化管理

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增加林草植被,切实加强封禁保护,强化禁牧、禁垦措施,促进荒漠生态系统修复与优化。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要加强荒漠化防治,又要发展特色沙产业,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

4.3 开展生态旅游

开展生态旅游可有效地维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的核心概念是保护,在保护的同时强调发展。通过有效的管理、规划和监测,使旅游、林区和当地社区共同发展。 (1)生态旅游必须以承受能力为前提,避免生态功能的破坏。并按照淡旺季节、节假日、不同景点、不同线路而有区别地科学区划分流和疏导游人,避免超负荷接待游客。

(2)生态旅游业必须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进行适度开发。开发中所有的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不污染、不破坏环境为前提。

4.4 森林病虫害防治

防治森林病虫害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

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同时,加快构建起一个覆盖整个林场、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及时掌握林区森林资源发生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实施短期的区域性预报。坚持对森林资源病虫害开展一般的调查以及系统的观测,持续积累相关的基础资料,建立起实用的数据库,运用监测信息处理系统以及高新的技术开展预报预警工作。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尽量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5 结语

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好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应当加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并将措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万维英.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丁存发.优质高效、分类经营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河北林果研究,2001(3).

林地保护措施篇9

关键词 森林防火;性质;措施;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93-01

1 森林火灾的性质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大的自然灾害,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管护中最大最难的问题。火灾一旦发生,往往具有火势蔓延迅速、火区温度高、成灾面积大、控制难、扑救难等特点,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森林,降低林分密度,而且破坏森林结构,降低森林的利用价值。被林火烧过的林地表土在几年之内寸草不生,灰土,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需要经过几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林内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营林生产的发展,甚至威胁森林附近村镇居民的安全[1-3]。

2 森林火灾预防的必要性

防止森林火灾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加强预防,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只有认真做好该项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森林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目的。

3 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

森林火灾破坏性大、突发性强、处置求助困难,因此,预防措施在森林防火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尽最大努力减少火源,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3.1 行政措施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明确的责任制度是森林防火的前提保证。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林区防火的领导责任制,实行政府监管、林区监护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4]。才能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有序开展。行政主管领导部门领导林场场长护林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划段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做到“管理到山头,责任到人头”,严格执行森林防火管理制度。

3.2 宣传措施

森林防火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工作,防火宣传必须起到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求实效的作用。应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全民的法制观念及森林防火意识得以加强,使各级领导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最终使森林防火工作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3.2.1 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包括森林火灾的危害性、森林防火的各种规章制度、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火灾肇事的典型案例和防火的先进典型等。

3.2.2 宣传形式。森林防火要求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一是利用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森林防火命令、指示,领导发表讲话、文章逐级传达;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三是印制森林防火宣传单、宣传手册,漫画图片;四是在进山路口、林缘地带等醒目处悬挂森林火险等级图标和防火警示图标,针对性地对旅游等进山人员进行宣传[5]。

3.3 管理措施

3.3.1 时刻重视巡查。各级防火办公室和护林点要坚持24 h防火值班制度,时刻不放松巡山力度,坚持巡护到位,不留死角,在“三节”(春节、春分、清明)高风险期,对林区内民俗用火实行定人定点看守,还要加大对重点地带的巡护、监查力度。林地内上坟、祭祀等活动尽量避免用明火。努力做到“上山不着火,野外不吸烟”。

3.3.2 认真实时监测。林火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火情,达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森林火灾的预测主要是依据天气的变化及气候的湿润情况来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北方地区的冬季气候干燥,加之林下枯枝、枯草、落叶层比较厚,因此整个冬季都是火险高峰期,护林员必须昼夜巡查,认真监测。进入夏季干旱期,要更加注意监测林地的温湿度,定时将监测结果通过手机信息、电视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以引起全民的防范[6]。

3.3.3 加强防火交通工具、提升信息化水平。每个林场要配备森林消防车辆,每个护林员都要配备巡护摩托车。各护林点和每个护林员都要配备卫星通迅工具,以确保通行便利、信息畅通。

3.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林区道路和护林点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林区道路既是林区的交通线又是林火的阻隔带,畅通无阻的林区公路能及时运送扑救队员和救火物资,护林点林区的哨所,因此,有计划地逐年修筑林区公路和护林点,是一项长远的预防措施。此外,林区内必须设建相应规格的防火线和防火带。有充足水源的林区要压设自来水管,无水源的可打一定数量的机井。

3.3.5 强化专业防火人员技能培训。对专业防火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使每个专业扑火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都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并能独立处理小的火情,在火灾现场能够实行自救。

3.3.6 严格规范消防车辆的管理使用。森林消防车辆必须常年坚守岗位,不准驶离本辖区。护林防火车载台,司机要专人负责,保证通讯联络畅通,防火巡护车经常保持装载齐备,森林防火车要加强维修和保养,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3.4 法律措施

森林防火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规,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依法管理。森林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涉火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因失职、渎职引发森林火灾或贻误扑救时机,组织不得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直接管理人的责任。森林公安派出所要同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惩治纵火毁林的不法分子。

4 参考文献

[1] 陈德传,徐有琪,梅盛根,等.浅谈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28-129.

