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转让合同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1:35

林地转让合同

林地转让合同篇1

受让方(乙方):

甲乙双方按照《森林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 》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订立本林地转让合同书范本。

一、 林地基本情况及转让期限

1、甲方将坐落在 的林地 亩,依法转让给乙方经营管理。该林地四至是:南至 ,北至 ,西至 ,东至 。森林类别 ,地类 。

2、转让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林地面积、四至以林权证及其附图为准。

二、转让林地的用途

转让林地必须用于林业生产,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三、双方的权利、义务

1、转让后,乙方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 。甲方确认上述转让给乙方的林地林木产权清晰,没有权属纠纷,不是甲方债务 的抵押 物。

2、乙方对转让林地依法享有经营权、收益权,有权依法自主生产经营和处置林木及其产品。

3、在合同生效后,甲方终止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由乙方与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

四、转让价格及支付方式和时间

本合同林地转让价格为 元/亩,合计 元。支付的时间为。

五、其他条款

1、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如一方当事人 违约,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数额为元。

2、本林地转让合同书范本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3、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4、本林地转让合同书范本未尽事宜,可经双方协商制定补充协议 ,依法订立的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5、本林地转让合同书范本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发包方、乡政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鉴证单位(签章)

鉴证人:

年 月 日

林地转让合同(二)

一、转让林地简况:

山场四至:

东:从洼子荣腊汤地头顺国有林到洼子集体林地头至;

南:从集体林地头顺洼子到洼子交口至;

西:从交口顺洼子到洼子地头,再直对路董腊宗地脚至;

北:从董腊宗地脚顺路到排腊弄地脚,在直上到路,再顺路到洼子荣腊汤地头至。

二、转让期限

租期为柒拾年。自**年六月一日至**年六月一 日。(有效期为双方签订有效合同之日起生效)

三、转让价款

**年六月一日,经双方协商评估,林地转让价款计人民币贰拾叁万整。

四、付款方式

乙方必须在变更手续全部完成后7日内将林木转让价款一次性付清给甲方,并办理合同交接手续。若逾期不付,作自动放弃,甲方可终止本合同,同时对乙方作合同违约处理。

五、甲方责任

1、甲方要确保转让林地无林权纠纷,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确保是林权所有者真实转让愿望表达,甲方协助乙方办理转让山场的林地所有权证。

2、确保林地不是公益林(国家重点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以2009年国家验收为准,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3、确保林地为宜林荒山荒地(甲方负责处理现有林地木材的处理)。

4、若出现山权纠纷,由甲方负责并负责赔偿乙方一切经济损失。

5、甲方负责修通通往林地的道路。(有待见面商议)

6、在本协议土地使用权转让更名过户过程中,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及政府部门指定的机构应收取的各种税费,均由甲方承担,如按规定应由甲乙双方分担的,亦由甲方以乙方名义支付,乙方应承担的部分,已由乙方以转让价款方式体现在支付给甲方的价款中。

7、在乙方合理开发期间,如有村民进行恶意破坏,除追究个人责任外,甲方承担连带责任。

8、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登记以前,有关该地块产权瑕疵所引起的风险、责任,由甲方承担;

六、乙方责任;

1、乙方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乙方只能在转让的山场范围内经营。不得越界开发,在合同经营期限内所转让山场的一切法律责任均由乙方全权负责,如造成经济损失,甲方不承担责任。在合同期限内,若乙方未完成转让经营事宜,在合同期满后,将由甲方无偿收回使用。

3、乙方在经营期间必须注意森林防火工作,注意安全生产,切实加强防范措施,若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损失由乙方自负。

4、乙方经营该山场进行生产、林地培护、安装设施等所需有关费用由乙方自理。

七、违约责任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订后生效,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不得违约,若甲方违约,必须赔偿乙方的全部损失,并赔偿双倍保证金;若乙方违约,必须赔偿甲方的全部损失,甲方不予退还保证金。

本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本合同的全部或部分条款,一经查实,披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八、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林业服务管理中心一份。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十、本合同由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林地转让合同篇2

乙方:厦门y公司

鉴于,甲、乙双方共同确认:

1、甲方与发包方签署了《厦门市山地承包合同》(下称“山地承包合同”),并已经依法取得厦门 的林权及相关权益;

2、乙方有意完全受让甲方上述林权及相关权益,用于经营国家法律准许的茶叶生产基地项目。

本着诚实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上述林权及相关权益的概括转让事宜,甲、乙双方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条款,以资共同遵守:

一、转让标的

即甲方基于山地承包合同取得的山地部分山林地的林权及全部相关权益,具体包括:

1、甲方承包厦门 所取得的全部林权,承包期限 ;

2、甲方承包上述山林地所取得的地上物所有权,地上物包括但不限于 等;

3、甲方的全部先期投入,包括但不限于水电设施、道路设施、固定设备、土地肥力投入等。

二、转让价款及支付方式

乙方充分认可甲方对上述山林地的大量前期投入,并同意按照以下方式支付转让价款:

1、乙方就地上物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转让款 万元人民币,并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内付清;

2、林权转让款分期支付,具体支付安排为: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按每年每亩 元支付,并于每年 月 日前按年支付。

三、上述山林地的用途

1、仅限于用作茶叶生产基地项目。

2、乙方有权以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上述山林地,有关手续由乙方自行办理,甲方应予以必要之协助。

3、乙方就上述山林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盈亏与甲方无关。

四、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对上述山林地享有充分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甲方不得干涉乙方对上述山林地的合法利用。

2、乙方应依法经营,不得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国家政策法规。

3、因项目开发需要,须在承包区域内征用建设用地时,乙方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并负担全部费用,本合同第二条第2款所指转让价款作相应调整。

4、乙方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或经营项目时需要雇佣临时工或者招录工人,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雇佣发包方的村民。

5、上述山林地全部或部分被政府征收或征用的,发生的补偿赔偿款项除土地赔偿款归发包方所有外,地上物及包干等所有其他补偿赔偿款项均归乙方所有,与甲方无关,且本合同第二条第2款所指转让价款作相应调整。

6、甲方承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甲方无权单方解除本合同或者单方收回林权或有关权益。

五、违约责任

1、乙方逾期付款的,应按每日千分之一的标准支付违约金。

2、甲方非法干涉乙方自主经营的,应赔偿给乙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六、未尽事宜与争端解决条款

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友好协商签署补充协议。

2、因本合同的效力与履行发生争议,双方协商不成的,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七、其他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执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厦门x公司