[2] 金国红,陈开伟.浅谈林火综合防治的几项措施[J].北京农业,2012(6):176-177.

[3] 章基正.对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2(18):136-137.

[4] 刘涛,李宝玉.浅谈我国森林防火的主要途径[J].科技信息,2008(35):756.

林地保护措施篇10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措施

一、项目背景

郑州市上街区杨汜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位于上街区西南,主要涉及峡窝镇大坡顶、观沟村、方顶村、冯沟村、魏岗村等5个行政村,共计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83人,劳力2758人,人口密度约674人/km2。流域土地总面积9.4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3.9%,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km2?a。

该流域属典型的丘陵区,地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搞好本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对项目区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土流失情况

流域内总土地面积为947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3hm2,轻度流失98.74hm2,占流失面积的18.2%;中度流失325.68m2,占流失面积的59.9%,强度流失118.97hm2,占流失面积的21.9%;土壤侵蚀模数为4250t/ km2?a。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面蚀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存在沟蚀。

杨汜河小流域属汜水河水系,是丘陵沟壑区,流域内沟壑纵横,区内以黄土高原小

规模地貌为主,既有河流下切,又有局部隆起,整体沿河道分布,夏季降水集中,径流对地表产生冲刷,尤其是坡陡区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项目区自然状况对水土保持不利,属于较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类型。同时,项目区内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一定程度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的稳定,加剧了水土流失,迫切需求治理水土流失。

三、建设目标

(一)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6hm2,治理程度达到100%,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二)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大力发展水土保持林,并积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区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5%以上,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水利水保工程安全度汛。

(三)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比例,流域内的疏林地通过疏林补植或封禁治理,全部成为有林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5%。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使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0%以上。。

四、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和水土流失现状,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拦蓄和引排并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总体布局如下:

1、对于塬、梁的边坡以及沟道等强度水土流失区,本次通过修建沟头防护、谷坊、岸坡防护、排水沟等常规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同时结合水窖、塘堰等拦蓄工程进一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拦蓄水面,发展灌溉,同时减少水土流失。

2、对于现有疏林地、陡坡等水土流失区,本次则主要通过种植水保林、种植经果林等林草措施改善立地质量,建立稳定的生态林系,同时对现有自然林地和部分疏林地进行封育治理,对部分耕地进行退耕还林。

五、措施设计

(一)沟头防护及谷坊工程

(1)沟头防护

沟头防护工程主要是有效地控制坡面径流进入沟道,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是1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本次采取蓄水型沟头防护形式,在沟头以上3~5m处,沟头防护围埂为土质梯形断面,埂高0.5m(根据来水量具体确定),顶宽0. 5m,内外坡比各约1:1。

(2)谷坊工程

谷坊工程主要修建在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支、毛沟内,控制沟壑侵蚀。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选取沟底比降较大、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修建。

谷坊工程的形式可结合当地材料,本次设计采取土谷坊,谷坊高度为2m,迎水坡比为1:1.3,背水坡比为1:1.2。

(二)小型拦蓄引排水工程

1、水窖

本次规划区共建设水窖工程12处,每200m长道路设一处,现状道路宽度3m,平均每处集雨场集流面积600m2。按照拦蓄5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进行设计。每座水窖设计容积为30m3,水窖为圆柱型平底砼结构,加封钢筋砼顶盖。

2、排水沟工程

坡面水土流失主要是受塬顶径流的影响,在塬顶经济林周围修建排水沟,与坡面排水沟相结合,使水流进入沟壑,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塬顶排水沟可结合沟头防护工程布置,在沟头以上3~5m处。

(三)水土保持林草措施设计

确立造林树种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以适生的乡土树种为主,并引进和推广外地的优良树种。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条件,选择生物生态特性与其地形、土壤、水分相适应的乔、灌木树种。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林的郁闭及林木的生长与分化,造林密度的确定是以造林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为依据。

(四)封育治理措施

对于项目区内面积较大的疏、残林地通过采用封禁、抚育与治理相结合的措施,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和保护植被。育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科学规划,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监管以及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等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