(盖章)

林地转让合同篇3

内容提要: 在林权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林权改革的重要内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备受关注。本文从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其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流转方式,分析了林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以及市场不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促进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公允流转。 

一、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及原则 

(一)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概念 

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林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也就是依法通过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林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一定程序,通过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或无偿的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 [1]。 

林地承包经营权可分为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指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 农村 土地, 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从事营造林活动, 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包括以下权利: 依法享有承包林地使用、收益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 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承包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 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的权利; 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5条的规定, 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内容由承包方和发包方在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约定。 

(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事关我国林权改革的一项重大事项。结合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行法律,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保障其流转的公允、合理。 

第一、平等自愿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流转的双方主体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也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协商一致,达成合意,不得将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在进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时候,各承包方应该平等地行使承包权,集体 经济 组织的成员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既可以自愿放弃林地承包的权利,又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自由决定流转的方式,不受集体组织或者基层政府意志的干预。 

第二、依法有偿原则。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有秩序地进行流转。在现行条件下,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地承包经营权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才可增进其价值,只有坚持有偿流转,才可以提高流转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有序流转,促进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功能。 

第三、公平合理原则。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流转的双方主体,应当公正、合理地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公平地承担各自的责任、负担风险,协调双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林地是很多林农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在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要防止农民大量丧失林地,流转后防止农民失业、失房,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流转后的林地不可改变林地的用途,提高林农的抗风险能力,切实做到流转的公平、合理。 

二、流转方式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规定,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林地作为土地的一种,其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当然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 依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主要包括: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继承以及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 

对于现行法规规定的我国土地的流转方式,转包、出租、继承等已经成为公认的流转方式且问题不大,但对于其他流转方式尚存如下疑问:林地转让要以发包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吗?抵押可否作为基于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能否存在以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方式呢?基于这些疑问我们将对转让、抵押、入股等流转方式进行探析。 

(一)转让 

转让是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2]。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受让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根据《物权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转让后, 原承包方将丧失对林地的承包经营权, 其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并进行林权变更登记。那么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须经发包方的同意是否合理呢?个人认为是不合理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在立法上明确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定位。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物权属性。然而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仅具有残缺的处分权能,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的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必须经发包方的同意,这与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是相抵触的。对作为出让方的承包人的非必要限制,对承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此外,发包人的同意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如此一来,岂不给发包方滥用权力提供机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人身性和行政色彩。因此,建议取消转让须经发包方的同意。 

(二)抵押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是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林地占有的前提下,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权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林地承包经营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林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才能抵押。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基于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就不能以抵押的方式流转?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林业由集体统一经营, 林农作为集体成员的组成部分参与林业生产, 林农的收入由集体统一决定, 不具有自行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林农完全束缚在林地上, 不能根据比较利益或机会成本的原则来安排自己的劳动时间或流动到更适合的就业领域 [3]。然而在现行条件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 发展 的今天,过分限制林农的选择的自由,有失发展的本质。抵押是进行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允许其抵押具有物尽其用、兼顾抵押人利益、确保债权实现的功能。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流转方式,恰恰满足了林农择业资金短缺的需求,为林农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满足了一些林农希望继续独立经营林地的现实需要,赋予了林农更多的选择自由权,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当前,我国林权改革起步较早的地方,如福建、江西等,已经存在着很多基于家庭承包而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用于抵押的情形,而且还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满足各方利益。这种现象的存在恰恰是对现有法律规定的一种挑战,允许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家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三)入股 

根据《物权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形式组织在一起,从事农业生产,收益按股分红,是具有合作生产性质的流转形式;二是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股东依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4]。那么,可否存在以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形式呢?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 股东以非货币出资的, 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移转。作为非货币出资的一种,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 自然 也要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手续。农民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人股公司,便意味着农民丧失了其林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公司可以占有、支配和收益的财产权利。而且,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为了保障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法律不允许股东、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随意地抽逃出资。这样一来,农民要是退出公司,只能通过转让股份或者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但公司回购股份往往有严格的限制和约束条件。可见,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就意味着将永久地失去自己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公司就能够未经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处分林地承包经营权,这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精神是相悖的。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的规定, 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符合如下几个条件:(1)转让人要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人来源;(2)经发包方同意;(3)受让方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而公司一旦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便无须经过相对方的同意,可自由处分其财产。因此,在以家庭承包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农民将其入股公司是不符合现行法律规范的。 

三、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范围的集体林权改革才刚刚起步,由于 历史 、现实、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法律 规定不健全、流转管理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等。 

(一) 法律规定不健全 

当前,我国缺乏一部专门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现行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主要是《森林法》、《 农村 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然而这些法律规定并非完全一致,有些规定并不 科学 、合理,有些法律制定久远,一些条款已经明显阻碍了当今快速的 经济 发展 的需要。地方性法规的作用相对有限,很多地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陷入无章可循的状态。以《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大多以耕地为范本设计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而林地的商品性、林木生长的周期长、林业的生态目标, 都决定了集体林业发展需要不同于耕地、农作物与农业的法律制度 [5]。如林地有生态林、商品林之分;林木的生长期限较一般的农作物要长;《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明显长于耕地的、草地的承包期限;林地的承包需要发放林权证等。 

因此,我们现阶段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林地流转管理条例》,各地方制定相应的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明确规定流转的条件、程序、方式等内容,规范流转行为,切实保证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法可依,确保流转的有序、顺利进行,促进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 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规范的林地流转管理体制,在流转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流转程序、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一些地方林地承包经营合同不规范: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方式,私下进行自发性流转,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林地流转一旦进入市场,纠纷隐患不少 [6]。有些合同条款不规范甚至不合理,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不清,明显侵害了承包人的利益。林地承包合同丧失了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目前各地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林地流转管理机构、经济仲裁机构等, 流转后没有及时登记备案, 林地权属变更登记滞后;缺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政府干预过多,林地流转价格由政府一手操办,缺乏合理的评估依据,流转价格明显不合理。 

第三、政府自身定位错误,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过分强调林地的集体所有权属性,直接充当林地流转的主体,忽视林农的利益,进行强制性流转,将流转的资金直接收归村集体,作为增加村收入的途径,严重损害了林农的利益。实践运作中,林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分配缺乏透明度 [7]。 

针对上述林地流转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应当对症下药: 

第一、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合同制度,在流转过程中严格运用合同,规范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确定争议解决方式。 

第二、建立科学的流转评估制度。完善以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和监督机制, 规范流转行为, 保障森林资源的保值升值, 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尽快在各地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统一培训各级人员,设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专业资格,并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纳入国家资产评估专业资格序列,设定具体 考试 科目。简化评估程序,降低评估成本,确定合理的流转价格。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在流转过程中的干预,对流转过程给与必要的引导及信息供给。建立要素市场,充分尊重流转主体的自由权利,逐步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 

(三)市场不完善 

明晰产权是林权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经营主体,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其本应该拥有的地位不相称。由于我国林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市场信息明显不对称:林地市场信号虚假、垄断现象严重,林农作为承包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在农户和公司间林权流转中,农民权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与损害。主要表现在合同订立中公司方利用其经济实力或获得地方政府协助或与村干部“合谋”签定期限长、价格低、权利多责任少的合同 [8]。 

林地转让合同篇4

(一)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概念

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林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也就是依法通过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林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一定程序,通过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或无偿的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1]。

林地承包经营权可分为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主要指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营造林活动,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包括以下权利:依法享有承包林地使用、收益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5条的规定,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内容由承包方和发包方在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约定。

(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事关我国林权改革的一项重大事项。结合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现行法律,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保障其流转的公允、合理。

第一、平等自愿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流转的双方主体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也不存在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协商一致,达成合意,不得将一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在进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时候,各承包方应该平等地行使承包权,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既可以自愿放弃林地承包的权利,又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自由决定流转的方式,不受集体组织或者基层政府意志的干预。

第二、依法有偿原则。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有秩序地进行流转。在现行条件下,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地承包经营权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才可增进其价值,只有坚持有偿流转,才可以提高流转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有序流转,促进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功能。

第三、公平合理原则。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流转的双方主体,应当公正、合理地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公平地承担各自的责任、负担风险,协调双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林地是很多林农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在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要防止农民大量丧失林地,流转后防止农民失业、失房,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流转后的林地不可改变林地的用途,提高林农的抗风险能力,切实做到流转的公平、合理。

二、流转方式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规定,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林地作为土地的一种,其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当然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依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主要包括: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继承以及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

对于现行法规规定的我国土地的流转方式,转包、出租、继承等已经成为公认的流转方式且问题不大,但对于其他流转方式尚存如下疑问:林地转让要以发包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吗?抵押可否作为基于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能否存在以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方式呢?基于这些疑问我们将对转让、抵押、入股等流转方式进行探析。

(一)转让

转让是指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的行为[2]。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受让方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也可以是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户。根据《物权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经发包方同意,转让后,原承包方将丧失对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其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并进行林权变更登记。那么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须经发包方的同意是否合理呢?个人认为是不合理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在立法上明确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定位。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具有物权属性。然而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仅具有残缺的处分权能,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的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必须经发包方的同意,这与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是相抵触的。对作为出让方的承包人的非必要限制,对承包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此外,发包人的同意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如此一来,岂不给发包方滥用权力提供机会。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人身性和行政色彩。因此,建议取消转让须经发包方的同意。

(二)抵押

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是指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林地占有的前提下,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权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林地承包经营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林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才能抵押。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基于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就不能以抵押的方式流转?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林业由集体统一经营,林农作为集体成员的组成部分参与林业生产,林农的收入由集体统一决定,不具有自行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林农完全束缚在林地上,不能根据比较利益或机会成本的原则来安排自己的劳动时间或流动到更适合的就业领域[3]。然而在现行条件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过分限制林农的选择的自由,有失发展的本质。抵押是进行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允许其抵押具有物尽其用、兼顾抵押人利益、确保债权实现的功能。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流转方式,恰恰满足了林农择业资金短缺的需求,为林农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满足了一些林农希望继续独立经营林地的现实需要,赋予了林农更多的选择自由权,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当前,我国林权改革起步较早的地方,如福建、江西等,已经存在着很多基于家庭承包而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用于抵押的情形,而且还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满足各方利益。这种现象的存在恰恰是对现有法律规定的一种挑战,允许家庭承包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家有必要将其纳入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三)入股

根据《物权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形式组织在一起,从事农业生产,收益按股分红,是具有合作生产性质的流转形式;二是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股东依其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4]。那么,可否存在以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形式呢?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8条的规定,股东以非货币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移转。作为非货币出资的一种,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自然也要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手续。农民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人股公司,便意味着农民丧失了其林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公司可以占有、支配和收益的财产权利。而且,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为了保障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法律不允许股东、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随意地抽逃出资。这样一来,农民要是退出公司,只能通过转让股份或者要求公司回购其股份,但公司回购股份往往有严格的限制和约束条件。可见,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就意味着将永久地失去自己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公司就能够未经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处分林地承包经营权,这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精神是相悖的。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1条的规定,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符合如下几个条件:(1)转让人要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人来源;(2)经发包方同意;(3)受让方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而公司一旦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便无须经过相对方的同意,可自由处分其财产。因此,在以家庭承包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农民将其入股公司是不符合现行法律规范的。三、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范围的集体林权改革才刚刚起步,由于历史、现实、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林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着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法律规定不健全、流转管理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等。

(一)法律规定不健全

当前,我国缺乏一部专门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现行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主要是《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然而这些法律规定并非完全一致,有些规定并不科学、合理,有些法律制定久远,一些条款已经明显阻碍了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性法规的作用相对有限,很多地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陷入无章可循的状态。以《物权法》、《土地管理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大多以耕地为范本设计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而林地的商品性、林木生长的周期长、林业的生态目标,都决定了集体林业发展需要不同于耕地、农作物与农业的法律制度[5]。如林地有生态林、商品林之分;林木的生长期限较一般的农作物要长;《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明显长于耕地的、草地的承包期限;林地的承包需要发放林权证等。

因此,我们现阶段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规范林地流转的法律--《林地流转管理条例》,各地方制定相应的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明确规定流转的条件、程序、方式等内容,规范流转行为,切实保证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法可依,确保流转的有序、顺利进行,促进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规范的林地流转管理体制,在流转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流转程序、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一些地方林地承包经营合同不规范:不少农户采用“口头协议”方式,私下进行自发性流转,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林地流转一旦进入市场,纠纷隐患不少[6]。有些合同条款不规范甚至不合理,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不清,明显侵害了承包人的利益。林地承包合同丧失了其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目前各地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林地流转管理机构、经济仲裁机构等,流转后没有及时登记备案,林地权属变更登记滞后;缺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机构,政府干预过多,林地流转价格由政府一手操办,缺乏合理的评估依据,流转价格明显不合理。

第三、政府自身定位错误,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过分强调林地的集体所有权属性,直接充当林地流转的主体,忽视林农的利益,进行强制性流转,将流转的资金直接收归村集体,作为增加村收入的途径,严重损害了林农的利益。实践运作中,林地流转所得的收益分配缺乏透明度[7]。

针对上述林地流转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应当对症下药:

第一、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合同制度,在流转过程中严格运用合同,规范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确定争议解决方式。

第二、建立科学的流转评估制度。完善以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流转行为,保障森林资源的保值升值,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尽快在各地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统一培训各级人员,设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专业资格,并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纳入国家资产评估专业资格序列,设定具体考试科目。简化评估程序,降低评估成本,确定合理的流转价格。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在流转过程中的干预,对流转过程给与必要的引导及信息供给。建立要素市场,充分尊重流转主体的自由权利,逐步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从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

(三)市场不完善

明晰产权是林权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经营主体,其在市场上的地位与其本应该拥有的地位不相称。由于我国林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市场信息明显不对称:林地市场信号虚假、垄断现象严重,林农作为承包经营者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在农户和公司间林权流转中,农民权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与损害。主要表现在合同订立中公司方利用其经济实力或获得地方政府协助或与村干部“合谋”签定期限长、价格低、权利多责任少的合同[8]。

林地转让合同篇5

甲方:XXXX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XX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为壮大林业经济,搞好林业综合开发,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协商,就新洲洲滩地土地转承包经营及林木资产转让事项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面积、座落地点及面积

1、甲方将新洲洲滩地土地面积

亩(甲方《林权证》面积,含湖北华林公司租赁的土地

亩,具体面积以实际测量为准,超出

亩的,以

亩计算,不足的按实际测量面积计算)全部转承包给乙方。转承包地块的四至为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具体座落地点和四至详见鄂城林证字(__)第000671号《林权证》中新洲综合林场平面图。

2、新洲洲滩地属长江流动沙洲滩地。承包期间,新洲洲滩地土地面积减少达总面积的  %以上时,承包金应按土地减少比例作相应下调;因自然原因或乙方的开发引起的土地面积增加,承包金不作增加。

二、承包期限

承包期限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其中湖北华林公司租赁的XX亩土地承包期限为__年元月一日起至二0三四年

月  日止。

三、土地承包金、林木资产及其他资产转让费的确认与付款方式

1、土地承包金的确认

双方商定,土地承包金按每年

元/亩计算,土地总承包金为

元,其中;

(1)

年至

年,四年的承包金额为

万元(  元/亩  亩X

年)

(2)

年至

年,每年的承包金额为

元(

元/亩X

亩)

2、林木资产及其他资产转让费的确认

(1)甲方同意将新洲洲滩地上属甲方所有的林木资产一次性转让给乙方,总转让费为

万元,其中,中熟林暂按

m3计算,作价

万元(

元/m3),中幼林按

株计算,作价

万元(  元/株)中熟林实际蓄积量由甲、乙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认。评估工作在合同签订后20天内完成。评估费用由乙方承担。如评估蓄积量与暂定的

m3有差异,则差额部分蓄积的价款在下面第三款第一条中支付余款时作相应增减。

(2)甲方同意将属甲方所有的其他资产如房屋、机械设备(详见财产清单)一次性折价转让给乙方,转让价

万元(按原值50%折旧计算)(土地转让承包合同样本)

3、付款方式

(1)乙方应付的

年至

年四年的土地承包金、林木资产及其他资产转让费共计

万元,该款乙方于甲方负责将新洲洲滩地的《林权证》变更并交给乙方的同时付款

万元,余款542.1万元乙方自收到变更《林权证》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

(2)自

年起每年度的土地承包金

元,乙方应于当年的  月

日前一次性支付。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按时收取土地承包金及资产转让费;

2、承包期间,甲方应协助乙方处理周边关系;

3、甲方负责为乙方办理新洲洲滩地土地使用权、林木资产所有权的变更登记,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4、承包期间,甲方不得将新洲洲滩地土地使用权向第三方作任何处置,如转包、转租、抵押、作价入股等;

5、甲方与土地所有者(发包方)的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甲方作为承包方应履行的义务仍由甲方自行承担;

6、甲方必须确保乙方在承包经营期限内享有持续、有效的承包经营权;

7、承包期限内,如遇自然灾害,上级或发包方给甲方核减或免除相应土地承包费义务和核发的抗灾款,甲方应及时如数转给乙方,如需甲方办理手续的,甲方应负责及时协助办理;

8、甲方应在

日前将土地交给乙方经营,在

日前办理过户。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承包期间,乙方享有经营自,独立享有和承担承包期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和经营风险;

2、承包期间,乙方有权依法砍伐林木;

3、承包期间,如国家建设需征用土地,就林木及地上附属资产所获得的补偿款归乙方所有;

4、承包期间,乙方应守法经营,严格按约定的用途使用承包的土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

5、承包期间,乙方应按时交纳土地承包金和资产转让费;

6、承包期间,乙方有权将依法取得的林木及林地使用权依法转包、转租、转让、拍卖、抵押、作价入股或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等;

7、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合同约定的标准交付林地及林木等资产;

8、承包期间,如遇自然灾害,乙方有权向甲方要求缓交、免交承包金,乙方也有权直接向有关部门申请税费减免及申请核发救灾款项;

9、承包期间,为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使用率,乙方可以在进行林业开发的同时,套种其他农作物,但承包金不增加;

10、乙方有权依法在林区内进行生产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所建设施享有所有权;

11、乙方有权对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转让并收取转让所得。

六、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合同的须提前

个月通知另一方;

2、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擅自与发包方终止承包协议;

3、因不可抗力,国家征地及其他有关政策调整,导致乙方难以继续经营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且双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4、合同期满,乙方有权直接与发包方签订承包协议,甲方应予以协助;

5、合同期满,本合同终止,乙方有权处置承包土地上的林木及相关生产经营设施等资产,或要求甲方按当时的评估价收购;(土地转让承包合同样本)

七、违约责任

1、乙方应按本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土地承包金、林木资产及其他资产转让费。每逾期一天,按应付未付部分的万分之五支付滞纳金,逾期累计超过20天,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2、承包期间,乙方若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则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同时乙方应按未支付承包金1%承担违约金。

3、承包期间,因甲方或发包方的原因使乙方无法继续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按总承包金的2倍赔偿损失;

4、承包期间,因甲方或发包方原因致使乙方林木及相关生产经营设施等资产受损失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赔偿损失;

5、甲、乙双方有违反合同其他约定的,违约方支付守约方违约金人民币

万元。

八、湖北华林公司所租赁的土地到期后(

年  月底),甲方于

年  月  日移交给乙方承包经营,如不能及时移交,超过2个月,则乙方免除该土地当年租金,甲方并承担当年租金1%的违约金。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产生的补充协议与该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本合同自签字盖章之后生效。

十一、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一

份,鄂州市林业局、鄂城区林业局、公证机关各一份。

甲方:XXXX有限责任公司

代表签字:

乙方:XX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公证机关:

签订日期:

林地转让合同篇6

出让方:(简称甲方),身份证号:,

住址:,电话:。

受让方:(简称乙方),身份证号:,

住址:,电话:。

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商,现就甲方林地使用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标的

甲方承包的林地名称小地名为李子坪杨柳凹偏山,坐落在芒市镇下东村独田小组。东:山约坡单腰进小横路下梁子到两交水;南:两交水顺杨柳凹对小梁子单腰楠木树桩转窝子上三锅腔Y口;西:三锅腔顺总梁子到深沟交路口;北:深沟叉路口顺窝子下杨柳凹上梁子到李连九坟顺梁子下山约坡单腰。面积为35.8亩,林权证号为潞林证子(2007)第5114号0533103010902GDYMSY01008.

第二条、转让价款及付款方式

1、转让价款:

转让价款为14360元。

2、付款方式:

乙方于合同签订之日将全部转让价款一次性付清。

第三条、双方权利义务:

1、林地转让后,乙方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甲方确认上述承包给乙方的林地林木产权清晰,没有林权纠纷,不是甲方债务抵押物,如林地林木在转让期内发生四至权属纠纷及其它纠纷,均由甲方负责解决。

2、林地转让后,甲方应维护乙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得干预乙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甲方必须积极配合乙方办理林权证变更手续。

4、乙方按林业政策办理生产采伐指标等手续时,甲方应协助办理,费用由乙方负担。

5、乙方在管理林地及组织生产中遇他人影响生产及发生火情、偷盗等行为,甲方应协助乙方要求村委会、村小组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及时配合处理,直至处理完毕。

6、乙方对受让的林地享有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权和处置林木及其它产品。

7、在承包期内附着于该林地的所有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金归乙方享受,如遇林地被征用、征收、占用的,所有补偿款归乙方所有。

第四条、争议解决:

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受诉法院为潞西市人民法院,胜诉方与诉讼相关的诉讼费、律师费等由败诉方根据败诉比列为对方承担。

第五条、合同效力

1、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交公证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的附件及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期限为35年,自2007年1月1日起至2042年1月1日止。

4、本协议自2007年1月1日起生效。

第六条、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协议签定后,若乙方违约,应书面通知甲方,并自违约之日起五日内向甲方支付违约时该林地市场最高价总额20%的违约金,可从已支付的转让款中直接扣除;若甲方违约,应书面通知乙方,除全额退还转让款外,还应自违约之日起五日内向乙方支付违约时该林地市场最高价总额20%的违约金,并按农村信用社最高贷款利率支付乙方所付转让费的利息。

2、由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其他损失的由违约方赔偿该损失。

第七条、附件

1、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2、林权证附图。

甲方:乙方:

林地转让合同篇7

出让方:(简称甲方),身份证号:,

住址:,电话:。

受让方:(简称乙方),身份证号:,

住址:,电话:。

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商,现就甲方林地使用权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标的

甲方承包的林地名称小地名为李子坪杨柳凹偏山,坐落在芒市镇下东村独田小组。东:山约坡单腰进小横路下梁子到两交水;南:两交水顺杨柳凹对小梁子单腰楠木树桩转窝子上三锅腔Y口;西:三锅腔顺总梁子到深沟交路口;北:深沟叉路口顺窝子下杨柳凹上梁子到李连九坟顺梁子下山约坡单腰。面积为35.8亩,林权证号为潞林证子(2007)第5114号0533103010902GDYMSY01008.

第二条、转让价款及付款方式

1、转让价款:

转让价款为14360元。

2、付款方式:

乙方于合同签订之日将全部转让价款一次性付清。

第三条、双方权利义务:

1、林地转让后,乙方享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甲方确认上述承包给乙方的林地林木产权清晰,没有林权纠纷,不是甲方债务抵押物,如林地林木在转让期内发生四至权属纠纷及其它纠纷,均由甲方负责解决。

2、林地转让后,甲方应维护乙方的林地承包经营权,不得干预乙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甲方必须积极配合乙方办理林权证变更手续。

4、乙方按林业政策办理生产采伐指标等手续时,甲方应协助办理,费用由乙方负担。

5、乙方在管理林地及组织生产中遇他人影响生产及发生火情、偷盗等行为,甲方应协助乙方要求村委会、村小组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及时配合处理,直至处理完毕。

6、乙方对受让的林地享有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权和处置林木及其它产品。

7、在承包期内附着于该林地的所有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金归乙方享受,如遇林地被征用、征收、占用的,所有补偿款归乙方所有。

第四条、争议解决:

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受诉法院为潞西市人民法院,胜诉方与诉讼相关的诉讼费、律师费等由败诉方根据败诉比列为对方承担。

第五条、合同效力

1、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交公证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的附件及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文秘站:

3、本协议期限为35年,自2007年1月1日起至2042年1月1日止。

4、本协议自2007年1月1日起生效。

第六条、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协议签定后,若乙方违约,应书面通知甲方,并自违约之日起五日内向甲方支付违约时该林地市场最高价总额20%的违约金,可从已支付的转让款中直接扣除;若甲方违约,应书面通知乙方,除全额退还转让款外,还应自违约之日起五日内向乙方支付违约时该林地市场最高价总额20%的违约金,并按农村信用社最高贷款利率支付乙方所付转让费的利息。

2、由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其他损失的由违约方赔偿该损失。

第七条、附件

1、森林、林木、林地状况登记表。

2、林权证附图。

甲方:乙方:

林地转让合同篇8

第一条 为了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保护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林业改革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资源流转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森林资源,是指权属归农村集体和农户的森林、林木、林地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植物。但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矿藏和埋藏物。

第四条 森林资源流转应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不改变林地用途、公益林性质和林地保护等级的原则。

鼓励农户将森林资源向林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第五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流转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森林资源流转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全省林权交易中心平台,推动各地区林权交易网络互联互通。

市、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权交易市场服务平台,公开流转供求信息,为流转双方提供便捷服务。

第七条 森林资源流转可以依法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抵押及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等方式。

第八条 森林资源流转收益归林权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和平调。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强迫或者阻碍林权权利人依法进行森林资源流转;

(二)违背流转双方意愿代办森林资源流转事务;

(三)恶意串通,损害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下列取得林权证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的森林资源,可以依法流转:

(一)集体商品林、公益林的林地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

有权;

(二)农户商品林、公益林的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森林、

林木所有权;

(三)县以上人民政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宜林地的

承包权、经营权,自留山的林地经营权。

第十一条 森林资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流转:

(一)未取得林权证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的;

(二)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

(三)未取得抵押权人或者共有人同意的;

(四)处于自然保护区内的;

(五)属于一级部级公益林的;

(六)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森林资源的流转期限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集体统一经营的森林资源(以下简称集体森林资源)的流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七十年;

(二)家庭承包经营的森林资源(以下简称农户森林资源)的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三)自留山林地的流转期限,由流转双方协商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七十年;

(四)森林资源再次流转的,不得超过上一次流转合同约定期限的剩余期限。

第十三条 集体森林资源流转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组织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推选产生流转工作小组;

(二)流转工作小组依法拟订流转方案,明确流转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流转方式、最低保留价、流转收益分配等事项,并将流转方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七日;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讨论通过流转方案,流转方式、流转保留价、流转收益分配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代表同意,并在书面决议上签字;

(四)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五)在市或者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交易平台,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或者竞价协商方式交易;

(六)依法签订流转合同。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备案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指派人员完成实地勘测,确认流转林地四邻有无林权争议,并对申请人履行流转程序情况进行溯查核实。

第十四条 农户森林资源流转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取得共有权人同意;

(二)以转让方式流转林地承包权的,应当经发包方书面同意并加盖公章,以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前报发包方备案;

(三)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四)在市或者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交易平成交易,或者以双方约定的方式议价交易;

(五)依法签订流转合同。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备案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指派人员完成实地勘测,确认流转林地四邻有无林权争议,并对申请人履行流转程序情况进行溯查核实。

第十五条 集体森林资源流转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要求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农户森林资源流转的,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

第十六条 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流转的,应当在依法召开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书面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对流入方的资信情况、经营项目和经营能力等进行审查,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未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签订流转合同。

第十七条 农户的林地承包权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并且流入方应当是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自留山林地经营权流转的,流转期间不再享有国家有关自留山的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森林资源流转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姓名)和住所;

(二)森林资源的坐落、四至、面积和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

(三)流转方式,流转林地的用途;

(四)流转期限、起止日期;

(五)流转价款、支付方式和时间;

(六)流转后发生国家征占用林地补偿分配;

(七)林木采伐、更新造林和森林保护要求;

(八)合同期满时森林资源的存量要求和处置办法;

(九)违约责任;

(十)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作森林资源流转合同示范格式文本,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森林资源流转当事人免费提供。

第十九条 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森林资源,改变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承包权的,当事人应当在流转合同签订后,依法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林权证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

(三)履行法定流转程序的证明;

(四)已签订的流转合同;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以森林、林木、林地抵押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可的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由林权权利人或者其委托人持林权证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到市或者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交易平台办理抵押登记。

第二十一条 森林资源以转让或者出租方式流转的,发包方或者出租方应当对流转后的林地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改变林地用途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转让后流入方的经营动态进行跟踪了解,督促护林员加强对流转频次较高区域林地用途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改变林地用途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三十元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代为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强迫承包方进行林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强迫或者阻碍农村集体或者农户依法流转森林资源的;

(二)侵占、截留、挪用森林资源流转收益的;

(三)恶意串通,损害农村集体或者农户合法权益的;

(四)在森林资源流转活动中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

(五)有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转让,是指林权权利人将部分或者全部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转让后原林权权利人的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相应灭失;

(二)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者全部林地承包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以一定期限转给他人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行为。转包后原林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林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出租,是指林权权利人将部分或者全部林地经营权和森林、林木使用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行为。出租后原权属关系不变,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出租方负责;

(四)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进行交换的行为。互换后原林地承包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发生变更;

(五)入股,是指林权权利人将林地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林业合作生产经营,或者将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主体;

林地转让合同篇9

【关键词】林权流转 利益博弈 林农权益保护

长期以来,国家对传统农业中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分支的扶持与政策倾斜,使得这些农业分支具有相对较好的基础,而其他分支的薄弱问题日益凸显,挖掘潜力的空间很大。围绕农业各部门结构调整及发展这一主题,2008年6月,国家出台了以促进林权流转为亮点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

一、现状分析:当前林权流转的博弈行为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后,地方政府尤其是东南林业大省对当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行了配套改革。经过努力,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猛,商品林建设日新月异,森林资源流转日益频繁。林权制度改革后,产权落实,广大林农耕山有责、务林有利,收入大幅度提高。林地、林权纠纷减少,司法途径日益成为纠纷解决的主要途径。然而,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博弈行为不规范

1.林权流转没有依法进行,特别是没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林改前不少集体林权流转是乡村干部少数人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暗箱操作、流转价格偏低等问题、没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两个三分之二的相关规定程序依法对林权进行流转。

2.受让主体不正当竞争。在林权流转公开拍卖过程中,来自非村民身份的投机者,包括某些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却以自己的方式购买了大片林权。即使有的村按照规定举行公开的招投标,因林农严重缺乏资金,他们在招投标中根本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外部投标人进行竞标,而后者很容易通过提高价码获得林权,然后再转手高价卖出,从中攫取高额利润。

(二)博弈方及相关主体作用缺失

1.森林资源评估中间层组织与制度缺失。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农业方面的社会中间层组织起步较晚,由于该领域资源拥有的弱势性,该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艰难。也由于缺乏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评估的社会中间层组织,高值低估、高值低卖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流转标的与实际价值背离太远,不仅造成集体和林农的资产严重流失,而且也暗藏许多纠纷,制约了林权流转方进行商品化、资产化经营的积极性。

2.流转管理缺位。林业部门管理缺位,许多地方的林权流转没有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造成山林流转受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有的地方存在一山多卖、甲山乙卖等,流转秩序混乱,林业部门基本没有掌握林权流转的动态情况。

(三)博弈方信息不对等

由于博弈方信息不对等,出现了林地转让显失公平现象。不同主体拥有的信息量不相等或不平衡,同时,决策主体拥有的信息未达到最好决策所需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场合,至少有一个当事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但是信息不完全并不是信息不对称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所有的当事人尽管拥有的信息都不完全,但拥有的信息水平可能相同。由于信息不对称,作为信息弱势方的林农不知道林木林地的市场情况,低价将林木林地转让出去的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在林地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村组较为突出。盈江县芒章乡璋刀村委会傈僳寨村民小组以16万元的价格将位于老寨的2000亩林地转让给承包户谢某经营。林改确权到户时,群众意见很大,要求变更价格。

(四)博弈监督机制缺失

1.博弈方内部监督机制缺失是指村集体内部监督机制缺失。林权流转过程中,一方面林农参与意识较弱;另一方面,缺乏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很难制约集体滥用权力的行为,也反过来削弱了林农的参与意识。瑞丽市户育村委会广帕村民小组流转林地350亩,在流转时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流转的林地款是一次性支付,当时乡村级对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监督不到位不及时,村民小组的部分林地流转款因使用不当而出现截留、短款和挪用现象,造成了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的流失。

2.博弈方外部监督机制缺失是指对林业部门的监督机制缺失,无法有效约束林业部门的寻租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要求林权流转必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同意且经过专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才可实施。部分情况下林业主管部门以出让、受让主体资格不合格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欠缺等理由为林权流转设置障碍。对于部分违规流转情形,权钱交易现象更易滋生。

二、原因分析:林权流转博弈中的制度保护缺失

林农在林权流转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根源于其天然的弱质性,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为了提供真正的机会平等,社会必须对具有较少先天禀赋的人和生来社会地位就不大有利的人给予更多的关心。从社会公平、正义角度来看,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制度执行现实状况才是符合社会正义的原因。

(一)信息制度缺失,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

林农获取的信息与林地承包商对称,是保证林权流转公平的前提。林农与林地承包商作为平等的林权流转交易主体参与流转,理应获得充分和对称的信息,这也是市场交易过程中最理想的、国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从维持市场交易长期性和持久性来看,这也是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成为制约森林资源流转的瓶颈,这影响了林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首先,林农对林权改革后山林流转的相关政策精神并不了解,没有掌握林权流转的内容、程序等实质和细节,不清楚自己的法律主体地位。其次,林农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把握不准,不了解林权流转的市场行情。有转出意向的林农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常常出现在林地经营权的流转过程中,经中间介绍人三、四次周转后才成交,中间介绍人从中获取了很大一部分费用,而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由寻找受让方的林农承担。最终导致林地承包商凭借自己在市场信息和国家政策信息方面的优势,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将林农的信息劣势转化为交易劣势。

(二)评估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缺乏,林农森林资源价值流失

一次规范的林权流转应该以对森林资源价值的评估为前提,这需要合格的森林资源评估机构、规范的评估程序等。如果不能合理、准确地评估森林资源的价值,受损的可能是未来的林主即国家、集体、个体农户、林地承包商,但从林价博弈双方的权利实有程度和相关度来看,由于国家所有权的虚置和虚拟化,国家、集体或个体林农显然处于劣势,博弈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国有及集体资产的流失,林农权益的损害。森林资产评估属于鉴证性与咨询性中介行业。风险、不确定性、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构成了森林资产评估中介演化的客观要求。对于森林资产评估中介,由于从成本和能力因素角度看,林农和林地承包商双方搜寻相匹配的对象需要付出成本,相遇时也不适于或无法采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消除逆向选择,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发出具有“公信力”的“交易信号”。

(三)集体决策权的监督机制缺失,权力制约流于形式

集体森林资源是属于全体林农的集体财产,其流转、经营等需林农参与决策,但在实际中,集体林流转成了村干部极少数人说了算,林农的监督权名存实亡。一方面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可以诉诸的平衡双方力量、扶助弱者、矫正失衡状态的法律规定,在农村现有体制和组织形式下,分散的个体林农很难通过合法途径监督和对抗以“农村精英”为主体的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林权时,由于欠缺监督,弱势方权利很容易受到伤害,进一步会导致林农总体的经济利益受损,由林农承受这些损失,也会导致当村集体中的“农村精英”的利益与其他林农利益不一致时损害其他林农利益、“损公肥私”的现象发生,使得农村集体财产流失。

(四)林农利益代表组织缺失,社会服务职能缺乏

林权流转过程中,缺乏类似于林业协会的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其中,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代表林农利益的组织或扶助林农对抗林权流转中其他主体的组织。社会中间层主体是在社会经济活动变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在解决因社会经济活动变迁产生的问题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经济协调职能。林农利益代表组织既履行了原来有政府承担的某些职能,也替代了原来由市场享有的某些职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双重缺陷,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它介于政府与林地承包商之间,是联系政府与林地承包商的桥梁和纽带。

三、制度策略:林农权益的保障机制构建

在林权流转利益博弈中,林农是最弱势主体,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以扭转各主体间获取利益的失衡状态,但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加强对林农的保护,并非通过经济法将林权流转中的利益不合理地给予林农,而是要根据各方的行为逻辑,使相互尊重各自利益、相互促进各自利益成为博弈主体的理性选择,使各自理性与共同理性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最终实现在运用制度加强对林农权益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共赢性博弈。

(一)发挥中间层组织作用,建立完善的林业协会组织

林农权益之所以在某些方面得不到保护林农利益之所以存在丧失和被侵蚀的现象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林农利益代表主体缺失。单个分散的林农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无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利益冲突中永远处于弱势地位。

从立法上确定林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制定促进林业协会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亿万林农在林权流转实践中有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财政拨款,建立林业协会,赋予林业协会扶助林农、监管林权流转、为林农提供救济法定职责,规定林业协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并明确规定林业协会的运行机制。利益代表机制的中心是依法确立能真正代表林农利益,维护林农权益的代表者。提高林农利益集团在社会利益分割与制衡中的话语权和行动力,这是保护林农权益、解决林权流转问题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保障林农话语权

建立固定的三方协商机制,关键是要保障林农的话语权即协商权和监督权。林农协商权是指林农就林权流转中事项与集体、林地承包商协商的权利,主要包括对林权流转中决策事项的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对话权以及请求调整权。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经济民主的必然要求,一是通过法律法律规定集体、林地承包商进行决定时须履行咨询、征求林农意见的义务,对林农的意见、建议有参考、答复义务等法律制度安排;二是通过明确规定林农有对集体、林地承包商林权流转活动有那些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对话权、请求调整权来实现。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林农行使协商权所表达的群体意志虽然不可以强制执行,但是林农通过此权利可以利用社会力量、舆论压力对集体和林地承包商的不正当或者不合理行为起到制衡和抑制作用,有利于林权流转市场有序进行。

(三)建立协调机制,实现利益共赢

通过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协调三方利益的机制,林农、集体、林地承包商达成利益共同体,可使林农、集体、林地承包商的各自理性与共同理性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使得林农、集体、林地承包商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实现其他两方的利益,最终实现在运用经济法加强对林农权益保护的过程中实现共赢性博弈。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的中心任务是对林权流转中产生的利益进行依法合理地分配。它既包括林农与林农之间、农业组织与农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又包括林农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林农与林地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如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农户”、“批发商+农户”等合作组织形式中如何分配利益、保护林农利益的问题。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对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合理定位,利益协调机制的直接目标应是通过利益协调缓解林农、集体、林地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四)明确信息公开义务,完善信息运行机制

承包商应将国家关于林权流转交易的相关规定及林权流转市场上的交易信息在交易前公开。另外,编制信息公开指南,建立公开信息查询系统。承包商应当编制信息公开指南,作为林农或林业协会请求信息公开的指引。此外为了让林农或林业协会能够了解公开信息的基本情况,承包商还应当建立公开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多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查询工具。为了能真正保证承包商及时方便地为林农或林业协会提供信息公开服务,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公开义务主体依法履行其义务。根据林农或林业协会的申请,受理申请人对信息公开的申诉,同时还监督承包商公开信息的情况。通过明确林业协会信息收集和传递职能,在承包商公开信息后,使林农有独立的获取这些信息的专门途径,并在此过程中在保持信息原意的前提下将信息简化,减少和避免信息传递、理解误差。

四、结语

我国目前的林权流转和林权流转制度的改革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着,虽然改革侧重点不同,总体上都呈现比较好的态势。在掌握我国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并且分析出了制度保护设置缺失、制度运行缺位、权利救济制度缺失等原因,立足于对林农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从经济法视角提出完善经济立法、完善信息运行机制,使林农、村集体和林地承包商的集体理性及利益诉求达到最大限度的统一。随着森林经营的加强,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相冲突,森林将进一步成为利益群体之间争夺的对象,而通过经济法保护林农权益的法律制度必将在林权流转改革中实现和维护各主体特别是林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周伯煌,许羚懿.农村集体林权流转法律问题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黄锡生,徐本鑫.我国后林改时期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完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3]展洪德.浅析我国林权流转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J].法学杂志,2011(1).

[4]卢昌泰,黄雯,李斌,康强.试论林权流转过程中林农利益的保护[J].湖北农业科学,2011(17).

林地转让合同篇10

关键词:村务监督;村务公开;村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24

村级事务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一个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好的村,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处处通达,房屋建设井然有序,网络架设整齐划一,水电供应落户到家。相反,管理不到位的村则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邻里纠纷、村民集体上访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如何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将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探索农村体制转型的关键课题。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德化县葛坑镇,总人口16202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近年来,随着农民不断进城务工,很多村几乎成为“空壳村”,村务管理难题日渐凸显。故此笔者认为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规范林木资产转让

林木资产是农村集体及个人重要的收入来源。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德化县葛坑镇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林地总面积38620亩。林木资产的管理十分重要,管理不好将会出现资源浪费等被动局面。所以,林木资产转让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1.1必须持有正规审批文件才能进行转让

转让前,由村林木资产归属单位或个人,向县级林业部门主管提出转让申请,只有在获得林业部门的审批后才能进行转让。

1.2建立健全转让配套管理办法

由县级林业部门牵头,组建一个专业的林业调查分析小组,对拟转让的林木资产进行调查,发现有违规行为的,及时制止。同时,调查分析小组还应提供林木价值评估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转让服务。

1.3建立健全转让台账制度和公示制度

随时接受村务监督小组和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使用和持有的透明度。

1.4转让要规范有序

由林业部门统筹规划林木转让后的用途,从整体上把握林木的效益发展趋势,使转让过程更规范、有序。

2规范宅基地使用权转让

农村宅基地是目前农村土地中唯一拥有产权的资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宅基地的转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转让前必须经本村村委会同意,并上报审批;转让人和受让人必须为同一村村民;转让人户口须已迁出本村或属“一户多宅或多房”村民。如转让人为一户一宅,须签订不再申请宅基地保证书,并出具其已有住房保障的证明;受让人须在本村无宅基地产权登记;宅基地须与宅基地上已有的建筑物一并转让,不能单独转让。

3规范鱼塘、水库、果园承包管理

规范化的鱼塘、水库、果园承包管理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合同审查及合同的民主管理,来提高合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杜绝无效合同,杜绝“ 权力包”、“低产包”、“暗股”等违规承包行为。

二是规范合同签订内容, 谨防错漏盲区。通过订立规范、详细的经济合同, 可对承租人和出租人进行有效约束。合同条款越细,责任判定越清晰。所以,一般在合同中应注明:“标的物、地点、数量和质量”、“承包方式”、“违约责任”、“合同期满后财产移交”、“保证金”、“服务项目提供及收费”等条款。同时,合同的格式应明确,承包合同应写明发包单位的名称和承包方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由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并加盖发包单位的印章,填写签订日期。同时把签订好的合同送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进行备案。

三是定期对承包方进行经营监督, 规避资源被掠夺性使用的风险。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监督,及时了解承包方合同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承包者因利益驱动而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经营现象发生。

4规范村务监督制度

通过村务监督,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加大了村级财务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全面、充分地了解集体财务活动,参与集体财务决策,能够对集体财务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安全。

4.1提高村务监督群体素质

从村民小组长或村民代表中推选熟悉本村经济、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组成村务监督小组。

4.2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

通过建立财务计划,制定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管,确保各项资金用到实处,放到实处。

4.3定期开展财务审核工作

按照村务监督制度,对本村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原始凭证进行盖章确认,对审核a不通过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审查完毕,村务监督小组应将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备案,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汇报。

5规范村务公开制度

村务公开制度是指将涉及村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将信息告知全体村民的一种公开制度。

如何才能把村务公开做得更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是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村务公开的宣传与学习,使群众了解村务公开的实施关系到其本人的切身利益,从而提升其维权的观念和意识;三是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权范围,使村务公开更专业化、更明细化。

6结语